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范文
时间:2023-04-01 04:0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药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苣荬菜;生药学研究;总黄酮含量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037-04
苣荬菜是菊科植物苦苣菜属苣荚菜(sonchus arvensis L,)全草,具有凉血利湿、消肿排脓、化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急性咽炎、急性痢疾、阑尾炎、肠炎、产后淤血、痔疮肿痛等症,民问也作野菜食用。因此,苣荚菜在药用和保健方面均有使用价值。苣荬菜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其与苦荚菜(Ixefis polycephala Cass,)、全叶苦苣菜(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南苦苣菜(sonchus lingia-nus Shih)、长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等植物形态近似,临床用药时易混淆。因此本课题对其进行生药学的研究,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同时,为更深入认识、研究和利用苣荚菜资源提供参考。
苣荚菜资源分布广泛、丰富易得,但是目前对苣荚菜生药学的研究较少。通过其生药学研究,为对苣卖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资源应用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进一步开发其药用及营养价值。
1、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菊科植物苦苣菜属苣荚菜(sonchu8 arvensis L)全草,采于云浮市新兴县水源山。经高级实验师田素英老师鉴定为菊科植物苦苣菜属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槲皮素对照品(UNO,UNO-000337);番红(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20070405);固绿(国药集团化学有限公司。20070308);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
套式恒温器(TC-15,南宁市新华医疗器械厂);电子天平(广州仪通兴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ll02,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双频数控超声波清洗器(KQ3200VDB,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数显鼓风干燥箱(GZX-9246MBE,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摇摆式高速中药粉碎机(DFY-400,温岭市林机械有限公司);暗箱式紫外分析仪(zF-20D,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显微成像系统(BK-DM320,奥特光学;320v摄像头);循环式多用真空泵(sHB-Ⅲ,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
2.1 药材性状
苣荬菜干燥叶灰绿色,卷缩或皱缩,质脆,叶片边缘可见小锐齿;茎外皮灰黄色或灰绿色,具纵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多中空;主根多弯曲,表皮棕褐色或棕黄色,被须根,具纵纹,质硬,不易折断,皮部黄白色,木部类白色,断面具放射状纹理。
2.2 显微特征
2.2.1 根横切面木栓层细胞2-4列,皮层较宽,薄壁细胞较大,类圆形或方形,排列不甚紧密,可见乳汁管成群分布,内含乳汁结晶。韧皮部有较多乳汁管群放射状分布,常与木质部相对。形成层可见,但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或数个成群,放射状排列,木射线细胞3-6列(见图1、2)。
2.2.2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类方形,排列整齐。厚角组织细胞2-4列,类圆形,径向排列整齐。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排列不甚紧密。茎横切面可见多个维管束,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可见纤维束,乳汁管沿韧皮部外侧成群或散在分布。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可见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髓部细胞类圆形,多中空(见图3、4)。
2.2.3 叶横切面叶为两面叶,上下表皮可见气孔分布。上表皮细胞一列,细胞大小相间排列。下表皮细胞一列,类圆形,细胞大小较为均一,排列整齐,主脉下方表皮细胞可见缢缩现象。主脉维管束3枚,外韧型,构造与茎大致相同,韧皮部外层细胞可见乳汁结晶。主脉下方厚角组织明显,细胞2-4列(见图5、6)。散布于粉末中。导管多为螺纹,有少数网纹导管和梯纹导管。粉末中可见厚角组织碎片,纤维多成束存在。木射线细胞较长,细胞壁增厚。非腺毛淡黄棕色,呈丁字形,偶见鞋底形腺毛存在于粉末中,由4个细胞组成,呈淡黄绿色(见图7)。
2.3 理化鉴别
2.3.1 黄酮类定性鉴别
盐酸镁粉反应:取试管2支,分别向其中加入1mL上述样品溶液,一支加入少量镁粉,另一支不加镁粉,再分别向2支试管中滴加浓盐酸数滴,溶液显红色。
三氯化铝纸片反应:于滤纸片上滴加1滴上述提取液,再滴加1滴1%三氯化铝,使两液滴有重叠区域,置256nm紫外灯下观察,重叠区域显蓝绿色荧光,荧光加强。
浓硫酸反应: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1mL上述样品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2滴浓硫酸,提取液颜色从淡黄色转为紫黑色。
薄层鉴别:精密称取槲皮素对照品10.06mg置于5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定容至刻度,备用。取样品粗粉5g,索氏回流至浸出液无色,粉末用50mL 70%乙醇超声提取20分钟,2次,过滤,浓缩至适量,95%乙醇溶解,备用。用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5:4:1)展开,待溶剂前沿线离薄层顶端2em时取出,晾干后用碘蒸气熏显色,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棕黄色斑点(见图8)。
2.3.2 香豆素类定性鉴别取样品粗粉5g,索氏回流至浸出液无色,粉末用50mL 70%乙醇超声提取20分钟,2次,过滤,浓缩至适量,95%乙醇溶解。取上述溶液2mL,加1%氢氧化钠颜色加深,加入2%盐酸溶液颜色褪去,加入5%氢氧化钠颜色加深,可能存在内酯环。在滤纸片上滴1滴上述溶液和1滴5%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使两滴溶液有重叠部分,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不重叠部分呈蓝色,液滴重叠部分呈黄绿色。说明样品中含有香豆素类化合物。
2.3.3 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2.3.3.1 制备供试品溶液称取苣荚菜粉末10.2g,置索氏回流装置中,用氯仿:石油醚(1:1)回流至浸出液无色,取出,保留药材粉末,将粉末放置于100mL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70%乙醇50mL,超声提取2次,每次30rain,过滤,合并滤液,滤液置旋转蒸发器中浓缩至适量,定容至50mL备用。
2.3.3.2 制备对照品溶液
准确称取槲皮素标准品10.06mg于50mL容量瓶中,并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作为对照品溶液备用。
2.3.3.3 紫外光谱吸收曲线的绘制及测定波长的确定精
密量取槲皮素对照液0.20mL于1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以70%乙醇溶液为参比液,在200―500nm范围内扫描,得到其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入=256nm(见图9)。
2.3.3.4 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准确量取0.2mL、0.4mL、0.6mL、0.8mL、1.0mL、1.2mL的槲皮素对照液,注入1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以70%乙醇溶液为参比液在其最大吸收波长下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值并且给出A值,记录浓度和吸光度值。得回归方程为:y=33.614x+0.055,(r=0.9994),其中y为吸光度,x为浓度(mg/mL)。表明槲皮素标准品溶液在0.0039~0.0276mg/mL与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3.3.5 稳定性实验精密量取0.4mL“2.3.3.2”对照液置于10mL容量瓶中,按“2.3.3.4”项法测定10min、20min、40rain、60rain、80min、120min的吸光度值,RSD为1.15%(n=6)。表明槲皮素对照品在120min内基本稳定。
2.3.3.6 精密度实验精密量取O,4mL“2.3.3.2”对照液0.2mL于10mL容量瓶中,按“2.3.3.4”项法测定吸光度值,连续测定6次,RSD为0.271%,仪器精密度可信。
2.3.3.7 供试品槲皮素含量测定从供试品溶液中精密量取0.4mL储备液置10mL容量瓶中,按“2.3.3.4”项法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槲皮素含量。三批苣荬菜样品的槲皮素含量分别为0.0744mg/g、0.0783mg/g、0.0773mg/g,平均为0.0767m昏/g。
2.3.3.8 回收率实验配制3个不同浓度、已知含量的样品,每个浓度各3份(共9份),按样品制备方法制备样品,分别准确加入对照品适量,按“2.3.3.4”项法测定吸光度值,平均回收率为103.21%,RSD为0.75%(n=9,见表1)。
3、讨论
3.1 苣荬菜主要特征上部叶短剑形,叶中下部不规则浅裂。中下部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基部下延左右呈耳状或呈楔形,叶片边缘可见小锐齿,全草均有乳汁管分布。叶主脉维管束3个,均为外韧型。叶上表皮细胞大小差别较大,常大小相间排列。下表皮副卫细胞壁波浪形相对上表皮而言较为明显。鉴别特征明显。
篇2
关键词:生药学实验;教学内容;考试
《生药学》是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基源、生产、采制、鉴别、化学成分、医疗用途、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进行研究的学科[1]。《生药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掌握生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准确识别、鉴别生药基源的种类,辨别生药的真假与优劣,同时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药材的真伪和优劣是中药产业质量控制的源头,没有药材质量的保证,下游的质量控制都将是空中楼阁。因此,对生药学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实际鉴别经验的中药从业人员,是生药学教师要共同应对的课题。现结合生药学学科的特点和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对生药学实验课的内容及考试的改革谈一些体会。
1该校生药学实验教学及考试现状
笔者学校生药学实验共36学时,学生实验内容主要为学习常用生药的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方法,现有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教师通过主控台传输实施教学,同时可监视学生端显微镜下图象或电脑屏幕,用以指导学生操作,并将任一学生显微镜观察到的典型结构进行处理并传输到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教学示范。教师与学生通过师生对讲模式进行一对一语音交流或短信交流,使师生间的交流更直观有效,达到真正的互动效果,显微鉴别的教学效果得以大大提高。并且实验考试要求学生识别3种未知药材混合粉末,计入考试成绩,学生对此非常重视,学习效果良好。但目前笔者学校生药学实验课程仍存在一些不足。(1)实验内容分布不均。生药学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至少应具备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四大鉴别能力[3]。但实际上,因学时限制和条件限制,所开设内容信息量不够大,显微鉴别重视程度较高,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学生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理化鉴别能力的培养。(2)药材标本量不足。药材的标本量不能满足学习要求,缺乏足够量的伪品标本,同时此项内容未纳入考试内容,学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3)实验学时数不足。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巩固,由于学时数的局限,药材性状鉴别的训练时间严重不足,虽然对显微鉴别的教学实践有所侧重,但依然需要加强。(4)实验课考试内容较单一。要客观衡量学生的实际药材鉴别能力,需要建立合理的实验课考试制度。以前实验课考试内容比较单一,不够全面,成绩主要是以实验报告和期末显微鉴别考试为主,实验课平时成绩为辅。而实验报告基本以板书为模板,加上实验报告要求的绘图内容,实验报告的内容往往大同小异,仅仅靠实验报告的成绩,并不能真正衡量出学生的实验水平,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掌握情况更不能体现出来。而期末粉末显微鉴别则侧重于显微鉴别,无法评价学生的药材性状鉴别能力。
2改革方法
2.1建立完善生药图库,随时随地学习
生药的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是生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量的时间反复学习巩固记忆才能掌握鉴别技能。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系统中建立生药原植物图库、药材图库、生药显微特征图库,同时将图像上传至药学院网站,学生不仅可在实验课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还能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对各种药材特征进行复习比较,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2补充药材和伪品标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生药学实验内容繁多,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实验课上要准备足够的实物药材,尽量做到学生能边听讲课,边观察药材性状,掌握药材鉴别的要点,尤其是经验术语。前人总结的经验术语是对药材特征描述的生动概括,是区别于其他药材的最重要特点,言简意赅,便于记忆。比如大黄根茎横切面中髓部具有的异形维管束,因呈星散状排列而称“星点”;何首乌的块根横切面皮层中出多个异型维管束组成的“云锦花纹”;天麻顶端的红棕色干枯残留芽苞,皱缩似辫状的“红小辫”;还有党参的“狮子头”,人参的“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等。这些术语使性状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掌握。笔者学校生药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300种常用生药的性状鉴别,此外,还应添置足够量的伪品标本。补充更新药材标本后,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标本室进行技能练习或标本观察,并做好辅导工作;另一方面,设计木质生药托盘,每托盘可分装12种生药,每班发放25个托盘,在实验室完成生药性状鉴别要点的教学之后,学生将托盘带回宿舍,每天利用业余时间认真观察,确保学习效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巩固,可以有效弥补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
2.3组织生药性状鉴别竞赛,丰富考试形式
生药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目前,无论是药材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不缺少擅长仪器分析检测的毕业生,而是大量急需具有药材实际鉴别能力的生药学人才[4]。原有的实验课考试是将3种未知粉末混合后进行显微鉴别来判断药材。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的还有性状鉴别。针对实验课考试内容不够全面的问题,笔者扩展了考试内容,重新设置实验成绩的组成比例。笔者设计了生药性状鉴别竞赛,并将成绩纳入实验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压力。该校已成功举办了药学院首届“中药性状鉴别大赛”,要求学生识别30种药材的名称、科名和入药部位,并设置个人单项奖和集体奖项,通过这项改革,促使学生对实验课更加重视,增加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促进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2.4调整实验教学计划,修改实验讲义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安排,重新调整生药学实验的教学计划,同时对实验讲义做相应的调整,与时俱进。由于显微互动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显微鉴别的学习效率,适当增加了其他鉴别方法如植物鉴别、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的内容等。教学计划和实验讲义的修订,使实验教学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使实验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丰富学生第一手实验资料,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
3结语
生药学实验内容及考试改革旨在通过建立药用植物图库、药材图库、生药显微特征图库,并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的系统中进行教学,改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实物的观摩认知,加深记忆,达到教学目标,并且通过不断创新改进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进一步提升实验技能,培养生药学实用型人才。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内容全面而又突出重点,生动形象,有效地提高了生药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反映效果良好,希望能为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李昌勤 王金梅 袁王俊 单位:河南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少青.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
[2]吴立人.生药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4.
篇3
【关键词】:芙蓉菊;生药学;性状;显微特征
【中图分类号】R282.6;R28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15-03
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L.)Makino)为菊科芙蓉菊属植物,别名玉芙蓉、海芙蓉、蕲艾、千年艾、香菊[1]等。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台湾省、东南亚及日本等。其性味辛苦,微温,能祛风湿,可治疗风湿关节痛、胃脘冷痛[2],并能治风寒感冒、支气管炎、百日咳以及痈疽、疔疮等。岭南地区亦有用水煎服芙蓉菊治疗糖尿病的传统民间疗法。有文献报道[3],从芙蓉菊枝和叶中分离水解得到的芙蓉菊寡糖水、5%乙醇洗脱组分有一定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其已知的化学成分为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赛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4]、异石竹烯[5]等。目前其生药学方面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首次对芙蓉菊全草进行生药鉴定,为今后的该药材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
1.1 实验材料 采自广西南宁市,经广西医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与生药学教研室焦爱军副教授鉴定为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L.)Makino)的全草。
1.2 仪器与试剂 Leica-Mps60生物显微镜及Qwin图象分析系统(德国徕卡公司);Leica-RM 2145 切片机(德国徕卡公司);所用试剂均为分析醇。
2 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法将芙蓉菊根、茎、叶进行横切后制作组织切片观察。取干燥药材适量,剪成小段后在50℃以下烘干粉碎并过60目筛,取适量,用水合氯醛透化,稀甘油装片观察粉末特征。
3 结果
3.1 原植物形态 半灌木,高10~40cm,上部多分枝,密被灰色短柔毛。根的表皮易剥落。叶聚生枝顶,狭匙形或狭倒披针形,长2~4cm,宽4~6mm,全缘或有时3~5裂,顶端钝,基部渐狭,两面密被灰色短柔毛,质地厚。头状花序盘状,直径约7mm,有长4~15mm的细梗,生于枝端叶腋,排成有叶的总状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外中层等长,椭圆形,钝或急尖,叶质,内层较短小,矩圆形,几无毛,具宽膜质边缘。边花雌性,1列,花冠管状,长1.5mm,顶端2~3裂齿,具腺点。盘花两性,花冠管状,长1.5mm,顶端5裂齿,外面密生腺点。瘦果矩圆形,长约1.5mm,基部收狭,具5~7棱,被腺点。冠状冠毛长约0.5mm,撕裂状。花果期全年。
3.2 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长30~100cm。根圆柱形,直径0.3-1cm,多弯曲,有分枝。表面灰黄色,具纵皱纹和沟纹,外皮易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淡黄白色或淡黄绿色。茎圆柱形,多分枝,表面灰棕色,外皮易剥落。质硬,不易折断,断面淡黄白色,木质部淡黄色。叶互生,紧聚枝顶。叶片多皱缩,展平后狭匙形或狭倒披针形,长2~3cm,密被灰白色短柔毛。顶端叶3~5齿裂或分裂,基部狭长,裂片卵形或狭矩圆形。全草有特殊香气,味辛苦,性微温。
3.3 显微鉴别
3.3.1 根横切面 木栓层细胞7~13列,细胞长方形,易剥落。皮层由14~26列类圆形的细胞组成,含有成束或单个散在纤维。韧皮部由12~20列细胞组成,细胞方形,排列较紧密,有散在的分泌腔。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类圆形、多边形,细胞壁增厚、木质化。射线细胞径向延长。见图1、2
3.3.2 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5~9列,细胞长方形。皮层由19-22列类圆形的细胞组成,排列疏松。韧皮部由5~11列细胞组成,细胞方形,排列较紧密,外侧有纤维束环列。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类圆形、多边形,细胞壁增厚、木质化。射线细胞径向延长。髓部细胞较大,类圆形。见图3、4
3.3.3 叶片中脉横切面 上、下表皮细胞各一列,上表皮细胞较大,类圆形或椭圆形;下表皮细胞较小。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和丁字形非腺毛,非腺毛顶端细胞多断落,柄1~3个细胞。上表皮下方有1~3列栅栏组织,不过中脉。海绵组织由数列类圆形或不规则薄壁细胞构成,排列疏松。中脉较小,维管束外韧型。见图5、6
3.3.4 粉末显微特征 粉末灰绿色。丁字形毛非腺毛众多,顶端细胞长而弯曲,多断落似纤维状,细胞长82.6~271.8 μm,直径10.5~12.4μm,基部1~3个细胞。纤维为单纤维,长梭形,两端渐尖,直径为6.9~12.3um,长66.8~139.9 um。石细胞呈现淡黄色,为不规则形,长方形或类方形,多见长方形,直径为8.9~16.8um,长29.8~62.2um。方晶大小不一,多为类方形,直径为8.5~21.5um。导管为螺纹导管,直径为4.4~8.9um。见图7
4 小结
本文从性状、显微及粉末鉴定几个方面对芙蓉菊全草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其主要的鉴别特征是①根部有长方形木栓层细胞,易剥落,并含有纤维束和分泌腔。②茎的韧皮部由5-11列方形细胞组成,排列较紧密,外侧有纤维束环列。③髓部细胞较大,类圆形。④叶上下表面及粉末中可见众多丁字形非腺毛。⑤含草酸钙方晶及石细胞。
参考文献
[1]侯宽昭.广州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537.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1977:1047-1047.
[3]谭树晖,黄海波主编.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三)[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8.
[4]邹磊,傅德贤,杨秀伟,康瑞娟: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J].2007,19:250-25.
篇4
【摘要】 目的 对玄参科母草属植物母草及泥花草进行生药学研究,为该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 明确了2种植物的性状特征和粉末、横切面的特征,初步判断两种植物中均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结论 该鉴定方法可靠,可作为2种植物的鉴定依据。
【关键词】 母草属;母草;泥花草;生药学;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Abstract:Objective To identify two Lindernia species, L.crustacea and L.antipoda histologically and morphologically.Methods Morpholog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s were described,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Results Collenchyma was found in the stems angular of L.crustacea, of which the cells were vertically elongated, and large air cavitie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cortical aerenchyma. While in the cortex of L. antipoda, there were many fiber bundles, and little aerenchyma or large aircavity. Iridoids can be detected in both the species.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easy and reliable, suitabl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se two plants.
Key words:Lindernia;L.crustacea;L.antipoda;pharmacognosy;characteristics;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母草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和亚热带,美欧两洲有少数种分布,我国有约26种,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海南等省。母草属多种植物均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抗菌消炎等作用,广东省民间常用于煲凉茶或煲汤。目前国内外对该属植物的研究极少,故本文选择该属植物中的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 (Linn.) F. Muell和泥花草 Lindernia antipoda (Linn) Alston [1,2]进行生药学研究,以期为该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鉴定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植物样品采于广州大学城,经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姬生国副教授鉴定为玄参科母草属植物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 (Linn.) F. Muell、泥花草Lindernia antipoda (Linn) Alston的全草。
1.2 仪器 Nikon YS100生物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数码摄像(Motic BA200)、电热鼓风恒温干燥器(上海迅能电热设备有限公司)、WD9403C型紫外分析仪(北京六一仪器厂)、HK3300H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性状鉴别
2.1 母草
常皱缩成团,无毛或嫩枝被毛。茎四棱形,扭曲,多分枝,下部茎节上有时具须根,断面有时中空。叶对生,多皱缩,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阔卵形或三角卵形,长8~15 mm,顶端钝或短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疏有浅齿。有时带花,花淡紫色、浅蓝色,二唇形,上唇直立,常浅2裂,下唇略较长。蒴果椭圆形或倒卵形。气微,味淡。
2.2 泥花草
多皱缩,全株无毛。茎圆柱状,有纵纹,下部茎节间有时具须根,断面实心。叶对生,多皱缩,叶片展平后呈长圆形、狭椭圆形或线状倒针形,长0.8~4.5 cm,宽0.6~1.2 mm,顶端圆或有时急尖,基部楔形,下延成柄,边缘具细锯齿或有时近全缘,两面无毛。花紫色、淡紫蓝色或白色,略呈2唇形,上唇2浅裂, 下唇3裂, 与上唇近等长。 蒴果柱形, 长约2 mm,顶端渐尖。气微,味淡。
广东药学院学报 第26卷 第1期 林微微,等.母草及泥花草的生药学研究
3 显微鉴别
3.1 母草茎横切面
切面呈四方形。表皮细胞类方形,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皮层较宽,中间有通气组织围成大型气腔多数,四角有明显棱脊,内各有1个纤维束,细胞壁较厚。维管束四角处发达,韧皮部较窄,形成层环类方形,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由导管、木薄壁细胞、纤维构成,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见图1、图2。
3.2 母草叶横切面
叶上下表皮呈长方形,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有气孔。栅栏组织通常为1列细胞。海绵组织为4~5列细胞。主脉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及薄壁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形,半月形,木质部导管2~7个排列成行,韧皮部细胞较小。见图3。
3.3 母草粉末
粉未黄棕色。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等式;腺鳞多数,腺头4个细胞,内含黄棕色分泌物,柄单细胞;花粉粒类球形,外壁有细密短刺,具3个萌发孔;纤维平直,长梭形,壁较薄,常数个聚集在一起。厚角细胞多角形,多见螺纹导管;偶见石细胞,长方形或椭圆形。少见草酸钙方晶。见图4。
3.4 泥花草茎横切面
切面呈类圆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可见非腺毛及气孔。皮层较宽,其间散在有多个纤维束,细胞排列紧密,壁较厚。维管束通常有6个,与皮层纤维束相对应,韧皮部较窄,形成层环类圆形,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纤维构成,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见图5、图6。
3.5 泥花草叶横切面
叶上下表皮呈长方形,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有气孔,偶见非腺毛。栅栏组织通常为1列细胞。海绵组织为5~6列细胞。主脉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及薄壁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形,半月形,木质部导管2~6个排列成行,韧皮部细胞较小。见图7。
3.6 泥花草粉末
粉末黄绿色。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等式;非腺毛多为单细胞,顶端尖,基部钝圆,平直或弯曲;纤维细长;多见螺蚊导管。见图8。
4 理化鉴别[1,3]
4.1 还原性糖及糖苷成分的鉴别
取样品粗粉各1 g,各加入蒸馏水10 mL,加热提取10 min,滤过,分别取滤液1 mL置2支试管中,1支加5%的α萘酚乙醇溶液,摇匀,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可见试管液面有紫色环产生。另1支加入Fehling试剂,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4.2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鉴别
取新鲜药材1 g,切碎,置试管中,加入1%盐酸5 mL,浸渍5 h,取上清液1 mL,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由微黄色变成亮黄色。
4.3 氨基酸类成分的鉴别
取样品粗粉0.4 g,置小烧杯中,冷水浸提12 h,滤过,取滤液2 mL,置试管中,加入5滴茚三酮试液[3],沸水浴10 min,溶液颜色无变化。
5 讨论
5.1 显微鉴定中在母草茎的横切面中皮层有明显的通气组织,并形成大型气腔,而泥花草的皮层中则没有通气组织,这可能与母草多生长在离水较近的地方,而泥花草多为旱生有一定关系。母草在4个棱脊处均有纤维束存在,而泥花草则有6个纤维束存在,提示可作为其鉴别依据。
5.2 《广东植物志》中对母草和泥花草的性状描述为:“整个植株均无毛[2]。”但本实验发现泥花草的茎和叶的表皮均有非腺毛,组成非腺毛的细胞多为1个,且分布较少。
5.3 理化鉴别试验方法是参照《中国药典》[3]和《全国中草药汇编》[1]的方法进行,初步判断两种植物中均含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氨基酸试验为阴性,与文献[4]中的记载有出入,尚需进一步验证。针对黄酮类、蒽醌类及生物碱类成分的鉴别试验,结果显示均为阴性。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草药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70-271.
[2] 陈封怀.广东植物志(第四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385-390.
篇5
关键词:民族药;野棉花;生药学;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R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9--0036--03
野棉花为毛茛科银莲属植物野棉花(Anemone vitifolaBuch,―Ham,)的根及全草,分布于我国湖南、四川南部、云南、贵州、东南部和南部。现代文献记载,本品味苦、性寒、有毒。具有祛风,散瘀,利湿,驱虫等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肠炎,痢疾,蛔虫病,钩虫病;外用治疟疾,灭蝇蛆等。云南各民族均有使用本品的历史,经各民族长期使用,均具有较好的疗效。本品分布广,资源丰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民族药资源,制定药材质量标准,笔者对野棉花的民族药名、民族药用经验、植物来源、药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作了初步研究。
1 民族药名及药用经验
阿昌族:整儿阿铺。味苦、性寒,有小毒。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痢疾,蛔虫病,钩虫病。
白族:yonmalwul荣麻乌、白叶叶。用根和全草。昧辛、苦,性寒,有毒。清热除湿、活血祛瘀、杀虫。用于菌痢,淋病,胃痛,食积,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难产,死胎,瘙痒症,疮疡,肠炎,痢疾,蛔虫,急性肠炎。
德昂族:山棉花。用根。味苦、性寒,有小毒。祛风,散瘀,利湿,驱虫。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肠炎,痢疾,蛔虫病,钩虫病。
景颇族:Haqmui bvun。味苦、性寒,有小毒。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痢疾,蛔虫病,钩虫病。
傈僳族:尼三腊。用根。苦、寒,有小毒。理气,杀虫,祛风湿,接骨。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骨节痛,肠炎,痢疾,蛔虫病,疟疾,黄疸,胃寒痛,咳嗽气喘,内外伤出血。彝族:阿堵沙波、松罗告。用根。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收敛止血,散瘀消肿,祛蛔。用于风湿骨痛,胃肠出血,食积,肛肠脱垂,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2 实验仪器
Nikon ECLIPSE80i型高级研究用正置生物数码摄影显微镜、JNOECXS一212―202型生物显微镜、Nikon E―CLIPSE80i FVM--PF高级研究用明场微分干涉系统显微镜、Canon IXUS850型变焦数码相机、ML5―4型可调式电热板、组织切片机、恒温水浴锅、旋转蒸发仪、Adobe photoshop 9.0简体中文版图形处理软件等。
3 来源鉴别
3,1实验材料采于云南昆明,经作者鉴定为毛茛科银莲属植物野棉花(Anemone vitifola Bueh,―Ham,)的根及全草。
3,2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茎斜生,粗0.8~1.5cm。基生叶2~5;叶柄长25~60em,有柔毛;叶片心卵状或心状宽卵形,长11~22cm,宽12~26cm,顶端急尖,3~5裂,边缘有小牙齿,上面疏被短糙毛,下面密被白色短绒毛。花葶粗壮直立,有柔毛;聚伞花序长20~60cm,二回至四回分枝;苞片3,轮生,叶状,但较小,柄长1.4~7cm;花梗长3.5~5.5cm,密被短绒毛;花两性,萼片5,花瓣状,白色或淡粉红色,倒卵形,长1.4~1.8cm,宽8~13mm,外面被白色绒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3.5~4.5mm;心皮约400,密被绵毛。聚合果球形,直径约1.5cm;瘦果长约3.5mm,密被绵毛,果柄细。花期7~10月,果期8~11月。(图1)
4 性状鉴别
根呈短圆柱状,直径0.6~2cm。外表灰棕色,表面粗糙,具纵向凹裂,偶见支根痕。根头略膨大,顶端附有残存的叶柄基部,密生白色绒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色,射线色较深,根中心部分可见裂隙。茎圆柱形,外表灰绿色至棕色,有多数纵棱。叶革质,上面疏被短糙毛,下面密生绒毛。(图2)
5显微鉴别
5,1野棉花根横切面(直径约0.7cm)木栓层由数列细胞组成,外被落皮层,深棕色,细胞多破碎。皮层和韧皮部有众多筛管群和纤维束散在,筛管群大多被纤维所包围,纤维木化,壁薄。形成层呈环状,由3~5列细胞组成,细胞扁长方形。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由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导管散列或纵列,木射线明显。(图3)
5,2野棉花茎横切面(直径约0.4cm)
表皮细胞类长圆形或圆形。皮层较窄,细胞排列紧密。维管束散在,于近皮层处排列成环状,大小不一,中心部位排列稀疏。维管束外韧型,韧皮纤维束层帽状,木化,壁不甚厚;木质部由导管及木纤维组成,导管散列,大小不一。(图4)
5,3野棉花叶主脉横切面上表皮细胞圆形或类长圆形,内侧有1~3列厚壁细胞。下表皮细胞类圆形,壁略增厚。上下表皮外侧均可见单细胞非腺毛。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导管散在,木纤维众多,位于韧皮部上方,纤维壁薄,略木化。栅栏组织由2列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细胞长圆形,排列疏松,形成气室。(图5)
5,4野棉花全草粉末全草粉末浅灰棕色,气微,味辛。非腺毛众多,大小不一,均为单细胞组成,平直或略弯曲,壁较薄,直径8~22μm。导管多为具缘纹孔,少为螺纹,直径20~45μm。木栓细胞黄棕色,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花粉粒类圆形,外壁光滑,表面可见点状雕纹,萌发孔3个。叶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壁呈波状弯曲,气孔较大,不定式。木纤维众多,成束,壁薄,胞腔内有斜点状纹孔,直径25~40μm。韧皮纤维成束或散在,长梭形,淡黄色,直径32.5~40μm。茎表皮细胞类方形,壁多呈连珠状增厚。棕色块众多,大小不一。(图6)
6 化学成分
经系统预实验证明,野棉花全草中含有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氨基酸、糖等成分。
7 理化鉴别
7,1检查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取样品粗粉10g,加95%乙醇100mL于水浴上加热回流1h,稍冷后加入蒸馏水使含醇量为70%,冷至室温,过滤,滤液用石油醚(60~90℃)100mL分两次萃取,以除去叶绿素等脂溶性成分。将所得到的乙醇提取液进行浓缩,加95%乙醇50mL溶解过滤。滤液供检查内酯、香豆素及其苷类成分用。(1)取乙醇提取液滴于滤纸片上,待干燥后,于紫外灯下检视,斑点有蓝色荧光,喷洒1%氢
氧化钾试剂后斑点颜色变为黄绿色。(2)取乙醇提取液1mL,加3%碳酸钠水溶液1mL于沸水浴上加热3min,冷却后,加入新配置的重氮化试剂1~2滴,显红色。(3)取乙醇提取液1mL,加7%盐酸羟肟甲醇液3~5滴和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10滴,于水浴上加热至反应开始(有气泡产生),冷却,再加入5%盐酸使成弱酸性,加1%三氯化铁水溶液5滴,反应液呈暗红色。
7,2检查氨基酸取样品粗粉5g,加蒸馏水60mL,室温浸泡过夜。过滤,滤液供检查氨基酸。(1)取冷水浸液1mL,加入0.2%茚三酮乙醇溶液2~3滴,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冷却后显蓝紫色。(2)取冷水浸液滴于滤纸片上,干燥后,喷洒吲哚醌试剂,于120℃加热5min,斑点显多种颜色。7,3检查糖及其苷类成分取冷水浸液的剩余液,在60℃水浴上热浸30min,趁热过滤。滤液供检查糖及其苷类成分用。(1)取热水提取液1mL,加入新配置的菲林试剂4~5滴,在沸水浴上加热5min,有砖红色沉淀。
(2)取热水提取液1mL,加入5%α―萘酚乙醇溶液2~3滴,摇匀,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mL,加在试液与硫酸的交界面产生紫红色环。
8薄层层析
取药材粗粉5g,加95%的乙醇50mL,超声振荡提取30min,过滤,滤液回收乙醇至干,加少量热水溶解。溶液用正丁醇萃取,萃取液浓缩后点样。吸附剂: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点样:样品的甲醇提取液。展开剂:环己烷一乙酸乙酯(5:1)。显色剂:紫外光灯检视结果:在紫外灯下有10个斑点。a点为紫色荧光,b点为淡橙红色荧光,c、d点为橙红色荧光,e点为红色荧光,f点为黄色荧光,为红色荧光,h点为淡蓝色荧光’i、j点为黄色荧光。(图7)
9 小结与讨论
篇6
【关键词】 化橘红 生药学
中药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 Citrus grandis ‘tomentosa’ 或柚 Citrus grandis (L.) Osbeck 的未成熟果实的外果皮,前者称毛橘红,后者称光橘红,为理气化痰之常用中药[1]。化州柚是柚的栽培变种,为化州市特有树种,已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2],自古以来,其未成熟果实外果皮即作为橘红入药,习称毛橘红,品质最优,曾列为皇室专用祛痰圣药。柚外果皮作为化橘红入药,习称光橘红,其药材虽非道地,但因种植面广、产量高,在市场上也以化橘红品名进行销售,因品质差于毛橘红,严重影响了化橘红药材的市场声誉,给道地毛橘红药材的生产带来严重冲击。为科学区别两种化橘红药材生源及性状,现对化橘红两品种的原植物及药材进行生药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化州柚和柚原植物标本和毛橘红与光橘红未成熟果实全部采自化州市平定镇化橘红GAP种植示范基地,毛橘红与光橘红饮片按《中国药典》加工方法加工。以上原植物标本及药材标本均由课题小组采集,并由平定镇化橘红研究所林仁和主任鉴定。
1.2 方法 通过化橘红GAP种植示范基地的实地考察,采集植物标本,进行两种化橘红的原植物组织形态学研究,并对毛橘红与光橘红两饮片进行显微特征鉴别。
2 形态、性状研究
2.1 化州柚的植物形态学、性状研究
2.1.1 化州柚的植物形态 常绿小乔木,高通常3~5m,嫩枝、叶背面、花梗、花萼和子房均密被柔毛;嫩枝压扁且微有纵棱,并有微小针刺。单身复叶互生,嫩叶常暗紫红色,成长叶厚,椭圆形至阔卵形,长7~13cm,宽3~6cm,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圆,边浅波状,深绿色;羽叶倒心形,长2~3cm,宽约2.5~3cm。花春季开放,白色,极香,单生叶腋或组成腋生总状花序;花萼杯状,4浅裂;花瓣4片,矩圆形,白色,子房近球形,被柔毛,萼直径约1cm,4浅裂;花瓣长圆形;雄蕊20~25枚。柑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时直径约8~11cm或稍过之,幼果绿色,被黄绿色绒毛,成熟果实柠檬黄色,绒毛不褪,果顶部稍凹,果皮厚约2cm,有极厚与果肉不易分离的白色海绵组织;瓢囊16瓣,味极酸;种子80粒以上,扁圆形,白色,合点浅紫色。
2.1.2 毛橘红饮片性状 呈类球形,已切成五角或七角状。直径8~15cm,厚1.5~6.5cm 。外表面黄绿色,密布茸毛,无皱纹,有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有脉络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一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内侧柔软而有弹性。气芳香强烈,味苦、微辛。
2.2 柚的植物形态学、性状研究
2.2.1 柚的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5~10m。嫩枝压扁且微有纵棱,具明显针刺,幼枝、叶背面被疏短柔毛,单身复叶互生,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阔卵形,叶质较薄,长6.5~16.5cm,宽4.5~8cm,边缘浅波状,羽叶倒心形。花单生或为总状花序,腋生;花瓣白色;雄蕊25~45;子房长圆形。柑果梨形、倒卵形或圆形,幼果绿色,无绒毛,成熟果实柠檬黄色,顶部稍凹,果皮厚约2cm,有极厚与果肉不易分离的白色海绵组织;直径10~15cm,外果皮光滑无毛,油室大;瓤囊10~18瓣,味极酸;种子80粒以上,扁圆形,白色,合点浅紫色。柚叶基部阔圆形,边缘有圆锯齿,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有稀疏毛,叶质明显薄于化州柚,其他特征与化州柚相似。
2.2.2 光橘红饮片性状 呈对折的五角或七角星状。单片呈柳叶形。完整者展开后较毛橘红大,直径10~30cm。厚5~15cm。外表面色略淡,黄绿色或黄棕色,无茸毛,有皱纹,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有脉络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1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油室较毛橘红大,内侧柔软而富弹性。香气较弱,味苦、微辛。
3 显微结构研究
3.1 茎横切面特征
3.1.1 化州柚 表皮枯萎,表皮外有非腺毛。木栓层由4~5层细胞组成。皮层由3~8层细胞组成。石细胞散在,含较多淀粉粒。韧皮部20余层细胞,富含草酸钙方晶,韧皮纤维2~3环,每环4~5层细胞。形成层环状。木质部发达,有明显的年轮,次生木质部可见导管、木射线和木薄壁细胞。髓部明显。
3.1.2 柚 表皮外无非腺毛,韧皮部含方晶较少,皮层含淀粉粒较少,其他特征与化州柚相似。
3.2 叶横切面特征[3]
3.2.1 化州柚(见图1A) 上下表皮均为一列。叶肉栅栏组织由3层短圆柱状薄壁细胞组成,共厚约70μm,细胞排列整齐紧密,其长轴与上表皮垂直,形成栅栏。最外层栅栏组织含草酸钙方晶。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下方,与下表皮相连,由一些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大,排列疏松如海绵状,含油室、方晶和气孔。叶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外有韧皮纤维环绕,皮层较厚,韧皮部富含方晶。主脉上方有栅栏组织与叶肉中的栅栏组织相连接。上表皮有非腺毛,多含方晶。
3.2.2 柚(见图1B) 叶肉栅栏组织3层共厚约28μm,最外层栅栏组织不含草酸钙方晶。叶脉皮层较薄,约为化州柚的1/3,其他特征与化州柚相似。
3.3 饮片的横切面及粉末图特征[4]
3.3.1 毛橘红(见图2A) 表皮为一列类方形细胞,可见1~5个细胞的非腺毛,长可至110μm,基部直径约25μm,外被角质层,有气孔,气孔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7~21μm,副卫细胞5~7个,排成放射式。中果皮薄壁细胞形状不规则,壁不均匀增厚,排列疏松,外侧有油室,径向长90~365μm,切向长490~980μm。草酸钙方晶主要存在于外侧薄壁细胞中,长9~18μm,中果皮散有维管束,导管主为螺纹,直径6~17μm,成束或散在。分泌细胞扁长形。
3.3.2 光橘红(见图2B) 表皮为1列多角形类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气孔,气孔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17~21μm,副卫细胞5~7个,排成放射式,无非腺毛。中果皮细胞类圆形,排列较疏松,外侧有大型油室,不规则排列成1~2列,油室较大,长圆形,径向长380~1220μm,切向长285~810μm。草酸钙方晶主要存在于外侧薄壁细胞中,长9~18μm,中果皮散有维管束。导管主为螺纹,直径8~20μm,成束或散在,分泌细胞扁长形。
4 总结
毛橘红原植物化州柚为柚的变种,两者亲缘关系虽近,但两者原植物及药材在植物形态及显微构造上存在显著差异。毛橘红外表面为绿褐色或黄绿色,密被茸毛,质坚实,不易折断;光橘红外表面为黄绿色,无茸毛,质脆体轻,易折断。化州柚与柚的茎、叶横切面有较大差异,与化州柚比较:柚茎横切面表皮外无非腺毛,韧皮部含方晶较少,皮层含淀粉粒较少;柚叶脉皮层较薄,叶肉栅栏组织3层共厚约28um,约为化州柚的1/3,最外层栅栏组织不含草酸钙方晶。现把两品种的主要区别列于下表1、2、3,易于互相鉴别。
4.1 毛橘红与光橘红原植物形态主要区别 见表1。
4.2 毛橘红与光橘红原植物显微主要区别 见表2。
4.3 毛橘红与光橘红饮片显微特征主要区别 见表3。表1 毛橘红与光橘红原植物形态主要区别表2 毛橘红与光橘红原植物显微主要区别表3 毛橘红与光橘红饮片显微特征主要区别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1.
2 梁文皓.化州橘红志.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1-30.
篇7
关键词:生药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268
生药(crude drug)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具有“生货原药”之意。《生药学》是以天然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植物学、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中药学、临床医学等学科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1]。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生药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而对于高职的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对该课程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同时,该课程需要记忆的量相对很大,所以从考试成绩来看,不是很理想。追溯生药学发展的近200 年,其研究目的和任务已由最初的对生药进行真伪鉴别,到今天对药材进行真伪鉴别、质量评价、安全性评价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2]。但是,如今高职《生药学》教学仍然沿袭着多少年不遍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笔者从事《生药学》教学工作,期望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并通过教学革新,以期提高《生药学》的教学效果。
1 高职《生药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课程定位不明确
《生药学》在教学过程中与《中药鉴定学》的教学内容在内容上有着很多的重复性,虽然在生药与中药概念之间以是否将中医传统理论作为指导进行区别,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论从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手段上都基本一直,这样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这两个课程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将生药和中药等同概念。
1.2 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
以往《生药学》教学着重讲解生药品种的来源、性状、鉴别三大块,格式体例一致,极易产生学习疲倦感。《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的科学。目前该学科教学主要对生药进行真伪鉴别、质量评价、安全性评价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但是这一研究内容并未在职业院校《生药学》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职业院校《生药学》的课堂上仍然是在教传统的药材鉴别,重点是性状和显微鉴定占据90%以上的课时量,导致不少学生对生药学课程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识别生药。现有相似药材的横向对比研究,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了后一种生药内容忘记前一种内容,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很低下。
教学形式即使在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后,也无非是手上那个生药标本,然后按部就班的对照鉴别要点一一核对,进行记忆。由于体例一直,很多药材描述的术语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对学习记忆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3 实验项目过于简单
目前生药实践教学普遍出现的现况是实践动手能力很差,学习的过程仅仅停留在模仿上,缺乏创新思维,缺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验项目往往按照药用部位进行划分,设置10个左右的项目,每个项目若干个生药品种,然对对照课本对各味要进行讲解,提出每个药的鉴别要点,按照书本的鉴别方法和步骤,将课本的鉴别要点逐一的按照老师规定的格式抄录到实验报告上,这样项目实训就结束了。久而久之,学生对生药实验也就麻木了,所谓知其然不知情所以然也,到学期末也仅仅是将短时间的记忆内容的重现,对个人技能的掌握没有带来有效的帮助。
2 《生药学》教学思考与实践
2.1 明确《生药学》培养目标和任务
《生药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生药进行鉴别、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定和新药研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是药学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同时该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对于高职《生药学》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课时数和学生基础知识的闲置,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生药鉴定和质量评价方面,同时适度拓展到现代生药质量标准和控制综合技能的学习,重在方法的掌握,增加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子遗传标记法等新的鉴别手段引入教学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2.2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前预习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讲诉中药小故事。比如夏枯草的小故事,秀才的母亲得了瘰疬,巧遇与郎中,郎中让他上山采摘长圆形叶子、开紫花,枯萎时如麦穗的野草,还告诉他这种中药一过夏天就没有了。如此的小故事,不光描述了夏枯草的植物形态、功能主治,也包括该药材命名的又来。如此通过一则小故事将该药材的大部分的知识点都能够记住了。实现预习、药材形状、采收、功能主治的学习和掌握。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3 优化教学内容
我院《生药学》教学团队根据药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及重点。对于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培养,生药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突出生药学的实用性,面对市场中生药(中药)品种混杂,来源多样,企业急需能够对生药的真伪有较强的鉴别能力,特别擅长与常规性状鉴别的技能。着力培养传统鉴别技能。同时,针对市场中伪品,如提取过挥发油的薄荷,能够通过一定的理化鉴别与真品进行鉴别。高职教师在教学中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生药侧重讲解,借以提高学生就业后岗位适应能力。
2.4 教学方法多元话
教学中学生始终是教学主体,努力充分的调动学生对生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十分重要。信息化教学结合板书可以保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向学生传授最大信息量;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并要求在授课过程中要逐步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通过典型案例的介绍,能够是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生药的方法和内容;为了能更好地体现互动式教学法,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学院生药学教学团队作了多次研讨,比如在进行皮类生药厚朴的教学时,将药材分发给各个讨论小组,让小组同学根据其性状鉴别的方法,仔细观察厚朴的形状、外表面的颜色、表面附属物,是否存在结晶物,感受厚朴的质地,内表面的颜色,是否能刻画出油痕,观察折断面的特征,通过鼻闻、口尝去感受药材的气味,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现场描述厚朴的鉴别要点,由主讲教师进对学生描述内容进行点评和知识补充,对没有观察到的鉴别要点由老师引导再次进行认真观察[3]。
2.5 建设口袋标本馆
《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精选具有典型性状特点和显微特点的生药品种作为大纲内容。教学形式以理实一体话教学,将实验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教师在授课时将生
(下转第294页)
(上接第292页)
药标本分发给每个同学,由学生自己选择具有显著特征的标本进行封装、收藏,这样极大的增加学生接触生药标本的机会。学生能够用看、摸、嗅、尝等方式进行生药学习,从而能更好地辨别和拓展各生药的性状、来源、成分、功效及应用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6 充分利用我院百草园与中药标本馆
植物园的40余种本地道地中药材的种植规模,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原植物的形态和形状特征,同时也对植物种植、产地采收以及其生长环境和资源现状有着进一步的了解。本院标本馆已有生药标本800余种,其中包括水浸标本、腊叶标本和常见生药药材标本,涵盖所有生药药物的用药部位类型。该场地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第一场所,为课堂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 小结
在高职《生药学》的日常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并结合传统生药教学基本功,注重互动、启发式教学,理实一体话的教学。充分利用学院百草园和生药标本馆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口袋标本馆工程,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吕艳娜,赵芮,李文静等.发挥中药标本馆对《生药学》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J].科学教育,2015(08):243.
篇8
关键词生药学;案例教学;案例收集;考核方式
生药学是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科学。生药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关于生药的品种鉴定(来源、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与整理、生药及其制剂的品质标准的建立与评价、资源开发、新药研究等[1]。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与综合性。生药学的基础理论并不深奥,但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记忆点多,历来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费时费力的一门学科[2-3]。案例教学是指把案例引入教学,以案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案例情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4-5]。生药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起到良好的效果[6]。传统考核方式以成绩的高低论英雄,对于提高新时代药学人才的整体素质收效甚微。教师虽然增加了案例教学,以扩展学生的视野,期望达到素质教育为目的。但是应试型考核指标,缺乏让学生独立调研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目的和实际收效相距甚远,甚至过量的案例教学同样会落入“填鸭式”教学的怪圈。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案例考核是案例教学的延伸,从案例教学中选择适宜案例,对其进行提炼、改编,使之成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效的有效指标,是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和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案例考核在临床专业中实践较多,可以以此为借鉴,吸取经验[7-8]。通过三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案例教学的难点在于案例的收集、筛选、整理、输出、考核,如何将零散的日常信息整合成可以供学习交流的实例,笔者重点介绍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采用的方法,以供同仁借鉴。
1案例搜集
传统的搜集方式包括报纸、期刊文献、硕士博士论文等,这种方式获取的案例比较准确和权威,在授课中为了给学生讲解一些最新的研究报道或者前沿领域的发展,往往通过权威期刊的资料获得。利用网络搜索是一种非常快捷的方式,只要寻找到合适的数据库,并确定相关检索词后,很容易从网络知识库中获取理想的案例资料,但是这种公共媒介方式筛选出的信息,容易误导学生。例如中药红花,学生自然会联想到红花油,在百度中输入红花油的组成,并无红花一药。可事实上,新加坡产红花油是有红花成分的,取其活血化瘀之功效,因此在互联网取材时,需要反复推敲和比较,选择更为可信的数据。电视新闻及广播新闻中报道的事件,具有可信性,也是很好的生药学案例素材来源,一方面它很生动,另一方面它往往是社会热点。教师可以通过整理来编写出理想的案例资料。例如,2015年的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过,重庆一男婴,在服用奶奶新榨的苹果汁后,出现了昏迷,送院抢救得缓。该案例是苦杏仁苷中毒事件,比传统媒介中1959年江苏省某男误食炒杏仁中毒的案例,时效性更强,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电视节目获得案例,如影视剧中常将麝香作为致妇人流产的“毒药”,可以介绍麝香有什么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中央电视台《生财有道》栏目经常会介绍中药材的种植、养殖、真伪鉴别等,如人参、鹿茸等,教师可以遴选这些资源,必要时剪辑成小视频,以作为教学案例素材。案例获取的另一有效途径,来源于教研活动。生药学是一门外延很宽的课程,教师可以参加各种相关课程的旁听,收集所需的案例;听取资深教师的课程收集案例;也可以从自身的科研实践中提炼案例,例如在中成药的鉴别中,如何检验中药不是用原粉替代了提取物入药,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药显微鉴别的用途。总之,案例有多种形式,日常书面形式以及影片,电子媒体等非书面形式都可选择。但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这是选择案例的原则,从一则案例中反映出多重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另外,不要把观点倾向比较明显的案例直接展现给学生,要选择稍具争议性的案例,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觉得有挑战性,产生兴趣。案例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情节真实连贯。在案例获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的虚假信息,在实际操作中,甄别真伪一方面有赖于教师的专业判断,另一方面还需要多加检索,多重验证,最后才可以选出优秀案例,作为课堂教学使用。
2考核形式探索
在收集案例后,笔者会按照案例的时效性、热点度顺序对其进行排序,对阐释同一问题的案例进行排序,按照优先级,有选择地为学生讲解,把与课程知识点连接紧密的、时效性更强的、更为经典的案例作为考核点,给学生适当形式的考察。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搜集的案例大致可以分为图片类、新闻类、故事类、研究类等四类。其中故事类往往是一些用药典故,不适宜作为案例考核,而新闻类、图片类、研究类均可以作为案例考核的素材。例如,图片类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对于原植物形态,尤其是重点科的形态特征,对于常用中药的性状特征,显微鉴别特征的掌握非常有益,但图片在于期末闭卷考试中往往需要彩色打印,难以实现,放在平时教学用于随堂考核,十分适合。同时也符合生药学教学图片多的特点,用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例如给出学生一幅显微混合粉末图,在给出一些提示信息如功效主治,让学生推测可能的药物。新闻类案例可以考核的知识点很多,主要取决于案例的内容。通过实践,将考试形式总结为5种形式。
2.1案例面试
案例面试主要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师提前抛出案例,学生进行分组预习,在上课时以面试的形式,让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说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例如,设计题干:非典期间人们使用贯众防治流感,有的患者收到很好的效果,有的却收效甚微,有的还出现了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设计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更好的利用贯众方法,避免副作用。在面试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追问,考查学生预习效果,掌握程度,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考核对于学生提高检索文献的能力、思考问题能力、组织表达能力都很有帮助。
2.2即兴互动
考核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即主动提出问题与回答教师问题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互动,进而提高主动思考的能力。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这样的互动也可以使学生上课更集中注意力听讲。这种启发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
2.3案例调研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生药,抛出问题。例如生药黄芪中有多种活性成分,设计其多功能开发路线,让学生根据查阅文献,进行科研的仿真设计,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在课程设计中,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调研,但是要清楚每个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贡献,方便教师给出评价,同时可以避免抄袭现象,促进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
2.4案例讨论
通过课堂上的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互动并且完成课程涉及的热点案例,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相互学习掌握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例如,对于熊胆引流引发的争议,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献调研,选择支持或者是不支持这一做法,并给出原因。通过讨论,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自己检索的内容,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在讨论中教师也可以从中学习。案例讨论可以摒弃以往只听不说的被动式学习方式,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能通过口述清楚地表达,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
2.5案例考核
期末考试中,出一些案例考核的综合分析题目,用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例如,某男,患有关节炎,天寒加重。最近,从朋友那里听说,每天喝一种药酒,可以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对关节炎的疼痛很有帮助。他便从朋友处讨了点药材,该药材横切片可见多角形的环纹。没想到的是,两口药酒下肚后,该男就开始呕吐,并感到身体发麻、四肢乏力。几个小时后,情况越发严重。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患者可能服用了哪种生药?其产生毒性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如何在使用中避免毒性?
3展望与设想
案例考核作为案例教学的延伸,在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创造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提高学生生药学素质。案例教学也解决了学生死记硬背、对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案例考核作为案例教学的延伸,在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提高创造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案例收集、整理和汇编需要大量工作,投入大量精力,这样才能保障案例与教学的质量。在生药学教学中,案例教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存在很大问题,要想取得切实可靠的学习效果,在完善教学案例和考核方式上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两点设想,首先,案例的收集还远远不够,目前国内的案例版生药学教材只有一本,可以在案例教学结合考核方面进行突破,编撰一本案例教学书籍,相信对学生自学和教师授课均有很大帮助。其次,在案例的考核形式上需要进一步探讨,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和考核方式,增强其生动性。
参考文献
[1]郑汉臣,蔡少青.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2]汪红,黄真,陈锡林,等.案例分析法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08,1(24):29-31.
[3]陈海洋.生药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卫生职业教育,2005,3(23):59-60.
[4]黄悦.案例分析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中应用的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1(9):601.
[5]帕丽达•阿不力孜,丛媛媛,米仁沙•牙库甫,等.浅谈案例教学法再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2):12.
[6]易学东,罗亚文.案例分析在生药学教学中应用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院报,2012,33(3):371.
[7]赵莉,田红梅,李莉,等.案例教学和小组案例考核法对本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2):2691-2693.
篇9
【关键词】生药学;人参;说课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7-0126-02
说课作为一种教研改革的手段,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教学人员、同行或专家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课题,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等,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1-3]。实践证明,说课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最好途径之一。
《生药学》课程是新疆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教学重点包括生药的鉴定、影响生药质量稳定的有关因素(主要为生药的采收、加工和炮制)和重点生药的有关知识,以此构建药学专业学生的天然药物知识骨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药描述、识别和质量评价的基本知识,熟悉影响生药质量的主要因素,了解中药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程序和注意事项,掌握常见生药的来源、性状、有效成分、药理活性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从事生药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打下基础。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东北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及根茎,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等功效。因为人参是名贵中药材之一,市场价格较高,伪品也较多。 因此,该药材历来是生药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对人参这一节内容进行说课设计,从教学方法、教材、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使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1课程分析
11教材介绍生药学课程采用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生药学》[4],人参位于教材中各论第二篇第十一章第一节双子叶植物类生药,本次课l学时(50min),教学内容包括人参的“基源、植物形态、采制、产地、性状(生晒参、林下参、红参、糖参)、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功效与主治以及伪品的鉴别等。
12教学目标依据生药学教学大纲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首先是学生掌握人参的真伪鉴别,包括基源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特征;其次,要求学生掌握该药材的优劣鉴别,包括有效成分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知识目标:掌握人参的基源、性状鉴别特征、显微鉴别特征和化学成分;熟悉人参含量测定方法;了解人参伪品来源和特征。
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的识别市场上人参的正品、伪品及代用品,对常用含人参的中成药能进行鉴别与检测。
13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内容是针对单个药材,因此重点内容为人参的基源、性状及显微特征、功效、主治、用法用量附注等内容。难点为人参正品与混伪品的区别与鉴定。
2学情分析
总结既往药学专业的教学情况,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以及接受水平有充分的了解是安排授课内容的先决条件。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大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多数学生具备了网络信息查询能力。因此,可以人参的药理作用、功效以及药材市场等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上网查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可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人参的临床应用,撰写综述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学习生药学的良好基础。
3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实现本次课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及难点,作者从新课的导入、新课的展开、课后小结、课堂练习的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设计,以提问法导入新课,新课展开以多媒体、教学模型、视频资料等图文并茂形式讲述为主,缩短描述时间,最后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是指应用实物演示、模型、挂图、多媒体、现场参观、视频等直观手段来进行教学[5]。生药学教学中直观教学法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资料和实物直观教学法。比如,在讲述人参性状时,在课堂上展示人参的药材标本,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展开。①以问题为中心,以提问的形式导入教材中人参的相关内容。通过提问有哪些了解:“五加科植物主要特征是什么”?“你对人参知识是什么”等问题,使学生思考,引入本次新课内容(10min);②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多媒体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教学,重点介绍该药材的基源、性状特征、显微鉴别、主治、药理作用、功效的内容,对药材实物、图片进行说明,同时采用数码影像图片的方式对人参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并加以文字说明。将人参的基源及不同伪品的性状特点列为教学难点,人参真伪是指人参的真假,人参的伪品较多,鉴定人参真伪是从事中药鉴定工作的一个基本素质。因此要求学生对人参市场上常见的伪品如商陆、垂序商陆、华山参、野豇豆、锥花土人参、山莴苣、桔梗等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定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别,药学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氖乱┢芳煅楣ぷ鳎必须准确掌握药材的真伪鉴别,才能做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35min)[6-7];③归纳总结人参的重要知识点(5min);④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去学校中药标本馆观察人参的药材特征,利用图书馆和校园网络以人参为关键词查阅相关资料,总结人参的现代药理学发展及其应用。
4说学法
利用学校中药标本馆、植物园区以及药材标本,结合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问题,主动思考问题,在线调用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说课设计中,笔者结合人参药材及伪品的鉴别,为了使学生了解人参混伪品的整个发展历史以及目前人参药材的市场状况,鼓励学生查阅古代和现代最新的文献资料,并到市药材市场、药材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开阔眼界,了解人参最新的发展动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说课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教学研究方式,由全体教师参与形成,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归纳和升华,也能起到督导和引导作用,其形式多样,简便易行,可操作性较强[8]。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使学生加深对重点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功效的理解程度,从课堂教学方法和思路进行进一步改进,以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课堂学习的记忆。参考文献
[1]王雁苓.说课教学的内涵、意义与实施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1,12:10-12.
[2]张桂芳,赖小平. 药用植物学“兰科”的说课设计[J].现代医药卫生,2016, 32(14):2251-2253.
[3]朱芸,王翔飞,,等.《药用植物学》中植物细胞后含物说课设计思路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5, 31(12):1897-1899.
[4]蔡少青,秦路平.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5]李娅琼,崔茂英,杨耀文.《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与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17):28-29.
[6]解兆龙. 人参及其伪品的鉴别[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11(3):341-345.
篇10
关键词: 菊三七;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菊三七,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的根。侗族、壮族、畲族、拉祜族、彝族、苗族、阿昌族、土家族中均药用[1~8]。《本草纲目》于“三七”条云:“近传一种草,春生苗,夏高三、四尺。叶似菊艾而劲厚,有歧尖。茎有赤棱。夏秋开黄花,蕊如金丝,盘纽可爱,而气不香,花干则吐蕊如苦荬絮。根叶味甘,治金疮折伤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云南中草药》:“甘、苦、温,有毒。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痈肿,皮炎,无名肿毒,外伤出血”。《草木便方》:“活血,续接骨。治内伤积血,痞块,心腹疼痛”。《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无毒。入足、手阳明经,兼入血分,治跌打损伤。生用破血,炙用补血,主治止血、散血、箭伤杖扑、跌打损伤,包敷患处,即可痊愈”。《天宝本草》:“治妇女血滞,腰脚痛,男子遗精,痢疾”。
彝族传统用于治疗乳腺炎、咽峡炎、扁桃体炎、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蛇虫咬伤、干疮(疥疮)[8]。
作者在对常用民族植物药菊三七进行了生药学鉴定,以期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菊三七,采于云南大理古城边,海拔1 900 m。经刘圆博士鉴定为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的根。YD-1508轮转式石蜡切片机(浙江金华科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Sony DSC-100 数码相机(索尼公司);KQ 3200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电子显微镜(上海兴行实业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取部分新鲜药材,剪成小段,用FAA固定液固定一周,按常规石蜡切片法,经过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并经固绿和番红染色,制成永久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成像系统成像。
2.1 原植物鉴定
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的根。多年生草本。宿根肉质肥大,有疣状突起及须根,断面灰黄白色。茎直立,具纵棱。基生叶簇生,匙形,全缘或有锯齿或羽状分裂;茎下部和中部叶互生,长椭圆形,羽状分裂,边缘浅裂或有疏锯齿,基部具2~5浅裂的假托叶2枚;茎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着生于枝顶;总苞2层;花全为两性,筒状,金黄色,花冠先端5齿裂,花柱基部小球形,分支先端有细长线状具毛的尖端,长约4 mm。瘦果狭圆柱形,有条纹,被疏毛;冠毛丰富,白色。花期9~10月(见图1)。生于海拔1 500~3 000 m的山谷阴湿处及树林下。分布江苏、河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2.2 性状鉴别根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全体多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弧状沟纹,在突起物顶端常有茎痕或芽痕,下部有须根或已折断。质坚实,不易折断,新鲜时白色,干燥者呈淡黄色,有心。味甘淡后微苦(见图2)。
2.3 显微鉴别
2.3.1 幼根横切面呈不规则圆形。表皮为1列不规则方形细胞,外壁增厚。皮层宽广,超过横切面的1/2。维管束为外韧型,导管单个散在或几个成群。髓部小(见图3) 。
2.3.2 幼茎横切面呈花瓣状。表皮为1列不规则细胞。皮层、韧皮部窄。每瓣凸状起有2~3个维管束,为外韧型。导管单个散在或1~2个排列成行。韧皮部外侧有较多分泌道。髓射线宽广。髓部大,超过横切面面积2/3(见图4)。
2.3.3 叶横切面上表皮为排列1列稍方形细胞,下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可见气孔。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主脉表皮内有5个维管束,呈半月形,外韧型,可见分泌道(见图5)。
2.3.4 粉末木栓细胞长方形或多角形,淡黄色。菊糖众多,呈无色透明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碎片。网纹导管多见。纤维单个或成束状存在,纹孔明显,纤维直径12~17 μm。
3 讨论
菊三七为多民族用药,资源丰富,本实验通过对菊三七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这些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的研究,能够很好地鉴定菊三七,并为其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
由于所采取样品的不完整性及切片过程等原因,未能对植物的其它部位进行显微组织鉴别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国钧.中草药彩色图谱[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2.
[2]张 艺,钟国跃.羌族医药[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285.
[3]潘炉台,赵俊华,张景梅.布依族医药[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492.
[4]杨本雷,余惠祥.中国彝族药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380.
[5]宋立仁,洪 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61.
[6]覃迅云,罗金裕,高志刚,等.中国瑶药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