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范文
时间:2023-03-21 15:4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会计;工作;财务
论文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基础,把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提高,在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不按会计制度规定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致使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理或不完整。
(2)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3)擅自扩大开支范围,虚列往来、虚列收支或转移收支,人为调整会计科目。
(4)违反“现金管理条例”规定,超限额支付现金,未经批准坐收坐支现金。
(5)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权,甚至参与违法违纪活动,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6)无视财经纪律,偷逃税款,转移资产,私设“小金库”。
(7)部分会计人员无证上岗。
(8)部分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单位,岗位设置不清,职责不明。
(9)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规范,特别是一些重要业务的政策性文件没有纳入会计档案,一旦和执法部门发生政策性争议,无法查找政策依据。
2对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原因分析
(1)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尤其对会计基础工作了解少。
(2)会计工作随意性大,个别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随意记帐、手续不清、差错严重。
(3)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
(4)单位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内部财务监督乏力。
(5)管理乏力,监督检查不够。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提高认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而提高认识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前提。首先单位领导必须重视,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落实《会计法》、《规范》的力度,特别是要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重要性的再认识,通过讲座、培训、研讨的形式增强财务工作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次,会计人员也要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
(2)合理配备会计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合理配备会计人员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切实保障,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做好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正确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
(3)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①加强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及审核,目的是通过对会计核算工作这一重要环节的约束,以便顺利开展会计核算工作。②合理设置会计帐簿,新《会计法》对会计帐簿的设置、登记、对帐、结帐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从而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供了具体的规范,并明确了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所以我们必需认真学习,学懂、学透,真正领会实质,在工作中加以运用。③加强会计帐目的核对工作。各单位必须建立定期的帐物、帐款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制度,确保帐实、帐证、帐帐、帐表相符。④及时准确的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编制财务报告环节上违纪或技术性差错造成的,必需根据《会计法》及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进行编制及报送,尤其是基层单位,这为从源头根治财会报告失真的问题创造了条件。
篇2
一、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两种方式比较
所谓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凡是本期收入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费用款项,不沦是否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期末不需要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而权责发生制是以收益和费用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和费用,凡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反之,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共同之处在于均是会计确认收益和费用归属期的基本原则,但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的取得和责任的承担作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即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或承担费别的责任就可确认收益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人、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较,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二、权责发生制的局限与不足
尽管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有其合理性,在当前乜已成为绝对主流的会计确认基础,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权责发生制在实际中的应用,已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一)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对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或事项,往往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因为是没有直接相关的现金流人的经济业务,就不子确认。这实际上是按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脱离了权责发生制。
(二)权责发生制主要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配比这两条原则发展较为完善,相比较而言,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明确、完善的原则。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在权责发生制下则是由于运川复式汜账原则间接涉及。在记录收入的同时,记录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录费用的同时,记录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完整的权责发生制应该不仅是指对收人和费用的确认,它还应能广泛应用于全部的会计要素。
(三)权责发生制会计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但由于历史成本会计很少考虑实际价值的变化,造成资产价值数据失真。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取得的数据比较客观,具有可验证性,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但过分注重资产的可验证性使得一些重要的数据无法得到反映,例如:一些重要的人力资源成本等。又如,目前的会计实务对物价的变化,仍持相当谨慎性的态度。即使在会计核算时参考物价变化因素,大部分也只确认损失,而不确认持有利得,从而导致资产价值数据失真。
(四)一个在损益表上看来经营很好,效率很高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却可能没有相应的变现资金而陷人财务困境。这是由于权责发生制把应计的收人和费用都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其在资产负债表上则部分反映为现金收支,部分反映为债权债务,因为权责发生制下的传统会计最终决定的是净利润而不是现金流量,然而在金融风险的日益加剧的今天,现金与现金流量比会计利润更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提示这种情况,应编制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来弥补权责发生制的不足。
在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中,会计确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会计核算主体何时将本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记录为何种要素,从而达到向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这一根本目标。目前,无论从财务会计的理论还是实务来看,可选择的会计确认基础一般只有两个,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两种方式比较
所谓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凡是本期收入的收益款项和付出的费用款项,不沦是否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期末不需要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而权责发生制是以收益和费用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收益和费用,凡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反之,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作为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共同之处在于均是会计确认收益和费用归属期的基本原则,但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的取得和责任的承担作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即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或承担费别的责任就可确认收益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付现金为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权责发生制是依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两个基本前提来正确划分不同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收人、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归属,并运用一些诸如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项目来记录由此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会计要素。企业经营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损益的记录又要分期进行,每期的损益计算理应反映所有属于本期的真实经营业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因此,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较,能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二、权责发生制的局限与不足
尽管权责发生制在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时有其合理性,在当前乜已成为绝对主流的会计确认基础,几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实现制,但随着权责发生制在实际中的应用,已显现出它的局限性:
(一)权责发生制反映的是交易观,即在会计系统中只处理与反映那些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确实产生了影响的交易或事项,而对非交易事项则不予处理与反映。对一些已形成的权利或义务,由于没有相应的交易或事项,往往无法确认,最典型的是自创商誉问题。自创商誉因为是没有直接相关的现金流人的经济业务,就不子确认。这实际上是按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脱离了权责发生制。
(二)权责发生制主要是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权责发生制对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配比这两条原则发展较为完善,相比较而言,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标准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明确、完善的原则。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在权责发生制下则是由于运川复式汜账原则间接涉及。在记录收入的同时,记录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记录费用的同时,记录一项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完整的权责发生制应该不仅是指对收人和费用的确认,它还应能广泛应用于全部的会计要素。
篇3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具体规定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尽管《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法律依据之一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但不意味着小企业的会计基础也是权责发生制。我们认为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应该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结合。
关键词: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期末计息日;应付利息日
一、会计基础的意义
众所周知,会计的基本环节是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如何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直接影响会计的信息质量。会计基础也称会计处理基础,也就是企业在解决如何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基础,是企业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从而确定损益所采用的标准。因此,这是企业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出发点。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共有四个: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正是由于会计分期假设,导致会计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因此,会计实务中在处理这些收支发生的期间与应归属的期间不一致的交易或者事项时,就必须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基础,以便将收入和费用在时间上进行合理的配比,正确计算当期盈亏。实务中,可供选择的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它是以应收和应付作为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只要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无论其有没有收到或者是支付,都应将其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只要不属于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已经收到了或者支付了,也不能将其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这种方法不考虑实际收到或支出货币资金的时间,而重点考虑收入和费用应该由哪个对象和哪个期间负担,由于负担的对象和负担的期间的不一致性,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尽管属于本期收入却并没有收到货币资金,由此产生应收账款;而有时,本期尽管收到了货币资金,但其却属于以前期间赊销的回款或预收的货款,并不属于本期收入。同样,对于费用而言,也会出现尽管目前尚未支付货币资金,但费用却已经发生了,应当将其计入本期费用即预提的情况,以及尽管已经支付了货币资金,但其并不属于本期费用,而要在以后期间进行分摊即摊销的情况。
与权责发生制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也称实收实付制,它与权责发生制相反,它是以货币资金是否收到或付出作为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只要是本期实际收到或支出的款项,不论它是否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这种方法不考虑收入和费用应该由哪个期间负担,只考虑收入和费用的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时期,哪个期间收到或支付就作为该期间的收入或费用。这种方法不会出现没有收到就确认为收入的情况,因此,回款或预收货款应全部作为收到期间的收入;费用也不存在预提和摊销的情况,只要是实际支付了,就将其直接作为支付期间的费用。
二、对小企业会计基础的理解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总则第九条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可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却没有明确指出小企业应采用何种会计处理基础。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准则。”“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又是什么呢?对此,《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指出,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法律依据之一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小企业也采用权责发生制呢?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这样推理。我们知道,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为了尽量减少小企业在所得税申报过程中的纳税调整事项,同时减少税务部门对小企业的计征成本、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促进小企业实行查账征收,财政部在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时,遵循的原则之一是以税法为导向,即“以满足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为税务部门)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消除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而税法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尽管也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但“为保证财政收入的均衡入库、便于征管和反避税的需要,税法偶尔也采用收付实现制”,因此,在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方面,税收实务中,实际上是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在费用的确认方面,税法更加倾向于收付实现制。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依据,就简单地将小企业会计基础概括为权责发生制,其中最具有说服力的一个证据,就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银行借款利息费用和债券投资收益确认的会计处理方面的规定,它没有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而是遵循了收付实现制原则。
我们知道,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利息费用(无论是银行借款利息还是发行债券利息)的确认,一般都是在会计期末的计息日进行确认,计入当期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如果是债券投资,则在会计期末的计息日计入投资收益。这里的会计期末计息日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即月末、季末或年末,并不是合同规定的应付利息日,这显然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
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八条规定:“短期借款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合同利率在应付利息日计提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第五十二条规定:“长期借款应当按照借款本金和借款合同利率在应付利息日计提利息费用,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财务费用。”第十九条规定“: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长期债券投资,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未收利息收入应当确认为应收利息,不增加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投资,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未收利息收入应当增加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这里的应付利息日是指合同中所确定的日期,并不是资产负债表日,即并不是月末、季末或年末。很明显,这说明《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确认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以及确认长期债券投资收益时,均要求企业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而不是权责发生制。《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十六条又规定:“通常,小企业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按照其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对此指出:“小企业在对费用进行具体账务处理时,既可以在费用发生的当时登记入账,也可以在费用发生的当月月末登记入账。”一般情况下,小企业对于到期银行借款的利息不予支付的情况不多,同样,对于到期债券投资的利息收不回的情况也很少,因此,实务中,小企业对于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通常不会在合同约定的付息日入账,而是在收到付息通知单后才会入账,也就是在实际付息日入账;对于长期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往往也不会在债务人的付息日入账,而是在收到收款通知单后才入账,也就是实际收到利息日入账。这进一步说明,小企业在实务中遵循的也是收付实现制。
以《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中关于长期债券投资案例【例2-22】的相关资料为例:2013年1月3日,A公司购入某企业当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企业债券,债券票面利率12%,债券的面值为1000元,A公司按照每张1050元的价格共购入该债券800张,另外,支付有关税费计4000元。假设该债券每年支付付息一次,最后一年偿还债券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期利息。该案例是以年末作为付息日为例的,因此,对于该公司而言,每年的年报中所反映的投资收益87200元,符合权责发生制。但是,该案例有明显的缺陷,首先,我们国家现行的企业债券,一般都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如果我们将该案例改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投资,则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2013年1月3日A公司购入债券时的会计分录不变,但2013年12月31日至2016年12月31日A公司都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直到2017年12月31日才需要进行如下会计处理。很明显,A公司该批债券的投资收益在前面4年的年报中都没有反映,直到最后一年才在年报中以436000元反映出来,这明显有违权责发生制原则,而更体现了收付实现制原则。其次,即使是属于分期付息、一次还本的长期债券,债券的发行日并不都是每年的1月1日,假设是其他日期,比如,2月8日,那么,公司支付债券的利息不会在年末,而是在次年的2月8日,此时按《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该在2月8日收到债券利息时,才确认投资收益,年底并不确认投资收益。当然,我们也不能由于这个案例就简单地推论出小企业会计处理基础采用的就是收付实现制,毕竟《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法律依据之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之一是《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但并不意味着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就是权责发生制,更不能讲是收付实现制。我们认为小企业会计基础应该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结合。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3]高金平.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篇4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很多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不高,因此,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拓展,并辅以法律法规的理论学习,能有效提升会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此外,企业的管理层需要综合考虑会计基础的各方面,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将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位职员身上,并将其同绩效考评相结合,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现阶段,有关会计基础的管理制度并非欠缺,而是数量相当之多。但是,由于有关会计基础的管理制度数量过多,造成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强,缺乏应有的管理效果。会计基础是财务工作的基础内容,对于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强会计基础管理的执行力度,强化管理手段的有效性。
(三)实现岗位设置的科学化
某些单位为了节约管理成本,在人员配备上总是不够充分。其实,会计基础工作大都是依靠管理者的重视以及部门之间的配合得以实现。因此,应当对岗位进行科学化的设置,并配备足够的专业化人才,从而强化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效果。
(四)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内容
企业应当以会计管理的现实状况为基础,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将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加以完善。该项工作主要涉及到两个部门:基础管理部门和体制管理部门。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内容涵盖以下几方面:预算管控、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会计基础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会计纪律、绩效考核和审计监察等。综合来看,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助于促进会计基础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五)规范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评价流程
会计基础管理效能的有效发挥,既能够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又能够促进会计基础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一套系统化的会计基础管理评价流程。一方面,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标准,以高效性、系统性为原则,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将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有效的贯彻落实。此外,企业还要开展定期的制度学习活动,就员工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核,并且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六)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的控制和管理力度就会计基础管理而言,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强化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力度,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会计的监管作用。因此,应及时找出会计基础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漏洞和弊端,并将其予以彻底、有效的解决,从而防止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形成损害。要做好这项工作,会计工作者应当身体力行,不断强化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坚决摒弃不当行为,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管作用。
二、结束语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凭证;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财政部于1997年下发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涉及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的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是维护财经纪律和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在此,着重从会计凭证方面分析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事业单位会计凭证不规范的主要表现
(一)报销单据审核不严
有些会计人员在审核报销单据时,往往流于形式,没有仔细审查附件是否齐全、规范。如经费支出无预算审批,报销单据后仅附有发票;把外部收据作为报销凭据;发票没有单位名称或发票没有加盖填制单位发票专用章;购物发票写购物一批,只有总金额没有数量、单价;购买实物的报销凭证,后面没有附上实物入库验收单等。
(二)记帐凭证不规范
会计人员在填制记帐凭证时,摘要过于简单,以至于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如发放某某项目人员补贴,只笼统地记载一句“发放某某项目补贴”;差旅费记账凭证摘要只写“某人报销差旅费”;款项支付业务记账凭证摘要只写“付某某项目工程款”,无转账支票号码;如附件张数空缺;记账凭证附件不齐全;纸质记账凭证无复核人签字盖章等。记账凭证中统计科目使用不当,如将应记入委托业务或物业管理费的外包工程款或物业管理费计入“劳务费”核算;因公出国(境)发生的费用有意或无意地记入“差旅费”核算;公务接待费记入“伙食补助”。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的主要原因
(一)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或职业责任心不强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参差不齐,有些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对财经法规政策、制度不熟,对财务基础工作规范化没有明确认识,不能发现报销单据、记账凭证中的不规范。还有些财务人员由于职业责任心不强,对财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导致了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够完善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经济活动有效进行,有效防止错误和减少舞弊的发生,同时,也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制度保障和操作规程。
三、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凭证工作规范化的措施
(一)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单位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审批程序、职责权限,支出报销流程,从制度上保障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运行。
(二)对报销单据规范性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和指导
会计凭证是否规范,最根本的取决于报销单据填写是否规范,归根结底是原始凭证的规范。为此,事业单位应该在单位内部对报销单据规范性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和指导,从源头上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运行。具体要求如下:1.各项经费。发票所载付款单位名称必须是单位全称。收款方必须与发票开具单位一致。2.票据时间要求。原则上当月的票据,当月必须报销,最迟不得超过一个月。逾期或跨年度的票据不予报销;确因特殊情形需延长期限或跨年度的,须说明情况,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才予以报销。3.会议费用。报销单据应注明会议名称、时间、参与人数、金额等内容;报销附件应有经分管领导签字确认的会议纪要、会议预算审批表、会议方案含参会人员名单,通知文件、签到表、发票、刷卡凭据等。4.接待费用。报销单据摘要填写接待事由、接待对象人数,参与接待人数、时间、报销金额等内容;报销附件应有:《公务接待审批表》(接待前填写,即接待审批表的时间必须早于发票时间)、公函(无公函必须写相关说明)、发票、刷卡凭据等。礼品、娱乐、景点门票等与公务无关的费用不得报销,无接待公函的不得报销。5.因公出国(境)费用。报销单据应注明出国(境)事由等,报销附件应包括出国(境)任务批件、出国(境)审批表、发票等。与出国(境)公务无关的费用和超预算支出不得报销。6.办公用品等零星物资采购费用。报销附件应有物品清单、发票(但凡发票填写为购物一批的,必须有销售方开具并加盖印章的销货清单)、刷卡凭据,办公用品入库验收,除零星采购外,还应有采购合同等。7.大宗物资采购费用。报销附件应有发票、采购合同,涉及政府采购的手续(中标通知书),物资使用部门的对合同清单上的物资进行点验后的验收手续(注意:不是财务处出具的按规定办理了采购程序的手续)8.工程和服务等各类政府采购费用。报销单据应注明费用名称、付款进度,已经付款金额,本次付款金额,除正式发票、合同外,支付进度款,应出具相关人员对工程进度或服务结果的确认手续,付尾款时必须出具具备资格的人员签署的完工验收手续。9.车辆费用。报销单据应注明车辆号牌,费用类别,费用金额;报销燃油费,须注明累计里程;报销公车维修费,须在发票后附上维修清单以及已经过相关权限人批准的《公务车维修申请单》。10.公务出差费用报销,报销单据应注明出差时间、出差事由,出差人员;费用报销应填写《差旅费报销单》。附件有发票,住宿刷卡POS单,《因公出差审批表》,邀请函、会议通知等相关材料;同一事项多人出差,但出发或返回时间不完全一致或多人出差到多地,或多人出差到多地,应附上详细的行程单。
(三)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财务人员应当加强对《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及各项财经管理制度的学习,提高专业知识能力,加强工作责任心,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四)加强监督检查,促使财务人员加强会计凭证管理。事业单位可以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进行检查,从而促使单位财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加强管理。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各级事业单位主要资金来源为各级财政拨款,通过系列措施规范会计凭证,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从而保障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
参考文献
篇6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体系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会计界的不断发展,对会计基础理论、职能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的将传统的会计理论、职能、管理模式完全打破。本文从会计体系的角度出发,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融合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和阐述,同时,针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希望对我国会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理论基础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体系中重要的两个分支,又有着自身的特点,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基础理论也逐渐的走向成熟,使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行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服务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对会计管理体系没有高度的重视。因此,随着我国对会计体系的基础理论的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也显出它们的重要性。如何有效的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是每个企业关注的话题。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联之处
1.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起源有着紧密的联系。
伴随着我国的悠久的发展历程,会计的历史发展也是非常深远。要想追溯会计的起源,可以说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会计这个职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渐有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这两个会计分支,尽管财务会计由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财务会计相对于管理会计出现的较早,但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凭借着会计体系中的基本理论产生的,同时,也是会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
2.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存在相同的目的。
会计体系是一个企业中的重要财务管理系统,掌握着企业的命脉。管理会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企业提供了重要的会计信息并有效的进行了保证,同时也是专门为会计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行设立的。管理会计的产生有效的缓解了企业中的内部管理,对企业提高效益提供看重要的保障,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财务会计则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有的经济的往来进行准确的记录,从而为管理者提供的全面、准确的信息,使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能够有全面的了解,从而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并且有效的利用管理监督机制。从这样的情况看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的,为企业的效益在最大程度进行了保障。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管理中有着相同的目的。
3.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信息渠道相同。
在企业的管理中,会计体系是管理经营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企业中所有经济往来产生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个记录,使信息具有完整性和准确性,换句话说,会计体系也是一个信息处理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着相同的信息来源渠道,但是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具有多样化,但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基本信息的搜集是相同的,都是凭借着会计体系的基本理论知识,依据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的经济往来中进行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记录,也可以这样说,财务会计在某种意义上和管理会计师完全一致的。例如: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经济往来中的成本、利润等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记录当时,从实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融合的策略
1.提高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认识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依然是保持传统会计的经营模式,没有进行一定的创新个改革。在传统的会计体系模式中,对企业所产生的经济往来仅仅只能是确认、记录、做财务报表等,往往忽略了会计体系中的管理模式,这样就导致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管理中没有可以发挥的空间。另外,传统的会计体系仅仅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进行有效的核算、记录等,这样就导致会计体系在企业的管理中严重缺乏规划和决策等管理功能。因此,企业应该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加强引起高度的重视,应当定期将企业中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并且企业应当高薪引进会计人才,将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整体提高。提高会计人才招聘门槛,设置专门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部门,并且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度。
2.建立健全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制度。
目前,我国企业对会计的管理制度有一套固定的规章制度,使会计工作人员在规章制度的模式下能够顺利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但是这仅限于记录、确认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使会计制度没有紧跟着时展的脚步,停滞不前。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当对公司内部的会计体系的规章制度进行加强,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管理、规划、决策等功能进行确认,并设立专门的会计人才进行负责,保证会计人员能够有效对企业中的经济信息进行管理,通过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管理、规划、决策等工的运用,保证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济信息的准确性,也可以有效的促进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理念。
在企业会计体系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对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逐渐的细化,使财务的相关制度和信息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有效的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融合、渗透。企业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不断融合和发展中,可以促进企业从不同的角度或者不同的手段进行信息的采集,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往来,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这样使企业大量的减少人力和物力,也丰富了企业经营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在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中,会计体系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管理支柱。财务会计伴随着财务会计的不断的发展,两者在发展中有着紧密联系。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也是相辅相成的,无法将二者进行分离。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渗透,二者同时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从而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
作者:梅文馨 赵荣荣 肖蕊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英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中国商贸,2013,05.
[2]赵弢.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的可行性分析[J].科学之友,2010,02.
[3]何承丽.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J].科技经济市场,2015,07.
篇7
以笔者所在的电力行业为例,近年来,各大发电公司不断通过开发新项目、并购其他发电公司和相关资产、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融资等方式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所涉及到的会计准则、会计概念、会计业务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我们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也经历了从基本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显然,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如何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看起来是一名会计人员、一个部门、一个基层单位的事情,实际上与整个发电公司的财务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公司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更是有直接、间接的影响。
1.要妥善处理好会计基础工作的三种重要关系
一是会计基础工作与财务工作的关系。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会计基础工作做得好,整个财务工作就有稳固的根基,企业的经营管理就有可靠的保障。二是会计基础工作与内控工作的关系。会计基础工作是内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基础工作与内控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内控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因此,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也是搞好内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开展内控,梳理了流程,完善了制度,加强了执行,改善了会计外部环境,这也有利于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落实。从这个角度讲,应该把会计基础工作与内控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内控实时测评机制,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执行和常态化。三是会计基础工作与公司发展的关系。目前,许多公司都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这些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不仅成为统驭公司未来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而且也对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单位只有把落实会计基础工作与促进公司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才能为公司内部管理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依托,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要集中精力解决好会计基础工作面对的三个主要矛盾
篇8
【关键词】企业员工;会计工作;自我完善
每种类型的企业在发展中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比如经营决策上,采购和仓储方面等,但是有一点不能忽略,不论是什么样的问题,对企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就如同电力企业,如果财务方面出现了问题,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致命的影响。下面分析了电力企业会计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企业中会计工作是核心主体的一部分,企业对会计的招聘应该是很严谨的,包括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账务处理能力,虽然很多企业对会计的选拔都本着企业发展的眼光,但是实际的财务处理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某些问题也许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显露出来,但长期如此,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灾害。
1.1管理者思想意识不到位
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者总是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业务处理方面,认为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仅仅是账单的核算,其它没有什么作用,企业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底下员工更加松懈,不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职务上,每天想着只要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足够了,所以他们缺乏创新意识和精神,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处理企业的财务。再者,管理者不对会计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得某些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一些不符合财经法规要求的行为,但因无人纠正导致自己的错误一直没有被发现。
1.2会计基础工作目标不明确
企业管理中对会计工作的绩效是没有指标考核的,会计基础的规范化得不到全面落实,导致电力企业的会计工作缺乏目标。会计人员只根据原始凭证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不会指出哪一个原始凭证是多余或是有人故意造假,在他们看来,只要原始单证符合报销条件他们就不会再去追究。这样一来,给其他部门的人有可趁之机,在会计数据上找门路,在可以报销的单证上作假,从而出现、等违法犯罪现象。
1.3没有将会计工作与其它部门相结合
电力企业的会计工作不应该仅是企业财政的反映,实际上,如果能将会计工作和其他部门的工作联系起来,去监督去规范其他部门的财务支出情况,对企业的盈利等状况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不应该是脱节的,某一方面如果出现问题肯定跟其他部门也是脱不了干系的。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权限和职责,提供综合的能反映实际现状的财务报表是企业应该加强的。
2 加强电力企业会计工作管理的措施
既然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明确,针对目前电力企业会计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落实对企业是有益无害的,统一各部门和各工作人员的思想,贯彻一切以员工利益,以企业利益为中心的概念,切实从集体利益出l,加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1重视企业的会计工作,定期对会计人员培训
首先,管理者应当重视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让他们知道自己在企业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新意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数据依据。其次,定期对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处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保证电力企业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性的建议。
2.2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小觑的,查找并分析会计工作存在的弊端,结合实际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强化员工的责任和规范化意识,让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将企业的制度铭记于心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如果谁工作中出现失误,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当然,对完成工作任务表现突出的部门给予一定的奖励。针对企业的最终目标,制定长期或短期计划,按时汇总进展,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实施方向和方法与企业共同目标相吻合。
2.3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的会计工作必须找专业人员负责,监督他们工作的同时赋予他们监督其他成员的权利,对不正常不符合规范的业务及时上报,让那些想投机取巧的人找不到缝隙可钻。另外,上级领导认真核实会计工作,找出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改,充分发挥监管义务。最后,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使得企业的规章制度成为员工发自内心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被迫遵守,让企业员工在相互竞争的同时自身的综合能力也有所提高。
3 总结
电力企业的会计工作也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环节的财务状况反映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在查找问题的同时完善企业的运行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去消灭现存问题,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扩大和平稳运营打下基础,让企业以更快的步伐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昀.论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科学化完善[J].中国商贸,2014,(5):58-58,59
篇9
一、提高认识,搞好自查
通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执行情况专题检查,促进单位严格遵守《会计法》,认真执行会计制度,夯实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做到管好,用好资金,保障本单位各项业务正常运行。
二、明确目的,依法自查
我们在自查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依法自查,确保达到自查的目的。
三、认真自查,突出重点
在自查中我们对照以下几点,认真进行了自查
1、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会计账簿设置是否合规,是否严格执行《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3、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
4、包括财务制度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严格遵守;
5、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合法,信息披露和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完善。
6、会计电算化工作是否规范、会计电子文档是否健全,
7是否存在会计造假及其他违反国家财经方针政策的行为。
四、针对问题,认真整改
(一)、财务收支执行情况
在财务工作中,我园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根据我局实际拨入的、发生的会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法规,所发生的各项会计事项均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依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在安排经费支出时,分轻重缓急,即保证常规工作的需要,又保障重点支出所需,即体现实际工作需要,有考虑财力可能,合理安排支出。
(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根据我园工作实际,在建立并实施内部监督和控制过程中,建立了经费支出管理,授权审批,财产清查等相关内部管理。在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相关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有效地实施了内部监督和控制,保证了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单位财产的安全,加强了对各项资产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了各种漏洞的发生,达到了以下三点要求:
1、明确了记账人员与审批人员,经办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以确保责任,防止舞弊,各项款及事项得以有序进行。
2、明确了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和审批人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了各项资金的使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3、明确了经费支出的开资范围和标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力经费支出,杜绝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
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在固定资产购置时,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并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了账簿、款项和实物资产清查制度。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会计人员对各项财务、款项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及时进行记录、计算、反映、核对等。一方面做到账簿上所反映的有关财务、款项的结存数同实存数相一致;另一方面通过账簿记录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的核对,保证了账账相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产物资清查,无固定资产不入账、公物私用及其他违规违纪问题。
通过自查,我园还存在部分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今后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制度,强化内控管理,狠抓落实,切实规范财务会计行为,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管好用好资金,保障各项业务正常运行,为建设“xxx”作出贡献。
会计基础工作自查报告(二)
按照《陕西省农村信用社会计基础工作考核实施办法》的细则要求,我xxxx信用社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座班主任和分社主任为成员的考核小组,对全社共计6个总分网点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和检查,并按工作规范标准客观地进行了考评打分,对自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制定纠改措施,落实责任,限期改正。现将我社会计基础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会计机构和会计管理方面:
我社能认真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服从人民银行和上级联社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经营过程中,能合规合法设立营业网点,科学合理配置网点业务岗位人员,建全岗位监督机制。会计重要岗位人员具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从业年限达到了规范要求。会计工作从上到下实施了统一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会计资料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会计人员变动、交接严格执行监交制度,移交清册,资料完整、齐备。
二、会计核算方面:
会计出纳人员能认真遵守《农村信用社会计基本制度》和《农村信用社出纳基本制度》,营业人员坚持双人临柜、双人复核制度和押、证分管制度,能遵守《信用社计算机操作规程》规范处理日常业务。经查:我社会计帐簿记载较为规范,会计凭证、会计科目使用正确,利息计算基本无误,全年会计凭证装帐簿订整齐合规,凭证要素较为齐全,档案规律规范。全社会计帐务管理到了“六相符”的要求;会计人员全年度能认真编制、汇总、上报会计、信贷报表,所有报表数据反映真实;遵守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做到季末、年终搞好成本核算,如实准确计提各项费用,客观真实反映信用社经营状况。年终决算前,会计人员对全年的过度性帐户和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内外帐务全面进行了核对、年终经营状况反映真实。
对有价单证能视同现金进行管理,贷款抵押物品定期进行盘点,帐实相符。重要空白凭证坚持了购进入帐,领用签字和使用逐笔销号制度。所有重要空白凭证经查帐、簿、实数量相符。
三、出纳管理方面:
出纳人员能够按照国家金融法令,农村信用社有关法规制度和现金管理条例等,组织存款和日常的现金、重要凭证、有价单证的领销用、调拨工作,严格库存限额,及时调剂和上解现金;能够自觉加强柜面监督,严格审查凭证要素,做好反假工作,准确及时编制各种现金报表以及上报等;能规范整点票币,加强出纳库存管理,坚持“四双”制度;能够不断增强防范意识,落实“三防一保”,出纳人员熟知防盗防抢防暴预案,熟练掌握、使用好各种安全及消防防范器械,时刻保持清醒的意思,确保信用社的人、财、物安全。同时,内勤主任坚持了每月不少于2次网点的查库制度。
四、内部管理制度方面:
我社在经营过程中,服从上级各职能部门的领导,严格执行行业管理制度。实行了信用社主任向联社负全责,内部会计工作由座班主任负责的内控机制。针对我社的实际情况,按照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建立了有效的内控管理职责和考核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加强内部管理。
篇10
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学生的学习难度大,枯燥、抽象、难懂、难理解。特别是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越来越小,从未接触社会,理解能力较差。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教材中各种类型的会计分录虽然已经掌握,但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理解尚存在一些问题,这充分说明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无法体会到企业实际工作的情景,对会计工作缺乏感性认识,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相脱节,进而不能形成有效的职业能力。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加强实训性教学内容,并相应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提高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会计基础新课程实施的方法
2.1确定新的课程目标熟悉会计出纳工作的基本工作流程,学习正确的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初步了解会计工作流程,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
2.2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加大会计实训课的教学内容
2.2.1教学内容。新课程的教学,应重视学生会计实践工作培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高为教学目标。
3.2.2教材顺序的改变。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应首先讲述会计基础知识,然后再介绍会计凭证的填制,然后再学习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这种教学顺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工作和学习中级会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3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会给会计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灵活把握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分层次教学。
2.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运用任务引领型、任务驱动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会计事务所,进行工学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3.1角色扮演法。这种方法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担任会计部门实际工作中的某一成员,并以此来完成会计工作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将课堂形成工作场景,使学生了解会计的工作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大有帮助。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将学生3人分成一小组,分别担任某公司会计部门的会计主管、出纳员、记账员三个角色,然后各自处理相应的会计业务。
2.3.2情景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建立接近真实工作的会计教学实训室,让学生在会计实训室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例如,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收款机实训室、沙盘实训室等等。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会计工作实践环境,将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3.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教学很有成效。
2.3.4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提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自觉、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中的问题及反思
3.1教学内容和效果新课程教学增加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第二,针对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于:第一,教师应尽可能做好理论和实践两者之间的衔接;第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第三,在课程学习中教师应多作正面评价与鼓励。
3.3成绩评定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成绩评定方式,例如:通过提问、答辩、小组讨论、社会调查报告的多种形式评定成绩,而不是简单地将平日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进行平均。
3.4实训性教学基地的建立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学校应建立专门的会计教学实训室,既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收款机实训室、沙盘实训室等等。同时,为了保证会计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实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应该有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学习。若条件允许,还应根据学科特点、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单位,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聘请企业专家讲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5聘请行业专家授课,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学校应将企业专家请进来,让他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保证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同时,让教师走出去,走进企业,甚至国外。借鉴企业和国外的先进经验、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教学方法及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在学期中走进车间、走进基层,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方式会达到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