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范文

时间:2023-03-28 02:3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进出口贸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进出口贸易

篇1

关键词:闽台进出口贸易

地理位置、经济政治背景比较

福建省作为我国一个沿海开放地区,地处我国东海之滨,面对台湾,接近港澳,是距离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并且也是全国第二大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华侨港澳台胞在推动福建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福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全国进出口高速增长的大环境,给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带来了良好的氛围,带动和促进了福建的经济腾飞。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国家政策使全省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发格局,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台湾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宝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背景使得它更便于与祖国内陆和国际地区进行经贸合作。同时,台湾与美国、欧洲、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也都有着大量的经济贸易,与福建等内陆各省更是早有密切的民间文化交流。在两岸尚未实现直接“三通”,经贸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情况下,两岸的经贸关系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祖国内地已成为台湾最主要的投资地、最大出口地之一及最主要贸易顺差来源,两岸经贸关系对台湾经济正产生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总体比较

“九五”期间,福建省累计出口额大约518亿美元,比“八五”翻了近一番,年递增10.3%。2000年,福建进出口贸易总量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2.23亿美元,居全国第6位。2001年全省进出口贸易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进出口贸易总值达到226.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出口139.22亿美元,增长7.9%,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6位;进口87.04亿美元,增长4.7%,保持了较大的贸易顺差。2002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84亿美元,其中出口17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75%;进口110.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全省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同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全年出口上千万美元的商品共有60多种。福建外贸发展已经呈现出由“求量”向“重质”的转变。福建经济快车之所以能够长期迅跑,很大程度得益于外贸这匹强劲有力的“黑马”。福建外贸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即: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档次不断提升;贸易方式有新的转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贸易项目明显增多;出口市场趋于相对均衡;对外贸易实现“顺差顺收”的良性局面;外贸经营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从1995年到2002年的进出口贸易指标上看,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呈现波浪式的起伏波动:2000年达到最高值,进出口总额为28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83亿美元,进口额1400亿美元;而2001年却呈现出衰退迹象,进出口贸易总额甚至低于1997、1998、1999三年。在经历了2001年前所未有的经济衰退后,2002年台湾省的经济贸易开始缓慢复苏,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出口增长,1至9月,对外出口增长5.1%,其中对内地出口成为带动台湾产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国际经济景气尤其是两岸贸易大幅增长的带动下,台湾对外贸易扭转颓势,对带动经济走出谷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岛内的民间消费及民间投资仍然疲弱,使整个经济呈现“外温内冷”的状况,全年经济呈现低增长态势。(见表1)

从以上具体数据可以看出,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台湾则呈现上下起伏波动的形势。虽然福建省的进出口贸易在近年有相当快的发展,在全国也排名前列,但与台湾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到2002年为止,福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为台湾的1/10左右,进口额差距则要更大一些。因此,福建的进出口贸易要达到台湾现在的水平仍然需要一定的时日。

进出口市场、地区比较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短短20年时间,福建省的出口市场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多元化市场战略取得新的突破。以前,东南亚一直是福建外贸出口的传统市场,近两年,福建对世界各大洲的出口全面增长,特别是对俄罗斯、东欧、中东、韩国、非洲、中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迅猛。对香港和日本的出口占亚洲的前两位;对德国、英国、美国也都有大量出口,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1年,全省实际商品出口国家与地区达193个,对亚洲出口61.9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4.5%,对美国、日本、欧盟、香港四大传统市场合计出口97.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0.2%,美国已经一跃成为福建最大的出口市场。

对台湾省来说,美国是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总出口的23.7%,至今仍然稳定增加,从1996年的26.866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34.815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14.6%,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经济景气继续扩大,台湾对美国的出口(以信息通讯机器为主)有顺畅的增长。其次,香港是台湾出口的第二大市场,2000年出口额达31.336亿美元。近几年,中国大陆的出口剧增,从而导致对台湾原材料、部件等的进口需求增大,台湾经由香港对中国大陆的间接出口增长坚挺。日本是台湾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但在1997年,对日本的出口由于口蹄疫发生而导致猪肉出口停止,另外也由于日本经济恢复缓慢的影响而剧减,从1996年到2000年出口额平均为13亿美元左右。对亚洲出口则为总出口的一半以上,且呈现快速增长,其中同上年相比,对日本出口增长44.1%,对东盟五国增长32.1%,对香港增长24.9%。因此,可以看出美国是福建和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国。福建的出口有往欧洲和美洲扩大的趋势,而台湾的出口则逐渐向亚洲扩展。

进口方面,福建省对亚洲的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最高时期(2000年)达到13.15亿美元,对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都有较大量的进口;欧洲主要从德国、意大利及英国三个国家进口,最高进口额为1998年对德国的3.23亿美元;美国也是福建省较大的进口国之一,且年进口量呈逐步递增趋势,从1997年的6.23亿美元发展到2001年的8.08亿美元。2001年,全省与世界上110个国家与地区开展进口贸易,进口5000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与地区共有20个。

台湾最大的商品进口来源是日本,2000年达到3.86亿美元。其次是美国,由于台湾的有关信息通讯产品的出口坚挺,导致对美国电子部件的进口需求旺盛,2000年达到最高值2.51亿美元。但是台湾对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都呈现了逐年上下波动的形势,可见国际经济政治和台湾内部的经济变动对进出口贸易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同时,台湾对韩国、马来西亚、法国、德国也有较大量的进口。

进出口商品结构比较分析

近几年来,福建省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外贸出口格局也不断优化。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工业制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二者的比例由1999年的17.4:82.6调整为2001年的9.3∶90.7。2001年全省初级产品出口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近7000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6%降到9.3%,工业制品出口126.3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比重突破90%。2002年机电产品出口68.04亿美元,同比增长41.44%,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9.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2.34亿美元,同比增长82.07%,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8.62%。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为拉动福建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电子行业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业是通过利用外资改造发展起来的,新开发的出口商品有电视机、录像机、电话机、电脑、音响、电子元器件等六大类,农业、食品制造业、建材、机械、石化行业等也通过利用外资得到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同样,在台湾省的出口产品中,工业产品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2001年达到1462.15亿美元,其次才是农产加工品和农产品。可见,福建的工业制品出口虽然占到全省出口比重的90%,但仍然不及台湾的十分之一。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电气机器、电气器材与机械均处于前两位。台湾对中国大陆间接出口的主要商品项目有:电机设备及部件、机械设备、塑料原料及制品、人造纤维丝、工业用纺织品等。其中电机设备所占比重最大,达到15.9%。另一方面,从增长率看,电机设备及其部件比1996年增长30.8%,钢铁制品比1996年增长29.5%,这两项在工业产品中的出口增长率最为显著。

进口方面,福建省的进口商品种类广泛,主要以工业制品中的机器设备为主。2002年福建省机电产品进口62.08亿美元,增长43.7%;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8.68亿美元,增长65.4%。而台湾省的进口额中,原材料占最大份额,2000年达到897.78亿美元,其次是资本货物和消费品。福建进口的原料配件及设备所占比重相应提高到88.4%,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下降到11.6%。化学成品、纺纱织物、钢铁、机械及运输设备等商品占绝大多数,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主要集中在邮电、汽车、轻工、食品等。在所有的进口商品中,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就有7大类。

伴随着科技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台湾进口的机器设备和零部件也不断增加。台湾与中国大击的进出品贸易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受到民间投资活跃等因素的支持,台湾对中国大陆的间接进口额,主要以农业、工业原材料为主,达到39.15亿美元。

从以上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的进出口贸易及整个经济水平都与台湾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与它们各自的经济政策,政治背景紧密相关的。两省的进出口贸易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各自的特色。总体来说,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的原因,台湾进出口贸易与福建省进出口贸易无论在规模上、速度上、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福建属祖国大陆同一经济体,这种与台湾地区的差别是正常的,随着改革开放,内地已成为台湾最重要的投资、出口地之一,内地对台湾的进出口贸易在台湾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也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如果两岸能够消除人为的屏障,随着交往的日趋频繁,闽台的进出口贸易将呈现越来越紧密、互补、共荣的特征。

参考资料:

1.杨维中,1997年台湾的对外贸易――1998年日本贸易振兴会白皮书:贸易篇,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第二期

2.石广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与展望,国际商报,1998年10月15日

3.对外经贸部,福建外贸首超200亿美元,2001年03月02日

篇2

表一:2009年1月份**市属各县(市)出口情况一览表单位:万美元

市区

**县

诸暨市

上虞市

嵊州市

新昌县

合计

出口值

27980

50207

27328

14060

8113

7479

135168

增长率%

-4.39

-13.81

-3.05

-9.67

-19.74

-17.15

-10.13

2009年1月份我市的外贸进出口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一、外贸进出口总体出现大幅下滑。

表二:2009年1月份**市进出口情况一览表单位:万美元

进出口值

其中:出口值

进口值

金额

162298

135168

27130

增长额

-39785

-15234

-24551

增长率%

-19.69

-10.13

-47.51

二、2009年1月份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共166个,其中我市从56个国家(地区)进口货物,而我市的商品则出口至165个国家(地区)。

表三:2009年1月份**市对各大洲进出口情况一览表单位:万美元

出口值

增长率%

进口值

增长率%

亚洲

49660

-16.42

20320

-51.67

欧洲

34278

-9.89

3758

-1.02

北美洲

20110

3.68

243

-93.70

非洲

16654

8.94

144

-21.14

拉丁美洲

12646

-22.72

2204

27.72

大洋洲

1820

-4.26

460

630.51

2009年1月份全市对美国、日本、阿联酋、韩国、意大利等五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了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166个国家(地区)的贸易总额的29.69%。五大出口贸易国(地区)分别为美国、阿联酋、意大利、印度、德国,出口值占全市出口贸易额的31.07%。

表四:2009年1月份**市五大贸易伙伴一览表单位:万美元

美国

日本

阿联酋

韩国

意大利

进出口值

18720

7670

7508

7268

7026

占全市比例%

11.53

4.73

4.63

4.48

4.33

表五:2009年1月份**市五大出口贸易国(地区)一览表单位:万美元

美国

阿联酋

意大利

印度

德国

出口值

18483

7499

6102

5052

4854

增长率%

5.06

-13.97

-9.79

-34.74

-8.38

三、一般贸易进出口占主导地位,加工贸易进出口大幅下降。

2009年1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140416万美元,减少14.02%,占外贸总额的86.52%;加工贸易额为18806万美元,减少50.44%(其中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26万美元,减少21.47%;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7780万美元,减少51.48%),占外贸总额的11.59%。

表六:2009年1月份**市进出口主要贸易方式一览表单位:万美元

贸易方式

出口值

增长率%

进口值

增长率%

一般贸易

122825

-3.48

17591

-51.23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844

-8.37

182

-52.77

进料加工贸易

11499

-48.28

6281

-56.41

三资企业投资设备物品

2909

262.36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

154

其他

13

-21.61

四、私营企业继续成为全市第一大外贸主体,三资企业次之,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进出口位居其后。

表七:2009年1月份**市各类企业进出口情况一览表单位:万美元

企业类型

进出口值

增长率%

占比%

其中出口

增长率%

占比%

其中进口

增长率%

占比%

国有

3472

-8.46

2.14

1811

-10.07

1.34

1661

-6.64

6.12

三资

64774

-26.04

39.91

47090

-21.51

34.84

17684

-35.89

65.18

集体

12950

-13.60

7.98

8651

-26.15

6.40

4299

31.32

15.85

私营

80640

-15.33

49.69

77154

1.25

57.08

3486

-81.69

12.85

个体工商户

461

-4.12

0.28

461

-3.82

0.34

-87.93

0.00%

五、出口产品以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为主,进口商品则以纺丝原料为主。

表八:2009年1月份**市主要进出口商品情况一览表单位:万美元

出口商品

出口值

占比%

进口商品

进口值

占比%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62586

46.30

对苯二甲酸

7043

25.96

服装及衣着附件

29657

21.94

机电产品

3781

13.94

机电产品

22083

16.34

乙二醇

3503

12.91

高新技术产品

4401

3.26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3408

12.56

未锻造的铜及铜材

2717

2.01

橡胶塑料加工机械零件

1970

7.26

六、2009年1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超200万美元的企业有121家,其中出口值超过200万美元的企业有97家,进口值超200万美元的企业有22家。

表九:2009年1月份**市出口额排名前10位企业清单单位:万美元

企业名称

出口值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3322934285)

2125

浙江健力企业有限公司(3322964237)

2035

浙江天乐数码电器有限公司(3306936420)

1481

浙江贝力生科技有限公司(3306931937)

1344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3306957126)

912

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3306967130)

891

浙江阳光照明有限公司(3306935303)

883

浙江丰球进出口有限公司(3322954186)

802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3306937285)

760

浙江万丰摩轮有限公司(3306937148)

689

这10家单位的出口贸易额占全市出口贸易总额的8.82%。

表十:2009年1月份**市进口额排名前10位企业清单单位:万美元

企业名称

进口值

浙江远东新聚酯有限公司(3306953706)

3823

浙江欧亚薄膜材料有限公司(3306948220)

2625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3322934285)

1949

**亿丰花式丝线有限公司(3306933571)

1723

浙江古纤道新材料有限公司(3306931691)

1648

**滨海石化有限公司(3306938328)

1152

浙江化纤联合集团有限公司(3306911173)

1104

浙江赐富化纤有限公司(3306933231)

1041

浙江金鑫化纤有限公司(3306938351)

929

浙江美邦纺织有限公司(3322934443)

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 进出口贸易 进出口贸易困境 对策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呈现的特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出口贸易大国,从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目前每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GDP总量的30%以上,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大波动,我国每个月进出口贸易总额出现大幅度的双下降,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以下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出现问题的特点。

(一)进出口不再有万亿美元,顺差呈现降低

由于目前的国际贸易形势,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进出口贸易不再呈现双增长率,致使顺差减少,从而影响进出口贸易对GDP的贡献率。

(二)加工出口贸易小幅度降低,一般进口贸易稍微回升

据海关数据分析,我国一般进口贸易出现了增长20.8%,与去年同期增速回升9.9个百分点,然而加工出口贸易所占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11个百分点。总的来看,这种一升一降的趋势逐渐明显,给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打响了警钟。

(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额有所变化,贸易顺、逆差来

源地日趋集中。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的进、出口规模一直持续高速增长,但是目前数据显示,美国经济萎缩造成我国出口贸易额环比下降了9.1%,跌幅显著。美国作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因此贸易的顺、逆差来源于美国、日本的趋势日益明显。

(四)进出口产品结构差距大

虽然,近几年我国加大了进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优化,虽然一些过去优势不突出的进出口商品逐步显示其竞争能力,初级产品贸易占比也逐步缩小,但是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样在面对国际大环境下,存在很大的风险。

(五)服务贸易进出口达不到国际标准

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贸易产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由世界排名第28位上升为第6位,但是我国服务业贸易进出口产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仅为38%。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仅是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为主要主流,而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出口(如航空、建筑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行业贸易的贡献率微弱),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仅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

二、当前贸易形势对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困境

(一)美元持续贬值致使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贸易大幅度减少

由于美元在国际汇率市场中持续疲软,加速其贬值,如此环境下,同时也加速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近段时间明显显示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减少。面对如此困难局面,我国发现人民币利率不断上升导致大量热钱涌进中国市场,加速了美元贬值,对美出口贸易形成挑战。目前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还是主要以价格为主要优势,这种出口贸易局面,面对目前国际贸易形势下,对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增长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主要贸易国需求大幅降低

我国主要贸易国由原先的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量的60%以上,我国主要贸易国的市场萎缩(据推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低1%,会造成我国对美出口额相应降低7%~8%),由此可见其直接造成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大幅降低。

(三)贸易产品竞争力低,高新技术产品严重缺乏

我国贸易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企业商品耗能大,附加值低,极易受到外部国际市场环境影响。据海关统计局统计,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大波动,而一般贸易受影响很小,高新技术产品占比率仅占全部出口产品的0.5%,贸易产品竞争力低。

(四)各国对我国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日益增多

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如日本进口每年下降4.2%,出口每年下降15.3%),各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金融政策(其中20%是贸易保护措施),例如:美国经济刺激法案中提出一条“购买美货”的附加条款和裁员先裁外籍员工等本国保护政策。这些保护政策造成我国部分外贸企业破产,企业效益大幅下降,出口产品滞销。

(五)外贸企业坏账风险加剧

欧美客户普遍出现推延订单的交货时间等方式来变相推迟付货款和节约仓储费来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这样造成我国外贸企业承受风险加剧,资金链出现断裂,影响公司运营,有的企业甚至由于资金回笼不及时和死账收不回来而面临破产。数据显示,每年中国出口贸易企业的坏账损失都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这个数据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并打击到我国外贸企业的信心。

三、应对策略

(一)政府调整进出口相关政策和“走出去战略”,积极推动进出口贸易

我国可以发展“走出去战略”,继续加强埃及苏伊士经济区的中国工业园、美国天津商贸工业等中外合作项目来帮助企业走出去发展制造业和贸易。这样的形式可以利用国际资源、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拓展新的国际贸易,来从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理论和实践证明“,走出去战略”可以避开各国贸易壁垒,实现“销地”变为“产地”。我国政府应该简化审批手续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一体化“走出去”通道。为了使我国企业能消除对外国内部产业一些信息存在信息盲区,我国政府应建立高效的信息支持和完善服务体系。

(二)拉动我国内需,将出口贸易产品转内销

我国应该加大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国内消费良性发展。将外贸企业的一些产品转向我国内部需求。引导我国向民生、农业、科技技术、资源节能等领域投资,加强和规范政府融资通道以防范投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鼓励民间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开发我国内需。

(三)加强外贸技术和贸易服务创新,调整产品结构

我国应该加快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完善服务贸易的国内经营环境,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推动服务贸易发展。我国金融机构适当建立服务贸易发展基金来完善贸易促进体系,培养国际化人才,促进外贸技术进一步创新发展。我国应该加强引导企业提高产品高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贸易档次并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汇率制度 进出口贸易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水平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大因素。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本币升值,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在进行出口贸易的时候,同样的货物进口国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进口国可能转而求其它国的商品,不利于本国的出口。而本币贬值,意味这他国的货币升值,进口同样的货品需要更多的本币,不利于他国出口。

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收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汇率变动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

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虽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则可以达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货币的贬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与此同时,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该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另外,如该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原理,民众的经济支出会通过凯恩斯乘数而数倍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提高又会提高国内支出,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2.汇率变动引起价格传递,影响进出口贸易

前面说到,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是货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这首先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出来。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最终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一般价格。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从而影响进出口商的贸易额和国家的贸易收支,这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首先,货币的升值是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过价格传递,影响最终商品成本的下跌和价格的下跌。其次,汇率变动会使得贸易收支发生变化,如货币贬值后会出现贸易收支顺差,然后使得外汇储备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而在国内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显然,更多的基础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近两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的增长,尽管不是人民币贬值的结果,但是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就是很好的说明。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其实是鼓励人们消费,因为在名义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公众更有意愿将货币转化成有形的资产,客观上又会推动物价上升。

二、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

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主要从进出口贸易中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结算货币的选择,以及利用各种金融工具。

1.选择多样化的进口来源

如同一国货币紧盯着另一国货币有很大风险一样,进口来源的单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转移汇率风险,甚至操纵价格。因为如果进口来源过于单一,反映了该国的某种资源对其贸易对象国或者地区的高度依赖。2007年底和2008年7月发生的两次大的石油涨价行为可以说明这一切,因为全球的石油资源过渡依赖一些产油国或地区。某些资源过于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必然导致企业的经营严重受制于该国的货币汇率的波动,该国进而将汇率的风险转嫁到进口商。这种单独的依赖本来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再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明朗,进口商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放大。因此,必须适当地扩大进出口业务的地域分布,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原料来源和销售地点,在多个资金市场上以多种货币筹措资金,按照汇率走势和国际贸易形势,建立一定的货币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中的外汇风险。

2.进出口贸易中选择合理或多种交易币种

进出口贸易中的出口,特别是出口商要选择合理的货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当然这一般是进出口商双方博弈的结果。因此,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签订合同时选择何种币种,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或计值清偿的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一般而言,出口贸易采取硬币计价,以防汇率贬值给自己带来损失,而进口商会选择软币,以避免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当前的国际贸易中,欧元和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而美元贬值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欧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而进口上则更愿意选择美元结算。当然在实际进出口贸易中,双方博弈的结果一般是约定采用一部分硬币和一部分软币,甚至多种货币计价和付款。其结果是进出口商共同承担汇率的风险,增大了谈判的成功率。在长期合同中,还可以使用货币保值的方式,即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成用所选的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支付。还有一种降低汇率风险的办法是,出口时虽然选择了软币,但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防货币贬值风险,进口时选择了硬币,则可以适当压低价格以防范升值损失。

3.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工具低于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汇率风险转嫁的必然结果,而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出口商也共同承担了汇率风险,或者向后推迟了承担汇率风险的必然结果。对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而言,积极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显得更为迫切。这些国家一方面要加快国家的外汇市场建设,推出各类外汇业务,一方面企业则需要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可以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出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业务、外汇借款等多种方式转嫁汇率风险。

三、结束语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不明朗,国际金融中心华尔街被拯救,石油价格风险较高,日本经济长期的疲软以及世界经济经近几年高速发展之后也出现减缓的迹象,即使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也因为内外因素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当前国际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休戚相关,因此国家之间的货币比值变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近日,美欧等六国的中央银行集体宣布降息以促进经济发展足以表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非常之高。但是对于进出口商而言,汇率变化的巨大风险不能仅仅靠国家的财政政策来进行规避,他们需要选择更多进口来源,需要更灵活的结算货币,以及选择更多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何璋.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左柏云,陈德恒.国际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孙文莉.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的理论演进.财贸研究,2006,(4).

篇5

广西对外经济贸易现状对策

广西,作为中国唯一的沿海自治区,本身有着经济发展与民族结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它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相邻,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国与东南亚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广西进出口贸易现状

(一)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来,广西的对外贸易持续发展,进出口总额长期呈上升趋势。虽然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西进出口总额只比上年增长了7.7%,但当金融危机逐渐过去后,广西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有效的恢复,经济发展也回到正轨。2014年广西省进出口总额为405.4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3.5%;出口243.27亿美元,增长30.1%;进口162.21亿美元,增长14.8%;并且,相较与2005年的51.82亿美元,2014年的进出口总额为十年前的7.8倍。

(二)进出口产品种类广泛

广西进出口产品种类繁多。根据2011-2013年广西统计年鉴,笔者从中选取出了贸易金额总数较大的前十位做比较分析,探讨广西对外贸易产品的特点。广西主要的进口商品有水果及坚果、大豆、铁砂矿、锰砂矿、煤、成品油、原油、金属加工机床、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

同期,在出口的商品中,水海产品、蔬菜、水果及坚果、纺织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线和电缆、汽车、服装及其附件、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为主。特别是服装及衣着附件、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总额巨大,每年都能较前年增长20多个百分点。

(三)亚洲国家是广西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对象

广西与整个亚洲地区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达到210.21亿美元,是与大洋洲贸易往来总额的11.6倍;并且,与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进出口贸易的总额较2012年有所下降。但是,广西与越南的贸易总额有126.97亿美元,比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进出口总额之和还多8.81亿美元。越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广西商品外销的一个主要的市场。

二、广西进出口贸易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一)进出口贸易总量比较小

在2014年全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量排位中,广西只位于全国第17位,而且与排位前4名的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相比,差距十分巨大。对比广东在201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076.58亿美元,广西只有405.49亿美元,只有广东总额的3.77%。

(二)进出口贸易结构有待完善

广西生产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它出口的较多商品仍是以初级产品和自然资源为主。这类产品在短期内有一定范围的市场,但是优势难以持续,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消费弹性小,企业从中获取的利润率低,政府难以靠此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再者,广西的进口商品中大部分为能源类商品,这会导致广西自身的工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制于对外的能源贸易中,一旦能源供给紧张,广西自身的工业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三、广西进出口贸易发展对策

(一)政府

1.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高效的交通系统和便民利民的设施供应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上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2.重视贸易人才的培养。优秀的贸易人才能利用自身所学为广西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模式。而且,高素质贸易人才的聘用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贸易管理能力,提高行政效率。

3.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政府对于符合绿色发展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合适的优惠政策与补贴来鼓励企业的发展;而对于不符合的企业,政府应该有相应的打压、合理的控制,促使该企业进行生产改革,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化。

4.合理引入优质外资。当下广西的产业许多仍是传统产业,生产方式守旧单一,此时,优质的外资注入,会带来国外先进、优秀、高效的生产模式,以此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5.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重点扶持龙头产业。广西地处亚热带,生产农作物具有天然的气候优势。政府可以合理规划作物高效生产区位,建议当地农民种植适合当地气候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作物。

(二)企业

1.充分利用政府优惠政策。企业在自行生产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关注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响应政府号召,生产相应的产品,以此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2.利用区位优势,开发特色产品。广西不仅临近东南亚各国,而且东盟博览会每年都会在南宁盛大开展,这对于广西与东南亚各国的企业交流是非常有优势的。企业应该好好利用此优势,了解东南亚各国当下的消费需求,了解对方的优质产品,并向其介绍、推荐自己的特色产品,从而增强彼此的经济联系,实现贸易互补,争取共赢。广西本身的民族特色十分鲜明,企业应该在产品设计中结合当地的民族特点,生产特色产品,拓展产品层次。

3.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企业要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创新产品设计,增加花色品种,满足不同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需求变化。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碳排放;广东省

1.引言

近些年来,由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对于能源的消费迅猛增加,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为了整个地球的未来,国际社会先后召开了“里约会议”、“京都会议”、“哥本哈根会议”等多次全球性气候会议,签订了《京都议定书》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力图找出协调世界各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利益平衡点。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贸易量的迅速扩大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急剧增加。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以及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已经成为我国政策当局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是进出口贸易大国,大规模的进出口贸易一方面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产值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量的能源资源消费和碳排放,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如今中国被誉为新“世界工厂”的情况下,进出口贸易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如何、关系怎样,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在有关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问题上,现有的研究集中点都在考察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曲线上,以期检验“环境的库兹涅兹曲线假说”(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是否成立。“EKC假说”是指,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质量的恶化程度就会逐渐加深,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搞得以后,环境的恶化程度就会开始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减弱。贸易会影响库兹涅兹曲线的斜率,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库兹涅兹曲线也反映了对外贸易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我国对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研究起步较晚。范金和胡汉辉(2002)对EKC运行机理进行了数学证明,并建立了中国城市EKC。吴玉萍等(2002)、杨凯等(2003)、陈华文等(2004)、高振宁等(2004)和高蓓蕾(2009)分别考察了北京、上海和江苏等省市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EKC关系,李飞等(2009)则运用全国30个省级数据验证EKC关系。任力等(2011)将我国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分区域研究了对外贸易密度、人均收入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几点改进:第一,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量和环境质量差异较大,并不适宜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广东省作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大省,同时也是碳排放量的大省,更加适合用来分析二者的关系。第二,由于我国统计年鉴中没有提供明确的碳排放数据,所以本文计算出广东省的碳排放量,以克服以往没有单列碳排放量的问题。

3.数据分析

3.1 广东省碳排放总量的计算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1990-2010年《广东省统计年鉴》中广东省历年的原煤、原油以及天然气的消费量,并且这些数据都已经折算成标准煤。具体的碳排放量公式为:

其中,C为碳排放总量,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量,为第i种能源的一次能源消费量,为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的取值见表1。

表1 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①

项目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吨碳/万吨标准煤) 0.7559 0.5857 0.4483

由表1及广东省统计年鉴可计算出1990年-2010年碳排放量和进出口总额的相关数据②。

3.2 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于两变量属于时间序列数据,所以对它们进行单位根检验。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显示,二者满足一阶平稳条件。用Johansen检验法对其进行协整检验,结果也显示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二者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最后,本文进一步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确定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③。由于样本数据小于30个,格兰杰检验容易出现低估,所以本文采用较高的显著水平系数0.2。结果显示,进出口从滞后4期开始对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而碳排放对进出口贸易始终没有影响。滞后多期的原因可能是从生产到出口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长时间,这种影响在当期甚至近期都不可能得到全部的反应。

4.进出口与碳排放关系的模型估计

4.1 模型的构建

关于EKC的研究,国际上常用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可以包括常数项或时间项)这两种形式做简化研究,根据二次式或三次式中各系数的大小推断出EKC的形状。由于进出口对碳排放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本文将分别基于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构造两个进出口与碳排放关系的方程,以考察进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

基于二次多项式的方程为:

基于三次多项式的方程为:

其中,代表碳排放量,代表进出口额,代表影响碳排放量的其他控制变量。由于技术进步会使得旧的技术为清洁技术所替代,从而减少碳排放量,因此,本文选择了科技投入与进步作为控制变量,并估计它与碳排放的关系是负相关。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我们选择广东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用ky表示)来间接衡量科技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

4.2 估计结果

模型估计结果如表2和表3:

表2 估计结果(基于二次曲线)④

lnexim lnexim^2 lnky

-2.5274 0.1048 0.0490

(-5.4702) (6.2369) (0.9180)

调整后的 0.9788

表3 估计结果(基于三次曲线)

lnexim lnexim^2 lnexim^3 lnky

38.6781 -2.8742 0.0713 0.1451

(2.9480) (-3.0310) (3.1020) (2.7383)

调整后的 0.9861

表2中,该方程,即进出口量与碳排放之间呈现正“U”型曲线,说明随着进出口量的增加,碳排量也会持续增加;表3中,,即进出口量与碳排放量之间呈现“N”型曲线,且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N”型曲线反映出碳排放随着进出口量的增长先恶化——然后得到改善——最后又进一步加剧恶化的关系。从拟合优度来看,三次曲线方程的拟合优度也更佳。因此,基于三次多项式的方程模型相较于基于二次多项式的方程模型更为合理。但在两个方程中,科研经费对碳排放的影响都不显著,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二次曲线关系以及三次曲线关系。

5.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得到以下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

第一,碳排放量与进出口总额呈现正“N”型的特征。这说明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一段时间的减少之后,又趋于上升,这与广东省在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发展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不(下转第144页)(上接第111页)够重视是密切相关的。另外,广东省经济发达,国际加工代工产业繁荣,但资源匮乏,也会使得生态系统超负荷运转。

第二,科研活动经费的使用对碳排放量没有显著影响。广东省大多数对外贸易都属于外包加工代工业务,处于产业链环境污染严重以及碳排放量较大的下游。这类企业通常在生产过程中缺乏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对环保以及控制碳排放问题投入的科研力度及经费有限。另外,对于碳排放治理与环境保护的科研活动并不是全部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只是总科研经费的很小一部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广东省应该在科研的结构和方向上给予环境保护以及控制碳排放量更多支持,以期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增长更加绿色健康。

第三,通过扩大进出口贸易和加速经济增长以期超越EKC假说倒“U”型曲线临界点,并不是控制碳排放量的最优政策选择。一方面,治理碳排放及污染的成本会随着碳排放量的增加和环境的恶化而递增,另一方面,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会受到环境的限制,环境治理力度和能力的提高也无法再让环境恢复,经济增长也就很有可能无法持续,人们的收入与福利反而会下降。

注释:

①来源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2006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1.1 introductions。

②具体数据如读者有兴趣,可向作者索要相关资料。

③如读者对检验结果有兴趣,可向作者索取相关资料。

④括号内为t统计量。

参考文献:

[1]Cole, M.A.; Rayner, A. J. and Bates, J.M.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An Empirical Analysis.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2: 401-416.

[2]Dinda, S.,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Is a Survey. Ecological Economics,2004,49:431-455.

[3]Galeott,i M.; Lanza, A. and Paul,i F. Re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CO2Emission: A Robustness Exercise.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6, 57: 152-163.

[4]He, Jie and Richard, P.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for CO2 in Canada. Ecological Economics,2010,2:1083-1093.

[5]丁继红,年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剖析——以江苏省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

[6]范金,胡汉辉.环境Kuznets曲线研究及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年第06期.

[7]高蓓蕾.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9年第06期.

[8]李飞,董锁成,李泽红.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再检验——基于全国省级数据的面板协整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第11期.

[9]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第08期.

[10]刘晓沛.中国各省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第10期.

[11]任力,黄崇杰.中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03).

篇7

关键词:绿色壁垒;SWOT;矿产品贸易;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矿产资源种类较丰富,资源总量也较大,但是从目前国内人口现状来看,中国矿产资源储量仍然相当地缺乏,对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为促进国内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进口更多的矿产资源。因此,我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矿产品生产国以及第三大矿产品进口国。但自2008年后,由于金融危机导致许多国家出现经济危机、财政赤字,于是各国实施包括进口禁令、贸易许可等非关税贸易壁垒和提高关税的关税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我国矿产品的出口。

1 我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

矿产品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统计数据表明,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超过全国所有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正因为如此,国内矿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数量、结构、金额、效益、成本、政策等均在逐渐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程度进一步加深。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矿产品的需求剧增,矿产品贸易由顺差向逆差转变。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矿产品贸易不单以出口创汇为手段,更重视国内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国内逐渐地增加了短缺能源、金属矿产原料等的国外进口量,中国开始从矿产品生产大国逐渐转型为消费大国。

从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对某些矿产品产生了很大的进口依存度。随着国内矿产品进口量的陡增,国内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增加,我国开始过分依赖外国资源。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石油产品进口量已达到45.2%,铁矿石55%,铜金属70%。尽管国内钾盐生产技术促进了钾盐增长,但是从目前来看,国内钾盐的对外依存度仍然很高,达到77%。

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伙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融合,矿产品贸易在全球范围拓展,并且有多元化发展趋势。现阶段,国内有多大二十多种主要矿产资源依赖进口,例如煤、铁矿砂、原油等,其中涉及的进口国或者地区数量多达200多个。出口国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为出口矿产品市场及矿产品货源稳定均提供了重要保障。

2 我国矿产品贸易SWOT分析模型

2.1 优势分析(S)

第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势头看好,区域联系日益密切,在贸易、投资、金融以及产业结构分工等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与其他各国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具有较好的基础。

第二,矿产资源多样性较丰富,中国是世界上矿种种类齐全,资源总量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种共有171种,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的有158种,矿产地包括没有开采的共有18000多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以上的有7000多处,特别是中国的煤、稀土、钨、矽、钼、锑、钛、石膏、芒硝、磷镁矿、银石、滑石和石墨等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的煤、钢、10种有色金属和水泥产量,都占世界首位。

2.2 劣势分析(W)

第一,与之相关的进出口政策有很大的随意性。由于进出口政策还不完善,矿产进出口政策很容易收到行政指令以及人为地干扰。也正因为矿产品的资源形势不能从全局角度加以考虑,因此,也无法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较好的固定地位。

第二,贸易观念落后,交易方式单一,无法在国际上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贸易观念欠缺,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均采用单纯的“进口替代”、“调剂余缺”等平衡策略加以解决,而交易方式上则采取较为单一的现货交易方式,这直接造成国际市场发展动力不足。

第三,“高进低出”现象在非金属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最近几年,国内非金属矿产制品的出口额逐渐攀升,但是,出口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深加工程度较低,尤其是出口中占有很大优势的石墨、水泥等矿产。而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非金属产品大多为精加工的化肥,高级家用陶瓷等矿产。

第四,矿产品出口的创汇效益呈下降趋势。尽管从数量上来看,国内最近几年的矿产品出口创汇额逐渐增加,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出口创汇额仅仅是矿产品出口增量的结果,所付出的代价很大。从最近几年的单位产品创汇效益来看,矿产品出口创汇效益呈不断下降趋势,如原油、钨、锡、铝、锑的情况均是如此。

2.3 机遇分析(O)

第一,悄然变化的国外矿业投资环境为矿业实现国际化合作提供了条件。

虽然国内的矿产资源较为短缺,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矿产资源还是较为丰富的。这与我国矿业现状实现了很好的互补,也为矿产资源实现国际化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由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很多实体经济均收到了影响,矿业也不例外。一方面,矿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很多矿企债务增加;另一方面,矿业企业融资途径少,融资成功率低,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目前,许多国外企业均出现了现金链断裂的情况,直接导致矿业经济转向了低迷。尤其是一些资源型国家,面对骤变的矿业经济,国内经济形式也是急剧下滑。为有效应对这种情况,某些资源大国考虑到金融危机以及引资等因素,逐渐开始对矿业政策进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目前的经济形式。例如,俄罗斯国内经济很大上程度上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一旦金融危机引起国际油价下跌,则可能会引发俄政府财政收入的降低,造成当局政府地担忧。俄罗斯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例如向油气领域承诺资金援助,支援油气公司帮助其尽快偿还外债,从而保证整个国内经济动脉的安全。除此之外,俄罗斯政府还强化了与国际矿业之间的合作,其陆续地与中国以及委内瑞拉等在多方面签订了相关合同或协议。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很多国家均采取了保证矿业领域正常运转的有利政策,这也为我国矿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实现全球资源分配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遇。因此,我们必须尽快适应环境,努力抓住机遇,与周边国家实现共同的共赢局面。

第二,金融危机促进了“买方市场”出现,这为我国获得境外矿产资源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金融危机导致矿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很多对于矿产品依赖性很高的国家,如俄罗斯、巴西和澳大利亚等由于出口额大减,经济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石油国,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占有重要资源的发达国家,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均希望借助资源开发利用以增加社会的福利,并且积极地为矿产资源寻找新的市场。如此背景之下,矿产品已经从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渐演变为如今的“买方市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是国际市场大宗矿产品的主要消费国,是世界上矿产品生产的主要目标市场。所以,在金融危机促进形成的“买方市场”背景下,中国毫无疑问地获得了境外矿产资源的主动选择权,这也为中国获取价格谈判话语权创造了机遇。

2.4 威胁分析(T)

从目前来看,传统贸易壁垒慢慢走向分化。关税、配额以及许可证等各项壁垒逐渐减弱,而反倾销等传统贸易壁垒尽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但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要的新贸易壁垒将形成并不断发展,并将会逐渐取代传统贸易壁垒,从而形成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主体。这也是较为主要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和形式。占有优势的仍然是实施技术壁垒的发达国家,中国属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和形式均占不到优势。

3 发展矿产品出口贸易的相关策略

我国资源匮乏,支持经济增长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主要矿产资源,国内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79%、42%、18%、7.3%。矿产品国际化贸易过程中,不但要对国内稀缺以及基础性矿产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又要增加进口,以缓解矿产品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并有效减少能耗,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点措施进行考虑。

(1)鼓励企业走出去,走合作勘探开发及加工之路。为有效增加国内资源经济的增长点,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是缓解和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途径。许多发达国家均在积极地探索和开拓海外市场,并将此转化为基本国策,海外市场开拓往往通过跨国公司形式进行国际经营。通常,合作开发可采用如下两种:一是就地加工非能源型矿产品。为增加矿产品的附加值,可在目的国建立矿产品加工企业。矿产品就地加工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跨国矿业公司的赢利,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初级矿产品及加工这些初级矿产品所用能源的进口,从而降低该类产品加工、冶炼对国内环境形成的巨大压力;二是选择合作勘探、共同开发、为我所用的方法使用能源类产品,并最大程度地进口能源类矿产品。

(2)提升科技水平,提高矿产品的综合利用能力。科技水平是矿产品的综合利用能力提升的关键。具体而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共生、伴生矿;二是合理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液、废气、余热、余压等。有关数据显示,国内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左右;而对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5%左右,并且很多矿产几乎没有利用。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然显得过于粗放,致使高资源消耗、高能耗的产业发展很快,但是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却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3)利用技术壁垒措施对进口矿产品进行合理调节。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消除因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适用而产生的贸易技术壁垒。然而,我们不得不清楚地知道,各国的某些技术壁垒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应该允许各国结合自身情况,设置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等限制措施。

(4)利用出口限制措施保护本国基础和稀缺矿产资源。基础性矿产资源以及稀缺矿产资源均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例如稀土资源。因此,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各个国家均需要提高对重要战略资源认识,制定合理的出口限制措施,如出口税、许可证、出口配额等。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源也必然向全球化的方向前进,这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在分析资源问题时,必须站在全球的角度来观察,以全球共同进步的目标来思考,否则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像国际上对中国矿产资源的认识一样,仅从进口量一个数字来分析,这是一种“断章取义”的分析方法,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林伟斌,林枫.对出口工矿产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的实例分析[J].中国检验检疫,2011(7).

[2]刘贻南.“十一五”矿产品贸易形势简析[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

篇8

金融危机中,由于一些国家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信用恶化和萎缩,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增大,使国际贸易萎缩,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全球范围内各国贸易政策开始趋于保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在趋紧的贸易大环境中,我国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以致于国内现在关于人民币应该保持升值趋势还是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争论再起。

2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变动的影响

2.1人民币升值对经常项目帐户收支变动的影响

至于贸易互补度方面,新疆国际商贸大通道的贸易定位,就是缘于我国与中亚国家间极强的贸易互补性存在,这是新疆边贸发展的基础。人民币升值会否使贸易互补度下降从而降低贸易流量呢?应该不会,理由是:第一,中亚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产业结构失衡造成国内对新疆出口的日用消费品和机电产品需求强烈。虽然新疆也面临着其他国家如土耳其、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一些西亚国家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但新疆出口商品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短期内还不可动摇;第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国内能源供应增长较慢,使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07年开始已经上升到50%以上。中亚作为世界上能源储量排名第三位的地区,能够通过陆路通道向我国供应油气资源,对实现我国能源进口市场多元化和运输方式多样化,减少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威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显然,即使人民币继续升值,也不会因为其带来贸易互补度降低,从而缩减贸易流量。总体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扩大贸易规模是有利的,对新疆经常项目帐户会产生收入增加效应。至于支出方面,升值使人民币购买力增加,带来的通常是进口成本下降,进口贸易流量显著扩大。

2.2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和金融项目帐户收支变动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短期投机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确定,就会产生不断继续升值的心理预期,从而使人民币升值投机将加重,短期资本流入增加。而且,短期资本还可能通过外贸套汇、假合资项目等渠道入境。入境的国际热钱将选择诸如房地产等受益于升值而产生明显增值的市场进行投资,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增加国外机构的投资信心,也可能使他们获得投资收益和升值收益的双重利润。

(2)人民币升值对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看似会增加直接投资成本,降低直接投资热情,其实未必。因为:第一,如果直接投资目的是为了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则存在人民币升值使其出口制成品美元价格提高,削弱了价格国际竞争力,如不提高美元价格,则出口利润减少的情况。但人民币升值同样会带来进口原材料的美元价格下降的现象,两者相抵后的结果是汇率升值对出口利润影响没有想象那么大。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大面积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倒闭和转移风潮,关键因素并非人民币升值,而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在我国到了转型升级的转折点;第二,如果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战略投资,其并不在乎人民币升值所增加的一点投资成本,而是看中了我国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国内市场。而且其投资基本是长期投资,升值后其在我国存量资产反而能够得到增值收益。

3人民币升值对新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不能否认,人民币升值会使新疆出口商品美元价格提高,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但这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也为原先一味依靠廉价优势,在国际市场打价格战的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使其在关注比较优势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对竞争优势的关注程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手段也将逐渐从单一的价格竞争手段向各种非价格竞争手段转变。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新疆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质量和效益型,促使新疆企业降低消耗和成本,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非价格竞争的能力,提高出口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2改善贸易条件,避免“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往往是由贸易条件恶化导致的。其出现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出口商品是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高市场份额,而且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从新疆2008年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主要属于消费刚性较强的服装、鞋帽、箱包、纺织品、农产品等日用消费品,其也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在中亚市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显然,新疆一定程度上具备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解决办法只有提升出口价格水平,降低进口价格水平,改善贸易条件,而人民币升值正好带来了这种价格效应。

3.3降低资源进口成本,增加进口规模

新疆进出口贸易严重不平衡,比如2007年新疆出口额115亿美元,而进口只有22亿美元,贸易顺差程度远高于全国水平。这本身就意味着新疆外贸发展并不合理和健康。出口只是换汇手段和过程,进口才应该是最终目的。因为只有进口,才能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乃至经验、文化等等,以及国内短缺的商品和物资。后者可以保障国内各部门发展的平衡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健康,前者可以帮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等,最终使经济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一方面使中亚能源和资源等主要进口品在不考虑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前提下变的比以前廉价,从而为新疆大量增加能源、资源进口带来良好机遇。目前进口规模有限,主要是因为能源、资源运输通道的制约。随着中哈输油管道一期的竣工输油,二期的开工建设,随着中国—中亚输气管道在2010年的全面竣工使用等,新疆能源进口将面临快速增长态势。人民币升值显然可使进口节约更多成本;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中亚国家资产价格变的更便宜,在我国积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新疆企业完全可以抓住升值的机遇,积极购买中亚国家的能源、矿产资源资产,为将来扩大能源、资源进口奠定坚实基础。

篇9

从以上的理论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汇率变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影响贸易收支。

1、汇率变动引起的贸易商品价格变化对贸易收支影响

汇率变动可通过引起国内和国际市场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来影响进出口和贸易收支。在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成立时,本币贬值可降低本国产品相对价格,提高国外产品相对价格,这样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增强,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有利于扩大出口量,限制进口,促进贸易收支的改善。但是贸易收支对汇率变动的这种价格传递和竞争效果,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受汇率变动到进出口商品价格的调整是否存在时滞以及时滞长短影响。在国际市场中,汇率变动引导的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可在瞬间完成,但其引导的进出口价格的变动相对迟缓,因此本币贬值可能导致本国贸易收支先恶化后再逐步改善,存在J曲线效应。另一方面受汇率变动引起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程度的影响。现今大部分国际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大部分商品也不是同质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进出口价格变动幅度可能并不等于汇率变动的幅度。由于进口和出口是相对的,将汇率传递定义成汇率变动引起价格变动幅度。但是由于出口商有一定的决定价格和产量的权利,而商品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需求弹性的变动,使得本国货币贬值并不一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同比例上升,一般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要小于汇率贬值的幅度,这就是不完全汇率传递。

2、汇率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化对贸易收支影响

汇率变动可以通过影响国民收入来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如若贬值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贬值的这种支出转换效应会改善自主性贸易余额,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会通过凯恩斯乘数的作用,提高一国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增加会相应提高国内支出。如果贬值引起的自主贸易余额改善超过因国民收入增加而带来的进口增幅,即满足罗宾逊一梅茨勒条件,则货币贬值的主要影响仍然是改善贸易收支。另一方面,贬值通常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若国民收入中支出于进口的比重很高,则贸易条件对支出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国内货币贬值后,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包括国内商品和国外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贬值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

3、汇率变动引起的价格水平变化对贸易收支影响[汇率变动除了影响贸易品相对价格外,还会影响本国一般价格水平,进而影响贸易收支。在货币贬值后,主要可以通过三条渠道影响国内物价水平。首先,贬值使得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涨。进口品本币价格上升,一方面直接影响进口原料与半成品的价格,进而使得本国商品成本提高,就比如当前的能源价格;另一方面由于进口消费品价格上涨,必然会推动本国工资水平上升,间接影响本国商品成本。这两方面共同导致本国国内价格水平上升。其次,若贬值在短期内促进了贸易收支的改善,则引起贬值国的出口需求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在出口大于进口时,意味着该国总收入水平大于供给国内需求的产品和劳务。在此条件下,国内会由于过度出口造成国内产品供应不足导致通货膨胀。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这种状况会尤其加剧。相反,在国内需求不足时,出口会缓解通货紧缩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如果一国尚未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只会使资源利用程度提高,更接近充分就业程度。再次,贬值后出现贸易收支顺差,则外汇储备会增加。外汇储备的增加,将使央行通过购买外汇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多。实际上,当国际储备增加时,很可能会导致国内物价上扬。国内价格上升,从两方面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第一,在名义货币供应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使得公众所持有真实现金余额下降。为让真实现金余额恢复到意愿持有水平,公众一方面会出卖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利率上升,投资下降;一方面会减少消费支出,两方面作用结果是国内总支出下降。这样必然影响贸易收支的变动。第二,国内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本币名义汇率贬值幅度,同时假定国外价格水平不变,则名义贬值不但不会引起货币实际贬值,反而会导致实际汇率上升,最终会恶化贸易收支。

4、汇率变动引起的支出变化对贸易收支影响

汇率变动能够通过影响支出变化进而影响贸易收支。支出变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代表结构变动的支出转移,另一种是代表数量变动的支出改变。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通过支出转移和支出改变共同完成的。汇率的变动会引起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化,本币贬值则本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而本国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所以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而言更便宜了。这样贬值就会使得国内外支出从外国商品转移到本国商品。支出转移能否实现以及其效果是否显著则取决于国内外商品的供求弹性一。供求弹性大时,则汇率变动后通过影响支出转移就可以改变贸易收支状况。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只是通过影响支出转移来达到,还会通过改变支出规模达到。本币贬值则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改善。但是随着本国出口商品的增加,本国的国民收入将增加,从而本国的支出规模就会扩大,从而就会导致进口增长,这样贸易收支的改善程度将减小。这就是汇率变动通过支出数量的改变进而影响贸易收支的原理。如果考虑回传效应,那么本币贬值后本国的国民收入提高,则本国的支出规模扩大,从而提高了外国的国民收入,反过来又增加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扩大了本国产品的出口。这样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就更为复杂。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正面影响

1、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减轻贸易摩擦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来实现出口导向战略,凭着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中低端市场。面对如此高的市场占有率,必然会加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突。

2、人民币升值可带来贸易条件的改善人民币升值将会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特别是原材料和高科技设备的价格。企业将会加速技术引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品动态比较升级。同时由于进口产品绝大部分用于复出口,故随着企业生产率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我国企业从产品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3、人民币升值将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手段,可以有效率地把制造业中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的、管理不善的挤出去,这符合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发展方向。同时,人民币升值会引起行业内更加激烈的竞争,激励企业通过技术管理创新增强竞争力,让那些富于创新、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强者变得更强,并能减少无效率的企业在海外的相互恶性竞争,另外还能加快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三、人民币升值通过进出口可能表现出来的负面效应

1.由人民币升值产生的商品结构变化将影响部分地区和居民的利益

资源性商品、一部分大宗农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放慢甚至下降,短期内对中西部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农业比重较大地方的经济发展,对一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农民的收入、一部分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人民币升值可能给大型成套设备出口造成一定困难

有一些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从签约到交付使用需要5-10年,付款时间可能更长。如果人民币长期保持升势,企业难以预测远期汇率水平,而金融机构一般只提供一年左右的外汇对冲工具,所以企业承担的汇率风险以及规避风险的成本将较大。

3.人民币如果升值过快过猛,将造成出口下滑,影响国民经济平稳增长

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和幅度过大,那么它对进出口增长的影响可能就不那么温和了。一是可能造成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那样不仅对资源性、低价位和低附加值商品,也会对整个出口加工产业发展以及就业造成较大打击;二是可能刺激一部分商品大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甚至引起一定通货紧缩。

4.对美、欧的贸易不平衡仍会继续,但顺差增长可能减缓

由于存在着需求刚性和结构互补性,即使人民币对美、欧、日三大贸易伙伴货币的汇率出现5%以上的升值,我国与美、欧贸易的较大顺差和对日、韩等贸易的较大逆差仍然将存在,但是顺(逆差)的增长速度将会放慢。这有利于缓解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争端和摩擦。

四、对策与建议

1、转变我国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单纯的依靠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是非常危险的,过度的依赖国际市场,很容易受到国外市场的冲击,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扩大内需的政策可以冲销人民币升值后可能下降的外需。

2、理顺汇率与贸易条件之间的互动关联,改善贸易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其着眼点在于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适度升值将改善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不仅可以限制由于出口量的增大而导致的贫困化增长,同时对国内要素成本与进出口商品结构将产生影响。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或地区,尤其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必须协调增长与发展的关系,既要发挥本国比较优势,更要注重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与水平。

3、调整我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从我国的贸易商品结构可以看出,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外国需求弹性较小,而且面临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而进口的高科技产品和机器设备的国内需求弹性相对较高,这一贸易结构特点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改善。我们要努力提高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同时也要注意技术引进和产品研发,注重质量,创品牌效应,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减少高科技产品如光学、医疗、精密仪器和设备等对国外的依赖,通过在进出口两方面的努力来减轻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不利影响。

4、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贸易。

我们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去国外投资,增加能源、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这样既可以增强我国企业的经营能力,又可以绕开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扩大出口,同时还可以满足我国能源和原材料依赖型企业对能源以及原材料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熊其康:人民币汇率改革对我国外贸进出口企业影响的研究,2007年[2][2]魏英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经济理论研究

篇10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风险分析;有效规避

随着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赖程度也在加深。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下不断发展壮大,但需要面对的贸易风险也在不断变大。企业一旦无法规避贸易风险,就会对其本身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的会扰乱国内外行业市场秩序,因此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及规避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一、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我国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贸易风险。加上近些年来国际经济环境萎靡,无形中进一步加大进出口贸易风险,部分国家为应对金融风险不断调整本国内信贷政策,造成我国进出口贸易风险变大,坏账率不断增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因为进出口贸易风险蒙受损失的企业多不胜收,严重的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情况。作为进出口贸易风险发生的重灾区,我国相关企业应该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1]。

二、进出口贸易风险特征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其本身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客观存在性

即进出口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进出口贸易中是“必然”的,因信息不对称、操作错误、认识偏差等的影响,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风险几乎是不可完全避免的。

(二)相对变化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相应地发生改变,且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消费能力、消费偏好均有所改变,企业的风险预警意识也随之增强或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及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表现[2]。

(三)无意识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的产生是贸易主体的无意识行为所造成的,贸易主体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导者,其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上的失误、操作中的差错等均可能引起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换言之,进出口贸易风险不包括恶意、故意行为而导致的情况,即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是难以预见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三、提高企业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能力的措施

现如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国内进出口贸易受到不小的冲击,因此需要提高进出口贸易企业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本文中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经验,从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三方面入手,给出提高抗风险能力。

(一)应对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是贸易企业应对价格风险的有效措施,指的是将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将来现货市场上买卖物品的临时替代物换成期货合约,为现在买进以后售出或将来需要买进商品价格提供相应保险的交易活动。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可由期货市场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3]。最终在现与期、近期与远期之间建立完善的对冲机制,最大程度降低价格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二)控制信用风险

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首先需要选对合理供应商,只有确保供应商才能确保商品质量,企业进出口贸易进行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主要是有效控制客户风险,关键点在于供货方是否具有真实背景、相应能力及诚信度等。所以实际中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准入条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做好内控制度建设,贸易开始前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全面了解供货方相关信息,确保商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企业以最低价格获得相关商品,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贸易企业发展壮大。

(三)应对合同风险

对于合同风险的应对,需要全方位了解《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知识,还需要在签订合同之前,认真审查合作者的资信情况等必要时委派专人通过工商、税务和银行等渠道,进行实地调查;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的每道条款,参照政府所展示的合同示范文本,保证合同条款的词句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4]。案例企业在签订合同的同时,深入了解了东道国的贸易合同惯例,谨慎使用该国的贸易术语,以及了解各种交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是在执行合同时,安排专业工作人员监督合同条款的落实,最大限度降低贸易合同风险。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进出口贸易风险的特点,进出口贸易企业应该深入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涉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并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发展空间,最终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磊.进出口贸易专业的工作过程及核心能力研究[J].广西教育.2014.

[2]鲁艺伟.论进出口贸易中合同风险的防范[J].知识经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