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系统范文
时间:2023-03-31 02:3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考核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6-0084-02
1 简介
针对ERP系统在企业长期应用过程中,ERP系统使用效率差等问题,开展企业项目调研,明确考核需求,开发ERP应用考核系统,灵活分析ERP系统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各项关键技术指标,综合反应企业ERP应用情况,帮助企业业务人员更好地使用ERP系统,给企业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使ERP系统真正成为企业正常运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应用考核系统是以ERP系统业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系统中基础数据完整性、业务单据准确性和业务操作及时和平稳性等情况进行分析,提炼出ERP系统中与生产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各类应用考核指标,逐步形成ERP系统考核指标库,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ERP系统应用情况,规范和促进ERP系统的应用,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应用绩效,真正成为企业正常运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ERP应用考核系统将协助ERP系统应用规范框架,通过分析ERP系统内部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各项关键技术指标,设计开发能够综合评定企业ERP系统应用情况的考核评价指标。本考核系统将在后续的应用中不断进行系统完善和功能提高,以提高ERP系统应用和企业管理水平。
2 功能
2.1 系统架构
在总体架构方面,主要把考核系统分成三层,ERP系统是基础数据层,考核系统是数据处理层,结果由数据展示层提供,用户直接面对的是数据处理后的数据展示部分,可以直观、便捷进行数据查询和数据分析,从而进一步的规范操作,提高效率。
三层结构:
表现层(Presentation Layer):这是SAP用户和R/3系统交流的接口,用户在这一层对SAP系统进行操作。这层将用户的命令或者操作传送给R/3系统,然后系统进行相应的处理后把数据返还给用户。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这层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和一个消息服务器。每一个应用服务器包括一系列服务以便进行应用程序。所有的服务分置在这些应用服务器之中,其实用户需要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应用服务器,多个服务器之间传递信息以决定用户到底需要的是哪个服务器的服务。
数据库层(Database layer):这里就是SAP系统的核心,存放了所有SAP系统的数据。
2.2 技术架构
主要的数据流是以底层的ERP系统为基础,可以固定时间和非固定时间2种方式抽取数据到ERP考核系统指标数据库,之后利用各种指标公式,进行数据分析及展示,以ERP考核系统指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这样就等于在ERP数据库和数据展示之间添加了另一层数据存储层,可以避免考核数据查询及分析对ERP系统产生影响。
2.3 考核系统目标
1)通过对ERP系统应用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规范和促进系统应用,充分发挥ERP系统对生产经营管理的支持作用。
2)通过分析数据完整性,帮助企业对基础数据进行检查和确认,保证系统基础数据一次录入能够多次应用。
3)通过分析业务需求时间和实际完成时间,促进业务操作及时平稳,为生产经营决策及时提供业务数据信息。
4)通过分析系统中的冲销单据比率,降低误操作,提高业务数据质量。
ERP应用考核系统将应用于ERP系统各个企业,涵盖ERP系统中各关键业务模块。可根据各企业提出的各种需求及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多个考核指标,而且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随着ERP系统的深入应用,进一步完善和调整考核指标。
1)供应商主数据完整率。
2)客户主数据完整率。
3)入库及时性。
4)设备需求计划完成情况。
5)项目需求计划完成情况。
上述5个指标是以ERP系统业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系统中基础数据完整性、业务单据准确性和业务操作及时和平稳性等情况进行分析,提炼出ERP系统中与生产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各类应用考核指标,逐步形成ERP系统考核指标库,帮助管理人员及时了解ERP系统应用情况,规范和促进ERP系统的应用,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应用绩效。
2.4 效果
ERP应用考核系统可及时反映企业生产运行状况,在企业管理层面上可以及时了解并促进ERP系统的整体应用情况,在实施企业单位层面上可以帮助各业务科室或业务部门规范、促进系统应用,帮助各单位及时准确了解ERP系统业务数据,提高系统操作的规范性、平稳性,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此系统开发投用后,以此为基础推广应用于其他企业ERP。同时此系统可在后续的应用中不断进行系统完善和功能提高,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ERP应用考核系统能够及时反映ERP系统的运行和应用情况,帮助各企业单位更好地应用ERP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及时了解ERP系统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和质量。
3)支持系统数据的穿透查询,迅速定位问题数据,对ERP系统进行专业化监控及使用情况分析,为ERP系统的深化应用和拓展奠定基础。
4)积累了一套ERP系统应用情况的考核数据,通过分析ERP系统数据对ERP系统进行考核,保证了考核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2.5 技术现状
信息系统考核在国外早已得到广泛关注,国外ERP应用考评指标和方法也被国内广泛学习和借鉴,国内部分企业对ERP应用开展了考核,但不同企业ERP系统应用存在各自不同特点,部分企业ERP应用考核通过人工方式开展,部分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式开展,而且考核机制也各自不同,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仍未形成统一标准,想要形成国内一个考核标准,这条路还很漫长。
参考文献
[1]张跃进.市(县)级土地利用中体规划修编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土地,2004(7):38-39.
[2]张照贵.经济博弈与应用[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3]王颖,孙斌栋.运用博弈论分析和思考城市规划中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汇刊,1999(3):63.
篇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维护权益为原则,紧紧围绕“五个稳定、四个下降、三级创建、两个力争”总体目标,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力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坚决落实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扎实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与生态示范创建,不断强化环境监管与执法,全面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推动全市环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出积极贡献。
二、组织领导
市环保局成立2012年度全市环保系统目标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局长、局党组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他各位局领导为副组长,局机关各处(室),局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三、考核对象
9个县、区环保局。
四、考核内容及评分办法
总分共100分,其中:总量减排20分,环境执法20分,能力建设10分,环境质量(环境监测)10分,污染防治10分,项目审批5分,项目验收5分,环境宣传、维稳10分,生态示范创建10分(考评详细内容及评分办法详见附件)。
五、考核程序
1、各县区环保局自查自评。各县区环保局按照本实施方案,对照目标考核内容及评分办法逐项自评,写出自查报告和自评分表,注明得分和扣分依据,于2012年12月20日前将自查自评结果报市局办公室及各涉分处(室)、单位。
2、各涉分处(室)、单位评分。市局各涉分处(室)、单位根据平时工作情况,对各县区环保局涉及本部门工作的分值提出评定意见及扣分理由,于2012年12月25日前报局办公室。
3、目标考核领导小组综合评定。由市局办公室将各县区环保局自评、各涉分处(室)、单位的评分意见汇总,报目标考核领导小组审核,由局长办公会确定最终考核结果。
4、目标考核结合平时工作情况,以文字材料审核为主,必要时经局长办公会同意可实地考核。
篇3
关键词: PDA;C#;SQL for CE;成绩考核;功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069-02
1 概述
随着高校对实验能力的越来越重视,实验考核在高校教学越突显其重要性。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采用传统手工方式进行实验考核,存在成绩考核不规范和不便于对实验考核成绩统计分析、不能提供及时成绩考核查询服务、在学生人数较多时、不便于教师详细掌握学生实验成绩、不利于教学管理部门对实验教学的管理等问题。为此本项目研制一种基于移动计算技术的学生实验考核系统,以实现实验过程成绩考核自动化和提高实验教学管理的效率以及精细化水平。
2 系统介绍
2.1 功能特点
该软件运行与win CE系统平台之上,采用选项式输入。另外该软件具有本地存储的功能,数据可以储存在本地的数据库中。该PDA成绩考核系统具有录入、查询、删除、修改、导出等功能。同时该系统提高外部数据接口,与其它教学管理系统相连,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了教师方便的管理实验考核成绩、学生及时查阅成绩、教务处清晰掌握分析学生实验考核成绩的功能。
2.2 数据库设计
该软件的功能的实现都是以对数据库的操作为基础,因此数据库的设计必须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我们使用作为SQL for CE系统数据库。考虑到C#和SQL for CE有比较强的链接性,而且方便对数据库的字段的调整,从而让该软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3 系统功能模块
3.1 查询功能
成绩查询模块主要实现对学生成绩记录的查询功能,查询条件为唯一关键词、无重复字段学号。查询的目标为学生的姓名,对学生信息加以确认,以及学生的成绩。
输入学号,查询模块就会采用遍历的方法与每条记录进行比对,当条件字符串数据库中的字段匹配时,则输出查询的结果。当查询条件为空时,系统会提示:学号不能为空。该功能模块主要是对odrReader.Read()函数的应用。
3.2 录入功能
成绩录入模块主要实现对学生成绩的录入到当地数据库的功能,录入的字段类型与数据库字段类型相匹配,学号、姓名、成绩。但是该系统的字段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修改。
本功能的实现是利用存储过程录入数据。使用 SqlCEDbConnection对象与数据库建立联系,用select语句实现向数据库中写入数据。按照字段的对应关系,把信息结果写入到指定的数据表中。
在该窗体中添加了一个DataGridView控件,此控件用于显示数据表中的信息,并且随着记录的添加而进行更新。该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对SqlCEDbDataAdapter类的应用,以及DataSet()函数的使用。
3.3 删除功能
成绩删除模块主要实现对数据表中记录删除的功能。用户删除记录时只需要点击要删除的记录,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动作,记录下待删除记录的关键词段。然后在运用遍历的的方法,与数据表中的记录相应字段进行比较,寻到匹配的字段,执行删除命令。
该功能模块使用 SqlCEDbConnection类来实现数据的删除,因此要求为其指定合法的Delete语句,在指定Delete语句时最主要的一步便是where条件。该模块在加载时首先把信息绑定到DataGridView控件中。最后通过SqlCEDbConnection类的 ExecuteNonQuery方法完成删除操作。该模块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对dataGridView1_Cell -Content Click方法的应用。
3.4 修改功能
该功能模块主要是实现对数据表中记录的修改功能。修改功能的实现是利用了数据对象。具体实现是,首先检索出要修该的记录,并将这条记录的所有字段输出。然后对记录的有误字段进行修改,重新更新到数据表中。
当输入的查询关键词(学号)不存在数据表中,将会弹出窗口进行提示。该模块的功能实现,是对上面几个功能模块的一个综合应用。查询,新纪录的更新,其实本质上就是添加一条新纪录,删除掉重复关键词的记录。该功能实现的关键就是对Update() 函数的应用。
3.5 导出功能
该模块主要实现数据表中的记录导出功能。主要实现是利用C#对Excel的操作,具体实现是通过遍历把数据表中的记录逐条导入到PC机数据库中。
该模块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对DataChangeExcel 类的应用。用户选着保存的路径,实现把数据表存储到指定的位置。
具体实现的过程是,首先创建一个表格的,然后把数据表中的字段对应到Excel表格中去,在通过对数据表的记录的遍历,把相对应的字段复制到Excel表中。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导出功能。
4 结束语
本系统能够很好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高的意义。也为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无纸化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此外该系统具有高性能、操作简单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明强,等.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研发[J]. 科教导刊,2011(10):43-48.
[2] 杨琴,等.基于过程管理的高校实验课程成绩考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5):373-375.
[3] 万锋,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成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报,2011(2):76-78.
篇4
【关键词】形成性考核 考核管理 考核管理系统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职业技术教育界逐渐确立了过程性的能力评价理论共识,强调对学员能力形成各阶段水平和个体差异的真实把握,促进与检查学员能力形成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得到推广普及。然而“形成性考核”在评阅、登分、统计等环节上费事、费力,常使教员陷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因此,实际情况是考核管理并不规范,考核实施随意性较大,对形成性考核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不够,不能有效促进教学。
研究课程形成性考核管理系统能够辅助教员实现形成性考核程序和档案的规范管理,记录学员课程形成性考核数据,为教员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和对情况进行分析提供方便,有利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同时,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展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形式,促进学员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1 需求分析
由于条件所限,学员通过校园网络完成课程的形成性考核有一定的不便和难度。但是在部分配置了局域网环境的专修室开展的课程,还是具备条件的。因此我们希望首先开发出局域网环境下的课程形成性考核管理系统,暂时只考虑教员和学员两级用户的情况,由教员对课程和学员进行管理。以后再考虑拓展到教务人员作为管理员对课程、教员、学员进行管理的情况。下面对各自的需求进行梳理。
1.1 教员需求
教员实际上是兼顾了教务人员的职责。要能够完成课程管理、学员管理、考核计划管理、项目考核、成绩分析和与学员的交互等几个方面的任务。教员登录系统后,第一任务就是添加课程、上传课程资料;然后按照课程和期班添加学员数据(此步完成后学员才可登录系统);再为每门课程每个期班设置形成性考核计划和考核项目内容,并根据课程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开启和关闭考核项目,学员完成考核项目后,系统自动评阅客观题部分,主观题部分由教员评阅,系统自动将评阅结果和教员评语反馈给学员,实践性考核项目得分由第三方软件或教员直接给出并计入系统;教员还可统计学院完成考核项目内容的具体情况,可细化统计到某一考核项目的某一个小题目。
由于系统是在教室局域网内运行的,教员不能所有操作都在教室进行,因此,要求教员可以讲系统安装在办公室电脑上,录入课程及考核资料,然后按需导出数据,再将数据导入教室计算机中。
1.2 学员需求
学员的需求相对单纯一点。首先,登录系统后要能够查看或下载教员上传的课程资料,查看课程形成性考核计划;第二,学员要能够联机完成教员指定的考核项目,上传作业,查看完成情况和教员反馈;第三,学员要有渠道能够与教员实时交互,反映问题。
根据课程形成性考核程序,可梳理出如图1所示的系统业务流程图。
2 模块结构
参照系统业务流程,我们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如图2所示。
其中,考核计划管理子系统业务流程和项目考核子系统学员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3 架构设计
为提高系统的通用性、可移植性和扩展性,我们将数据访问独立出来,采取类的封装技术设计数据访问层,独立设置业务逻辑类,这样可实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解决数据操作和数据访问交叉在一起的问题。通过.aspx文件实现页面显示层的视图,编制.CS程序实现对页面显示和业务逻辑(模型)的接口控制。执行控制器职能,模型部分针对业务逻辑层,通过封装各种操作类和数据访问接口类实现该部分的功能,数据访问层单独独立出来,在Web.config和数据访问类的共同配合下完成数据库的访问,满足系统对数据库数据的存取、更新、删除、查询、抽取等操作需求。系统架构如图4所示。
4 难点问题
在进入系统代码编写以前,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4.1 考核计划制定
制定考核计划须设定本课程所包括的形成性考核内容、所占比例,设定好之后,由教员激活开启该计划,学员端方可看见考核内容以及提交作业。
一门课程的形成性考核要兼顾学习过程考核和学习内容考核:学习过程考核主要包括考勤、平时学习表现和小组学习等项目的考核;学习内容考核主要包括平时作业、阶段测试、实验(实习)、实践操作、小论文、大作业等。考核形式的多样,给拟定考核计划带来了困难。在对各种考核形式进行分析后,我们将形成性考核任务模式分成两类:一类是网上作业任务,一类是登记信息任务。对于网上作业任务,须从题库中选择题目组成任务并指定题目分值,学生完成考核任务后,系统直接计算出客观题成绩;如果题目中包含主观题,由教员批阅打分。对于登记信息任务,例如“考勤”,一般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直接打出分数。
4.2 数据库表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后续开发的关键。对于本系统来说,采用关系数据库比较合适。由于考核计划的多样性,数据库的设计比较复杂。除了要存储考核的内容,还要体现出考核的过程及提供数据进行考核分析。因此数据库的设计分基础性数据(如教员表,学员表,课程表和题库表)和过程性数据两个部分来设计。
按照系统形成性考核实施过程,在制定项目计划时需要下面的表:
考核计划表:每门课程每个期班都有一个考核计划表,每一个考核计划都包括若干个考核项目。登记信息任务直接给出考核项目内容,网上作业任务给出考核项目内容表名。
考核项目内容表:记录网上作业任务的项目内容,包括平时作业、阶段测试、小论文、课程大作业等。注意,通过模拟训练平台进行的操作考核认为是登记信息任务。
还需要如下数据表记录学员完成考核的情况:
课程期班表:存储期班课程信息及其对应的考核计划;
学员完成考核计划表:每门课程每个期班一张表,记录学员完成考核计划情况及教员反馈;
学员项目得分表:每门课程每个期班一张表,记录学员考核项目得分。
5 小结
开发学员课程形成性考核管理系统,实现学员课程形成性考核的信息化管理,能够辅助教员实现形成性考核程序和档案的规范管理,克服考核实施随意性大的问题。系统记录的学员课程形成性考核数据,为教员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和对情况进行分析提供方便,有利于教员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及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本文只是设计了系统的粗略框架,距离系统实现还有距离,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方案,设计好系统数据结构,进行系统的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1]施勇军.形成性考核管理系统建设的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2013(08).
[2]徐亚君.完善形成性考核的几点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04(02).
[3]张明,张睿,袁翠松.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4]张露.电大形成性考核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2.
[5]王刚.基于B/S 模式的形成性考核管理系统的设计[J].电大理工,2006.
[6]张明,张睿.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问题与对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篇5
电子商务实践环节考核系统由考试系统、出题系统、考生分组系统和评卷系统组成。其中考试系统是最重要、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提供考试服务功能。出题系统、考生分组系统、评卷系统只是系统辅助子系统,教师在考试前使用出题系统生成试卷,使用考生分组系统对考生进行分组,在考试结束后使用评卷系统对考生答卷进行评阅。其总体结构如图1。本系统的整个架构建立在三层结构基础上,即数据服务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其逻辑结构如图2。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3:在服务器端,管理人员从试卷库中选取试卷和从考生库中选取考生后开始考试。考生登录考试系统,输入验证信息,服务器端根据考生库的信息判断考生输入的信息是否正确,如果输入正确,则允许考生登录,并发送试卷给考生。考生根据试卷内容进行答题,答题过程中形成的答案自动传送到服务器端。最后,服务器端将考生形成的答案导出交由任课教师批阅。电子商务实践环节考核系统的其他接口设计如表1。
2电子商务实践环节考核系统的实现
电子商务实践环节考核系统结合校园局域网的有利优势,采用C/S模式开发并最终以服务器-客户机的方式运行,硬件方面要求要有较高性能的服务器设备、数据传输速度较快的带宽、网络连接情况基本保证的局域网配置,目前高校的硬件设备基本上能够满足以上要求。软件支持方面,服务器采用Windows2000(或者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SQLServer2000;平台软件:Framework2.0等。网络平台方面,通信协议:TCP/IP、UDP;通信带宽:至少10Mb/s。该系统在技术上主要是以MicrosoftVisualC#.NET高级语言进行编码、SQLServer网络数据库技术来实现数据管理,并使用了Photoshop等图形图像处理工具对系统界面进行了美工。
3电子商务实践环节考核系统的成效
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灰色关联分析法;广电;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20日
一、引言
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效提升广电系统内部公共管理部门的管理服务水平,为一线的节目生产播出部门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服务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
在广电系统内部,公共管理部门(内部又称公共机构)是支持性部门,其工作结果并不会直接带来节目生产的提升、广告及活动收益的增长或收视率的提高,其主要通过为一线部门提供资源或保障而产生间接作用。相对于一线的节目生产播出部门的考核,对公共机构的绩效评价难度更大。一是因为其多数工作只适宜定性评价,缺少可量化性;二是其工作内容各不相同,缺乏可比性;三是其很多工作成果,如制订出来的规划和制度,需要一段时间才显出效果,缺乏时效性。但若不能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分出孰优孰劣,就难以督促各公共机构改进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二、某广电集团公共机构考核情况
某广电集团是某市唯一省级广电主流媒体机构,目前设有党群办公室、纪委办公室、办公室、总编室、总工办、审计监管办公室、计划财务中心、人力资源中心、技术制播中心、信息技术中心、行政后勤中心等公共机构。和全国大多数广电机构一样,其最初对公共机构的管理是粗放的,表现出来就是“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
2007年,其出台了《公共机构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办法规定:各公共机构的目标内容总分为100分,分常规工作目标和单项工作目标进行考核。根据部门工作内容的不同,这两个目标的权重不同。常规工作实行累积加减分,最高减分不超过10分,最高加分不超过15分,单项工作实行倒扣分制。月底对目标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评议,集团领导对公共机构评议和各业务部门对公共机构的评议分别按30%和70%计算综合得分。
2011年,其启动频率频道运营责任制改革,出台了《一级机构和直属企业单位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关于加强一级机构内设部门及员工考核与分配管理的指导意见》等制度,并于2012年开展了对公共机构的考核改革。根据部门特点,将全集团的下属部门和单位划分为任务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两种责任类型,公共机构是按照任务成本中心进行管理,其目标内容包括任务指标、成本指标和管理指标,三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70%、20%、10%。任务指标主要考核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事项以及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情况,主要通过常规工作、单项工作以及督办督查工作进行评价;成本指标主要考核部门可控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采取加扣分制;管理指标主要考核部门执行管理制度与流程、班子建设、团队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采取扣分制。
尽管改革相比以前已有很大改进,但仍存在细化评价难与业务部门绩效联动不够的问题。笔者建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公共机构管理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并建立与业务部门绩效联动的机制。
三、对公共机构绩效进行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的一种,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数值构成的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由于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对信息不精确、不完全确知的小样本系统有明显的理论分析优势,故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公正客观评价公共机构绩效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一)评价指标选择。通过实际调研和专家咨询,选择价值与贡献、管理与服务等3大类,工作质量、价值贡献、管理水平、队伍建设等8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二)确定指标值数列。由集团领导、各业务部门对公共机构的评议以及公共机构互评,累加得出各公共机构在这些指标的得分。选取部分公共机构得分见表1。(表1)
(三)归一化处理。方法是用标准数列中的最大值除以表中所有数值,以百分比数值表示各公共机构的考评情况。归一化结果见表2。(表2)
(四)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通过实际调研和专家咨询,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按上述评价指标顺序排列的权重为:
W=(0.3,0.3,0.1,0.1,0.1,0.03,0.04,0.03)
(五)计算灰色关联系数。由灰色关联系数公式:
(k)=
经计算,对公共机构1而言,两级最小差与两级最大差分别为:
X(k)-X(k)=0,X(k)-X(k)=62.5
取=0.5,则:
1(k)={0.45,0.38,0.71,0.45,0.71,1.00,1.00,0.56}
同理可得:
2(k)={0.40,0.50,0.40,0.40,0.50,0.67,1.00,0.67}
3(k)={1.00,0.71,0.71,1.00,1.00,0.38,0.56,0.56}
4(k)={0.71,1.00,0.56,0.45,0.38,0.45,0.71,1.00}
5(k)={0.56,0.71,0.33,1.00,0.45,0.33,0.56,0.33}
6(k)={0.45,0.33,1.00,0.38,0.33,0.38,0.38,0.45}
(六)计算灰色关联度,建立关联序。根据灰色加权关联度计算公式:
r=W(k)
代入上述数值计算,各公共机构的灰色关联度值分别为:
r=0.527,r=0.480,r=0.836,r=0.726,r=0.602,r=0.449
因此,上述公共机构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
r>r>r>r>r>r
从以上计算过程和结果可看出,公共机构3的管理服务水平最高,在绩效考核中得到认可。
四、相关建议
在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公共机构绩效进行排序评价的基础上,笔者建议应进一步根据其价值贡献、管理服务等对公共机构进行分类分级,以确定其部门薪酬系数;同时,根据一线业务部门当月的平均绩效水平,得出公共机构整体浮动系数,以便于与业务部门的绩效挂钩;月底进行综合评议,由集团领导、各业务部门对公共机构的评议以及公共机构互评计算综合得分,得出考核系数。将这三个系数进行加权计算,笔者认为能够实现对公共机构绩效的公正客观评价,若能实现这种改革,必将极大提高公共机构人员的管理服务意识和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一、考核对象及事项
本办法适用于对各县(市)检察院办公室的信息、提(议)案、督查、统计、档案、公文办理和政务工作的考核。
二、考核原则
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效、便于操作、激励创新原则。突出重点,简便易行。
三、考核方式
实行月评、半年考核与年终总评相结合的办法。全面、综合考核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工作由分院办公室实施。除信息工作外,其它工作采取倒扣分考核办法。
四、考核标准
(一)日常政务、上传下达工作
日常上传下达、通信联络畅通,文电处理及时、准确。上传下达发生错漏、失误扣1分/次。不及时反馈交办事项办理结果扣1分,不按要求上报材料扣2分。政务接待不使用文明用语每次扣1分。
(二)信息工作
及时、客观、真实地上报各类信息,实行累计加分制。按照《**检察分院信息工作考核办法》执行。重要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每次扣1分。
(三)提、议案工作
未按时办结的每件扣2分,未办理的每件扣5分。答复质量不高,受到批评的扣1分。
(四)督查督办工作
未按时办结的每件扣2分,无正当理由未办理的每件扣5分。未按程序办理的每件扣5分。反馈办理报告不符合要求的每件扣2分,退回重办的每件扣5分。
(五)公文办理
公文形式规范、内容准确、程序规范、承办及时。出现形式不规范等差错一件次扣1分,不按时上报规范性文件备案的扣2分。
(六)档案工作
建立文件收发、登记、保管制度。设立文件档案专柜,确定专人负责管理。文件按时间、类别整理,装订成册,并保留完整,便于查阅。未及时整理扣2分,不规范扣1分,出现重要档案丢失等问题扣5分。
(七)统计工作
按照分院2005年印发《检察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执行。
(八)保密工作
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保密工作制度,加强文件保密管理工作,按时、完整清退密级文件。出现保密事故一票否决。
单项工作成绩突出,受到立功、授予荣誉称号表彰,工作经验被上级机关推广的,予以加分。受县级表彰的,加2分,地区级表彰的,加5分,自治区级表彰的,加10分,国家级表彰的,加15分。
本办法**检察分院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8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高职教育在我国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为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市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技术技能与市场实现无缝对接。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及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囿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薄弱、实训水平和条件限制、资金短缺等原因,在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考试考核方式设计和评价机制等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学计划设计脱离职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依然采取“重理论、轻实践”、“一考定学分”、“自建自评”的传统培养模式、考核方式、评价机制,人才培养过程少有行业、企业及社会参与。毕业生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与市场发展需求脱节,从而造成“两难”(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现象,而且,由于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技术技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两低一高”(低起薪率、低晋升率、高流失率)现象在高职毕业生中也普遍存在,而过高的员工流失率,使企业人才链容易断裂,用工成本增大,难以形成合理的生产力资源储备,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缺乏行业、企业有效支撑的高职教育,也难以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难以充分释放职业教育的红利,必然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渐行渐远。这种格局必然对区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有鉴于此,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对传统的考试考核评价机制进行了改革,并在理论领域进行了探索,研究者普遍认识到目前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考核机制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种种弊端,并就高职院校“立德、重技、尚能、树人”的培养目标、“理实一体”的培养方式和相应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针对“高职教育考试考核评价机制”这个项目的研究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内涵和外延,都有待加强。
二、加强高职教育考试考核建构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高职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出发点,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职业能力训练为基础,理实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考试考核评价机制。
(二)实践意义
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以学校单方面制定的培养标准进行单纯的理论输出,企业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考核中参与度不高。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方式,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的考核仅限于学生的考勤。期末考试往往以闭卷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一考定学分”。重结果性考试,轻过程性考核。这种粗放式的学习成绩考核方式,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培养出的学生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改革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和考核机制,是培养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三、高职院校考试考核导向系统探索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考核方式上要有别于以“理论”和“学科知识”培养为核心的普通教育,打破“一考定学分”的传统考核模式,结合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凸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考试考核评价机制。要向专业要质量,向教学要质量,向考试考核要质量,学校和企业协同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高职教育考试考核机制的建构进行探索:
(一)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方式
1、公共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公共基础能力的培养主要以理论的掌握为主,但高职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这就要求从事高职教育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纯理论“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特点,树立“突出理论,结合实践”的培养理念。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提交心得体会;大学语文仁义礼智信的培养和职业素养中的诚信教育结合起来;职业规划可以在介绍职业分类、职业前景等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特点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职业规划;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要和考取相应的证书结合起来等等。通过对学生认知判断、思想政治、汉语言应用、道德法制、外语、计算机以及必要数理知识等方面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做好素质储备,为学生走入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考核方式:(1)理论(60%)+实践(30%)+素质教育(10%);(2)以证代考
2、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专业基础课学习是为专业课学习打基础的,与专业课相比,其理论性更强,,教学内容更广。高职教育不同于中职教育,也不同于大学普通教育,既具有鲜明的职业性与技能性的特征,着眼于职业现实的需要,为就业服务,同时又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服务。上述特征使高职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一门基础课,讲究基础知识的传授,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高职专业基础课又完全不同于其他基础课,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因而具有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高职专业基础课程能力点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高职专业基础课的双重属性决定了高职专业基础课教学要切实做到对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
(1)理论具有导向性、前瞻性,所以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师一定要熟悉本专业的最前沿的理论和最新的行业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把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点融入精心挑选的、代表本专业前沿动态的案例中去。鼓励学生针对方案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途径,根据设计的优劣评出等次并计入平时成绩,这是“知识点”的培养和考核。
(2)高职院校专业基础课的培养以“能力”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考核方式上除了“知识点”的考核外,更要注重对“能力点”的考核。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跳出课堂,走进“实训室”,采取项目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除了小组内部讨论外,小组和小组之间可以交流,比赛。根据每个小组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等进行考核。通过对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具备基本的理论架构和掌握一般的技能,为学生未来在专业领域的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考核方式:专业基础理论(20%的知识点+20%的能力点)+专业基本技能(50%)+素质教育(10%)
(二)核心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方式
如前所述,高职教育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依托实训室培养学生,有利于学生一般技能的掌握,而现代高职教育需要融入企业文化,对接区域产业,将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训练,实际工作经历三者结合起来,要有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融入,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所以,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建立“校中企、企中校”,校企合作共建生产实训性基地,入校企业至少保证40%的生产力用于育人,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多岗位技能,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能力标准,校企共同完成教学方案的组织与实施。在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实行以学为主的“工”的实操训练,从而为校外以工为主的“学”打下基础。经过顶岗实习的全职业锻造,最终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考核方式:职业素质(工作态度、遵纪守法、协作能力、沟通能力)(30%)+专业能力[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工作效率、创新能力(项目开发能力)](60%)+实训(实习)报告(10%)
(三)专业能力的拓展和考核方式
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内涵素质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拓展专业能力培养的外延空间,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考证:采取专业核心课程校内考试、校外考证并举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教学及学习以职业要求为目标,强化学生岗位适应性。
2、选修:选修课程是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在选修课程中既考虑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又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既为学生设计适合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不同模块,又考虑不同模块的相互联系和共同要求。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交叉能力的培养。
3、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研发的能力,注重学生在参与开发项目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而不单单是产品的最终质量;鼓励学生参加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的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增强学生的竞争观念、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考核方式:(1)以证代考;(2)弹性学分
(四)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考核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高等教育。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以“能力”为核心,注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如专业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等)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思想道德素质,行为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形象素质等),促进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
1、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除狠抓“两课”之外,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校风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多种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文艺、美术等活动,使学生受到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熏陶。通过校园文化熏陶所形成的素质,往往更深刻、更牢固。
2、行为素质:管理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是加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新生入校伊始,就要通过军训、开学典礼、学校规章制度的宣讲、班级相关条例的制定等等,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可以采取制定“一日行为规范”等措施,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检查、评比。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守时守纪、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为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打下基础。
3、形象素质:通过商务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在职场所要具备的基本礼仪。通过礼仪大赛等活动,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礼仪知识可以树立自己的形象,沟通人们的情感,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人彼此关注,相互理解。
4、创新素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把素质教育的考核单独作为一个模块,融入到高职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根据每个环节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不同,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考核侧重点也会做相应的调整。(1)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素质、形象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主要放到第一、第二学期(基础能力培养)进行培养和考核,占学期总成绩的10%。(2)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素质、形象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在职业环境中的一种综合和提升,包括工作态度、遵纪守法、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等。这一块主要放到第三、四学期(核心能力培养)进行培养和考核,占学期总成绩的30%。(3)专业能力拓展模块,贯穿于高职教育一、二学期(选修),三、四学期(考证、技能大赛),五、六学期(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全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个过程不做定量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可给予奖励性学分,施行弹性学分。
篇9
学生的德育考核是中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大部分学校的考核方式都以班主任的评分为主,而评分的依据来自于班主任日常记录。该方式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并且数据收集整理的工作量大。如果能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德育量化考核系统,通过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干事、企业实习导师等多渠道进行信息录入,系统再根据特定的算法得到学生德育的考核结果。这样不仅实现了对每个学生的德育进行更为公平公证的量化考核,而且提高了德育考核工作的效率,同时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数据。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该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一、系统的需求分析。二、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三、系统量化考核的算法设计。四、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关键词】德育 互联网 量化考核
1 中职生德育量化考核系统分析
本系统的目标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高效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组建一个网上录入系统,通过班主任、任课老师、班委、学生干事、企业技术导师多渠道进行信息录入,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德育进行准确的量化考核。该系统的功能一方面要减轻班主任繁重的学生德育考核工作,另一方面要为企业选择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根据系统要实现的业务应用需求,本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本系统主要是收集学生在校以及实习期间的日常生活表现的数据,需要支持教师、学生干事、企业导师进行登录并录入数据。
(2)由于用户群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企业。地域性较广,系统必须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各用户群体能够不受地理位置、时间的影响登录使用该系统。
(3)基于安全性考虑,系统采用业务功能和维护管理分开的原则,各用户的权限明确。一般用户只有查询功能,不能注册创建新用户。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能管理所有用户信息,并且能够修改班级信息、考核条例和维护数据库。
(4)基于人数较多的学校考虑,系统需要支持1000人以上同时在线的业务数据吞吐量,这需要配备较高性能的系统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5)系统投入使用前应制订德育量化考核的各种条例以及考核分数的计算方法。这些条例必须在使用前导入数据库系统。
系统开发方面的技术需求分析。根据德育量化考核系统的基于互联网运行的特点,系统开发适合采用当前最流行的技术,以Visual Studio 2010为软件开发环境,使用C#为编程语言,采用SQL Server2008作为系统的数据库。
2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中职生德育量化考核系统的需求和安全性原则,系统的功能模块分为前台和后台两大部分,前台包括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主要提供录入和查询功能。后台为系统维护管理模块,只有权限最高的系统管理员才能够登录进入。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在该系统结构中,各模块功能实现的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2.1 学生模块
(1)信息查询:通过该模块,学生能查询自己的违纪及加分记录,能查询来自教、家长及实习企业的评语。
(2)自评录入:通过该模块,学生能够在某时间段对自己的表现给出评价。
(3)意见反馈:通过该模块,学生对有异议的违纪扣分记录提出复查申请。
(4)密码修改:通过该模块,学生可以修改个人登录密码。
(5)系统帮助:通过该模块,学生可以查看系统操作帮助以及条例的内容和类别。
2.2 教师模块
(1)记录查询:通过该模块,教师用户可以查询某学生的违记记录,班主任权限的用户可以删除或修改记录。
(2)评语查询:通过该模块,教师可以查询某学生的来自各方面的评语。
(3)违纪录入:通过该模块,教师可以录入某学生的违纪信息,包括违纪代码,违纪时间,违纪的备注等信息。
(4)加分录入:通过该模块,教师可以录入某学生的加分信息。
(5)评语录入:教师可以对某一学生进行评价并保存评语。
(6)成绩汇总:教师可以对某个班的学生的德育量化考核成绩进行分时间段汇总,比如:某学期,某月,并且可以导出和打印报表。
(7)密码修改:教师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8)系统帮助:可以查看系统操作帮助以及条例的内容和类别。
2.3 系统管理员模块
在该模块中,管理员可以增加或删除用户信息,给不同的用户设定不同的权限。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修改德育量化考核条例。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修改新年级班级信息,包括入学年份、专业、班主任、科任教师信息等。此外,管理员还可以对系统数据库进行备份和导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 中职生德育量化考核的算法设计
德育量化考核条例的制订。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结合当前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中职学生的特点,由教育办公室专家、校内的行政领导班子、以及各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德育考核委员会,讨论起草适合中生德育量化考核的各类别条例和加减分值,确定各类别考核的分值和比例。
德育量化考核的方式。考核的统计方法使用了分类别分比重的计算方式,把考核的内容分为A、B、C、D类,分别对应四方方面:学习表现、文明礼仪、行为习惯、道德法纪。每个方面的的考核权重不同,通过百分比计算来获得综合成绩。尽量体现考核的全面性、合理性,量化考核模型如图2。
其中,系统考核的信息采集来自四个方面: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会机构、企业技术导师。采集的考核信息分四个类别:A类,学习态度。B类,文明礼仪。C类,行为习惯。D类,道德法纪。根据每个类别对学生德育成长的轻重,规定每个方面在综合成绩计算中所占的比例:学习态度占35%,文明礼仪占25%、行为习惯20%、道德法纪占20%,这样防止了考核的某个类别过多的得分或扣分导致综合成绩有明显的偏向性。
每个类别以100为基础分,根据该类考核的数据进行扣分和加分,最后得到的数值为该类别的考核成绩。把各类的考核成绩乘以该类权重百分比,再相加得到考核的综合成绩。
综合成绩并非最终考核成绩,严重违纪行为是每个学生的德育考核红线区,有涉及者,综合成绩直接减去严重违纪扣分方为最终考核成绩。根据最终考核成绩,可以评定学生的考核结果:60以下不合格,60到79为合格,80到89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
由上可得到德育量化考核的公式为:
A类考核成绩=100-A类扣分+A类加分;
B类考核成绩=100-B类扣分+B类加分;
C类考核成绩=100-C类扣分+C类加分;
D类考核成绩=100-D类扣分+D类加分;
最终成绩= A类考核成绩*35%+ B类考核成绩*25%+ C类考核成绩*20%+ D类考核成绩*25%-X类考核成绩
举例说明,比如:某学生在A类考核成绩为86,B类考核成绩为90,C类考核成绩为95 ,D类考核成绩为100,X类(严重违纪类)考核成绩为0,则他获得的最终成绩为:86*35%+90*25%+95*20%+100*20%-0=92。结果采取四舍五入取整数。
系统的考核方法采用了分指标分权重的考核方式,避免了部分重复违纪行为在德育考核结果中的偏向性,同时,数据的处理以特定的算法交给服务器完成,保证了统计过程中的准确性。数据的收集来自于学生的监护人或同学,考核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也能体现了公平公证的一面。
4 数据库结构设计
中职生德育量化考核系统的数据库中涉及到多张数据表,如:教师情况表、考核记录表、学生情况表、学生评语表等等。下面分别对每张数据表的字段、数据类型等进行设计。
4.1 教师情况表
如表1所示,教师的群体中包括行政领导,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因此,表中有权限级别一行。领导的权限级别最高,可以查看,修改和删除违纪记录,包括查询已毕业学生的所有信息记录。班主任的权限只能管理更改自己班的学生考核信息,同时能查看其它平行班的考核成绩。任课老师的权限只能录入和查询所教班级的学生考核信息。系统设定教师用户的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号码的后6位。
4.2 考核记录表
如表2所示,为了提高信息录入的效率,数据表中用考核条例的代码来记录学生的德育量化考核情况。比如,上课玩手机,在考核条例中的代码为“A4”,A4对应分值为“-1”。该表的关联外键用学生的学号,每个学生的学号是入学时唯一指定的。
4.3 学生情况表
如表3所示,学生情况表包括的内容比较多,除了个人情况,还有家庭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增加更多的内容。该表涉及到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因此只有班主任以上的权限才能查看和修改。
4.4 学生评语表
如表4所示,该表用来记录学生所有的评语,包括教师、家长、实习企业、还有个人自评等方面。录入评语时评语类别字段不能为空,否则出提示窗口:请填充类别。
E-R图可以反应数据库中各实体的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本系统数据库中主要实体包括:教师、学生、考核记录、评语、评分表。中职生德育量化考核系统主要数据表的E-R图如图3所示。
在德育量化考核系统中,教师录入的考核记录是多条的,这些考核记录可以关联多个不同的学生实体,一个学生实体根据时间的不同有多条考核记录。实体学生关联多条不同对象的评语,包括来自班主任、家长、实习企业等。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考核成绩不同,因此一个学生对应的多个考核成绩。
结语:中职生德育量化考核系统,为德育管理工作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让学生的德育评定工作更科学化,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为企业挑选人才建立一个科学的数据库。虽然新事物总有一些自身的缺陷,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但是,如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用于实践,这个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平台将能够快速高效地服务于学校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李艳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修订)[J].职业技术,2013,12(06):7-12.
篇10
关键词:绩效考核;访问控制;角色分配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6003-02
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系统是企业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的数量、质量和社会效益、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的信息管理系统。绩效考核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
绩效考核系统的数据访问量一般都很大,并且大量的数据信息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平台。因为该系统用户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用户所具有的权限也不尽相同,并且系统的重要数据信息都是处于集中存放的状态,且被大量的用户所共享使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开发绩效考核系统的过程中不得不认真考虑系统用户访问权限控制这一重要问题。本文所讨论的就是在绩效考核系统中如何实现用户访问权限控制的问题。
1 系统功能及用户角色的分配设计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新的访问控制技术,该访问控制技术主要是进行面向企业级安全策略的一种访问控制技术。其核心的思想是信息系统的各种访问操作权限不直接分配给具体的系统用户,而是在系统用户与系统权限之间建立一种对应的关联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角色对应关系。首先将系统的功能进行整理分类,使每一种用户角色对应一组相应的系统操作。系统用户如果被分配了一定的角色,也就将该角色所具有的访问控制权限分配给了该用户,那么该用户就拥有一定的系统操作权限。这种系统功能角色分配的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有许多的优点,每次创建新用户的时候我们不必进行繁琐的系统权限分配操作,只需将所创建的新用户指定相应的角色即可。其次,当我们需要改变某一类用户权限时,也不必对这些用户进行一一的修改,只需要改变这些用户所对应角色的权限即可。这样就大大的简化了用户权限的管理,减少了系统不必要的开销。
1.1 用户角色级控制
角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戏剧,用来说明个体在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在一个企业和团队中角色还代表着一定的职务,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个具体的职务具有处理某种事务的权利,也就是该职务所具有一定的功能。因此从角色和权限之间的关联关系来看,角色指的是拥有某种权限的集合;从角色与用户的关联关系来看,角色是指具有相同身份的一类用户的集合。角色、权限和用户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说明了角色级访问控制在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绩效考核系统中用户的种类繁多,并且许多的用户具有完全相同的使用权限,如果逐一得给每一个用户分别指定系统使用权限,那么势必会大大增加系统管理的难度,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量。因此,根据用户权限的不同,在数据库中建立了用户组表UserGroup,用来描述一组具有相同系统使用权限的用户,也就是利用UserGroup表对用户进行角色分配。再根据用户组功能的不同,分别赋予各个用户组不同的权限,也就是将角色映射到不同的权限集合上。在数据库中我们使用用户组权限表GROUP_POPEDOM来进行系统功能的描述。然后根据部门的不同将不同的角色分配给不同的系统用户,这样就保证了用户登录时只能访问到其具有相应角色权限的数据信息,从而大大简化了用户的管理,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1.2 企业部门级控制
部门级安全性控制是指在一定的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一个部门的用户不能操作另外一个同等级别部门的某些关键数据,但允许高级别的用户操作访问低级别部门的数据。
比如某一用户a为企业某一部门A的普通员工,在该用户a登录系统时,系统会通过部门过滤将该部门级别以外的信息过滤掉,使其不能访问到A部门以外与该用户无关联的数据信息;然后还需要用到角色权限控制不允许他访问到A部门内与用户a角色不相符合的数据信息。而用户admin为绩效考核系统管理管理员,应允许其访问各个部门的数据。因此部门级控制实际上是要实现上级部门用户能访问和修改下级部门的数据,但不允许下级部门访问和修改上级部门的数据,也不允许同等级别部门用户之间相互操作对方的关键数据,其原理就像企业中的上下级层次管理结构一样。
2 系统用户访问的登录设计
系统访问控制是系统安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网格中访问控制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格资源、允许合法的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格资源、防止合法的用户对受保护的网格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
在绩效考核系统中用户登录所涉及到的数据表包括用户信息表、用户权限表、系统功能表、用户组表和用户组权限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该系统的用户访问登陆设计可以用以下步骤来进行描述:1) 分配角色,将系统用户分成若干个用户组,即角色划分;2) 给用户组分配系统功能,也就是指定角色的权限;3) 用户注册,在用户注册时给用户分配角色,指定所属用户组;4) 通过用户权限表对于个别特殊的用户进行访问权限调整;5) 获取用户登录口令,进行登录。
在系统用户访问信息系统时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普通的系统用户需要查看一些重要信息,而系统管理员无法到达现场就需要委托其他工作人员打开其权限访问区域,这时就要把密码告诉给其他人,也就是把自己的权限交给了他人。将密码告知给别人需要承受一定的风险。解决上边所说的问题我们采用了授权密码控制的方式,设计如下:登录时先选择角色,然后每个角色有两个登录口,一个登录口使用原密码,另外一个使用授权密码,不同人员授权的密码访问权限也不相同。考虑到有限授权密码的使用同样存在着安全隐患,授权密码只能使用一次,引入随机生成密码方式,每次授权使用完毕又随机生成方式生成新的密码。访问记录:每次使用授权密码访问时,启用日志记录方式记录登录者的行为,并且权限内不能做删除日志操作,以便管理员查看。
3 结论
该访系统问权限设计通过角色的分配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非法用户登陆该信息管理系统,对于那些不经常登录或者有破坏数据安全倾向的用户可以进行删除和禁用,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某些禁用的用户取消禁用等,所以在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设计方案使得不同类别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能充分、有效而且合理地使用本绩效考核系统,不但能够充分的发挥该系统的优越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Clemens Szyperski.构件化软件――超越面向对象编程[M].王千祥,译.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8-39.
[2] 黄柳青.走向面向构件[J].程序员,2005(4):133-135.
[3] Iyad Alshabani,Riehard Olejnik,Bernard ponent-oriented Programming over GRID with CCADAJ[C].IEEE Computer SO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