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范文
时间:2023-03-21 02:0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货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9年,比特币(Bitcoin)横空出世,吸引了众多目光。比特币却以其去中心化、去信任等独一无二的特征,更新了人们对货币的概念,再次引发对货币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数字货币概念
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定义,虚拟货币(virtual currencies)是非央行、信用机构、电子货币机构发行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货币替代物的价值的数字表现。与电子货币一样,虚拟货币也是无形的,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发行者的不同。
电子货币是法币的电子化,包括我们常见的银行卡、网银、电子现金等,还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财付通等,这些电子货币无论其形态如何、通过哪些机构流通,其最初的源头都是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币。
虚拟货币是非法币的电子化,其最初的发行者并不是央行,这些虚拟货币还主要是在特定的虚拟环境里流通;之后出现的比特币,通过区块链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去中心化、去信任的问题,实现了全球流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受到追捧。为了讨论方便,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统称为数字货币(表1)。
由于发行者不同,虚拟货币的流转体系也与现有法币体系存在差异。虚拟货币体系主要包含如下关键要素:
一是发明者。他们开发相关技术,创造了虚拟货币。这些发明者制定了技术规则,有一些发明者还会继续维护和更新系统。
二是发行人。他们发行虚拟货币。按虚拟货币的发行管理方式可区分为集中发行和分散发行。集中发行由单个机构或者个人来发行货币,典型的例子有瑞波币。分散发行的典型例子是比特币,通过“矿工”挖矿产生比特币。矿工是自然人或一个群组,他们自愿进行计算机处理来验证一系列交易,并将其添加到公共账簿,从而获得比特币奖励。
三是钱包提供商。他们给使用者提供一个数字钱包。使用者也可以不使用供应商的钱包,自己建立、维护一个钱包。像比特币这样分布式虚拟货币的钱包,并不储存任何虚拟货币的货币单元,它保存的是使用者的所有比特币地址和私钥信息,从而提供了访问存储在区块链上账户的通道。在这样的虚拟货币体系中,货币单元的转移实际上是从一个账户扣除一定量加到另一个账户。发送方用私人秘钥和签名发送支付指令,可对联接的所有用户发起付款。
四是交易服务商。他们使货币单元在使用者之间转让。
各界对于比特币是否是货币,尚未达成共识。判断虚拟货币是否是货币,可以从货币的三个基本作用出发。一是交易媒介,二是价值储存手段,三是记账单位。
从交易媒介看,目前虚拟货币还没被广泛使用,比特币等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作为支付手段。从价值存储手段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价格波动性很大,也缺少现代货币的其他特点,比如不能存入银行获取利息;缺少像存款保险一样的保障机制;没有在贷款、信用卡等日常金融活动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从记账单位看,比特币的价格大幅波动阻碍了它作为记账单元。另一个障碍是比特币的价格太高,这给商品的标价带来了麻烦。总体看,现阶段的虚拟货币具备了一定的货币特征,但还不足以成为广泛接受的货币。 货币形态演变
货币形态的演变是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需求看,经济的发展对货币形态提出了要求。从供给来看,技术的发展使得货币形态的演变成为可能。
在人类社会早期,货币呈现商品货币形态,贝、龟、珠、玉、布帛等都曾被当作过货币。之后,世界各地的货币先后过渡到金属货币,包括铜币、银币、金币等。再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纸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方式进入经济生活,货币呈现为电子货币形态,近年来更是出现了虚拟货币(图1)。
(一)数字货币之前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人类活动的范围非常有限,货币只需要在非常小的地域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质量、数量相对稳定,携带、储存比较方便的商品,比如贝壳、布匹等,都有可能成为货币,这就是最原始的商品货币。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诸侯国、城邦,交易对象不再限于一个小村庄、一个城市。最终,能够在更广地域范围内保持价值稳定的金属货币从众多商品货币中脱颖而出,先后被不同区域的人类社会作为通用货币。这样的金属货币,无论是铜币、银币还是金币,都必须有相应的开采、冶炼、提纯、铸造等技术作为保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广,为了便利交易、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纸币出现了。与金属货币具有内在价值不同,纸币自诞生起,就具有信用的特征,其本身几乎没有什么内在价值,其价值在于其所代表的信用。纸币出现,特别是英格兰银行取消纸币和黄金兑换关系后,信用货币得以确立,英格兰银行逐步从原来的经营借贷的商业机构转变为中央银行,金融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可以说现在我们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体系产生和运行与纸币及信用货币密切相关。
(二)数字货币
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进一步呈现全球化趋势,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球金融市场跨越了地域的限制,产品种类、交易频率、规模是以前所无法比拟的。纸币已经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出现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子货币仅仅是法币的电子化,它依托于法币存在,代表法币的价值。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游戏币这样的早期虚拟货币。2009年出现的比特币,以不同于以往虚拟货币的面貌,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追捧。
从供给方面看,区块链、加密等技术的进步使得制约虚拟货币发展的安全问题、信任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比特币的拥有权由分布式账簿来记录,并由加密协议和挖矿社区来确认,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不可篡改、加密安全性等特征,很好地解决了数字货币中的“双花” 和“拜占庭将军” 难题,使得交易双方无需相互信任就可以完成交易。
从需求看,首先,比特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现实世界中或多或少存在的货币兑换限制和支付的寡头垄断,只要有能够联接互联网的机器,就可以在全球范围进行交易,而且成本很低,满足了公众低成本进行跨国界支付、交易的需求。其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央行采取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招致了滥发货币的质疑。比特币不由任何一个单一的机构发行,由矿工挖矿产生,产生的速度由技术规则预先设定,并有一个上限,消除了使用者对货币滥发的担心。此外,比特币的匿名特征,也迎合了对于信息时代一些人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需要。 货币基本问题
在纸币这种信用货币出现后,历史上关于货币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货币金属论(Metallism)和信用货币论(Chartalism),前者基于金属货币,后者基于信用货币。它们在关于货币的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有不同的答案:一是货币是否有价值;二是谁来发行货币;三是货币数量如何调节。
货币金属论认为,货币的价值来自其内在价值,即商品的市场价格;货币是私人市场的产物,政府仅仅是确认了市场上所形成的货币;只要纸币是基于金属或某种具有内在价值的其他物品,那么纸币也可以作为货币流通;由于金属货币的供给量是固定的,因此任何人都难以创造出更多的货币并调节货币供应量。信用货币论认为,货币的前身是债务和信贷体系;货币本身并没有内在价值,是一种非商品的象征;权威机构发行纸币,国家通过用纸币征税、收罚款、收税创造出了对货币的巨大需求,并用立法规定法定货币;由于纸币的制造成本很低,发行者可以很容易地调节其供应量。
无论是金属货币体系,还是信用货币体系,稳健货币体系的关键是保证货币数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保持整体物价的稳定。不同的是,金属货币体系下,更多出现的失衡是货币短缺,而在信用货币体系下,更多出现的失衡是货币泛滥。
虚拟货币的出现,使上述三个问题的讨论变得更多丰富。从比特币的设计看,它的发明者似乎更青睐金属货币,一定程度上以虚拟货币形式模拟了金属货币的特征。在比特币体系中,比特币产生的速度受到严格控制,还设定了比特币的数量上限。但它也是私人市场的产物,任何个人或机构都可以发行比特币,比特币数量难以调节。但同时,比特币也具有信用货币的特征,尽管它的价值与“矿工”所提供的服务有关,但它并非金银那样的实体,其价值依然要基于信任。尽管用户不需要信任交易中的另一方或任何中心化的媒介机构,但是需要信任虚拟货币背后区块链等技术协议下的软件系统。 中央银行挑战
虚拟货币与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同时对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提出了挑战。
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中央银行成为发行的银行(发行货币)、银行的银行(提供清算、最后贷款人)、政府的银行(保存和管理政府的存款),但数字货币的发展使得“自由银行制度”的讨论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商业银行可以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比如花旗银行就运用区块链分布账户技术研发自己的数字货币――“花旗币”。
中央银行的三种基本职能确实在数字货币情景下受到了挑战,但中央银行仍然具有不可动摇的优势。首先,中央银行以国家信用为后盾,其发行货币的信誉一般而言高于本国的商业机构。其次,中央银行的无限货币创造能力使其能够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支持,维护金融稳定。第三,从公平竞争的角度看,由中央银行来管理政府存款可以减少商业银行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积极探索货币当局在数字货币发展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但各国态度存在差异。英格兰银行的态度比较积极,提出通过借助“分布式账簿”技术,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可能向更多的金融机构开放,甚至向非金融机构、乃至家庭和个人开放。一些中央银行开始发行数字货币。2014年12月,厄瓜多尔政府为了提升金融包容性,同时也为了一定程度上摆脱美元影响,宣布建立自己的电子货币体系,“Sistema de Dinero Electrónico”,作为实体货币的补充。
在传统的货币发行中,流通中现金其实也是央行对公众的直接负债,只是由于技术限制和成本方面的考虑,央行通过商业银行来发行现金。随着技术的进步,央行通过数字货币形式直接将货币发行至个人和企业账户成为可能。
尽管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冲击,但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职能是期限转换,即借短放长。与之相联系的,是商业银行提供了信用风险甄别、定价、风险管理等服务,还有其他的各种金融服务。 特里芬难题待解
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有在国际交易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无论是英镑为主的体系,还是美元为主的体系,都存在特里芬难题。
这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提出的一个观点:各国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篇2
关键词:数字货币;金融监管;法律问题
围绕数字货币的法律概念和监管,学界存在诸多争议,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和得出理性的结论。因此,关于数字货币立法方面的进展更是举步维艰。然而,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在实务中又不得不对数字货币的定性、归属、纠纷等予以回应。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需要,更何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相较于传统的支付手段和交易形式,数字货币有其独特的优势———较为明显的是使银行业的经营成本明显减少,助力共享金融的发展。数字货币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大提升支付的便捷性,改变传统法律规则下执行效率低下的弊端。但同时需要注意,数字货币也存在诸多的隐患,比如:没有稳定的币值、价格容易受到波动,尤其是其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等特征更给金融监管机构增加了监管压力。
一、数字货币的界定
目前,学界对数字货币(DigitalCurrency)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总体上对数字货币的本质内涵不明晰。本文试图通过与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的比较和分析,总结出数字货币最一般的共性与个性,以期对数字货币做一个清楚明确的界定。实践中数字货币、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概念容易使人产生混淆,使数字货币法律体系的建构和安全监管陷入僵局。基于此,只有对数字货币的法律概念界定清楚,方能为数字货币的立法和金融监管奠定理论基础。传统意义上,因为电子货币被大众广泛使用,学界对电子货币都有比较清楚明晰的了解。有学者将电子货币(E-lectronicCurrency)的定义解释得很明确,即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络电子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货币形式,是以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1〕电子货币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支付手段,是法定货币的一种。比如,常见的借记卡和信用卡,还有现如今常用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都是电子货币的一种。〔2〕电子货币不具备可视性、可触摸性,不需要借助实物为载体。虚拟货币是以电磁符号形式存在、仅在一定范围内流通的私人货币,如Q币、U币等各类游戏币。〔3〕这种传统的虚拟货币仍然需要借助互联网等技术。而网络企业发行的法币预付充值型网络虚拟货币不是交易媒介,在性质上不是真正的货币,只是局部性单向支付工具。〔4〕它需要依托虚拟社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双向支付的工具。数字货币从本质意义上来说,也属于虚拟货币的一种,但是区别于虚拟货币,数字货币需要借助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故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电子货币、虚拟货币、数字货币存在诸多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相较,区别还是明显而突出的。数字货币的优势在于较为安全稳定,付出的成本较低,更加契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人们对数字货币的投资热情与日俱增,使得数字货币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投资“潮流”。数字货币和电子货币、虚拟货币一样,以网络信息技术的“形象”展现在大众面前。但数字货币也有其独有的特征,不仅交易成本较低,而且安全可靠,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本质上,数字货币介于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之间,既有共性特征,也有其独特之处。然而,目前关于数字货币的界定还处于争议阶段,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数字货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发行主体包括国家和私人主体,技术支持上依赖区块链。因发行主体的不同,数字货币又被划分为法定货币和非法定货币。而狭义上的数字货币主要是指非法定货币,更加凸显数字货币去中心化的特征。笔者认为数字货币是一种依托区块链技术,兼具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等特征,并且不需借助物理载体的新型货币支付手段。
二、数字货币的现状和困境
数字货币借助区块链技术,呈现去中心化、隐蔽性强、安全便捷的优势,但有利也有弊。数字货币因为缺少中心管理者,极易被市场所操纵。过度泛滥地推广使用的数字货币,容易引发普遍的刑事、民事责任风险,如利用数字货币进行洗钱活动、逃税避税等。故而,金融监管部门既要加强对数字货币的监管,也要发挥数字货币的优势———创新金融市场。总之,数字货币是一把“双刃剑”。
(一)数字货币缺少法律依据
数字货币需要进入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流通,解决其法理依据问题成为最关键的前提条件。而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数字货币的法律定位并不能和电子货币、虚拟货币一样被具体明确。首先,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中,不包括数字货币。这意味着数字货币在我国市场上缺乏国家的支持。其次,《中国人民银行法》中也只明确规定了硬币和纸币,没有对数字货币进行规定,导致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模糊不清。如果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数字货币不进行明确规定,那么实践中就容易出现执法和司法方面使用的混乱。在科技创新不断驱动金融发展的今天,虽然金融立法相比于其他领域立法要显得更加“不稳定”,但是立法的更新变化不意味着立法的被动,我们应该使相关立法更具前瞻性与大局视野。〔5〕另一方面,关于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问题也有诸多的争论。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曾联合下发了一份文件,将比特币定义为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归属于法定货币的范围,并且还禁止相关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利用比特币提供服务。虚拟商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现有《民法典》中只有虚拟财产的概念,因此上述五部门的文件是否将比特币认定为虚拟财产尚有疑问。而且就算官方文件将数字货币认定为虚拟财产,很多学者却对此并不赞同,更倾向于将其定性为货币。比如,有学者指出虚拟商品的定义并不能涵盖数字货币的真实情况。以特定的虚拟商品给比特币定性,并不是一个清晰的界定,反而是以一个模糊的概念去界定另一个模糊的概念。〔6〕从大众对比特币的使用情况来看,也不是完全将其作为虚拟商品。同时,上述认定也没有体现出数字货币与法定货币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且违背国家赋予数字货币与实体货币相等的金融地位和法律地位的意旨。当下以比特币为主的数字货币正在不断兴起、发展,对于激发市场活力有带动作用,所以不宜全盘否定数字货币的运用。然而,现有的法律法规不能为数字货币推广使用提供法律依据,进而导致实践中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难以依法而行。
(二)数字货币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数字货币极大地冲击了现有的金融监管机制,因为数字货币借助区块链技术得以实现无中心管理者监管。当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数字货币的发行者时,若缺乏中心管理者,金融市场监管势必更加困难。在一般的监管法规中,监管机构的作用较为突显,主要就是对中心管理机构提出合规性要求,而中心机构依据合规要求开展业务活动。〔7〕而以比特币为主的数字货币因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这导致传统的监管法规不能全面约束和规范数字货币。其次,在数字货币领域内,发行主体不是单一化的,既可能是处于数字货币网络节点的“矿工”,也可能是一些实体企业。〔8〕以比特币为例,它不像传统的货币种类,不需要借助一个中心管理者,不管是国家,还是私人主体都可以自由发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数字货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形逐渐增多,监管部门对这种新型货币进行实时监控的难度加大。而且,相比于传统货币,数字货币不需要依赖账户系统证明资产的归属,只需利用公开密钥技术以及能够随意生成的私钥的途径便可完成交易,〔9〕这更加便利了犯罪分子利用数字货币进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另外,数字货币除了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还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匿名性强,不会轻易被察觉,这种特征也是一体两面的,既可以提高保护隐私的力度,也可能加大对其进行管控的难度。以比特币为主的数字货币之所以具有该特征,主要是借助区块链技术中的加密算法。借助区块链技术进行交易,身份信息不会像传统货币一样容易泄露,因此,数字货币的保密程度高。数字货币交易的匿名性〔10〕虽能保障交易双方隐私信息不被泄露,但是无疑也助长了金融犯罪活动的肆虐。而且监管部门还没有完全认识和了解数字货币这一新事物的情况下,实际上也难以开展监管调查。这种明显的漏洞,如果出现黑客攻击的情况下,由于交易信息的匿名性以及不可逆性,让很多受害者不能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自己的损失。
(三)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
相较于传统的货币,发行数字货币不需要借助中心管理机构,这似乎打破了银行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冲击了银行的专有职责。数字货币发行者可以随意决定发行的数量多少,会导致货币的供应量不稳定。最为严重和麻烦的是,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越过监管部门,因缺乏监测,就不能实时了解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这给政策制定者带来了困扰,同时削弱了政策传导和执行的有效性。〔11〕基于此,如果数字货币以后被广泛运用且被赋予货币的职能,那么势必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甚至冲击金融市场的秩序。而且,随着数字货币被广泛应用和推广,数字货币的交易平台建设也方兴未艾,但这些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还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规制,导致国内交易平台的标准和监管混乱。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交易平台开展的一系列衍生性金融业务已经违反了金融监管制度的相关规定,随着业务量的增大,最终可能会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12〕如果不对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进行规制,提高数字货币的准入门槛和完善数字货币的监管机制,将导致数字货币完全沦为普通的投机炒作商品。综上,以上的问题都需要立法者和监管者予以关注,创新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同时,还需认真处理科技、法律、金融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数字货币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三、对策与建议
数字货币虽然存在很多法律问题,也给金融监管造成一定的麻烦,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货币具有不同于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的优势,一味地否认数字货币的合法地位,甚至严禁商家运用数字货币的做法并不符合当下时展的趋势。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针对数字货币现有的问题,采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等对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数字货币在不影响金融秩序的条件下发行、交易和推广。
(一)完善数字货币方面的法律法规
西方国家对待数字货币大都是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力度。不同的监管机构对待数字货币态度也不大一样,但总体上是较为乐观的。美国在明确数字货币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完善数字货币监管法规,针对利用数字货币进行洗钱、恐怖融资、非法交易以及损害交易安全和投资者利益等方面的违法犯罪活动,监管部门会重点关注并打击。德国赋予了数字货币合法性地位,并专门对数字货币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规范,同时也明确了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即将其划归私人货币。日本对数字货币的态度非常积极,并打算利用数字货币作为重振国家经济的工具。面对数字货币本身存在的风险,日本也不断完善和创新数字货币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日本将数字货币的相关内容添加到《资金结算法》中,并详细规定了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监管体制等。〔13〕综上所述,我国监管部门对私人数字货币的认识和态度没有西方国家积极、乐观。以比特币为例,以中央银行为主的监管部门没有赋予比特币合法性地位,甚至严禁相关运营商在交易中运用数字货币。正是因为相关部门没有对数字货币的法理依据进行明确,才导致在实践中数字货币运用的混乱。然而,在数字货币日益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我国作为其中一员,无法杜绝数字货币,相关部门应主动采取积极措施,将数字货币尽早纳入法治的轨道。笔者认为在全球金融背景的环境下,国家应不断完善数字货币方面的法律法规,使数字货币在发行和流通领域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具体而言,国家应当修订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监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使数字货币的运用真正实现有法可依。只有如此,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才能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二)构建数字货币的金融监管机制
如前所述,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程度高等特征,也会加大金融监管难度。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从数字货币本身来加强监管。首先,针对数字货币没有中心管理机构问题,最好的做法就是不断创新科技,推进科技监管。具体做法就是在底层区块链中将监管部门设置为“特权节点”,由分开化监管走向合作化监管。监管部门以中间人的身份对区块链治理中的纠纷做出仲裁或者调解,以及对重要的程序实施进行公证。〔14〕其次,针对数字货币匿名性强的特征,需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保证数字货币交易活动公开、公正、公平。最后,应该加强监管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对数字货币的管理力度。笔者认为应建立由有关监管部门监管为主,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下的行业协会监管为辅的监督机制。只有在有关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监管的情况下,数字货币的运行和流通才会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而且,因为数字货币本身就具有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机制,以及去中心化的设计理念这使得对其的监管只能是以引导为主、管制为辅。
(三)确保数字货币在法治的轨道上广泛应用
数字货币的发行者通常都是不受监管的第三方,如果对数字货币不加以规范的话,势必会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最终危及金融秩序。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是因为数字货币没有一个中心管理者,导致任何私人主体都可以成为货币的发行者。我国为了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安全,明确规定私人主体严禁利用数字货币投机炒作。基于此,笔者认为私人数字货币不被认可的前提下,应保证国家作为发行主体的法定数字货币更加规范化。中国人民银行要积极主动推动法定数字货币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比如,可以在一些地区对数字货币进行试点工作,加快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针对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乱象,首先,要对现有交易平台的运营状况、资金状况进行全面筛查,严格提高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准入门槛。〔16〕加强监管部门与交易平台的沟通和对接,实现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实时共享。其次,为了避免数字货币完全沦为投机炒作的商品,要取消现有的交易平台的做空机制,暂停数字货币的一切交易。现有交易平台必须整改转型,向数字货币有偿存储平台和支付平台的方向转变。〔17〕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规范力度,改变现有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不规范运作。最后,监管部门应当引导各交易平台公平竞争,建立完善的平台管理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1〕马思萍.电子支付的法律问题及其规制〔J〕.金融与经济,2006(2):90-91.
〔2〕〔9〕〔13〕〔16〕孟冠宇.数字货币法律问题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9.
〔3〕柯达.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属性〔J〕.科技与法律,2019(9):57-65.
〔4〕孙宝文,王智慧,赵胤钘.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比较研究〔J〕.北京: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0):28-32.
〔5〕张建.风险管理视角下的数字货币监管———以比特币为例〔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7.
〔6〕〔12〕〔17〕樊云慧,栗耀鑫.以比特币为例探讨数字货币的法律监管〔J〕.法律适用,2014(7):48-52.
〔7〕谢平,石午光.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15(1):1-15.
〔8〕〔14〕柯达.数字货币监管路径的反思与重构〔J〕.商业研究,2019(10):133-142.
〔10〕阿尔文德·纳拉亚南.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M〕.林华,等,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38-39,229,183.
篇3
【关键词】数字货币;传统货币;实名制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数字货币技术已在经济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现有的经济体系中,围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在储存、支付、清算、汇兑等一系列的交易中,数字货币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支付方式。与此同时,数字货币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以数字货币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数字货币在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对其存在问题的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文从数字货币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出发,以数字货币与传统的纸币相对比,研究其在信息时代的所具有的各种优势。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的文献和专著,对数字货币的特征进行了深刻的把握,并研究其存在的问题。本文的资料来源于国内外的专业文献和专著,以及专业的研究论文。
一、数字货币及其特征
(一)数字货币的定义
数字货币是指对货币进行数字化。是货币的一种电子形式,它的承载物为既不是纸币也不是金属物。是一种支付手段,也是一种程序。数字货币本身的特征将其与其他货币区别开来。
(二)数字货币的特征
1.网络性
网络性:数字货币是在电子信息技术(IT)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数字货币的特征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数字货币是从货币中分离出来的、同时也是从信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货币和特殊的信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字货币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当人类进入一个高度发达的网络经济时代之后,数字货币将会完全取代传统货币(纸币)。网络是数字货币实现其货币职能的基础,是数字货币体系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实现全方位货币管理,传统货币管理中的现金发行方式、传统金库制度、假币问题和传统银行将不复存在。
2.数字性
数字性:数字货币实际上是存储于各网络银行账户上的一组数字。这组数字象征着拥有其所有权者拥有这组数字(数字货币)所代表的一定量的财富或价值,运用这组数字(数字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进行网上投资、网上交易。
3.高效性
高效性:数字货币的产生使得货币履行其职能的效率几乎达到了一个十分完美的境界:从现金的发行与管理方面看,货币管理当局从发行现金到回笼现金都不必要采用传统的设计、印刷和运输工具进行,而是直接在网络上实现现金的发行和回笼。这样可以完全避免在纸币本位制度下存在的诸如高成本问题、假币问题、安全问题和现金供应量难以确定的问题。
数字货币支付的便利性,使得其发展前景比传统的货币要优越。
(三)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的比较
与数字货币相比,纸币和硬币则愈发显示出奢侈性。在美国,每年搬运有形货币的费用高达60亿美元;在英国,需要2亿英镑。世界银行体系之间的货币结算和搬运费用占到其全部管理费的5%。
对于防止伪造,纸币在当前日益发达的仿真和复印技术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在不久以前,造假者还需千方百计地寻找一位技术高超的刻画师来制作一系列的模子以印刷纸币;而今天只要有一位热衷于绘画的美术学生,再配以完备的技术设施就能做到这一点。数字货币系统具有多层加密措施,伪造一组随机产生的密码要比伪造现金、伪造签名难得多,而且使用数字货币有据可查、有踪可寻。
传统货币有较大的存储风险,昂贵的运输费用,在安全保卫及防伪造等方面投资较大。数字化货币与信用卡和电子支票也不同,它是层次更高、技术含量更多的电子货币,不需要连接银行网络就可以使用,很方便顾客,并具有不可跟踪性。
数字货币有如此多的优点是在货币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所产生的,没有货币的生活是寸步难行的,货币的产生与不断发展致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由此我们更要了解货币的发展史,从而不断展望货币的未来。
二、货币发展历程与数字货币的产生
(一)货币的演化史及数字货币的出现
篇4
关键词:DCEP;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数字经济;金融
1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产业信息化持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采用数字货币是大势所趋。克服监管障碍后,加密货币终将取代现金,并成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我国人民银行早在2014年就已启动数字货币的专项研究,于2019年开始5个试点测试地区的内部试点工作……这绝不仅是一场货币形式的变革,更是一次大国间争夺构建数字金融体系主动权的博弈。2020年,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应用场景主要覆盖零售、餐饮服务、交通出行、工资发放等多个领域。数字人民币落地后毫无疑问将对现有行业造成严重冲击,首当其冲的便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由于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目前的定位是不付息、仅替代M0,而第三方支付工具早已取代了大部分现金支付,这一现象更是加剧了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在支付体验上的竞争。到底央行数字货币会不会取代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政府不干涉的情况下,有多少民众会放弃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而选择采用DCEP进行交易?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理论基础、支付流程和存款流程三个方面对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进行比较。
2文献综述
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脉络。姚前(2018)提出数字货币思想由来是因早期密码学家思索手里的现金能不能像加密和签名的邮件一样,从一端转移至另一端而产生的[1]。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数字货币应运而生,以比特币、狗狗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摆脱了有形货币的形态,但发展至今,它们更像是一种数字化的证券资产。吴金旺(2021)从辩证角度提出非数字货币火热的背后,既是民众对现有纸币和第三方支付的高期待,又含有对中心化形式带来垄断局面的担忧[2]。关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特征与运行机制,从特征上来看,季晓南、陈珊(2021)指出法定数字货币具有发行管理中心化与技术架构去中心化并存、可控性与匿名性有机结合、币值稳定等特性[3]。此外,刘川等(2021)也提出“以信用作为信用背书使得法定数字货币天然性地兼具便捷高效与币值稳定两个特征”[4]。从运行机制上来看,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体系是一国金融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5],理论上有两种架构模式:一是“中央银行—公众”的一元发行模式,公众直接在央行开立账户,央行不通过商业银行而直接面向公众发行数字货币并全权负责法定数字货币的运行;二是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公众”的二元模式,中央银行面向商业银行进行货币发行和回笼,商业银行受央行委托向公众提供法定数字货币存取等服务,并与中央银行一起维护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正常运行[6]。我国数字人民币采用的发行与流通机制便是二元模式,与传统的现钞发行流程基本一致,仍然保留了商业银行的基础设施,最大限度降低法定数字货币体系对商业银行现有体系的冲击。此外,巴曙松等人(2020)还提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采用“一币、两库、三中心”架构,二是采用“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监管,三是通过智能合约聚焦传统货币政策失灵[7]。法定数字货币可以弥补第三方支付存在的不足及两者存在的差异。张筱晨(2019)提出“法定数字货币有利于提高清算效率”,目前互联网线上交易的完成涉及央行、商业银行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多个主体,且各自都拥有独立的系统和数据库,一笔交易的背后涉及多层清算与结算,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基于点对点交易的法定数字货币可以将中间环节省略[8]。穆杰(2020)认为,尽管第三方支付平台使互联网交易渐渐脱离了传统金融,但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发行银行存款货币并以1∶1的比例与法定货币兑换会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以及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而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可以满足人们对支付安全、便捷的需求,还能减少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依赖[9]。此外,郭艳等(2020)提出,法定数字货币作为货币履行交易媒介的功能区别于现有第三方支付工具,它具有无限法偿和支付全场景覆盖[10]。吴婷婷、王俊鹏(2020)通过比较央行DCEP与支付宝、财付通在法律效力、安全性、结算模式、隐私保护、离线支付等方面的差异,得出法定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支付业务、销售业务、征信业务[11]的结论。
3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的比较分析
3.1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的理论基础比较
法定数字货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仅替代流通中的现金,具有无限法偿性,属于M0的范畴。而第三方支付则是一种由信誉佳、实力强的独立机构担任中介,为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交易正常进行的网络支付模式。公众因日常充值、提现、支付的需求而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被称为客户备付金,其本质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到的预收代付的货币资金,属于M1的范畴。随着第三方支付用户量和交易量的迅猛攀升,客户备付金存储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形成了一笔数额巨大的沉淀资金,为缓解大规模沉淀资金带来的压力与风险,余额宝、零钱通等货币基金应运而生,该资金属于M2的范畴。因此第三方支付的货币属性归属于M1和M2级别。
3.2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的支付流程比较
支付是离现金最近的窗口。线下使用第三方支付时,用户间的交易只需通过扫描二维码来完成资金的调拨,平台的清算系统和财务系统会实时处理每一笔支付业务。这正是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平台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而平台经济的网络外部性又在不断吸引新用户进入,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现象级产品的出现更是掀起了移动支付的浪潮。2020年8月,建设银行针对试点地区的普通用户短暂开放了法定数字货币DCEP账户。开通账户需要从建行App的“数字货币”界面进入,提供姓名、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号等基本信息,成功后可以看见付款、收款、转账、扫码等基本功能。从中不难看出,数字人民币的支付业务与第三方支付存在重合,主要集中在零售端、小额度、高并发的应用场景,并且在安全性、便捷性、服务费用等方面较第三方支付存在比较优势。(1)非离线支付。在充当中介角色方面,法定数字货币侧重依赖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法定数字货币系统只负责二次校验、更改信息的兜底工作,这种有国家信用背书的二元支付体系更加安全、可靠。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整个支付流程更依赖于自身的资金处理平台、财务系统、支付清算系统、核算中心等。一方面,在这种平台模式下资金会沉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加剧平台本身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充当信用中介为交易双方提供担保,却忽视了企业信用本身就存在安全性风险。(2)离线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离线支付是非离线支付的演变,它要求收款方必须在线,同时还需要借助其他设备,如智能手表、刷脸支付自助贩卖机等,前者在非离线支付流程添加了一个提前绑定设备的步骤,后者则是把流程中的出示付款码换成了识别人脸。不论是哪种形式都对交易场景有所限制,而法定数字货币则很好地规避了此类问题。首先,它支持收付款双方都处在离线状态下完成支付,付款方凭借个人密钥对交易信息进行加密,再通过NFC近场通信将加密信息传送给收款方,由于交易信息已经使用密钥签名,因此无需担心收款方虚报交易,只需等待收款方联网后法定数字货币系统对交易信息进行处理即可。其次,它不需要付款方提前准备并绑定离线支付时的额外设备或要求收款方更新收款方式,只需要交易双方的电子设备相互靠近即可完成交互。可见,法定数字货币丰富了支付场景,符合公众对支付安全、有效、匿名、便捷的期待。(3)双花预防。第三方支付作为唯一的中介机构会实时记录每一笔账款,并对数据进行中心化管理;法定数字货币在已公布的专利技术中并未说明解决方案,但很有可能会参考区块链的成熟技术,如UTXO模式(UnspentTransactionOutput)、时间戳等技术,或者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加强金融监管来有效规避恶意操作。(4)余额支付限额。第三方支付是基于用户日常支付金额和支付场景自动计算额度,年累计支付限额最高达20万元;法定数字货币则将数字钱包分为四类,用户开通账户后即可获得30万的年累计支付限额,可根据个人需要去柜台办理一类钱包,提高额度上限能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支付需求。
3.3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的存款流程比较
对于第三方支付而言,存款意味着提现,当支付指令发送给平台的清算系统后,平台会自动扣取提现金额的0.1%作为提现费用。提现费率一直以来都是公众争议的话题,为了缓和争议,支付宝和微信都推出了“支付换取积分,积分兑换免费提现额度”的活动。而数字人民币具有非盈利性,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央行会建立免费的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不向发行层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12]。在节约交易成本上,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从货币的最终去向来看,资金都流入了存款账户对应的商业银行。从资金划拨的性质来看,第三方支付的提现是通过网联、银联等银行接入方式把滞留在平台的资金转移至商业银行的个人账户,是两个商业主体间的转移;法定数字货币的提现是个人数字货币钱包余额存入数字货币存款账户对应的商业银行,更类似于商业银行传统的存取款业务。从整体来看,法定数字货币的存款不需要授信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而是直接与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往来。在交易流程中绕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降低个人信息和消费偏好等隐私被盗用和窃取的可能。
4比较分析的结果
基于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在支付流程、存款流程等方面的比较,不难发现,法定数字货币在以下两个方面优于第三方支付:
4.1安全性
首先,法定数字货币基于国家信用,第三方支付依靠平台的商业信用。其次,虽然由于高并发性是目前区块链技术难以克服的难题,但法定数字货币在密钥保密、防范双花等方面的设计上会采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算法、UTXO、时间戳等技术,确保用户数据信息仅由央行获取并不对外泄露。而第三方支付则依托于银行的账户体系,采取“账户紧耦合”和中央账本的模式,交易的匿名性差。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法律允许和用户授权下可以收集与使用用户数据,平台利用用户历史数据在其应用场景和“支付+行业生态圈”进行大数据杀熟的情形屡见不鲜。
4.2便捷性
从支付的应用场景来看,小额度、零售端、高并发的支付场景是移动支付的主要应用场景,涵盖了零售、餐饮、交通、医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法定数字货币和第三方支付竞争的主要战场。首先,“双离线支付”功能、本位币的法偿性和个人客户无服务费使得法定数字货币在传统的线下交易场景中更具有优势。其次,第三方支付结算主要通过网联、银联等商业银行的接入方式进行,而法定数字货币的支付可以省略其中间环节,“支付即结算”,提高了支付效率。因此,基于上述结论可以预测:法定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会产生替代和挤出效应。
参考文献
[1]姚前.数字货币的前世与今生[J].中国法律评论,2018(6):169-176.
[2]吴金旺,申睿,马利华.中国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价值及路径探析[J].浙江学刊,2021(2):111-119.
[3]季晓南,陈珊.法定数字货币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机制与对策探讨[J].理论探讨,2021(1):94-98.
[4]刘川,张庆君,桂杨.货币演进视角下的法定数字货币再认识[J].西南金融,2021(4):75-84.
[5]封思贤,杨靖.法定数字货币运行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改革,2020(5):68-79.
[6]田慧芳.法定数字货币还有多远[J].中国金融,2019(4):72-73.
[7]巴曙松,张岱晁,朱元倩.全球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金融发展研究,2020(11):3-9.
[8]张筱晨.我国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商论,2019(7):55-56.
[9]穆杰.央行推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机遇、挑战及展望[J].经济学家,2020(3):95-105.
[10]郭艳,王立荣,张琴.中央银行法定数字货币:结构与功能[J].经济研究参考,2020(1):46-57+69.
[11]吴婷婷,王俊鹏.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影响、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20(7):25-37.
篇5
A股公司中,飞天诚信(300386)去年9月了行业第一款服务于区块链技术的硬件产品——数字货币指纹硬件钱包;广电运通(002152)围绕数字货币的行业发展需求,已成立专门团队开展相关工作,包括区块链技术的研究。
证券日报: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呈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超预期复苏的态势。机构预计,全年GDP实际增速为6.8%,比2017年小幅下滑0.1个百分点,全年CPI上涨2.3%,PPI上涨4.6%。
房地产:11月全国50大城市总土地出让金超3万亿,同比增长37%。
MSCI:指数评估结果生效,中国相关四大指数成份股调整。
外汇局:中国11月末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获批额度为967.94亿美元,上月末为944.94亿美元。
上证报:临近年底,基金发行市场一扫过去阴霾。在偏股型基金、机构定制债基、FOF等基金密集成立的助推下,11月份的基金募集金额创阶段性新高,达到近900亿元。
中证报:IPO审核不放松,对中介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中介机构通过提高项目要求,更积极承担起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
篇6
关键词:电子货币;使用率;货币乘数;货币政策
Abstract:By the view of the using rate of electronic money,the estimated result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990 to 2011 shows: (1)In the long term,there is 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tary multiplier and the using rate of electronic money,deposit reserve ratio and cash leakage rate. The increasing of using rate of electronic money has double side effect on monetary multiplier,and the effect of declining the monetary multiplier is more effective.(2)In the short term,the speed of non-balanced self-correction of M1 is faster than M2;the increasing of using rate of electronic money make cash leakage and the monetary multiplier change in the same direction,which is opposite to long-term results. (3)The usage of electronic money enhances the endogenous and instability of monetary multiplier and redu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Key Words:electronic money,using rate,monetary multiplier,monetary policy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7-0024-05
传统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主要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来决定。货币乘数是稳定并可以预测的,中央银行可以在科学预测货币乘数的基础上调整其可直接控制的基础货币,实现对货币供给的调控。随着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给传统的货币理论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其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难度,增强了货币乘数的内生性和不稳定性。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使用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对我国中央银行准确把握电子货币条件下货币乘数变动的规律、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对于电子货币的定义,较权威的是1998年《巴塞尔协议》所描述的: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从已有的文献看,国内外学者对电子货币条件下货币乘数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但并没有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篇7
1、杨亚婷的我的收获。学习数学真有趣!今天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我有验算的好习惯,所以计算很准确。 我很厉害吧!早晨来学校之前,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早餐,爸爸吃了一个饼的3/8,妈妈吃了一个饼的1/4,剩下的我全承包了一点也没浪费,我和爸爸吃的同样多。吃完后我把家里的垃圾整理后放进垃圾箱里,爸爸夸我是个有环保意识的好孩子!
2、张锐的买东西。今天爸爸带我到“好又多”超市去买东西,我们买了三包饼干,每包9元6角;买了三包薯条,每包8元4角;买了色拉油1瓶,15元8角。我是这样算的,1包薯条加1包饼干是18元再乘3包共54元,加上买色拉油用去的钱总共69元8角,与发票的钱数一模一样。哦!我真棒!”
3、贾卓凡的玩足球,做数学:我非常喜欢踢足球,就连课间10分钟也不放过,有一天,我玩疯了,上课铃响了还没进教室,被数学老师逮了个正着,她问我:“玩得高兴吗?”我怕极了,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让我先去听课,课后老师笑着说:“别怕,你这么喜欢玩足球,你可知道足球上有许多数学问题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足球里还有数学问题?她说:你仔细观察手中的足球,它的图案美丽吗?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这还用看?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她有问?分别有几块?是怎样缝制的?我认真地数起来,但因为足球是圆的,数起来并不容易,老师说:“这样数很麻烦吧!”能不能找一下规律,使问题简单呢?于是我认真观察思考起来,黑皮是正五边形的,白皮是正六边形的,每个黑皮的周边缝有五个白皮的。已知整个足球的黑皮共有12块。那么白皮共有几块?我拿起笔假设白皮有n块,则共有6n条边,其中的一半即3n条边与黑皮正好缝合,也就是3n=5 × 12,得n=20。即白皮有20块。老师鼓励我说:你不但足球踢得好,数学也学得不错。刚才这个问题还有别的解法吗?我又拿起笔开始苦思冥想,而且想出了好几种方法,从此以后我更加爱学数学啦!
4、李博的“我最棒”:今天爸爸教了我一种速算方法,是用来计算15×15、25×25等尾数是5的两位数的乘积的,我一下子就学会了。我能特别快地把算式的结果说出来。速算的方法是:比如15×15就用1×(1+1)=2,把2写在前面的百位上,后面写上25,所以15×15=225;25×25就用2×(2+1)=6,把6写在前面的百位上,后面写上25,也就是25×25=625;依此类推:35×35=1225,45×45=2025,55×55=3025,65×65=4225,75×75=5625,85×85=7225,95×95=9025。我学会了以后就去跟邻居比赛,连续几次都是我赢,我觉得学好数学真的是很有意思!
5、祁艳彤的巧煎鸡蛋。今天早晨,我起了床,看见妈忙着打扫卫生,就决定自己煎鸡蛋。我从冰箱里拿了3个鸡蛋,走到厨房里,架好小锅。这办锅里每次只能煎2个鸡蛋,我想:每次最多可以煎上鸡蛋,把一个鸡蛋煎熟要2分钟(一个面煎1分钟),煎熟3个就得4分钟,有没有值得简便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呢?于是,我取了一张纸,算了起来,先把2个鸡蛋放在锅里,煎1分钟,各熟一面,然后取出其中一个取出来,或放到另一个只煎好一面的鸡蛋上面。这时再把没有下锅的生鸡蛋打碎放入锅内煎1分钟,现在,一个鸡蛋已经熟了,再把放在鸡蛋上的鸡蛋放下来到锅里煎1分钟。这样,3个鸡蛋都熟了,却只用了3分钟。
我边吃边给妈妈讲我如何煎蛋,妈妈听了高兴地说:“真棒!我女儿也能学以致用了!”
6、杨楠的输液中的数学。这几天,天气寒冷又干燥,造成感冒广泛流行,就连身体健壮的爸爸也难逃此劫。吃药不管用,无奈之下,只好输液。晚饭过后,我们一家去了医院,经过检查、取药、配药等漫长的过程,“焦急”终于跑了,耐心等待的我和爸爸终于“解放”了。爸爸被输液针头控制在病床上。我觉得无聊,便数起输液管里液体的滴速,是每分钟60滴,妈妈告诉我“一瓶液体是250毫升,1毫升大约有20滴,那么这瓶液体输完大约需要多长时间?你知道吗?”我冥思苦想,1分钟60滴,1毫升20滴,说明1分钟能滴3毫升,250毫升里面大约有80个3毫升,也就是1小时20分钟。赢得妈妈的夸赞,并答应陪我下象棋。
7、余正扬的分苹果。今天妈妈买回来5个大苹果,我们家有4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和我。妈妈问:四个人怎么分5个苹果呢?我想了想对妈妈说:“首先一人分一个,然后把剩下的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四块每人再分一块。”哥哥反驳说:“不对不对,不公平。应该这样分,共有5个苹果,把每个苹果分别平均分成4块,每人分每个苹果中的一块,共分到5块苹果。”妈妈笑着说:“你俩说得都有道理,但都有不足之处,弟弟分的容易,但不公平,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哥哥分的公平,但很麻烦。你们应该学会谦让,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听了妈妈的话我们都低下了头。
8、王文轩的战胜自我。啊?!又是奥数题!我最烦奥数题了。每次做奥数题我差不多是一道算式一道算式的往过算,仔仔细细的思考,最后什么结果,那个答案都没算出来。可我爱钻研呀!我没有放弃,这不,今天就“出人头地”了。今天中午,作业是一张纸条,最后一道题是挑战奥数(奥数题)。妈妈开始读题“有苹果和梨。梨是苹果的3倍。每人分到两个苹果, 5个梨,剩余了11个梨。问苹果、梨、小朋友各是多少个?”妈妈读完,又问我:“你能做出来吗?”“能!”我坚定地回答。于是我分析到:“因为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没人分2个苹果,就应该分到6个梨,余下11个梨,也就有11个小朋友,11×2=22(个),有22个苹果,22×3=66(个),有66个梨。怎么样?”“好!”“真棒!”我的答案,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喝彩。我第一次战胜自我,我笑了,笑得很甜很甜……
9、刘培玉的保护大自然。现在由于条件优越,人们越来越不节约用纸,不保护大自然。
我在数学书上看到,生产2000张贺卡就要消耗1棵3米高的大树,而且一到节日期间,贺卡的邮寄量就达3000多万张,相当于砍伐10年生树木1万多棵。如果一年生产3000多万张贺卡,那么10年后会生产多少张呢?20年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阅读。阅读完了,答案也自然出来了。3000×10=30000(万张),3000×20=60000(万张),10年、20年后就会造这么多张贺卡,就要大约消耗10年生树木10到20多万棵。难以想象,人们那么爱送贺卡,贺卡有什么好处呢?还没有电子邮件好。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
10、汪源的合理安排时间。我在数学课上学习了合理安排时间,更加了解了时间的宝贵。
篇8
【摘要】2009年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央行将四万亿资金刺激投入市场刺激经济。继那之后,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在3月17日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2017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逐步去杠杆。货币政策的方向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的借贷成本,在不同的货币政策下,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不同。本文通过不同货币政策产生的企业融资约束情况,分析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的影响,并就如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货币政策 企业 融资约束
一、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宏观货币政策的相关概念
我国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主要以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为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维持经济的稳定。从产生的影响角度,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型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型货币政策是为了应对经济萧条,央行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利率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总需求,刺激国内外投资,提高净出口。相反地,央行为应对通货膨胀、经济过热等现象,减少货币供给,合理控制物价,同时提高利率、抑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这叫做紧缩性货币政策。
(二)宏观货币政策与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理论
经典的财务理论(Modigliani和Miller,1958) 认为,基于完美资本市场的假设,企业的投资行为只与企业的投资需求有关,而不受到公司财务等其他方面的制约。与此理论见解相反,现代公司财务理论指出,融资约束的产生就是因为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这主要是由两方面问题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问题。
在外部融资成本方面,从金融发展的角度,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根本性的引领作用。IS ― LM模型显示,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投放促进企业融资,降低金融约束对企业的消极影响。
二、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的传导路径
相比于以往货币政策直接的传导,现阶段,由于金融的发展水平在地域上具有差异性,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效力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不同。在我国现行基本国情下,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低,相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其资本市场寻求直接投资,银行贷款仍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基本融资方式。银行贷款的利率成本的影响因素有多种,这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货币政策因素。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政策工具传导至银行系统,进而影响企业的授信额度,改变了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
当央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通过信贷渠道,银行贷款成本增加,使得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企业外部融资难度增大,可获得性降低。当企业所处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会缓解紧企业的融资约束。在高水平的金融发展区域,相应地金融资源丰富,企业在融资方式上可以有多种选择,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改善,这会大幅度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从而增加对货币政策负面影响的缓冲能力。
当央行进行量化宽松政策时,银行的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基本利率指标下降,企业贷款成本下降,进而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外部融资难度降低,资金的可获得性增大。货币政策具有投资驱动的效应,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改善社会投资生态环境,在高水平的金融发展市场,企业会更便利的借贷资金。
三、基于货币政策的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途经
紧缩的货币政策会通过信贷途经使得企业的融资水平提高,而金融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下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推进企业成长。因此,针对货币政策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建议如下:
(一)货币政策目标区域性差异化
基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不同,企业的融资约束在相同的货币政策下不同。我国应根据各个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因地制宜地设定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目标应当与各个地区的经济效益相匹配,与其适应能力相协调。央行可以适当放宽权限,赋予各地区依据其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室内适当调节货币政策的权利。此外,央行应当及时防范单一的货币政策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积极化解不利影响。
(二)加强对地方金融市场的建设
同一货币政策由于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不同效果不同。金融的发展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当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可以一定程度减轻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政府应当加强提高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通过整合提升各项金融资源、降低落后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和制定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吸引国外资本等方式,减缓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同时,加强对债券、票据等市场的建设,促进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
(三)构建企业信用评级制度
政府应当帮助市场鉴别企业的信用程度,将企业的评级结果与其融资成本相匹配,间接控制企业的融资数量,充分发挥信用评级体系对企业融资的定价功能。一方面,对于信用良好的企业,银行机构投资者通过公正的企业资信等级,了解其经营状况及收益情况,减少投资者与受益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增加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另一方面,对于以银行为主的投资者,信用评级制度可以更真实地提高企业信息披露,使银行等投资方在货币政策的限制下更优越地选择投资对象,同时降低投资方事前搜集信息的成本,减少投资方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凌立勤,王璐奇.金融发展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J]. 管理学刊, 2017(1): 12-17.
篇9
我26岁就红了,家喻户晓的那种。
爱看电视的人都认识我,因为我是台湾最好的谐星。但我不快乐。电视台是速食文化,我则是一个被榨干了的牙膏管。“江郎才尽”,那时的我总不由自主的想起这四个字,恨不得刻在匾额上,天天背着游街。
30岁那一年,我把心一横,准备了两万美金,出去纽约、日本游学了六个月。这六个月,改变了我后来的路。我看了很多音乐剧,一次又一次的被感动得泪流满面。我决定去做一些不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我的本科念的不是剧场文化,而是广播电视。如果不是戏剧,我现在可能是一个广播电视人。我是一个剧场素人,是一个没有老师的剧场工作者―没有编剧老师,也没有表演老师。18岁加入台湾世新大学的话剧社,再到在兰陵剧团实验戏剧的一些训练,然后是1986年屏风表演班的创办……这一路下来,自编自导自演,完全是靠自修。我没有理论思想的背景、基础,也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说,我是打零仗出来的。
再后来就有了屏风。我演而优则编,演而优则导。难得的是,居然也有很多人喜欢。有趣的是,我这么一个从未接受过世界戏剧史教育的人,却要在大学开课,教编剧、教导演、教表演。我没有研究啊,只有实践。为了教课呢,我只好把过去所做的一些经验编撰成理论。在教学中,我谈到我的编剧,我的技巧,我团队的运作,我作为导演的思维背景―这就是我的理论。很多人,包括我的演员,都在说我爱说“理”,实际上就是这个“理”。
很惭愧, 如今在台湾几个重要的大学, 研究 “李国修”的创作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很多硕士论文都是写“李国修”的作品。这也是我当初完全没有想到的。一个没有研究的人,最终成为了被别人研究的人。
• 2•
我经常在说的一句话是,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圆满了。
这是我父亲教给我的。他修了一辈子的戏鞋,养活了一家五口人。做好一件事,真的不容易。
2001年的“9.11”事件,让美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受到了重击。这是一个骨牌,台湾的经济也受到殃及。文化市场面临着一个最为脆弱的节骨眼。当时,屏风票房大失利。距离开演还有10天,票房居然只有一成。当时我面临着这么一个窘境―执意要开演,我们要赔900万台币;取消演出呢,我也要赔400万。后来我觉得不开演,但这400万怎么来,只能缩编、减薪、裁员。想到这,我非常沮丧,呆在家哭了一个晚上,整整三个小时……
这三个小时里,我想了很多很多画面。好吧,既然要解散,也要轰轰烈烈。我把自己最重要的代表作《京戏启示录》作为解散的公演剧目。这是为了纪念我父亲创作的,是我的半自传作品。我做了最坏的打算。我设想的画面是这样的―把《京戏启示录》放在1500个座位的大剧场里,每张票都卖天价,对,就卖2万块台币。很贵哦!总收入能达到3000万台币。好,除了必要的支出之外,我就把钱全部分光。我一分钱都不要,但所有跟屏风有关的人,都统统把钱拿光―我不裁员,我决定结束这个剧团。
当时什么细节都想象好了。我还决定不在舞台上做两件事情―第一,我不落幕,因为我认为戏台根本没有落幕;第二,我不跟观众鞠躬,也不向观众道别,因为我这么努力做剧场,却没有得到观众的支持,是观众对不起我。我还决定在戏结束的时候,邀请所有参与屏风的人,在戏台上,跟我做一次热情的拥抱。如果是五百人,我就拥抱五百次,一直抱到完,这个戏才算全部结束。
事实上,这些都没有成真。我只是做了一个新闻会,宣告了停演的这个消息,说我们被经济的遭遇牵连,说我们需要养兵休息,需要重新整军筋骨。让我意外的是,这个会出来后,很多戏迷带来了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决定要坚强地站起来。我立志,以后屏风表演班只做一件事―开门、上台、演戏。
• 3•
我曾经说过,我最喜欢悲剧。
但我导的大多是喜剧,即便导的悲剧,也是笑中有泪的那种。我是A型血的人,神经质、优柔寡断、多愁善感,有些时候也比较悲观。但我是一个积极的悲观者―消极的悲观者对任何事情就会怨天尤人、怨声载道、逢事就抱怨,停滞不前。可是积极的悲观者不一样,他看到了环境上对他有伤害,或者是困难,可是他积极的往前走,继续为他自己的理想而继续做。我就是积极的悲观者。我做的喜悲剧也是这样,八个字―笑中有泪,泪中带笑。
你问我是不是喜欢打破传统,实际上还是要看你怎么去定位。我接受传统,但我也喜欢尝试新的东西―实验喜剧,靠的本来就是形式和想象力。比如刚刚上演的《三人行不行》,我们就把台湾版的趣味移植到了内地,添加了本土化的气息,所以京味儿浓厚多了。
篇10
银行信贷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各商业银行等具有提供贷款资质的机构,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政策的变化,对相应传导机制影响较大,受其影响,银行资本约束下,货币传导渠道货币政策等,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1.银行资本约束
1.1银行资本约束的含义
银行资本约束是银行资本金规模和结构对其自身法人治理结构、风险覆盖能力以及基本经营状况等所产生的约束[1]。可以看出,银行资本规模以及结构的变化,对其本身经营情况所产生的约束以及影响较大,且容易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影响。
1.2银行资本约束的成因
银行资本约束的成因,与不良资产的影响以及银行的“规模偏好”等有关,具体成因如下:
1.2.1不良资产的影响
商业银行在我国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间,但在政策以及历史等因素的多种作用下,银行的资产质量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提高。不良资产显著存在,如不良贷款等,上述不良资产,无法计入到银行资本中,这是导致银行资本规模以及机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对银行自身发展前景,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容易产生较大的影响[1]。不良资产的存在,除与政策以及历史因素有关外,也与商业银行管理以及经营不善存在联系,提高管理水平,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
1.2.2“规模偏好”
“规模偏好”问题,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显著存在,简单地讲,即相对于调整资产结构而言、提高经营改革力度而言,更加注重通过增加业务量等,扩大实际规模[2]。在上述环境下,商业银行往往选择扩大信贷规模的方法,为自身实际规模的扩大奠定基础,由此所带来的资金缺口,是促使银行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此,减轻“规模偏好”,可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2.3管理效率低下
商业银行在通过贷款获取盈利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其整体管理水平,是决定着贷款管理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决定着银行承担风险能力的主要指标,对银行股东收益的高低,存在较大的影响[3]。管理效率低下时,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会急剧上升,加之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贷款很难收回,资本压力增加,资金缺口加大,久而久之,便会导致资本约束问题发生。
2.银行资本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传导机制,指中央银行在分析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状态的基础上,通过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实现对政策目标的传导的一种方法,是宏观调控政策中货币政策的一种,在通货膨胀以及通货紧缩等环境下,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不良状况,能够起到一定的扭转以及纠正作用[4]。以通货紧缩为例,在上述环境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往往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贷款利率等为主,以刺激居民消费,提高市场经济的活跃程度,使通?紧缩问题状况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体制,以直接传导体制为主,改革开放后,国家开放性程度提升,市场经济逐渐成了经济的主要类型,双重货币政策传导体制出现,国家宏观调控效果显著提升。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建立过程中,商业银行以及企业的改革也正在逐步实行,因此,货币政策传导体制效果的发挥,必然受到一定的阻碍。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便属于影响货币政策传导体制的因素之一,对其影响机制以及具体体现加以分析,是确保政府以及各商业银行能够提出相应应对策略的主要途径,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5]。
2.2银行资本约束下的货币传导渠道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银行贷款风险的大小,两者呈显著负相关,随着银行资金充足率的提升,贷款风险逐渐降低,银行盈利能够逐渐增强[6]。上述几项指标之间关系的变化,会对中央银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传导,造成较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受到了极大创伤,市场的调控作用效果甚微,对此,中央银行及时提出了扩张的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刺激消费,但同样未达到较好的效果,市场活跃程度仍然较差,央行货币传导效果不甚显著。导致上述问题发生的原因,与银行资金充足率,即银行的资本约束情况,存在显著联系,同时也说明,商业银行资本约束,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之间,存在密切关系[7]。
从理论上讲,在通货紧缩状态下,国有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能够达到刺激消费、增强市场活跃度的目的,对通货紧缩问题的解决,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降低,其贷款风险也会随之上升,为最大程度避免自身产生贷款风险,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所提供的贷款数量的需求,也会随之下降,进而对中央银行的货币传导机制产生影响。股份制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同理。
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在通货紧缩状态下,居民消费指数往往显著下降,国家整体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走低,居民以及企业等偿还贷款的能力降低,商业银行贷款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考虑上述问题,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贷款数量需求,同样会有所下降,导致对中央银行的货币传导机制产生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银行资本约束下,货币传导机制会产生较大的变化,银行资本充足率越低,货币传导机制受到的阻碍越大。
2.3银行资本约束下的货币政策
银行资本约束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同样会受到影响。实践经验表明,通货紧缩时,中央银行需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提高市场经济活跃程度,同时刺激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几率,增加贷款数量,使居民能够通过贷款,增加手中资金的数量,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通过刺激货币流通的方法,使经济回暖。如商业银行处于资本约束状态,资金充足率低,受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发行股票时,其价值容易被低估,对银行自身利益,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银行往往会采取降低贷款幅度的方法,确保自身利益能够得到保护,从中央银行所提取的贷款数量显著下降,此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为解决上述问题,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的力度逐渐提升,并提出了各项优惠政策,刺激商业银行贷款,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确保央行货币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使宏观调控的效果,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实践表明,上述政策的实施,确实起到了效果。
3.讨论与展望
3.1讨论
从上述内容得知:一是资本约束环境下,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与利率的变化相比,银行最优贷款的供给弹性缩小。二是在资本约束环境下,商业银行最优货币供给,与其信贷风险之间存在显著联系,随着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降低,其信贷风险逐渐上升,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需求减小。三是在资本约束环境下,货币政策以及传导机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与常规环境相比,复杂程度提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及货币传导机制,往往无法发挥实际功能,导致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以及市场的影响减小。四是在资本约束环境下,如商业银行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融资结构的变化,会随之对其贷款行为产生影响,导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在经济调节方面的效果发生变化。政策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等方法,刺激商业银行贷款,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2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