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货币范文

时间:2023-03-28 13:1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货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货币

篇1

【关键词】网络虚拟货币;本质;服务凭证;货币替代物

一、网络虚拟货币发源和种类

(一)网络虚拟货币的发源

互联网技术和规模的发展催生了一种仅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新型财产,称为“网络虚拟财产”。随着网络虚拟财产的不断演化,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一种网络“虚拟货币”来固定充当虚拟财产交易的媒介。二十世纪后半期,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背景下,货币与国家不再是完全的专属关系,越来越呈现出“一个市场,一种货币”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一个国家,一种货币”观念面临挑战。互联网上,随着网络服务商的实力和影响逐渐变强以及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多①,一些服务商开始发行自己的虚拟货币,用户把现实货币兑换成这种网络虚拟货币后,可以购买该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和商品,甚至可以购买其他服务商的产品。网络虚拟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提高了网络交易的效率,而且满足了网络经济活动微型支付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人类精神需求的电子化的需求。

(二)网络虚拟货币的种类

本文根据用户获得网络虚拟货币的途径以及是否可回赎对网络虚拟货币加以分类:

第一类是法币充值兑换型虚拟货币。这类网络虚拟货币需要用户用法币购买,这种行为本质是一种预付充值活动,比如腾讯的Q币,新浪网的U币等等。

第二类是网络活动赠与型虚拟货币。用户不用法币购买,而是通过参与相关网络虚拟货币发行网站的活动而获得网络虚拟货币。这类网络虚拟货币大致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获得:(1)通过点击网站广告获得;(2)帮助网站进行营销推广从而扩大网站影响获得;(3)通过网络消费行为获得,包括网络虚拟货币软件挂机、访问网站、使用网站提供的指定服务等;(4)通过网络生产行为获得,比如通过撰写文章获得论坛币。大多数网络虚拟货币,如新浪积分、网易POPO币可以同时通过以上多种方式获得。

二、网络虚拟货币本质的代表性观点评析

(一)网络虚拟财产说及其不足

这种观点认为网络虚拟货币属于广义上的网络虚拟财产,与ID账号、电子邮箱、虚拟装备、虚拟宠物等一样,是应受法律保护的财产。[1]

正如现实货币是一种财产,将网络虚拟货币认为是一种广义的网络虚拟财产似乎并无不可。然而,“虚拟财产”作为财产的形式,其内容是非常宽泛的。将网络虚拟货币仅仅归结为一种虚拟财产,对于正确认识其本质没有意义。与虚拟装备、电子邮箱等一般的虚拟财产相比,网络虚拟货币的特殊之处在于可以充当其他虚拟财产的等价物,可以用于购买虚拟物品和服务,因而具有了一定的流通和支付功能。因此,将网络虚拟货币单纯定性为网络虚拟财产,无法全面反映网络虚拟货币的本质特征。

(二)货币说及其不足

货币说主要是从货币职能角度进行分析的:首先,随着网络虚拟货币大规模的快速流通和急速增长,诸如音乐影视、杀毒软件的下载以及游戏点卡、虚拟装备、虚拟服务等商品,甚至MP4、数码相机等价格较高的数码产品都可以用网络虚拟货币购买。网络虚拟货币初步具有了“价值尺度”的功能。其次,买方用网络虚拟货币买入商品,卖方将商品卖出,换得网络虚拟货币,网络虚拟货币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交易的媒介为商品买卖双方服务。所以,网络虚拟货币具有了“流通手段”的职能。最后,网络虚拟货币有了货币这两个基本的职能,同样其也有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虽然并没有很多人把它作为一种价值储藏的手段,但是,网络虚拟货币代表能从发行商处取得相应数量的商品和服务的权利,只要其拥有者对发行商足够信任,并且对发行商的服务有需求,它也可以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因此,网络虚拟货币是“网民们为了方便交易而自发使用的一般等价物”,“是低信用,流动性不高的广义的货币”[2]。

网络虚拟货币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都不是货币。第一,网络虚拟货币是以现实货币的存在为前提的,它本身的价值也是通过真实货币表现出来的,因而它自身根本无法成为价值的比较基准,不具有最终价值尺度的职能。第二,网络虚拟货币的适用范围还非常窄,文化部、商务部《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兑换发行企业自身所提供的虚拟服务,不得用以支付、购买实物产品或兑换其它企业的任何产品和服务”,严格限制了虚拟货币的流通,使得网络虚拟货币并不具有广泛的流通职能。第三,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作为保障,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网络虚拟货币只是由网络服务商以其商业信用作为保障,其经营存在着风险,无法保证网络虚拟货币其长期稳定的存在,难以作为储藏手段。第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②中规定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发行单位是中国人民银行,对于网络虚拟货币则没有规定。

综上,网络虚拟货币不具有货币职能,法律也没有对其地位作出规定,因此不可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货币。

(三)电子货币说及其不足

电子货币和网络虚拟货币的界限比较混乱,有观点认为电子货币就是网络虚拟货币,两者都是“在互联网络虚拟世界中交易的金钱”[3];有点观点认为网络虚拟货币仅仅是一种特殊的电子货币,其特殊性表现在“主体的典型性”[4]。第一种观点,显然过于笼统不足取,当前持第二种观点的情况比较多。

本文认为网络虚拟货币与电子货币存在着一些相同之处,如都是以电子数据方式存在、都是一种新的支付方式。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本质的不同:

1.发行主体存在不同。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多为金融机构,这些发行机构不提供用电子货币支付的商品和服务。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主体并不是银行,而是网络服务商。这些服务商不仅发行网络虚拟货币,而且本身提供用网络虚拟货币消费的商品或服务。任何网络服务商都有可能发行网络虚拟货币。甚至连规模很小的网上虚拟社区也可以发行虚拟货币,用虚拟货币来享受一些收费服务,比如软件下载、图片浏览等等。

2.流通范围存在不同。电子货币的流通范围比较广泛,可用于生产、分配、消费等各个领域。网络虚拟货币一般只能用于购买网络服务商提供的虚拟产品和服务,不能在现实世界中流通,不能用于购买或支付现实世界中的实物产品,因此,它与现存的电子货币在功能和作用上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回赎性不同。电子货币与现实货币之间的兑换完全自由,但是网络虚拟货币与现实货币兑换则存在限制。现实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网络虚拟货币,但网络虚拟货币发行商一般情况下不负有回赎义务,除非在发行商破产或者所提供服务终止时,用户才享有回赎权。③

4.支付额度不同。相比之下,电子货币的支付额度一般较大。事实上,网络虚拟货币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应对微型支付。

网络虚拟货币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运行机制,以上种种差异表明将网络虚拟货币定性为电子货币的一种是不合适的。

(四)代金券说及其不足

代金券,也即代币票券,是指“无货币、信用卡发行权的单位发行,蕴含一定价值,代替人民币充当支付手段,用于购物或者消费的一种书面凭证”[5]。在实际生活中,代币票券的具体形式有:代金券、购物券、礼品券、储值卡、各种IC卡等。网络虚拟货币与代金券有着相似之处。网络虚拟货币和代金券都具有支付功能,是人民币的转化形式,不仅能用于购买或支付发行人提供的物品和服务,而且一经消费即不复存在。然而,“网络虚拟货币具有一定范围内的价值尺度、流通和支付功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充当其他虚拟产品和服务的等价物,成为其他虚拟产品交换的媒介,甚至还可以购买非发行人提供的物品和服务。而代金券仅具有支付功能,不能充当其他物品和服务的等价物,不能用于支付非发行人提供的物品和服务”[6]。

三、分类明确网络虚拟货币的本质

通过前文的分类可知,网络虚拟货币包含内容不一,对其本质的界定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按照不同种类对网络虚拟货币的本质分别加以分析。

首先,法币充值兑换型虚拟货币最终只能购买发行商及其签约服务商所提供的虚拟商品或服务,发行者又是最终回收者。而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虚拟商品,实质上是对存储器中的电子数据所做的修改,在这种情况下,虚拟商品的本质是一种由服务商提供的“服务”。用户使用法定货币购买或者通过其它方式获得网络虚拟货币,使用者只需凭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将购得的网络虚拟货币换成自己希望得到的特定服务。这种网络虚拟货币实质上是一种“服务凭证”④。

其次,网络活动赠与型虚拟货币充当了相应网络虚拟社区的交易媒介。如在人大经济论坛上,论坛币是在注册用户之间交易电子资料的交易媒介,注册用户不仅在(下转第124页)(上接第114页)销售电子资料时接受论坛币,而且也可以用论坛币购买别人所销售的电子资料;在新浪爱问知网上,爱问积分是注册用户之间交易问题与答案的交易媒介。根据前面所设定的货币标准,像人大经济论坛币、新浪爱问积分这些充当了网络虚拟社区用户之间电子资料、网络虚拟商品交易媒介的东西只适合于网络虚拟社区、论坛等有限范围进行支付,是一种“货币替代物”⑤。

由此,网络虚拟货币是指网络服务商发行,用户以法定货币按一定比例购买或者以其他方式获得,以电磁记录方式存储于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器内,用以换取该服务商或者与之签约服务商所提供或者指定商品或服务的一种电子兑换工具。

注释:

①根据腾讯网官方消息,截至2010年3月5日晚上19点52分58秒,QQ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1亿,参见省略/zh-cn/at/pr/detail.shtml?id=at_2010_20100305,2010年3月20日访问。

②该条例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③文化部、商务部2009年6月的《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终止服务时,对于用户已经购买但尚未使用的虚拟货币,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必须以法定货币方式或用户接受的其它方式退还用户。”

④有观点认为这类虚拟货币是一种“提货凭证”,与本文观点相似,只是没有将虚拟商品的服务本质分析出来.帅青红.电子货币与网络货币[J].中国信用卡,2004,4。

⑤货币替代物(money substitutes)是指能够暂时执行交换媒介职能,但不能转换成法币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杨立新,王中合.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6.

[2]李扬琴.“虚拟货币”:性质、影响、监管[J].时代金融,2007(8).

[3]刘格军,陈月新.虚拟货币问题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4.

[4]张磊.网络虚拟货币本质及其监管[J].商业时代,2007,4.

篇2

一,电子货币的特点与功能

电子货币从面世到现在,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作为电子货币运行载体和工具, 银行信用卡和电子资金传输系统(EFT),则早已有之。世界上最早的银行信用卡是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于1952年发行的信用卡。此后,美洲银行从1958年开始发行“美洲银行信用卡”,并吸收中小银行参加联营,发展成为今天的维萨集团。美国西部各州银行组成联合银行卡协会,于1966年发行“万事达信用卡”,发展成为今天的万事达集团。我国首张银行信用卡是1985 年出现的珠江卡(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发行),1986年,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开始发行“长城信用卡”,随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也发行了自己的银行信用卡。

美国早在1918年就建立了专用的资金传送网,后经多次改进,于1982年组建了电子资金传输系统。随后英国和德国也相继研制了自己的电子资金传输系统, 使非现金结算自动处理系统具有相当的规模。银行信用卡和电子资金传输系统是电子货币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无现金、无凭证结算的实现,电子货币才得以面世。

电子货币是在传统货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传统货币在本质、 职能及作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如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的本质都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种特殊商品体现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二者同时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它们对商品价值都有反映作用,对商品交换都有媒介作用,对商品流通都有调节作用。

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相比,二者的产生背景不同 ,如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等;其表现形式为,电子货币是用电子脉冲代替纸张传输和显示资金的,通过微机处理和存储, 没有传统货币的大小、重量和印记;电子货币只能在转帐领域内流通,且流通速度远远快于传统货币的流通速度;传统货币可以在任何地区流通使用,而电子货币只能在信用卡市场上流通使用;传统货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而电子货币是由银行发行的,其使用只能宣传引导,不能强迫命令,并且在使用中,要借助法定货币去反映和实现商品的价值, 结清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电子货币对社会的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电子货币在转帐领域内流通,自始至终都离不开银行 ,从而避免了资金在银行体外循环,这样可以筹集信贷资金,支持商品生产和流通。电子货币通过电子脉冲传输结算资金,流通速度远远快于传统货币,可以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电子货币通过微机转帐系统处理各项业务,不需动用纸币。这样可以减少印刷开支,节约流通费用, 节省社会劳动,增加营业收入,增加其他行业劳动力,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电子货币凭银行卡使用,不仅简单方便,而且安全可靠,不受银行营业时间的限制,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从而促进商品交易的实现。

电子货币的主要特征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通用性、安全性、可控性、 依附性和起点高。通用性是指电子货币在使用和结算中的特有简便性: 电子货币的使用和结算不受金额限制、不受对象限制、不受区域限制,且使用极为简便。 安全性是指电子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对风险的排斥性。可控性是指通过必要的管理手段, 将电子货币的流向和流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电子货币正常流通。依附性是指电子货币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依附关系。 起点高是指基础高,即经济基础高、科技水平高以及理论起点高。

电子货币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转帐结算功能:直接消费结算,代替现金转帐;

2、储蓄功能:使用电子货币存款和取款;

3、兑现功能:异地使用货币时,进行货币汇兑;

4、消费贷款功能:先向银行贷款,提前使用货币。

二、电子商务与电子货币

70年代以来支票和现金支付方式逐渐将主导地位让给银行卡,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支付过程的“现金流动”转变成“票据流动”。伴随着银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银行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将上述“现金流动”、“票据流动”进一步转变成计算机中的“数据流动”。资金在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以人类肉眼看不见的方式进行转帐和划拨,是银行业推出的一种现代化支付方式。这种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而使用的资金被人们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商务中。

在电子商务中,银行是连接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纽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是否能有效地实现电子支付已成为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以一个简单的网上交易流程为例,首先买方向卖方发出购物请求;卖方将买方的支付指令通过支付网关送往卖方的收单行;收单行通过银行卡网络从发卡行获得授权许可,并将授权信息再通过支付网关送回卖方;卖方取得授权后,向买方发出购物完成信息。如果支付获取与支付授权不能同时完成,卖方还要通过支付网关向收单行发送支付获取请求,已把该笔交易的资金由买方转账到卖方的账户中。银行与银行之间通过支付系统完成最后的行间结算。从上述交易流程中不难发现,网上交易可以分为交易环节和支付结算环节两大部分,其中支付结算环节是有包括支付网关、发单行和发卡行在内的金融专业网络完成的。因此,离开了银行,便无法完成网上交易的支付,从而也谈不上真正的电子商务。

美国的花旗银行目前正在开发电子货币系统,这项系统开发完成后,可提供消费者及企业在全球各地通过网络支付帐款。而VISA集团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期间,发行了30万张智能卡,智能卡可记载转入的金额,并在每次刷卡时扣除消费金额,是一种储值卡式的电子货币。 芬兰银行也在1997年5月率先进行网络购物付款的试验,创欧洲先例。由于互联网络逐渐普及,金融业者纷纷投入网络金融服务业务,也促使电子货币时代加速来临。在全球推动商业自动化的计划中,商家与厂商间由电子订货网络联系,而每一家商店则配有销售点系统〔POS〕,消费者可通过商家的终端设备,用电子货币来支付各种款项。

电子货币通常在专用网络上传输,通过POS、ATM机器进行处理。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上金融服务已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网络金融服务可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包括网上消费、网上银行、个人理财、网上投资交易、网上炒股等。这些金融服务的特点是通过电子货币进行及时的电子支付与结算。此时,电子货币的种类和形式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Internet上的电子货币系统包括信用卡系统、电子支票系统和数字现金系统等。

三、网络支付工具

1、电子信用卡(电子钱夹)

信用卡支付是电子支付中最常用的工具,信用卡可在商场、饭店、车站等许多场所使用。可采用刷卡记帐、POS结帐、ATM提取现金等方式进行支付。在电子商务中最简单的形式是让用户提前在某一公司登记一个信用卡号码和口令,当用户通过网络在该公司购物时,用户只需将口令传送到该公司,购物完成后,用户会收到一个确认的电子邮件,询问购买是否有效。若用户对电子邮件回答有效时,公司就从用户的信用卡帐户上减去这笔交易的费用。现在更安全更先进的方式是在INTERNET环境下通过SET协议进行网络支付,具体方式是用户网上发送信用卡号和密码,加密发送到银行进行支付。当然支付过程中要进行用户、商家及付款要求的合法性验证。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用卡的卡基由磁条卡发展为能够读写大量数据、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卡,人们称其为电子信用卡或电子钱夹。电子钱夹也可以说是一种基于WWW浏览器或与WWW浏览器结合的电子支付工具,它可以显示使用者还有多少钱存在自己的智能卡上,并且在相互认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多个电子钱夹之间划拨资金。有一些电子钱夹还可进行无线数据通信,使电子支付更具生命力。

使用电子钱夹时,通常要将电子钱夹接入银行网络,还要综合应用电子钱夹软件、电子钱夹管理器、电子钱夹记录器和电子钱夹系统等。

2、电子支票

电子支票是网络银行常用的一种电子支付工具。支票一直是银行大量采用的支付工具之一。将支票改变为带有数字签名的电子报文,或利用其他数字电文代替传统支票的全部信息,就是电子支票。利用电子支票,可以使支票的支付业务和支付过程电子化。网络应行和大多数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电子支票支付系统,在各个银行之间发出和接收电子支票,向用户提供电子支付服务。

电子支票系统通过剔除纸面支票,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当前银行系统的自动化潜力。例如: 通过银行自动提款机(ATM)网络系统进行一定范围内普通费用的支付;通过跨省市的电子汇兑、清算,实现全国范围的资金传输;大额资金(从几千到几百万元)在世界各地银行之间的资金传输,等等。

电子支票包含三个实体,即购买方、销售方以及金融机构。当购买方与销售方进行完一次交易处理后,销售方要求付款。此时,购买方从金融机构那里获得一个唯一的付款证明(相当于一张支票),这个电子形式的付款证明表示购买方账户欠金融机构钱,购买方在购买时把这个付款证明交给销售方,销售方再转交给金融机构。整个事务处理过程就像传统的支票查证过程。当它作为电子方式进行时,付款证明是一个由金融机构出示证明的电子流。更重要的是,付款证明的传递和传输、以及账户的负债和信用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如果购买方和销售方没有使用同一家金融机构,通常将由国家中央银行或国际金融组织协同控制。

电子支票方式的付款可以脱离现金和纸张进行。购买者通过计算机或POS机获得一个电子支票付款证明,而不是寄张支票或直接在柜台前付款。电子支票传输系统目前一般是专用网络系统,国际金融机构通过自己的专用网络、设备、软件及一套完整的用户识别、标准报文、数据验证等规范化协议完成数据传输,从而控制其安全性。这种方式已经较为完善,主要问题是如何扩充到Internet 网络,以Web方式操作。今后的发展趋势将逐步过度到公共互连网络上进行传输。

[应用案例]

NetCheque电子支票支付系统是由南加州大学信息科学协会开发的一种支票型系统。NetCheque账户所有者可以签发电子支票,类似与传统的应行账户。如同纸质的支票一样,电子支票上也包含了客户的签名,但在用于支付前,必须由商户对其进行背书。

NetCheque系统利用Kerberos标签来产生电子签名,并对支票进行背书。NetCheque包括支票数额、货币单位、日期、账户号码、收款人、客户签名以及商户和银行的背书等。其中前五项是明文,后几项对于收票行来说是可以验证的。NetCheque服务器的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签发支票时,用户产生支票的明文部分。用户从Kerberos服务器上获得一个标签T,用来向银行证实自己的身份,并与银行共同享有一个密钥K,再根据支票内容产生一个校验和,并把它放在一个证明器中,生成用户签名。

在标签T中包含了密钥K的拷贝,并用客户银行(B)的私人密钥进行加密。客户向商户发送一张签名电子支票:

电子支票通过非安全网络上的电子邮件传送给商户。也可使用加密线路。商户收到支票后,首先读出支票的明文部分内容,再从Kerberos服务器上获得客户银行(B)的一个标签T’,生成商户签名,并对支票进行背书:

通过安全线路,商户将背书后的支票传送给银行(A)。如果客户和商户使用不同的银行,商户银行向商户发送一条指示,指出该支票以被存为收款。如果该支票必须在多个银行之间进行清算,每一个银行都要把背书附加在支票上,当客户银行清算时,所附加的被书可以用来跟踪原来的路径到商户银行。

3、电子现金(电子钱包)

电子现金是以电子化数字形式存在的现金货币。电子现金比现有的实际现金(纸币和硬币)有更多的优点,实际现金要承担的较大的存储风险、高昂传输费用、较大的安全保卫和防伪的投资。电子现金的发行方式包括存储性质的预付卡(即电子钱包)和纯电子系统形式的用户号码数据文件等形式。

电子钱包:用户可以购买特定销售方可接受的预付卡。预付卡和储蓄卡一般是用于小额支付,在很多商家的POS机上都可受理,而且为增加系统的可受理性。例如银行发行的具有电子现金功能的智能卡,各种储蓄卡等。

纯电子系统:纯电子数字化现金没有明确的物理形式,它将以用户的数字号码的形式存在,这使它适用于买方和卖方上处于不同地点的网络和Internet事务处理中。付款行为就是从买方的数字化现金中扣除并传送到卖方。实际的数字化现金的传输过程通常经过公钥或私钥加密系统以保证只有真正的卖方才可以使用这笔现金。

使用电子钱包的顾客通常在银行里都开有账户。使用电子钱包时,通过有关的电子钱包软件将电子钱包安装在电子商务服务器上,利用电子钱包服务系统就可以把自己的各种电子货币输入进去。电子钱包时一种具有存储值得智能卡,它可装有银行或来自家庭中电子钱夹的电子现金,并在POS机上使用,取代现金和硬币。

仅从技术上讲,各个商家都可以发行电子现金,如果不加以控制,电子商务将不可能正常发展,甚至由此带来相当严重的经济金融问题。电子现金的安全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包括限于合法人使用、避免重复使用等。对于无国界的电子商务应用来说,电子现金还在税收、法律、外汇汇率、货币供应和金融危机等方面存在大量的潜在问题。有必要制定严格的经济金融管理制度,保证数字货币的正常运作。

目前世界上有VISA cash 和Modex两大电子钱包系统已开始使用。例如:Modex  (http: \modex.com):以智能卡为电子钱包的电子现金系统。具有信息存储、电子钱包、安全密码锁等功能,安全可靠,可用于多种用途。

其他一些电子现金系统也在使用中。 例如:DigiCash (http: \digicash.com):无条件匿名电子现金支付系统。主要特点是通过数字记录现金、集中控制和管理现金。是一种足够安全的电子交易系统。

4、其他各种电子货币

除了上述的电子信用卡、电子现金和电子支票外,还有电子零钱、安全零钱、在线货币、数字货币等。这些支付工具的共同特点都是将现金或货币无纸化、电子化和数字化,利于在网络中传输、支付和结算,利于网络应行的使用,利于实现电子支付和在线支付。

篇3

关键词:网络虚拟货币 风险管理 电子货币

1776年,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富论》中叙述了货币的起源,然而两百多年后,在新生的网络世界上诞生了一种全新的“货币”――网络虚拟货币。它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其影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一、网络虚拟货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发展,人们经常听到“电子货币”、“虚拟货币”这样的说法,而且往往不加区分。学界认为,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1998年对电子货币下了一个宽泛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Basle,1998)。主要有基于商业银行电子转账系统(EFTS)的电子货币以及非银行机构发行的储值卡型电子货币(如电信IC卡、公交IC卡、校同IC卡等),它们大多是以即有货币(现金或存款)为基础存在的具备“价值尺度”和“价值保存”职能,且与实体货币能以1:1比率交换的。

对于虚拟货币的界定,目前周内外尚无权威定义,通常把网络企业发行的用于购买网络虚拟商品的电子储值与支付工具视作虚拟货币,如Q币、U币、各种网站积分、各种游戏币等,笔者认为以“网络虚拟货币”来指代这一意义上的货币是较为合适的,网络虚拟货币区别于一般电子货币的最大特征是由商家自行发行,它是对法定货币的虚拟,而电子货币已经是法定货币的一种表现形式,和现实的货币没有实质性的区别虽然电子货币电可以通过网上支付,但它并非产生于网络,而是现实货币支付渠道在网络上的移植:网络虚拟货币则是直接产生于网络,并以网上交易为其存在的前提。

虚拟货币根据用途和发行者不同,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提供网络虚拟产品和增值服务的网络公司发行的,这部分虚拟货币主要用来购买和支付网络产品和服务(包括获得游戏时长)。其流通途径是:消费者首先使用人民币购买虚拟币,然后使用虚拟币在互联网上消费,购买网络虚拟产品或享受增值服务,典型的如腾讯Q币、新浪U币等,第二类是由网络游戏运营商发行的纯游戏币,消费者可以通过游戏获得,也可以使用人民币购买,典型的如网易的POPO币、魔兽币等。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9年,市面流通的网络虚拟货币不下数十种,影响较大的也不下10种。以Q币为例,使用者超过2亿人业内人士估计,中国国内互联网已具备每年几十亿元的虚拟货币市场规模,并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网络虚拟货币的获取方式主要是用人民币购买,部分可以通过参与活动获取。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虚拟货币(特别是游戏币)已经存在倒买倒卖的交易市场。

二、网络虚拟货币的特征及实质

(一)网络虚拟货币的信用货币属性分析

网络虚拟货币属于符号的范畴,无论是腾讯Q币、还是新浪U币、盛大元宝、网易POPO币,都仅仅是一家互联网厂商推出的,用于代表自己所提供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据符号而已。虽然在各自的网站上可以作为交易媒介购买虚拟产品或享受增值服务,但不能作为价值尺度衡量一切商品。由于厂商之间存在竞争性,为了保护自身的商业利益,他们的网络虚拟币往往是相互独立的,不能像人民币或其他真正的货币一样得到社会的认同,在现实中流通。可见,与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属性不同,网络虚拟货币只是代表发行者所提供的特定游戏装备和服务,其被接受的范围仅限于有特定需求的人群,且这种特殊符号需要被特定的游戏管理系统识别。不同游戏商发行的虚拟货币不可通用,形成分散发行、自成体系的格局。从流通角度上讲,它不具有完全的流通性。

(二)网络虚拟货币的金融资产属性分析

金融资产因其具有明确的收益性、偿还性承诺,从而成为人们的投资对象。网络虚拟货币不具有流动性、偿还性和收益性等金融资产特征。仅就发行者多元化这一表象而言,网络虚拟货币与金融资产存在共性。但与金融资产发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和法定流通程序相比,网络虚拟货币发行没有市场准入规定,也没有流通程序的制度安排,从发行者的发行目的和是否承诺还本付息角度考察,网络虚拟货币与金融资产截然不同。网络虚拟货币发行者的目的是为了销售游戏附属商品,而不在于融资,没有偿还和付息的基础。购买者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游戏附属产品而不是投资,也不存在要求偿还和收益的动机。虚拟货币发行者不向其购买者提出还本付息的承诺,也没有到期约定,其运动具有单向的不可逆特点,即“现实货币――网络虚拟货币――游戏装备或服务”,这决定了其不具有投资价值。

以上分析表明,网络虚拟货币既没有现金货币的特征也没有金融资产的属性,不能列入货币范畴。它虽然具有货币的某些特征,但其本质上并不是货币,而只是真实货币的“代金券”,是特定网络运营商进行特定网络虚拟物品或网络服务预售行为的证券化。

三,网络虚拟货币的潜在风险

(一)网络虚拟货币给网络消费者带来的风险

1.网络虚拟货币交易安全问题。目前,消费者手中所持网币的安全性很差,其原因很多:网币数额通常较小,消费者自身对其并不重视;对发行者来讲网币收入属于预收款项的性质,并未建立兑换的双向通道,不存在退还消费者现金的可能性:法律对此类虚拟财产产权的界定和保障还处于空白,导致发行者并不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2.网络虚拟货币贬值的风险。如同现实中货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实际经济的需求,就会发生通货膨胀一样,某种网币的发行如果超过了虚拟交易的需要,同样也会贬值。如果这种过量发行成为普遍行为,整个网络世界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网络虚拟货币由众多网络运营商发行并且以虚拟交易为支撑,必然承载着更大的贬值风险。

(二)网络虚拟货币对现实经济的影响

1.虚拟货币可能被用来进行洗钱和赌博等犯罪活动。虚拟货币容易进行远距离转移,具有很强的匿名性,网络交易又很难监管、取证和处罚,因此通过虚拟货币洗钱的成本要低于其他洗钱方式,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还有一些网络游戏平台以网络虚拟货币代替人民币进行赌博,虚拟货币充当赌博的“筹码”,使用后再被兑换为现金。这种具有赌博性质的游戏活动现在很盛行,据统计,参与人数已过百万。这种盛行必对社会风气造成很大的冲击,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扰

乱社会秩序。

2.虚拟货币会干扰现行货币金融秩序、在second life的游戏世界里,花旗银行注册并成立了“第二花旗银行”,这家银行经营着网币与现实货币的兑换业务,客户可以通过银行兑换暴雪公司发行的魔兽金币,second life自己发行的“林登币”等,“第二花旗银行”则通过这种服务收取一定的佣金。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现实货币与网币的兑换虽然没有开通直接的双向通道,但已经通过第三方间接地实现了双向兑换,与此同时,我国也出现了网币兑换银行如“云网”,虚拟货币的销售并收取佣金。零散的网币兑换商亦通过淘宝店铺等网站开展经营活动,网币的销售与兑换业务已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在这些地方人民币与网络虚拟货币可以互相兑换,且价格比官方价格低出很多。这就使得网络虚拟货币已经在事实上可兑换回人民币,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管理,虚拟货币就与“代币票券”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用虚拟符号来表示票面金额而已,完全可能成为独立于人民币之外的第二货币,带来的后果将非常严重。首先,这与国家法律相违背。其次,可能影响到国家的货币政策运行,使国家利用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落空。再次,网络虚拟货币由于发行是不受限制的,极有可能扰乱经济秩序,引发金融风险,造成公众生活混乱。

四、网络虚拟货币的风险管理

(一)加强网络虚拟货币的相关立法

1.加强虚拟货币发行、使用和流通的法律法规建设。我国目前关于网络虚拟货币的法规十分缺乏,应当加强关于虚拟货币发行、使用和流通的法律法规建设。细化法规的具体条款和相应的处罚措施,及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从虚拟货币发行到汇率的制定,再到交易平台管理的全方位的政策法规。

2.依法保护合理获取的网络虚拟货币。尽管目前立法规范网络“虚拟财产”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可行性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尽快制定出相应的立法,切实保护网民的虚拟财产权和相关权益已经迫在眉睫。对于“网络虚拟货币”的监管,内业专家认为应从维护网民的合法财产权出发,建立起保护网民虚拟财产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对网上购物应建立“追踪机制”,完善网上追踪系统,这样出现“网络虚拟货币”等网财失窃事件后,可以及时找到相关的责任人,做到有责可查。

(二)加强对网络虚拟货币交易的管理

1.建设安全的支付渠道。建立网币与电子货币支付平台的合作关系,利用现有网上电子货币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更为安全,可以直接采用人民币小额支付,建立虚拟账户,逐渐缩小点卡支付的范围。在交易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建立安全性更高的虚拟世界专门交易平台,也将成为可供选择的渠道之一。

2.严格控制虚拟货币的使用范围。规定虚拟货币只能用于购买自身提供的网络虚拟产品和服务,而不允许其运用于只有人民币才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因为允许虚拟货币购买实物时,会使人民币购买的实物总量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会使商品价格上升,人民币会贬值,发生通货膨胀。

3.寻求技术进步,加强网络安全。受信息和通信产业发展水平所限,我同目前还没有能力研发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网络虚拟货币,如广为盛行的利用“私服外挂”大量生产非法游戏币,众多的游戏服务商对此几乎是无能为力。因此,要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检查,找出其中的漏洞并且加以修改。加强网络技术的更新改造,提高网络技术的安全性能。杜绝网币造假,保证用户的“虚拟货币”不被盗窃。

4.加强对网币的金融监管。首先,货币当局应当对网络虚拟货币交易的后果予以重视,严格规范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主体资格,就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交易以及与人民币兑换等方面的问题做出具体规定,引导其正常发展。其次,切断虚拟货币兑换人民币的功能,建立法律法规来杜绝职业炒家的倒买倒卖行为,尤其要制止那些专门从事虚拟货币兑换的网站的兑换行为。再次,对虚拟货币跨网络发行运营商的行为要实施严格监管,如果确需跨发行商使用,双方需签订有关协议,并经主管部门同意方可。

5.依法打击利用虚拟货币进行的违法行为。对涉及网络虚拟货币的交易活动应该有合理的规范和管理,正如对手机号码和储蓄账户实行实名制管理一样,对于网络游戏的用户信息,特别是网络虚拟货币的使用者,在进行虚拟货币交易的过程中,也应当有必要的实名登记,南此来减少在涉及网络虚拟货币的犯罪中根本无法审查的可能性。尽管目前对网络实名制的推行还存在用户信息容易泄露等问题,但至少可以对网络虚拟货币的交易进行重点关注,避免一些不法分子借此途径转移非法所得。对利用网络虚拟货币进行赌博的行为应该严厉禁止,严禁网络赌博游戏的上市发行,以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

篇4

[关键词]网络时代;货币创造职能;商业银行;电子货币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商业银行是将于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的确,当今网络时代下,商业银行的部分传统业务的确是受到了一些冲击。但是,商业银行由于其特殊性,仍具有许多其他经济体难以替代的功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其依旧很难被淘汰。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网络金融的成长,的确对商业银行的传统职能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关于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职能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职能,即信用创造职能,是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最显著的特征。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职能产生于其融资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基础之上。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身业务的开展,创造各种信用工具,如支票、汇票、本票、信用卡等:另一方面,在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非现金结算制度下,商业银行可以用不断吸收的存款来发放贷款,然后贷款又可以转化为存款。如此循环往复,商业银行就可以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从而扩大了社会的信用货币供应量。

二、背景:网络时代下的银行

网络金融是传统金融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金融形态。互联网发展重构了金融服务架构,变革着金融服务的途径、方式,正逐渐构建起了一种新的金融运行模式。随着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网络金融也展开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传统银行也因此也面临着巨大变革。网上银行的卓越发展,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投资方式以及金融素养,并且也对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方式和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

有关数据显示。经过数年的发展,中国网上银行用户数呈现不断增长的势头,交易额由2003年的24.3万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49.3万亿元,增长率高达93.6%,用户数也达到了1900万左右。从2005年开始,网上银行步入快速发展期,2007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额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高达245.8万亿元,比2006年增长163.1%。2008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到320.9万亿元,比07年增长30.6%。截至2008年底,全国个人网银客户已达1.48亿户,比年初大幅增加了52.81%。在2009年2月,中国网上银行用户覆盖率为33.9%。

三、网络时代下电子货币对银行货币创造职能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职能的效果,主要有其派生存款的创造能力决定。货币供给量等于基础货币量乘以货币乘数,其中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因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职能效果主要受到法定准备率、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准备率等指标决定。考虑到互联网时代下对以上指标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本文主要分析电子货币对银行货币创造职能的影响。

(一)电子货币对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影响

法定准备率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准备率的高低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等不同而有所区别。就目前来看,随着网络金融的不断发展,电子货币对现金和存款的取代作用越来越明显。由于电子货币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存款替代型的电子货币转化为现金极为容易,因而不论电子货币替代的是现金还是存款实际上都与现金没有太大区别。中央银行若要想要对电子货币收取准备金,就必须要对电子货币的货币层次做出界定。电子货币的出现,模糊了货币界定的层次,加大了货币计量的难度,因而对于电子货币,法定准备率的确定是有相当难度的,并且也缺乏法律上的支持。

(二)电子货币对现金漏损率的影响

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

电子货币对现金漏损率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程度。就目前情况而言,电子货币还不能完全取代现金,市场上电子货币与现金同时流通,这样银行客户就会做出持有现金或持有电子货币的选择。这一选择会直接影响现金漏损率。如果客户支取现金,就会使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可用于贷款和投资的金额也就相应地减少,由于可用于扩大贷款或投资资金的减少,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因此,现金漏损率的高低取决于银行客户对于现金的偏好程度,或者说,取决于电子货币对于现金的替代能力。

(三)电子货币对定期存款准备率的影响

存款至少可以大致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而中央银行对于这两种存款,通常分别规定不同的准备率。电子货币的具有较高流动性,并且对存款有一定程度上的替代性。然而,不管电子货币是代替活期存款还是定期存款,它在存款货币创造过程中的作用都是相似的。电子货币使M0、M1和M2之间的界线模糊,并且很难界定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区别,因而使得中央银行对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分别规定不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则失效。

四、总结

由于缺乏具体数据,模型并未完全成熟以及时间等因素限制,上述分析并不能得出一个关于网络时代(电子货币)对于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职能影响的具体结论,这是我非常遗憾的地方。不过就以上分析,我们仍可以很明显看出,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商业银行的传统职能的确是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和影响。商业银行这些职能若想要在网络时代中仍发挥如以前一样卓越的效果,将电子货币等网络时代的重要产物纳入银行的考虑范畴已是刻不容缓的事。

参考文献:

[1]殷孟波,曹廷贵,货币金融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网络虚拟货币兑换率 实际消费金额 货币幻觉

1、前言

在上世纪30年代。由Fisher等人提出了“货币幻觉”这一基本的概念。他们认为,现在的消费者的思考一般会基于货币的名义价值,而不是以货币的实际价值为基础。这就是货币幻觉,货币幻觉的存在会造成人们忽视通货膨胀的影响,形成无形的损失。货币幻觉的存在会造成个人水平的决策出现偏差,并且也直接影响着总体经济水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知道在以下几个领域均存在着货币幻觉:股票投资、慈善捐赠、房地产投资等领域[1]。

2、货币兑换率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行为

货币幻觉会受到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与此同时还会受到货币兑换率不同的影响。相关研究者在外国货币影响消费行为的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依据既定兑换率。如果1人民币元=12.08日元。也就是说外国货币的表面价值是本国货币表面价值倍数的时候,消费者在这个条件下形成的消费就较少。但是,1人民币元=0.16美元时,也就是说外国货币的表面价值是本国货币的分数值时,消费者在这个条件下形成的消费就较多,甚至会出现明显的过度消费。如果消费者在使用一种不熟悉的外国货币的时候,虽然票面价值可以看见,但是难以正确的掌握外国货币的真实价值。所以,以票面价值为基础,向着自己熟悉的货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兑换,那么调整就难以全面和充分,造成该兑换率下的商品价格明显上升,最后达到花费节制。

货币兑换率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是无法一概而论的,如果消费者除了考虑商品本身的价格还要考虑到预算以及收入等方面。但是还有一些学者得到相反的概念,他们认为,如果外国货币的表面价值是本国货币倍数的时候,消费者愿意花费的越多,相反就越少。按照数目启发式,被分割的刺激物越多,那么被估计的价值越大规模越大[2]。那么久是说,外国货币的表面价值是本国货币倍数的时候,使用外国货币来代表预算或者是收入得到的价格是使用本国货币的倍数,其中剩余的货币量也是倍数形式。如果被剩余大量的货币量,那么消费者片面价值估计就会越高,之后就会相应的提高花费量;如果被剩余少量的货币量,那么消费者片面价值估计就会越低,花费量会降低。

3、价格估定方法

消费者进行价值的估定时候一般会使用以下两者方法,一种是逢对基准形式,逢对基准形式最典型的是差额估定;另一种是相对基准形式,相对基准形式最典型的是比率估定。差额估定一般重点关注商品价格跟预算的差额。比率估定一般重点关注商品价格在预算中的比例,消费者会根据给定的预算来进行选定购买。消费者在给定预算的前提下,购买了选定商品所剩余的金额。在上世纪40年代,人们会使用比率估定方法,同时也会选择使用差额估定方法。之后还有的研究者验证了以下原理:消费者的决策一般指的是差额估定跟比率估定两者的加权平均。

4、研究假设

4.1、基本假设

设定三种兑换比率,也就是将一个单位的本币兑换成为一单位的外币、分数单位的外币以及倍数单位的外币。却没有重视不同倍数单位兑换比率因为兑换比率上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力。在进行网络游戏消费分析中,不同国家之间的真实货币兑换比率是不一致的,真实货币跟虚拟货币的兑换比率也是不一致的,大部分的文献只关注于兑换比率的不同,没有进一步研究虚拟货币兑换率对消费着行为造成的影响[3]。

4.2、研究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研究结论

因为新设计的游戏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为了找到最真实,最符合实际的实验效果,本次研究就选取QQ秀(腾讯公司)作为实验的场景。总所周知,QQ秀是一个典型的网络个人虚拟形象的装扮系统,通过这个系统QQ用户可以任意的选取自己喜欢的个性服饰来展现自己,一般的服饰可以免费装扮,但是其他的服饰则需要进行QQ币支付,QQ币是由人民币兑换得到的。本次假设被试者处在一个假设的场景里面,事先规定好获取QQ币的兑换比率,之后进行QQ服饰的选择以及购买,事后填写相应的调查问卷。因为QQ游戏中的QQ服饰分为男女服饰两者,为了减少因为性别的不同导致选择偏好的不一致所形成的影响。就需要在实验之前就设计相应的前测实验,选取数名大学生对服饰进行选取,在大学生中有22例女性以及22例男性。通过设计好的网络问卷进行调查,依据用户性别的不同进入相对应的选择界面。在假面上显示服饰的帽子、上衣、裙子以及裤子等。被试者按照自己的购买意向对所展示的服饰进行1分指7分的评分,1分表示不愿意花费QQ币去购买,7分则表示非常愿意购买。在实验完成之后,选出无显著差异的同价格男女服饰进行以下实验:

本次实验维持10min,通过相应的组间设计,依照兑换比率的不一致进行分组,实验材料则为上述选取的无显著差异的同价格男女服饰。

第一步指导被试者想象自己处在以下的场景,手上拥有30元人民币,通过这30元来进行QQ服饰的购买。

第二步前往QQ充值中心进行QQ币充值,30元人民币兑换成30QQ币,按照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的QQ币数量分别为以下几组:0.5,1,1000,10000,1000000,所以,这30元可以兑换到的QQ币为:15,30,30000,300000,30000000,兑换成功。

第三步指导被试者前往QQ秀中心进行服饰购买,指导被试者对服饰产品进行1分至7分的评价,并且进行相应的标注,产品的价格高低就依据组别的不同进行相应比率的兑换。

第四步指导被试者在目前手上QQ币数量的基础上来购买相应的QQ秀服饰,在此过程中需要被试者认为各种帽子、上衣、裙子以及裤子等服饰均为限时限量发售的。将被试者的购买决策详细的记录下来,之后计算出准确的消费金额。

本次研究的结果是,在兑换比率上升的前期,兑换比率跟实际消费的真实货币数额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随着兑换比率的不断上升,实际消费的真实货币数额也会逐渐上升,但是当兑换比率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促使实际消费的真实货币数额下降。兑换比率为 1:1000的组别所消耗的金额明显高于其他组别,其富有程度感知也存在相似的趋势。进一步验证了在兑换比率以及实际消费金额两者之间富有程度感知起着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把兑换比率以及富有程度感知对实际花费真实货币数额的回归,得到的结论是兑换比率不显著,但是富有程度感知为显著。

5、总结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国家间货币兑换率的不一致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兑换比率的范围较为广泛,从简单的分数到一个单位、倍数以及更大倍数不断递增,实际消费金额也呈现一个倒U型的趋势。也就是说,本次研究不再局限于在真实生活中出现的货币兑换活动,而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实现网络中虚拟货币的兑换,改变了以往的消费环境以及支付方式,进一步深化了货币幻觉理论[4]。

根据结果得到,兑换比率的增长会提升实际花费金额,一定时期之后则会促使实际花费金额下降,呈现出一个到U型趋势,也就是说在某一个点可以达到花费金额的最大值,这一点的花费金额个其他点的花费金额相比较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5]。所以,游戏厂商需要找准这个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虚拟货币兑换率,通过货币兑换率的调节进行最大值的定位,以此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姬智敏,吴洪,尚文敬.网络经济背景下虚拟货币发展及兑换博弈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8(06):154-155.

[2]朱兆坦.王大伟,刘永芳.虚拟货币的地位探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0,01(08):112-113.

[3]刘秀光.赵兴玮.李进龙.胡媛媛.“货币幻觉”与房价虚涨实涨――质疑“房价虚涨论”[J].开放导报,2010,14(03):444-445.

篇6

关键词:网络虚拟货币;货币属性;金融系统风险

一、 引言

目前学术界关于网络虚拟货币对金融系统的影响主要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网络虚拟货币会对金融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因为它能够发挥现实流通中货币的作用(付竹,2007);另一种观点认为作为“提货凭证”功能的网络虚拟货币不具备货币职能,对金融体系不会产生影响(帅青红,2007)。鉴于学术界目前的争论,本文从货币职能出发,分析网络虚拟货币的性质,以及对电子货币与网络虚拟货币进行比较,探讨网络虚拟货币对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冲击。

二、 网络虚拟货币的特征

1. 从货币职能的角度看网络虚拟货币的性质。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具备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当前的世界货币体系为牙买加体系,在该体系下,纸币已经与黄金脱钩,它仅仅是实体货币的符号,国家的信誉保证使其执行货币的全部职能,而本身不具有实体价值。网络货币显然不能符合作为货币的所有条件,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行使货币的部分职能。

从价值尺度职能看,网络虚拟货币不能够履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网络虚拟货币与网络运营商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之间并非是直接对价的关系,而是分别对商品和网络虚拟货币二次定价的一次体现,它是通过商品价值与网络虚拟货币在量上挂钩实现的,即“商品价值——货币”、“网络虚拟货币——货币”这样的两个等价关系。因此表面上看,网络虚拟货币可以以一定比例兑换网络运营商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但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仍然是货币。

从流通手段看,网络虚拟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主要体现其在商品和服务交换中发挥中间媒介的作用,它在交易中应具有普遍接受性。然而网络虚拟货币具有一定的特质性,表现为在网路运营商之间形成比较庞大的网络商业联盟的成本较高,共同使用同一种虚拟货币的难度很高,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网络虚拟货币流通的范围。而且,网络虚拟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单向流通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即网络虚拟货币只限于直接购买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而已购买的虚拟商品反过来,不能够通过官方的平台再“卖出”,交换网络虚拟货币。以腾讯网中的“q币”为例,在其网站里,“q币”只能在网站内购买商品和服务,而没有有效的平台将商品“卖出”以换回“q币”。

从支付手段来看,网络虚拟货币只具备部分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以及利息等。由于网络虚拟货币使用范围的限制,网络运营商之间无法形成共同使用同一种虚拟货币的货币联盟,因此既无法用其购买非发行公司提供的商品服务,也无法被用来支付和偿还债务。

从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角度来看,目前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缺乏一定的信用支持,而且在法律上也并没有对虚拟货币的定价或运营商倒闭后的清偿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得网络虚拟货币的价值不具备稳定性,无法实现保值增值,并不具备贮藏手段职能。此外,由于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和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对相对价值进行表示的符号,它不具备世界货币的职能。

综上所述,网络虚拟货币仅仅能够履行部分货币职能,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具备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2. 电子货币与网络虚拟货币性质差异。

(1)发行主体与信用。网络虚拟货币和电子货币在其发行上具有一个共性,即都需要通过支付相当数量的法币。对于网络虚拟货币来讲,虚拟货币需求者必须向发行商支付符合比例要求的实物货币,以获得充值型虚拟货币;相似的,电子货币需求者也必须向发行机构交付纸币,以获得等量的电子货币。但从发行性质和信用的角度来看,网络虚拟货币和电子货币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主体是普

企业或者公用事业机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发行商销售非金融商品和服务。网络虚拟货币能够给网站注册用户之间进行虚拟商品交易提供交易媒介。例如,腾讯公司发行q币的目的是为了销售其提供的qq附加服务。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过程在本质上是用户对发行商的产品预付费用,是发行商对虚拟货币购买者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电子货币的发行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其发行是在金融监管机构(中央银行或银监会)的监控之下。电子货币的发行目的是为了降低货币流通的交易成本。除了为与发行者有协议的商家提供购买各种实物商品与服务之外,电子货币能够为普遍商品交易提供更为方便的交易媒介。电子货币发行的信用保证是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金和存款准备金,因此它提供的是一种银行信用。

(2)借币收费过程。借币收费过程指的是网络虚拟货币有条件的兑换实物货币,它是从q币购买非腾讯商品的过程抽象出来的一般概念。借币过程中的网络虚拟货币是以一种单向结算工具存在的,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职能。我们以网络企业如何借用q币来实现自身商品销售为例来具体描述借币收费过程,非腾讯公司与腾讯公司签订协议,规定其商品在获得q币支付后,可以将其收取的q币向腾讯公司换取人民币,或者将其收取的q币卖给qq用户,以获得人民币,进而获得真正的利润。相比较之下,电子货币与实物货币之间的兑换是无条件的,不存在所谓借币收费的过程,它实质上是纸币代用物。

三、 网络虚拟货币运行对金融体系产生潜在风险

网络虚拟货币具备两种属性,即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其中,商品属性使其本质属性,货币属性为衍生属性。目前,相对于商品属性来讲,尽管网络虚拟货币的货币属性不显著,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承担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职能,表面上看不会给金融体系造成脆弱性。但伴随着网络虚拟货币的货币属性不断强化,网络虚拟货币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管理层的渐次认同而逐步扩大,大额储值的网络虚拟货币使用范围的不断延伸,难免会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1. 网络虚拟货币对银行业的潜在风险。在网络虚拟货币与实物货币实现兑换的情况下,在网络虚拟货币支付领域内可能会使商业银行面临“支付脱媒”的窘境。商业银行的核心职能之一是给经济体系提供支付服务,这种支付服务应覆盖各个经济各个领域。但如果随着网络虚拟货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在该领域内完成的各类支付完全由网络虚拟货币完成而非法币,同时虚拟货币与法币之间可以自由兑换,则商业银行在该领域的支付服务就会在相当程度上被“挤出”,形成商业银行“支付脱媒”的现象。此外,网络虚拟货币的微支付功能的实现,使得商业银行支付服务边界收缩,分散了市场利益,支付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重新调整,使银行业在支付领域的垄断地位下降。

2. 网络虚拟货币对现实货币流通的冲击风险。目前网络虚拟货币对现实的货币发行和流通体系的风险冲击有限,是因为其与现实中货币的兑换没有实现直接的双向流通通道,只是单向流通的。但事实上,事物并非总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第三方的介入,使得实物货币与网络虚拟货币之间已经实现了双向兑换。目前在我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以销售和兑换网络虚拟货币为主要业务,以的方式销售虚拟货币并在此过程中收取佣金。它作为中介方,使得人民币与网络虚拟货币的相互兑换,而且是以相当低的成本实现了网络虚拟货币与人民币的可兑换。例如,“云网”就是网络虚拟货币的兑换银行。

网络虚拟货币与人民币可相互兑换的实现将会对显示的货币流通产生一定的冲击,对现实货币体系造成一定的系统风险。由于网络虚拟货币与人民币有联系,可能会出现对网络虚拟货币的投机行为,并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冲击现实正常的金融秩序。如果网络虚拟货币的供给方出现资金短缺,网络虚拟货币的需求方便会大量囤积虚拟货币,以谋取获得未来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人民币和网络虚拟货币价值大幅波动的情形,紊乱金融秩序。此外,网络虚拟货币的出现会给洗钱提供渠道,黑钱可以通过网络虚拟货币的买卖实现合法化,破坏货币流通秩序。

3. 网络虚拟货币对货币政策的潜在风险。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会干扰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使狭义货币供给量m1失真。由于网络虚拟货币与流通中的实物货币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网络虚拟货币的发

行及其特有的货币创造乘数将造成流通中需要的通货量减少,使其不能真实的反应流通领域的货币需求,从而弱化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此外,铸币税的竞争将会造成网络虚拟货币与实物货币兑换比较失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与中央银行发行法币相似,网络企业在发行网络虚拟货币的过程中,由于购买者从购买到赎回虚拟货币的时间不一致,使得虚拟货币的供给者在这段时间内获得无息贷款即网络虚拟货币的铸币税,这时会涌现大量网络企业主体为了攫取网络虚拟货币铸币税而发行虚拟货币,使得虚拟货币的发行量激增,而干扰网络虚拟货币的价值标准,影响其与人民币兑换比价。

四、 网络虚拟货币的风险防范与监管建议

1. 加强网络虚拟货币监管,强化央行货币发行的垄断地位。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机构不但可以发行虚拟货币,而且获得铸币税收益。对于网络虚拟货币可能冲击基础货币,挑战央行货币发行垄断权,央行应加强对网络虚拟货币发行的监管,通过建立监管平台,严格监控流通中的虚拟货币数量,同时对从事网络虚拟货币兑换的网站和企业进行监管,以控制虚拟货币兑换真实货币的途径。此外,央行应回收网络虚拟货币铸币税收益,具有铸币税收益的虚拟货币应由央行发行,而那些没有铸币税收益的局限于虚拟网络世界的虚拟货币,其发行权可以下放给私人机构。

2. 严格控制虚拟货币的发行、使用范围和兑换。在我国,虚拟货币交易涉及的税收征管、货币流量监控、法律监督缺乏系统严格的管制,随着网络虚拟货币和人民币之间实现双向兑换,由于技术和政策的漏洞会产生网络虚拟货币的私下交易、网络虚拟货币发行泛滥以及洗钱行为。因此,在监管过程中,需要以网络虚拟货币的交易、发行和兑换为最重要的检测方面,通过公布各虚拟货币发行量实时报告,公布各个发行公司信用等级认证结果,限制各虚拟货币发行和交易量。同时,在央行的监控下通过披露发行公司信息,实现对网络虚拟货币的有效控制,防止通货膨胀。

3. 商业银行应强化产品服务创新。为了防范网络虚拟货币对商业银行可能产生的“支付脱媒”以及垄断地位下降的风险,商业行应创新支付产品和服务,加大技术创新,开发适宜的小额低收费微支付产品。在现有电子货币支付服务的基础上,加强与第三方,尤其是网络虚拟货币发行方合作。同时提高技术,将支付服务向虚拟网络市场渗透,提高在社会各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提高商业银行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 包春静.网络虚拟货币的特征、成因及对银行业的潜在影响.上海金融,2009,(12).

2. 阳,郭三野,刘吕科.我国银行小企业信贷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基于银行问卷调研的分析.金融研究,2009,(5).

3. 付竹.以q币为视角探析虚拟币对现行货币体系的影响.金融经济,2007,(4).

4. 蒋少华.网络虚拟货币风险管理研究.北方经济,2009,(11).

5. 贾丽平.网络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及效应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9,(8).

6. 帅青红.q币、u币、popo币与电子货币.电子商务,2007,(1).

篇7

网络防火墙的关闭方法

打开电脑的控制面板,在搜索哪里输入防火墙可以快速找到防火墙设置

进入防火墙设置

找到启用或者关闭windows防火墙

关闭公共网络和家庭网络的防火墙,最后点击确定

确认退出之后就关闭windows防火墙了,注意请不要安装其他防火墙软件。

 

看了“网络防火墙怎么关闭”的人还看了

1.怎么关闭网络防火墙 

2.怎样关闭网络防火墙

篇8

关键字:客户关系管理 柔性管理 供应链

1.背景

大货栈是金光集团为迎向21世纪多元化发展成立的电子商务渠道, 与1号店在业界并称“网上超市双雄”,于2010年7月正式上线,2011年9月宣告停业。

大货栈有30000种以上商品供应,涵盖食品饮料、居家生活,美妆护理、休闲健康等8大品类; 在线下有1000余家自由提货点,提供实地的现场购物、订货、验货售后服务。大货栈的服务宗旨:低价、 便捷、100%真品和7天不满意,免费退换货。

2.倒闭原因分析

2.1物流缺陷

大货栈一年来的用户数量达不到临界容量,网站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用户在选择购买时往往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如果能够满足需求,则继续购买,否则将立即停止购买,他的购买经历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其他潜在的消费者。虽然大货栈一开始就打出低价策略吸引客户,但是客户并没因为低价就满足,他们需要大货栈能够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例如及时送货,这是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在上海,大货栈提供的产品大多为生活必需品,很多人因工作原因无法上街购物,就会利用闲暇时间在网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此,如果不能及时的收到货物,就会影响到正常生活,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次极其糟糕的购物过程。

而且网上超市的特点是,货品很多,客单价低,物流成本高,供应链管理很有难度,大货栈把物流交给第三方来做,一是成本高,二是服务没有保障,重复购买率低,导致一些财务指标恶化。目前大多数网购企业都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运作,这会使得运送过程中容易发生货损,且成本很高。“一旦第三方物流公司要涨价,会使网购企业很被动。

2.3 资金链断裂分析

由网络经济的边际收益递增可以看出,只要网站能够走上一条健康盈利道路,就能在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弥补固定成本投入,并以递增的速度不断扩大盈利,但是经过一年发展的大货栈还没有走上这条道路,它还没有产生足够的盈利的能力,而且网站获得的利润不足以弥补交易服务成本,因此从成立开始,一直是不断亏损,投入与回本难以平衡。,在成立之初,投资商会容忍一段时间的亏损,他们无法忍受长期亏损。在电商行业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即网上超市假如可以发展则时间是1年,1年内看不到盈利迹象,则需止损。到后期,习惯了稳扎稳打的传统行业的投资者虽表示 “仍然愿意继续投入”,但它希望有一个比较确定的未来。这也是胡兴民无法保证的,网络经济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非像传统行业那样能够进行预测。

2.4 供应链因素分析

有消费者投诉称,大货栈经常挂出一些超低价货品,但却无法兑现。网购最大优势是价廉。没有门店租金,不需中间商,甚至直接有工厂资源等,但是这需要网络超市企业拥有良好的供应链关系,但这并非所有网络零售商都可以做到。

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的,如果供应链的某一个环节不协调将会影响整条链的效益,产生失调现象。从大货栈的经营来看,其供应链已出现了失调现象。大货栈网站为吸引顾客挂出超低价商品信息,但是其供应商却不能为其提供如此低价的产品,以至于有低价产品信息,却没有产品可卖,这样的虚假信息当然会引起顾客的不满。

3.大货栈案例的教训

3.1 最终必须胜利

尽管网络革命是一次非常了不起的革命,但是,所有公司对股东最终的责任仍然是获利.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股东们可以延长他们对获利的耐心,让公司从吸引注意力开始做起,但是最终它必须能够获取利润,这一点大货栈就没有做到,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内,大货栈一直都在亏损,因此股东们对于大货栈的继续注资产生疑虑。

3.2 让更多消费者注意到

如果能够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某一领域成为佼佼者,在用户心目中,想到某个领域就想到它,那么它所面临的商机将是无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大货栈虽然是与一号店并称“网络超市双雄”,但是它没有在消费者心中留存地位,尽管它不断的推出低价,并保证不是最低价就5倍退换差价的承诺,但是其推出的低价商品往往不能真实兑现,这就欺骗了消费者。

3.3 不能欺骗消费者

网上购物最重要的信用。由网络经济的正反馈性,消费者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一个消费者的行为能够影响到大量正在进行的消费行为,网络就如同一个扩音器,它能使个人评论放大到足以影响他人的地步。因此网络超市想要发展起来必须要将信用发在第一位,不能让消费者承担信用风险,否则就是自断其路,大货栈的物流和低价产品不能兑现就是的例证。

3.4 粗放式发展到精细化管理

过去,我们更注重速度与规模,现在应该更关注网站本身运营能力,资本与市场冲动让很多电商网站过分迷信速度与规模,而忽视网站本身最基本运营能力提升,运营能力提升是一个长期化过程,非一朝一夕一触而就。包括会员忠诚度、供应链能力、品类拓展能力、网站转化率、用户购买频率、订单客单价、用户体验、最重要一点如何留住和沉淀用户,提升用户活跃度与粘度。所有一切都需要精细化管理,不断积累。

4.总结

在这个网络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电子商务必定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世界范围内没有一个万能模板,需要企业自主创新,在这个网络时代企业不创新就必定会失败。创新要立足于服务顾客,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为顾客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无目的的创新必将是徒劳的。

参考文献:

[1] 周朝民.网络经济与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9~52

篇9

关键词:网络虚拟货币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在线支付

广义上说,网络虚拟货币是指由一定的发行主体以公用信息网(Internet等)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数字化的形式(二进制数据)存储在网络或有关电子设备中,并通过网络系统(包括智能卡)以数据传输方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网上等价物。而本文所要研究的是专指由大型商务网站或网络游戏提供商发行的用于完成网上小额支付的网络虚拟货币,即时下非常流行的“网币”。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形式,网络虚拟货币在网络无形商品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常见的网络虚拟货币有五种表现形式:

Q币。Q币是在QQ程序以及腾讯公司网站中流通的一种“网络虚拟货币”,借助它客户可以获得腾讯公司为其提供的各种收费服务。这是目前普及率最高、应用最广泛的网络虚拟货币,同时,其所能购买的增值服务也最多,有发展成为网络硬通货的趋势。

POPO金币。是在POPO里面消费时使用的网络虚拟货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获取途径同其他网络虚拟货币不一样,网民只能凭借POPO经验值获得POPO金币,使用POPO金币可以下载多彩的POPO表情,还可以参加POPO不定期举行的各项活动等。

联众币。在联众世界的网站,主要是使用联众币消费。使用联众币可以获取联众世界的会员资格,还可以获得一种类似于游戏币的财富,这种财富可以在联众游戏里使用。此外,联众币还可以用于购买联众秀等。

U币。U币是新浪公司提供的在其网站平台上流通的网络虚拟货币,是在享受新浪公司提供的各种付费服务时进行支付的一种手段。使用U币可以下载新浪开发的各种小游戏,还可以在线制作精美的贺卡送给远方的朋友等等。

G币。是在17173网络平台上使用的网络虚拟货币,使用G币可以购买17173的游戏服务、阅读电子书刊、享受高速下载和在线杀毒等等。

网络虚拟货币的电子商务特征

高风险性。相比较于传统货币,网络虚拟货币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性。传统货币是以中央银行和国家信誉为担保的法定货币,而网络虚拟货币则由于是不同机构自行开发设计的,其担保要依赖于各个发行者自身的信誉和资产。那么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者自身的信誉又如何呢?在网络市场这个竞争强、风险高的新兴领域,即使是类似于腾讯、联众这样的网络服务提供商的社会信誉度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发行机构的无组织化。一般情况下,一国的货币是由央行或特定机构垄断发行的,国家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对货币发行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具有很高的组织纪律性。而当前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机制与其不同,发行机构几乎是清一色的网络服务提供商,而且发行机构众多,其发行网络虚拟货币的目的和原则是完全的市场行为,即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它们各自为政、各行其责,几乎不需要接受任何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不具备最基本的组织纪律性。形式多样化。在各大商务网站中,网络虚拟货币的存在形式并不是单一的。综合起来,网络虚拟货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虚拟等级,这是一般网站给予活跃会员的奖励,等级高的可以享受更高级的服务;虚拟货币,有些网站是通过向积极会员发放虚拟货币的形式进行奖励,会员在享受收费服务时用虚拟货币进行支付。此外,还有积分、游戏装备、虚拟头衔等奖励形式。

兼具存款特性。由于网络虚拟货币可以按照客户指令在不同账户上转账划拨,网络虚拟货币就能够随时成为各种存款的生息资产,这是纸币无法比拟的。

地域无限性。一般来讲,网络虚拟货币只要双方认同,可以使用多国货币交易,而传统货币一般都只能在一定地域流通。

使用成本低廉。网络虚拟货币都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和流通,故其造币成本和发行成本较低。而且客户进行交易结算的成本也远远低于其他结算方式,如信用卡、现金等。

网络虚拟货币的生存方式探讨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报告,我国的网民正以近20%的增长速率在增加,而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付费用户。据估计,国内每年的网络虚拟货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近百亿元。目前,像盛大(泡泡点券、点卡等)、腾讯(Q币)、联众(游戏豆)以及门户网站网易(POPO币)、新浪(UC币)、搜狐(BB卡、校友录卡)等互联网巨头都拥有各自的网络虚拟货币。但这些网络虚拟货币的生存方式却不容乐观:它们基本是各自为政,各种网络虚拟货币大都只能在自家领域内使用,“发钞机构”都是清一色的网络运营商,没有一个类似与央行这样的统一机构来发行及管理这些货币,各网络虚拟货币不能通用,更不存在“官方”的相互兑换等等。

笔者认为,随着网络虚拟货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无政府主义的网络虚拟货币发行流通体系将会严重影响其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81.4%的人期望出现“网络硬通货币”。2005年,百度率先与盛大、网易、银联、支付宝等24家公司签订协议,推出“百度币“作为可以在网络世界使用并且可自由兑换的通货,意欲构筑一个以百度币为中心的网络虚拟货币体系;而Q币、网易币已经凭借其雄厚的用户基础及受众的广泛性部分地充当了“虚拟货币硬通货”这个角色。网络虚拟货币的电子商务功能

解决了网上小额支付问题。为了进一步挖掘每天巨大流量蕴藏的潜在商业价值,成千上万的ICP们大力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而绝大多数的网络增值服务都是1到2元的小额支付,如果选择通过网上银行完成支付,网民都普遍担心安全问题,而网络增值服务“小数额、高频率”的特点决定了网民不愿意选择邮局汇款的方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各大门户以及网络游戏提供商均推出了自己的“币”,这极好地解决了网上小额支付问题,网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网络虚拟货币,轻松完成在线小额支付。商家吸引人气的有效手段。对于商务网站来说,拥有人气是拥有利润的前提。为了留住老会员,吸引新会员,商务网站推出了多种形式的虚拟货币,通过向积极活跃的会员免费发放虚拟货币,充分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和活跃度,这对网站来说是划算的,同时还能满足会员的荣誉感。

商家掌握主动权的利器。虚拟货币或者虚拟奖励是吸引会员积极的在网站里进行各种活动的力量和激励,是会员忠于网站的动力,从网站的发展过程来看,首先是吸引会员,吸引到会员后,就是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因为网站制定了虚拟货币后,会员就会积极地参与到网站的操作和活动当中,那么网站就能够把握主动权,并增强了会员对网站的忠诚度,使网站与会员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充分调动会员积极性。通过虚拟货币或者虚拟奖励,可以刺激会员在网站里进行大量的操作,虽然流量仍然是大多数网站最为看重的指标之一,但是会员在网站中的活跃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现阶段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困境

法律缺失。当前网络虚拟货币最大的问题在于国家根本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央行发行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及《电子支付指引》均没有涉及网络虚拟货币方面的内容。没有法律的界定,整个网络虚拟货币的价值链根本不能建立。例如,如果一家网络运营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那么该运营商已经发行的大量网络虚拟货币将怎么处理呢?如果化为泡影的话,大量的网络虚拟货币也就一文不值,这样对网络虚拟货币持有者显然是不公平的。可见,法律对网络虚拟货币的认可至关重要。

通货膨胀隐患。同现实世界一样,虚拟世界也存在通货膨胀问题。对于网络虚拟货币中的游戏币这种问题广泛存在,其主要罪魁祸首就是遍布于全国各大城市的“造币工厂”,所谓的“造币工厂”即为玩家提供虚拟角色升级服务的“代练公司”,他们雇人专门打游戏“制造”游戏币,然后自己不用而直接将“打”出来的游戏币卖给其他玩家,这种没有上限的生产必然导致游戏币的贬值。而对于那些使用黑客手段生产的游戏币更是直接导致了虚拟世界的通货膨胀。至于由各门户网站发行的专用货币,只要能有效防止线下交易或者用虚拟货币购买现实商品,则发生通过膨胀的概率要小得多,因为这种网币都是在自家网站内使用,并且虚拟世界的“商品”供应几乎是无限的,只要人为设置一下就可以了。

监管缺失。作为在虚拟世界里代替现金流通的等价交换品,除发行不是中央银行之外,网络虚拟货币的实质同现实货币几乎没有区别。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虚拟货币的使用将会越来越频繁,如何对网币发行商进行信用管理?要不要对网络虚拟货币的发行商进行资格认定?各网络运营商要不要对网币流通量有一个总量控制?怎样实现网币与现实货币的对接等等。这些问题若不能合理解决,当网民及游戏玩家手中的网络虚拟货币达到相当规模时,其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及传统金融业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显现出来。因此,将网币纳入到现有的货币监管体系之内势在必行。

网络虚拟货币发展的对策思考

通过上述分析,怎样突破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困境呢?笔者认为,国家在保证现实世界金融秩序避免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加快相关法律及规则的制定。尝试运用现实世界价值体系的方法来建立网络虚拟货币的相关法律及规则。

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受信息和通讯产业发展水平所限,我国目前还没有能力研发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网络虚拟货币,如广为盛行的利用“私服外挂”大量生产非法游戏币,众多的游戏服务商对此几乎是无能为力。因此,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以弥补网络虚拟货币的安全漏洞,是网络虚拟货币发展的当务之急。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宏观调控 影响 措施

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主角已不再局限于银行、券商和基金公司,伴随着阿里巴巴“余额宝”的出现,互联网金融引爆整个金融行业,腾讯、百度、易宝支付、盛大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相继入局,互联网金融在带来很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给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带来了诸多挑战,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研究互联网金融兴起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与措施对稳定金融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宏观调控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时代金融的新生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降低信息处理成本,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达到与现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宏观调控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以货币政策为核心,主要借助于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政策和再贴现率政策等各种金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通过调节货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机制与过程。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金融宏观调控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货币调控效果。我国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发行货币的唯一机构,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动摇了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权,具有较高流动性的网络货币,如果没有相对等量的官方货币作为它的发行准备,网络货币的发行机构实际上具有了类似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基础货币由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中的通货两部分构成,如果网络货币部分取代流通中的现金,通货减少,在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就会减少;如果流通中现金总量保持不变,网络货币使得具备了活期支票账户功能的存款在账户分类上仍然可以被划分到储蓄账户,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实际缴存率降低,最终导致基础货币减少。网络货币方便快捷,并且具有高利息回报,影响公众对持有现金需求和商业银行持有准备金的机会成本,从而影响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对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央银行赖以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基础依据产生了较大的改变,从而对金融宏观调控的传导和效果产生影响。二是影响信贷调控效果。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网络平台的大量放贷人并没有获得国家从事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的审批,网络融资主要依赖于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行为数据、经营数据等“软信息”,导致无法认证借贷双方的资信情况,当经济发展比较景气时,企业和个人经营在网络融资资信上比实际情况表现得更为乐观,融资也相对容易,所获得的资金可能流向国家宏观调控引导淘汰的落后产能上,扰乱了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整体思路。

二、应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的相关措施

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兴起对金融宏观调控带来的挑战,需要在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同时,从各方面使互联网金融规范化,做到从源头到过程全方位控制。

(一)尽快出台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

一是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风控法律体系,明确监管基本原则和责任划分。二是完善信用体系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三是尽快制定互联网金融涉及的技术的相关规章和国家标准,使支付、客户识别、身份验证等各个环节切实可行,并能得到有效监控。四是通过立法,明确网络借贷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从其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模式、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范。

(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一是中央银行要求网络融资平台定期报送有关网络融资的数据报表,明确各货币层次的分类界限,及时将网络融资纳入社会融资总量中,从统计基础上完善网络融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二是加强对网络借贷资金流向的动态监测,通过对网络贷款利率的核查和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窗口指导,结合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网络资金有效流动。三是对网络货币交易建立一套高效的监管体系。网络货币大部分属于封闭型,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需要建立起高效、安全、功能完善的网络货币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全国网络货币数据库系统和网络货币风险监测信息系统。四是加强国际间网络货币监管的协调合作,将网络融资平台公司、网络货币交易商纳入反洗钱监管。

参考文献

[1]张红蕾.网络银行给我国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与对策[J].财贸研究,2001(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