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系统范文
时间:2023-03-17 12:0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子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好象每次过年前都是要新版的,从2005年的3.8、到2006年4.6,再到2007年的5.2,幻想游戏已经走过三个年头了,幻想游戏可以说创造了无数经典小游戏,很多小游戏流行是和游戏中文名分不开的,每找到一款新游戏,都会想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再,有些可以英文直译,一直到如今的5.2版,幻想游戏已经了二十几个版本,近百款经典单机小游戏,并且80%以上的游戏都非常受广大玩家欢迎。想要在网吧里装些平常消磨时间又有趣的单机游戏,非幻想游戏莫属,而且幻想游戏的交流活动也非常多,在北京上海等地都组建了自己的游戏交流俱乐部,供大家在玩小游戏时交流使用,不要小看幻想游戏集成的小游戏,个个都是相当有难度的,各地交流俱乐部里最火爆的话题就是各游戏的分数比拼。有心计的网管完全可以在自己网吧内办自己的幻想游戏俱乐部,推出各种比赛活动,是非常好的带动人气的方法。
PowerShadow是款很奇特的小软体,当你安装它(安装与操作非常简单)并重新启动电脑以后,电脑会类似安装了双系统一样,多出一个启动项,选择其中PowerShadow Master的启动项后,跟原系统完全一样地使用,而且资源使用与速度及稳定性跟原系统一样!但是你的一切操作,包括安装程式(甚至运行病毒),在下次用原系统启动时,这些操作对原系统都是无效的,亦即对原系统无任何不良影响!这就是影子系统PowerShadow的精髓所在。它并非虚拟系统,因为PowerShadow是执行在使用中的系统上,PowerShadow只是原系统的影子!意思是说,原系统中安装了的任何软体,设定,一切都在影子系统中保存。而且用户可以随时调用影子系统,影子系统便马上进入状态,用户不需要重新安装系统,也不用等待执行时间。这种非常有潜力的软件也许会取代目前流行的还原软件。
PowerShadow与网吧常用GHOST不同之处
综合来说, 使用PowerShadow的好处便是"能在不影响原系统的情况下,使用原系统的所有功能。"不要小看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平时要实现非得使用诸如GHOST之类的程式不可。但如果想用GHOST代替PowerShadow的功能, 非得在每次想调试时,先做一个GHOSTIMAGE,然后便调试,调试完再用GHOST还原系统。
篇2
关键词:硬盘播出 设计 流程 维护
引 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给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发射,正在由传统的方式向自动化方向迈进。
永城电视台从2003年,先后将新闻综合频道、文体科教频道、经济生活频道、都市频道进行设备升级。由原来的录像带、光盘播出,升级改造为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经过多年来的实际运用,认为该系统安全可靠、图像清晰、操作简便。不仅使播出人员,从传统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达到安全高效、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硬盘自动化播出系统中的有关环节,做简要介绍。
一、解读硬盘自动系统及优越性
所谓硬盘自动化播出系统,就是以视频服务器为主题,充分发挥硬盘存储的优势,取代传统录像带作为媒体信息载体,运用专业播出软件来取代传统的录像机,通过计算机按照一定的播出要求,轻松实现节目编排和自动播出的播控系统。
永城电视台从2003年率先在新闻综合频道开始,试用火凤凰硬盘自动播出系统,当初是硬盘、磁带、光盘混播,只能算是半自动化播出。2004年我台采用飞尚硬盘自动播出系统,它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播出设备,从根本上改变了电视台传统的播出方式,实现完全硬盘自动化播出,当时在全省尚属使用较早的县市。由于该系统对于支持视频格式和字幕功能有一定局限,通过性能比较,于2005年我们采用了重庆超想X8000硬盘自动播出系统,该系统与前两个相比较,不仅具有界面美观,操作简便,图像、字幕功能更为全面,而且还能自动检测节目的安全性。如今硬盘播出自动化应用已更加成熟,我台不仅配备了硬盘播出管理软件,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集编辑、编排、审片、播出、管理为一体,功能更为强大的硬盘工作系统。
目前,本台所使用的硬盘播出系统,具有五大明显的优势。
一是:功能更强大。该播出系统具有实时播出,同一个节目可重复在不同频道同时或不同时段播出,拥有多套非线性编辑系统,播出节目无需格式转换,电视节目切换平滑、安全性高、播出精度高。该系统同时具备挂角、游走、台标等功能。
二是:图像更清晰。由于采用数字压缩技术,改变了数字的处理和存储方式,信号传输特性更优。节目虽经多次复制、重播,图像和音频质量无损耗,更无黑屏、马赛克和跳动现象,数据可以长期高质量保存和播放。
三是: 效益更高。便于节目检索实时访问,多个输入、输出通道可以同时存取同一或不同的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是:操作更方便。硬盘播出系统不仅提高了节目质量,还解决了原来人工容易误操作和节目时间不准时的问题。现在更换节目或删除节目,只需轻轻一点鼠标即可轻松完成。播出节目表编排好后,无需人为干预,即可以自动播出。
五是: 安全性更强。为加强各部室的责任,根据各部室的职能范围,有网络管理员,对节目采集、编排、制作、审查、播出等环节设置权限,层层相扣,有效的杜绝了责任事故发生。使系统内部兼容性更强,外部扩展功能更好。
二、硬盘自动化播出的设计原则
1.安全、稳定原则。电视播出系统的安全可靠,是电视播出的生命。系统的可靠性又取决于系统软、硬件设备的性能。这就要求我们,在选用设备时,要对所选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进行全面的考查和比较。在选用硬件时,必须选用正规厂家的品牌机器,要选择保修期比较长的产品,售后服务比较好的厂家;其次,在选择软件上必须具备六项主要功能:一是主播、备播服务器能同步播出,并互为热备份;二是可以编排多天的节目,同时具备离线编排、在线刷新、自动检测功能。能具备时钟、台标、角标和左飞或上飞字幕同时插播功能,并且在播出时要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三是有人工播出、自动播出、顺序播出、定时播出、跟随播出、节目垫播等播出方式;四是能支持多种视频文件格式的直接播放,具有音量自动均衡控制、立体声功能,左右声道转换方便;五是能够实时记录播出日志,具有日志查询功能,智能统计播出时长及节目总长;六是播出节目清晰流畅,能达到广播甲级标准。
2.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原则。我们应在保证系统先进、可靠和高性能价格比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达到最佳经济目标。特别是县(市)级中小型电视台,由于经费有限,必然会对设备的价格因素做充分考虑,所以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做到量体裁衣,合理取舍,因地制宜的配置设备,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扩展功能原则。在设计硬盘播出系统时,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应该为今后系统功能的升级和扩展,留有足够的空间。整体大框架的构成和接口,要为相应系统设备的增加,留有充足的可扩展余地。在满足当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从宏观上,要为将来增加播出频道以及电视业务的扩展和电视台的发展,做好长远规划。
三、硬盘自动播出设备的配置及系统流程
(一)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配套设备及主要功能
1.服务器:它是一种对视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存储及处理的专用计算机设备,容量达应该在10T以上,可以满足视频文件储存的需要。它使用SCSI接口硬盘或FC接口硬盘作为音视频节目的存储器,具有多通道输入输出、多种视音频格式接口。通过配备SCSI、FC等网络接口进行局域联网,从而实现视音频数据的传输和共享,以及对每台计算机进行管理权限的设定。
2.交换机:是实现计算机互联网的主要设备,为加快数据的上传速度,我台是使用以太网1000M交换机作为交换设备。
3.采集机:P4、2.6CPU、512内存、500G硬盘、多媒体配置。功能是对各种视频节目的采集、输入、上传。
4.编辑机:P4、2.6CPU、512内存、500G硬盘、多媒体配置。目前我台使用的编辑软件有Adobe Premiere
1.5、EDIUS 5等。功能是对素材进行编辑、合成,以达到符合播出要求的成品节目。
5.切换器:JG8146 功能是切换硬盘信号、转播信号、输出信号和预监信号。
6.音频均衡器:功能是将不均衡的音频信号转变为自动均衡输出,防止音量忽高忽低。
7.字幕机: P4、2.6CPU、512内存、500G硬盘。目前我台使用的字幕软件是大导演字幕软件。
8.编排机:P4、2.6CPU、512内存、500G硬盘、多媒体配置。是总编室对所有播出节目进行节目表编辑设备。节目编排主要是完成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素材资源的编单功能,可为多个频道播出创建播出表单。可利用映射硬盘方式完成网上编排,把编排好的节目表,发送到对应的频道,有机房进行播出。重庆超想X8000硬盘自动播出系统,支持无卡编表。可以自由设置节目的开始时间、播出时长、播出方式以及分类信息等属性,支持节目入点、出点、声道等属性设置。可以设定该表单字幕角标的播出属性,可以在编辑完成的播出表单中,编辑对应播出的字幕、角标内容,可任意设定字幕、角标播出方式以及播出时间。 转贴于
9.播出机:P4、2.6CPU、512内存、1T硬盘作为节目库盘、1T硬盘作为节目备份盘。目前我台使用的播出软件,是与编排机软件相配套的重庆超想X8000硬盘播出系统。它是采用第三代超想MULTIO专业广播级视频卡,彻底打破传统的服务器依赖硬件的编码模式,大大提高了其解码效率,支持MPG1、MPG2、MPG4、RMVB、RM、WMV、AVI等格式的视频文件;其次该软件自带音频均衡器,音量大小自动调节;同时具备台标、角标、字幕功能,可以自动检测节目表中的节目是否正常,防止在播出中出现问题。
10.UPS电源:配用山特3C3-80KS在线式80KVA UPS电源。由于硬盘播出系统,每时每刻都有大量重要播出数据需要传输,但电网电压的稳定对计算机影响较大,即使瞬间的断电也会造成服务器和计算机的重启,由此造成数据的丢失。因此对系统供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使用UPS与市电双配套供电,才能绝对保证系统安全。
(二)硬盘播出系统流程
硬盘服务器是播出系统的核心,由多台计算机工作完成,工作站分别承担录入、编辑、管理和播出任务。工作站的数量视任务量和管理权限的需要而定,为保证播出安全,新闻、专题、广告、文艺等编辑机不能直接与播出机连接,防止删除正在播出的节目。根据各部室的业务范围,有网络管理员通过服务器设置各部室的权限,给每个科室在服务器上建立一个文件夹,供该科室上传节目时使用。各部室把制作好的节目审核签字后,发送到服务器对应的文件夹,再经总编室审查把关,把确认符合播出要求的节目上传到播出机,方可编排播出。
四、硬盘自动播出系统的维护
(一)软件系统的维护
首先:加强技术防范,减少人为的故障。我台规定有技术部,专人定期对各台计算机和服务器进行维护和管理,除总编室之外禁止其它部室删除节目。为了方便硬盘播出系统的管理,防止工作人员随便安装其他软件,影响播出系统的安全性,我们还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了影子系统(PowerShadow)。每次开启计算机时,影子系统就会把擅自安装的软件和文件自动清除掉。各部室人员定岗定位、每台计算机都设有进入密码,严防外泄。
其次:定期删除无用文件,保证足够的可用存储空间。每周有总编室定期删除无用素材,整理磁盘碎片和系统程序软件来避免死机,定期利用磁盘清理工具软件如Diskeeper等,对磁盘进行清理、维护,彻底删除一些无效文件、垃圾文件和临时文件,使得磁盘空间及时释放。
最后:定期查毒、杀毒,使播出系统始终工作在一个干净无毒的安全环境中。经常检测设备管理器,检查电脑的硬件设备是否有冲突、设备驱动有无问题。加强视频服务器系统核心设备的运行安全检查,定期除尘保养。为加强计算机的安全,制定严格的安全制度和安全播出应急方案,对各外围设备的接入口,实行严格的管理,防止非法计算机和移动硬盘接入,确保网络安全。
(二)硬件系统的维护
1.按照机房标准化设计机房,保持机房环境清洁、干燥。温度应保持在20度左右,湿度保持在50%左右。配备吸尘器、空调、加湿器等设备。
2.保证机器设备接地可靠、防止静电。由于局域网中传输的都是一些弱电信号,接地不好会出现干扰信息,严重时导致整个网络不通;特别是一些网络交换转接设备,对接地的要求非常严格,否则该网络设备将达不到规定的连接速率,从而在联网的过程中,会产生连不上网、上传速度慢、数据丢失等故障现象。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护。值机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坚持正确按程序开关机,严禁非法关机。技术人员定期打开机箱进行检查,建立机器维修建档制度,技术资料和说明书要妥善保存,在检修中要求对各种设备分类建档,每次检修后要把故障现象,更换的元件做好记录,作为资料存档,以便以后检修时查阅。
4.定期使用专业仪器和设备测试视频指标,如黑电平、载噪比等。检查设备软件设置是否正确,检修前对常用软件以及节目要进行备份,防止因意外出现停播事故。同时建立健全规范的播出制度,如上载、编单、素材删改、播出、维护维修、交接班、网络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等。
通过近几年对硬盘播出系统的实际运用和不断革新,技术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目前,该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图像清晰,操作简便,易于维护,便于升级扩容,满足了县、市级电视台日常播出的实际需要。硬盘播出系统的运用,降低了经营成本,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升了节目制作和播出质量,减轻了播出一线人员的工作强度,杜绝了播出失误,确保了播出安全。
参考文献:
[1]董安州.浅谈电视台数字硬盘自动播出系统.
篇3
关键词:学习对象;自适应学习系统;自适应学习;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Analysis of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Learning Object
HE Chi-ping WANG Chun-li
(Jiang Xi Yu Zhou Scientific &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Xinyu, 338029,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tudy of learning object theory, this paper tries to build an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learning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The system contains of five main modules, and four databases. And the system can provide personalized learning content,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different learners according to cognitive level and learning style of different learners. And the syste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personalized learning.
Key words: learning object; 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adaptive learn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
1、引言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终身学习思想的影响下,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教育界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如何构建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平台的自适应网络学习系统是发展远程教育的一个核心,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远程教育,依据不同学习者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学习风格等为学习者提供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学习策略指导及个性化服务。
2、自适应学习系统
自适应学习系统是一种学习支持平台,平台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根据学习者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为学习者个性需求提供学习内容、环境和策略的支持,学习者通过个性化的评测,系统自动调整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自我控制整个学习过程。
自适应学习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适应性,系统根据对学习者认知水平、认识风格和学习风格的测试结果,结合学习内容的特点,自动为学习者呈现最适合的学习内容。(2)自主性,自适应学习系统能够让学习作为主体参与到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网络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路径、学习策略等。(3)资源建构性,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充分掌握学科知识体系,这样就要求系统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以适应学习者的自主选择组织。[1]
3、学习对象与自适应学习系统
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是“任何具有重用特性并用来支持学习的数字化资源”。[2]这个名词是在学习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受到面向对象软件工程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组织形式,是解决资源重用与共享的有效途径。教学设计者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建立适当大小的能在不同学习环境多次重复使用的数字化教学构件。
根据美国国防部ADL(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组织拟定的标准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学习对象由五个元素构成:学习目标、元数据、学习内容、练习、评估。
(1)学习目标:描绘学习者完成学习对象的学习后将获得的成果,是从学习内容中抽取出来的。
(2)元数据:是“关于对象的,数字的或物理的信息”,用来描述学习对象信息的元数据文件,作用在于为学习者和教育者对学习对象的查找、评估、获取和使用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支持学习对象的共享和互换。
(3)学习内容:静态的或交互式的学习内容。
(4)练习:针对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
(5)评估:用于检测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活动。
自适应学习系统的核心是学习内容的科学合理的结构化组织,也就是对学科领域知识的结构化[3]。而学习对象正是一种结构化的资源组织形式,能有效解决资源重用与共享,能充分体现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结构,与知识有关的练习、评测试题等[4]。所以,以学习对象理论作为指导进行自适应学习系统的设计是一种可行的、科学的设计方案。
4、基于学习对象的自适应学习系统
根据上述自适应学习系统的适应性、自主性和资源建构性特点的要求,结合学习对象理论的思想,作者尝试构建了一个基于学习对象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本系统可以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适合其需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实现学习内容的自我组织,并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进行自我评估,依据评估结果调整自我学习计划。构建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包含了五大模块和四类数据库:五大模块是管理接口、教材生成引擎、课程架构引擎、课程可视化引擎和评估中心,四类数据库是学习对象库、教材数据库、学生档案数据库和学生记录数据库。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自适应学习系统结构图
4.1 五大主要功能模块
管理接口:教师通过管理接口模块登录到系统,利用管理接口制作和组织教学材料,将教学材料转换成恰当的学习对象,并将其存储在学习对象数据库中,这些学习对象是构成学生个性化学习内容的基础;管理接口还负责将数据库中的学习对象输出到教材生成引擎模块以生成教材数据库。
教材生成引擎:主要功能是检验输入的学习对象是否符合SCORM规范,并将符合SCROM规范的学习对象组织生成教材并存储于教材数据库中。
课程架构引擎:主要功能是依据学生档案数据库和学生记录数据库是的学习者个人信息和学习学习记录,并结合教材数据库中的学习内容自适应地构建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并将结果输出到课程可视化引擎以显示给学习者。
课程可视化引擎:主要用于呈现适应于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者将看到的是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组织形式,充公体现了系统的自适应性和个性化。
评估中心:主要用来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根据预设的测试题对学习者进行学习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习者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同时也是系统动态组织学习对象的重要依据,并以此呈现相应的学习内容、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策略指导。
4.2 四类数据库
学习对象库:用于存储构成学习内容的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对象。
教材数据库:用于存储根据教学目标而自成的由不同学习对象构成的学习内容,或称教材和与之相应的学习策略指导。
学生档案数据库:用于存储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
学生记录数据库:用于存储学生的学习记录、评测结果和学生的认知风格、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等信息。
5、总结
自适应学习系统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学习的自主性、适应性,反应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取向。基于学习对象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利用了SCORM规范中的学习对象理论思想,对于课程资源的共享和重用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根据不同学习者的认知风格、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自适应呈现个性化的课程内容、学习策略指导和个性化学习环境,并为教师组织和管理课程资源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资源管理途径。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适应性学习――远距离教育发展的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03.3
[2] David A. Wiley, (2004). Learning Objects Design and Sequencing theory [OL]. wiley.edusu.edu/docs/dissertation.pdf 2004-11-22
篇4
随着网络学习资源的空前繁荣及未来学习资源的进一步开放共享,海量资源的过滤和选取将成为学习者的一大困扰。快速发现有用信息的工具主要有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两种。前者需要学习者主动提供准确的关键词来寻找信息;后者则通过对学习者的背景、偏好、认知状态以及交互状况信息的采集、分析,主动为学习者推荐信息。自适应推送将综合利用这两种工具,对学习者的行为和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资源对于学习者的自适应,从而为学习者构建起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自适应;推送;推荐;个性化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我国教育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求“继续教育的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即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将从2009年的“1.66亿”增长至2020年的“3.5亿”。这样大规模的继续教育将依托各类网络教育来实现。如何为这些能力水平、年龄结构、学习风格等特征各异的学习对象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服务,灵活适应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确保学习热情的保持和学习的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当前,网络课程资源极大丰富,仅仅是在线高等教育,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大学视频公开课等就足以让任何一个学习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自适应能够较好地解决资源和学习者特征的匹配问题,提升学习者获取资源的效率,成为了在线教育的理想状态和发展趋势。
二、自适应推送
1.概念
自适应推送是指系统捕捉、判断学习者的特征、行为及其变化,自动为学习者匹配相应的资源,并以学习者能够感知、理解和选择的方式进行呈现。
2.特征
(1)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帮助、引导学习者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资源,保护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2)自适应。系统内规划相应的规则和算法,依据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行为及其他学习者的特征和行为,自动为学习者匹配和推送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3)路径优化。教师规划的初始路径作为参考路径,后续学习路径由学习者和系统依据学习者的基础和学习进程相互作用形成,更符合学习者需求。
三、相关研究领域
1.智能教学系统
智能教学系统是一种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扮演教师的角色实施个别化教学,向不同需求、不同特征的学习者传授知识、提供指导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1]。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是智能教学系统与适应性超媒体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发展的融合。其目的就是要实时地把握学习者的经验基础、认知结构、认知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据此提供学习者在当前状态下学习新信息时最适合的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支持以及最佳的知识基础等[2]。可以说,自适应推送是智能教学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2.教育数据挖掘
教育数据挖掘主要关注开发探索教育情境中产生的那些独特类型的数据的方法,并且使用这些方法来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和他们学习的情境。主要的挖掘方法可分为五类:统计分析与可视化、聚类(聚类、离群点)、预测(决策树、回归分析、时序分析)、关系挖掘(关联规则挖掘、序列模式挖掘、社会网络分析)、文本挖掘[3]。教育数据挖掘强调将学习简化为能够被分析、且随后能够被软件所影响从而适配学习者的成分[4],是自适应推送系统的重要基础之一。
3.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就是自动联系用户和物品的一种工具,它能够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帮助用户发现令他们感兴趣的信息,也能将信息推送给对它们感兴趣的用户。推荐算法的本质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用户和物品联系起来。个性化推荐的成功应用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存在信息过载,第二是用户没有明确的需求。[5]当前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究相对集中在商业领域,自适应推送强调基于教育领域对推荐技术的应用,其指导思想、应用环境、评测指标、推荐解释等与商业领域均不尽相同。
4.学习分析
学习分析是以理解和优化学习及其发生的环境为目的,对学习者及其所处情境的数据进行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6]新媒体联盟认为,学习分析是以评估学业成就、预测未来表现、发现潜在问题为目的,对学习者产生和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阐释的过程,旨在应用数据分析为教育系统的各级决策提供参考。[7]学习分析与自适应推送的侧重点不同,除了共同关注的产生适应性学习内容外,学习分析还重点关注危机学习者干预和决策支持等,相对关注的范围更广,指导决策的层级也更加丰富。
四、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的一些自适应学习系统主要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知识背景和兴趣,以及学习者的学习信息和行为构建学习者模型,通过个性化推荐或自适应导航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呈现、教学活动、学习环境、学习者评价等,并以某种方式进行展示或标注。[8]美国教育部的《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认为,自适应学习系统和个性化学习属于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的高级应用,是教育大数据相关研究的终极目标。[9]典型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包括六个组成部分:①内容管理,提供个性化的学科内容和评价。②学习者学习数据库,存储基于时间标记的学习者行为。③预测模型,联合人口统计数据和学习者行为数据来进行追踪和预测。④报告服务,为各类使用者提供可视化反馈。⑤适应性引擎,根据学习者的表现水平和兴趣发送材料,确保后续学习的提高。⑥干预引擎,允许干预或改写自动化系统以更好地服务学习者。国内的研究从理论、模型、原型到系统相比于国外并没有大的突破。余胜泉提出适应性学习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学习诊断(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学习内容的动态组织(根据学习历史、认知风格)、学习策略(传授式、探索式和协作式)。[10]谢晓林等提出适应性学习系统包括运行层(含适应引擎)和存储层。姜强认为研发自适应学习系统的关键在于用户模型和领域模型。依据学习风格和知识水平进行了用户建模,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和本体技术进行了知识建模。[11]上海交通大学檀晓红等认为“个性化导学系统”应包含:初始知识域建构模块、个性化的知识域生成模块、个性化的学习路径生成模块、历史学习记录模块、知识结构水平评估模块和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模块。[12]系统的设计以知识点为核心,根据对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和学习效果的测试,判断其知识结构和水平,从而进行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同学推荐。总的来说,对于自适应系统,研究者关注了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存储、学习内容呈现的对象、学习内容呈现的依据、学习内容呈现的规则和学习内容呈现的方法。[13]这些研究具有很好的启迪和指导作用,然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比如:①由于用户行为的复杂性和其所处环境的噪音等,用户模型的构建通常不存在通用的建模方法,如何提取用户最核心的要素加以描述和表示?②不是什么样的资源都能直接进行匹配,资源的构建、存储和提取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也是制约自适应系统研究大多处于理论层面的重要原因。
五、推荐系统的研究现状
推荐系统当前主要用于电子商务、音乐、视频网站,社交网络、个性化阅读等领域。利用用户行为数据、用户标签数据、上下文信息(时间信息、地点信息)、社交网络数据等对用户的兴趣、行为进行预测,从而进行物品或好友的推荐。目前主流的推荐系统有三类。每种基本方法都各有利弊,有的存在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能力问题,有的存在放大效应问题,同时,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信息。构建一种混合的系统,结合不同算法和模型的优点,克服相应的缺陷和问题,不失为实践中的解决办法。[14]
六、网络教育系统的特征
网络教育系统与商业系统相比,用户特征集中,数据来源明确,其所应用的教务管理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为学习者特征数据的采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能够做很多相关的设计。比如杨曼等就曾应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进度数据,平台、课程的登录频率及时间,提交作业的百分率,发帖情况等来构建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评价模型,判断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管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效率等[15]。而且,网络教育系统学习者相对比较稳定,服从性和参与度较好,通过一些教学、教务管理功能的设计,可以诱发更多的学习(行为)数据。并且可以通过测试、问卷等方式获取和印证更多的特征。网络教育系统的资源匹配能力与所采用的教学系统及课程组织形式紧密相关。例如,贺媛婧依托Moodle平台中的学习者学习记录,通过个性化的推荐技术预测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兴趣度,然后按照兴趣度从大到小进行资源推荐。[16]事实上,平台推送的资源可以有三个层次:方案级、课程级和内容级。从某种意义上讲,推送课程级资源相对比较容易。然而,推送内容级资源可能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最需要也是最难的。需要课程本身的设计是模块化的,并且知识点相互关联。只有在资源设计中埋下了行为选择的可能,依托平台的支撑才能够实现内容级资源的推送。余胜泉等基于学习元平台的生成性课程设计与实施就是在这个方向上的实践。[17]在平台功能的支撑下,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才能得以显现。
七、自适应推送系统的设计
基于网络教育领域的特征,其自适应推送系统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学习者特征、资源特征以及推送算法。建立算法的前提是由平台系统和资源端配合提炼出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从网络教育的教学教务管理平台中可以获取学习者的统计特征、偏好特征、知识特征和目标特征,学习系统可以读取、测量和记录学习者的行为特征,综合起来,可以形成学习者特征模型。因为网络教育教学一般按照地域、年级和专业来组织,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可以采用基于用户的算法(比如协同过滤算法),通过借鉴相似偏好的其他学习者的选择来为当前学习者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推荐;考虑到网络教育的学习者具有可交互性(比如为学习者提供搜索功能、提供多路径供选择或做问卷调查等),也可以采用基于知识的推荐来为学习者选择推送的课程、内容或学习路径。对一门课程的内容或学习路径做推荐,需要将课程资源模块化处理。一方面对资源的特征、属性进行标注(基于人工或借助语义技术);另一方面对资源的呈现做设计,依托平台功能为学生提供展现行为偏好的机会。以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技术》课程为例,课程设计了三条彼此相通又各自独立的学习路径,在课程学习的任何环节,都可以快速切换,灵活选用。“循序渐进”路径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习者认知能力发展来呈现学习内容,适合初学者;“个性选择”路径按照知识的脉络提供,强化了知识的关联关系;“学以致用”路径按照主题、任务组织知识,增加了学习者问题解决的体验。
1.“循序渐进”路径
在循序渐进路径中,保证知识点的覆盖度,标示重难点,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进度。
2.“个性选择”路径
在个性选择路径中,采用图形化的无序树形导航。导航可进行展开、收缩交互操作,同时,支持知识点的名称检索,充分展现学习者个性化特征。(1)学习者可以按照感兴趣的内容逐层进入。了解每一个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关联关系。(2)也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从检索结果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直接进入学习。
3.“学以致用”路径
在学以致用路径中,以“实战、实效、实用”为目的。比如局域网的组建,示范按照局域网的生命周期进行设计,对步骤、流程进行讲解,对操作细节进行演示后,提供实际企业案例,设计组网任务。通过记录学习者在不同路径上的学习行为,可以较好地识别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成为了下一步自适应推送的有效铺垫。比如,个性选择路径,可以得到学习者相应知识点的学习状态,为他推送相关知识点。对于选择学以致用路径的学习者,可以为其推送其他相关知识领域实操为主的课程等等。在网络教育领域,自适应推送系统的应用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服务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目标和趋势。但自适应推动系统的成熟需要学习者、资源和算法三个方面研究的共同进步。对于网络教育来说,资源的设计和处理难度最大,一方面有赖于技术(比如语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另一方面,还要赖于人的投入和创造。
作者:谢洵 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智勇.分布式学习环境中的智能授导系统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陈仕品,张剑平.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7(10).
[3]葛道凯,张少刚,魏顺平.教育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5]项亮.推荐系统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6.
[8]姜强.自适应学习系统支持模型与实现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10]余胜泉.适应性学习———远程教育发展的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00(3).
[11]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07(10).
[12]檀晓红,申瑞民等.网络教学中基于非零起点的个性化导学系统(专利)[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13]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15]杨曼,勾学荣,李建伟.基于网络在线学习的学习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19.
篇5
关键词:自动化系统;应用;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P2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力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完善,发电厂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智能化技术。这种技术对于发电厂而言,能够有效提高发电功效,降低设备故障情况,为发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保障。
一、自动化应用概述
电力系统事关国家发展,人们生活娱乐,它是全天 24h 不间断工作的,因此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工作,保障电能的输送式每个电力公司所应当坚守的第一准则。为了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近年来有关研究从未间断,很多新技术的使用也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以自动化技术为突出。最初,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体现主要是数据监控,以便实时的掌握电网最新动态,但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自动化技术在电网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直到今天,它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 数据处理
(1)数据共享
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它在电网中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在电网中,系统模型往往是指地理、空间三维等属性,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电力系统的控制对象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为了提高对电力系统的分析处理能力,需要建立特殊的空间模型,这就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而数据共享不仅能够在你自身数据消息的同时还能受到别人发来的数据信息,如此建立的一种空间数据模型才能够为各个设备提供数据支持,更好的实现命令的接收的,进而形成一个自动化的操作系统。换句话说,自动化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数据共享模型,同时它也推动了本身的发展,使得整个电力系统更好的实现自动化。这种数据共享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地理实体上的几何属性,它为其他设备提供了它涵盖范围内的空间几何属性;其次,物理实体上的属性,就是指设备本身的性能、运行状态以及组件情况等。
(2)数据整合
电力系统之所以能够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它有着庞大的用户群,它的市场是稳定的,不论全球经济如何,但是电力市场都不可能会因此而萎靡,某种程度上讲它是由市场的需求来推动的,比如用电低峰的时候,可以通过降低变电站功率来调整电能输送,用电高峰的时候可以增加变电站电压,提高输出功率来,如此既能够满足用电需求,也不至于过度浪费。且不论电力系统功能的实现是基于专业的自动化平台还是说在通用技术平台,它都是根据多个层次、多个领域的需求来分析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加强数据的整合,给平台提供信息,实现无缝连接,如此才能够将空间计算引入到主流计算中,从而从更多的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数据之间的潜在联系,这也是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提高数据整合能力,进而提高电力企业面对更复杂、更多样需求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数据整合能力:首先,提高电力系统的信息自动化。给用户提供一些图标性的专业界面进而提高他们数据处理、操作的能力,使得数据模型能够更好和电力系统的客观对象进行对应;其次,加强电力企业方面的功能性。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求电力系统的平台对分布的应用服务进行有效供给。每一个地方可以由自己维护和管理所管辖区域里的数据,同时,不同级别的相关数据库之间也可以构成那种分布式类型的数据库,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调用和共享其他一些地方的数据,在所赋予的权限范围内,以分散数据管理和存储为基础,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实时性加以保证;最后,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库。通过运用各种数据库,对各种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它的数据备份机制、安全机制等方面都是其他的文件管理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2 安全稳定
电力应用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它也是一个实时性运行的相关系统,同时,其安全稳定性也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1)自动化安全监视能力
由于人无法做到 24h 专注,因此自动化监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视能力不同于其他系统,因为其他系统只需要反映并记录客观现象、客观数据即可;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监视系统不仅要反映客观事实,还要对潜在风险提出警报。
(2)自动化安全保障能力
电力系统具有对于不同类型以及规模的数据与使用对象都不能有崩溃的相关特征,应具备灵活的相关恢复机制,因此对安全保障极其有用。其保障能力的应用具体包括:保障电力系统的日程运行。这主要指,通过系统的设定可以使自动化系统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生产有一定调节能力,这样就可极大地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风险。
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1、未来智能控制应用将增多
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计算机的更新升级也越来越快,为提高电厂的自动化水平提供了条件。从电厂的实用性出发,这就要求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热工自动化的水平与智能控制的应用有直接的关系,智能控制系统在实际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这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满足市场竞争以及用户的要求,DCS与PLC正在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吸收和融合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DCS系统的结构正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由主站来协调对各子站进行操作管理,并在CRT上集中监视。这样使得智能控制系统更加适用于电力生产,为热工自动花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条件。智能控制的应用将是电力行业未来的大课题,在这个过程中,热工自动化的智能系统的应用会越来越多,逐渐的普及起来。
2、变频技术的普及应用与发展
由于变频调速不但在调速范围和精度,动态响应速度,低速转动力矩,工作效率,方便使用方面表现出优越性,更重要的是节能效果在经济及社会效益上产生的显著效应,因此继一些中小型电机上普遍应用后,近年来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扩展到一些高压电机的控制上试用,如送、引风机和给水泵电机转速的控制等。
以单元制为基础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针对现代电厂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需求以及电厂机组控制需求,现代电厂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正向着机、炉、点一体化的单元制运行方向发展。利用单元制技术优势实现电厂电力自动化运用中单元控制需求、实现电厂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监控能力的提高。以单元制为发展方向促进电厂电力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
实现综合自动化
发电厂是一种资产密集、技术密集、数据量大、产品即产即销的特殊企业。综合自动化技术是把生产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控制和管理。实现管控一体化。管控一体化是从电厂的生产和经营目标出发,为电厂的管理业务和运转流程提供信息化支撑的系统集合,它综合了电厂的过程控制、厂级监控、管理信息的数据,将人、财、物有机的组织成有序互动的整体,以计划、实现、检查和调整的广义闭环思想使整个组织具有自优化的能力,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最大化服务。
结束语
从现代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中可以看出,现代电力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影响电厂综合技术水平、综合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根据电力自动化需求,对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及理论。以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促进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韩璞,王建国.自动化专业概论[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 电力自动化系统
伴随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针对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这是因为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当中,主要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 并同时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展开监控,以便可以更好的掌握其运行状况。以下主要是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展开的研究与探讨,并对其进行了合理化阐述与分析。
1、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现状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电力自动化系统当中,主要包括配电网、变电站、电网调度等方面的自动化。具体来说,电力自动化系统主要指的是配置在电力系统当中的各种装置,例如测量小仪表、控制设备、监测装置等。在电力系统当中,对各个部分之间进行信号的传输和数据的交换,从而确保能够整体性的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以维护其良好的运行状态,使电力系统的运行和供电安全得到保障[1]。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除了相关电子设备外,需要相应的软件系统的支持。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使用的软件系统主要有在线监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在线监控系统与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是采集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及系统中的重要参数,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发现故障问题并进行处理,记录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信息。然而以往的电力系统中大多数都是包括许多单独的设备元件,并且在其监控与维修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2]。相比较目前阶段的电力系统,它正逐步朝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方向迈进,不断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与优良化[3]。也就是说,电力自动化系统在以后的发展中,就需要加大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逐步提升系统的高效性、安全稳定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引进高级管理信息系统等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2、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2.1配电网自动化
在电力系统中,电子信息硬件设备采集系统中的状态信息和数据参数,将其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处理,将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传输到总站,通过这些反馈数据对电力系统中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这样就实现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数据采集设备控制设备等都属于电子信息硬件设备。其中,数据采集设备将开关量的状态、电压、电流、动作信号等信息进行采集,将采集的状态信息等传送到主监控室,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分析结果相应的发送变位操作指令、遥控指令等,控制设备接收到命令后进行相应的操作,进行自动调节。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设备主要包括继电保护装置、远动装置、测量装置等。当然可以通过运用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利用高性能的配电设备,来达到配电网自动化[4]。以便更好的实现智能化的在线或离线监控管理,能够更好地确保配电网的经济性、可靠性、高效性、安全性,从而使配电网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在配电网当中,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电缆、架空线路等设备,在整个电力系统当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配电网当中,只能利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操作。随着配电网中大量分布式电源的应用,影响了传统配电网的选择性、灵敏性与可靠性。在电力自动化系统当中,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能够提供全新的保护配置方案,从而更好地保护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当中,主要包含了馈线自动化、设备管理自动化、配网分析自动化、信息分析自动化、制图自动化等。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极大提高了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5]。
2.2电网调度的自动化
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现在一直在快速发展中,它的高性能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在调度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在线监测功能占有重要地位。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它主要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工作站、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及变电站终端设备等主要部分组成。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电网调度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保障,它能够较好的解决电能的合理分配问题。调度自动化技术采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控制系统技术和远动技术,它包括设备监控、分析运行安全性、预估设备状态、预测系统负荷量、控制自动发电技术以及经济调度技术等。除此之外,由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经济实用性和安全可靠性也得到了更高的保障。对于电力系统的在线监测、数据采集等功能而言,电网调度自动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网调度的自动化主要包括了控制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大屏蔽显示器、工作站、调度范围内的发电站、服务器、打印设备、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变电站终端设备等。对于电网调度的稳定、安全的运行来说,电网调度自动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合理分配电能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当中,主要应用了基于计算机的控制系统和远动技术,同时包含了设备监控、预估设备状态、控制自动发电、分线运行安全、预测系统负荷、电网经济调度等技术[6]。在电力自动化系统当中应用电网调度自动化,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力系统管理水平,更好地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提升供电品质[7]。
2.3变电站的自动化
电能在生产出来之后,为了向用户进行输送,需要将其提升为高压电。到用户使用端之后,再进行降压处理。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对变电站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变电站当中,主要的设备包括变压器、开关等。在其中应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能够使电能输送当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好得到更好的保障,从而提升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当中,对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了应用。优化了智能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对变电站的设备运行状态,能够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形成高效的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使变电站维护成本得以降低,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益。
3、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发展趋势
现代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中,电力系统智能优化控制技术不断改革。而微型设备、远程通信技术和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都使得电力系统更加智能化。 目前电力自动化系统正在逐步从高等级电压向低等级电压发展,由单一功能设备向多功能设备发展,由开环控制系统向闭环控制系统转化,由传统装置向数字化、智能化、灵活化发展。 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将逐步形成一个整体。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借助它自身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与现代控制理论联系的越来越密切,而且此理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第二,在控制策略上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它会越来越智能,以至于可以随时下一个命令,且执行的效率高,能把错误率控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第三,由以提高\行的安全、稳定、经济为目的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通讯、控制及电力装备已经可以完美的集于电力系统之中,实现功能的一体化和操作的简便化,其内涵外延都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发展如此快速,所设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考虑的细节越来越完善,使得其功能越来越完善,操作也更加人性化。第四,在控制手段方面增加了对微机、电子器件和远程通讯的应用。日后技术的发展同样会使工作更加的简单轻便,操作逐步的普及。
4、总结
综上所述, 伴随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就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因此,为了更好的确保电力系统安全与高效的运转,就需要加快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使之更加安全、可靠、稳定以及经济,最终实现电力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世民,高敏,任春雷,刘阜阳,张梦梦.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技术,2015(01):130-132.
[2]蒋浩东.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通信,2016(01):176- 177.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scheme of adaptive control performance based on recursive type of wavelet neural network. This algorithm reduces computation, simplifies the control structure, and can control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system as the operation change of servo drive system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ervo drive system to the parameters, while also better to improve the steady state performance of the servo drive control syste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control system plan.
关键词:感应电动机;伺服驱动系统;自适应控制;递归型小波神经网络
Key words: induction motor;servo drive system;adaptive control;recursive type of wavelet neural network
中图分类号:TM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21-01
0引言
电动机的内部参数具有慢时变特性,驱动系统易受到外界扰动,尤其是直线电动机驱动系统,电动机转子与负载之间没有辅助的缓冲装置,外界的干扰影响大,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须采用具有较强鲁棒性的控制方法。针对参数变化特点及不确定的扰动性,为了保证系统的鲁棒特性,采用滑模的变结构控制在电力传动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系统一旦进入滑模运动状态,对系统干扰和参数变化具有完全的自适应性及不敏感性。这种新兴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所,但切换控制作用产生的抖振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样必然会影响轨迹的跟踪精度,因而给实际应用带来一定问题。针对电动机模型参数变化和外界的扰动对控制系统的特点,在电机矢量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递归型小波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神经网络具有在任意精度的逼近复杂函数的能力和信息综合能力等诸多的优点,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神经网络本身就具有自适应和在线学习能力,在解决要求很高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方面就有巨大的潜力,所以在伺服驱动领域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在信号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小波理论受到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广泛的关注研究。小波理论运用到神经网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进而构成了小波神经网络,这样必然会给神经网络带来新的生命力。神经网络根据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前馈型网络和递归型神经网络。在感应电动机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各种扰动有:内部参数的扰动、外部负载的干扰与各种不确定的波动,运用递归型小波神经网络就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性能。
1基于递归型小波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系统
伺服糸统是一种用机械位置或角度作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交流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如需要精确定位的工业装备、生产线、木材加工、纺织和印刷等行业早已经成为交流伺服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因此在感应电动机的转矩与磁链解耦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动态性能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案。本文就是在转矩与磁链控制的基础上,提出的采用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器的伺服驱动系统。
在没有扰动的情况下,运用以前的位置速度控制器,就可以得到满意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不同的扰动,这中传统的控制方案就不能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运用递归型小波神经网络控制代替位置速度控制。R为期望运行指令;θn为期望的位置;vn为速度轨迹。小波神经网络参数训练采用δ和BP算法的学习机制,能量函数定义如为:
e=r-yJ=e (1)
由于各种反向传播算法的影响,每层的权值调整律用下式来描述被反向传播的误差项
δ=-=-=- (2)
?驻w(N)=-?浊=-(?浊)()
=?浊?啄()(3)
则输出层权值调整迭代方程为
w(N+1)=w(N)+?驻w(N)(4)
2仿真结果
系统的参数可以通过输入与输出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等系统辨识工具估计出来。为了说明控制方案的可行性,仿真模型参数的选取如下:Kt=0.5N•m/A
提出的递归型小波神经网络控制器作为异步电动机伺服驱动系统的位置速度控制器,为了说明其优越性,对整个伺服控制系统运用MATLAB做了仿真研究,同时给出了这种控制器与传统的PID控制器、前馈型的神经网络控制器仿真结果的比较分析。
设被控对象的近似数学模型为:
y(k)=,
所选的输入信号为一时变信号:
rin(k)=[0.4sin(2πt)+0.6sin(3πt)] /30
3结束语
在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的基础上,针对感应电动机伺服驱动系统,提出了用递归型小波神经网络控制器代替传统的位置速度PID控制器,其集成了小波与动态神经网络的各自优点,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大大提高:参数的在线学习机制采用delta自适应律并结合了BP算法和梯度下降法,学习算法简单,节省了大量的计算量;系统具有很强的自适应学习能力,当被控对象出现参数波动时,仍能保证跟踪精度,对系统外部的负载扰动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由该控制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良好的稳定性、良好的动静态特性等,仿真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这些优点对于内部参数变化、非线性耦合及外部扰动大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提出的控制策略稍加改动很容易推广到其他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中。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运营商;收入保障;数据挖掘;BSS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7-0000-02
在电信行业,所谓收入保障,是“在不影响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数据质量及改进业务流程来增加利润、收入及现金流”。它是以收入最大化、流失最小化为目标的方法、系统、组织和运营准则的组合。
收入保障,并不是一次性的咨询项目或内部检查流程,它的核心是电信运营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营表现的重要能力。目前运营商大都处在成熟收入保障体系的第一个阶段——既正在建立并提高自身保证收入的能力。
收入稽核工作是通过对收入流程的梳理,在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设置稽核点,开展稽核点数据分析,从而发现收入流失,在此基础上开展流失分析与评估,同时采取措施去挽回收入流失,并对流失风险进行监控,防止新的流失发生。
收入稽核方案应当包括4个方面:咨询评估、系统建设、专题实施、运营服务,分别从咨询、系统和服务的角度,帮助电信运营商梳理流程、系统、组织的问题,构建收入稽核控制系统,建立长效收入保障运营机制。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04年TMF主动采取措施为电信运营商更好地定义和标准化收入保障问题,出版在名为TMF收入保障技术报告131的技术杂志上,TR131 基于许多运营者,零售商和系统积分器积累的经验,列出了在收入保障处理中电信运营商能标志他们完善的标准,奠定了收入保障的理论基础。
2006年GB941进一步将收入保障融入了SID和eTOM模型,将收入保障纳入 “企业管理”域中的“企业风险管理”范畴。并解释了收入保障与SOX的关系;收入保障与欺诈管理的结合;内容服务下收入保障的建议和挑战。
国内电信运行商从2004年开始启动收入保障的研究和实践,纷纷制定收入保障的相关规范和指导文件,开展收入保障工作。这些规范有:中国联通2005年收入保障系统技术规范;中国电信2008年收入稽核规范1.0;中国移动2008年营收资金稽核规范。随着逐步开展的收入保障项目实践总结,这些规范得到逐步扩充和提高。
以中国联通为例,经过4年的完善,中国联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端到端”收入保障机制,以建立集团、省、本地网三级稽核管理体系的目标。
其发展经过如下:
2005年,提出要建立覆盖整个收入循环的端到端的收入稽核管理机制;
2006年,在河北石家庄、山东、广东进行稽核试点。并在当年8月份,制定和下发收入稽核矩阵规范V1.0,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端到端”的收入稽核管理工作;
2006年9月,全国收入稽核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各省公司上报收入稽核月报;
2008年,制定收入稽核矩阵规范2.0。当年,集团收入稽核管理平台上线,实现收入稽核信息汇集分析自动化;
2009年,制定《中国联通收入稽核管理办法》及矩阵3.0(全业务);
2010年,增加全集团统一的3G业务及异常流量稽核。
收入流失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的影响了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和利润指标的完成。如果收入流失能够减少一半,按照收入利润率20%计算,电信运营商的收入会增加6%-7%,利润会增加30%-35%。目前运营商们纷纷采取收入保障措施来减少收入流失,调查显示,与一年前相比72%的运营商都更加看重收入保障工作。
当前的中国电信服务行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在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正面临市场饱和以及激烈竞争导致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因此,国内主要运营商努力寻求国际最先进的设备、系统和管理方法,对网络设备和技术更新进行了持续的、大规模的投入,以保持和提高竞争力,并随时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系统设计总体方案着重于系统平台框架和功能建设,并通过实施三方资料核对所涉及的稽核点加以验证和落实,一方面确保用户资料管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有能够充分验证收入稽核平台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业务上的可扩容性,为收入稽核中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资料稽核系统平台将分为四层:接口层、采集层、稽核处理层、展现层。核心功能包括:数据采集、稽核处理流程管控、稽核处理功能组件、任务和计划管控,以及关键指标生成、监视预警、问题工单派发和处理跟踪,形成过程的闭环管控,并提供统一的展现视图和控制中心,为稽核工作提供了全面的管控手段。对于与系统相联的外部系统,如CRM、计费系统,在业务层提供一组接口服务封装,通过接口服务完成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对系统数据进行统一组织与集中管理,为业务层提供规范、高效的数据服务,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系统支持后台的收入数据归集和稽核计算等功能,以提供业务数据的收集计算和稽核规则的计算。系统提供界面展现服务构件,对于系统使用者,提供多样化的界面逻辑,实现对业务逻辑的共享。
系统采用标准的J2EE架构设计和开发,遵循中国联通收入保障(稽核)技术规范,采用三级架构进行部署(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采用业界流行的SSH开发框架,即:持久层,逻辑层,操作层和展现层。
实现了分层和组件化设计,系统支持在不影响已部署的稽核点情况下增加新的稽核点,对外数据接口也采用统一接入模式。采用Ajax、Flex等技术,借助仪表板、图表、报表,即时展现KPI值、稽核报表和告警信息。能够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定制,个性化展示数据。通过图形化界面,可灵活配置业务规则。通过自顶向下的视图,能使用户快速定位每一个高风险的业务点,校验每一个业务环节,并按优先级来处理及修复各种收入流失的漏洞。用户能钻取到每个KPI的原始数据,提供全范围的分析和统计报告,包括进行多层数据钻取的报告。系统支持上千个控制点数据并发采集和并发处理;支持数十T数据量快速存储和检索;支持单表10亿量级数据;结果数据备份1年以上。
三方核对系统要对专业网元,业务支撑系统,和纸质资料三方记录数据进行核对。其结果自动进行修正并留报表无法修正的产生报表由人工修正。需求按域分为两大类:G网域和固网域。从业务角度看固网业务分为,普通电话,SCDMA大灵通,宽带ADSL,无线固话,VPDN虚拟专用网。其中预付费电话(包括电话预付、SCDMA预付)与固网智能网有关。现在交换网元PSTN与NGN共存,既有PSTN交换机承载的固话也有NGN交换机承载的固话较为复杂。要求对固话核对区分PSTN与NGN系统应该实现 CRM系统与其他周边平台用户资料比对。例如HLR、VAC、SACP、SDC平台用户资料比对。
三方资料稽核系统通过流程配置的方式实现用户资料全量核对,建立全量资料自动采集接口,定时从各网元和业务支撑系统上采集用户静态资料并调度稽核流程实现自动化的资料核对功能。实现资料核对的长效机制。采用SOCKET接口或其他接口方式,实时从网元设备和业支系统上采集用户当前资料信息,实现用户资料的实时核对功能。增强稽核功能的管控,实现问题数据的派发、跟踪、整改记录。通过任务管控的方式实现从资料采集->核对->整改的闭环管理流程。
通过三方资料稽核功能实现减少收入漏洞、防止收入跑冒滴漏,提高经营效益,使整体运营流程符合国内外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规范的要求。
篇9
关键词:电力市场;结算系统;Java;XML;Webspere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2-6365-02
The Design of Power Market System Settlement Subsystem
ZHANG Tao
(Colleg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1,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user requirements and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power market operation system, this article propose the design of the settlement systems. Itinclude the details of system design,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ttlement system, and it include the storing calculatingand publishing of the settle data. the use of design patterns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other modules optimize the design and use of sophisticated java, xml, webspere and other related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and deployment.
Key words: power market; settle system; Java; XML; Webspere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目标,将电力市场交易应用纳入“SG186工程”统一考虑。电力市场运营系统通过整合服务资源,优化业务流程,以信息技术推动电力市场交易应用创新和服务创新。电力市场运营系统是为了实现三级电力市场交易运营和规范化管理,实现与公司其他应用以及各级电力市场交易应用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横向和纵向的数据共享,提高电力交易中心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各级交易中心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该系统主要分为由交易中心主站系统、市场成员终端(系统)、以及电力市场运营系统与“SG186”一体化平台接口组成。电力市场运营系统包括数据申报、合同管理、交易管理、结算管理、市场预测、市场分析、信息和综合管理八个应用功能部分。
本文主要着力于结算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结算管理子系统根据电能量计量系统提供的有效电能数据、交易管理模块的交易计划、电价数据和网损,调度指令,能量管理系统的运行数据,合同管理模块的相关数据,以及市场主体的运行考核数据和市场运营状态,依据市场规则进行各交易主体进行电量结算和电费结算。
1 技术基础
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该项目采用了oracle 10g数据库,它在oracle 9i的基础上又在安装,服务器的可管理性、性能调整、安全性、可用性和可恢复性、商业智能和应用开发等方面增加了新的功能。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是用面向对象编程的方法将对象用于数据库应用软件中,在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对象的存取管理。面向对象的关系数据库使数据库应用软件更具灵活性。具有数据库结构清晰,便于实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数据库对象具有独立性,便于维护;需求变更时程序与数据库重用率高,修改少的优点。
Java语言综合了面向对象技术和internet技术,将编译和解释有机结合,以实现跨平台(操作系统,硬件,网络平台)运行。Java严格实现了面向对象的四大特征:封装性(Encapsulation),多态性(Polymorphism),继承性(inheritance),动态联编(Dynamic Binding)。java在多线程支持和安全性等方面远优于C++。Java不仅仅是一种编程语言,JavaBean ,Java组件的发展对应用编程带来极大的方便。
多层结构。基础的三层结构即(MVC)模式,第一层是客户层,提供用户接口的功能;第二层是业务逻辑层,提供完成所有业务逻辑和数据库存储的功能;第三层是数据库层,提供数据持续储存的能力。现在又提出了多层结构。分别是客户层,顶端web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层。
XML技术。随着企业与企业之间电子商务的发展,XML得到极大的发展。XML语言严格的语法保证了文件的规范和数据的有效。在异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数据的存储保值,自动化,精确搜索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业务功能和模块划分
1) 结算数据管理:为结算管理进行数据准备,实现结算源数据的读入与管理。包括计量数据、交易计划数据、考核结果以及结算所需的各类市场参数等。对用于结算的源数据进行检索、查询、核对、修正,最后进行确认,确保用于结算的源数据可靠。
2) 预结算:根据交易规则对各市场主体按照借、贷两种账户,进行电量分割和统计,然后进行电量和电费的日清算与月结算,形成初步结算单。
3) 预结算审核:在交易中心内部,对预结算结果进行审核,并提交审核结果。如果结算结果审核不能通过,需要重新核实用于结算的各个源数据后重新进行预结算,直至审核通过后通过信息将预结算结果向各市场主体。
4) 结算主体校核:各结算主体对与自身相关的结算源数据和预结算结果进行校核,如果对预结算结果有异议,可以向交易中心提出结算争议,由交易中心再次审核。在规定时间内如果没有提出争议,则认为没有争议。
5) 终结算:交易中心根据结算主体提出的结算争议,按照争议的类型,校核用于结算的源数据后,重新进行结算。
6) 终结算批准:在结算结果通过交易中心与结算主体校核后,提交结算账单,经财务批准后通过信息系统向结算主体,并以此为依据支付电费。
7) 结算统计报表:按照日报和月报的方式,对电量、电价、电费进行统计汇总,形成报表。
3 结算子系统实现
按照数据流程的顺序,将整个结算子系统分解为几个模块。使得原始的数据,主要是电力市场其他如计划,合同交易等子系统导入的数据,原始的电表数据,经过数据确认,修正后,进入结算的主模块,进行计算,生成所需要的格式化的各项数据,经过审批后储存,最终在统计查询界面显示出来。
3.1 结算数据管理
主要功能是实现从电能量计量系统、能量管理系统、考核系统、合同管理模块、交易管理模块以及系统管理模块的数据读入,为结算管理模块进行数据准备。结算数据管理可以分为与区域电网公司计算数据管理和与发电企业结算数据管理。
通过提供数据表单、图表等多种方式的数据检索、查询工具,实现对各类结算源数据的分类汇总、过滤,为结算人员对数据校核提供方便的手段。
在发现有问题的数据后,可对有关数据进行着色标记,另行存储。原则上,结算数据校核功能只对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核实,对于有疑问的数据不在结算模块进行修正。结算模块对有问题的数据提出疑问后,由相关数据的源头进行修正。待修正后,结算模块重新获取。
首先从电能量计量系统获得电厂关口电量以及与区域电网交互的各联络线关口电量计量数据,并自动统计月内每日峰时段电量、平时段电量和谷时段电量。如果月内发生电价调整,则自动统计各电价变动范围内的峰时段电量、平时段电量和谷时段电量。结算人员根据手工抄送的表计数据采集单,对自动计算的计量数据进行确认和修改。
应用提供录入界面,由使用人员录入区域电网下发的CPS 考核电量、联络线偏差电量和线损偏差电量。使用人员将自动计算和确认后的关口电量数据与区域电网下发的关口电量确认单进行对比,如果发现有大的偏差,则需要查找偏差原因。
使用人员将软件自动分解的电量分量与区域电网下发的电量成分单进行对比校核,如果有大的偏差,则需要查找偏差原因。
另外还设置一个结算配置的模块,对于结算过程中所需定制的各个参数提供一个图形界面的设置模块。将配置结果存储在本地的xml文件中。
3.2 预结算
按照日清月结或根据交易规则规定的结算周期,对各市场主体按照购售电方式,建立借贷明细帐目,计算购售电电量和电费,并形成初步结算单。预结算结果输出包括:结算主体名称,交易类型,结算电量,结算电价,结算电费等。可以根据结算配置灵活改变结算所需要的内容。
此模块为主要计算模块,通过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统一的webspere网络服务器接口从数据库中调入相关原始数据,根据结算基本规则和各地不同的要求(在结算配置里配置),对原始数据进行分解计算,生成所需要的结算数据,并存储与本地xml文件中和再通过webspere网络服务器接口将结算后数据写入数据库。同时提供一个图形界面显示结算数据的结果。
3.3 预结算审核
预结算完成后,为确保结算的正确性,在向结算主体结算结果前,在交易中心内部,对预结算结果进行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结算源数据的校核、结算方法审核、结算算法正确性验证等。
如果结算结果审核不能通过,需要重新结算,直至审核通过。
本模块主要是提供一个审批的界面,供工作人员审核数据。
3.4 结算主体校核
预结算结果后,结算主体在交易规则规定的期限内,对预结算结果进行校核,如果对预结算结果有异议,可以向交易中心提出结算争议。在规定时间内如果没有提出争议,则认为没有争议。提供一个结算争议界面,有组合查询功能,使得使用者能对所需审核的记录快速查找,验证。
3.5 终结算
在交易规则规定的时间内,交易中心根据结算主体提出的结算争议,将结算争议分类处理。
在所有争议都得到处理后,将重新结算的结果再次通过信息模块向结算主体进行。
3.6 终结算批准
在结算结果通过交易中心与结算主体校核后,形成结算对账单,并根据交易规则的规定组织结算对账单的分项和汇总内容。如审批不能通过,需要重新结算。经审核批准后,通过信息系统向结算主体。
3.7 结算统计报表
根据交易规则和电力市场应用的特点,按照时间和业务要求,组织相应的数据,形成各类报表。本模块中使用chart4free包绘制了饼图,棒图等,帮助工作人员直观了解最终结算数据的情况。
4 结束语
本文所述系统特色在于使用Java平台技术和运用XML技术,实现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可配置性、易维护性的省级电力市场运营系统中的结算子系统。Java技术由于其开放性,易扩展,跨平台等优点,已经成为了企业应用的热点。而XML语言在数据交换,Web服务,内容管理,Web集成,配制等方面的重要应用,成为一个新兴的热门技术。对这些技术的研究不但对推动电力市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对其他领域的企业应用也有借鉴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争林,宋燕敏,沈利华.基于J2EE的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8).
[2] 宋燕敏,潘久经.PMOS―2000发电市场技术支持系统概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24(4).
篇10
关键词:GoTa GT800 TDMA CDMA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013-01
伴随着十一五期间铁路的高速发展,铁路系统各部门之间联系的实时性越来越高,这就对铁路系统的协调调度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铁路系统内部建立的以模拟网为基础的调度指挥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它的要求,因此建立以数字集群系统为主的调度指挥系统已经刻不容缓。目前,从我国的情况看,已经具备开发数字集群通信市场的条件:用于数字集群的800MHz频率资源充裕、足够的研发技术支持、拥有较强实力的运营商、已开发出来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系统产品,如华为的GT800和中兴的GoTa集群系统以及逐渐成熟的产业链。数字集群通信事业及产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将不断推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
1 数字集群概论
1.1 集群通信的组成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呼叫方式为PTT (Push To Talk)的一种专业移动通信系统,集中控制和管理信道并动态方式分配信道给用户。数字集群通信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数字信令方式,语音数字编码技术,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数字集群系统集多功能于一体,在技术上和系统容量上满足大型共网的建设要求,能提供指挥调度、电话互联、数据传输、短消息收发等多种业务。集群系统一般由基站、移动台、调度台、控制中心组成。
1.2 数字集群系统的特点
(1)频谱利用率高。数字集群系统一般多采用时分多址或码分多址技术,对数字系统而言,为了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多采用高效数字调制解调技术来压缩已调信号带宽;还可采用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即一个载波传多路话音。频谱利用率高,可进一步提高集群系统的用户容量。(2)信号抗信道衰落的能力提高。在数字系统中,无线传输的抗衰落技术除采用分集接收外,还可采用广频、跳频,、交织编码及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所以数字网无线传输质量较高。(3)保密性好。对数字系统来说,极易实现保密“空中加密”在内的三重加密,可确保网中的各虚拟专网的绝对安全。(4)多种业务服务。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除承载数字语音信号外,还可以传输用户数字、图像信息等。(5)拥有更加灵活有效的网络管控功能。与模拟网不同,数字集群系统中,将用户信息和信令消息统一转换成数字信号,这样就使得用户语音比特源中传入控制比特变得十分容易实现。
2 数字集群在国内的发展
目前我国组建的集群网采用TETRA系统的占多数,但是近期中兴公司的基于CDMA技术的GoTa(GlobalopenTrunkingarchitecture)系统和华为公司基于GPRS和GSMR技术GT-800系统经信产部批准在国内组网,拉开了我国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网的序幕。
2.1 GoTa技术
GoTa(GlobalopenTrunkingarchitecture)技术是在CDMA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来,中兴通讯在GOTA技术上倾注了很多心血,使得GoTa成为世界上首个基于CDMA技术的集群系统,中兴通讯在GoTa技术中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并且为其在全球申请了大量专利。GoTa与其它数字集群系统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并没有完全照搬CDMA技术,而是在突出集群业务的特殊性和专有需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这样使得GoTa比CDMA有更大的技术优势和业务发展空间。GoTa集群系统基于成熟的CDMA空中技术,集群业务呼叫利用了分组数据方式。GoTa专门解决了用CDMA实现集群业务的关键技术,允许大量的集群用户共享相对较少的通信资源,提高呼叫接续速度。中兴GoTa系统的实现方案简捷、投资少、部署方便,在符合集群系统技术要求的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共网运营能力和业务发展能力,可满足集群通信未来发展的需求。
2.2 GT800技术
GT800系统在GSM基础网络上增加了方便指挥调度应用的节点,如FFN(功能号码节点)、GCR(组呼寄存器)等,增加了排队机设备便于调度台接入网络,为指挥调度应用提供更灵活的支持。并且GT800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感知度,还引入了用户接入管理平台,使得VPN用户能够直接管理本网全部用户;同时引入了智能业务平台,使得系统能够对调度指挥应用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GT800解决了模拟集群网络无法实现的功能即数据应用这个大难题,它采用的是GPRS作为数据业务的承载平台,为拥有数据方面需求的集群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计费平台的建设使集群共网运营商能够采用更加灵活的运营方式来促进业务发展。
3 数字集群在铁路的应用
铁路的飞速发展对其配套的调度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集群基本涵盖了铁路专用网的使用要求,即数字集群系统可作为铁路专业网的基本平台,构成多个虚拟专用网(VPN)向车、机、工、电、辆等不同部门提供不同的专业服务,随着数字集群通信的发展,铁路的集群网甚至可以建成全数字化的多区多基站联网的专网和共网,其中一部分为铁路行业内部服务,另一部分为其它行业服务,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湘桂线、大秦线以及青藏铁路、宁启铁路都在使用数字集群系统,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铁路线用上数字集群系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