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肿瘤范文
时间:2023-03-29 15:1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治疗肿瘤,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肿瘤一般来说都分为: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肿瘤是细胞的非正常的增多,影响人体机能。但肿瘤在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就不会威胁生命,为 “带癌生存”的患者治疗赢得了时间。
一、中医治疗扶正培本法
1. 扶正培本法又称扶正固本法,是扶助正气,培植本源的治疗法则。
益气健脾法:这是治疗气虚证的基本方法。常用的药物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甘草等。当气虚影响到肾气虚时,须用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枸杞子等填精益髓药物配伍。在大剂量化疗时,尤其是老年人的治疗时,应用益气健脾和胃药,往往可以减少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减轻化疗对造血功能的损害。
滋阴补血法:适用于阴血虚证。常用药物有熟地、当归、阿胶、白芍、制首乌、枸杞子、女贞子、红枣、花生衣、鸡血藤等。这类药大多具有补血填精的作用,又常与补气健脾药辨证配伍。
养阴生津法:适用于阴虚内热之证。常用药物有生地、麦冬、北沙参、天冬、玄参、石斛、鳖甲、玉竹、黄精、天花粉、知母。这一类药物具有养阴清肺、养阴增液和滋补肝肾的作用。晚期癌症患者尤其是在放疗和化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往往出现阴津耗伤,表现为口干舌燥、舌红少津、夜间盗汗等,应用此类药物可以减轻症状。
温肾壮阳法:适用于肾阳虚或脾肾不足证。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补骨脂、巴戟天、仙茅等。根据“阴阳互跟”的理论,在运用温补肾阳药物时还要配伍益精的熟地、龟板、山茱萸、菟丝子等。
2. 扶正培本法的药理学基础
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的研究证实,扶正培本药物可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同时对细胞免疫、液体免疫亦有一定的作用。
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一些扶正培本方药具有类似内分泌的作用。
增强骨髓造血功能。
减轻放疗和化疗反应:扶正培本治疗对于化疗、放疗恢复期的患者大有裨益。
3. 扶正培本法的应用:
扶正培本法实际上并不单纯是应用补益强壮的方药,而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平衡稳定,以及增强机体抗癌能力的方法都包含在内。
如饮食调理、针灸、气功等均有扶正的作用,所以,对扶正培本法治疗应全面分析,根据辨证分析病情虚实而定。近年来,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确实证明了扶正培本法是一个卓有成效和有发展前途的抗癌的重要法则之一。
二、肿瘤治疗的清热解毒法
1. 清热解毒法是以寒凉药物为主,治疗肿瘤的治疗法则。
2. 清热解毒法的药理学基础
据动物实验证实:许多清热解毒药 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3. 清热解毒法的应用
使用清热解毒法时,应辨别热证的真假,勿为假象所迷惑。
用清热解毒法,应根据病人的热势轻重和体质的强弱投以适当的药物剂量。因热邪虽易伤津劫液,但寒凉之药应用过早或过量,亦有邪恋不解,或损伤脾胃之弊。
三、肿瘤治疗的活血化瘀法
1. 活血化瘀法抗肿瘤的中医理论
临床一般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有:当归尾、赤芍、川芎、丹参、桃仁、郁金、生三七、红花、元胡、乳香、没药、甲珠、三棱、莪术、地鳖虫、五灵脂、凌霄花、王不留行、刘寄奴、皂角刺、马鞭稍、水红花、生大黄、石见穿、喜树等。
2. 活血化瘀法的药理学基础
对结缔组织代谢的影响:对增生性病变如肝脾肿大,腹腔内粘连性病变,疤痕疙瘩等采用活血化瘀药后可使病变减轻或消失,说明它对增生性病变有不同程度的软化及吸收作用。据此理可减少放疗的并发症,如放射性肺炎等。
对血凝状态的影响:活血化瘀药物可降低血小板的凝集作用,使动物血管中已经形成的血栓重新溶解。据此原理,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可提高疗效,减少肿瘤转移。
3. 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有实验证明:在单用活血化瘀药时可以促使实验动物肿瘤转移。因此,活血化瘀药物最好与抗癌药物同用。或按中医辨证施治用药。
四、肿瘤治疗的软坚散结法
1. 软坚散结法抗肿瘤的中医理论
结者,邪气聚结;坚者,硬而牢固。肿瘤形成后,聚结成块,坚硬如石。
2. 软坚散结法的药理学基础
实验研究证实,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一些中药,有抗肿瘤作用。
3. 软坚散结法的应用:
软坚散结法适用于无名肿毒、不痛不痒、痰核瘰疬、乳腺包块、喘咳痰鸣、呕吐痰涎、脉滑苔腻、舌质晦暗等症。在使用化痰软坚药物时,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症状和兼证以及个体差异等不同情况,合理地选择应用。
五、肿瘤治疗是以毒攻毒
1. 以毒攻毒法是指用具有毒性的中药对抗邪毒的方法。中药以毒攻毒的药物较多,应用于肿瘤临床分为动物药、金石矿物类药等。
2. 以毒攻毒法的药理学基础:
主要表现为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同时有的毒性中药具有增加免疫功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
3. 以毒攻毒的应用:
使用本法时,应注意“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以毒攻毒法应该与药物的毒副反应相区别,例如,通常量的无毒药物,有时用极大量也能变成了有毒的了。继之使用小毒或无毒药物以扶正祛邪,逐步消灭残余之癌细胞。
篇2
1 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中临床运用的现况与运用
目前大量中晚期肿瘤患者寻求中医药治疗。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约160万,尽管争取早期治疗及手术切除是肿瘤治疗的理想追求,但是肿瘤生物学特性显示早期甚至中期患者也并无明显症状,加之我国健康人群体检率有限,还有误诊误治因素,70%~80%患者就诊时已非早期癌,手术及放化疗机会有限,患者主动投靠中医,一些西医大夫也介绍患者去用中药,临床治愈水平约占20%,80%患者要进入中晚期阶段,这将是中医药主要治疗对象。在西医综合治疗中,有87% 的人同时在接受中医药治疗,所以中医药在现阶段治疗肿瘤,主要是治疗经西医治疗过的肿瘤患者,除了西医无法手术、放、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外,真正在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的肿瘤患者是很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医药治疗肿瘤的领域在减少、在失去。而是给中医药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因此,收治大量的中晚期患者仍将是中医肿瘤科的繁重任务。
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中临床运用主要体现在[1]:①注意治疗基本原则与具体肿瘤关系的把握,治疗肿瘤的总的思路,基本原则,对各种不同脏腑部位的肿瘤,还要结合各自的病机特点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治疗上有所侧重,灵活把握;如治疗肺癌中多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法,同时兼顾肺之宣降功能,顾护肺之阴津;肝癌多有湿热留连不去的一面,治疗肝癌时当注意清化湿热等;②注重遣药要点:不是多种治法的简单相加和多味药物的罗列堆砌,而是针对某些病理机制复杂的一些特殊疾病而采用的一种变法,其包含的具体治法和方药是根据该疾病病理变化的各个方面有机地组合起来的,它仍然遵循中医治疗思想的基本原则;③在具体运用时还应当注意使主次分明,组合有序,尽可能一药多用,并注意顾护脾胃;主次分明,组合有序,有主法,有次法,大方中有主药,有辅药,而主次的确定,系根据每一个患者具体情况,具体病情而决定;④精选药味,一药多用,由于方中每一治法下所涉及的药物均有多种,因而在药物的遴选上,从传统中医对药物性味功用认识出发,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的成果选择用药,尽可能一药多用;⑤最后需顾护脾胃,以畅化源,在运用复法大方时必须注意患者胃气的保护,一方面可于当用方中配以半夏,陈皮、焦六曲、谷麦芽、西砂仁等和胃之品。另一方面,在遣药组方上,也应注意患者的脾胃运化情况,时刻存“顾护脾胃,畅通化源”之念于心中。
2 中医药治疗肿瘤可能的机制
由于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滞而导致血瘀内停,所以活血化瘀是治疗肿瘤的主要原则,现代医学认为抗癌疗效的机理[2]主要有:①直接抑杀肿瘤细胞;②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凝固性,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活性,促进纤维溶解,抗血栓,增强血流量消除微循环障碍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聚集、种植,从而发挥抗转移和对放化疗的增效作用,并预防减少放疗引起的组织纤维化;③增强免疫调理作用,提高抗体和补体的水平,使肿瘤处于抗癌药物及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下,借以提高疗效;④镇痛、抗炎、抗感染、调整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等作用。多数学者认为,活血化瘀方药可以减少肿瘤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现代医学认为癌症伴有血液粘度的升高,为肿瘤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血行播散。而活血化瘀药有抗凝、抗纤、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对防止或减少癌栓的形成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通过望、问、闻、切四诊方法所得到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分析,辨别其病因病机,认清和掌握人体内动态平衡失调的状况,再进行“论治”,根据患者的内在动态平衡状态来进行组方用药的,中医药能治疗肿瘤,
关键仍然是在调整人体的动态平衡,这就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真正的作用机理[3]。
3 不足与展望
目前的中医临床研究质量存在问题,缺乏严谨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循证规范;不但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极少,统计方法相对落后,且盲法应用较少,缺少对临床不良反应和预后终点的评价,尚未建立起充分反映自身学科特点的科学的辨证与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因此,在中医理论框架内,进行专业设计,对中医肿瘤证候学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现有治疗方案进行有效性评价,促进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的辨证与疗效评价体系规范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是有益和可行的。有计划地把中药治疗和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相结合,达到既增加疗效,又减轻毒副作用,并最终将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陈延滨,龚振林,李松.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及中药运用的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2002,19(5):13-14.
篇3
关键词:肿瘤 中西医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随着人类生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人口老龄化,肿瘤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经过现在医学科研的发展,祖国的医学研究已经突破旧的治疗模式,研究出一种全新的中西医相结合治疗肿瘤的新模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是通过中西医的相互结合,扬长避短,融会贯通,以增强治疗效果,是目前医学界采用量最大的治疗模式。中西医结合的过程是对传统中医学的发掘、整理、和提高。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时代特性
1.1 从发病机制中看中西医相结合治疗肿瘤的必要性:中西医学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就体现在发病机制上,中医在发病机制上市宏观的,就是自然界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如饮食,作息方式、结构等,尽管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旧没有改变;西医对病因的认知是微观的,表现是病毒,细菌,生物,基因等,但是它并没有随着科技进步向更高领域发展。在发病机制方面将中医的宏观学与西医的微观学结合起来会有很好的成果。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是借助现在医学对病因,思维方法等研究成果以及先进的医学仪器来丰富中医对发病机制,治疗方式等方面的认知,努力从饮食结构,作息规律等方面拓展到体质,地域方面的研究,使中医对发病机制的研究更加丰富。
1.2 从诊断方式看中西医相结合治疗肿瘤的可行性:中医是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方式来诊断。比如说舌诊,舌诊有一定的适用价值,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肿瘤患者青紫舌、暗红舌的比例较高。西医在肿瘤诊断方面主要采用视、触、叩、听结合现代化仪器如CT等设备进行的。
中医是在没有任何仪器的情况下,单纯的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式进行的,进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加以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是单纯的依靠中医诊断是非常困难的,例如有的疾病都不能早期发现,在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如胃癌的早期症状经常与胃部的其他良性疾病相似,等到确诊时已到疾病晚期,再做手术也无法治愈。尽管西医采用了癌的特异性抗原的研究,如CEA、SCC等也会有假阳性假阴性的存在。如果在肿瘤的初筛、确证、观察等阶段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手段结合西医的现代仪器共同诊断将会事半功倍。
1.3 从治疗学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优越性
中医的侧重点是证动态变化的,而西医的侧重点是病是相对恒定的。病症结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最有效模式之一,是对同一疾病从不同侧面的认识,从而决定了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方式上有着根本的不同点。应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辨证论治、脏腑辨证的框框中走出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应该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以西医学领域的现代化科技为载体,使中医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治疗上,在卫气营血、经络、三焦辨证中寻找突破,在外治法、针灸、气功等治疗方法上发挥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中医的治疗应该是依据病人病情的进展、机体正邪消长的状态来采取不同的阶段性的治疗方法;什么时候以扶正为主,什么时候以祛邪为主都应该依据具体情况来定。合理的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结合起来可以明显的提高疗效,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中医肿瘤临床研究的难度极大,被重视的程度也不够,很多医师都没有经过肿瘤的专业学习或培训,治疗肿瘤的中医师的医术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全面的了解西医的治疗方法所带来的效果以及毒副作用,从而不能合理的应用中药并恰当的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有机的结合起来,不能做到取长补短。另外一些医师往往是一味的攻下或者一味的补养,而不能进行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再者一些缺乏西医肿瘤专业知识的中医师,往往过分的强调中医药的治疗效果而忽视西医治疗的选用,或者是不能把握住患者西医治疗的情况而导致不恰当的中医治疗。还有许多中医肿瘤科的医生对中医临床的忽略,不能很好的应用中医理论来指导临床,导致中医整体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样的道理对于西医医师也存在同类的问题:一些医师由于不了解中医药对肿瘤的治疗效果,不知如何选择或者何时选择而拒绝中医治疗,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最终的治疗效果。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课题把肿瘤的临床研究放在了第一位。
因此,肿瘤治疗方案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的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指南,能够作为中医肿瘤的临床、科研、教学和对外交流的参照的依据。方案的制定需要有它独特的灵活性,不能固定为一个模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研究,已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制定方案的同时要注重权威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重点要突出中医的特色,要开展随机的大量的临床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最后还要制定一套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现代医学对于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多注重于瘤体的缩小以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的延长,特别是瘤体的缩小。但是许多肿瘤患者经过了中医药治疗之后,可能并没有看出瘤体有明显的缩小,但是明显的改善了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如果用西医的评价标准去衡量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不仅是不可取的,其最终结果还会阻碍中医的长远发展。虽然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模式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同道和广大患者的极大认同,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依然是任重道远。因此只有建立了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指南和规范,才能避免临床盲目应用中医药。
参考文献:
[1]朱红,申良方,涂青松.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6):39-41.
[2]刘永叶,谢晓冬,刘大为,等.补中益气汤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4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242-7243.
篇4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14-02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在临床上,由于新药和新的联合化疗方案的发展,特别是化学治疗联合中医中药的治疗,使该病已成为一类在相当程度的可治愈之症。笔者自2004年5月~2008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15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病例均为自2004年5月~2008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2~78岁,平均45岁;霍奇金病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u例,均有明确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其中化疗后复发的4例,既往至少用过一个周期化疗的11例,用药包括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强的松、博来霉素、达卡巴嗪等。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静脉化疗联合中医治疗。霍奇金病采用ABVD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全身化疗3周重复,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7例患者完成了6个周期的化疗。全部病例于化疗周期的第2天开始内服中药,同时用艾条灸双侧足三里穴位。中药方以益气养血、健运脾胃为主,自拟方为黄芪60g,当归15g。太子参30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6g。随症加减,恶心、呕吐、便秘、纳呆者加半夏、苏梗、黄连、波蔻、火麻仁、薏苡仁;血虚者如头昏、目眩、乏力、面色萎黄可加阿胶、枸杞、龙眼肉等;尿少、胁痛、口苦、皮肤巩膜黄染者加柴胡、延胡索、青皮、茵陈、大黄、虎杖等;心悸、气短、心烦、眠差者加五味子、远志、茯神酸、枣仁等;四肢端皮肤脱屑及毛发脱落者加荆芥、蝉蜕、白鲜皮等。每日1剂,3周为1个疗程。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及毒副反应标准 所有病例均行B型超声或CT复查,按照WHO关于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和进展(PD)。毒副反应采用的是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度标准,分0~Ⅳ度。
2.2 治疗结果
2.2.1 近期疗效评价 15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其中CR5例,PR6例,NC3例,PDI例,CR+PR为73.3%。
2.2.2 远期疗效评价 7例患者完成6个周期化疗,随访生存期超过4年的3例,平均生存期为1.5年。
2.2.3 毒副反应 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主要为I、Ⅱ度白细胞减少,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62.1%,Ⅲ、Ⅳ度为11.23%,对红细胞及血小板影响不大,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为13.24%,多为Ⅰ度血小板下降。另外1例发生腹泻。因常规预防性应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故消化道反应多为Ⅰ~Ⅱ度,不影响化疗进行。
篇5
关键词:肿瘤热;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
肿瘤热亦称为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这种发热具有以下特点:一般无规律性,呈间歇或持续状态;热型以低热为主,也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超过38℃ ,多为肿瘤进展期或晚期,抗肿瘤治疗有效[1]。肿瘤热可出现于疾病的整个过程,持续的发热使患者机体消耗增加,体质下降,影响生存质量,及进一步抗肿瘤治疗。因此,有效地控制体温,影响患者病情的控制及预后。关于肿瘤热发生的机理,一般认为:肿瘤中的致热源如肿瘤坏死组织;宿主对肿瘤的免疫产生了免疫活性细胞如巨噬细胞产生的自介素-1;许多肿瘤细胞能合成致热原前列腺素[2]。本观察3年收治36例难治性肿瘤热病例,以中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肿瘤热诊断标准
①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恶性肿瘤;②发热时间均持续15d以上;③临床体检、实验室检查除外感染和其他发热性疾病;④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对发热无影响;⑤服用萘普生可完全消退,停药又恢复发热。
2 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根据其常见临床表现,分为虚实两端[3],实证可见:① 肝胆气郁化火证临床证见低热,热势常随情绪变化有起伏,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胀,口干苦,妇女常伴月经不调,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解郁退热。选用加味逍遥散加减。②痰湿郁热证见低热,身热起伏,汗出不解,胸脘痞闷身重纳少,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大便粘滞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脉濡略数或滑。治以宣畅气机,清利湿热。选用三仁汤加减。③血瘀血热证见午后或夜间发热,或自觉局部发热,烦躁,口干不欲饮,肢体痛有定处或有肿块,面色晦暗,舌紫暗脉涩。治以凉血散血,选用血府逐瘀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④热毒炽盛证见高热不退,伴有面赤汗出,口干舌燥,神昏谵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可选用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虚证可见:①阴虚发热证证见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失眠多梦,颧红口干,大便干结,舌干红少津苔少,脉细数无力。治以滋阴清热,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②阳虚发热证证见发热欲近衣,形寒畏冷,倦怠嗜卧,腰膝酸软,完谷不化,舌淡苔白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治以温补肾阳,选用右归丸加减。③气虚发热证证见发热热势或高或低,劳累后加重,自汗、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甘温除热,补脾益气,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④血虚发热证见低热、小劳即热,头晕眼花、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治以益气养血。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加减。
3 病案举例
男,62岁,因"咳嗽咳痰伴胸痛2月"入院,胸部CT:左肺中心型肺癌并阻塞性改变,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行纤支境病理示:左肺上叶新生物状鳞癌,右下叶粘膜低分化鳞癌。查无禁忌行全身化疗6周期,TP方案2周期,吉西他滨单药1周期,GP方案3周期,化疗骨髓抑制Ⅳ度,消化道反应Ⅲ度,对症治疗后好转,化疗期间行胸部肿物适型调强放疗DT60cGy/30f,放疗反应轻,放化疗疗效评价无效,后患者行厄罗替尼治疗1周期,无效,口服替吉奥治疗2周期,无效,后未再行放化疗,患者间断发热、咳嗽轻,咳少量血丝痰,胸闷、憋气轻,发热无明显规律,体温37.5℃~39℃ 动侧汗出,头目眩晕,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消瘦、舌淡黯,质略嫩,苔白腻,脉沉缓无力。中医诊断为肺积病,证属气虚发热。治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太子参30 g,白术20 g,茯苓、黄芪各15g,当归10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10 g、龙骨15g、牡蛎30g、三七粉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1剂/d,早晚温服。服药7剂,患者发热减轻,体温 38℃以下,汗出明显减少,原方加白薇12g、木香10g、再服14剂,患者汗已止,精神转佳。体温降至37.5℃,尚感眩晕、便溏、口淡、腹胀。为脾阳亏虚,寒湿未化。上方减当归、白薇,加干姜12g,附子10g,继服10剂。复诊患者食欲大好,大便成形,眩晕消失,体温37℃,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观察10d,体温保持37.3℃以下。
4 讨论
传统的解决肿瘤热的方法为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及物理降温,前者停药后反复,且易影响肿瘤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少数引起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不利于进一步抗肿瘤治疗;糖皮质激素为免疫抑制剂,不适当地应用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双重感染,临床上应用时应慎重考虑。
祖国医学认为肿瘤是一个因虚得病,因虚而致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基本病理因素有气虚、痰结、阴虚、血瘀、气滞、热毒、阳虚、血虚八种,肿瘤热属内伤发热范畴,是由于阴阳气血虚或气血痰湿郁滞,癌毒内蕴,蕴而化热所致。肿瘤热早期以邪实为主,治当以解郁退热、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凉血散血,清热解毒等法,后期可致气血阴阳俱虚,治以调补阴阳气血。
本案例患者久病放化疗后,耗伤脾胃之气,脾虚中气不升,则阳陷阴中而成李东垣所言之"阴火",治之体现了《黄帝内经》中"虚者补之"、"劳者温之"的治则,以甘温之法,补升中气,以除大热,而不可简单地有热攻热。其中黄芪配党参、白术、甘草共收补中益气之功,并佐当归补血以生气。柴胡升举下陷清阳,升麻与之相配,一则助柴胡生养之力,二则兼有清热解毒之功,已退阴火。加入龙牡等图其强卫收散,敛汗固表。二诊投白薇,清退虚热,巩固既效,复加木香行气以助健脾。三诊主攻脾阳未复之症,故减当归、白薇,而入干姜、附子等温振脾阳。我们必须认识到,肿瘤热患者,临床症状往往十分复杂。不会仅表现单一某一个证型,可能是多个证型的叠加,必须辨明标本虚实,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1]包兴才,张惠然.肿瘤急症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
篇6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就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癓瘕”范畴。癓瘕者谓妇女下腹部包块,有形可征,有块可掬,坚硬不移。中医学对“癓瘕”的病因病机、治疗均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在病因上强调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在病机上认为“瘀血内停”,是本病的病机关键;在治疗上,采用攻补兼施的方法,攻邪不忘扶正。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在改善临床症状,缩小肌瘤方面均有确切疗效。选取2009年~2010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行中医治疗,现对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010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其中年龄最小32岁,最大53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4年;肌瘤直径最小1.2cm,最大5.1cm;子宫体积最小约孕50天,最大约孕11周。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排除心脑血管、肝肾及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等严重原发性病史。
1.2 辩证分析 多有腹部结块坚硬,推之不移,月经量多,夹块,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瘀紫等临床症状。辨其证,病机当属瘀血内停,再结合患者兼证舌脉,以及年龄、体质、病程新久,辨其寒热虚实,审其偏寒偏热,夹虚夹痰。一般而言,疾病初起,实邪居多;病程日久,损及正气,多可见虚实夹杂的症候。若腹部结块或胀满,伴见胸胁胀闷,少寐,面色咣白,带下量多色白,苔白腻等症,多夹有痰湿;若见少腹冷痛,胀痛,喜热恶凉等症,多为夹寒;伴见少气懒言,腹软,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为气血两虚;若见口干舌燥,心烦,颧红,赤白带下,便结,舌红少苔等症,则为虚火内生之象。本病辨证,除把握“瘀血内停”这一病机外,还应注意病情的变化,虚实的转化。
1.3 治疗 活血化瘀作为治疗手段,消瘤缩宫为目的是治疗的主导思想。胞中结块,月经延后,量不多,或先期,量多,色红,带下少,阴中干涩,舌紫红,苔薄黄,脉弦细涩。瘀久化热,瘀血阻滞冲任,经血故有延后,量少;或者瘀热迫血妄行,月经先期,则量多,色红。瘀血交阻,津液不化,带下少,阴中干涩。苔薄黄,脉弦细涩均为瘀血内停,瘀而化热之证。消瘤兼顾止血;经期祛瘀止血为主,止血不忘消瘤。非经期以消散肌瘤为主,应用大剂量化瘀散结消瘤缩宫之品攻伐瘀滞瘕积,药用贯众、海藻、半枝莲、夏枯草、水红花子、生蒲黄、花蕊石等,其中贯众、海藻、半枝莲几乎每方必用,贯众既能清热,又能止血,宜于血热崩漏,又确有收缩子宫的功效,《名医别录》记载其“破癥瘕”,实为治疗子宫肌瘤之佳品。瘀血内停,瘀而化热。活血化瘀,凉血消癥散结。大黄廑虫丸合大黄牡丹皮汤。大黄,廑虫,桃仁,杏仁,虻虫,水蛭,蛴螬,白芍,甘草,牡丹皮,冬瓜仁,芒硝后下。虻虫、水蛭、蛴螬、廑虫攻化逐瘀,桃仁、杏仁、冬瓜仁润化以逐瘀,协同大黄破瘀使瘀血邪毒从谷道而出,白芍、甘草缓药势之激流而下,敛气血,牡丹皮清久瘀之热。月经多加益母草,三七粉分冲化瘀止血;少腹痛甚加延胡索10g,没药10g行气止痛。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月经量减少至正常,子宫肌瘤消失,子宫明显缩小,显效:月经量减少,子宫肌瘤缩小,子宫缩小,无效:月经量不减,子宫肌瘤大小无改变,子宫大小无变化。 转贴于
2.2 治疗结果 本组治疗80例中,临床痊愈56例,占70%,显效19例,占24%,无效5例,占6%,总有效率占94%。
3 讨论
综上所述,中医学对“癓瘕”的病因病机、治疗均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在病因上强调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在病机上认为“瘀血内停”,是本病的病机关键;在治疗上,采用攻补兼施的方法,攻邪不忘扶正。这些观点对我们认识、治疗子宫肌瘤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不断深入。现代多数医家均认为“瘀血内停”是本病的病机关键,临床上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治疗大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并借助各种检测手段,了解肌瘤患者内分泌、血循环等方面的改变,力图进一步阐明肌瘤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瘀血内停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治法上遵循《素问》“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可使破积,可使溃坚”的原则,采用活血化瘀,破积消癥为主,辅以温通活血、泻下逐瘀或消补结合。临床多按经期、平时分治。经期重在活血化瘀,平时重在活血消癥。根据兼证,或破血,或理气,或温经散寒,或清热养阴,或导痰消积、软坚散结;如果出血较多,虚实兼见,又应当攻补兼施。用药遵循《内经》“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防止攻伐过度,伤其气血,本病为顽疾,徐图缓攻,非朝夕之问可治愈。中医治疗要掌握好适应证,原则上肌瘤过大,有明显压迫症状,伴有肌瘤坏死、贫血,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内科疾病时,都不建议中药治疗,如肌瘤较小无症状,可不必治疗,注意复查即可,其余可行中医治疗。
参 考 文 献
[1]曾菲英,刘文苓.肖承棕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经验述要.中医药学刊,2004,22(4):26-27.
[2]夏晨,陈萍.子宫肌瘤痰滞下焦络脉病机探析.浙江中医杂志,2006,41(9):522.
篇7
【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是一种妇科疾病,其患病率达到了51. 2% ~60%。但目前还没有研究清楚其发病的原因,在临床治疗上也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首先从中医角度分析了子宫肌瘤的病因,然后详细的介绍了几种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最后最中医治疗做出了一个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病因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白带增多,腹中有块,伴有小腹压迫症状或者不孕等症状和体征。在中年妇女群体中发生的概率比较大,在41至50岁之间,发生的比例占到了50%,其次是在31至40岁发生的概率也比较高。 在50至60岁和21至30岁之间很少有发生,在60岁以上和 20岁以下则极少有发生。[1]目前,我国大力扶持中医的发展,并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中医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有许多的优点,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中医分析子宫肌瘤的病因
目前,中医普遍认为子宫肌瘤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七情内伤或气滞血瘀而形成的。 通过现代的医学研究发现:子宫肌瘤中的雌激素受体量要比正常的子宫肌组织多。这就表明长期含有过高的雌激素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就可能产生子宫肌瘤。同时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着激素代谢,所以神经中枢的活动对子宫肌瘤的产生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此外,通过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存在于部分肌瘤中。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医学专家都研究了子宫肌瘤的形成病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邵亨元提出子宫肌瘤刚开始是由于经期产后还没有完全恢复,受到了外面的风寒,使体内产生寒气而凝血瘀而成。陈敏则认为子宫肌瘤多为感染了外面的风寒湿邪、导致情志内伤、痰阻、正虚和多房等症状,主要是由于邪实正虚,气滞血瘀引起的。彭丽娜则总结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子宫肌瘤的产生是因为肝气不疏导致气滞血瘀后慢慢形成的。
2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2.1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对子宫肌瘤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当年轻的患者有严重的并发症而不易手术或有生育要求,并且子宫肌瘤较小,这时采取针灸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国内著名专家李艳慧利用穴位贴敷法治疗了30例子宫肌瘤。其采用取穴以任脉为主的治疗方法,选用气海、关元、子宫和中极等部位外敷。将滑石粉60 g,乳香、生天南星和没药各30 g混合并研成粉末。然后加上甘油把药物调配成膏状,把药膏放在纱块上做成长宽高为5 cm×8 cm×2mm的膏贴。使用药膏时外敷在上述部位,一次敷6至8个小时,每天一次,连续使用2个疗程,一疗程3个月,疗程结束后进行B超复查。结果显示显现效果的有13例,痊愈的有3例,治疗有效的有12例,无效的有2例,总共有效率为93.34%。
另一著名专家刘炳权利用针灸治疗了88例子宫肌瘤。采用归来、主关元和足三里等为主穴。当子宫肌瘤是血瘀型,则要加选膈腧、血海、三阴交和合谷等穴位;当是气滞型,则要加选合谷和太冲穴位;当是痰湿型,则要加选三阴交和脾腧穴位。采用针灸疗法的操作流程为:先用毫针刺入上穴位,得气后等针刺入30分钟后拨出;子宫肌瘤在腹部对应区或小腹部进行艾条悬灸,每次要灸30分钟;然后选取耳穴,包括皮质下、内分泌、子宫,进行耳针,并要每3 天左右交替一次。对于各证型要隔日进行针灸治疗一次,坚持治疗6个月后开始一个月进行一次B超检查,到达 10个月后进行疗效统计。在所有的病例中,统计结果表明子宫肌瘤越小的疗程越短,治愈率越高。当子宫肌瘤在鸭卵或者鸡卵大时,治愈率达到89. 6%,当在成头或鹅卵大时,子宫肌瘤治愈率降为71%,总体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2.2 分型论治:目前,方药随证加减治疗子宫肌瘤仍在临床上应用。下面列出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分型:[2]
痰湿瘀结型:对于这种类型,国内专家于涛使用自拟化湿散结汤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化湿散结汤是由土茯苓、薏苡仁、生牡蛎、夏枯草、杜仲炭、川续断、血余炭、大蓟、延胡索、地榆炭、海螵蛸、茯苓、西黄丸等组成,在妇女月经期不使用西黄丸。
气滞血瘀型:国内专家李颖利用丹七化胶囊来进行治疗,治疗总效率达到了87.6%。其丹七化胶囊是由丹参、当归、三棱、三七、鳖甲、莪术、桃仁、海藻、白术、桂枝、半枝莲和杜仲等组成。
气虚血瘀型:针对这种类型,专家张秋梅使用袁氏消瘤汤进行治疗,其治疗总效率达到89%。袁氏消瘤汤是由桃仁、山慈菇、莪术、三棱、穿山甲、当归、香附、皂角刺、生黄芪和丹参等物质组成。
肾虚血瘀型:对于这种类型,专家齐聪等是使用补肾活血方来进行治疗,其治疗总效率达到96.7%。补肾活血方是由菟丝子、炙鳖甲、当归、巴戟天、夏枯草、熟地黄、八月札、生牡蛎、鹿角片、莪术和炙甘草等物质组成。
2.3 中西药结合治疗:国内专家腾美君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肌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使用中药桂枝茯苓胶囊和西药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每次用3粒,一天一次,连续使用3个月。专家王秋宇采用西药米非司酮和中药联合治疗,治疗总效率达到92%。从月经的第一天开始进行治疗,每晚服用米非司酮10 毫克,连续使用3个月。同时配合使用的中药由白术、党参、乌贼骨、茯苓、桃仁、茜草、海藻和五灵脂等组成,一个月为周期,一疗程三个周期。
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子宫肌瘤是一种理想的药物疗法。其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并且复发率也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3 结论
子宫肌瘤是如今妇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的关键是瘀血停留胞宫。目前一般都是采用软坚散结和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大量实践证明,中医对子宫肌瘤的治疗非常有效。中医治疗有改善症状、缩小肌瘤、恢复体力、减少子宫出血、免除患者手术痛苦和副作用小等优点。目前,对于中医治疗的研究手段还不足,不能有效的揭示中医疗效机制,也没有统一的疗效和诊断标准。所以,要加快中医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临床用药依据,使中医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秋梅,陈旭.中药袁氏消瘤汤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07, 34(9).
[2] 王秋宇,王素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70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 2008, 21(2).
[3] 卞福萍,贾士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74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08, 17(1).
[4] 腾美君.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36).
篇8
一是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倡导“人人是教育者,人人是管理者”。成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我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以校长室牵头,结合政教处、班主任、门卫安全员、宿舍管理员形成学生管理主线,同时联合课任老师、后勤工人、学生家长、街道社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等组成多条管理辅线,承上启下,架构起缜密的学生管理网络。学校还聘请公安干警,司法干部担任校外法制辅导员,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法制教育,以切实加强师生的法制和政治思想工作。
二是管理制度建设。学校为了稳步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从具体的校情、学情出发,一是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二是建立工会、共青团、教职工、在校学生及学生家长广泛参与的评议监督机制,定期召开各种座谈会,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设立校长信箱,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监督,促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三是建立完善决策前的调研制度,规定一切重大问题决策事先走群众路线,提高领导决策水平,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如《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实施意见》、《财务管理规定》、《行政会议制度》、《教职工年度考评工作方案》、《教职工职务评聘工作方案》、《学生安全纪律》《学生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和奖惩机制。使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积极开发“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教育环境资源,加速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宣传阵地建设,积极开辟学生法制教育第二课堂,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增强学生守法意识。学校在抓课堂教育主渠道的同时,在校园醒目位置刷写法制宣传标语,绘制法制宣传画,张贴法律条规和格言警句,同时,通过在校刊校报开辟法制专栏,举办法制图片展和法制报告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组织组织学生去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校参观公安部门举办公捕公审公判大会,使学生目睹法律的尊严,认识违法的后果,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和用法能力。
强化“四项工作”
1.依法规范办学行为。领导率先垂范,并严格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依法治班,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据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做到不歧视、不排挤、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发挥学生特长,给学生的充分的发展空间,把法制教育与后进生转化相结合,我们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目标,把在纪律、品质方面存在欠缺的后进生作为法制教育的重点,并提出“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名尖子生同样重要的”口号。开展师生结对子帮教活动,重点进行纪律观念,法制意识教育,并大张旗鼓的表彰后进生转化工作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从而推进了班风、校风的良性发展。
2.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学校严格依法治校,民主监督,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合法权利,依据《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在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的同时,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努力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落实依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互相配合,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采取减免杂费的措施,使适龄少年“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能毕业”,成为全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其次,慎用学生处分,青少年正处在成长阶段,思想和行为难免出现错误,给违纪同学的处分关系着学生的诸多权益,政教外在处理违纪学生问题时,本着教育为主,处分为辅的原则。
3.严格执行校务公开。实现校务公开制度,是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校十分重视校务公开工作,及时把学校收费的依据和标准、教职工奖惩、职称评审、财务收支情况,涉及师生权益的重要事项进行分开,增强学校工作透明度。依法做好学校收费工作,实行亮证收费,做到一证,一卡、二书、四统一。做到学生明白,家长明白,社会满意。严格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无乱征订、乱收费。如果发现乱收费现象,给予严肃处理。20*年度我校被区教育局、物价局评为收费规范学校。
4.狠抓校园安全管理,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一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求班主任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制。三是完善安全防范措施,针对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针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如楼梯、食堂等场所都安排值班人次,保证学校安全工作的有效落实。
做到“五个确保”
一是确保校园无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二是确保师生无任何违法犯罪现象。
三是确保在籍学生巩固率100%。
四是确保全校师生普法率100%。
篇9
【摘要】 目的 对大段异体骨移植用于骨肿瘤保肢治疗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采用大段异体骨修复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5例,术后X线及同位素骨扫描评定骨愈合,并评估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后3~6个月在X线片显示牢固的生物固定(坚强的外骨痂或已骨性连接)、99mTc-MDP骨扫描图像显示异体骨早期代谢活跃,2年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同种异体骨半关节移植治疗股骨远端肿瘤术后观察移植骨与自体骨愈合,关节功能重建方面到达良好表现。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半关节移植;骨肿瘤;保肢手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and discuss on using of hemi-articular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tumor.Methods Hemi-articular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was used in reconstruction for the distal femoral defect after tumor resection in 6 cases.After operation,X-ray and 99mTc-MDP bone imaging were taken to value the bone-healing and functional recovery.Results Three to six months after operation,X-ray showed firm healing(strong external callus or synostosis).99mTc-MDP bone imaging showed active bone metabolism in allografts early and resume normal by degree 2 years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 Bone-healing and reconstruction of joint function is observed after operation by the methods.
【Key words】 allograft;hemi-articular transplantation;bone tumor;limb sparing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肢体骨肿瘤的治疗已倾向于围绕保肢开展的综合治疗[1],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实施,需要兼顾解决两个问题,即肿瘤病灶的彻底切除及肢体功能的保留。肿瘤病灶彻底切除后遗留骨质缺损的修复重建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保留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遵循治疗个体化原则,选择一种合适的重建方法尤为重要。随着同种异体骨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和现代冷藏技术的提高,深低温冷冻保存大段同种异体骨较广泛地应用于骨肿瘤患者保肢手术中,其5年生存率不仅与截肢手术相比无差异,而且保存了肢体的完整性和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深低温冷冻大段同种异体骨修复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5例,效果较满意,本文着重对大段异体骨移植用于骨肿瘤保肢治疗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2月~2004年9月,采用大段异体骨修复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6~78岁,平均28.8岁。左侧肢体2例,右侧肢体3例。从肢体出现症状(如酸痛、包块、骨折)至入院手术,时间为2天~3年。
1.2 骨肿瘤病理分型情况 根据患者全身情况,结合临床X线片、CT、骨扫描及病理活检等资料判定肿瘤外科分期。病理类型: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1.3 骨肿瘤发生部位与异体骨移植类型 5例肿瘤均发于股骨远端,右侧3例,左侧2例;内髁3例,外髁2例。全部采用大块同种异体股骨髁移植,植入长度20~25cm。平均23.5cm。
1.4 异体骨的来源及术中处理 本组同种异体骨来源于新鲜尸体骨,置于-80℃深低温冰箱保存。当术中瘤段骨切除后,将术前已选择好的备用深低温保存同种异体骨放入50℃~60℃温水中逐渐复温,时间15~20min。同时尽量刮除髓腔内骨髓脂肪,切除关节软骨,用75%酒精浸泡30min脱脂,再用盐水反复冲洗,修剪骨段多余的软组织。
1.5 手术方法 (1)膝上前外侧切口入路,充分显露病灶并彻底切除肿瘤,同时切除前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取切除肿瘤后的边缘组织及髓腔组织做冰冻病理检查,确定有无残留瘤组织。(2)将处理好的异体骨段植入,选择合适内固定。采用“V”型截骨1例,“乙”型截骨4例,异体骨不规则钻孔,增加其与宿主接触面积。本组5例中,钢板固定4例,交锁型髓内钉固定1例。(3)软组织重建:用不吸收丝线或钢丝将股四头肌肌腱、内外侧副韧带、关节囊等主要组织附着固定,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术中胫骨上端软组织覆盖较困难,本组通常在骨断端保留部分正常骨膜,形成骨膜袖套,包绕移植骨段。(4)术后处理:石膏固定于关节功能位6周,使用抗生素3个月,以防感染。解除外固定后行关节功能锻炼,并逐渐进行负重行走练习。
2 结果
5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平均1.8年。骨肉瘤病例发生肺部转移死亡,发现转移时间为术后6个月。其余4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短期生存良好。
2.1 异体骨愈合情况 将X线片显示牢固的生物固定(坚强的外骨痂或已骨性连接)为本组骨愈合评定标准;将术后12个月X线片显示宿主骨与移植骨结合部仍清晰,无骨痂生长,宿主骨端硬化为本组骨不连评定标准。5例其中4例骨愈合,1例骨不连。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8个月(见图1)。
2.2 异体骨愈合后X线、组织活检及ECT检查 X线显示异体骨移植后结合部逐渐有外骨痂连接,常于3~6个月达生物学愈合。此后异体骨段骨吸收仍持续存在,且于术后6~18个月骨吸收最活跃。2例术后2年在取出内固定时于股骨外髁部进行移植骨段活检,用骨刀凿取1cm×1cm×0.5cm大小骨块,深达骨髓腔。病理提示2例均有新骨形成,且与死骨交替存在。这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2年行99mTc-MDP骨扫描图像,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移植骨段呈现核素高度浓聚,尤以结合部更为明显,2年后患肢与健侧对比放射性基本对称(见图2)。
2.3 功能恢复情况
2.3.1 术后随访结果 根据Mankin功能评分原则[3]可以分为4级:优:肿瘤无并发症,肢体或局部功能基本正常,日常生活稍受限;良:无明显并发症及疼痛,但肢体功能受限,不用支具可以负重,可从事大部分日常生活,但不能从事剧烈活动;中:无肿瘤复发,但功能严重受限,需用支具,进行日常生活的能力不如术前;差:因肿瘤复发、感染、骨折需将异体骨取出或截肢及死于远处转移。本组5例,优1例,良2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60.0%(见图3)。
1 Dicaprio MR,Friedlaender GE.Malignant bone tumors: limb sparing versus amputation.Orthop Surg,2003,11(1):25-37.
2 Simon MA.Limb salvage for osleosarcoma.J Bone Joint Surg(Am),1988,70:307-310.
3 Mankin HJ,Doppelt SH,Sullivan TR,et al.Osteoarticular and intercalary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maligmant tumors of bone.Cancer,1982,50:613-630.
4 Pelker RR,Friedlaender GE,Markham TC.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one allografta.Clin Orthop,1983,174:54-57.
5 Hou CH,Yang RS,Hou SM.Hospital-based allogenic bone bank-10-year experience.J Hosp Infect,2005,59(1):41-45.
6 Malinin TI,Mnaymneh WA.Hypothermic storage and cryopreservation of cartilage: an experimental study.Clin Orthop,1985,197:15.
7 陈庆,顾洁夫,蔡林,等.99Tc-MDP骨显像评价异体骨移植的价值.China JMIT,2002,18(6):506-508.
篇10
关键词 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桂枝茯胶苓囊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属于中“疒 徵 瘕”范畴。传统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以手术为主,近年来许多学者探索用药物保守治疗,欲使患者免于手术 [1] ,保留内生殖器的完整性及重要的内分泌功能。有利于更年期的平稳过渡.降低冠心病的发生 [2] 。自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配合中药治疗子宫肌 瘤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均为门诊患者,经临床和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均要求保守治疗,半年内没有接受任何甾体类激素等药物治疗,无应用米非司酮的禁忌证,肝肾功能正常。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30例,年龄26岁~51岁,平均41.5岁,病程1个~36个月,平均15.5个月,肌瘤平均体积5.8cm×4.0cm×3.5cm,月经不规则或月经量多16例,贫血7例,血红蛋白55g/L~96g/L;米非司酮组(对照组)28例,年龄30岁~49岁,平均40.5岁,病程1个~30个月,平均13.5个月,肌瘤平均体积6.0cm×4.3cm×3.2cm,月经不规则或月经量多14例,贫血5例,血红蛋自60g/L~94g/L。两组在年龄、病程、肌瘤平均体积、血红蛋白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米非司酮(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25mg,口服,每日1次,睡前冷开水服,连服3月。月经规律者从月经周期第1d开始服用,月经不规律者均行诊断性刮宫术,并做病理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的恶性病变;治疗组:在采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桂枝茯苓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丸0.31g,由桂枝、茯苓、芍药、牡丹皮、桃仁等中药组成),一次3粒,每日3次,经期停服,连服3个月。两组在治疗前1W和服药3个月后1W由专人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肌瘤体积,同时观察停药后6个月的随访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肌瘤缩小80%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肌瘤缩小40%以上,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肌瘤缩小20%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皆好转;无效:肌瘤缩小20%以下及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两组服约后疗效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服药后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随访结果 停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4例绝经,8例月经稀发,18例月经恢复正常,B超检查17例肌瘤较治疗后缩小,5例消失,8例无变化,未见增大者。对照组5例绝经,8例月经稀发,15例月经恢复正常,11例肌瘤较治疗后缩小,3例消失,11例无变化,5例又增大。说明治疗组远期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卵巢激素依赖性肿瘤,传统的观点认为雌激素是刺激肌瘤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3]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了孕激素也是子宫肌瘤发生的启动因子,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4,5]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服用后可使子宫内PR水平降低,抑制肌瘤细胞增长。在治疗子宫肌瘤时,卵巢中的卵泡停止发育,所有患者均出现暂时性闭经,不仅可控制肌瘤增长,而且有利于改善症状,纠正贫血,促发提前绝经而使瘤体继续缩小。对于年轻患者,一般停药1月后可恢复月经,但在一定时间以后肌瘤可再增大。祖国医学认为子宫肌瘤发病机理为情志抑郁,感受外邪,气机不调,脏腑不合,正气日衰,导致气滞血瘀,久则积块为疒 徵 而成,属中医“疒 徵 瘕”范畴,其治则为活血化瘀扶正祛邪,固护冲任。桂枝茯苓胶囊方中桂枝温通血脉,芍药凉血,桃仁、丹皮活血化瘀,茯苓健脾利湿,诸药合为祛瘀化疒 徵 之剂。所以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有很好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米非司酮配合中药理气活血,软坚消症治疗后,未见肌瘤增大。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佳,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戴钟英.子宫肌瘤的保守及药物治疗.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2):63.
[2] 金丽萍,朱荫芝,胡绥苏.绝经后子宫切除卵巢缺乏现象与冠心病的危险.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15.
[3] 乐 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