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紧缩范文

时间:2023-04-03 14:0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货币紧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货币紧缩

篇1

存款准备金率刷新历史新纪录,引发了商业银行头寸的紧张,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及票据贴现利率也水涨船高,货币市场收益急剧攀升。“拆借利率和票据贴现率的上升,是利息率即将提高的一个前兆。”央行研究局首席分析师邹平座说。“人民币升值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给它留有一定的空间。”华夏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许长青博士告诉记者。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票据贴现率的不断上涨,资金成本上扬的“利爪”又将会给哪些行业“挂彩”?

信贷刹车

“商业银行的头寸已经非常紧张,短期拆借和票据贴现成本急剧攀升,目前,地产业的资金60%依靠商业银行,或许2008年银行和地产业将见顶。”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12月25日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中国存款类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4.5%,创20余年历史新高。这是中国央行今年以来第10次,也是本轮经济周期以来第14次上调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也是中国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之后,第一次大刀阔斧的行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也是自2003年9月21日以来上调幅度最大的一次。据测算,中国央行这次上调准备金率,将一次性冻结金融机构近4000亿资金。

紧缩银根,直接关联到的行业便是商业银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直接减少了银行的放款,银行业在08年的获利很可能会减少。国外银行赚几个百分点业绩就相当不错了,但是在国内银行都是赚20多个百分点的利差。紧缩货币政策下,银行08年的业绩不会好看。”一位研究人员对记者说。“目前并没有感觉到贷款方面的紧张。”许长青说,“政策表现在市场上,是有一定滞后性的。”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直接限制银行放贷,减少了银行贷款的收入,这是不利的一面。但是,与此同时也减少了货币在流通领域的滞留和供应量,从此抑制货币需求过快增长,平抑物价,促进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解决资本收益远大于劳动收益的矛盾。”许长青说。

许长青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同行业拆借利率水平的上涨,加大了银行的贷款成本,抑制了银行贷款的增长,能够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将有限的资金转移到更需要资金能够产生更大利润的企业,减少银行的呆账坏账,提高企业贷款的有效性,减少无效贷款,从而真正促进生产和流通的扩大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避免和防止银行贷款在流通领域滞留,包括借贷炒股,企业间资金借贷等。大量投资性和投机性的活动也可以相对得到抑制,如深圳炒房团,温州炒房团。

货币市场收益看涨

实际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的这根硬鞭子抽了这么多次,银行的软肋已经有些凸现。Shibor数据显示,12月12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除隔夜拆借利率有0.48%小跌幅之外,其它品种均有所上涨,其中一个月的拆借利率水平为4.7914%,涨幅达到了36.25%,是所有Shibor品种中涨幅最高的一个。其次,1周的拆借利率为4.3563%,也达到了25.50%涨幅。另外,票据贴现利率也是在不停上涨的。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数据显示,2007年9月与6月相比,各类品种的加权平均利率都有所上涨,其中21天的交易品种实现了一倍以上的增长。

上述数据显示,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央行缩紧银根的政策下,内部资金供给不足已有所显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影响最大的还是大型的商业银行,对我们中小商行来讲,主要是信贷市场的影响,由于各自业务的特点波及面相对小些。”民生银行冯剑松告诉记者,“明年很大一部分央票要到期了,会有大量资金放出,而央行此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资金,主要是从国家经济稳步发展,持续增长的宏观层面来考虑的。”

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拆借利率上涨,导致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攀升,资金拆出方和货币市场基金呈现了良好的态势,最近,万家货币和添富货币等货币基金收益狂涨,每天涨幅超过500%,而货币市场基金是个人投资者分享一级市场利益的唯一手段。对此,上文所提专家警示,“虽然货币型基金风险低,有可能获利,但是还是要分析其具体的组合,再判断投资。”

融资成本阵痛

“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各行各业都会有影响,尤其是对现金需求比较大的行业。除银行外,地产业也承受着较大的冲击压力。实际上,地产业很可能成为第一波受到影响,当前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房价已经开始下调,虽然不能看做是一个标志,但是政策抑制地产业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上述研究人员对记者说。

楼市的红火很大程度上是靠投机和投资。“强势政策之下,银行会努力压缩投资性和投机性房贷,如别墅和公司购房贷款的限制,但是普通居民的居住性贷款不会受到冲击。”许长青说。即便如此,楼市高增长的支撑面可能会受到货币紧缩政策的波及。

“由于资金不足,地产行业会减少供应量,需求方面按揭贷款也会有些许减少,对房地产而言短期内会形成一定的压力。但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以及需求的刚性等因素,不动产的增值是正常的。变动明显的应该在二三级城市和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中心地带,房价下降是很难的。”邹平座说。“压缩需求的手段不科学,越是打压的厉害,等到反弹的时候上涨的越快。”

另外,票据贴现利率的上涨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票据贴现利率的上涨,会促使一级市场收入的提高,但是对企业而言由于成本上涨,资金压力比较大,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和钢铁行业,另外,保险和券商等金融机构也会因拆借利率的上涨,利润下滑。”邹平座说,“银行首先减少贷款的就是中小企业,为了转嫁成本,企业的员工收入就会降低,居民的购买力会下降,严重一点会导致就业率的大量减少,甚至提高失业率。”

篇2

这样的呼吁不是没有根据,6月29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称,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

税收与通胀,看似无关的二者之间其实有一个浅显的道理:税金高了,物价自然会高。

细究中国的税收结构会发现,不合理的税收,也是通胀的重要源头。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增值税行业税负过高,等于是把物价“逼良为”。

税收高速增长物价岂能不涨

最近十年,中国的财政收入(税收是大头)高速增长,这不是什么秘密。

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73202亿元,相比2000年的12581亿元,这十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9.26%;同期GDP的复合增长率则为9.9%。也就是说,税收增长两倍于GDP增幅。

从微观上的税负而言,飞涨的税收,最终都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税负转嫁到商品价格、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计算,倘若国家征税的总量均为1000元,作为价格构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种商品售价之中的税收数额分别为:中国700元,美国168元,日本186元,欧盟15国300元。

同样的物品,国内商品价格普遍高于国外,或许有社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原因,但税收的因素恐怕也是很大的推手。

当下我们通过收缩货币来控通胀,事实是,过去半年多,货币政策步步从紧,物价却几乎月月上行。管理层是否该考虑到拉高CPI的另一推手――税收问题。

食品药品税负高于其他行业

这里把税收高速增长认定为通胀的重大推手,或许有官方经济学家要站出来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不外乎就是中国整体的宏观税负(税收占GDP之比),在全球来看并不算高。

是的,我们对此并不否认。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有过测算,整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宏观税负水平大概在39%,像北欧这样的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甚至超过了50%。而中国,即便按最宽口径把所有的政府收入加进去,它占GDP的比重2010年也仅是34.5%。

但是,如果深究我们的税收结构,就会发现,说是税收推高了CPI一点也不为过。

目前我国的税制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其中最大的税种增值税,占到整个税收的50%。尽管增值税率统一为17%(农产品初加工适用13%税率),但各个行业的实际税负千差万别,食品、药品等百姓感受最深的物品,其增值税行业税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税率相同,实际的税负却高出一截,原因就在进项抵扣上。众所周知,生产食品的原材料,很多是从农户那里收购,农户不能提供增值税发票的,即使部分半成品有,也是13%的税率(很多药企也是一样),这样,对于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而言,“高征低抵”、“高征无抵”就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企业要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把高税负转嫁到产品价格上。

而在现行的CPI构成中,食品比重占到三分之一。在不合理的税制结构倒逼下,只要税收还在增长,食品价格就不可能全面回落。控制通胀,将会日益困难。

减税就得拿生活必需品开刀

面对快速增长的税收,政府也一直嚷嚷着要减税。总体评价,一是雷声大雨点小,二是减得不得要领。

前不久,个税调整案艰难出炉。从减税的角度说,这当然是好的开始。但如果减税仅止于此,政府未免也太小家子气了。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约4800亿元,只占全国税收总额的6.5%左右。

为什么不能打打占比50%的增值税主意呢?既然抗击通胀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增值税上也动一下减税的刀子,对控制物价或许就是事半功倍。

在欧美发达国家,CPI达到2%就是了不得的事,他们的宏观税负比我们高得多,物价水平相比之下控制得那么好,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日本,增值税实行5%的低税率(我们是17%);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虽然增值税率高达19%~20%,但他们对民众生活必需品均采用了低税率政策。

如法国对食品、饮料、客运特别适用5.5%税率,德国的农林产品、食品饮料则享受7%的税率,意大利的农产品、面包、牛奶等生活必需品的增值税税率更是低至4%。

看到这些,或许我们能明白,单纯的依靠限价和货币紧缩对付通胀,并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减税的作用要远大于此。

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难 融资管理 宏观对策

一、紧缩货币政策的含义

紧缩货币政策是指央行在资金流动性泛滥情况下采取的基本对策,具体体现就是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社会在不变价格条件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引发通货膨胀。紧缩货币政策通常采用的主要政策手段包括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资金控制等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目前确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等等。因此,实施紧缩货币政策除在公开市场通过央行票据、特别国债等工具大规模回笼货币之外,加息和提高货币准备金已经成为央行实施政策的两大基本手段。

二、货币紧缩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一直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中小企业自身一直存在的弱点,如企业规模不大、固定资产总量少、负债能力有限;企业投资小、经营积累较慢、内源融资的金额小,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或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需要。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告和经营业绩,增加了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评估难度;此外,中小企业信誉度建设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自身信誉度不高,如有的中小企业受经营环境的影响,经营业绩恶化,于是利用经营者和债权人信息不对称,多头抵押资产,逃避银行债务;有的中小企业为了满足发行上市直接融资的需要,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和对投资者隐瞒重大信息。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也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了消极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金融业的整合体现出浓厚的市场化、商业化倾向,不少中小金融机构如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和农村信用社处于关闭与合并之中。由于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中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率相对较高,中小金融机构数量的减少必然导致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减少,由此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同时,由于金融机构实施预算硬性约束,使得信贷标准更加严格,直接导致整个金融行业在整合期的贷款紧缩,而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又几乎不受整合的影响,显然,这样做直接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还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尚未完全形成,主要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渠道单一且成本高;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建立了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但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无异于杯水车薪,效果有限;民间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国家对于《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落实也存在着一定的欠缺等等。

正是由于上述多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存在着。目前我国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其调控目标直指房地产和产能过剩项目,为此央行推出了以总量为主的组合调控工具,包括数次上调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更严格的信贷控制等等。但不幸的是调控脱靶,子弹打向了中小企业,目前的现实是:中小企业流动性紧张,已经进入宏观调控的寒冬。据了解,温州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高企,已经达到10%以上,许多中小企业贷款无门,从民间信贷融资,利率高达30%,这导致许多中小企业纷纷停工关门。货币调控产生的这一结果,是由于调控政策单一,货币政策机制传导不畅,形成了一松就热、一紧主死的怪圈,导致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波动,而在这种波动过程中中小企业在金融和资金资源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如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国有大型企业和大项目能够顺利获得贷款,推动高投资高通胀,但中小企业所获的收益并不多;而一旦收缩银根,国有企业仍有股票上市、发行债券等多种融资渠道可供选择,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就成为紧缩货币政策下的受害群体。再加上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实体经营环境不断恶化,资金、劳动力、土地、原材料及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使许多中小企业利润越来越薄,加上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企业结构调整困难,产业升级无门,迫使他们纷纷逃离实体经济,转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这样不仅损害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完全背离了宏观调控的初衷。

三、中小企业应对紧缩货币政策的融资管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广大中小企业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除了在经营上不断创新,努力开拓市场之外,加强融资管理也是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1、提升企业总体实力

首先,企业要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经营管理者应熟悉金融政策、学习金融知识,并通过把握金融政策运用金融知识,争取合适的融资方式。其次,企业要把握产品经营生命周期,在产品市场饱和以前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创新,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健康地发展,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

2、规范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首先,应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严密的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杜绝假合同、假报表等现象的出现,并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其次,应增强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披露意识,提高信息透明度,并注意和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

3、形成良好的信用意识,树立诚实守信的形象

为了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应定期向债权银行提供完整准确的财务信息,并在经营过程中充分尊重银行债权,杜绝逃废银行债务和挪用银行贷款等失信行为的发生,切实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

4、积极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造

在我国,居民储蓄非常庞大,将其充分利用起来转化为资本具有良好的资金基础,通过股份合作制方式改造中小企业,将大量闲散的社会资金转化为民间资本,其利益导向将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功能更加完善,此外,还可以明晰企业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高效的企业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制度上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度,为企业融资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中小企业应对货币紧缩政策解决融资问题的宏观对策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六成、四成和六成左右,而其创造的就业机会更是占到了九成。随着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越来越大,其生存和发展均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应积极效仿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在宏观层面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这固然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但作为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从推动国民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的角度出发,首先应给予中小企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建议国家尽快颁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促使信用担保机构能依法经营,依法防范风险和规范经营行为;其次应给予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龙头性质的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在此类企业遇到宏观政策环境所引发的资金困难时,能够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其渡过难关。

2、积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已经设立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它为广大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尤其是创业板市场,它除了具有连续融资、推荐、优化、分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等一般以外,还具有独特的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不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灵活融资的场所,还将极大地促进创业资本的发展,而创业资本的发展又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后续资金,形成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

3、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

融资租赁是企业根据自身设备投资的需要向租赁公司提出设备租赁的要求,租赁公司负责融资采购相应设备,然后交付承租企业使用,承租企业按期支付租金,租赁期满,企业享有停租、续租或留购设备的选择权。融资租赁最初就是为了适应当地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而诞生的一项金融创新。它既可以克服银行信贷中中小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选择,也无需具备资本市场上市所要求的那些苛刻条件,为广大中小企业方便快捷地融资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建议我国积极发展融资租赁产业,它既能提升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也能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可谓是一举多得。

4、对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我国目前实行的税收制度中,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率远高于一般纳税人,在此,可以考虑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对工业商业小规模纳税人分别按5%和3%的征收率课征增值税,为促进中小企业加快科研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应考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加速折旧的制度,从政策上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增强他们生存发展的能力。

总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的中小企业自身,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无论是中小企业本身,还是政府管理部门,都应对此担负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1).

[2] 刘晓午:警惕货币紧缩政策过犹不及[N].中国经营报,2011-04-09.

篇4

【关键词】紧缩货币政策 金融稳定 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运行的一系列外部基础环境,是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生存与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与地区性的资金流动、金融发展形成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促进并具有动态平衡关系的有机体。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善的法制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协调的市场环境和规范的制度环境等。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服务于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又促进金融的发展。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实力,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紧缩货币政策下的经济金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其复杂性和多变性的影响因素呈现广泛、分散、隐型的特征,如何稳定金融,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外生传染和内部传导风险的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1、商业银行加大收回流动性,信贷资金全面收缩,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下降诱发资金链条断裂危机初现

2007年以来,货币紧缩政策出台频率和密度明显加大,信贷资源分配的制度要求更为严格,信贷供给规模延续压缩态势且限额控制力度持续加大,中小企业信贷闸门更加收紧,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的投放能力趋弱。一方面,收回、压缩贷款恶化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广泛存在的企业相互担保和抵押设备变现能力差等问题,使得金融存量贷款的安全受到威胁,市场退出难度加大,部分高负债客户持续出现负现金流,导致流动性渠道畅通困难,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出现资产负债流动性双缺口,金融机构资产风险相对加大。

2、融资困境下的逆向选择促使金融不稳定的预警级别提高

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境外上市、境内私募基金、深圳中小板块等资金寻求途径在欠发达地区梗阻的问题更加突出,以经济金融脆弱为特征的区域融资结构将面临调整,微观经济体的内源性融资依赖度下降,外源性资金融资必然抬头,特别是民间借贷将被“激活”,一方面,更多中小企业不得不做出逆向选择,造成对民间贷款需要的增大;另一方面,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市场进入振荡期,大量资金被套,减少了民间资金的供应。这样导致的结果加剧了民间资本的供应矛盾,进一步拉高民间融资成本,同时,由于民间借贷的非正式性和隐避性,在操作和监管过程中缺乏一套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容易导致风险的失控,从而从一个普通的社会信用问题可能转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极易引发道德风险和支付危机。

3、外部金融震荡加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外生传染风险可能性增加

一是2008年以来,深沪股市的加剧逆转,行情波动难测,负向调整形成了经济和民生的连锁反应。2007年资产泡沫迹象下的投资者信心过度膨胀,助长了大量非理,埋下了金融风险的隐患,2008年逆转行情下的财富缩水引发了信心悲观甚至崩溃,民生风险值得关注。二是紧缩货币政策下的金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和公众性信息可能引起的“蝴蝶效应”值得关注,金融稳定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下,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与的关联度日益密切。近年来金融界中微小的、偶然的、单独的事件,随着网络和传媒的放大,不可预测性、传染性和危害性已被实践所证明。特别是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资金实力小、抗风险能力弱,内控不完善,防范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和金融腐败的突发事件任务繁重。三是叠加效应容易冲击金融稳定的基础,由于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包括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多重收紧,对欠发达企业脆弱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不利影响加大。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产业标准的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的下调,加大了企业的调整力度。

二、相关政策建议

在当前复杂的背景下,维护金融稳定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统筹考虑,综合推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多级次分层面下的协调机制和议事规则,提高协作防范效能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多个领域的不同部门长期不懈地相互配合,确保稳定高效的经济运行环境。金融稳定组织系统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依靠行政资源的权威和信誉,建立起政府重视、支持和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明确制度模式、组成方式和决策机制等关键问题,定期对重大事项和跨行业监管问题进行磋商和协调,保证协作机制注重实效。整合央行内部金融稳定资源,健全内部组织体系,充实金融稳定力量,加强内部协作,会计、信贷等部门要实行准备金不足报告制与备付金不足提醒制,积极开展金融稳定工作的调查和前瞻性研究,建立敏感信息专报和稳定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提高金融稳定工作的整体效能。

2、建立和健全金融稳定综合分析制度和监测指标体系,提高对金融不稳定因素和迹象的识别能力

一是进一步扩容信息监测渠道,在现有经济金融数据指标体系、征信管理系统、景气物价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纵横结合的金融稳定信息采取渠道,加强和锁定对货币流量、信贷资金、社会信用、利率市场、金融交易综合信息、经营效益、高管人员行为等方面重点监测,建立起覆盖辖区信贷、证券、保险、投资、房产、消费、物价、就业、财政、产销等重点变量的数据库,对重点监测的数据的背离进行综合评价,会诊分析。二是建立重点企业监测联系制度。收集重点企业财务报表资料、投资计划、偿债能力、资金流向等生产经营信息,按照分类监测和处理原则,建立信贷企业月度监测和跟踪管理制度,对重点企业的资金链条和互保、抵押情况进行关注备案管理,对有风险迹象的企业及时给予风险提示。三是关注产业政策风险、投资及市场风险,切实防范微观经济主体风险向金融机构的传递。

3、加强金融消费宣传认知教育,增强风险意识引导,优化维护金融稳定的社会环境

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宏观调控的形势复杂,公众投资渠道拓宽,风险攀升,消费心理预期起伏大。因此,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形成理论预期,强化自主投资、自担风险的理念,培育和维护金融消费者对货币、资本市场的良好信心至关重要。要尽快建立宣传机制,注重对公众进行风险教育、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为核心的金融知识的宣传,增强公众承受外界或其他环境因素干扰的能力。要建立货币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金融政策实施效应反馈,定期走访等调研制度,推动全社会践行维护金融稳定的社会责任。

4、健全法制,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公平规范的法治环境

制定有关信用管理、房产抵押登记、金融债权保护、地方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有效保护金融资源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规范有关当事人的金融行为。在司法方面,要加强法治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金融运行环境。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提高审判、执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维护正常的社会信用秩序。要建立法院与金融企业之间的联络协作机制,强化综合治理和互动能力。成立专门的金融法庭审理和执行金融案件 ,积极推广简易诉讼程序,降低金融债权案件的诉讼费用,提高诉讼效率。

金融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只有通过建设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才能催生出稳健和高效先进的金融体系,最终实现金融的稳定、和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小川:完善法制制度,改进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7.

[2] 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J].金融研究,2005(5).

篇5

投资者预期二季度紧缩

申银万国研究所这次的调查对象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基本涵盖了国内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

调查显示,26%的投资者认为紧缩政策将在2007年一季度推出,而59%的投资者预期紧缩政策将集中在二季度出台,只有9%和3%的投资者认为紧缩货币政策或在三季度和四季度出台。

在紧缩工具选择方面,14%的投资者预期2007年的存款准备金率维持不变,86%的调查对象预期会继续上调,40%的投资者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会在年内上调两次。

在加息方面,52%的投资者预期2007年内央行将会加息一次,没有人选择会加息两次。根据以往经验,投资者普遍认为央行的加息并不具备连续性。

在货币市场方面,58%的人认为2007年一年期央行票据的合理波动区间在2.5%至2.8%之间。17%的投资者预期一年期央票超过2.8%,认为一年期央票低于2.3%只占8%。

机构投资者对2007年债市的资金情况仍相当乐观,83%的投资者预期资金面将保持整体宽松,只有13%的调查者认为资金面偏紧。

在宏观经济形势方面,大部分投资者认为通胀压力不会很大,物价涨幅不大。61%的投资者预期2007年的CPI涨幅区间为1.5%至2%,22%的投资者预期超过2%,而只有11%的人认为涨幅在1%至1.5%。

在整体经济运行方面,73%的投资者认为2007年经济增速整体温和回落。对全年经济表现的预期,56%的投资者认为会前高后低,17%的投资者预期前低后高。

央行担心通胀随时抬头

在2006年12月11日召开的年度财经年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到:“虽然目前CPI价格指数还不错,国内通胀水平比较低,但央行仍然担忧通货膨胀随时可能抬头。”

周小川认为,导致通货膨胀有多方面原因,如全球经济变化等因素对物价也将带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并不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惟一指标,有时物价上涨也可能会通过其他方面体现出来,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都要考虑这些因素。

除此以外,周小川还对国内高居不下的储蓄率表示担忧,“高储蓄率的状态已经超过了我们预想的范围,目前我国的储蓄率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提高了10个百分点。”眼下的高储蓄率使得新投资不断涌现,促进出口,但也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带来价格下行的压力。

周小川同时表示,目前货币政策还不适宜以控制通货膨胀为调控目标,现在主要是要做到稳定货币,保持低通货膨胀。

篇6

关键词: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公开市场;金融市场;基准利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几年来,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曾多次被搬上经济舞台,但是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货币政策的实施缺乏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为依托。本文通过对我国最近几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分析,来透视我国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对我国近年来实施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的分析

近几年,俗称“三驾马车”的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原动力。到2007年,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达23.1%,总额实现21670亿美元;其中出口增长26%,达12210亿美元,进口增长20%,达9460亿美元,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750亿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也逐月走高,农产品价格飙涨,直接导致消费物价指数(CPI)自3月份起涨幅连续9个月超过央行设定的3%警戒线;8月份后连续4个月超过6%,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股市行情更是波澜壮阔。沪深股指连创新高,总市值亦快速增长。两年前上证指数在1000点的时候,两市总市值不过3万亿元,仅两年,总市值增长10倍。针对当时这种经济形势,我国货币当局立即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仅2007年就加息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十次;2008年又四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到2008年5月20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到16.5%。2007年第六次加息时。存款基准利率已提高到4.14%,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已提高到7.47%。然而,货币政策效果却不如人意:一方面,众所周知,股价与市场利率成反比。然而2007年我国屡次提高利率,股价不降反而不断飙升;另一方面。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反而不断恶化。到2008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从2007年7月到2008年3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屡创新高,CPI已达8.3%。为什么我国经济膨胀的压力并没有在紧缩货币政策背景下得到缓解,反而有不断恶化的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二、从货币政策失效中探究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货币政策失效应从货币、外忙和资本三个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中找原因。

首先,从货币市场看,利率未能市场化,基准利率未得到妥善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众所周知,货币政策正确而有效地实施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必须有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根据凯恩斯的货币传导机制原理,利率是关键;利率是资金的价格,由货币供求共同决定。紧缩性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应该首先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施以调节和影响;也就是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然后引导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改变金融市场的融资条件,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领域,即引起企业和居民资产结构的调整以及投资和消费的变化,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的产出和价格。但是央行的做法却是在没有充分运用货币政策主要工具的情况下直接调整存贷款利率,这无疑是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作为货币价格的利率。正是由于在货币政策中起着杠杆作用的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管制,并未市场化,才导致了货币政策的利率形成机制不完善,传导机制不畅通。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要将原来行政管制的利率形成机制,转变为由市场主体根据基准利率按照风险收益的原则自主决定利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基准利率作为市场利率体系中的核心利率,具有完善的形成机制,是利率市场化的标志。而开始作为我国基准利率的存贷款利率都存在着上下限的制约。在作为利率市场化的核心问题即基准利率的确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情况下,企望我国利率走向市场化并有一个畅通的货币传导机制,是不现实的。

其次,从外汇市场看,大量外汇储备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国际游资的涌入对货币政策产生冲击。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形势仍体现为持续大额顺差和较强的升值预期,这增加了货币政策实施的复杂性和难度,影响了货币政策操作的自主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根据“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目标中只能同时达到其中两个目标的“三元悖论”原理,在有着大量外汇储备和资本自由流动的背景下,货币当局维护汇率稳定的努力,必然威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必须不断抛本币购外币导致大量基础货币投放,这对我国紧缩银根的举措产生逆向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另一方面,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时,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国际游资又会趁机而入,进行货币投机,从而迫使国家增加货币供应量,削弱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力。

最后,从资本市场看,国债市场中问题严重,公开市场业务难以操作。一方面,国债规模较小,国债结构不尽合理,中期国债比重过大,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比重过小。这既使央行通过吞吐各种政府债券来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缺乏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从而降低了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又不利于有效发挥国债资金支持国家建设的作用,增加了筹资成本,加重了还债压力。个人投资者持有较多国债,国债流动性较弱。个人投资者持有国债的目的是追求比储蓄更高的收益,大多选择持有凭证式国债,到期兑现,从而影响了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另一方面,计划因素过多,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受到扭曲。表现在:(1)资本市场的总体架构受到计划机制的严重影响,股市和债市分属不同部门,使得原本有着内在互补机制的两个市场被人为地分割;(2)各个行政主管部门运用行政机制直接管理对应的金融机构,在各部门之间、各金融机构之间不易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3)各个行政主管部门都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利主体,造成政出多门,政策法规不尽协调;(4)资本市场的运行和监管受到计划机制的严重影响,仍实行金融证券、企业债券、股票、基金证券等从申请发行、准许发行到上市交易的连单审批程度,使得债券、股票、基金的发行效率大打折扣,运行机制受阻。

三、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几点建议

为使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充分而有效,必须有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针对我国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确定一个科学的基准利率,使利率真正市场化。众所周知,市场作用发挥的基本条件是价格杠杆的灵活性。作为货币价格的利率杠杆要做到灵活有效,必须由货币供求决定,即使利率市场化。而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又是基准利率的科学确定。我国的央行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利率不适宜作为基准利率,原因是不够灵活,对市场的利率变化缺乏敏感度,央行缺乏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资金供求的主动性。同理,超额准备金率也不适宜作为基准利率。超额准备金率从2005年3月起始终保持在0.99%的水平,缺乏对相关利率的引导性。在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长期充当基准利率角色,但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下限和储蓄存款利率上限受到行政管制,调整缺乏弹性,并不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和资金实际成本的变动。而于2006年10月开始运行,2007年1月开始对外的SHIBOR(shanghaiInter—bankOfferedRate。SHIBOR)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是目前最能反映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的利率;可以说SHIBOR的出现必然是我国基准利率确定机制的一个飞跃,是目前市场上最能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核心利率,从而能够在我国利率市场化中担当重要的角色。

但是由于我国刚刚实行SHIBOR,其中难免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今后需要在其基准地位上予以明确、不断提高报价的真实性、尽快放开利率的管制等方面加以改进。首先,由于目前市场的利率基准太多,投资者无所适从,为完善SHIBOR,我国需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上的利率基准范围,引导其他利率体系参照SHIBOR进行报价。其次,应该借鉴西方国家在确定基准利率方面的成熟经验,例如,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应当成为我国SHIBOR发展方向。再次。还应进一步扩大报价机构的范围,最大限度地使SHIBOR反应市场上资金的供求状况。SRIBOR报价团应吸纳那些已经大量发行SHIBOR浮息债的政策性银行作为报价团成员,以利于反映债券市场的结构,并且吸纳保险和证券公司成为会员,以助于拉低SHIBOR报价。最后,国家还应建立专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报价银行的监督,提高报价的质量,以完善上海同业拆借利率,使我国利率充分市场化。

篇7

【关键词】紧缩性货币政策 中小企业 信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分析,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表现为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中国人民银行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紧缩性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将更加突出。面对严峻的政策环境,中小企业应当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造多元融资方式。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1、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2007年央行六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年初的2.52%上调至年末的4.14%,累计上调1.62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年初的6.12%上调至年末的7.47%,累计上调1.35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进一步面临贷款难和贷款成本提高带来的双重困境。受市场对通胀预期增强以及六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等系列金融宏观调控措施因素影响,2007年债券市场融资成本也呈明显上升趋势。2007年12月份发行的10年期企业债券发行利率在1年期Shibor的基础上增加155-200个基点,票面利率为6.02%-6.68%,比2007年初提高186个基点。债券市场利率的提高,在整个资金市场上发挥着强烈的信号传导作用,将影响中小企业其他融资方式如票据融资、民间融资等的成本。

2、企业融资来源受限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减少。第一,10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央行十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该比率从2006年底的9%上升至2007年底的14.5%,央行通过减少商业银行现有超额准备金的数量,达到控制其信用创造能力的目的。第二,加大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力度。2007年末中央银行票据余额为3.4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600亿元,有效收回了流动性。同时,对部分贷款增长较快、且流动性充裕的商业银行定向发行3年期中央银行票据5550亿元,既较为深度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也对信贷增长较快的机构起到警示作用。第三,商业银行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趋缓。2007年商业银行汇票承兑业务增长速度减缓,年末商业汇票承兑余额比年初增加2288亿元,同比少增213亿元。票据贴现余额大幅减少,年末比年初下降4414亿元。随着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商业银行出于调整贷款总量和结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办理票据业务大幅减少。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利用票据融资这种期限短、周转快的资金融通方式的难度加大了。

3、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

2007年,在信贷扩张动力较强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传达宏观调控意图,提示商业银行关注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控制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优化信贷结构。受此影响,2007年主要金融机构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在新增2.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中,投向基础设施行业7983.6亿元,占新增中长期贷款的33.2%。对于在银企关系中长期处于劣势、无力与大型企业抗衡的中小企业来说,获取银行信贷难上加难。

二、不同信用形式下的多元化融资

从广义上理解,信用是一方在一定时期内将一定数量的实物或货币有偿让渡给另一方的行为,包括债权债务关系和股权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的功能主要是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或信用工具,把闲置资金或闲置资源引导到投资和生产上。金融即资金融通,它已不是单纯的货币借贷,而是指由整个金融范畴创造的信用。

1、银行信用――积极寻求外资银行的金融支持

长期以来,受传统经营理念和融资体制的影响,中资银行着重于国有大企业客户资源的抢夺。当前为了满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同时伴随着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行,中资银行的信贷业务将更为谨慎。而在我国金融业逐步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外资银行越来越关注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努力探寻与中国中小企业合作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汇丰、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凭借完善的国际网络、丰富的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合理的风险评价系统、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以及为企业量身定做融资解决方案的创新能力,积极致力于开发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业务。花旗银行在2004年就发起了中小企业(SME)方案,筹建商业银行部,这是外资银行在中国较早针对中小企业设立的服务部门。2006年5月渣打银行率先在上海和深圳推出“无抵押信用贷款”,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或担保的难题,被称为是业界的创新之作。

外资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最终能够达到“互利”和“双赢”的目的。外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可能成为其拓展内地市场的突破口,中小企业则利用外资银行提供的包括贸易融资、商业贷款、资金管理、IPO等在内的链条式服务,提高资金流动性和竞争力,完善治理机构,借助与国际化金融机构的信用关系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2、商业信用――产业集群下的赊购赊销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通过这种合作竞争机制,中小企业可以在人力资源、原材料供应、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实现高效的互动和合作,在紧密依存的产业链上进行专业化分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业务往来频繁,上下游企业之间或者从事相近产业的企业之间有着较为深广的纽带联系,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企业为了争取合作机会,降低交易成本,更加重视信用关系的维护和信誉的巩固。在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时,以延期支付和预付货款的赊购赊销形式提供的商业信用,能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缩短融资时间和交易时间。

购买商品或劳务时的延期付款,是卖方企业允许买方在交易发生后的一定时期内按发票金额支付货款。因此,这是一种卖方企业向买方企业提供的信用,是买方进行的短期融资,构成买方的一项短期负债。预付账款是指在购买商品时,买方被要求在卖方发出货物之前支付一部分或全部货款的情形。与延期付款相反,预付账款是是买方向卖方提供的商业信用,是卖方企业的一种短期融资方式,构成卖方企业的短期负债。经常往来、相互了解的集群内中小企业,具有利用商业信用融通资金的优势,而且这种筹资方式比较灵活,成本相对较低。但融资期限较短,受对方企业资本额以及现有生产能力的限制。

3、企业直接信用――创业板上市与发行集合债券齐头并进

工商企业直接信用是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主要渠道,从广义的角度看,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两种形式。

(1)创业板上市

证监会2008年3月21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的意见,筹划近十年的创业板渐行渐近。创业板是在服务对象、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等方面不同于交易所主板市场的资本市场。其主要目的是支持那些暂时不符合主板上市要求但又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也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可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打破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单纯从融资的角度来看,创业板所起的作用在短期内是有限的,因为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运作、信息公开都有严格要求,达到创业板上市要求也并非易事。但是创业板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对先进管理经验的传播,对于提升中小企业素质的激励,它是为拥有长远眼光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准备的。

(2)发行集合债券

所谓集合发债,即“捆绑发债”。将中小企业打包捆绑、集合发债的方式,不仅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也打破了以往只有大企业才能发债的惯例,开创了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模式。

在国家发改委下达的2007年第一批企业债券发行计划中,有两笔针对中小企业的集合债券,其一是深圳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共有20家企业,发行规模为10.3亿元,其二是中关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共有7家企业,发行规模为3.7亿元。它们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寻找到了一个新方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集合债券为中小企业带来的特定优势包括:第一,中小企业能在资本市场融资,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知名度;第二,解决了单一中小企业因规模较小而不能独立发行企业债券的矛盾;第三,多个企业分摊评级、担保、承销等费用,降低融资成本;第四,有利于提升单一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信用等级;第五,易于得到地方政府及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持。以“2007深中小债”为例,该集合债券由深圳市贸易工业局牵头,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中小企业作为联合发行人,按照“统一冠名、分别负债、统一担保、集合发行”的模式发行。国家开发银行为其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以及深圳市政府下属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提供反担保。经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综合评定,债券的信用级别为AAA,各家企业的主体信用级别则从A+到BBB-不等。

但是应当看到,虽然这种捆绑发债的模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但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从发行前的证券设计、担保,发行中的承销,到发行后的风险控制,各个环节都存在具体难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集合债券才可能更大力度地推广。

4、民间信用――灵活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本

民间信用指个人之间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所提供的直接信贷,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紧急支付和民营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创业发展主要依靠社会资本,近年来对民间融资的需求日益旺盛,并形成了一套特殊的信用规则和信用链。民间融资在江浙等地非常活跃,对江浙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在《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披露了民间融资的四种类型,即低利率的互助式借贷、利率水平较高的信用借贷、不规范的中介借贷和变相的企业内部集资。《报告》还为民间融资正名,认为“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减轻了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和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看到:规范民间融资,使其接近行业标准、法律标准和公共标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为使民间信用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健康、稳定和长效的作用,政府和金融机构必须对其加强监管约束,行业协会对其进行积极引导。

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越加突出。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创建现代市场金融资源配置机制,重建市场经济的信用关系。主体中小企业不仅要立足现在,积极灵活地寻求多元化融资渠道及创新融资模式,更要放眼长期,加强自我积累,完善自身治理,为长效融资机制的建立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房地产;生产函数;紧缩货币政策;调节效应

引言: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它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价格的疯狂上涨,房地产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笔者发现,虽然研究房地产的论文很多,但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来分析的还很少,本文通过对20家代表性房地产公司所代表的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函数的分析,得出资本对房地产供给面积的影响,从而分析当前紧缩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从而为更好的促进房地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房地产行业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

对于房地产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本文用员工总数和总资产为解释变量,以商品房销售面积为被解释变量。下面是我们国家2009年20家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上市企业的数据:

数据来源:各上市公司年报

令l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员工数,k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总资本,q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建立经验生产函数模型。

经验生产函数:q=a(kl)3+b(kl)2

现在我们令(kl)3=m(kl)2=n进行加权的最小二乘回归(wls)

其结果如下:

得到回归方程:q=-4775.702(kl)3+127061.2(kl)2,这里可决系数极高,且t检验的伴随概率为零所以各变量的显著性水平较佳,并且方程的系数符号也符合经济意义的要求;所以此经验生产函数可以很好的表示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函数。

二、资本对房地产行业产量的影响

由以上的房地产行业生产函数可知,资本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为:mpk=-14227.106k2l3+254122.4kl2

apk=-4775.702k2l3+127061.2kl2

则产量关于资本的弹性为ek=(q*k)/(k*q)=mpk*(k/q)

可知大多数企业产量弹性为1到3之间,少数大企业的弹性很小,万科甚至达到-8.03,这也符合生产函数的性质,边际产量随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历着先递增然后到递减的阶段。

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房地产企业产量对资本是富有弹性的,即资本的减少必然导致产量的显著减少。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影响,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由于房地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行业发展问题,还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所以,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紧缩政策可以适当放松,以保证房屋的充足供应,以应对城镇化等原因造成的住房刚性需求。

(二)鼓励房地产行业多以增发股份等形式筹措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以摆脱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依赖性,增强自身的抗干扰性,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不要拼命拿地,以过高的负债率实现过度的扩张。一旦房市走熊,房价大跌,将会面对巨大的信贷风险。房地产企业应该把自身的规模和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篇9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对策

正论:

一、我国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背景及其情况

从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来实施。在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过热运行,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央行果断采取行动,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50%。时隔半个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9天之后,中国人民银行19日晚间再次消息,决定从11月29日起,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进入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1月14日宣布,从2011年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今年以来,央行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紧缩货币政策,如“窗口指导”、发行央行票据、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旨在抑制信贷增长过快。

1.“窗口指导”对银行的影响:

今年以来的三次“窗口指导”会议都是严控贷款投放,银行的贷款过快增长将受到控制,但对银行的盈利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发行定向央票对银行的影响:今年以来央行发行定向央票共计2500 亿元,发行对象主要是贷款发放较多的银行,以抑止贷款增长过快。发行定向央票属惩罚性手段,其收益率要低于一年期央票,但对银行盈利影响不大。

2.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的影响:

一般而言,银行首先会用超额准备金来补充法定存款准备金,由于法定存款金利率高于超额存款金利率,反而会增加银行净利,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估计增加净利1%左右,其中深发展净利增幅最大。

3.加息有助于扩大银行利差,增加利息收入

加息将有助于提高贷款平均利率水平。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投资需求较为旺盛的情况下,贷款需求不会因加息而受到影响,贷款平均利率上浮水平不会因为加息而缩小。加息对于存款平均利率上调影响弱于贷款。由于加息使商业银行平均存款利率有所提高,但要明显低于贷款平均利率的提高,将使银行利差收入得到扩大。加息对宏观经济紧缩作用有限,并不足以降低信贷的增长,因此加息后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长会有所提高。

4.央票发行对银行贷款存在挤出效应,对银行盈利造成负面影响

    2003-2006年央票当年增加值占当年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总量分别为4.6%、22.8%和16%,央票对贷款的挤出效应趋于明显。

由于一年期央票到期收益率在2.9%左右,远低于一年期贷款6.39%的收益率,央票对银行贷款挤出将对银行盈利产生负面影响。而定向发行央票属惩罚性手段,发行对象主要是贷款发放较多的银行,在于抑止贷款的过快增长,其收益率要低于一年期央票,对银行盈利负面影响更大。

5.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将加大,但金融市场利率走高对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带来积极影响

未来一段时间央行仍将执行紧缩为主的货币政策,带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持续走高。金融市场利率走高尽管会影响现有票据和债券的市值,但由于银行债券投资的久期只有2年左右,现有债券市值所受影响较小。但是,债券市场收益率的上升会提高银行未来的债券投资收益。因此债券市场收益率的提高,对银行资金业务收入的影响正面为主。

三、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整体影响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利弊共存,有利之处在于:一是银行资金面宽松的环境不会改变;二是增加银行利差和资金业务收益率;三是有利于银行调整资产结构,优化资产质量。弊端在于贷款快速增长势头将有所放缓,对利息收入总额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对策建议 

总体来看,央行实施的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为主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不会对经济增长和金融环境产生严重的冲击,不会改变银行资金面持续宽松的局面,对银行经营环境的负面影响有限。商业银行不应过分担心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而应抓住经济快速发展、金融环境较为宽松的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庆云.基于紧缩货币政策条件下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 重庆大学,2009

【2】:科技信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 年 第 8 期《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罗伟波(苏州大学商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篇10

然而,通胀的动能也进一步积累。尽管央行在1月12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但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保持宽松。目前来看,CPI并不算高,但是从环比来看CPI向上动能明显增加。而且,中国货币的增长对于通胀来说是个很好的前瞻指标。

可是由于2009年存在巨大的产出缺口,所以通胀压力并没有显现。但是,如果中国的产出缺口开始收窄甚至变正,那么中国经济的通胀风险将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通过模型研究发现,超额货币供给是预测未来CPI的较好指标,一般CPI会滞后2到4个季度。超额货币供给是广义货币M2与它均衡值之间的差额。这个数据已经达到历史新高,2009年M2超过均衡水平23%,而此前的高点出现在2007年二季度,当时的数据是8.9%。

因此,通胀本来应在2009年就会显现的,但是为什么中国在2009年11月之前,却经历了11个月的通缩呢?为什么去年通胀没有抬头呢?

这个缘由来自于产出缺口。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外部需求突然萎缩,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出口部门因此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而且农民工的就业不足以及城镇失业率的上升,使得消费难有起色。所以,负的产出缺口从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三季度持续了将近一年,作为结果通缩也就难免了。

现在的情况是负的产出缺口在2009年四季度迅速地收窄了,并且有可能在2010年上半年转正,如果这样的话,中国的通胀前景将会发生改变。

我们运用经验模型测算了通胀和超额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另外用产出缺口作为解释变量。用2001年到2009年的数据,测出的结果是超额货币供给和产出缺口在统计上可以解释中国的通胀。而产出缺口与通胀的相关性要高于超额货币供给。

那么,2010年中国的通胀风险究竟有多大?我们应该分以下几种情形讨论:第一,如果产出缺口在2010年变为零,在没有货币紧缩的政策作用下,中国的平均通胀可能会是6.7%,这将大大超出央行的合意目标(3%~4%);第二,如果产出缺口是1个百分点(GDP增长高于潜在水平),在没有货币紧缩政策的情况下,平均通胀会达到8.1%;第三,如果产出缺口是2个百分点,同样没有货币紧缩,通胀将会更高,可能达到8.5%。

上述结论都是在央行没有采取任何回收流动性举措前提下得出的,在我们的框架中,还可以得出央行的货币紧缩需要多大的力度才能维持住通胀3%~4%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