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范文

时间:2023-03-21 09:5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产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产业

篇1

艺术内在的结构性传播取向分析

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经济自觉

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消费比较研究

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关联效应研究

我国文化消费水平评价及提升对策

转型与挑战:信息时代的出版业发展

文化科技融合下的文化品牌建设

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关键问题

创意众筹融资模式的动力机制研究

作为文化议题的创意经济与创意城市

最美乡村空间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文化资本对居民文化消费行为的影响

城市居民本土戏曲文化消费提升研究

消费社会学视域中的动漫景观解析

农业创意品的价值估计及其产业前景

当代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

沿海城市邮轮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推进江苏文化科技融合的路径与政策举措

中国省级旅游产业效率现状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高校在文化产业发展新时期的路径选择

财政补贴对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影响

长三角区域文化市场融合及一体化发展研究

城市群文化产业非均衡增长与区域协同研究

电视与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文化折扣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日本创意产业贸易结构与竞争力演变研究

网络视频版权资源的增值模式——以乐视网为例

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GRA视角下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效应研究

国际镜鉴中我国文化产业财政支持理念革新思辨

中国对外文化产品出口结构研究与调整策略

江苏对外文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文化财产返还诉讼中的法律适用规则探析

从艺术税法视角剖析中国画廊业困境及解决之道

大数据时代创意设计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机制与模式:电影艺术如何影响城市创意产业

甘肃省区域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DEA-Malmuqist的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研究

国际文化贸易制度环境研究:宏观政策与微观态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与全球化战略路径研究

融合:制造业与文化产业高质快速发展的可行路径

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与我国文化产业开放发展对策研究

安徽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与提升——兼与中部省域比较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文化资源、文化势能及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误区探析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三大表征”与“五大关系”

篇2

[关键词]文化产业;品牌营销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3-0083-02

1品牌的力量

品牌是企业及其商品的符号,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可,通过对品牌的认可体现出来。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而符号消费正是建立在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基础上对文化符号的体验,进而满足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对精神享受的要求。”

人们对知名品牌商品的迷恋,演变成“商品拜物教”,即商品带上与其无关的魔力,身份高贵的感觉与拥有时髦商品神奇地联系在一起。比如最新的电子产品出现,人们争相购买。

企业财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而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品牌建设包括品牌意识、品牌定位、品牌延伸、品牌传播与品牌维护等方面。圣贤老子云:“三十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此言概之:“有”给人带来益处,“无”则发挥了功用,即越看不见的东西,越是有价值的。文化企业品牌蕴含的文化,作为无形的、看不到的事物,是企业的魂。

例如,百年老字号对品牌的追求,诠释了优秀企业对品牌包含的质量文化、审美文化与顾客文化的追求,历经岁月洗礼,老字号的品牌与声誉在百姓心中培养了忠诚度。百年老字号对品牌文化的务实维护,带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中国文化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相比起步较早发达国家的文化企业,中国的文化企业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成长中的产业会遇到成长的烦恼,中国的文化企业应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地及时发现问题,高效地解决问题。

21品牌意识不够,缺少国际性文化企业品牌,缺乏相应的带头人文化产业关系国家战略,整个国民经济面临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产业升级,我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创造强国,短缺在于:一是没有品牌;二是产品附加值太低,处于产业链的末端。缺失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品牌,进而缺少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人物,缺乏创新性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品牌的所有权不属于国家和政府,而是属于企业自己,资产可以买卖流动,品牌所有权是可以交换的,品牌所有权的流动变化不是国籍的变化,而是企业所有权的变化。对此,多数企业的品牌意识还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22品牌战略缺乏,品牌文化含量不够

现今文化企业对品牌的定位、传播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仍停留在品牌宣传的初级层次广告上,即只关注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宣传上,而没有提升到文化境界和魅力的忠诚度。

由于政策导向、营销机制、融资模式,民众对文化产业重视不够等原因,导致我国目前文化企业发展还处于较低级的局面,大多数文化企业规模较小,品牌传播缺乏持续性,一些企业只做有形产品,不愿把钱花在无形资产上,不愿投入资金规划和传播品牌,广告营销活动没有长期规划,三心二意,营销效果大打折扣,文化企业品牌难于成型和发展。加之近年来国际上各大文化企业集团抢滩投资中国文化产业市场,我国文化企业知名品牌较少,高科技新型文化企业品牌更少。

3中国文化企业如何传播与维护自身品牌

品牌是企业及其商品的符号,是企业信誉及其产品质量的“代言人”;同时也承载着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所以,优秀的文化企业应以这两方面为基点塑造、传播、维护企业及其产品的品牌。

31品质过硬,诚信服务

经济活动是有关信任的游戏。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的传播依靠消费者的口碑和宣传,广告虽是品牌宣传的主要方式,但广告主要塑造产品的知名度。而品牌的深度依靠消费者的口碑。

很多产品不是主要通过广告、市场营销得以风行的,例如,星巴克、Google、Facebook、iPhone以及微信、小米。优质的产品让用户从看门人切换到推荐者、传播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未付酬的推荐和传播。推荐者不是在利益压力下的“要我传播”,而是在无利益压力下的“我要传播”。

32挖掘中华优秀文化与创意相结合

一旦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给养,结合时展特征加以延伸阐发,不忘本才能开拓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发展。

文化商品首要属性是文化的承载,文化是一种再生资源,永不枯竭的资源。可以重读一本书,反复看一部电影,基于这样的特性,文化商品的营销需要新颖,要使消费者相信,他们需要消费一下这种商品,才不会与时代脱轨。但创意不是任意而为,只有产生与消费者心心相印的对接,才能保障其接受的有效性,针对不同性别、年龄、个性与学识的消费者,创意也应该有所不同。2014年“腾讯微信新年红包”就是现代通信平台与传统文化结合的经典案例。

33重视品牌的长期战略,传播正能量品牌文化

好莱坞的经验,就是人性共鸣的题材。美国的畅销书产业与电影产业就是一个产业,美国很多影视材料来自畅销书,像《哈里・波特》,根据电影里的场景做成主题公园,能够继续盈利;好莱坞很多电影故事都是历史上有传播基础的,像《泰坦尼克号》、《珍珠港》、《乱世佳人》等。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源于好的故事、好的内容。

五十年磨一剑!宜家的价值远远超过其精致又便宜的沙发和书柜的家具连锁店,其背后是一整套难以仿制的高效精良的产业运作系统――品牌、设计及销售渠道的“一体化品牌模式”。宜家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整合了商流、物流,而且它整合商流、物流的核心理念――生活方式。正如英国一家媒体对宜家的评价:它不仅仅是一个店,它是一个宗教;它不是在卖家具,它在为你搭起一个梦想。在人们心中,用宜家IKEA已经像吃麦当劳、喝星巴克咖啡一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宜家实行的是自有品牌战略,所有商品都是宜家专利OEM委托定制的,它独立承担产品在流通中的一切风险。品牌核心能量的形成从来源上可分为五种:管理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权力优势、市场优势。所以,卓越的品牌来自强大品牌核心能量。宜家品牌的真正核心是让顾客成为品牌的传播者,而非硬性的广告。

参考文献:

[1]蔡尚伟,温洪泉文化产业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12

[2]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125-126

[3]吴伯凡产品统领一切,品牌,战略靠边站[EB/OL].wwwMBAClubcn,2013

[4]刘峰宜家――卓越的品牌[EB/OL]cn,2007

[5]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2009:135

篇3

走向市场自救自强的经验值得总结

广东许多本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文化单位,多年来却一直亏损。建设文化大省,当然要加大资金投入,但政府的财力有限,应鼓励有创收潜力的文化单位自救,减轻政府负担。

近年来,广东有一批文化单位敢于冲出困境。例如,广州粤剧团上演的新剧目《花月影》,从创作到宣传、公关、演出都重视市场策划,投资不到300万元,纯利润却已超过300万元。珠影乐团主动开拓演出市场,每年商业性演出可达50.-60场,在大城市、乡镇、工矿都卖座,基本上可以靠演出收入养活自己。广东省木偶剧团善于开展推广工作,欢迎观众参观幕后排练、配音和木偶制作,出售作为工艺品和玩具的木偶,大大唤起观众对木偶艺术的兴趣,提高了上座率和后期产品开发的收入。广州“南方书城”规模不大,但敢于和国营大书店竞争,它的软件管理有绝招,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服务,实行便民利民措施,例如书店里设桌椅,方便顾客读书;代顾客到外省书店购书。该书城口碑很好,常常顾客盈门。

如果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人手,广泛深入地发掘总结省内外文化界单位和个人走向市场自救自强的事例,通过报刊电视大力宣传,或编成丛书,或制成影碟,必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国外“以奖代养”的政策值得借鉴

一些省、市对文艺演出团体实行资助,将“养人头”改为“养项目”,已收到效果。但养哪些项目,往往只考虑政治意义和艺术性,起不到激励闯市场的作用。政府可借鉴欧洲一些国家“以奖代养”的经验,对文艺演出团体,视其开拓市场的成绩决定是否资助。奖金数额与演出收入成正比,奖金不封顶,上座率越高,奖金就越高,演出成绩不好,奖金就拿不到。以奖代养,其实是用救济金来奖励有贡献的人,政府并没有多花钱。这不是“输血”而是“造血”,比“养项目”好得多。

群众文化也要扶持

建设文化大省,一方面要兴建高雅艺术殿堂,但不能只顾一头,否则会造成文化建设的失衡,不利于社会的安定繁荣。

有54年历史的广州文化公园,是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中心,曾是现代岭南文化名片之一。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客流量锐减,门票年收入下降68%。文化公园是关系到广州形象的品牌,决不能倒!政府不能把它视为纯粹的经营性企业,要给予相对固定的政策性补贴,要将文化公园的建设改造列为建设文化大省的重点工程之一,在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扶持。建议政府分配文化建设经费时,打破条块局限,单列部分款项给文化公园专用。要支持文化公园举办群众性的大型活动,如竞赛、展览等,把它办成老城区最大的少年儿童文化活动中心和少儿技艺培训基地,吸引孩子及其父母,更多地汇聚客流。附近的商铺也可增设面向妇女儿童的货品和服务项目,形成特色经营。

组建文化产业集团要讲实效

现在,各地正在建立各类文化产业集团,这有利于我省文化建设的发展。但也要注意吸取其他行业或地区的教训,避免那种有名无实的捆绑式大凑合。

例如,南方的N航空公司与北方的X航空公司联合成立N航集团公司,挂牌之后,N航集团某航班起飞晚点,乘客索赔,N航集团不管,说那是X航空公司的飞机。原来,两家公司在经济上还是各自独立。像这样的挂牌联合有何实际意义?

某省的电影制片厂和电影发行公司都干得好好的,后来,当地政府“拉郎配”,硬将这两个单位合成电影集团。结果编制有限,合作不顺,迫使一些优秀人才辞职离去。

篇4

一边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争夺即将上市的文化企业“稀缺资源”,另一边则是文化产业“全产业链”却苦于“雨露不沾”。《融资中国》记者了解,目前经济环境下,文化产业的小微企业生存环境极其险恶,或在艰难挣扎,或已面临死亡。除个别较大型企业外,多数民营小微文化企业现处于发展低谷期。融资问题仍是制约发展的关键所在,但融资问题折射出的是金融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垂涎文化繁荣

优质的文化企业正被众多PE们垂涎蚕食。

“哄抢”的理由很简单,人们相信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有机可乘。尽管中国文化消费起步较晚,但需求增长飞快。随着文化产业被确立为支柱性产业发展后,一批文化产业政策陆续出台,文化领域改革也在逐步推进,这些都进一步释放文化消费的潜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领域的概念,她关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关乎一个国家整体素质,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张鑫向《融资中国》记者表示。

同样,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大区总经理刘纲认为,“文化消费和需求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逐步增长,以及消费升级这样一个大的背景驱动的。中国大国崛起,除了经济的崛起外,也有文化崛起。投资文化产业也就是顺着文化崛起和消费升级这两个主要线索来进行。”

8月26日,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2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8071亿元,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目前中国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已由原有的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演出等传统形态,扩展到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文化创意及设计等新兴业态。

此刻,具有国有背景的PE正蠢蠢欲动。《融资中国》采访中了解,国有背景的PE挟其巨资优势和体制优势,不仅可以参与到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投资中,更可长线投资,使那些缺乏深厚背景的小型民间投资基金自叹弗如。

不过对于此种说法,江苏国发创投总裁助理王中华并不十分赞同。“目前国有背景的PE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趋势的一小部分。因为,在某些领域,国有PE有特有的资源和优势,可以更加长线的投资文化产业;但是,国有PE也有很多局限,其机制也并非适用所有文化产业项目。个人认为 ,更加市场化的民营资本更加适合大多数文化产业项目。”

在王中华看来,“文化产业未来必定是百家争鸣,将来一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对《融资中国》记者表示,各方参与主体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长项。在提供文化产品的各个细分行业,都会不断涌现新的亮点。首先是点的突破,然后由其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上下游及相关产业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整合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国发创投会立足本地,发掘和整合本地现有文化资源,选择几个重点行业进行突破。”王中华说。

投资“难在商不在文”

对文化产业的看好,突出变现在股市上。一轮前所未有的大文化产业结构性牛市正渐入佳境,政策层面上的信息消费升级和技术层面上的移动互联迅速崛起,成为文化产业牛市的内在引擎。并购热则是文化板块获得增长且备受机构追捧的另一大因素。

市场热衷于文化产业并购,其一主要原因则是产业投资这一出口不畅。

“整体来说,文化投资基金都不太好投资,有相当大的挑战。”汉能投资董事总经理赵小兵向《融资中国》记者坦言。

根据投中数据统计,自2009年~2012年,国内文化产业基金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开始募集基金数量从2009年的2只增至2012年的17只,目标规模由21.2亿元增至455.6亿元,增幅约21倍。至今国内累计成立92只文化产业基金,其中36只基金处于开始募资状态,56只基金募资完成(含首轮募集),平均单只基金募资完成规模达8.31亿元。

庞大的文化基金“盘子”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机会,也让投资机构很“烦恼”――“该看的项目都看了,该投的也投了”,可投项目资源稀缺。这也使得在市场上较为活跃的文化基金屈指可数。可谓“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好的投资标的始终会存在,但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在采访时,刘纲向《融资中国》记者表示。

《融资中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资本和文化产业之间的联姻固然孕育着无限美好,可猛然间,大家发现都集中在影视传媒与动漫等几大领域,僧多粥少。拥抱文化产业过程中PE们日益感到好项目屈指可数――国内文化产业企业整体不成熟,具备投资潜力的企业数量有限;企业文化创意不足、产品生命力较短,企业盈利模式不够清晰……凡此种种,使得国内文化产业基金与可投项目之间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此浪潮下,相关企业洛阳纸贵。

缘何“洛阳纸贵”

于是,投资文化产业出现两个显著现象:包括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及民营VC/PE等致力于投资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空前集聚,却因为可投项目少而找不到出口;另一方面则是“根正苗红”的稀缺项目被高度追捧,估值虚高。

“本以为在这里赚大钱,挖到金矿。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好的标的不好投资,估值高的离谱。我们也冷静下来,摸索和探索找什么样的文化投资标的。”一投资机构人士向《融资中国》记者大吐苦水。

“投慢一点,不要急于投出去,很多企业还需要时间,处于成长期,需要再给两三年时间。投资节奏过快,压力也会很大。”赵小兵表示。

但中国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似乎还不具有足够的耐心,尽管没人否认中国文化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文化学者胡野秋在一次峰会上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假如说文化产业是一个美女,资本市场是个男人的话,那么美国和中国就会出现这样的区别,在美国可能五个美女对面会站十个男人,在那争夺她,也就是说资本市场将会有超过他一倍的力量聚集,文化产业就是投资商趋之若鹜的地方。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和资本市场是五个美女在那站着,接受一个男人的挑选,而且那个男人往往是懒洋洋的。所以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不愿意陪一个文化产业从产蛋经营然后到最后修成正果。”

此刻,并购被认为是切入文化产业的最好路径,随即也自出现了并购重组火热的场面,但高溢价接踵而来。

以今年最为火热的手游为例,8月26日晚间,停牌近两个月的天舟文化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12.54亿元收购移动网游企业北京神奇时代网络有限公司100%股权。神奇时代在这次并购中估值高达14.55倍P/E,相对于其账面净资产的定价增值率高达21倍。

而近期以来上市公司“玩手游”俨然成风,且都是高溢价。此前一周,凤凰传媒以3.1亿元获得慕和网络64%的股权,凤凰传媒对慕和网络估值的增值率为1052.14%。旋极信息在投资上海索乐时,对上海索乐估值时的定价增值率(估值/净资产)为800%;而掌趣科技并购动网先锋,以及大唐电信收购广州要玩公司的估值相对于净资产的平均溢价则为1500%左右。此外,近期亦有中弘股份、朗玛信息等涉足手游。

待完善的投融资体系

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整体向好,但是阻碍产业发展的因素不容忽视,张鑫认为,其一,资源过于向国有大型文化企业倾斜,有碍百花齐放;其二,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滞后,制约产业发展;其三,政府对市场过度干预,导致产业发展方向迷失;其四,扶持政策不尽完善,既难发挥财政资源优势,形成杠杆作用,又留下寻租口舌,对此,小微文化企业颇有怨言。

《融资中国》记者了解,中国民营文化企业规模仍以中小型为主,它们像一个个活跃的细胞,鼓舞着文化产业的士气,也如一支支敏感的风向标,测量着文化产业的生态。

张鑫告诉《融资中国》记者,今天的小微文化企业对资金的饥渴是人难以想象的。“投融资机构对企业而言,不是其成长推动力,而是救命的基本生存资源。植物生长不仅需要阳光和养分,更需要土壤。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小微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投融资机构小微文化企业的支持更加趋于谨慎,这是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现象。”

一边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争夺即将上市的文化企业“稀缺资源”,另一方面众多文化小微企业苦于“雨露不沾”。《融资中国》记者了解,目前经济环境下,文化产业的小微企业生存环境极其险恶,或在艰难挣扎,或已面临死亡。除个别较大型企业外,多数民营小微文化企业现处于发展低谷期。融资问题仍是制约发展的关键所在,但融资问题折射出的是金融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投资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加速器,并购同样也是,但需国家整层层面的支持、扶持创新。”赵小兵表示。

“我认为现在有一个误区:文化领域要实行强的监管,避免出现问题。在政策监管要实行更加开放的导向。”刘纲认为,借鉴互联网发展的经验,文化产业的政策监管对国有、民营应该一视同仁,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必惧怕外资的介入,相反还可以互相促进共同繁荣。汽车工业的发展已经证明,我们是可以融合他们的。“比如以现在具体政策,对互联网电视IPTV实行了特别严格的准入制度,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政策。”刘纲说,这与大的政策方向也不相符,强调三网融合、四频合一,但存在这样的监管是不利的,阻碍了信息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产业的金融政策,可以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更加市场化的政策,鼓励竞争,共同繁荣。

篇5

【关键词】报业集团 文化产业 融资

报业集团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展,必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资本运营为运作方式,把新的生机和活力注入报业集团的经营体制中,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实现报业集团价值最大化。

一、相关概念

所谓报业集团融资,即报业集团作为一个企业为促进发展而进行资金筹集,组织资金供应以保证报业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行为与过程。报业集团资金运作首先需要将报业集团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报业集团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和报业相关的广告、发行、印刷等产业,也包括报业集团所经营其他产业的部分。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韩国、芬兰、新加坡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而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则称之为“创意产业”,美国称为“版权产业”,中国台湾称为“文化创意产业”①。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报业集团资金运作的力度速度对促进报业经济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报业集团融资的必要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正逐年提高。但同时,由于文化产业特殊的意识形态属性,资本的准入问题使得文化资本市场较之一般的资本市场更为复杂。由于投资的匮乏,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在整体上缺乏有序的历史继承、深刻的时代感、必要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因此亟需多方吸引投资。②资本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从整体而言,中国报业集团的发展是建康的,但也要看到,在当前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和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条件下,报业集团要做大做强,实现迅速扩张,除了需要加快报业经营机制转变,按企业的市场经营理念运作外,还必须要做好融资。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现代企业规范运作的需要。中国的报业集团是一种高层次的政府决策行为,未能严格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运作,许多报业集团仅仅是单个媒体的叠加、合并,体制机制方面未能彻底改变,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经济。二是报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近年来国内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相继出现了跨地区经营,业外资金进入报业,国外传媒觊觎国内报业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报业集团依靠自身的积累扩大规模速度较慢,必须通过融资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张。三是报业集团改革的需要。报业集团的改革必须跳出现有体制的框架,构建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体制平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投融资为手段,形成有利于报业长远发展的运行机制,提升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四是报业集团融入市场的需要。报业集团作为企业是市场的一个组成部份,是文化产业中的生产者、经营者之一。报业集团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像企业一样寻找市场定位,按企业的经营理念运作。报业集团除了所经营的产品(包括报纸、广告和其他产品)必须进入市场交换外,生产经营所必须的场地、设备、技术、资金乃至其无形资产也必须融入市场;同时,资本市场的逐步规范也给报业集团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更广阔的经营领域,迫使报业不能仅仅局限于生产经营,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传媒融资上。五是实现报业集团经营目标的需要。报业集团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报业集团的经济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保障宣传的物质需要。为实现这一经营目标,势必也要求报业集团积极展开融资渠道,大力推进集团的跨越式发展。

三、报业集团融资的可行性

报业集团进行融资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具备了一些基本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报业集团融资具备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升到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央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文化产业的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报业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一直走在文化领域的第一方阵,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和“试验田”。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限制条件已有所松动,在资本市场已出现了报业与证券市场结合筹资融资,吸纳社会资金为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服务这一新亮点。

二是报业集团进入资本市场的时机已较成熟。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传媒企业上市门槛将进一步降低。近年来,报业集团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特别是报业集团广告行业一直承担内部融资的支柱地位,报业集团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对资本市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同时,2012年10月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又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定为上市公司19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其下含新闻和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业;体育;娱乐业。这种细分定位对推动我国报业集团进入资本市场进一步提供了法律支持。

三是宣传与经营“两分开”改革为报业集团融资提供了平台。首先,宣传和经营两分开改革后,宣传和经营各有自己独立的决策机构和决策程序,一方面确保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也使得从母体中分离出来的经营性企业进行资本运作成为可能。其次,报业集团现有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核心业务(采编和广告),而不允许业外资本进入核心业务的政策规定,对报业集团融资产生了政策。宣传和经营“两分开”后,这个障碍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性手段进行规避。即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报业集团核心业务资产的占有权是不能出让的,它只能是国家所有,但其处置权、收益分配权和表决权这三种权利是有灵活性的,因此,可通过对其核心业务资产处置权的技术性处理绕开政策。

四是一些传媒企业成功上市为报业集团融资提供了现成经验。现在国内传媒企业上市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直接以股份公司的名义向证券主管部门申请发行股票的直接上市。如在香港上市的北青传媒。二是通过收购已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以现成的上市公司作为外壳,对其注入资产,实现资产置换,从而达到上市目的的借壳上市。国内A股的传媒概念股大多属于此类。三是我国企业在海外证券交易所所在地或允许的国家与地区,独资或合资重新注册一家中资公司的控股公司,我国企业进而以该控股公司的名义申请上市的造壳上市。如新浪、搜狐、网易等都是如此。

四、报业集团融资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报业集团融资结构严重不合理,过于单一化和内向化,基本倚重传媒自有资金。我国报业集团融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是传媒自有资金。这是最主要的部分,来自于广告等传媒自有经营机构。二是外来股本资金。在政策开放的范围内鼓励实践尝试。在报业集团核心经营业务领域,在确保国家传媒的国有产权绝对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吸收其他社会资本投资,增加股本融资,可降低融资成本,获得长久的资金使用权。外来股本资金的主要融资方式是公募股本融资(上市融资)和私募股本融资(典型的合资经营或不参与经营活动的参股者)。三是财政资金。大部分媒体已没有这部分来源。四是商业银行贷款。这部分主要是短期商业贷款,主要用于日常的资金周转之需。而用于报业集团长期发展的中长期商业贷款则不多见。

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是资金成本较高,信贷风险大。一是较高的直接资金成本——利息成本。二是一些借贷形式附加的间接成本。三是银行信贷缺乏信用保障。(1)媒体的资产结构轻型化——以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本为主导,既缺乏信用担保又没有资产抵押,因而银行信贷的可行性小。(2)传媒产业投资的市场风险较大,高投入与高产出之间并不一定具有稳定的比例关系

五、报业集团的融资方式

发展我国报业经济,可以从内外两方面着手解决融资难问题:

从外部看,政府扶持和引导是突破报业集团融资瓶颈的重要保证。在有限的财力下,政府需要重点扶持三个领域:一是如博物馆等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文化行业。二是如党报、党刊、电视和通讯的骨干网络设施等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文化行业和基础设施。三是如国粹京剧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高雅艺术。以党报党刊为母体的报业集团在融资方面应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内部看,对报业集团来说,融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越发显得必要、迫切。从报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出发,融资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通过多种形式推动报业资产经营

在资本经营过程中,报业集团的资产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增值,才能促进报业集团资本结构优化,以少量的自有资本带动更大规模的资本运转,产生放大效应。资本流动的具体方式有:一是企业并购。二是实行改组。三是资本控股。四是资本租赁承包经营。五是嫁接改造。六是资本的裂变、聚合。譬如,把报业集团各类服务组织、辅生产部门和其他具有较大独立性的生产部门按职责范围从报业集团母体中分离出去,形成独立经营的子公司,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其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减轻报社的负担。同时,“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非公有经济的参与,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也为非公有经济进入文化产业创造了必要的条件”。③

2、实行多元化立体经营,优化资本结构

多元化经营对于报业集团而言,就是报业集团通过新建企业、参股、控股和兼并等形式,打破行业界限,将报业集团经营的触角深入多个经营领域的一种全方位的立体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不仅可以促使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本结构,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分散报业集团经营风险,分流富余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将成为报业集团经营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3、有效运用无形资产,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

报业集团在这方面有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报纸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巨大影响,就是报业集团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另外,土地使用权、房屋使用权、特许经营权也是报业集团重要的无形资产。管好用活这些资产是报业集团资本经营的重要内容。许多报业集团已经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并在逐步有意识地运营其拥有的无形资产,以此为契机盘活有形资产。

4、通过上市融资,促进报业集团规模的快速增长

在国内报业发生深刻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争取上市,是报业集团融资的重要发展方向。报业集团若能上市,可以通过证券市场的平台大规模筹集资金,从而促进报业集团规模性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①邵培仁:《文化产业经营通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②周笑,《中国文化产业与风险投资问题研究》[J].《视听界》,2006(5)

篇6

全球化是指货物、技术、服务和资本的越境流动,以及相互依存关系。文化的全球化指的是全球化的文化层面,不同于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全球化,但这三个层面的全球化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全球化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全球资本力量的很大影响。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重要的条件。当前,全球化指的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一体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跨国公司的通过全球的广告宣传最大化地在世界范围内推销产品,渗透本地市场,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在全世界促进商业文化。全球化成为了一种营销策略,但备受争议的是全球化策略弱化了文化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独特性。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涉及到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

(一)文化产业生产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悖论

随着发达工业经济中休闲或娱乐活动的兴起,文化产业随之兴起和迅速发展。全球化使各国和各地区的文化趋同,但人们需要消费的是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因此,本土文化既需要满足出口市场的需求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需要保持自身特色。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寻求平衡,即全球本土化。全球化所代表的一体化似乎会泯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色,但实际上保存、发展本土文化又离不开全球化。这是因为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出现的,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全球化,文化产业全球化的直接结果就是文化商业化。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也会被重新定义、解读。文化产业的特点就是跨国公司和本地中小型企业共存[3](P.87)。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全球与本土如何结合、相互增强的关键就在于全球化的资本和文化产品如何本土化。全球化的资本为了使其利润最大化、占领本土市场,不得不把全球化的文化产品本土化,所用的方法就是对外来的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加工、转化,适合本土环境、满足本土人民的喜好,再通过本土的媒体向本地消费者推广。本土化策略有不同的形式,全球与本土的文化“杂交”是一个趋势。文化产品在推向出口市场时需要迎合当地的品味和市场需求,本土元素被植入全球化环境下的文化产品的生产之中。在本土和全球在不断的互动和协调的过程中,文化产品获得了全球和本土的双重特征,成为了一种混合体。

(二)全球化的消费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

新一代的消费者促进了文化产品的消费,文化产品是艺术、技术和商业的结合。现代媒体技术如因特网促进了文化产品的传播,促进了文化产品的出口。为了受到出口市场的欢迎,文化产品必须进行包装和营销,成为独特的、个性化的、带有鲜明意识形态的产品,才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文化商品获得成功需要遵循特定的美学原理———怀旧情结以及充满异域风情的浪漫主义。文化产品的生产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密切互动的结果[4](P.107)。在这一互动过程中,生产者需要重新塑造、调整文化产品的内容以适应市场需求,再通过媒体或旅游业进行推广。海外市场的消费者对外来的文化产品会进行全新的诠释,这往往会改变文化产品本身的内涵和特征。例如西班牙弗拉明戈舞蹈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被国外市场的消费者重新阐释和改造。对一些消费者来说,这种舞蹈代表着异国的吉普赛文化。另一些人是带着怀旧情结来消费弗拉明戈舞的,他们怀念边缘化的、浪漫主义化的、逐渐消失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文化。西班牙本土和海外的消费者不断的解读、重新解读,塑造并重新塑造弗拉明戈舞,使该舞蹈随着文化消费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与其最初的形式已大相径庭。可以说弗拉明戈舞不是某个民族的文化产物,而是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不断互相“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弗拉明戈舞蹈逐渐地从一种地区传统文化发展成为了出口商品,从安达卢西亚的文化遗产发展成了具有异国情调的文化娱乐产品,其发展历程代表着文化“杂交”与全球化。

二、文化产业的市场化

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必然推动整个市场化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是一个重新建构的过程,通过改变其运作的法律环境使文化产业的运作能以市场为导向,这需要通过减少国家补助、文化企业管理改制,决策的去中心化和私有化来实现。科技的发展也与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因特网、电信、各种电子产品等的出现使消费者能够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以任何他们想要的方式消费文化产品。资本和市场的影响使文化从公共资源转化为市场商品。新技术的出现,政府的市场政策干预、公司的财政利益都推动了文化产业市场化的进程。当前经济发展向服务业转移,广告业和娱乐商品生产利润增多。电信业的扩张、因特网的渗透和普及为全球的商业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出现了新的市场需求。文化产业的全球化促进了文化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和重构,将业务外包给中小型企业并寻求战略伙伴来共同分担研发的高额费用。随着文化成为产业,文化产品的创造者不得不从艺术家转变为企业家,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使娱乐和文化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史无前例地增长。

(一)政府调控和市场化

文化产业成为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对公共舆论的形成和财政政策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及其对文化产业政策的影响,在政策诉求和政策工具方面,文化产业政策体现了其特殊取向。[5](P.19)政府一般以立法、调控和提供补助来干预文化产业,如巴西等国的政府会通过实行文化政策来保护本土的电影市场。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新自由主义观点认为经济的衰退是由于公有制和过度的管控造成的,因此新自由主义倡导公有制企业的私有化和对管控的“松绑”。当今对文化产业的规范架构游移于“松绑”与“再管制”的概念之间。“松绑”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意味着政府放弃管控权力,文化企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以政府为导向。市场的竞争会更激烈,而同时政府的管控会减少和消失。而对文化产业的“再管制”则意味着政府的立法和管控不会消失,而是修订旧的制度和制定新制度,其结果是市场更自由而政府的干预政策也更多。现在的潮流趋势是文化产业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制定政策时把市场自由化和“再管制”相结合。[6](P.230)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文化产业具有更灵活的特征,更需要不同部门的合作,而政府能起到协调各部门、行业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市场化需要经济和财政决策去中心化以及决策体系的重新组织。决策从由上到下的模式转变为政府、文化企业与市场互动的体系。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市场因素,文化企业拥有了更大的自,而政府对文化企业的管控从直接的行政命令转变为宏观调控。

(二)市场需求分析

企业生产文化产品需要在艺术价值和市场需求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7](P.265)文化产品是反映了消费者的需求还是影响了消费者的需求呢?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在市场上受欢迎的文化产品往往都是刻意地、或偶然地迎合了此前存在的消费者的喜好,或是能够影响消费者的品味,使他们接受这样的产品。实际上,文化产业和其它行业十分相似,都是自己创造了产品的评价标准,然后再根据这些标准进行生产。对音乐产业的研究表明如果改变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消费者购买模式,得出的市场调研结果有着天壤之别。曾经被认为是“客观”的市场实际上是该行业使用某种方法主观建构出来的,就像企业自己制造的反映出市场情况的“镜子”。企业设计的调查市场的方法和流程本身就包含企业对市场的假设,得出的消费者对产品偏好的调查结果也会受到这些假设的影响,而不是完全客观的。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可以使用一定的方法来改变建构市场的标准。例如艺术作品就不能脱离其创作的背景来进行评价,它们的价值来自于推广和展出这些艺术作品的机构。这些机构为了增强它们在评价艺术作品方面的权威性而大量投入,以使其影响力大到可以决定艺术品能否被选择来引起公众的关注还是籍籍无名。例如印象派画作的兴起推使艺术作品评价方式从同行评议的旧体系转变为专家评议的新体系。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对艺术革新价值的重新评价,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印象派重新改变了大众的艺术品味,并影响了艺术品市场消费者偏好。艺术品市场的变化不仅是美学上的,还与机构有关。可见文化产业的市场不仅仅是由消费者决定的,如果文化企业自身的影响力足够大,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

三、文化产业的创新

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创新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对于处在快速变化环境之中的文化产业尤其重要。文化产品是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产品,其需求具有高度不确定性。[8](P.94)与其他行业比,文化产业受到新技术的发展和迅速变化的消费者偏好的影响更大,新的竞争更快地出现,使文化企业很难盈利。日益增加的竞争压力促使文化产业要不断创新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创新成为文化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文化产业关于创新价值来源的争论由来已久。是个人在文化产业创新中起到关键作用,还是整个体制是重要因素?如果个人是创造价值的关键因素,那么文化企业取得成功就需要发现人才和发展他们的潜力。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是体制是创新的重要条件,那么文化企业创新的重心就不是人才,而是企业的机制、生产过程和企业文化创造出了成功的文化产品。问题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文化企业机构的创新能力,创新力来自哪里。个人的创新能力尽管很重要,但是仅仅单纯地寻求每个员工创新能力的提高,希望对企业的带来巨大改变的观点也是目光短浅的。创新是需要环境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新观点和新思想才能被培育、发展和传播,最终转化为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机构组织。创新是在一定环境中的个人行为。创新需要个人的性格、知识、认知能力、内在动机等内在因素和社会、企业等外部条件,并受到如个人知识、能力、团队、组织、机构环境以及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9](P.73)工作环境能促进或是阻碍员工的创新能力。

(一)促进创新力的因素

促进创新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组织和管理者的激励、团队的支持、资源的配给、工作的自主性、工作压力和挑战性等。企业、领导和团队以反馈、赞扬形式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对于创新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领导的支持、鼓励能增强员工的内在动力。创新常常是团队成员互动的结果,团队的支持有很大的作用。工作的自主性对提升创新力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员工在能够自己选择如何达到既定目标的方式时更加富有创造力,因为这使得他们能够完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力。过紧或过松的管理都不利于创造力,但工作自主性也不是指放任自流。因为创新工作都很复杂、很难清楚定义,所以创意人员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机构组织的协调才能集中精力于创作。此外,有形的资源对创新行为也有显著的影响。办公地点、办公设备、工作氛围对于创新力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适度的资金支持能够激发创意人员寻找新的、创造性的方式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工作压力包括工作量和工作的挑战性。过大的工作量会阻碍创新,创意人员会因为过大的工作量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如何创新,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会激发创造力。创新需要时间,完成工作的时间太紧会对创造力产生不利影响。一项研究将提高和阻碍中国和德国传媒业创新力的因素进行了对比,该研究对中国和德国女性杂志进行了调查后发现两国杂志的创意人员都认为工作环境对创新力有很大的影响。中国杂志创意人员提出企业的政策和友好的工作环境对提高创新能力必不可少。德国则认为“公开讨论的文化”,即每个新观点能得到倾听和重视,鼓励新创意的产生才能有效地提高创新力。为了促进新创意的产生,德国的杂志社经常组织创意团队的研讨会来营造氛围。领导对文化企业的创新力的作用也非同小可。两国的杂志创意人员都认为上级领导的支持、反馈和赞赏对于创新力提升很重要,但德国的创意人员还认为建设性的批评也是提升创新力的关键因素。德国的创意人员比较偏好“水平层次结构”管理,认为这种管理方式能培育出公开交流的氛围。德国的主编们提出鼓励团队合作、积极听取不同意见对于提高团队创新力更有好处。中国的主编则扮演了编辑团队的“模范”的角色,对团队成员提出创新性建议,激发他们的创意灵感。中德两国关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支持在创新中的作用看法不同。德国的创意人员认为团队成员经常讨论能交流和产生新的创意。中国的创意人员很少和同事交流观点、谈论工作,对提高创新力有益的是同事之间友好、和谐的关系与认同。中德两国的女性杂志主编都认为创意的观点与文章都不是只能在编辑部办公室能做得出来。编辑需要外界激发灵感,因此需要必要的自主性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创作。因此,杂志社的每个创意人员都会有一定的自主空间,特别是德国的主编认为编辑需要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来写出有创意的文章。中国也认为工作的自主性对于提升创新力很有必要。德国认为过多的控制对创新力有消极的影响,但是需要适度的监控来促进工作的进行,而年轻化的团队创新力较强。两国的创意人员都认为从事过多的杂务会影响创新力,而适度的压力能促进创新。

(二)阻碍创新力的因素

创新力除了和个人的知识、能力、性格能因素有关,外在的环境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德国的创意人员认为出版社的管理机制过于正式,等级森严。这种制度是不利于创新,因为无论创意人员提出什么样的观点,最终的决定权却在主编。长此以往,创意人员的观点如果得不到主管的肯定,就会大大地挫伤其积极性,不利于创新力的提升。若企业实行“控制性文化”,制定过多的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限制,这会造成紧张的工作氛围,不利于企业内部的沟通、交流,会严重地挫伤创新的积极性。中国的杂志编辑不仅提到了公司政策对于创新的限制,还提出政府的政策也对创新有所限制。中国杂志的内容必须符合政府的规定,媒体的政策会受到影响,从而为创意工作设定了框架。尽管被调查的女性杂志出版的内容是娱乐性的,不受到严格的控制,但是控制性的氛围会影响创意人员的思路,使他们无法自由地创作,整个企业的氛围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

四、结论

篇7

化产业与新技术具有较低的融合度。文化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依赖于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但是从我国文化产业的技术发展方面来看,我国文化产业技术水平总体不高,并且文化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度也较低,这对我国文化产业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产生了制约。由于文化产业具有信息密集、技术密集以及知识密集的特点,所以文化产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竞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实现了文化产业与传媒汇流的融合,这种融合使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文化市场中占据着优势地位,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着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文化产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内文化体制、经营主体以及资金的影响而难以实现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有效融合。

二、文化产业企业创新力的培育与提升

(一)构建现代化的文化企业制度

文化企业的发展以及文化企业所发挥的支持作用与推动作用是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具备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文化企业能够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将文化产业的创新当作内在需求,这对于推动文化产业企业创新力的提升具有着重要意义。在文化产业企业发展过程中,文化体制的改革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完成:一是构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市场;二是推动文化体制的构建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突出体现在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其中拥有经营权的企业法人为企业的发展负责,而不用对拥有企业所有权的企业股东利益负责,无论是法人还是出资方,对企业所承担的都是有限责任,这种企业制度对于文化企业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具适应性。在文化行业逐渐转企改制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中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而这同时也导致了文化企业股东结构产生变化。在此过程中,文化企业有必要构建完善的法人制度,并让经营者具备充分的经营权利,避免使用行政权对文化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干涉,在此基础上,我国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企业才能够实现政企分开,并推动文化企业融入到竞争环境中,从而使文化企业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推动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体现在市场发育有待成熟、文化产业所具有的事业性质有待弱化、市场主体规模有待扩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文化单位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鼓励与提倡民营企业在文化产业市场中的参与,从而推动文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通过这种做法,我国文化产业市场能够形成较好的竞争环境,同时也可以依靠民营企业中的经营优势和技术优势来推动文化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另外,政府部门有必要重视文化产业企业创新力的提升,从制度方面确保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有效刺激各类资本加入文化产业市场竞争过程中,在提高文化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我国文化产业企业所具有的市场竞争力。

(三)政府部门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篇8

1.1文化产业当前竞争力系统

一个地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是对过去的积累,是该区域产业发展状况的具体表现。可以反映某地区域文化产业当前竞争力,可以体现包括该地区文化产业规模和文化产业资源条件两个方面的指标。产业规模方面本文主要选取5个指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X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X2)、文化事业从业人员占地区第三产业人口比重(X3)[2]、固定资产投资中文化产业固定资产的比重(X4)、旅游外汇收入占GDP的比重(X5)。制约产业发展的条件主要包括初期的生产基础、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由此,本文选取3个指标来度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每万人人口拥有文化事业机构的数量(X6),受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X7),运输、通信、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在第三产业产值中的比重(X8)。本文按照不同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分类,将各级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权数加权求和,再除以总人数,得到平均受教育年限,计算公式为:人均受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水平)=(大学本科以上文化人口×15+高中文化人口×11+中专及初中文化人口×8+小学文化人口×5)/总人口。

1.2文化产业未来竞争力系统

一个地区产业的长远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产业自身的成长能力和市场潜力。由于欠缺有关文化产业方面政府拨款的统计数据,本文用政府财政预(决)算中教育经费支出(X9)这一指标来反映地区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水平。文化产业成长的市场潜力与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密切相关,也体现在产业发展的自身动力上。相关的指标可以选择: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在总消费中的比重(X10)、居民年平均可支配收入(X11)、文化产业发展系数(X12)。在这里,文化产业发展系数=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发展速度。

2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基于以上指标,本文采用甘肃省十四个地州市2012年数据利用SPSS软件来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各类指标数据分别来源于《甘肃省发展年鉴》《甘肃省教育年鉴》以及甘肃省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中心的相关统计数据。

2.1因子分析模型的建立

简化众多的指标变量是因子分析法的最大优势。这一方法可以筛选处理重复的信息,根据由方差贡献率大小来决定各综合因子的权重而不是主观赋值,使得评价结果唯一,且更为客观合理。方差越大的变量越重要,越具有较大的权重,说明该因子对研究产生的结果越重要;相反,方差越小的变量所对应的权重也就越小,重要性越低。设有N个样本,P个指标,数据资料阵为:X=(x1,x2,…,xp),其中,xj=x1jx2j…xnj()T,j=1,2,…,p,因子分析就是将p个观测指标综合为m(m<p)个新的综合指标,即:X1=a11F1+a12F2+…+a1mFm+ξ1X2=a21F1+a22F2+…+a2mFm+ξ2……Xp=ap1F1+ap2F2+…+apmFm+ξp上述也可表示为:X=AF+ξ,其中矩阵A=(aij)称为因子载荷阵。也就是因子分析法中要找出的公因子。式中的ξ为X的特殊因子,在实际中往往忽略不计。先观察所得到的因子在哪些变量上的载荷大,在哪些变量上载荷小,然后对于载荷大的变量描述其本身的内容以反映因子的含义。本文所采用的因子分析法是在综合简化原来提出的所有变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合成几个既能充分反映原来的变量所反映的信息,又能使少数变量之间互不相关的综合型变量(即指标)。通过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提取主因子成分,并明确解释各主要因子的经济意义,以此来解释影响甘肃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的制定各个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另外,为了消除指标间的量纲、数量级或数据变化的差异带来的影响,需要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一般按下式进行:X''''ij=Xij-X珔jSj.其中,Xij代表原始数据,珔Xj代表原始数据均值,Sj代表标准差,X''''ij代表标准化后的数据。这一步由SPSS软件完成。

2.2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

常用的测度因子分析模型有效性的两个统计指标是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如表2所示)。KMO值反映样本的充足度,一般介于0到1之间。KMO值小于0.5,说明样本过小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越接近于1说明越适宜进行因子分析。这里的KMO值为0.690,大于0.5。同时,Bartlett指标用于检验相关矩阵是不是单位矩阵(原假设相关矩阵为单位矩阵),如果是则不适合因子分析。这里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3,与原假设相逆,证明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说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综上所述,通过以上两项统计指标的检验表明本文研究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3因子分析的结果

由于指标较多,为了消除评估指标的多重共线性,避免因赋予主观权重而使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受到影响,本文中提取的公因子数目按照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或等于85%的原则确定。经测算后本文得到的5个主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765%,表示这5个主因子解释了原来所有变量绝大部分的信息。其中,第一主因子F1在X10(文化产品市场需求),X11(消费能力)和X12(产业增长动力)上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体现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因此可以命名为潜力因子;代表发展资源条件的X7(人力资本)和X8(基础设施)在第二主因子F2上有较高载荷,可以称为资源因子;代表产业发展现状的X1、X2(生产规模)和X4(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三主因子F3上有较高载荷,可以称为规模因子;第四个主因子F4在X6(文化产品资源)和X9(政府扶持力度)上的载荷较大,而这两个指标代表的是政府兴建成立的文化事业单位的数量以及政府财政支持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因子称为支持因子;最后一个主因子F5在X5(旅游外汇收入)上的载荷最大,称为旅游因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X12(文化产业发展系数)在5个主因子中的载荷都比较高,说明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是影响地区现有产业水平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

2.4各因子得分及综合排名

依据因子分析模型及计算方法,利用回归法估计出因子得分,将5个公因子的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甘肃十四个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的综合得分ZF并进行排序(表4,表5),其计算公式为:ZF=41.4%F1+23.4%F2+14%F3+12.5%F4+8.7%F

2.5甘肃十四个地州市竞争力评价及分析

从甘肃十四个地州市文化产业各因子综合得分来看(表5),兰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遥遥领先,其次庆阳市竞争力排名第二,甘南藏族自治州综合排名为14名,倒数第一。从表中同样可以注意到,除兰州、庆阳、酒泉、平凉四地之外,其余各地文化产业竞争力因子综合得分均为负数,说明其文化产业竞争力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发展总体竞争力较弱,竞争力要素优势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再从决定综合得分高低的各个主因子具体得分及排序来看,甘肃省十四个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各不相同。在文化产业发展潜力方面,兰州市排名第一。作为省会城市,居民相对较好的收入水平和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的较高要求决定了其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4]。资源因子方面,酒泉、平凉、天水排名前三。应该是得益于其绝对优势的文化事业机构和图书馆(博物馆)数量,电视电台节目产出量以及莫高窟、月牙泉、崆峒、麦积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风景区在旅游产业方面的推动贡献。而排名第四位的庆阳市,由于得天独厚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加之中国香包刺绣之乡、道情皮影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窑洞民居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等一系列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建设,在文化产业资源优势上也非常突出[5]。规模因子方面,兰州市因为经济总量的绝对优势而占据第一,酒泉和白银分别排在第二、三两位。分析其原因应该在于:第一,酒泉市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近年来以项目建设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园、酒泉酒文化博览园、玉酒泉文化产业园、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要的投资金额较大的文化产业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地区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大。第二,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处,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已基本形成了涵盖文化旅游、歌舞娱乐、艺术展演、网络服务、动漫游艺、音像制品、图书报刊、印刷复印、艺术培训、古玩字画、广告传媒等业态的文化产业体系框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6]。支持因子方面,定西、庆阳在兰州之后排在第二、第三位。从统计数据来看,定西、庆阳两地三年来政府财政支出中文化教育经费支出增速明显。从两地近年来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来看,也反映出政府在政策引导,经费扶持方面有较大作为。除前面所述,庆阳地区政策支持建立各种产业示范基地以外,定西则专门建立每年500万元的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制定出台了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土地、融资、财税等政策,动员各级力量,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这些措施推动了文化产业各项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推进的轨道。最后,旅游因子方面,受影响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的影响,酒泉、平凉、天水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区资源和历史文物资源居于前列。但从各指标的载荷影响来看,基础设施资源条件对这一因子的影响也比较大。嘉峪关虽然在旅游自然禀赋上并不居于前列,但其在交通、餐饮、商贸零售方面的较好优势仍然助推其在这一因子上排名第一。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各项因子的排名上均处于较后位置。两地在旅游因子的得分上略为靠前,说明此两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优势还是在于旅游业方面。然而文化产业资源中人力资本与基础设施的落后,加之财政支持力度较低,是直接导致两地排名最后的主要原因。

3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措施和建议

篇9

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三种模式

和文化的多样性一样,世界各地的文化及其产业管理政策也呈现多样性特征,包括英国“一臂之距”的分权模式,法国的中央集权模式,北欧的福利财政模式,美国的不干预模式等等。如果我们将这些类别再做一些简化的话,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种类别:以法德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以美英为代表的非政府机构主导型以及以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政府主管型。我们将通过文化产业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不同关联,解读这这三类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并辨析其特征及借鉴意义。

首先,我们讨论政策性金融的不同模式。

产业政策理论认为,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存在大量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不仅包括市场化商业性融资的政策,也包括政策性融资政策。也就是说,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化管理体制,各国政策性金融和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之间都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就政策性金融而言,这三种模式的差异性主要体现了政策性金融支持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范围、力度以及方式方面,这里以英、法、中三国为代表加以说明(见表1)。

从图示中不难看出,就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范围而言,文化管理体制的集权性愈强,其支持的范围就愈广,如其中的法国型较之英国型,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范围要广得多。按照这个逻辑,中国型模式之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范围应该更为广泛,这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也确是如此,即几乎所有文化产品都由国家提供。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化方向转型,加之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财政收入有限,特别是文化方面的财政投入不足,所以即便是政府主管型的体制,我国目前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文化领域十分有限。其次,就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方式而言,无论是政府还是非政府机构主导型文化管理体制,也不论是金融市场还是金融中介主导的金融体系,西方国家的政策性金融除了强调专项扶持资金的政策性导向作用之外,更强调政策性担保、政策性投资等政府信用的投资杠杆作用,如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都有国家层次的具有投资基金性质的管理机构或者基金种类。而我国作为Ⅲ型模式的代表性国家,其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方式多集中在政策性贷款或者贴息等传统方式,还没有充分发挥政府信用的投资引导和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与法国、英国型模式相比较而言,我国政策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尚存在投入不足、投入范围有限以及投入方式落后等明显不足。因此,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政策性金融还存在巨大的改革空间,特别是要改革和优化政策性金融的投入方式,创新地使用政策性担保、政策性投资等方式,充分利用政府信用的投资引导和杠杆作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其次,我们来分析商业性金融的不同模式。

欧洲《文化金融报告(2000)》在评述银行对文化产业类贷款的现状时这样描述道,“这些银行对文化产业的特征还缺乏基本的了解,文化产业是知识产权和创新驱动型的,因此它们具有高风险、缺少固定资产、短期利益预期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金融与文化产业的结合面临诸多的瓶颈,其中最为重要的瓶颈就是文化产业金融产品的风险补偿,即文化产品轻资产以及文化企业缺乏稳定的现金流等特征使得该领域的投资风险高且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因此,全球范围内商业性金融机构对该领域的投资都极其谨慎。但是,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本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因此它们都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该领域的投入力度。这也使这些国家的商业性金融政策中常常有政府支持的影子,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化解文化产业类金融产品的风险,保护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文化产业融资渠道的畅通。因此,即便是商业性金融政策中也不乏政府的作用,在这方面三种模式的差异性主要体现了商业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方式、方法上,这里以美、法、中三国为代表加以说明(见表2)。

从图示中可见,商业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和该国的金融体系有关,金融市场主导型的国家多强调金融市场的融资主渠道作用,而金融中介主导型的国家多强调金融中介的融资主渠道作用。但是,不管其金融体系以及融资方式如何,要想使这些融资渠道保持畅通都需要完善的中介服务机构和风险补偿机制。以美国为例,美国资本市场发达,对文化产业的介入也十分全面和深入,特别是针对文化产业专业性强、风险高等特征,通过金融创新设立多种形式的投资基金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自2004年华尔街的电影投资基金出现以来,仅2005-2006年间,GunHillRoad分别向索尼和环球提供7.5亿美元和5.15亿美元,magic Films向迪斯尼投资5.05亿美元,华纳兄弟和福克斯分别获得来自Legendary Pictures和DuneCapital的5亿和3.25亿美元资金,而派拉蒙获得Melrose Investment3亿美元投资。这些专业性的投资基金,以其“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的市场化机制,能够更好适应文化产业投资特点,建立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连接的创新通道,一定程度上解决文化产业融资的瓶颈问题。

而法国实施政府主导型的文化管理,政府负责文化管理、投资等事务,但是上个世纪末以来法国政府也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文化投资方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算电影与文化产业融资局Institute for FinancingFilm Productions and the CulturalIndustries(IFCIC)。电影与文化产业融资局是由文化部与财政部于1983年共同发起的一个独立的融资机构,其目的是通过帮助文化产业类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从而推动法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电影与文化产业融资局的资产只有1250万法郎,但是,它旗下掌管总额为6000万法郎的担保基金,其中有国家电影中心提供的电影以及视昕艺术担保基金,文化部提供的文化产业基金以及新闻出版担保基金,这些基金使其能够担保的贷款总额达到2.11

亿法郎。也就是说,法国政府设立专门性的金融机构,并通过政府性基金建立文化产业投资的风险补偿机制,从而通过政府与社会的联动打通文化产业的融资通道。

与上述两个类型相比较而言,我国作为政府主管型的代表性国家,其商业性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金融产品的类别还是力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目前尚缺乏系统的中介服务体系和风险补偿制度,这构成了文化产业融资的商业性金融通道的直接瓶颈。因此,我国目前文化金融政策面临最大的任务是建立系统的中介服务体系和风险补偿制度,为商业性金融全面介入文化产业投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几点建议设立专门政策性金融机构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无论是政府主导型还是非政府机构主导型,它们都有专业性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机构,在非政府机构主导型模式中如美国有市场化的电影投资基金等专业性的金融机构,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中如法国则有电影与文化产业融资局这样政府性质的专业机构为文化产业提供融资及其相关服务。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当中,专门性机构的设置十分重要,因为文化产业的专业性以及风险性让很多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机构很难提供专门性的金融服务产品。而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银行体系之中,无论是哪一家政策性银行都不能为文化产业提供专业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因此,我国目前文化金融政策中应该优先设立专门政策性金融机构,或者优先设立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文化产业提供专业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这不仅有利于全面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文化产业振兴提供切实的金融支持,而且有利于为其他金融服务机构提供运行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的业务指导。

建立全面、系统的风险补偿机制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的轻资产、高风险等特征与金融产品之间存在明显的冲突,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文化产业类企业的贷款业务中其业务风险缺乏应有的补偿机制,导致这些机构往往基于资金安全性的考虑,贷款的动力往往不足。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金融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分担金融机构的风险。如德法等国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普遍设立担保等中介机构化解投资风险,并由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实现风险补偿,甚至设立专门性的金融机构,为文化产业提供贷款直接承担风险。即便是被称为“无为而治”的美国,也通过设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机构――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企业获得贷款提供担保、风险资金等风险补偿手段。因此,文化产业金融政策应该着力建立文化产业金融产品风险补偿机制,解决金融机构由于风险收益不匹配而支持文化产业动力不足等问题:一方面通过直接补偿,提高文化产业类金融产品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间接补偿,即通过对文化产业金融产品的担保、保险来转移或化解风险。我们认为,文化金融领域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才能建立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链接的商业机制,才能吸引社会资本进行文化产业投资,从而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投资体制。

建立完善、系统的中介服务体系

从上述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政策与其他两个模式的差距,我们不难发现除了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自身的问题之外,包括担保、保险、咨询、管理等金融服务在内的中介体系不完善也构成了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服务落后的重要原因。巴罗克拉夫(Barrowclough)等人在研究各国的文化产业政策时特别强调,除了资金的支持之外管理、商业、保险等中介服务亦不可少。而这里所比较的两种类型,无论是金融市场还是金融中介主导,它们都有着十分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中介服务包括价值评估、知识产权保护、风险补偿以及管理咨询四大板块。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的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系统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包括文化资产评估在内的价值评估机制,这样文化产业的价值才能被发现和得到合理的评价;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这样文化产业的商业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健全包括担保、保险在内的金融中介服务,这样才能通过文化产业金融产品的风险补偿机制打通文化产业融资通道;完善包括融资方式、企业管理以及商业营销在内的商业服务中介体系,这样才能提升文化产业类企业融资能力与盈利能力,融资的价值才能实现。

篇10

现今对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很多,本文尝试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实证研究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1 数据处理说明

以广东省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为资料来源,根据我国现行《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的文化产业标准,将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分成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文化业等四个部门,其中文化产业包括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业、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家用电力和非电力器具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雷达及广播设备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旅游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和娱乐业。

2 广东省文化产业对广东经济的影响

分析广东文化产业对广东经济的影响和贡献,一是看该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及其变化情况;二是看该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贡献。

从总量上来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广东的一个重要产业门类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02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 实 现 增 加 值1550.97亿 元,占 全 省GDP的 比 重 的11.7%。2007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4319.7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4.0%,2002—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7%,高于全省GDP同期年均增长率。

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和贡献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较强关联性。依据投入产出理论中产业关联的定量关系得广东2007年和2002年各产业部门的关联系数如表1。

可看出:文化产业的前向关联系数虽然比较小,但其后向关联系数却非常大。这表明,在广东省,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主要以带动为主,而推动作用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也是我们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消费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投入产出理论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数量关系式得2007年和2002年各产业部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如表2。

可见:一方面,文化产业的感应度系数比较小,文化产业相对而言比较稳定,不易因其他产业部门变化受到波及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影响力系数较大,达1.2489,即增加 文 化 品 制 造 业 一 单 位,最 终 需 求 将 带 动 全 社 会 增 加1.2489单位的产出,说明文化产业通过产业间波及效应影响其他部门较明显,文化产业变化一单位会相应引起其他各相关部门产生成倍的数量变化。充分说明文化产业对广东国民经济有较大影响,加大对此行业的投资,将促进国民经济更快速发展。

从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根据投入产出相关理论,最终需求是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决定总产出,最终需求结构直接决定总产出结构,总产出结构进而又会影响经济增加值,即GDP。故可算得四产业部门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如表3:

可看出:文化产业消费对广东省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农业、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距就比较小。而分析其感应度和影响力系数可知,其对广东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要小于国民经济对其拉动作用。故应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拉动作用,以促进经济快速平稳增长。

3 政策建议及注意问题

本文通过广东省2007年和2002年4部门投入产出表,对广东省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文化产业主导作用正逐步凸显。且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大,对推动整个社会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提出建议,以期对广东经济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1)发展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由上述对广东省的实证分析表明,文化消费对GDP的贡献不容忽视,它会带动相关产业部门发展,进而带动下一环节产业部门的发展,如此波及不断,推动经济成倍增长。而提升文化消费,要有新的思路和举措,要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并以创新为驱动引发社会需求,带动文化内需增长。

(2)增加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文化带动作用只是文化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文化作为一项投资活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才应是文化产业的主要功能。因此,可运用资本市场运作手段,有效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的融资意识和引资能力。通过改革文化产业投资体制,建立多渠道有效筹资机制。从而吸纳社会资金,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最终带来经济成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