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范文

时间:2023-03-30 05:4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桌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酒桌文化

篇1

正常的宴会一般都会持续很长时间,二、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而且,席间宾主双方 免不了要穿梭和相互敬酒,因此,如何自始自终保持酒桌上的热闹气氛,如何有礼有节的让 客人酒足饭饱,其中的礼节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问题。 如果你是初次宴请重要贵宾,最好是安排在小范围内,事先你必须要做的功课有:一是 必须用心记住被请参加宴会者的姓名和职务,如果叫错名字或者张冠李戴那就严重失礼了; 二是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打听或粗略了解一下他们的业余爱好, 以便增加席间闲聊的话 题; 三是想方设法摸清被请嘉宾最为要好的朋友圈, 切忌把嘉宾的死对头同时请来或同桌吃 饭; 四是要了解重要嘉宾的饮食习惯和感兴趣的菜肴, 也可以准备一些本地不太能够见到的 稀罕菜肴让嘉宾尝鲜;五是要了解重要嘉宾喜欢饮用的酒类,事先尽量准备妥当。 如果参加宴会的嘉宾中有初次见面或相互之间不是很熟悉的客人, 主人一定要记得开宴 前能够主动给大家逐一介绍,或者由客人互相介绍也行,这是必不可少的流程,而记住同桌 客人的名字或职务很重要,这是对客人的尊重,也是保证宴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假如宴请的那天人实在太多记不住, 那你应当有选择的记住, 比如参加宴会的重量级人 物,比如本次宴请主要嘉宾的随从人员,比如家庭聚会中的家族长辈,比如爱人的亲戚朋友 及其相互的关系,以及你应该的称呼,等等。 中国的酒桌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际场所,也是考验和了解一个人的重要窗口,毕竟, 酒品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酒场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立场, 酒风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工作作风, 酒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肚量。因此,假如你是主人而真的不能喝酒,那么拒酒的借口或办法 应当事先想好,要么学会拒酒;要么学会吹牛,既然你不能在酒量上和大家一起痛快淋漓, 那么就凭着你的三寸不烂之舌让大伙儿开心。 席间的敬酒和被敬酒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许多规矩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应酬经验, 要做到即不伤自己的身体, 又不让劝酒者扫兴, 更要让被敬酒者高兴实在也不是一件容易做 到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都很注重保养身体,无论是本人还是家人都不太喜欢过量饮酒,尤其是 领导干部还要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然而,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很多喝酒前的自律都 会烟消云散,酒会越喝越多,气氛也会越来越热闹。不过,在酒桌上还是会有很多讲究,尤 其是酒桌上的细节你还真的不能忘记。 如果你是主人,应当掌握敬酒的规矩和流程,通

常是主人先敬主宾,然后是陪客再敬 主宾,其后是主宾回敬,最后才是陪客互敬。同时,主人敬酒还应当注意五个细节: 一、在宣布开动时应讲明规则。应当由主人首先站起来举杯,这时,别人也会跟着你 站起来,你可以笑着告诉大家今晚的喝酒规则,比如说,第一杯大家站着喝,第二杯以后就

可以坐着或者随意;比如说,敬者喝光,被敬者随意;比如说,按瓶派酒,自倒自饮,等等。 二、 掌握敬酒的时机和节奏。 主人应根据重要嘉宾与次要嘉宾的原则和顺序举杯敬酒, 如果是商务和公务宴请,敬酒时最好称呼对方职务,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三、到别的桌上敬酒,在按瓶分配的情况下,通常可以拿着自己的酒瓶去敬酒,便于 计量也可以控制自己不要过量饮酒,同时,要控制和注意别把酒量小的客人灌得烂醉如泥。 四、 如果对方确实不能沾酒, 你作为主人应当说服敬酒的人可以用饮料或茶水来代酒, 你可以顺势的插话: “只要感情有, 不管喝啥都是酒” 然后用茶代酒, 。 相互表示一下就行了。 五、应当适时掌握宴会的热度,大家喝得太少会显得你的诚意还不足以感动大家,如 果绝大多数人都喝大了,虽然已经尽兴但也会伤及宾客的身体,因此,你可以适度控制,尽 量不要让宾主喝得太过量了。 如果你是宴会参与者,对于其他的各位宾客也应当适时地用敬酒来表示自己的诚意, 当然,你也应当注意十个细节: 一、如果没有记住对方的姓名,应先弄清楚后再来敬酒,或者就直接以“领导”的通 称来称呼被敬者的对方,以示自己的谦卑。 二、通常等到主人敬完最重要的宾客或者是领导们相互喝完以后,其他客人才可以展 开相互之间的敬酒礼节,敬酒者一定要站起来,一定要双手举杯,以示你对别人的尊敬。 三、敬主人酒可以等主人敬完最重要的嘉宾以后,或者主人在接受了重要宾客的敬酒 以后。 四、席间注意不要喧宾夺主,这样会显得你很没有教养和礼貌,不懂酒场规矩,就算 是再熟悉的朋友圈子,你的这种行为很有可能被别人当猴耍。 五、应当逐个敬酒而不能一人对多人,除非你是本桌上的重要嘉宾,除非你是领导, 否则,你的行为会被视作“大不敬”或诚意不够。通常是敬者喝光,被敬者可以随意,以显 得敬酒者的诚意。 六、自己敬别人酒,通常不能要求别人满杯一口喝完,如果你知道对方是海量,如果 你和对方相当熟悉,如果主人要求你们一起喝完,如果你也有这个酒量,那么,应当让被敬 者决定是否一饮而尽。 七、记得在酒桌上可以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但绝对不要为拍马屁而瞎给领导代酒, 这

篇2

以诚信稳健促基业常青

市场经济下,诚信已经成为维系企业生存、推动品牌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银行,忠实守约的客户是银行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利润之源,而银行对其客户的诚信是获取信任、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保障。

20世纪90年代城市信用社因大量账外经营、虚假验资、违法担保等与诚信宗旨相去甚远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而濒临破产边缘。这让杭州银行人在成立伊始便对“诚信”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在杭州银行的企业文化中,“诚信”包含了三层含义:其一,作为员工诚实守信、恪守职业,是员工最为基本的品格和职业操守。其二,作为经营信用的企业,诚信意味着合规管理,稳健经营,这是立行之本。其三,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诚信即对客户、对股东、对员工、对社会皆信守承诺、忠诚履职。因此,杭州银行把“诚信”渗透到各项业务,各个岗位。产品设计、流程优化支行试点上关注客户体验;业务宣传、产品营销过程中客观介绍优势,准确提示风险;对公司治理规范信息披露全面优化,完善公司治理;奉行以人为本,热心公益,将“诚信”融入员工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中。经过十五年对“诚信”文化的建设,杭州银行逐步形成“诚生信、信生誉、誉生益”的良性循环。

诚信为本,稳健立业。对“诚信”和“稳健”的价值追求,体现在银行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上,而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必然建立在对自身市场定位的清晰认识和不懈坚持上。以杭州银行为例,作为国内资产质量较好的城商行之一,杭州银行不随市场的变动而忽冷忽热,这源于其坚持服务城乡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的市场定位,这样的市场定位使其专注于发挥所长,不走险招、稳扎稳打。杭州银行行长俞胜法告诉记者,其市场定位的确定也经历了一番摸索的过程,与众多城商行类似,出于成立之初生存的需要,杭州银行只能依靠地方政府打“地方牌”、“关系牌”,因而行政事业单位、政府背景的项目和关系类大企业、大集团在当时的银行客户中占很大比例。但同时,这种发展模式和客户结构与自身市场定位并不完全相符,难以支撑长远发展,特别是在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监管力度日趋严格的情况下,银行经营中同质竞争隐含风险越来越大。这迫使杭州银行重新思考“市场定位”的问题:是继续傍大户与其他银行直接交锋还是细分市场错位经营。2001~2002年,杭州银行为此聘请咨询公司,为其市场定位“把脉”。根据自身的地缘优势,以及小型银行经营管理半径短、决策快的特点及时调整战略,将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客户,并将这个市场定位写入了杭州银行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之中,使全行形成共识,杭州银行发展的根本不在于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争业务、抢客户,而在于充分发挥地方银行的地域优势、网点优势和效率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城乡居民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特色的金融服务。随后,杭州银行加大资源配置和营销力度,逐年提高中小企业业务比重,并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以来,为支持小企业发展,杭州银行专门成立了小企业业务部,负责小企业业务的营销指导和管理,经过四年多的发展,杭州银行通过对小企业业务“单列信贷计划、单独资源配置、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等六项机制建设,逐步形成了“全行服务、产品主导、集约经营、流程作业”的业务特点,小企业业务竞争优势逐渐显现。截至2011年6月,杭州银行中小企业客户达47929户,其中信贷客户7120户,占到全行企业信贷客户数的90%,中小企业信贷规模达到495亿元,占全行企业信贷规模的55.8%;服务了个体工商户15000余户,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100亿元,近三年小企业贷款平均增速达38.52%,均高于全行贷款增速,全行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不良贷款比例仅为0.49%。

以创新文化驱动持续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创新已成为决定现代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伴随客户需求的不断高涨,银行业竞争日趋白热,银行传统业务利润空间缩窄,以创新业务产品推动银行对市场细分,以创新文化变革机制、流程,提高自身竞争力,是银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路径。

与诚信文化一样,创新文化同样贯穿于杭州银行的发展之中,成为推动杭州银行发展的最大引擎,除小企业业务以外,在公司业务发展上,杭州银行创新提出针对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和进入辅导期的拟上市企业的“卓越计划”;针对有经营特色、高速成长、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的“起飞计划”;针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金融需求的“星火计划”,即“三大计划”的发展思路。针对“卓越计划”和“起飞计划”的客户,推出“投融一站通”金融服务模式,建立专家团队,整合内外资源,为企业提供投资、融资、资产管理、并购、财务顾问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建立高效的授信“绿色通道”。同时,与21个乡镇(街道)180多家村(社区)建立全面业务合作关系,结合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及乡村城市化建设中的特点,提供集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中小企业和农民个人多种金融需求的综合服务,为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活跃农村、农民经济注入金融活力。

产品创新发面,杭州银行提出模式营销的理念,推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为其上下游供应商或分销商提供融资服务的小企业专业产品,实现小企业业务营销行业化、规模化。科技型小企业金融服务是杭州银行正在开展的又一项创新。所成立的科技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科技支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3.11亿元,服务企业275家,客户涉及电子信息、高新能源、节能环保、医药、文化创意、传统行业技术改造等六大行业。科技支行的成果不仅体现在数字上,还在于模式的创新。科技支行对科技型小企业的服务是以创新服务为主,信贷投入为辅,部分结合了风险资本对接服务,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平台。在科技支行的平台上,企业获得了与政府政策对接的机会,获得了政策的支持,如“风险池贷款”等。“资金、资本、政策、担保”四种力量组合而成的平台模式成为科技支行吸引社会关注的创新特色。同时突出“四位一体”的服务渠道建设,通过政府、园区、担保、资本四个渠道增强自身的覆盖能力和服务能力。客户赢得了未来的发展机遇,也为银行造就了未来的优质客户。有了在杭州的成功实践,杭州银行将开始在全行推广科技金融,把科技金融服务作为全行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客户结构、产业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

建立差异化的客户分层服务体系是杭州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创新之举。在杭州地区试点建设财富管理中心,突出体现财富中心在网点、团队、功能、产品、客户方面的示范效应,加强对高端客户的维护;以财政统发工资客户、企业工资客户、中小企业与私营业主、企业白领阶层为中高端客户群体,通过专业人员、特色产品和便捷的渠道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并为大众客户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并建立了专门的理财规划师队伍,开展金融服务进社区活动,一批支行利用贴近居民社区的地缘优势,经常深入社区,举办金融咨询服务活动,宣传金融产品,讲解金融知识,培育社区居民的理财意识和风险意识,取得理想效果。

以效率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杭州银行行长俞胜法看来,“在国内商业银行产品同质化明显的情况下,必须不断巩固和提升杭州银行作为一级法人决策链短、快捷高效的优势,把管理流程、信贷流程、结算流程、客户服务流程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所有涉及经营管理的内外部流程,在内控合规的前提下,按照客户的需要尽可能地缩短办理时间,这样客户才有理由选择你”。

杭州银行进驻北京市场三年来,先后与当地的浙江、安徽、福建等商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现阶段商会很多商户需要小额信贷支持,特别是不超过100万元的微型贷款业务。杭州银行北京分行以此为契机积极开拓该领域,在北京商贸流通集中的专业市场内,努力调研并尝试发展适用于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业主的小微信贷业务,并针对这类客户的特征设计了独特的信贷流程和风险控制方法。如今,杭州银行的实在和高效已经在北京此类市场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这足以印证杭州银行以效率为核心,倡导“效率至上”这一理念的得到了客户的认同和拥护。

效率高低不仅体现了银行的管理水平,更能反映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定位于中小企业主办银行的杭州银行针对小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担保难”的特点,设计不同于中型以上企业的小企业调查、审批、放款流程,小企业调查不再完全凭财务报表,而是将企业经营者的从业经验、信用状况等非财务因素作为重要评估因素。创新“小企业财务数据分析调整表”,根据实地调查的情况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报表进行核实调整,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为客户谋求最大福利。

以家园文化造就和谐企业

杭州银行以尊重为核心的家园文化让员工把对企业的感情化作工作的动力,进而形成“员工把企业当成家,企业把员工当家人”的和谐企业氛围,并坚持把员工的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建立了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以及福利机制,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杭州银行致力于建立全面、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安全保障和激励,为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并从细微处关心员工的生活,对困难员工帮给予临时补助。

在人才培育和选拔上,杭州银行重视从企业内部培养人才,优化培训课程体系,致力于创造满足员工多元化需求的立体学习环境。提供新员工上岗培训、在职员工的业务培训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培训。建立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业绩考评,提拔任用管理人员,为员工创造公平的职业成长环境与发展平台。在这种人文关怀的引领下,杭州银行形成了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良好机制,为实现全行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以大爱精神诠释责任文化

“小成凭智,大成凭德”,这不只是企业做大后会受到更多企业和个人的关注,更深层是企业人格化的精神理念和社会责任的保证。管理大师麦克尔•波特认为,社会福利和企业增长并非一种零和博弈,企业应当分析自身商业活动的社会影响、发现可以实现商业与社会双赢的商机、决定采取何种企业社会责任的行动,并且找到最佳的途径。

篇3

关键词:卓越学校文化;沙因文化模型;价值观;基本假设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29-01

根据沙因(Edgar H.Schein)的文化模型,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及深依次为有形的但难以解释的――人为事物和创造物、意识的高级阶段――价值观、理所当然的无形的前意识的――基本假设。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卓越学校文化也具有以上三个层级。在理念层面,本文以南彩学校为例,从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构建卓越学校文化。南彩学校是由原南彩中学和南彩中心小学合并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原南彩中学与南彩中心小学分别初建于1958年、1957年。学校目前推行养正教育的办学特色,并且在构建卓越学校文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绩。

一、事物构建彰显文化特征

构建卓越学校文化,需要重视与学校办学理念相一致、朴素典雅的环境文化。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言说”,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的雕塑、文化长廊、花圃亭台等物质环境建设,都应体现学校的文化特征,在物细无声中影响师生的心灵。南彩学校还增设养正教育的校本课程,以传承文化为主题,以国学中的仁、义、礼、智、信为抓手,围绕“四读、五活动”,让学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值得借鉴。人为事物和创造物的构建,是学校文化建设中最基础的部分,但学校文化建设不能仅停留于表面,而应重视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和基本假设的构建。

二、价值观中体现美好愿景

构建卓越学校文化,需要树立蕴含时代精神、富有个性且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共同价值观,体现文化自觉。这种价值观,应该是为学校成员所承认,且具有合法性,成员愿意认同并且按照其要求做人做事。同时,学校文化建设不是自给自足,它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并与其互为滋养。学校要有一种文化自觉,要意识到学校的文化精神和学校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历史使命。比如,南彩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涵养浩然正气,滋润智慧人生”,其校训为“正衣冠、正言行、正学业、正心性”,其校风为“勤奋、自律、和谐、进取”。学校的这种价值观,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要求,符合时代精神,有利于培养心性端正、行为规范、学业日新、志存高远的新型人才。

三、基本假设推进主动建构

基本假设是指导行为的隐含假设,并指导成员怎样去认识、思考和体验各种问题。要想构建卓越学校文化,就需要让学校成员从内心深处完全认可学校的文化,这种认可从根本上说应该属于一种“信仰”。一旦人们形成这种“信仰”,即建构了这种基本假设。学校成员积极主动地构建学校希望形成的文化的过程,也就是构建卓越学校文化的过程。比如,南彩学校请教育专家去构建学校文化的时候,前期阻力重重,因为教师在心里已经预设:这所学校无论怎么改革,也就是这样,不可能取得进步。在教师中,曾流传着一句话――“南彩南彩,难以精彩”。这种基本假设,已经阻碍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同时也阻碍着卓越学校文化的构建。基本假设是难以改变的,要想放弃一个基本假设,必须要用另一个基本假设替代它,或者用另一种方式重新定义。于是,在教育专家和校领导的努力下,原来的基本假设终于被“南彩南彩,人人精彩”所取代,这也是后续文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

四、思考与总结

文中的卓越学校文化,是指“卓越的学校文化”,而非“卓越学校的文化”。所谓卓越,就是在组织管理和所获得的基本结果方面有杰出表现。学校文化作为组织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一所学校长期办学积淀形成的学校风范和学校精神,是学校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全体成员的行为方式与物态形式的综合,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学校的本质是追求普遍性的知识,同时追求卓越。因此,卓越学校文化对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在学校全体师生中,要形成一种持续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卓越学校文化除了具有健康的学校文化的三个特点――专业合作、权力分享和效能感之外,还具有先进性、合法性、弥散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卓越学校文化具有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具有导向、激励、约束作用。文中所举的南彩学校的例子,在结果上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卓越学校文化,但该校的行动确实是在构建卓越学校文化,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卓越学校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总之,文化对于学校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学校要在教育目标、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环境、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卓越学校文化。借着这种文化的传播,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我,为培养优秀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张东娇.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篇4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远久的年代,酒被一个叫杜康的人酿造出来,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小小酒杯,却蕴涵着整个宇宙,人的喜怒哀乐都在把盏与交错中得到体现。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品,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庙、奉嘉宾而不用,形成了一套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风格。

沧海桑田,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折冲樽俎,狂傲不羁,酒文化典故纷繁多趣。“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是“酒仙”李白的畅饮情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自古至今,可曾见有如此任情豪放的诗人吗?李白的世界里,有酒有月,有那条满载着他心绪万端的长安街巷。每当夜色朦胧之时,楚地狂人、酒中仙子的李白醉酒后提起那野鹤般飘逸的笔,饱蘸美酒醉人的醇香,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美妙绝伦的天才诗作。自古以来,墨人骚客,文官武将,皇亲国戚不知演绎过多少酒故事酒典故啊,进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酒文化。

然而,饮酒不只是官商富贾们的专利,随着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使之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其形式生动活泼、姿态万千。因而,酒与民俗如影随形,密不可分。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中心物品。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若无酒,缅怀先祖、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就无以寄托;婚嫁若无酒,白头偕老、忠贞不二的爱情无以明誓;丧葬若无酒,后人孝敬之心无以表述;生宴若无酒,人生礼趣无以显示;饯行洗尘若无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怀无以倾述。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民俗中有关酒的礼仪亦日益成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现在,民俗活动因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内容、形式乃至活动情节均有变化,然而,唯有民俗活动中使用酒这一现象历经数代仍沿用不衰。

【过年酒】

年节涉足农家,到处喜气盈门,洋溢着年味,充满了春意,庭院里,桃梨含苞,腊梅吐芳,鸡鸣犬吠,柿黄椒红,牛肥马壮,粮仓堆满了金灿灿的包谷,屋檐挂满红彤彤的辣椒,灶间排满黄橙橙的腊肉,菜窖堆满五颜六色的蔬菜,衣绳上也挂满了五彩缤纷的新衣新被……还有那灯笼高挂,联语翻飞,“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置身山村年景,你方才明白诗人笔下的新年新春新气象毫不夸张……到处弥漫的美酒、佳肴的味道,吊钱福字散发的纸香味道,迎春桃花初绽的清香味道,燃放鞭炮礼花的喜庆味道,全家和美的幸福味道,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成为山乡村寨春节中最具魅力的内容。

除夕临近,乡情、亲情在发酵。改革开放以来,山村青壮年人开春时节便像候鸟一样,纷纷飞离乡村老巢,背井离乡,外出讨营生赚钞票,加入打工潮。春节前夕又像候鸟回归一样,带着思念,带着工钱,归心似箭。他们日夜兼程,不知疲倦地回归老巢,回归山寨,回到亲人的身旁。于是乎,每到过年前夕,山村的老年人妇女和孩子们便纷纷驻足村头,流连在车站码头,望眼欲穿,盼望亲人早回还!

民工潮引发的迁徒与回归,守望与牵挂,别离与团圆,挂牵与相思,成为当代中国特有的一种人情世故和山村风景。山村的人们,对每一个在外闯荡归来的游子,都当成自己的亲人,都给予最真诚的祝福和安慰:“不管是满载而归,还是行囊空空,能平安回家比什么都好!”亲人从千里之外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来,接风洗尘,把酒问冷暖,举家庆团圆,其乐融融,图的就是那种气氛,那种年味,那种永恒不变的家的情结。

山村的年三十到了,古朴沧桑的村落平静如水,而各家各户却欢声笑语、热气腾腾。所有的过年习俗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老年人小孩子纷纷换妆,新衣新帽子新鞋袜,姑娘媳妇穿上了新衣裳,无不花枝招展,异彩纷呈。祖先逝者的坟头也堆满了纸钱。春联、年画被端端正正地贴上了,大红灯笼被高高地挂起了,财神爷被恭恭敬敬地搬上了供桌……杀年猪、过烧酒、酿米酒、宰鸡鸭、做年糕、包饺子、赶大集、办年货,全家老少齐动手,沉浸在浓浓的年味里。除夕夜的饭是团圆饭,须冷盘、热菜、甜品、瓜果等精心准备一大桌,得有鸡鸭鱼肉,得有家酿美酒,得全家人聚齐在大圆桌边,亲情融融地大吃大喝,天南地北地侃侃而谈……在我的感觉中,年夜饭是最香的,那已经不仅仅是一桌丰盛的饭菜,而是一桌的团圆、一桌的亲情、一桌的祈盼、一桌的心愿。

除夕夜,灯火通明,全家老少辞岁守岁。有家,就有守不够的岁月。那情,那景,祥和安康,是一个充满温馨的画面――全家人围着红红的炉火,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嗑着瓜子、吃着糖果、喝着年酒、话着家常、说着故事,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规划未来一年的生计……午夜十二点,农历新年的钟声响起,远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心潮逐浪高,亲情也随之升华。

记忆中的年味,就是这样飘着一缕缕酒肉的香味。对于那生我养我的故乡山村来说,过年就是一场盛大的演出――那古老的族谱、那香烛缭绕的祭桌、那地摊上的年货、那放鞭炮的顽童、那橘皮糖的芳香……虽离乡已多年,故乡山村浓郁的年味,依然深深地在我的记忆中香醇。

记得一位作家写有这样两句话:故乡,如一本珍藏的旧书,不时翻来,总是有一番新意;家乡像那陈年老酒,能让人品味出绵长的幽香,常使人获得有益的精神滋养和享受;故土又像一面镜子,能让人认识和匡正自己的人生,健全自己的人格。如今细细想来,诚如是!

啊,我的故乡,我的父老乡亲,那老酒飘香一般的浓浓乡情!我愿沉醉在这浓浓的乡情当中,一醉方休,乐不思归!

【生日酒】

河南省豫西南一带民间有“不到花甲不庆寿”之说。六十花甲开始,每逢老年人生日,子女必为其操办生日酒。与皇宫豪绅富贾官商相比,民间寿宴往往比较简朴,虽不算隆重,但也不失温馨,尤其是寿宴少不了酒,因为“酒”与“九”“久”谐音,希望家中老年人长命百岁,久久富贵,敬老情深,孝心可鉴。

篇5

在写之前,首先说明,如果您本人酒量无限大,那么这篇文章可能帮不了您什么,这些建议都是针对酒量小的同志,特别是像笔者这种连两杯啤酒的量都没有的,更要讲究些小策略。

1、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

上桌的酒通常在白酒、红酒、啤酒三种中选择,尤以红酒为多,白酒次之,啤酒的档次就稍微低那么一点点。

即便是最不能喝酒的人,也会对某一种略有抵抗力,找到三种中有比较优势的那一种,对你很重要。这样在服务员为你添酒的时候不至于迟迟下不了决定。

2、如果是陪领导出差、由对方接待的场合,最好添一点酒,而且最好是与大家一致的酒。

这样可以避免所有人举杯,你杯中无酒或者因杯中酒颜色不同,酒桌注意力全部转向你的尴尬。

有时候对方没有想大吃大喝的意思,只是表示一下情谊,这种时候端起杯子来舔一舔,和谐的饭局就很容易过去了。

3、不要在领导之前敬酒。

在酒桌上牢记自己的配角身份。年轻人难免殷勤,但是在领导敬酒之前先跑去敬主客(或主宾)就有点不知轻重了。

4、领导带你敬酒时,不要先于领导喝干酒。

领导说“来,小X,我们一起来敬X长一个酒”,这时你一扬脖子直接干掉,固然显得实诚,但更好的办法是在领导举杯的同时再喝。

因为领导有时候需要你代表他来干掉,如果你已经提前干掉了,就只能不明不白地多喝一杯了。

5、尽量不要把自己喝倒,除非领导让你替酒。

道理很简单,一桌人斯斯文文的坐着,你自己先倒下了,即便没有酒后失态,领导的面子也会有些挂不住。

女同志更不能酒后失态,除非事先认真分析过这场酒的策略,一开始就奔着喝醉去的。

6、酒量不好,不要主动发起挑战,不要主动想着替某某人解围,因为这会让别人将注意力转向你。

笔者曾经有过教训。某次与领导出差,对方接待,之前与主陪打过交道,饭桌氛围其乐融融。

主陪开心地说(对方级别最高的领导),想当年,我喝倒过XX地一桌的人。诸如此类的意思。

大家酣笑之际,笔者也没多想,开玩笑一句“那您今天就让我们见识见识您的风采呗”。

哪料到话音刚落,就有人起哄。“您看,小X要跟您比量比量了”这时候没有退路,只能端起一杯酒,向对方表示崇拜、请教之情,恭恭敬敬地敬人家。从此,在酒桌上想插话都要三思,以免引火上身。

7、地位高的人来转圈敬酒时,不要呆呆地坐着等别人敬。

通常主陪为表达欢迎之情,会转着圈敬客方的来宾,这时候你作为客方,不要老老实实坐着,在主陪走向你时,主动迎上去显得更加礼貌。

8、简单的敬酒词要会一点。

一般敬酒,尤其是敬地位高于你的人时,不必说太多。

尤其是口才不怎么好的人,诸如“很高兴认识您”“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请多指教”这几句基本就够了,避免光端着酒不知说什么的尴尬。

9、碰杯要讲点礼节。

对方级别高于你,碰杯时杯口要低于对方,即便是同级,也要尽量显得谦虚一些,特别是对有年纪的人。

10、敬酒时可以与同事一起敬领导或客人(或主人),但是同时敬多人是不礼貌的。

篇6

酒在中国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并且名酒荟萃,享誉中外。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伴随着渊源流长的中华文化,酒文化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无论是李白的举杯邀月,还是王维的西出阳关,兰陵美酒泛出的琥珀之光,无不透出了浓浓的文化味。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但酒对于营销人,文化味似乎淡了,酒量却发扬光大了,本来李白是醉酒诗百篇,而到营销人的醉酒后,就成为了销量的倍增与人品的考验!

可怕的“酒量代表销量”

“酒量代表销量”,这是多么平淡的一句话,但可以说让天下多少营销人感受到其份量!

2005年初,我从总部职能部门,下派到区域担任负责人,那天,部门领导约上销售部领导一起请我吃饭,其意一是为我饯行;二是让我以后能在销售部得到更多支持;那天晚上,为了感谢两位领导盛情,我足足端了28杯红星二锅头,之后还去KTV,接着喝啤酒。那天晚上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家的,只知道天旋地转,但是在晕晕沉沉中,听到了两位领导说到的一席话,不错,酒量代表销量,下市场肯定有出息。第二天醒来之后,深思一番,感觉我的28杯红星二锅头,换来就是这么一句话,值不值呀?但却没有办法考证!

后来下了市场,分配的地方是四川,这本身就是一个酒的故乡,在这里有五粮液、泸州老窖、沱牌大曲等等中国名酒,所以自然在业务中离不开酒,况且营销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九三学社”一样(上午9点起床,中午陪客户喝酒到下午3点;晚上9点开始出动,到KTV与酒吧喝酒,至凌晨3点后回家睡觉)!记得有一次,为了完成月度销售任务,自己前去宜宾去催回款,商看到省区经理下去,自然会殷勤接待,要尽地主之谊,况且在宜宾本身就是酒的故乡。那时,我为了那区区300万回款任务,我足足端了三十杯(商说定一杯十万)。300万回款要到了,我人也只有到桌子下面去找了,现场“直播”不用说,所带来的惨痛结果就是直接去医院打点滴!

可悲的“酒品代表人品”

“酒品代表人品”,使多少营销人前仆后继的在酒场没品!

2005年末,公司在成都组织整个西南营销中心的商会议及新闻会,除了自己要忙上忙下的策划与组织,更多的是想到商、媒体、公司领导等等都来到自己的区域,这下自己作为地主,又要大开酒量。那天,我只记得敬公司领导酒时,我双手拿起高脚杯,把多么有品味的红酒权当成啤酒,倒满整整一大杯,恭敬地与领导碰杯,然后头一仰,酒杯空了,为了让酒一滴都不剩,还在嘴中转了一大圈,那种豪气令领导说了一句,酒量好,酒品更好;之后与所到每一位商再干白酒,一杯又一杯,还高喊着,酒吗,水吗!喝吧,爽吧;与每位商干完之后,又被媒体朋友拉到成都最有名的“空瓶子”酒吧喝洋酒,酒呀是一杯接一杯,人呢是一个接着一个喝,那个都不能拉下,因为这是酒品,从而代表人品。况且在此次会议上,领导、商、媒体朋友,那个都不能得错,谁都要敬到,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当场醉倒酒场,直接拉到医院,换来的是两天不醒人事!

虽然公司领导最终认为会议成功了,领导也满意了;商回款多了,任务完成了;各大媒体报道的版面大了,品牌推广的机会多了;而就在那年,我所负责的区域市场,也成为了全公司完成率与增长率的双项冠军,但是自己付出的惨痛代价,就是之后闻到酒都怕了。为此,我也告别了营销一线的生活,因为医生告诫我从此不能再碰酒了,而没有酒为伍,我也许就成为不了合格的营销人了!

酒之营销何时到头

篇7

从字面上看,监利二字合在一起不太好理解。听监利人解文说字,立马就可以明白:监为监督监察监收之意,利为商盐渔业农牧之利税,简言之,监利就是古时朝廷派员监收盐渔田亩利税之地也。

史书记载,伍子胥是监利人,这一点给监利容城增添出了诸多古旧传奇而浪漫的色彩。七雄争霸时代,伍子胥为报楚平王杀父兄之仇,忍受万般屈辱,拖着病躯,沿途乞讨,从楚国投到吴国,以智勇双全之能位居大将军、相国公,最终杀回楚国,为父兄报仇雪恨,不愧为有胆有识勇于担当的烈丈夫,成就了不朽之名。又因其乞讨讲究礼法规矩,后人因此将其奉为丐帮始祖。也正因为此,很难见到监利人乞讨,而监利人对所有外来乞讨者都会施以援手,绝不歧视。

国人对广东人喝早茶多有所闻,但提起监利人喝早酒恐怕就知之甚少了。实际上,最早闹早酒的是旧时打码头的工人。监利容城地处长江之滨,是江湖货物集散流通之要地,码头航运发达,车水马龙需要快装快运,因此容城劳苦大众几乎家家有人当上了码头搬运工、船工纤夫。旧时,容城店小二都是以竹筒小吊子伸进酒坛子打酒,以吊论价。劳工苦力们都相信,酒壮力胆,吊酒能多多吊出工头东家荷包里的银子。不用多说,喝早酒干嘛——出大力呗。喝早酒逐渐在码头江边铺展开来。

如今,物质生活富庶起来,不分阶层不分男女老少,喝早酒的阵容越来越大,喝早酒的由头也越来越多了。这酒呢,绝不用名酒洋酒,基本是清一色监利自产泛白泡的散装粮食酒,味道以及价格地道实诚,店家酒客皆大欢喜各得其所。夏天,冰冻啤酒当然也会在早酒上大行其道。下酒菜多有特色,都是以小碗小碟为主,分量不多,但是花样不少。什么卤的炒的冷的热的、牛羊鸡鸭、杂骨下水、白肉红油、生蒜熟姜、花生麻花、油炸小鱼小虾、粉蒸鱼肉豆腐丸子、辣萝卜水腌菜炸豌豆应有尽有,只要你想得出的种类都有,想不到的地方小吃则多得走眼。

这看似贩夫走卒、推车卖浆者流的平民饮食文化,它把随意和轻松惬意摆在了街头。喝早酒的所在,多是路边桥头巷子里的小摊子,几根竹竿,撑起一方天地,斑条彩色蓬布下,几张小桌,几条小凳就摆开酒场。这里经济实惠没有奢侈铺张,也不惧自我的简陋低矮,倒有一种与豪华酒楼宾馆雅座包厢比拼谁兴谁败、孰热孰冷的架式。

篇8

春节,照旧是电视的黄金行市,很多地方电视台采取蚂蚁战大象的策略,把春晚的战线拉长,以众多的小春晚对抗央视的大舂晚,荧屏上处处是歌舞,好不热闹。

广播也利用其优势,在第一时间将最新气象信息、车票信息、路况信息奉献给听众。

网络则像大海,容一切可容之事,吃喝玩乐无所不包。

纸媒体采取保守打法,有所为有所不为,除大众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一批党报和一部分都市报坚持出版以外,很多都市类报纸选择了休刊,休养生息,避过电视的风头,以利来年再战。当然,在休刊之前,多数都市类报纸还是为读者献上了特刊等信息大餐,齐鲁晚报、生活日报更是提前向读者征集创意,让特刊可读、可用、好玩、好看。

笔者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信息,选出国内媒体的十大创意,供读者参考。

1 中国之声:朋友,你好吗

这一专题报道了“中国乙肝维权第一人”雷闯、“曾经走失”的宋艳红、“深圳尘肺病工友”等个人或群体的最新动态及他们新年的打算等。在万家欢庆的春节期间,中国之声推出这一专题报道,特别有意义,不忘对弱势人群的关怀,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受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此专题胜在责任感。

2 北京电视台:网络互动春晚、动画春晚

北京电视台的网络互动春晚是国内第一台由电视、互联网、手机三网融合联手打造的春晚,实现了电视荧屏、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的“三屏”融合,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其首创精神值得肯定,也给网络电视烧了一把火。

北京电视台卡酷频道的动画春晚从构思到制作用了8个月的时间,并根据神话故事中吃人怪兽。年“的传说创作了”卡酷年”这个形象,让中国的“年”像西方的圣诞节一样有了形象符号。另外,卡酷频道还尝试对此进行产业链的开发,所有这些,都很有创新意义。

这两台春晚,胜在首创。

3 《武汉晨报》:虎年春节大片

这份24版的特刊在节后上班第一天推出,将新闻用电影片的形式包装,由探险片、励志片、民俗片、商战片等15部分组成。主题既有国内外的大事,又有普通百姓的日常家居生活,称得上是“盛世的缩影图、时代的纪录片”。整体构思较有新意,在众多节后报道中让人眼前一亮。

这一特刊,胜在形式。

4 《南方周末》:春节回家故事

虽然很多纸媒都推出了春节回家的报道,但《南方周末》以其深入扎实的采写及独特的视角和叙述方式,在众多关于春节回家的报道中引人关注。《代课教师李建新:我不是村里最穷的人了》、《“劫人救母”重庆兄弟:戴着“镣铐”,回到起点》、《东莞民工王宏勇:再撑五六年,我就同家》、《金融风暴下的海归: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失去资助之后的李冬梅:盼着熬到尽头》等报道,视野开阔,关注民生。

这组报道,胜在内容。

5 网络:风景这边独好・虎年网络大过年

北京网络媒体协会携手第一视频、搜狐、网易、千橡互动(人人网、猫扑网),凤凰新媒体、TOM网、千龙网、新浪网、百度等九家网站,共同推出“风景这边独好虎年网络大过年”专题活动,用数字多媒体手段勾勒中华民族的新春风俗全貌,实现了对传统节日的数字化记录与展示。

这一专题,胜在信息的丰富和花样的繁多。

6 网易:春节・我们回家过年

网易在“春节・我们回家过年”专题中,有一些话语特别打动人心,如“不在家的日子,父母一直在看我们城市的天气预报”、“爸爸妈妈对不起,今年还是包不出大红包”、“过年回家看老人,看一年少一年”、“做了一整年的‘民工’,我是父母7天的心肝宝贝”等,看了让人眼眶湿润,挖出了国人春节情结的根。另外,其新春祈福墙也较有特色,发挥了网媒的特长。

这一专题,胜在真情。

7 腾讯:成语新解过大年

腾讯网在“欢度虎年春节”专题中,专门为小朋友设置了“成语新解过大年”这一栏目,将与虎有关的成语如“虎头虎脑”、“龙争虎斗”、“虎视眈眈”、“虎踞龙盘”、“将门虎子”、“初生牛犊不怕虎”、“卧虎藏龙”等设置为一个个卷轴,点击卷轴就可链接到不同的网页,其中既有知识性的内容,也有游戏娱乐性的内容,富有童趣,轻松活泼。

这一专题,胜在新颖。

8 《新周刊》:酒桌即中国

春节前,该刊遍约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东北和香港的资深酒徒,谈不同城市里的酒桌、不同酒桌上的人情世故、不同人情世故里的中国社会酒规则。专题中关于喝酒的妙语频出:“酒是用来壮胆的,桌子是用来拍板的,酒和桌拼在一起,则无事不可为。”“饭局的本质是‘吃人’”。过节休闲时翻看,更是深有同感。《新周刊》这个“话题王”为喝酒这个老话题找到了新的出口。

这一专题,胜在话题。

9 《三联生活周刊》:年夜饭的艺术

这一专题类似过年餐饮指南,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香港等地的名店、经典菜品等做了点评介绍,有钱有品位的美食爱好者可以据此品尝一下,让年节期间的吃喝更有文化味。

这一专题,胜在实用和文化。

篇9

成功常常要付出健康的代价

近20多年来,从西方舶来的“成功学”在中国成了“显学”。根据讲授这门学问的大师们介绍,成功学的宗旨,是要让大家在功名和财富上出人头地。

无数不甘平庸的男女,对这些大师和他们介绍的学问,趋之若骛,顶礼膜拜。似乎一夜之间,人们都情绪激昂、充满期待,终于找到了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法宝。

大师们口吐莲花,就是不肯捅破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众人被灌了迷魂汤,都忘了一道小学数学题。“成功”或“出人头地”,按现代人的标准,说穿了就是比大多数,比方说95%或99%的人,有更多的钱财或权力。但是,1减去95%,永远只能是5%。成功学永远都不可能增加,也不可能减少“成功者”的比例。成功学永远不可能像大师们许诺的那样,使大家都成功。

不过,一个社会中,总有少数人会被认为是成功者。这些人中,有些是由于天赋异禀,有些是由于鸿运当头,绝大多数是由于他们超乎寻常的付出,才得以成功。也就是说,成功通常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些代价中,包括汗水、尊严、快乐等,而且常常包括健康。

成功的健康代价主要来自应酬

说到成功的健康代价,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常被媒体渲染的“过劳死”。但是,实际上,所谓“过劳死”,在医学上并没有什么依据。我当了近30年的医生,见过好些稀奇古怪的病,却从来没有见过因过度劳累而死的病人。

在浩如烟海的医学文献中,也只有日本人对“过劳死”做过一些零星的报道。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发现,这些“过劳死”的病例,实际上都是死于严重的急性疾病,如心脏病或脑血管意外。至少和“过度劳累”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海滩惬意地享受阳光浴,或在酒吧悠闲地品味咖啡的人,也可能猝死,却从没听说有人报道“安逸死”。媒体的宣传和科学的判断,常常是两回事。成功的健康代价之一,来自为获得和维持成功,情愿或不情愿地维护酒桌欢场的关系。

应酬的两大场所:酒桌和欢场

我们的成功学大师们卖力地推销花哨的西方成功学。西方也常有些好事的学者,或出于好奇,或出于关心,或出于其他目的,喜欢探究我们中国人成功的诀窍。

他/她们洋洋洒洒地写过很多文章。得出的结论,大抵是中国人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关系”和“应酬”。因为洋文里实在找不到对应的词语,文章的作者们只好用拼音“Guanxi”和“Yingchou”来代替。

西方的普通百姓,可能会觉得这两个词深奥神秘。这些文章的作者们,大概也很为自己的发现洋洋得意。虽然在我们这里,这实在只是个妇孺皆知的常识。

不少人认为,关系的建立和巩固,在于应酬。应酬的核心,在一个“吃”字。吃是至高无上的主宰。易中天先生说:政治即吃饭,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会不会做人,会不会做官,会不会打仗,甚至能不能得天下。

很多人还相信,健康即吃饭,会不会吃、懂不懂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就关系到健康长寿。不过,我们理解的这种关系,和现代“营养”学基本不搭边。大家感兴趣的,是食物的寒热温凉、相生相克、滋阴壮阳。前些时被国人奉为健康圣经的一本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其迅速风行的关键,恐怕也在于这两个“吃”字。

吃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吃肉、吃烟、吃酒、吃色。对于成功人士而言,最为风雅的,在于酒和色。关于酒色,从文化上的讨论已经汗牛充栋,这里我只谈谈他们和健康的关系。

酒:当仁不让的之王

2010年,有一位专门研究的国际权威,英国人纳特教授,召集了几十位一流的专家,对20种,按其对英国人的危害程度进行评分排名。这些,包括海洛因、可卡因、冰毒、大麻、LSD(学名很长,称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等,也包括烟和酒。危害包括对个人健康的危害和对他人的危害。

评分的结果是,在对个人的危害上,酒位列海洛因、可卡因、冰毒之后,屈居第四。但是,在对他人的危害上,酒遥遥领先。最后,总的评分,酒以绝对的优势当仁不让地成为之王。这项研究在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英国人好像这才知道,酒是大不列颠民族的头号敌人。

在我们国家,完全没必要正儿八经地做这样一项研究。只需要了解一下成功人士们的日程表和体检单,问问他们家人的感受,就足以知道,酒实在是威胁我们身心健康的万恶之首了:推杯把盏、嘘寒问暖、豪言壮语、虚情假意、便盆呕吐、驾照吊销,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将军肚。

成功的欲望,让我们变成了一只只蜘蛛。我们用酒织成关系的蛛网。这张蛛网又把我们牢牢地困住。

性病:欢场上的健康陷阱

烟酒不分家,酒桌上常常是烟雾缭绕。酒壮色胆,成功的人不能有酒无色。曾有一段时间,我国大街小巷,满布“性病诊所”,成为独特风景。成功人士,碍于身份,往往不愿去正规医院。许多农民出身的“性病”专家,就因为这些成功人士的慷慨大方而大获成功,摇身变为百万富翁。

性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的直接接触。据说,我国的者几乎都患有一种以上的性病。有人估计,与者一次,平均感染率为30%。二次为60%。三次为90%。

50年前,梅毒在我国几近绝迹。可是,现在的中国,每一个小时,便有一个无辜的婴儿,带着先天的梅毒降生。性接触已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梅毒和艾滋病,目前还只是性病的冰山一角。没有人算得清,有多少人为了成功,染上淋病、软下疳、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为了获得成功,人们走向酒桌欢场。获得的成功,又把人们引向酒桌欢场。我们全然忘记,酒绿灯红,却满布健康的陷阱。成功的风光欢愉背后,又隐藏着几多辛酸苦痛。

本文精要:

成功需要付出代价。这些代价中,常常包括健康。

篇10

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活动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传统节日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幸福,我们既要记住它们,又要加强学习,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并永远继承下去。

【赏读一】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③杏花村④。

【注释】

①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的4、5或6日。

②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③遥指:指向远处。

④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极致。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古诗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有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赏读二】

过年

丰子恺

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过年的空气开始浓重起来了。我们染坊店里三个染匠司务全是绍兴人,十二月十六日要回乡。十五日,店里办一桌酒,替他们送行。这是提早举办的年酒。商店旧例,年酒席上的一只全鸡,摆法大有道理:鸡头向着谁,谁要免职。所以上菜的时候,要特别当心。但我家的店规模很小,店里三个人,作场里三个人,一共只有六个人,这六个人极少有变动,所以这种顾虑极少。但母亲还是当心,上菜时关照仆人,必须把鸡头向着空位。

腊月二十三日晚上送灶。

二十三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这糯米年糕又大又韧,自己不会打,必须请一个男工来帮忙。

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帷,摆着巨大的锡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

绝大多数人家二十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我们约伴出门散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我们所买的,不是两响头的炮仗和劈劈啪啪的鞭炮,而是雪炮、流星、金转银盘、水老鼠、万花筒等好看的花炮。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底夜饭时,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我得的记得是四角,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此时笑声、喊声充满了一堂。过年的欢乐空气更加浓重了。

正月十五,在古代是一个元宵佳节,然而赛灯之事,久已废止,只有市上卖些兔子灯、蝴蝶灯等,聊以应名而已。二十日,染匠司务下来,各店照常开门做生意,学堂也开学。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