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3:4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计划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学计划论文

篇1

关于毕业论文答辩的重要性及毕业论文答辩中,毕业生的表现所带来的教研方面的思考,很多第一线的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指导毕业设计多年,对毕业答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进行了思考。

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科学研究素质的培养的启示

毕业设计除了综合考查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独立专题研究技能的培养环节。即培养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确定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内容等的过程。但在答辩过程中毕业生们经常表现出研究思路不清,研究对象模糊,研究内容片面,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与基础理论是否扎实,实践活动是否充分,毕业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等相关,这在本文后的几篇参考文献中都有论述。但文献中提到的原因及改进方法,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越难完成的事情,成功的几率就越小,同时对学生和教师的激励也就越低。因此这些改进方法对于现实的意义就有了局限性,所以我们应该寻找其他的途径来改变这一现状。

在多年参与毕业设计环节的X作笔者发现,以上现象的出现跟大学生不会做科学研究相关,毕业设计显然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而大学生们却不会做科学研究。这是他们的毕业设计完成质量不高,研究思路不清,研究法方落后,研究方案漏洞存出的一个重要根源。而造成他们不会的原因又非常地简单,也不是他们没能力,不是他们不愿意学,而是他们根本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在他们的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关于如何完成课题研究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教师没有教会我们的学生如何做研究。

其实,在我国国内不仅是我们一些大学生不会做学问,我国有一些学者也不会做学问。那些会做学问的很多是自己摸索出来的。究其原因,他们不是没能力,而是没有人教过。与此不同的是国外做学问的、做研究的教育是从幼儿园开始的,而我们到了大学还没有开始。

在美国,幼儿园的小朋友被经常要求作一个主题的研究报告,为了完成报告要去图书馆查资料,制作报告,还要在班级上进行演讲。这种做法非常的好。而我们的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却极少开设关于如何做研究的课程。这个可以从我们毕业生的毕业答辩中看到,只要提问“你的研究方法是什么?”要么茫然不知,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英国,研究生一入学,就会对如何完成硕士论文,如何开展研究工作进行教育,会把《如何获得博士学位:研究生与导师手册》161作为教材人手一册。虽然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育目标是有区别的,但从进行科学研究方面看,这一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大学生一入学有《XX大学的学生手册》,但手册当中却不教大学生如何做研究。

这一状况要得到改善,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曰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研究技巧的教育。教师自己还不懂的,就要先补补课,然后再教学生。这一点做到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一定会得到提高。

二、关于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启示

适应专业发展以及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每过几年,我们都会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响应社会需求。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如何获得?毕业答辩就是一个获得当前社会需求的窗口3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前毕业生通常都会在一个专业对口的组织中,实习一段时间,称为毕业实刁,这也是为了毕业选题收集资料,满足毕业(设计)论文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最近几年,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让新员工尽快地适应工作,要求毕业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就参与实际工作3使得很多毕业生边工作边做毕业(设计)论文,这样他们就直接参加了实际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实习。所以他们所接触的就是实际的社会劳动实践,因此在他们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就常常能反映出目前的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从而明确知道哪些技术早已经淘汰了,哪些是新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教学大纲的修正都很有帮助,也能使我们的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紧跟时代脉搏,同时培养出更多学有所用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所以说,毕业答辩现场是获得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一个窗口。

三、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启示

我国着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就提倡“要在做中学”。我们可以把其引申为学习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毕业生在答辩过程中常表现出就理论谈理论,没有自己的认识,这都是因为不能将所学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仅仅会纸上谈兵。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践,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怎样做到?因为经费和时间的关系,实际的教学中,很难长时间地带着学生去参加生产实践,但作为教师却应该为自己的课堂创设一种实践的环境,并激励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是一对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的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十分发达的今天,音频,视频,3维,4D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已经极大地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教学中,教师也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比如工程管理专业的模拟实验室就可以开展模拟招标、投标及评标活动。学生们可以组成相应的招标单位和投标单位。招标单位负责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审核投标单位资质,以及主持整个招标活动;投标单位负责编制标书,参加投标,进行投标答辩等。而教师则扮演评标专家,最终按照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这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可以改革课程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极大地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资源,可谓一举三得。

四、毕业设计选题方面的启示

通常每一位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会选择该教师擅长的研究领域。但在实际中每位教师指导的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且选题也越来越多样化,使得毕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近年来,随着招生人数进一步增加,这一状况有恶化的趋势。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故指导教师难免对每位学生的选题和研究内容不能考虑周全。毕业答辩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毕业生的设计(论文)“挑刺”。在毕业答辩中,答辩委员们会把他们对毕业选题的观点等表达出来。常会见到答辩时答辩委员们之间的辩论,甚至争论。笔者认为这里一个非常难能可贵的学术交流机会,不管观点合理与否,都会对相关课题的研究有所裨AZ.

目前,各高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越来越重视,标准也越来越高,也出台了非常多的措施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广东工业大学就设立了优秀论文奖和设计创新奖,以激励教师和毕业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要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选题尤为重要。怎样才能不年年写同一题,届届谈老一套怎样才能避免学生找不到题,或是研究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上;怎样才能在内容上拓宽,在研究上深人,使得后续研究成为可能。这些是令导师头痛、毕业生们头痛的问题,好好地利用毕业答辩环节的“挑刺”,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对于好的选题,答辩委员们会认可,那么这个选题就可以继续作为下一届的选题,各委员在认可的同时还会提出该选题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加强或补充的地方,这样完全可以作为下一届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下一届的研究,一可以避免重复研究,二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避免了学生无材料可用的情况。比如笔者2008年春季学期带的一个本科毕业生的选题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调查及效果分析”,在答辩时获得了好评,同时该论文被推荐为校优秀论文奖和创新奖。这就肯定了这一选题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但同时,各答辩委员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如在工程项目的选择上要考虑不同类型项目的比重,在研究方法上要完善调研量表的效度和信度的检验等3这就给这个选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而且完全可以作为下一届的毕业设计选题。

五、结束语

毕业论文答辩不仅是对毕业生整个大学学习情况的一次综合测试,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次综合考核。作为一名教师认识到这一点更为宝贵。通过毕业答辩,洞悉学生各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践能力,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篇2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多采用以班为单位的集中教学,实验过程主要依靠指导教师的讲解、演示,通过大量的验证性实验,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技能和技巧,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当一个学生学习完所有教学大纲的内容后,需要独立开展毕业论文的时候,突然发现他们束手无策了。于是,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目前很多高校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显示出优越性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1)教学体制和观念的问题。由于有限的实验教学时数,加之实验教学经常被看作理论教学的附属,在开放性实验实行过程中,仍有不少人包括教师和学生对开放性实验认识不够,导致参与这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人员安排困难。

(2)实验室管理的问题。开放实验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实验者的多层次、实验项目更多,实验时间的不确定和指导教师直接参与指导或引导的力度减少,会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坏加大、低值易耗品的浪费、实验安全隐患增加等问题。

(3)实验过程中的指导问题。采用开放性实验教学后,学生的实验内容可变性很大,涉及知识很广,难度加大,在实验过程中随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实验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由于人员配备和教学经费紧张等各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开放性实验工作量很难客观定量,难以充分调动指导着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实验成绩大多只重结果轻过程,考核结果很难客观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有悖于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的培养目标。

(5)实验投资不足的问题。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实验硬件不足,落后的仪器设备和教学、教辅人员紧张等问题,导致开放性实验无法真正开放,也无法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改革实验教学,探索层次递进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

有机化学实验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分离纯化、有机合成、结构检测训练几大块,结合课堂实验教学、课外项目实验、科技创新等形式,逐渐形成了基础认知、综合设计、研究创新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基础性实验就是传统的课程实验,训练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设计开发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创新性实验是在提出实验项目后,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实验条件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在教师的协助和指导下完成。根据我校的情况,基础实验采取全面预约开放形式;综合设计实验由课程小组共同确定实验项目,提出目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完成实验,教师及时检查实验记录,并适当进行学生实验心得交流;研究创新实验可以由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科研课题、企业项目或结合课程建设等提出具体探究性实验,或有学生与实际生活结合提出的趣味性题目,采用项目教学法完成该层次实验,该层次实验通过项目立项管理,学生作为实验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应对突发事件、实验总结、交流讨论等实践活动,训练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总结近期开放性实验教学已取得的经验,未来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改革发展趋势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要求、知识结构、学校办学特色和实验条件,以及实验的难易程度等分级分层次组织实验教学,及时修订并完善实验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从实验教学整体出发,明确实验课程的任务和目标,调整实验项目和内容,构建层次递进的实验课程体系。

(2)实验项目和内容不断更新。为了开放性实验进行得有声有色,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即要求开放性实验项目及内容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这就要求实验项目及内容要充分体现实验室的特色和建设水平,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本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使用常规实验接触不到的仪器设备,让学生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和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

(3)开放性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完善。随着科技的进步,开放实验教学及其管理体制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手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创新,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与开放实验教学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涵盖开放实验预约、学生自主学习、仪器设备管理、实验耗材管理、实验是安全和成绩查询等。

(4)质量考核和评价体系的完善。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进行实验结果的考核,更应加重对实验过程的考核,指导教师在每次实验操作结束时及时对学生的实验思路、操作能力等方面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评定。另外,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质量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又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开放性实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建立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很必要的。

3层次递进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实施层次递进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学生预约确定实验项目,自主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实验室开放预约一年来,实验室几乎成了学生的家,实验室全天都有学生实验,每班一半以上的学生参加了校级或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项目。

4结语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教育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环境下,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教学理念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师主导作用,主要是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在导学、导思、导探、导创中诱导、引导、指导、疏导、启导,教师的“导”要“导”在以学为主体、授之以渔上,要导得恰到好处,要点到为止。要在导趣、导情、导思、导疑、导法、导用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那么在新课程下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探索。

二、新课程对化学课堂教学的冲击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最终都需要落实在课堂上,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的改革既要关注“怎样教”,更要关注学生“怎样学”。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的主运动性得不到发展。普遍存在着以“接受性学习”作为主导的,甚至是唯一的学习方式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新课程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背离,必须进行改革。

三、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突显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即自我监控性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化学学习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所以化学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和挖掘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容和素材,这是决定自主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从总体上来说,那些宏观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事实内容比较适合自主学习,如有关空气、水、金属等部分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任务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需要建立“共同体中心环境”,通过共同体使学生间、师生间以及学生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互动,提供学习反馈、增加学习机会、增强学习动机,并提高学习质量。

在班级里,重要的是建立一种积极的、和谐的氛围以适合于化学学科学习,这种班级学习规范应重视对理解的探究,要体现科学的严谨性。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2]

另外,化学学习还要与更为广泛的共同体联系,我们应努力使化学课堂体现社会、体现生活、体现真实,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社会中充分应用化学知识,使所学的化学知识“活”起来——这就是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

探究性学习是指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

采用探究的方式学习“气体摩尔体积”,教材对“气体摩尔体积”内容的处理,渗透了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通过建立“气体模型”,解释了气体摩尔体积——气体的共性。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模型方法”内容,明确地将“模型方法”的运用作为本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凸现了科学方法的教学,又使学生对气体的共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教师通过心理换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以“学生学为中心”,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促使学生把从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中建立的主体意识迁移到知识世界中来;相信学生,在教学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五、结束语

与世界化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相一致,我国的化学课程改革正朝着课程内容综合化、密切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能力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加强课程的实践性等方向发展。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师范毕业生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从而活化化学课堂教学,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增长知识才干的场所,营造一个活化的课堂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浅谈新课程下化学学习方式的变革[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7:68

[2]苏伶俐.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1),74-75

[3]郑桂华,化学探究性学习教学示例[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8(1),24

[4]赵丽.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心理换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6,1(200),61

[5]陈奇峰,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中国教学资源网,教育论文,初中论文:

[6]史金艳,化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活力,2005,7:148

篇4

以会计核算流程为主线,按会计的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顺序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在教学项目中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最终由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用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的优势主要有:

(一)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其实质是搭建了一座理论与实务之间的桥梁。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以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为主线,把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拆解融合到各项目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和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这样,学生既能体会会计职业行为,感受到会计核算工作岗位的真实感觉,又能提高操作能力,为期末的模拟实训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通过适时且适度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过于依赖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最终会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后果,而现代教学评价观提出要建构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发展性教学评价[1]。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在考核时既要考核学生在参与项目时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在解决问题时的贡献大小、在完成项目时所负责部分的工作量大小,又考核学生在完成项目时掌握、运用和创新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合作、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二、基于会计核算流程的《会计学基础》项目化教学应用

(一)分析会计工作过程

基于会计核算流程的《会计学基础》项目化教学首先应明确会计核算基本流程,企业会计工作过程如下: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二)确定教学内容

结合会计核算流程,对《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架构,突出以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将传统10章的内容进行整合,共设计了5个模块教学模块。

(三)设置项目

根据教学模块共设置5个项目:

(四)实施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境基于对会计职业情境和岗位的分析,教师可创设信息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供一些开放性、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提出、解决教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如在讲授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一模块前,教师会给学生播放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的过程录像,介绍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的流程以及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2)实施项目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各项目的具体特点,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项目1、项目2和项目3主要结合会计实训软件,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进行凭证———账簿的会计处理流程,实现了教学和实际工作的对接。项目4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5-7个人分为一组,每组分别以某种财产的清查为小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商定财产清查的方法、顺序,然后以小组为会计核算的主体,以小组成员的财产进行清查,清查结果出来后,按照财产管理责任制度,层层把关审核报批,再进行处理。项目5中,要求学生以学习团队形式上网查找一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学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讨论、探讨,解决不了的问题咨询老师,老师也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根据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指导。

篇5

关键词:创新性;毕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01-02

本世纪初,我国提出了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任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实现和达到这个目标任务的有力保证。本科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中级层次和主干部分,是推动知识创新和能力创新的重要组成力量,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而作为本科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是体现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也是衡量学生能否达到毕业要求的最基本条件。然而,在我国大学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大学本科生数量大幅增加,随之而来是其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创新性缺失。笔者结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经验,同时查阅相关文献,就本科生论文质量下降,以及缺乏创新性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本科生论文创新性缺乏的原因

目前,创新性的缺乏是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最为普遍的问题,它体现在论文相关工作的各个方面。如论文选题不恰当,存在比较严重的雷同现象,指导老师一般都是将过往的题目稍加修改,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时也都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毕业论文工作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都与往届毕业论文类似,在论文的本质上并没有大的变化。另外,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也缺少自己的思考与分析,仅仅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做一个概括性的综合论述,罗列相关研究报道,并没有从这些现有的研究中总结出相关结论以及对自己的论文的指导作用。再者,从本科毕业论文内容来看,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研究内容方面都是在重复现有的研究,更缺少与当前科学研究前沿的接触,从而导致毕业论文的研究结论近似,毫无新意。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以上所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撰写不够重视,认为上了大学只要各门课程成绩及格,毕业论文随便写写就能毕业,而忽视了毕业论文是评价整个大学学习内容的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同时,大四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候正值毕业找工作时期,学生给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分配的时间越来越少,毕业答辩之前没有完成毕业论文就草草了事。再者,指导老师的管理不严也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差、创新性缺失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高校老师被赋予了多重身份,要完成大量的教学工作,还要申请与完成繁重的科研工作,更有甚者还有大量的非教学与科研工作需投入大量的精力,这种情况下老师投入给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指导的时间少之又少。同时各大学在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与评价方面也仅仅是关注撰写格式与论文排版,论文内容的考核几乎就靠导师的主观性。

综上所述,现在阶段本科毕业论文缺少创新性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己的因素,也有指导老师的原因。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性也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多角度分析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定位与提高创新性措施

(一)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定位

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大学教育结束时对其四年所学知识的运用,是整个大学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2004年我国教育部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规范,文件中明确指出了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向。着重强调了本科毕业论文在整个教学范畴中的重要性,但区别于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工作,本科毕业论文更注重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目前我国提出的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要求,人才培养也应该顺应这样的趋势,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同时,应更加强调对知识运用的创新性培养。各大学也通过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新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的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所学知识的运用途径。因此,可以认为本科生毕业论文虽然是处于实践性教学范畴,但同时在学生完成从知识的学习到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对其创新性的培养,锻炼学生解决新问题、使用新方法的技能。

(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创新性的措施

1.增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创新性。选题是毕业论文的起步工作,是确定整个论文研究的方向问题。选对、选准课题,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首要环节。课题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进行的快慢,以及成效的大小。因此,选出一个有意义并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课题,对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目前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一般基于以下两类。

第一种大多是将本科毕业论文和指导老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目前高校老师都主持有国家或省部基金,基金内容与当前的科技前沿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或者实践意义。如3D打印技术、石墨烯材料等,这些选题通常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指导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前沿问题、热点问题等介绍给学生,并同学生探讨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是可将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其将来的工作岗位相结合,提出一些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方案。如热压烧结中的致密化问题,以及陶瓷材料的强韧化机制等,这些问题的设置往往与企业生产结合较为紧密,可以调动学生完成论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助于缩短毕业生在企业中的适应期。

2.加强毕业论文考核评价。加强毕业论文的考核评价是从过程管理角度提高本科论文质量的有效方式。首先是构建合理的论文质量监控体系,从论文选题开始直到最后的论文答辩,切实推行事前规范、事中控制、事后评估的方法,强化毕业论文工作过程的质量管理,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下一轮监控保障工作的参考,最终构建科学合理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事前管理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与开题,这一阶段应该严格把控选题的创新性,尽量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情况。事中控制应加强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督促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文献整理与试验方法的拟定,做好开题准备。事后评估要做到及时考核,检查学生的论文能否按照计划和进度进行,以及是否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同时收集教师的指导记录,作为对教师工作评估的依据。

3.促进导师的引导作用。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地与学生沟通,督促其按时完成每一阶段的工作。老师应以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学习经历影响学生,使其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题的研究中独立工作,勇于探索,以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引导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总之,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下滑、创新性缺失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增强论文创新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各个方面着手,促使老师和学生提高其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强老师的指导作用,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完成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崔嵘,陈薇,刘为群.如何走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困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122-123.

篇6

1.教育学院教师在国际教育组织的话语权提高

汪利兵是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教授,在2012年汪利兵教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录用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P5级高级官员,主管高等教育和亚太地区教育创新为发展服务计划(APEID)。

2.教育学院学生海外交流频繁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学生每年暑假都有海外游学活动,来自学院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机会被选拔到韩国和泰国等国进行访学活动。访学活动以学生作为主体,锻炼了教育学院学生参与国际外事活动的能力,学习东南亚东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情况尤其是国际化背景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二、当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国际化面临的困境

1.教育国际化模式缺乏多样性

教育国际化不应只局限于国与国之间的人员的流动,还应包括课程和学位等方面的国际化。当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国际化,更多的局限于人员交流,深层次的与国外合作办学,“双学位”等还未建立。

2.合作的国际教育组织和层面较单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WorldBank)等都是重要的国际教育组织,利用这些组织的不同特点,可以更好地促进国际化。当前,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更多的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而与其他组织如世界银行等组织合作较少。并且,教育学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创业层面。

3.学院国际师资不足和国际学生来源地分布不均

美国是教育国际化发展比较迅速的国家,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美国的高校学生和教师大多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背景,有利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当前,教育学院来自欧美国家的国际优秀师资还相对缺乏,另外,当前教育学院留学生更多的来自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来自欧美国家的留学生还相对较少。4.处在被动“引进来”阶段,缺乏国际化的主动性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还未与海外知名院校建立合作机构,还未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分属研究机构。学院还未成立研究推动教育国际化的专门决策组,与国外院校进行学位合作还处于构想阶段。

三、推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走向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1.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应该积极吸引更多的基金对学生国际交流进行赞助,加大对贫困学生进行国际交流的费用补贴,使更多的学生有条件有能力出国。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应该加快落实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双学位”合作计划,同时要考虑到学生参与该计划后,后续的升学、就业和学位等问题。

2.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议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在2014年11月举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推动国际创业教育发展,加强我国高素质创业人才培养,推动我国创业型社会与经济建设,促进创业教育、科学、文化交流与合作。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应该继续举办类似国际会议,提升教育学院在国际的学术声誉。当然,学院应尽力避免国际会议的形式主义,会议必须得有成果体现。

3.培养国际化的教师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应充分利用浙大“长江学者”“求是特聘教授”等引进人才计划,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名师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任教。另外,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每年应派遣学院教师进行出国访问或者进修,学习西方国家优秀的办学经验。

4.拓展合作对象和拓宽合作领域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除了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以外,还应加强与OECD等国际教育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不同国际组织的特点,实现合作空间的最大化。

5.尝试在海外建设教育学院的下属研究机构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应该大胆走出去,学习孔子学院办学经验,尝试在海外建设教育学院的附属研究机构,让世界各地的学生不出国,也可以学习到教育学院的相关课程,提升汉语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学习相关教育理论。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高校;多媒体网络环境;化学教学

一、多媒体环境下化学教学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理念。现代高校化学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主要目的在于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促进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深入研究化学现象,引导学生掌握完整的化学理论知识体系。2.运用刺激反映的教学规律。从本质上来说,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实际上是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源,这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给学生提高有效的教学渠道有重要意义。3.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理念。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的高校化学教学,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的掌握化学知识。在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化学教学在多媒体条件下优化教学设计,更强调围绕着学生的需求选择进行教学,教师不只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者,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主动需求,给学生提供他们需求的信息。

二、多媒体环境下化学教学设计原则

1.课件内容要有选择性。在多媒体环境下给学生呈现的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注重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能够在课件中呈现出化学基本原理,化学实验的设计思路,以及化学教学的创新思想,注重把化学理论知识与化学学习方法融为一体。大学化学课堂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更注重反映课本没能体现的知识内容,注重结合课本充实各种化学实验,实现各种图表、关键知识点与化学公式的总结。特别是随着高校化学知识的深入复杂,化学多媒体课件应当充分借助动画、视频等有效的教学形式,着力通过课件建立线上线下联系,形成完善的课堂教学沟通体系。2.课件形式要有丰富性。只有提高多媒体课件形式的丰富性,才能提高课件对学生的吸引力,着力吸引学生参与到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多媒体课件是直观的教学载体,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演示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直观的印象,可以让学生记住化学实验演示的过程。为了达到最佳的课件演示效果,应实现新旧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注重在归纳总结等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全面丰富课件教学的形式。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注重事项

1.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传统教学。多媒体技术不能代替传统教学活动,高校化学课堂仍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通过师生的有效沟通,引导学生主动的思考和解析化学问题。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和有效的分解。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板书,不能代替教师讲授的过程,只有围绕着有效的师生互动探讨,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化学知识,发挥教师的实际指导作用。2.围绕网络丰富精品资源库。网络是实现师生有效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为学生推送各种有价值的学习信息,教师也只有注重使用网络渠道获得精品教学信息,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领导的前沿知识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学生学习前沿化学知识的实际需求。学生学习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持,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但是,学生辨识网络资源质量的能力稍差,还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把握,能够由教师推荐给学生丰富有效的化学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学习能力水平。

随着现代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只有注重使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才能发挥出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水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孙晋营.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化学课堂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8(10):83-84

篇8

2004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并设置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多种,能够开发跨文化交际必然成为外语教学界当前主题的中心。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特别是外语的应用和发展自己的能力,跨文化的沟通。跨文化的外语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制定统一的课程,编写了系统的教材。 1987年9月,全国举行了第一次CET。在此基础上,1989年1月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大学英语考试。这对全国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的深入和开放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逐步扩大和深入。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对于中国学生,词汇和语法可以读,可以应付考试,但在跨文化沟通的问题上经常发生。这些必须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提高,以解决和改善。

毫无疑问,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主要障碍除了语言本身,还要从文化背景入手,因为许多语言现象的解释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教学材料,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由被动的学习语言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应用语言知识。因此,在相应的大学英语运用灵活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语言交际能力。

二、跨文化性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英语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们在从事英语教学活动中,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或“学习为中心”,不仅是语言学习,掌握教学规律,而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

1、词汇解释的含义为基础,与词的文化内涵相结合

词汇是用来解释语言的基本单位,国家文化的概念是一种参考,它是最脆弱的文化渗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英语,在英语教学和文化方面的指导方面,应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的差异,逐步培养文化意识。例如,在一些常识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恭维,但在另一种语言可能是贬义。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集体主义,相互依存,因此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西方,是负面,消极的意义。相反资产阶级,野心,在中国人有一定的负面内涵,但它对于西方人是一种恭维。关于“宣传”,英语词典定义为“政治团体影响的信息公开传播,往往夸大甚至虚假信息。”然而,这两个不同的字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和贬义的赞美,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色。所以,当我们说,促销产品,使用产品的推广,而非产品的宣传。

2、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语言点讲解为辅

日常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教师讲解课文时,如果不知道语法,不讲语言点(通常是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句子),翻译不是造句,学生经常难以理解。心理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发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与儿童学习母语是不同的。成人环境,认知等因素在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可以破坏,成人总是下意识地学会了更多的语言和母语。成年学生,他们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模式早已定型。关键不在于是否适应中国学生的习惯,而是在于要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的认知方式(学习第二语言)。因此,教学中要解释的文字以及话语分析,应根据文本体裁(叙事,描述,说明,议论等),作者是如何开始的文章(通过什么手段,在附着力的章节和收敛),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要思想),为目的所使用的文字和语气等等。这些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作者写作方法,和思维习惯,以及讲英语是很有帮助的。至于语言点讲解,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向教师提供一些帮助。我相信,如果不以课文讲解,以语篇分析为主,即使老师可以说明一个简单的句子或到相应的翻译几个句子,也达不到让学生理解的要求。

3、注重中西文化差异的讲解

篇9

教师的工作说大点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说实惠点就是天天面对学生,授新课、复习、考试、讲习题,翻来覆去的重复,直到学生会了为止,老生常谈,淡化无味,学生没有新鲜感,你还没去他就烦心了,反正就是按部就班,就像吃冷粥一样。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就像学生看电视剧,看了这集还想看下集。怎样做到让学生天天盼着自己去上课,那就是一个教师自己的艺术了。所以,教师这个神圣的名称,应该有他独到的特色,信息技术的出现,给了我们恰到好处的机会。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恰恰抓住了这个高科技,熟练地应用到了我的课堂,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化学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化学教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节课时,我就搜索了大量有关化学物质的图片,有生活中常用的铁锅,有身边的高楼大厦,有路上跑的汽车,有吃的方便面、饼干、瓜子等,有穿的衣服、鞋子等,依次展示给学生,立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个个渴望的眼光,想知道这些化学物质的用途,好多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提问,课堂气氛充满了色彩,一股浓浓的学习气氛闪电般产生。我就想:“这样的课堂还愁学生不学吗?”

二、信息技术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实现了资源共享

我的教书生涯转眼过了20年。回忆过去,我感慨万分。我数了数自己用过的备课本,足足有几大摞。社会在进步,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教师办公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学校人人有电脑,我们上完课,可以随时编辑自己的学教案,一节课下来,觉得教学过程不如意的地方,回来立马改进,因为电脑就在身边,等再给下个班上课时,已经是改好了的教案,优化了教学过程,学生享受了更好的教学资源。其次,电脑的联网,给了我们集体备课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QQ聊天的形式,商讨学教案的编写。我们还和兄弟学校手拉手备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升华。

信息技术在我们的化学教学中真是无处不在,例如,化学教学中的复习课,容量大内容多,上课时又要给学生讲,又要写出复习内容,又要观察学生的神态,看他们是否听懂了,每个学生的心里如何等,往往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忙个不亦乐乎,没有效果。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一切都迎刃而解,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既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达到了较好的化学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强化课前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课前研究是化学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来说,课前预习是学习的准备,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本节课的学习效果。现在的农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就我们这的学生来说,家家有电脑举不胜举,这就给教师的课前备课带来很大的便利。在我们的学案中,就有预习导航这一项,教师把这个内容通过电脑网络发给每个学生,比发给学生一大摞卷子好多了,因为电脑对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力,很快作业就做完了。有时,还可以在其中讲个小故事,或放一段自己的讲课的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对你的作业有所期待,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好学的精神。

三、总结

篇10

计算机教学环境包含了学校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等。教学环境是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也可将其分成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从物质上讲,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应致力于优化基础教材,使其能够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另外,还应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施性能的提高作为教学手段。对学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多媒体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致力于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实践功能,实现学校计算机资源的最优利用。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并针对计算机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进度以及方式等做出相应的改革。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热情,使其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二、构建科学的考核制度

受传统的计算机教学的影响,我国职业计算机教学中依然以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考核为主。而忽视了对其实践能力的考察。针对这一现状,计算机教学必须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将实践与教学理论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计算机考核制度更加合理,具体操作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机思维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安排不同难度、不同方式的计算机考核。给予学生的正确的评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科学的考核制度有助于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得以提高。

三、计算机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是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职业教育学生来说,其能力、兴趣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目前,职业教育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也为了自身的稳定发展,已经开始重视计算机方法的创新。形象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形象教学法的应用形象教学法目前在职业教学中应用较多,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这是由于职业学生多数未参加过高考,基础水平较差,对学生存在抵触心理,因此提高其兴趣十分重要,通过形象教学法,将计算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图像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实际上职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反而较多,只是其将大部分时间应用于电脑游戏上,这是其对计算机存在的唯一兴趣。学校应抓住这一特点,在计算机课程设置时为其安排娱乐性质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给赋予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计算机学习的乐趣。并且通过一些趣味的计算机内容使学生降低对计算机游戏的沉迷程度。同时培养学生对更高的计算机知识探索欲望,提高职业教育学生计算机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

(二)操作实践法的应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职业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应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尊重学生思想的前提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应获得更多的操作机会。基于此,校方应增加计算机基础设备投资,为每个学生提供计算机上机操作机会。减少枯燥的理论讲解,教师将基础理论形象的讲解给学生,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实践证明,将教师演示与学生演练分开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三)提高职业教育计算机师资力量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也是计算机效率提高的关键。针对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的水平,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可通过在职培训或者为其提供国外留学的机会。使教师了解职业计算机教育的专业分布特点,了解学科特点,从而树立正确的计算机教学理念,提高对计算机教学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学手段选择上都能做出合理的分析。使职业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另外,在计算机教师招聘上,应致力于选择综合素质较高或者具有潜力的计算机教学人员,提高计算机师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