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备份范文
时间:2023-04-05 08:0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据备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传统数据备份的反思
企业战略集团(ESG,Enterprise Strategy Group)于2013年1月公布的《2013年IT支出意向调查》显示,27%的受访企业将“改进数据备份与恢复”列为未来几年中优先完成的IT任务,仅次于企业的信息安全计划。作为数据保护领域的专家,美国昆腾国际公司开始反思,在大数据时代,用户对数据备份与恢复的需求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新的商机又在哪里。
“很多用户不仅希望改善和加强数据保护,还希望在数据备份和保护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美国昆腾国际公司全球市场营销副总裁Bryce Hein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用户做备份只是考虑如何对数据进行安全保护,把风险降到最低。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保护并不仅是一个预防风险的机制,而且可以提供新的价值。整个工作流程、用户所需的服务水平等都改变了,因此需要全新的解决方案。”
Bryce Hein以昆腾的客户美国CNN为例,试图说明用户需求的变化。CNN的数据主要是视频内容,以前为了长期保存数据,它只是单纯地对数据进行备份。现在,CNN需要经常调用那些长期保存的数据。为此,CNN采用了分级存储的架构,而不是单一的数据备份架构。“CNN的分级存储策略是把低码流的数据存到磁盘上,把高码流的数据保存到磁带上。实现分级存储后,数据访问的性能大幅提升,而且存储成本也得以降低。”Bryce Hein介绍说。
现在,很多行业的用户都开始像CNN一样调整自己的数据存储和保护策略,改变存储基础架构,比如将需要快速访问的数据存储到闪存上,或将需要长期保存的数据迁移到云存储上,从而方便数据的存取,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
对象存储重新崛起
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应对大数据的挑战,昆腾不久前推出了Lattus D系列存储设备,这是一款专门针对非结构化数据设计的对象存储。Bryce Hein告诉记者,Lattus D可以将普通的文件转换成对象进行存储,同时还具有内置的数据备份和保护功能。
其实对象存储早已有之,比如EMC、NetApp等都拥有类似的产品。但是,Bryce Hein指出,昆腾Lattus D对象存储从底层技术上就不同于其他厂商的产品,它是一个二级存储设备,不仅可以将数据分块,同时具有数据保护功能,在存储的利用率、安全性以及数据访问效率上都有大幅提升。现在许多云服务商都开始积极部署对象存储。
篇2
1、首先需要打开手机实用工具中的备份程序,点击备份;
2、可以看到几个储存路径,选择想要储存的位置,进入下一步;
3、勾选要备份的数据,点击开始备份并设置密码(可跳过设置密码步骤),等待备份完成即可;
4、备份过后,以后就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备份程序去恢复手机数据,点击恢复,选择有储备数据的路径,进入下一步;
5、勾选要恢复的数据后,点击开始恢复,等待片刻即可。
篇3
关键词 数据库;安全特性;数据备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3-0242-02
数据库,就是若干数据的集合体。这些数据存在于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上,而且不是杂乱无章地排列的。数据库中数据量庞大,用户访问频繁,有些数据具有保密性,因此数据库要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地组织和管理,以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数据库系统安全,包含两种含义,分别为系统运行安全和系统信息安全。
1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特性
1.1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之外。理论上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分为两种:1)物理独立性。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库的应用结构其相应的应用程序。这里的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库的物理位置、物理设备等;2)逻辑独立性。数据库逻辑结构的变化不会影响用户的应用程序,数据类型的修改、增加、改变各表之间的联系都不会导致应用程序的修改。
这两种数据独立性都要靠DBMS来实现。到目前为止*物理独立性已经能基本实现,慢逻辑独立性实现起来非常困难,数据结构一旦发生变化,一般情况,相应的应用程序都要作或多或少的修改。追求这一目标也成为数据库系统结构复杂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数据安全性
一个数据库能否防止无关人员得到他不应该知道的数据,是数据库是否实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一个数据库对所有的人都公开数据,那么这个数据库就不是一个可靠的数据库。一般地,比较完整的数据库对数据女安全采取了以下措施:1)将数据库中需要保护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相隔离;2)使用授权规则。这是数据库系统经常使用的一个办沾,数据库给用户ID号和口令、权限。当用户用此ID号和口令登录后,就会获得相应的权限。不同的用户或操作会有不同的权限。比如,对于一个表,某人有修改权,而其他人只有查询权;3)将数据加密,以密码的形式存于数据库内。
1.3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通常表明数据在可靠性与准确性上是可信赖的,也意味着数据有可能是无效的或不完整的。数据完整性包括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致性。
1)正确性。数据在输入时要保证其输入值与定义这个表时相应的域的类型一致。如表中的某个字段为数值型,那么它只能允许用户输入数值型的数据,否则不能保证数据库的正确性;2)有效性。在保证数据正确的前提下,系统还要约束数据的有效性。例如:对于月份字段,若输入值为17,那么这个数据就是无效数据,这种无效输入也称为“垃圾输入”。当然,若数据库输出的数据是无效的,相应的称为“垃圾输出”;3)一致性。当不同的用户使用数据库,应该保证他们取出的数据必须一致。因为数据库系统对数据的使用是集中控制的,因此数据的完整性控制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1.4并发控制
如果数据库应用要实现多用户共享数据,就可能在同一时刻多个用户要存取数据,这种事件叫做并发事件。书一个用户取出数据进行修改,修改存入数据库之前如有其他用户再取此数据,那么读出的数据就是不正确的。这时就需要对这种并发操作施行控制,排除和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1.5故障恢复
当数据库系统远行时出现物理或逻辑上的错误时, 如何尽快将它恢复正常,这就是数据库系统的故障恢复功能。
2 数据库的备份
备份对数据库的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备份是指在某种介质上,如磁带储数据库或部分数据库的拷贝。
数据库的备份不足实时的,应该什么时候做,用什么方式做,这主要取决于数据库的不同规模和不同的用途。数据库的备份主要考虑以下的几个因素:备份周期;使用冷备份或是热备份:使用增量备份或是全部备份,或者两者同时使用:使用什么介质进行备份,备份到磁盘还是磁带:是人工备份还是设计一个程序定期自动备份等。数据库的备份大致有三种类型:冷备份、热备份和逻辑备份。
2.1冷备份
冷备份是在没有最终用户访问它的情况下关闭数据库,并将其备份。这是保持数据完整性的最好办法,但如果数据库太大,无法在备份窗口中完成对它的备份,该方法就不适用了。
2.2热备份
热备份是在数据库正在被写入的数据更新时进行。热备份严重依赖日志文件。在进行时,日志文件将业务指令“堆起来”,而不真正将任何数据值写入数据库记录。当这些业务被堆起来时,数据库表并没有被更新,因此数据库被完整地备份。
该方法有“些明显的缺点。首先,如果系统在进行备份时崩溃,则推在日志文件中的所有业务都会被丢失,因此也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其次,它要求DBA仔细地监视系统资源,这样日志文件就不会占满所有的存储空间而不得不停止接受业务;最后,日志文件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需要被备份以便重建数据。需要考虑另外的文件并使其与数据库文件协调起来,为备份增加了复杂度。
由于数据库的大小和系统可用性的需求,没有对其进行备份的其他办法。在有些情况下,如果日志文件能决定上次备份操作后哪些业务更改了哪些记录的话,对数据库进行增量备份是可行的。
2.3逻辑备份
逻辑备份使用软件技术从数据库提取数据并将结果写入一个输出文件。该输出文件不是一个数据库表,但是表中的所有数据是一个映像。不能对此输出文件进行任何真正的数据库操作。在大多数客户机/服务器数据库中,结构化查询语言就是用来创建输出文件的。该过程有些慢,对大型数据库的全盘备份不实用。尽管如此,当仅想备份那些上次备份之后改变了的数据,即增量备份时,该方法非常好。为了从输出文件恢复数据,必须生成逆SQL语句。该过程也相当耗时,但工作的效果相当好。
参考文献
[1]徐寿怀,胡美琛.数据库安全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计算 机工程,1997(3).
篇4
关键词 主/从数据库;Mysql;备份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2-0183-02
我们构建的游戏平台游戏数据库使用的是Mysql数据库,每天数据吞吐量巨大。系统的不稳定、黑客攻击及其他未知不定因素都可能对游戏数据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我们决定再建一个与在用服务器同配置的服务器系统来完成数据的备份及同步。同时,我们还配置了对整个Mysql数据库定期进行备份,起到了双保险的作用。这样,一旦发生数据丢失,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网站运行,使损失降到最低。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我们的搭建过程。
主从数据库服务器的网络拓扑情况如图1 。
1 系统要求
1)服务器配置
游戏数据库主服务器:至强3.0 双处理器 内存8G RAID10;
游戏数据库从服务器:至强3.0 双处理器 内存8G RAID10。
2)软件环境
运行操作系统:Ubuntu 7.10;
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5.0。
2 实施主从库备份操作
Mysql主服务器可以通过发送操作日志给从服务器的方式,让两台数据库机器保持同步更新,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可以将从服务器升级为主服务器,提高服务的可靠性,但因为操作数据量较大,必须保证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之间的流量足够(如在同一个局域网内),可以从全新服务器安装主从服务器,也可以在主服务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添加从服务器,这里主服务器已经配置完成,并运行过一段时间。
1)添加从服务器:首先安装并配置好从Mysql服务器, 配置两台Mysql的server-id不同,如主Mysql server-id=1,从服务器Mysql server-id=2;
2)理论上可以进行热操作,但为了提高速度和可靠性,只进行了停机操作。
首先关掉所有访问数据库的客户程序,并用以下命令重启mysql
$sudo /etc/init.d/mysql restart;
3)重启进入mysql服务器,并记下当前日志的文件名和位置
2)给脚本配置执行属性
$chmod u+x automysqldump.sh
3)将备份脚本配置成系统周期任务
$sudo nano /etc/crontab
以打开的编辑器中输入以下内容,注意脚本实际存放位置
0 3 * * * root /home/huayu/automysqldump.sh
退出保存后运行
$sudo /etc/init.d/cron restart
使配置生效。系统将会在每天凌晨3点准时执行automysqldump.sh脚本,对整个mysql数据库进行备份
4 结论
未搭建主/从数据库服务器前对整个Mysql数据库的备份是每隔一个小时进行备份一次,在备份期间数据库服务器无法处理更新,导致玩家无法登陆游戏或访问游戏慢。通过主从数据库服务器的搭建,我们的备份通过使用从数据库服务器来执行,解决了数据备份期间玩家无法登陆游戏问题。
通过这次主/从库服务器的搭建也增加了游戏数据库的健壮性,使从数据库服务器能够与主数据库服务器保持数据同步,主数据库服务器出现问题时,可以切换到从数据库服务器成为主数据库服务器投入使用,避免了长时间的服务中断。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使用从数据库服务器执行备份,而不会干扰主数据库服务器。在备份过程中,主数据库服务器可以继续处理更新。
参考文献
[1]Leon atkinson.Mysql核心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
篇5
从备份策略来讲,现在的备份可分为三种: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累加备份策略。下面来讨论以下这几种备份方式:
完全备份就是拷贝给定计算机或文件系统上的所有文件,而不管它是否被改变。
增量备份就是只备份在上一次备份后增加、改动的部分数据。增量备份可分为多级,每一次增量都源自上一次备份后的改动部分。
差异备份就是只备份在上一次完全备份后有变化的部分数据。如果只存在两次备份,则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内容一样。
累加备份采用数据库的管理方式,记录累积每个时间点的变化,并把变化后的值备份到相应的数组中,这种备份方式可恢复到指点的时间点。
一般在使用过程中,这三种策略常结合使用,常用的方法有:完全备份、完全备份加增量备份、完全备份加差异备份、完全备份加累加备份。
完全备份会产生大量数据移动,选择每天完全备份的客户经常直接把磁带介质连接到每台计算机上(避免通过网络传输数据)。这样,由于人的干预(放置磁带或填充自动装载设备),磁带驱动器很少成为自动系统的一部分。其结果是较差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人力花费。
完全备份加增量备份源自完全备份,不过减少了数据移动,其思想是较少使用完全备份。比如说在周六晚上进行完全备份(此时对网络和系统的使用最小)。在其它6天(周日到周五)则进行增量备份。增量备份会问这样的问题:自昨天以来,哪些文件发生了变化?这些发生变化的文件将存储在当天的增量备份磁带上。
完全备份加差异备份的思想也是较少使用完全备份。比如说在周六晚上进行完全备份,在其它6天(周日到周五)则进行差异备份。做差异备份时,将会把自上星期六以来发生了变化的文件存储在当天的增量备份磁带上。
二、容灾系统的等级及实现技术
容灾是一个范畴比较广泛的概念,广义上,我们可以把所有与业务连续性相关的内容都纳入容灾。容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支持用户业务的方方面面。而容灾对于IT而言,就是提供一个能防止用户业务系统遭受各种灾难影响破坏的计算机系统。容灾还表现为一种未雨绸缪的主动性,而不是在灾难发生后的“亡羊补牢”。从狭义的角度,我们平常所谈论的容灾是指,除了生产站点以外,用户另外建立的冗余站点,当灾难发生生产站点受到破坏时,冗余站点可以接管用户正常的业务,达到业务不间断的目的。为了达到更高可用性,许多用户甚至建立多个冗余站点。
容灾系统是通过在异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备份存储系统,利用地理上的分离来保证系统和数据对灾难性事件的抵御能力。
根据容灾系统对灾难的抵抗程度,可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数据容灾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对本地系统关键应用数据实时复制。当出现灾难时,可由异地系统迅速接替本地系统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应用容灾比数据容灾层次更高,即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数据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可以同本地应用系统互为备份,也可与本地应用系统共同工作)。在灾难出现后,远程应用系统迅速接管或承担本地应用系统的业务运行。
设计一个容灾系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备份/恢复数据量大小、应用数据中心和备援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和数据传输方式、灾难发生时所要求的恢复速度、备援中心的管理及投入资金等。根据这些因素和不同的应用场合,通常可将容灾系统分为四个等级。
第0级:没有备援中心这一级容灾系统,实际上没有灾难恢复能力,它只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并且被备份的数据只在本地保存,没有送往异地。
第1级:本地磁带备份,异地保存在本地将关键数据备份,然后送到异地保存。灾难发生后,按预定数据恢复程序恢复系统和数据。这种方案成本低、易于配置。但当数据量增大时,存在存储介质难管理的问题,并且当灾难发生时存在大量数据难以及时恢复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灾难发生时,先恢复关键数据,后恢复非关键数据。
第2级:热备份站点备份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点,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备份。也就是通过网络以同步或异步方式,把主站点的数据备份到备份站点,备份站点一般只备份数据,不承担业务。当出现灾难时,备份站点接替主站点的业务,从而维护业务运行的连续性。
第3级:活动备援中心在相隔较远的地方分别建立两个数据中心,它们都处于工作状态,并进行相互数据备份。当某个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另一个数据中心接替其工作任务。这种级别的备份根据实际要求和投入资金的多少,又可分为两种:①两个数据中心之间只限于关键数据的相互备份;②两个数据中心之间互为镜像,即零数据丢失等。零数据丢失是目前要求最高的一种容灾系统方式,它要求不管什么灾难发生,系统都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所以,它需要配置复杂的管理软件和专用的硬件设备,需要投资相对而言是最大的,但恢复速度也是最快的。
在建立容灾系统时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如:SAN或NAS技术、远程镜像技术、基于IP的SAN的互连技术、快照技术等。
衡量容灾系统的两个技术指标:RPO(RecoveryPointObjective):即数据恢复点目标,主要指的是业务系统所能容忍的数据丢失量。
RTO(RecoveryTimeObjective):即恢复时间目标,主要指的是所能容忍的业务停止服务的最长时间,也就是从灾难发生到业务系统恢复服务功能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周期。
RPO针对的是数据丢失,而RTO针对的是服务丢失,二者没有必然的关联性。RTO和RPO的确定必须在进行风险分析和业务影响分析后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确定。对于不同企业的同一种业务,RTO和RPO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三、数据容灾与数据备份的联系
从定义上看,备份是指用户为应用系统产生的重要数据(或者原有的重要数据信息)制作一份或者多份拷贝,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因此,备份与容灾所关注的对象有所不同,备份关系数据的安全,容灾关心业务应用的安全,我们可以把备份称作是“数据保护”,而容灾称作“业务应用保护”。备份最多表现为通过备份软件使用磁带机或者磁带库将数据进行拷贝,也有用户使用磁盘、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容灾则表现为通过高可用方案将两个站点连接起来。
备份与容灾是存储领域两个极其重要的部分,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在备份与容灾中都有数据保护工作,备份大多采用磁带方式,性能低,成本低;容灾采用磁盘方式进行数据保护,数据随时在线,性能高,成本高。其次,备份是存储领域的一个基础,在一个完整的容灾方案中必然包括备份的部分;同时备份还是容灾方案的有效补充,因为容灾方案中的数据始终在线,因此存储有完全被破坏的可能,而备份提供了额外的一条防线,即使在线数据丢失也可以从备份数据中恢复。
要保护数据,企业需要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但是很多企业在搭建了备份系统之后就认为高枕无忧了,其实还需要搭建容灾系统。数据容灾与数据备份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备份是数据容灾的基础
数据备份是数据高可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是为了系统数据崩溃时能够快速的恢复数据。虽然它也算一种容灾方案,但这种容灾能力非常有限,因为传统的备份主要是采用数据内置或外置的磁带机进行冷备份,备份磁带同时也在机房中统一管理,一旦整个机房出现了灾难,如火灾、盗窃和地震等灾难时,这些备份磁带也随之销毁,所存储的磁带备份也起不到任何容灾功能。
(二)容灾不是简单备份
真正的数据容灾就是要避免传统冷备份所具有先天不足,它能在灾难发生时,全面、及时地恢复整个系统。容灾按其容灾能力的高低可分为多个层次,例如国际标准SHARE78定义的容灾系统有七个层次:从最简单的仅在本地进行磁带备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到建立应用系统实时切换的异地备份系统,恢复时间也可以从几天到小时级到分钟级、秒级或0数据丢失等。
无论是采用哪种容灾方案,数据备份还是最基础的,没有备份的数据,任何容灾方案都没有现实意义。但光有备份是不够的,容灾也必不可少。容灾对于IT而言,就是提供一个能防止各种灾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从技术上看,衡量容灾系统有两个主要指标:RPO(RecoveryPointObject)和RTO(RecoveryTimeObject),其中RPO代表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而RTO则代表了系统恢复的时间。
(三)容灾不仅是技术
容灾是一个工程,而不仅仅是技术。目前很多客户还停留在对容灾技术的关注上,而对容灾的流程、规范及其具体措施还不太清楚。也从不对容灾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认为只要建立了容灾方案即可高枕无忧,其实这具有很大风险的。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中,认为自己的企业为了数据备份和容灾,整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结果几年下来根本就没有发生任何大的灾难,于是放松了警惕。可一旦发生了灾难时,后悔晚矣!这一点国外的跨国公司就做得非常好,尽管几年下来的确未出现大的灾难,备份了那么磁带,几乎没有派上任何用场,但仍一如既往、非常认真地做好每一步,并且基本上每月都有对现行容灾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进行实地演练。
参考文献
[2]文瑞映,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23期
[3]吴飞承,容灾备份未雨绸缪,软件世界:2007、2
篇6
关键词:程控交换机数据备份数据恢复
张家口供电公司的通信交换网络包括型号为Harris20-20的行政程控交换网与型号为MD110/D的调度程控交换网。鉴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数据出错或丢失后,若没有事先备份,要想恢复数据不仅难度大,而且很不可靠,有时甚至根本不可能进行恢复,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备份管理措施。而在华北地区的电力通信交换网络中,这两种机型也占了绝大部分。以下是笔者根据平时维护的经验,讲述了对这两种型号的交换设备如何进行数据备份的步骤与注意事项。
1Harris20-20数字程控交换机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1)数据备份:
即从交换机当前激活的公共设备机架把数据库、杂项文件或ACD统计表拷贝到其他存储介质上。其中的杂项文件包括:专用缩位拨号码,人工呼叫转移,激活的呼叫转移组等。
使用系统维护终端执行联机操作,并输入用户名、密码后,选择当前所用的数据库,并进入EDT(ConfigurationEditor)程序,在该程序下输入UTI(Utility)命令,此时即可使用BAC(Backup)命令来备份数据了。具体的操作如下:
键入"CTRL+C"命令;开启维护终端并联机。用户名…?ADMIN,回车;输入用户名"ADMIN"。口令…?*****,回车;输入口令。ADMIN…?EDT,回车;进入数据库编辑程序。EDT…?UTI,回车;进入UTI编辑程序。UTI…?BAC,回车;进入备存(Backup)程序。备存[DB]…?DB,回车;指示系统备存数据库。此时有三个选项:DB(数据库),MIS(杂项文文件)与ACD(ACD统计),本例选择了备存数据库。
备存的数据库…?A,回车;输入备存数据库名称A。…将标有(1/*)的空盘插入机架并回车…;系统提示用户放入磁盘,"*"表示此次备份操作过程总共需要的磁盘数。需要指出的是:若磁盘上存有其它内容,系统会在向磁盘拷贝文件的过程中抹去磁盘上的信息。…备存数据库A…;备存过程的提示。系统会在磁盘满时提示用户插入下一张盘,直至备存完毕。UTI…?EXI,回车;返回上一级程序。EDT…?EXI,回车;返回最高一级程序,系统会提示"您已脱机"。
备存操作完毕。
(2)备存数据的恢复:
使用RES(Restore)命令将数据库、杂项文件或ACD统计从备份的软盘拷贝到激活的公共设备机架的硬盘中。具体操作如下:
联机后进入UTI程序(进入步骤同"数据备份")。
系统提示:UTI…?RES,回车;输入恢复数据命令RES(restore)。
恢复[DB]…?DB,回车;仍以恢复DB为例。
将标有(1/*)的空盘插入机架并回车。
此后,依次放入磁盘直至恢复完毕。然后退出。
2MD110型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1)数据备份:MD110型交换机的数据做了改动以后,不会立即写入硬盘,而是由存储单元
MEU存储。因此,在做此种型号交换机的数据备份时,应遵循以下3个步骤:
MEU数据交换机硬盘单元QDLU维护终端硬盘软盘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第一步,转储操作。
交换机的转储操作有2种,可根据需要分别执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交换机的QDLU硬盘单元上有原始程序文件"LOVOL"和包含程序代码与用户数据的后援加载文件"RELVOL"。
①系统转储:交换机MEU中正在运行的所有程序单元和所有数据转存到交换机硬盘。过程如下:
-执行EQ硬盘维护程序;
-将QDLU硬盘单元中的文件指针指向relvol文件,此文件应是新的或可以删除的;
-退出EQ程序,执行FIOL联机操作程序,输入指令;
-FAVOE:VOL=RELVOL;
-FATAE:CTU=0;
-FASTI:CTU=0;(用命令删除旧的文件)
-FATAL:VOL=RELVOL,TAPE=0,CTU=0;
-FAVOI:VOL=RELVOL,TAPE=0;(建立新的后备文件)
-CATII:DATE=2002-5-28,TIME=6-23;
-CASII:STN=SUN(建立时钟日期与工作站标志);
-ALREI;
-FTREI(清除告警标志);
-DUSYI(输入命令进行转储);
此后,系统将把新的系统文件转存入交换机的硬盘单元中。
②数据转储:维护人员修改交换机数据以后,将修改内容转存入交换机硬盘单元。过程如下:
-ALREI;
-FTREI(清除告警标志);
-DUUDI:DUMP=ALL;或DUMP=CHANGES{输入命令与参数进行转储。前者(ALL)为转储全部的数据,后者(CHANGES)为转储改变了的数据)}。
第二步,运行EQ转存数据。
即把转储操作中存入交换机硬盘单元的文件转存到维护终端的硬盘。首先运行EQ软件,进入交换机硬盘维护界面,并找到上一步所创立保存的文件。
-在此文件上,按下字母C,选定做为要保存的源文件。
-在维护终端目录上选定目标文件,回车,系统开始根据设定速率转存数据。
此过程把交换机上的数据导入了维护终端。
第三步,将数据存入软盘,保存。
可以运行维护终端的WINDOWS操作系统,用压缩软件将其转换为压缩文件,拷贝入软盘保存。
(2)备存数据的恢复:
若需以备份的文件为源文件恢复交换机系统的数据,首先将软盘的文件拷贝入维护终端的硬盘(或利用维护终端上已有的备份文件)。之后运行交换机的硬盘维护程序EQ,选定维护终端上的备份文件为源文件,并且在交换机硬盘目录上选定目标文件的位置,回车,开始拷贝。拷贝完毕后,将此文件激活,作为当前文件。
此后,需将交换机中央处理单元复位,使之执行加载过程,即将硬盘单元的数据重新读入MEU存储单元,从而使系统恢复到从前(数据丢失前)的运行状态。
篇7
关键词:数据;Oracle;备份;恢复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9-1973-03
Discuss about Oracle Data Backup and Recovery
PAN Cheng-bin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Hangzhou 311231, China)
Abstract: For Oracle's advantage in data security and integrity control, and support across the system, cross-platform operation, so more and more users will use it as thei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Articles will discuss about how to correctly use Oracle database backup and restore function to ensure the data security and integrity.
Key words: data; Oracle; backup; recovery
1 概述
随着各单位局域网和互联网络的深入应用,系统内的服务器担负着企业的关键应用,存储着重要的信息和数据,为领导及决策部门提供综合信息查询的服务,为网络环境下的大量客户机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查询、数据处理和Internet等的各项服务。因此,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容灾系统,保护关键应用的数据安全是网络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发生人为或自然灾难的情况下,保证数据不丢失。
2 数据容灾备份
2.1 数据丢失的原因
数据丢失通常很难防范,一旦数据丢失,就会产生接二连三的问题。造成数据丢失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处理和访问软件平台故障;2)系统的硬件故障;3)人为的操作失误;4)黑客的恶意攻击;5)供电系统故障;6)自然灾害等。
2.2 数据容灾
所谓数据容灾,就是指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可用复制。在本地数据及整个应用系统出现灾难时,系统在异地至少有一份可用的关键业务数据。该数据可以是与本地生产数据的完全复制,也可以比本地数据略微落后,但是一定可用。数据的容灾技术,又称为异地数据复制技术,按照其实现的具体技术方式来说,主要可以分为同步传输方式和异步传输方式。根据容灾的距离可分为远程数据容灾和近程数据容灾。
2.3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计算机里面重要的数据、档案或历史纪录,不论是对企业用户还是对个人用户,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旦不慎丢失,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轻则辛苦积累起来的心血付之东流,严重的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给科研、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障生产、销售、开发的正常运行,企业用户应当采取先进、有效的措施,对数据进行备份、防范于未然。
3 Oracle数据备份
3.1 Oracle数据库的备份种类
Oracle数据库备份分为三种:冷备份(Cold Backup);热备份(Hot Backup);逻辑备份(Export),前两种备份又被称为物理备份。
3.2 Oracle数据库备份的工作原理
冷备份(Cold Backup)主要指在关闭数据库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库的完全备份,备份内容包括所有数据文件、控制文件、联机日志文件、Init.ora文件。
热备份(Hot Backup)是指在数据库运行的情况下,采用归档模式(Archivelog Mode)备份数据库的方法。
Exp的原理是把数据库中用户的对象全部进行处理,对象的定义转变成DDL语句写入dmp文件,表中的数据转化成insert的语句写入dmp文件中,在Imp导入时候重新建立用户下的对象,并且通过dmp文件中的语句建立对象,通过insert语句写入数据。用Imp导入数据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日志写机日志文件中,恢复的速度比较慢。而且Exp/Imp工具在不同的Oracle数据库版本之间还有一定的限制,只能遵循由相同版本或者低版本的Exp来导出高版本数据库的数据,然后再由相同版本或者低版本的Imp向目标数据库中导入。
4 Oracle数据库逻辑备份方法―导入/导出(Exp/Imp)
导入/导出(Exp/Imp)是Oracle最古老的两个命令行工具,也是许多用户经常使用的两个工具。它们常用来做数据库逻辑备份,数据库重组和数据库转移等工作。从Oracle 10g开始,增加了数据泵导入/导出工具(Expdp/Impdp)。
4.1 数据导出工具Exp
Exp是客户端工具,该工具不仅可以在Oracle客户端使用,还可以在Oracle服务器端使用。当在Oracle客户端使用时,必须带有连接字符串,在Oracle服务器端使用则不需要。导出包括导出表、导出方案、导出数据库三种模式。关于Exp的主要参数,请参见表1。
4.1.1 命令行方式下导出数据实例
1)导出表
导出表是指使用Exp工具将一个或者多个表的结构和数据存储到OS文件中,导出表使用Tables关键字来完成。普通用户可以导出自己方案下的所有表,但是如果要导出其他方案下的表,则必须有EXP_FULL_DATABASE或者DBA权限。当表导出时,其上的触发器,约束,索引都会一并导出。下面用sys用户导出public的sczcb和jsxx表为例,具体如下:
Exp sys/manage@pan table=public.xszcb,public.jsxx file=testtable.dmplog=testtable.log
2)导出方案
导出方案是指使用Exp工具将一个或者多个方案中的所有对象数据存储到OS文件中,导出方案是使用owner选项来完成的。普通用户可以导出其自身方案,如果要导出其他方案,则必须具有EXP_FULL_DATABASE或者DBA权限,导出自身方案时,不必指定owner。下面用sys用户导出public方案的所有对象为例,具体如下:
Exp sys/manage@pan owner=public file=testscheme.dmp log=testscheme.log
3)导出数据库(完全模式)
导出数据库即备份完整的数据库,一般业务数据库不用此方法。备份命令如下:
Exp sys/manage@pan rows=y indexs=n compress=n buffer=65533 feedback=100000 full=y file=testfulldb.dmp log=testfulldb.dmp
对数据库的备份,建议使用增量备份,即只备份上一次备份以来改变的数据。但增量备份须得满足以下条件:⑴、只对完整数据库备份有效,且第一次需要使参数full=y,以后需要是参数inctype=incremental;⑵、用户需具有EXP_FULL_DATABASE权限;⑶、话务量较小时方可采用数据库备份
4.1.2 交互式导出数据
1)导出表
如图1所示。
2)导出方案
如图2所示。
上面我们已经对Exp的命令行和交互式两种导出方法分别举例加以说明,想必大家都有一个粗浅的了解。至于详细的使用方法,请参照Oracle联机帮助文档。
4.1.3 Oracle数据的自动备份机制
一般业务数据库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数据量也是与日俱增。有时候一次备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对于DBA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工作量。如何快速简捷的实现数据备份,并不对业务系统造成影响呢。我们一般选择在半夜来备份数据,但是DBA不可能那么晚还来工作,因此我们就要考虑使用脚本程序来完成数据的自动备份。
Linux系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Crontab程序,Cron是一个永久进程,它由/etc/rc.local启动执行。Cron检查/var/spool/cron/crontabs目录中的文件,找到所要执行的任务和执行时间,并自动完成。
crontab文件每行中有6个字段,前5个为时间设定段,第6个为所要执行的命令。时间段分别为:minutes、hours、day of month、month、day of week,字段之间用空格或Tab分开。字段如果为“*”,表示该字段在所有可能的取值范围内取值; 如果一个字段是由连字符隔开的两个数字,表明命令可以在两个数字之间的范围内执行。
以root用户登录数据库服务器,在“#”提示符下执行:
#crontab Cl
将会得到下列返回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会有所不同)
30 01 * * * su - oracle -c '/bak/test_atuobak'
这说明自动备份脚本就是/bak/下的test_atuobak,并于每天凌晨1:30自动执行数据备份。
如要更改执行时间,则在提示符下输入:
#crontab Ce
但是cron中无法读取环境变量,必须在shell中声明Oracle的环境变量。下面我们用vi打开自动备份脚本test_atuobak,会得到下列返回信息:
ORACLE_SID=pan; export ORACLE_SID
ORACLE_BASE=/export/home/oracle; export ORACLE_BASE
ORACLE_HOME=/export/home/oracle/product/10.0; export ORACLE_HOME
NLS_LANG=simplified chinese_china.zhs16gbk; export NLS_LANG
PATH=/usr/java/j2sdk1.4.2_04/bin:/export/home/oracle/product/10.0/bin:/export/home/oracle/product/10.0/Apache/Apache/bin:/usr/kerberos/bin:/usr/local/bin:/bin:/usr/bin:/usr/X11R6/bin:/export/home/oracle/bin; export PATH
DATE=`date +%Y%m%d`
cd /bak
exp tongyi/asdfgh file=testi${DATE}.dmp log=test${DATE}.log
自此我们就可以利用上述脚本自动进行数据库的备份,只要负责定期去整理磁盘空间就行,工作量得到大大的减少,也会降低因误操作而造成数据丢失的概率。
4.2 数据导入工具Imp
Imp的功能正好跟Exp相反,用于数据的导入。导入也包括表方式、方案方式、全库方式三种。
4.2.1 命令行方式下Imp恢复数据
1)导入表
导入表是指利用Imp工具将Exp文件中的表结构及其数据转载到数据库中,导入表使用Tables选项来完成。普通用户可以直接导入其拥有的表,但如果要将表导入到其他用户中,则要求该用户必须拥有IMP_FULL_DATABASE或者DBA权限。还有如果要将表导入其他用户,必须使用Fromuser 和Touser两个参数。例子如下:
Imp public_data/zjly@pan file=testtable.dmp tables=xszcb fromuser=test touser=test11
上述例子表明要将testtable.dmp中test用户下的的xszcb导入到test11用户中。
2)导入方案
导入方案是指使用工具Imp讲Exp文件中的特定方案的所有对象及数据转载到数据库中。普通用户可以直接导入其自身方案,且在导入时只许提供Userid和File参数即可。但如果要将一个方案的所有对象导入到其他方案中,则该用户必须拥有DBA或者IMP_FULL_DATABASE权限,并且还要用到Fromuser和Touser两个参数。例子如下:
Imp public_data/zjly@urp file=testscheme.dmp fromuser=test touser=test11
上述例子表明要将testscheme.dmp中test用户的所有对象及数据导入到test11中。
3)全库方式
Imp sys/manage@pan rows=y indexs=n commit=y buffer=65533 ignore=y feedback=100000 full=y file=testfulldb.dmp log=testfulldb.dmp
4.2.2 交互式导入数据
IMP交互式数据导入跟EXP交互式数据导出的格式基本类似,本文就不再加以赘诉。读者有兴趣可以自己去实践一下,以便加深印象。
5 优化EXP和IMP的性能
Exp和Imp可以通过配置一些参数,来提高Export和Import的性能。至于性能到底能提升多少,还涉及导入/导出的数据,以及数据量的大小。
为了优化Exp的性能,我们可以通过设置Direct和Recordlength两个参数来完成。当Direct=Y时,将数据直接转移到Export客户端。这样的转移可以绕过SQL命令处理层(估值缓冲区),从而避免了无谓的数据转移。改变Recordlength的值,可以改进Exp的性能。该参数的推荐值是DB_BLOCK_SIZE的一个整数倍,或者是文件系统I/O块大小的一个整数倍。更改这个参数值会影响写入磁盘前积累的数据量,该参数的最大值为64KB。
为了优化Imp的性能,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Buffer、indexes、indexfile三个参数来达到效果。Buffer参数指定了输入缓冲区的大小,数据行将通过这个缓冲区进行转移,因此决定了Import导入的每个阵列插入中的行数。如果配合Commit=y参数指定Buffer参数,则Import会在每个阵列插入之后进行提交,而不是在载入完整的表后进行提交。但是Buffer的值也不能过大,反之会造成OS分页和换行,从而影响性能。Indexes参数指定是否导入用户生成的索引。如Indexes=N,则将提高Import的性能,原因是忽略了索引的存在。
此外还可以通过修改其他参数来提高Exp和Imp的性能。方法如下:
① 修改Sqlnet.ora,在里面增加trace_level_client=off
② 执行dbmspool.sql,然后SQL>begin;SQL>dbms_shared_pool.sizes(300);SQL>end
③ SQL>Alter system flush shared_pool
④ SQL>alter system set fast_start_mttr_target =24000
⑤ SQL>alter system set pga_aggregate_target=100M
6 结束语
本文对Oracle数据容灾备份技术做了一个简略阐述,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数据容灾技术的研究远没有这么简单,需要在实际中不断加以完善、发展。总之只有充分了解数据容灾备份技术,才能保证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数据的安全性、业务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 袁姗,刘长生,施伟.Oracle数据库热备份过程中被中断的数据恢复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9).
[2] 曹美琴.基于RMAN技术的ORACLE数据库备份恢复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3] 刘军,崔宝江,刘Z.远程异步数据复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5(19).
篇8
一、计算机数据丢失损坏的原因与因素
对数据的威胁通常比较难于防范,原因与因素也来源于多个方面,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故障。由于业务系统的设计者不慎或思维上的错误;2.操作系统的设计漏洞与缺陷,计算机病毒的干扰和破坏,黑客的恶意非法访问;3.计算机硬件损坏,网络的故障、电源供电故障、雷击等;4.计算机操作员的人为操作失误。这些威胁一旦变为现实,轻者会毁坏数据,重者甚至可以让整个数据和系统崩溃。因此,为了“防患于未然”,做好数据备份也就变得十分的必要。当危机来临时,数据备份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时间上、精神上和金钱上损失。
二、数据备份策略分类
备份不仅是单纯针对计算机用户数据的保护,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数据备份的策略管理,当遇到人为或自然灾难时,能够通过预先备份的计算机数据内容对系统进行有条不紊的恢复。在用户选择了备份软件、存储备份硬件以及存储备份介质后,还需要确定数据备份的策略。而数据备份的策略管理,包括了备份方法、备份计划、备份的自动化操作、历史记录的存留以及日志记录等等。使用者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订不同的备份策略。
(一)完全备份(Full Backup)
完全备份就是一次性把用户的硬盘或数据库数据作一次性的完全的复制。在做两个时间点的完全备份之间,不管数据有没有变动,变动了多少,完全备份都是把所要求备份的硬盘或数据全部重拷一次。开始建立备份策略时最为理想当做法是先做一次完全备份。如果发生数据损坏或丢失,则把时间点最近的全备份进行数据恢复,数据损失越小。
(二)增量备份(Incremental Backup)
增量指所做的备份只针对上一次全部备份后所更新变动的的数据进行拷贝备份。下次备份,则又根据上次的增量备份后的更新变动数据进行备份。要恢复数据,增量备份需同时要求完全备份的数据以及每次增量备份的数据才能得到最近更新的信息。
(三)差异备份(DifferentialBackup)
而另一方面,差异备份则以上次完全备份后所有更新数据为起始备份点,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后所有变化的数据部分。简单的说,要恢复数据只需要最近一次完全备份的数据以及最近一次差异备份数据就足以恢复数据。
(四)按需备份,根据临时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备份
在上述的备份方式中,各具自己的优缺点:完全备份非常直观简单,数据还原只需要完全备份的一种数据,即可把系统恢复到完全备份时的状态。但每次备份所需的时间比较长,且每次完全备份的内容其实是与上次的完全备份的数据大部分是重复的。完全备份是几种方式中花费的时间是最长的。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可以减少和避免网络拥堵和过多的介质损耗,它们更适合在有限的硬件和带宽环境中更好地配合用户的工作时间。增量备份每次的备份时间可能是最短的,但一旦其中一份备份数据出现问题的话,可能就只能还原到增量备份出现问题前一刻的增量数据。而使用差异备份,则备份速度介于上述二者之一,数据还原也只需要完全备份数据与最近一次差异备份两份数据。但差异备份也存在着距离上一次完全备份时间点越长,备份的时间也越长的缺点。因此,在使用差异备份时,当距离上一次完全备份时间足够长后,可以重新再做一次数据的完全备份,以减低和压缩以后进行差异备份的时间。按需备份则仅是根据不同需要对数据做部分的备份,因此在数据灾难恢复时,也仅仅能恢复选择到的备份数据。
基于上述备份方法的特点,我们在日程的数据备份过程中,往往上述几种方式混合搭配对数据进行备份,甚至是上述方式的一种或几种交叉混搭进行,如: 执行每天一次的数据增量备份,每周进行一次完全备份等。在保证数据备份的高可靠性的同时,也能达到比较高的数据备份的运行效率。
三、建立良好的备份策略管理,最大程度的减低计算机意外所带来的数据丢失
我们备份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计算机发生意外事故而造成的数据损失。当然意外不可能天天发生。数据的备份与还原速度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是真正重要的,就是高可靠数据还原备份策略及其日常的操作管理。
(一)适合的备份频率
减少人为手工干预,备份计划尽量采用定时器、批处理等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方式,防止操作人员错漏操作导致数据备份的不完整。备份时间要尽量选择服务器空闲的时段进行。
(二)注意备份事务日志
当实现大型数据库档或者档组备份策略时,应时常备份事务日志。特别是大型数据库分布在多个档上时,必须采用这种策略。
(三)注意备份数据的编目记录与保管
篇9
关键词:网络;安全;数据备份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1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而日益突出。应了解网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把因网络被破坏而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及拥有的信息资源。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是互相冲突的矛盾。由于信息系统在应用中需要进行安全保护,因此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总是围绕着信息系统进行。如今,网络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小到学校的内部网络,甚至家庭网络,有致力与公众服务的邮电网络和金融网络,大到遍及全球的Internet.目前我国公共Internet用户的数量正在迅猛提高。可以想象,生活中的许多“网络”,例如,水、电、气等,一旦所有这些网络在顷刻之间全部瘫痪,那么不堪设想。即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出现问题,我们的损失也不可估量,特别是Internet网络正在从学术和科研的范围向电子商务、金融、军事、政府机制等各方面发展的时候,Internet的安全问题更进一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为,对于Internet的非法侵入或人为的故意破坏将会轻而易举地该变Internet上的应用系统或导致网络瘫痪,从而使得网络用户在军事、政治、经济上造成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与单机系统相比,网络连接的范围越大,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解决网络安全是以增加成本和降低访问速度为代价,需要增加相应的软件设备和对输入/输出的信息系统等进行检查。就像在进出国门时设置有边防检查与海关一样,势必会延缓人们出入口岸的速度。因此在强调网络安全的同时又必须对加强网络安全所带来的新问题有所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是指保障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即要求网络保证其信息系统资源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限的传播范围,并要求网络能向所有的用户有选择地及时提供各自应得到的网络服务。依据普通人的经验来看,一般的网络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硬件,即网络的实体;2.网络操作系统,即对于网络硬件的操作与控制;3网络中的应用程序。有了这三个部分,一般认为便可构成一个网络整体。而若要实现网络的整体安全,考虑上述三方面的安全问题即可。但事实上,所有的应用系统无论提供何种服务,其基础和核心都是数据。如何利用数据备份来保证数据安全也就成了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引起数据丢失、破坏的原因
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在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分发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些新的问题如系统失败,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等,有可能是人为的因素,也可能是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硬件故障。计算机硬件是整个系统的基础,由于使用不当或产品质量不佳等原因,计算机的硬件可能被损坏。例如:硬盘的磁道损坏、服务器的宕机、电源故障、存储器故障、网络故障等。
2.计算机软件故障。由于用户使用不当或系统设计缺陷,可靠性能不稳定等原因,计算机软件系统有可能瘫痪,无法使用。
3.人为因素。盗窃、蓄意破坏 ,缺乏经验造成的误操作,压力和恐慌造成的误删除。即人为的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例如:在使用DELETE语句的时候,不小心删除了有用的数据。
4.破坏性病毒。病毒是系统可能遭到破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病毒也随之泛滥。现在,病毒不仅仅能破坏软件系统,还可能破坏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例如:CIH病毒就是一个典型的破坏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病毒。
5.自然灾害。例如:火灾、雷电、洪水、地震、飓风等,这是人力几乎无法抗拒的原因。
二、数据备份的准备工作
为了将系统完全完整地备份,应在执行备份之前,根据具体的环境和条件制定一个完善可行的备份计划,确保数据库系统的安全。要做到这点,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1.确定备份的频率。即每隔多长时间备份一次;
2.确定备份的内容。每次备份的时候,一定要将应该备份的内容完整地备份下来;
3.确定备份使用的介质(磁盘或磁带等);
4.确定使用在线备份还是脱机备份;
5.确定备份工作的负责人。明确责任,确保备份工作得到人力保障;
6.确定是否使用备份服务器;
7.确定备份存储的地方。对备份介质应妥善保管,最好能建立异地存放制度,每套备份的内容应有两份以上的备份。
三、备份措施及恢复计划
1.备份措施:
日常备份制度描述了每天的备份以什么方式、使用什么介质、备份介质如何存放等内容,是系统备份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在制定完毕后,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日常备份和管理,否则将无法达到备份方案的目标。数据备份有多种方式: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按需备份等。
(1)全备份:备份系统中所有的数据;
(2)增量备份:只备份上次备份以后有变化的数据;
(3)差分备份:只备份上次完全备份以后有变化的数据;
(4)按需备份:根据临时需要有选择地进行数据备份。
全备份所需时间最长,但恢复时间最短,操作最方便。当系统中数据量不大时,采用全备份最可靠;但是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将无法每天做全备份,而只能在周末进行全备份,其他时间采用所用时间更少的增量备份或采用介于两者之间的差分备份。各种备份的数据量不同:全备份>差分备份>增量备份。在备份时要根据它们的特点灵活使用。如每周一至周六进行依次增量备份或差分备份,每周日进行全备份,每月底进行一次全备份,每年底进行一次全备份。
2.恢复计划
恢复措施在整个备份制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关系到系统在经历灾难后能否迅速恢复。恢复操作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全盘恢复、数据库和邮件系统恢复、个别文件恢复和重定向恢复。
(1)全盘恢复:一般应用在服务器发生意外灾难导致数据全部丢失、系统崩溃或有计划的系统升级、系统重组等。也称为系统恢复。
(2)数据库和邮件系统恢复:此项恢复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在利用备份软件进行恢复后,通常还需要进行一些后续的维护工作。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应熟悉所管理的数据库和邮件系统自身的备份和恢复机制。
(3)个别文件恢复:由于操作人员的水平不高,个别文件恢复可能要比全盘恢复常见得多,利用网络备份系统的恢复功能,我们很容易恢复受损的个别文件。只需浏览备份数据库或目录,找到该文件触动恢复功能,软件将自动驱动存储设备,加载相应的存储煤体,然后恢复指定文件。
(4)重定向恢复:是将备份的文件恢复到另一个不同的位置或系统上去,而不是操作到它们当时所在的位置。重定向恢复可以是整个系统恢复,也可以是个别文件恢复,某些数据库和邮件系统也支持重定向恢复,重定向恢复时需要慎重考虑,要确保系统或文件恢复后的可用性。
数据备份几乎比所有其他的网络作业都枯燥,缺少趣味性。但是,不论备份作业看起来多么单调乏味,它确实是网络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选择一个适合自己需要的备份系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规划设计、软件选型、硬件采购、系统测试,直到备份计划的实施都需要系统管理员付出艰苦的努力。一个完整的系统备份及恢复方案应包括:备份硬件、备份软件、备份制度和恢复计划四个部分。选择了先进的备份硬件后,决不能忽略备份软件的选择,因为只有优秀的备份软件才能充分发挥硬件的先进功能,保证快速、有效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日常备份制度和进行恢复演练,否则网络安全将仅仅是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供电企业;地县一体化;数据备份;方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144-01
现代供电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数据备份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不仅是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一环,更是解决数据丢失或损坏问题唯一可行的办法。
笔者首先对地县两级供电企业数据备份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数据备份方案,实现地县两级供电企业期望中的数据备份一体化的管理、运行与维护,增强系统对于灾害的应对能力,减少故障停机的时间还要保证数据的安全。
一、地县两级供电企业数据备份的现状
因为自身条件不允许的关系,地县两级供电企业信息系统还无法参与到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的灾备中心的建设当中去,依旧是本地运行且维护。相对于地市供电企业普遍采用的NetBackup备份系统,地县供电企业的备份系统就显得非常落后。总的来说,地县供电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县级供电企业没有好的应对灾难的能力
地县两级供电企业的备份数量比较少,一般情况下只有本地备份,容错率低,灾害一旦出现,备份数据与备份源就会同时损坏,并且无法修复,最终造成数据的丢失。
(二) 县级供电企业在设备和人员方面的力量不足
县级供电企业所要负责的方面比较多,任务比较重,需要执行信息系统、存储、主机、数据库、数据备份等各项工作,但实际情况是县级供电企业一般只有1-2名工作人员,在设备和人员都与市级供电公司有差距的情况下,想要干好工作的确具有挑战性。另外,县级供电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因为企业的备份系统软件比较落后,只能使用手工进行数据的备份,这势必会埋下很大的隐患。
(三) 县级供电企业资金有限
地县两级供电企业应用系统的重要性不高,而且在资金与技术方面也比较落后,想要建设数据中心或大型灾备中心,就必须改进和完善现有设备。
(四) 县级供电企业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系统
当发生故障时,因为数据保存在磁带库或者移动硬盘这类存储介质中,想要恢复数据,需要的步骤比较多,过程繁杂,消耗的时间也随之增多,并且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严重影响工作的开展。
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应当研究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数据备份方案,实现地县两级供电企业所期望的数据备份一体化的管理、运行与维护,增强系统对于灾害的应对能力,减少故障停机的时间,并且保证数据的安全。
二、地县一体化数据备份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地县一体化数据备份方案主要包括:①加强市公司与县公司的设备建设,可以各增设一套备份系统,增强应灾能力。②以虚拟机技术部署备份服务器为基础,增强企业应用级容灾能力。③统一管理地县两级供电企业数据备份。
(一) 备份管理
地县一体化备份管理体系的传输工具是网络,通过高速网络的便捷性,统一备份并管理市公司以及下辖县公司信息系统,备份系统用来存放备份数据。
1、恢复数据
因为数据本身的信息量太多,所以在恢复时会优先恢复比较重要的数据,工作人员要制定相对应的预案措施。为了确保数据在恢复后依然有较好实用性与可靠性,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要过关,因此可以定期进行恢复数据的培训,针对出现的问题,加强相关培训,并定期进行测试,及时总结经验。
2、制定策略
系统备份的频率与保存时间是由备份数据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在备份数据前,要做好备份策略。县供电公司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对应的备份策略后,交由市公司审核,通过后才能实施。
3、运维系统
市公司信息运维人员统一管理所有需要备份的系统,主要工作包括:周期性巡检、备份策略审核、系统巡视、备份恢复测试以及容量估算等。县公司的运维人员主要是配合市公司运维工作人员完成相关工作。
(二)备份架构
如有必要,应该增加地市公司的备份系统的设备数量,以信息内网为基础,异步传输备份数据,将重要信息进行备份,有计划的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分析地县一体化数据备份体系架构实例:
加设两套备份系统给该地市下辖的A、B……N个县公司,两套备份系统分别是备份磁带库与备份磁盘柜。其中,备份磁盘柜的备份速度比较慢、容量不大,优点在于比较便宜,部署oA公司。备份磁带库的备份速度相对较快,容量也比较大,部署给是公司信息机房,当作主用备份系统。在这两套系统中,包含了所有地县两级应用系统,发生故障时,主用备份系统中的数据优先恢复。
(三)新技术下的数据备份
为了临时提供服务、下线系统存档等功能以及应用级灾备部分功能的实现,可将虚拟机形式进行完全备份,用来有效补充备份系统。把物理服务器迁移至虚拟机,以此来实现虚拟技术的数据备份,有以下四个优点:
1、完整可靠的数据
把物理服务器迁移至虚拟机之后,虚拟机在理论方面与物理机的理论相同,数据具有良好的完整性与可靠性。
2、简单的迁移过程
把物理服务器迁移至虚拟机的过程中,物理服务器中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以及数据库在虚拟机中都存在,不需要重新进行安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3、较快的备份恢复速度
备份在虚拟宿主机中的虚拟机就等于是一台备用的服务器,在虚拟机在宿主机中关闭时,除了磁盘乎占用资源外其他的部件不会占用任何的资源,如果物力服务器因为需要检修而停运,想要快速恢复应用只需启用备份虚拟机即可。
4、查档、存档过程方便
虚拟机文件格式是备份在虚拟宿主机中的主要的保存格式,此格式可以存储在移动存储介质,并进行存档;需要查档时,只用把虚拟机文件导入虚拟机软件并打开即可。
想要虚拟宿主机发挥更好的作用,应该配置两台以上,并且在不同的宿主机上分布。一旦其中的一台物理服务器发生故障,在选择启动对应的虚拟机时,应该选择负荷小且资源保留的比较多的虚拟宿主机,解除故障后,为了节约宿主机的自愿,需要关闭虚拟机。
结束语
本文针对不同企业在地县一体化数据备份方案方面的需求差异,制定出一套比较适用的数据备份方案,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当下供电企业地县两级数据备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人手不足、应对灾难的能力差以及修复故障的时间过长等问题。不仅有效提高了备份系统运维效率和数据安全性,并且在资金不足的实际情况下,实现了数据集、应用级灾备和异地灾备的部分功能,此方案应该被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