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范文

时间:2023-04-05 11:5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贸易实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贸易实务

篇1

我在此次实习 中,了解到实习 的具体做法:

(1)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学习 本课程时,要以国际贸易基本原理和国家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将《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等先行课程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加以具体运用。教师 在讲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的内容,可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 、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注意业务同法律的联系

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 是对合同 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 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而且,不同法系的国家,具体裁决的结果还不一样。这就要求从实践 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 3)加强英语 的学习

对于外贸专业人员而言,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用英语 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写传真、书信。如果专业英语 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习 中要求我们加强英语 的学习 ,掌握外贸专业术语基础。

( 4)注意本课程同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课程内容紧密相联。应该将各们知识综合运用。比如讲到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内容时就应去了解商品学科的知识;讲到商品的价格时,就应去了解价格学、国际金融及货币银行学的内容;讲到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内容时,就应去了解运输学、保险学科的内容;讲到争议、违约、索赔、不可抗力等内容时,就应去了解有关法律的知识等等。

( 5)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篇2

实习内容:根据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结合我过的实际情况与国际贸易实践,以出口贸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模拟设定的具体出口商品交易作背景,针对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以及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操作技能。版权所有

实习目的:培养我们的自学和动手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通过进出口贸易模拟实习,让我们能够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业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能够在实际业务的操作过程中使其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易的主要操作技能。

总结:

经过了两周的贸易实务实习,让我们了解到商务工作挺复杂的,而且在此工作中要有忍心、恒心、信心。

实习中,我们在模拟的商务活动中,有十五个主要业务操作,针对这些操作每天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而且发现了不同的问题,可以说在是受益非浅。

国际贸易的中间环节多,涉及面广,除交易双方当事人外,还涉及商检、运输、保险、金融、车站、港口和海关等部门以及各种中间商和商。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笔交易的正常进行,并有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另外,在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的成交量通常都比较大,而且交易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它外来风险。所以通常还需要办理各种保险,以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

我在此次实习中,了解到实习的具体做法: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学习本课程时,要以国际贸易基本原理和国家对外方针政策为指导,将《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等先行课程中所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政策加以具体运用。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的内容,可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政策与业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业务同法律的联系

国际贸易法律课的内容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步骤,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实际上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而且,不同法系的国家,具体裁决的结果还不一样。这就要求从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研究本课程的内容。

()加强英语的学习

对于外贸专业人员而言,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写传真、书信。如果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习中要求我们加强英语的学习,掌握外贸专业术语基础。

()注意本课程同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课程内容紧密相联。应该将各们知识综合运用。比如讲到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内容时就应去了解商品学科的知识;讲到商品的价格时,就应去了解价格学、国际金融及货币银行学的内容;讲到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内容时,就应去了解运输学、保险学科的内容;讲到争议、违约、索赔、不可抗力等内容时,就应去了解有关法律的知识等等。

()贯彻“洋为中用”的原则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等国际组织相继制定了有关国际贸易方面的各种规则,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托收统一规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贸易惯例,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根据“洋为中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

()坚持学以致用原则

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案例、实例分析和平时的操作练习,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在培养规模上突出应用性,加强实践性,注意灵活性。

实践的看法:

篇3

属于财经商贸门类经济贸易类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外贸流程,具备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运用互联网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以及分析处理国际贸易经济风险和纠纷实务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类别专业学历层次门类学科报关与国际货运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经济贸易类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经济信息管理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国际贸易实务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国际商务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商务经纪与专科财经商贸经济贸易类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知识产权法》、《跨境电子商务》、《版权贸易》、《外贸单证实务》、《外贸函电实务》、《外贸跟单实务》、《报关报检》、《货代实务》、《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网络营销》。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于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的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作用。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选取合适、典型、贴近生活的案例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能力培养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各学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综合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金融和结算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只有正确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中贯彻和落实对外贸易方针和政策,规避和防范国际贸易风险,从而实现最佳经济利益。这就要求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外贸专业人才。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采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一种高层次的认知学习目标。简言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例,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使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则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和灵活运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法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听没听,听多少,懂没懂,这些都无法在课堂中得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查阅各种理论知识,通过这种过程,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不同见解学生可以相互间进行交流,师生间也可进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自然好。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获成就感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告诉学生怎样去做,其内容在实践中缺少实用性,而且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案例教学法中没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需要自己去主动思考、创造,使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对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学生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油然而生。

3.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有成语故事叫“纸上谈兵”,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行不通,这和现代课堂教学中,只有书面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相同。案例教学法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对摆出的案例应首先分析缘由,促使学生站在实际问题的角度,想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加强,更贴近实际。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该门课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如何选取与运用国际贸易实务案例

实施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法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这是基础。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要求相符合,并为教学内容服务,这是前提。当然,一个好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授的内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合理的案例选取与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1)案例的选择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必须很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二是案例要有科学性,能够反映国际贸易实务事件的典型特点,紧紧围绕大纲相关要求;三是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所列举的案例要符合当代国际贸易结算的规则和政策,体现时代特性。

(2)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现实性。案例的选择不在于数量多,而贵在于内容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所认知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所以,一些社会中的典型真实事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对国际贸易知识了解的意愿,提高了学生希望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愿望。另外,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以便能够很好地为要讲授的国际贸易知识点服务,案例的来源最好要真实可靠,最好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这样容易被学生理解。

(3)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提前备课,营造良好的案例教学讨论氛围,当好导师和“主持人”,调动学生参与研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把学生放在主体学习和讨论的位置上,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收获知识。

2.如何组织和实施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课堂教学

组织课堂案例教学要分步骤进行:一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在对案例进行讨论前,提前使学生做好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预习,如学习相关的贸易术语、事件所涉及的国际规则和注意事项等;告知案例双方当事人的具体情况,使学生尽快对案例产生兴趣,主动将所预习的知识与案例联系起来,并尝试分析案例。二是对学生摆出案例。教师将案例摆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涉及到的与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知识点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发现主要问题后,寻找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点。三是组织学生开展研讨。这个阶段是学生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课前预习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去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大胆进行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将讨论升级到更高的形式,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发言不是个人的意见,而是小组群体讨论的结果,更理性、更合理。在案例研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鼓励学生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的创新思维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从中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拓展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这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思维的发散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五是教师作案例综述点评。教师要对学生在案例分析研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评价,以便日后能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教师有必要对抛出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揭示其包含的知识点、客观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结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他们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案例教学法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认知及合作精神,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讲授效果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巍,王茹.MBA案例教学初探[J].南开管理评论,1999,(1):78—80.

[2]徐娴英,黄涛,张冬.基于内容熟悉度的案例教学模式构建———以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为例[J].对外经贸,2013,(8).

[3]郝双魁.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6,(6).

[4]贺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8,(16).

[5]韩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教学研究,2005,(9).

篇5

国际贸易实务(一)试题

课程代码:0009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缔约国之间为调整和发展相互间经济贸易关系而签订的书面协议是

A.贸易协定 B.贸易议定书

C.通商航海条约 D.国际商品协定

2.当前在国际货物买卖方面最重要的国际公约是

A.《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B.《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时效期限公约》

C.《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 D.《修订华沙公约议定书》

3.关于逾期接受,《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

A.逾期接受无效

B.逾期接受是一个新的发盘

C.逾期接受完全有效

D.逾期接受是否有效,关键看发盘人如何表态

4.根据《201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FCA术语成交时,风险转移的标志为

A.货到目的港 B.货交买方

C.货交承运人 D.以船舷为界

5.按照《2010年通则》解释,在FAS条件下,驳运费用是由

A.卖方负担 B.买方负担

C.船方负担 D.买方和船方共同负担

6.与FOB相比,CFR条件下卖方增加的责任是

A.交付货物 B.租船订舱

C.办理货运保险 D.办理出口手续

7.按照《2010年通则》的解释,采用CIF条件成交时,买方负责

A.租船订舱 B.办理保险

C.办理出口手续 D.办理进口手续

8.大宗农副产品、矿产品习惯于

A.按长度计算 B.按数量计算

C.按体积计算 D.按重量计算

9.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核心条款是

A.品质条款 B.装运条款

C.价格条款 D.支付条款

10.按国际贸易惯例,在合同中不作规定时,运输标志的提供方一般是

A.开证行 B.卖方

C.买方 D.船方

11.我国办理国际铁路联运的承运人和总是

A.中国外贸总局 B.中国外运

C.中国海关 D.中国检验检疫局

12.一般情况下,速遣费是滞期费的

A.1/5 B.1/4

C.1/3 D.1/2

13.船舶搁浅时,为使船舶脱险而雇用拖驳强行脱浅所支出的费用,属于

A.实际全损 B.推定全损

C.共同海损 D.单独海损

14.只承保“重大意外事故”,而不承保“自然灾害及非重大意外事故”的险别条款是

A.ICC(A) B.ICC(B)

C.ICC(C) D.协会战争险条款(货物)

15.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汇票的受款人通常的抬头方式是

A.限制性抬头 B.指示式抬头

C.持票人抬头 D.来人抬头

16.一份信用证若经另一银行保证对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履行付款义务,这份信用证就成为

A.不可撤销信用证 B.不可转让信用证

C.保兑信用证 D.议付信用证

17.一般情况下,商业汇票中的出票人和受票人分别是

A.银行,进口商 B.出口商,进口商

C.银行,银行 D.进口商,出口商

18.D/P after Sight是指

A.即期付款交单 B.承兑交单

C.远期付款交单 D.光票托收

19.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机构是

A.中国海关 B.工商局

C.国家质检总局 D.卫生局

20.下列事件不属于不可抗力事件范围的是

A.火灾 B.汇率浮动

C.动乱、战争 D.政府干预

21.国家对限制进口的商品或由于其他原因加征的税种为

A.产品税 B.增值税

C.产品调节税 D.工商统一税

22.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开证行对受益人履行付款责任,是以

A.卖方将货物装运完毕为条件的

B.买方收到货物为条件的

C.按时收到与信用证相符的全套单据为条件的

D.收到卖方提供的代表货物所有权的提单为条件的

23.拍卖水果、鲜花时常使用的拍卖方式是

A.荷兰式拍卖 B.增价拍卖

C.密封递价拍卖 D.有保留拍卖

24.业务中的两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A.委托寄售关系 B.委托关系

C.买卖关系 D.代销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5.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接受生效的时间为

A.接受送达发盘人时 B.受盘人采取发货或付款等行为时

C.发盘人采取某种行为时 D.接受通告一经投邮或交给电报局发出时

E.受盘人作出接受答复时

26.一般情况下,由卖方办理出口手续的术语有

A.CPT B.CIF

C.FOB D.FCA

E.CFR

27.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凭文字说明买卖的具体方式有

A.凭规格买卖 B.凭等级买卖

C.凭标准买卖 D.凭说明书或图样买卖

E.凭样品买卖

28.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海运提单可分为

A.备运提单 B.清洁提单

C.直达提单 D.转运提单

E.联运提单

29.支票包括

A.现金支票 B.转账支票

C.划线支票 D.保付支票

E.旅行支票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0.折扣

31.单独海损

32.汇票(我国《票据法》的定义)

33.品质保证期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4.发盘在哪些情况下失效?

35.简述不可抗力的适用上应注意的问题。

36.简述国际竞争性招标的做法。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7.国内某公司对外报价为CFR价1000美元,外商要求改报CFRC4%价,若要保持外汇净收入不变,我方应报价多少?(请保留两位小数)

38.某外贸企业出口货物3000件,对外报价为每件2美元CFR纽约。为避免漏保,客户来证要求我方装船前按CIF总值代为办理投保手续。查得该货的保险费率为0.8%,问:我方对该货的投保金额和应缴纳的保险费是多少?(请保留两位小数)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篇6

论文摘要:分析了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讨论了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存在的障碍。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

1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1培养既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又具有外语特长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中国入世后。随着对外经贸合作的增加,国际交流越来越重要。对外贸行业而言,商务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人才市场上需要的是真正具备相关行业的产品专业知识、具有国际沟通能力。具有从事国际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从谈单到贸易成交的过程中能够独当一面的综合性人才。这样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素质需求可以总结为:(1)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对外贸企业而言,一是要求工作人员能保守商业秘密,二是具有企业忠诚度。(2)具有从事国际商务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主要是指涉外商务的语言沟通技能。(3)能适应外贸业务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专业操作技能。(4)持有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英语水平证书。从重庆市人才网招聘信息来看,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掌握英语,具有一定行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外贸人才备受企业青睐。然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除了基础英语课外。主要接受的是中文语言教学,他们具有较强的外贸业务知识,但是不具备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外语交流能力,与现有的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差距。

1.2课程本身的需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涉外性和专业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外贸业务中涉及到的诸多外文单据如信用证、汇票、海运提单都会在该门课程中呈现,要求学生能够审核信用证并能提出修改,要求学生要能制作外贸出口结汇的全套单据。也就是说,课程本身对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选择该门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更符合课程的特点,也便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2高职国际贸易课程开展双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障碍

2.1从学生特点上看,英语基础差是高职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同时学生起点不一,差别较大。这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的普遍特点。即学生来源类型较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生入学起点不同,文化、专业素质不同。个别同学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大部分学生只打到大学英语三级水平,个别学生甚至对英语有一种学习抵触情绪。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而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由于讲解内容涉及对外贸易业务开展各个环节及操作,内容重要且紧扣外贸实践,学生本身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高。但是如果采取双语教学的模式,一旦教学方法不恰当,不但达不到预想的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2.2从教师特点上看。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匮乏。双语专业课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不仅英语阅读水平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好,要求发音准确,还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高职院校胜任外贸课程的教师普遍是毕业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硕士及以上。普遍的情况是,他们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但是口语表达能力还不够强,课堂用语和讲授用语能力极为有限,师生交流用语和教师反馈用语表达困难,难以自主地运用英语语言驾御课堂。而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英语表达能力较强,但是外贸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都有待加强。因此,要开展双语教学。必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2.3从教材上看,适合高职类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目前在教材市场上寥寥无几。如果采用原版英文教材,一方面国家之间文化差异、业务操作差异大,不符合中国国情: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差,学生自学和预习均困难,实用性不强。国内也有很多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但主要适合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高职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讲,笔者认为最好是选择以中文为主,并附有英文专业术语或词汇的翻译和解释,配有一定中英文练习题的教材。

3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策略探讨

3.1避免对双语教学的错误认识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实施双语教育的一种手段。所谓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不是学习外语,而是利用外语语言来进行学习。对《国际贸易实务》而言。开设双语教学。其教学目标,最终是使学生对整个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业务操作。在学好外贸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经贸英语的表达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的讲解不能过度强调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而是重在给学生讲授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外贸业务技能。同时在不同的章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不同的英语运用能力。比如在国际贸易磋商章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函电磋商四个环节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英文函电书面磋商能力。在签订合同前的商务谈判章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沟通能力。在信用证章节,重点让学生掌握信用证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运用英语语言来进行审核和修改信用证的能力。

3.2因材施教,采取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

一是因人而异。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层次差异大的特点,在双语教学初期。以中文为主,少量渗透英文。实际教学中,通过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专业词汇进行预习的方式,教师逐渐过渡到中英文两种语言交替使用。在课程进入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纯英文授课对知识进行系统总结。此时学生已经对专业词汇,专业知识掌握,对课程脉络有了总体的了解,对教师英语口语讲授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能够敏感捕捉,有兴趣有能力接受纯英文课堂教学。二是因教材内容而异。对教材知识难度比较大的章节,如支付工具、货款支付方式部分,教师则主要以中文教学为主,少量渗透英文。如讲授票据行为时,先用中文讲解主要票据行为以及每一种票据行为的界定和知识要点,然后让学生运用专业词汇对票据行为按照先后顺序进行一定的表述。对一些内容相对容易理解的章节,如商品包装、商品数量部分,则主要以英语讲授为主,偶尔使用中文予以补充说明。

3.3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一是突出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形式多样。如对学生制单进行实训,并组织比赛。既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又强化了学生对英文单据的学习能力。又如采取角色扮演法模拟外贸合同签订,学生为了完成一笔出口或进口的合同,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外文合同的书写能力。通过实训教学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和对英文运用能力提高的需求,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二是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尽量多采用图表、图示的方法,以短小精简的英文注解出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4重视学生外语程度,培养学生外语语言习惯和专业英语素养

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氛围。在学生低年级阶段,除了课堂上学习公共英语,进行英语运用能力培训外,通过早自习。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口语、听力,二年级后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书面表达能力。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前,开设《商务英语》、《函电英语》等先行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三年级则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仅是对教师语言运用能力的挑战,也是对教师教学语言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的考验。本文仅针对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一定的探讨,有关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还需要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讨。

篇7

鉴于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我们在课程设计上突出了工学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谈谈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非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国际贸易与实务》教学创新 浅谈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反思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对策探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探讨 对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实践与改革初探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经济法律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几点思考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几点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A 教学内容的整合

鉴于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我们在课程设计上突出了工学结合的专业特色,与外贸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根据市场化对于岗位工作的要求,我们将外贸从业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培养良好的英语交际和实用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外贸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的实际业务工作为重心,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业务操作服务过程中完成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国际贸易合同的分析技巧。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变“以教师为核心”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在教学活动安排中,由学生自主完成分角色业务实训,在操作中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教师则以引导、答疑、评估等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现“教、学、做”相结合,实现“学中练、练中学,业务训练完整化,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理念。

同时,在教法上也进行了创新,采用“立体化”的理论教学与“自主性” 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1.理论教学采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为主,并配合参考资料等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教学目标、课程等抽象的内容则采取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实现抽象知识具体化;对于教学实施、课外活动组织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则运用项目导向,从而降低难度,增加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环节采用“自主性” 的学习方法。如在涉及角色扮演、模拟实 操等实践教学环节时,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 的方式,只给出基本资料,练习和业务操作均由学生根据规范自主确定,从而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调动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1.教材的创新 。与普通高校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相比较,高职类教材 在教学内容上工作针对性更强,案例更丰富,有些教材甚至详尽地附录了外贸单据样本,特别是近两年出版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系列教材在内容更新与精简、案例分析的题量和质量、教学目标实用性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出版教材质量良莠不齐, 内容与形式不能体现高职特色,尤其是随着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迅速发展,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也在发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UCP600和INCOTERMS 2010的颁布,对于信用证的处理技巧方法及贸易术语的内容有了修订和变化,但书面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完全接轨,以“课本为本”的格局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变化和外贸业务最新动态,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网络的运用。依托学院CRP数字化信息教学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带动专业群和相关专业建设,并通过学院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逐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共享范围,更好地为企业和同行服务。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网络教育资源和手段提升课程的品质和内 涵,延伸课堂。通过QQ群、课程网站、教师博客等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课件、文献等参考资料,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为师生之间的互动答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网上外贸业务拓展。现在网络外贸的开展已经普遍成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获取订单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使得传统贸易和网络信息能在客户端得到紧密结合。通过网上贸易平台可以集合大量的国外买家和卖家资料,使用专业人士进行电子商务的个性化服务也能更好的满足国内企业对电子商务最大的诉求,对口海外买家信息,从而间接推动出口增长。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启发学生,以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福步外贸论坛,跨国外贸论坛等为依托,让学生充分了解网上资源分享和网下专业服务的营销方式,模拟进行网上外贸推广与操作,使学生更好的满足就业的需要。 4. 实践实训仿真化。目前,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时数的比重,逐步加强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引进了Simtrade 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平台。学生可通过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强化外贸单证制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通过外贸实训平台中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以及进口地银行等不同角色的扮演,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和相互间的互动关系;熟悉国际贸易中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具体运作方式;领会外贸公司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各种方式和思路;了解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使学生熟练掌握国际贸易规范操作流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和团队精神。 5.双语教学的开展。将双语教学融合于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用国际标准、统一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6.实施以赛带训。继续重视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保证技能竞赛能够紧密围绕市场发展的紧缺职业进行,积极探索“赛训结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不仅为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渠道、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利条件,更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实现专业提升创造良好平台;这种“以赛带训”、“以赛促学”活动的开展。

四、考核手段的改革

1.过程性评价,围绕出勤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平时表现等多方面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鼓励学生按时上课,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任务。

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方式创新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外贸业务专业而言,其目标应是培养能够熟练运用外贸业务知识与外商进行洽谈、交易并能熟练进行单据制作处理的合格涉外人员。在对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过程中,在学校的支持下,笔者对注重理论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开展案例教学方式,以期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自我思考意识的效果,并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在此方面的教学经验和一些想法陈述如下。

一、开展案例教学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必然选择

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一般性的书本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使学生从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个案中去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必备的流程规则。《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合约履行细项及规则,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不仅涉及到交易双方当事人,还涉及商检、运输、保险、金融、海关等环节以及各种中间商和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其交易流程和有关单据,而且还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从合同的签订到合同履行无一不是与国际惯例紧密相联,因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国际惯例就成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要任务。然而国际惯例和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规定又时时在发展、在创新。如果不能将这些新颖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贸易规则的变化,那么就无法提高学生日后观察和思考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新规则的敏锐性也会大受影响。

国际贸易实务又是一项个别性很强的工作流程。每一件国际贸易业务又都是具有很鲜明的独特性,没有现成的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切都将根据具体个案情况的变化而处在动态变化中。而国际贸易实务又是数额巨大的交易,一旦在整个流程中稍有差次就会带来巨额损失。这就决定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必须因课施变,注重在个别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

案例教学在国外经济管理和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早已普遍开展,并被实践检验为富有成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将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到《国际贸易实务》的课堂教学中去,必能在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流程,培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大有促进。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讲,如果沿袭传统教学,教师只是讲授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理论和方法,不将这些知识与它们的应用背景联系起来,就会缺乏真实感、亲切感,会给人枯燥空泛的感觉,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不容易使学生真正掌握和领会。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是学生了解现实问题的重要媒介,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促进所学知识的运用。如果能与讨论、角色模拟等形式相结合,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篇9

1.每门课程过于强调单一职业能力,专业课程体系中缺少贯穿进出口业务全过程和反映职业能力之间联系的综合课程,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各门课程分散于不同学期,设置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且零散,缺乏系统性,容易导致学生由于对前一学期课程内容掌握不牢固而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与理解,不利于学生综合知识体系的形成。

3.各门课程均与进出口操作联系紧密,只是侧重点不同,因此课程之间业务和知识交叉程度较高,导致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比较突出。另外,每门课程一般由不同的教师任课,各任课教师大多只专注于所任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其他关联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导致课程内容衔接困难,并存在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的开发思路与实施步骤

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的开发并不是简单地将实务课程群的内容拼凑在一起,而是需要打破原有课程自有知识体系和教学实施的限制,从每门实务课程中分解提炼出与进出口操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与实训环节,以进出口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序化后,整合到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中,形成一门能全面介绍进出口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为确保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的开发既做到序化合理,又避免出现遗漏,可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具体实施:第一步,典型工作筛选。课程改革前期应向外贸企业调研进出口业务工作过程和内容,从中筛选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分析对应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以此作为综合课程开发的依据。第二步,提炼整合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提炼出与各个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分阶段、分课程进行整合。首先将内容重复度较高的课程进行整合,如将国际结算和外贸单证制作两门课程的内容提炼整合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提炼整合其他课程内容,纳入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最终形成一门综合课程。第三步,建设教师团队。随着课程内容的整合,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才能为综合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践提供保障。第四步,改革教学设计。随着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教学场所、教学组织、教师的配合、教学考评等也相应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系列改革。

三、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以进出口业务过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出口业务”项目和“进口业务”项目,由于两个项目交叉内容较多,因此教学内容以“出口业务”为主,“进口业务”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

四、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方法设计

1.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中可引入外贸公司的真实业务,作为贯穿课程教学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我实践和自主探究,体验外贸纠纷案例及业务操作方法,并了解业务的真实流程和全貌,然后再将各个知识点和案例结合起来。

2.角色模拟法。

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课堂,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的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程序,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进出口商、货运公司、海关等各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未走出校园就提前进入工作岗位角色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

3.项目小组教学法。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项目教学中采取自由组合方式将学生分组,每组3~5人,确定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每个项目、每个模块的任务,特别是完成能力拓展部分的任务。

4.竞赛教学法。

通过举行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技能大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

(二)课程考评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强调以实践教学评价为主,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在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实现项目评价、任务评价、过程评价、量化评价以及多主体评价的实施。从评价内容来说,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从评价重心来说,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等因素;从评价主体来说,不再以授课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而是形成多元化、交互作用的主体;从评价标准来说,应以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效果为主;最后,评价方法应更加多样化,应包括书面测试、实践活动评价、教师的观察与面谈等。

四、结语

篇10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贸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对于提高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学生将来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该课程传统的考核模式大多为期末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需要。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重在实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原则

1、能力为本:通过案例分析、综合分析等题目,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综合考核:考核体系同时兼顾对学生沟通能力、市场拓展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

3、多元主体:学生成绩评价主体有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等,考核主体逐渐多元化。

4、过程考核与成果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逐步代替结果考核,通过对学生学习、操作作业、实习表现等过程考核,结合期末考试,形成学生的综合成绩。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路

1、树立科学的现代考试观,为考试改革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着重强调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考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更强调通过考试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增加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查,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考试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确定课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大纲。考试题库要随各种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同步更新。

3、丰富考核形式,打破传统单一考试模式的垄断局面,从深入、确切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出发,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网上考试、案例分析、专题报告或调研报告、课程小论文、小组讨论、操作考试。在具体运用时,要考虑具体的考核内容及测试取向。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