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范文
时间:2023-04-05 10:4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环境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2-0024-02
当前,在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同时生产力水平也在日渐提高,对此,城市化进程正处在进展当中。但是在城市化进程发展中随之带来的也是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大量的消耗等问题。如今,在人们用审视的眼光去看待生态环境平衡问题,而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发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已经变得很脆弱了,并且已经不能再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路线继续走下去了。因此,怎样可以调控好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且进行解决,同时也探索出可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两者关系的途径,从而实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也作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因素。
1 对于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
1)对于城市建设,作为人们生活的物质载体,而城市的空间形态与自然景观则是人们主观向往的物化表现。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与自然城市景观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同样两者之间也有着互相影响的关系。在人们所生活的空间里其最主观的思想就是可以引导城市空间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对所存在的环境条件给予一定的影响力。在城市建设中作为一个可连续发展的过程,而在城市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中是两个可以相互影响的空间与时间的演变,并且可以得到创造城市空间与环境景观的各种要素。在城市建设环境的基础的本质就在于人们主观的思想对物质的显现。所以,以合理科学正确的建设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本质在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相统一的并不存在矛盾,是相辅相成的概念;
2)在城市建设的生态系统中它是属于经济、自然和与社会相复合的生态系统,所包括在环境系统以及生命系统中,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人们生活的环境与活动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环境建设已经成成为宏观的指导方案,在优化合理的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组织城市建设空间环境的重要策略,因此就必须要重视具有生态观的思想。也只有提高了生态环境的主观意识,才可以更好的指导城市建设在未来的建设中以打造生态环境城市的方向前进,并且建立起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当前,对于规划城市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已经广泛地得以应用;
3)在自然界城市建设所占的空间是很小的,但是却集中了大量交通、人口等方面,并且也建立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对此就会产生很多损害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对原始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改变,也改变了城市物理化的环境,比如在城市里的温室效应以及土壤板结等情况。在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当中,对于城市化发展的过程是会不断地影响环境的自身变化,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在生活、生产方式的形态,与此同时,通过其它途径给环境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的健康状态,从而引起了公害。在当代城市建设中人工生态环境系统是比较脆弱的,并且在生态过程上是需要耗竭性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于因人口高度的密集性,因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并不是完全开放的,它主要的表现就是需要其它生态系统全面的支持,需要大量的人为输入物质与能源力量,同样在城市环境中生活的人们所产生大量的废物也需要通过其它生态系统进行消化处理。
2 加强提高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在城市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就是绿色生态问题,这是在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过程当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在城市建设的规划当中对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得到了全面的注重,因此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就会向人们主观意识的方向进程,对于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也会大大的提高,不断的改善。对此,在环保部门必须要制定相应的环保指标,从严管理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充分的开展生态环境的检查活动,对于那些严重违反环保法规和法律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部门必须要进行依法的从严处理。在环保等相关单位的全力积极配合下,严厉打击给环境造成严重后果违反环保法规意识的行为;
2)对于城市环境建设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同时涉及了城市建设发展的每个不同层面,所以,需要把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也是推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有效依托。充分全面的坚持以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调整合理的用地需求,优化用地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化,并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可以转变成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和根本方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治理环境结构性污染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方法。在加强提高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服务与技术产业,改变原料利用的结构,以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加强提高应用太阳能以及生物能等方面的清洁能源;
3)在建设生态环境的城市中必须要全面的被社会大众广泛的接受作为主要基础,运用全社会人员共同参与的力量,奠定绿色环保与生态建设基础的力量。也只有通过应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共同参与才可以实现社会、资源和环境与人类之间相协调发展的目标。所以,必须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全民参与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大力倡导生态文化,提倡绿色、低碳、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环境警示教育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危机感、责任感,使生态文明观念、可持续发展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人人心。
3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急于功利的问题,而是需要通过长期而久远的阶段任务,作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过程。然而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计多复杂的问题,从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机制、主要理论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等待加以解决。所以,在建设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则需要以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合理综合实践地加以进行。
参考文献
[1]邹良楠.保持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对策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9).
[2]庄志强.浅谈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问题[J].科技资讯,2008(2).
[3]许迎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D].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2005.
篇2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存在问题;预控策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世界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就拿矿山开采领域来说,开采矿石的过程无非就是一种机械式破坏大自然的过程。所以,如果不加强对环境破坏的监督和管理,那么它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就会更加严重,这样一来,生态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也会更加突出,也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矿山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1矿山基层管理部门和企业业主的对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薄弱对于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政府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然而,在现实管理中,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太过重视,导致资源开发过度,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也就使得矿山的基层管理部门和企业重视生产,轻视生态环境的现象非常普遍,长此以往,管理部门更加重视业务管理,对生态环境的监督和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弱。人们总是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从而使得矿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1.2对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中执法能力较弱。当前的生态环境法律规章制度中,对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非常少,在很多环境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是目前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上,我国有些地区对矿山生态环静保护工作上还是十分薄弱,例如,政府执行机构的体系不健全,在很多环保部门内部,没有单独的生态环境保护科室,其次部门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缺乏环境监理的专业人才,政府投入的资金力度不够,由于上述种种问题,才使得我国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没能得以有效的保护。1.3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的职能相互脱节。当前阶段,环保局虽然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方面渐渐的加大了力度,但是与实际要求比较,还没有达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在矿山生态环境管理职能上缺少明确的规定,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都没有明确规定,各相关部门之间由于隶属于不同的科室,造成彼此之间信息的闭塞,在安排具体任务时,由于各部门各自为阵,在工作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纰漏。在办理矿山开发的相关证件的审批过程中由于各政府部门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就达不到审批过程中受到监督的规定。1.4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治理环境的资金缺乏。矿上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对矿产资源进行过度开发,违背了大自然的生态规律。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不管是新建矿山还是老矿山、闭坑矿山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但由于老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矿产资源开发已临近枯竭,而企业的负担过重,经济效益变差,历史欠账太多,使得很多企业已经无力恢复和治理已经被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由于矿山环境的治理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多渠道、多方面的筹集资金,加大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的投入。
2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探究
2.1加强调查评价,全面摸清矿山家底。在这方面,湖南省国土资源部门充分发挥地质勘查部门的技术支撑作用,与地勘单位密切合作,主要做了两件事:①2012~2015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部署在全省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经过3年的工作,投入工作经费5000多万元,共计调查矿山7328个,编制调查与评价报告136份,开展了5个专题研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档案7328套,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②围绕矿业集中开采区,重点对湘江流域地质环境的影响评价开展了一系列基础调查,如湖南省洞庭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娄邵盆地基本农田区土地环境地质调查、湖南省湘江流域南部土地环境地质调查,以及复合污染土壤典型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迁移转化途径研究。相关专题的调查成果为治理矿山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2.2深化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恢复保证金制度。在学习了国外一些先进的经验及法律法规之后,我国颁布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并建立了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度,这些举措对我国处理矿山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在处理一些特殊的矿山项目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应该对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①在评价区域环境时,应该考虑到矿山周边复杂的生态环境、并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潜伏性进行评价。②在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预测评价时,应该尽量确保预测结果的客观性。③要对矿山开发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做出定期地动态环境影响评价,使环境影响评价跟上开发活动的步伐。再者就是建立完善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①矿权人在享受应得的权利时,还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矿山环境治理的义务。为了保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义务有效的被履行,以保护地质环境和自然景观,采矿权人应该缴纳保证资金。②保证金的数额要依据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过高了容易让人望而止步,太低了又起不到效果。③当地的地方政府应该创建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对于那些停办、关闭、闭坑的矿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负责统一组织治理。④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如果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效果比较好,环境的恢复也比较好,在通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合格验收后,矿业主缴纳的保证金以及利息将会全部返还。2.3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体系。由各级人民政府牵头,开展矿山环境综合防治。①由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矿山环境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划分责任主体,明确防治方向,部署重点防治工程。②科学开展防治工程,根据矿山环境问题分布、影响范围等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安排防治工程,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③加强矿山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提高矿山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完善矿山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编制矿山环境保护基础图系,建立矿山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宣传培训,全面提升矿山环境综合防治水平。2.4创新投入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大资金投入。①对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矿山造成的和现阶段矿业权人灭失所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各级政府编制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专项基金。②充分发挥备用金制度的约束作用,督促矿业权人主动加大投入。③在目前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按照“谁投资恢复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创新投入机制,建立PPP模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3结束语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对矿产资源的毫无节制的开发使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而且我国目前阶段法律制度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趋势。所以,针对当前的现状,根据我国目前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保护好矿山的生态环境。使得矿产资源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和谐共处。
作者:段敏 单位:冷水江市环境保护局
参考文献
[1]王克帮.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法律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王伟,王海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山西化工,2014(02):55~58.
篇3
一、调查目的
(1)通过调查研究,让学生掌握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防治措施,并能举一反三,会研究其它类似问题。
(2)让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学会查阅有用资料,学会访谈,并会分析应用资料,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地理,学有用的地理,让学生能在做的过程中学。
二、研究方法
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走访(利用周末),讨,合作探究,撰写调查报告。
适用学生:高二文科生。
三、调查过程
(1)成立调查小组,每组4人左右,共计12组。
(2)明确研究内容及方法。
调查报告
当地生态环境问题调查研究
――以张掖地区荒漠化问题为例
小组:第三小组 组长:*** 组员:*** *** ***
指导老师:张 波
1.张掖荒漠化的分布调查。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张掖市土地荒漠化面积661953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1%,主要分布在两大沙区:一是甘肃高台沙区,包括甘州、临泽、高台3县(区)及肃南明花区;二是山丹、民乐沙区,包括山丹、民乐两县北和甘州区的石岗墩一带。
2.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1)张掖市基本气象数据调查。
通过参观张掖市气象局,我们得到以下有用数据:年平均气温7.3℃,年平均降水量131.6mm,年平均蒸发量2002.5℃,最大积雪厚度10cm,年平均日照时数3065小时,年平均沙尘暴天数3.9天,年平均风速2.0m/s。
(2)张掖市自然特征调查。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位于38°N两侧,处于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上中游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而集中,多风沙天气,植被以荒漠和草原为主。
(3)自然原因归纳。
①张掖深居内陆,年平均降水量小,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气候非常干旱。②春季常有大风、沙尘暴天气。③植被较少,以荒漠、草原为主。④河流少,水源条件差。
人为原因
①祁连山区(黑河上游)过度樵采。②马场、康乐草原超载放牧。③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灌溉方式不当。④局部地区不合理的采矿。⑤牧区存在严重的过度开垦问题。⑥农村人口数量过多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通过讨论,我们小组认为防治荒漠化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快城市化进程,减少农村人口的数量。
(2)退耕还草,围栏放牧,限制牧区牲畜的数量。
(3)黑河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
(4)采用喷灌、滴灌代替大水漫灌,发展节水农业,小麦选择耐旱品种。
(5)合理分配黑河上、中、下游的水源。
(6)发展沼气,联通天然气解决农村的能源问题。
篇4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环境,河北省
Abstract: The cit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basi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Hebei Province,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improved, and how to achieve harmonization wit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urbanization become an urgent social problem. The papers in Hebei Provinc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ain ecological problems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Hebei Provinc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an ecological province of Hebei, to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egional towns a reference.
Keywords: urbaniz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ebei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S8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镇化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提高了文化、教育与科技发展水平,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进步。但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各要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正在不断加剧。如何在城镇化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城市人口、资源、社会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是现代化城市生态建设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1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体系不断完善
河北省城市体系初步形成,截止2007年,全省共有城市33个,其中地级市11个,县级市22个。目前,城市化进程步入加速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由3个特大城市,3个大城市,6个中等城市,21个小城市,862个建制镇构成的大中小配套的城镇网络体系。2007年全省总人口6943.2万人,城镇人口2794.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0.25%,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11个设区市城镇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唐山49.73%、石家庄45.10%、秦皇岛44.78%、廊坊44.63%、张家口40.93%、邯郸40.67%、沧州39.00%、邢台38.06%、承德35.27%、衡水35.01%、保定31.76%。各市城镇化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提高幅度在0.92-2.04个百分点之间。22个县级市城镇化率均在25%以上,其中,11个市超过40%,8个市在30%-40%之间,3个市在30%以下。县域城镇化率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136个县(市)中,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仅有18个,在50%以上的有4个,;40%-50%的有14个,占全部县(市)的10.3%;30%-40%的有42个,占30.9%;20%-30%的有61个,占44.9%;10%-20%的有15个,占11.0%。
今后十几年将是是河北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城镇化进程将会不断加快,因此在城镇化化建设中必须充分吸取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2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制约城镇可持续发展
2.1城市水、土资源短缺,城市发展受到瓶颈制约
河北省所有城市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缺水,邯郸、邢台、沧州、衡水人均水资源在200m3以下,其中衡水市人均仅有122m3,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是人均1000m3处于缺水的边缘,500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全省11个设区市总用水量已达22亿立方米,而城市范围内的可供水量仅12亿立方米,缺水量10亿立方米,缺水率达45%。其中,邯郸、邢台、沧州、衡水和廊坊缺水尤为严重,缺水率高达55%-80%。由于城市用水量远超出了市域本身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近年城市主要依靠超采地下水和挤占市域外其他水源来维持。同时,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情况依然存在,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不合理的城镇化进程导致了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非法占有,多年来城镇土地利用过程中,以外延扩张为主,土地利用方式较粗放,建设用地不断扩大,侵占大量耕地,1987-2007年全省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达585000公顷,占该时期耕地减少面积的22.02%;城镇土地利用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城镇进一步发展受到土地资源的严重制约。
2.2环境污染较重,城镇环境质量差
2.2.1大气环境
河北省大部分城市的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占80%以上,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如钢铁、热电、焦化、水泥等在城镇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不合理的城市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导致煤烟型污染和城市结构型污染相互交织,2007年全省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42.9万吨,烟尘排放量69.9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65.9万吨。11个设区市大气环境总体质量较差,只有秦皇岛、廊坊、衡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有的城市大气污染因子超标2-3倍,使城市建筑、动植物群落和居民生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1]。
2.2.2水环境
城市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污水处理率相对较低。2007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18.1亿吨,其中COD63.6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44.2%。城市过境河段的治理,近年来总体有所好转,但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大多数城市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普遍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超标因子有COD、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等。全省42条河流133个监测断面仅有19%的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标准,60%的断面为Ⅴ类或劣Ⅴ类,不仅完全丧失了水体使用功能,而且致使地下水受到污染,加剧了全省水资源的短缺。
2.2.3噪声环境
篇5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6月1日,州交通运输局局长、总工对高速过境段、国道318线过境段环保问题进行全面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务必于6月4日前完成整改工作。
同日,州交通运输局总工召集州交城投集团公司总经理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就抓好州交投责任范围内的交通运输领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进行部署,提出具体整改要求。
2021年6月4日,州交通运输局局长、总工再次深入两个项目现场,检查整改落实情况,结合厅下发的通知要求,就通知中反馈的具体问题,向交通和城乡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公路建设服务中心、市交通运输局等三家责任单位发出书面整改通知,要求:一是提高思想认识,狠抓整改落实;二是强化责任分工,明确整改时限;三是立行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结合厅下发的通知要求,加强工作指导,落实跟踪督办,对存在的问题逐项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全力整改,确保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防治;
篇6
[关键词]城镇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1-0000-01
引言
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因此需要完善基础设 施,不断进行扩建、修建,会出现水土流失,而且会引发新的 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对其中出现的新问题明确原因, 制定有效措施,比如,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社会氛围、加 强对乡镇企业的管理,加大排污的控制力度等,从而使我国 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与环境协调发展。
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概述
水土保持主要是指对水土流失的防治,并对其进行保护 和改善,同时对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进行合理的 利用,进而提高土地生产力,使其能够充分的发挥社会和经 济效益。从概念的角度来说,除了对水土流失进行防治以 外,水土保持所包含的内容还有使水土资源能够充分的利 用,并对环境进行美化等,美化环境除了上述的慎重使用复垦措施的内容外还包括了植树造林这一项内容。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工程量比较复杂,与很多的学科、 部门都有着联系,因此,应该在调查评价水土资源现状的前 提下,依据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合理编制各项工作的规划, 例如生态修复规划、城市水保规划等。我们应该不断地积累 经验,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并吸取外国先进的技术经验,进而 促使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同时运用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促 进生态系统的循环。水土流失治理不但要将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发展当做目标,还要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行充分 的发挥,这样才可以对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 有效的解决。
2 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 境新问题
2.1 城市盲目扩张,大挖大填,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城镇为了扩张建设,进入山区进行开挖斜坡,导致由于 斜坡没有支撑的作用而造成滑坡;还在斜坡进行建设房屋进 行工业以及商业化的开发,对于山体的承载力不断加重,以
2.2 城镇周边乱挖滥弃,建筑及生活垃圾剧增,环境破坏和 污染加重
在对城镇化建设当中,工程中需要的土石方的量非常 大,在许多地方,对于土石的挖掘没有进行规划,造成挖掘混 乱,并且在管理中没有将其重视起来,管理不到位,在城市的 周边随便乱取土以及采石和挖砂,导致山体的植被被严重破 坏,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目前,在一些城市当中, 城市周边由于被偷采,在城市周围留下许多的土坑;同样,也 有很多地方,对于建筑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或者对建筑进行拆 迁所产生的垃圾偷弃偷排,不仅仅是对于环境的一种破坏, 而且也能带来诸如泥石流以及滑坡类的灾害。同样,由于城 镇的扩大速度比较快,对于污水以及垃圾的处理的设施的建 设却比较滞后,也造成城市周边垃圾成堆,给城市的空气以 及水资源带来污染。
2.3 原有河道、塘堰等被填埋、淤积,蓄水滞洪功能丧失,恶 化生态环境
城市及其规划区有很多本身存在的水塘、蓄(排)水沟、 排洪排涝渠、洼地、湖泊等,而在当前的城镇化的发展中,一 些企业被利益所诱惑,占用这些设施,有时甚至会对其进行破坏。这样会致使城市失去自然蓄水、调节、滞洪、分流的能 力。如果大面积的地表发生硬化的现象,并且一些湖泊与河 流被不合理的占用,就会使得城市的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小, 地下水不能够及时的得到补给,这就会使得原来的就比较缺 水的城市愈发的缺水,并且这样的城市出现的数量会上升, 甚至会引出类似于地面沉降等的问题。依据当前的实际情 况,在我国共669座城市中,有着缺水问题的城市已经有了 大约400座,缺水现象比较严重的城市已经有了 110座[2]。除此以外,由于不断缩小的河流湖泊水,使得河流湖泊的纳 污、自净能力也在不断的下降,而这又会使得水体污染的现 象加重。同时,城市地面被大量花岗岩、大理石、地面砖、水 泥、混凝土与柏油等不透水材料覆盖,地面没有了土壤以及 林草植被的覆盖,使得城市的生态功能逐渐的减弱,破坏了 生态系统。
3 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 境问题原因
3.1 人为原因
目前,在我国的城镇化的发展中,需要增加一些配套的 基础设施,或是对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或更新,而对于 这一个工程需要非常多的建设材料,例如大量的石料、细沙 与土壤应用在盖房或修路的施工中。而对于这些材料的来 源都要在河床或者山川处进行开采,但是在利益的趋势下, 就会使得这些活动再进行时没有约束,进而导致周边的环境 受到非常大的破坏,增加了水土流失的面积。
3.2 部分施工未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进行
有很多开发商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并未依据我国有关水 土保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施工。同样,在城镇化进 程中,有很多工程施工均未根据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土保持措 施的相关规定施工,一味的追逐利益,忽视施工对环境带来 的不良影响,致使很多保持水土的植被被破坏,土壤污染,使 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4 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4.1 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在水土保持方面,_定要将党和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持 的政策问题宣传到位,对于上级传达的重要精神贯彻到位, 将水土保持的好处和作用讲解到位,对于水土保持的政策法 规强化到位。在对内容的宣传上,不仅仅是将水土保持的作 用进行宣传,还要对水土流失的害处进行宣传,一定要将水 土保持在与防洪灾害以及水利的发展和社会化的可持续发 展方面的关系进行宣传,我们不能仅仅只是做表面工作,而 是要深入性的真正的将从生态方面贯彻到位,将生态建设的 重要性在社会发展以及国民的经济中提到一个高度。
4.2 各级政府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关注和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应重视城镇规划作用,根据小城镇在地区中的 性能,注重修整完善小城镇规划;规划要具备科学性、合理性 以及可操作性。切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实际情况, 对于环境影响最小的前提下规划城镇的各功能区布局以合 理区域,打造城镇完善的功能分区。而建设过程中,对于衣 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大大提高,不仅是改水、改厕,衣 村垃圾乱放问题,污水直接随意排放等严重的污染问题也要 改善,针对人畜禽粪便大力实施沼气工程,新衣村建设专项 经费提议运用奖励方式,就环保项目实行奖励补偿。
4.3 做好城镇化水土保持与环境发展的科学规划
在城镇化进程中能够很好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就必 须与其城市的实际情况呼应,进行实施城镇化和环境保护和 水土保持角度的可持续发展的计划,城镇化进程中要做好规 划一建设一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有长久之计规划实施 城市建设和开发,不能只是以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主体实施 建设以及开发,导致忽略环境、植被以及水土保持问题的和 谐发展。而且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投入必须考虑和分 析其城市的水土和植被习性,了解和调研其城市的水土保持 能力以及其流失因素。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的维 持原始地貌并以水土为核心,实施因地实施城镇化进程中的 水土保持工作。
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注重根本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的规 划,水土保持规划必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卫生城市 的建设、生态城市的建设、旅游城市的建设相协调,真正做到 保持城镇化进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条不紊地开展。
4.4 按照规律,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在几十年的实际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流域治理经验越 来越丰富,其中有效的治理方式就是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 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草”根据地区实际,制定出合理的林 草、工程以及保土耕作措施。与此同时,要重视自然规律,将 生态自我恢复重视起来,使水土流失治理的速度加快,最终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将水土流失治理防洪工作相结 合,走出一条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5 结语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要从技术保 证、制度保证等各个方面做好保证,同时还需要对地形、地貌 等自然因素进行考虑,才能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时围绕 生态建设主题的要求,深入分析问题,合理规划,将生态环境 有效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一、秦皇岛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秦皇岛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襟渤海,东与重工业辽宁接壤,西与唐山比邻,距首都北京仅281K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资源丰厚,生态环境优越,是国家开放地区和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秦皇岛西部海岸线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旅游胜地。东起山海关金丝河口,西止昌黎滦河口,全长126.4公里的海岸线构成了秦皇岛主要的海滨旅游带,其中北戴河、南戴河、黄金海岸开发最为著名,初步形成了集山、海、城、关、湖、洞、沙、宫、庙、寺、林、泉为一体的带状旅游格局。近年来,海滨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旅游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境内外客流量逐年增多,旅游收入稳步提高,旅游业已成为秦皇岛的主导产业。
二、秦皇岛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评价
秦皇岛旅游带属于海滨型风景区,适宜于度假、观光和海滩娱乐旅游开发。其旅游资源呈现如下特点:
1 地貌格局:基岩滩涂沙丘等相间分布
由于本海区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西侧,北依燕山,岩脉深入海域,从而构成了由基岩和砂质为主的岸线地貌格局。目前驰名中外的昌黎滑沙就是以此为载体开发的。海滩质量高、容量大,是理想的夏季娱乐资源。独特的地貌格局,使得该区旅游景观组合既有序、多样,又主题统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配合恰当,海、沙、滩、山、林、鸟等景象相得益彰,因此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旅游度假和娱乐价值。
2 最典型的旅游资源:3S
被视为海滨旅游开发灵魂的3S资源即沙滩(SAND)、阳光(SUN)、大海(SEA),在秦皇岛西部海滨旅游带十分典型,并具有优势。
沙滩
沙滩是秦皇岛旅游的骄傲,沙层厚实,堆积细腻,分选均匀,细沙量多,无泥,沙软潮平,海水清洁、温度适宜,沙质在中国北方地区首屈一指,是沙浴、沙疗最为理想的场所。
海水
海滨旅游带的海水既是资源又是背景。该旅游带的海水作为旅游景观背景是很合格的,作为游憩用水则基本合格。
气候
秦皇岛具有夏季凉爽的气候,是避暑的优良地域
一般7-8月是海滨避暑、休闲、度假、海浴的最佳季节。
3 资源组合优、品位高,与周围地区的景观资源匹配
本旅游带的沙山起伏错落、线条优美、造型别致,与蓝蓝的大海、苍翠的林海、平坦的沙海一起构成了一卷天然画廊,该旅游带视域宽广、资源丰富,辖近30处自然景观,20处人文景观,可看、观、游娱,再加之周围的山海关、碣石山、祖山等景致,使其更具较高的游览价值。
三、秦皇岛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来源
旅游开发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综合经济实力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投资环境的趋好,地方知名度美誉度的增长,均与旅游的开发有直接关系;,因此秦皇岛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策非常正确。但是旅游业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旅游开发的无序性,导致很多隐患。笔者认为,,目前,该地区突出的旅游环境问题是:
1城市人口高速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压力,
近年来大量外地和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的膨胀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
2植被严重破坏,绿地覆盖率下降。
因管理不力,国民素质低,植被破坏问题严重,
3乱砍伐现象严重,动植物资源大量减少。
由于人口剧增,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人们开始乱砍乱伐,致使森林面积减少,食源受限,野生动物被迫迁移,动物资源越来越少,生物资源多样性被破坏,
海洋生态问题
处于海陆交接地带的海洋生态属于脆弱环境,因而极易遭受破坏,秦皇岛的开发,特别是一些污染项目的建设,已使生态海洋环境问题突出。
4北戴河海滨地区因游人过多引发垃圾污染、海滩资源破坏,海水污染比较严重;许多乡镇企业起点低、设备简单、工艺落后、管理和技术水平低,许多企业未按“三同时”制度施工,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水环境。
5南戴河地区因建设无序引发的建设污染严重。
6黄金海岸因滑沙引起的海沙资源破坏比较严重。
四、秦皇岛海滨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意义及保护措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态旅游发展的根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为契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树立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观念,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诸多手段,综合治理,控制生态恶化趋势,针对秦皇岛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必须实施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
1对重点海域进行重点保护
各海水浴场是大肠菌群的重点控制区域,各河口必须有效控制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限期治理老污染源。重点保护地区为:戴河口至汤河口之间的沙滩保护带;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文昌鱼保护区、沙丘保护区;泻湖富营养化防护区等。
2控制污染物超标排放
兴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深海排放工程;建立海上溢油事故的监督和应急处理体系;北戴河限量开采地下水,避免海水入侵并保证北戴河海滨的安全用水。
3海洋生态建设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海蚀作用对海岸的侵蚀,重点侵蚀地段采取工程手段予以保护。
4浴场管理:禁止在规划的海水浴场及其周围海域内进行海水养殖和晾晒渔具,为保证海滩面积,沿岸各县应保证一定的浴场岸线长度,并不得再做其他用途。
5绿化隔离带建设
确保绿化带建设、沿海路自然分布缓坡、草地、果园、苗圃、农田等,绿地率高于30%。
6建筑控制
应从建筑控高、容积率、绿地率等方面分段制定沿海建设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
7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8植树造林,扩大绿地覆盖率。
篇8
【关键词】垃圾围城;垃圾填埋;垃圾分类;
中图分类号:R12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聚集度的不断提升,城市垃圾产量惊人。巨大的城市垃圾不仅污染了大气环境、降低了市容、市貌,而且也严重威胁到地下水质、危害农田土壤,为蚊蝇、老鼠和病原菌提供温床。因此,加快推进我国城市垃圾的综合处理和污染防治,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我国城市垃圾现状
2.1 垃圾总量大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过亿吨,占世界垃圾总产生量的26.5%,且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52亿吨,居世界首位。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m2,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2.2 回收率不高
中国生活垃圾总量上迅速增长,但所含成分较之以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垃圾中有机物不断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利用价值亦日益增大。我国废品回收系统中,废纸回收率低于30%,废金属回收率低于45%,废玻璃及废塑料回收率均低于20%。世界上最富裕国家之一的瑞士,其城市垃圾总回收率已达40%以上,且每年消费三十几万吨玻璃瓶中96%得到了有效回收利用。
2.3 缺乏集中管理
当前,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还停留在混合收集阶段,绝大部分垃圾未经处理,堆积在城外,出现垃圾围城的局面。对于广大居民来说,生活垃圾的分类不仅繁琐占用时间,而且会增加开支,因此对垃圾分类都不是很积极。
3、我国城市垃圾综合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采取填埋、堆肥、焚烧三种方式,这几种传统垃圾处理方法,都存在其各自的缺陷和隐患。
3.1垃圾主要处理手段
(1)垃圾焚烧处理
焚烧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处理量大,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因此是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技术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都很高,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是一种较好的垃圾处理方法。但对焚烧条件控制不当会存在烟气污染问题,且设备投资巨大,我国的地方财政难以承受。
(2)卫生填埋处理
所谓卫生填埋,就是能对渗滤液和填埋气体进行控制的填埋方式 早期的垃圾填埋处理由于未控制其对环境的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由于垃圾产量大增加,而且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因此造成环境污染的可能性也大增加。但在初期填埋的技术要求低,并且经济成本也低。对于很多技术与财力有限的社会,很多都采取此种方式。
(3)堆肥处理
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在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有机物、氧气和细菌相互作用,析出二氧化碳、水和热,同时生成腐殖质。就我国垃圾的具体情况来看,生活垃圾中的易腐有机物含量较高,采川堆肥技术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堆肥技术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因此减容、减量及无害化程度低。因此仅仅依靠堆肥处理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垃圾问题。
3.2 我国垃圾处理方式的问题
表1可以看出,我国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占地面积大的垃圾填埋,而发达国家一般选取占地少、效率高、成本低的焚烧技术。我国人口基数大,面临着繁重的发展的任务,城市中各种发展项目需求大量的建设用地,同时为了国家的粮食的安全,又必须确保18亿亩耕地的红线,所以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而垃圾填埋占用了大量城市周边宝贵的土地资源,产生了严重的“垃圾围城”。
表1 2007――2011年中国内垃圾处理方式统计表
4、外国经验对于我国的启示
根据国外的经验,我们了解到切实有效的垃圾分类是我们解决“垃圾围城”这个问题的必由之路。并且我国在很早以前便已经开始尝试了垃圾分类这个方法,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垃圾从产生到最终处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某部分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整体功能必受影响。垃圾分类投放属于前端环节,处置属于末端环节,如果没有合理的末端处置设施,垃圾分类处置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为此我们需要做好,整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
(1)国家应该重视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确立。首先应该以法律的强制性来要求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应制定更加具体配套的可操作性强的相关法律。
(2)对居民应进行系统详尽的循环经济知识的教育。首先应该加强宣传,改变民众对于“垃圾”的态度,使他们相信“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政府环境部门或环保工作志愿者可深入社区,以宣传海报等各种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的益处。
(3)应加强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以增强垃圾收集后的处理能力。首先,学术界应该就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研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改变垃圾分类观念模糊不清的现状。其次,科学工作者应该加强技术创新,使垃圾能被无害地焚烧或被有效地转化成资源。对此,国家应给予相应的技术研发资金以支持垃圾循环利用及环境保护。
5、结语
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突破50%,在可预期的将来,城镇化的速度也一定是保持着比较高的速度。由于前30年在城镇的发展中,城镇垃圾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故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城市垃圾的问题至关重要。现今在众多地方已经上演了“垃圾围城”,再不想法设
法的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今后我们的生活将与各种垃圾为伴!
参考文献
[1]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1,04.
篇9
关键词:水电建设;环境问题;大气污染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领域都在进行着扩建与改造,这虽然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一个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对各种能源的需求量也较为庞大,例如石油资源、电力资源,水资源等,且水资源和电力资源是维持我们正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东西,这就会使对资源开采的力度增大,而过度开采就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危害,因此,我国发展了风力发电、水利发电等各种工程,这虽然解决了我国水、电资源紧缺的问题,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
1水利水电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1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一方面,在对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工程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这样就会给当地居民的生存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灰尘飘扬在空中,主要包括爆破过程中的颗粒物,和钻孔过程中的一些尘土,以及被风吹起来的泥沙等,这些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2对地质环境造成损害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本就是基于地表之上的,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难免对地质造成损害,且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或者是由于保护措施使用不当,就会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这就会给地质带来严重损害。
1.3对水质的影响
树木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当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这些物质就会被释放出来,进而对水质造成影响。
1.4对植被的威胁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较为庞大,所需要的占地面积也较大,这就会对当地的植被造成破坏,同时,也会使一些鸟类无处可居。且即使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工后,也还要进行很长时间的蓄水、放水过程,这也会给植被带来一定影响,使它们的生存受到威胁,同时,也会给一些鸟类的生存带来威胁。
2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保护生态环境
2.1建立完善的工程生态影响测评体系
测评体系的建立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同时,这也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措施。测评内容主要是对生态环境影响较为突出的因素,如水土保持状况。在进行分析过后,可以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工程建设进行相应的调整。
2.2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的补偿方案
即使每位员工都具备一定的生态意识,也不能够完全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情况的发生,所以,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补偿措施也是很关键的。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对一些树木进行砍伐,这就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但这却是不得不为的事情。而补偿措施的建立,能够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快速修复,进而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2.3做好规划设计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做好相关规划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每一个细节,要知道细节决定成败。主要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考察、对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考虑、对施工后期的难点攻克等。
2.4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能够对建设工人的行为作出约束,能够让他们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规范操作,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如出台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就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保证生态环境不受影响,做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而且,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力发展我国经济,也是一直以来我国所遵守的原则。
篇10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规划;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S89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新农村规划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制约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如果不及时加以重视并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行为,必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一、生态环境问题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加快农业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解决农村环境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能够增加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保证农村稳定的局面,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正是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
(3)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建设中采取的有效措施,不仅加快了农村现代化建设,而且统筹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二、当前我国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1)水污染:水污染是全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农业生产、人们生活、禽畜饲养、工矿业排放等方面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污泥等,在未进行任何处理情况下排入江、河、湖、塘,使原本洁净的水质变得污浊不堪,另外,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也会污染水源,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把化肥农药冲刷到附近的河流,严重污染了水源。
(2)大气污染:秋天收割后大量的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冬季农户们主要靠燃烧秸秆取暖和做饭,到了春季用不了的秸秆也被燃烧掉。在燃烧过程中潮湿的秸秆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颗粒物,不仅对人和牲畜的眼睛、鼻子、呼吸道造成严重伤害,而且由此造成的大气污染还会产生酸雨,对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造成重大的伤害。
(3)土壤污染: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而长期大量施用化肥的结果是地力肥力受损,有效营养元素失衡,土壤大幅度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同时,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造成毒害而大量死亡,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4)垃圾污染:现阶段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管理的缺失,许多地区的农村还处在“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状态,脏乱差的现象严重。新农村建设中的垃圾 污染包括乡镇企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农村垃圾因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日晒雨淋成为环境污染的二次污染源,堆积如山的垃圾对村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5)乡镇企业污染: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大多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技术较落后,造成污染后治理困难。特别是一些为谋取暴利的乡镇企业主,大规模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毁林开荒、竭泽而渔等行为,导致一些地方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增加了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高发,无论哪种灾害,都会给人们造成无法挽回的财产损失,甚至是付出了血与生命的代价。
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广大农民赖以生息的家园,是我国农业经济、农业生产良好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是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首要条件。
(1)加大宣传环保力度、增强人们环保意识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只有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各地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让人们充分意识到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我们不仅要为当代造福、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空间、适宜的生存环境。
(2)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我国现有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对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缺乏具有地域性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因此要在国家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法律法规基础上再制定出一系列科学有效、适合各地特点、针对不同行业等方面的相应法规政策,使执法部门有法可依、有法可尊、有法可循,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程建设
要尽快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条件与卫生条件,如取暖、用火、用水、如厕等,同时农户饲养畜禽水产类生物的排泄废物等也是造成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倡导推广太阳能、沼气、秸秆利用、粪肥利用等技术,从而代替传统的烧柴、燃煤等用火方式,减少一切污染环境的因素。
(4)推进农业技术与创新,发展多模式生态农业经济
在农业生产领域,要尽量减少各类农药化肥的使用,可以通过测土配方、有针对性的施肥。对各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要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手段,必要时再采用药物防治。另外还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推进高新农业技术 (如生物防治技术、多种植物共生技术、农膜回收利用技术和可降解生产技术、秸秆气化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等等)的广泛应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制运行机制,积极培育农业技术的应用环境,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转化与推广,使科技研发与农业实际需求相挂钩。根据各地情况,大力发展多模式生态农业经济,改变单一的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对农业生产垃圾和农业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鼓励多模式生态农业的建立。
(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与监督机制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只有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在各项法律法规基础上还要加强监管力度,对已审批、在审批、要审批的乡镇企业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严格审批、报检,对不合格企业要立即停工整顿、整改。尤其是对一些可能产生污染的乡镇企业更要严格审批,从源头杜绝污染源。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与参与意识,使农民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人有责。对各类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勇于举报的农民要给予嘉奖及保护,真正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确保环保工作稳步进行。
四、结语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致力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等同来抓,并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余泽娜、孙燕青、麦锰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J].前沿,2010,(1).
[2]余维祥.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