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范文

时间:2023-03-21 19:5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术性贸易壁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1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情况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lm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又称“技术性贸易措施”或“技术壁垒”,是一国或地域组织为维护国家安全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安全和健康,保护动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地区市场产生影响。TBT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TBT主要指WTO[TBT协议]规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广义的TBT主要包括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和检疫标准[SPS]及其它任何对贸易生产影响的技术措施。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基本特征

1.广泛性。技术壁垒即将扩展到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无处不在。

2.形式上的合法性。由于国际上目前还没有关于技术壁垒的统一立法,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大多由国内立法规定,这些法规是要求进口商强制遵守。

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4.形式的复杂灵活。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管理改进,各国所制定的标准愈加精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在技术规定和标准设计费尽心机,不断的变换花样。

5.争议性强。各国的工业化程度和技术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各国制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也不尽相同,在对外贸易中各国都坚持自己的技术标准和法规。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影响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境外产品的大量进入可能对境内相关产业造成冲击,致使市场均衡被破坏。

(2)调控经济贸易利益、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采取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采用国际标准和取得国际认证,是调整优化企业出口产品结构的重要手段,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也是提升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根据。WTO的《技术贸易壁垒协议》相关条款的实施也有助于规范各国的技术贸易壁垒,从而为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3)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壁垒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另方面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新的空间,成为国际贸易投资的新增长亮点。

(4)不断提高的检疫标准和包装设计标准,促使各国要不断提高本国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及安全性能,这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有积极作用。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消极影响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引发了众多的国际贸易纠纷,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及其在纵深范围的扩大日益对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双边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争端更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使受限国出口贸易增长遭受极大的影响。

(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加剧了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不公平。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技术性标准和技术法规,限制其进入本国市场。此举势必导致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不公平日趋加剧。

四、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

1.从政府宏观角度看,我们应采取的策略:

(1)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的,所以在对外贸易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WTO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

(2)根据《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第11条的规定,各成员方有义务向其他成员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拟订技术法规、建立标准化机构、合格评定等方面的技术援助。我国应该加强与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互认证制度,从而降低贸易成本。

(3)在现有国际标准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国的标准体系。

(4)积极展开“合纵”外交。团结第三世界的国家同时拒绝接受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各种条约。

(5)要熟悉WTO规则及相关法律和各种国际贸易条约及国际惯例,并以之为斗争的武器。

(6)在抓紧制订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挑战的措施的同时,要从我国的长远利益出发,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认真拟订对内进行改革的政策,实施“以开放促改革”的战略。

(7)加强宣传工作,提高“标准”意识以及采用“标准”的紧迫感。

(8)运用宏观调控手段,鼓励企业及各产业部门采用国际标准。

2.企业微观角度的策略:

(1)制订长远的企业战略计划,从传统的数量扩张转到质量提高上来。

(2)积极参加各种标准认证,争取到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篇2

(TBT)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与其他国家不一致的技术法规、标准、包装、标签、认可和检疫检验制度,对本国市场上的商品实施管理,从而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出该国市场的障碍,主要指WTO《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协定》所管辖的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对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换言之,是进口国在实施进口贸易管制时,制定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依靠严格的技术标准,通过认证、检验、监督等制度,来提高进口产品市场准入的技术门槛,最终达到限制进口为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疫、检验,包装和标签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壁垒和绿色技术壁垒等。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

技术壁垒是实施贸易保护的有效措施,其作用是抵制进口或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随着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的取缔,技术壁垒将成为符合WTO规则的最重要的贸易保护手段。

(1)内容上的广泛性。从产品角度看,TBT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角度来看,TBT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来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表现形式也涉及到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

(2)结构上的系统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个系统,不但包括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定的内容,而且还包括《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等规定的措施;《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定》、《农业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都对环境问题进行了规定。除WTO以外的其他国际公约、国际组织等规定的许多对贸易产生影响的技术性措施也都属于技术贸易壁垒体系的范围。

(3)形式上的合法性。技术性贸易壁垒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诉求,具有合理性。并且,技术壁垒一般是以WTO《TBT协议》为依据,这使它又具有合法的形式。TBT就是抓住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关注生活质量、关注生态环境的心理,使自己披上合法的外衣。目前国际上已经签订了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发达国家也在积极制定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法律支持。

(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灵活性。一是技术贸易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分歧,而且各种技术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二是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没有限制在哪个国家,一视同仁,不存在配额问题,而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以高科技基础上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出判断;三是TBT措施广泛地利用安全、卫生及环境标准作为限制进口的武器,很容易把人们的视线从贸易保护转移到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上,具有更大的隐蔽性。

(5)实施效果的不公平性。由于经济技术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制订的技术标准和措施往往是发展中国家难以达到的。这些貌似公平的技术标准实际上成了贸易保护的措施。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关税壁垒正逐步为非关税壁垒所替代,非关税壁垒中,配额、许可证等贸易壁垒形式正逐步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所替代。关税壁垒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弱化为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提供了发展空间。随着各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化,一部分技术壁垒会逐步消除,但新的技术壁垒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与保健要求的提高而不断产生、更新。技术壁垒将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与保健意识的提高是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发展的需求动力,为其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技术性贸易壁垒一旦形成并实施,壁垒对进口产品就产生了明显的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双重调节作用[2]。从静态来看,表现为数量控制机制,如果法规或标准使进口产品不符合要求,就会被禁止进口,反之,则允许进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后,出口商的直接生产成本和审核检测成本会大大提高,并可能由于检测程序的繁琐或不透明,出口商放弃该产品的出口。从动态角度考察,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呈现出由数量控制,价格控制,数量控制...这一循环变化的过程。技术性贸易壁垒一旦形成或发生变动后,就会通过自身所具备的双重控制机制发生作用,从而起到贸易限制的作用。

经济理性告诉我们,企业只会采纳他们认为可以从中牟利的标准。如果一些标准被企业采纳后企业可以从与其他产品增加的兼容性中获得收益,或者这些标准标志该企业的产品具有高的品质,那么企业会采纳它。因此,我们在应对国外针对我们的贸易壁垒时,如果从长远来看对企业是有利的,就可以采纳它。

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性和争议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一般都以TBT协议为依据,符合TBT协议的基本原则,比如避免不必要的贸易壁垒原则,正当目标原则,标准协调原则,等效和相互承认原则,非歧视原则,对发展中成员国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以及透明度原则等,具有合法的身份。但是,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复杂性和它对贸易的限制作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有双重性的特征,容易引起贸易争端。

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人类和动植物安全和健康、环境保护、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产品质量等正当理由而存在的,旨在纠正市场失灵。由于市场失灵,当单纯的市场机制不足以防止或克服由进口品可能携带的疾病或虫害导致的外部性,如生产成本增加或本国产量减少;或者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信息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不对称地分布,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交易成本太高因而不可行;或者市场无法提供最优数量的环境资源,或者行业内部的搭便车行为阻碍了标准协调过程等情形下,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制定合理限度内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起到纠正市场失灵的作用。在实现这一合法目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使国内产业与外国竞争相隔离,从而客观上构成对国内产业一定程度的保护,这种保护被认为是合理正当的,如禁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可以保护进口国的生态环境,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等等。就这一意义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内产业提供基于市场失灵的保护,其存在具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有故意被滥用的可能性,从而在主观上成为一国政府进行贸易保护的工具。也就是说,政府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制定有可能为某些利益集团所影响或左右,政府以实现社会公共目标为由,制定超出实现一定社会公共目标必需的、过分严格的某种技术法规或标准,以达到阻碍外国竞争性产品的进入,进而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这种情形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面目的是纠正市场失灵,实则是通过贸易限制,将本国产业与国际竞争相隔离,即对国内产业提供基于经济利益的保护。这种以产业保护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进行贸易利益再分配,其结果是进口国生产者的福利有所改善,但以外国生产者和本国总体福利受损为代价。如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制定比国际标准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以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名,行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非常广泛,有些还相当复杂,加上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实施过程中的隐蔽性,结果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评定标准,因而国与国之间相互较难协调,容易引起争议,且影响巨大。技术性贸易壁垒日渐成为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手段,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正确认识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实质上是国家之间发展不平等的产物,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尤其是科技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而在产品质量和标准的要求上也就存在着不同和分歧,双边之间的贸易要求就不对等。

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正面效应主要有: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改进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我国环境标准法规的建立与调整;有利于提高环保意识,引导绿色消费潮流;有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获得长期的利益。负面效应主要有:我国遭受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产品多,损失大。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面对现实,适应挑战,既要坚决反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过于苛刻的歧视性做法,也要承认技术性贸易壁垒现实的合理性,积极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才能使我国出口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REACH法规策略

基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长远考虑,同时也为提高欧盟化学工业竞争力,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统一的化学品监控管理体系,欧盟经过长达6年的讨论,REACH法规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规将欧盟市场上约3万种化工产品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500多万种制成品全部纳入注册、评估、许可3个管理监控系统。欧盟自己生产的、用于出口的和从国外进口的所有化工及其下游制品都必须进行注册并被许可后,才能在欧盟市场流通。根据专家预测,REACH法规的全面实施将使中国向欧盟出口产品的总成本上升5%,从欧盟进口的成本上升6%,中欧化工品进出口总额将下降10%,中国化工生产总值将下降0.4%,可能导致20万化工及相关从业人员失业。这是中国入世以来最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2007年9月11日,国家质检总局了《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07)》。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全年出口贸易因技术性壁垒造成直接损失359.20亿美元,占同期出口额的3.71%。

一、我国屡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1.我国贸易的迅猛发展。国家统计局日前的数据显示,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排名不断提升,已经稳居第三位。2003年~200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连续四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29.8%,其中出口增长31.3%,进口增长28%,是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货物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2002年的4.7%上升到2006年的7.2%。我国贸易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其他国家的不满和抵制。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力度和密度,以达到限制我国出口,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

2.技术性贸易壁垒是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近几年,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主要发达经济增长乏力,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蔓延。经过GATT/WTO的多轮贸易谈判,各国关税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非关税措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而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也称《TBT协议》)承认各成员以保护动植物和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的目的,可以采用自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以及采用必要措施实现其各自认为合适的保护水平等方面的权利。由于各成员对WTO协定理解的差异及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各国限制贸易的主要手段。

3.我国贸易方向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欧盟、美国、日本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截止到2007年8月商务部统计的数字,我国同三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分别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6.3%、14.2%,11%,其中出口贸易额比重分别为20%,19.4%,8.5%。而这三大贸易伙伴又是技术贸易壁垒的发源地。因为这些经济体比较发达。往往制定的标准也比较高,而这些标准通常又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而被WTO所接受。根据《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07)》,技术性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排在前三位的是欧盟、美国、日本,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43.59%、23.67%、19.07%。

4.认识不足。虽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但是对决策者和广大企业家来说,似乎还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没有多少人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我国农产品因有害物质超标、商品包装用木材因含有害病虫卵、产品没有经过指定机构认证等原因而被贸易对象国拒绝入境之类的事件,不能认为是对方故意设置技术壁垒。相反,应当看到并利用此类压力对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积极意义,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加速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5.管理体制不顺。目前的管理体制不适应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要求,表现在政府部门仍习惯于传统体制下的管理模式,政府和市场、企业的关系没有真正理顺。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出口企业都管,又都不全管,没有一个综合性的专职管理部门对企业的问题进行统筹解决。当出口产品出现问题时,常常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延误有关问题的解决。

6.标准化建设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标准总体水平低,企业标准普遍低于国家、行业推荐性标准;在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低;标准化管理层次繁多,有些标准相互交叉、矛盾,给企业应用标准带来困难;标准的实施状况差。由于我国标准水平低,普遍低于国外先进标准,在出口时容易遭遇各种技术壁垒。二、我国的应对策略

1.出口企业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的出口产品在质量、规格、包装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综合竞争力,许多出口产品还是靠价格优势来占领市场。企业如果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而破坏了环境和社会效益,不仅会遭遇到更多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内市场上也不能够长期生存下去。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企业跨越技术贸易壁垒的有力武器。当然,这需要政府的引导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约束。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拥有众多的企业会员,熟悉行业特点,同时又与政府保持着密切联系,可以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过程中承担许多必需但难以由政府和企业直接承担的事务,很好地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美国的行业协会在对外事务中就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例如2001年,作为欧盟改革蓝图的《欧盟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公布后,美国商会以其欧盟分部为依托,借助其全球的分支机构在欧盟内外举办了十几场关于REACH草案的评论会和对话会,邀请各国代表及欧委会官员参会。该商会负责人称,从会议筹备到起草,美方官员发言稿都由商会负责,美政府派员赴各国主持会议,支持行业的游说工作。尽管未能阻止REACH法规出台,但在干预其制定过程、影响法规内容上取得突出成效,有效延缓了新法实施时间。

3.政府加大谈判力度。一方面要利用现有WTO机制,如果一些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政府可以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要求这些国家取消这些不合理的标准或者修订不合理的技术性限制措施;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建立严格、公平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约束发达国家越来越泛滥的技术性限制措施。

4.建立和健全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单个企业难以对其全面掌握并采取措施应对,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专门的TBT信息中心,一方面及时传递国内外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并将这些应对措施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传递给相关企业。

篇4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数量及价格效应

在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TBT协定》中,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着明确的定义,即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WTO成员国在考虑到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诚信交易及公民健康等方面,所制定的带有一定歧视性的对外贸易技术规则和标准。实际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强制性法规壁垒;二是自愿性标准壁垒;三是全过程闭环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数量和价格。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强制性法规、自愿性标准和全过程闭环。其中,强制性法规壁垒是一种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是国际贸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正当竞争方法。例如,美国的汽车工业,美国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地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污染净化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并且在《空气净化法》与《防污染法》中也对汽车污染净化的标准技术规格进行了明确,但外部市场的大排量汽车却不包含在当地汽车工业竞争的范围之内。现如今,随着强制性法规贸易壁垒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在保护本国经济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自愿性标准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需要以贸易对象国的强制性国标和推荐性国标为载体,一般被应用于“绿色”、“低碳”等产品的对外贸易中。自愿性标准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得到国家认可的非关税隐形排外壁垒。全过程闭环壁垒是指依靠复杂的程序对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成本、交易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进行提升的一种非关税壁垒。例如欧洲,全过程闭环壁垒是将提升贸易交易成本作为其得以实施的切入点,欧洲政府规定外来化学物质的进口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注册、评估、许可及限制等一系列过程,也只有通过严格的程序对化学物质的进口进行控制,欧洲的化学物质的进口才能得到保证。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效应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数量和价格。在数量方面,例如出口国在初始条件下出口五种产品,而进口国家设置技术标准要求为A1。当进口国家将技术性贸易标准提升到A2的时候,初始条件下出口国所用以出口的五种产品中,会有两种产品不再符合出口标准的要求,并被以质量或其他要求退出出口市场,在此情况下,出口国的出口总额会减少,从而导致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在价格方面,当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数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后,出口国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会产生一种将不合格产品标准由A1提升至A2的需求,而在此过程中出口国用以出口的产品的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改善,技术标准也会得到提升。同时,新投资会引起出口成本的增加,而出口成本的增加也会引起成本价格的提升。此外,在降低出口国产品竞争力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价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显得更加突出。

二、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造成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使得发达国家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可以使发达国家的技术专利、产品等得到更好地保护,并在贸易中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同时,发达国家作为国际技术标准规则的制定者,也能够顺理成章地对发展中国家的同类型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过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受害者,而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加工技术比较传统、通讯工具比较落后,也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低。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的种类比较多,技术要求也比发展中国家更加严格,因此发达国家往往会制定多种严格的法规与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进行限制,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仅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对发展中国家引入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备造成限制,从而影响到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事实上,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仅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会对发达国家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能真正达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进行提升的目的,也根本无法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进行更好地保护。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仅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被降低,也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出现恶化增长,而这不仅会限制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和资本输出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也会使发达国家的商品市场价格出现持续飙涨,以至于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升级与资源的交流也越来越受重视,发达国家也逐渐垄断了世界资源的配置。由于发展中国家所受到的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比较缺少产品技术的开发能力,而这也就导致发展中国家往往只能依靠发达国家。现如今,技术性贸易壁垒已逐渐成为了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成为了WTO未来谈判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发达国家一直以保护环境的名义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政策,而这不仅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口,也会增加贸易双方的摩擦。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向区域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这类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已经基本都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环保水平与环境标准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发达国家会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对区域外的商品进行限制,并排除在区域市场之外,而这也会影响到贸易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关系。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比较多,波及面也比较广,不仅会影响到各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能够推动国际商品之间的交流,并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流通驱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所造成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够对我国进出口产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保护。发达国家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中的众多商品进行规范,而这也代表着进口货物只有符合这一标准才能得到各个国家的进口。同时,我国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础上也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准入标准,这是为了更好地对我国的特色工业进行保护。在我国所制定的技术标准中,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对发达国家的进口进行了限制,也为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设置相应的限制,而这也使我国的民族工业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第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对我国企业在技术竞争领域的升级有很大帮助,也能够促使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近年来,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功利心过重,产品竞争仍停留在价格层面的竞争,对产品技术的创新却不够重视,以至于我国企业技术的发展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由于技术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我国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重视,并对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型地位进行重新估量。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企业也再逐渐增加对产品技术的研发成本,健全产品技术革新的奖惩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对传统产业进行更新换代。同时,从长远角度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也能够促使我国出口受阻的企业对生产技术进行创新,以便使这些企业的产品能够更快的回到进口国的市场。第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能够提高我国工业标准化程度,也能够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的质量。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之所以会对我国企业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企业产品的技术标准水平还比较低,现在所实施的技术标准与评定标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这不仅导致我国相关部门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比较疏松,也会影响到我国产品的出口。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清除的时候,我国企业必须要先树立更加先进的技术标准,并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目的。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不仅能够使我国工业标准化变得更加的规范,也能够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

(二)消极影响

当前,尽管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却无法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这种贸易保护方式只能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短暂的利益,同时会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一定的限制。在此过程中,我国大部分产业很难从发达国家得到先进的技术转让,这也导致我国的产业技术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也间接对我国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涉及面比较广,制定的贸易制度也变得越来越多。由于发达国家具有丰厚的经济底蕴,会提高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标准,特别是产品的绿色准入标准,而这一标准的提高也会使我国的大部分出口产品达不到要求。例如,欧盟对国外产品的引进有一系列完整的规则,而在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也有着很多必须要遵守的标准。从总体上而言,我国的出口产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则产品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我国的出口产品必须要符合欧盟的技术标准,并得到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认可;第二,我国的出口产品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安全因素,并获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第三,我国的出口产品必须要进入欧盟市场,则必须要获得欧盟合格证书。此外,欧盟对流通欧盟市场的产品还有更加明确的规定,即这些产品不仅要符合欧盟的标准要求,也必须要通过欧盟的严格认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标准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认证体系还不够成熟,工业标准也比国际先进标准低,而这也导致我国的很多出口产品往往都会被国际市场所排挤,从而致使我国企业很难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四、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对策建议

一、TBT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由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三部分组成,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与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在主观或客观上成为外国商品自由进入的障碍。WTO关于的TBT文件有两个,分别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于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起开始执行。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已经直接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遭受巨大损失,其扩散效应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计。与其他贸易限制措施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隐蔽性,一旦出现,影响巨大,而且损失难以避免。那么我国农产品出口为什么容易遭遇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可以从国内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1、中国农产品自身标准的落后性

中国农产品领域目前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标准与国际标准和进口国标准还有差距,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优势。而且中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而水平低下,使企业产品出口不畅。

2、中国农产品市场秩序没有理顺,农业管理体制落后

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的内部壁垒严重,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没有形成局部领域的农产品市场秩序相当混乱,假冒伪劣产品对出口市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此外,中国农产品生产管理和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存在着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对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不够,流于形式。中国目前尚没有一部完备的食品安全立法。

三、利弊同行——TBT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

1、负面影响

(1)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下降,受影响的农产品企业日益增加,造成的损失逐年加大,截止到2007年7月份,我国农产品出口出现负增长,出口额为88,5亿美元,同比下降0.77%,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下降到6%。

(2)加大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的难度。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优势,通过立法或其他手段对进口产品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或标准来限制农产品的进口,我国的农产品一时难以达到其要求而无法获得市场准入。并且这种情况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明显加剧。

2、正面影响

(1)提高国内农产品检测技术。TBT在给我国农产品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生产上较多追求农产品数量增加,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接轨,农业监测体系建设滞后,使得农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国内检测技术及监督力量薄弱,许多质量问题未显露出来。这就促使我国农产品出口行业对现有农产品生产体系、管理体系进行反思。

(2)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等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我国沿海各省市率先加大了农产品标准化等的建设。例如广东省河源市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重视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广东湛江在建立湛江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网络的同时,还注意做好养殖基地建设,抓好加工环节质量监控,防止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二次污染。四、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进一步强化国家标准化建设和管理,这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基础和硬工夫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标准陈旧、水平低,甚至无标准生产,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的差距是明显的。而只有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才能实现农业的国际化、现代化。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最好的办法是提高本国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应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结合中国实际,制订新的卫生安全标准。

篇6

2004年提交TBT通报的WTO成员共有53个,仅占全部WTO成员的36%。通报数量居前10位成员的通报占全部通报的49%(见下表),说明TBT协定透明度的执行情况在WTO各成员中有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体现在发达程度上。在53个成员中,赞比亚、肯尼亚、中非共和国、德国、和牙买加都是在今年第一次提交TBT通报,一些发展中国家成员正在积极在开始履行成员的义务。

通报中居前三位的产品类别与我国产品出口受阻程度最严重的产品类别基本吻合

由于TBT协定所涵盖的产品范围包括所有的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所以TBT通报所涉及的产品范围也极其广泛。对一年来的TBT通报进行初步归类,主要类别的产品通报数量如下表:

食品是WTO各成员严格管理的产品,涉及食品的技术法规的制修订也是各WTO成员的重点工作。历年来食品类产品的通报的数量一直居于各类产品通报之首,2004年食品类通报共94项,补遗等13项,共计107项。这一类通报多为对具体产品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如酒精饮料、咖啡牛奶、发酵牛奶、草药茶、蜂蜜、植物油、瓶装饮用水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食品标签和包装的要求在这类通报中占有一定比例,虽然不是直接规定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但如果不符合包装或标签的要求,一样被认为是不合格产品,不能进入其市场。近年来,食品标签已越来越成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一种常用手段,相关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轻工产品的通报中包含的产品种类非常多,但通报中涉及到的比较集中的产品有纺织服装、汽车轮胎、玩具和婴儿用品、打火机等。例如就玩具和婴儿用品而言,加拿大修订了关于婴儿床和摇篮的法规,以色列修订了儿童车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的标准,智利规定了在玩具和儿童用品中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等。轻工产品大多数技术含量并不很高,但往往会由于在设计上考虑不够周全,或在制造阶段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或不恰当的材料,使得产品在使用中存在潜在的危险。在发达国家成员中,这类技术法规已比较完善,近年来的通报多为修订已有的法规,补充新的内容,而发展中国家的成员近年正加紧制定针对特定产品的具体要求,以达到保护人类健康安全的要求。

在机电产品的通报中,涉及的电气产品多于机械产品,在电气产品中以无线电通讯产品、家用电器产品和电工器件的为主。

据统计,在我国出口产品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受到的损失中,食品土畜产品损失最为严重,其次是轻工产品,机电类产品的损失列第三位。通报中居前三位的产品类别与我国产品出口受阻程度最严重的产品类别基本吻合,这说明WTO各成员目前管理严格的产品仍然是制修订技术法规的热点问题。对出口企业而言,不但应了解出口目的国现行的产品要求,仍需密切关注法规的制修订的动向。

综合性法规出台:涉及多个行业和产品,影响深远

2004年1月21日欧盟发出的第52号通报,内容是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ACH)的法规议案。这一文件的是一部典型的综合性法规,它的出台将取代现行的40余部欧盟法规和指令,是欧盟对化学品管理的全新制度。实施这一制度后,估计约有3 万种化学物质需注册,约5000种化学物质需要进行评估,约1400种化学物质需要进入许可程序。这一制度不仅针对每一种化学物质,而是针对每种化学物质的生产商和进口商,以及每一种物质的每一种用途,且涉及到的不仅只是化学物质的生产商和进口商,而且包括这些化学物质的下游用户。

虽然这部法规只是一部规范欧盟内部各成员国化学品管理的法规,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这部法规的出台,将直接影响世界各国对欧盟的经济贸易和投资,一旦实施,将目前打破国际化学品贸易相对稳定的局面,引发化学品贸易市场的大转移。按照通报中所述,这一制度的批准时间不早于2005年底,并将于2006年生效。

我国在6月21日向欧盟正式提交了对REACH的评议意见,欧盟于10月28日正式回复了包括我国在内的11个WTO成员的评议意见的综合答复。

多国出台针对同一产品相关问题的法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打火机出口国,出口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欧盟的打火机CR法规在我国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在我国政府和业界的努力下,通过与欧盟交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2004年来看,打火机行业前景并不乐观,一年中6个WTO成员专门就打火机制定了新的技术法规或对原有的法规进行了修订。

打火机作为日用品它所具有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各成员政府出于对安全的考虑制定关设计、生产、运输和销售方面的规定也是符合TBT协定原则的。1993年美国开始出台CR法规,随后两年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相继参照制定了自己的相关规定,在2004年的打火机通报中只有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和哥伦比亚拟出台的法规中有CR的内容。在上述通报的法规中更多的是对打火机引入了检测和认证要求。这一动向值得引起打火机生产厂家的注意。

能效问题也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来自国际能源机构的资料表明,截至2000年,世界上已有37个国家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通过认真、有效地执行能效标识方案,各国政府已经成功地减缓了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在消耗电能和天然气方面的增长势头,同时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而且能效标识在鼓励技术开发、市场竞争、高效产品的销售以及市场转换等方面也非常有效。据统计,世界各国因实施能效标识计划每年带来的节能价值达8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大多数的能源效率标识制度是由政府节直接组织并且强制实施的。从下表的通报中也可以看出,7个WTO成员在2004年了有关能效的管理性法规或具体产品的能效分级的规定。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上一年在能效管理上迈了一大步,了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并相继制定了6种产品的能效限定值和分级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其他成员也在不断在扩充进行能效管理的产品范围。

区域性技术法规的出台使各国的政策趋于一致

欧盟作为一个区域组织,在立法上有其完整的体系,欧盟各成员各自的立法必须与欧盟的法律高度一致。欧盟的法规各成员必须执行,指令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转化为成员国的法律。欧盟作为WTO的一个成员其TBT的通报量在2004年位居第6,但欧盟成员,特别是欧盟的老成员通报量都不多。一些欧盟的新成员,如捷克等,从前两年的TBT通报中可以看出,他们早已开始为加入欧盟做准备,将欧盟法律转化为本国法规。此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立法上也有一致性。

多年来拉美地区开展了多种以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活动,而制定统一的中美洲技术法规,将有助于这一进程的发展。在上一年最后一个月,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分别通报了他们将中美洲技术法规转化为本国法律的TBT通报,内容包括人用药品标签、人用药品的稳定剂、沥青规范、便携式液化石油气罐运载工具安全要求、优质汽油规范、汽油或柴油发动机油规范等。

这种趋势与TBT协定的原则是相吻合的。TBT协定鼓励各成员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并积极考虑将其他成员的技术法规作为等效法规加以接受,即使这些法规不同于自己的法规,只要它们确信这些法规足以实现与自己的法规相同的目标。出口企业应积极了解这样的区域性技术法规。

篇7

内容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关税为代表的传统贸易壁垒逐步弱化或取消,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日趋被发达国家重视,技术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商品出口的最大障碍。本文拟对美国、日本、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我国可以借鉴的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的成功经验,从而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挑战。

关键词:非关税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 比较 启示

随着WTO协议的实施,国际贸易中的关税以及传统的非关税保护作用正逐步减弱和被取代,非关税壁垒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主要障碍。在所有的非关税壁垒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形式上的合法性以及手段上的隐蔽性已成为制约我国产品出口的第一大贸易壁垒。有关研究估计,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贸易的非关税壁垒中,约有10%-30%是技术性贸易壁垒,20世纪90年代,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超过50%。我国的问题则更为严重,加入 WTO 后,我国有 2/3的出口企业和 2/5 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的贸易损失达到 200 亿美元左右。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指进口国采取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措施、商品包装标签及标志和环境要求等,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进入该国市场形成贸易限制作用。

关贸总协定(GATT)经过八轮多边贸易谈判,随着关税总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传统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效果越来越弱。在这种情况下,技术性贸易壁垒由于其形式上的合法性以及手段上的隐蔽性,逐渐成为国家间贸易保护的手段。20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欧共体关税同盟的成立,欧共体各成员国逐渐认识到,各国种类繁多的标准、法规和规章正逐步取代关税而成为限制欧共体贸易发展的新障碍。为了消除各国标准不一致对欧共体内部贸易的影响,1969年欧共体率先制定并通过了《消除商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般纲领》。随后,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倡议下,GATT工业产品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探索解决贸易壁垒的具体方案。1979年在东京回合谈判中,GATT的32个缔约方正式签署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GATT/TBT),该协议于1980年1月1日生效。现行协定为乌拉圭回合谈判中1994年的修订本,在内容、结构和可操作性方面比1980年协议都有很大改进。

美国、日本、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一)技术标准壁垒

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目前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

1.美国。美国是一个标准大国,既有联邦政府制定的标准也有民间标准机构、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等制定的标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行业标准。美国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结构的分散化。联邦政府负责制定涉及制造业、交通、环保、食品和医药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而美国的大部分标准则是由民间标准机构、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制定并被企业界自愿采纳的“自愿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并不制定标准,而是负责对“自愿标准”进行协调。由于美国没有专门的机构主导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各式各样的技术标准使得向美国出口某些产品可能会涉及多个由不同机构制定的不同标准。

2.日本。日本的技术标准种类繁多,涉及农业、食品业、纺织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等各个行业。如厚生省于2002年7月1日决定,实施新设约200种农药残留标准。按现有的标准,对茶叶已设定残留标准的农药达108种。一种产品要进入日本市场,既要符合国际标准还要符合日本标准。如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成分标准(JSCL)、添加剂标准(JSFA)、药理标准(JP)等日本标准,只要其中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即不符合某一标准),日方就可以以不达标为由将这一产品拒之门外。目前,日本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JIS工业标准、JAS农林标准和行业标准。

3.欧盟。欧盟各国由于经济、技术实力较强,具有丰富的有关标准的知识和制定经验,因此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较高,如欧盟的环境标准,即使发达国家的一些产品也难以达到其要求。美国曾指责欧盟对美国的激素牛肉和转基因产品等许多产品制定的限制性指令构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了美国产品进入。为协调各成员国的技术标准,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欧盟于1985年了《关于技术协调和标准化的新方法》。从1987年起,欧盟在其新标准和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先后通过了20多项有关产品技术标准的指令。欧盟的安全指令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劳保标准、环保标准。此外,欧盟还制定了无线电干扰技术标准。

(二)技术法规壁垒

技术法规指必须强制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技术文件,包括:法律和法规;政府部门颁布的命令、决定、条例;民间机构例如行业协会制定的技术规范、指南、准则、指示。

1.美国。美国的技术法规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国会制定的法律,二是部门行政机构根据法律制定的法规。例如,在美国消费品安全领域、法律层次的技术法规有五部:《消费品安全法案》、《联邦危险品法案》、《可燃危险品法案》、《包装防毒法案》和《制冷器安全法案》。这五个法案覆盖了由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管辖的15000余种商品。另外,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又针对不同商品的具体要求,根据上面五个法案制定了大量的属于部门技术法规范畴的条例、规范、要求等。上述五个法案以及根据五个法案制定的部门条例、规范、要求等就构成了美国在消费品安全领域完整的技术法规体系。

2.日本。日本的技术法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安全、产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大部分的技术法规是以“省令”、“通告”形式的,只有极少部分有关行政厅以“告示”或地方行政机构以“条例”、“规则”形式。即,日本技术法规主要有“省令”、“通告”两个层次。日本和产品技术有关的法律主要有《环境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止法》、《水质污染防止法》、《噪声规制法》、《计量法》等11部。以这11部法律为基础制定的有关省令、通告就形成了日本的技术法规体系。

3.欧盟。指令在欧盟技术法规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欧盟绝大多数产品的技术立法都是以指令形式的,只有很少部分以条例或决定等形式出现。欧盟的技术协调指令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旧方法指令,指1960-1984年期间欧共体制定的涉及药物、农药、食品添加剂和机动车辆等领域的近300个技术协调指令。旧方法指令不仅数量大,而且过分强调个别产品的技术细节,其结果是制约了欧盟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种是新方法指令,指1985-2000年期间欧共体制定的涉及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与消费者保护等领域的25个技术协调指令,包括的产品有机械产品、玩具、医疗器械、燃气燃具、建筑产品等。

(三)合格评定程序壁垒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直接或间接用以确定是否满足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有关要求的程序。一般认为合格评定程序由认证、认可和互认三个方面组成。

1.美国。美国的合格评定机构和体系由政府和商业机构两部分组成。目前共有包括UL、MIL、FCC、API和FDA等在内的55种自愿认证体系。这种以行业认证为特点的合格评定体系,具有强有力的贸易保护功能。美国是机械、电子等成套加工设备的输出国,而国外的这些设备很难进口到美国。对进口商品,尤其是对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的产品提出强制性的认证要求,否则不准进入市场,如进入美国市场的机电产品必须获得UL认证,药品必须获得FDA认证。美国零售业一般只销售经过第三方认证的产品,一些大的连锁店基本上不销售未取得UL安全认证的电器。

2.日本。日本的合格评定工作由政府管理,质量检验、认证和实验室认可由经济产业省具体负责。经济产业省管理的认证产品占了全国认证产品的90%左右。经济产业省的工业技术院标准部主管工业制品和矿产品的合格评定,地方经济产业局负责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评定。日本的认证制度与合格评定程序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两类。强制性认证与合格评定以法律形式颁布执行,其认证和评定涉及消费品、电器产品、液化石油器具和煤气用具等产品。

3.欧盟。欧盟要求凡是在欧盟各国市场上流通的产品都必须符合欧洲合格评定程序,加贴CE标志。CE是欧洲合格认证的简称,也称为欧盟安全认证制度。CE是欧盟法律对产品指出的一种强制性安全合格标志,其基本内容规定了保护消费者利益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特别强调保护消费者的卫生和安全,同时还涉及保护环境和财产。欧盟明确要求,凡涉及欧盟指令的产品,必须符合其指令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允许在欧盟各成员国市场上流通。产品加贴CE标志,即向用户和政府作出质量保证和质量承诺,表明产品符合欧盟指令的安全、健康、环保的要求。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启示

(一)建立商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信息不畅以及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我国遭遇TBT的主要原因,做好对国外TBT的预警是我国应对TBT的有效手段。政府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构建专门应对TBT的职能部门,通过建立TBT信息咨询库等方式做到预警信息向相关出口企业的及时传递。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完善预警机制,从而帮助我国出口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障碍。

(二)建立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对我国企业来说,建设和实施国际标准是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而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目前,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大多数国家都把ISO9000和ISO14000的标准认证看作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因此,我国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强ISO9000和ISO14000认证机构建设,以取得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从而使产品符合进口国的相关要求。

(三)提高技术性贸易壁垒争端解决能力

我国出口企业遭遇无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导致利益受到侵害时,应学会利用WTO规则来保护自己,据理力争。我国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中规定的透明度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快速反应,提出抗辩,充分利用 WTO定的针对贸易壁垒的解决机制来维护我国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孙敬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王莉,胡胜德.美、日、欧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7(7)

3.张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新趋势、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经贸,2010(5)

4.肖智,韦诗韵,石书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与传统因素的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3)

篇8

我国入世以来所遭遇的贸易壁垒主要是以下三类:技术性贸易壁垒、检验检疫措施、通关环节壁垒,其中80%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近年来,我国有60%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贸易壁垒。我国每年受反倾销措施影响的出口额仅占全国出口额的1%左右,而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出口额已经超过25%,约为400-500亿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关税等各种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制定的一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性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1.技术法规

技术法规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涉及劳动安全、环境保护、卫生与健康、交通规则、无线电干扰、节约能源与材料等。目前,工业发达国家颁布的技术法规种类繁多。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许多工业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消费者保护法规的制定。

2.技术标准

工业发达国家对于许多产品规定了极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其中,既有生产标准,也有试验、检验方法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既有工业品标准,也有农产品标准。随着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有意识地利用标准作为竞争的手段,往往把标准中的技术差异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有些标准的规定甚至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专门用以针对某个国家的出口产品。

3.质量认证

质量认证既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能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如果一种质量认证体系能被各国所接受,并能相互承认对方的检验结果,就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各国实行的质量认证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各国所采用的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相同,由于各国认证体系之间的差异、仍然会成为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依据的标准水平不同,二是质量认证体系的内容不同,三是认证机构的地位不同,四是检验机构的水平不同,五是强制性认证与自愿性认证的不同。

4.商品包装和标签

对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了苛刻的要求和烦琐的内容是许多国家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的又一手段。例如,欧共体一直通过产品包装和标签的立法来设置外国产品的进口障碍。如对易燃、易爆、腐蚀品、有,法律规定其包装和标签都要符合一系列特殊标志要求。许多出口商为了符合进口国的这些规定,不得不重新包装或改换商品标签,从而增加了商品成本,削弱了商品的竞争能力。标签是商品上必要的文字、图形和符号。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要求尽量向消费者提品质量和使用方法的信息,因而对进口商品,特别是对消费品标签作了严格的规定。

5.检验程序和检验手续

有些国家为了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当借用技术标准等措施达不到保护目的时,则在产品的试验、检验程序和检验手续上设置重重障碍。

6.计量单位制

很多出口商品能否顺利销售,有时取决于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制。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仪器、工具、夹具、模具等。有些国家抵制进口与本国计量单位不一致的商品。

7.条码

条码是一种可供电子设备识别的符号系统。使用这一系统,能使物品符合市场自动扫描结算的要求,为实现快速、有效的自动识别、采集、处理和交换信息提供保障,为商品进入超级市场提供先决条件。在一些发达国家,商品上没有条码,不能自动识别,就只能进入低档商店。因此,有无条码标志已成为事实上的贸易壁垒。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征

1.广泛性。从产品角度看,不但包括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角度看,则涵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到消费。从领域角度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从表现形式看,涉及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等各个方面。

2.隐蔽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实行贸易保护方面有很强的隐蔽性。一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理论上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没有限定在某一国家,从而避免了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额度在分配中存在的明显的不合理和歧视性问题;二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形式灵活多变,使出口国、出口商难以适应,其限制进口的目的是通过间接途径达到的。三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广泛地利用安全、卫生及环境标准作为限制进口的武器,很容易把人们的视线从贸易保护转移到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上,从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3.合理性。设立技术法规、标准及检验程序,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因而有其合理的一面。WTO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协议并不否认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只是要求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不得具有歧视性。

4.复杂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因其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其比配额、许可证等其他非关税壁垒更为复杂,而WTO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如地理及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人不同的技术标准。因此,要证明技术标准是否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并不容易。

5.灵活性。不断发展的技术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式的多样化为灵活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了条件,技术性贸易壁垒也较其他关税壁垒更容易实施。

6.影响大。尽管要求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尽量减少对贸易的影响,但一般来说,一旦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了影响,其程度较之于关税和一般非关税壁垒要大得多。而且一些技术性贸易壁垒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即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多个国家,甚至全球。

三、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若干措施

针对西方发达国家越筑越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共同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政府方面

首先,高度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宏观管理机制。我国要完善内部协调机制,组织国内有关部门形成统一协调机制,研究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的政策,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走科技兴贸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次,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加强双边认证。为减少贸易摩擦和减轻国内企业负担,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标准制定工作。当务之急是制定贸易标准和有关电子商务的标准,严格推行ISO9000和ISO14000的认证。同时我国在进行国际经济合作时,要积极推广我国标准的使用,这有利于我国企业控制出口市场。

第三,建立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强研究和引导生产。由于主要贸易对象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种类繁多,应该有专口的咨询部门负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收集和分类工作,及时跟踪,便于向国内企业全面宣传,引导生产。同时认真研究主要贸易对象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帮助企业打破壁垒,扩大产品出口。

企业方面

首先,对各种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关的信息保持高度敏感性,时刻紧密跟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欧盟、美国、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动态。

其次,“防治”结合。防,是指企业应投入研究开发费用,生产符合外国技术标准特别是苛刻要求的先进产品,预防和极力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治,是指当贸易争端一旦发生,要通过政府的交涉,努力使外国政府取消其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企业利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防”与“治”一定要做到紧密结合,不可偏废一方。但必须强调的是,预防才是“硬”道理,应以预防为主。

第三,正确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泰然处之,灵活应对。客观地说,我国企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生态环境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正是这些差距,为发达国家凭借各种措施限制我国产品出口留下了设置障碍的空间。企业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应理性应对,而不是凭感情用事,动辄将技术性问题政治化,而要求政府采取贸易报复措施。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同时共存,很难确切的评论对错,因此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注重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生态环境等的保护意识,积极地将这些意识体现在产品的技术标准之中,敢于对产品高标准、严要求。

篇9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壁垒;绿色营销;预警监测机制

中图分类号:F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5-0121-02

在国际贸易领域,随着数量限制的取消和关税的降低,为了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不少WTO成员国,尤其是少数发达国家,将技术和卫生要求作为重要的保护手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技术壁垒将成为保护贸易的主要手段,将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的障碍。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广泛性

从产品到生产过程,技术壁垒无处不在。从初级产品到制成品,从劳动密集型到资本密集性,进口国有严格的限制。这种限制正在逐步的扩大,从生产过程看,它涵概了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全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壁垒即将扩展到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

(二)形式上的合法性

贸易壁垒大多以国内国际公开立法的形式存在。由于国际上目前还没有关于技术壁垒的统一立法,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大多由国内立法规定。这些法规是要求进口商强制遵守,这样外国厂商被合法的排除在外。

(三)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发达国家的设置标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以高科技手段进行检验,使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这种方式表面上是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不直接体现歧视性,但发展中国家厂商为了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不得不改进生产技术,调整原材料,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二、我国成为技术保护壁垒受害国的主要原因

(一)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外汇储备逐年增加,随着科技的发展,外贸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出口大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为了维护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TBT的力度和密度,以达到限制我国出口,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的目的。

(二)认识和管理不够

我国出口企业大多没有认识到TBT的重要性,对产品质量没用清醒地认识,不注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一味的强调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的优势。这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不能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予以指导,这不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三)我国出口产品与产业的相对弱质性

由于我国总体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许多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相对于国外同类产品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与标准的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弱质性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即非复杂、苛刻,也足以将我们的许多出口产品拒之门外。

(四)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宏观管理存在严重不足

我国对国际通用的标准和技术性管理措施知之不多,对主要对象国的技术性手段缺乏了解,不能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加以指导。此外,我国许多企业质量管理意识、卫生检疫意识、环境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一)市场准入性差

我国出口产品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受环保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出口市场又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往往在产品的安全、环保和卫生等方面均制定了比较高的标准,使我国的许多产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尤为严重的是,一些产品由于不符合卫生检疫要求而被扣留、查封或销毁,出口利润损失严重。不仅如此,在较高的技术和安全卫生检疫标准面前,有些已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也被迫退出。

(二)使国内企业竞争力减弱,面临危机

某些技术壁垒虽然不对产品市场准入直接设限,但为满足要求而进行设备人力的投入以及昂贵的检测费已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从而削弱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由于国内商检部门缺乏测试评价的方法技术和标准样品,不得不进口大量的检测检验设备,致使出口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竞争力下降。在我国产品进口方面,除关税壁垒外基本没有采取系统有效的技术性措施。在本世纪进入关税大幅度降低和非关税壁垒强化的情况下,若不建立有效的强有力的技术防范体系,国内企业将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面临严重的挑战。

(三)贸易争端大量出现

由于发达国家的措施具有隐蔽性、歧视性、广泛性等特点且相互混杂,致使我国同贸易对象国之间难以协调,争端不断,严重影响了我国同对象国的贸易关系,争端大量出现。

四、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出口企业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注意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平,建立绿色营销。绿色壁垒的出现和国际环保消费的兴起使得企业必须将环保作为重要的竞争因素加以考虑。企业要想跨越绿色壁垒,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树立绿色产品观念,统筹考虑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环境保护三方面关系,从提高环保意识和水平入手,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管理,建立绿色营销,确立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环境保护竞争优势。

(二)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监测机制

预警监测机制是一个大概念,需要国家各个部门、行业组织积极参与,相互配合,分工协作。我们要建立专门的技术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和咨询机构,主要承担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通报以及向企业传递有关信息,定期收集、整理、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研究主要贸易对象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让他们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壁垒,扩大出口。

(三)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

一方面要广泛宣传推广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和发达国家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促使我国国内企业加强对技术贸易壁垒的认识,让生产企业在掌握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去安排生产,改进产品以适应各种先进标准,尽快通过国际标准与质量认证,主动攻破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扩大出口贸易;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并适时构筑我国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使外国因害怕报复而尽量减少歧视性的技术规定。

(四)提高创新能力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利用科技手段形成的,传统产业在注重新兴技术改造的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与科技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携手,注重科技创新,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水平,适应科技时展的需要,应对挑战。企业可以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营销与绿色管理,使企业赢得环境优势。

(五)利用对外直接投资(FDI)跨越技术壁垒

篇10

[内容提要]:解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刃”功能就是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两面性出发,不仅认识它的积极和消极意义,更重要的是从它的构筑方和遭受方两个角度来研究它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对别人的激励,或者它在阻碍别人的同时对自己的制约。在此基础上,阐述“双刃”功能的特性和分析“双刃”功能外化过程中的条件,指出无论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运用之策还是应对之策,都应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双刃”功能发挥作用的条件上多做文章。 [关键词]:tbt  “双刃”功能  作用条件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两面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是贸易壁垒的非关税壁垒中的一类。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如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和标签标准等,使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自由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的障碍。 这里的“技术性措施”,它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科技方面的内容;二是技巧方面的内容。 从科技方面来看:它是随着市场扩大、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而客观形成的。市场要求提供高质量的、环保的、生态的或安全的材料和产品,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高质量的需要。商品进口国政府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的变化,反映市场的要求,并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不受到威胁,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建立产品质量认证和安全认证制度,来保障和审核产品质量,保护本国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犯。这时的“技术性措施”无疑具有进步的意义。然而,在“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壁垒”这一消极的东西。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这些标准和制度客观上对那些发展水平尚不够高的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产品形成了贸易壁垒。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制定和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差别亦很大,产品标准的过分差异使得制造商增加成本和失去规模效益,也在形成壁垒。 从技巧方面来看:它是为了满足贸易保护政策目标的实现而由政府或在政府支持下人为设计形成的,专门用来阻碍进口产品的一种策略。这时的“技术性措施”显然具有歧视的性质。由于科技进步,新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不断涌现,检测设备、手段和方法更加先进,它为这种歧视性策略的运用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因此它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利用,形成贸易壁垒。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于“技术性措施”之中,使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了两面性----既有合理的一面又有不合理的一面。世界贸易组织正是承认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合理的一面而允许其存在。同时也看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合理的一面而制订了《tbt协议》,来规范和限制各成员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行为,防止出现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滥用。 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的两面性,是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双刃”功能的理论出发点。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刃”功能及其特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刃”功能讲的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构筑方和遭受方的双边效应,它可以从“收益”和“代价”两个角度来分析。我们从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的两面性出发,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刃”功能,就是要在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积极和消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看到它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又怎样地在激励别人,或者它在阻碍别人的同时又怎样地在制约自己。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刃”功能具有以下特性: 从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构筑方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保护”功能是由政策动机选择决定的,它所发挥的作用就是要实现政策目标,使你获取利益。因此它明显带有主动性、原生性、指向性和收益性的特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约”功能则是在保护功能发挥其作用的同时,随着其功能的实现而自然派生的,它所发挥的作用就是在抵消保护功能所获取的利益,使你付出代价。因此它明显带有自动性、派生性、背向性和成本性的特征。  

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使用的效率评价取决于收益与成本的比较。看你自主的政策目标选择和公平竞争机制维护的有效性如何,若收益大于成本,则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使用的效率就高;反之,则相反。 从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遭受方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功能是在与对方发生贸易时,对特定商品所遭受到的阻碍,使你付出牺牲。具有被动性、原生性、针对性和牺牲性的特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激励”功能是在阻碍功能发挥其作用的同时,随着其功能的实现而能动派生的,它所发挥的作用就是它作为能动应对和连带内生机制创新的结果,在抵消付出的牺牲,使你获得新生。具有能动性、派生性、连带性和新生性的特征。 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应对的效率评价取决于牺牲与新生的比较。看你能动的应对之策和内生机制创新的有效性如何,若新生大于牺牲,则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应对的效率就高;反之,则相反。 可见,无论从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构筑方来看还是从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遭受方来说,都应千方百计地去降低它的成本和减少牺牲,努力扩大它的收益和创建新生。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双刃”功能外化过程中的条件 我们说,功能是事物内在的、客观的、固有的能力。它的外化形态表现为作用。功能在其外化过程中,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不同的效果,或表现为积极作用,或表现为消极作用。因此,我们要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成本或扩大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收益,必须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双刃”功能发挥作用的条件上多做文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双刃”功能外化过程中的条件,从它的构筑方来看主要有: ⒈措施动机选择----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人在自觉地实行每一具体行动之前必然明确地意识到进行这一行动的原因和预期达到的目的。是人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政策与措施的制定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它总是服务于明确的指向性目标。因此,政府决策机构在制定政策与措施时,不同的动机就会有不同的政策与措施指向,就会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有时政府决策机构还会遇到复杂多样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动机,面临抉择,就必须通过思想斗争,使其中一种占优势后,才能确定行动的目的,以确定政策与措施的指向。在这里,“措施动机——行动目标——政策指向——作用效果”是它的逻辑关系式。 ⒉法律、标准、制度的管辖范围----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是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和规定,建立技术、包装、规格和标签标准,制订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和检验程序等形式来实现的,这些法律、标准、制度由谁制定,管辖范围有多大,直接关系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影响力的大小和其作用效果的大小。一般而言,法律、标准、制度被各国认可的程度愈高,其管辖的范围就愈大,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影响力和作用效果也就愈大。有些国家强制推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不能被其他国家所承认,就容易产生摩擦、纠纷和抵制,大大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影响力和作用效果。 拿标准来说,在全球化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wto、iso、区域经济组织和个别发达国家等制定的许多标准,已经被市场所接受,它们正在企业生产规范化和市场整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标尺。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对创新的追求已经不在于研发一两件新产品,而是创立一个新标准。一旦这个标准为市场所接纳,这种产品就会成为一系列产品的规范,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你只要掌握了标准,就等于是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否则就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搞替代加工。真所谓“三流公司做产品,二流公司卖技术,一流公司卖标准”。标准对国家利益来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一些国家的政府、行业、企业在努力地使自己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尚没有建立标准却具备一定基础的国家也在努力建立自己的标准。争夺标准就是争夺市场。所有这些表明,标准的创立和被市场所接受,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和结果。标准的管辖范围处在一个动态的运动过程之中,而标准的创新国在这一过程中将处于有利的地位。 ⒊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质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两种比较优势的对决,即发达国家技术优势与发展中国家成本优势的较量。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施行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由于它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和较高的管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或满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所提出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存在很多的困难。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愈大,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效果就愈明显。 ⒋公平竞争机制维护----所谓公平竞争,是指在同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主体通过采用符合法律和商业道德的手段或方法,以实现其产品价值的一种市场机制。公平竞争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求参加竞争的主体拥有同等的市场条件并且接受统一的竞争规则的制约。wto规则要求成员国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互惠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实际上,wto的多项原则都蕴含着公平竞争的精神。其中,非歧视性原则就是要求成员国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都是要求成员国之间实施非歧视性待遇,保证不同的成员国享有平等的竞争机会;而透明度原则是需要各成员国公平地实施国际贸易的各项政策和规则,防止成员国之间进行不公平的贸易管理,造成成员国之间的不公平竞争。wto对公平竞争机制维护的要求客观上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运用起到了制约作用。如果wto成员国能考虑到对“公平竞争”规则的维护,那么,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功能就会受到大大的限制;反之,则相反。 技术性贸易壁垒“双刃”功能外化过程中的条件,从它的遭受方来看主要有: ⒈能动状态----当遭受到对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你所持有的态度是“双刃”功能发挥作用的主观条件。你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应付,或者干脆听其自然,其结果大家是不言而喻的。若你能动地去应对,就存在了限制其消极作用、扩大其积极作用的可能。否则,可能就是其消极作用大,积极作用小。 ⒉技术差距的大小----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主要由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要求、产品检疫和检验制度、信息技术壁垒、绿色技术壁垒等构成。作为壁垒的技术要求与技术性贸易壁垒遭受方国家现有的技术状态之间差距的大小是“双刃”功能发挥作用的平台性条件。差距愈大,“双刃”功能发挥作用的平台就愈大;反之,就愈小。

⒊成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的能力----一般而言,发达国家实施的绝大部分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其制定的原则、依据和程序都没有违反wto的规则。但由于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占有优势,其采取某些措施在客观上对国际贸易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形成了壁垒,而且它们在遵循wto规则上往往做得比较巧妙,难以通过谈判磋商机制打破壁垒。所以,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将成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来实现对壁垒的跨越。 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各国进口关税不断降低,使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在关税保护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利用技术优势来实现非关税壁垒就成为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技术壁垒的遭受方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就必须将它的成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使本国产品达到或超过技术壁垒所要求的技术标准。将成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能力的大小是“双刃”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性条件。在这里,①是要看成本优势的大小。成本优势是否足够补偿因改进产品技术设计、申请检验、废旧产品处理等所增加的费用?从原理上来说,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价格竞争而实现的是技术竞争。只要技术达标,价格的高低在反倾销的限度内是可以接受的。因此,一方面要获取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又要保持成本优势,才能在技术壁垒条件下赢得商机、扩大市场份额、树立产品信心、建立企业信誉。②是要看技术基础的高低。技术基础是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的起点,起点高,赶超技术壁垒所要求的技术标准的可能性就大。③是要看技术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科技进步,新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不断涌现,检测设备、手段和方法更加先进。一些国家尤其是wto发达成员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水平越来越高,对进口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和苛刻。你所具备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成为跨越新的技术壁垒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将成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的重要保障。 ⒋制度创新的安排----制度安排是一种针对机制,它的有效性如何是一个国家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过程中组织能力的体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动态变化,要求应对主体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做出正确的应对选择,并能得到完备地实施,使上层建筑成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保障和推进力量。如果应对选择错误,或者尽管应对选择正确却不能得到完备地实施,或者组织措施不能满足动态变化的需要,那么制度安排将会成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力量。 制度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际贸易关系协调----依据wto有关规则加大对外谈判磋商力度,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合作,对歧视性的或违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营造有利的贸易环境,维护经济贸易利益。 ②对外贸易战略-----把加强外经贸标准化工作,跨越国外技术壁垒,作为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加快整改,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③参与和渗透----组织相关行业或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标准化的制订、修订活动,努力将国家或行业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确立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地位。 ④信息沟通----组织力量,密切跟踪、及时,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引导企业规避出口风险。 ⑤鼓励和扶持-----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和认可,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对已达标的企业和商品,加大推广介绍力度;对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和新兴商品,制定扶持措施,使其尽快实现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宋波、夏廷.重峦叠嶂----技术贸易壁垒的内容、影响及相关对策.中国牧业通讯.2003(18) 2.石杰.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技术壁垒.中国经贸.2003(11) 3.吕博等.积极应对非关税壁垒.中国商务部网站----贸研报告2003(7) 4.k06贸研院子站.贸易技术壁垒之破解篇.2003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