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贸易范文
时间:2023-03-23 21:3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边境贸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01
【原刊页号】64~69
【分 类 号】f52
【分 类 名】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复印期号】200303
【 标 题】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
【 作 者】郎平
篇2
为何陷入僵局
农业谈判之所以至今未能取得进展,主要是由于以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的由18个农产品出口国组成的凯恩斯集团同以欧盟、日本等国家之间在农业补贴等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未能接近。农业问题上的矛盾并非始自今日,但近年来它非但没有缓解,而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后者主要是由美国去年5月宣布执行新的农业政策引起的。美国实行的新农业法案把农作物和奶制品补贴提高了67%,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的批评。为了重新夺回全球贸易谈判中的主动权,去年7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新的农业谈判计划,目标是把世界范围内的农产品关税降到25%以下,这与当前平均62%的农产品关税水平比较,降幅很大。按照这个计划,美国农产品关税将从目前的平均12%降到5%。除了削减关税外,美国还建议各国把提供给农民的扭曲贸易的补贴限定在农业产值5%以下,这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扭曲贸易的补贴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指责欧盟和日本等竞争对手的农产品关税税率和农业补贴都远高于美国的水平。
欧盟、日本以及韩国等则强调“农业具有多种功能”,农业问题不仅是农业本身的问题,呼吁WTO贸易自由化谈判必须关注社会、环境和农业的多种功能等“非贸易问题”。对欧洲来说,对农业实行补贴一直是欧共体经济一体化政策的基础。欧盟不同意美国的做法。对日本来说,长期以来保护国内大米市场被认为是事关国家总体安全和政局稳定的大事,因此呼吁适度减少农产品贸易壁垒,反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迅速和大幅度减少农产品贸易壁垒的做法。日本建议根据各国不同情况对所有农产品设定一个关税削减的平均百分比,然后再决定每个具体项目关税的最低削减水平,使WTO的每个成员都能较好地处理各自不同的情况。采取这种办法,日本便可以根据有关项目关税削减的最低要求来降低大米关税。这种深层次政策考虑上的分歧使双方在谈判中不愿做出让步,最终错过了3月31日就农业谈判模式达成协议的最后日期,使谈判一时陷于僵局。
有了一些转机
在多哈议程的诸多议题中,农业谈判常常被认为是新一轮谈判的核心。农业谈判受阻后,大家对多哈议程能否胜利结束产生了怀疑。在这种气氛下,欧盟不久前做出的两个决议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事情似乎有了一些转机。
6月26日,欧盟农业委员菲施勒的发言人说,欧盟农业部长已经就共同农业政策进行根本性改革达成协议。改革的主旨是从2005年开始切断农民的产量与他们得到的补贴之间的大部分关系,并将部分补贴转用于农村的发展。WTO总干事素帕猜对欧盟的这项改革表示欢迎,认为这将激活陷入僵局的农业贸易谈判。
欧盟在农业贸易方面采取的另一个措施是,欧洲议会于今年7月2日通过了一项新的法规,要求所有的转基因食品都必须贴上标签。法规要求食品行业把转基因农产品和常规农产品分开,严格限制混入传统进口农产品的转基因农产品的比例(不得超过0.9%)。有关专家认为,这一行动可能导致欧盟取消对转基因农产品实施的禁令,包括允许从美国进口某些转基因农产品。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同美国在农产品贸易谈判中的矛盾。
另外,WTO农业委员会主席哈宾森已经两次向成员方提出农业谈判模式修改草案,主要内容是:在未来6年内,各成员将现在的农业出口补贴减少一半,在10年内全部减除;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平均减少40%~60%;普遍减少对农业的国内支持。这个方案既不同于美国、又不同于欧盟的谈判立场,其主旨是要减少直至取消对农业的补贴,降低关税,减少造成贸易扭曲的国内支持。方案的实施方式是渐进的,不同成员可以有不同的削减比率。目前成员方对草案还各执己见,美欧双方似乎都不满意,但支持哈宾森方案的成员在增加。尽管要打破农业谈判的僵持局面目前还有许多困难,“现在还不是采摘樱桃的季节”,但农业谈判的前景也并非漆黑一团,各方也还存在互作让步的余地。
篇3
[论文摘要] 知识 经济 对贸易壁垒的影响主要是从知识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的。新的贸易壁垒对我国 企业 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很大程度的影响。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其内涵,对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 发展 有着积极意义。
随着近年来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网络 贸易的兴起,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国际贸易逐步从 自然 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向了知识密集型产品,贸易壁垒的争议范围和重点也转移到知识经济领域。
相对于传统的贸易壁垒,知识经济时代贸易壁垒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知识和技术成为影响贸易壁垒的重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将代替资本成为竞争的根本要素, 科学 技术知识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的重要动因。据美国商务部和国家制造业协会的研究表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成为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种形势下,贸易壁垒逐渐向知识化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成为保护贸易的主要手段。wto的《tbt协议》承认为了合法目标可以采取技术性贸易保护壁垒。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技术壁垒将成为保护贸易的主要手段。
二、绿色壁垒在贸易壁垒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绿色壁垒也即环境壁垒。知识经济时代不仅体现在高科技为特征,贸易壁垒的知识含量的增加,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态意识的逐渐增强,贸易壁垒还体现在以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的层面上。环境壁垒有合理成分,而且世贸组织协议也允许各成员方采取技术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只以其不妨碍正常国际贸易或对其他成员方造成歧视为准。但新的环境壁垒又经常被某些发达国家过度使用,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进行有意刁难或歧视。
三、贸易壁垒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增加
一方面,新的贸易壁垒比以前更隐蔽。传统贸易壁垒无论是数量限制还是价格规范,相对较为透明,人们比较容易掌握和应对。而知识经济时代的贸易壁垒由于种类繁多,涉及的多是产品标准和产品以外的东西,这些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改变。由于各国产品标准制定随意性强,要求苛刻。而wto等国际组织又没有很好的对各成员国的tbt及时审查并采取制裁的有效措施,这就导致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根据自己本国的贸易情况不合理的乱制定难以达到的技术标准,并且形式多样、涵盖范围广。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以高科技基础上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
在以知识 经济 时代为主的21世纪,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把握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 发展 的新趋势,研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其内涵,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 文献 :
[1]dale w. jorgenson.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information age[j].progress on point,2002,(4)
[2]冯宗宪柯大钢:开发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效应、影响分析、政策研究[m],经济 科学 出版社,2000年版。
[3]魏浩马野青:新型贸易壁垒的类型、特点与启示[j],经济问题,2004(11)
篇4
[关键词]清代 粤北 贸易 经济
[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0)06-0099-06
广东历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阵地。明清以来,随着南中国海海洋贸易的发达,广东因地处海外贸易的前沿,其沿海地区形成了多个东西方贸易的口岸。尤其是乾隆以后,清廷将贸易地点逐渐限定在以广州为中心及其周围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与海外贸易的联系愈益密切,农业商业化程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粤北地处内陆山区,远离贸易中心的广州,其社会经济发展仍较滞后。不过,由于粤北地处广东与内地各省陆路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是广州与内陆商贸交流陆路的必经之地,属于海洋贸易中的过境贸易地带。所谓过境贸易主要是指用于贸易交换的商品多数不在当地生产,也不在当地消费。清代南来北往的各地商人暂居粤北,在此修建了作为储存集散商品和议事休憩的会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粤北山区经济的商业化倾向,把山区经济强行拖入了市场。本文拟对清代海洋贸易繁荣期间粤北地区的经济在过境贸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教正。
一、贸易通道中的各地商人
清代粤北山区的行政区划包括连州直隶州、南雄直隶州和韶州府等,其中连州与广西、湖南接壤,历史上是广东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南雄与江西接壤。唐代开凿大庾岭后一直成为南北商贸交流的重要区域;韶州府则与湖南、江西接壤。粤北三大区域在明清时期因广州作为中外海洋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成为南来北往的重要商道。而商道沿线建立的各地会馆,显示着该区域在海洋贸易中的重要性。会馆是明清以来商人在异地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粤北三大行政区域的商道沿线几乎都有异地商人建立的会馆,数量也颇为可观,这为了解清代各地商人在当地的商业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广州商人至少在明末清初因贩运广货、洋货北上两湖乃至北京贸易,就在南雄浈江支流的凌江之畔建立了广州会馆,后来也在湘潭及京师建立了会馆,说明会馆是商人在长距离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场所。清代在南雄建立会馆的商人还有嘉应州的客家商人、福建和江西等外省商人。
韶州府是粤北重要的商品货物交流中心,浈江、武江、北江三大河流经过境内。便捷的水运交通,使其成为本省及外省商人因商贸运转而云集的重要场所,各地商人设立的会馆数量颇多。据当地文物部门的调查,韶关市区的会馆主要有广州、福建、浙江、江西、楚南、墨江、英翁等七所。…这些会馆都有固定的运作资金,其来源主要由殷实富商认捐,还有就是在商人的交易利润和置业中提成,当然这些商人必须是加入会馆的成员。其最北端的乐昌县与湖南毗邻,民国《乐昌县志》卷9《实业》记载:该县“地当楚粤通衢,从前海禁未开,长江、黄河流域诸省,其富商巨贾莫不道经此间,故县城外之河南亦称冲要,其时有北五省会馆之设,懋迁辐辏。”北五省具体何指?史料没有确切记载,估计是其周边的省份。清代乐昌县城坪石镇就有楚南、墨江、广同、吉安、豫章、福建、乳源等会馆。道光年间,广州、嘉应州、江西、楚南、福建等商人还在乐昌县的黄圃镇、仁化县的城口墟和长江镇建立了会馆。这些会馆在某种程度上将粤北山区经济卷入了商业贸易的轨道。
连州直隶州在明清时期是各地商人南来北往的另一条重要商道转运站,商业会馆也接连不断地建立在商道经过的重要墟镇中。据民国《连县志》第2卷《人文志》记载:民国以前,商旅在连州十分活跃,湖南及本省广州、惠州商人最多,江西、福建次之。这些商帮在连州集资建筑会馆达十余座。
除下表所列会馆外,湖南商人还在连州的东山路建有祁阳会馆、文明路建有安仁会馆,广州商人在土地巷建有禺山会馆和今东陂粮所的番禺会馆。由此可见,清代连州境内有广东、湖南、江西、福建等会馆达23所。这些会馆除了以省为单位外,更多的是以府州县行政区域为单位设立,说明各地商人经过连州的规模比较大。其中八邑会馆是广州府属南海、顺德、番禺、东莞、三水、新会、香山、花县等商人组织。南海、番禺、顺德、东莞、新会等商人又联合起来在今连南县的三江老城建立了五邑会馆。众多会馆在连州分布,刺激了当地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各地商人会馆在粤北地区的建立,也刺激了当地商人的崛起,明代始兴商人的船行和杉木行就在韶州府武江西河北门和东河坝的始兴街建有墨江会馆,这里是装卸货物的重要码头。嘉庆年间,始兴船行拥有1500多艘船只,航行于墨江、浈江、武江、锦江、连江和北江之间,商业运输直达广州,沿着这些江河的南雄、仁化、乐昌、清远、连州、三水、佛山和广州等均建有墨江会馆。墨江会馆职责主要是代南雄、始兴、仁化等县从水路过往的船只联系运输、报税等事宜,收取的劳务酬金多作为会馆福利及办公费用。乐昌县坪石镇也有本地商人建立的昌源会馆,这一会馆还曾与楚南会馆因摊派款项不公而发生纠纷。
清代各地商人在粤北建立会馆,既反映了广东与内地商贸交流的频繁,也显示了粤北山区在国内外贸易中转中地位的重要。乾隆以后,朝廷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广州遂成为汇聚天下货物的世界性大都会。各地商人除了海路外,陆路则大多通过粤北沟通内地与广东的商贸往来。粤北虽然仅是贸易中转站,属于临时性的过境贸易,但毕竟也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商业化。
二、商人活动刺激粤北山区经济商业化
明清时期,韶州府作为粤北地区的经济文化重镇,成为各地商人活动的中心。广州商人因人数众多,势力最为强大,清代陈徽言在《南越游记》卷1《山水・古迹・异闻》中用“城巾居肆者,强半广州人”加以描述。据1858年《韶关码头碑》记载,从乾隆年间到咸丰时期,韶关东关外七街分布着广州商人14家店号。又据咸丰、光绪年间两次重修的《广州会馆碑记》记载:“会馆之建,经始于乾隆丙子年。”就是说,至迟在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广州会馆就已创建,光绪末改名广府会馆,馆址在今韶关市东堤北路82-90号,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
韶州府属仁化县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境内产竹,且以纸张生产闻名,其境内的长江镇是联系湖南、江西与广东贸易的重要口岸。1885年,广州、顺德、佛山、南海、番禺等地30家商行联合捐资在此建立了广州会馆,占地面积1570余平方米,至今仍保存较好,其建筑材料大多从广州、佛山等地运来。据光绪《新建广州会馆碑记》记载:长江镇“北通江右,西接湖南,亦韶郡之一都会也。”广州府属商人在此“市廛列肆”,从事纸张贩运贸易,“长江纸贵,有胜洛阳,每当二七墟期,绿荷裹饭,客集如云,素竹成行,笺排似雪。……迄今百十年来,我广属之托业而获益 者,利泽源流。”
乐昌的山货和药材也是各地商人采购的大宗商品。康熙末年,湖南商人在此经营农副产品贸易,江西商人在此经营药材生意,并都在商贸通道上的坪石镇建立了各自的商人会馆。其中楚南会馆由郴州、湘潭、永兴、资兴、宜章、临武、汝城等县商人共建,供各县商客留宿及议事之用,是坪石规模最大的会馆。此外,这里还有福建商人在永和祥码头建立的会馆,广府商人在共和街建立的广同会馆。据《乐昌县文物志》记载的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广同会馆碑刻记》称:乐昌坪石地处交通要道,“舟车毕至,来往官商所共游者也。吾郡桑梓于斯买卖……兹因年深岁远,墙垣将毁”。从“年深岁远,墙垣将毁”和落款为道光二十七年推测,会馆至少建于乾隆年间。另据民国《乐昌县志》卷7《建置》记载,1906年成立的乐昌商会就设在广府会馆。广州府属南海商人在此还建有首群会馆。
明清时期,梅岭古道已发展成为一条南北往来的最重要商道。作为南北便捷的交通枢纽,大量商贾及物资汇聚于南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广州一口通商地位确立后,古道沿线的商业更加兴旺,陈徽言在《南越游记》卷1《山水・古迹・异闻》中记载说:“堠亭茅店,人语喧庞,货物络绎,丛委于地。担夫村女,行歌相逼,山野之音颇娱客耳。”南雄境内的浈水是连接粤赣一大孔道,从南雄的乌迳村出发,水程三四日可达赣江,盐船贷舡环集于乌迳桥下,俨然成为一个繁荣的圩镇。
各地商人在粤北地区休憩之时,也会采购当地土特产进入流通领域,其中广州商人以经营洋货土纸为多,福建商人以经营黄烟为多,江西商人则以经营洋杂货为多,嘉应商人以小商贩为多。乾隆时期,参与维修南雄的广州会馆商行就有糖果行、兴和发、同怡源、大成兴、源利店、昭隆福、源兴店、广生顺、永兴隆等。1858年重修会馆内尚义堂时,捐资店号多达370家(人)。自乾隆至光绪年间,广州会馆不断鼎新,占地近6亩,会馆崇奉天后。商人对庇佑海洋的天后女神的尊崇,不仅祈求舳舻千里水路平安,而且“饮福之下谊联族类”,强化了商人的内聚力。豫章会馆由江西的泰和、樟树、丰城、南康等商人联合建立。福建会馆为永定、上杭、龙岩、连城等商人建立。本地商人的墨江会馆座落在沿江的槐花码头。这里是装卸黄烟和土纸的重要码头。始兴县治太平镇邻近墨江下游,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嘉庆年间,广州商人在墨江河沿岸建立了会馆。广州商人以会馆为中心,将当地的木材通过墨江、浈江运到广州、南海、顺德等地销售。
各地商人在连州的商业活动,激活了这一区域的商业经济。广州商人资本雄厚,尤以南海商人最为活跃,他们从广州将百货、布匹批发运到连州出售给湖南商人转运到湖南各地销售。湖南商人在这里大都经营经纪业或土布业。而本地商人只是从事一些小本买卖而已。但这些商业活动最终将连州各地的农产品纳入到了商业交易的行列,沟通了省际之间的商贸交流。明清时期,连州的星子墟和东陂墟因处在连接粤湘贸易之路线上,湖南、江西及福建等省商人在此建立了会馆,作为商业活动的场所。
三、商人公益活动造福社会
清代各地商人在粤北地区围绕会馆开展的商业活动,不仅刺激了当地商业的发展,而且这些商业会馆随着商业资本的积累以及人数的增加,不断扩大在当地社会的影响力,为自己的商业活动营造良好的形象。如连州的各类善堂,都由各地会馆捐资建立,造福当地民众。南海会馆占地约2000平方米。置有向商人出租的铺屋20多间,所得利息用于会馆在当地开办的善堂,为民众提供治疗、义冢等服务,并设有陶英初级小学。楚南会馆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也设有乐善堂,内分济生所及停柩所,设有私立湘华小学。
清末废除科举,兴办新式教育,各地在粤北的商人会馆也积极投资兴办各级新式学校,如仁化县长江镇的广州会馆开办了私立广培小学校。始兴县的广州会馆开设了广义小学,经费来源由同乡捐助和房屋出租两部分构成。江西会馆创办豫章小学,专招同乡子弟入学。南雄的广州会馆创办了广仁小学,福建会馆创办了萃雄小学,江西会馆创办了豫德小学,嘉应会馆则创办了嘉修小学。这些小学校的筹办对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对粤北山区的文化教育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也有不少学校向非同乡开放,如韶州府广州会馆兴办的私立广育学校,广府学童免交学费,附近学童也可缴费入读,后来又开办的私立广育中学也是如此。湖南会馆创办的育湘小学,湘籍子弟免费入学,办学经费全部由会馆支付。江西会馆在韶州城内道前街,置有铺屋产业50间,创办私立赣育初级小学,也是以为同乡服务为主。
会馆作为商人组织,早期主要协调商人间的商业贸易,后来则积极参与地方社会事务,对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会馆的建筑规模也不断扩大,如韶州府所在地的广州会馆就设有议事大厅、客厅、办公用房、客房、戏台、花园等。会馆内的这些设施显示了会馆在当地疏通协调本籍同乡与官商民之关系中的功能,代表广东商界与不同省份的商人联络通商业务、调解商业纠纷。该会馆购置了大批铺房产业,拥有广富新街全条街的房产权和城内一批店铺,租赁生息获取的经费主要用于举办公益事业,其创办的广富善堂,又名乐山堂,专门免费为广府各县旅韶或过韶同乡孤寡无依者提供食宿、医疗乃至丧葬等帮助,并在位于韶州城北门外河边筑有水运码头,称义庄码头,建有两座大屋,可停放一二百副亡故的同乡灵柩,雇请专人管理,免费将灵柩运回原籍。会馆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土地神诞辰,均举办大型庙会祭拜活动,雇请戏班演唱大戏。祭祀活动由会馆值事人主持,凡广府旅韶同乡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参加。会馆还定期举行“打醮”祈福活动,雇请道士设坛超度。这些神诞祭拜及打醮活动,丰富了当地社会的文化生活。
乐昌乐城镇河南的吉安会馆,系清代江西商人建立,置有30多间店铺,出租生息用作办馆或慈善经费。期间,内迁的中山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曾以该会馆作为临时医院留治病人。韶州府属英德县洽洗镇位于连江之滨,上通阳山、连县,下抵清远、广州,明清时期号称南来北往的“总商埠”,是各地商人的重要中转站。清代广州商人在这里创建了广州会馆,占地面积1240平方米。民国时创办小学一所,服务地方社会。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粤北地区的商人会馆,多通过各种形式与家乡的官绅人物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邀请同籍官绅为会馆题写碑记兼及其他,如南雄的广州会馆在乾隆年间重修时,重建会馆碑记撰写者为“赐二甲进士出身、诰授奉政大夫、礼部祠祭司郎中、西川副主考、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充大清会典纂修官司主事、翰林庶吉士冯成修”。咸丰年间,再次重修时,探花李文田为会馆撰写一幅长联:“灵迹遍区中览粤会东环拱报遥涵海国,雄州开岭表沔浈流南汇朝宗咸卫仙城。”这一情况既说明商人与官绅有着很好的沟通,又反映出在商品贸易竞争中,商人除了必须联成一体外,还须借助于官绅力量保护自己,才能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地方商人与官绅的联合,很好地保护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不受外地外行商人的侵犯。而和官绅的联合,在一定程度上又使得会馆增添了更多的政治资源,在更 广泛的层面上保护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粤北与毗邻省份间的经济互动
明清时期,各地商人到广州从事海洋性的商业进出口贸易,对过境中的粤北地区经济发展多少有些刺激作用。但是,商人的这一过境贸易又绝不是粤北一个区域受益。在传统社会里,随着长距离贸易的展开,商人们总会选择一个交通和物资相对丰富的地区,作为货物贩运中转站,乾隆时有人就说,湖南宜章县“为川陕黔楚赴广捷径,商贩络绎”。这里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连州与湖南宜章交界处,由于各地商帮跨省的区域贸易往来十分寻常,以至于普通民众几乎不存在省际之界的概念。如嘉庆《宜章县志》卷5《疆域下》记载,宜章的“两广墟,在县西南九十里竹子塘,接广东连州界,楚粤杂处,三八日交易。”又据民国《连县志・墟市》记载,该县与湖南毗邻的许多墟都是两省共同的交易市场,如星子墟“除星子各村人外,并有临武、宜章、保安等处人交易,以牛、米、油、盐、棉花、烟皮为大宗”;荒塘坪墟又名两广墟,“在山河乡之西,有商店三四间,毗邻湘境,湘人贩牛赴墟者甚众,故贸易以牛为大宗,米、豆、猪只数亦不少”;东陂墟“除附近村人趁墟外,尚有各乡及湖南蓝山、临武、宜章、大桥、马市、江华、永州等处人交易,以牛、布、猪、米、茶、油木、油、盐为大宗”。此外,合并墟、清水墟等除了附近村庄人趁墟外,都有邻近的湖南人往来趁墟交易。省际之间民众的频繁交易往来,已经模糊了人为的省界行政界线,人们对价廉物美商品的追求,使得市场区之间的地区既不专属于任一经济区,又都属于邻近的两个或多个经济区,传统时期区域之间的“界”绝不像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那样简单明了。正是由于粤北地区与湖南、江西等省毗邻,所以在经济发展上往往联为一体。粤北地区仁化、乐昌等县与湖南郴州直隶州的汝城县交界,这一区域相互间的商贩活动颇为频繁,据民国《汝城县志》卷18《政典志・实业》记载,商人们将米盐杂物辗转贩运于汝城各市埠以及“广东仁化县之城口、长江,或乐昌之九峰。”这一区域因山林茂密而成为纸张生产的重要基地,各地商人将汝城之纸大量销往广东仁化之城口埠、长江墟,城口埠成为汝城大宗商品纸张交易的主要集结地,然后由此运往韶州,并南下至广州。因此汝城、城口两地吸引了不少商人的进驻,广东嘉应、新宁商人即在汝城设立会馆。商人们将纸张运到广州、佛山等地后,又从广州、佛山等地将食盐、洋广货等经韶州、乐昌或城口运到湖南销售。广东商帮在湖南主要从事茶叶运销,1911年刊印的《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描述广东的岭南会馆在湖南从事茶业生意。光绪《湘潭县志》卷ll《货殖志》记载:“海禁开后,红茶为大,率五六十日而贸买千万”,前,这些茶叶“专恃湘潭通岭南”。这一记载其实是湖南茶叶市场与广州海外贸易的一个缩影。
广州商人北上贸易,往往都会在粤北停留休整,于是在三大区域都出现了广州商人会馆。广州商人跨过省界就进入毗邻的湖南、江西,至迟到清初,粤商已在湘潭建立了商人会馆。湘潭属长沙府,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又处于交通枢纽,广州府属的南海、番禺、顺德、新会四县商人在此联合建立会馆。据光绪《湘潭县志》卷7《礼典》记载,广东会馆在十二总,有码头、铺屋20余问。广东商人在湘潭拥有码头、铺屋。这说明在经过两省交界的陆路后,后续的贸易仍以水路为主。广州商人经过在湘潭的休整,下一站就是通过水路直达汉口。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广州商人在汉口也建立了会馆。清代广州与湘潭间的商贸往来异常繁忙,海外洋货均通过此转输内地销售,“凡外国运来货物,至广东上岸后”,经粤北韶州、连州进入湖南,“必先集湘潭,再分运至内地”。“中国丝茶之运向外国者,必先在湘潭装箱”,经过韶关、连州,“然后再运广东放洋”。湖南与广东省际需要经过南风岭陆路,所有货物均需要挑夫挑运,“劳动工人肩货来往于南风岭者不下十万人。南风岭地处湘潭与广州之中央,为往来必经之孔道,道旁居民,咸藉肩挑背负以为生,安居乐业,各得其所”。
篇5
[关键词] 外贸增长方式 转变 途径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1.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现状。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额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已经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继续稳居全球第三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
我国长期采用的是“重在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使得我国出口连续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但是,我国的出口是低效率的,产品的价值增值与规模的增长是不相称的,出口的数量优势远远大于出口的质量优势。但是巨大的贸易顺差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正在逐渐的显露出来。(1)人民币升值压力。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经济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渐高涨,最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中国巨大的贸顺差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而由此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出口的利润空间萎缩,国际收支不平衡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宏观调控的棘手问题。(2)贸易摩擦增多。我国的低价产品冲击外国市场,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引起贸易伙伴国的不满,进一步激化贸易争端。2005年以来,已有12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33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大案件增多,涉及金额上升约20%。很多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加紧在制度层面对我国实施贸易限制,对我国产品频频设限。
2.对外贸易增长分析。(1)对外贸易增长的效率。在世界经济论坛(WEF)最新的2006年~2007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名列第五十四位,相比去年下跌6位。中国的2004年至2001全球竞争力排名分别为49,46,39和33,些数据分析与我国的贸易状况是相吻合的。国家竞争力是贸易增长效率的重要指标,中国国家竞争力的连续下降,说明了中国外贸增长效率的不断降低。(2)对外贸易增长的协调性。外贸易增长的协调性的重要指标是外贸依存度。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是大幅度增长的,截止至去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到了63.86%。比照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外贸依存度从1993年至2003年都基本维持在20.4%~25.7%,上下波动幅度不过5个百分点。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使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增大。(3)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可持续性。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则与中国经济本身的可持续性相关。我国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是成逐年上升趋势的,在2004年接受义务教育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半以上。但是随着劳动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劳动力廉价优势已经在逐渐失去。
二、外贸增长方式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都是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始终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贸易额的增长大部分是纯数量的增长,而出口量的增加并不等同于出口的增加。纯数量的出口增加,使得我国在初级产业中不断的重复低效率、高成本且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并且在这些产业中投入大量的重要资源,造成资源产出的低效率。粗放型的模式促进了我国对高技术及其产品的进口依赖,这非但不能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我国的科技发展。即使在部分高新技术产品的制造上,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研发部分基本不在我国。
与国际贸易相对比,我国国内贸易倒是能够比较稳定健康。我国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国内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上,我国通过立法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开发高新技术,使用替代型能源等方法。
我国外贸易依存度相当高,并不具备国内贸易的相对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国内贸易发展成熟,其贸易增长方式已经显露出它的不适应性,需要借鉴国内贸易改革的经验,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
三、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对策及途经
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关键中的关键是政府如何进行引导,采取何种贸易政策,做好宏观调控。这是转变得基础,是进行转变的整体框架。在宏观政策确定的基础上,我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外贸质量。
1.改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国目前出口产品大多是规模大价格低,是中低档产品的出口,只赚取其中的加工费用。出口商品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使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因为低价格,而是因为质量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外贸风险,减少外贸的依附性。
2.提高外贸增长的效率、质量,以及可持续性。完善对外贸易制度建设;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自主技术创新,实现外贸增长的可持续性。
3.借鉴我国国内贸易增长的方式。国内贸易的增长是可以借鉴的,各省之间的贸易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对外贸易相类比,各省市的企业可以与各跨国公司类比。学习借鉴国内经济增长的模式,避免资源浪费,减少贸易摩擦,以提高增长效率及质量。
四、结束语
虽然我国已经是一个贸易大国,但是距离贸易强国还是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中国在未来的对外贸易方式转变得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而我国则应在充分利用自己要素禀赋的基础上,运用比较优势,实施有计划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由粗放式贸易向集约式贸易转变,同时提高外贸的数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康君:经济增长的统计指标体系.中国统计,2005(9)
篇6
摘 要 本文针对多变贸易体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 多变贸易体制 形成及发展
一、需求诱致型制度供给
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是指面对潜在收益的微观主体(个体或群体)作为初级行动集团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制度创新,并引发次级行动集团跟随,在两个行动集团的共同推动下最终形成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制度变迁。它意味着该制度创新是微观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活动,是自愿安排而非强制安排。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是指由权力中心强制完成,遵循自上而下原则的制度变迁,具有强制性特征。
制度的供给和变迁都是个体对参加约束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之间的权衡,也就是诺思所说的制度变迁基本假定,据此他认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个体期望获得潜在利润,这种潜在利润就是外部利润,是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利润。当个体发现他从新制度中所获得的收益将大于改变制度所将获得的成本时,他会致力于改变已有的制度。而当改变制度的个体的谈判力量足够大时,制度则会发生变迁。
经济全球化始于对世界市场潜在利润的追求,其出现是一种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当然,对潜在利润的追求只构成了对全球化这种制度创新的需求方面,一种制度安排要成为现实还有待于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本身有很大的稳定性抑或说是惰性,没有足够的压力或刺激,人们不会考虑改变它而技术却是在不断进步的。
从关税贸易总协定建立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立,从乌拉圭回合谈判产生的矛盾一直持续到多哈回合谈判仍没有得到解决,这都说明整个WTO体制是个缓慢的诱致型制度变迁的过程,各国政府对利益的追求构成了对全球化制度创新的需求方面。乌拉圭回合结束时,发展中国家对自然人流动问题表示不满,随着多哈谈判的展开,该问题再次成为关键性问题,这反映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该问题的态度存在极大差异。发达国家的重点是进一步巩固和改善各方在自然人移动上的承诺,并将这些承诺落实。发展中国家关注的是进一步提高与商业存在脱钩的自然人移动的承诺水平,简化自然人流动的程序,取消壁垒。自然人流动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在多哈回合中可以收获利益的主要领域,因此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但由于谈判力量的悬殊,此次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而对于制度体系相对的完善的欧盟而言,它的形成过程既体现了需求制度性制度变迁,又呈现了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在欧盟形成的早期,个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建立欧盟,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即是需求制度变迁。然而随着欧盟的不断扩张,一些经济体为了加入欧盟,而接受了一些无法到达的制度规定,如评级规定。这便是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的反面案例。如近期的希腊债务危机,希腊为了符合评级规定,与高盛签订协议,改变其财政赤字,使其符合欧盟规定,顺利加入欧盟。但这却带来了无穷的隐忧,不但拖垮了欧盟的经济,还将导致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
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从制度的供给和变迁都是个体对参加约束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之间权衡,即诺思的制度变迁基本假定。成员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和其他排外经济集团发展带来的竞争加强,都构成了制度变迁的外部性。正是两者构成了世界经济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潜在的“ 外部利润”增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开始认真研究怎样趋利避害,使期望的外部利润内部化。
二、多边贸易体制应注意的制度环节及其经贸措施
1.降低由交易成本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减效应
交易费用具体说来,包括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谈判费用、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等。要降低由交易成本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减效应可以从降低交易成本入手。降低交易成本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降低信息成本
各国之间加强透明度,认真遵守执行WTO基本原则(贸易无歧视原则、贸易自由化原则、贸易可预见性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
(2)降低对策成本
反倾销、反补贴作为针对他国出口的对策措施,它的实施会给被执行国带来对策成本,要降低针对本国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
2.建立相关制度安排,防止搭便车效应
强制性制度变迁是为弥补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不足而出现的。制度是一种公共品,“搭便车”的问题在所难免,如果新制度安排仅靠诱致性创新的话,那么一个社会的制度安排就会满足不了需求,因此需要国家干预以补救制度安排供给的不足。WTO的一系列规则和协议都是各国政府出面制定和签订的,政府在其中起了主要的作用。各国政府通过政策的强制性来影响市场,促使制度变迁的发生。
针对制度安排的不确定性,面对经济形势变化要随时调整政策以适应最新的局势变化。如针对公共健康危机WTO修订TRIPS协定第31条就显示了强制性制度变迁的重要性。相信随着人们自身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一系列新的修订案还会不断提出,WTO体制也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彼得・罗布森.戴炳然译.国际一体化经济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青木昌彦.周黎安译.比较制度分析.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篇7
摘要:智利与中国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关系,两国自2005年签署了《中-智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往来更是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本文基于1992-2011年中国与智利的双边货物贸易数据描述了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并使用贸易强度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了中、智两国的贸易竞争性,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了中、智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并提出了促进中-智双边贸易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智利;竞争性;互补性
中图分类号:F7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12-02
作者简介:李亚波(1982-),女,昆明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教师,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智利与中国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关系,两国自2005年签署了《中-智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往来更是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智利在2000年后平均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维持在50%左右,而2011年则高达60%。2012年智利对外贸易总额1 53417亿美元,与中国双边贸易额为32364亿美元,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211%①。因此,研究中国与智利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有利于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与智利贸易产品的竞争性研究中国与智利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天然资源丰富的特点,两国经济结构较为相似,在出口商品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重合区域,这必将使两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竞争。1.贸易强度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又称为贸易结合度指数,是指一国对其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贸易伙伴国的进口占世界总进口额的比重,该指数反映了两国在经贸方面的联系程度。若贸易强度指数大于1,则表明两国之间的经贸联系紧密;若贸易强度指数小于1,则表明两国之间的经贸联系相对松散。计算公式如下:TCDij=(Xij/Xi)/(Mj/Mw)(1)其中TCDij代表两国的贸易强度,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i、j、w分别表示i国、j国和世界。按照式(1)可计算出中国和智利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如表1。考虑到可能出现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情况,表1统一以中国为报告国汇报的双边进出口数据为计算基础。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对智利的贸易强度指数,还是智利对中国的贸易强度指数都经历了快速增长的过程。特别是2006年中-智自贸区建立以后,两国的贸易合作关系也出现了大幅度飞跃,这表明中国与智利经贸联系较为紧密。此外,对比两组指标可以看到智利货物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货物对智利市场的依赖程度,智-中贸易强度指数远大于中-智贸易强度指数也理所应当。2.出口相似度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主要用于衡量两个国家在第三方市场或者世界市场出口商品的相似程度,这一指标可以用来描述两国商品出口的竞争程度。出口相似度指数取值范围为0-100,等于0说明两国出口结构完全不同,等于100说明两国出口商品结构完全一致,指数越大说明两国出口商品的相似度越高,若指数越小说明两国出口商品相似度越小,其计算公式为:
ESIij=∑n[(Xniw/Xiw+Xnjw/Xjw2)*(1-(Xniw/Xiw)-(Xnjw/Xjw)(Xniw/Xiw)+(Xnjw/Xjw))]*100(2)
总第444期李亚波:中国与智利双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商 业 研 究2014/04图1 中国-智利货物贸易进出口差额(1992-2011)
表1中国与智利贸易强度指数(1992-2011)年份[]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TCD(中智)[]0.57 []0.74 []0.85 []0.89 []0.93 []0.90 []1.04 []1.24 []1.20 []1.16 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TCD(中智)[]1.28 []1.13 []1.04 []0.88 []0.98 []1.04 []1.08 []1.16 []1.26 []1.30 年份[]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TCD(智中)[]1.84 []1.02 []0.56 []0.53 []1.09 []0.93 []1.07 []1.42 []2.07 []1.75 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TCD(智中)[]1.95 []1.87 []1.80 []1.85 []1.45 []2.14 []2.41 []2.77 []2.67 []2.48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智双边贸易数据计算而得。
在式(2)中,ESIij为i国与j国出口到世界市场的产品相似度指数。w代表世界市场,X代表商品出口额,n代表商品的种类。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中国和智利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如图2。从图2可见中、智两国的出口相似度指数一直保持在30左右,而且上下波动不大,这意味着中国和智利向世界市场出口商品中只有30%左右是相类似的,两国出口商品具有较大差异性,相互竞争较小。图2 中-智出口相似性指数(2000-2011)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智双边贸易数据计算、绘制而成二、中国与智利贸易产品的互补性研究尽管中国和智利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但是两国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两国出口的产品也必将呈现一定的互补性,本文选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来衡量中、智两国的贸易互补性。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Index,RCA)是指一国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与该种商品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份额的比重,它反映了该国这一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通常若RCA指数大于25,则表示该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优势;若介于25-125之间,则表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介于08-125之间,则表示国际竞争力较弱;若小于08时,则表示处于国际竞争的弱势。其计算公式为:RCA=XniXi/XnwXw(3)在式(3)中,Xni表示i国的第n种产品的出口额,Xi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Xnw表示世界第n种产品的出口额,Xw表示世界出口总额。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计算出的中国和智利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如表2、表3。从表2可以看到中国出口产品中最具有比较优势的是第8项杂项制成品,从2000年至2011年12年间,该产品的平均RCA指数为233,且一直在平均值小幅度上下波动。第6项制成品以及第7项机械及运输设备的RCA指数都大于1,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而最弱的是1、2、3、4项,分别代表饮料和烟草、除去燃料外的非食用原材料、矿物燃料、剂以及有关原材料以及动植物油以及油脂,这四类产品的RCA都低于05,处于国际竞争的劣势。
表2 2000-2011年中国各类出口商品的出口RCA指数编码[]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0[]0.92 []0.84 []0.78 []0.70 []0.59 []0.57 []0.54 []0.49 []0.43 []0.43 []0.45 []0.44 1[]0.33 []0.35 []0.31 []0.25 []0.24 []0.19 []0.16 []0.14 []0.14 []0.15 []0.15 []0.15 2[]0.58 []0.52 []0.46 []0.38 []0.31 []0.31 []0.24 []0.21 []0.22 []0.20 []0.18 []0.17 3[]0.31 []0.33 []0.28 []0.26 []0.23 []0.19 []0.13 []0.13 []0.13 []0.13 []0.12 []0.13 4[]0.15 []0.13 []0.08 []0.06 []0.06 []0.09 []0.10 []0.06 []0.07 []0.05 []0.05 []0.05 5[]0.54 []0.52 []0.45 []0.42 []0.42 []0.44 []0.45 []0.47 []0.53 []0.45 []0.50 []0.54 6[]1.26 []1.22 []1.19 []1.16 []1.21 []1.22 []1.28 []1.25 []1.34 []1.22 []1.21 []1.23 7[]0.81 []0.88 []0.97 []1.09 []1.16 []1.21 []1.26 []1.28 []1.37 []1.44 []1.43 []1.38 8[]2.81 []2.60 []2.48 []2.33 []2.23 []2.21 []2.23 []2.22 []2.28 []2.15 []2.17 []2.19 9[]0.05 []0.05 []0.05 []0.05 []0.04 []0.06 []0.06 []0.04 []0.03 []0.02 []0.02 []0.03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智双边贸易数据计算而得。
表32000-2011年智利各类出口商品的出口RCA指数编码[]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0[]3.90 []3.90 []4.14 []4.27 []3.51 []3.25 []2.76 []2.55 []3.08 []2.74 []2.44 []2.53 1[]3.69 []3.82 []3.71 []3.58 []3.09 []2.74 []2.23 []2.45 []3.00 []2.93 []2.95 []2.79 2[]8.79 []8.49 []7.91 []8.28 []9.59 []10.28 []9.55 []9.59 []7.85 []8.23 []7.45 []6.37 3[]0.11 []0.15 []0.13 []0.28 []0.21 []0.21 []0.17 []0.14 []0.13 []0.10 []0.06 []0.08 4[]0.21 []0.25 []0.26 []0.20 []0.22 []0.27 []0.27 []0.24 []0.37 []0.33 []0.24 []0.28 5[]0.62 []0.64 []0.60 []0.59 []0.48 []0.47 []0.42 []0.34 []0.49 []0.33 []0.36 []0.39 6[]2.48 []2.39 []2.44 []2.28 []2.55 []2.52 []2.92 []2.80 []2.91 []3.19 []3.24 []3.07 7[]0.07 []0.07 []0.06 []0.08 []0.06 []0.07 []0.07 []0.08 []0.10 []0.09 []0.08 []0.08 8[]0.13 []0.14 []0.12 []0.23 []0.16 []0.14 []0.12 []0.10 []0.13 []0.12 []0.11 []0.13 9[]0.93 []0.89 []1.05 []0.30 []0.22 []0.21 []0.23 []0.20 []0.26 []0.28 []0.28 []0.40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智双边贸易数据计算而得。
从表3可以看到智利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为第2项非食用原材料,2005年该产品的RCA指数超过10,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但是该产品的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第6项制成品、第0项食物和动物以及第1项饮料和烟草的RCA指数都大于2,表明这些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第3项矿物燃料、剂以及有关原材料、第7项机械以及运输设备、第8项杂项制成品的RCA指数在01左右,表明这些产品的竞争力极弱。通过对比中、智两国的比较优势,可以看到中国具有优势的产品是制成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智利具有优势的产品是原材料,是资源密集型产业。所以,可以认为中、智双边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2.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是由构建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之上,是用于衡量两国间贸易互补程度的指标,通常包括产业贸易互补性指数和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贸易互补指数是一国特定产品以出口衡量的比较优势乘以贸易伙伴国该产业以进口衡量的比较劣势,而综合贸易互补指数为两国间各产业贸易互补指数按照其分别在世界贸易中各产业贸易所占比重进行加权的平均值。贸易互补性指数越大,说明出口国的出口产品与进口国的进口产品之间的吻合度越大,两国间的贸易互补性越强。本文采用于津平(2003)对产业贸易互补性指数的定义,计算公式如下:Cnij=RCAnxi*RCAnmj=XniXi/XnwXw*MnjMj/XnwXw(4)在式(4)中,Cnij代表i国和j国在第n种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指数,RCAnxi代表i国在第n种产品上的比较优势,RCAnmj代表j国在第n种产品上的比较劣势,Xni表示i国的第n种产品的出口额,Xi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Xnw表示世界第n种产品的出口额,Xw表示世界出口总额,Mnj表示j国的第n种产品的进口额,Mj表示j国所有产品的进口总额。而综合贸易互补指数的计算如下:Cij=∑nCnij*XnwXw=∑nRCAnxi*RCAnmj*XnwXw(5)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中国和智利的产业贸易互补性指数和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如表4、表5和图3。
表42000-2011年中国各类出口商品的产业贸易互补性指数[]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0[]1.13 []0.95 []0.98 []0.83 []0.67 []0.55 []0.60 []0.57 []0.49 []0.47 []0.49 []0.48 1[]0.10 []0.10 []0.09 []0.07 []0.07 []0.06 []0.04 []0.04 []0.04 []0.06 []0.07 []0.06 2[]0.30 []0.29 []0.29 []0.24 []0.28 []0.37 []0.23 []0.21 []0.19 []0.11 []0.10 []0.10 3[]0.55 []0.58 []0.51 []0.52 []0.46 []0.32 []0.22 []0.27 []0.23 []0.22 []0.19 []0.23 4[]0.23 []0.17 []0.06 []0.08 []0.06 []0.07 []0.09 []0.04 []0.05 []0.02 []0.02 []0.03 5[]0.76 []0.73 []0.59 []0.48 []0.46 []0.44 []0.44 []0.44 []0.53 []0.43 []0.45 []0.47 6[]1.28 []1.33 []1.20 []1.13 []1.15 []1.05 []1.07 []0.96 []1.11 []1.10 []1.16 []1.00 7[]0.69 []0.76 []0.86 []0.97 []1.02 []1.18 []1.20 []1.17 []1.28 []1.49 []1.52 []1.42 8[]2.42 []2.20 []2.11 []2.16 []2.02 []1.77 []1.96 []1.82 []1.81 []1.82 []1.92 []1.93 9[]0.01 []0.00 []0.0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智双边贸易数据计算而得。
从表4可以看到以中国出口为计算基础的两国贸易互补性指数数值普遍较小,说明中国的出口产品与智利的进口产品之间的吻合度不高,互补性弱。在2011年度,仅有第6类按原材料分类的制成品、第7类机械以及运输设备以及第8类杂项制成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大于1,说明中国和智利在该三类产品贸易中具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制成品和机械类产品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所以,总体上与智利的互补性较高。但是,自2000年至2011年,该指数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中国在这三类产品的竞争力有所降低而造成的。第1类饮料和烟草、第4类动植物油及油脂以及第5类化学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最小,数值在005左右,说明这三类产品在中国和智利的贸易中的贸易互补性最弱。从表5可以看到以智利出口为计算基础的两国贸易互补性指数差异性较大,十类产品中有八类的互补性指数都小于1,说明智利出口这些产品与中国进口这些产品之间的吻合度不高,贸易互补性较弱。第6类制成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2上下浮动,说明两国的制成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最为突出的是第2类非食用原材料,该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12年平均值为2808,2005年曾达到最高值3403,说明智利在这类产品上,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和中国有极高的贸易互补性。但是,该指标在2005年之后就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智利的原材料出口能力逐步下降而造成的。
表52000-2011年智利各类出口商品的产业贸易互补性指数[]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0[]1.55 []1.38 []1.28 []1.09 []1.07 []0.89 []0.71 []0.60 []0.72 []0.65 []0.65 []0.70 1[]0.66 []0.68 []0.50 []0.45 []0.35 []0.40 []0.38 []0.45 []0.67 []0.64 []0.65 []0.74 2[]25.33 []25.69 []20.52 []22.61 []29.92 []34.03 []29.74 []33.11 []32.52 []33.26 []27.41 []22.84 3[]0.10 []0.11 []0.09 []0.21 []0.17 []0.17 []0.14 []0.12 []0.12 []0.09 []0.06 []0.09 4[]0.29 []0.25 []0.37 []0.36 []0.41 []0.36 []0.36 []0.42 []0.61 []0.49 []0.28 []0.29 5[]0.92 []0.87 []0.77 []0.66 []0.52 []0.52 []0.45 []0.36 []0.49 []0.32 []0.34 []0.35 6[]3.40 []3.04 []2.93 []2.60 []2.40 []2.24 []2.28 []2.09 []2.01 []2.72 []2.33 []1.94 7[]0.07 []0.08 []0.07 []0.09 []0.07 []0.08 []0.08 []0.09 []0.12 []0.11 []0.09 []0.09 8[]0.06 []0.07 []0.06 []0.15 []0.12 []0.11 []0.10 []0.09 []0.11 []0.09 []0.08 []0.09 9[]0.17 []0.15 []0.13 []0.02 []0.01 []0.02 []0.02 []0.01 []0.02 []0.02 []0.07 []0.26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智双边贸易数据计算而得。
图3描述了中-智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的演变趋势,可以发现2000年两国的互补性指数为103,之后的12年间出现一路下降的趋势,仅在2005年出现了反弹,至2011年两国的互补性指数仅为048。由此可以得出中-智两国具有一定的贸易互补性,但是近年来出现不断减弱的趋势。图3 中国、智利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2000-2011)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智双边贸易数据计算、绘制而得
三、结论综上所述,中国与智利的双边贸易规模大、增长快,自2006年中-智贸易区建立以后,双边贸易额更是经历了一次飞跃。但是,从贸易平衡的角度上来看,中国常年处于逆差国的地位,且差额越来越大。从竞争性的角度看,中、智两国的出口相似度指数一直保持在30左右,而且上下波动不大,两国出口商品具有差异性,相互竞争较小。从互补性的角度看,中国具有优势的产品是制成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智利具有优势的产品是原材料,是资源密集型产业。所以,中、智双边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但是这种互补性近年来出现了不断减弱的趋势。基于这些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中国出口智利的产品主要为制成品,且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此类商品很容易在面临第三方竞争时失去优势。所以,应该增加制成品的附加值,提高出口商品的贸易层次,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第二,从智利的角度来看,由于资源开采的限制,智利近年来矿产品(特别是铜矿)出口的比较优势在下降,而农产品出口出现了明显的好势头,智利已经成为拉美第一大林产品出口国,世界第五大渔业国。所以,鼓励我国企业利用智利的林农资源,加强与智利农林产业的双边合作。第三,中-智具有良好的经贸合作基础,双边贸易强度都大于1,特别是中国与智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更加为双边贸易合作添加了剂,要促进双边贸易合作更加快速的发展,更应该发挥各自优势,丰富合作方式,推动中-智自贸区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平台。
注释:
① 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智利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页/article/zxhz/hzjj/201205/20120508117024.shtml.
参考文献:
[1] 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5):33-80.
[2] 贺双荣. 中国与智利关系40年回顾[J].拉丁美洲研究,2011(1):38-42.
[3] 李晨,李淑贞. 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12(6):67-68.
[4] 郭德琳. 以智利为平台发展与拉美地区经贸关系[J].国际经济合作,2007(6):37-40.
[5] 吴向阳. 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的现状和前景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8):86-89.
[6] 武敬云. “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J].国际商务,2012(2):21-30.
[7] 张勇. 智利经济增长趋势及中智经贸合作的选择[J].拉丁美洲研究,2012(5):27-35.
Research on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lementarity of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le and China LI Ya-bo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China)
篇8
关键词:中日韩;贸易关系;竞争力
中、日、韩三国都属于亚洲国家,但是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却不尽相同,这样就会对三国的贸易往来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每一个国家都想在对外贸易中获利,并且永远处于优势地位,来掌握贸易的主动权。但是毕竟是不同的国家,这样就会对经济的合作与方式问题产生一定的矛盾,从而会影响中日韩三国经济竞争力的对比发生改变,那么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如何制定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将成为中日韩三国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进行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与竞争力变化趋势研究的意义、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现状、中日韩三国的贸易竞争力分析、造成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以及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和谐发展的对策等五大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可以进一步促进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发展,并且促进三国之间的经济友好合作。
一、进行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与竞争力变化趋势研究的意义
进行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与竞争力变化趋势的研究,是对目前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一个重要把握,也是对各国在接下来的经济发展贸易中的合作战略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指导。根据中日韩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来说,研究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以及各自竞争能力的发展变化,可以更好地去协调三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并且可以及时做出经济战略的调整,共同维护三国的经济利益;而且在中日韩三国之间,很明显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当面对竞争问题的时候,本文的研究价值就得以充分的体现。因为在三国的贸易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会大力发展经济希望可以在对外的贸易和竞争中获取主动地位,这样才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这样说来本文的研究就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对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与竞争力变化趋势的研究,这样就可以对未来三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初步的分析和了解,正所谓知己知彼,从而就可以帮助中国更好地去应对三国的贸易写作,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二、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现状
根据目前的实际调查发现,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十分的密切,并且三国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贸易协作。首先,对于中国和韩国两国来讲,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向往的商品销售市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成为了韩国的第一贸易大国。根据贸易数据可知,2015年韩国和中国的进出口的贸易总额为15.63亿美元,占据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8.43%,而日本则位居中国之后成为韩国的带个大贸易合作国家;其次,对于中日来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影响,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国家,双方进出口总额达1884.88亿美元,双方合作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对于韩国和日本来说,韩国成为日本的第四大合作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71.54亿美元,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6.4%。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有着十分密切的贸易往来,并且对国家间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面对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现状,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促进三国之间的贸易友好合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繁荣。
三、中日韩三国的贸易竞争力分析
对于中日韩三国来说,其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首先,对于日本来说,它是亚洲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而且在高科技领域有着领先于其他两国的独特地位。尤其是在电子科技、新兴技术等方面始终处于世界前列,而且非常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它的经济发展往往会受到本国市场的限制,因为日本的国土和人口难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国内市场,这使得日本的经济大部分都要依靠对外经济,从而对外贸易发达,这说明日本具有很强的对外经济竞争力;其次,对于韩国来说,它是新兴的电子科技的国家,同时也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型国家。在韩国尤其是对于以文化为主导的经济贸易来说,在亚洲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例如,韩流文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经济效益,在整个亚洲的影响十分巨大。最后,对于中国来说,我国具有丰富的经济资源以及国内市场,可以说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雄厚的基础,但是在对外经济方面我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对外竞争力不高,而且缺乏对外经济的相关经验,面对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因此,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日韩三国在对外竞争力方面,各有侧重必须要放到具体的经济环境下才可以做出最精确的分析。
四、造成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1.中日韩三国缺乏统一的贸易管理法规
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发展十分不稳定,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三国之间缺乏统一的贸易管理法规。对于中日韩三国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国经济政策以及经济法规的制定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来进行制定的。就目前三国的经济贸易法规来说,各国都是各自为战,都希望通过贸易法规的制定来维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和经济发展。这些法规的制定往往都是带有片面性的,不可能到的除自身之外的其他国家的认可。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各国因为贸易管理法规的不同和歧义,而出现一些贸易争端,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中日韩三国的贸易的稳定,不利于三国贸易协作的开展。所以必须要解决目前中日韩三国缺乏统一的贸易管理法规的现状,维持三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2.中日韩三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
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三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就会造成三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力的变化。首先,日本是亚洲唯一的一个发达国家,掌握着相对先进的科技技术,尤其是在高新科技领域占据着重要地。日本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二战之后,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且迅速占据亚洲市场,日本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它在三国竞争中占据着经济贸易的主动权;而对于韩国来说,同样是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但是它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以及文化产业方面,经济实力相对于日本要小;而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几年来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腾飞,并且经济实力正在逐步增加,在国际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面对国内的一些区域发展问题,中国还需要不断地促进经济发展来解决。因此三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将会对三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3.中日韩三国经济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影响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发展现状的原因还表现在,中日韩三国经济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现象。例如一些贸易倾销案件与反贸易垄断案件的发生,都严重损害了贸易输出国的经济,并且对国家间的合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这样的贸易倾销案件在中日韩三国中也有时有发生,往往是由于贸易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稳定以及民族工业的利益而产生的。而且面对中日韩三国经济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现象,三国之间往往会因为一些细小的经济纠纷而导致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中断,给合作双方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贸易保护主义并不是最好的解决贸易合作问题的最好方案,只有加强、避免纠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家间的发展与进步。
五、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和谐发展的对策
1.中日韩三国共同致力于构建公平合理的贸易管理法规
中日韩三国之间为了本国的利益发展必须要加强合作,经济合作是三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促进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友好合与贸易往来,必须要构建公平合理的贸易管理法规,建立三国共同遵守的贸易规则。首先,在贸易管理法规建立的时候,三国代表必须要进行公平的协商,找到三国利益的契合点,实现的贸易管理法规的建立;除此之外,在贸易管理法规进行实施的时候,必须要成立由三国人员共同组成的监督执行小组,来共同维护贸易管理法规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建立科学、广泛的贸易管理法规,共同维护三国的根本经济利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加快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三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
随着中日韩三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只有三国之间建立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才可以采取统一的贸易规则以贸易合作,才能更好的减少冲突事件的发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经济冲突和争端,实现三国的经济合作,但是从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中日韩三国经济负责人加强对话,通过不断的经济合作来明确彼此之间的经济发展战略意图,增加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能性,实现中日韩三国共同发展。
3.中日韩三国加强改革创新,打破贸易保护壁垒
对于中日韩三国贸易发展来说,三国必须要首先增强本国经济的发展实力,只有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才可以更好的去进行国外贸易,并且在国外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其次,中日韩三国在提高自己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打破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通过平等的贸易往来,才可以促进三国之间实现长久的经济合作。而且中日韩三国必须要明白,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而只有不断地加强合作,才可以更好地去吸取经验,促进本国经济的卓越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知道,由于中日韩三国的具体国情存在差别,这样就会使经济发展方式和对外经济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而本文主要对三国的贸易往来现状以及具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了建设性的实施策略,希望以此来推动中日韩三国经济贸易合作的开展,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滞胀 出口导向型战略 转变方式。
2005 年至2007 年上半年, 全球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增长率为5 %左右, 2007 年下半年,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2008年, 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国次贷危机、粮食和能源危机的多重因素影响下, 全球经济增长趋势不容乐观, 面临滞胀的威胁。我国外贸出口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我们调整出口贸易增长的方式, 推动出口贸易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一) 美国的经济增长几乎停滞。
2007 年第四季度以来, 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进一步引发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危机。美国经济增长存在重大的下行风险, 而通胀的风险在加大。2008 年以来, 美国的经济产生新一轮的动荡。
首先是五大投行的没落, 继3 月份美联储拯救贝尔斯登之后, 9 月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并购, 五大投行中仅存的两家, 即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已获批转变为商业银行; 其次是政府接管了经营困难的“两房”(即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 。
这一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本市场及美元信心, 扩大了抵押贷款能力, 但同时也扩大了政府负债, 使潜在财政负担损失高达2000 亿美元, 并产生了较大的道德风险。纽约股市已进入熊市, 经济增长前景不确定。
(二) 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失业率总体上升。
2008 年一季度和二季度, 世界经济同比分别增长414 %和319 % , 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104 个和0146 个百分点。其中,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各国失业率明显上升, 美国失业率从1 月份的419 %持续上升至8 月份的611 %; 日本从318 %上升到412 %; 欧元区从713 %上升至715 %。同为资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和巴西失业率分别从1 月的518 %和8 %下降到8 月份的513 %和716 %; 韩国和墨西哥分别从3 %和411 %小幅上升到31 2 %和41 2 %; 马来西亚则从2007 年四季度的310 %提高到2008 年二季度的315 %。
(三) 全球贸易增长放慢。
据OECD 统计, 2008 年上半年全球贸易量环比增速放慢, 一季度增长1 % , 二季度下降012 %。其中, OECD 国家出口从114 %回落到014 %; 进口一季度增长016 % , 二季度则转为下降018 %。美国前七个月出口额为1094612 亿美元, 同比增长1813 %;进口额为1514417 亿美元, 增长1219 %; 进出口差额为- 419815 亿美元, 减少011 %。欧元区前七个月出口额为9280 亿欧元, 同比增长715 %; 进口额为9393 亿欧元, 增长1119 %; 进出口差额为- 113 亿欧元, 而去年同期为顺差210 亿欧元。日本前八个月出口额为566027 亿日元, 同比增长319 %; 进口额为539134 亿日元, 增长1215 %; 进出口差额为26893 亿日元, 同比减少5819 %。中国前八个月出口额为937619 亿美元, 同比增长2214 %; 进口额为785619 亿美元, 增长30 %; 进出口差额为151919 亿美元, 减少612 %。
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 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
1 、我国采用的是出口导向型战略, 出口数量多,贸易顺差大。从1990 年起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连年顺差, 2000 年至2007 年出口额从2492 亿美元增加到12180 亿美元, 贸易顺差也从241 亿美元2621 亿美元。
2 、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出口贸易伙伴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2007 年我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增长分别为2912 %、1414 %、1114 % ,位居前三名。
3 、我国出口商品的特点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价格低, 生产过程中忽视环保和劳工福利。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 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过高, 出口商品层次不高。出口价格偏低, 国内同类企业竞相压价, 有的企业出口赢利仅靠出口退税所得, 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出口的商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粗放式的出口增长方式给了一些新型的贸易壁垒可乘之机。
4 、加工贸易的比例和规模过大。1979 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为2135 亿美元, 只占当年出口额的214 % , 2007 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为617615 亿美元, 占到当年的出口额的50 %以上。还需要注意的是加工贸易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外商投资企业, 近几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到总进出口额的70 %以上。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 但在加工贸易特别是来料加工中, 外商投资企业完全掌握市场和销售渠道, 严密控制关键技术, 把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大多留在境外, 而中方只参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环节。它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此外,还有些外商投资企业甚至将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重的工业转移到我国生产, 给我国的环境带来灾害性的后果。
(二) 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 、出口增长速度放缓。
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 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 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 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2007 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 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 个百分点, 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 2008 年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2 、受次贷危机影响, 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
2007 年, 全球共有19 个国家(地区) 对我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 特别是反补贴案件大幅增加。其中, 美国启动案件数量居首, 仅反倾销案件就达13 起, 占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的21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美欧经济下滑的风险明显增大, 这可能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 使我国出口商品受到进一步不公平的打压。近年来, 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次贷危机已经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转弱, 失业率上升。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 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 这一切都将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近年来, 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主要目标的“337 调查”个案明显增多, 中国已成为被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最近, 美国又不断炒作我国宠物食品、水产品、牙膏、轮胎、玩具等产品的安全问题, 限制我国有关产品进口, 严重损害我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 [ hi138/Com]
受次贷危机影响, 欧盟内部的经济状况和就业不容乐观。2008 年1 月31 日据欧盟统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 欧盟27 个成员国的失业率为618 % , 高于警戒线。欧盟的反倾销及其它贸易保护手段再度抬头,欧盟从2008 年2 月16 日起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一般蜡烛、锥形蜡烛和类似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纪念性和户外蜡烛除外。整个调查程序将历时15 个月, 初裁将在9 个月内作出。欧盟已选定巴西作为惟一的成本参照替代国。6 月27 日, 欧盟《关于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销售及使用的指令》(简称PFOS 指令) 正式生效, 规定欧盟市场上销售的制成品中PFOS 含量不得超过总质量的01005 %。该指令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 将远大于先前其他技术性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
3 、美元持续疲软和人民币升值挤压出口利润空间。
2007 年11 月以来,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明显提速, 截至今年3 月底, 5 个月累计升值了514 % , 这比2007 年前10 个月升值幅度还高019 个百分点。
2008 年, 受美国经济下行风险增大的影响, 美元贬值的趋势恐难扭转, 我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利润将进一步减少。同时, 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资金市场调整及可能的货币政策的放松都会增加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并可能引发对华投资的新一轮, 将对人民币升值形成更大压力。但另一方面, 人民币升值也将使企业进口部分原材料、零部件的成本降低, 同时,2007 年人民币兑欧元在波动中累计贬值了316 % , 因此我国企业对欧出口利润有所增加, 加上一年来对欧出口比重明显上升, 与对美出口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因素将对美元贬值的负面影响有所缓解。
三、对策。
(一) 外贸出口目标应重新定位。
外贸出口目标应由单一出口创汇拉动经济增长向提升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转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外贸出口在很大程度上锁定在出口创汇和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上。
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口导向战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 使外贸增长一路高歌猛进。但是,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以及日益多样的贸易摩擦, 单纯关注外贸总量的增速和增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很有必要进一步上升到提升国家经济整体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更高层面上来规划外贸发展的方向, 只有如此, 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 要加快建立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和服务平台。
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上看, 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建立起稳定、透明、可预测的财税、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体系, 明确政府对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融资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保障等鼓励政策, 减少资源流动和重组成本,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帮助各类走出去的企业有效规避政治风险、经营风险, 鼓励各类保险机构开发面向走出去企业的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解决走出去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要及早建立全方位、高效率的企业服务机构, 承担向走出去的企业全面介绍和宣传国外的法律、法规和投资环境, 预警投资风险, 开拓市场等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防止不顾条件地一哄而起往外走,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三) 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 消除汇率传导因素。
自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 这很大原因在于美国次贷危机加速了美元贬值, 使得人民币升值速度有所加快。美元的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企业的出口带来了压力, 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无法消化汇率的升值幅度, 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 美国经济将继续走弱, 从近期看, 美元贬值还将持续。从目前的情势看, 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大大超过了生产率的提高, 而且与其他国内政策叠加后, 出口企业已经很难承受。为此, 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 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 必要时可适当利用人民币贬值支持出口。
(四)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1 、促进传统出口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出口产品的研发设计, 提高质量档次, 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和生产体系的国际认证。推动和支持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建立质量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提供公共检测服务。
2 、加强调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通过总量调整, 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密切关注“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动向, 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加强源头治理, 兼顾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逐步实现生产、消费和出口的相互协调, 推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3 、实施出口品牌战略, 提高企业和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制订国际品牌发展战略, 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建设政策支持体系, 培育自有出口品牌, 提高商品附加值, 推进名牌展会建设, 为中外企业提供开拓国际市场的信息、采购和合作平台。
(五) 促进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
遵守劳动法, 遵守税务、外汇、海关、进出口法律法规, 尊重员工合法权益, 保护员工利益。加快制订员工最低工资标准, 履行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 严格规范劳动强度、劳动环境保障制度和卫生安全制度。促进企业担负起保护自然环境, 防治环境污染的责任, 合理反映出口商品的劳工成本、环保成本和资源成本, 自觉维护诚信经营的规则, 这是为了防止国外一些新型的贸易壁垒如TB T、SA8000 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六) 完善调整加工贸易和外资政策。
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加工贸易和外资项目, 严格限制甚至取消, 提升加工贸易的发展水平和档次, 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 鼓励发展和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产业竞争力。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 完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 推动加工贸易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向上下游延伸, 提高我国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通过技术转移、合作开发等形式自主创新。制订有效政策, 调整区域布局, 引导加工贸易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七) 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改变重外轻内、重国轻民的观念, 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走出去与拥有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完善的营销网络和管理经验的国外企业合资, 促进企业消化、吸收, 提高自身竞争能力。通过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资助、国际市场信息提供和服务、人才培训、市场推广、国外参展推介宣传等方式, 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建立自主国际营销网络, 深度开拓市场。取消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审核, 放宽投资用汇和人员出入境管理, 提供全面的境外投资信息服务和境外权益保障。
(八) 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业生产效率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 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发达的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证。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 推进服务贸易的立法, 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承包工程、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 加大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海外金融网点建设, 增加对重要贸易伙伴的运输航线。加快服务业的对内和对外开放,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 抓住国际服务业外包快速发展的机遇, 创造条件, 积极承接新一轮的国际服务业转移。
(九) 加快拓展多元化的外贸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多元化, 可以改变当前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少数几个经济体的过分依赖。西方经济学有一句防范风险的名言: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对这种带有全局性的全新外贸环境变化,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及早调整出口企业的产业结构,在更广阔的空间创造更多具有缓冲弹性的外贸目标市场, 实现多点开花, 防止和缓解外部需求演变对我国外贸以及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严重冲击。
参考文献
[ 1 ] 王受文。 转变方式, 推动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J ] . 国际贸易, 2008 (7) : 19.
[ 2 ] 曲凤杰。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对我国影响[J ] . 国际贸易, 2008 (6) : 49.
[3 ] 张莉。 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及影响评估[J ] . 中国对外贸易, 2008 (9) : 84.
[4 ] 李成钢。 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升[J ] . 国际经贸探索, 2008 (9) : 12.
[5 ] 刘兵权。 超额外汇储备、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 ] . 国际贸易问题, 2008 (7) : 94.
[ 6 ] 陈丽丽。 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研究[ M ] .
篇10
关键词:金融危机;纺织品;出口贸易
一、目前我国纺织品贸易的现状
金融危机对纺织行业的打击是巨大的,2007年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将完成工业总产值30 500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总额1 152亿元,同比增长32%。但在2008年1—10月纺织品工业总产值达到28 538.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3% ,增速继续下滑。我国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在2003—2007年之间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在2008年增速跌到20%以内。
第一,具体从出口方面来看,服装出口增速急剧下滑。据海关统计,2008年1—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 574.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1.79个百分点,增速创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其中,纺织品出口591.4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增速同比略增2.94个百分点;服装出口982.6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增速下滑20.1个百分点。服装出口增速下滑非常剧烈,有向负增长区间发展的趋势。美国是我纺织品服装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日益萎缩。2008年1—10月,我国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229.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21.39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服装159.17亿美元,同比下降0.94%。
第二,从全行业利润看,2/3企业处于亏损边缘。2008年1—8月,利润总额为739.60亿元,同比增长3.20%,是2002年以来利润增长最低点。尤其是下半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行业陷入困境,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更加明显。有70%的中小企业由于生产不足、资金链断裂、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原因,平均利润率从上年的1.48%降到0.1%。行业出现就业萎缩局面,2008年1—8月,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同比下降0.36%,相当于有3.84万人少就业。
二、我国纺织品贸易策略的选择方向
面临当前世界纺织品市场出现的新态势,我国纺织业只有对外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对内利用无配额时代带来的机遇以及多年积累的生产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才能成为无配额时代的真正受益者。
1.深入了解新的贸易形式,把握贸易趋势,抓住稳固市场。我国纺织业应该从全局来考虑市场风险,看到制衡美欧日当地纺织利益集团的强大力量。目前,欧盟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对我国出口贸易问题态度不明朗。而美国零售商集团一直反对实施新的配额制度,美国内部利益集团角力下的美中纺织品贸易问题仍然存在变数,美国政府内部以及美国国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从日本来说,目前日本对亚洲纺织业的投资近七成集中在我国,2007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中,日本占13.08%,中国香港占40.77%。可见,牢牢把握日本及中国香港市场,规避贸易壁垒扩大欧盟和美国市场是纺织品出口企业的重点。
2.把握全球视角,积极开拓新型出口市场,分散风险。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所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政治和经济因素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同时由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对于关税、企业社会责任、环保技术标准等各方面要求很严格,对我国产品检疫程序复杂,因此,我国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加大对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市场的开发力度,积极开拓新市场,从而分散市场风险,增强对贸易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
3.以科技为依托创新产业集群,推进名牌战略。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和工艺已能满足大批量、中低档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而品牌建设的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面料、设计、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应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增强产品创新的自觉性和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品牌建设,形成中、高、低档完整的产品出口格局。从当今纺织品服装技术发展的趋势出发,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创新应当在其各个层面进行加强。在产品创新方面,应当注重纺织品服装的实用性、功能性和环保性;在原材料创新方面,应当着重开发高科技纤维;在生产方式创断方面,关键在于推进纺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建立贸易摩擦和预警制度。我国必须加快和进一步完善纺织品出口贸易预警体系的构建,重点从以下两个层面加强:预警机制要注重时效性和实效性;企业本身需要加强防范意识。密切跟踪、监测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的发展动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我国纺织品贸易策略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
1.产品开发与创新并举。在产品开发方面,应该发挥本国和本地的文化优势。中国纺织业的优势不仅仅是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底蕴深厚的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所在。同样为了提高纺织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我国纺织工业必须通过创新,提高纺织品服装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把握市场细分的特点,注重个性化审美的时尚趋势,进一步创立中国纺织品服装品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手段,密切关注行业信息动态,掌握国际市场变化脉搏。一方面可以把握时机,积极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搞好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
3.注意非关税壁垒的运用。一方面由于关税保护的方式日益落后;另一方面,由于非关税壁垒具有隐蔽性、限制性强、针对性强、灵活性等特点,因此,非关税壁垒理应成为保护我国纺织业的主要保护手段。我们可通过建立预警技术和相关法则,注意国内外纺织业市场,发现不利于本国情况即可动用反补贴、反倾销、紧急保障措施制度。
4.扩大企业的自营出口权。对某些具有出口能力和条件的企业可放开自营出口权。同时取消出口纺织品配额许可证管理,择优分配,不搞黑箱操作,提倡公开招标,以提高我国纺织企业出口积极性。加强出口管理,奖惩并存,对某些出口效益好的企业实施奖励,如优先出口退税。
5.在纺织品的国际贸易政策转变中,政府也应同时做好以下配套服务,逐渐从分配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分配职能,转变为提供经贸信息、法律咨询为主导的服务功能。
(1)政府在促进企业联合拓销,共享品牌,树立中国产品形象,形成规模优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在组织企业联合拓销方面要注意:一是组织机构必须是公益性的,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二是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组织不同特色的产品,采用多样的销售方式;三是争取多联络一些进口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国外商业的采购系统,多接一手订单;四是参展厂商之间要公平竞争。
(2)要重视各层次熟悉wto协议的法律人才的培养。政府、企业要与高校、科研单位联手培养政府层次的、企业层次的法律人才。通过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我国合法的贸易利益不受侵犯。
(3)建立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联合会,实行中国纺织品出口行业自律制度。随着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和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届时,中国所有纺织品生产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直接从事纺织品有序出口,建立纺织品出口行业自律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否则大量的纺织品蜂拥到国外市场上,极易造成“倾销”印象,引起反倾销调查,甚至可能导致某些发达国家再次对我纺织品出口实行进口限制。
参考文献:
[1] 王玥.论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