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模式范文

时间:2023-04-06 03:2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商务模式

篇1

原文

当今世界,互联网(Internet)为那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商家提供着巨大的机遇,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现代经济领域全新的商务方式暨电子商务也应运而生,并快速推广。电子商务,作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1、电子商务

Internet在全球迅速普及,使得现代商业具有不断增长的供货能力、客户需求和全球竞争三大特征。在这一新趋势下,任何商业组织都必须及时改变自己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以适应这种全球性的发展变化。

电子商务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它可以使商家与供应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快地满足客户需求;也可以让商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佳供应商,在全球市场上销售产品。

1.1电子商务的概念

就世界范围而言,现代电子商务始于电子数据交换(EDI),大致已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进入九十年代,美国开始建设信息高速公路(NII),并提议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进而在1993年将Internet向广大企业和全世界开放,从而使入网用户在短短的几年内由700万户猛增到了1.5亿户。1996年6月14日,联合国贸易组织颁布了《电子商务示范法》。1997年7月,美国政府公布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

目录

1、电子商务

1.1电子商务的概念

1.2电子商务的优势

2.世界电子商务

2.1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

2.2世界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中国电子商务

3.1CII中国电子商务指数报告

3.2我国电子商务的差距及问题

4.中国邮政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探讨

4.1邮政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劣势

4.2邮政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方向

4.3邮政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步骤

参考资料

1.母国光等,电子商务基础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09

2.吴功宜等,电子商务应用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09

3.周定文,Internet网与电子商务实用指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09

4.(美)阿莫.哈特曼,网络就绪:电子商务时代的成功战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06

篇2

关键词:区域、核心、农村电子商务、战略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究,需从现有的集中发展较好的区域模式谈起,且为了促进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分析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成败评价的衡量标准,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其战略性发展的途径,基于此,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发展较好的集中区域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展开论述,并且结合其成败评价衡量标准,浅谈战略发展途径及意义。

1、浅谈几种发展较好的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国家“十二五”规划推动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思想指导,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且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另外,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是将销售商、供应商以及客户联系在一起的庞大的利益网,各个信息站是物流的节点,能够有效的起到凝聚和发散的作用。下面我们对集中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展开分析:

1.1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实质上是区域对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将分散的小农户所生产出来的小宗农产品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汇聚到城市,然后将产品分销给广大的消费者,而且该发展模式需要依赖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的支持(包括商务模式和物流配送)。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具体运作为:分散的农户,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产品信息在网络上,并且实时的调查掌握市场信息、行业信息等,及时的调整销售方案,并且及时的回馈消费者的信息,另外在物流配送上,在每个村构建一个信息站,并且配置多名配送员(或者信息员),进行短程的集中配送,用综合信息平台对配送情况进行督导,完成一系列的配送任务。总的来说,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以区域为核心,在本区域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电子商务,并且有效的辐射周边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利用网络平台,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农产品的交易信息,实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1.2A2B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A2B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实质上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文/高小东是区域对商家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目前,该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村一品”农产品深层次加工现象逐渐的突出,这无疑打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对电子商务营销范围、规模效应的限制,利用专业的合作社,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农产品的营销与配送均由专业人员负责,从而降低运行风险,另外,A2B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能够将一个区域内的类似农产品信息利用互联网凝聚起来,形成更加规范的期货信息,在网上进行实时的与更新,从而实现网上农产品交易,如:竞拍、合约、期货、网上洽谈等项目的开展,降低网上交易风险,而且在物流上建立一个虚拟的专业市场(与现实市场相契合),从而全面的提升农民的经济利益,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

1.3B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B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实质上是商家对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该模式下,农村电子商务商家将各种农资,如农产品、花费、农药等通过信息员从农民手中统一采购,标价在网上,并且在网上加强产品的宣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一个区域内进行一系列的采购、销售、管理,缩短中间流通环节,从而降低价格,商家、农民、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共赢。

2、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对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发展展望发现: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是必然趋势。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实质上是区域与商家的协同发展模式,注重多方利益的共赢,而且由于农产品的生长周期一般较长,市场需求变动性大,因此,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难以保障其正常、健康运行,需要借助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将区域、农产品供应商、农产品销售商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共生、共利、交互的合作环境,构建共同的价值链以及相应的网络平台,促进农产品的健康营销,带动各方利益的共赢。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在应用上,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优势,有效的将区域、企业、商家、消费者的信息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强大的农产品营销手段,并且在物流跟踪、认证监管的督导下,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营风险,另外,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整个流通过程中,积极的探索出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利用网上洽谈服务、网上支付服务、网上签订合同服务、农产品市场需求和价格咨询服务等辅助最终的电子商务运营,实现多方利益的共赢。除此之外,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不仅仅实现各项技术的协同发展,而且在数据、业务等多发面均实现了协同发展,这无疑会降低农村电子商务运营风险,且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农村电子商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为:几亿农民分散的产品生产、销售如何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大市场全面接轨,因此,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体现出国际性、强大的包容性以及独特性等,而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集中了国际性、强大的包容性以及独特性,可见: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是我国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战略发展

3.1相关政策的支持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政府该如何发挥作用是研究的重点,经实践发现,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战略发展中的相关政策的支持,需要从政府的扶植意识和能力上抓起,在扶植的过程中,政府要严格的落实“不缺位、不越位”,不能越俎代庖,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提供良好的因素,不能越过农民的意愿和市场的需要进行不必要的干涉,应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制定出详细而科学的政策文件,指导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另外,政府要相信农民和市场都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或者凡是农民和市场能够自我调整、自我解决的事情,政府不要强加干预),政府只负责支持和监督。但是对于那些市场失灵,农民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如资金、土地、人才、网络资源、网络环境等),政府则要严加干预,发挥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强大的调节能力,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促进我国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3.2“播神火”和“接地气”——体现农村电子商务强大的包容性

为了有效的体现出农村电子商务强大的包容性,需要从“播神火”和“接地气”谈起,其中“播神火”是指:政府鼓励和促进、大力传播自下而上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以往相对轻视自下而上农村电子商务的偏颇进行调整),旨在为我国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政策环境,以便促进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农民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政府帮助农民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维护市场稳定;其中“接地气”是指:政府的辅助作用在农民自主实现电子商务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将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落实到实处(通过政府干预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与自下而上的农民自主开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体系进行积极的结合探索)。

3.3创新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且全面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积极的创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另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是比较落后,导致农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使得农民在从事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大多农民不敢轻易尝试,致使我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全面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纠正他们的认识偏差,使得农民可以借鉴成功的案例,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且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从而帮助更多的农民走上农村电子商务的创业致富之路。

3.4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化网络平台(加强应用)

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优势,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化网络平台,促使农民自发在淘宝、拍拍等市场化的交易平台进行产品交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的调整相应的信息,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在这种市场交易平台(具有丰富多彩的功能)上开店,进行销售、交易等,基本上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要,拓展农产品的营销范围。另外,可以自动生成信用机制,交易双方都需遵守支付安全体系并有安全支付绑定。重要的是,网络市场化平台产生了空前的人气凝聚,交易双方、服务等都归纳在一个庞大的体系之中,简化了农产品营销流程,农民可以根据人气指数调整产品的销售方式和销售价格,促进交易额的上升,从而全面的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且能够有效的帮助“三农”问题的解决。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现有的基于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A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A2B农村电子商务模式、B2A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而且ABC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是我国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必然趋势。与此同时,只有不断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播神火”和“接地气”——体现农村电子商务强大的包容性、创新区域性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且全面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市场化网络平台,才能有效的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的分析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不能忽视其研究价值,期望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参考文献:

[1]侯晴霏,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1,(5):5-8.

[2]马珊珊.基于产业集群探索河南省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发展[J].电子商务,2015,(3):14-15.

[3]周海琴.农村电子商务助力农民反贫困的机理和效果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25(12):1025-1026.

[4]王铄.基于电子商务的CRM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2009(5):12-13.

[7]贾利军.电子商务环境中电子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D].2006(9):112-114.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在线交易;交易模式;智能

1引言

电子商务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在互联网上互发电子邮件来传递信息;第二阶段,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站点,将企业信息到网上;第三阶段,在网上可以交互式地交换信息;第四阶段,是电子商务的最高阶段,网络不仅仅被用来信息,而且实现在线交易。据2006年7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所提供的数据,我国上网用户人数达到1.23亿人,各类网站总数为788400个,企业网站的数量最多,占60.7%,商业网站数量为3.5%。电子商务网站的真正价值是通过商务活动和在线交易反映出来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进行各种商务活动;二是在线交易。第二项功能是电子商务的核心。从《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所提供的数据看,企业网站中提供网上销售(B2C)占21%,企业间网上销售(B2B)占14.1%,网上采购招标占22.7%;商业网站中提供网上交易的占46.5%。与2004年的相关数据相比,有较大的增长。在线交易已经得到各网站经营者的认可并被广泛应用,但电子商务在线交易模式众多,如不能选择合适的在线交易模式,则发挥不了电子商务网站应有的功能。

2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两种常见分类

根据交易对象的不同,一般将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分为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消费者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企业(C2B)、企业对政府(B2G)、非商业事务(No-businesse-commerce)以及企业内部电子商务(Intra-businesse-commerce)等。

电子商务模式按市场战略的不同又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卖方控制型、买方控制型以及中介控制型。

(1)卖方控制型市场战略:是指由单一卖方建立,以期寻求众多的买者,旨在建立或维持其在交易中的市场势力的市场战略。

(2)买方控制型市场战略:是由一个或多个购买者建立,旨在把市场势力和价值转移到买方的市场战略。买方控制型市场战略除了由一个购买者直接建立的电子市场之外,还包括买方型和买方合作型两种买方控制型市场战略。

(3)中介控制型市场战略:中介控制型市场战略是由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建立,以便匹配买卖双方的需求与价格的市场战略。

3中介控制的市场与中介主持的市场

由于基于中介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研究者对于中介在交易中所起的作用及影响大小还没有细加区分,大部分的文献都称这种交易模式为中介控制型。而实际上,中介在交易中的控制力大小在不同的市场模型中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应该区分为中介主持型和中介控制型。

目前的大部分基于中介的电子商务应用和研究都应当称为中介主持型,这是因为不仅交易的成功与否是由买卖双方确定的,而且消费者和商家的自主性较高,中介只是在网上提供了一个虚拟场所,使得消费者和卖方同时在此聚集,促成交易行为的产生。这种形式的中介还通过信用保证等机制为买卖双方提供其他多种服务。中介不参与交易行为,不赚取商品利润,只以管理费和交易费作为收益。以这种模式营运网上交易平台中的最成功范例当属Ebay。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这些电子市场中,中介系统只是交易的“主持人”,而非交易的“控制方”,因此称为中介控制的市场是欠妥的。

随着基于中介的电子商务研究的发展,尤其是和智能(Agent)技术的结合,使得以智能系统为中介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模式出现。这种交易模式是在下一代电子商务自主性和个性化的要求下产生的,主要目的是把消费者从精确定义欲购商品、亲自寻找商家和购买伙伴以及多边协商等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使海量的商务组织及个人间的交易更自动化,使消费者与商家的交易过程更能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这就要求允许消费者和商家将交易的部分控制权委托给其系统及中介系统,由智能为买卖双方自动完成需求与价格的匹配等交易细节。在这种情况下,智能中介系统对交易的控制力较强,因此应该称为中介控制的电子商务。

4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发展演化

下面将依据按市场战略不同对电子商务的分类方法对电子商务在线交易模式的发展演化进行分析。

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消费者与商家的直接交易方式一直占据主流地位,这种“消费者—商家”的模式中,如果市场是卖方建立的,一般就是卖方控制型的;反之,如果是一个或多个消费者建立,则通常是买方控制型的。目前,以这种交易模式运行的商务平台仍然广泛存在,有的是企业建立的销售自己产品的网站(卖方控制型),例如DELL、CISCO等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在网上对消费者进行直销;有的是企业建立的采购原材料及消费品的网站,或是多个个人消费者建立的为获得某些特定商品(例如家居产品)的团购网站(买方控制型)。“消费者—商家”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特点是:商家需要自己为商品进行广告宣传,消费者和商家通常直接就商品价格等分歧进行协商,消费者将订单和支付直接递交于商家,商家自己组织配送,并为消费者提供售后服务。

就像传统商品流通领域中的超市一样,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展开了从商家处批发商品,然后在网上以零售价卖给个人消费者的交易行为,形成了“消费者—网上超市—商家”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例如有中国“网上第一书店”之称的卓越网就是采用这种模式。这种交易模式的出现,对商家而言,省去了和大量个人消费者打交道的烦琐劳动,而且成交率和成交量大大增加;对消费者而言,在网上超市中的商品品种更丰富、可选择范围更广、价格更低;对网上超市而言,通过赚取商品买卖的差价,可以获取丰厚的利润。因此对买方、卖方和网上超市三方都是有利可图的,这是“消费者—网上超市—商家”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得以生存的关键。网上超市不仅使没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广大中小企业实现了网上销售,而且大型跨国企业也无法抗拒这种商务模式带来的便利与利润,在维护自己开发的交易平台之余,开始日益重视和网络零售商的合作。

继“消费者—网上超市—商家”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之后,中介型电子商务网站的出现再次改变了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交易方式,目前很多超市型网站都开展了中介的服务模式,而Ebay更是个中翘楚。在“消费者—网上中介—商家”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中,中介型商务网站与超市型网站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网站自己本身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匹配买卖双方的需求与价格。中介网站为消费者提供卖方商品的质量保证,并将多个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整合递交给商家。消费者可以直接支付给商家,也可以通过中介网站进行支付,而商家的配送和售后服务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通过中介网站进行,通过某些信用机制,中介网站可以为买卖双方提供信用保证。中介网站通常按照成交笔数或者成交额抽成的方法获得中介费用。这种中介方式具有超市型模式的优点,但又进一步节约了中间环节浪费的成本,是电子商务交易的一种新兴模式。

以智能系统为中介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市场中包含3种角色,分别是消费者(又称买方)、商家(又称卖方)和智能中介系统(又称第三方商务平台)。卖方将自己的商品信息,包括商品的数量、质量、时限及价格等信息,提交给中介系统,系统将对卖方提供的商品信息进行验证,并为通过验证的每个卖方生成一个智能系统其利益。之后卖方的系统将以其委托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参与交易,并在交易的初步意向达成后,将交易信息报告商家。商家在收到消费者通过中介系统的支付或消费者直接的支付后,通过中介系统或直接进行配送,并提供售后服务。

5结束语

智能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为网上交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本文介绍了智能系统为中介的电子商务,区别了中介主持型和中介控制型的市场模式,分析了“消费者—商家”模式、“消费者—网上超市—商家”模式、“消费者—网上中介—商家”模式及“消费者—智能中介系统—商家”模式的特点。电子商务运营商只有充分了解各种交易模式的特点后,才有可能选择与企业相适合的交易模式,才有可能发挥电子商务的巨大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6.

[2]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R].2006.

篇4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校园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模式

2006年12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网上开放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GG购物网。该网站主要有网上店铺和二手商店组成,部分的在线拍卖和网上商店,充分利用局域网的特性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且被广泛看好巨大市场。为加速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全国各大高校都相继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由于电子商务跨学科的特殊性,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方法难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现在学校建立校园电子商务系统,让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能随时利用该系统进行实践,以达到熟悉整个电子商务运作流程及真正锻炼学生创业意识和商站能力,是一举多得的可行措施。

一、校园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校园电子商务是指在校园网上实现商品交易过程。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的重任,在校园内开展电子商务, 可以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电子商务的实践环境,为电子商务理论教学提供实践基地,同时也可增加学生的自主创业机会。假设,学生可以找一家校外的供应商来协助自己在校园内开展网上销售。另外由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卡已全面投入运行,在超市,食堂、电子阅览室等已经连网,为进一步充实校园卡的服务内容,如果把校园电子商务系统与校园卡结合起来,便能更便捷、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中的身份认证及支付问题。校内的电脑普及率高,绝大部分的寝室、教室、机房、实验室、办公室等都接入了校园网,校园内网络提供开放服务,在晚上10点以后才会断网。目前校园卡已在校园内全面运行,校内师生人手一卡。在此前提下,建立一个校园电子商务系统就不需要在大环境上投入资金成本,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校园电子商务系统在规模上设定为校内用户访问,通过与校园卡结合,使所有校内师生直接成为校园电子商务系统的正式用户,在实施上也具有可行性。

二、校园电子商务市场分析

1.校园市场消费总量

我校全日制在校生达800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员工517人。

对150名同学的月消费情况调查显示(以商务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

月消费费平均为:500×10%+600×34%+800×38%+900×18%=720元 。

我校的学生约消费总额为720×8000=57.6万元。由于校园学生的集中性,上述消费大多都会发生在学校的附近。如加上500多名教职员工的消费,对于许多商家来说都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2.校园电子商务市场目标对象的稳定性

在大学校园里。每年随着老生的离校,一批批新生又给校园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一般素质较高,有许多共同的兴趣和消费倾向。虽然他们在经济上还未能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消费能力,但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往往他们愿意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来满足他们的购买需求。

3.校园电子商务市场的机会分析

市场细分有利于企业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这个细分的市场,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市场细分的标准可归为四大类: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心理和行为因素。这些因素有些相对稳定,多数则处于动态变化中。但对于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他们在年龄、消费习惯等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共性。在此我们以消费商品的类别这一变量,探究一些有利于发展校园电子商务的细分市场。

(1)二手市场

一个学生三年大学积累下的各种书籍和用品很少能毕业后全部带回去。现在解决的方式是,部分毕业的同学在外面摆摊。毕业生摆摊的时问大多在5月至7月份,六月下旬达,而此时正是非毕业生最忙的时候。他们正在准备期末考试 ,同时也是他们经济紧张时期,所以6、7月份是供需很不平衡的时期。每学期期末都有大量的破烂收购者出入校园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二手商品的需要方来看,他们的需求是隐性的。在信息极少的情况下,他们只会去买全新的商品。信息是否能够顺畅地在供需双方流动是非常关键的。对校园电子商务而言,其自身的信息传播优势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

(2)特色新奇商品

现在的大学生喜欢追求时潮,寻找一些新奇的商品以显示自己的个性;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前出现过的一些商品有自己特定的偏好,如稀有的书籍、刀具、工艺品等等,由于这些商品在他们所接触的空间范围内很难实际买到,他们希望能有一个平台来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而电子商务自身的虚拟性正好能聚集这些新奇的商品。

(3)相对便利的商品

我校校舍位于郊区、远离商业区的地方,这使得许多大学生外出购物很不方便,而校园电子商务正好能迎合这部分人的需要。网上购物使他们可以很方便的浏览所需要的商品信息,并进行比较、选购,节省了原来用于逛商场跑商场的时间。

三、 校园电子商务模式

1.总体发展策略

以 “立足校园,服务师生”为宗旨,采取 “在线订购,送货上门”的交易方式。根据学校的特殊群体,以校园网为依托,参照目前流行的电子购物模式,建立一个适合校园需求特点的专业校园电子商务平台。学生和教职工在学校公共场所、教室、办公室及宿舍均可进行网上购物。若有条件可将网站与校内地理位置良好的店面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并满足整个学校的消费需要。

2.员工组成

设立e商工作室,负责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其成员以我校电子商务协会学生为主,吸收其他专业优秀学生参与,专业老师全程参与指导,同时工作室还将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法律顾问,营销顾问,技术顾问。下设财务部、市场部、维护部、客服部、物流部等部门,每人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各部门职责如下:

市场部:负责市场调研工作,跟踪校园动态,研究学生消费心理,发掘新的消费市场,帮助拓展公司业务。收集公司内外的各种相关信息,负责信息收集,公司对外信息以及与各大传媒交流。

物流部:负责公司服务中的物流配送,包括商品在上游商家以及下游顾客之间的配送。

客服部:负责与客户有关的各项工作,包括接受客户的投诉申告与建议,并反馈到有关部门,同时帮助客户解决与我公司服务有关的疑难问题。

开发部:负责软件开发和测试以及网站建设、网页设计。

维护部: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日常监控工作,保证服务器的正常工作,并支援网络中心的管理,同时收集更新各方面的网络资源。

3.商品规划

(1)网络快餐。现在上网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废寝忘食。即使不常上网的大学生也大都喜欢晚睡晚起,尤其是在周末,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经常错过学校食堂的就餐时间,于是很需要一个方便的方式能够满足他们这种不定时就餐的需求。而网络快餐价格低,对同学们来说,没什么风险,既方便又安全。而在享受了网络快餐的方便快捷之后,肯定有不少人会想到要看看有没有别的什么东西可买。

(2)二手特卖。高校的二手交易市场广阔。每年都会有很多的毕业生,如果学生商家联合学校组织或学生会组织毕业生在指定地点进行旧物的收购,并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偶而才会用到的东西,如:收音机,只在英语等级考试时才会需要;证书考试教材、笔记等,这些东西具有时段性,在考试结束后,对于考出的学生就再也没有利用价值了,与其扔掉倒不如放到二手市场上去交易,可以为那些需要之人提供便利。

(3)网上超市。与一些商家建立合作关系,或由学生自行组织货源,出售日常生活和学习用品。小到零食、饮料、学习用品、蛋糕、鲜花,大到电子产品、电脑耗材、电脑软件、学习工具等。

(4)在线定票服务。由校园电子商务网作为销售,提供送票上门服务,票到付款,加收一定数额的送票费即可。 服务内容可包括汽车票、火车票、电影票、演唱会门票等。

(5)旅游订购。有些学生和教职员工会有假期旅游的需要,因此可联合旅游公司来做此项业务。

4.推广方案

现在传统的消费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要让广大师生接受校园电子商务,需要不断宣传教育,以改变传统观念,除了张贴宣传海报、散发宣传单之外,还可透过 BBS布告的张贴及讨论区的互动,提升网站的知名度和访问量。

(1)大力做好宣传活动

在这个被称之为“眼球经济”的时代,消费者的注意力就是企业的价值 。在开展校园电子商务活动时,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宣传。我们可以在校园里开展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如发放传单、张贴海报等等,另外可将广告放在学生们经常能访问的论坛上,通过这些活动进而扩大自己网站的影响力。

(2)积极采取优惠的价格策略

低廉的价格是吸引大学生们进行网上消费的主要动力,有调查统计数字表明,大学生上网进行网上购物的原因中出于节约费用目的的占23.7%,60.7%的学生所能接受的网上购物交易费用在商品价格的2.5%左右。这说明,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对网上购物的价格较为敏感,这与他们在经济上未能独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优惠的价格策略以吸引他们的消费。

(3)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无论何种商务模式,只有建立完整的客户资料库,才能以客户为中心安排业务流程,才能创建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校园电子商务系统可以通过建立类似会员制的环境来主动联络顾客。校园电子商务系统与校园卡数据整合后,把所有校内师生都直接作为校园电子商务系统的正式用户,这不但有了固定的客户资料,也使得客户资料更加真实可靠。另外校园电子商务系统也提供网站注册方式来吸收用户,任何人都可以在系统上注册登记成为用户,每个用户的资料以及平时买卖商品的数据记录将储存至相应的数据库内,一旦有会员感兴趣的商品,系统将自动通过E2mail 通知。显然,不断增加的用户、E2mail 地址和过去的购买行为都将成为校园电子商务系统极其重要的无形财富。

5.付款方式

电子支付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学校可与特定银行合作开发校园卡的校园网在线支付功能,为每个在校生在银行建立一个户头,学生可将现金及汇款存到该户头内。以此形成一张集网上支付、报到注册卡、图书借阅卡、考试卡、饭卡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卡,同时也可给每位教师也配备校园卡,使工资、房水电费等日常的收人与支出均可实现用卡交易。

四、结束语

相信随着国内网络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电子商务市场的不断发展,校园电子商务也必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根据校园自身的特点构筑校园电子商务平台,以适应校园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将是大专院校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吴芊芊 王禹琪:校园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商论,2005年第一期

[2]谢 明 李 明 李婷婷:关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张丽凤 张金凤:校园电子商务发展分析[J].大学时代(B版),2006年11期

篇5

关键词 移动电子商务 价值链 移动门户

1 引言

随着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被广为应用,移动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移动商务也随之兴起。基于无线的移动商务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开始成为传统电子商务的有益补充,其几倍于互联网的用户群使得无线商务有着更大的前景和巨大的商机——移动商务应用将成为下一轮产业竞争的焦点。基于移动技术的移动商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通常将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定义移植在无线环境下,将其定义为消费者借助Internet网络,并通过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有形货物或无形劳务的买卖、交换等具有货币价值的交易。在此环境下,移动商务模式也渐渐成为电子商务领域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在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商务的特点,研究了移动商务价值链及其组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移动商务模式,试图为后续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2 移动商务特点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移动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相对于电子商务,移动商务具有以下四个明显的特征,即移动性、即时性、私人性、方便性。移动性又称为无所不在性,此特征是相对服务对象而言的,移动商务的移动性不仅仅表现为终端的移动性,还包括服务的对象和提供的服务都是移动的;即时性是指移动用户能够即时的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和服务;私人性,通常是对服务终端而言的,移动商务的服务终端主要是手机等工具,具有极强的私人性,这为移动商务的发展带来独特的优势,使移动商务发展与私人身份认证相结合的业务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方便性,通常是相对服务方式而言,移动商务要求服务形式简单,响应迅速。移动商务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异常广阔。

移动商务还具有个性化和定位功能以及网络效应等特征。由于移动通讯设备的拥有者对于应用和服务各有所需,因此移动商务的应用能够达到个性化,即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现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给特定的使用者。移动商务提供的移动服务具有的网络效应,又称为正向的外部性。在移动商务环境中,网络运营商往往需要对巨额投资的基础设施等重要资产实行垄断,与开放的Internet环境性形成鲜明的对比。移动行业也存在很强的国别性,不同的法律、文化、社会、政治和技术对移动服务和应用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在移动终端用户的教育背景也是移动商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移动商务价值链

移动商务价值链在技术、法律和环境等方面面临着巨大变革,价值链逐渐被拆分和重构,并逐渐演化为价值网。很多研究对移动商务的价值链的参与者进行了识别和分析,同时给出了不同的分类方式。综合起来,可以将参与者分为用户、内容和服务相关、技术相关以及其他等。用户又包括个人用户、商业用户等;内容和服务相关的参与者通常指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内容综合商、应用提供商、应用开发商和无线门户等;技术相关的参与者指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基础设施提供商和中间件/平台提供商等,还包括其他的参与者如法律机构和政府机构等。Stuart J. Barnes提出移动商务价值链的增值活动和过程包括内容、基础设施与服务两类。内容增值包括提供原始内容的内容创作、处理成数字产品的内容包装和向最终消费者提供内容产品的市场等活动。基础设施与服务方面主要包括移动网络传输技术、移动界面和应用等活动。Ian和Janusz等则把移动游戏的增值活动分为设备开发、游戏开发和游戏平台提供、无线网络提供、内容和应用集成、促销和定价等,可以看成是内容增值活动的进一步细化。

4 移动商务模式

4.1 移动商务模式形成

移动商务模式是由移动商务价值链中的某几个部分相互合作而逐步形成的盈利模式。在移动商务模式形成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如技术的标准、终端处理能力和带宽不足、消费者对于无形产品的消费态度、使用移动终端的环境、市场需求以及其他的参与者和竞争者等。Laaksonen讨论了从应用想法形成到最后移动商务模式产生的过程,并且用一个移动游戏商务模式产生和创新过程的实证分析来详细分析不同阶段的情况,给出了不同阶段的建议。其他一些学者则讨论了更加宽泛的模型,包括从概念定义到商业计划在内的商务模式构建和采用的全过程。这些分析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形成的过程对进一步研究移动商务模式的采用和创新的方法是很有意义的。

移动商务模式随着技术的升级而不断扩充、完善和成熟,经历了从简单、种类少到复杂、种类多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没有内容提供商的参与到内容提供商在整个商务模式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现在大多数移动商务模式中,内容提供商是移动商务内容和服务的来源,也是移动商务实现商业价值的根本。同时,移动运营商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由整个价值链的拥有者和管理者变成了简单的通信服务提供者,逐步失去了其在移动商务中的主导地位。最后只能通过向内容提供商出租网络资源生存,通过在内容提供商提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收取佣金获得利润。

4.2 移动商务模式分类

目前,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出现了多种分类方式。传统上通常根据用户类型和市场细分的分类方式可以将移动商务模式分为B2B、B2C和C2C等,但此分类难以具体分析移动商务模式的运行过程。根据服务的特征,Ballon等在对荷兰电信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4种移动商务模式,即语音通讯、SMS服务、移动运营商整合的WAP服务和移动办公服务。还有研究把移动商务模式分为移动通讯、基于定位的服务、无线网络和移动员工支持。此外,还有根据交易参与者进行交易方式的移动商务模式分类。

4.3 移动商务模式分析

通过对移动商务价值链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移动商务中参与的主要角色有:移动用户、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移动门户网站和移动网络运营商等。本文主要从移动商务中参与的角色的角度来分析移动商务模式。以下是对几种移动商务模式的分析。

(1)内容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直接地或通过移动门户网站间接地向客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网络公司通过新闻消息等方式,以年、月等单位定期向接受信息和服务的客户收费,收费的金额可能是固定的,也可以根据该信息产品的被访问情况而确定。而战略联盟即移动门户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最终消费者。通常消费者按浏览的内容或访问的页数收费。内容提供商的关键成功因素在于内容提供商把与移动用户的任务交给其战略联盟完成,而将主要精力专注于专业能力上。同时,还避免了在市场开拓、交易平台维护和管理方面耗费过多的资源。但内容提供商也有其缺陷,即过于依赖内容战略联盟来扩散内容。

转贴于

(2)移动门户。移动门户通过无线网络使移动用户从不同的移动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无线网站来获取服务,同时为移动客户提供服务和信息。移动门户是用户接受无线网络的入口。移动门户的关键成功因素是通过建立灵活的平台,可以支持不同的标准、协议和终端,方便用户交易。通过在各个接触点收集和分析用户信息,移动门户还可以提供个性化、区域化服务。此外,通过建立一定规模的客户基础,移动门户可以吸引移动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加盟。移动门户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收入、交易收入和接入收入等,还可以通过吸引内容提供商做广告来收取费用。

(3)移动运营商。移动运营商提供一个范围广、使用方便的业务平台,为移动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接入,并在安全、计费、支付等方面提供支持。移动用户、服务提供商和银行在此平台上交换信息。典型应用如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其服务提供商合作伙伴有600多家,提供了超过7万种业务。移动运营商的关键成功因素是通过控制移动网络平台,占有主动权,并自主选择内容提供商。作为移动价值链的枢纽,移动运营商确保参与者的交易信息安全。通过与内容提供商合作,也可以吸引移动用户,扩大客户群。在此模式中内容计费存在一定难度。传统的基于时长或数据流量的计费方法已不足以解决移动网络的计费需求。

(4)WAP网关提供商。WAP技术是一组通信协议,把Internet技术与无线网络技术结合起来,针对移动通信设备接入Internet以及其他待开发的新型电信增值业务而设计的一套规范。它通过WAP网关对Web服务器的信息进行转换,以使Web服务器能够浏览Web服务器上的内容。WAP网关提供商的关键成功因素是将处理功能集中在WAP网关中,大大减少了手机操作负载。服务提供商还通过与WAP网关提供商合作致力于改进服务,而无需关心相关的技术细节以及安全等问题。

(5)移动直接面向客户。内容提供商可以通过WAP网关直接与移动用户进行商务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内容提供商可以通过Web服务为用户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包括私人邮件阅读、世界新闻、金融、旅游信息,用户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定制信息。目前移动直接面向客户的模式还不是很完善,由于移动设备屏幕、键盘小并功能复杂,不仅需要新技术实现信息的可视化,还需要合理利用有限的键盘实现操作命令。

(6)移动虚拟社区。移动虚拟社区为用户提供类似于传统网络虚拟社区功能,如交友、聊天和同学录等。2004年初,Motorola和友联网联合推出中国首款手机支持的无限虚拟娱乐社区——MOTO都市。MOTO都市将网络社区中的精彩内容移植到手机中,包括MOTO会所、工作中心、MOTO购物、MOTO校友录等多种功能。

5 结论和展望

目前,移动商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商务模式和平台技术还在摸索中前进。随着3G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成熟,移动商务企业应用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移动商务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对移动商务及其模式的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对移动商务模式的分析是建立在对移动价值链的组成分析基础上的,主要从参与者的角度对移动用户、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移动门户网站和移动网络运营商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对移动商务模式分析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性问题,如何保护移动用户的合法信息不受侵犯,如账户信息、交易信息等,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移动价值链枢纽的移动运营商在这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同时,移动运营商对网络计费问题也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当然,要解决移动商务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应用上还必将付出复杂的、艰苦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卫东,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 Siau K,Ee-Peng,Lim-Z Shen. Mobile Commence:Promise,challenges,and Research Agenda [J]. 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 2001(12)

3 Barnes S J. The Mobile Commerce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2 (22)

篇6

电子商务校内实习实训模式的现状

1实习实训目标不明确

由于电子商务校内实习实训模式过于灵活系统,因此诸多高校在建设校内实习实训模式的时候,缺乏对电子商务在企业和市场行情状况的了解,对电子商务校内实习实训的界定和理论体系以及实训的模式缺乏实践上的操作,导致对电子商务校内学生培养的方向和水平不够明确.而在设置此种电子商务校内实习实训课程时也没有遵循应用型复合人才的轨道去因材施教,类似于繁重、分裂的教学模式依旧在实习实训模式中出现.

2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缺乏

由于专业设置比起其他行业来言都较为晚,课程体系也较为模糊,因此电子商务专业性高级型的教师并不常见,很多电子商务的老师都是“半路出家”从管理系或者计算机专业转接过来的,对电子商务本身理解的并不深入和透彻.[4]对电子商务校内实习实训没有经验,不懂得如何从实际出发找到学习的方法,更加不懂得如何培养出电子商务实践人才.而就电子商务校内实习实训中需要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高校无法引进适合本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设备和相关软件程序.导致学生学习后,走入社会才发现自己所学与所用发生脱节的情况.

3学生的实践经验尚缺

实习实训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对于实践重于理论的电子商务而言,学生的应用性决定日后的就业竞争力.缺乏电子商务的实习实训是很多学校都有的问题,而学生自身的惰性,总觉得实习实训课程并不重要,缺乏兴趣也成为了电子商务校内实习实训模式尚不足的一个重大原因.[5]学生积极性不高,和老师之间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沟通氛围,使得实习实训收不到完好的成效,也成为了其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

改进电子商务校内实训模式的对策

1积极倡导学生自主经营电子商务

学生在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如第一时间内得不到实践上的辅佐,就很容易忘记.因此倡导学生自主经营电子商务,开设淘宝网店或者是其他网络商务交易平台,可以让他们最直接的感受到电子商务实习实训中的经验与成效.此种电子商务的实习实训,就成本而言几乎不需要任何费用,投入资金小,自主发挥的平台大,学生经营起来也较为轻松,在解决网店的装修和推广、进出货品等一系列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无形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处事能力,为其日后的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开展各项实践性比赛

学生可以先学习理论知识,取得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资格证书,通过一定水平下的理论知识的熏陶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让自身电子商务的储备技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同时也是日后就业的一个参照点.比赛往往是发掘人才,促进能力的最佳平台.开展各类电子商务校内实习实训的比赛,可以增加学生的进取心理,比赛中的优胜劣汰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优势.学生在参赛中与同伴之间的积极配合,也增加了彼此的默契度,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大环境下,学生可以很快的去适应各种实训的挑战,突破自己,增长经验.

篇7

【关键词】 电子商务模式;合作;知识共享;企业互动

引言

分析已有的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可以发现:一是它们所基于的企业间关系一般是一种交易(买卖)关系;二是利用电子商务的主要目标是降低交易成本;三是具体应用方式主要考虑将传统交易方式移植为电子方式。而面对多变的市场需求,企业追求的不仅仅是成本低,还包括响应快、质量高、服务优等目标。所以企业加强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联系,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便成为必然。而这一过程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支持,由此出现了合作型企业间电子商务。合作型电子商务是指由电子化技术推动的,企业与其顾客、供应商、商业伙伴和员工之间进行的分享信息、知识、资源、流程和实践的合作性的全面互动。

本文从知识实体和知识过程两个方面考察企业间知识共享层次,从沟通和协调两个方面衡量企业间互动程度,结合企业间知识共享和企业间互动程度两个维度把合作型企业间电子商务为基本b2b、利用b2b和探索b2b电子商务等三种模式。

合作型电子商务的知识共享维度

企业间知识共享是合作企业共同深刻地洞察顾客需要、有效地创造价值并敏捷地传递价值的关键所在。企业间电子商务合作是一个基于知识的过程,由知识指引、使用知识并且产生富含知识的结果。企业间知识共享可以从共享知识实体和知识共享过程两方面来考察。

从知识实体角度来看,知识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等层次。根据知识层次,企业间电子商务合作共享的知识包括以下几类:(1)交易数据,包括订单数量、价格、销售、产品说明、质量和交付说明等。(2)运作信息,如存货水平、成本、进度、生产与运输能力、前置期、运货等。(3)战略知识,包括pos信息、实时需求、对市场趋势的理解、对顾客最珍惜事物的理解以及产品设计等。

从知识过程角度来看,知识的共享包括知识的传递、吸收和应用。目前学术界依据过程导向将知识共享分为信息共享、共同感知与知识集成。信息共享是交换关于销售、顾客需要、市场结构和需求水平等信息;共同感知是供应链伙伴共同解决运作问题,分析和讨论战略问题。知识集成指供应链伙伴形成关系专属记忆,向每个成员提供对组织间惯例与程序的共同理解。企业间电子商务合作过程的知识共享涉及三个层次:交换数据、应用现有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结合实体导向和过程导向知识共享,本文把企业间电子合作的知识共享层次分为:交换交易信息、共享运作信息和共享战略信息三个层次。

合作型企业电子商务的互动程度维度

合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互动是指合作参与者之间的连接性或“保持接触”。没有参与者之间的一系列互动,合作就无法存在。合作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参与者的互动,而且所有参与者的积极参与是至关重要的。在互动的过程,企业需要利用多种沟通渠道同各方参与者保持互动。

spekman(1998)认为合作有三个主要维度:沟通和解决冲突、协调工作以及计划。沟通和解决冲突是指通过开放的、诚恳的沟通化解所出现的冲突。协调工作意味着控制并管理企业间活动的相互依赖性。计划是制定共同目标的正式程序。解决冲突和制定计划的核心机制是协调和沟通,而沟通协调的目的正是为了达到彼此间的相互合作。因此,企业间电子商务合作的互动维度可以从协调、沟通、合作进行探讨。

合作型电子商务模式分类

根据知识共享层次和组织间互动层次可以把合作型组织间电子商务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基础b2b、利用b2b和探索b2b电子商务。(见下图)

为了便于识别企业间电子商务合作模式,表1从不同维度对比基本b2b、利用b2b 和探索b2b 三种电子商务模式。识别企业间电子商务合作模式需要考察企业间合作的实际过程,根据合作过程中的信息系统应用模式、信息系统使能的知识共享程度和互动程度等维度来判断合作型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的类型。

在利用b2b电子商务中,信息技术

应用模式是利用性的,企业间形成利用性联盟。在探索b2b电子商务中,信息技术应用模式是探索性的,企业间形成探索性联盟。判断企业间电子商务合作模式需要把分析单元从个人或组织转移到组织间层次,聚焦于信息技术在企业间伙伴关系中的应用模式。在利用b2b电子商务中,企业间合作致力于利用伙伴现有知识或者合作伙伴企业单方内部创造的知识。在探索b2b电子商务中,合作伙伴共同创造新知识。

参考文献

[1] 汪璇,仲伟俊等.合作型企业间电子商务中信任机制设计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6,21(1):38-43

[2] 刘维营.电子商务企业与知识管理[j].网络经济,2003,28(8):45-47

[3] 文庭孝,周黎明等.知识不对称性与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理论与探索,2007,28(2):125-125

[4] 许军.知识共享与互动的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301(1):182-184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新模式

一 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交易中的作用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配送销售过程中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信息的和收集,同时依托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购买、销售和电子支付等业务的过程。推广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其在农产品交易中的作用如下。

1.有利于增加农民对农产品信息地掌握

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农民对农产品市场不甚了解,对农业信息把握不准。在市场经济下,农产品滞销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内蒙古的土豆,接着是山东、辽宁的大白菜,再是河北大葱,甘肃洋葱,广东、辽宁的萝卜,等等,从经济学层面讲,这固然是由于农产品对市场需求有一定的滞后反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农民对市场掌握不够造成的。小生意与大市场信息脱节,致使产销缺少有效的对接。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能够让农民了解不同时期的农产品需求状况,了解政府对农业的各项政策,以及同行的基本动态,增强农民对市场的预见性。

2.有利于农民拥有更多的价格话语权

农业电子商务可以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农业信息的沟通与知识的共享。在收集信息的同时完成信息的交换,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比重。在传统农产品交易中,农产品的销售大部分都依赖中间商的收购,农民对农产品价格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即使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扬,农民依旧无法借此增收。因此,对农产品实施电子商务,能够扩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对中间商的依赖,从而拥有更多的价格话语权,更多地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3.有利于农产品交易手段多样化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多数为现货交易与现金交易。通过网络,可以使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联系起来,发展多种农产品交易方式。例如,2004年,山东寿光蔬菜首次进行了电子拍卖,开创了农产品新交易方式的先河。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很多条件具备的大型农业生产基地或农场可以采用农产品期货交易或批发。期货贸易、远期合约交易、集中竞价、订单式农业等多种现代交易手段都可以运用到农产品交易当中去,农业活动者应借此东风积极构建多种销售渠道。

4.有利于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

互联网遍布全球,利用网络可以向全球农产品资源信息,宣传、推介当地丰富的优质农产品,扩大本地区农产品的知名度,解决当地的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做广告,成本比传统广告媒体低,而且,由于网络已成为当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广告的影响比传统广告来得更广些。通过电子商务,农民可以减少第三方或中介组织的参与,减少中间交易环节,缩短供应链,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寻找优质客户。当然,电子商务的特性要求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更加标准化,标准化反过来顺畅了流通,也进一步减少了交易成本。

二 农产品电子商务运用中的主要问题

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主要有供求信息服务型和商务服务型。前者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了各类信息,节省成本。后者可以为农产品提供信息化的交易平台,缩短农产品供应链条。但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1.农产品的特性不适合电子商务

农产品的生产依赖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种植和培育需要一定的周期且不利于存储。另外,农产品的差异化不明显,虽然现今很多消费者偏好于绿色无污染产品,但从直观上很难进行辨别,加之我国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较低,导致农产品无法像工业产品一样实行品牌区分。不同的商品在其运行过程中,往往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价值保存期,而农产品的使用保存期可以说是最短的,很多农产品如鲜活品不易保存,造成远距离贩送很困难。同时又由于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滞后,对下期的需求量预测往往是根据上一时期的需求,导致了供销不匹配。因此,决定了农业电子商务需要有组织的第三方介入。

2.电子商务技术不高和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电子商务还处于发展阶段,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较弱,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如金融体系不完善、物流配送不健全、商业信誉不高等问题。很多农村电脑人均拥有量低且多为政府人员使用。即便近些年涉农网站增长迅速,但网站建设的质量不高,很多关于农产品的网站访问速度慢,服务提供不稳定,网页陈旧、链接不便利。在农村,农民还主要依靠邮政储蓄、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进行些存储业务,缺少各种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即便是有,利用率也很低,商业环节中的资金流得不到很好的转换流通。金融业不发达,使得很多电子商务赖以的支付方式很难起到作用。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和地区偏远等原因,农村的物流不完善,农产品难以实现使用价值的转移,这也进一步缩小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3.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在农村严重变形

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它不仅要求构建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网络体系,还要求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然而,我国农村推行信息化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

据CNNIC统计,截止2011年6月30日,在全国近4.85亿网民中,城镇网民占73%,农村网民占27%。其中,职业为农民的网民占5.3%,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农村的文盲率还是很高,农村科技化水平低,电脑拥有率不高。政府推广并未真正做到授惠于民。很多地方电脑教育的对象以农村党员和成人为主,计算机等设备的主要用途也只是宣传终端,而党员对此却缺乏足够的积极性,有兴趣的青少年却没有机会得到学习。这也使得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受到阻碍,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运用。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 模式 存在问题

展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画卷,经历过激情、疯狂,也有过绝望、思考,更有过不懈的奋斗。“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中国的电子商务在历经寒冬之后,终于走出阴霾迎来春天,而如今的电子商务正处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初夏时节。

一、电子商务及我国电子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主要利用Internet从事商务劳动或活动,是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人,系统化地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电子商务模式按照参与主体来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企业对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模式(B to B),指企业之间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B to B模式又可分为B to B to B模式和B to B to C模式两种。B to B to B即企业—企业—企业电子商务模式,是以B to B模式为基础,实际上是在常规的B to B模式中增加了一个中间商的环节,而B to B to C模式则是从B to C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二)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交易模式(B to C),指企业对消费者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这种模式主要依赖于网上销售模式,这种模式的电子商务在近年来发展迅速。

(三)消费者对消费者电子商务交易模式(C to C),在这个模式中商品是直接由消费者出售给消费者,它主要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贸易,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C to C打开了方便之门。网上拍卖网站便属于此类。

以上是我国现存的主要电子商务模式,除此之外,按照参与主体划分,还包括企业对政府(B to G)、消费者对政府(C to G)、企业对消费者对企业(B to C to B)等模式。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与传统行业相比,电子商务不仅吸收了大量的就业,具有灵活的企业机制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不断成长成为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并且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转型,促成了制造业、流通业与服务业的升级。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和提升了传统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能够减少传统产业在经济中占有的比重,转变高消耗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减少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而且电子商务还将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电子商务有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通过互联网,中小企业能获取过去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得到的资源、信息和知识。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为中小企业拓展业务范围,获得全球的知识基础,联系到全球网络和通讯,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电子商务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在网络构建具有高度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中,经济活动通过网络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各个区域的企业可以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源,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三、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发展电子商务当前存在和急需解决的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安全难题。安全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希望能够在电子商务的运行过程中确保自身信息安全。安全问题包括网络系统的安全、网络内部的信息安全、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安全、网络用户的身份识别等。

(二)物流的滞后。电子商务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完整快捷的物流系统,但目前我国的仓库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左右,滞后的物流无法满足快速、低成本的电子商务流程的要求。

(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仍相对较弱,这在网络技术、消费水平、通信速度、安全条件等各方面都限制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四)商业信用问题。中国市场目前还不是很成熟,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善,这使得消费者对网上购物有一种不安的心理,对屏幕上指定的货物与实际送达的是否一致抱有怀疑,并且对质量问题也有担心。

纵观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经营状况,电子商务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并且挑战大于机遇。为了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应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

1.建立信用意识,完善信用体系,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个具有良好信用意识的社会环境。一方面,通过普及教育知识提高全民素质,建立信用意识,同时媒体和社会各方面也应积极配合宣传,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协会和电子商务认证中心,构建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2.推动电子商务的相关立法。政府应积极健全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制度,通过明确参与电子商务各方的法律责任,不仅有利于打击网上虚假广告等欺诈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3、改进技术和加强监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为电子商务提供安全保障。对于网上交易安全管理,在努力探索和改进相关的技术的同时,要加强各方面的监督,通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完善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的合法权益,同时对破坏网上交易权益的行为进行立法严惩。

4.切实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电子商务发展的载体是网络的建设和运营,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依赖于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快形成电子商务的外在支撑环境。

参考文献:

篇10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会带来竞争优势,最近出现了电子商务、电子解决方案、电子政府等“e”化一切的趋势,但有调查表明美国过去二十年中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并没有明显改善知识工作者的效率和效益。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经济的性质已发生改变,企业基于信息的竞争优势正向基于知识创造的竞争优势转移,前者是变革相对较慢、以预期为基础的经济,一般信息系统就能应付组织信息处理的需要。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组织没能根据商务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战略,彼德.德鲁克认为这样的组织很大程度上为它们过去成功的经验和模式羁绊,典型的如IBM和通用汽车,它们没能深刻理解知识和信息的区别。本文将从更实际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知识可理解为“具有某种行动能力的潜能”,而信息则“与对象性质和执行效果联系更紧密”。这个观点和著名信息系统哲学家查尔斯教授的论著“咨询系统的设计”相符:“知识隐藏于使用者的头脑中,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积…,而是知识工作者如何对一系列相关信息反映”。畅销书《知识创造型企业》的作者野中侑次郎强调“只有人能很好扮演知识创造的角色”,不论其处理能力有多高,计算机最多是一种工具,作为一种高效信息运送者和信息载体,在人类充分利用并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行动的能力。

2商务模式变革:从连续改进到企业再造

过去十年中商务环境转变的标志之一是全面质量管理(TQM)向业务流程再造(BPR)发展,如图1示。与传统强调对现有过程逐渐改进不同,BPR侧重于基于信息技术对企业流程作整体性的重新设计。

从逐渐改进到企业再造

全面质量管理(TQM)业务流程再造(BPR)

改变程度增量激烈

起点现有流程从零开始

频率一次性/连续一次性

所需时间短长

参与方式自底向上自顶向下

典型范围狭窄跨职能部门

风险中等高

主要发起方式统计控制信息技术

改变类型文化文化/结构

但BPR也不能算作最终答案,它没有提供向基于Internet和万维网的商务的转变策略。SAP之类的BPR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发了许多ERP系统,注重企业内的数据收集和信息共享,但也损失了信息处理的灵活性。一些新兴的软件企业如Siebel开发了外部信息流功能和信息接口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与注重内部功能集成的ERP系统互补,创造了一种无缝集成的电子商务环境。目前看来制约这种商务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系统的灵活性、信息接口的柔性(包括企业内外部)。

过去四十年中增强企业智能的信息处理模式经历了三阶段:自动化、流程合理化和企业再造。但这些还不足以应付商务模式变革的挑战。在网络经济时代外部市场信息有时甚至比企业提品和服务的商务逻辑更重要。“原子经济”正向“比特经济”发展,“砖加水泥的百货店”正向“鼠标加水泥”发展,我们必须对传统经济因素从更准确的角度作出再评价,信息资产、知识资产、无形资产等让很多虚拟企业短时间内创造了传统方式无法想象的价值。新的、成功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基于网络的创业者大都知道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从成功案例来看商务模式的创新更是赢得全球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着要求我们必须应用新的价值规律衡量其供应链和客户关系,这就不仅仅是业务流程的调整,而要重新思考整个业务模型和组织间的信息流。

3从业务过程再设计到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边际收益递增”理论的提出者安瑟(BrianArthur)认为这是一个“重新思考和再造一切”的时代,企业都基于信息开展业务,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审查、调整业务开展的方式,以适应环境激烈改变。现阶段尽管延续以往的、按预先定义好的模式开展商务也能成功,但从长远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对环境的清晰认识,并相应地调整战略目标和开展业务的方式。史蒂夫(SteveKerr)曾在《计划评论》期刊上对业务战略的现状作过精辟的分析:“世界发展得很快,有时你根本没法预测...,因此我们更多强调对外界的快速响应,而不再是完全靠计划工作。我们对世界的变化感到吃惊,但这中吃惊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虚拟公司、商业生态系统和.com公司的快速发展就是业务规则变化的典型例子。环境的非连续性、跳跃式变化使得昨天的最佳实践也许成为明天公司前进的障碍,公司要根据业务和信息体系结构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和新知识。

4从信息处理到知识创造

知识管理论文和专著常把组织过去的历史知识作为预测非连续变化环境的工具,并以此决定将来的行动方案。但从信息系统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这种观点存在很大的问题,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三种神话是:

神话1:知识管理技术能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适当的人。应该说这种观点只适合过时的商业模式;在相对稳定的市场中业务呈现增量变化,高级主管们能通过检查历史数据预测发展趋势。但信息时代的商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必须以更灵活的方式应付,而不可能建立一套系统去对什么时间什么人需要什么信息作出预测。

神话2:知识管理技术能存储知识员工的智能和业务经验。数据库和群件技术能存储一些零碎数据,但目前还无法存储有意义的决策模式;而且信息特别是知识与应用环境密切相关,同样的信息在不同时间或环境中不同人会有不同反映。存储知识需要知识型员工有分享知识的愿望和将知识明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后一个过程太难实现。

神话3:知识管理技术能有效实现知识员工经验和知识的传播。这种论断也是建立在预测信息需求的基础上。虽然信息技术能协助员工交换零星信息,但在一些重要的商业决策中不能有效进行包含复杂数据结构的通信。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有编译好的数据信息,也不能保证每位员工愿意利用。过去的研究表明尽管有内容详实的报告和数据库,大部分高级经理都喜欢通过与他们认为知识渊博的人探讨交互过程来决策。仅以一种统一的方式保存数据有利于理解信息,但妨碍了商务模式的创新,也不利于知识库的更新和新知识的创造。

5向切实可行的知识管理迈进

将知识管理同技术紧密联系到一起只会对计算机硬软件厂商产生好处。最近《首席信息官》杂志的一份访谈录中提到“过多强调技术会迷失关键成功因素”。几年前Intranet、LotusNoes和微软的MS-Exchange被看作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工具,现在技术上谈的更多的是知识门户、智能和基于“推送”的技术(push-basedtechnologies);尽管技术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部分组织还是在寻找一些简单问题的答案:如何扑获、存储和转移知识?如何确保知识工作者共享知识?为了找到答案,组织必须清楚知识和信息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仅是语义上的,而对企业信息过量环境中的成功具有决定意义。前一段时间很多媒体和网络主管争夺“眼球”、“注意力”和虚拟社区,在电子商务时代真正稀缺的资源不是信息,而是人的注意力。因此要很好地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创新、把知识成功应用到具有市场的新产品和服务中去。知识管理能通过结合数据、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和人的创造创新能力,提高组织在非连续性变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与传统方式不同,这个定义从知识管理产出的角度分析了与商务模式创新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会有很多选择来实施电子商务战略,如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销售链管理等。

6根据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知识管理

目前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很多是基于过时的商务模型,这会对电子商务产生负面影响。下表说明了商务模型的变化和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分析知识管理的基本假设,调整相应战略以适应新电子商务的需要。

传统商务电子商务

商务战略预测提高应变能力

信息技术集中式分散式

高层管理的角色顺从自我控制

组织知识过程应用创造与更新

公司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

组织设计结构化适度“混乱”

6.1商务战略的转变

商务市场的发展变化要求从不同角度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输出信息。与传统强调和依靠长期预测不同,在“新”世界开展商务要多用“场景规划”(scenarioplanning)之类的技术理解未来的演变。但这并不是是说要完全消除组织的计划,而是利用场景模拟来发现备选方案的局限性。组织仍会制定计划,但不会完全依赖这些计划,这种观点在一些新诞生的、基于Intranet的公司中更明显,这些公司经常会审查其商业模式,敏锐地观察市场并积极响应是成功企业的共同特征,它们也能更快地创造知识,发现“商务理论”与动态变化环境的差异。

6.2技术使用模式的转变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增加,很多企业将一些规律的日常办公流程电子化到信息系统中,这些流程一般采取“最佳实践”的形式。但用静态的计算机系统描述动态商务环境的流程往往使业务处理不太灵活。随着商务环境非连续、跳跃式变化,信息系统往往成为组织进化的障碍。我们必须考虑设计能适应商务环境动态变化的信息系统。动态定价系统、比较购物就考虑了市场数据的动态发展和变化;但这样的系统仍需要按结构化方式具体表示市场数据。不论是外购还是自行开发,都要有效协调现有技术和新技术,跟上商务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迈肯锡的观点是:企业信息系统必须从支持事务处理、集成商务逻辑和工作流向支持员工通讯和在线学习的系统转移。这种柔性技术和系统才能支持实践社区(communitiesofpractice,cop),由组织雇员和外界专家组成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网络。毫无疑问,建设虚拟的消费者社区是要优先考虑的,福特和通用汽车就是这样做的。

6.3高层管理角色的转变

管理学学者和经理们不再过多强调业务开展的惯例,因为命令-控制系统和惯例往往不能适应商务环境的剧烈变化。高层经理要从命令-控制的角色向“感觉和响应”转移。如果说知识在信念和承诺方面区别于信息的话,组织应重点强调员工对组织远景的承诺,而不是强求适应规则和所谓的“最佳实践”。

高层经理应把组织看作员工社区,这种社区能产生不同信息,还要让他们访问组织信息。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商务环境快速变化,高级经理的决策和底层实施是分开的。对信息存在多种不同理解可有多种方案响应业务环境的动态改变。

6.4组织知识过程的转变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最佳实践有利于处理可预料的环境,在信息系统的早期阶段就要开发最佳实践。但商务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要求“做正确的事情,而不一定保证所做事情正确”。在重新评价关键假设的基础上,重点要强调更新现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并在商务中应用,而不是传统“旧经济”中在知识库中存储知识,需要知识的人从知识库取出后再加上重新理解的过程。

传统信息处理模型在给定一个问题后往往基于业务环境寻求解决方案。相反,在新环境中要从当前已有知识寻求解决方案,个人会从处理模型得出不同结论,但组织的远景规划确保了这些不同的理解向一个方向发展。

6.5组织资产的转移版权所有

彼德.德鲁克认为知识对个人、对经济都是最宝贵的资产,传统的经济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都没有消失,只是变得次要了,很多组织在重新评估其资产。现实中一些网络企业的实际有形资产有限,但获得了数倍于传统企业的价值。传统的计量方法不能有效度量知识资产的价值,网络公司和其它信息技术企业的成功来源于“回报增加”。传统生产因素受规模和范围的限制呈现边际收益递减的倾向,相反信息资产和知识资产遵循不同的经济规律而表现出收益递增的倾向。这是因为知识“外化”的结果,随着用户网络成员的增加,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也就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6.6组织设计的转变

传统经济遵循控制结构,新的商务环境要求组织保持适当“混乱”,就象凯利在《失去控制》一书中描述的缺乏固定结构和外部控制。这种组织只有少量规则、一些信息和大量的自由。在新的商务环境中,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者能进行“自我设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并重新评估和审视方案的产生过程。这样通过鼓励实验、重新思考,这种过程促进了行动反思和新知识创造。通过这种方式质疑所有假设,不是遵循传统的最佳实践而是寻求更好、更适合动态环境的解决方案。

7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