普洱茶文化范文

时间:2023-03-13 16:2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洱茶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洱茶文化

篇1

然而,市面上的有些茶书来历各异,甚至还涉嫌抄袭,诸多观点或异或同,或与实际相差甚大。对茶业危害最大的是脱离实际的技术性观点,因而有必要将这类书籍及观点昭示于商家和消费者。

近期出版的某部普洱茶书,是集中上述诸多问题的书籍典型。

区别茶树品种,太过肤浅

该书说:台地茶与古树茶的区别是古树茶“一般比较粗老,芽头少,多会有茶梗”,而台地茶则“细而紧结。芽头多”。实际这只是表象。不是本质区别,所以“有用台地茶粗老叶仿制的茶饼”和“老树茶一芽二叶制作的条索紧结芽头多的茶饼”。这两类毛茶条索区别不是芽头多少和条索的粗老与细嫩,而是叶片薄厚、色泽、毛度、叶韧度等不同。泡过的新茶叶底。老树茶深绿色或深黄绿色,低龄树茶浅白或浅黄色。陈化老树茶与低龄树茶应综合上述因素以及颜色变深褐色或浅褐色等来分辨。

该书讲:老树茶与低龄树茶毛料气味的区别是“老树茶香要比小树的更深沉和强烈。差别明显”。但是六大茶山倚邦、易武丁家寨等地小乔木茶香度比许多异地老树茶高。这两类毛茶香气区别是老树茶带有特殊的酸气味。此味越浓,其料越纯。这两类茶滋味区别,涩度不是主要因素,还要看茶尖老嫩度、各片区茶味共性并综合甘甜浓厚度等来分辨。这在笔者《老树茶的分离与分辨》中作过阐述。

信口雌黄,污蔑普洱茶

该书说:“普洱茶是不发酵茶。发酵说的误导使普洱茶不能越沉越香”、“自然干燥保存的老茶香气散失严重”、“已经有较好沉香的老树茶出仓后不加以密封香气会很快散失”、“密封保存的老树茶”“3年后茶香入茶汤”、“普洱茶不能透气储存”。必须“封闭储存”、普洱茶不是“越陈越香”。而是“越沉越香”,即“沉积下来之香”。把茶的气味因混杂而不显香误解成“散失香气”。

公认的生物化学理论认定:“广义的发酵是指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植物细胞、酵母菌等)的代谢功能,使有机物分解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可见,普洱茶的发酵属“广义的发酵”。

众所周知。正常普洱新茶汤多显橘黄色。其汤内未溶入茶红素。在适当环境透气保存6年的该茶,汤色明显发红。这证明其汤内已溶入茶红素,该茶细胞或其成份已有分解现象。按上述“发酵的广义概念”,该茶已经发酵了,可是该茶仍散发纯正浓郁的陈旧芳香。凭何说:普洱茶“透气保存”而发酵就“几乎都是越存越不香”呢?普洱茶的储存可以非真空封闭,但不等于“必须”封闭。

该书说“越陈越香”是偶然“巧合”,那么众人透气储存的近十年的众多茶饼,随意抽泡。为何都散发出扑鼻诱人的陈香呢?

除部分茶区古树茶外,多数普洱茶都偏苦涩,须妥善存放六至十年以上,苦涩度降低才饮用。既然其苦涩度降低,证明其细胞或成份发生分解。按上述“发酵的广义概念”,该茶发酵了,但它们仍能发出浓郁陈香!可见该书中的谬论是对普洱茶的歪曲和污蔑!

此人所存茶“几乎都是越存越不香”的原因:或存放不当;或储存被人存坏的二三手茶;或收藏了劣质茶;或收藏了以不适合料(偏北或偏南茶)制作或假冒的普洱茶。

混淆歪曲多个概念

该书说:“一般而言,老树茶强于小树茶:乔木茶强于台地茶;有森林环境的老树茶强于无森林环境的老树茶;纬度低的靠南的茶强于纬度靠北的茶;海拔适度(1400米~1800米)的茶强于海拔过高过低的茶;大叶种茶强于小叶种茶”。但六大茶山多数小乔木茶甚至台地茶的正常存香优于许多地带的老树茶;六大茶山多数生态矮化茶储香优于许多地带乔木茶;无森林的数百年树龄老树茶储香优于有森林的百年老树茶;纬度约11°15’以南或22°20’以北的储香不如纬度11°15’~22°20’之间的茶;海拔1100米~1400米的六大茶山茶的储香优于众多海拔1400米~1800米的它山之茶;倚邦小叶茶的储香优于许多异地大叶茶。

该书对“灌木茶”与“乔木茶”、“台地茶”与“古树茶”、“古树乔木茶”与“矮化茶”、“台地茶”与“乔木茶”、“生态茶”与“非生态茶”等概念与区别含混不清。老树茶与嫩树茶的区别,最初是从同片区这两类茶的苦涩度上发现的,两者的分离。也是由此引发的。同片区近百年或上百年树龄的茶的苦涩度明显比七八十年及其以下树龄的茶清淡。因而它们是以百年左右树龄为界线的。“古树茶”就是老树茶,包括矮化灌木茶和乔木型两类。但前者并非台地茶。

乔木茶和灌木茶的区分,在古六大茶山也是从茶味涩度和厚度上引起的。它有两个本质标准:一是指植物学所指的乔木型和人为重度矮化型(包括老树类和嫩树类);二是按根系类型化分的有主根的乔木型和仅有须根的扦插类,即有性繁植苗和无性繁苗两类。前者只要不被矮化,可长成高大乔木;后者即使不被矮化也无法长成高大古乔木,其茶涩度偏高而茶味偏薄,故列为灌木茶。

台地茶通常是低龄、矮化、密植的茶,包括无性系苗种的梯式茶林和密植而被重度矮化的有性系梯式茶林。

对于乔木茶与台地茶的分辨,该书说:乔木茶与台地茶。需从乔木茶的分布与产地、山野气韵、乔木茶特征、厂家与价位、干茶特征、试泡、叶底、手感、芽头、叶底香气、杯底香等方面综合分辨。但这样“品鉴”是极不可靠的。知道乔木茶的分布与产地,却存在原料交叉流动;论“山野气韵”,天然生态林的矮化茶也会有;若看厂家,彼地厂家会收购和制作此地茶;若看价位,更会随产主定价信誉度而千变万化;说是按“乔木茶特征”或“干茶特征”分辨,却没介绍两者的特征及本质区别;若看耐泡度、品茶汤苦涩度、回甘度及浓厚度,则嫩树乔木茶的耐泡度也偏低,回甘也偏弱,浓厚度也偏薄,而且不同地域同类茶的耐泡度、苦涩度、回甘度及浓厚度有别;若看叶底颜色深浅,则背阴地的台地茶尤其是重度矮化的老树茶也有似乔木茶那样偏深的;试手感的柔韧度,则只能分辨百年老树茶与低龄树茶,但乔木茶未必是老树茶。低龄乔木茶也有柔韧度较差的;若看芽头多少和粗老度,乔木茶和台地茶都有芽头多的和细嫩的,也都有芽头少的和粗老的;若嗅叶底香和杯底香,则不与天然杂木混生的乔木茶也缺乏植物香型。所以其所介绍的品鉴方法繁杂无效,还明显误导。实际上,矮化台地茶受重度修剪。抽芽较快,韧性偏差,冲泡后顶部嫩梗嫩叶受搓揉易成腐化状;露天暴晒。叶底毛层薄而光泽亮度低。多数色泽浅黄;又与杂草混生,气味几乎不带花香型。叶边齿更细密短浅,多呈倾斜状。这些概念代表的是不同的茶质及价格。该作者信口开河歪曲这些概念,将坑害茶商及消费者。

“存储研究”,漏洞百出

该书的“存储研究”是漏洞百出的“作秀”幌子。请看该书“沉香例证”所列6例(受篇幅限制从略)及对6例的列表“研究”。

由此6例得出:

(1)湿度过大的广东自然存茶香味散失比较快目严重;

(2)云南自然存放香味散失比广东慢;

(3)相对密封的干燥的存储茶香保持得好;

(4)已经有较好沉香的老树茶出仓后不加以密封香气会很快散失;

(5)自然干燥保存的老茶香气散失严重;

(6)密封保存的老树茶香气保存好,而IEI 3年后茶香入茶汤。

其“研究”逻辑漏洞是:

对1~4例茶的初制、复制和前期保存作者不清楚。原料来源?可适合长期存放?毛茶初制工艺如何?前期存放是否有误?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其储香。多个变因下研究未知问题,凭何判定普洱茶不适合自然存放?第1、2、4例都曾存在湿度大的场所,难免受潮;第3例“有少许霉点”表明也受潮发霉。未必“昆明自然存放”。若严重受潮甚至发霉,固然不香,但自然透气存放未必就会受潮和发霉,也就未必非要“封闭储存”;第4例“失香”原因未必是透气,还可能是该茶存香时限已过,况且还受开封后环境影响?第5例并未透露“自然”和“未密封”使茶香“散失”的信息,反而证明普洱茶适合干燥自然存放,且适宜发酵;第6例似表明“密封保存香气好”的结论。就算这样,部分古树茶以外的普洱茶苦涩度普遍偏高。密封保存,很难让它的苦涩味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既然如此,我们存放该茶,除了备用,还有何意义?更何况表中第2、3行的“微香”和“有香”无明显区别,即使有实质性差别,填写未必属实。因为普洱茶有限期间“越陈越香”,是指随时间的延长,茶香由新鲜逐渐转为陈旧。并不是越闭住散出的香气,“沉积”的香气越多,茶品就越香。好茶的香气是内存并不断散出,冲泡时集中散出来,不是靠“沉积”下来的。依靠密封留住的香气,一旦解封就散尽,根本无法让它“沉积”到茶品内。适合长期珍藏的茶,在存香期内因保存不当不显香,不是“茶香散失”。而是气味混杂。“失香”是直接没了气味,这与正常存放的保质期有关,与存放方式无关。茶香早在新茶时就“入汤”,只是那时香气新鲜,“3年后”其香型变“陈旧性”罢了,并非“3年后茶香入茶汤”。

后话

篇2

早期出版普洱茶类图书的学者,并非官学体系的茶学专业出身,而是在私学领域里进行实践而结出的果子。归类下来,这些经典的普洱茶书籍有:黄桂枢主编的《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这本书选编了第一次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的42篇论文,总结了普洱茶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提出了普洱茶研究的新思路与新观念;云南农业大学的周红杰教授主编的《云南普洱茶》,让人们对普洱茶获得了系统与理性的认识;邹家驹先生的《漫画普洱茶-普洱茶辨伪》《漫画普洱茶-金戈铁马大叶茶》,这两本书真是漫画,轻松诙谐,将普洱茶知识娓娓道来,发人深省;雷平阳是云南著名作家、诗人,《普洱茶记》是雷平阳先生的一部普洱茶专著,也是大陆第一本关于普洱茶的原创专著,并被韩国、台湾、日本、香港等地翻译出版,这本专著开创了一种当代优秀文人对普洱茶的诗性写作。

1995年,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邓时海先生的著作《普洱茶》一书问世,这本书抛开了概念上的各种纠缠,接续传统阐释了普洱茶文化,娓娓道来,引领人们走进深邃的普洱茶世界,还有后期撰写的《普洱茶续》,是为《普洱茶》所做的内容上的补充与完善;石昆牧编著的《迷上普洱》《经典普洱》;香港陈智同编著的《深邃的七子世界》;杨凯老师是研究普洱茶历史和文化的独立学者,他的第一部著作《实战普洱茶》,相信不少爱好者已经读过,目前唯一一部号级茶专著《号级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与流变》也是出自杨老师之手;何景成编著的《下关沱茶复刻版专辑》等等,引发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普洱茶热潮,在茶行业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余秋雨专门为普洱茶撰写的大散文《品鉴普洱茶》。余先生写这篇散文,看似简单却是在普洱茶的陪伴下整整准备了,从想写,到应该写,到动笔,周期之长为先生散文生涯极少有的现象,从中可见余秋雨老师的严谨。他从一个普通爱茶客的情怀出发,尽可能客观地引领你走入普洱茶的深邃世界,又用带有魔力的文字给普洱茶文化度上了一层美学的金边。

此外,“茶叶复兴”的发起人周重林,这几年陆续出版的以茶文化和历史为主题的《茶叶战争》《茶叶江山》也成为畅销书大卖;云南知名作家、《普洱》杂志总编王洪波先生、编委何真老师所著的《茶的河流》《古道 六月的背影》,通过散文的方式,记录普洱茶文化的河流,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下普洱茶市场对以青春话语书写、以故事化叙事表达的文化读本的需求之大,而这百年断代留给我们可以去填补的空间也还很大。当代普洱茶的体系建构已经日趋完善,所以,我们相信,百年断代这个路障,已经在普洱茶文化复兴的路上被扫除,不再成为人们认识普洱茶的障碍了。

随着普洱茶文化的复兴与发展,普洱茶出现了私学现象。从唐代的茶圣陆羽创设的茶学私学教育,历经千年,直到20世纪才由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开创了茶学官学教育。如今,一些茶学文化讲座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兴起,还有一些茶书院或茶学院在举办茶会之余,会招收一些对普洱茶感兴趣的有志之士前来习茶,这种只存在于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教育形式,逐渐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所谓“私学”,就是非官方的,使用私人或社会力量办学。纵观中华文化史,私学最盛行的时代也是中国社会最包容,文化交流最频繁,最容易出文化精英的时代。

普洱茶学“教育机构”是在迅速发展的普洱茶文化中最滞后的一个环节,这似乎又和国情不谋而合了。相较四年前,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但依然能看得出这仍是一块短板。大学茶学院还是那些茶学院,而且茶学院与培养普洱茶消费者无关;茶艺培训机构还是以技能培训为主,以考各种职业证书为主要目的;普洱茶消费群体的教育还是主要由茶商完成,缺乏系统性。当今社会,依然是官学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虽然私学还未成气候,当我们把视野缩小到普洱茶这个小小的行业,会发现这样的需求日甚。

近年来,茶叶消费逐渐从一般的品饮性消费中分化出一部分更重视精神消费的群体来。喝普洱茶,不再只是好喝的层面了,还涉及到茶器、茶空间的设计与审美享受,涉及到茶美学的生活方式,涉及到茶道的精神境界。所以,普洱茶作为最复杂多变的茶类,其教育不仅需要基础理论的传播,更需要精神内质的培养。当这些在官学领域无法实现的时候,私学的作用便开始逐渐显现。

众所周知,全世界最好的教育有一个共性就是私立。私学教育与官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类型不同。自古以来的私学,都是围绕着私学教育者来进行。集课堂的讲述与实践的检验为一体,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为一体。

在2010年创办了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的马哲锋老师说:“对于我,能够朝夕与茶、学生相伴,就是最为理想的生活”。每年的春天,马哲锋老师所带领的学生,都会奔赴云南茶山,探访普洱茶的名山名寨,参观普洱茶企I,拜访普洱茶专家学者,在游历中观察、学习、思考,并将其付诸实践。马哲锋老师以一个教育者投身茶学私学教育的亲身实践经历,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茶学“私塾”,堪称普洱茶私学的典范。

篇3

“喝什么普洱?”这是茶友口中常说的,一般都将普洱茶简称为“普洱”。普洱是用来喝的,是用来把玩和品味的,怎么“读”起来了呢?

一天,我的朋友周重林找到我,挑一款好的生茶开喝后,话题自然聊到了茶。周重林说,他现在是一本杂志的执行总编,今天就是来约稿的。他说,普洱市的领导高度重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决定将普洱市文联主办的杂志改名为《普洱》,一本专门介绍、普及、研究普洱茶的杂志。我听后十分高兴,云南终于又有了一本与普洱茶有关的杂志。老友将带来的杂志拿出来,我仔细翻阅之后,对杂志的办刊宗旨和特色有了了解,有谈云南茶史的,有分享品味某款茶的,有回忆某茶人的。总之,看后受益颇多,也感慨万千:云南的茶产业有上千年的历史,涉及到的茶农和商人上千万,但多年来,我重视茶叶的栽培与种植,重视茶叶的生产与销售,对茶文化,尤其是普洱茶文化则是研究不够。云南普洱茶要有长足的发展,要提升其附加值,要成为支柱产业,必须在普洱茶文化上做足文章。“茶叶没有文化就是一片树叶”,这是我对普洱茶文化在普洱茶推广、普及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现在普洱市创办《普洱》茶杂志,对云南茶叶的发展,对普洱茶的普及与提高,对普洱茶的研究,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都是一件值得点赞的好事,应该坚决支持。写什么好呢?脑中灵光一现。

记得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淘到了一款1980年代思茅地区墨江县茶厂生产的普洱茶(生茶)散茶,此茶用塑料袋装,200克,那时普洱生茶分为"三春三配"(春尖、春蕊、春芽、甲配、乙配、丙配),此茶虽等级不高(甲级,即甲配),但二十年过去了,在昆明摆放的干仓茶,香气扑鼻,口感厚重,汤色透亮,呈金红色,十分好喝。写对一款老茶的感悟,而且是现在的普洱市墨江县的老茶。此茶有把玩之处:一般而言,当时的茶大都是台地茶,但细观叶底,则有不少大而圆、叶厚而茸毛多的茶叶,分明是古树茶,唯此才有把玩的意义。这款普洱茶说明:干仓摆放的普洱茶,越陈越香绝对成立;云南的三个茶叶主产区都有好茶。就写这款茶。

有了这次约稿,自然就看到了自己的文章登在了《普洱》茶杂志上。从此,认识了这本杂志;从此,读上了这本杂志;从此,养成了一种阅读习惯。在读“普洱”中,得到了提高,在读“普洱”中,品味着普洱茶的滋味,品味着渐渐流逝的时光。

篇4

茶叶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享誉海内外的普洱茶作为云南省特有的茶叶品种,在云南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历史构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云南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洱茶在包装设计上,一方面要能够充分体现普洱茶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另一方面则要表现其特有的民族风格与特色。本文拟从普洱茶的发展历史出发,重点分析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和品牌创意两个艺术特色,以期提高普洱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关键词】

普洱茶;包装设计;艺术特色;茶文化

中国的饮茶历史十分悠久且源远流长。在诸多种类的茶叶中,普洱茶则更为特殊,这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保健功能以及独特的醇香味道,尤其是普洱茶属于特有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与现代市场的新型需求,普洱茶的包装设计也在随之不断改变,即普洱茶的包装设计不但要承担起产品的主要载体,而且要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以此深化普洱茶的文化意蕴与内涵。[1]同时,由于茶包装是饮品类产品包装设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所以,随着普洱茶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其包装设计所体现出的额外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针对普洱茶包装设计的艺术特色研究,推于提升普洱茶的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支撑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普洱茶的发展历史

普洱茶产自于美丽而神秘的云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近两千年的历史。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跟随着历史朝代一步步发生变化,成千上万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传说,有神农氏开山种茶的故事,有诸葛亮“武侯遗种”的传说,也有茶始祖岩冷的“给牛马,怕得病而死;给金银财宝,怕花光;而给你们茶树,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的历史记载。[2]三国、唐代、南宋、元明清对种茶都有着明确且详细的记载。《普洱府志》记载,三国时期,其境内就开始种茶。然而最早将种植普洱茶写入历史文献中者则是唐代曾去过云南南诏的唐吏樊琸,他的《蛮书》也是普洱茶区种茶最可靠最详细的历史记载。在南宋时期,李石在《续博物志》中载明,茶叶的主要地在于各大山脉,也表明了思茅是最早大规模种植茶叶的地区。[3]元朝,李京在《云南志略》中称,普洱茶在当时的元代已经成为我国边疆各个民族之间相互交易的重要商品。明朝,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也有着生动具体的记载,在当时普洱茶已经被社会各个阶层接受并消费,普洱茶名扬中华大地。清朝,普洱茶已然进入发展的全盛时期,种植范围之大,产量之高,开始大量出口缅甸、泰国、印度等世界各国。发展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普洱茶多样化发展,这一时期也成为古普洱茶与现代普洱茶之间的分水岭。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段时期,在受到绿茶和红茶高速发展的冲击下,普洱茶曾经处于一定暗淡时期。直至1993年,台湾邓时海在其《普洱茶》中明确提出“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一理念之后,人们将眼光重新移回普洱茶,而其收藏和品饮价值开始得到世人重视。直到今天,普洱茶依然有着极大的反响。[4]普洱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内向外不断扩散,先民们将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勤劳智慧广泛运用于茶叶种植与生产之中,经过长时期的生活生产活动,受到商品交易的大力推动下,在特定的气候、地理和运输条件下,充分利用云南种植普洱茶的独特优势,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最终奠定了普洱茶质优味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地位。

二、普洱茶包装设计的视觉艺术元素分析

(一)图形设计。图形运用在包装设计上能够起到引领消费需消费需求的重要角色,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一定的文化内涵,合理、正确的包装图形,可以有效突破语言和国界的限制,最大程度上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以便于更进一步让消费者了解普洱茶以及它所附带的文化价值,在促进商品销售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5]一是对图形元素的运用表现了一定的地域特征,普洱茶作为云南地区具有标志性的商品,好的图形元素能够有效帮助人们了解云南,了解普洱茶,也有利于提高普洱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在传播云南地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是好的图形元素能够彰显一定的品牌文化。在当前激烈的普洱茶市场上,是否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是普洱茶销售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在具体的包装设计方面选择企业品牌文化直接作为图像包装的设计,有助于增强品牌意识在消费者心里的比重,同时也是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三是好的图像设计也是对茶文化历史的一种突显。普洱茶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能够流传至今势必具有浓厚的茶文化。而采茶、炒茶、茶俗等都是普洱茶包装设计中图形元素的重要呈现方式。普洱茶一定强调静、和、俭,这一点与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是有着共通性的。当前以普洱茶的茶俗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茶马古道文化活动,可以大力普及普洱茶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不仅能够喝到质优味美的普洱茶,同时也能够深切体会普洱茶本身所具有的浓厚历史文化。[6]

(二)色彩设计。不同的商品应该具有不同的色彩与之搭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欲望。比如,绿色容易让人联想到蔬菜,褐色让人联想到巧克力等,因此,即使是同类型的产品,也应该有一定程度上的色彩偏重。绿茶比较清爽,红茶香醇的特点,而普洱茶回甘醇香,对其色彩设计方面必须与其本身属性相适宜。根据消费群体和市场定位,普洱茶在色彩上更加偏向于稳重、低调。因此,在包装设计上,应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观,稳重又不失民族风情。在进行熟茶包装时,选择更加明快、艳丽的色彩,在包装生茶时可以选择低调、素雅的色彩。在面对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普洱茶在包装的色彩方面并没有一味随波逐流,相反地则是在坚持一惯的中国风、民族风,低调、稳重的色彩却使得它独领。[7]

(三)文字元素。文字在普洱茶包装设计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传达商品信息。普洱茶在具体的包装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字体适合性原则,在设计商品本身属性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将字体外型中的“意、音、形”完美融合为一体,既能够保证文字信息让人一目了然,又可以充分传达商品信息。而要想让普洱茶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则需要在进行文字设计时更多地添加其所要向消费者表达的情感和真实意图,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其他茶叶区别的有效途径。比如,可以将文字与茶叶外型、茶壶、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设计图样相互结合,文字在表达商品信息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在进行具体的装饰性文字方面,不要太过于注重字体形式,更多的是应该将情感与文字相互融合。

三、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品牌创意分析

品牌是一种文化,一种极具个性的文化,这种个性文化可以在诸多媒介中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在消费者频繁接触的包装设计方面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可以说,未来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的竞争,更是商品所蕴含的文化竞争,创造具有品牌个性和品牌内涵的品牌文化是企业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拓展销售空间以及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与关键。[8]当前,市场销售的普洱茶品牌数不胜数,在诸多包装中,消费者很难区别其中的差异性。而随着普洱茶市场空间的逐渐扩大,不能紧跟市场的发展步伐,有效应对激烈的竞争等,这一系列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普洱茶的销售与市场的拓展。而品牌作为现代消费者选择商品时的重要印记与符号代表,同样也是普洱茶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也是消费者识别普洱茶的关键所在。

[9]普洱茶作为云南地区独具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商品是其他地域、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独特资源,在中国茶文化中也是别具一格。因此,在对普洱茶进行包装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其所具有的民族性、地域性,充分体现普洱茶蕴含的文化意境与艺术特色,树立其品牌形象,增加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概念、形象与意识。普洱包装设计的品牌创意路径具体可以结合云南省本地的雕刻、绘画、建筑、生活器具和服饰等各个方面的文化艺术元素,将能体现普洱茶品牌包装主题特点或者与普洱茶包装相关联的图形、图案等,通过科学合理的借用与参考,进而设计出具有强烈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包装设计,增强普洱茶包装设计的艺术特色与魅力,提升其市场竞争力。[10]在目前复杂混乱的普洱茶品牌市场中,通过普洱茶的外在形象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或者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是当前普洱茶产业迫切需要关注的事情,也是云南普洱茶是否能在国内外的茶叶市场竞争中取得重要地位的关键所在。普洱茶是云南的一个主要支撑产业,因此,其包装设计的风格与艺术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具有当地区域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等的设计元素,以及贯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普洱茶包装产业和使用恰到好处的现代特色的包装设计材料等,也日趋受到人们的关注。就目前而言,云南普洱茶的包装设计艺术特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促进其进入到下一个发展阶段。在多姿多彩的云南普洱茶文化与云南区域特色环境下,设计者需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研究和创造出能够更好体现云南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通过对云南普洱茶各个细节的独创设计,提升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的艺术魅力,赢得国内外的青睐与认可。

【参考文献】

[1]张程,刘蓉华.云南普洱茶包装设计的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4,6:60

[2]刘新元.普洱茶品牌包装设计中视觉元素的研究[J].艺术百家•通俗歌曲,2014,9:184

[3]陈琳炜.普洱茶包装设计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

[4]黄葛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装演设计中的基础性[J].包装工程,2005,26:18~19

[5]韩东晨.爆炸功能装演中的色彩设计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12~13

[6]白杨.地域文化特征在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纳姐茗茶”包装设计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2013

[7]王伟.创造品牌形象的茶包装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8~19

[8]余梦雯.关于韩国包装设计中表现出的设计趋势的探索研究———以茶饮料标签插图为中心[J].商业文化,2011,9:12~13

[9]邱志涛,刘义晴.地域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绿色智慧研究———以将乐擂茶包装设计项目为例[J].包装学报,2010,5:12~14

篇5

普洱成为一种时尚,一个热词,一个发烫的地名,一个知名度蹿升的茶类,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6年前,更早的10年前,这切都是不敢想象的。

长期由绿茶唱主角的中国茶格局,被普洱茶轻易改写。

2011年11月24日,第十二届广州茶博会又一次盛大开幕,被普洱茶业界尊称为“杜大姐”的杜春峄,身着她招牌式的大红色民族风对襟绣花衫,一早就来到她们公司以红色基调为主的展位,戴上老花镜,满面春风地为茶友签售……杜春峄所领导的“澜沧古茶”,近两年业绩惊人,2011年销售额可望上亿,被业界视为黑马。与此同时,“大益”浅色系的展位上人头攒动,热情的消费者排出一列十多米长的队伍……

普洱茶从复苏到火热,从火热到价格跳水,从价格跳水到产业洗牌、恢复理性,虽然中间颇多艰难,但是,普洱茶成为西部茶崛起的主要力量,在整个西部茶文化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普洱茶对湖南黑茶、对四川雅安藏茶的带动和提振作用不言而喻:一种沉寂于历史中的黑茶,经过文化觉醒在匆忙繁华的现代都市生活里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西部茶文化,风头盖过绿茶,且发展愈来愈猛。无论是普洱茶本身的历史、文化、地理、健康价值,还是澜沧江“世界茶树的母亲河”,抑或是茶马古道所呈现出来的“中国西部精神”,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西部茶在中国茶文化中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谁也无法否认:普洱变局中国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在此背景下述说普洱茶的故事,意义非同一般。

应势而热

在谈起普洱茶兴起的原因时,我们常常要回到很多结点:、移民、香港茶楼、台湾文化人的助推、拍卖会、马帮进京……

但是,普洱茶的热,诚如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指出的那样:不是炒作起来的,而是运作起来的。

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种文化不可能凭空复苏崛起,何况还是在中国文化中显得比较脆弱的茶文化。

普洱,“反叛”了绿茶思维,在反叛中得到了新生:人们发现,原来我们还有这样自然、壮阔,大气、健康而且越陈越香的茶!

普洱茶的兴起到红遍全国,不过是10来年的事,而中国的绿茶思维主导了中国几千年,怎么说,普洱茶都是一种奇迹。

近年,普洱茶市场消费整体呈稳步扩大趋势。普洱茶的生产集中于云南,普洱茶的消费以珠三角、香港、台湾等地为主,这些传统市场普洱茶消费逐渐走向成熟。与广东、香港等普洱茶成熟消费市场相比,普洱茶新兴消费地区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

顺势而为,普洱茶也应势而热。2007年价格波动之后,普洱茶一直处于产业逐渐恢复之中。

价格是产品趋势的重要参考指标。

一年前的此时,《普洱》杂志撰写过一份年度报告,普洱茶产业在近年逐渐恢复理性。而现在,这种情况在继续。第十二届广州茶博会上,与其他茶叶相比,普洱茶参展商,占据的展位数量最多展位面积最大,普洱茶作为展会主角之一,价格普遍上涨了20%-30%,一些品牌的上涨幅度,甚至超过50%。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2011年全国普洱茶市场产销形势分析报告》,认为普洱茶市场价格回升的几个主要原因是:普洱茶实际品饮需求人群扩大:从2008年开始,云南省普洱茶连续三年大幅减产: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能源和运输费用上涨;近两年来全国茶叶春茶均价普遍上涨。

该分析报告把“实际品饮需求人群扩大”排在首位。来自云南省农业厅2008年的资料显示,随着人们对普洱茶产品认识的不断加深,饮用、收藏普洱茶的消费者和生产、加工、经销普洱茶的企业越来越多,国内大中城市普遍设立了销售点,国内销售区域较前一年扩大了近一倍,消费群体较2005年增加了三成多;在广东和香港等普洱茶的传统销区,熟茶销售比2007年增长了30%左右,东北、西北等新兴市场扩张较快,普洱茶产业进入依靠品饮消费拉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不仅国内消费群体增加、市场价格回升,海外市场也出现了变化,根据海关统计,2010年普洱茶共出口4578吨,出口金额为2621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1.31%和33.99‰出口单价为5.72美元,比上年同期上涨了2.04%。

顺势而为

理性恢复需要产业做出理性的策略。

网友“白马非马”认为,2007年普洱茶价格跳水之后,产业有如下重要动向:2008年,大益央视广告、临沧推出“煮饭茶”、

陈升入驻“老班章”、龙润获准特许生产“奥运普洱茶”、普洱茶国家标准冲击波。

2009年,普洱茶市场初步复苏、普洱茶养生面问世、普洱茶膏异军突起、“大益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润茶”上市、《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实施、普洱市提出“科学普洱”理念、天士力进军普洱产业。

2010年,西南大早助推普洱茶价上升、云南省规划未来十年云茶发展、云南普洱茶亮相世博会……

普洱茶主要企业积极调整策略,在稳定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改进营销策略,走出批发市场,积极开设新型专卖店,展开终端跨界营销,培育真实市场需求,夯实普洱茶的市场基础。商超、专卖店等直面消费者的终端,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普洱茶电子商务渠道后来居上迅速崛起,并可能在未来发展为重要的销售模式。

如果说过去普洱茶的产品结构单一,外形粗老,那么,现在普洱根据市场消费调整,产品结构逐渐多元化。

在产品结构上,传统大宗普洱茶消费品种向龙头企业集中,一些中小企业把经营重点放在了特色产品上。在2007年普洱茶市场遇冷后,部分经销商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专事普洱古树茶的理性收购、经营和收藏。2008年,当整个普洱茶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时,普洱古树茶已开始走出自己特立独行的市场行情。古树茶、名山茶的市场被挖掘出来,并被培育成行业的高端市场。2009年以来,古树茶、名山茶在本身动荡较小的前提下率先复苏,拉升带动了整个行业加快了复苏的步伐。如近两年,老班章春茶收购价格,基本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一些企业如龙润、天士力、蒙顿等避开传统市场,推出普洱茶饮料、茶粉、茶珍、茶膏等创新产品,主攻快销市场,丰富了普洱茶品种,拓展了普洱茶的空间。

这表明,产品更贴近了市场需求。普洱茶逐渐从传统型向多元化转变,袋泡茶、速溶产品等新产品陆续推

出,在保持产品特点的基础上,逐渐增强便利性、人性化,推动了普洱茶消费的普及。

龙头效应

大益、七彩云南、龙润、下关沱茶集团、澜沧古茶,普洱茶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几大龙头企业,在产业发挥巨大的引领作用。

大益成为普洱茶企业发展的一个标杆。有关大益的消息令人振奋,最新的消息是:11月29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公布新近认定的“2011年中国驰名商标”名单,大益集团“大益”牌商标位列其中,自此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上世纪80年代末,勐海茶厂(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并开始使用“大益”牌商标,“大益”茶受到无数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近年来,“大益”普洱茶更是屡屡斩获国际国内的多项大奖,并在2011年入选国家商务部评定的“中华老字号”名录。而大益拥有7542.7572等多款普洱茶经典产品,并形成了一批相当稳定的消费者。

2009年,大益的销售额高达5亿,而2010年,这个数字变成了约7亿,2011年这个数字只增不减。从这个意义上看,大益普洱茶甚至成为中国茶业第一品牌。

大益从传统国企转型成现代化的企业,而七彩云南另辟蹊径,脱颖而出。

七彩云南茶叶从1999年开始经营,2006年整合资源优势,正式成立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与其他普洱茶企业深挖云南市场不同,“七彩云南”将目光放在了全国市场。但要真正做大做强云南的普洱茶产业,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和推广普洱茶文化,让普洱茶走出云南。接受全国乃至世界的品鉴。而在七彩云南这片纯净的土地上孕育了具有“健康、文化、财富”三大属性以及”越陈越香”特质的普洱茶,是红土地里挤出的最真诚的养分。

从2005年起,在北京的第一家七彩云南庆沣祥普洱茶庄开业后,七彩云南普洱茶快销渠道网络迅速形成,在京津大区、华东大区、华南大区、华中大区、华北大区、云南大区,七彩云南普洱茶进驻近30000多家大型商场和超市,开设三十家形象专卖店,拥有上百家著名合作企业,已向来自国内外的累计5D00多万人传播普洱茶知识及文化。在北京,七彩云南着力将“庆沣祥”打造成高端普洱茶品牌。“七彩云南的普洱茶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营销体系,在北京的主要客户是金融界、政府的高端人群。”渠道是七彩云南的重要优势,据知情人士透露,七彩云南普洱茶的销售额一度超过其珠宝。

普洱茶成为不少茶企的硬通货。据了解,中茶公司一年10亿元销售额,其中10%-15%份额为普洱茶,而几年之前的份额是非常少的。中茶公司调整公司产品架构,完全是迎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原来中茶业务50%为乌龙茶,现在普洱茶的业务提高至50%左右的份额。

这种情况,还在持续。

越来越多的普洱茶创富故事,正在流传。

篇6

普洱茶究竟怎么了?普洱茶为何“疯狂”起来了呢?

应该说,茶文化的进一步推广,首先源于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源于对普洱茶的逐步认识和研究;但是让其“疯狂”,最主要的是源于商家炒作、广告轰炸,一些广告宣传声称:普洱茶不仅仅是最佳饮料,还可以抑制癌症,可以减肥、降血脂……还有若干科研成果和材料证实,言之凿凿。引起不少人的狂热追逐,还真有的人就把普洱茶当作药物来使用了!

普洱茶果真有这些功能吗,可以当作药物来使用吗?

究根探源,还得从头说起。

中国茶文化历史渊源流长,茶艺、茶礼为文人骚客和达官显宦喜闻乐道。普洱茶是历史悠久的云南名茶,主要产于云南省南部,海南也有少量分布,一般生长在海拔1200-1400米的高山上,所以比较珍贵。云南有树龄达800年以上的茶树王,更是各地鲜见。

普洱,是云南省的一个小镇,历史上曾经在此有府、县设置,现在是县级市。普洱茶就是以这个历史上最主要茶叶经销地普洱镇而得名,但并不是仅仅生长、加工在这里。普洱茶已经有几千年的饮用史。早在唐代,普洱茶就已经销售到全国各地;到了宋朝,有了“以茶易马”的市场,用茶叶可以换取当时比较贵重的马匹;明朝“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可见其珍贵。到了清代,普洱茶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每年远销外地十万担以上,清廷把普洱茶引为贡茶,成为向朝廷进贡的珍品。大文学家曹雪芹把普洱茶写进了《红楼梦》这部巨著,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战争与和平》中,也描写了喝普洱茶的场面。

普洱茶的药理功能早有记载,清人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性温味香……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百草镜》、《滇南闻见录》等古籍,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可见古人对普洱茶早有关注和使用。尽管古人早有记载,普洱茶也已经有几千年的饮用史,但是对其深入研究探讨还是进人新时期以后。营养学家于若木称“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天然的最佳中药配方”。研究也早已证实,饮茶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及血液中的胆固醇,进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有很强的降脂和保护毛细血管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进一步得到开发。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诸多实验,发现它有一定的抗癌功效和其它功效。昆明天然药物研究所教授梁明达、胡美英发表了《普洱茶――21世纪的抗癌保健饮料》一文,对普洱茶的抗癌功能进行了深人探计。据了解,目前肿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球死于癌症者有400多万人,我国每年有80多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云南省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较低的地区,普洱茶主要产地思茅、临沧、西双版纳更是云南省肿瘤发病较低的州市。专家认为,这与当地居民长期饮用普洱茶有直接关系。日本是世界胃癌重点高发区,但是在其产茶大县静冈县,胃癌发病率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茶水具有暖胃、减肥、降脂、降血压、降血糖、防龋齿、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抗衰老、抗癌、抗辐射、抗毒、减轻烟毒、预防便秘、解酒等功效。其中普洱茶的抗癌、抗辐射、降脂作用尤其明显。法国一家医院曾经作过一次有趣的实验,每天给那些肥胖者喝三碗云南普洱茶,一个月以后,发现这些胖子血液中的脂肪减少了将近四分之一。国内做的观察也很相似。体重超标者引用一段时间普洱茶以后,百分之四十以上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年龄在40-50岁的病例效果更显著。而且对降低人体内的三酸甘油脂、胆固醇等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研究显示,由于普洱茶经过独特的发酵过程,其所含酵素具有很强分解脂肪的功能。不仅如此,普洱茶还具有抑制体重反弹的功效。许多人通过运动和控制饮食减肥,可是稍一放松,体重就会反弹。可是,坚持饮用普洱茶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日本朝日啤酒公司研究人员拿出四组大鼠做实验,先给它们喂食富含脂肪的食物,增重以后,喂食普通食物,各组分别添加普洱茶、茉莉花茶、乌龙茶及混合茶末,结果发现,喂食普洱茶的大鼠体重下降非常明显。比其它组大鼠平均体重下降了8克。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坚持饮用普洱茶可以抑制减肥的反弹现象。

可以看出,茶叶确实是有益健康的好饮料。1989年,在中国科协召开的全国肿瘤学术会议上,云南代表提出普洱茶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的论点,许多专家探讨了茶叶的抗癌功能、抗辐射功能等等。在会议纪要中,首次提倡在国人中推广饮茶,并把它作为抗癌的措施之一来实施。1991年。在亚太地区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上。中国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抗癌、抗辐射作用的科研成果,引起与会者瞩目,并受到高度评价。

自此,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声威大震。一些商家抓住这些要点,大作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对普及茶文化起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也不乏夸大宣传,有的商家大肆宣传其抗癌的功效,炒作抗癌概念。诸多的平面报刊加上影视声像等强大的立体广告攻势,使许多人误以为普洱茶就是可以治疗癌症的药物,可以治疗癌症和其它许多疾病。

篇7

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普洱是一座因茶而兴、因茶而名、因茶而荣的城市。茶文化是普洱的记忆和符号,是普洱人民共同坚守的精神家园,也是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一张响亮名片。

茶源道始

普洱地处中海拔、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东西,山峦起伏、溪川纵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具有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978年,科学家们在普洱景谷盆地芒线发现了距今约3540万年的宽叶木兰化石。如今,在普洱茫茫的原始森林中,仍然生长着118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和18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在镇沅千家寨,生长着距今2700余年世界野生古茶树王,2001年被载入吉尼斯纪录;在澜沧景迈山,生长着距今1300余年过渡型古茶树,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过渡型古茶树。普洱不但茶树类型齐全,而且构建了从野生茶树过渡到人工栽培,以及完整的人类发现、利用和驯化茶树的文明序列。2013年5月,国际茶叶委员会正式授予普洱“世界茶源”称号,标志着普洱作为世界茶源的地位得到了全球公认,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叶的国家。

普洱茶兴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于宋、定型于明、繁荣于清。据历史记载,早在西周时期,云南普洱带的濮族人就开始种茶。唐朝时期,普洱已是全国重要的茶叶原产地和集散地。清代雍正年间设有思茅总茶店,光绪年间思茅设立海关。早在18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祖帕哎冷带领部族,在澜沧景迈山带开始种茶。目前,古茶园与茶文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景迈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在300多年前,普洱府奉诏贡茶,使普洱茶“享誉京华”。至今留存于北京故宫的“万寿龙团”普洱茶,在经历了岁月的尘埃和命运的沧桑后,依然保持着至尊无上的王者风范。至明清时期,从普洱起源,向国内外辐射出五条“茶马古道”:一条是经昆明到北京;一条是经到尼泊尔等国;一条是经越南转至欧洲;一条是过孟连到缅甸;一条是过勐腊至老挝。这五条茶马古道是中国西南大地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国际大通道,与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一样声名远扬。

朝圣景迈

如果说普洱市是普洱茶的故l,那么澜沧县景迈古茶园就是普洱茶的根系之一。

进入云雾弥漫的景迈山,茶园片片闪现在眼前,与亚热带丛林融为体,间或一个个村寨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错落有致。民房为清一色的传统干栏式建筑,保留着传统的风格,古朴典雅,与这里美丽的山水和茶园交相呼应。

篇8

色彩的包装和商品内在属性应该一致,不同的商品属性,应该选择不同的颜色。如绿色常常使人联想到蔬菜,橙色让人联系到水果,而褐色又让人联系到巧克力和咖啡之类的食品。同类的产品,也应该有色彩的偏重。如绿茶清爽,红茶香醇,而普洱茶醇香回甘,因此茶叶包装色彩设计的选择应该与茶叶本身的属性相宜。普洱茶根据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在颜色的选择上更加偏向稳重,偏爱不张扬。在包装设计中,产品更加根据消费人群的审美心理,设计中稳重而具有民族风格。在熟茶的包装中,颜色比较鲜艳、明亮,如红色、黄色等,生茶的包装设计中使用清纯而低调的颜色,如灰色、绿色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普洱茶的包装设计并没有随其他的产品颜色随波逐流,而是根据自己的民族风格,注入了属于中国风的颜色。如其中一款包装中,绿色的背景,部分的留白,简单朴素。大部分采取高级灰,体现了普洱茶品牌设计的中国风与民族风。

二、普洱茶品牌包装设计中的文字设计

文字在普洱茶包装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向消费者传达商品信息的手段和途径。文字在优秀的包装设计中是设计师的首选,其中也不乏紧靠文字进行包装设计的佳作。中国传统书法的运用,形象的表现出的艺术感和流动感,使得普洱茶品牌包装更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也使得普洱茶文化深厚底蕴的流露。普洱茶品牌包装设计时,考虑到了字体适合性原则。围绕着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和自身属性,在字体的外型上使“形、音、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字体的感觉简单易懂,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如其中的一款包装中,利用了宋体的字样,整体呈现出随性、刚与柔的美感。文字经过设计之后并没有失去它本来的功能,而是更别具心裁的使得它更加具有可识别性。要使得普洱茶更能显出自己本身的特性,需要的是字体设计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这也是区别于其他茶叶的一种方式。比如把文字与茶壶、茶叶的形状或者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设计纹样相结合,这样可以使文字的周围产生一种装饰性。而在选择装饰性的文字时,不只是要字体本身的形式,而是从中加入自己的情感与文字的变形和图案的装饰相结合。

三、普洱茶品牌包装设计中的图形设计

篇9

据介绍,本届茶博会以“高原特色,云茶魅力”为主题,并专门设立了云茶“十二五”发展成就展区。除普洱茶、乌龙茶、花茶、白茶等品种多样的“主角”茶叶外,与之配套的各类衍生产品如陶瓷、紫砂、紫陶、茶叶书画、精美茶漏、根雕木艺等茶文化艺术品也悉数亮相,吸引了大批市民的目光。

普洱市委、市政府对此次茶博会高度重视,共组织17家茶叶企业参展。在茶博会第一天开幕式之后,云南省副省长张祖林,云南省农业厅党组书记王敏正,云南省农业厅厅长张玉明,普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善强一行人来到普洱展区“澜沧古茶”展位喝茶,普洱市茶咖局局长卢寒为大家推荐了澜沧古茶的“小青柑”,张祖林表示,柑普茶这种新型茶产品口感很好,很适宜大众饮用,应该大力推广到市场上去,并希望澜沧古茶把茶产业做得更大。

由普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普洱市茶产业专题活动也在7月28日举行,普洱市茶咖局局长卢寒上台致辞。现场来宾欣赏了来自普洱的表演团队将通过本土民族歌舞、古筝演奏、茶艺展演等节目,进一步展示“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形象,让四方游客切实感受到普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精深的茶文化。

展会还特别设置了茶叶包装设备展区,参展商在现场表演“手工炒茶”,逛展市民可^摩茶叶制作过程,学习茶叶产品包装技巧 。还举办了临沧茶产业推介会、德宏茶文化推介会、普洱古树茶推介会等,为商家提供洽谈合作的平台。云茶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陶瓷电子商务网等“互联网+茶产业”的新兴平台也将在茶博会上亮相。

为期4天(7月28日~31日)的云茶博览得到了各界大力支持,总交易额约6.19亿元,其中,现场交易1233万元,签订合同协议约7662万元,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约5.3亿元,观众达12万多人次。

中国茶媒联合体第二次全体会议在长沙召开

本刊讯,2016年8月13日,中国茶媒联合体第二次全体会议在长沙召开,《中国茶业》《茶周刊》《普洱》《茶博览》《国茶天下》、茶语网、湖南卫视茶频道、湖南经济广播“茶道”、茶精品、茗边头条、福建电视品牌栏目“说茶”、一道茶网等联合体成员代表悉数到会,联合体秘书处邀请了中国茶业商学院院长刘仲华教授、执行副院长欧阳道坤先生莅临会场,百度国茶频道的代表列席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中国茶媒联合体成立一年来的工作,对于联合体未来的行动纲领与行动计划,大家讨论热烈,达成了如下共识:

形成新的合力。在茶媒体比较分散和弱小的现实情况下,茶媒体必须联合起来,整合传播,形成合力,共同发声,传播茶业正能量;

提升服务能力。在中国茶业处在深度调整的特殊时期和媒体大变局的时代,中国茶媒体应该积极应变,苦练内功,提升自身传播能力,降低媒体运营成本,从而为中国茶业提供更有效、更高效的专业服务;

提高服务的主动性。中国茶媒联合体将牵手中国茶业商学院,开展走进茶产区,走进茶企业,为区域茶产业和公共品牌服务,为产业龙头和领导品牌服务;

开展评优活动。中国茶媒体联合体将联合多方力量,客观、公正评选优秀茶叶区域品牌、优秀茶叶企业品牌、优秀茶叶营销案例等,推动中国茶产业的有序进步与良性升级,并对优秀者开展大力度整合传播。

云南普洱茶公共品牌价值达55.66亿元 居全国第三

云南网消息,“2015年,普洱茶品牌价值跃居全国第三,公共品牌价值达55.66亿元。”日前,记者从今年7月28日――31日举行的2016第十一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2016云南茶博会)组委会、云南省茶叶办公室获悉这一重要信息。普洱茶公共品牌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茶业十大公共品牌,2015年,又从排名第四跃居第三,仅次于龙井和毛尖。这个成绩的取得,是云南普洱茶经历多年的磨砺,通过做强做大企业品牌,全面打造茶基地、云南品牌茶企体系化走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推动了普洱茶公共品牌的成长。

2015年,云南省茶业综合产值达623亿元,比2010年的230亿元增加393亿元、增171%。云茶品牌打造很用心。普洱茶获最具带动力品牌,滇红茶品牌价值达13.41亿元,增长5亿元、增57%。目前,全省茶叶企业获“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户、同比增2户;“中国驰名商标”11个、同比增10个;“省级龙头企业”60余户,州市级龙头企业达150多家,“省著名商标”累计达110多个。

此外,我省各州市打造区域品牌成效明显,如凤庆县2015年获国家质检总局同意筹建“全国滇红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普洱市景迈山古茶园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在深入打造“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的基础上,2015年被评为“ 中国普洱茶文化之乡”;保山市昌宁县“昌宁红”、德宏梁河县“梁河回龙茶 ”等区域品牌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中国茶业商学院首期总裁研修班举行结业典礼

本刊讯,2016年8月14日,中国茶业商学院首期总裁研修班学员结业典礼在中华黑茶产业园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媒联合体12家成员的近60位业界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编辑记者出席了此次典礼,共同见证这一茶界盛会。

中国茶业商学院于2014年7月开始筹备,2015年7月正式成立。学院以“培养具有产业深度、商业高度和社会责任感的茶业领导者”为使命,用产业经营的理念提升中国茶产业,被业界认为是培养茶行业高级管理营销人才的创新之举。

本期总裁研修班秉持尊重中国茶行业的特色、尊重中国茶产业的现状、尊重中国茶企业的特点的想法,力求强化开放的理念和跨界的思维,打开围栏,向行业外寻找商业智慧、向行业外学习商业模式、向行业外借鉴企业的经营管理之道,聘请行业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为学员开课,培养更多茶行业的现代人才,聚合最优质的跨界资源,提供全行业的解决方案,培养成功的茶行业企业家。招生时报名人数逾百人,最终招收学员40名,于2016年3月正式开学,经过5个月的学习,于 8月14号圆满结业,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茶交易价格与指数登陆央视

茶周刊消息,日前,经中央电视台严格审查,蒙顶山茶叶交易所茶叶产品交易价格与指数正式登陆央视财经频道(CCTV-2),成为央视茶叶类商品价格与指数唯一采集平台。自2016年7月15日起,CCTV-2全天7个时段、5档栏目、17频次滚动播报蒙顶山茶叶交易所在线交易产品价格与指数信息。

中国茶产业在全球茶产业格局中举足轻重,是全球第一的产茶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但并不是茶产业强国。由于我国茶产业分散在全国多个省份,产业的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国际知名品牌稀缺,国内也没有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机构中国茶叶类价格与指数。

卢浮宫前的茶叶店

前不久,记者来到位于法国卢浮宫门口的一家茶叶店,名字叫做MARIAGE。据说,这是法国最大的茶叶店,位于法国著名景点卢浮宫的正门口,全国各地很多人慕名而来。店员告诉记者,整个欧洲除了英国,其他国家都没有喝茶的习惯,这里所谓的下午茶,其实是一种咖啡文化。但是也不乏有爱茶人士前来买茶。这家店装潢新颖,颜色艳丽。店员表示,来这里买茶的人平均年龄较小,所以果茶一直有着居高不下的销量。这家店的茶叶均来源于斯里兰卡,价位在每小罐120人民币。

澜沧古茶亮相悉尼Macquarie Centre

“世界茶,中国味,古茶美”不是一句口号,澜沧古茶一直知行合一,以茶为媒,以茶传情,向全球倡导的东方健康茶生活。Mr.Watson,可能是最懂普洱茶,最懂澜沧古茶的外国人。2009年起,在太太的影响下,他爱上了普洱茶,澜沧古茶,自此,Mr.Watson夫妇在澳洲深耕7年,致力于推广中国茶文化,希望让世界领略中国味,让中国茶走得更高更远。尽管远隔重洋,但每一年,Mr.Watson夫妇都会回到中国,来到云南普洱澜沧古茶总部,把最新的古茶、茶山、茶文化资讯带回澳洲,向当地人推广和普及。

Macquarie Centre是悉尼的大型购物休闲娱乐中心,这里人流如织,只允许大品牌进驻,为把普洱茶带入Macquarie Centre展示,Mr.Watson夫妇经过几个月的耐心谈判,精心策划,终于取得了商场的入驻资格,8月22~28日,澜沧古茶品牌展示周在Macquarie Centre顶楼如期开启,在展示普洱茶的同r8月23日上午,Mr.Watson夫妇在Huntelys Point举办了一场户外茶会,一张茶桌,几款古茶,Mr.Watson先生主泡,碧海蓝天,和风笑语,幕天席地,有如茵的绿草簇拥,有清爽的海风相伴,海天蓝成一色,古茶异域飘香。

《中国茶产业经销商渠道变革论坛》,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8月27日,由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东莞亿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茶产业经销商渠道变革论坛》,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舞台区隆重举行。本场论坛邀请了各界茶行业资深人士参与,还有众多企业负责人、经销商代表、新闻媒体,各界茶友到场,两个小时的论坛进行得紧凑务实,交流互动热烈,引发共鸣和赞赏的掌声此起彼伏。

众嘉宾们围绕“形势、产业,企业、渠道、消费、发展”六个关键词展开,作深度讨论。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就“中国茶产业经销商现状”这一问题提出,针对目前中国茶产业经销商面临的困境,提出学会利用互联网,提倡南来北往,南方茶企要多和北方茶企交流,北方亦是如此,这样才能更好地激活市场,消耗茶叶。

篇10

本次研讨修订,在“八门八典、凡八十卷册”(不含总目导读卷)中,对分卷子目内容构建结构、相关重点卷册,做出了具体说明,使编纂大纲内容更加丰富,体例更加完备,因而更加具备可操作性。

据了解,《中华茶通典》将把迄今为止的中国茶史、茶考古、茶书茶典、茶树资源、茶树栽培、茶树保护、茶叶加工、质量与安全、茶叶深加工、茶化学、茶贸易、茶经济、茶与健康、中华茶馆、茶与宗教、中华茶艺、茶器具、茶与收藏、饮茶习俗、茶与包装、茶食品、茶美食、茶文学、茶美学、中华古今茶人、重要茶产区、重要茶企业、茶传播与海外交流、当代茶科学与教育、茶的未来与发展等的文字和图片分类统揽其中。全书按通典编纂形式编辑,初步计划成书80卷,约8000多万字,20000多幅图片。全书计划3年完成。

该通典将集知识性、科学性、工具性、实用性、全面性、权威性、传播性、收藏性于一体。它的编纂出版不仅对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茶产业发展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提升中国茶和茶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普洱情 茶膏韵――走进贡润祥

本刊讯,2016年9月3日,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活动月活动在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举行。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董胜就目前重要的活动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发言。董胜会长表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的贸易壁垒的拆除,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逐渐狭小。这一切都要求云南普洱茶要开创新的市场边界。第一,要组建“普洱茶产业基金”,通过“产业链+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中国最大的普洱茶产业链B2B+O2O整合服务平台,成立普洱茶国际交易中心。第二要推进“滇茶进藏”项目的开展,在满足藏族群众健康饮茶需求的同时,解决云南茶农的销售问题,科学有序地整合滇藏贸易资源,谱写茶马古道新篇章。第三要组建“云南省茶叶质量评价检测及溯源中心”,旨在建设从“基地―生产―检测―储运―销售―消费”全程监控的可溯源数据链,构建全省以绿色、有机、无公害、原生态安全为主的高原特色普洱茶全程质量追溯体系。董胜会长还表示,“文化普洱、科技普洱、金融普洱、价值普洱”是方向,普洱茶产业要发展,必然文化先行、组建普洱茶产业基金,立足于品质、品牌,标准化,立足于现代茶园建设,立足于茶与文化、科技、金融、旅游、保健等优势资源的整合,产融结合以茶众联模式打造云南普洱茶经济航母,群策群力、携手共进,孕耪馐窃颇掀斩茶最好的时代!

贡润祥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辉介绍了贡润祥科技创新的情况。该公司以价值为中心,创新为先驱,市场为引领,科技为支撑,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主流消费者发生变化,消费群体逐渐偏年轻化,更多70后、80后、90后、00后将会是未来的主要消费群体;随着互联网、O2O等的进一步兴起,茶叶批发市场、传统茶楼会逐渐消失。而“科技创新”是对价值的创新,是对消费者的感知,是对中国茶,时尚喝,是将中国文化进行现代表达。

云南普洱茶协会常务副会长杨琴媛在会议上也作了精彩发言,她表示,对于“产业+信息+金融”的经济模式要引起高度重视,普洱茶产业要敏锐地跟上“产业+信息+金融”的经济模式,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注重食品安全问题,茶叶安全、健康是茶产业发展的核心。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创会会长张宝三先生对协会近期开展的各项工作表示肯定,并就此作了相应指示。他指出,在今后的发展中,协会要积极参与全省茶产业大会,申请普洱茶国际博览会的承办权,争取政府政策、经费的支持。

庆沣祥新品 “遇见・作品贰号”

本刊讯,“匠心、品质、内涵、极致”相融,缺一不可,方可成就“作品”。9月23日,七彩云南庆沣祥茶叶推出的普洱茶新作“遇见・作品贰号”鉴赏会在七彩云南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举行。

在会上,云南知名文化专家聂荣庆老师讲述了茶马古道昔日的辉煌历史,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教授通过翔实的研究对如今的名山古树茶进行了专业的解读,随着人们对普洱古树茶的日益热衷,云南古茶山、古茶树的文化魅力以及其极高的品饮价值愈加突显。

据会主办方的田军总裁介绍,“遇见・作品贰号”普洱茶来源于云南密林茶山的珍稀原料,分别来自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业内专家一同研究精选出的六大茶山代表――老班章、勐宋、南糯、冰岛、昔归、景迈,各大名山珍稀精粹汇集,才成就了旷世难求的“作品贰号”传世十二藏。据悉,此次的作品除了六大古茶山的茶饼,还内含中国邮政与庆沣祥合作推出的专属茶山主题个性化邮票珍藏册,极具收藏价值。

而0001号作为“遇见・作品贰号”1772套限量发售中的首款,独一无二,尤显珍贵;其中《十二古茶山位置示意图》还加印了十二古茶山所在茶区的勐海、勐腊、版纳、临沧、普洱等五个地方邮局专有邮戳。经过几轮激烈的竞拍,最终0001号作品以12.1万元的高价成交,据田军介绍,此次拍卖所得的款项将全部用于布朗山古茶园的建设与保护。

伦敦街角偶遇中国“茶生活”

中华合作时报消息,“茶生活”的创建者小胡,是个80后浙江姑娘。2014年创立了这家位于英国伦敦博物馆大街(Museum street)的“茶生活(Tea life)”空间体验馆。该店临近大英博物馆,小胡希望让中国茶文化和汇聚在此的世界文明发生交融,借此荡出更大的涟漪。“茶生活”店内主营中国茶、瓷器、木制工艺品及中国传统家具。根据销售额来看,中国茶的销售比例可能是最大的,大概占45%左右。店里销售的茶叶是传统的中国茶,而非欧洲人的拼配茶。小胡感慨,向英国人推荐中国茶和中式饮茶方式,让客人从头到尾接收和他们大不同的喝茶流程和理念,当算是运营期间遇到的一个挑战。拿出一款产品,首先让客人闻茶香、观叶形、介绍茶叶的产地和加工工艺,最后教客人如何冲泡和品饮。可喜的是,大多数客人经过店员专业的阐述和介绍后,都欣然接受中国人千百年的饮茶文化和方式,并且也有很多客人在体验后,买茶叶、茶具回家练习、享用。为了趁热打铁,“茶生活”还免费每月提供一次茶艺分享课,让老茶人“温故知新”,为好奇的潜在茶爱好者提供探索新世界的机会。

尽管“茶生活”还是个年轻的新店,但是从开业起,一直都活跃在社交领域。据小胡介绍,店内定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友提供中国茶文化教学及实践活动;2015年9月,她本人受邀中国大使馆联合主办的中国伦敦美食节,担任茶席设计与茶艺表演;2016年2月,参加云南省政府及英国文化评审委员会,协助推广与宣传云南普洱茶文化;2016年5月,“茶生活”在中国政府接待外宾举办的伦敦中国茶会尽现中国茶与器之美。

首届中国・俄罗斯休闲文化节顺利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