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档案范文
时间:2023-03-15 07:1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生档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在毕业那年学校会让学生选择档案是保存在学校所在地的人才服务中心还是返回原籍。
2、当毕业那年一般学校当地的人才服务中心会来学校处理一部分档案,将档案寄存在那里就可以。等找到合适的工作再提取档案转到单位。返回原籍档案会在报到证所在的地方。
3、如果档案返回原籍,一般返回原籍的档案会在报到证所在地,需要凭借报到证去报到证所在地方去拿档案。
4、提取档案时候查一下报到证所在地在哪里,一般是市的人才服务中心或者大中专就业指导办公室。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人事档案 科学分析
高校毕业生的档案问题,原本不是一个很难破解的难题。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多由大学生主观因素而造成,从而导至毕业生个人工作生活上的被动局面。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档案问题,归由于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有了毕业证、学位证,就可以相对轻松地上岗就业。于是长期对自己的档案置之一边,不管不顾,将记录自己重要人生履历的历史信息主要载体放诸脑后。等到真需要档案的时候,又一时取不到手,错失人生中有限的几次绝佳机会。
1、大学生毕业后的档案留存现状
经在工作中调查,大学生毕业后的档案多放于高校与人才中心(人才市场)。
1.1 仍将档案放置于高校
当前,高校毕业生多为自主择业,有的毕业生毕业一两年甚至毕业几年时间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没有工作单位,就没有办理档案移交手续,档案仍存于高校中。有的毕业生已找到了工作,由于所找的工作单位对档案要求不严格,对毕业生的档案没有强制性的转移要求,学生本人也就将档案问题放置一边,甚至忘记个人档案一事。有的毕业生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愿将档案转入相应的人才市场,因为各地的人才市场每年数百元的存档费对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不如放在高校之中,即无存档费一说,又有安全性系数可言。
1.2 档案放在各地人才市场
各省市的人才档案管理中心一般经常对失去联系超过5年的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网上公示,以促使相关人员回人才交流中心交纳档案保管费。从各地公示的档案中,公示的档案份数规模堪称庞大。有的省市的人才中心在公示期满后仍没有前来办理相关手续的毕业生,进行解除原档案的托管关系。 部分人才市场,即使多次公示,许多档案的相关人员一直也不露面,所存的档案也成了“死档”,有的档案一二十年了,都无人前来过问,更何谈交纳档案保管费了。
2、“弃档”原因分析
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找工作难已成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由于人才流动的加快,几十年前的那种受制于档案、户口的就业模式已早不适应于当今大学生就业的选择。这一方面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不重视档案问题的趋势,这种人才择业模式,导致了整个社会漠视档案的现象。由此也发生了大量“弃档”现象的发生。
2.1 就业单位不重视档案
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前提下,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有所减弱,它不再是就业单位考察、选拔人才的惟一标准。 大学生的择业观和思想上追求自由的个性,人才流动也处于频繁的状态,完整的人事档案不再成为就业与人才进步的重要根据。由于毕业生工作单位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致使有的大学生宁愿将个人档案放在高校内,也不愿意转到人才市场,除非找到了相对来讲比较正式的工作单位,才想到去找自己的档案。有的由于工作变动过于频繁,最后主动放弃了个人的档案。 部分事业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不再以档案为准,人力资源部门将本单位的人员分为事业编制、长期合同编制、短期合同编制、非固定工等三六九等的用人机制,也导致对档案的要求不再那么严格。重视专业和技能,已成为最大的用人标准,档案则放置一边了。
2.2 对档案的用途知之甚少
尽管人事档案的作用正在进一步弱化,从而减少了档案中客观记录的科学性。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人事档案的作用仍不能由其他方面来代替。大学毕业生不重视自身档案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档案的认识上有欠缺,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长期不重视档案易发生的问题
尽管档案的作用在部分大学毕业生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当他们在选择就业时,尤其在报考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岗位时,档案是必须要过的一关。档案中有不良记录,势必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重视并妥善安置自己的档案,作为一个忽视的问题,摆在了大学生的工作日程上。
3.1 档案放高校工龄难计算
没有完整的人事档案,用人单位将不能为其计算工龄。毕业生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了人事后,人才中心将为其办理转正定级、年度考核、档案工资审批等手续,计算成本工龄。毕业生档案放在高校中,毕业生与学校之间无人事隶属关系,学校没有资格为毕业生出具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档案留在学校,不但不能计算工龄,还会影响到今后的转正定级及职称评定事宜。
3.2 档案保存不善没有资格报考公务员
有的高校由于与毕业生的联系不畅,把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转回原生源地的人事部门,而毕业生本人不想在自己的原籍就业。致使他没有资格在目前居住的城市报考国家公务员,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发展。
3.3 户口难以落户
有的毕业生不重视档案问题,在毕业后的户口落户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按照国家的户籍管理规定,大学生的户口落户,需要相关的档案、干部介绍信、落户证明等手续,由于档案管理不善,或不知个人档案在何处,即使找到了工作,在相关城市落户时也是一件麻烦事。户口落不下,就办不了新的身份证。不但如此,在毕业生的工龄计算、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评定、医疗养老保险的上交、出国手续办理、结婚生育审批上等都离不开个人的档案。
篇3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我们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人事档案重要性的宣传与教育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和人才服务机构,应该向毕业学生大力宣传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提升他们对人事档案的认知度,在毕业之后充分做好相关的档案转接工作,掌握档案的所在地;及时与人才服务机构保持长期的联系,进而有效地降低档案的遗失和销毁率。
2.做好充分的联络,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人才服务机构要强化责任意识,对人事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来了解档案去向的学生,要细心地服务,并做好档案的调取工作。对已报到的学生,应做好相关的手续办理登记工作,并与学生之间取得长期的联系。对不能及时将毕业生档案转出的,应与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保持联系,以便后期将档案转入。一旦毕业生的信息发生改变,应与人才服务机构及时取得联系,并且需将毕业之后的各项信息也纳入到人事档案,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并提升它的利用价值。
3.提升人事档案的转接质量造成档案遗失的主要原因是人档分离,而根本原因就是办理档案转移的程序繁琐,浪费经历和时间。因此人才服务机构在人事档案的转移办理方面要及时,或实行远程办理服务,通过邮寄来完成相关的办理,进而提升学生的档案管理意识。
4.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服务机构是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诞生的,它也可以视为一种社会流动人才管理部门。而人事档案就是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人事服务机构、毕业生以及高职高专院校之间保持联系,完善人事的内容,对人事档案的管理与转移进行全方位,有效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
5.改进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与服务内容一般情况下,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主要由人才服务机构代为保管。因此,人才服务机构必须掌握社会对人事档案内容和信息的需求,及时和学校沟通,并填充内容,使其信息具有完整性,进而提升档案的价值。在服务的内容和机制上,使其更加全面和完善,如参加各类考试资格审核、党团组织关系管理、转正定级、养老保险以及聘用合同签证等,这样才能体现出档案的真正价值,使学生纷纷加入到存档的队伍之中来。
6.用人单位应重视档案的建设与延续企事业单位应将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各个阶段的个人信息及时记录进去,包含的内容主要为业绩、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工作中的表现、经权威部门认定的业绩考核信息以及工作的变更等。使个人的信息能够完全被社会最大化地掌握,并使档案的内容一直处于动态和不断丰富的过程,提升它的实用价值。
二、结语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生档案 电子化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广泛普及和应用给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多方便。毕业生电子档案便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使得毕业生档案管理发展为电子化方式,方便学生、学校、用人单位的快速查询、保存,同时也实现了远程佐证。传统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纸质档案主要包括: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学生成绩单、学生实习鉴定表、体检表、奖惩资料、高中毕业登记表、党(团)材料、高校招生报名表、志愿表等资料。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里最原始的一手资料,基本属于手工填写,学校仅此一份,一旦遗失或损坏将对学生就业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毕业生档案管理电子化就要从源头做起,档案管理人员应从学生入学就开始着手学生个人资料的收集、鉴定、整理及电子化录入,利用扫描设备等高科技方法实现毕业生档案管理电子化,以保障毕业生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永久性。此外,毕业生电子档案同时具有方便存储、快捷利用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易于保存,便于查询
传统的纸质毕业生档案大多数会因为年数长久而引起纸张的泛黄、字迹模糊;此外,由于保存空间难以长久保持干燥的环境或者是因为一些虫子的撕咬、人为的管理不当等因素都会使纸质档案受到一定损伤。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则不需要面临以上问题,其只是保存在网络空间内,且可以多次备份,因此更加易于保存,且可以通过搜索或引索功能快速查询所需资料,具有更大的优势。
2.具有更大的服务价值
与传统的纸质毕业生档案相比,毕业生电子档案达到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例如,学生学历电子档案,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系统确定该学生的真实学历,有效发挥毕业生档案电子化网络化的重要作用,使用人单位通过本校数据库平台调取该毕业生本人的档案信息,了解学生详细资料。促进了学生就业速度,为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量才用人”提供真实的全面的学历信息,大大减少了毕业生就业市场不诚信的行为。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电子化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标准来限定高职院校毕业生电子档案的管理范围
由于我国的电子档案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到目前为止,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来限定哪些信息应纳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料各自应保存多久、哪些需要重点保存等,甚至是各个单位都是独自为政,标准不一,既没有弄清哪些该单独保存,哪些应该与社会资源共享,造成毕业生档案资料没能被充分利用发挥其完整性的作用。
2.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电子档案难以确定其真实性、原始性
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化以及黑客、电脑病毒的入侵等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原始性难以确定。由于每个学生的字迹都各有其特点,纸质档案可以通过个人签名、文字、图形等有形方式来确保档案的真实准确性;而与纸质档案相比,毕业生电子档案明显更容易被篡改,且无迹可寻,降低了档案的真实准确性。
3.档案管理人员对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
很多院校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切实认识到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及优势,使得他们根本就不重视甚至是忽略毕业生电子档案的归档与整理。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电子化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制定科学规范的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及统一标准
在毕业生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中,为更加有效地面临复杂的网络环境,就必须使其管理工作从一开始就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及必须遵循的统一标准。这一规制和标准的确立必须秉承科学严谨的制定程序,详细制定从毕业生电子档案的设置整理、分类归档、保存、修改等方面的具体规则。
2.切实保障电子档案管理的原始性、真实性、准确性
在毕业生信息输入方面,设置密码时,规定采用数字、字母、特殊符号相组合的方式来设置毕业生电子档案个人密码,并时常变动,降低个人密码被盗、黑客入侵等潜在风险;在学院档案部门集体信息录入及确认中,配合使用电子指纹录入、电脑拍照,使得信息与指纹、照片三者相符合,保障毕业生电子档案的真实准确性;在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中,对于个别重要档案资料,同时要进行纸质档案保存,并扫描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保障电子档案的原始性。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和对电子档案管理的规范性认识
应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现代化技术操作水平,及时更新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内容,促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电子化管理从根本上从传统档案管理的思维方式向网络化、数字化的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方向转化。
结 语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电子化管理要想实行科学有效的规范管理,必须从网络的大环境下考虑,采取内外结合的双重保护措施。在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技术、环境、人员素质、网络等多方面的因素,并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毕业生电子档案管理的自身优缺点,要重视相关电子技术的学习以及新型科技的运用,同时要注重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同宇、李哲:《电子档案管理方案的实施与注意事项》,《企业管理资讯》2009年。
[2]余屹:《浅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实践应用》,《有线电视技术》2004年。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生 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所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否制度化、规范化,不但事关高职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衡量着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展工作的政策基础。与学校其它工作相比,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以为例,全区37所高职院校中,目前仅有3所学校制定了毕业生档案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其它学校在这方面基本处于空白。
2.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混乱。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高度重视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多将其作为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扫尾工作去做。由于仅将毕业生档案管理看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边缘化工作,在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的设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多为就业工作部门和各系部两级管理;也有的是由就业工作部门或由系部单独管理;个别院校甚至没有固定管理部门,由校领导临时指定部门管理。由于政出多门,给毕业生档案规范化管理造成了障碍。
3.毕业生档案整理不规范。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非学校专职档案管理部门,又多缺乏完整的毕业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和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致使许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档案整理不规范,突出问题在毕业生档案资料归档方面。由于对档案管理业务不熟,缺乏统一的标准,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材料归档方面业务不熟悉,导致毕业生档案资料归档不完整。许多用人单位反映,同一院校的毕业生,其档案资料标准不一,相差甚远,给用人单位选用、任用毕业生造成了一定障碍。
4.毕业生档案保管不规范。毕业生档案保管是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却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一个弊端。由于学校每年都有未就业毕业生,也有一些用人单位不接收毕业生档案的情况,致使一部分毕业生档案留在了学校由学校保管。为解除未就业毕业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地继续寻找工作,教育部规定,未就业毕业生档案其学校应免费为其保管两年。这是学校为毕业生做好后继服务的重要举措,但这项便生措施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一些毕业生因多方面原因,没有如期来校办理自己档案的转递事宜,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的多头化,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许多毕业生档案成为“死档”,失去了档案应有的功能,甚至一些毕业生的档案由于年头较长,出现了档案丢失的情况。
二、规范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措施
1.制定毕业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高职院校必须将毕业生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作为规范毕业生档案管理的首要问题去抓。要适应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需要,适时制定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对诸如毕业生档案管理职能部门、档案资料归档、档案移交接收、档案转递、留校档案管理等问题在规章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用制度去规范学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摒弃人为随意的落后档案管理模式。
2.加强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不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档案管理知识和工作经验,还必须熟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流程且认真负责,细致耐心。由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设置档案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如果将毕业生档案工作整体移交档案部门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立足现实,以学生管理人员及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为根基,通过校内外多种途径,加强他们的档案知识及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成为合格的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
3.积极探索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新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毕业生就业渠道呈现出多元化模式,这给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造成了新的问题,传统的毕业生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行的毕业生就业体制,亟待创新。
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人本理念,以服务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局,服务学生为根本目标,以盘活毕业生档案效用为目的,积极探索毕业生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毕业生档案管理机构、档案材料归档、转递、留校档案的保管等易发问题,进行创新改革,构建起符合高职院校校情的毕业生档案管理新模式,使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能够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更好地为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毕业生服务。
篇6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生档案工作作用突出问题思考
学生档案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包括毕业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出档、转递、提供咨询服务等具体工作项目。学生档案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而且对其今后就业、职称评定、婚育证明、转正定级、政审、办理养老等社会保险和开具出国、升学有关证明等各方面都有影响。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学生档案工作,对学生工作者及毕业生个人而言,都不可忽视。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学生档案工作的作用
1.提供档案利用,为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奠定基础。
经过收集、整理、归档等环节而形成的毕业生档案系统、有序地汇集了毕业生学习期间的学籍记录、奖惩记载、社会活动情况、相关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内容,用人单位通过对学生档案的查询,在对员工个人能力、兴趣的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可以了解毕业生的能力结构,分析毕业生的素质状况,从而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经历与表现。
2.协调学生档案管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及时完整的档案材料。
学生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主要包括学生入学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毕业生就业通知书,入党(团)材料,奖学金登记表及在校期间奖励、表彰,以及惩处材料、德育鉴定、所学课程的历次考试(或考查)成绩等材料。
3.进行档案管理咨询服务,完善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
毕业生档案通过档案转递工作与毕业生就业同向流动,以实现“人档合一”的人事档案管理要求,档案转递工作的开始也是毕业生在校身份的结束,学校对毕业生的管理就此告一段落。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学生档案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1.档案转递。
(1)档案转出的问题:第一,毕业生升学,招生调档与应届毕业生毕业的时间差。如硕士生录取档案调档在每年的四、五月,本科生毕业时间在六月底,出档在七月初。由于升学招生时毕业生学籍等材料未能完整,造成应届毕业生升学工作中的两次投档,而且,各高校招生档案接受方法不一,或在研究生招生院,或在院(系),很可能两次转递地址不一致,未能将学生档案转递到实处。第二,退档及其再次投递。由于地址失误、单位管理机要权限的限制,造成学生档案转递被机要部门退档,需要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主动与有关人员联系,或接受相关档案转递情况查询,落实具体的档案转递方式。
(2)档案接受的问题:人事(管理)部门档案管理滞后,接到毕业生档案未能及时整理,被误认为档案未收到,需要学校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借助毕业生档案转递单据,在毕业生与档案接收部门之间进行沟通,明确学生档案归属。
2.毕业生档案管理的相对滞后性。
(1)档案整理相对于毕业生求职活动在时间上的滞后性。目前,不论哪种方式,大多数高校都是在大学生毕业离校时才突击整理档案。但是,人才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求职方式的多样化,使得毕业生求职活动有超前的趋势,在校期间产生的档案材料散放在各系(院)、处(室)乃至个人手中,学生档案工作与毕业生择业活动相比,从材料的收集到归档,呈现明显滞后的管理模式,应届毕业生学籍、人事管理等材料在需要为其求职提供凭据时,往往尚未能收集、整理齐全,造成毕业生档案材料缺乏系统性、完整性。
(2)档案提供利用相对于用人单位查询的滞后性。近年来,不少用人单位陆续走进高校,举办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以招募人才。这种方式通常由高校就业主管部门牵头,先介绍毕业生情况,而后由用人单位通过看档案材料,再确定面洽人选。因此,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能否提供详实、全面的学生档案就显得至关重要。有的在关键时刻如果不能提供大学生档案材料,就会严重影响毕业生就业。
三、对毕业生就业中学生档案工作的思考
1.树立动态管理学生档案的观念。
(1)档案情况的变动性。由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因此,学生档案材料是在变动中不断丰富的,有学籍、求学经历、奖励、处分、撤消处分等变化等,使得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从档案接收、归档到转递、出档,始终处在动态运作当中。(2)动态收集的可能性。大学生学习生活具有一定规律性,档案材料的形成过程,从开始时的入学登记,到结束时的毕业离校,学科考试、评奖选优、社会实践等活动都是有组织、相对集中进行的。动态管理学生档案的目的,就在于适时补充档案材料,及时归档,最大限度地有效提供档案材料,切实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2.毕业生信息资源的共享。
(1)资源共享的工作因素。毕业生就业中的学生档案工作涉及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档案管理等诸多学校管理部门,这些部门有共同的服务对象――应届毕业生,有共同的工作目标――完成毕业生就业计划,也有共同的信息源――毕业生个人信息及就业信息。(2)资源共享的支持环境。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基地,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及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校园网的建立更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平台。将计算机数据技术和网络技术用于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但能减少就业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重复劳动,还能提高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及工作效率,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毕业生档案运作的状况。在数字校园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在高校各部门间普遍应用的今天,毕业生信息网络化管理已成为就业及毕业生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3.拓宽毕业生档案服务范围。
(1)毕业生档案流向查询服务。第一,关于未收到档案问题的查询,应及时主动联系机要部门,为其落实档案转递情况;第二,关于遗留档案问题的查询,应建立档案滞留联系方式,注意对其个人资料的补充,以确保档案信息的连续性。(2)毕业生档案材料的证明服务。学生毕业后,因人动而档案管理一时滞后、本人材料不全或不慎遗失,学生档案管理部门作为毕业生信息资料的管理机构,应该为其学历、学籍、学习成绩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3)毕业生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随着高校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之一的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应将学生档案工作从单一的纸质材料管理发展成学生档案信息的采集、传播和利用的综合管理模式,依据高校办学特点及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准,依托校园网的规范管理,主动提供服务,宣传学生档案管理政策,在设置查询权限的前提条件下,毕业生档案流向、遗留档案信息,满足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学生档案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清.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学生档案工作[J].档案,2006,(4).
篇7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呈现的特点及产生的问题
一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多且连年持续增加。1997年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各高等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数量也随之逐年增加。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14万人,2016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人。高校毕业生总量多且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高等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量瞬间加大,以至于不得不临时凑人手、拉队伍,不少高校疲于应付。
二是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相关工作时间上相对集中。由于高校毕业生工作的特殊性,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所涉及到的学校档案整理、转出,地方接收档案、整理入库等工作,从时间上看相对比较集中,高峰期大致从每年的6月中旬到10月下旬。高校毕业生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时间上相对集中,阶段性工作量突然增加,这一特点也无形增加了高校和地方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压力。
三是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偏低。其一,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在整理档案时依然采取文字标注信息的方式进行,费时费力,容易出错。其二,大部分高等学校在毕业生档案转出后,都无法实时查询或跟踪档案去向,给急需用档的高校毕业生带来诸多不便。其三,地方档案管理部门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整理入库时,亦多采用人工整理数据的形式,信息化水平不高,加之档案来源单位众多,工作量大且繁琐,效率不高。其四,虽然目前大多数地方档案管理部门都已支持网页查询毕业生档案去向,但查询方式较为单一,当前已广泛普及的微信公众号、手机APP查询等方式利用度还不高。
二、利用信息化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高等学校要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高等学校要改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在不断提高现有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吸纳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加入档案管理队伍,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提高软硬件配备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发档案管理软件,本着有利于简化和规范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原则,探索推广使用条形码、二维码等信息化方式标注毕业生档案信息,逐渐改变毕业生档案信息标注方式。高等学校要畅通毕业生档案去向查询渠道,探索普及开通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种查询方式,以方便毕业生实时掌握其档案流向。
(二)地方要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各类信息化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使得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方便、速度更加快捷,工作效益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在此大背景下,地方档案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直接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窗口部门,为服务对象提供档案管理相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地方档案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尤为重要,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档案管理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应为“必修课程”,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标准规范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安全保障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工程,实现硬件、软件以及人员的全面信息化。
(三)决策部门要大力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工作的开展
篇8
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离校之前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需要将档案返回生源地由院校就业指导中心派人送至即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登记编号,毕业生择业期一年内可以进行免费存放。
二、民办院校就业档案服务程序
1.开具证明。择业期内未落实就业单位并且档案还存放在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毕业生可以享受一下服务:凭就业报到证开具存放档案证明、开具未就业证明其他与档案相关的证明。
2.档案提取。择业期(2年)内就业手续办理完的毕业生,可以凭就业报到证、加盖公章的就业协议书,到各级人社局进行档案提取。择业期内没有就业毕业生不能进行档案的提取。
3.对于自谋职业、出国留学、择业期未满的毕业生档案和派遣期内自谋职业或自费出国留学以及择业期满后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可在各地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人事档案保管。
三、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的主要区别
民办高校毕业生学籍档案是指学生通过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并被录取的学生档案,它以文字资料形式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家庭状况、高考成绩、在校期间表现、在校期间的奖惩情况等。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由学籍档案转换的,毕业生毕业后将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到证当中,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学籍档案也就正式成为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它需要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签订就业协议,取得报到证后才能得以实现。
四、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是毕业生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些用人单位本身具有人事管理权,他们可以直接接收毕业生档案。二是各类非公企事业单位与民营机构他们没有档案管理权。毕业生毕业后一定将档案交由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档案存放在人才交流中心,方便又安全。三是毕业生在档案的转递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在不能完全搞清楚用人单位是否具备人事管理权之前,不能把档案转入该用人单位,应将档案转交给该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进行管理。
2.个别没有档案管理权的单位违规接收档案,导致档案丢失。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毕业生应首先询问用人单位的性质,在确定对方是否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后再决定将档案投向哪里。
3.档案的归属是有相关规程的,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前要制定好档案调离时间,不要将档案来回调离,最好做到一步到位。
4.毕业生毕业后在异地找到工作单位,户口不落回本地的毕业生、考研的毕业生以及无法确定是否在用人单位长期就职的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可以将自己档案交由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托管。
五、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后档案提取及补办办法
篇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人才服务站,需要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下,人才服务站需要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从而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及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
人才服务站;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档案信息化管理
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是人才服务站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当前新形势下,人才服务站需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优势,努力提高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待就业的毕业生及用人企业。人才服务站通过推进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及时、高效及准确的档案信息,推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而且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通过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加快速人才的流动,而且能够进一步丰富人事档案信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1人才服务站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1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重视
对于人才服务站来讲,由于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档案数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这也对人才服务站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严竣的挑战。管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需要人才交流主管部门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的日程安排上来。但当前各人才服务站对于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普遍缺乏重视,无论是投入人力还是财力都严重不足,这导致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人才服务站也无法更好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良好的服务。
1.2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法规体系与业务规范
人事档案的记载不仅信息丰富,而且时间跨度较大。在实际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时常会发现数据前后不一的情况,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得以解决,则可以实现原始纸质档案与数字档案之间的良好衔接,而且在数据库建设过程中也能够有效的解决标准化和规范化等问题。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法律体系和业务规范。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业务规范还完善,这使人才服务站在管理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同时人事档案信息资料数据库还缺乏规范性,这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不能有效的满足企业人才的需要和流动的需求。
1.3缺乏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
在人才服务站以高校毕业生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人才是关键,只有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才能更好的推动人才服务站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但当前人才服务站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问题,同时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欠缺,这就严重制约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人才服务站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从而更好的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4档案流转中存在不规范现象
在档案转接过程中可能由于某些学校对学生的档案没有做好合理的保管,对学生的档案也没有做好明确的说明,所以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还有一些是已经放在人才市场的,但是在转接过程中没有规范性,所以也影响了档案不合理的现象,这样也导致一定要是档案的本人去解决,才能进行报到等环节的落实。
2人才交流中心对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
人才服务站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架起了联系的桥梁,更好的解决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双方的需求,因此做好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这就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人才服务站,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作为其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需要在国家政策指引及上级人才交流部门支持下加快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重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从而有效的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更好的完成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任务。
2.2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与业务规范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的任务,所以无法再依据传统的手工管理阶段的制度,必须结合高科技时代的技术,要利用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使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向着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其内容直接涉及个人的基本情况和隐私,所以人才服务站更要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2.3全面提升档案管理质量与人员业务素质
档案管理质量与人员业务素质,是相互关联的命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它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因此,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能力,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熟练应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的能力。因此,需要从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档案管理理论素养及档案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具有传统的纸质档案归档能力和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档案人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服务观念,善于运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适应新的服务需求。还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便能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规范、标准、高效、高质地工作。
2.4强化档案流转规范性、科学性
实现档案流转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让档案管理以及责任追究的相关制度尽快建立起来,并不断地加以健全,更重要的是严格执行,落实到位,严格相关的流程和手续,对于流转过程中的违规和错误现象、行为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提高我们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结论
人才服务站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程,需要人才服务站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进行创新,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并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包太敏 单位:大庆市大同区人才交流服务站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J].华章,2011(1).
篇10
1996年张晓勇大学毕业时,正赶上国家实行“双轨”制度,他决定去广州一家中外合资的日化企业。在日化企业,张晓勇被分配到了客服部,开始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心怀科研梦想的张晓勇在客服部工作了5年,但科研梦想的破灭和父亲病重让他决定回到家乡长沙。在房地产公司干了几年后,张晓勇索性当上了保安。张晓勇说:“我当保安不是怀才不遇,只是当梦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时,我选择了安于现状。”
多维解读
“清华保安”不宜被标签化消费
“清华毕业生当保安”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这与
“清华”这一标签是分不开的。丢掉“清华”的标签,张晓勇不过是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普通人而已。其实,清华高材生从事社会“底层工作”,这只是普通个案,没必要上纲上线。媒体之所以乐此不疲地炒作此类事件,诸如“北大才子卖猪肉”“硕士生竞争环卫工人”“大学生争当掏粪工”,只不过是一场眼球被驱赶的集体围观而已。实际上,尊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才是媒体和社会应该持有的基本理性与公共情怀。
成功的定义不止一种
相较于看客们为张晓勇做保安值不值争论得脸红脖子粗,张晓勇本人倒表现得相当坦然。几年来,张晓勇认真做事、病床前尽孝,这样平静而踏实的日子,岂是外人能妄加评断的?
这些年,所谓名校毕业生落魄的故事每每成为焦点,话里话外无非暗含着如此的价值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只能用金钱、地位、名气等尺子来衡量。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不能缺,收入虽有高低之别,职业却无贵贱之分。只要勤勤恳恳、自食其力,就很光荣,就应该享有劳动和生活的尊严。当更多人放下虚浮的面子,摘掉有色眼镜,不那么狭隘地定义成功、追捧成功时,“张晓勇们”就不会再引起莫名惊诧,整个社会也会更理性和宽容。
相关链接
“海归”开包子铺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毕业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