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领导力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13:5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领导力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学者们认为,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去影响他人,也要接受他人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领导力[1]。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公民教育与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以及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能力[2]。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开始把领导力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对大学生领导力进行了培养,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不多。了解我国大学生领导力状况,探索领导力影响因素,能够为有效培养大学生领导力提供重要依据。
1 问题的提出
1.1 领导力的界定
国内外对领导力概念尚无统一界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领导力属于特定群体,是处于领导地位的个体已经具备或需要掌握的能力;二是每个个体都具有潜在的领导力,它是利用资源掌握一定能力,实现自我和团队目标的过程。本研究中,我们将领导力定义为每个个体都具备的潜能,它是大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完成个体和团队目标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实践执行能力、分析解决能力、学习创新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素养等八种能力。
1.2 研究对象
云南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共119人,男生70人,女生49人,大一44人,大二30人,大三23人,大四22人,学生干部46人,非学生干部73人,理工农类69人,人文经济类50人。
1.3 研究工具
1.3.1 大学生领导力问卷
自制大学生力领导力调查问卷,经过初测、修改、复测,问卷最终包括38道题,以“完全符合”至“完全不符合”五点评分,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实践执行能力、分析解决能力、学习创新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素养8个因子,各因子的全部初始特征值均大于l,特征值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768%,且各项目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75,表明量表的构想效度较好。总量表和分量表的Cronbach 值分别为:0.9031、0.8474、0.7983、0.7690、0.7062、0.8696、0.8637、0.7822、0.8160,表明量表的同质信度较高。
1.3.2 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
FAD基于“McMaster的家庭功能模式”,量表共60个条目,含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的功能七个分量表,每个条目从“很像我家”到“完全不像我家”进行4及评定,得分越低,家庭功能越好。量表有较好的的信效度。
1.3.3 大学生社会参与量表
大学生社会参与量表,采用西南大学罗爱林硕士硕士论文中的《大学生社会参与量表》,该量表共30题,包括获取信息、校园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参与、表达意见、参加组织、参与公共事务6个因子。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进行5点评定,得分越高,表示越多参与社会事务,该量表信效度较好。
1.4 研究过程
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有效回收率91.5%。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领导力个人基本信息差异分析
2.1.1 性别、专业、年级差异
男生在实践执行能力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男生18.12,女生16.13,P=.001),表明男生的决断力、规划性、执行力、意志力略强于女生。人文经济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因子分显著高于农科工科学生(文经类学生14.85,理工农类学生13.94,P=.025),表明经济、人文类学生比理工农科类学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处理与组织内其它成的关系。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分析解决能力(大一12.89,大二13.90,大三14.53,大四14.90,P=.022)、沟通协调能力(大一13.65,大二14.80,大三14.54,大四15.00,P=.046)、信息整合能力(大一13.67,大二15.06,大三15.05,大四15.38,P=.006)、心理素养(大一17.54,大二18.40,大三18.86,大四19.48,P=.039)得分上有显著差异,其余因子分差异不显著。表明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大学生在问题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更为成熟,也更懂得如何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2.1.2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差异
学生干部领导力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见表1)。担任不同级别的学生干部在领导力各因子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干部本身就是学生群体中表现比较优秀的成员,另一方面可能是在学生干部岗位上得到锻炼,所以他们的领导力强于一般的学生。
表1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领导力差异
2.1.3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差异
从不参加、偶尔参加和经常参加校园活动的学生在分析解决能力(从不参加13.28,偶尔参加13.40,经常参加14.92,P=.029)、自我调控能力(从不参加16.86,偶尔参加17.59,经常参加19.27,P=.027)、实践执行能力(从不参加17.10,偶尔参加17.79,经常参加18.61,P=.040)、学习创新能力(从不参加14.06,偶尔参加15.07,经常参加15.17,P=.043)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其它因子分没有显著差异。有兼职打工经历的学生在分析解决能力(兼职14.33,未兼职13.23,P=.041),自我调控(兼职18.96,未兼职16.81,P=.001),实践执行能力能力(兼职18.12,未兼职17.02,P=.040),团队合作能力(兼职18.18,未兼职17.15,P=.037)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兼职打工经历的学生,其它因子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大学生处理问题、协调与他人关系、完成任务、调节个体情绪的情景,能够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身潜在的领导力。
2.1.4 家庭背景因素差异
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父母亲职业、父母亲学历在领导力各因子分上没有显著差异。
2.2 大学生社会参与和领导力相关分析
除了表达意见因子与信息整合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心理素养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外,社会参与其他因子与领导力各因子显著相关(见表2)。说明社会参与为学生领导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关系,不同形式地参与到社会,提供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完成任务、与人沟通交流、处理信息资源,从而学会带领团队、解决问题。
表2 大学生社会参与和领导力相关分析
2.3 大学生家庭功能和领导力相关分析
除信息整合能力外,问题解决因子与领导力其它因子呈显著负相关。除信息整合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外,沟通因子与领导力其它因子呈显著负相关。除实践执行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外,角色因子与领导力其它因子呈显著负相关。除信息整合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外,行为控制与领导力其它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情感反应因子与自我调控能力、实践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养呈显著负相关。情感介入因子与自我调控能力、实践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心理素养呈显著负相关。家庭总体功能因子与领导力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见表3)。家庭功能评价分数越高,代表家庭功能越不好,结果显示,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个体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家庭氛围及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功能越好的学生,其领导力也越高,家庭功能不好,将影响到学生领导力的发展。
表3 大学生家庭功能和领导力相关分析
3 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对策
3.1 更新观念,提高对领导力重要性的认知
传统观念将领导力等同于领导者具备的能力,认为领导力培养只需要针对学生干部,实际领导力开发对象也基本上是学生干部,很少覆盖更广阔的的学生群体。因此,学校、教师、学生需要更新观念,充分意识到领导力对大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重要性,把每一个大学生当做具有领导潜力的个体。学校层面可以考虑以适当的方式将领导力的培养糅合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之中,领导力的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在教学和日常行为中做出示范,指导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行为技能(如书面和口头交流、推理、团队建设、动员、倾听和计划等),帮助他们形成必要的到的承诺(如个人责任、伦理基础、价值观选择和个人承诺等)[3]。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认识并发现自身领导潜力,学习领导力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社会实践当中。
3.2 建设高校领导力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开展领导力培养存在重实践技能、轻理论的问题,很少在基础课程体系中设置领导力相关课程。缺乏系统的领导力知识,大学生的领导力无法得以正常的发展与迁移。美国学者Lyons和Paul认为,领导研究是跨学科的,他是心理学、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卫生医疗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教与学等学科的集成。我国也有学者指出,领导学需要综合运用许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4]。高校要根据新的培养目标,重新整合、规划课程体系,将领导力的培养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将必修课和选修课有机结合,从课程内容上,领导力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通识教育可以为领导力教育提供所需的知识、态度和技能,而领导力教育可以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5]。领导力课程内容包括领导学理论、领导技能培养、自我意识提升、背景文化、特定问题处理等,开设领导学概念、领导学历史、领导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与领导力等课程。通识教育注重学社综合领导素质的提高,开设哲学、逻辑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从课程教学上来看,可参照美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课程讲授领导力基础理论、领导力技能相关理论,实践课程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形式。在具备基本理论和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
3.3 提供领导力实践平台,开发特色领导力培训项目
仅仅通过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素养是不够的,需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在特定情境之中采取与之相匹配的行为,才能使大学生领导力水平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学校需要加大对实践活动的经费投入,为大学生开辟出适宜提高其领导力的平台。组织各种类型的校园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种社团组织,有条件的情况下,实行学生干部轮流制度,联合校外企事业组织进行合作培养,以提升领导力为目标,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各种问题真正使大学生领导力得到锻炼。可以参照国外高校领导力培训项目的内容方式,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进行项目的设置,由领导力课程任课教师来对项目进行管理,在领导力开发项目中兼顾思想引导、技能提升与个人成长,并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和特点,在内容上有所侧重。培训模式以技能的建构为重点,包括冲突管理、 如何授权、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等,主要着眼于提升学生在担任领导者角色时的行为表现。教育模式则聚焦于帮助学生增进有关领导力的知识、能力,并在各类不同的情境下对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迁移。发展模式更注重全人发展,主张强化个体在各种不同团队情境下的自我觉知[6]。
3.4 加强学校与大学生父母的沟通,发挥家庭系统功能的正向作用,为大学生领导力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的最重要环境之一。在家庭系统的互动模式、情感表达方式、处事风格、价值观都在无意识中渗透到了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影响他们自身的成长和对外关系的处理。学校应加强与大学生父母的沟通联系,对父母进行教育方式的培训,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尽量提供孩子独立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锻炼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智强.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分析和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 28(3):4-7.
[2]翁文艳,赵世明.国外青年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领导科学,2011:7-9.
[3]文茂伟,房欲飞.在通识教育中发展大学生领导力:以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8,216:7-10.
[4]房欲飞.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45-47.
篇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245-01
探索、创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建立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机制,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应对来自国际竞争的挑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尤其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科院校必须进一步积极优化专业结构,积极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下面主要围绕高校应用型本科才人培养教学中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类型,制定科学培养方案上进行一些探索:
一、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我国“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人才培养定位不仅是学校办学定位的逻辑起点,甚至可以说学校办学定位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设计框架,关系到后续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从教学计划变为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是简单的名称改变,而应反映出教育理念的升华,抛弃过去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为载体的狭隘的教学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轴心的教学观。围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二、成立培养方案制定委员会
为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效率,也更具针对性,学院要求各教学单位每个专业均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门委员会要吸收社会、企业人士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使所制定的方案更符合实际需要。
培养方案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对整个课程教学都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是课程教学实施的基础,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与可接受点,制约着课程教学的程度高低、内容组织、方法运用及教学的有效性。
三、突出实践教学重点
根据国外对高等教育的分类标准,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别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更强调知识的串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而实践教学便成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根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质量观、师生观,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为明确实践教学的比重,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参加全国性大型比赛,通过每年校内一系列评选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增设专业选修课程及成立课下兴趣组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应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注重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教育选择权。为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培养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规划大学学习生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各专业必须开设专业导论课,由专业教授授课,同时聘请业界知名人士讲授部分课程内容。此外,设置实习课程,让学生在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岗位上经过认知实习,了解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经过这一过程的学习以后,他们会对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有更多的思考,有利于结合自身兴趣,规划未来发展,在专业方向的选择、课程选择上会更加理性。
五、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包含3个项目,即“优秀学术人才”、“优秀创业人才”和“优秀人才领导力” 培养计划。首先,重在培养方向的多样,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涵盖众多,这三方面培养计划分别是针对社会科学的基础和应用学科,分别有着宽阔的职业出路,未来的发展路径多样化。其次,是学习方式的创新。这一计划采取“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如参加学术计划的学生要参加论文写作讨论班,以研究最新论文、尝试写小论文,最终发展出毕业论文为主要环节;参加创业计划的学生要参加真实的创业项目,撰写商业计划书等;参加领导力计划的学生要深入到政府等机构做调研,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业能力和领导能力。
参考文献:
[1]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 8-9页.
篇3
关键词:社团活动;大学生;综合素质;广州高校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来自百度百科)。学生社团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逐步展开,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猛 ,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地位越来越突显。学生社团和组织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现已成为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参加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社团可划分为五种类型,一信仰型社团,如研究会;二学术型社团,如科技协会;三文娱型社团,如体育协会;四友谊型社团,如校友会;五服务型社团,如青年志愿者协会。还有一些新兴的社团根据形势需要不断涌现,比如太极拳协会、轮滑、攀岩等,它们具有时代特点,迎合了90后的口味和需求。然而,所有这些社团活动并不是都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比如政治理论类社团,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这不仅体现在此类社团数目偏少,还体现在学生出席的人数不多,往往反馈活动形式与内容过于枯燥,难以提升吸引力和感召力。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性格的学生群体参加社团的类型、数量和参与积极性差异性分析,从而了解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差异性,为高校进一步发挥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提出建议,也为不同性格的同学参加何种社团最为适宜提供参考意见。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为方便采样和研究,以广州地区六所高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在校大学生的学生社团成员为研究对象。这些大学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学、史学、工、农、医、管理等,在高校内以偶遇的方式采样,受访者准入符合随机抽样调查。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全文数据库以及网络百度搜索器进行检索查阅相关论文及专著加以学习和借鉴,拓展思路和方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目的和内容,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制订问卷 ,进行1000人的问卷调查,每所高校约发放问卷 150份。采用非概率抽样的便利(偶遇抽样)方法进行。通过培训“问卷调查”员 ,合格后进行工作;调查问卷发放1000份,回收问卷950份 ,有效问卷910份,有效回收率 91%,回 收率95%,问卷具体回收情况见表1-1。
3. 数据统计法
回收的所有有效问卷均输入计算机,运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Excel对问卷各项指标及社会学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
二、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参与社团的基本情况分析
在此次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男生成员占43.74%,女生占56.26%,男女比例与预期调查高校男生数量与女生数量比例1:1基本相符。学生对待社团工作的态度见图2-A,44.29%的学生积极参加,39.78%的学生认为喜欢就参加,0.77%的学生不参加,15.16%的学生视情况而定。
(二)高校学生参与社团的目的与社团类型分析
1. 学生参与社团的目的性明确
大学生们参加社团活动的目的各不相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6.90%的学生为了丰富校园生活,7.73%为了打发课余时间,随大流,18.70%为了发展兴趣爱好,20.04%为了结交朋友,19.01%为了锻炼自身能力,为将来的简历做打算,5.52%为了获得学分,2.09%为了其他目的而加入社团。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选择的,期待通过社团活动的实践学到更多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兴趣爱好、开拓视野、增强自身能力。确实有部分学生还不明确参加社团活动的目的,抱着随大流的心态参与社团活动。总体结果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并不只是简单追求课堂知识和成绩单上的分数,更把大学看成是进行自我培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是一个实现自身知识、素质、能力、交际等全方面发展的人生重要阶段。当代社会对大学生除了要求学好本专业知识外,还要进行实践锻炼。大学社团恰恰能满足实践锻炼的需要,可以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见表2-1。
2. 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给大学生们提供了多种选择
从社团类型来看,文娱类占14.58%,体育休闲类占12.45%,公益服务类占20.84%,科技创新类占5.55%,学术类占10.13%,学生组织占28.58%,其他占7.87%。用社团类型被选择的数量做方差分析,我们发现各社团类型在被选择的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 这说明目前的社团活动可以满足符合大学生的需求,与日常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因此学生总体参与度不低,这跟有些学校将社团活动的参与情况纳入学分制管理有关。社团活动内容广泛,一方面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因材施教,为学生发挥特长和才能,满足兴趣爱好提供平台。每一种社团活动不同程度地迎合了不同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期待。见表2-2、表2-3。
(三)高校学生参加的社团个数与社团活动是否与学习相冲突相关分析
1. 大学生对参与社团活动的态度不一
学生参与社团及学生组织的个数见图2-B,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1个社团占31.43%,2个社团占41.43%,3个社团占18.35%,4个及以上占8.79%。对于时间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愿意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这对个人发展也是有益的。而有的为了不耽误学习,减少参加课余社团的数目,也很合理。
2. 学生参加社团的个数与学习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大
诚然,社团活动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却也占用了一部分的课外学习的时间,关于参与社团活动是否与学习相冲突这个问题,21.87%的学生认为参与社团活动与学习相冲突,12.31%的学生认为两者完全没有冲突,65.82%的学生认为一般没有冲突,可以平衡好两者的关系。为观察学生参与的社团个数是否会影响其学习,将学生参与的社团个数对学习是否有冲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2-4,经检验P
(四)大学生性格类型及加入社团后的性格改变分析
大学生性格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外向型占37.31%,内向型占28.91%,沉稳型占27.19%,冲动型占6.58%,可见,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类型,其中,我们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大学生,相对于活泼外向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在与外界借出方面有更大的空间,因此我们重点详细分析了内向型学生的性格改变如图2-C,结果显示:加入社团后,19.09%的内向型学生敢于在公众面前讲话,26.52%敢于尝试自己曾经不敢做的事情,20.27%敢于接受挑战,28.21%为人处事考虑更加全面,5.91%的内向型学生有其他方面的性格变化。这说明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的锻炼,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开始慢慢擅长于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通过实践锻炼,其干事能力得到了提升,自我广延能力得到体现。当在社团活动中完成一项任务所带来的高峰体验也加强了对自我的肯定,因此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社团活动的参与,增加了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交流也随之增多,增进了学生的友谊。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化解对于一个活动方案所产生不同意见的冲突,学会了如何能够在竞争中合作。正是社团活动的实践过程和锻炼机会让他们的性格更加完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社团活动对综合能力具有正效应分析
社团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正效应情况见图2-D,每一种社团活动的建立都有其作用和价值,都能给参与的大学生或多或少带来各种能力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综合能力正效应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交能力占26.57%,团队合作能力占24.86%,社会实践能力占17.41%,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占9.19%,创新能力占8.45%,领导组织能力占11.75%,其他正效应占1.78%。可见,目前社团活动在锻炼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方面的效果比较明显。相对课本知识教育而言更加需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亲身参与各种环节,体验各种活动, 有的同学在社团活动策划以及任务安排工作中显示出了优秀的管理能力。而对于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等方面还不是很足够。这些能力更加注重个人的自身智力与思维的特性,目前此类社团活动的类型也较少,创业、科研、发明创造等活动是近几年开始兴起的活动,但是大学生往往因其难度高而却步。因此独立自主、创新、领导等能力提升效果显然比其他能力的提升效果低,社团应重视开发与之相关的活动,甚至提升更多的其他一些能力。
(六)大学生对社团活动不满意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社团活动不满意的方面如下:10.98%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过于频繁,13.68%认为活动时间与学习相冲突,35.64%认为活动流程及形式缺乏实质内容,25.79%认为活动内容一样,没有新意,13.91%的学生对社团活动其他方面不满意。由此说明大学社团也应注重顶层设计,需要控制活动次数,从源头上把握学生的时间,引导学生科学对待社团活动与学习的关系。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接触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思想,对形式与内涵有着较高的要求,这说明社团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内容和创新已成为大学社团活动的一个短板。活动组织者为社团的健康发展,应集思广益,举办活动时应挖掘更多的实际意义。
三、结论
社团活动是大学生除专业素质教育之外完全展示自我的实践主阵地,因为大学生作为组织者、参与者贯穿于社团活动的始终。参加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前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准备,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实践场所。从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社团作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它可以让大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新事物,在实践中通过完成任务后对自身的肯定,培养了自信心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在与社团伙伴的相处中提升了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然而仍然需要开发更多的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独立自主、创新和领导力等能力,为了大学生在社活动中有更多获益,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社团活动在宣传过程中应当以实际情况为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团的实际发展状况、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提供准确信息,以便他们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并与自己期望相符的社团。其次,社团活动虽然是大学生课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学习之余的补充成分,它在时间安排上应该考虑不可占据学生太多的时间,避免影响学生“以学为本”的入学初衷。
2. 社团在注重大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时候,务必要重视提升个人创新学习能力。社会发展不仅要求大学生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应该在成立多种社团形式的前提下保证各种形式社团数量的均衡性,这样才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3. 社团活动应具有自己的特色,活动数量不求甚多,但是必须在发扬特色活动的基础上不断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活动,让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 其次,社团活动因其开放性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而应该融入不同的学生成分,扩大社团成员来源的广泛性,以此为社团成员提供更加广阔的交际平台,促进交流来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
(本课题获得2015年度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见粤教高函[2015]82号文第41项。)
参考文献:
[1] 张欢超,李英,吴杰,郭艳.浅谈大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J].才智,2015,(31).
[2] 图们,潘耀鹏,王子琦,屈亦成.书院制教育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5,(2).
[3] 李丹,马洪新,尹洪多,邓鹏飞.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以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4].许峰.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3).
[5] 苏芳瑶,黄晶,范芹,徐文婷.大学生社团活动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S2).
[6] 赵志航,陈瑞瑞.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程度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52).
篇4
项目参与者、评估中心重点实验室陈艳研究员介绍说,2010~2011年,全国约有7.48亿人次发生急性胃肠炎,4.2亿人次因病就诊。这其中可能有约三分之一由食物引起,也就是说,每年全国吃出急性胃肠炎的就有2亿多人。从发病率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并无明显差异,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强调的“食源性疾病是全球性挑战”。
目前食源性疾病暴发更多以跨地区“集中发生,分散发现”的形式出现,发病形式更加隐蔽和难于识别,传统的被动报告系统很难做到早期发现和预警。我国于2011年开始着手建设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体系,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搜索相关病例和识别暴发,将监测关口前移,最终将和现有的被动监测体系一起,实现“以疾病找食品”和“以食品找食品”双管齐下的溯源防控。
对于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部副主任郭云昌研究员介绍说,国际上最有效、最简单易学的预防措施就是“WHO食品安全五要点”,分别是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其中生熟分开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仍是发生家庭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普通老百姓常常忽略制作生食与熟食的器具分开使用的观念,处理生食的器皿如果再拿来处理熟食,生食的细菌会通过器皿污染熟食,应使用两套不同的器具分别处理生食和熟食,以避免交互污染。
安捷伦荣获“2013中国年度实验室分析仪器公司”称号
本刊讯(记者 逯文娟)8月21日,安捷伦科技公司荣获Frost&Sullivan授予的“2013中国年度实验室分析仪器公司”称号。根据Frost&Sullivan“最佳示范研究(Best Practices Research)”结果显示,安捷伦在发展策略及其执行、科技创新力、客户价值和市场渗透方面具有持续的突出表现,堪称中国实验室分析仪器行业中的典范。
久负盛名的Frost&Sullivan年度公司奖项是对位于多个地区和全球市场的公司在领导力、技术革新、客户服务和战略产品开发等领域所展现出来的卓越成就和出色表现给予的认可。
安捷伦高级副总裁、化学分析事业部总裁Mike McMullen先生表示:“在为中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们服务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很高兴能够获此殊荣,它肯定了我们中国团队的实力以及我们对客户做出的承诺。”
空气产品公司获选中国理科生百强理想雇主
本刊讯(记者 申海鹏)8月7日,全球领先的工业气体、功能材料及相关设备和技术方案供应商——空气产品公司(Air Products),在2013年“WetFeet职业测试”(原优兴咨询大学生职业倾向调查)这一国内最大规模的针对学生职业发展和雇主偏好的调查中,被选为中国理科生眼中的百强理想雇主。空气产品公司列第79位。
篇5
“四大”为何经典?
所谓“四大”,指的是国内最有实力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即“安永大华”、“普华永道中天”,“德勤华永”和“毕马威”。他们的面试题之所以成为许多外企效仿的“样板题”,有3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因为“四大”进驻校园的招聘时间几乎是所有大企业中最早的,例如德勤的宣讲会是10月底召开的,普华是11月初,使得他们的题型有充分的时间在业界流通。其次非常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实际上很多大公司都并非自己命题,而是把面试题交给专门的面试公司负责。因此,有一些公司往往“共享”同一家出题的企业,这使得“似曾相识”的几率大大提升。第三一些知名企业的大学生面试通常有一套严格的模式和流程,而“四大”作为它们其中的代表,每年的面试题都集中了这些企业对员工素质最为看中的部分和最有效的测试方式。这些都促使“四大”的面试题成为“经典”的原因。
“四大”面试流程
“四大”面试既然有如此功效,那么,了解“四大”的面试流程,就等于拿到了一本“面试教科书”。作为最经典的面试流程,“四大”的招聘往往包含招聘中最重要的几个环节。
其一是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它能够测试出一个人的性格,面对压力和挑战的承受能力和其他一系列职业特征品质。在面试中它虽然只是作为参考因素,但往往在最后时刻对于你最终的去留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当被问及“谁一直对你的职业生涯有重要影响”时,正是试图了解你的求职动机、工作经验和能力特长,同时考察你的思维连贯性、语言表达力等等。
第二是逻辑类题型和智力类题型。这类题目多在笔试时出现,内容多种多样,如脑筋急转弯、趣味数学等等,题目主要是考察你的思维能力,有时候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关键是你在回答中体现出来的思路。从这点来说,解答的过程更加重要。例如:一个正三角形的每个角上各有一只蚂蚁。每只蚂蚁开始朝另一只蚂蚁做直线运动,目标角是随机选择。蚂蚁互不相撞的概率是多少?答案可以是:只有两种方法可以让蚂蚁避免相撞:或者它们全部顺时针运动,或者它们全部逆时针运动。选择一只蚂蚁,一旦它确定了自己是逆时针或者是顺时针运动,其它的蚂蚁就必须作相同方向的运动才能避免相撞。由于蚂蚁运动的方向是随机选择的,那么第二只蚂蚁有1/2的概率选择与第一只蚂蚁相同的运动方向。第三只蚂蚁也有1/2的概率。因此,蚂蚁避免撞到一起的概率是1/4。
第三则是小组面试。在这个过程中,面试者会被分为几个小组,互相交流介绍或讨论“案例”。这一部分通常包括阅读材料,讨论问题和解释问题。讨论以及解释问题时可以使用中文或英文。最后可以几个人各自分工全部上场,每人回答问题的一个部分,或者从小组中指派一到两名作为代表上场解释问题。通过小组面试,能够考察出应聘者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展现自我实力的能力。事实上,中间互相交流的部分和最后展示的部分同样重要。
“四大”面试心经
篇6
一、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方向学生的要求及高
校工商管理方向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011年上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完成了《2011年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与建议报告》。据报告执笔人邓海滨介绍,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2011年下半年将有66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近30万人),以及700多万中专、职高、技校及“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集中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他还进一步强调,将加大高等教育招生学科和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高等教育培养模式适应就业岗位需求的能力。在招聘时,用人单位普遍希望工商管理事业毕业生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但令他们失望的是,相当多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不熟悉企业等就职机构,对企业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缺少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许多学生对管理理论耳熟能详,但对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解决问题却一知半解。据有关媒体的调查,求职大学生普遍认为,缺乏工作经验已成为就业最大的门槛。企业也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即便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其实际知识应用率仍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这些年来,高校各专业包括工商管理专业都在不断扩招,而且大家一般都认为,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意味着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但在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今天,这样的“预期”可能难以成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高校应确保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劳动市场的需求。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员工。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只有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相关的实践能力,才能顺利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上述矛盾的出现,与当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体系密切相关。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所传授的管理方法偏重知识性,学生光听不练、光学不习,导致其遇到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虽然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也安排了一定课时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生产实习和假期社会实践,但是,实践期间学生对企业接触不够全面,甚至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了解企业。总的来说,学生深入企业实训的机会较少,有限的实训也由于时间短而难以深入。
在西方,商业管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紧密结合的。比如,澳大利亚拉筹伯(LaTrobe)大学的商业管理(旅游管理)系,在该专业方向课程休闲学(LeisureStudies)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在一个半月内,从零开始策划最具成效的筹款活动。休闲及娱乐就业领域要求工作人员需掌握多种技能,包括懂得分析人们的娱乐需求以及掌握策划、经商和财务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顾客的消遣乐趣。而休闲学这门专业课程正好能提供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毕业后多年都难忘休闲学课程中的这次作业。他们纷纷谈到,在几十天里,团队不断磨合,通过相互沟通达成了统一的目标和共同的行为规范,最后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分工合作,成功举办了一场慈善舞会。在4年的学习期间,该校商业管理系学生要掌握以当今休闲趋势为主题的策划、筹办、市场评估等理论知识,同时也有较多参与大型休闲活动筹备工作的实践机会。
笔者认为,高校工商管理方向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单位未搭建好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与企业交流的桥梁;二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缺少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实践课内容不够深入。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给学生提供与实际业务活动联系紧密的工作体验机会;同时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应具有综合、开放的特点,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按此方向采取各种措施,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探索
笔者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讲授超市经营管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课程前、课程中、课程末三个阶段做了以下实践教学的探索。
1.课程前阶段
超市经营管理课程定于2009年9月开始。为了让学生对超市的管理工作有切身的认识,笔者在2009年的上半年多次与学校附近大型超市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沟通,希望超市能够给学生提供暑期工作的机会;鉴于各超市的用人需求额度的限制,有部分学生在暑假假期(课程前)就进入超市实习。学生通过岗位应聘、岗前培训、超市管理工作实训等一系列实习经历,深入接触企业实际的业务活动,获得了对超市经营管理的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学好这一课程打下了较好的实践基础。另外,在处理繁杂的超市经营具体事务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社会工作的责任和义务,锻炼了自身吃苦耐劳的能力。
2.课程中阶段
在讲授超市经营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时,笔者除认真备课外,还经常结合学生作为消费者所接触的超市服务案例来阐述课本的超市管理理论,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加容易。此外,还给学生布置针对中山市各大超市实地调查的实践作业。在这一实习作业中,作为授课老师,笔者先期与各大超市的管理人员密切联系,详加说明,再对学生做好分组及相关安排,与学生一起讨论超市调查问卷设计等一系列工作,最后各组学生完成调查工作后,学生按组上交相关内容的调查分析报告。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深入到超市一线,仔细观察人、机、商品、服务等具体业务活动,让所有学生能走出校门,到社会现实中去锻炼。特别是针对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报告,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调查统计等各方面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撰写分析报告等,让大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提升判断力、分析能力。
3.课程末阶段
篇7
[作者简介]杜海玲(1976-),山西大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研究――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3XJJGYBXM12)。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指从1999年以来,我国一些省区面向区域社会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技能教育为基础、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新型高等院校。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05年由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普通民办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从2006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创建一流的应用型大学,经过8年的专业建设,工商管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一)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与现代教学管理模式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基础管理工作,或进行自主创业,具备较强开拓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基层管理人才。学院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运作,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市场营销模块、财务会计模块、物流管理模块都为学生开设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课程,通过模块化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技能,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相关课程的设置也赢得了广大学生的认可。
(二)以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实践教学,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进行了多项改革,改变以往实践教学集中在第七学期的作法,不但实行“小学期制”,即实行“2+1”学期制,每学年在完成正常两学期的基础上,增设第三个实践学期,专门开设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各种课程;学院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设了各门课程的网络课堂,增加了课堂小组讨论环节,师生课下则可利用网络课堂平台进行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技能。
(三)构建全方位实践途径,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1将职业能力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工商管理专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一项重要途径,也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将职业能力教育融入课程课堂教学,使学生既达到课程的技能要求,又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一举两得。使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高度匹配,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也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前基本都能获得助理营销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初级会计师、助理企业培训师等执业资格证书。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参加各种大赛
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综合与专业知识基础,课下通过参加校内、省内、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案例大赛、市场营销大赛、职业规划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未来职场108将”精英挑战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专长,提升领导力、创造力与执行力。近几年学生通过各种大赛,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缺乏特色
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本科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课多面广、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学生几乎要学习工商管理二级学科下的所有课程,没有针对性,缺乏特色,从而无法满足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失去了就业竞争力,2009年至今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处在高危状态。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也始终难以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的干扰,追求的仍是重基础、宽口径、知识全面的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仍然以点多面广为特点,且没有与区域经济及学院定位很好地相衔接,虽然学院进行了一系列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课程的讲授仍多以理论授课为主,虽规定了相关的质量监督措施,但实施效果一般,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明显提升,专业选修课数量不多,且不能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要求,专业特色严重匮乏。
(二)实践教学形式化,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目前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虽然有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由于资源不足,实践教学往往成为一种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很好结合,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在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得以提升,最终无法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理论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目前拥有 “双师”或具备双师资格的教师少之又少。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引进教师的准入标准不断提升,应用型高校须具有与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教师队伍,才能有利于专业建设的发展。
(四)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授课方式单调,忽略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有独特的学习能力,他们独立、自主,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满足于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知识的被动接受,所以他们更愿意去实践,参加竞赛,来验证自己的能力。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教师平时教学任务重,教师基本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知识,所以课堂教学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在课堂上也主要沿袭传统的听课加记笔记学习模式,缺乏主动思考,课堂气氛不活跃,既达不到理想的听课效果也不能充分施展学生的才能和智慧,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三、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培养特色人才
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民办高校,所招收的学生入学分数比较低,底子相对较差,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缺乏积极性,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带头人应该高度关注社会经济的走向,在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设置上应具有前瞻性,积极开拓社会紧缺的而在其他传统高校没有的实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新模式,满足当前企事业单位急需的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在课程设置中,要体现本专业在同类院校中的特色,结合院校教学特点,制定有特色的专业课程,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人才。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工商管理专业实际上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除了必须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各高校应明确的目标,实践教学是最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地强化、拓展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如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时,在学校集体安排的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外,教师可结合所讲授的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如参与各种竞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ERP经营模拟大赛、市场营销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
(三)优化和整合“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者,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提升,是应用型高校
提升教学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法宝。通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和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整体优化教师结构,同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提升教师的知识层次和思想意识,并且要求教师每年有一定的在企业和社会参加管理实践的活动,及时掌握工商管理方面的最新变化和趋势,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充实,提高全体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指导和培训能力。
篇8
1.将职业能力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通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工商管理专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一项重要途径,也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将职业能力教育融入课程课堂教学,使学生既达到课程的技能要求,又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一举两得。使课堂教学和职业技能高度匹配,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也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前基本都能获得助理营销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物流师、初级会计师、助理企业培训师等执业资格证书。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参加各种大赛
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综合与专业知识基础,课下通过参加校内、省内、国家级的创新创业大赛、案例大赛、市场营销大赛、职业规划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未来职场108将”精英挑战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专长,提升领导力、创造力与执行力。近几年学生通过各种大赛,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缺乏特色
一直以来,我国大多数本科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存在课多面广、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学生几乎要学习工商管理二级学科下的所有课程,没有针对性,缺乏特色,从而无法满足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失去了就业竞争力,2009年至今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一直处在高危状态。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也始终难以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的干扰,追求的仍是重基础、宽口径、知识全面的培养目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仍然以点多面广为特点,且没有与区域经济及学院定位很好地相衔接,虽然学院进行了一系列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但由于种种原因,课程的讲授仍多以理论授课为主,虽规定了相关的质量监督措施,但实施效果一般,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明显提升,专业选修课数量不多,且不能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要求,专业特色严重匮乏。
(二)实践教学形式化,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目前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虽然有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由于资源不足,实践教学往往成为一种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法很好结合,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在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得以提升,最终无法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理论水平高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目前拥有“双师”或具备双师资格的教师少之又少。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引进教师的准入标准不断提升,应用型高校须具有与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教师队伍,才能有利于专业建设的发展。
(四)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授课方式单调,忽略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有独特的学习能力,他们独立、自主,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满足于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知识的被动接受,所以他们更愿意去实践,参加竞赛,来验证自己的能力。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教师平时教学任务重,教师基本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知识,所以课堂教学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在课堂上也主要沿袭传统的听课加记笔记学习模式,缺乏主动思考,课堂气氛不活跃,既达不到理想的听课效果也不能充分施展学生的才能和智慧,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三、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培养特色人才
工商管理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民办高校,所招收的学生入学分数比较低,底子相对较差,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缺乏积极性,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带头人应该高度关注社会经济的走向,在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设置上应具有前瞻性,积极开拓社会紧缺的而在其他传统高校没有的实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新模式,满足当前企事业单位急需的特色专业人才需求。在课程设置中,要体现本专业在同类院校中的特色,结合院校教学特点,制定有特色的专业课程,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人才。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工商管理专业实际上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除了必须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以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各高校应明确的目标,实践教学是最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地强化、拓展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如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时,在学校集体安排的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外,教师可结合所讲授的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如参与各种竞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ERP经营模拟大赛、市场营销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
(三)优化和整合“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者,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提升,是应用型高校提升教学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法宝。通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和优秀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整体优化教师结构,同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提升教师的知识层次和思想意识,并且要求教师每年有一定的在企业和社会参加管理实践的活动,及时掌握工商管理方面的最新变化和趋势,不断地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充实,提高全体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指导和培训能力。
(四)重视新生代大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
篇9
关键词:英国;创业教育;南安普顿大学;课程结构;资源平台建设;资金保障
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位于英国南部沿海城市南安普顿市,现系英国常青藤名校联盟罗素大学集团(The Russell Group)成员之一,共设7个校区。据调查,南安普顿市所有大学每年的经济贡献达20亿英镑,并能提供26540个就业岗位。其中,南安普顿大学每年经济贡献达到7亿英镑,并能提供11700个就业岗位[1]。可见,南安普顿大学深刻地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南安普顿大学的教育水平较高,提供预科、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课程,共有17个学院。该校本科有8个学院,涵盖了150多个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有文科、工程、法律、数学、医药健康与生物科学、理科、社会科学7个系别,40多个专业,为不同学习意向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在专业排名中,该大学的电子工程学专业历年来都名列全英大学之首,计算机科学专业名列前3位,医学、经济学及教育学等专业均位列前10,可见其研究能力不容小觑。此外,管理学院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评分在全英100多个管理学院中跻身前10名。目前,该校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容纳2万名学生的国际顶级高校,每年能够接纳来自100 多个国家的学生。
一、课程结构特点
(一)专业学位课程和普通课程相结合
南安普顿大学针对全校学生开设创业专业学位课程,各学院针对本院学生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例如,南安普顿大学管理学院专门开设面向本科生的创业学位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和才能,学生需通过3年的学习获得该专业的学士学位。创业专业学位课程服务于有创业想法、管理家族企业、与浓厚创业文化企业合作的学生。专业学位课程提供创业的理论管理和实践知识,其中,实践和理论的一体化是课程的核心。其课程结构严密、专业,且循序渐进。第一年,每个小班级的4~7人组成小组,在具体任务中完成演讲任务。第二年,小组的任务为完成大型演讲或团队任务。第三年,小组需要完成基于案列研究的重要商业报告。其中,商学院的学生在第二年拥有留学机会,主要通过伊拉斯谟计划和院内交换生计划,在海外大学深造学习。第三年的课程结构是按模块学习,每年学习8个模块。其中,除管理学院本身开设学位课程外,其他学院的专业也根据本学院主体特点开设与创业相关课程,如健康科学专业的“领导力和管理”、温彻斯特艺术专业的“创业学”、工程和环境专业的“工程管理和法律”、电子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开放式数据创新”等。管理学院与其他学院的创业教育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以管理学院为主体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二)课内课程和课外课程相整合
南安普顿大学除了在课内提供专门理论创业课程外,在课外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活动和实习机会。基于学校提供的网络和实体平台,使拥有高技术能力的校内学生和当地企业家直接开展合作,两者互惠互利。一方面,企业吸纳校内优秀的学生可以促进企业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参加校外创业活动可以增加自身创业经验,培养自身创新精神。这种课内外的课程整合一旦实现,高校创业教育就可以从课堂走向实践,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可持续性援助。[2]
二、创业资源平台建设
英国的创业教育学校拥有良好的科学基础,但是产业界科研能力薄弱,因而政府一直大力倡导校企联合,鼓励学校研究成果的商品化,积极促进校企互动。南安普顿大学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沟通学校和企业之间伙伴关系,培养具有劳动力技术和创新精神的毕业生。大学科技园(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Science Park)、商业孵化中心(SET squared)、研究和创新服务(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ervices ,RIS)孵化器等为南安普顿的学生创业提供工作空间、上网设施、会议室、共享办公桌、虚拟创业体验等,有利于支持大学生创业。
(一)南安普顿大学科技园
坐落于主校区,靠近奇尔沃思(Chilworth)的南安普顿大学科技园,地理位置优越,风景迷人,其高品质的空间催生了许多高科技企业。科技园共包括5个中心:早期企业(Early-stage Companies)、催化剂中心(Catalyst Centre)、商业孵化中心、商业界(Business Community)、科技园区网络(Science Park Network)。科技园为早期的和成长期的企业提供创业支持的环境和所需要的服务科技企业,如访问大学,网络便利,金融、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业务方面的指导。资源平台包括以下辅助功能:提供服务空间的个人办公桌;企业发展项目,如商业孵化中心的持续支持;充满活力的与普通网络创业团队合作机会;形成与大学有关的战略和获得专业设施及设备;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和其他企业设备;各种类型的实验室。除了指导、发展、咨询等功能,科技园更是致力于成为英国顶级的科技和创新校园。大学科技园已经帮助超过30个企业通往成功之路,其中3家已经在伦敦交易所另类投资市场(London’s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AIM)上市,总市场价1.6亿英镑。
(二)商业孵化中心
SET squared是企业组织和创业企业之间的桥梁,是创业者和SET squared的合作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巴斯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萨里大学、埃克塞特大学)之间的协作者,这5所大学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新理念和技术、专业设备。借此平台,每位学生都拥有跨校交流的机会。
一般来说,初次创业前期艰难,但同时具有很大的学习空间。SET squared特别针对高科技企业提供专业的商业服务,从而发挥企业的潜力。通过SET squared的合作伙伴,初创者可以实现自己的理念,吸引投资者参与创业。目前,SET squared为9万余名本科生和毕业生提供了支持,鼓励学生创业并提供企业技能和创业培训。例如,2013年,来自埃克塞特大学的4名学生获得SET squared支持,并荣获“微软创新杯”决赛冠军。
为让每个创业企业迅速成长为蓬勃发展的企业,每个中心与当地优势部门协作打造定制服务,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支持初创企业:第一,配备创业导师团队,导师扮演教练和引导者角色,而不是决策者;第二,组建企业评审小组,企业评审由企业人员和SET squared成员组成,每4个月进行1次企业评审,主要目的是促使企业步入正轨并提供战略建议;第三,与国际市场接轨,SET squared发展与美国资助组织间的战略关系,从而有利于开拓美国市场;第四,推动开放式创新,SET squared扮演创业企业、初创公司和研究机构的联结者角色 ,从而促进知识的转移和创新理念的流动。SET squared已经开始帮助英国南部最好的技术企业从最初的构想发展成为全球商业化组织。
三、资金保障
除了课程、资源平台,高校创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更加需要的是资金的保障和支持。基于科技园和SET squared,南安普顿大学创业教育的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的,其中包括校内本身的资金支持和校外的企业、政府的支持。首先,就校内而言,南安普顿大学的RIS主要从个人生活和专业上支持研究者,而“学生创业奖”每年从SET squared的5所合作大学评选出最佳创业学生,给予一定奖金奖励。其次,就政府而言,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和欧洲委员会等都对学生创业教育进行资助和扶持。例如,学生可通过知识转移合作伙伴(Knowledge Transfer Partnerships)计划项目申请来自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8000英镑的资金来进行创业。最后,就企业而言,SET Squared已经帮助1000家初创企业筹集到10亿英镑的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第三方投资机构,主要方式包括:“投资者准备计划”需要企业通过一系列活动――从商业规划、投资策略、销售和团队发展到引人注目的“电梯游说”;年度SET squared投资活动展示,准备创业的企业向创新风险资本家和天使投资人展示,目的是筹集企业早期发展所需的资金。这些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吸引企业投资,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业理念。
南安普顿大学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宽领域的创业教育支持,包括资金、技术、设备、人力等方面支持,搭建资源平台,吸纳合作伙伴,促成大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创业者。
参考文献:
篇10
文章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需求出发,阐述了OCALE教学平台的特点与优势,提出了将OCALE平台应用于国际贸易专业班级授课的策略,并分析其实施效果,指出其应用中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OCALE平台;班级授课制;国际贸易
一、班级授课制的改革需求
班级授课制是当前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由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建,其后在全世界各类型各层次学校逐步推广,并于20世纪初在中国开始普及。高等学校的班级授课制是以年级、专业、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班级,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计划要求,人数有30—50人不等[1],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两百人的大班。总之,班级授课制扩大了教育对象规模,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种统一化的教育形式,虽不能完全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仍是当前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2000年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校园网络建设逐渐完善,电子投影技术、网络技术等已在班级授课中广泛应用,如各高校的微课、精品课程等也在制作建设中,并作为班级授课制的重要补充,延伸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本专业学生无论在价值理念抑或技术上,具备与时俱进的视野及贸易全球化的思维,这就要求国际贸易专业班级授课的教与学,要超越传统单一的课堂理论讲授形式,需借助新兴的网络技术平台为课堂教学提供新元素,为实现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核心能力的全面提升服务。
高等教育学研究表明,大学生专业学习特点之一在于其自主独立学习能力的明显增强,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更多应是引导、启发,而不仅限于知识的灌输。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都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2],这些教学方法改革的举措需要在具体的班级授课过程中体现。综上,在班级授课制仍为高校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前提下,如何运用网络平台技术,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OCALE教学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呼唤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变革。班级授课制作为主流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学、效率提高等方面体现出优越性,而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传统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弊端,由教师主导的知识灌输与传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引导作用减弱,高校课堂中抱手机族不是个别现象,统一化的课程考核形式多以论文或闭卷为主,无法凸显学生的个性化,无法多样化地衡量学生专业素养及能力。在此情况下,教的主体———教师主动地适应教学环境的变化,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体验教学,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各门课程,学生应达到的各项能力、素养的标准和要求。此外,由于高校对教师教学、科研的双重考核,教师除了教学外,很多时间、精力都投入到科研方面,因此,如何在节约时间、成本前提下,促进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变革,值得思考。OCALE教学平台的运用是高校与软件技术公司合作的成果。高校重视教学改革与创新,然而由于经费、技术、制度等原因,独立自主开发软件与平台的投入不够,在此条件下,与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平台建设与维护的企业进行合作,将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势、技术企业的平台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双方沟通实现合作,有利于校企双赢,最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OCALE教学平台建设思路主要是:挖掘平台的优越性,即课堂教学的同步性、课后自学的随时性;体现同伴评价的重要性,即学习伙伴的协同作用;激发教师的作用发挥,即引导、启发、监控;促进教师之间的探讨研究;帮助学生自我学习的建构。
OCALE教学平台的特点与优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技术平台,如Blackboard平台、Web2.0平台、Moodle平台等,现在各高校逐渐开始使用,并服务教学与人才培养。OCALE平台,全称为OpenCollabo-rativeActiveLearningEnvironment,它是一个开放、合作、创新的学习环境。OCALE平台能够与主流的班级授课制结合起来,它以教师为主体,将教学资源给学生及其他群体,有利于学生对课程体系的建构;在此基础上,OCALE还增加了以学生用户为主,超越学生作业文本化的形式,将文本及视频作业到网上,实现项目作业视频化;平台的交互性,使得教师与学习伙伴均能直观形象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能力;平台提供的多层面评价体系,通过同伴、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给予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平台的课堂点名、投票等服务,将移动手机转换为学习工具,发挥手机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三、OCALE平台在国际贸易专业班级授课中的应用
在国际贸易专业的班级授课中,引入OCALE创新教学平台,以“国际经济热点问题”这门课程为例,探讨班级授课制与OCALE平台的对接。OCALE创新教学平台在班级授课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过程:一体化教学资源包导入、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由组合团队、学生团队完成任务(含过程视频拍摄)、评价体系引导评价完成、教师筛选优秀团队展示项目过程;同时OCALE平台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实时互动教学。一体化教学资源包导入:在开课前,教师完成教学资源包的设计,并将包含教学大纲,如课程属性、考核方式、课程简介、教材信息、授课体系等内容在内的资源包导入平台,教师也可以对导入进系统的资源包内容,根据教学实践进行调整。团队任务的布置:教师在“国际经济热点问题”课堂教学中,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将互联网金融产品调研这一讨论主题、任务具体的日程表、讨论的主题要求及步骤、评价标准、组内互评标准、成绩设定、分组规则、提交任务的设定等要求,在课堂中向学生明确提出,并在OCALE平台体系中得以体现。学生自由组队、讨论:根据教师设定的分组要求,学生每四人一组,每组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小组内成员的具体分工协作,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
学生团队完成视频等作业:小组成员课后经过一星期时间,自主设计并完成围绕余额宝、京东白条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情况、使用情况、操作运营、安全性等问题,通过网络或走访等方法查阅资料、搜集相关信息,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过程拍摄成5—10分钟的视频,视频作业需要每位小组成员入镜拍摄,且每位小组成员都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形成小组讨论结果,最终整理成文档。同伴评价:OCALE平台提供的评价体系由同伴评价与教师评价两部分组成,同伴评价又分成小组评价与组内互评。在小组评价中有团队目标意识、团队分工职责、活动参与度、团队沟通交流(倾听)、团队沟通交流(表达)、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决策方式、团队作业要求这9方面的评价标准,每个小组在视频与文本作业上传后,都会获得其他小组成员的评价,并获得相应的分值;个人评价的评价标准主要在开放式提问、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对不同观点的包容度、完成任务情况等18方面进行评价。每位学生会因小组得分及系数获得个人得分,以及完成小组评价任务、组内互评任务获得最终分数,教师也可以根据所掌握的学生实际情况对分数进行调整。平台根据个人评价和同伴评价的各项得分,出具互联网金融产品调研的个人报告,评估该学生在领导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责任心、创新等6方面的个人表现,具体分析其相对优势及劣势,并提出建议。教师筛选优秀团队,展示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和过程视频,有针对性地选择3-4组进行课堂演讲。教师通过小组演讲情况进行点评,并组织学生交流,以促进学生对阶段性教学任务的提升。OCALE平台,将移动手机变成学习工具,成为教学互动平台,主要体现在资源共享、问卷调查、课堂投票、随堂测验、互动交流(论坛)、考勤、合作学习(视频作业)。
四、基于OCALE平台的班级授课效果
(一)学生维度: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团队协作及语言沟通能力1.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高等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班级授课中引入OCALE平台后,教师在开课前将教学大纲等课程内容于平台,便于学生课前主动建构课程的知识体系、抓住重点。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能较快理解项目任务的要求及知识点,主动参与分组及任务分工中,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2.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儿童天生具有合作游戏的禀赋,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任务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提高,很多时候单打独斗很难完成,需要组成团队合作完成。学生在获得任务后,被要求自由组队、组内分工、课堂讨论、视频制作等,需要明确团队目标,做好分工,组织成员积极参与,与组内成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发挥团队的作用,共同完成团队任务。3.学生语言沟通素养提高。在团队协作完成任务过程中,每位学生个人表现与能力将得到提升,如领导力、与成员的沟通能力、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对待任务的责任心、创新程度等,都能得到体现,同时通过同伴评价,将同伴评价结论与自我评价相对照,使学生发现不足、增强自信,确立目标,完善自己。
(二)教师维度:激发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实现同行间的交流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现有职称评价体系过于倾向科研,承载着人才培养重担的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3]。OCALE平台的一体化资源包,包含小组研讨项目、案例分析、谈判项目等,均源于教师对课程体系的搭建与课程知识点的提炼,集中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在同一门课程重复教学时,将学科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导入平台,实现对教学资源包的优化。平台软件的开放性,可以实现同一门课程、不同学校与不同地域间的任课教师,利用讨论区实现线上交流与讨论,形成以某门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组,课程组通过对专业的深化交流,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不同学科的教师利用平台交流,实现学科交流的交叉融合,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平台软件的“亲民”易操作,降低教师学习运用软件平台的时效与成本,促进教学信息化,也可以使教师根据不同要求增加相应的教学模块,有利于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改革。
(三)教学组织形式维度:班级授课制的创新OCALE平台在班级授课中的运用,是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交叉融合。当前,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在网络化、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他们在人际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在享受着网络化带来的快捷与方便,在课堂学习中,也不满足于一直沿用的传统班级授课制,这就需要传统课堂教学在网络化时代能与时俱进,将信息化、网络化的便捷运用到教学中来。OCALE平台在课堂教学中,其在线资源共享、在线调查、在线投票、在线测验、课堂考勤等平台功能的运用,通过将手机等通讯工具转变为学习工具,实现课程学习资源的共享,平台的在线调查、课堂考勤等功能的运用,对课堂秩序有一定的矫正作用;OCALE平台在班级授课中的运用,也较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约了互动时间成本,促进师生互动。
(四)人才培养体系维度:人才考核评价方式的变革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是高校之根本,体现在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落实中。教学效果如何来考量,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如何平衡,是教学管理部门一直努力探索的命题。当前高校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主要以学生课堂表现、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书面、文本形式是当前各高校课程期中、期末成绩认定的主要形式,虽尝试运用答辩、面试等更加形象的考核形式,但由于生源规模、时间人力成本等原因,难以大范围开展。平时成绩主要以课堂提问为主,然而大班化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往往一个学期结束,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课堂提问回答机会,教师往往对这部分学生平时成绩取中间分值,难以实现平时成绩考核纪实。OCALE平台提供的视频化作业与文本作业相结合的考核形式,节约了教师的考核时间成本,视频作业中每位学生的上镜表现,方便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结合的同伴评价体系,学生在自我评价同时,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激发了学生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生成绩由任课教师单方面认定的局面,促进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完善。
五、思考
第一,OCALE互动平台目前难以大规模运用,源于与现有教师考评机制相冲突。手机作为学习工具,互动平台的使用,实现了线上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带来师生高效互动,降低课堂教学管理成本,然而如何在技术上避免课堂中的游戏娱乐现象,这存在着技术的难题。如果技术上难以解决课堂上学生使用手机游戏娱乐现象,影响教学秩序,势必会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尝试将OCALE平台的功能扩展延伸到其他领域。如OCALE平台中的评价、记录功能,运用到人才评价上,作为高校与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工具。平台的视频化任务,可作为课程成绩的记载依据;随着OCALE平台的广泛运用,视频化任务内容的不断扩展,可以尝试将其作为高校学生的电子档案,方便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于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