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法范文
时间:2023-04-09 10:4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许可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将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严格遵循合法与合理、效能与便民、监督与责任的原则,认真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切切实实抓好贯彻落实。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学习宣传到位。一是局主要领导在班子会议及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认真分析目前交通系统中个别执法人员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刁难群众、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带头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教育全县交通执法队伍彻底摒弃与实施行政许可法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树立与法制政府建设相适应的行政理念,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二是加强培训考核。组织运管所运管股、维修股、稽查队、派驻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和地方海事处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共6人分三期参加省交通厅组织的行政许可法培训班学习;组织系统92名交通执法人员参加省政府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全部获得通过,使人人都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组织46名中层以上执法干部参加市、县组织的行政许可法培训考核,并按照学用结合的原则,举办了一次行政许可法培训班,编制《行政许可法》学习材料,邀请市运管处法制科、县政府办法制科法律专业人员集中授课,统一考试,将考试结果作为年终工作考核的依据,局领导、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法制工作人行政许可工作人员共98人参加了学习,使他们熟悉理解、掌握、遵守行政许可法的各项规定。三是加强行政许可法的宣传,由局分管领导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民评办人员结合《道条》宣传贯彻活动,编制宣传材料5000份,到全县各乡镇运管站、车站、运输企业、维修企业和县城区主要交通路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横幅标语等舆论工具,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宣传交通法律法规的重大实施意义、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晓行政许可法、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了解并充分行使自己享有的各项权利,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同时明确自己承担的义务,增强履行这些义务的自觉性。
二、抓好行政许可项目、规定和实施主体的清理工作。一是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决落实上级交通主管部门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要求,搞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衔接。认真对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现有的行政审批项目逐项进行清理,并提出处理意见。凡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坚决予以取消,依法确需保留的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严格进行规范。二是配合县政府搞好清理行政许可规定。在行政许可项目审核处理的基础上,对涉及交通行政许可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全面进行清理。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予以公布上墙。三是做好行政许可法实施主体清理工作。对现行实施行政许可的机构依法进行清理,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依法明确实施机关,对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实施行政许可的、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授权组织实施行政许可的、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行政机关自行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都及时得到纠正。撤消了与县运输管理所的行政许可委托关系,依照《道条》有关规定直接授权;重新明确了与县路政管理所、麦埔公路通行费征收站的行政许可委托关系。
三、建立健全与行政许可相配套的有关制度,加强对行政许可的监督工作。一是全面履行职能。我局新任**局长三月份上任以来,在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市场和建设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履行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真正促进交通行业管理部门由“审批型部门”转向“服务型部门”,切实把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二是继续推进交通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本着合法、高效、公正、便民的原则,在运管股、维修股、规费征收股等部门集中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办公,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审批、税费征收等大部分交通行政许可事项的基础上,结合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进一步把各项交通行政许可全部放在窗口受理、审批。对全县各基层运管站和各职能管理部门涉及群众利益的行政审批项目、依据、程序、收费标准等行政许可事项都进行上墙公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办事透明度,真正成为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执法程序制度,严格依据《行政许可法》、《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规定时效等规定,规范运政法律文书使用填写,加强对交通执法人员的执法培训力度,提高交通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按章办事,按程序办事,确保交通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策符合法定程序,确保行政执法人员遵守法定程序履行执法行为,杜绝执法的随意性。四是成立专门机构,切实加强内部执法管理。及时取得县委编办的支持,成立法制股,配备专业素质较高、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人员,加强对全系统行政许可行为、规范性文件的实施落实情况的跟踪、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行政。对违法和越权设立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切实重视和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局在党总支书记、局长**同志的高度重视下,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加强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好各项职责,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切实加强和改进交通管理工作,为推进全县依法行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篇2
一、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
(一)切实做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对先行行政许可制度的规范和重大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领域的“一场革命”。要贯彻实施好该法,首要任务是抓好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一是在今年3月初召开大会,布置贯彻实施工作。二是将《行政许可法》纳入“四五”普法规划,作为**年度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悬挂宣传标语,开展街头咨询宣传活动。三是将《行政许可法》纳入公务员轮训内容。四是邀请行政法学专家教授为全县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举行《行政许可法》专题法制讲座。在宣传教育和培训中将《行政许可法》确立的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制度、行政许可的统一办理制度、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制度、行政机关监督检查制度、行政许可责任制度等系列制度作为重要内容。由县司法局(县法建办)牵头,会同县监察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人事局、县府法制办等单位共同实施。上述工作要在**年5月底以前全部完成。
(二)做好行政许可项目和依据的清理工作
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牵头,从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府法制办、县物价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清理工作办公室,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全县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遵照“谁实施、谁清理、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先行清理现有行政许可的项目和收费项目及依据(含全县规范性文件),并于**年3月底前向清理工作办公室申报,由办公室初审后,报县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后,统一向社会公布实施。此项工作要求在**年5月底前全部完成。
(三)清理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规范行政执法队伍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许可原则上只能由行政机关实施,非行政机关的其他组织未经法律法规授权,不得行使行政许可权;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明确规定的,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按照市里规定,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实行一个窗口服务,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凡是行政机关内设机构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许可的、或有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文件授权组织实施行政许可法,或者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行政机关自行委托实施许可法,都要予以纠正。并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前向社会公布。由县编办牵头,会同县府法制办等单位共同实施。
(四)完善行政许可运行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实施行政许可的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制度,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改善行政审批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公开、高效、便捷、廉政功能。由县行政服务中心牵头,会同监察局、目标办、县府法制办等单位共同实施。
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要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听证制度,依法确定听证的具体范围,明确主持听证人员条件;进一步完善有关听证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制度,便于申请人、利害关系人陈述和申辩。认真执行有关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方式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规定,有关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方式进行。
(五)加强对行政许可的监督工作,确保《行政许可法》严格实施
建立健全有关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重大行政许可的备案制度、行政许可统计制度、行政许可评价制度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许可决定的申诉、检举制度,强化对行政机关实施许可的监督和检查。重点放在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设定行政许可,是否依法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是否依法审查并作出行政许可设定,是否依法收取费用,是否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是否仍在执行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等,发现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的,要坚决予以纠正。由县监察局牵头、会同县府法制办、物价局等单位共同实施。
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机关及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成立以常务副县长陈中举为组长的**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行政服务中心,具体承担全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文件起草、统筹协调、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以及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情况汇总等职责。赵宗洪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纳入目标考核,严格奖惩
将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与行政执法责任制结合起来,纳入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实行量化管理。
(三)纳入财政预算,提供资金保障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行政机关的预算,本级财政给予经费保障。要防止行政机关的预算经费与实施行政许可收费挂钩,坚决杜绝出现行政机关通过实施行政许可违法收费或间接收费作为办公经费、福利费等问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违法收取费用,或者不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收取费用的,要依法严肃处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篇3
行政许可是一种经依法审查的行为,行政许可并不是一经申请即可取得,而要经过行 政机关的依法审查
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和行政征收等行政行为不同,后者是基于法律对行政相对人权益 的一种剥夺和限制,而前者是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和当事人从事某种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对于什么是行政许可,有各种理论和观点,概 括起来有三种:一种是解禁说,普遍禁止的解禁;第二种是赋权说,即国家通过行政许可, 赋予被许可人特定的权利;第三种是赋权与解禁统一说,认为行政许可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 面,对被许可人来说,是一种赋权,因为取得了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但对未获得许可的人 来说,是一种禁止,未经许可,不得从事许可活动。行政许可法总结理论和实践,对行政许 可的定义作了立法界定。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根据这一规定,行政许可行 为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不因行政相对人准备从事某项活动而主 动颁发许可证或者执照,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是颁发行政许可的前提条件。第二,行政许 可是一种经依法审查的行为。行政许可并不是一经申请即可取得,而要经过行政机关的依法 审查。这种审查的结果,可能是给予或者不给予行政许可。第三,行政许可是一种授益性行 政行为。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和行政征收等行政行为不同,后者是基于法律对行政相对人权 益的一种剥夺和限制,而前者是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和资格,是一种准予当事人从事某 种活动的行为。
由于行政许可现象非常复杂,对什么是行政许可,各种学说观点并不统一。即便是按照 上面的界定,也有一些不同的认识。特别是人们通常把行政许可理解为“行政审批”,严格 来讲,行政审批只是依审批主体所作的界定,它和行政机关依相对人的申请而进行的审批, 是有交叉重叠的。这就需要进一步将不适用本法的事项排除在外。行政许可法对不适用本法 调整范围事项的规定,有两方面:
一是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
每一个行政机关通常都承担特定的社会管理职能,属于管理者;但同时它们也是被管理 者,国家对行政机关的人、财、物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由指定的行政机关负责审批、划拨 和监督等项工作,以保障国家财政资金运转的效率、人事任用的公平,促进行政机关的协调 运转。例如,每个行政部门都有自己的预算,这些预算是本级预算的组成部分,这些预算只 有经财政部门批复之后,才可以执行。财政、外事部门对这些事项的审批,虽然符合行政许 可的定义要求,但它行使的不是一种社会管理职能,其对象是特定的行政机关,而不是非特 定的公民、法人或者组织。因此,这种审批不属于行政许可,不适用本法。
二是行政机关对直属事业单位有关事项的审批。我国的法人组织中有企业、事业单位和 国家机关。其中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法人,是为发展特定的事业而设立的法人组织,通常不 以营利为目的,致力于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如学校、医院、科研单位和文艺团体等。这种审 批权来源于国家出资,来源于资金划拨,不同于行政机关对一般性社会事务的管理,因此不 属于行政许可,不适用本法。
除了本法明确规定不适用本法的事项外,还有一些行为是行政机关作出的审批或确认行 为,但不属于行政许可。这类事项主要有:
第一,上级行政机关基于行政隶属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有关请示报告事项的审批。这种 审查批准,是一种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领导关系的一种体现,不同于 作为外部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许可,因此这种审批不适用本法。当然,在上级对下级报批事 项的审批中,有一些是下级行政机关受理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按照管理权限 ,经本级行政机关审查提出意见后,报上级审批。这种审批属于行政许可决定程序中的一个 环节,应当适用本法。
第二,行政机关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国有企业资产处置等事项的审批。这种审批是因为资 产所有权而产生的,是行使的所谓“老板权”。国家将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由于交由行政 机关去审批,发生了主体的竞合。这时的行政机关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行政管理机关,又是 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它在对国有资产处置进行审批时,是作为所有者的代表在履行职责 ,因此不属于行政许可。这里如果不分清其中的法律关系,就容易混淆两种审批的性质。国 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不属于行政机关,对国有企业有关事项的审批,当然不属于行政许可。
篇4
河北:列入必考科目
北京:明确清理原则
行政许可法将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各地政府根据国务院部署,厉兵秣马,积极开展培训、清理许可事项等工作,为该法的实施做好全面准备。
从10月16日起,安徽省政府法制办连续举办3期行政许可法培训班,约三百余名政府法制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11月8日,各地、各部门的法制机构一百五十多名领导集中接受培训;之后,省法制办主任张武扬带队到蚌埠、六安等地作专题报告,政府有关部门的一千余人参加听课。
篇5
这部法律的公布施行,对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制定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政府行为法律化、规范化、理性化的必然要求。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施行,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行政许可。行政机关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手段。
第一,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来自法律的授予。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是对相对人的恩赐”而是对申请人行使权利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的一种核实和认可。行政许可法遵循合法与合理、效率与便民、监督与责任的原则,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对简化行政许可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提供优质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对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和监督作出了详细规定。这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为民办事,便民服务,从而使政府工作更好地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行政许可作为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出现了一讲管理就要审批,审批就要发证、年检等过多过滥的问题。行政许可法从调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出发,明确规定了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范围和权限,减少了不必要的行政许可事项,这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第三,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大举措。依法行政是政府运作的基本准则。过去行政机关违法设定行政许可和不予行政许可、权责脱钩、监督不力以及忽视、剥夺公民对行政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相关权力,这就给某些工作人员谋取私利提供了可乘之机。行政许可法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制度,明确规定行政权的行使必须与责任相统一,向社会公开行政管理的主体、依据、内容、过程及结果,规定了行政许可听取意见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听证制度和举报投诉制度等。这极大地增加了许可的透明度,减少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当事人私下接触,从源头上防止了审批中的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的寻租”行为,大大提高了各级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足够的领导精力,良好的精神状态,真正把贯彻实施这部法律,作为政府各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作为政府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
二、指导思想
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改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从事行政许可工作的领导及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水平为目标,加强对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清理,全面治理和规范行政许可范围、事项、时限、程序、结果,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为实现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三、主要任务
1加强对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清理,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凡是行政机关内设机构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许可的或者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作依据,行政机关自行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都要予以纠正。
篇6
最高法院行政庭庭长王秀红告诉《财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公布之后,最高法院行政庭即把制定相应的司法解释列入工作计划。按照有关规定,起草司法解释需要经过调研、草拟、征求下级法院意见、征求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意见、上报审委会讨论等程序。目前,司法解释已基本草拟完毕,正在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多数意见已经反馈回来。从反馈的情况看,对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基本上是认可的。
一些参与论证了这部司法解释的法律专家向《财经》透露,如不出意外,司法解释有望在两三个月内出台。
提前制定的司法解释
《行政许可法》于去年8月27日由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从今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
王秀红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法律只有经过一定时期的实施之后,问题才能暴露得比较充分,才有可能起草可付实用的司法解释。但鉴于《行政许可法》对于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和审理许可案件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最高法院才提前着手司法解释的制定工作。
“制定这样一个司法解释是很有意义的。”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告诉记者,目前一些基层的法官素质相对还比较低,在处理行政许可案件尤其是情况复杂一点的案件时,有可能难以把握,这可能导致法官对有些案子不审理,或者层层向上级请示。有了这个司法解释,有利于法官把握审理案件的标准,如关于审理的程序、证据的认定以及赔偿的范围等等,很多问题就明确了。
王秀红告诉记者,制定和颁布司法解释有一个时机的掌握和权衡问题,一方面,从法律配套实施和指导审判实践的需要看,司法解释公布得越早越好。另一方面,从司法解释成熟性的角度看,法律实施的时间越长,问题暴露得越充分,制定成熟的司法解释规则的针对性就越强。最高法院将对以上两个因素全面进行考量,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兼顾司法解释的质量和效率。
定位司法解释
《财经》从参与论证这部司法解释的有关法律专家那里获悉,该司法解释的体例并未按照《行政许可法》设计,而基本上采用《行政诉讼法》的体例。
王秀红庭长对此问题向《财经》作了阐释:司法解释并非是针对《行政许可法》的条文含义和具体文字内容,而是需要就行政许可案件的程序问题作出解释。由于《行政许可法》直接规范的对象是行政管理活动,而不是法院的司法审查,因此,起草司法解释首先就涉及将行政许可案件中的问题在《行政诉讼法》中进行定位。也就是说,司法解释并非是《行政许可法》的具体化,而是《行政诉讼法》的内容和精神在行政许可领域的延伸。
在采访中,姜明安教授也特意强调,千万不能把“制定司法解释”和“行政许可法实施”两个问题的概念混同,司法解释的制定主要是为了确保司法审查活动的准确到位,而《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更主要还是通过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来体现。
新意所在
今年5月间,最高法院行政庭曾经就司法解释召开过一个专家研讨会,邀请了一些行政法学界的专家学者进行论证。专家们对征求意见稿的内容总体给予了很高评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建顺告诉记者,很多地方“非常有新意”。
据《财经》的了解,该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共28条,内容主要包括行政许可案件的范围、原告资格认定、被告资格认定、可以的范围、时限、证据认定、适用法律选择、赔偿和补偿的范围及标准等等。
在受案范围方面,司法解释规定了申请人依法申请许可,行政机关拒绝颁发,申请人可以到法院要求行政机关履行法定义务;但另一方面,如果行政机关给予许可,该许可涉及的有关当事人如果认为许可会损害其合法权益,也可以到法院要求判定许可无效。另外,在许可的变更、撤回、注销、撤销中发生纠纷,也可以。还有许可查询,即当事人如果到行政机关查询许可发给谁,为什么发,行政机关拒绝查询,当事人也可以。在法律专家看来,许可查询对于建设透明政府、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意义非常重大。
在原告资格认定方面,司法解释规定除了直接相对人,间接相对人也可以做原告。姜明安教授告诉记者,这种“间接相对人”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建筑许可颁布后,原住居民认为噪声干扰或者新建筑妨碍采光;还有市场上的公平竞争者,如行政机关给经营手机的某商户特批,使得其他经营者的经营受到影响,他们作为公平竞争人可以;另外像前文提到的要求查询许可未获准的当事人等等。
被告资格认定问题,一般来说谁发许可谁当被告,这也是许可法“权责统一”的体现。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委托许可,一个行政机关委托其他行政机关来实施行政许可,由谁做被告?司法解释规定分两种情况:行政行为如果是由委托机关实施的,那么就由委托机关来做被告,被委托机关做第三人;如果行政行为是被委托机关实施的,就以被委托机关做被告,委托机关做第三人。
“这是个发明,在《行政诉讼法》里没有这个规定。”姜明安告诉记者,过去的有关规定,都是委托机关做被告。但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委托机关并没有委托,受托机关按自己的名义去实施行政行为。这次司法解释规定了,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行为,那就自己做被告,委托机关只做第三人。
在被告问题上,还涉及一个问题:有些许可是下级机关审查,但要到上级机关才能办理,中间要经过两级,有的甚至三级。如果出现了问题告谁呢?司法解释总的原则是,谁耽误了事,谁当被告。不过,姜明安认为这条执行起来很难,一方面当事人怎么知道是哪个机关存在问题?而且行政机关的行政程序现在也不够清楚,很难扯得清楚。
在案件受理问题上,当事人需要材料和证据。但在很多行政案件中,证据很难拿到,行政机关不会出具证明。这次最高法院作出解释:如果没有书面材料,只要能证明曾经向被告提出过申请,比如有录音或证人等亦可。
关于时限问题,《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行为做出后,相对人应该在三个月内,否则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不予受理。但行政许可情况比较特殊,有可能许可发出后,许可申请人之外的其他人并不知道,或者知道,但当时许可还没有对其利益发生损害。这次司法解释特意规定,从当事人知道许可对其造成的损害之日起开始计算三个月的时限。但最长时限,从行政许可发出之日起,涉及不动产损害最长20年,动产最长5年。“这需要平衡。”姜明安指出,时效越久对当事人有利,但是不利于法院工作。
关于证据问题,姜明安认为有一个内容非常有新意。根据相关规定,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如果行政机关没有证据,其做出的行政行为就要被判定无效。但许可的问题比较特殊,的可能是被许可人以外的其他当事人。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行政机关根本不理会法院,因为行政机关不怕败诉,无非就是行政许可被撤销,对他们没有实质影响,但对被许可人就会造成利益损失。所以司法解释规定了一条:被许可人也可以代被告提供证据。这有利于保护许可申请人的利益。
在适用法律问题上,司法解释规定,下位法违反上位法不能适用,而且适用的法律、法规等必须是公开的,不能是内部规定。另外,新的规定出来了,要按新的适用;但如果按旧规定对原告更有利,则适用旧规定。但适用旧规定的前提是原告是许可申请人,而且旧的许可时效还没有结束,同时不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司法解释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赔偿和补偿的,行政机关违反《行政许可法》侵犯当事人权益要予以赔偿。另外,行政机关不能随便改变行政许可,如果行政机关因为法律法规变更或出于公共利益需要改变或撤回许可的,必须要给予补偿。
难题犹存
姜明安告诉记者,在发达国家,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司法解释,法官结合法律和自己的经验,很多问题应该能够解决的,但在中国现实国情下这还难以做到。
他认为,这部司法解释最大的遗憾是,现在很多法律的具体条款存在漏洞,但司法解释又不能突破法律的规定。比如赔偿问题由于已经有了《国家赔偿法》,所以赔偿标准只能要求行政机关或违法人赔偿“直接损失”,这在实践中是比较低的;而补偿由于国家没有具体规定,这部司法解释就规定,补偿除“直接损失”还要考虑当事人的“合理的预计利益”。这显然是对当事人有利的。可是前后一对照,等于补偿的标准比赔偿还要高,整个逻辑上又显得矛盾了。
篇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国务院、省政府对贯彻实施这部法律十分重视,专门发出通知并召开工作会议作出具体部署,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通知和会议精神,结合我省人事工作实际,现就各级人事部门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行政许可法是我国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它在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现行行政许可制度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重大改革,其所确立的一系列制度,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于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保障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人事部门是政府综合管理人事工作的职能部门,其管理范围主要是行政机关及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管理内容多数属于内部人事行政管理,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三条规定,现行的人事审批事项多数不适用行政许可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事改革的深入,人事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正逐步得到加强,部分内部人事审批业务在一定条件下也将可能转化为面向社会的行政许可事项。同时,行政许可法是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其所确立的主要原则和精神,不仅适用于行政许可事项,也应适用于包括人事内部审批在内的所有审批事项。因此,无论从现实和长远的角度考虑,都必须用改革的精神认真做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培训和贯彻实施工作。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依法治国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重大意义,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把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作为促进人事部门依法行政的一件大事,及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扎实开展行政许可法学习培训工作
随着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日期的日益临近,实施前的准备时间已不多了,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要按照我厅今年3月份《转发人事部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公务员中开展行政许可法培训的通知》(粤人发[2004]89号)要求,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抓紧做好各级行政机关公务员行政许可法学习和培训工作的同时,抓好政府机关人事干部的相关培训工作,为人事部门实施行政许可法奠定良好基础。
(一)要将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培训纳入人事系统“*”普法规划,并将其作为今年普法重点工作任务加以落实。要抓紧制定具体的学习培训方案,做到学习培训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制定学习培训方案要注意联系人事部门实际,结合人事工作特点,分期分批、有所侧重、学以致用,力争取得最佳效果。
(二)着重抓好集中学习培训工作。要在鼓励引导广大人事干部积极自学的基础上,适时地采取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开展集中学习培训,力争通过学习培训使人事部门工作人员人人了解、熟悉这部法律,领导干部和直接相关人员则人人精通这部法律。今后还要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岗位培训、更新知识培训中适当增加行政许可法的内容,并将行政许可法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的必修课程。
(三)注意突出学习培训重点。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对象,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有工作人员都应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人事部门领导干部以及直接从事许可清理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工作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培训。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内容,在全面系统地学习行政许可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行政许可法确立的一系列有创新精神的制度,如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行政许可的统一办理制度、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制度、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制度、实施行政许可责任制度等。
(四)强化考试考核,保证学习培训效果。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要注意跟踪学习培训效果,加强对学习培训人员的考试考核,考试考核结果要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并重新安排培训,重新培训后仍不合格者,不得从事行政许可工作。今年7月份,省人事厅将组织实施人事系统“*”普法第二次专题考试,届时将把行政许可法纳入考试内容。
三、认真抓好行政许可清理工作
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原则上只有法律、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国务院的决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省级人民政府的规章依据法定条件可以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据此,各级人事部门要主动配合本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分级清理的原则,对现有的人事行政审批项目及依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行政审批项目及相关规定,有权处理的要及时予以取消、废止或修改,无权处理的要向本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提出取消、废止或修改建议。同时,还要注意做好清理后的后续衔接工作,对清理中应当取消或者改变管理方式的项目,各地要抓紧研究相应的管理措施,防止出现管理真空和脱节现象。此外,要在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规定的基础上,做好人事行政许可实施机构的清理工作。要严格对照行政许可法及有关贯彻通知的要求,检查是否存在内设机构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许可;法律、法规以外的规范性文件授权有关组织实施人事行政许可;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自行委托实施行政许可,如存在上述现象要按规定及时予以纠正和补救。今后,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不得再以部门规范性文件设定行政许可,也不得以政府名义印发规范性文件设定行政许可。
四、抓好相关配套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要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建立健全行政许可各项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人事行政许可行为,改革现行人事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结合我省人事部门工作实际,当前重点建立完善如下几项制度:
(一)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制度。实施人事行政许可的主体原则上是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人事行政许可,此外,经法律法规授权的有关组织可以实施人事行政许可,依法委托的其他行政机关也可以实施人事行政许可。委托实施行政许可必须遵守以下规则:1、委托必须有法律、法规和规章作为依据;2、受委托机关必须也是行政机关;3、受委托机关不得再进行转委托;4、委托事宜要进行公告;5、委托机关要对受委托机关实施许可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其实施的许可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二)行政许可公开制度。这项工作要作为政务公开的法定责任,结合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抓好落实。一是行政许可规定要公开,所有有关人事行政许可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不得作为许可依据;二是行政许可主体要公开,哪一级人事行政部门享有哪些行政许可权要让公众周知;三是行政许可实施条件要明确、公开;四是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要公开,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听证、决定、期限等程序都要做到具体、明确、公开;五是行政许可决定要公开,人事部门做出的所有准予行政许可决定,都应向公众公开,允许并创造条件让公众查阅。(三)窗口式办理等便民制度。按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于一项人事行政许可,需要人事部门两个以上内设机构办理的,应当指定一个内设机构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建立窗口式办理制度。此外,还要建立行政许可申请一次告知、两次办结制度,书面申请、书面审查制度,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制度,简易程序与当场决定程序制度等,以充分体现便民原则。今后,凡属行政许可项目,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一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四)行政许可程序制度。具有行政许可权限的人事部门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受理、审查、听取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意见、听证等实施行政许可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有关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程序。
(五)行政许可监督制度。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要按照“谁许可,谁负责,谁监督”的原则,抓紧建立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和对被许可人的监督制度。通过群众举报、书面检查、实地检查等途径,加强对实施行政许可行为和被许可人是否依法从事活动的监督,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纠正或处理,防止和纠正重权力、轻责任和重许可、轻监管或者只许可不监管的现象。
(六)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要按照权力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设立及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如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不予许可,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给予许可,或者给予许可后对被许可人不监督或者监督不力,都必须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通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督促人事部门严格依法办事。五、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全面推进人事部门依法行政
篇8
一、突出抓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及培训工作。
《行政许可法》颁布后,我镇及时把《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宣传工作纳入“四五”普法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一是认真组织全镇干部、职工学习。2004年5月,我镇举办了全镇干部《行政许可法》培训班,邀请市委党校的教师作主题报告,参加培训班的人员达80多人次。二是各办公室、各单位结合工作职能,每月坚持学习1-2次。采取专题学习、组织讨论等形式,对《行政许可法》进行再学习,使工作人员全面掌握《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内容,领会其精神实质。三是在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施行日,我镇采用拉横额、出专栏、张贴标语、放广播等形式,在全镇掀起《行政许可法》的宣传。
二、认真抓好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许可规定的清理工作。
我镇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认真清理有关行政许可项目和规定,对与《行政许可法》规定不一致的制度和做法,及时予以修改或废止。在清理工作中,做到与清理许可项目相结合,与清理行政许可主体相结合,与行政许可收费的清理相结合。
三、抓好机制创新工作。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我镇研究制定推进行政管理创新的工作方案。一是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不该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行业组织。二是对应当由政府管理同时又不宜实施的行政许可的事项,取消行政许可后,加强监管的措施和方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强化对行政许可的监管,把事前行政许可与事后监管有机统一起来,确保把政府该管的管住、管好。三是在贯彻《行政许可法》工作中,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继续完善便民的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同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投诉反映的问题,依照有关处理权限及时回复群众。
四、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后,镇政府工作人员还应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工作水平。
篇9
一、基本评价自查表明,商务局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为:
(一)组织宣传教育。商务局开展了行政许可法宣传、教育。2015年3月,商务局邀请县法制办做了行政许可法辅导报告。在组织机关干职工学习的同时,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学习、宣传,提高了干职工的法律认知水平。
(二)开展许可清理。商务局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和省市规定,对行政许可的项目、实施主体、许可依据等进行了认真清理。共清理了行政许可项目5项,分别是:酒类商品零售许可、酒类商品批发许可、畜禽定点屠宰许可、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行政审批、调味品经营许可;取消4项,分别是:酒类商品零售许可、酒类商品批发许可、畜禽定点屠宰许可、调味品经营许可;保留1项,即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行政审批。国家、省、市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已停止实施,不存在变相设定审批事项问题,无行政许可收费项目。
(三)行政许可制度健全。县法制办指导和帮助商务局制订了行政许可程序规定和责任追究办法,并对其进行备案审查。商务局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积极建立相关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制定了问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许可公示制、一次性告知制、过错责任追究制。这些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较好地规范了行政许可行为。
(四)提高许可效率。商务局按照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特点,积极改进行政许可方式方法,推行多种便民措施,提高行政许可工作效率。
二、存在问题
篇10
行政许可法对政府行为的设定和实施规定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和程序,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这是对以往模式的行政许可制度和行政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为了贯彻执行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5月成立了建设系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领导小组,并向委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提出了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的原则要求,要求各单位高度重视,按照有关通知精神切实做好相关工作。同时,我委积极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相结合的模式开展行政许可法学习活动,多次派人参加省建设厅、市法制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三次邀请市行政许可法宣传员、市委党校法律教授有计划地组织机关全体和委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委党政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行政许可事项办理人员进行分类培训,使参训人员能够理解和掌握行政许可法的主要精神,准确把握行政许可法的有关条文,熟知法律所赋予的各项责任、权利和义务,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做好行政许可有关文件清理,抓好行政执法主体建设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不少以往实行的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予以修改或者废止。为此,我们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在市政府法制部门的指导下,对现行的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行政许可的规定作系统全面清理,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精神的有关内部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对确需保留并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抓紧提出处理意见上报省建设厅。清理工作在去年6月份圆满完成,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凡与行政许可法精神不相一致的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自行政许可法施行之日起一律停止执行。经清理,市建设系统行政许可项目由38项缩减到25项。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程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去年9月,组织了43名新进和换证工作人员进行了执法资格认证考试,41人取得行政执法资格;去年底,我委根据市法制办的安排,积极组织全委系统78名已取得行政执法资格工作人员进行了年检培训,确保建设系统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合法。
三、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加强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工作
行政许可法强化了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并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及其责任作了明确规定。为将这些规定落到实处,建立行政许可自我监督检查相关制度非常必要。为此,我委在将清理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管理项目全部纳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后,又及时编印了《池州市建委办事指南》,做到了行政许可项目项目名称、办事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七公开。为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发文通知各有关单位,明确要求按审批程序修改工作流程,公开审批程序和办事制度,加强事后监管。自去年9月份起在建设服务中心窗口实施“五个一”制度,即实行一个窗口受理、规范一个运作程序、加强一支队伍建设、完善一套考评机制、建立“一口”值班制度,变“跑部门”为“部门跑”,切实加强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积极探索网上审批,今年2月份起与市行政服务中心合作在全市市直部门中第一个开展网上审批试点。
四、不断深化细化“窗口”工作,树立部门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