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范文
时间:2023-03-25 02:0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巴蜀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芒果成熟了的,大多都是黄皮,吃起来甜入心口,口感也好极了。也有一部分是青皮,酸酸甜甜的,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还记得那一次,我一个人去芒果园帮外婆照看芒果园的生意。每天看着人们提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满意足的走出来时,心里便油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感。
但是,那一次,却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自责感。
那天,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又来到了果园。没过一会儿,便看见一个小女孩走了进去。我感到很疑惑,一个小女孩怎么会独自一人来果园呢?我跟着小女孩走了进去。小女孩在这棵树下望望,又在那棵树下望望,最后找了一棵最高大最茂盛的芒果树,拿起一旁的网,奋力抬起来,她脸都涨红了,却仍然没有放弃。最后,经过她的奋力一搏,成功地网下了两个又大又黄的芒果。小女孩开心的放下网,把两个芒果放进了包里,转身便走了。直到走到了果园门口,小女孩都还没有付钱。
我气愤地冲过去,抓住小女孩,说:等等,你还没有付钱呢!小女孩愣了愣,说:我没有钱。我一下子怒气达到了顶峰,冲小女孩吼道:没有钱!没有钱你还拿我们的芒果,你这叫偷东西,你知道吗!小女孩委屈巴巴地看着我,眼泪如小雨滴一般一滴滴落下,抽噎着说:姐姐,你不要生气了,我不想偷东西,我只是想把芒果带回去给妈妈看一看,妈妈生病了,爸爸告诉我,妈妈陪不了我多久了。妈妈说她想看一看芒果。我就想带两个芒果回去给妈妈看一看,妈妈看完我就拿回来。
我愣了愣,被小女孩天真烂漫的想法,以及对妈妈的孝心给打动了。我征求了外婆的意见后,把两个芒果送给了小女孩。
篇2
关键词:廖平;巴蜀文化;经学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154-02
廖平初名登廷,字旭陔,后改名平,字季平,初号四益,继号五译,晚号六译。清咸丰二年(1852)生于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幼时钝而好学,困而求知,苦思强记,但并未摆脱蜀中士子为科举而科举的治学习性。南皮硕学张之洞督学四川,从废纸篓中拣出廖平答卷,为廖平才思所感,破格拔为府学第一,并牌调入省城尊经书院肄业。自是尽弃以制艺时文为务,为科举功名马首是瞻之学,而泛滥于声音训诂之学,务求“经史根柢”之学,打下了坚实的朴学功底。后受学于湖湘学巨擘王闓运。闓运字壬秋,湖南湘潭人,精于治《礼》,续治《春秋》,长于《公羊学》,乃当世一流的今文经学大师。王氏主成都省城尊经书院院长,首倡治学先明读书之法,提倡治学需从研习十三经注疏、二十四史、文选入手。廖平勤学善思,颇得王闓运赏识,故最得王氏公羊学之精髓,深谙今文经学治学的理路要领。光绪十五年(1889)中进士,因不喜外任为官,自愿回川任龙安府教授。民国初年,出任成都国学专门学校校长有年。因患中风,手足麻痹,遂退居乡里,以口授书育徒为事。民国二十一年(1932)卒,享年八十一岁。
廖平治经综贯百家,要在不囿成说,标新立异,甚至自我否定。一生经凡“六变”,其一变“平分今古”,认为《王制》为今学之主,《周礼》为古学之主,并以此条理今古纷争,一举解决了经学史上的千古疑难。二变代表作《知圣篇》、《闢刘篇》,主张“尊今抑古”,认为古文经皆有作伪迹象,虽托名周公之作,实乃刘歆及其弟子所伪作,不可为据,并自驳前说之“平分今古”。三变代表作《地球新义》,提出“古大今小说”,以否定自己的第二变思想。前三变虽互相排斥,递相驳难,但并没有突破“今古之学”的范畴,其学理与结论颇为学者称道。其后三变则专注于“天人之学”的体系建构与思想阐释发挥,言多怪诞,理多含混,甚至不乏违背一般常识的结论,已非纯粹的学术了。廖平在经学上的贡献在于前三变。他析疑解难,勇于创作,新见迭出,曾自云:“推倒一时,开拓万古;光被四表,周流六虚。”[1]88有功于经学甚伟。这显然与他早年肄业尊经书院,接受张之洞以“经学为根柢”的治学范式训练,深明王闓运所倡导的重思辨、体统、经例、书法等常州今文经学的治学路数、理念与熏陶有关。说肄业尊经书院是造就影响廖平学术成就的重要学理基础并不为过。
但廖平无论治经门径还是治学旨趣,都与张、王二师所授颇异,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特学术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特征非常明显。为此,张之洞时加提点,担忧廖平之学将有“风疾马良,去道愈远”之虞。王闓运以治《公羊》著称于世,而廖平则另以《榖梁》名家,以与其师之学相异。廖平治经不仅变更师传受授,而且一变再变,不仅变古而且变今,还变己说,所变既有不断渐进的递进过程,也有明显的学术分期,个中原因,素为研究者所不解。如二变时谓“子书出于孔门四科”;三变时则认为道家、墨家以及西方诸学皆源于孔门,把孔子提升到天下世界学术始祖的高位,并以《管子》、《老子》、《庄子》、《山海经》助其大统之说;三变后大量援引《楚辞》、《释典》、《内经》以解释其天人之学。这些纷繁复杂的变化,早已超出了治理经学的一般范围,成为驳杂混一的“绝恢怪者”之说。这显然不能从他受学尊经书院的学源基础来解析其成因。廖平经学一变再变,乃至牵强附会、奇说跌出,至于荒谬不经等现象,实际上还另有因由。简言之,即巴蜀文化中奇幻浪漫的仙道思想,蜀学博杂混一的治学特点,蜀士自古就有的好做“翻案文章”,喜“奇闻异说”的治学传统,是形成廖平学术奇异多变、一变再变的重要学理与文化源头。
首先,巴蜀文化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始源。它与重道德礼乐的中原文化内涵殊异,是“重仙的文化”。仙化浪漫思维方式是古蜀文化的重要特征[2]87。秦灭巴蜀后推行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开始融入中原礼乐文化系统,直到文翁以儒化蜀,蜀中士风才有实质性变化,史称“蜀学比于齐鲁”即是指此。但巴蜀文化独有的历史文化土壤与历史传承尚在,巴蜀文化独有的仙道浪漫思维模式尚未堙没绝迹。实际上文翁“以儒化蜀”的结果,并非如他设想的那样使齐鲁之学的规制、礼仪、体系在蜀地原汁原味地承传。巴蜀士人虽然抛弃了“好文刺讥”、“不慕权势”的旧习,但并非一切照搬齐鲁儒学的范式,而是在继承古蜀文化特质基础上有选择的吸收,走的是儒学巴蜀化、本土化的他途。如司马相如、扬雄皆世称大儒,但其学所向并非纯粹的齐鲁儒学旧貌。就“司马相如文章按之,其所用词语多本六经”[3]4-5,但司马相如成就却是张扬铺排、重浪漫想象的辞赋。扬雄好为《易》,被他的好友桓谭称为“西道孔子”,但其《太玄》已非《周易》的原旨,而是建立在“师心”基础上的典型新说。这正是齐鲁儒学在巴蜀本土新异化、本土化的标志,是蜀人好异创新思维的代表。此后,巴蜀历代虽然大儒辈出,但主要成就与影响仍然是以仙道思维为指导兼及儒学旨趣的诗、文之学。如李白、三苏父子、杨慎、李调元等蜀中“文心秀士”,无一不是敢于突破陈规,勇于奇思妙想、浪漫博通的蜀中奇才,以诗文名天下的一代文宗。谭继和先生在总结蜀学的重要历史特点时说:“蜀学两千年有重文学、今文经学的传统,从司马相如到廖平再到郭沫若,都时隐时现地传承着,并明显地占有优势。”[1]82可以说,巴蜀学人在融入时代主流学术潮流的同时,始终不忘保持巴蜀文化自古就有的浪漫思维、仙道思想、富于幻想与追求独立开新的文化传统。重说经义微言,好独创新说这一独特的乡邦人文传统特性,正是廖平经学一变再变,联想铺排,纵横驰骋以至于离奇荒诞的文化基础与学理来源。比如,廖平认为天学的重点在于神游学,他直接以神仙浪漫之学来阐释一向不语“乱力怪神”的儒家天人之学。特别是三变之后,他跳出传统经师以史或经解经证经的惯例,杂引《山海经》、《老子》、《管子》、《列子》、《楚辞》、《经典释文》、《黄帝内经》等诸书杂说,大胆假设,比附神异,甚至主观臆想、穿凿附会,为解释建构天人关系而“无所不用其极”。虽然廖平的出发点是要树立天下师法素王的文化气象,但显然已经超出了研制儒家经学的“正常”范畴,成为经不住推敲的怪诞臆说了。如《四变记》说形游学为“人人辟谷飞身”,《五变记》说神游学为“如仙家之婴儿炼魂,神去形留,不能白日飞身,脱此躯壳”。把儒学等同于神仙诡异之学,故闻一多称廖氏此学为“神仙之学”[4]25。
廖平为了达到树立孔子为先知先觉的万世之师的极度重孔、尊孔目的,其学不惜一变再变以至陷入诡辩论泥潭,使一些本来清楚明白的经学问题变得复杂化、神异化和不可知化,自己也落下离经叛道、怪诞不经的名声。个中缘由固难理喻,但从巴蜀文化神异仙化的思维形式与蜀学唯我独新的求异文化传统去认识了解,何尝不是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其次,巴蜀作为仙源故乡,自古不乏成道飞仙的奇闻异说,成为廖平糅杂佛道仙异传说,浪漫神游,广为联想以阐释儒家经典理义,建构天人之学体系的又一文化基础。廖平治经,最初以经史典籍为的鹄,但不拘一格,广泛援引佛、道、术数乃至神异传说等杂说解经不是没有。他广涉诸子,诗文唱和,文采风流,子部、集部文献可观者甚众,完全是一位巴蜀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经学家。据初步统计,其“子部文献”就涉及诸子总义、儒家、道家、释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兵家、天文、术数、医书等十四类,总计文献九十六种。如诸子总义类就有《诸子凡例》、《子书出于寓言论》、《墨家、道家均孔学派别论》等三种;道家类文献有《老子新义》、《庄子新义》、《庄子新解》、《庄子经说叙意》、《庄子礼解》、《列子新解》等六种;阴阳家类文献有《阴阳汇辑》、《阴阳五行经说》、《五行论》等三种;术数类文献有《撼龙经传订本注》、《都天宝照经》、《天玉宝照蒋注补正》等十二种。尚著有《伤寒总论》、《太素内经伤寒总论补证》等内科文献四十八种,《古经诊皮篇》、《黄帝内经太素诊皮篇补证》等外科文献六种。廖平在治儒经儒理时不仅大量采纳糅合佛、道等子学思想,而且还著有数量不菲的子学专书专著。这固然与廖平援引诸书典籍以张扬孔子之学有关,但亦与巴蜀自古乃仙源故乡,佛教禅宗文化重地,以及子学向来发达的文化历史背景有关。如大邑鹤鸣山乃天师正一道发源地,青城山乃最早的道场,严君平、扬雄、张陵等大师皆生长、传道于巴蜀之地。从马祖道一到破山海明、丈雪通醉以来的巴蜀丛林禅宗文化谱系延绵不绝,流播巴蜀大地千年。实际上,巴蜀之地一直是名道高僧代不乏人之所,子学文献典籍“汗牛充栋”重镇。这无疑为廖平潜心子学研究并取得不俗成就的重要文化基础。
综观廖平一生的学术造诣,仅用“经史之学”并不足以囊括其学术之全貌。可以说,巴蜀学人惯有的追求浪漫仙道的思想,求变多思的治学精神,追求通博、泛滥百家的治学价值取向等巴蜀文化根脉特点,不仅成就了廖平这位通达古今的经学大师,还成就了廖平这位以巴蜀仙道文化为基础的子学大家。
参考文献:
[1]廖幼平.廖季平年谱[M].成都:巴蜀书社,1985.
[2]谭继和.巴蜀文脉[M].成都:巴蜀书社,2006.
篇3
传说蜀国望帝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所以在巴蜀地区一直有“农时先祀杜主”的风俗,不少农村建有“杜主庙”。根据《华阳国志·蜀志》的记载,杜宇失国后,隐居西山,其魂魄化为杜鹃鸟,常因思念故国而啼叫出血来,以至洒满了山野的杜鹃花。
这个“杜鹃啼血”的故事一直在蜀人中流传,李商隐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名句歌吟这个故事,而蜀人拜杜鹃的习俗至少在西汉以前就已经存在。
唐代杜甫在四川也记载了对于杜鹃“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的习俗。至今仍完整保存在郫县近郊的望丛词,是蜀人祭礼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场所。
崇拜白虎是巴人禀君蛮遗留下来的习俗。《后汉书》说:“禀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食人血,遂以人饲焉。”《蛮书》说:“巴氏祭其祖,击鼓而歌,白虎之后也。”这种以人来祭祀白虎,把白虎当做祖神的习俗可能是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相沿甚久,从汉代以来就已流传了。
源于巴人的土家族长期保留着白虎崇拜之俗,称为“坐堂白虎”,是土家族不可战胜的保护神。至今四儿童爱戴虎头帽,就是这种崇拜的流风遗韵。
考古发掘也有印证。三星堆遗址出土有金虎饰和铜虎饰,巴蜀铜兵器上的巴蜀图语符号常常有虎形和虎纹,著名的传世铜器虎纽于,其纽为虎形。由此看来,不仅巴人视白虎为主神,连蜀人也有虎崇拜之习。
川西地区还普遍流行着石崇拜,石崇拜分为两种:一种是羌人的白石崇拜。据传羌戈大战时,羌人先祖受到天神的指点,以白石打败了彪悍的戈基人,使羌族得以有生息繁衍的环境,故把白石视为天神加以崇拜。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另一种是古蜀人的大石崇拜。从蚕丛居于限山石室起,石头就与蜀人有不解之缘。“石室”乃垒石而成,至今眼山地区仍有石垒碉房和高大石碉,因而古蜀先民对服山之石有一种大石崇拜。
成都平原上不产巨石,多从服山运来作为蜀王墓前的墓志石表,杜甫有《石笋行》专门说明石笋的来历和用途。至今成都平原上尚有支机石、天涯石留存,还有五块石、五丁担、石镜、飞来石等遗迹,均是大石崇拜的遗物。
篇4
一、联系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
每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的个体,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鲜活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实际经验引出一种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学习“圆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生会举出多种事物,水桶底、车轮等,那么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的呢?学生们讲了许多理由“水桶底面用圆形可以多装水,下水道的盖子做成圆形就不会掉下去,车轮是圆形行驶起来既快又平稳”。接着,教师引出学习内容:“这些好处都是与圆特点有关,等学了圆的认识之后,大家就会明白它的设计理由了”。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开头,学生学习圆的知识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的目的性强了,兴趣油然而生。
又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导入时,安排了这样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围拳头绕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面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问题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的现实,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的问题情景之中,能有效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验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荷兰数学家汉期•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在数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去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例如: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模拟坐公共汽车时上、下车的情景,学生分角色开展活动,把枯燥的加减混合运算生活情景化,使学生乐于感知接受,易于理解内化,接着指导学生讨论:该怎样列式计算,从而引出加减混合运算并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又如,学习“按比例分配”时,我利用下列生活片段:张家和李家共用一个水表,张家3口人,李家4口人,八月份共需交水费28.7元,请你帮他们想一想,该怎样分担水费?学生通过围绕“合理与不合理”的讨论,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三、参与实践活动,探索数学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
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时,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个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和一张白纸,请他们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或直尺量出这张白纸的面积,想一想怎样量最方便?其间给学生充分测量和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时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又如,学习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指着门窗上的一块碎玻璃,问:怎样才能配到一块合适的玻璃呢?让学生充分考虑,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
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才能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在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巨大魅力。
例如:学习“求平均数”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家某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收集数据,通过求平均值来分析、说明问题;学习了百分数后,了解家中各项开支,求出各种开支,求出各种开支的百分率,提出开支调整意见;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教学“步测和目测”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做成了推拉门、电动门等。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更好的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生活,提高生活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篇5
5:30-6:00从宿舍到教室的路上花费的时间6:00-6:30教室自习读英语文章或者单词6:30-7:00背语文诗歌或者美文
7:00-7:45吃早饭,边吃边看书,一般是看英语单词,背诵古诗什么,或者是看看理化生的公式,不能浪费任何时间7:45-8:00休息8:00-8:45第一节课
8:45-8:55课间空里不上厕所就会提前复习下节课的内容,十分钟很多了已经,尤其是这个时候
8:55-9:40第二节课
9:40-10:10跑操时间,这段时间我会拿着一个小本子,在整队等待期间会背诵英语单词的,背首古诗
10:10-10:55第三节课
10:55-11:05课空期间会复习下节课的内容11:05-11:50第四节
11:50-12:40去食堂加上吃饭然后去宿舍,吃饭期间可以看一看美文,有助于写作文
12:40-1:40睡午觉,睡好觉一下午有精神1:40-2:00去教室的路上
2:00-2:45下午第一节课
2:45-2:55课间休息期间可以看会书,还是以背单词为主,或者跟同学做些学习上的小游戏2:55-3:40下午第二节课
3:40-4:00课间空比较长,可以适当的做些活动,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
4:00-4:45下午第三节课
4:45-4:55课间休息期间可以看会书4:55-5:40下午第四节课(有的地方没有这节课,没有这节课的可以自行选择复习或者休息)5:40-6:20下午吃饭时间,休息时间
6:20-7:00晚上自习时间,这个时候可以复习语文或者英语,做题为主,背为辅
7:00-7:50理化生科目,主要是看书做题,巩固自己的知识点
8:00-8:50数学,看书做习题
9:00-10:30这个时间段,忙了一天了,可能比较累了,就整理一下自己一天所学的,比如说今天做错的题目,拿个错题本记录下来,整理一下,便于以后自己再看一看,或者看看老师今天所讲的,有没有全部听明白了,要是不明白的明天再问老师,整理一下第二天所学习的东西,所要讲的作业等等。
篇6
1、烹饪技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一日三餐总不可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人吃饭已不是仅仅为充饥,而是一种实实在在艺术和享受,于是三餐制作成了人们的负担,饭菜质量成了人们的苦恼,人们既要满足三餐之欲,又没这个时间去亲手制作,于是餐饮行业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火。学厨师,掌握烹饪技艺,好找工作,厨师前途一片光明。
2、化妆师。
当今社会,化妆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早已不是壹个陌生的词汇,它已成为很多女性每天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结婚的时候、出席某些重要场合时候,或者就是普通朋友的聚会,都有著希望壹位专业化妆师来扮靓自己的渴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参考范文】
The summer vacation had come round again. I was happy that I could forget about school at least for a while. Lest I fool around all through this summer vacation, I made a plan as to how to spend it. First, I thought I should go over all those things my teachers taught in the previous term so that I could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m. Then I thought I should take up some forms of exercise, such as walking, running and rowing, to keep me physically strong. It stood to reason that with such a good plan I should make the best of my vacation time. I did, because I lived up to what I had planned.
【参考译文】
暑假又来了。我很高兴我能忘掉学校至少一段时间。恐怕我愚弄所有通过这个暑假,我做了一个计划如何花钱。首先,我认为我应该复习所有这些事情我的老师教在前面的术语,以便我能更好的理解他们。那么我想我应该参加一些形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和划船、让我身体强壮。站着,这样一个好计划我应充分利用我的休假时间。我做,因为我没有辜负我的计划。
篇8
1.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美术作为贯穿人类文明史的重要记载之一,其表达艺术形式从传承和记载各个时期不同思想的变迁为主,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向后来人展示了人类文明史的变化过程。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美术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每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被演绎成不同的美术艺术作品。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里经历从远古到现代的阶段,每个阶段的文化环境都有所不同,所以至今留存下了多样的文化表现艺术形式。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的表达形式之一,同时具有对远古文化、近代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的艺术表达重要作用。在当今时代下的美术教学内容中,美术不仅仅要从理解认识的角度上来理解和学习,还要从丰富的文化传统意义上来学习。美术艺术的表达形式不仅传承了时代变迁的文化,还呈现出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度里的文化差异,从众多的表现形式当中,我们才能更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精妙绝伦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更能理解美术艺术带来的不同的感受和意义。所以,在对美术的学习中,要结合对不同文化理念的理解,加强对文化知识的认知,将文化底蕴渗入到美术学术中,这样才能对美术艺术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运用的更好。
2.美术教学中文化渗入的意义
(1)在高职高专美术教学中渗透文化,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文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我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现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已经成为事实,是机遇,是挑战,有的国家会崛起,有的国家会被淘汰掉,有的人会崛起,有的人也会被淘汰掉。行业要求专业人才要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的知识储备,我们的学生必须以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应对挑战,适者生存,一个高职高专毕业生对于文化知识掌握的多少也决定了他人生发展的高低。
(2)在高职高专美术教学中渗透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有感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知识匮乏来参加招聘会“一问三不知”的状况,盛大网络总裁唐骏向大学生再三强调: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高职高专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而关系知识了解甚少,提高全体高职生的文化品位、审关情趣、人文素养已经刻不容缓,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市场调研显示,复合型人才广受欢迎。毕业生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胜,必须注重自己知识水平的提高。
(3)在现在高职高专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改变以往只针对学生美术技术技巧类的培训教学,结合多元化多文化的教学渗入,结合丰富的文化教学,让美术课从认知到掌握其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了解美术这一学科的文化背景,这样会让学生更加乐意去学习美术。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了解专业相关的知识、有趣的信息,将美术学习视为文化学习,学生们就会通过喜欢这个教师而喜欢这门专业课,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美术教学中文化渗入的思路
(1)整合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将文化渗入落实到教学计划中。在高职高专的美术教学系统中,加入跟美术课相关的文化内容,加深学生对美术艺术文化的深入理解,将多彩的文化艺术渗入到传统的教学中来,能更好的让学生意识到美术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如专题讨论、名著导读、学术观摩、影视评论、名曲欣赏、演讲等,在活动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教师首先要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效地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美术教师要主动了解更多的综合文化知识。
(2)介绍美术文化,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美术课教学中渗入人文精神,不要让美术学习变成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教师不仅要传授美术技能、技巧,而且要导人相应的文化知识理论,推荐一些相关文化、哲学名著课外阅读书籍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美术文化的介绍,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学科内以及学科外的人文知识,拓展学生的美术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审关能力与文化素养。将美术与丰富的人化背景结合,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而了解,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要鼓励学生多学习一些跨学科知识,鼓励学习第二专业,培养自己的特长及兴趣,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眼界开阔、思想活跃、触类旁通,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会特别强。
(3)提高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要提高文化视野上的国际化,随着中国走向国际与国际进入中国,美术活动也越来越国际化。比如:设计是跨国界、跨文化的传播形式,是不同的文化交流、碰撞,国际化向设计人的挑战是一种文化挑战。而向国际,设计人必须在文化视野上做到国际化,努力保持与世界文化同步,对所处的多元化环境有清醒的认识,要接受、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欣赏其他不同文化价值,了解本国及世界文化,心中要有一张世界文化地图,对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背景,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审关观念以及风俗习惯都应有所了解。
篇9
关键词:灞河流域;水文参数;变化趋势;修正
1.流域基本情况
1.1.概况
灞河属渭河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蓝田县灞源乡麻家坡以北,秦岭北坡。灞河古称滋水,春秋时期由于秦穆公不断向外扩张,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他为了表彰霸功把滋水改为灞河。灞河全长 92.6km,流域总面积2577km2,河流平均坡降5.8‰。灞河是一条典型不对称水系,它的左岸支流少而长,大部分集中在蓝田县县城以南的上游,大致作东南-西北流向,主要支流有,有清河,辋峪河,河等。它的右岸支流多而短小,均集中在蓝田县县城以下的下游源出骊山西南侧,大致作东北-西南流向,特别是红河泥沙特别大。
形状类似扇形。马渡王站 系灞河下游一控制站,控制集水面积 1601平方公里 位于西安市以东约20公里,在距本站以下30公里处汇入渭河,本站为西安市工业,农业,交通等可提供重要的水文资料,尤其对西安地区的防汛工作更为重要。
灞河干流除马渡王站外,以上24公里处有罗李村站,控制集水面积754平方公里,雨量站有,灞源,穆家堰,牧护关,厚子镇,金山镇,辋川河系灞河一主要支流,原设有黄土贬站,控制面积478平方公里 有56,57两年水位流量资料。雨量站有葛牌镇,龙王庙,兰桥,1977年设。
马渡王站以上分两个不同自然特征的流域区,右边系黄土高原,以罗李村站为代表,左边呈土石山区,以辋川河流域为代表。灞河流域属暖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雨适中,但产流快。流域内设有15个雨量站,马渡王和罗李村两个水文站,黄土砭水位站,修有6座水库。河入灞河口,有西安市的灞柳生态园和西安世界园艺博览园,西安陆港等。2012年对灞河堤岸开始治理,西安规划灞河两岸从辋川河入灞河口到灞桥的备战桥全砌石护坡。
灞河年降水量由河源向河口呈逐渐趋减,多年平均降水量河源900毫米左右,河口约600毫米,5―9月 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约70%左右。最大月降水量常出显在7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0%―42%左右,从多年资料看,暴雨中心多集中在灞河以北,及灞河中上游的灞源,穆家堰,牧护关,厚子镇,葛牌镇,龙王庙 地带,流域平均降雨历时在30小时左右,少数达60多小时,个别还有100小时。
灞河洪水一般陡涨缓落,洪水历时1―3天左右,红河来水涨落较快,同时携带泥沙较大。
1.2流域水文参数
1.资料的选取:本人选取马渡王水文站1953年至2013年每年流量最大值,共61 年,资料可靠,连续,一致,符合水文资料应用要求。
2.本人通过对1953―1983年,1953―1993年,1953―2003年,1953―2013年,四个年限分别为31年,41年,51年,61年,长度不同的系列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得出四个不同系列的最大流量年平均值Q,离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频率为0.1,0.33,1,2,5,10,20,50,水文参数值。
如下表所示:
通过以上表中数据可发现,均值Q,离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相对应频率的流量值在减小。
2.影响流域参数变化的原因
2.1.气候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对降水,蒸发,流域的产汇流都有影响,马渡王水文站属暖温带气候,原来降水,特别是7,8,9月以暴雨为主,降水历时短,降水量大,而现在是以中雨,或大雨为主,历时长,降水少,流域由于气温高,蒸发大,流域蓄水能力变大,所以流域产汇流时间长了,而且每次洪峰流量较原来变小,但历时长。这势必引起流域水文参数的变化。
2.2下垫面的变化
原来以粮为纲,山区,平原,坡地,塬边能种地的地方全种粮食。水土保持不好,降水以暴雨为主,一下雨,产汇流快,洪水陡涨,洪峰值大。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山区实行天然林保护政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于灞河流域,上游实行的天然林保护政策,已见成效,中下游都种上了经济林木,如樱桃树,桃树,梨树,等树种。这些变化也引起了流域参数的变化。
2.3人为因素
灞河流域在不断进行水利建设,解放后先后建了6座水库,现在还有1座在建,其他引水,塘坝等水利工程也不少。随着这些水利工程,设施,发挥效益,也将引起流域水文参数的变化。
3.分析灞河流域水文参数变化趋势的意义
3.1为灞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和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最新的,正确的水文参数。例如,要在灞河上马渡王站断面附近建一座抗洪能力在300年一遇以上桥梁,那么300年一遇洪水选多大,那肯定是最新的正确的数据应为2916m3/s而不是其他数据。
3.2灞河流域的水文参数是随气候,下垫面,和人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水文资料不断进行修正。
3.3 分析灞河流域水文参数变化趋势,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水利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出水文人的智慧。
4.结束语
通过水文资料频率分析计算,得出流域的水文参数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在水文参数的应用上要力求最新的,最正确的,最科学的数据。只有这样水文资料,水文参数才能在水利建设的应用中发挥正确的,科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自觉的 “问题意识”的前提条件。
上课前要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学会教学内容的最佳状态,教师将爱心、信心、激情、微笑带进课堂,注意与学生情感的沟通,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渲染,用形象的体态语言诱导,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奥妙新奇而情感丰富的世界,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其乐融融的忘我学习的情境之中,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例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学生提出除了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以外,还能不能将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来推导;在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时,有的学生提出可不可以把侧面沿一条斜线剪开,展开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侧面积公式等。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和见解,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必须加以鼓励,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问题意识就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二、在情境的创设中融入生活的元素,为数学问题的呈现作铺垫。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借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情境创设的手段方式多种多样,有故事讲述、实物模型、图片展示、幻灯投影、电脑显示、实验演示、表演操作等。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学生五人一组与老师同步完成实验,先拿出一个用厚纸做的圆锥,再拿出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空圆柱里,要数清到底几次正好装满。实验做完后,老师问:你们做了这个实验,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有实验经验,纷纷举手提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情况下有这样的关系?能不能把圆锥的体积转化为求圆柱的体积来计算?……这样学生从有趣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地过渡到现实情境,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认识的乐趣。 转贴于
三、示范如何把生活化的问题提炼并转化为数学问题。
除了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外,还要舍弃非本质的语言描述,将生活情境抽象成与数字有关的问题,认准已知信息,探求未知信息,借助于数与数之间的计算或换算,求得理想的答案。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人的实践活动,儿童思维离也不开实践活动,故此,实践是智力的源泉,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在知识应用中必须精心设计一些实践题,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到所学知识就来源于实际生活,并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问题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教师与其给学生十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个问题。如教学《简单的统计》一课时:
提问:“我们怎么来统计校门口来往的各种车辆?”
生1:我用打“√”来统计,如经过的是一辆客车,就在客车栏里打一个“√”。也可以用画“”或“”等图案。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能想到用符号和画图来表示,相信你一定会在画画上有所成就的!
生2:可以用“正”字作统计。如经过的是一辆货车,就在货车栏里写一笔。
师:你真了不起!能知道我国传统的写“正”字统计法,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了解很多!
生3:我们几个人合作,一人计一种车辆,也用写“正”字的方法统计。
师:真不简单!在一个人计算有困难时,能想到与同伴合作,你的合作意识真强!
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初步认识到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能从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剥离非数学因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四、引导学生自己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