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范文

时间:2023-03-26 22:3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金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金融

篇1

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构建多层面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达成各方共识。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指导意见》在G20峰会前夕出台,也彰显中国倡导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决心和责任。

《指导意见》强调,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在政策层面上,《指导意见》提出一系列支持激励政策,包括用再贷款、贴息、担保和设立政府参与的绿色发展基金等手段了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以起到激励社会资本的作用。《意见》从中央政府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对绿色发展基金的设立路径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图。建议中央财政整合现有节能环保等专项资金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意见》对地方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落地方面也指明了方向,鼓励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绿色发展基金,通过PPP模式动员社会资本。地方政府可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定价、实施特许经营模式、落财税和土地政策等措施,完善收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支持绿色发展基金所投资的项目。

《指导意见》明确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的重要作用,要求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开发绿色债券指数、绿色股票指数以及相关产品、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发展绿色保险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支持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推动建立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发展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等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

《指导意见》提出广泛开展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继续在二十国集团(G20)框架下推动全球形成共同发展绿色金融的理念。积极稳妥地推动绿色证券市场双向开放,提升对外投资绿色水平。国际上对七部委《指导意见》十分关注,在中国出台政策之后,印尼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开始研究类似的支持绿色金融的框架性政策。9月杭州召开G20峰会上,在中国推动下,绿色金融得到各成员国关注,并且首次被写入G20公报中。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颁布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面临的挑战与可选措施。

应该说,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需要金融、财政、环保等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支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多轮驱动。

篇2

本届年会"绿色产业的投资与金融支撑"分论坛上,7位演讲嘉宾来了5位投资者,这让耕耘环保产业15年的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有些孤单,不过在诸多投资人面前,文一波反而有了充足的时间和自信"说服"他们。

资本抢先登上绿色大船的同时,也从源头上给绿色经济注入了动力。年会上,来自中外各界的金融家、投资家们对绿色产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向往,正如气候变化资本集团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Mark Woodall自称找到了"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起码在接下来十年里,绿色产业不会是一个泡沫,而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机会。"

大块头的"绿色转型"

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带头表示支持绿色实践。"银行信贷如何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实现绿色变革?"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年会开幕式的主题演讲中斩钉截铁地回答:工商银行坚定地执行了环保一票否决制。"据他透露,2008年,工行通过实施结构调整,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或者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项目,一律予以否决,主动退出了162亿元贷款,同时对两高行业152户企业的贷款实行了清退。另一个数字显示,到2009年3月末,在工商银行有贷款余额的6万多户企业中,由国家环保部认定的环境友好企业、环保合格企业及无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的数量占全行贷款客户数的99.89%,贷款余额占99.94%,其余占万分之一、二的企业,是因为尚未完成环保部门的认定程序。

"中国工商银行将致力于构建'绿色信贷银行',改变传统商业银行以贷款资产为主体,息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现状。"姜建清暗示,工行这么做更深的意义,在于借绿色战略实现自身的升级转型。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则直接提到了"绿色金融"概念--把环保的概念加进去,重新对金融企业的经营理念、信贷政策、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做一个调整。"凡是清洁能源、环保的项目就要优先通过,要大力支持,而对于碳排放多的,我们叫做'两高一资'的,污染环境的企业,就亮红灯不给他信贷支持。"马蔚华认为,作为一个金融企业,自己经营的行为要符合减少污染、减少碳的排放量。同时,要用自己的信贷支持,使资源重新分配给环保的企业、环保的项目,在整个信贷的投放中,要逐渐提高对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比例。

此外,招商银行还要建立一个支持新能源和环保的研发中心,把减少碳排放、把新能源这样的一些信贷资产,组合后实现证券化,变成衍生品在市场上交易。马蔚华相信这将是一个畅销产品,"关键是把它变成一种银行信贷的文化,和大家自觉咨询的原则。"

这与建信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江先周不谋而合。他透露,建信基金配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并计划推出社会责任指数和社会责任指数基金,这些理财产品正是针对一批对绿色企业和绿色行业感兴趣的投资者。

"建信基金掌管着将近400亿的管理资金,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投资相关企业,但通过最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给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投资予以支持。"江先周对类似产品充满信心,因为建信选择150家社会贡献值比较高的企业做了一个投资组合,一年后相比沪深300指数有超过13.8%的回报。

中国企业领跑世界的契机

联合国6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对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环保技术的绿色能源投资,历史上首次超过用于发电的天然气和煤炭的传统化石燃料投资。其中中国的增长尤其迅猛,清科报告显示,2006年至2008年,中国清洁技术市场的VCPE年投资额从4.67亿美元增至1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7%。

文一波就给听众展示了污水处理中的商机潜力。"日本的村庄,达到300人,就有1个污水处理厂,中国30万人的城市可能也没有。"文还不无遗憾地说道:"中国人因喝了不干净的水,呼吸了不干净的空气,要花8500亿(指"新医改"的总投入)来治病。把这些钱拿出一部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收到的会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对此进行了积极回应。他在年会闭幕式上强调,水资源会成为未来全世界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保护水、与节水有关的产品,都会成为下一个时期很重要的产品领域。此外,朱民还对可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现有能源技术的开发和新材料,纳米技术和陶瓷新材料、化工原料等行业十分看好。Mark Woodall给出的答案,则是利用太阳能反射到地热层发电,对海风的利用,以及清洁煤的生产。

北极光创业投资基金一直把清洁科技和绿色科技作为投资重点。"我认为比Mark Woodall讲的机会更大",该基金创始人邓锋表示,在清洁科技领域,中国基本上是跟全世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加上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相信有很好的机会进入世界领先地位,再将这些技术出口到全世界,有望引领持续经济增长的新时代。邓锋告诉记者,他下半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投资出一家来自中国的伟大的绿色企业"。

篇3

推动绿色首都发展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作为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的桥梁,绿色金融不仅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根据《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对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提到“加快构建基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上市公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打造绿色金融创新中心,成为首都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

对于北京市发展绿色金融,从金融行业看来,具备天然的优势和机遇。首先,作为首都,我国的绿色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的相关政策都在这里制定,拥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次,北京聚集了大量金融机构的总部,对于这些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绿色金融业务开展的顶层设计、管理体系、资源配置、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战略制定和推动的作用。第三,创新是绿色金融持续发展和保持生命力的源泉,北京作为全国的创新中心,在制度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等维度,都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与生态系统,各种资源、人才、观点在这里集聚和催化,成为北京发展绿色金融的独特优势。

“在发展定位上,我认为北京在绿色金融上应当成为顶层设计的参与者、金融资源的提供者、绿色发展的示范者、创新模式的探索者、国际合作的引领者。” 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市场开发处处长陈亚芹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下,北京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对于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重要的推动和引领,打造宜居城市也成为北京市发展绿色金融的终极目标。近年来,北京市采取了天然气供暖、禁止散烧煤、建筑绿色改造、严控工业污染、推广清洁出行等各种手段,在推动这些政策和规划的过程中,绿色金融在其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于构建首都绿色金融的具体措施,《规划》中提到,支持在京银行机构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分支行,开辟绿色信贷审批专项通道。支持金融机构和民营资本发起组建绿色银行,通过投贷联动、股债结合等方式支持绿色项目。建立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加大对绿色项目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与在京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进一步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以及设立北京市绿色发展基金等

陈亚芹表示,2016年8月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落实其中的重点举措将能有力保障北京实现《规划》中关于绿色金融的发展目标。此外,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环保信息共享、资源融通、法规完善、产学研结合等也都能为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提供支撑。

提供G色创新动力

如今绿色产业基金、绿色PPP、绿色债券、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涌现,不仅与绿色金融政策制定者的大力推行密不可分,同时也是市场各方主体,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创新成果。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绿色金融正处在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众多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债券承销等直接融资方式开展节能环保、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等绿色项目融资。银行贷款结构调整出现绿色化趋势,绿色信贷规模增速高于银行业同期公司贷款增速。截至2016年6月末,21家国内主要银行机构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了7.3万余元,占各项贷款的9%,今年以来,这一比例还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这些绿色金融项目和服务贷款的不良率仅为0.41%,低于全国银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

随着环保产业和市场的不断放开,新的业态与商业模式也层出不穷,这对绿色金融产品与银行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云集了众多银行总部,它们对于绿色金融产品的探索创新与研究成果,对整个金融业发展绿色金融都有积极的引领作用。

据了解,在前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很多国内银行已将发展绿色金融融入自身的战略布局、信贷政策与制度、管理流程、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建设等各个环节中,自上而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

兴业银行自2006在国内推出首个能效融资产品开始,10年来在绿色金融领域创造了多项业内第一,如首推碳金融综合服务、首发低碳信用卡、落地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首笔碳资产质押贷款、首家推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综合解决方案等等。

在绿色金融的研究方面,2016年5月,由中国工商银行承担的《环境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的压力测试研究》成果正式。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国内银行业在环境风险量化和传导机制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对全球银行业开展绿色金融及环境风险量化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篇4

欧洲投资银行(EuropeanlnvestmentBank,EIB)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政府间的一个金融机构,成立于1958年。该行的宗旨是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和共同体内部资金,促进共同体的平衡和稳定发展。其主要贷款对象是成员国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开发项目,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普通贷款,即运用法定资本和借入资金,主要向共同体成员国政府和私人企业发放,贷款期限可达20年;二是特别贷款,即向共同体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提供的优惠贷款,主要根据共同体的援助计划,向同欧洲保持较密切联系的非洲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收取较低利息或不计利息。为对抗气候变迁,欧盟制定了2020年达到温室气体减排20%、再生能源发电占比20%及提高能源效率20%的目标。目前,欧洲投资银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气候金融融资机构,以2011年为例,气候融资规模已达到180亿欧元,约占EIB年度总融资金额的1/3,其中风力发电融资总金额达到17亿欧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融资机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厂已达到4000百万瓦,相当于200万个家庭一年的电力供应量(EIB,2011)。本文将研究EIB绿色融资的作用、业务、责任及与其他国家的互动,以期为我国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的构建提供参考。

二、EIB绿色金融的主要目的

(一)适应气候变迁林业管理有利于改善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能力,以及适应不断变化的天气条件。森林可以提高环境对气候变迁的适应能力,同时也具有减缓碳排放量及调节全球气候的优点。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可通过调节碳储存量、降低排放量、提供再生能源等渠道来减缓气候变迁。EIB对于西班牙的Castilla-LaMancha区域加强造林融资,主要融资项目包括购买消防设备、工程的实施、森林管理技术的引进,目的是尽量减少火灾发生的风险和改善技术专长等(冈田,2011),以防止森林火灾、减轻土壤侵蚀、强化再生的自然栖息地。这将有助于促进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增加温室气体封存及一般自然保护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气候变迁常通过水来影响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背景下,淡水资源的可用性和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引发包括干旱、洪水等与水有关的自然灾害。基于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预防重于治疗之观念,许多金融机构已针对保存淡水资源、实现可持续水资源管理、保护海洋和沿海地区等适应性措施提供融资。EBI于2011年在非洲进行了水资源融资项目,贷款2700万欧元给Seychelles公司,通过重建和扩建供水系统改善三个主要岛屿的水分流失,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加供水的应变能力,以面对日益不确定的环境和更难以预料的降雨模式(简等,2013),该项融资计划也将有助于改善环境和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目前,EIB已成为全球水资源融资的最大金融机构,并将水资源综合管理和适应气候变迁投资项目,视为未来EIB的重点融资项目。以2011年为例,EIB在全球已融资16个与水资源相关项目,总融资金额达10亿欧元,将有助于提高气候适应力及适应不断变化的天气条件。

(三)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欧盟约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约创造85%的欧盟GDP(世界银行,2012)。因此,城市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全世界所有的城市地区都面临着气候变迁的挑战。在欧盟,约8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EIB积极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融资,总融资金额累积550亿欧元,融资项目也相当广泛,包括29条地铁、5个城市轨道交通、42个电车、43条轨道及22个高铁项目(世界银行,2013)。

三、EIB的绿色金融业务

(一)融资减排业务EIB直接贷款给再生能源和改善能源效率、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投资项目,以2011年为例,融资总额已达到70亿欧元。此外,为达到欧盟在2020年的减排目标,EIB估算未来需要再融资4500亿欧元用于再生能源的投资项目。EIB对再生能源与能源效率融资金额,相较于1997年已大幅增长约1倍,达到70亿欧元,占欧洲再生能源融资总额的10%以上。1.再生能源融资。EIB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融资机构。例如,自2006年以来,EIB共为Ge-masolar融资26亿欧元,支持其成为目前全球最顶尖的太阳能电厂。Gemasolar是世界上第一家商业太阳能发电厂,其技术独特,即使没有阳光也可以发电。2.能源效率融资。EIB对能源效率项目的融资,从2008年以来已大幅调高70%,至13亿欧元。EIB的主要融资项目,包括供应端的气电共生及区域供热等,以及需求端的公共与私人建筑供暖等。其中,建筑供暖投资主要是旧建筑的能源效率提升投资,约占EIB在能源效率融资总额的50%。3.清洁运输融资。EIB非常重视与支持城市公共运输,期望通过便利的公共运输系统,降低私人交通对环境造成的负荷。EIB清洁运输计划项目相当广泛,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如铁路、轻轨、地铁、电车轨道系统)的新建、扩建或重建,到自行车、行人网络以及电动汽车的推广等。此外,EIB支持研究、开发高效节能和低排放的解决方案应用,以促进研发更环保和更安全的车辆,例如巴士、街道清洁车等。4.融资给其他支持欧盟政策的国家。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更加注重EIB在对欧盟以外地区私营部门、社会和经济基础设施、减缓和调适气候变迁项目等的续约任务。为了使EIB对欧盟以外地区保持融资活动能力,其被授权金额的上限由2007年的16亿欧元增加到2013年的290亿欧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来为地中海南部国家的政治改革融资(UNEP,2011)。EIB可以为《科托努协议》中涉及的欧盟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贷款。资金来源于欧盟会员国欧洲发展基金的预算以及EIB自身。EIB配备了20亿欧元来支持各地区对抗气候变迁。

(二)碳基金业务EIB也参与碳基金的投资,目的在于扩大EIB对全球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融资的影响力。比较常见的基金有以下几种:1.欧洲能源效率基金。2011年,EIB与欧洲委员会及德意志银行等机构,共同推出全新的欧洲能源效率基金(简称EEEF)。EEEF设立的宗旨,主要是提供具有商业可行性的能源效率和再生能源项目的市场化融资。2.新月清洁能源基金。新月清洁能源基金(简称CCEF)是针对在土耳其及其周边国家的再生能源行业而成立的一个新的投资基金,该基金于2011年由EIB以2500万欧元捐款成立,目的是获得商业回馈,同时增加来自再生能源电力供应份额。3.欧洲地方能源援助基金。欧洲地方能源援助基金(简称ELENA)是由EIB和欧洲委员会合资成立,主要目的是帮助地方当局发展能源效率及再生能源项目,改善他们的计划以吸引外部资金。ELENA涵盖支持准备、实施和融资的投资计划,如可行性和市场研究、结构方案、业务计划、能源审计和编制招标程序的技术成本等。4.玛格丽特基金。EIB在六大欧洲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于2011年建立玛格丽特基金(简称MF),目标规模为15亿欧元。该基金专门用来作为实施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跨欧洲网络基础设施等欧盟主要政策的投资催化剂,例如比利时的风力发电项目和法国的太阳能厂等。此外,为支持欧盟以外国家的气候友善项目,该基金提供了45亿欧元为能源安全与可持续能源项目融资。

(三)资本和借贷业务EIB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借款机构。雄厚的资本基础、审慎的贷款政策和稳健的风险管理使其在经济下行期也能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EIB在财务上是自主的,其资本部分由该行的股东,也就是欧盟会员国所认购,根据各国在加入欧盟时的经济体量来决定每个国家的份额。EIB的资本充足率远高于巴塞尔委员会设定的8%的最低要求。EIB的自有资金及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借款是其放贷的主要资金来源。EIB拥有雄厚的资本基础、优良的资产质量、稳健的风险管理和健全的资金策略等优势条件,连续被三大评级机构评定为AAA等级,有能力在市场上以低成本获得资金。EIB的三大核心货币按规模由大到小排序分别是欧元(EUR)、美元(USD)和英镑(GBP)。其次成交量较大的分别是澳元、挪威克朗和瑞典克朗。

四、EIB的责任

EIB致力于实施国际最佳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尤其积极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环境和社会问题纳入其所有业务活动;二是为了本身及其同业,确保适当的治理、透明度和责任制;三是确认其贷款活动与欧盟政策目标一致性,并进行评估与确保投资的持续性;四是促进更具正外部性及可持续性的投资;五是注重本身及其所在区域的发展互利关系;六是尽量减少其自身导致的环境负担。在EIB,企业的责任是每个人的责任,该行的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嵌入在其经营活动中。EIB确保其投资贷款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满足其社会责任标准。另外,EIB虽注重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但同时也须满足对客户账户的合法商业保密要求。

(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EIB遵循最佳实践标准披露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展示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在欧盟以外的很多国家,来自石油、天然气和采矿业的财富往往与贫困、冲突和腐败相连,其产生原因则往往与这些公司向政府支付以及政府向这些公司征税时缺少透明度与问责制有关。为此,英国推出《采掘业透明度行动计划》(EITI),目的是健全透明度与问责机制。EIB认同EITI行动计划与项目发起人工作报告,并在支付项目层面引入更高的透明度和一致性。

(二)EIB董事会的民间对话2011年10月,EIB首次举办非政府组织和该行董事会的研讨会,约有65名来自52个组织和13个专题小组的成员参与,关键议题是应对气候变迁、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等。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在再生能源领域,对于EIB的努力表示肯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EIB贷款需通过中介银行、交易中心获得,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让资金更快地到达相关的部门及受益者。即使只有约10%的资金投入欧盟以外地区,EIB仍被看作极为重要的合作伙伴。非政府组织强调,EIB应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区域的特殊情形开展业务,适当平衡公共及私营部门的贷款,更注重当地人民的需求和生活的改善。

(三)独立的事后评估业务评估是EIB的四个独立部门之一,另有内部审计、欺诈调查和投诉机制。一旦EIB融资完成,业务评估部门便对融资项目进行专题、部门、区域或国家评估,并加强问责机制。

(四)有效的申诉机制公众的任何申诉如果达不成协议,将由欧洲申诉专员提供第二层追索权,这使得EIB的申诉机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是独一无二的。

(五)减少自身导致的环境负担2007年以来,EIB一直在测量其内部运作的碳足迹,目标为到2020年时减少碳足迹20%。尽管业务量持续增加,更高效率地使用办公设备及基础设施管理的改善,已使得能源使用的排放量显著下降。EIB支持废物回收再利用,家居废物的75%由地方当局回收,并通过焚烧、堆肥和沼气生产来产生能量。根据由欧洲地方当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银行所产生的废物回收,对降低整体碳排放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EIB与其他国家的互动

(一)灵活的外部政策工具EIB的业务范围已扩大至冰岛、利比亚、伊拉克和柬埔寨等国家。叙利亚暴力镇压抗议之后,该行中止对其贷款和技术援助,随即欧盟决定对该政权实施制裁。对EIB而言,确保南地中海国家可持续成长和创造就业机会是头等大事,该行在该地区已经是居于领先地位的公共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超过对欧洲财政捐助的半数。此外,EIB一直致力于支持经济的发展并加强就业,该行2011年在地中海国家签署了价值接近10亿欧元的贷款,以促进私营部门的发展并加速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EIB还扩大了服务区域,包括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俄罗斯等国家。EIB支持欧盟和伙伴国的重大投资项目,其东欧伙伴基金提供额外资金,帮助支持欧盟在东欧地区的投资,尤其是对欧洲企业的贷款。东部伙伴关系技术援助信托基金成立于2010年,其宗旨是分享关于绿色项目准备和融资的专业知识,加快和确保绿色项目在东部地区成功实施。EIB除了对其东南部的邻国贷款外,另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对在西巴尔干和土耳其的欧盟候选国和潜在候选国融资,对这些国家的贷款几乎占欧盟以外地区所有贷款的一半。

篇5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整合利用多方力量、强化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的拓展与产品创新、逐步实现绿色物流金融信息化、网络化的改进措施,为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提供了发展思路.

【关键词】绿色物流金融:金融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势发展,物流产业也得到极大的推动。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业产值南2004年的38.4万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77.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07%。物流业已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组织部门的重要的链接纽带。物流业在高速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诸如物流标准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物流技术有待创新、专业人才缺失等。而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思想意识水平提升,更多的人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减少物流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如何更充分有效的利用物流资源、如何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运动等方面。本文主要就焦点之一的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问题进行研究。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绿色物流金融

金融机构(银行业)面向绿色物流运营,通过应用开发各种金融产品,为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及其物流资源最充分的利用,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绿色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运动。绿色物流金融,是绿色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有效融合的产物。

2.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 为绿色物流运营提供融资信贷、支付结算、分散风险等物流金融业务的操作方式或组织形式。我国现阶段普遍应用的是物流业主体模式、金融业主体模式、核心企业主体的供应链运营模式。

二、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存在的不足

为了更好的实现物流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改进传统的物流金融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绿色物流运营模式成为新的行业发展模式。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方面。

1.运营模式创新后劲不足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是对传统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的创新。该模式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实际应用价值上对于物流金融发展都是具有重大的意义。就目前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在供应链金融、抵(质)押融资、物流财务、租赁服务、付款及保险服务方面均能关注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但由于金融组织自身、物流企业及外部经营环境等问题造成了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建立及应用动力不足,发展创新无后劲支撑。更多的是在思想上创新而非实际创新与推广。

2.绿色物流金融参与者少

日前,在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上实践的大部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凭借自身实力的优势为追求商业利润和树立组织形象会推出针对物流企业的金融产品,并在金融服务上注重绿色金融服务。而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也多为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规模的物流企业。这就造成供需双方参与者少。这对于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的创新及绿色物流金融的实现都是不利的。

3.绿色物流金融专业产品短缺

现如今面向物流企业的专业绿色金融产品类别甚少,创新能力也不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如大型国有银行在多变的金融环境下自身的组织功能、产品结构、技术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凋整与创新都略显吃力,更何况新型的绿色物流金融专业产品。此外,金融机构开展业务还要注重安全谨慎、运作风险及回报问题。因此,更造成了绿色物流金融专业产品开发进度迟缓无力,进而导致绿色物流金融产品短缺。

三、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创新

1.整合利用多方力量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模式的建立不能单靠政府或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建立长效机制,激励包括政府、国有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社会及国外资本的参与。在各个参与者之间建立绿色物流金融利益主体联盟、建立适应绿色物流与资金流高效融合的激励相容机制。从而形成绿色物流与资金流高效融合。尤其是政府要加强发挥产业方向引导并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扶持与鼓励多方力量联合。

2.强化绿色物流金融业务的拓展与产品创新

实施绿色物流金融的金融组织机构应扩大其业务范围和业务量,使银行业通过向物流产业链内的经销商进行融资,间接盘活整个资金供应链从而实现产业链成员共赢。加强绿色物流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大力开发绿色物流金融及融通仓模式。可针对不同实力的物流企业开发专业的绿色仓单质押、绿色保兑仓、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等。

3.逐步实现绿色物流金融信息化、网络化

篇6

“既能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又能降低IT使用成本的解决方案,是我们最需要的。”一位在2007年股市大行情中遭遇系统瘫痪事故的证券公司CIO如此对记者表示。

最近,记者在对金融行业的一些IT主管进行采访中了解到,金融行业对绿色IT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正在走强。

绿色IT解除业务威胁

金融行业的企业都有着较大甚至超大的数据中心,而旧机房的布局和设计不甚合理,空调和制冷的手段比较老化,加上机器设备空间比较拥挤等原因,使得机房温度很高,从而面临着机器设备受损或者出现突发故障的潜在威胁。也正因为如此,金融行业企业对于绿色IT技术的接受程度较高。根据我们最新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金融行业企业对绿色数据中心的认同度达到了55%,远远高于40%这个平均值。

全面绿色节能解决方案,正是金融信息化走向绿色的关键。这些节能降耗设计涉及IT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既有服务器级技术、存储级技术,还有数据中心级技术,更有针对节能优化方面的服务。比如,惠普就推出了面向整个数据中心,“从芯片到冷却器”的全面绿色节能解决方案。

这些绿色IT技术和解决方案,不但能带来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更关键的是通过更好的冷却和散热技术,可以使数据中心的设备维持良好的运行,把设备受损带来的业务威胁降到最低,从而更好地保障金融企业业务的连续性。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首席技术顾问朱伟雄表示,通过一些关键技术的创新,如IT系统与服务、电源与散热管理、安全性、虚拟化、自动化等创新技术的采用,可以解决目前数据中心普遍存在的成本快速增加、资源管理日益复杂、信息安全以及绿色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采访中,很多企业都对采用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所带来的成本问题表示担忧。对此,业内专家认为,企业应该对数据中心进行评估,确定目前自己的数据中心处于建设的哪个阶段,希望在近期达到怎样的目标,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但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一种单一的“良药”能完全解决当前数据中心大幅增长的能耗成本问题,只有通过综合治理才能收到丰厚的成效。

篇7

绿色金融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研究也并不成熟。而事实上,绿色金融概念在国际金融业界已使用多年。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把环境影响因素引入到金融创新之中,研究如何有效评估环境风险,从而开发出成功的环境金融产品,并形成合适的产品结构,以此获得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充足资金。

二、绿色金融立法的必要性

1.实施绿色金融是金融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金融行业应将对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的追求自觉纳入自身的发展目标之中。金融业要发挥好配置和调控资源的作用,利用金融服务和金融工具为增加企业盈利和纳税的同时,更要利用提供审慎的金融专业服务的时机促进企业降低能耗、节能减排、革新技术以此增加社会福利。

2.实施绿色金融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

盲目追求行业发展和地方政府政绩,全国各地的高污染高排放行业仍然遍地开花,增速偏快。马克思曾说过:“货币是最大的推动力。”这些行业迅速扩张的背后,金融业的商业贷款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各类金融机构能采取相关措施对此类贷款进行严格控制,将迫使污染企业重视环保问题,如在审批程序中加入环评制度,对违规违超限企业从融资根源上进行控制。使企业的发展及经营加大环保投入,实现企业盈利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局面。

3.实施绿色金融有助于强化金融业环境风险控制

营利是金融行业的主要目的,因此金融风险控制在其日常运营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金融活动之安全性与企业环境状况之稳定性间的相互关系也逐渐唤起各方的关注。面对我国的依旧严重环境问题,不论是从中央还是地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实行企业的环境责任也迫在眉睫。企业滥用金融行业的贷款融资,给金融业自身造成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4.实施绿色金融有利于顺应接轨国际潮流之“赤道原则”

赤道原则,是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参照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建立的一套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该原则倡导金融机构对于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应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只有在融资申请方能够证明项目执行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前提下,金融机构才提供融资,该原则已成为各国银行可持续金融运作的行动指南。赤道原则作为国际实施绿色信贷的通行准则,已经在各大金融机构中得到充分实践。为便于国际社会交往、顺利地参与国际融资项目,我国金融行业有必要根据赤道原则的要求,建立有关的绿色信贷机制。

三、我国绿色金融立法实践

1.我国绿色金融实践概况

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时间比发达国家起步晚。兴业银行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和倡导者,2005年与国际金融公司(IFC)设计能效融资项目产品,也成为国际金融公司首期中国能效融资项目唯一一家合作银行2006年,国内首家推出能效项目融资产品;2007年,在国内首家推出碳金融综合服务;2008年,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2009年,国内首家成立可持续金融专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2010年,将绿色金融从企业项目领域延伸到个人消费领域,在全国首发低碳信用卡;2011年,发放国内首笔碳资产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授信等创新性的绿色信贷产品也陆续落地;2012年,升格可持续金融中心为总行一级部门,成立可持续金融部,全方位统筹发展绿色金融业务。而后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也相继提出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并在操作层面上制定具体措施,推出了绿色金融产品。发展到现在,我国形成了以银行绿色信贷为主,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三种发展方式为支撑的绿色金融。

2.我国绿色金融立法实践

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绿色金融立法发展比较迅速的阶段。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国内金融机构要将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同保护环境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并把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作为银行向企业贷款考虑的因素。2001年6月,原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该意见强调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是我国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应该对有关政策制定出相应法律法规,要发挥金融手段的杠杆优势大力扶持和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者的有机统一。2007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制定并颁布了《关于防范和控制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正式实施绿色信贷的开始,同年七月三部门再次联合颁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2008年1月,环境保护部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协议,来合作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信贷指南,为深化我国绿色信贷发展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2009年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以督促国内银行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

四、我国绿色金融法律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1.我国绿色金融法律体系的不足

一是立法层次低。近些年我国的绿色金融立法虽有很大的进步,但可以看出,现有的关于绿色金融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制定主体主要是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没有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制定的专门绿色金融法律。位阶较低的法律文件,多具有政策指导性、宣示性,缺乏法律本应具有的强制力和权威性;二是内容不全面。起步较晚导致我国绿色金融立法内容欠缺、滞后,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立法还仅局限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方面,其他制度缺乏;三是可操作性不强。纵观我国现有的绿色金融立法,多是宏观性、原则性规定为主的部委意见和指引,因而实践中难于执行和落实,操作性不强;四是缺少相关法律责任规定。从法的强制性角度,责任制度作为经济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经济法律关系保护的实体法基础。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立法的条例条款规定都以建议和宣示性的声明要求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手段,以致于规定无法落到实处。综上,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应对政策调整和现实问题而出台的意见和指导性文件难以形成缜密逻辑的法律体系,更难以肩负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为绿色金融良好向上发展提供金融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的重任。存在缺陷和不足,使得我国绿色金融立法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13亿中华儿女都为建设美丽中国奋斗之时,我们应大力加强绿色金融立法,落实现有规定措施,用科学完善的法律制度积极推动引导绿色金融在全社会的实施。

2.完善我国绿色金融法律制度的设想

①出台《绿色金融促进法》。

要在立法目的部分明确体现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为指导思想,以保障金融行业稳健运行为直接目的,把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除了明确绿色金融等定义,还要明确监督机关主体和各主体的监督管理职责。在激励措施方面,可全面运用利率政策,税收政策,授信额度等措施建立相关奖励机制,扶持工艺、设备、技术高的企业。法律责任方面,规定金融企业因违法本法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对主管人员或者其他责任人员不履行监督职责的,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②完善绿色信贷制度。

金融机构要深刻认识实施绿色信贷,及时处境经济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也是银行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信贷风险的内在要求。要建立贷款项目环境风险审查评估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以保障信贷安全。严格规定贷款人的注意义务,要将环保标准与信贷风险管理要求落实到客户调查、授信、项目评估、信贷审查、贷后管理的环节。若未尽到有关注意义务,相关责任人要承担包括刑事责任在内的法律责任。

③完善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

日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日本投资银行是注册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型国有银行,2004年其提出以环境评级的手法确定投资对象,并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更好的发挥政策银行的协调作用,为绿色信贷的发展搭建平台。我国亦应当建立类似“绿色生态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宏观指导绿色投资方向,同时做好大型环保项目资金的管理。

④完善绿色证券的法律制度。

党的十报告已经明确把“生态文明”写进了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里。向绿色和可持续转型已成为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战略高度出发,通过证券监管将环境保护的要求融入投资活动和企业管理之中。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环境报告制度,使企业在日常活动和重大决策中都必须考虑到环境成本和环境效果。

⑤完善绿色保险法律制度。

顺应国际上加强强制责任保险的趋势,对环境产生环境污染物多、易发生重大环境事故的石油、化工、煤电、有毒废弃物处理的行业实施强制责任保险。科学设计险种、保险费率和除外责任,既不增加投保人的负担,同时保证事故发生时受损人员及时得到赔偿。

⑥完善绿色金融责任机制。

篇8

一、绿色金融现状

绿色金融是金融机构以保护环境为目的,通过自身职能对经济资源进行引?В?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因注重短期利益导致的过度投机行为,以此实现金融业的良好发展的政策。他有两层含义:一是金融业如何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个是指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绿色金融体系。尤其在G20峰会、“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都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金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金融更是被人熟知。然而在以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环保企业来说,依靠传统投融资方式付出的代价过大,绿色项目运营的成本过高,单纯依赖于商业银行的信贷和财政资金无法维持其资金周转,更不用说进行项目扩张。对公众来说,参与到绿色环保项目中的机会少之又少,无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互联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了便利。在此基础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代表着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方式。因此在无法阻挡“互联网+”的趋势下,各个行业都积极向“互联网+”形态发展。

尤其在金融领域,“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不仅打破了传统产业对绿色金融的定义,还将生态环境和金融的融合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绿色金融需要互联网的原因

1.绿色金融运营成本高

中小绿色环保企业在融资时,因为缺乏有效的担保和抵押物,无法证明其信用,导致商业银行不愿对其发放贷款,只愿对信用有保障的大型企业提供贷款。并且政府为了防止商业银行对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要求商业银行提高绿色信贷发放标准,限制绿色贷款的额度时更加加重了环保企业融资的成本。

而互联网金融能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减少资源利用并且降低经济发展成本,因此具有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低成本优势。首先,商业银行可以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建立一个专用平台用来记录中小环保企业信用,而不用花费人力物力去逐个调查并记录。其次,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能极大缩短业务时长,为客户节约交易时间,降低时间成本。再次,商业银行通过电子渠道办理业务能降低通常用物理网点办理业务的成本,如人力和物力成本。

2.绿色金融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由于绿色金融属于新兴领域,在办理绿色金融业务时需要借助物理网点渠道,以人工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绿色金融的发展。所以在我国西部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因生态环境,地理地貌等原因商业银行无法建立物理网点为其提供服务,导致金融服务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现有的绿色金融产品以及项目大多数都是针对大型企业设计并开展的,面向中小企业和大众的产品和项目寥寥无几。

然而互联网不受地理、人员限制,能实现信息、资金、物流的有机统一,及时地在网上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就能达到绿色金融全覆盖。因此,互联网不仅能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能推进绿色环保意识的普及。

3.绿色金融业务较僵化

一方面,商业银行经营金融业务时有固定的办理业务时间限制,而大量客户面临“上班不能去银行,下班找不到银行”的问题,无法及时办理业务。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发展,商业银行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业务模式,因而在转换业务对象时很难重新调整业务模式。例如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在政府要求其限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而对环保行业提供优惠时,商业银行因贷款对象的转变无法在短期实现对绿色信贷业务的调整,从而抑制环保企业的融资。

而互联网发展时间较短,没有形成固定的业务形式和存量业务,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塑造型。除此之外,互联网可以实现全天候营业并且能随时办理业务,有利于客户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办理业务的时间。

4.绿色金融信息不对称

由于绿色金融领域的技术相对落后,金融机构只能通过传统的纸质文件方式进行信息共享,因此在与环保企业和环保机构共享信息时存在时效性和共享性不对称的问题。为了避免在绿色金融业务运营过程中出现信息遗漏、信息披露不准时等情况,金融机构对科技技术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而互联网这一新领域的发展,恰好弥补了绿色金融传统模式的弊端。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共享。因此绿色金融与互联网优势的互补,对发展绿色金融、促进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四、绿色金融+互联网的案例

由于互联网具有上述优点,在通过互联网加快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不仅会增强中小微企业和大众的绿色环保意识、也能通过一些互联网模式助力绿色环保项目的实施。例如,蚂蚁金服以“互联网+绿色金融”的方式,推动大众参与到环保项目中,实现了人人为环境做出贡献的全新态势;“绿化贷”依托于市政园林绿化招标工程项目,对具有政府信用背书的绿色环保行业提供融资服务,推进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1.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成立于2014年10月16日,是阿里巴巴承??金融业务的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蚂蚁金服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因此它通过其互联网平台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例如在绿色信贷、绿色基金、泛绿色金融领域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建立了个低碳账户蚂蚁森林,用以记录客户的低碳行为。除此之外,蚂蚁金服普及了支付宝平台的电子发票,在自身内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办公使用绿色能源的环保理念。

其中我国绿色金融大众化的首次尝试是蚂蚁金服推出的个人低碳账户-蚂蚁森林。在蚂蚁森林里,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行走捐、绿色办公、线下支付、生活缴费等低碳方式养大虚拟的树,在虚拟的树养大以后,公益伙伴就会在内蒙古阿拉善种下一棵真树。因此,介于投资者和消费者缺乏绿色金融的实践,环保意识弱等问题,蚂蚁金服恰恰能做到让每个人参与到绿色环保行列当中。

2.绿化贷

绿化贷成立于2015年2月,是专门经营市政园林绿化项目并为信用较好的绿色环保行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第三方交易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在“互联网+绿色金融”领域也是新添的实力新秀。最独特的是它在风险控制手段方面的管理方式,有效的保障了投资人和消费者的权益,其风险控制如下图所示:

在国内的国资系互联网金融平台寥若晨星的情况下,作为其中一员的绿化贷不仅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促进了绿色产业发展还为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篇9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与血液,不仅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在优化资源配置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金融主要依靠金融资源的导向作用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绿色金融对环保产业和环保技术的支持,带动了资金与资源向该产业转移,从而使低能耗、高能效的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由于没有金融资源的支持而逐渐萎缩,进一步使环保产业吸引更多的其他生产资料,经济资源在各个产业部门间得到重新配置,绿色金融在助推环保产业中发挥着启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绿色金融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研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推环保产业的政策建议。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绿色金融政策日趋完备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己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以来,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完善绿色信贷的政策文件。2007年,《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将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与严格信贷环保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标志着绿色信贷全面进入我国节能减排领域。2011年9月27日,“三部门”联合启动“绿色信贷”评估研究项目,并计划建立“中国绿色信贷数据中心”,为商业银行践行绿色信贷、管理和评估风险提供权威的信息支持。2013年12月18日,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指导全国各地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督促企业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推动了环保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

绿色金融规模结构初具规模我国绿色金融初具规模,但产品结构发展不平衡。随着全球在环境保护等问题上不断形成共识,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实现与推广。政府相继推出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等金融产品,掀起了一场大范围的绿色金融风暴。三种金融产品中,由于后两者刚刚起步,国内相关市场欠成熟,形成了以绿色信贷为主的产品结构模式。据统计,截至2012年末,全国五大行绿色信贷规模累计达1.36万亿元。清洁能源、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电厂脱硫除尘、河湖整治等环保项目得到了重点支持。同时,各银行全面收紧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等行业信贷规模,加快了其退出市场的速度。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国内唯一的“赤道银行”一一兴业银行,截至2013年3月末,在全国已累计为节能减排领域提供融资2432亿元,融资余额达到1269亿元。此外,兴业银行推出“绿金融全攻略”方案,实现了从产品、模式到解决方案的多层次服务,能有效满足企业客户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多种金融需求。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一、绿色金融现存问题

1.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积极性不高

绿色金融的外部性问题是导致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的内在原因。由于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品,绿色金融服务具有特殊的正外部性。金融机构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时,对公共环境具有正的溢出效应,但其所提供的正外部性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合理的补偿,经济主体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内在动力不足。针对这种现象,政府往往采取直接颁布相关政策法规的手段约束金融机构行为,缺乏实质性的约束激励机制,绿色金融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金融机构内部约束激励机制欠完善是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中国金融行业的绩效考核体系以经济指标为主,环保相关指标几乎未纳入考核范围。在利益的驱动下,各金融机构主体基本很少考虑服务对象的生产或服务是否具有生态效率,为了完成经济考核指标而忽视了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绿色信贷政策推行较好的建设银行,截至2012年底累计发放环保相关的贷款2396.37亿元,仅占全行贷款总额的3.37%。金融机构内部的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意识,被繁重的经营考核压力和诱人的经济效益所冲淡。同时,绿色金融业务往往风险较高而收益偏低,进一步导致了金融机构偏向于选择传统金融业务,绿色金融市场难以扩大。

2.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备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以间接融资市场为主,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十分滞后。完备的市场体系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欠完善,限制了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在绿色金融间接融资市场中,绿色信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未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缺乏创新的绿色金融产品,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环保企业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单纯的银行信贷模式,无法充分利用社会各方资金,难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资金利用效率低。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本身具有“新兴+转轨”的双重特征,存在结构性问题,导致资本市场弱式有效。在直接融资市场中,政府未引起高度重视,缺乏相关政策安排,绿色证券举步维艰。一方面,绿色证券的市场准入机制尚未成熟,环保企业通过上市融资难度十分大;另一方面,证券监管部门缺乏完善、高效的环保监管体系,导致一些企业在上市之后不兑现环保承诺,绿色证券效果大打折扣。

3.相关政府部门配合不到位

绿色金融的健康长效发展离不开政府、金融机构和环保等多部门的协作与配合。现今,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环保部门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的业务推动,多为单兵作战方式,未充分发挥三者的协同效应。政府、环保和金融部门没有明确的分工,彼此间未建立合作与交流机制,严重影响了绿色金融服务效率。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行业,国内对该行业的了解和研究都还不够充分,在环保质量评估、项目收益与风险评价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并未形成统一标准。由此发展起来的绿色金融,更是集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和高操作要求于一身。金融机构缺乏专业领域的技术识别能力,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企业环保信息,必须依靠环保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并协助审核,借助政府平台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强大的资金支持,集三方共同的力 量,高效地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助力中国环保产业。

二、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

1.健全绿色金融约束激励机制,提高市场主体积极性

合理健全的约束激励机制是推动绿色金融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约束激励机制,解决好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的外部性问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政府可采取出台相关优惠、补贴政策,适当放松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服务的相关要求,对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服务效果实施奖惩政策等措施。在绿色金融发源地之一的德国,政府出台的相关环保政策中,政府支持给予清洁、环保的节能项目和企业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由此产生的利率差,由中央政府以贴息的方式补贴。另外,被认定为环保、节能绩效好的项目,可获得不到1%贷款利率,持续周期为10年。结果表明,德国出台的利率补偿政策,促进了环保节能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杠杆效应”十分显著。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应逐步建立起符合绿色金融发展需要的公司约束激励机制。在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体系中增加环保因素,使绿色金融的服务效果与每一位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内在地激励员工能动地开拓绿色金融服务市场。

2.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拓宽环保产业融资渠道

完善、有序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是绿色金融发展的核心所在。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健全绿色金融间接融资市场,培育和发展绿色金融直接融资市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首先,要创新绿色信贷等直接融资品种,扩大绿色金融间接融资市场规模;我国间接融资市场相对比较完备,将承担绿色金融发展主力军的角色。其次,大力发展PE、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机构,规范中小板、创业板的上市标准,鼓励、支持有实力的环保产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环保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投资风险较高的特点,决定了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更适合该类企业。最后,可适当放松企业债券市场的限制,健全债券市场的担保、信用评级等制度,支持与鼓励环保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3.加强各政府部门的协作,提升环保产业配置效率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金融;银行;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话题,其强调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转型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行,需要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而国有银行作为国内金融行业的支柱,应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关注和重视,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创新力度,围绕绿色金融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地支持。

1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意义

1.1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意义。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为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施行,必须要加强低碳环保技术的创新,以及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趋势,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响应政府经济号召,解决创新型企业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应借此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保持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1.2缓解经济发展与能耗矛盾

自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烈的。经济发展的背后是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重效益而轻生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绿色金融,调整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方向和结构,促进低能耗、绿色和环保企业的发展,控制对重工业和高污染企业的金融政策支持,将显著缓解经济发展与能耗之间的矛盾,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和平稳。

1.3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绿色产业具有高产出、低能耗、低污染等优点,是国内外普遍支持的产业。绿色产业的兴起得益于消费者环保意识和绿色意识的增强,绿色产业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催生的产物。绿色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但绿色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持。推行绿色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绿色产业提供强有力地金融支持,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落实。

2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政府金融政策缺乏

针对绿色金融推广和发展,我国政府在2007年、2008年先后推出了《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具体措施》《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和《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法规,为国内绿色金融的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和支持。但是,客观而言,这些制度的框架较为清晰,但可操作性不足,配套政策非常有限。近年来,国有银行有关绿色金融的扶持制度和政策比较缺乏。从2007年开始,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信贷指引》等专项政策,为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了一定的引导支持,但缺乏足够的激励政策和标准支持,导致多数银行动作缓慢,积极性不足。

2.2绿色金融回收周期长

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绿色金融回收周期相对更长,对应的银行风险更大、收益更为缓慢。低碳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展重心,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传统企业发展时间较长,企业资产较为雄厚,市场也更为稳定,金融资金回收周期更短,收益也更为稳定。虽然,部分国有银行试图尝试制定绿色金融产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但受风险和价值等因素的制约,往往缺乏足够的产品信心,这也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阻碍之一。

2.3信贷标准不规范

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需要一整套规则和标准予以支持,以切实保障业务的正常开始和实施,有效控制产品风险,维持银行利润空间。但是,国内绿色金融政策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国家政府并没有出台具体的贷款规则和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等,贷款的手段、方式、利率、期限等都没有明确,严重影响到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和实施。虽然,部分商业银行尝试信贷产品的开发和操作,但信贷标准的不规范使金融机构背负较大风险和压力。

2.4资金使用追踪不彻底

为提升信贷产品的使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化和落实,制定健全的资金追踪制度和体系至关重要。但是,多数银行金融机构并没有针对绿色金融构建专门的追踪机制,致使资金使用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许多企业以“节能减排”为口号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并未将所贷资金用于采购和引进节能设备,这种行为显然损害到了银行利益和正常的市场秩序。对此,国家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为银行提供对应的政策指导。

3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3.1加强政府政策扶持力度

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政府必须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各金融机构的开展积极性,使金融机构自觉加快相关业务产品的开发和实施。第一,政府必须要尽快出台配套法律法规,用于保护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对率先推出绿色金融产品的银行提供收益保护期以及专利应用保护期,充分保障创新者利益。第二,对信贷企业予以严格控制。绿色产业相关企业申请绿色金融产品,必须要严格按照产品要求使用资金,禁止资金滥用。对于滥用资金的企业,应取消其信贷资格,同时降低企业征信。第三,必须要制定市场监管制度,杜绝违规金融产品。特别是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放开,必然会有部分金融机构盲目地进行金融产品开发和推广,这势必会对正常金融秩序构成影响。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市场秩序的控制,约束金融机构的不良行为。

3.2重点扶持,控制信贷风险

为推动绿色金融的高效发展,政府应采取重点扶持措施,通过试点方式总结产品种类、利率和期限等标准,维持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发展。首先,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选取业务需求量较大的省市地区确立信贷试点区域。其次,选取金融产品创新能力较强、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健全的国有银行实施金融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针对试点,政府方面应该加强对风险封单,并提供一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并借助各类宣传渠道加强绿色金融宣传,确保市场的活跃度,保证地方试点效果,并从中积累丰富的金融经验。

3.3创新信贷评价标准

信贷评价标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控制业务风险的有效手段。信贷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信用情况,为银行信贷发放提供相关支持。针对绿色金融业务的信贷评价标准,银行首先应充分借鉴现有的征信系统,了解客户的资质。另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必须要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类型,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污染治理能力等,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分析,提升信贷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我国相比,发达国家绿色金融业务早已实施多年,因此在信贷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信贷评价标准,对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信贷评价标准提供丰富和补充。

3.4做好资金使用追踪管理

绿色金融业务资金的根本目的在于扶持绿色产业发展,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对应的资金支持。因此,绿色金融业务资金必须要关注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坚持专款专用,以充分发挥资金价值。对此,银行金融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资金使用追踪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资金使用的全面了解和监督。资金使用追踪机制的建立,一方面必须要构建资金信息反馈系统,用于企业资金使用信息的录入,由银行予以审核和控制。针对追踪管理,银行必须要组建专门的资金监管小组,定期就资金使用情况对企业进行核查,并对检查结果予以汇总和评估。对于资金滥用的企业,银行可根据相关法规和制度收回资金,同时追究企业责任,切实保障资金使用效率,维护银行合法权益。此外,为降低和控制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制定对应的风险分担策略,保证银行资金风险,同时约束企业行为,使绿色金融能够更为平稳、健康地发展。

4结束语

低碳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环境市场发展与生态治理之间的矛盾,降低能源消耗,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落实。为更好地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政府方面应积极出台对应的鼓励和指导政策,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完成产品创新,帮助绿色产业解决融资问题,促进绿色金融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贺章获.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环境保护,2016,44(19):18-21.

[2]高清霞,吴青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1):18-20.

[3]李淑文.低碳发展视域下的绿色金融创新研究——以兴业银行的实践探索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1):14-16.

[4]崔文馨,胡援成.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信贷模式剖析——基于兴业银行的案例视角[J].武汉金融,2014(12):9-12.

[5]陶黎,孟庆军,唐勇军.基于网络分析法的银行绿色金融业务风险及对策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7(5):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