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范文

时间:2023-03-30 00:4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贸易保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贸易保护

篇1

当然,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贸易摩擦有可能演变成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卷土重来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各国经济不同程度的衰退,民怨也在积聚。各国政府在挽救经济的同时,不得不兼顾民心问题。所以,贸易保护这一缓解民怨且提升地区经济的“良方”,又卷土重来,且多将矛头指向了中国。

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中美轮胎特保案。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第一次对华特保案,也是截至目前为止对华最大的特保案。

此后,欧盟、印度等区域和国家,也发起了一系列的反倾销调查,由于中国是世界上的出口大国,各国贸易保护的矛头或多或少地指向中国。

到今年11月初,全球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101起贸易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

贸易摩擦仍将延续

当前,全球经济尚难言彻底企稳回升,二次探底的风险仍存在。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政府的政治和经济压力仍在,促使短期内贸易摩擦仍将持续不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但演变成贸易战的可能性不大。

以美国为例,就业压力的存在,使得奥巴马政府执政压力不减,继续选择贸易保护这一权宜之计来缓解国内的压力的可能性很大。

而作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美国,如若继续实行贸易保护,基于“囚徒困境”的道理,西方其他国家也将会继续效仿,这是贸易摩擦继续存在的推动因素。

另一个支撑贸易保护继续盛行的因素是全球经济的不乐观。当前,世界各国的投资、消费等经济发展因素尚未明显好转,企业经营环境仍然比较恶劣,国家收支状况也有待平衡。

所以,在经济衰退、生产萎缩之际,各国政府必然需要尽可能扩大国内需求和生产,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采取贸易保护来实现贸易平衡,进而缓解本国经济状况,是通行的做法。所以就有了欧盟和阿根廷的反倾销调查,奥巴马政府的“买美国货”条款,以及印度的绿色壁垒等等。

篇2

2012年下半年以来,先是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表调查报告称华为和中兴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建议阻止这两家企业在美开展投资贸易活动。紧接着就是奥巴马以危害美国本土安全、涉及美国军事机密为由签署行政法令,禁止三一集团旗下公司罗尔斯在美国俄勒冈州一处军事基地附近兴建4座风力发电厂。再就是美国商务部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为“双反”中国光伏产品扫清道路。最近的一起则是卓越航空公司欲以17.9亿美元收购美国飞机制造商豪客比奇的谈判,终因政治等复杂的因素而宣告破裂。

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仅2012年上半年,美国共发起“337调查”29起,其中,涉华337调查11起,占37.9%。在这一轮美国大选中,不管是奥巴马还是罗姆尼,似乎都将对华贸易保护作为提升美国经济、增加就业进而获取选票的筹码。

对华贸易保护真的是为了增加就业吗?事实上,在中国人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对美国制造业的吸引正在下降,《德勤中国竞争力调查报告2011》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制造业产品的成本平均比美国要低22%,但到2008年底已收窄至只剩下5.5%,美国制造业逐渐显现 “回流”趋势。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就预测,制造业回流将为美国带来200万-300万个就业机会。

篇3

世人对即将于4月2日举行的20国集团伦敦峰会充满期待。在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变得空前强烈,料将成为峰会的主基调,但并不能因此而盲目乐观。我们认为,当前,应重点关注和反对种种花样翻新的“隐性保护主义”行为。

自由贸易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贸易保护主义只能使危机中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这些已是常识。实际上,全球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是自由贸易的受益者,无论是在经济刺激法案中加入软化版“购买美国货”条款的美国,还是过去30年来经历沧桑巨变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抑或同被归入“金砖四国”的印度和巴西,乃至在农业补贴上力度最甚的法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没有一个国家会公开支持保护主义。它甚至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应该说,道理是浅显的,也是可以广为接受的。但是,一边高喊反对,一边行保护主义之事,却成为许多国家的“协调一致行动”。就在此次峰会前夕,世行一份报告显示,在2008年11月20国集团宣布不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以来,已有17个国家实行了47项措施,以牺牲其他国家为代价对贸易实施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贸易保护措施中,提高关税仅占三分之一,且全部由发展中国家采用。换言之,有大约三分之二采取的是“隐性保护主义”方式,比如,对进口产品实行非自动许可证,限定进口商品入关的口岸,提高进口商品标准等,从而使贸易保护主义的认定变得愈加困难。不过,最主要非关税壁垒还是出口补贴。世行报告显示,在47项限制贸易措施中,发达国家占12项,全部采取出口补贴,而发展中国家的35项中,有31%是出口补贴形式。

危机下的各种保护主义行为屡见不鲜,使各方包括始作俑者在内均付出了惨痛代价。声名最著者,莫过于上世纪30年代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美国“大萧条”时期通过的这一法案,对2万多种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从而引发了全球贸易大战,国际贸易因此几近停顿。以致有经济史学家认为,世界经济之所以陷入“大萧条”长达十年之久,与美国在危机之初挑起的贸易战有直接关系。

斗转星移,在此次被视作“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人们看到的保护主义,已经不像过去那般明目张胆,而采取了各种更为隐蔽、同时也更难定性的方式。比如,WTO允许不少原则出现“例外”,这本来意在维护公平合理的正常贸易秩序,但它们却为保护主义提供了借口,因而遭到滥用。最常见的例子是反倾销诉讼和以技术安全标准为借口的保护主义。以增加银行资本金为借口,导致资金回流的金融保护主义也悄然流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近日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对当下的保护主义提出如此警示:那种“走前门”的保护主义不再可能,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那些“走后门”的保护主义,比如,打着环保旗号阻止外国商品进口。

明知保护主义最终令一国经济深受其害,但各国政府很难拒绝各种利益团体的保护主义诉求。其原因既有获取选民支持的动机,也有急功近利,获得短期经济稳定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自救的潜意识抑制了理性的思考。

事实上,国家间的分工、产业的转移,更多是一种竞争性演进的结果。在市场机制下,国家和其他社会公器应该而且能够提供必要的缓冲来完成社会经济的转型。但缓冲不应该通过贸易保护的途径来实现。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知易行难,是因为保护主义仿佛可以带来当下的收益,而放弃保护主义实现共赢则有待于贸易伙伴们报以同等的互信和善意。此时此刻,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主要贸易国之间为共度时艰建立互信。如果没有这种互信,我们不仅无法阻止各国进一步滑向贸易保护主义,也无从凝聚化解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合力。

建立互信,需要美国、欧盟、中国和其他主要贸易国发挥领导作用,作出清晰的、可操作的、可验证的反对保护主义承诺。对保护主义最好的回应,就是使已历时七年、至今停滞不前的多哈回合获得成功。

我们也需要反躬自省。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及贸易自由化浪潮中受益良多,但毋庸讳言,过去和现在,国内都存在形形的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的政策与行动。世行报告列举中国贸易保护行为有八项之多。3月26日,中国宣布再度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虽然“保护”并不简单等同于“保护主义”,但中国还是应对此持“有则改之”态度。

篇4

目前复苏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多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要求在本国特定项目中只使用本国货,例如美国奥巴马政府的“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条款。该条款要求,在奥巴马政府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任何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联邦建筑与学校)要获得新经济刺激方案的资金支持,其所使用的钢铁产品必须是美国国内生产的。第二种是禁止其他国家特定商品的进口,例如印度对中国玩具的进口禁令。2009年1月23日,印度政府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公告,宣布从当日起禁止进口海关关税9501、9502和9503项下的中国玩具,禁期为6个月,直到下一个公告为止(在各方压力下,印度政府于2009年3月2日宣布,将允许符合全球安全机构认证的中国玩具进入印度市场,这场由印度政府自编自演的闹剧终于告一段落)。第三种是要求本国跨国公司在收缩经营的过程中确保本国范围内的就业水平。例如,法国总统萨科齐敦促本国汽车公司的资金投在法国国内,而撤出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汽车工业投资。很明显,此举在于保护法国本土的工作岗位,而非保护法国汽车公司在中欧提供的工作岗位。第四种是呼吁本国企业在雇佣工人的过程中优先雇佣本国工人,例如英国首相布朗提出的“把英国人的工作留给英国人”。第五种是通过竞争性贬值来提高本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迄今为止,除人民币、日元与港币外,大多数东亚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都明显贬值。

除贸易保护主义外,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保护主义也明显抬头。所谓金融保护主义,是指特定国家政府要求本国商业银行优先对国内项目提供贷款、收缩在海外市场的贷款规模,甚至将此作为决定是否救援商业银行的前提。中欧与东欧国家是本次金融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这些国家在过去几年向西欧商业银行举借了大量贷款。由于西欧商业银行在次贷危机中遭受亏损,不得不启动痛苦的去杠杆化进程。这表明其将收缩风险贷款规模,提高流动性在贷款组合中的比重。这就意味着西欧商业银行提前收回在中欧与东欧的贷款,或者不再提供新的贷款。大量短期国际资本从中欧和东欧国家撤出,造成资产价格缩水、本币面临贬值压力、外汇储备急剧流失,西欧国家政府的金融保护主义举措更是火上浇油。如果中欧与东欧国家不能及时获得外界贷款援助,它们很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集体爆发金融危机。

正如世界经济增长有一个景气循环周期一样,贸易保护主义的涨落同样有一个周期,而且恰好与世界经济周期负相关。当全球经济高速增长时,世界各国均从全球自由贸易与资本流动中获得了好处,各国都没有动力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处于低潮。而一旦全球经济增长开始下滑,世界各国,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进口大国,就开始面临以下各方面的压力:首先,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国内失业压力有所增强。而为了缓解失业压力,通过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来确保本国替代型制造业的发展与就业,就成为优先考虑的问题。其次,在经济衰退时期,社会大众对执政政府的不满情绪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当局者通过树立一个外界的敌人(替罪羊),把社会大众的不满情绪向外疏导,就成为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采用的一种惯常举措。例如,美国政府可以把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失业,归咎于来自日本、中国等出口商品的倾销。由于涉嫌“操纵汇率”,这些国家获得一种人为制造的竞争优势,从而挤占了美国制造商品的市场,加剧了美国国内的失业。因此,对来自日本、中国的出口商品采取贸易制裁措施,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对美国制造业工人而言“大快人心”。因此,当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时,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就死灰复燃,愈演愈烈。

一方面,全球经济衰退引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反过来加剧全球衰退。这是因为,只有全球自由贸易和全球资本自由流动,才有助于稀缺资源更有效率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才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只有一个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举措,这个国家也许能够获得一定好处。但如果所有国家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那么最终只能沦为“纳什均衡”――多输而非多赢的结果。

迄今为止,在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衰退的循环反馈方面,一个最深刻的教训就是1929~1933年大萧条之后世界各国的贸易战。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爆了全球金融危机,但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是从1930年下半年开始的,而美国国会在1930年通过的《斯慕特-霍利关税法案》在那次全球衰退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该法案悍然宣布对两万多种进口商品征收高昂关税。此举引发了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例如征收进口关税以及让本币汇率竞争性贬值,这种以邻为壑的贸易战、汇率战,使得国际贸易与投资基本上陷入停顿,加剧了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导致全球经济陷入长达10年的衰退。事实上,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全球经济要走出这次衰退,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篇5

世界范围国际贸易政策演变一般分为5个阶段:

(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思想是当时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占主导地位,但是同一时期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则在汉密尔顿和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思想影响下,基于他们特定的对外竞争条件,主张运用贸易政策保护国内的幼稚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成为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催化剂。

(4)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倾向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贸易自由化浪潮,但是战后的贸易自由化倾向与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自由主义有所不同,并不强调全面的贸易自由,而是一种有保留的贸易自由,它并不完全排斥贸易保护政策。

(5)关贸总协定(gatt)条件下新保护主义时期1973年的能源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高失业率,给发达国家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使各国贸易政策开始脱离过去自由放任的思潮,转向以管理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主义,引发了全球性的保护贸易浪潮。

从历史上国际贸易政策演变的几个阶段不难看出,国家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主要4点:一是在gatt前的各国贸易政策无多边贸易协议的束缚,各国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完全依据本国利益,这样极易产生贸易保护的做法;二是历史上尽管若干次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相互交替,但保护性的贸易政策在时间上占主导地位;三是保护性是贯穿国际贸易政策历史演变的一条“红线”,即使历史上自由化占主导的时期也仍然有贸易保护的影子;四是20世纪50年代倡导自由贸易,并订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以约束各国的保护措施,但贸易政策的保护本性没有因为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而改变。2002年3月,美国对钢铁启动201条款,对来自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中国的钢材进口征收关税最高达30%,就是典型的例子。

2对保护性贸易政策的理论解释

2.1国家间贸易得益分配不均,是产生保护贸易的主要渊源

徐建斌、尹翔硕在“贸易条件恶化与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一文中指出: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和自由贸易下南北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战略的有效性。并用扩展后的李嘉图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现象和南北收入差距的扩大做模型化分析,得出: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虽然确实对贸易双方都有好处,但贸易双方因自由贸易得到的好处是不均等的。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中,发达国家得到的好处比发展中国家得到的好处要多。这样,发展中国家想追赶发达国家,实现本国复兴的愿望就很难实现。于是,国家之间在对贸易利益的争夺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保护贸易政策的实行[1]。而且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国家是一直极力鼓吹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在实现工业化之前也采取了高关税的保护政策。gatt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普惠制(gsp)等一系列的纠正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措施,充分说明了国家间贸易得益分配不均是产生保护贸易的主要渊源。但是,为什么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呢?

2.2国家内部各行业因自由贸易带来贸易利益的分配不公,是造成贸易保护的又一压力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以美国的钢铁产业为例。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在自由贸易中其得到的利益应该要大于发展中国家得到的贸易利益。那么为什么美国布什政府还要挥舞201条款的大棒,不惜引发一场世界性的钢铁大战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美国各行业在自由贸易体系中得到的利益不均等,甚至有些部门是负的利益。资料显示,由于在自由贸易下的国际钢铁供应商的竞争,1990~1999年,美国钢铁制造工业每年有大约5000人失去工作;1999~2001年,美国总共有18家钢铁公司破产,有23500多工人失业[2]。按照国际贸易的比较成本说和要素禀赋论,像美国之类资本量较多的国家,应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以获取国际分工的好处。现在的问题出在美国出于国内政治和社会的考虑,既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又要维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使这些产品的生产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熊掌与鱼都要。毕竟美国的钢铁业曾经是他的支柱产业,并有60万的钢铁工人,将他们转变到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去就业,是需要时间、非常困难的。出于国内政治压力,布什政府权衡各方利弊,最终决定启用201条款提高关税。可见贸易利益对国内各行业的不同影响也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

2.3贸易政策国际协调不能改变贸易政策的保护性质

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促进了贸易政策的国际趋同化。自二战以来,双边贸易政策的协调,区域性的政策协调,尤其是致力于国际贸易体制的多边贸易政策的协调,使各国贸易政策趋于统一,体现了全球经济关系的秩序化,给各参加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无论是哪种协调,贸易政策的本质始终具有保护性,即贸易政策的目的——保护本国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积累资本或资金,维护本国对外的经济、政治关系,没有根本改变。就拿wto这一多边贸易的最高成就来说,仍然改变不了各个国家贸易政策的保护本性。

(1)自由贸易是个谎言wto规则的制定,形式上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回合(mtn)的协商产生,实质上依据国家贸易实力决定分量,由于历史原因和贸易实力,基本上是美国一手把持。贸易谈判(贸易自由化)只是攫取利益的手段,使国家利益最大化(贸易保护)才是贸易谈判的实质。

(2)wto的例外条款和规则,为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和依据由于贸易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利己的,即在最大范围内保护本国利益,同时最大程度地攫取他国利益。因此,国家贸易政策的目的(在没有一个足够有约束力的国际组织的约束条件下),决定了这种例外条款和规则就会必然成为贸易保护的依据。

(3)在wto下仍有一些公开的高度保护的行业农业、纺织业,便是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开的保护产业。但这些产业恰恰是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发达国家中相对比较劣势的产业。

3wto条件下国家贸易政策保护性的表现

3.1“公开型”的贸易保护

“公开型”的贸易保护,是指在关贸总协定和wto下的贸易,以及投资自由化的谈判过程中还未涉及的领域,或是还未完全展开和达成协议的谈判的领域,再加上谈判达成协议后还没有履行的承诺,以及协议中的一些规则的例外而引起的保护措施。还未涉及的领域,指某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暂时把某些行业的自由化搁置起来不予谈判;还未完全展开和达成协议的谈判的领域,是指某些“敏感行业”,国家的比较优势相差悬殊,如果完全放开会导致本国产业的“严重损害”,故在多边谈判中暂时将这些行业的自由化程度放低、放慢;谈判后还没有履行的承诺,指根据承诺减让表现在还未兑现的部分;谈判达成的协议规则的例外,是指协议中一般都是作了自由化的规定的,但无论哪项协议,都是由一些规则和规则的例外拼凑起来的,这些规则的例外实际上就是承认这些方面的适当保护。这些保护都是公开的,这实际上也是国际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实力较量的结果。

一般认为,在wto下的多边贸易谈判中的“敏感行业”,是自由化较缓慢和最不彻底的行业。如农业、纺织业、服务贸易领域,一直是各主要发达国家“公开型”的贸易保护的领域。

在wto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开型”贸易保护的手段有两种:一是运用高关税限制进口;二是利用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国内的价格支持就是常见的公开型保护措施之一。国内支持的名目繁多,例如国内补贴、价格管理、出口补贴和绿箱(GREenbox)政策等等。

3.2“隐蔽型”的贸易保护

在wto框架下,除了“公开型”贸易保护外,还有十分重要的“隐蔽型”贸易保护。“隐蔽型”的贸易保护是与“公开型”的贸易保护相对应的,以“反倾销壁垒”为代表,还包括“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这类壁垒的特点是它们往往本着人类的共同利益的原则制定出来的,一般包括了“公平原则”、“保护生态和人类健康”等原则,这些原则本意确实是好的,但现实情况则是它往往会成为某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保护贸易政策的依据。事实上这种“隐蔽型”的贸易保护措施,现在已经成了发达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主要工具。

“隐蔽型”的贸易保护的手段包括两类:一是征收高额关税,如加征高额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二是禁止进口甚至就地销毁,这主要是不符合国家的检验检疫标准、环保标准等而采取的措施。

4构建中国符合wto规则的保护性贸易政策措施

4.1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的必然性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处于不利的地位,贸易利益相对较小。无论是过去还是在现在的wto条件下,各国的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不能幻想wto会真正无私地给中国一个稳定的、自由的贸易环境。wto下的保护更具进攻性、系统化、法律化,更加难以对付。

加入wto后的中国,首先,在保护国内市场方面应该好好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制定出中国的一套有利于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对中国国内各产业来讲,加入wto对它们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协调好各个阶级、阶层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入世承诺,而忽视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协调,必将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而要协调入世对各行业带来的利益不对等也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律措施,在wto框架下采取适当保护措施,而且这也是各个国家普遍采取的对策。

4.2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政策体系的可能性

首先,wto规则的例外给各个国家制定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因此中国加入wto后,是有可能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保护贸易政策的。

其次,wto中的很多协议和规则并不十分严密,存在漏洞。这使得国家可以根据这些存在漏洞的协议制定本国的很容易成为保护措施的贸易法律,如反倾销协议的模糊性漏洞,就成为各个国家贸易保护的工具。中国也可以利用这些协议的不完善来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法规。

第三,新型的贸易保护手段(如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标准、绿色壁垒、技术标准壁垒等),我们的技术水平差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利用技术手段,也可以利用别的优势建立起中国特有的壁垒。前些年中国肉鸡产业受到外国的极大冲击,当时就有人提出要对肉鸡的进口采取一些限制措施。例如,可以根据规定每只肉鸡的鸡毛渣平均不能多于500根,因为中国采用的是人工拔毛,剩下的鸡毛渣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用机器拔毛后剩下的鸡毛渣要少,这样的规定对我们是有利的。

总之,wto不是一个贸易自由化的天堂,相反,它允许“合法”地保护,而且它使贸易保护更加系统化、法律化。

4.3按wto的原则和“例外”条款构造中国“隐蔽型、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体系

在wto条件下,关税手段和“传统”的非关税保护措施,是要受到限制并最终要取消的,于是各国纷纷转向“新型”(“隐蔽型”)的非关税壁垒。加入wto后的中国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按wto的原则和“例外”条款构造中国“隐蔽型、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体系。

(1)以加强和提高反倾销、反补贴的能力建设的核心在利用“新型”的非关税壁垒(ntb)作为保护措施方面,发达国家早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侧重点早已转向以反倾销为代表的“新型”的、隐蔽性强的ntb。根据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和进口招标这3种传统ntb的大部分已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之日取消,剩余部分也将在2004或2005年1月1日取消。因此,在利用ntb方面应以加强反倾销能力建设为核心。从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对反倾销的规定,到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再到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应该说,中国在反倾销立法方面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中国的反倾销队伍还有待加强。

反补贴也是比较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也成为各发达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1989~1993年期间发起的反补贴案数目占全球反补贴总数的比重高达93.2%。中国最近也颁布了《反补贴条例》,但是,至今中国的反补贴尚无实际操作经验,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2)积极稳妥地建立中国技术性壁垒体系一是制定和完善技术标准。虽然目前中国的整体科技实力还比较落后,但即使只能在个别领域制定出本国特有的、并且是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也将极大地增强中国保护本国市场的能力。另外,wto允许各国根据本国特点(如地理条件、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对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加以利用。二是制定和完善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sps)。虽然gatt中sps协议鼓励各缔约国将自己的sps措施同已有的国际标准或指导原则接轨,但它同时也存在漏洞。由于其技术上的复杂性,这是一种隐蔽性相当强的非关税壁垒。三是建构绿色贸易壁垒体系,又称环保壁垒。即以环境保护为理由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中国也完全可以利用iso14000来抬高国内市场的进入门槛。

需要指出的是,在wto条件下在必要时候适当地保护本国产业,任务是艰巨和复杂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说制定了几部法律或法规就可以有效保护了。它需要国家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不仅需要制定法律,也需要培养人才;不仅要制定保护性的对外贸易政策,更需要将它与国内产业政策结合起来考虑。

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以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增进世界各国经济交往和世界人民的福利为目标,通过削减和限制关税、非关税壁垒为手段,来创造一个世界范围内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的世界贸易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实惠。中国加入wto后,正确认识wto这一多边贸易组织的性质,以及在其机制下当今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性质和动机,才能正确定位中国在加入wto后,应如何在宏观政策上制定出相应的既符合wto原则,又能充分反映中国利益的贸易政策,才能不被加入wto给我们在理想状态下的期望冲昏了头脑。

【参考文献】

篇6

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对欧洲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种贸易保护政策措施层出不穷,贸易摩擦不断,反倾销、反补贴泛滥于我国外贸企业的各个行业,各种技术性、专利性贸易壁垒也不断出现,这对中欧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

 

本文以欧盟成员国的视角,逆向分析了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与欧盟成员国在贸易、关税、区域发展等领域合作竞争的关系,并以德国、希腊为借鉴,探讨了如何将中欧的双边经贸关系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

 

一、欧盟各成员国对中国进出口增长率分析

尽管受到欧债危机的冲击,2012年,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中欧双边贸易总值5460.4亿美元,占我外贸总值的14.1%。其中,我对欧盟出口3339.9亿美元,自欧盟进口2120.5亿美元,对欧贸易顺差1219.4亿美元,收窄了15.8%。表1 描述了2001年至2011年欧盟27个成员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卢森堡为代表,从中国进口额增速高于出口额增速的有16个国家。2011年与中国贸易呈现逆差的有22个成员国。而对华贸易额排名第一的德国却呈现顺差,为163亿美元。

 

从表中进出口比率来看,16个国家进出口比率(列3、4)在2001年至2011年间增加,这使得欧盟委员会不得不担心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事实上,在贸易政策的制定中,过分强调贸易逆差是错误的。一国的贸易平衡反映其国内储蓄投资账户的平衡,而贸易政策工具对国内的投资和储蓄决策的影响微乎其微。欧盟出于对中国贸易逆差的担心而采取的贸易保护其实是不合时宜的。以德国为例,他对其他欧盟成员国的贸易顺差实际上远远高于中国,却并未像中国这样受到其他成员国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的限制。另外,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欧盟的贸易逆差时有增长和波动,但自1963年以来,这些赤字一直只占欧盟gdp的不到2%,并不足以威胁到整个欧盟的经济形势。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主要是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属于垂直分工关系,所以虽然时有贸易摩擦,但并未从根本上威胁到欧盟经济体的国内产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的通信、机电、汽车、船舶、飞机等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欧盟成员国感受到了对本国产业的竞争压力,贸易摩擦从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转移到机械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欧盟已经开始投入更多的力量,试图保持其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的竞争优势。

 

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具有很强的两面性作用:一方面这是贸易双边国利益的碰撞与再分配;另一方面这种摩擦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的伴生物。中国正好借此贸易摩擦的外部压力来推动国内的产业升级,利用产品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贸易政策对我国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我们不能把欧盟较高的技术标准简单地看成是对我国产品出口设置的障碍,而应把来自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标准看成是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我们更不能听任假冒伪劣产品恣意横行,应坚决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创新人才,提高“中国制造”的质量与声誉。

 

同时,我国应适时地改变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鼓励外商投资企业的本土化生产、直接进口,逐渐实现进出口平衡,使国外的产品进入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这将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福利水平,即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有助于从根本上消减由于欧盟担忧贸易赤字而产生的各种贸易摩擦。

 

二、中国加入wto后的关税大幅调整

欧盟与中国贸易的稳步迅速发展与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关税的大幅调整是分不开的。表2显示了从2001年至2011年我国农产品和部分制造业产品的关税调整幅度,中国平均从1985年的关税60%下调到2011年的10%(实际到2006年已经达到10%的标准),与欧盟的平均关税差不到4个百分点。

 

中国关税如此大幅迅速地调整,为其他具有关税保护的发展中国家设定了标杆,使印度、巴西、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别无选择地采取相似的路径。假如这些国家想要吸引国外贸易伙伴和投资者,他们必须提供与中国相似的关税水平。中国的这一举措对全球贸易自由化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开放程度所作出的贡献,远远高于欧盟和美国长达二十多年的多边贸易谈判的努力,不仅欧盟甚至整个世界因此而受益。

 

当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领导者的作用。在关税调整中,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利益趋同,中国市场开放的利益也大部分为发达国家所享用,并没有惠及广泛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应适当给予发展中国家特殊的优惠待遇,争取发展中国家为合作伙伴,这也是在国际市场上同其他大国经济体在竞争的一种策略。

 

三、欧盟27成员国与中国省际人均gdp比较

表3 对比了欧盟27个成员国和中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的人均gdp水平,采用了购买力平价和汇率两种调整中国gdp的方法。在购买力平价调整结果中,2011年我国人均gdp最高的天津市,几乎等同于当年排在欧盟第19位的捷克共和国,属于世界银行划分标准中的高收入国家;而使用汇率调整法计算出的结果,天津市只能与排在欧盟倒数第三位的拉脱维亚水平相当,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可见,欧盟与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很强的多样性,很难达到令中央和地方均满意的实力的平衡。中国相对发达的前10到20个省份(分别占中国总人口的37%和66%),在与欧盟企业的贸易关系中,已经逐渐失去原来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他们与欧盟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多来自于技术、质量、产品多样化、研发能力和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这几乎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内部竞争关系相同。

 

根据我国的经验,利用外资多、对外开放程度高的省市经济发展较快,反之,相对封闭的中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欧盟成员国的发展水平。想要缩小地区间的对外贸易差距和经济差距,应加快落后省市对外开放的步伐,增加对落后省市的投资力度,引导落后省市积极发展具有优势的资源、原材料工业、农牧业,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地方政府要注重经济发展所需关键性要素的培育,注重当地高质量企业的培育和与当地资源禀赋相一致的高质量外资企业的引进,走有特色的发展之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尝试建立自己的经济发展带,这是缩小我国省市地区间差距、向欧盟发达成员国看齐的根本出路。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要把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化为国内产业升级的动力

每一次贸易摩擦的处理都会引起利益格局的改变。中国加入wto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生产出的低价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曾经引起世界产业链的动荡。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出口产品逐渐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失去既有市场和利益的国家、企业,利益的矛盾汇集起来,引发了反倾销、反补贴

等对中国出口增长的限制。应对后危机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培育一批具有雄厚实力、掌握一定高端技术的企业,推动国内的产业升级,利用产品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出口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是一项战略性举措。

 

(二)要坚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新能源战略

欧盟在中国经贸崛起的压力下,开始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因为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技术和产业目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对比于中国这样还处于高碳经济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拥有新的竞争优势。中国因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成为碳排放大国,出口额的迅速增加和贸易顺差的扩大,必将带来国际贸易新规则的重重挑战,所以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探索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开发使用新能源,要长期坚持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能源战略并在中国与欧盟的利益博弈中加快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以应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三) 要借鉴德国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经验做法

欧元区启动后,各成员国的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德国是唯一在危机中竞争力上升的国家,原因在于,德国政府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高度重视对标准、质量和关键零部件的掌控。德国经济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各行业协会都设有专门负责中小企业发展的机构,银行金融机构也设有专门部门负责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咨询和补贴。德国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从小学到职业学校,从工艺学院到大学,为其工业发展提供大量、实用的高技能工人。同样作为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德国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培养人才的做法为中国提供了借鉴。

 

(四)要吸取希腊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历史教训

1999-2006年,希腊借雅典奥运会举办的契机,政府主导的大额投资带动了房地产业、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进而带来了整个希腊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移民的涌入。但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雅典房价大幅下跌,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前为筹备奥运会兴建的体育场馆、机场、公路多属于重复建设,利用率极低,同时制造业空心化严重,失业率骤增,经济陷入泥潭。反观我国,同样是由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有大量热钱投于股市、房地产等虚拟经济中,所以应坚持对房地产业进行调控,引导民间资本从貌似利润丰厚的虚拟经济转向医疗、教育、航空、运输等实体经济,以希腊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的经济危机为警钟,发展实力雄厚的制造业,为政府投资放缓、房地产泡沫破灭、对外贸易增速减缓做好抵御危机的充分准备。

 

以逆向视角分析欧盟在危机冲击下的贸易保护得出结论:此次欧债危机是一个促使中欧拓展合作空间的契机,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战略里程碑。在合作与冲突的磨合过程中,我们要深化建立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通过贸易、投资、合作纽带,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市场,同时将中欧的双边贸易关系向纵深推进

 

参考文献:

[1]amaral, luiz fernando, (2008). “effective rates of protection for the biofuel chains in europe” groupe d’economie mondiale at sciences po (gem), june.

 

[2]atlantic council (2007). transatlantic leadership for a new global economy. washington, dc: the atlantic council of the united stated.

 

[3]樊勇明,贺平,黄河,《贸易摩擦与大国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301-328.

[4]李计广,《欧盟贸易政策体系与互利共赢的中欧经贸关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62- 272.

篇7

摘 要:新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以管理贸易理论为指导的贸易保护主义。现实中贸易保护已成为常态,引起全世界普遍关注。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等借保护本国产业之名,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以及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运用引力模型,通过对十年的中美贸易数据以及江苏省出口美国商品贸易量数据的分析,探讨了美国贸易壁垒对江苏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出口贸易;实证分析;引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07602

1 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

自1990年美国对江苏省出口的螺母发起反倾销调查至2007年,江苏共遭遇129起反倾销调查,与全国相比,国外对江苏省的反倾销案件数量呈明显增加的态势,2006年江苏遭遇反倾销的案件占全国6.7%,主要国家为欧美国家。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94年以前,江苏省遭遇2起反倾销调查,1994年至1998年,平均每年3.6起,1999年至2003年,平均每年被立案调查的数量上升至8.6起,从2004年开始,遭遇反倾销呈快速发展状态,2006年起已达24起。其中江苏遭遇美国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量最多,至2003年已高达29起,占全部案件数量46%。可见,江苏与美国的贸易所遭贸易壁垒的影响是具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江苏出口贸易所遭受新贸易壁垒的影响。

表1 美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中江苏涉案较大的案件

年份 涉案产品 涉案的江苏企业 涉案金额

2003 木制家具 多家企业 3700万美元

2005 油画布 无锡凤凰画材有限公司 1904万美元

2006 聚酯短纤 18家企业 6600万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网。

针对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江苏“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以及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重点,促进电子、轻纺、机械等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建立境外生产基地,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及独资等方式开展境外资源利用。江苏的13个地级市也积极加快“走出去”的建设步伐,在2006年初具规模,部分地区采取的措施如表2所示。

表2 江苏部分地区“走出去”措施

地区

措施

南京 成立“走出去”专家咨询委员会;转向扶持资金扶持“走出去”;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和扶持企业对外经济合作的优惠政策

无锡 设立扶持资金;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

常州 设立扶持资金;提高对外工程承包水平;完善走出去服务体系

镇江 资金支持

资料来源: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网站。

2 对江苏出口贸易影响实证分析

2.1 指标选取

Jan 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于对贸易的研究,并给出了模型的早期形式:

Fij=G×MiMAjDpij

(1)

扩展后的引力模型(2)引入了新的变量集合,组合了不同宏观经济变量,用来表示两国之间贸易的其他影响因素,包括语言障碍、地区经济组织和国家政策出台等,从而为研究者实现不同的研究目的的变化提供了多种方法。

lnFij=C1+C2lnMi+C3lnMj+C4lnDij+εij

(2)

式中Fij表示从出口地区ii流入进口地区jj的贸易流量,Mi和Mj表示两个国家的经济总量,Dij表示两地区之间双边贸易的其他变量的向量集合。

主要研究的是江苏省出口美国商品贸易量美国贸易壁垒的影响,采用引力模型进行分析,各指标选取如下:

被解释变量FJA表示出口地区J(江苏)当年出口到进口国A(美国)的商品贸易额;

解释变量GDPJ表示出口地区J(江苏)的GDP总量,代表出口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产品的出口供给能力,预期GDPJ对江苏和美国的商品贸易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释变量GDPA表示进口国A(美国)的GDP总量,代表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产品的进口需求能力,预期GDPA对江苏和美国的贸易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释变量DJ与DA是除经济总量因素以外影响贸易的变量集合,属于虚拟变量。DJ测度了进口国A(美国)对江苏省有代表性的贸易壁垒,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出口成本,预期对两地区之间的贸易有负面影响;DA测度了出口国J(江苏)有代表性的贸易壁垒的法规、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由于江苏省的技术相对落后,预期江苏省的标准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2.2 模型的构建

模型假设美国采取的贸易壁垒对江苏贸易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对于美国采取的贸易壁垒,江苏政府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可以减缓贸易壁垒对贸易出口的副作用。当美国采取贸易壁垒后,江苏出口美国的商品贸易显著下降,即认为原假设:美国采取的贸易壁垒对江苏贸易出口产生负面影响成立。当江苏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减缓贸易壁垒对贸易出口显著时,即认为江苏地方政策是预防和缓冲贸易壁垒是有效的。

本文将采取虚拟变量法研究美国贸易壁垒对江苏的出口额影响程度。其中运用的引力模型还包含两国的GDP,建立的引力模型方程为:

lnFJAt=C1+C2ln(GDPJt)+C3ln(GDPAt)+C4DAt+UJAt

(3)

lnFJAt=C1+C2ln(GDPJt)+C3ln(GDPAt)+C4DJt+UJAt

(4)

其中,引力方程(3)侧重考察美国有关反倾销有关限量标准法规对江苏向美国贸易出口额的影响,引力方程(4)侧重于考察江苏省针对美国的反倾销案采取的相应措施对江苏向美国贸易出口额的影响。

2.3 数据来源

FJA变量为江苏向美国贸易出口额,GDPj为江苏省GDP总量,这两个样本数据均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GDPm为美国GDP总量,样本数据来源于美国统计局网站。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中美贸易数据及两国GDP

年份 FJA

(亿美元) lnFJA GDPJ

(亿美元) lnGDPJ GDPA

(亿美元) lnGDPA

1999 3.81154 1.338033 929.8793 6.835055 93535 11.44609098

2000 5.0098 1.611396 1033.254 6.940468 99515 11.50806367

2001 5.36336 1.679591 1142.544 7.041013 102862 11.54114356

2002 8.2059 2.104853 1281.485 7.155775 106423 11.575177

2003 12.71559 2.542829 1503.307 7.315422 111423 11.62108905

2004 19.10478 2.949939 1812.73 7.502589 118533 11.68294668

2005 27.26035 3.305433 2270.431 7.727725 126230 11.74586092

2006 36.38163 3.594064 2727.37 7.911093 133772 11.80389214

2007 44.6684 3.799266 3421.683 8.137888 140287 11.8514456

2008 49.37443 3.899433 4460.984 8.403125 142915 11.87000533

2009 45.15596 3.810122 5044.254 8.526005 142587 11.86770762

2010 58.33845 4.066261 6119.43 8.719224 145265 11.88631494

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和http://census.gov/foreign-trade/。

根据美国对江苏实施贸易壁垒的程度,进行界限划分。在2004年之前美国实施贸易壁垒对江苏的影响相对平缓,自2004年开始,江苏遭遇反倾销呈快速发展状态,随之江苏针对反倾销案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因此将2004年作为划分界限,在2004年之前DA取0,即表示贸易壁垒对出口量影响不大,2005年之后DA取1,当系数显著时,即认为贸易壁垒对贸易出口产生了影响或针对贸易壁垒的一系列措施起到了显著效果。即:

DAt=0 t≤2004

1 t≥2005

针对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江苏“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在2006、2007年起到一定显著作用。则将虚拟变量DJ定义为:

DJt=1 t=2006,2007

0 其他。

2.4 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根据表1中数据,运用Eviews5.0对引力模型(3)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模型整体显著性和参数估计结果及相应统计量如表4、表5所示。

表4 引力模型(3)显著性检验

R-squared

R2系数 Adjusted R-squared

调整R2系数 F-statistic

F值 Prob(F-statistic)

相伴概率

0.988861 0.984684 236.7407 0.000000

表5 引力模型(3)参数估计及检验

变量

Variable 系数

Coefficient 标准差

Std. Error T统计量

t-Statistic P值

Prob.

C1 -84.09083 11.83508 -7.105218 0.0001

lnGDPJ 0.268782 0.253696 3.059465 0.0203

lnGDPA 7.614797 1.157895 6.576413 0.0002

DA -0.089772 0.169346 -0.930110 0.0104

根据表4模型的显著性统计结果知,R2值为0988861,显示拟合很高,调整后不存在自相关。在0.01置信水平下模型通过检验,即认为模型是显著的,建立的引力模型是合适的。从表5的引力模型参数检验结果显示,在005置信水平下模型通过了检验,因此美国贸易壁垒对江苏出口贸易影响的引力模型为:

lnFJAt=-84.091+0.269ln(GDPJ)+7.615ln(GDPAt)-0.090DAt+UJAt

DA的系数值为-0.0897,可以看出美国自2005年以后对江苏省实施的贸易壁垒对江苏出口美国贸易量起到89个百分点的负影响。同时lnGDPJ和lnGDPA的系数为正,表明江苏和美国的经济增长都对江苏贸易出口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3 模型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在美国针对进口江苏商品设立各种针对性的、隐蔽性的新贸易保护措施时,江苏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美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相对于欧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对江苏乃至中国采取贸易壁垒,这必将导致江苏出口受他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阻碍,对江苏的经济和国际市场地位都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

同时,从以上的分析中可看出,在美国不断实施反倾销等贸易壁垒时,江苏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对出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作用却不足以抵消美国的贸易壁垒。所以,国外的贸易保护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更牢固的占领国际市场,然而,制定的应对外国贸易壁垒的措施以及在出口贸易实际过程中要加强实施是不能忽视的,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对贸易出口起不到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黎.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J].特区经济,2011,(2).

[2]黄钿鸿.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D].东北财经大学,2013.

篇8

“国际贸易论文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国际贸易论文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国际贸易论文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篇9

关键词:国际贸易;保护;经济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在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必须要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一个深入的研究。

一、新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

国际贸易发展的进程显示贸易保护主义有两方面突出特征: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随世界经济发展而不断变换着它的方式和手段;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在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自由贸易框架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首先,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层出不穷。在WTO框架之下,为保障国际贸易公平有序和可持续发展,WTO允许成员方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技术贸易措施和环境贸易措施。但是,一旦这些合理合法的贸易措施被过度使用,它们就成为贸易保护措施。其中,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在内的贸易救济措施拥有既定的规则和程序,是显在的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而包括技术法规与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在内的技术贸易措施,和包括环境技术法规与标准、产品检验检疫制度与措施、绿色包装和标签要求在内的环境贸易措施,则更为灵活、隐蔽,成员方可以根据持续变化的经济、技术发展态势,不断出台技术和环境的新措施、新标准,从而有效地将他国产品阻滞于国门之外。这种动态变化和广泛出现的技术和环境贸易措施被称作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它们逐渐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流。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1.影响了国际商场的开发

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我国商品拓展国际市场,削弱了传统商品的竞争优势。我国传统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受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商品的科技含量、质量较低并且难以迅速使之得到提高。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及生产者的利益等目的考虑,往往制定较高的质量标准以技术性标准限制我国“价廉”商品的进入,这对我国的商品出口制造了极大的障碍。

2.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及投资业务向世界范围扩展,打击了我国企业参与世界贸易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纠纷不仅发生在传统的商品贸易领域,而且还有向服务贸易及投资业务蔓延的趋势。欧盟和美国还批评我国在服务业领域,特别是金融和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远远不够,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卫生环境、人权等方面加大施压力度。

三、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1.改善我国贸易环境

积极参与WTO的运行机制的完善建设,使其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将着力点放在WTO允许的保护规则的优化上。不可否认,新贸易保护主义国家的政策调整主要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所以,我国应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在环境保护、国民健康、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等方面,争取达成相对有利的WTO条款,充分利用WTO中发展中国家的差别优惠待遇,并将这一待遇延伸至我国内地,鉴于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在经济增长水平和人均收入方面存在极大差距,无论按何种标准,仍是发展中地区,应该享有类似发展中国家的待遇,因此可以通过谈判要求欧盟继续给予我国中西部地区普惠制待遇。

2.加强政府的引导

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自身信息优势帮助国内企业收集各国关于质量、技术、环保标准的信息,建立相关的资料库并及时更新。另一方面我国应积极鼓励企业联合起来应对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采取“谁应诉、谁受益”原则,在企业与政府携手应对的基础上,鼓励涉案企业积极应诉、挽回市场;同时政府可以按我国成功的建立行业协会的经验,建立不同产品的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代表全行业进行反倾销应诉,商务部专门代表国家,帮助企业与外国政府谈判。

3.加强宏观调控

我国应设立统一的对主要出口对象国家的管理机构,协调和统一管理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完善许可证配额管理制度,利用颁发出口许可证、配额等行政手段,对出口商品的质量、数量、价格等进行管理,从而改变各地、各部门低价竟销的局面;强化行业进出口商品协会的协调管理作用,各进出口商品协会对其所管辖的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价格、标准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协调和监督作用,对违反的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制裁和经济处罚。

中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预计未来若干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已经是不可避免。面对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和美欧等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不断挑战,只有充分利用国际贸易法规,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新时期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当中取得有利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刘旭.“十二五”时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贸易,2012(01).

[2]金缀桥.浅析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J].中国集体经济,2012(03).

[3]尹雪.论贸易保护主义及我国的对策[J].知识经济,2012(02).

[4]郭楠.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特区经济,2012(03).

篇10

关键词:贸易保护;国家安全;预警机制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自由贸易的趋势不可逆转,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维护自由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一切发展必须符合国家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历了25年成功的贸易自由化,其间在关贸总协定的支持下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将关税降至历史新低,在这之后,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又重新抬头,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进入高发期,也因此对我国产生较大影响。

一、贸易保护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崛起,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企图从战略上遏制中国经济发展。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竞相追赶关系日趋明显,也对中国快速崛起持谨慎态度。

(一)我国遭受贸易救济、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持高发态势

中国遭受的贸易救济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无论是数量还是涉案金额,都明显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在技术壁垒领域,对中国企业出口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排在前五位的是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拉美国家。[1]

(二)国际贸易保护波及的主体在我国呈扩大化趋势

受美欧贸易保护影响的主体逐渐从中国内资企业扩展到我国港台和日韩等外资企业甚至美欧本国在华投资企业。一般而言,美欧在对华发起贸易保护时,更倾向于针对中国的内资企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涉及外资甚至本国在华投资企业。[2]

(三)国际贸易保护波及的行业在我国呈扩大化趋势

美欧对华实施贸易保护的产品从纺织、轻工等传统产业逐步向钢铁、有色、化工等重化工产业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扩散。

二、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1.和发达国家在产业层面的冲突发生较大变化

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和贸易结构将向目前发达国家具有优势的产业升级。另外,新兴产业是我国和发达国家都竞相发展的重点产业,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新兴行业中多有重叠,将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2]

2.对我国产业实质性损害将加大

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我国将增加出口,对发达国家产业造成冲击。发达国家对这些产业采取贸易保护动机大大增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我国与发达国家竞争关系也逐渐形成。

3.新的行业或产品标准将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在新兴产业中,由于产品、服务是新出现的,发达国家较难采取传统贸易保护手段,但会采取安全、卫生、技术等新手段,尤其是使用新的行业或产品标准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比如,美国对华征收碳关税不仅对中国就业、劳动报酬以及居民福利造成负面效应,还影响我国的出口量。

(二)我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若干重要产品产量位于世界的前列,但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还比较低,核心技术仍然大量的依赖进口,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但是中西部和广大的农村还有不少地方仍然相当落后,因此只能承担和我们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责任。

1. 我国实行适度的贸易保护有利于国家资源安全

我国对稀缺资源进行贸易保护,有利于实现国家资源的安全,一是要确保资源的可获得性与供应的稳定性,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配置和代际公平,二是要确保资源环境系统的生态稳定或可恢复性。如果我国无条件的实行贸易自由,必将导致我国原本充裕的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进而影响资源安全。

2.我国实行适度的贸易保护有利于国家环境安全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大挑战。这种挑战揭示了环境资源的有限性,而由这种有限性所激发的环境与贸易之间的矛盾,则警示着我国,对贸易的促进和对贸易利益的追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旦环境问题爆发而至不可挽回,则贸易和贸易利益必将落空。

3.我国实行适度的贸易保护有利于国际金融安全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翻新以及金融交易电子化手段的逐渐普及,一国可以在"瞬间"之内完成巨额资金的跨国境转移,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性与日俱增。如果我国的金融市场没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是不可能贸然实行完全自由化的。否则一旦发生风险,将导致我国的整个经济体系崩溃。

三、我国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各成员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刺激政策虽然是为了保障就业和企业的生存,是短期的措施,但实施这些措施的结果是造就了一些不具竞争力的企业,导致了落后生产,在未来经济恢复期这些没有竞争力的利益相关方会构成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动力。面对种种贸易保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加强对WTO贸易规则及主要国家贸易法的研究和了解,能够熟悉和运用WTO规则来规范自己和保护自己,防止别国滥用国际和国内贸易规则,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贸易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企业主体、行业协会应积极学习国际贸易知识,掌握国际贸易规则。 [4]

(二)我国应加快制度的调整和创新

为了与国际接轨,应对未来的贸易保护,我国政府应积极推进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实施,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像欧盟在实现统一市场过程中,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作为消除成员之间技术贸易壁垒。美国对待国际标准的态度不仅是采用,而且更广泛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尽可能地将美国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

其次,建立和健全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单个企业难以对其全面掌握并采取措施应对,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专门的信息中心,及时传递国内外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并针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出一些应对措施,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传递给相关企业。

(三)我国应加强行业宏观调控

当出口国涉外经济增长较快时,行业协会要注意对本行业出口进行宏观调控,统筹规划,避免行业内大量企业竞相涌入国外市场,从而造成外国企业或政府的恐慌,以至于启动"两反一保",对出口国的相关产品重新建立起高的贸易壁垒。行业协会应在企业间进行有效的协调,以使出口达到稳步、有序的增长。同时,各企业也应对出口的增长速度有正确的认识,从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实行严格的自律,积极配合行业协会的协调工作。[5]

参考文献:

[1]外贸企业面对新的出口门槛[N]. 中国质量新闻网,2009-08-17.

[2]贸易保护主义频发对中国影响加重[N]. 上海证券报,2011-10-17.

[3]窦金美.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2).

[4]秦法萍、帅军.新形势下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