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范文

时间:2023-03-30 20:2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波普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波普艺术

篇1

关键词:波普艺术;现代市民;大众文化

现代日常生活是波普艺术诞生和兴盛的温床。“凡俗生活”是波普艺术创造的核心要素,艺术就是生活现实,艺术应回归到生活中,它是一种反美学的艺术理念。波普艺术家所要做的就是在物质世界中寻找精神世界的语言形式,不仅给大众视觉上的愉悦与冲击,更重要的是抹去了生活和艺术的天然鸿沟,这诸多的相似性,给予大众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共鸣。

一、波普艺术的历时渊源

波普来源于英语单词Popular缩略音译,波普艺术即Pop Art,此术语,在1954年首先由英国艺术家阿罗威所创设的。这类艺术描绘所使用的形象,多数从广告、电影、电视、连环画、市场海报等流行文化中取材,也就是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定大众传播媒介可以经常感知到的各种形象的一种再创造,所以波普艺术又叫做流行艺术。

波普艺术最早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英国。第一件真正的波普艺术作品是由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的,即是在1956年一次“明日”美展展出的《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变成如此不同,如此的有魅力》的拼贴画,这幅画真实再现了五十年代英国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环境:房间里放满了电视机、录音机等现代家用电器,墙上并排贴着一幅古肖像画和现代化海报。在房子中间站着一位健美先生。他右手拿着一根很大的棒棒糖,上面贴着“POP”字样,一个女工正在用吸尘器打扫楼梯,一位女人躺在沙发上。这也使很多人认为波普艺术的名称由此而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波普艺术与现代城市商业文化密切相关的,恰当的反映现代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

尽管波普艺术最早在英国产生,但是成熟和繁荣期却在美国。美国在二战后,经济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的霸主,工商业的极度繁荣为波普艺术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温床。大众消费的时代促进了大众文化的繁荣,美术上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尽管当时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但是抽象艺术不易为广大受众所认知,而大部分波普艺术作品由于所表现的内容与生活较为一致,对广大受众来说既容易理解又倍感亲切。著名的波普艺术家沃霍尔就曾经指出,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来源于日常的大众文化,浅显易懂,不用费心去思考,每个人在一刻钟内就能成名。也许这正是波普艺术后来战胜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关键所在。

波普艺术表现的就是大众文化。进入60年代,工业革命带来机械化生产,社会物质日益富足。机器批量生产出低成本的产品满足大众需求,艺术风尚随之发生改变,中产阶级的大众文化成为主流,艺术不再是少数精英和官僚阶层的专权,而是相对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而言在大众中流行的通俗文化,是流行、民主和机器结合为一体的文化,是Pop文化。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波普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同现代工商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波普艺术最终在美国兴盛,是与美国社会的高消费和发达的商业文化为基础的。我们可以从波普艺术家的作品中发现,里面所展现的题材元素再现现代繁华大都市生活场景以及大众所关心的社会主体等等。

二、波普艺术的创作特点

波普艺术直接挪用生活中的形象,采用绘画、拼贴、装置、印刷、现成品堆积等多种手段进行创作,选取极具代表性的视觉元素配合使用了写实手法,表达怪诞离奇和标新立异。例如安迪沃霍尔,他创作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机器生产式的复制手法的运用,突破传统单一的表现模式,以重复元素表达大众趣味。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绘画、印刷、摄影之间跨越使用,大胆尝试印刷、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复制技巧,以及形象的组合排列方法等。

波普艺术创造的元素来自于广泛的现代社会,波普艺术家也在不断尝试反映当时工业化和商业化特征的新材料、新主题和新形势,创作内容与消费主义、商业文化紧密相连。

三、波普艺术的现代市民本色

1957年,汉密尔顿为波普艺术作了这样的定语,即“通俗、短暂、消费得起、风趣、性感、噱头、迷人、廉价、能大批量生产”,正是从这个定语中可以看出波普艺术与商业社会具有相似的品性。

波普艺术站在抽象艺术主义的对立面,尝试新的材料、主题和形式,选取共时时尚的商业文化形象和城市生活情景作为创作的题材,利用类似工商业运作的表现的手法,如丝网印刷、复制连环画、组合拼贴、复制等。波普艺术家们认为艺术就是生活,艺术可以直接以现实生活中的物品为题材,而生活中的物品也可以直接作为波普艺术作品,两者具有共同性。

波普艺术家意图是消弭等级的差别,拉近艺术和现实的距离,因而他们的创作似乎撇弃艺术家的传统身份,把自己置身于现实中的某一角色,用这种方式体现了一种社会权利的平等,至少是消费上的平等,沃霍尔曾言道:“美国的最伟大之处在于它开创了最富有的人和最贫穷的人在本质上购买一样的东西的传统。你看电视,看见可口可乐,而且你知道总统喝可乐,利兹·泰勒喝可乐,想一想,你也喝可乐。可乐就是可乐,再多的钱也买不到比角落中的乞丐喝的更好的可乐。所有的可乐都是一样的而且都很好,利兹·泰勒知道这一点,总统知道这一点,乞丐知道这一点,而你也知道。”

波普艺术依附这个时代的繁华,不去试图刻意去改变或者美化现实,而是忠实的塑造和展现现代社会的种种的合理和不合理,认同和接受现实也许正是波普艺术家的追求,这也正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英国波普艺术家彼得·菲力普一段言论,即“我依赖这些机器、广告、大众传媒生活,生于其中,长于其中,自然而然地享用它们。我不可能像未身历其境的老一辈艺术家那样分析这些图像。”可见,波普艺术家已经融入现代社会之中,当然这种不可剥离的“出身”问题,也正是波普艺术形成的必然前提,这种不是把自己的艺术创造置于大众和人群之上,而把自身定位为芸芸众生的当下普通市民中的一员,他们的理念紧密契合现代繁荣工商业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以一个“现代市民 ”的角色,来进行艺术的加工和表达。

四、波普艺术的当代影响

“波普”是一场广泛的艺术运动,反映战后西方社会中成长的青年一代的文化观、消费观及其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波普艺术以直观的艺术形式同生活愈来愈近。波普艺术家通过广泛的艺术探索改变了世人评价世界、生活和艺术方式,审美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使得艺术通俗化、普遍化,完全揭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王原,《波普艺术的“立场”:艺术与生活的模糊分际》,《湘潮》,2007.06

唐帆,《波普艺术之父理查德汉密尔顿的符号拼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苗勇忠,《现代市民与波普艺术》,《艺术理论》,2008.01

马莉,《解读波普艺术》,《新西部》,2008.10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波普艺术 美术艺术

一.波普艺术与美术设计的意义

现代艺术设计讲究的是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结合,是人们对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追求,所以波普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只是它是从生活中而来的文化。要想让艺术成为一种文化,需要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加以运用,让艺术成为影响人们的一种方式,所以艺术不仅需要有其独特的地方也需要以适应大众发展为方向。这就要求波普艺术需要从生活中来并且到生活中去,将它与生活紧密结合。从消费的观点来看,艺术设计需要满足人们对波普艺术的消费观念,要想检测一个设计是否是合格的优秀的,需要用消费来检测,好的设计是会对消费起到促进作用的。这种设计与消费的关系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波普艺术会充分的吸收消费文化,将消费中的好的观念加以吸收并运用,所以这也是它成为一种流行的必然趋势,消费是一种文化,而艺术同样具有这种观念。

波普艺术是一种流行的文化,而且随着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不仅仅需要关注波普艺术的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它的内在,让它的美由内而外的散发。波普艺术需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也需要在此基础上成为世界的文化,让美术设计成为世界共同的文化,让设计的每一个产物被更多的人所用,这也是流行文化的根本存在。

二.波普艺术在现代商业插画艺术中的运用

现代商业插画也是从波普艺术中的产物,它的产生一方面也是有社会的发展潮流所推至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互联网多媒体的诞生推动了现代商业插画的产生。现代商业插画是富有商业气息的艺术,在波普艺术下现代商业插画慢慢演变成了大众的作品,同时它所反映的也是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以及生活背景。现代商业插画的设计需要设计师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去挖掘,可以包括娱乐的音乐或者电影中找出设计的灵感。对于波普艺术家而言,他们会采用独特的方法对选择的题材进行表达,并且力求新颖创新,设计师会在设计时采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依托,甚至是微小的一个瓶子或者物体,给它们加上新鲜的血液,让它们呈现不同的魅力与美感。这时候的波普艺术会被艺术家蒙上一层新奇的面纱,让它成为被大家所认可的大众艺术。波普艺术倡导艺术需要回归自然以及生活。

三.波普艺术中的装饰语言

装饰是艺术的一种体现形式,在装饰中也可以体现出艺术的一种行为,这种艺术对装饰起着约束作用和简单的模式构架。装饰艺术也有其特定的特点,通常装饰艺术比较强调对图形的设计,它讲究的是线条外形美,通常线条的变化都可以反映不同的视觉效果,装饰可以让比较抽象的图形形象化,在空间中加以表达。装饰对色彩的要求也较高,在自然的色彩上来添加,通过色彩等手法表现出之间强烈的对比,这也对颜色起到很强的丰富作用。利用波普艺术加强图片的装饰效果,并且是图片更加的有条理性,呈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以往人们习惯性的将器材上的纹路认为是装饰图案,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在波普艺术下对装饰图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希望通过装饰反映出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比较有特色的波普图案都是有装饰性的,可以通过波普图案让人们感受到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安迪沃霍尔,他是对美学的更高的要求,比较知名的就是1962年对玛丽莲梦露的画像的印制,就是采取了这一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将轮廓更加的鲜明,色彩也更加的鲜艳,其实远远不止这些作品,许多作品中都会涉及到波普艺术中的装饰作用。

四.结语

现今是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波普艺术正是与此相呼应的,所以将波普艺术发扬光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发展时将它与美术设计相结合,让人们能够去深刻的感受波普艺术的精髓,同时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在发展波普艺术的时候需要设计师去主动积极的关注商业领域的发展状况,实现波普艺术的最大化用途。

参考文献

[1]关涛,裴丽生.浅析波普艺术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影响[J].美术大观.2012(09)

[2]留.波普艺术风格在现代插画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1(20)

篇3

波普是由英国评论家劳伦斯•艾罗伟(LawemeAllonary)发明的一个词。波普艺术的设计追求大众化,强调设计趣味的新颖与奇特,充满了对传统的反叛。著名的波普艺术家曾对“波普”作了如此的解释:“通俗的、短暂的、可消费性的、便宜的、大批生产的、机智诙谐的、性感的、诡秘狡诈的、有刺激性的和冒险性的”大生意。波普艺术在消费文化、传媒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推波助澜下成为上一个世纪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性艺术潮流。波普艺术表现在服装设计中,无论是在服装面料还是图案、样式的创新方面,都经历了深刻变化,改变了过去服饰装饰的特点,在服装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2、波普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

2.1波普风格的服装概貌影响至今。波普艺术拓宽了艺术的概念,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冲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打破了50年代那种追求完美、简洁、高雅的设计。时至今日,波普艺术也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为服装设计师提供灵感,并影响到大众的日常着装打扮。现在的流行服饰与穿着,追求绝对的自由和十足的个性,各种风格迥异的设计、未来风格和民俗风格共存。近年来闪亮的漆皮材质在服装设计中的持续流行,满街的时尚个性T恤,都足以说明波普风的影响深度。

2.2波普风格的代表性服装设计师。(1)Yves.Saint.Laur-ent——第一位波普风格的时装设计师。他的服装设计了程式化了的雅致的设计。其设计灵感常常来自于街头,他将通俗的文化成功地推广到高级时装上,吸引了新潮的年轻人。他的设计就是要使服装与大众的生活,与街头文化建立密切的关联。他的代表作——“蒙德理安裙”,以抽象几何为特色,融合了荷兰风格派画家皮特•蒙德理安的作品《红、黄、蓝构图》的设计灵感;(2)Andre•Courreges——未来风格的代表。他的作品非常准确地迎合了60年代的需求,新颖面料的选择,有着明显的未来主义美学倾向,其设计的作品具有宇宙航行服装的特征,代表了“太空时代”的无性别着装,造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纯而未来感的面貌。他于1965年首次推出的个人系列,以“白色的幻想”为题,具有相当的建筑艺术美,极受当时的青年人的喜爱;(3)MaryQuent——迷你超短裙的代表、顶尖级潮流设计师。她开创了服装史上裙下摆最短的时代。所设计的“迷你裙”席卷全世界,改变了整个世界时装的潮流,令男士为之疯狂。她所设计的“热裤”、裤装、低臀的宽腰带及彩色的长筒袜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反传统服饰,都成为了60年代的象征。她是最具典型意义的60年代的时装设计师,开创了时装领域的新天地。

2.3波普艺术在服装设计作品中的渗透与影响。(1)设计师们从波普艺术作中得到灵感,并赋予服装以新的含义。各种式样奇怪的产品造型,个性的图案设计,特殊的表面装饰,反常规的设计理念都涌现出来。2010秋冬巴黎时装周上,ManishArora的设计主打的是装饰性艺术,这样的设计一贯具有完美的表现力与夸张的表现效果。这一季ManishArora鲜艳的色彩充斥着整个秀场,而在夸张的板型之下,鲜艳色彩的表现力显得更加的突出。而色彩的拼接渗透着浓浓的波普风格,显然,ManishArora对于未来世界的憧憬也渗透在了秋冬季的服装设计之中,几何的拼接显示了ManishArora精湛的形态把握与面料处理工艺,而镂空的使用以及对于线形的精准把握,是展现这一季装饰艺术的基础,完美的的设计让我们为之叹服;(2)在近几季的时尚潮流中,设计师们不约而同把波普艺术应用到服饰品设计中,把颇具玩味精神的波普艺术发扬光大。高雅的场所或者街头,无不体现着波普的风情。波普的身影又一次走进了时尚的殿堂。

3、波普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风格与拼贴

3.1服装设计实践风格。在设计实践中,主要从色彩、图案、细节等下手,使服装整体显得相对个性,并且通过对服装的细节处的解构设计以及单品服装之间的搭配结合,以营造时尚年轻、个性前卫的服装样式。主要选用了具有波普风格的条纹元素,将其与针织服装相结合,将灰色和白色通过条纹的变化运用在服装上。在制作的过程中,遵循形式美法则,粗细条纹的巧妙比例组合,不同方向性的组合,使服装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美感。

3.2波普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拼贴。波普影响下的服装设计大量使用拼贴手法,在各个现成元素的拼贴中,服装设计回避了个性与风格,在艺术创造上获得了更大可能性。在职业服装设计师的作品中,拼贴和综合的手段更是随处可见。汉密尔顿用图片拼贴手法完成的《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被认为是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波普艺术作品。而波普艺术明星沃霍尔则将这新的艺术手段与观念嫁接到服装设计中,他将纸、塑胶和人造皮等不同材质的面料进行拼凑,使用艳丽大胆的色彩,并在衣服上用丝网印制受波普艺术影响的俗艳的花纹。他的试验对整个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设计产生巨大的冲击,并深刻影响了此后的服装设计。TinaKalivas总喜欢从波普艺术中汲取灵感,将色块拼接的绘画风格融入时装设计,色彩和图案的丰富组合充分将设计师的创造力表露无疑。民族风与波普风是TinaKalivas这个Lookbook的大看点,几何分割的cutting就像是经过周密的计算般精确地分开了每个色块(印花)。如此有味道的服饰我们的确不能错过。

4、服装设计领域波普艺术的应用未来倾向

篇4

剧透结束,是不是汗毛已经竖起?原来这一季的纳凉韩剧不是鬼片,而是诡异的跨次元悬疑。

大概是用漫画的形式展示二次元空间太过复杂,亦或导演想要表达的是一种平行世界的感觉,在剧中,即使女主角穿越到二次元里,导演也还是用和现实一样的镜头展现剧情,只会有一些穿插的漫画手法展现次元差异。所以,在二次元世界里的真实人物,究竟应该怎样在外表上打造出跨次元的感觉,才能让观众感受到这两个平行世界的不同?

这部韩剧的海报给出了答案。首先,男女主角的脸部展现了由真实面庞到漫画形象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画笔的笔触使人物变得轮廓清晰,眉毛与眼线也都异常分明,油画般的填色也让人物有了柔光的妆效,唇色的雾感也是画笔带来的效果。另外,这部漫画的名称“W”,用荧光蓝、暗红色和亮红的对比色块展现,立体炫目的感觉正如同 Andy Warhol的作品一样,体现的是波普主义的艺术感。虽然剧中人物没有渲染这种不同,但这部剧主体基调上的不同画风,给追求二次元美感的人们提供了两个新的妆容思路――可以很分明,可以很炫目。

很多喜欢Cosplay(角色扮演)的人大多会用漫画中人物的妆容要求自己,漫画女孩的标配是忽闪的眼睫毛和夸张的腮红,漫画男孩的标配是硬挺的发型和如刀剑一样锋利的眉峰。跳脱这样的妆容思维,不妨学习一下 《W 两个世界》 这部韩剧:男孩把漫画画风主要放在眉毛、眼线以及面部阴影的刻画上,此时不需要太自然,可以用各种彩妆笔打造画出来的笔触感;女孩要学习的是波普主义画风,舍弃老掉牙的大眼睛妆容,像宋慧乔在大片中的这个湿发造型一样,运用鲜艳的对比色块,荧光蓝或荧光粉,展现潮流艺术的POP妆效。

篇5

关键词:波普艺术;文化;色彩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26-01

第30届伦敦奥运会闭幕式在伦敦碗隆重举行,这一刻,大家似乎忘记了19天的赛事拼搏,忘记了各国间的文化差异,有的只是欢聚与庆祝。正是英国人用自己特有的艺术方式把这个盛大的仪式变成了波普艺术式的视觉盛宴。

一、背景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意为“大众的、通俗性的、流行性的”。它的作品常利用废旧物、电影广告、各类报刊图片等的组合拼贴为创作手法。它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之一,也是被大众普遍接受和赞誉的艺术流派之一。

波普艺术最早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英国。当工业革命带来机械化生产,社会物质生活日益富足。机器批量生产制造出价廉物美的产品满足了大众的需求,艺术风尚随之发生改变,中产阶级的大众文化成为主流。艺术不再是少数精英和官僚阶层的特权,也不是肤浅的对生活方式的描述。是相对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而言在大众中流行的通俗文化.是流行、民主和机器结合为一体的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标志性的波普艺术作品是1956年独立团成员英国艺术家汉密尔顿采用很多现成照片剪贴,利用现代艺术中拼贴的手法创作出了一幅题为《我们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的作品。作品表现一个现代公寓中,一个肌肉发达、做着健美动作的男人握着棒棒糖形状的网球拍上有“POP”字样,既是英文棒糖lollipop一词的词尾,又看作是popular一词的缩写。里面还有一个明星美女,大量的消费文化产品:电视机、录音机、杂志封面、福特徽章和海报广告等等提供了大量消费文化的视觉符号。汉密尔顿所采用的模仿、挪用、复制、拼贴、杂烩成为波普艺术处理流行的创作手法。并且采用了叙事、幽默、甚至是调侃的修辞方式创意作品。直接以生活中大众熟悉的物品为题材,把这些代表消费文化形形的图像呈现在画布上,借助流行的大众传媒展现它们,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符号,以融合的方式对待消费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来临。这种发达的流行文化为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视觉资源。因此在波普艺术的影响下20世纪60年代,建筑设计、时装设计、家具设计、展示设计等设计领域乃至绘画、摄影、雕塑、音乐都被影响。大众的商品消费与艺术创作之间也越来越关联,由此西方文化开始进入大众式、通俗的演变。

二、波普艺术在闭幕式中呈现的色彩和造型方式

首先闭幕式开始的舞台场景就可以看到米字型舞台的背景,由一面色彩爆炸式的英国国旗连接,米字型的边宽达到130米。这是现代艺术大师达明·赫斯特专门为伦敦奥运会创作的作品,他的这幅作品使英国国旗的三种颜色变得具有动感和张力,和被报纸拼贴的缩小版伦敦城市外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正好是波普艺术中无彩色与有彩色共同显现的表现形式,这种穿插式的布局使得无彩色与有彩色在对等的同时也因彼此的反衬作用而分别得到了极端的强化,使场面富有节奏性的视觉感受。伴随着丘吉尔的演说,整个舞台周围被用报纸拼贴成的各式汽车包围,连行人都是衣着报纸装,再现伦敦人一天的生活场景。此时此刻就是波普艺术的重现,波普艺术主要的手法就是对流行的视觉符号进行模仿、挪用、复制、拼贴、杂烩的处理,而报纸拼贴是波普早期最为流行的一种处理视觉的方式,普通的报纸和日常必需的消费品被组合在一起,看似毫不相干却在视觉感受上强化了现代工业的给经济文化带来的变革。其次即将要升英国国旗的那刻,舞台被大型的白色米字型所覆盖,出现了许多蓝红相间的小英国旗帜,这些小的色彩组合正好与大的米字型无色组合融为一体,相互对比,达到了视觉的最大化。然而最夸张的视觉效果是晚会中期巨型章鱼以透明无彩色的方式出现在舞台中央,周围却被拼贴上荧光色服装的模特们簇拥在一起。这些荧光色在服装中虽然只是一种点缀,但是其色彩效果完全不亚于整体的有彩色。设计者考虑的是在夜间大型舞台的场景,不需要用过多的花哨的色彩引起视觉的注意,而则要利用夜间吸收光的原理拼贴上适当的荧光色即可。不可否认,当视觉的整体效果与音乐融合的时候,全世界的眼球被深深的吸引住。这就是波普艺术的精髓,它不会致力于某个物体的局部,或者强调某个部分,它关注的是整体,可能在某个局部并不能达到完美,但是从整体看的确是易识别、光鲜夺目、别出心裁,可以使任何俗物都更加充满魅力、吸引眼球。

晚会把1969年英国经典影片《意大利任务》的片段被搬上屏幕,主角在被报纸拼贴的背景中倒数,让人印象深刻。以及对歌手约翰·列侬的怀念采用三维立体拼贴式浮雕造型。紧接着出现英国经典电影场景的展现和皇家军乐队的演奏,包括Pet shop boys解构式的独特造型出场,近乎让人混淆这是一场体育运动闭幕式还是一场纯艺术的演出。当红女歌手杰西·J的透视装以及灯泡帽的造型等,虽然备受争议,但是从波普艺术家汉密尔顿最出名的一副作品《到底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中,就不难看出看似怪异的造型无疑真实呈现了当今的某种消费文化,就像当初这幅作品问世时也引起社会上很大的反响,不然这幅作品也不会成为波普艺术的标志。这些形式和造型真实的反应了波普艺术对英国文化、社会价值观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新旧巨变的冲突下,一方面年轻人,崇尚消费主义,追求物质和感官享乐,另一方面,成长于巨变社会中年轻人,又藐视一切的传统,崇拜有着强烈叛逆性的“嬉皮士”、并且通过摇滚乐、性解放、等激烈的社会行为去表达他们传统的反叛。他们在追求标新立异中发泄自我,并有意的改变着原有的方式。

总之,色彩上这次闭幕式以无彩色与有彩色共同呈现的拼贴方式,造型上以传统元素与现代相结合的符号化造型,充分展现出波普艺术的来源于大众生活,又直接反应出生活以及用批判和诙谐的方式,不加掩饰的自我表达这一精髓。

三、波普艺术的影响

波普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将艺术回归到生活中,使日常生活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在此次奥运会闭幕式中波普艺术贯穿其中,也说明它对英国不单是艺术上的影响,更是对英国经济文化上的影响。从社会与生活中体验发现,以达到用艺术来拯救社会,更由于没有脱离社会、生活利用了现实主题,并通过有效艺术形式表达,完成对社会的审视和批判,从而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反思和抗争。正如著名波普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的一句话概括:“波普艺术是通俗的、短暂的、可消费的、廉价的、能大批量生产的,年轻的、风趣的、又是性感的、有噱头的、迷人的、大企业式的。”

一个流派的影响波及文化,甚至是经济。这对于设计教育的思考是深刻的,停留在教育本身,只是单一的从艺术角度对流派进行讲授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拓展其作用。从奥运会闭幕式上,已经能感受到综合的拓展才体现出波普艺术对英国经济文化上的重大影响。英国人还很聪明的告诉世人,波普艺术虽然在美国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在英国的起步,并且对今天的英国文化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从在艺术史上看,波普艺术意味着以抽象艺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的完结,开始后现代主义的新阶段,因此这种影响无疑在历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位置。所以我们要从单一加工型的社会转化成具有自身创造型的社会,教育承载了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和设计相关的专业本身就必须创意、创新,我们可以对一个流派或者思想多角度的进行授课,让学生更深更全的了解这个流派或者思想的起源以及对社会的综合影响,让学生有深度的认识和思考,从而才能创意出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中国制造。

参考文献:

[1][美]杰米·詹姆斯(Jamie James).波普艺术[M].上海美术出版社,2003.

篇6

研究背景

1.经济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高。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已经从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上升到如今的心理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上来,社会更加繁荣,商品市场也日益琳琅满目,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为人们追求更高品质、更个性的家居生活环境,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

2.家居软装饰行业需要创新。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市场经济繁荣昌盛,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化,各式各样的行业层出不穷、应运而生。横向来说,各种行业分支日益细化,纵向来讲,在同一行业里的各种产品种类、款式也越来越多,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日益宽泛,因此,就必然出现目标消费群体的细分定位,家居设计行业需要顺应时代的大潮流,不断地创新,满足不同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才能不断地保持新鲜感,更好的为更多的人服务,经久不衰。

3.特定消费群的需求(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如今,家居软装饰中的产品种类繁多,年轻人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特殊的影响力。如今,他们活力四射,消费意愿很强烈,并且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水平,他们追求新鲜的事物,与众不同的产品最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再加上,近几年,80后的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并且也成为了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因而与“家居”打交道的时间也大大增多,如此对家居软装饰的品质也有较高的要求。

4.波普艺术的影响。波普艺术追求艺术生活化、大众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给人们留下了通俗流行的深刻印象。许多艺术大师将随处可见的生活元素提取,重新排列叠加,甚至可以大量生产,更是将艺术拉近了人们的生活,为大众所能接受。至今,波普艺术风格都广泛地应用于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对当代艺术影响深远。

市场环境分析

长久以来,人们的观念都是“重装修、轻装饰”,无论对于装修公司,还是消费者自身而言,软装饰都是不被重视的。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所需,现代人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软装饰设计也在市场需求的呼唤下,逐渐发展。纵观软装设计的发展,始终是和人们的审美不断提升紧紧相连的,而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对于精神层面的关注自然就更多了起来。

消费者分析

追求个性化,提升生活档次,满足心理需求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主要动机

目标消费人群:软装饰品潜在消费者主要集中在橙黄色区域内。主要以年轻群体、中高收入阶层为主流客户群体。购买倾向为追求个性化、时尚化、文化多元化,家居艺术化。

消费者性别比例:女性人群比例到 64.4%,男性人群占比为 35.6%。

影响消费者购买因素:品牌、款式、价格、实用性、环保、售后服务、购买途径

消费者需求分析:1.追求创意、时尚、个性化;2.产品精致、价格平民化;3.绿色低碳,环保安全。

以年轻人为主,在消费中价格敏感度低,注重的是品牌、舒适度和生活方式,具有强烈的“享受生活”的观念。

调查结果显示:1.家居软装设计近年来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从重视产品,到重视功能,再到今天重视生活方式。2.重装饰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3.软装饰市场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发;4.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生活品质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5. 软装饰越来越被重视,并且装修中比重日益增加。

波普主义设计理论

在波普艺术风格的历史长河中,有三位艺术大师对当代艺术影响深远。1、安迪・沃霍尔:他擅长捕捉流行符号,并常以重复母题元素为主要风格,将相同的元素不断地重复叠加,创造一种视觉上的延伸感。他的作品大多体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广泛地将生活中的物体、风景等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当中,具有社会化和大众化的特征;2、理查德-汉密尔顿:他认为波普艺术是通俗廉价的、性感迷人的、短暂但风趣的,最重要的是能够大量生产的。他的作品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探求表现艺术、大众化和设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擅长将非常有代表性的视觉元素进行拼贴,这种艺术手法至今仍在各个领域被使用着,对当代艺术影响颇深;3、罗伊・利希滕斯坦:他的作品表现了当时美国商业的时代特征,他的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美国漫画的形象和情景。利希滕斯坦通过复制和放大美式漫画中的卡通形象为人所熟知,运用大众所熟知的元素,更容易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使艺术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高高在上,使艺术回归生活。

篇7

考试时间

2019年12月14日至15日

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时间参加考试。考生须凭考生证及本人身份证原件提前30分钟到达候考区,在考场门外集合排队抽取当场考试的考号,抽号完毕后不得擅自离开候考室。考生须按抽号顺序依次抽取试题、备考,凡点名三次未到者,一律按放弃该科考试处理。考生抽取的考号一经确定,任何人不得更改,并须保存至考试结束以备查验。

2.2019年12月12日开始,考生可登录招考资讯网(zhaokao.net)查询具体考试时间安排。冬季路况易受天气影响,请合理安排时间,提早出行,以防迟到。

3.考生不得携带与考试无关的物品进入考场,进入考场时不得佩戴任何饰物,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工具、录音录像设备入场,否则按违纪处理。

4.考生入场后只需报抽取的考号号码,禁止透露姓名、考生号、就读学校等与自己身份有关的信息,禁止做任何打招呼和有暗示的言语行为,否则按违纪处理。

5.考试结束后,将抽号号码及试题交回,经主考教师示意后方可离开考场。

6、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特殊类型招生考试有关问题的意见》(教学厅函〔2016〕8号)和《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教学〔2019〕1号),艺术类省级统考属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出现违规行为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确定的程序和规定严肃处理。

对在考试中被认定为考试违纪的,将取消该科目考试成绩;被认定为考试作弊的,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含高考文化成绩),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1—3年的处理。对于在考试中“组织作弊”“为他人实施作弊行为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提供考试试题、答案”,以及“替考或被替考参加考试”等涉事人员,将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考点信息

天津师范大学立教楼C区东侧入口(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停车地点

驶入学校的小型轿车须按学校要求停靠;7座以上客车不得驶入校内,考生可在学校西门下车,步行至考场。

乘车线路

公交:考生乘849路、963路、968路、951路、687路可达天津师范大学主校区西门。

篇8

关键词:童书 出版传播 普惠性 互动平台

作为一种公益普惠社会责任,童书出版传播应设立一个相应的政府协调管理机构,编制童书出版传播发展规划,尽快建立与国家基础书目相应的规章制度及童书定价机制,以推广、推荐、推送服务为抓手,在以政府“国家推动”为主导的、以行业自愿作贡献及以社会非营利机构专业服务为辅助的基础上,吸纳关心下一代社会力量,搭建起童书出版、童书传播与童书阅读的公益普惠服务互动平台,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童书出版传播服务长效机制。

一、童书出版传播备受社会关切

我国的童书出版传播强势发展,已成为整个出版业中最具活力、最具成长性、最具稳定性的出版板块。新闻出版总署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出版童书19794种,其中新版12640种,总印数35781万册,总定价472792万元,同比实现全线增长。其中,种数、印数和定价总金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6.96%(初版增长41.24%)、25.79%和37.34%,童书出版码洋近三年已超过出版市场的16%,市场份额最高达到了19.7%。专家预测,童书出版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达到出版市场份额的1/4到1/6强。另外,我国已成为世界童书出版贸易大国,每年引进童书品种数以万计,仅2010年引进童书42123种次,39.47万册,总价375.3万美元,占整个出版行业引进的20%,且引进童书的起印数与再版印数远远大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我国的童书出版传播2010年被中国少儿出版界公认为“强国元年”,这一年童书出版传播备受社会关切的大事分别是:

1.少儿读物类出版产品整体质量良好

2010年12月17日,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3・15”质检活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会上公布了2010年少年儿童读物类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活动质检报告,18个质检活动先进单位获得殊荣。出版产品印装质量检测:图书单册合格率99.74%、报刊合格率99.57%。图书、期刊、报纸编校质量检查:报纸合格率92.1%、图书合格率94.41%。光盘、盒式音带平均得分为93.04分,CD类光盘平均得分为92.38分,DVD类光盘平均得分为87.88分,检测报告显示,2009年和2010年我国出版的少儿读物类产品整体质量良好。

2.“世博童书”向上海世博会献礼

2010年中国童书出版界出版了一批“世博童书”,向上海世博会献礼,开阔了少年儿童的国际视野。如中少总社的海宝动画衍生图书50余种、浙少社的《海宝传奇》、外研社的《海宝有约・奥比岛超级明星档案》系列、苏少社的《海宝带你看世界》、天天社的《中华童谣:海宝陪你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上海世博会青少年行动手册》《安徒生的小美人鱼:从童话到民族的象征》《“海宝教你学”系列丛书》《我的2010:上海市小学生世博主题征文获奖作品选》《世博知识小丛书・2010看上海世博》《海宝漫游上海世博会》等。

3.数字出版阅读发展迅猛

数字出版大潮涌动,少儿出版纷纷试水。如江苏少儿出版社与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开发“赛尔号”品牌,推出了“赛尔号”系列书刊,童趣出版社和江苏美术出版社推出《摩尔庄园》相关产品,河北少儿社与香港港嘉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输出了畅销电子图书版权。2010年5月,国家图书馆开通“国家少儿数字图书馆”,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打造网上绿色阅读平台,把国家图书馆的少儿服务延伸到全国,为那些不能亲自到国家图书馆来的全国少年儿童提供服务。目前为少儿读者提供的数字资源总量已达10万亿,读者遍布国内各省区市以及美、日、韩、法、加拿大等15个国家。

4.儿童阅读推广持续升温

2010年7月,全国少儿阅读公共论坛在北京举办。同月,湖南少儿图书馆主持完成《全国少年儿童阅读调查报告》。南方分级阅读推出中国儿童分级阅读标准。接力出版社等相关单位在京举行第二届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举办第四届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

5.优秀少儿读物评奖捷报频传

2010年是全国优秀少儿读物评选的“集结年”,一大批优秀少儿图书获得政府或各种团体颁发的多个重大奖项,包括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童书金奖等。

6.中国童书联盟成立

2010年1月10日,外研社、江西高校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青岛出版社(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师大出版社等8家非少儿类出版社(集团)发起成立中国童书联盟。5月22日,在青岛举行首届中国童书嘉年华活动。至此,形成了专业少儿社的中国专业少儿出版联盟和非少儿类出版社的中国童书联盟两个少儿出版平台。

二、搭建公益普惠平台正当其时

2011年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世纪第二个中国儿童发展10年的开启之年,趁势搭建童书出版传播的公益普惠服务互动平台正当其时。

1.政府主导着力发挥推广优势

优秀童书的推广,“国家推动”是最有力量的“第一推动”。国务院新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纲要》),是实现政府主导着力推广优秀童书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童书对少年儿童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人格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如何科学挑选、对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书给以界定,该项工作尚属空白。对此,《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儿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儿童福利将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发展纲要》还指出:“为儿童提供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政府在增加财政对儿童福利投入的同时,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进一步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使90%以上的儿童每年至少阅读一本图书。”

要实现上述目标尚需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两个积极性:一是统一思想,在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方面达成共识,开拓新思路,找出新办法,完善新举措,切实突出全民阅读中的少年儿童主体地位,推动少年儿童人均读书量的增长;二是建立机构,设立一个相应的政府协调管理机构,编制童书出版传播发展规划,尽快建立与国家基础书目相应的规章制度及童书定价机制,加大童书公益性、普惠性出版传播力度,积极支持、开展“童书阅读推荐书目”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三是整合资源,组织童书出版传播责任主体,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资源丰富、服务快捷、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分级分布式的优秀童书推广、推荐、推送服务平台,为服务少年儿童阅读,建设童书阅读普惠型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四是拓展窗口,可由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版协、地方省、市政府联合举办,也可上下结合依靠地方省、市政府的力量,按照国际一流展会的标准,建立一个中国的国际儿童图书博览会,以此向世界推广我国的优秀童书。

2.专家学者权威推荐营造氛围

“童书阅读推荐书目”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知识推广普惠工程。在国外,一些政府或教育文化部门很重视这项工作,如美国的“CBC童书委员会”作为全国性非营利童书出版者的研究联盟,他们组织专家学者每年向社会推荐多种不同性质的书单。其中,CBC与国家科学教师协会合作,负责给学前儿童到中学生推荐年度最佳科学书;CBC与国家社会研究委员会合作,负责给少年儿童推荐年度最佳社会研究书籍等。在我国,这项工作起步较晚,但出版传播的专家学者也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优秀童书推荐书目研究工作。如“新阅读研究所”已在新闻出版总署及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和资助下,开展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的研制工作,从网上征集意见以及学校试读的情况看,该项工作受到了广大读者包括学生家长及学校师生的普遍支持,并给予了很高的期待。

“全民阅读,儿童优先”。在现有的社会阅读推荐活动中应当优先发展优秀童书推荐活动:首先,要在社会阅读推荐活动中专门增添优秀童书阅读书目的同时,新增独立的童书阅读推荐书目活动,并优先筹划、优先安排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童书阅读推荐活动。其次,政府权威协调机构应以专家学者权威推荐为导向,以其良好的公信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向全社会稳定地、持久地、制度化地专门优秀童书推荐阅读书目,大力营造优秀童书推荐阅读社会氛围。再次,童书阅读推荐书目活动可以是论坛讲座、会展活动推荐导读方式,可以是书报刊绘画推荐导读方式,可以是广播电视、音乐舞蹈推荐导读方式,也可以是网络新媒体推荐导读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增强趣味性、科学性和吸引力。最后,在优秀童书推荐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推荐工作的多样性(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层次性(针对不同读者群)、趣味性和艺术性(吸引小读者),必须感性,不要过多的理性,即使有理性的成分,也让它感性化。

3.社会民众给力推送形成互动

推送优秀童书是推广、推荐、推送普惠服务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图书馆、出版责任主体尽管具有推送优秀童书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专家学者权威推荐的童书,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推送到小读者手上,量大面广,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或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各方非政府组织的积极性,组织关心下一代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由社会民众给力童书推送服务,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收到好的效果。

社会民众给力推广、推荐的优秀童书开展推送服务是与小读者形成互动的先决条件,首先,要动员社会各行各业、社会非营利机构、童书出版传播责任主体(含新华书店“一网通”)和关心下一代社会民众积极参与优秀童书的推送服务活动,增强推送队伍活力,拓宽推送资金渠道,加大推送资金投入。其次,为迅速改善我国少儿图书馆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的状况,要进一步增加社区图书馆和农村流动图书馆数量,并在公共图书馆开设儿童阅览室或图书角,有条件的县(市、区)兴建一批儿童图书馆,使推送服务活动的童书有供儿童阅览的公共场所。第三,要发动和鼓励社会民众积极参与公益性捐书送书活动,为“农家书屋”、儿童福利机构推送一定数量的优秀童书,使远离城市的小朋友、孤儿和残疾儿童也能真正享受到平等的图书与信息服务。第四,面对网络时代的童书网络传播、阅读的巨大变化,要在公益性文化场所和儿童活动场所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为儿童提供公益性上网服务。社区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要对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共同推动优秀童书阅读在网络传播发展中的实施。

三、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尤为重要

童书出版传播要以推广、推荐、推送服务为抓手,搭建童书出版传播的公益普惠服务互动平台,正确处理三大关系尤为重要。

1.正确处理公益与普惠的关系,在“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公益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优秀童书的推广、推荐、推送服务活动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当下应具有的普惠特性,表现为服务活动的公共性、活动主体的国家性、活动开展的非营利性、价值目标的公平性等。而在我国现阶段,要做到完完全全的公益,条件尚不成熟。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公益与普惠的关系,在大公益领域防止把利润最大化当做首要目标,把公益普惠的实施交到社会的手上,吸纳关心下一代社会力量,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优秀童书的推广、推荐、推送服务,在“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2.正确处理体制机制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在“可持续”上实现新突破

搭建童书出版传播的公益普惠服务互动平台,作为辅助国家发展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的体制机制创新,在提倡可持续性发展的今天,童书出版传播仍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它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换取所谓经济效益,不能以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代价换取所谓经济效益。因此,无论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而言,都要正确处理好体制机制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建立童书出版传播责任主体的社会责任理念,进一步开拓服务路径、创新服务形式、延伸服务内容、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全社会关爱儿童、帮助儿童在读书中成长的责任感,在“可持续”上实现新突破。

篇9

关键词: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 吸气法; 易燃易爆危险品

1引言

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Highfield asymmetric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FAIMS),也被称为差分离子迁移谱(Differential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DMS), 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技术,是在传统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IMS)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利用不同离子在强场条件下离子迁移率呈非线性变化的特点,来实现对离子的分离[1]。较传统IMS技术而言,基于微加工方法实现的FAIMS技术具有核心器件体积小、大规模加工成本低廉、操作电压低的优点[2],且可实现对正负离子的同步连续扫描,同时减少了溶剂的使用,绿色环保[3]。传统FAIMS的分离电极的电场强度最大通常为20000~30000 V/cm,而芯片级FAIMS技术由于尺寸更小,分离电极的电场强度最大可达60000 V/cm以上,极大地提高了选择性、灵敏度及分辨率[4],缩短了检测时间。目前,FAIMS技术已在爆炸物[5]、化学战剂[6]、饮用水污染物检测[7, 8]、蛋白质组学[9, 10]、临床研究[11]、药物[12]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13]等多领域进行了广泛探索,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篇10

关键词:实验室波普艺术波普广告艺术文化

矛盾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变成了一个大的实验室,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得到产生、检验、重生和升华的,广告艺术文化也不例外。它借助社会发展出现的审美矛盾冲突,为时代的潮流要求,不断地把艺术和设计,甚至是多种语言形式融合在一起,试图寻求它独特的社会美学风格。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广告艺术文化要以不同的精神姿态表现、影射时代的审美特征,就必需不断地寻求最佳的时代设计表现语言,才能求得它的社会商业出路;波普艺术的诞生发展,给广告设计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借助波普表现语言发展起来的广告艺术文化,我们暂且称之为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跟其他的广告一样,也是要不断地进行试验和尝试才能更好地寻求社会商业出路的,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是实验室里的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的发展,知识爆炸的社会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所难免,传统的美学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一次考验和历练。事实证明,传统的绘画已很难满足所有人的精神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20世纪50年代,在社会这个实验室里,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应运而生,并且成为那个时代时尚的代名词。广告艺术往往是通过把握艺术文化潮流来把握流行的商业文化的,当波普艺术冲击着传统绘画领域并试图打碎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时,作为大众文化实用艺术的广告艺术也同样被“波普”风潮所波及。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口味,也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广告设计者把波普艺术的观念和其大胆的表现手法尝试引用到广告设计中来,使得广告艺术几乎在一夜之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时尚的大街小巷上时,让那些追求“酷”生活的现代年轻人喷发出了对它火一样的热情。这种不循规蹈矩的广告艺术实验,它粗糙却很是标新立异,它抽象但又个性鲜明,它平面但意会的简洁图案、随性但隐喻的诉求文字、抽象但张扬艳丽的色彩,还有纯粹舞动的表现线条,所有这些都恰恰象征着青春的一种挥霍,一种潮流年轻人的自由自在的写照。这次广告艺术与波普艺术的混合反应,不管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的实验结果,都暂时迎合了具有复杂审美倾向的年轻新一代的口味,抓住这样的一种口味倾向,设计者更是相信了安迪·沃霍尔说过的一句话:“Everythingisbeautiful.Popiseverything.”(所有的事物都是美丽的,波普就是所有的事物。)

因此,任何事物都成了设计者尝试用来设计广告艺术的构成元素,所有的构成元素都被试图在实验过程中求证它们的存在价值,或许是浮躁的现代年轻人喜欢新奇的艺术视觉冲击力,或许是毫无禁忌的表达游戏更能体现时尚气息和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年轻人喜欢借助这种文化潮流来宣泄情感,标榜自己的个性,同时证明自己跟艺术文化走得最近;虽然广告艺术的这种波普实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人的审美倾向,但波普广告艺术毕竟是踩着年轻的步子而来,它在一点点地逼近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生活,淋漓尽致的波普广告艺术,也诱发了我们对广告艺术领域的更多期待。但通俗、趣味、大众和即时的时尚之风,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行为方法上,它们都是有待于人们的发掘和发展求证的。因此,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仍然需要设计者们不断地探索和把握,仍然需要时间、空间对它的考验,仍然被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所左右,它注定要带着实验室的味道一路走去,这样,它才能把准流行文化的脉搏,才能更具时代的时尚精神内涵,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商业市场。

波普广告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又产生在观念艺术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在一定嬗变的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义,需要一定的实验求证过程。波普艺术是踏着工业的尘埃而来的,是后现代美术的征兆。一开始,波普艺术就是以理性的、批判的、自然的、直白的、嘲讽的、矛盾的等这样一种复合姿态出现的。对于这样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理论家们关于“波普”的定义最初也曾有过多种不同的解释,那么,在艺术文化多元化的新观念激发下,借助“波普”来刺激和推动广告艺术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波普广告艺术文化应怎样来定义,这是人们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当科技不断地被运用到艺术领域里来时,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消解,纯艺术的波普艺术和大众艺术的波普广告艺术,它们无论是在手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交集,更何况它们还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时期和不同的地域里。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对它们的含义界定是不同的,正如“……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增加。因此……例如广告、电影和电视等,也要求我们对其作出新的文化阐释。”①那么,怎样把握波普艺术和波普广告艺术之间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当的求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社会的肯定和人们的认可。什么是波普艺术,什么是波普广告艺术,这要由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这个决定需要时间和空间的验证,况且,概念又是一个抽象物,要想正确地把握一种新生事物的概念,需要人们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证明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概念也一样,在多元化的艺术文化概念遍地开花的社会时期里,在一定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位注定是要在社会实验室里来等待着最终的最佳结论。

广告艺术要想借鉴和融会波普艺术来实现它的不一样的社会价值,就得寻找两者之间的艺术交汇点,寻找就是不断地尝试和实验。要想波普广告创造出最大的商业经济价值,再精明的广告设计者也要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学会怎样去把握波普艺术的内在魅力,消化并有效地利用其积极因素,这样,波普艺术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广告艺术,最大限度地为广告艺术带来商业卖点。达尔文的《进化论》里说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波普广告艺术也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要发展、要立足于市场,甚至要渗透到商业的各个领域去,这需要波普广告艺术既要恪守传达信息的职责,又要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欣赏需求;既要对审美潮流“见风使舵”,又要不断地紧跟时代的潮流。当波普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扩张到广告设计领域时,要个性化、要全球化品位的广告艺术设计,当然不能对波普艺术进行简单的复制、移用或是全盘照搬,而是要设计者不断地探索和寻求设计艺术与波普艺术的切入点。考虑时代、人文、时间、空间的不同,尝试运用、投放市场、总结经验,最终找到更能赢得人心、深入人心,更能保持鲜活生命力的经典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发展思路。所有这些,都是设计者们绞尽脑汁地去尝试、去研究的结果。有研究就有设计实验的可能,设计者的设计实验行为,其实就是波普广告艺术在社会实验室里的实验行为过程。

波普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矛盾曲折的道路历程,通过把脉文化潮流而发生发展的广告艺术,受波普潮流起落的影响,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随时经历着市场的考验。流行的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的晴雨表,社会的某个时代、某个阶段都有它相应的不同的艺术风格产生、流行,就算是同一种风格,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解释技巧等现象出现,并且,波普经历的盛衰也是众所周知的。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也随着在发生变化,怀着想做现代先锋设计师雄心的广告设计者,密切关注波普艺术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变化动态,随时准备尝试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以便使自己的思路能赶上潮流、引领潮流。如:当波普喊着“颠覆”或盛行或混沌于人们的生活时,设计师就在审视波普元素在设计中的地位,领会波普的实在精神意义和其他设计元素的关系,种种。以此企图形成鲜明个性风格,独占市场,因为,毕竟广告艺术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艺术行为,而是社会对商业信息的视觉艺术要求的行为。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商业信息,信息又在观众读取时经过消化形成“加式”的信息艺术内涵,观众的参与使波普广告艺术受时尚文化思潮的影响很大,波普广告艺术要不断地迎合和引领人们的审美时尚。它需要学会怎样精致地去言明他物,需要随着时尚文化、艺术思潮的浪头,调整和挑战自己的艺术领域极限,让设计更加具有品位,以求社会、商业市场对它最大限度地接纳。调整和挑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实施试验的过程。

我们不难看出,当人们试图要给波普广告艺术定义时,当设计者们不动声色地把波普的精神引领到广告艺术中来时,实际上,他们在做着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艺术文化实验活动,他们真正地使“波普艺术”的“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生活化”的宗旨得以实现,从而也使广告设计艺术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表现、视觉效果境界,波普广告设计艺术文化的社会生活化,正是关注大众文化的艺术思潮的结果“……通俗的、大众的、可消费的、便宜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诡秘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②是它的本色,它的视觉符号通过与“波普”的日益撞击与交融,使现代的街头表现得异常的活跃,易于辨别的公共图像使冰冷的街道多了几分调侃和浪漫。大众文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时刻影响着设计文化的发展,就像有一句话说的“更有意义的是,大众文化对于设计的影响作用也从此成为设计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③既然是课题,就不会没有试验,波普广告艺术就是一个要有试验的设计艺术课题,所以我们说,它是社会实验室里的产物。

注释:

①(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第24页。

②门小勇主编.平面设计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55页。

③同②,第156页。

参考文献:

[1](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

[2]李世丁,袁乐清著.沟通秘境:广告文案之道.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

[3](英)杰里米·安斯利著,蔡松坚译.设计百年——20世纪平面设计的先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