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范文
时间:2023-04-08 10:3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园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态园林;因地制宜;绿化
前言
自从上个世纪末的《21世纪议程》宣言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便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园林绿化方面,生态园林的建设也便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而逐渐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后,生态园林的建设更是成为了园林设计建设的一个发展趋势,亦是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谐城市的必然要求。
1 生态园林的概述
相对于传统的园林建设来说,生态园林是近些年提出的新名词,生态园林虽然是属于园林的一种,但却不是“生态”和“园林”两种概念的简单相加,而是一门新的边缘性科学,包含了多种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生态伦理学等,它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是从以植物绿化为主体的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是与传统园林建设思想相结合的基础上建设的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人工植物群落。从整体上来讲,生态园林同传统园林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生态功能上,还体现在环境文化上,它在结构布局合理的同时还有着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可以说,生态园林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反映了时展的风貌,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绿色、和谐、干净、舒适的现代化生态环境,为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 发展生态园林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今城市中街道上高楼林立、车流不息,汽车尾气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急速增多,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均大大下降,人们对生活在一个干净、舒适、绿色、生态的环境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而生态园林的建设正恰恰是符合了人们对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渴望。在城市中发展生态园林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舒适场所,还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吸收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调节区域小气候,从而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有所提高。
2.2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工业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不可再生资源日益短缺,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逐渐下降,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越来越高,从人类健康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现有或即将建设的园林进行结构性调整、扩大绿地面积、增加生物多样化、发挥植物生态功能,在维护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改造和营造新的城市环境便成为了社会发展、园林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也只有不断营造生态园林,充分利用生态园林的功能,才能够达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真正的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生态园林的建设,已不单单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种生态环境需求,亦不单单是为了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而是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更长远的生态需求和环境需求,它不但可以改观一处的环境质量,生态园林的推广还可以提高整个地区、整个省、整个国家的环境质量,它也不再是简单的功能性效益体现,更是综合性、多效益性、多功能性的价值观的体现。
3 建设生态园林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正如上文所说,生态园林的建设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生态和园林的叠加,因此,园林的建设也不能单单的局限于绿化面积、绿地指标等简单的数字上,而是要从多个方面来综合规划建设:
4 注重区域的整体性
注重区域的整体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和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生态园林的建设不仅仅只局限于城市区域,在郊外或者乡村建设生态园林,吸引城市居民到郊区或乡村度假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扩大建设生态园林的范围,通过将农林牧和自然湖泊的生态景观同人工的生态园林相组合,形成一个多功能、大区域、多维空间的生态网络系统成为了生态园林规划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城乡整体居民的生态意识,还能够提高工业污染更加严重的郊区和乡镇环境。其次,注重区域的整体性还要因地制宜,配合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不同地区生态园林的建设要根据不同的地区环境、土壤条件、区域文化、自然气候等各方面的情况来建造符合当地民俗民风的人工园林,让人类、自然和环境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使该生态园林更有针对性的防风防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改良土壤、美化环境,与当地的公园、湖泊、建筑、绿地等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使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循环、相互作用,达到绿色空间、人文空间、蓝色空间的自然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5 突出因地制宜
生态园林建设不仅要因地制宜的配合当地的区域特点,在园林的树木选择方面也要进行合理配置,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如若在北方地区种植热带树木,在风沙较大的西北种植低矮类灌木,这不仅仅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亦达不到原有的预期目的。因此,生态园林选择树木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配备适应性强、存活率高的异地树种,增加生态园林的观赏性和多样性。此外,因地制宜的选择树种还应该注重树种的生物习性,是耐水湿还是耐阴性,是耐旱性还是喜光性,是盐碱地还是沙土地等等,这些都要根据树种的特性来选择种植的空间,此外,位于山体周围的生态园林要选择耐旱性树种,以美化山景;自然湖泊周围的植物要选择耐湿性的,有利于水景结合和植物生长;污染地区严重的可选择吸收辐射较强的树木,更利于净化空气......,只有为树木选择了适合他们生长的环境和空间,才能够提高树种的成活率和观赏性,多样性的调节空气质量,营造一个具有“民俗民风”的生态园林。
6 增强生物多样性
虽生态园林的绿化要以本地植被为主,但是也要注重生物的多样化,利用乔灌草组合、各种动物和微生物的组合来构成真正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增加生态园林的经济效益和观赏效益,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充分发挥各种植被调节区域小气候的功能。此外,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人工植物群落的稳定,避免不利于本地生物的入侵。例如,在一些树种单一的地区,可以适当引进观赏性较高并被逐渐驯化的野生物种,丰富生态园林的植物品种,突出生态化和景观效应,实现多目标、多生物、多层次、多结构的,具有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建设。
7 增加绿量和立体绿化
绿量是生态园林功能的基础,生态园林的建设不仅仅要增加园林的平面上的绿化面积,还要提高立体的空间绿化面积,尤其是在如今“热岛效应”日益突出的城市中,可以利用锦、卫矛等藤本植物增加立体绿化,还可以充分利用墙体、窗台、走廊、高架桥等设施来进行空间立体装饰,也可以增加房屋屋顶绿化,缓解“热岛”效应。
8 小结
综上所述,生态园林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居住环境的必然趋势,它巨大的综合效益值得园林建设和设计人员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生态园林的发展也必将成为园林建设和设计人员关注的热点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智.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2009,(05).
[2]姚晓红,许彦平,陈晶,等.近30a气候变化对小陇山林业资源的影响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5).
[3]李怒云,高均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我国林业的立场及对策建议[J].林业经济, 2003, (5).
[4]李怒云,宋维明.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政策研究综述[J].林业经济, 2006, (5).
篇2
1.1调和原则在生态园林设计中,选择的植物要遵循调和原则。要使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外在环境,如建筑物等物质有着相互协调、相互撑托的作用,让人们对生态园林的设计有一种美的感觉,适合人们的观赏,也让整个生活环境有一种平静、舒适的氛围。1.2统一原则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对植物的配置也要遵循统一原则。所谓统一是指在植物的选择比例上要恰当,在植物外形的选择上要跟前面所选择的植物进行适当的调和,或是在植物颜色的配置上也要错落有序,不能让人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1.3均衡原则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周围的环境现状,根据周围的环境现状设计一个规则的或是不规则的生态园林,让人工的生态园林与自然的园林相互依托。因为如果周围的植物枝繁叶茂,并且是一簇一簇的,颜色是浓厚的,这样会给人一种疲倦的和压抑的感觉,不利于生活的舒适,所以在生态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清雅的植被,这样就可以综合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1.4韵律感及节奏感原则所谓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在生态园林中是指给人一种视觉美感,各种植物整齐有规律的配置。例如,对于比较宽阔的道路上,可以种植一些品种相同的植被以相等的距离分别的树立在道路两旁,或者按不同的距离有规律地种植不同品种的植被,如小灌木。这样有规律性的配置可以让人在行驶道路中有放松的心态。1.5生态位原则生态位是指一种植物在整个生态环境所处的地位,它的功能作用以及它与其他植物的关系。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也要充分地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位因素,合理地选择配置一些相互依赖的植物,尽可能地避免物种为了争夺水源或是阳光而出现让另一种植物陨落的现象,让各种植物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群落。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式
2.1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观花与观叶植物相结合是指在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中多种植一些颜色多变的植物,这样不但可以观赏到颜色艳丽的花朵,也可以观看到颜色淡雅的绿叶,两者的结合才能使得园林变得让人舒适。例如可以种植一些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树等,或是可以在生态园林里配置一些颜色深浅不一的植物,形成层次感,如在同一景观中可以种植颜色是淡绿色的草坪、深绿色的樟树、暗绿色的油松等,形成对比的色彩,形成不同效果的观赏意境。2.2注意层次在拼花艺术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花木的层次、色彩的搭配,当花木的层次与色彩的搭配恰如其分时,那就是一件完美的作品,会让欣赏它的人有着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样在生态园林设计中也要注意让不同的叶色、花色的植物搭配合理、凸显层次感。如可以将1米高的杨树、2米高的枫树、3米高的松树进行从低到高的排列,这样既可以呈现多层的树种,又可以观看到不同颜色的植物。2.3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植物配置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年四季单调、雷同的特征,那这种植物的配置是非常失败的,不符合生态园林设计的要求。所以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我们要追求一种春天繁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落叶飘黄、冬天白雪皑皑的意境,这样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观赏亮点,这样的配置也显得不做作,突出自然的特征,可以让生活其中的人们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发展。例如,要设计一个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愿景图,可以做以下选择:在春天选择早早开花的迎春花,让它首先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了;接下来选择平常的桃花、杏花,最后在晚春时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玫瑰花等。在夏天的时候,选择一些紫藤萝等。在秋天的时候,树木枯黄,选择枫树、银杏等种植。最后是冬天,显示冬天特有的寒冷,可以选择油松、松柏、梅花这类植物,它们在冬天开得正茂,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总之,在植物的配置上,我们要遵循的理念是一年四季都有花、一年四季都有树。2.4草本花卉可弥补木本花卉的不足所谓的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卉就是在以木本花卉为主要的植被下,配置一些草本花卉,让木本花卉不显得单调、乏力。如可以在木本花卉桃花树下配置万寿菊等草本花卉,使得不再是粉粉的一片,变得颜色多样化。同时,在配置园林植物时也要考虑到各种植物的色泽、形状、寿命、生长地势等综合因素,使各种植物能够相互协调,并且在配置植物时还要将周围的地势地理加以考察,如周围的水池宽度、草坪的广度等。
3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分析
3.1景观效益生态园林中多种植物的合理配置让周围的环境显得优美、舒适。相比单独的零星点缀、稀稀拉拉的植物来说,它追求一种整体的效果,让人们有着整体的意识,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下营造出丰富多彩、颜色各异的植物群,也能够满足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对绿色自然的满足。同时,生态园林中植物群落与道路、各种建筑物来说更具有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象征,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3.2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是指生态园林中的植被可以充当城市清洁工的作用,园林中一簇又一簇的树木、草坪、花卉不仅可以吸收城市空中有毒的气体与颗粒,释放出新鲜的氧气,还可以减少周围的工业对当地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减少城市的噪音等,让人们的夜间生活安静祥和。3.3社会效益在生态园林中,就现在的公园来说,人们在公园里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休闲、娱乐的活动,强身健体,释放压力,更重要的是人们在生态园林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启发着人们要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大自然。
4结语
篇3
关键词:生态园林;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114-02お
1生态园林的内涵
园林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其本身就具有生态的特点。生态园林便是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背景下,对园林生态特征的发展与升华。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模拟重现自然景观,旨在为人们提供一个接近自然的生态环境[1]。生态园林不是一种简单的绿色植物堆积叠加,而是各个生态群落经科学分析规划后的合理配置。不同于传统园林,生态园林所注重的是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而传统的园林意在突出创造供人观赏的植物景观[2]。
2生态园林中植物类型搭配注意的问题
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方法,需要考虑植物自身的生态特点,科学选择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等,才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群落结构。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而且也能够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因此,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2.1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搭配
相对于灌木、草本,乔木的生态效益较好,在生态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时,应该以乔木为重点,其他植物进行合理搭配,既注重景观效果的同时,又注重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园林植物配置时,可以将上层配置成大乔木,中层小乔木和灌木,下层地被植物的结构,以提高园林绿地的层次结构比例。
2.2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
在园林绿地中,速生树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好的绿化效果,但是寿命相对较短,往往在20~30年后开始衰老[3]。慢生树种初期生长较慢,绿化效果不是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绿化效果将逐步显现。所以在植物配置时,应将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进行合理搭配。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慢生树种的比例,有利于园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和景观的持续性。
2.3乡土树种与其他树种搭配
在生态园林中,乡土树种因其独特的优势所占的比重应该是最高的。为了提高生物多样性,还可选择园林植物的自然种类和人工选育的优良植物种类与其配置。这将更有助于提升整个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增强应对外界环境破坏的能力,如病虫害等。
2.4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
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因为地区环境不同,其在种类、数量上差异较大。我国北方地区以落叶树种为主,南方以常绿树种为主。在进行植物搭配时,应该因地制宜,确定适合地区环境的树种比例,力求发挥植物的最佳生态效应。例如北京地区以落叶植物为主,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不应刻意追求常绿植物的比例与数量,其配置最好的效果应该与北京的气候特点吻合。
2.5观叶树种与观花树种搭配
植物配置的生态要求除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要和谐之外,最重要的是植物与人的关系。植物的搭配应该为人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环境。生态园林的生态特点与其美学特点是统一的,在园林设计时,应该将两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植物配置时,应根据美学原则将观叶树种和观花树种进行搭配,为人们创造一个优美的园林环境。
3生态园林中植物选择注重的问题
一个地区的植物种类越多,就越有益于构成丰富的园林空间。科学的选择植物对于发展生物多样性、构建稳定的群落结构、形成地方文化色彩具有重要意义。在生态园林绿化设计时,选择植物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3.1注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当地的环境特点
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具有生命的,并且都具有自己本身的特点。植物不只是有乔木、灌木、草本等形体上的差异,更有自己的“喜好。如喜阳、耐阴、耐旱、喜湿等,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提前考虑到植物的生态特点和生长的规律。例如:垂柳喜湿润,宜栽植在水边;蕨类植物耐阴性较强,适宜在林下栽植。与此同时,植物配置时还必须考虑植物明显的地理条件特点。因每个区域的植物都有自己的成长气候和地理环境,故在引种植物时须达到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否则将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3.2注重乡土植物的开发与应用
乡土植物通常又被人们称为本土植物,它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物种演变之后,对于某一局部环境具有较强适应性的自然植物类别的总称[4]。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抵抗能力,其栽培、养护、运输、管理都比较简单容易,故成本比较低,这符合生态园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乡土植物还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这对于地方特色生态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时,以参考当地以及周边森林植被区域中的植物类群,模拟自然,使园林景观充分融入当地环境。
3.3注重提高生物多样性,构建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
结构单一的植物群落,植物种类较少,其形成的群落结构便很脆弱,容易造成园林树木病虫害等。为了使园林绿地达到生态平衡,必须提高生物多样性。这样能够有效地保持群落的稳定,增强群落的抵抗能力,而且可以有效的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当下的许多园林绿地设计为了追求迅速成形的效果,轻易的排除一些慢生树种,否定规格较小的园林苗木,这样的植物配置方式不益于植物群落结构建设。植物本身是平等的,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优劣好坏之分,这些外在的评价都是人为给予的。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该考虑植物的各种特点,运用这些有限的植物种类,将其配置在合适的场所中,而不是为了短期的景观效果舍弃删除。
4结语
生态园林的发展使得植物配置不仅是利用植物来创造具有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已经将园林从传统的游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阶段。生态园林的发展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人们解决当下社会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オ
参考文献:
[1]黄丹麾,黄莉群.生态园林[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2]向梦虔.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析[J].低碳世界,201(8).
篇4
关键词: 生态园林;设计原则;植物配置;效益分析
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人们在享受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全球环境的恶化、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现实。这时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人类的生存需要一个优美、舒适、协调稳定、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生态园林的产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顺应时展及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1 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科学的植物群落,达到生态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和建设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能够美化环境,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作用,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合理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 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2.1 统一的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植物的种类、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围绕共同的主题,保持统一感,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2.2 景观性原则
应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并对整个群落的效果有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创造“四季景观”提高观赏价值。
2.3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要求,种植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如在医院、疗养院应选择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的种类作为重点;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枝叶茂盛、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等。
3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方式
3.1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与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3.2 注意层次
分层配置、色彩搭配是拼花艺术的重要方式。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搭配,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
3.3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利用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相创造“四季景观”,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在树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4~1/3较合适,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
3.4 适当补充草本花卉以弥补木本花卉的不足
如木绣球前可植美人蕉,樱花树下配万寿菊和堰柏,可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效果。园林植物配置应在色泽、花型、树冠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和生长势等方面相互协调。同时,还应考虑到每个组合内部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结构本身与游览路线的关系。设计每个组合还应考虑周围裸露的地面、草坪、水池、地表等几个组合之间的关系。
4 生态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
植物具有生命,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选择植物时应注意:以乡土树种为主搭配部分已适应本地区环境的外来树种;考虑植物的景观性,是否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应根据各个地区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配置适宜的树木;要根据绿地性质进行配置。如设计烈士陵园绿化时,宜选择松柏类,给人以庄重的感觉;在幼儿园绿化设计,选择色彩丰富的树木,带来活泼气氛;考虑植物的经济效果。另外,还要注意选择无毒、无刺、少花粉、无飞絮的树木。
5 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5.1 关于植物群落
每一种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规范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保证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状态。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本、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5.2 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篇5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造景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各个城市掀起了园林建设的热潮。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意义重大,所以加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分析十分必要。
二.植物造景的概念
园林植物造景就是应用各种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进行合理地配置与组织景观,使在园林植物之间及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各类植物的形体、线条、姿态、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植物造景是以生态园林为指导思想,以“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为总体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等现有条件,确立以植物造景为主,健康、生态的植物自然配置。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
三.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以及设计原则
1. 植物造景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物质追求已经逐渐转为精神追求,人们日益渴望体验自然中变化无穷,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植物美,植物不仅在形态,色彩,线条,造型上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视觉享受,更重要的是植物产生的生态效应,可以创造出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植物造景不但可以美化调节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感受,还能达到分隔空间,改造地形等多种效应。园林的空间是一个四维空间,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展现出不同的形态;合理的植物造景,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时空的变化。园林中地形的高低起伏,由于增强了空间的变化,因此可以给人们带来新奇感,而通过植物造景可以更好的突出地形的高低起伏特性,比如地形较高处种植高大的乔灌木,可以加强高耸的感受等。植物造景,不光可以给人赏心悦目的欣赏体验,还可以营造出具有意境特性的景观,寓情于景,创造出独特的观赏效果。
2.植物造景的设计原则
(1)以遵循自然法则为基础。在植物造景过程中,以遵循顺应自然法则为基础,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保持自然生态,无论是植物材料的选择还是植物配置,色彩搭配都应优先考虑自然环境保护因素,尽可能的减少人为的干涉和破坏,最好能够体现出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特征。
(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植物造景过程中,对于植物的配置方面,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与当地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的树种,这样既能保证植物的生长和成活率,同时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3)多样性原则。植物的自然群落并不是某一种或者几种植物种系可以构建而成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植物群以及其他生物群的共同构造而成的,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关注植物的多样性,才能创造出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植物景观。比如,乔、灌、草本相结合,可以增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合理利用空间,增加多层次效果。
(4)色彩相宜性原则。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对所用到的植物材料,花木的颜色应当搭配合理,选择适当,与当地的环境,地理位置,生态条件,场景氛围协调统一。以花木的色彩搭配,来烘托出景观设计的主题,营造出艺术氛围,只有色彩协调搭配,才能给人美的感受。
四.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
1.植物造景的时空变化特点
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在自然界中形成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是暂时的,“动”一方面说明植物不同于山石、建筑等是静止不动的;二是在配置时应考虑近期尤其是长远的绿化效果。
2.植物是造景中的独立景观
园林植物独立成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表现出来:(1)用单一的树木型态与景观色彩表现的孤植形式,在视野开阔处作为造景的主景;(2)按照美学规律、观赏视点的不同及植物季相的演变,组成疏密有致的既表现树木的群体美又体现个体美的丛植形式;(3)多用草本花卉组景,可以大大提高植物造景的景观效果;(4)由乔、灌、花草组成的自然式群落,效果较好且形式壮观。
3.植物与其它景观的组合
园林中植物可以和其它园林景观和小品组合成景,尤其是城市中的建筑、道路、山石水体等。它可以软化建筑的硬线条及丰富建筑周围色彩;道路周围栽培植物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还可以进行封闭和分隔;山石水体只有配上植物才能丰富色彩和景观层次,创造意境。
四.园林景观设中植物造景应注意的问题
1.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说明
(1)在配置植物时,应满足功能上的要求 除了植物的基本功能(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尘、降低噪音、杀菌等)外,植物在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功能。
(2)园林中配置植物,不同的场所对植物配置有不同的要求。
商业区中的植物要求挺拔秀丽、高贵大方,在一些靠近商业门面的地方,还不能遮挡门面。因此,不能选择太过浓郁的树木,而应多选择高大挺拔、树形优美、枝叶不太茂盛的植物。
工业区的绿化一般较为简洁,除了必要的树木外,草地占了大部分面积。
住宅小区环境对植物要求较高,因为住宅小区绿化除了绿化美化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它为住户提供了一个每天进行户外休闲的场所,植物配置应根据空间环境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配置手法。小区植物配置相对而言层次较为丰富,景观较为复杂,需乔、灌、花、草相结合,创造一个优美、生态、健康的休闲空间。
2.乔木、灌木、草木,花卉,观叶植物等相结合,层次分明。根据不同的叶色,花色,不同高度的植物可以搭配出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景观,延长观赏期。尤其是一些观赏性很强的观叶植物,比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秋季叶片变红的槭树类,和观花类植物合理搭配,都可以很好的延长观赏期。
3.园林景观设计在配置植物时应当保持明显的季节性,避免出现单调的景观,比如夏季绿树成荫,冬季银装素裹,因此在搭配植物时,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树种,比如,早春开花的连翘、山桃、榆叶梅、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海棠等;还有秋天观叶的五角枫,火炬等以及观果的海棠等。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设计出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效果,延长观赏期。
4.植物景观设计中还应关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单纯的追求园林的形式美;另外,在进行改建,扩建和新建园林的过程中,最好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乔灌木树种,尤其是古树名木。在选择植物种类时,最好以乡土植物为主,外选五中应该进行科学的引种驯化以及区域栽培试验,经过优选以后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
五.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愈来愈高。不仅希望自己居住的环境得以改善。同时也希望在闲暇的时间能够在自然环境下尽情的放松。为了满足人们这一需求,很多地方设置了园林景观,并在园林景观中加入了大量的植物,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朱相秋;小议园林绿化植物造景与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1年11期
篇6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内涵;意义;策略
1.城市生态园林的内涵
城市生态园林在生态学的指导下,通过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科技手段,合理分配人工植被的空间布局和时间交替,构建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发展。
2.城市生态园林的意义
2.1调节局部气候
植物的光合和蒸腾作用能够有效调节城市局部的温度、湿度和风速,为城市居民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2.2提高空气质量
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吸附作用,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局部空气中的碳氧平衡;还能够阻挡和吸纳空气中的粉尘等污染物,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是城市中的天然“空气净化器”。
2.3减少城市噪音
植物对噪音有隔绝和消耗的作用,减少噪音对居民的困扰,为大家提供安静、祥和的居住环境。
2.4美化城市环境
生态园林是城市景观和城市文明的一部分,与城市中的建筑和人群相互辉映,美化城市环境。
3.优化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策略
3.1种类多样,合理配置
3.1.1种类多样。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应该遵循生态学原理,确保植物种群的多样性,利用多种植物互相搭配的方式,提高园林设计的美观性、平衡性和实效性,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发挥全面的生态功能。
3.1.2合理配置。首先,互补。不同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同的生长阶段、发挥不同的生态作用。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搭配,避免不同植物之间的竞争,促进不同植物之间的互补,实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在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草木花卉的花期、颜色、习性等因素,实现花期上的衔接,颜色上的搭配和习性上的互补,打造四季美景。
其次,互惠。很多物种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能够形成寄生或共生的关系。在园林设计时,要本着“互惠”的原则,实现不同植物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繁荣共生。例如,胡桃的分泌物对于苹果的生长不利,那么就应该避免将二者种在一起;而皂荚能从白蜡的分泌物中汲取养分,二者搭配在一起,就能相互促进、互惠共生。
3.2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时,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一方面,充分考虑空气、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对植物的影响,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对于生态园林的规模、种类、功效等方面的需求,打造个性化园林。
3.3合理规划持续发展
3.3.1合理规划。城市生态园林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可以分为综合规划、区域规划、细节规划、过程操控等几个环节。因此,要从设计之初就进行合理规划,大到绿地整体格局、自然地形地貌、城市功能分区,小到绿化手法、施工基础、操作流程、物种选择,都必须尽善尽美,合乎标准。例如,在公园的生态园林设计中,不仅要对公园进行合理分区、植物群合理配置,更要将生态园林的形象、体量、尺度等都精确到位,保证完美呈现设计理念。
3.3.2持续发展。首先,加强前期规划。在园林设计初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周期、寿命等问题,力求保持生态园林长久的生命力和功能性。其次,加强过程维护。应该将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园林监管等纳入到城市生态园林设计当中,从源头处加强对生态园林的管理和维护,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共存,也促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4突显文化,树立形象
生态园林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和“标签”,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要丰富城市文化底蕴、突显城市文化特色,将园林设计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例如,西安是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古都,有着悠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就要体现西安这一特点,打造西安文化古都的辉煌形象。
篇7
关键词:生态园林 , 可持续发展,气候调节
Abstract: urban ecological garden mainly refers to ecology principles for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arden green space system, in this system, trees and shrubs, herb, vine plants form community, between different species to coordinate each other, have different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can each is in his proper place, make full use of the sunshine, the air, land, water and nutrient, form a harmonious and orderly, stable community. It is urban landscape reflect the highest levels of the work, is the humanity physic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Keywords: ecological gard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limate regul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越来越在意身边环境的好坏,对于周边环境质量的好坏也有很大的要求。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可以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意义深远而且重大,只有坚持不懈的认真贯彻,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也只有提高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只有这样人们的身体健康才能得以保证。
1 生态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在城市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城市环境的优化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认为城市生态园林能够优化环境,改善局部环境的质量。
大家都知道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且还有很多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和过滤作用,植物的这种特性能够维持自然中的碳氧平衡,所以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对于环境的优化和局部环境的改善都有很大的作用。
其次,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能够调节小范围的气候。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园林中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
再次,一个好的生态园林还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城市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从而达到美化美化市容的效果,也能够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起来,带给人不一样的城市感受。
除此之外,一个优美的城市生态园林,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全体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道德水平,进而让生态观念真正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城市生态园林建筑的重要意义。
2 建设生态园林应该坚持的原则
第一,在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中,最基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不要只注意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
城市是大家居住的地方,生态园林的建设也应该是为市民服务的,所以在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了园林的社会效益,应该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的去追求经济效益,也不是仅仅以吸引游客为主,更重要的是把园林办成一个小的自然体,让人们在这里面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体会到大自然和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第二,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型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开发越来越多,利用也越来越多,所以自然中的资源在慢慢减少,环境自然也是不断的恶化,所以在园林建设时,一定不能只顾及眼前的利益,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坚持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样才能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够不威胁后代的发展,又不对满足后代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植被的生长特性等因素,合理搭配。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能源不要顾此失彼,实现良性循环。
坚持生态性的原则,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这也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
第三,生物多样性原则也不容忽视。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不同人的审美品位。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该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第四,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气候,所以特定的气候也就决定了植物种植的种类,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气候、土壤的植物,合理选配植物的种类,这样才能保证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比如说,南方和北方环境和气候都不同,所以在引进植物的时候,一定不能大意,不要为了喜欢而忘记是否适合本地种植的问题,否则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还会弄巧成拙,阻碍园林生态化的建设。
第五,艺术性、美学原则是把城市园林像更高层次提升的比不可少的。
城市生态园林不是单单靠绿色植物的种植堆积就能完成的,更不要以为是简单的对大自然的模仿,而是要有自己的风格,美学和艺术性原则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有统一的主题或者色调,把不同的花、不同的植物错落的放在一起,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不同美的享受。众口难调,所以形成不同的风格是很重要的。这样不同的人在欣赏园林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享受到美的熏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价值,这样就更能体现出园林的价值。
3 建设生态园林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第一,建立完善的政策、体制、机制保障,保障确保机构进行行之有效的配合,以保证生态园林的建设。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政策的保障,如果没有一个系统的保障,那各方面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协调和配合,园林的建设自然也不会一帆风顺。
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用以保障生态园林建设的顺利开展。在科技方面也应该加大配合的力度,对于现阶段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并用科学的方法找一条更合适的路来保证园林的建设能够顺利的开展。
第二,重视传统,坚持自己的风格,对于外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外的东西被引进到国内,园林建设的时候免不了会受到国外园林风格的影响,很多人都会盲目的崇洋,以为国外的无论什么都是好的,所以也就不分精华与糟粕,一并的拿来用,这样无疑会对传统的园林风格造成很大的冲击,其实传统的园林艺术风格有很大的优点,比如苏州园林,在世界也是一流的,其中蕴含了中国人民在建设园林中的智慧结晶,所以在发展的时候,还是应该把传统的东西放在第一位,不能忽视了我们国家传统的园林艺术风格和各个地区的地方特色,把园林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
当然对于外来的东西,也应该有选择性的 借鉴一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园林有不同的风格。
第三,通过各种措施增加绿化覆盖率,让园林的绿化量达到最好的状态。
绿量是决定城市生态效益的大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树的绿量最大,生态效益也最大,而且在投资方面也不会很难办到,所以要多栽植大规格乔木,最好是栽种成片的大树,这样效果一定很明显。
当然这个过程中,绿地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问题办起来应该是很容易的,只要注意好生态效应,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4 结论
篇8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效益分析
生态园林是最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因此对于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应当将园林艺术原理与生态学理论结合起来,从而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真正做到返璞归真,创造出景观宜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景观。
一、生态园林的内涵
根据我国提出的生态园林概念而言,可以总结出生态园林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营造的园林效果,体现了自然景观的艺术美和观赏性,同时能够创造优良的环境,为城市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绝佳场所;第二,能够有效的改善环境质量,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和折腾作用来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净化水体和空气,排出有害物质,保护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第三,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园林环境,通过人工植物群落的合理搭建和空间组织,通过现代化和科学的手段进行维护,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园林是将生态学理论作用于园林景观中来,二者巧妙结合在一起。
二、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种类的选择
植物如同人类一样,也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不同的园林植物所呈现的自然风貌是不尽相同的。每一种植物都展现了自身的个体和形态特征,所以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让植物充分发挥它的生态效益,创造优良的园林生态环境。
第一,每个地区的气候环境都不相同,因此在选择树种时也应当考虑气候环境这一重要的因素。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所呈现的环境完全不同,如海南就特别适用于热带植物,如棕榈科植物等,在内地棕榈科的植物则难以存活,北方适宜种植的白杨树则无法在海南这种热带地区生存。所以,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气候环境,然后再将生态要素融入进去,比如山杜英等乔木类适宜种植在北方寒冷地带;复羽叶栾树和无患子等乔木是落叶树种,需要考虑到冬天呈现出的落叶效果。
第二,应当根据每个地区土壤条件进行植物配置。土壤一般而言有两种特性,一是酸性,红花木、茶花、杜鹃、兰花、真柏、五针松、凤梨等植物喜酸性土壤;二是碱性,适宜碱性土壤的乔木树种有刺槐、垂柳、旱柳、臭椿、苦楝等,灌木树种有紫穗槐、白蜡条、柽柳、杞柳等。
第三,应当根据当地的生态环保需要来进行植物配置。植物除了美化环境,营造局部小气候等功效之外,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有很大的作用。如能够防风固沙、吸纳粉尘、消除噪音、杀菌消毒、防止污染等。所以,在不同的地区如城市公园、广场绿地、工厂矿区和居民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都应当考虑这些地区的需要。如工业区,粉尘非常之多,噪音也大,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给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这样一来可以种植一些吸纳粉尘的植物,如桧柏、侧柏、桂花、铁线蕨、巴西铁等;而在排放有毒气体的工厂内,则应当种植一些能够吸收有毒物质的植物,如垂叶榕、棕榈、广玉兰等。在居住小区内,主要的目的是隔音降噪,消菌杀毒等,因此要种植广玉兰不失为良好的选择。
三、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
(一)观花、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观花植物也有观叶植物,如能将二者搭配起来将达到非常优良的景观效果。叶色漂亮、随季节变化的植物有红枫、银杏、槭树、紫叶李等,这些植物的叶子非常漂亮,不仅能创造孤植效果还能在群植中脱颖而出。观花植物则数之不清,如栀子、月季、紫罗兰、桂花、曼陀罗、风信子、茉莉花、迷迭香、马蹄莲、山茶、米兰、迎春等。将观叶植物和观花植物相组合,可以延长植物的观赏期,而且在色彩上有着明亮的对比,能够在一年四季中观赏到不同的景象,这样比单独种植观花植物或观叶植物景观效果更加明显。
(二)注重植物搭配的层次
在生态园林中,植物搭配讲究艺术性。不同的植物品种、形态、习性和季节性都是植物搭配的考虑范围。同时,植物搭配要求做到高低错落、四季有景、疏密有致、色调统一而又丰富等,因此将乔木、灌木和草类合理搭配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
(三)植物配置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植物配置在一年四季中都有景可观非常重要,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金黄一片,冬天雪团锦簇,通过营造四季的美来展现景观效果,能够让生态效益更加明显。在植物的配置上,总体的效果应当是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有花可赏,在四个季节中都有绿可观,常绿树种的配置比例在三分之一左右,尽量选择枝叶繁茂的树种,尽量少选择针叶树。同时,也可以考虑一些果树、经济类树种,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产生的效益分析
(一)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效益
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是通过园林植物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来实现的。植物群落的组合增加了绿化的面积和空间,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并且由于复杂的组合形式产生了非常稳定的群落效应,通过防风固沙、吸纳粉尘、消除噪音、杀菌消毒、防止污染来增强生态效果。
(二)园林植物配置的景观效益
植物群落的层次搭配,季相和色相的协调,增加了园林空间的美感,创造了优美的景观环境。现如今,城市建设已经越来越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硬景观亟待软化,让生态园林融入到现代城市环境中来。通过山体、水景、植物等自然景观,可以调和由建筑、广场、桥梁和道路给人产生的心理不适应感,自然景观通过对建筑等的映衬、对地形的调和,以及景观的搭配创造出了宜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景观效益。
五、结束语
生态园林是最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总而言之,生态园林中的植物配置,不是简简单单的将植物摆放在园林中,而是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配置,要达到返璞归真,让园林艺术更加的充满魅力。所以,为了创造一个生态协调发展、景观环境优良的园林绿地,就必须将园林艺术理论和生态学理论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发展,将我国园林艺术手法的精髓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于岩波.解析景观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37.
篇9
阐述了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作用和植物配置的原则,分析了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方式,提出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实现生态园林设计的最优化,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
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重要性;配置原则
城市的迅速扩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性的冲击,恶劣天气不断向人们敲响生态保护的警钟。城市建设加快的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以此缓解发展与生态的矛盾。配置相应的植物完成生态城市建设,不但可以增加人们的幸福感,还可以还城市一片绿色。因此,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1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增加园林的观赏性
植物配置设计后,既可以增强颜色的视觉冲击,还可以实现空间的层次感,使得植物的自然美得到科学搭配,增加其观赏性。同时,植物配置优化后,生态恢复作用日益加强。
1.2促进植物的生长
首先,园林设计中将植物进行空间优化,提高空间立体阳光利用率。其次,将喜阴植物配置在地表,提升地面绿化覆盖率。最后,根据地质结构和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科学布置,使得土壤养分得到充分利用。这些配置上的优化可以更好地促进植物生长,从而达到既美化环境,又恢复生态的作用。
1.3节约资源
优化配置植物后,节省了其它功能的土地,无法利用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而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耐旱植物、耐贫瘠植物的应用,节省了水资源和肥料投入,减少了污染,节约了资源,做到了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保护。
2植物配置原则
2.1调和原则
调和原则是生态园林设计中最重要的植物配置原则,这种调和包括植物高低搭配、喜光植物和耐阴植物搭配、开花植物与常绿植物搭配等,还包括植物与建筑物着色、结构、材料等的搭配、植物与道路的搭配、植物与亭台的搭配以及与人类活动的搭配等。这些调和的内容使得生态园林设计既要满足生态性,还要满足人文性,将自然美与艺术美有机融合起来,给人以惬意的生活环境。
2.2韵律和节奏感原则
设计生态园林时,需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将植物配置得既有韵律又有节奏感,使得植物增减得当、层次分明。比如,大空间以高大植物美化空间,小场地则以低草本植物为主,这种韵律和节奏感原则使得植物配置更为科学。
2.3统一原则
在进行美化与艺术化相统一的过程中,植物配置还要遵守统一原则,即将同一种类的植物配置到同一功能型地块上,如踊路、花坛、草坪等,使得着色均一、层次清晰,给人一种宁静美。
3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3.1科学搭配观花和观叶植物
为了更好地在城市中体现生态性,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绿色和增加居住环境的观赏性,满足人文情怀,需要科学搭配观花植物和观叶植物,使两者相互协调搭配,从而形成色彩视觉冲击,带给人赏心悦目之感。观花植物的花色要鲜艳、整齐,夺人眼球,根据花期的特性进行适当调配,使得花期延长。观叶植物要选择颜色好、叶形漂亮、叶片丰满的植物,与观花植物形成2种特色,给人永不倦怠的感觉。
3.2注重植物配置的层次性
层次搭配可以减少眼球的疲劳,给人清晰、通透、层次感。主要是指空间层次设计、色彩层次设计、艺术造型层次设计等。有了层次性,园林设计更接近生态美的效果。而且将层次性运用到花期上,还可以延长观赏时间,使得园林设计的观赏价值大幅提升。
3.3注重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植物生长有季节性,在设计搭配时要注意季节性特征,将不同季花期进行调配,将冬季观叶植物穿插于观花植物场所,使花、叶、空间纵横等错落有致,避免单一性现象出现。在设计生态园林时,可将季节性变化规律作为艺术调整的基点,使春、夏、秋、冬都不会出现视觉疲劳,给人们紧张的神经一个放松、写意的环境,舒缓心绪,缓解工作压力。
4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一,尊重自然生长和植物生长规律。缺乏配置的条件时切不可求新标异,以免后期生长不利,弄巧成拙。此外,要以本土植物绿化为主,因为其环境适应性强,生长管理可控。若引种求新,要做好相应研究,以防植物死亡,耗费资源。第二,以实际环境条件为基点,不可好高鹜远,做到生态恢复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引种要做好与本地树种的搭配,保证本地树种不被破坏,引种成活率要高,不能一味地追求新品种。第三,生态园林建设是为了人文情怀和生态环境共同发展。因此,有必要规划开放性草坪场地供人游戏与放松,保证园林的基本功能性。受社会综合环境影响,在自然环境中痛快呼吸是人们进行心理疗养的重要原因之一,园林设计中不可忽略。第四,生态园林养护、更新和延续,要以生态手段为主,不可造成二次污染或二次破坏。除草、杀虫等要尽可能选用物理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瑞强.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方式分析与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11)
2王茜.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J].现代园艺,2015(2)
篇10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的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生态园林的建设,符合社会当前的现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园林的出现,也标志着现代园林的建设方向。生态园林的生态功能,不仅能创造一个和谐的自然环境,也能为人类提供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
1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从3个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具有生态特性,符合一般的生态系统观念,能够净化空气,绿化环境。二是具有园林特性,生态园林也是园林的一种,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美丽、舒适的活动空间,符合一般园林的基本要求。三是具有科学特性,生态园林是一项较为科学的设计,里面的植物都具备一定特性,有独立的意义。同时也会进行科学管理。总之,生态园林是现代园林建造中的首选。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要点
2.1场地的测量与勘察
在园林设计时,应当考虑选地的地质问题,对预选场地进行一定的勘察,充分了解当地的地质。对当地的气候也应做一定的调查,只有符合建设园林的条件,有一定的把握,才能作为生态园林建设的场地。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应考虑当地植物的特性是否与需要种植植物存在一定的共同点,需要种植的植物是否满足地质气候等条件。我们不能为了生态园林美观种植一些不符合气候的植被,导致生态收益较低。在生态园林植物搭配中,以生态特性和美观特性为主。在园林中种植一些能改善生态环境又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被。
2.2考虑绿地自然情况
在植物配置方面,要考察当地绿地的自然情况,让后结合考察分析的结果,选择一些符合种植的植被。考虑到植被的生长规律,然后,将这些植被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循环系统,必要时可以进行人工干扰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3植物的季节搭配
季节的变换,也使得植物在不同地变换。但是有些植物是一年四季几乎长青不变。我们可以考虑在园林中适当地栽种一些长青植物,避免因进入冬季,整个园林呈现“光秃秃”的尴尬场面,使园林看起来死气沉沉,不符合生态园林建设的宗旨。
2.4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
在树种的选择中,也要考虑是否对外界造成影响的问题,例如杨树,春天时候杨絮飞舞,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环境,在生态园林中不能种植此类影响他人的植物。园林树种的选择要慎重考虑,避免选择种植以后还需不断更换的植物。
3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3.1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例如:兰科植物、云杉、桦木、雪松、核桃、桑等植物与菌根具有共生关系;一些植物中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可见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
3.2关于植物群落
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群落性,并且有一定的范围。通过研究观察,不同层次的分析可以判断群落的组成,然后分析这些构成的植被,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在不同层次的群落都有一定的良好生长。在植被群落方面,要下足功夫,还可以引进外来适应能力强的物种。根据不同的物种,搭配不同植物群落,能够展现出不同生态系统,使园林的生态系统展现多元化。在植物群落中,还可以进行人工调整,人工修剪等。
3.3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
在城市园林中栽种的植物应依据地方特色来配置,各个城市由于文化、自然条件、经济、历史等的不同,建造的规模也不同,在植物配置时要融入当地的地方特色,体现当地的自然风格,由于每个地方的环境不同,所处的自然也会不同,只有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才会建造出属于当地特有的人文景点,不仅会为当地增添不一样的人文情怀,同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结语
总之,生态园林的建设,不是简单的种植植物就行,还需要科学管理,科学种植。在这方面,我们要多学习,多思考中国园林的精髓,参考外国园林的建设,创造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绿色生态园林。
参考文献
1刘红,邹凤云.浅谈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