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范文

时间:2023-04-07 07:0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会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会计

篇1

关键词:财务会计;特点;目的;理论基础;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254-02

1前言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是在簿记、传统会计以及财务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会计的发展是反应式的”,财务会计的出现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20世纪财务会计在确认和计量技术、信息系统的建设、财务报告体系的充实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然而,信息技术时代和金融时代的到来,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使财务会计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2财务会计的概念和特点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财务会计是以会计法为准绳,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按照规定的会计程序,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企业财务信息,旨在管好、用好企业资金运动的一种管理活动。财务会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为会计外部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同时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2)提供有关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

(3)定期反映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

(4)要受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约束。

(5)有一套比较科学的、统一的、定型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6)财务会计要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3财务会计的目的

财务会计主要侧重向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济成果、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会计目的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会计目的也往往不一样。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它必然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可以认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会计的根本目的。然而,要真正发挥企业会计的作用,还必须明确会计的具体目的或直接目的。人们通常所说的会计目的,也都是指会计的具体目的或直接目的。

4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

会计假设是对财务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所作的合理假定。它是根据会计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提出的,为进一步研究财务会计理论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给会计确认和计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不加以假定,企业的会计工作将无法正常进行。会计假设对于进行科学的会计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规定了会计理论的外延,也是建立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但在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没有使用会计假设的概念,而是采用了会计基本前提的概念。一般来说,前提偏重于公认的真理,假设则注重于合理的假定,所以应采用会计假设更为合理。

5财务会计的客观内涵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发挥的作用,它是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是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会计的要求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范围不断扩大,会计职能也将不断增多。我国会计职能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受马克思关于“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论述的影响,对会计职能基本倾向于“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到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直到“八职能说”以至“全职能说”并存的局面。但这些研究始终以马克思对簿记的论述为基础进行,没有考虑会计实践的发展,因此不利于会计理论结构内容的完善。

6财务会计的工作要求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总的目的性要求,它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往往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由于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内在联系,西方会计学界强调会计目标,我国会计学界则强调会计职能,这是由于对财务会计体系运行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是期望达到主观要求还是发挥客观功能。目前会计界普遍接受会计目标的概念,但不同学派对会计目标的理解也有不同。如“决策有用性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经济责任学派”则认为,会计目标是反映和报告受托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我国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的定义是:为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外部投资者以及内部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决策有用性观点,笔者也倾向于这种观点。原因在于,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研究应具有前瞻性,应该从长远观点出发,以确保其框架的稳定和适用。

7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

会计要素是按照经济特性对经济业务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它是财务会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经济管理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同国家的会计要素项目是不同的。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特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项,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静态要素(又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为动态要素(又称利润表要素)。只有明确规定了会计要素的内容,才能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才可能在极其复杂的会计实务中得心应手地进行业务处理。

8财务会计的社会背景

会计界一般认为,会计环境包括生产力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三类因素。在会计环境各因素中,对会计影响最大的是生产力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直接决定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水平。其次是经济环境,包括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所有制形式等,它决定会计的研究方向。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无不与会计环境相关,会计与会计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作用关系,一方面,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会计也日益发展和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会计方法也可以促进或阻碍相应会计环境的改变,进而能动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9财务会计的处理技术

会计程序是指会计处理会计业务、生成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具体步骤,包括记录、分类、汇总、报告、分析等,它是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方法。会计程序的研究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这是因为它涉及的是会计的最基本内容,会计凭证、账簿组织、报表体系、会计分工等。一个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不仅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控制的质量,而且能加强整个企业的经营协同能力和信息传递速度,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10财务会计发展趋势

(1)公允价值会计成为面向21世纪的会计模式:公允价值会计在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其运用领域已经由金融工具扩展至其他领域,大有取代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之势。

(2)“模糊性计量”经典概念的提出:貌似精确的计量结果无法掩饰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大量估计与判断,过分强调货币计量和精确计量往往导致“过犹不及”,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适当的确认,理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会为这些貌似十分确定的数字所迷惑,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对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的信息进行分解再重新组合,这对整个社会资源也意味着一种浪费.“模糊性计量”设想的提出是葛家澍教授对会计理论的创造性贡献。

(3)Wallman(1996)提出彩色财务报告模式为财务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描绘:一方面投资者指责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程度正在降低;另一方面,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技术及财务会计本质特征限制了相当多的项目无法进入财务报表进行确认,而只能够在表外进行披露,致使表外信息披露的激增和信息过载。

(4)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在WTO的促进下,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密切,各国经济之间的依存度已达到休戚相关的程度。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会计这种“商业语言”也要走向国际化,在全球范围内“通用”。

篇2

一、会计计量方法的演进:现值模式——信息观——计量观

(一)理想环境下的现值模式

理想环境是指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和经济体制中的利率是众所周知的,确定的。包括:(1)可以确定和公开地得知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和经济中的利率;或者,(2)在有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强调了具有一个给定的、固定的用于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折现率;完整的、众所周知的事件组合;事件概率的客观性及事件实现的公开性和可观察性;这样可在期望的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公司的市价,理想状况下的市场是完美的市场,其会计计量方法是现值会计模式,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基于期望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财务报表是建立在期望的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而且股利是无关的,财务报表具有相关性;并客观地反映了期望的未来现金流量且管理人员无法操纵报表数字,所以,财务报表是可靠的,资产负债表包含了所有的相关信息,收益表不具有信息含量。

(二)市场有效假定下的信息观

理想环境难以存在,因而在现实环境中,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有用需求?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表现为会计信息能够改变投资者的信念和决策行为,把有用性等同于信息含量称之为财务报告有用性的信息观。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是财务报告的一种方法,它认为预测未来公司业绩的责任在于个人,并且专注于为此提供有用的信息,这一方法假设证券市场是有效的,认为市场会对所有来源的信息作出反应,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的信息观主要是研究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而不考虑市场是怎样把信息转换到股价中去的。

信息观从1968年起就在财务会计理论和研究中占据统治地位,信息观假定:(1)投资者是足够理性的。(2)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市场价格会对会计信息作出及时反应。信息观是建立在历史成本会计基础上,历史成本会计是损益表法,即未实现的价值增量不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净利润滞后于真实的经济状况。价值的增加通过收入或者现金流的增加实现时予以确认,收益是收入与赚取收入所费成本的配比过程,损益表含有重要的信息含量,提供了公司创造价值当期部分的信息。

(三)市场并非充分有效下的计量观

1968年,鲍尔和布朗等人从不同角度对证券市场中股票价格对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产生的反应进行了验证,开创了实证研究的先河。但是,现实中证券市场并非如原来认为的那样充分有效,列夫(Lev,1989)的研究表明,在短时间内,股票收益中仅有2%~5%的的非正常收益是由会计盈余所引起的。这带来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是否具有相关性的问题。实证研究提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可能没有原先认为的那样有效.

当然,除非在理想环境下,不能期望净收益能解释证券的所有非常报酬。然而,净收益的市场反应份额仅占2%~5%也似乎太少了,列夫将这归因于低劣的财务报告质量,这导致了针对低质量盈利信息原因的研究。柯林斯、科萨、桑肯和斯隆(Collins,Kothari,Shanken&Sloan,1994)证实,低的盈利质量是因为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盈利信息缺少及时性。这导致了一种提议的产生:当可靠性的减少所带来的损失没有超过增加及时性的效益时,将公允价值计量纳入财务报告也许能提高盈利信息的质量。随着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的大量使用,在财务报表中增加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成为必要。因此,公允价值会计体现了由信息观向计量观的转变。

所谓财务会计的计量观,是指会计人员已经认识到有责任将现值,或者说公允价值,恰当地纳入财务报告中(Scott,1997)。大量的研究表明,对计量方法的应用可以增强财务报告决策的有用性(Scott,1997)。证券市场并非充分有效增加了财务报告的重要性,改进后的财务报告能更有助于投资者预测公司的内在价值,降低行为性偏见的程度。所以说,证券市场的并非充分有效支持了决策有用的计量观。

二、计量观的支撑依据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完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提供的财务报告降低了决策有用的相关性,因而通过在财务报表内引入公允价值来帮助投资者预测企业的内在价值,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程度,此时财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含量,这种资产负债表观即是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决策有用的计量观是一种财务报告方式,该方式是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将公允价值融入财务报表中,从而认可公允价值在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内在价值时所起的作用。

(一)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计量观

1.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的相关程度不高。鲍尔和布朗(Ball&Brown,1968)通过实证研究证实证券价格确实对净收益有所反应,投资者可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包括充分披露的信息中获取决策信息。但是随后列夫(Lev,1989)的研究表明,在盈利信息公布前后几天内,投资者所获证券异常报酬中,只有2%~5%的份额归功于盈利信息本身,大部分异常报酬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针对市场对财务报表信息做出的反应,许多会计研究者进行了实证研究:(1)预期理论认为投资者在考虑一项风险投资时,将会分别评估其收益和损失。谢弗林等经过实证研究证实了投资者会持有已发生损失的股票而卖出可获得收益的股票,这样,对收益和损失分开评估与对概率进行主观衡量结合起来,会导致一系列非理。(2)伯纳德和托马斯证明了净收益公布后,股价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波动。(3)欧和彭曼的投资战略模型证明了,市场并未对某些资产负债表信息做出充分反应,而是等到资产负债表信息在收益或现金流量上体现出来才做出反应,等等。越来越多的实证证据表明,证券市场并不象人们先前所想象的那样有效。

另外,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还存在过分自信和自我归因偏见,即投资者根据净收益信息会作出过分偏离他们作为理性投资者该做的反应,并且认为好的决策结果是他们的能力强,不好的决策结果则是因为出现的事件状态不好,不是自己的过失。这种心理因素会导致市场的股价惯性,通过泰特曼的实证检验已证实了这种股价惯性的存在。所以说证券市场并非充分有效,这就提出了历史成本报告是否具有相关性的问题。

有效市场异常情形的存在,如延迟反应、市场对非盈余信息的反应等,意味着投资者在评价企业未来盈利的可能性时需要更多的其他信息,而不仅仅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这是由于财务报告的盈余信息质量不高导致的,所以将公允价值计量观引入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中,或许能提高盈利信息质量,从而使投资者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提高投资决策的有用性。

(二)奥尔森的净剩余理论支持了计量观

净盈余理论显示,企业的市场价值可以按照收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的变量来表达。奥尔森的净剩余理论(也称为残余收益模型)通过说明公司的价值是如何可由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基本的组成部分来确定,提供了一个与计量观一致的理论框架。

奥尔森认为,公司价值的根本决定因素是其股利流。因而计算公司价值有三种方法:

(1)是用期末所持现金的预期现值计算,称为比较股利模型:

公司价值=预期期末所持现金的期望现值

(2)是用未来的现金流量计算,称为现金流量模型:

公司价值=期初所持现金+本期预期流入现金的期望现值

(3)是用财务报表变量来表示,称为费尔萨姆-奥尔森模型:

公司价值=每期资产负债表上公司资产的账面净值+未来异常收益的预期现值(商誉)

其中:异常收益=预期收益-实际收益

从净盈余理论的公式可看出:公司市值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相关,因为公式揭示了本年度的异常收益;这一公式也显示,投资者需要信息来帮助评估存续收益与投资者对当前盈利的反应。

在理想环境下,商誉为零,所有资产和负债都是按照公允价值计价的,这种会计称之为无偏会计。若部分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资产负债表上公司资产的账面净值就会发生偏移,这种会计称之为有偏会计。对于有偏会计,只有奥尔森的净剩余等式成立,其余两个公式不成立。当会计是有偏的时候,公司没有记录商誉,所以历史成本会计下净收益会滞后于实际经济业绩。

奥尔森的净剩余理论模型的特点:不管公司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是高估净收益还是低估净收益,由会计政策选择导致的未入账商誉的变化正好被账面价值的反向变化等额抵消,所以奥尔森模型计算出的公司价值是相同的。费尔萨姆-奥尔森模型引进了持续性,这里有两方面问题值得关注:(1)即使在理想条件下,由于异常收益会持续到下期,则损益表也含有重要的信息。因为公式:公司价值=每期资产负债表上公司资产的账面净值+未来异常收益的预期现值(商誉),此时公式中商誉≠0。(2)由于可持续收益对公司未来业绩至关重要,所以投资者希望获取能帮助他们估计可持续收益的信息,会计人员应当对持续性不同的项目进行分类,以提供对投资者更有用的信息。

费尔萨姆-奥尔森模型可用来预测公司的股票价值,然后与公司的实际价值对比,这样可以看出公司的股票价值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了。奥尔森的净剩余理论支持了计量观。因为如果在资产负债表上报告的公允价值部分越多,则公司价值中包含在未入账的商誉就越少,于是投资者在估计公司价值的构成部分时所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就能够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质量。

尽管净盈余理论适用于任何会计基础,但其“企业价值取决于基本的会计变量”的证明与计量观是一致的。

(三)实务中法律责任的承担也支持计量观的运用(不是增加披露)

越来越多的实务因素也支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计量上,比如金融机构的破产表明资产价值被严重高估了,所以,出现了要求用市价计价、最高价测试以及其他公允价值为基础技术的会计准则以有助于减轻审计人员的责任。审计人员为了减轻法律责任,更愿意在资产负债中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观,在不严重丧失可靠性的情况下,会计人员采用公允价值会预测到公司可能出现破产、兼并、环保责任等方面的价值变化,增加决策的有用性,这导致了计量观的复归。

环境的变化也给历史成本会计带来了难题:如技术进步要求公司调整规模和结构,这必然会造成许多兼并、重组、裁员与破产事件的发生,这就给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净收益与资产估值的充分性施加了压力。另外,由于面临许多的未来责任,如环保责任、社会责任,则无法应用历史成本会计的收益与配比原则。计量观的大量使用在减少投资者的偏见以及控制市场的无效率上还是有作用的。对证券市场的研究,关键是确定市场的有效程度问题。所以会计人员主要是要清楚在多大程度上计量观将增加决策有用性,以减少现存市场的无效性。当然,由于存在可靠性问题,计量观永远不会扩展到所有财务报表项目都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比如,资本资产的历史成本的计量基础不会被取代。

三、现值计量观在会计实务上的应用

现值计量观应用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可靠性。如果为了更大的相关性而牺牲了太多的可靠性,则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应在财务报表中恰当的引入公允价值。在计量观下,对某些资产和负债以公允价值进行确认与计量来提供信息,财务报告的重心将由利润表转移到资产负债表上。

(一)财务报告中已存的现值计量项目

一直以来,财务报告中就存在相当多的现值计量项目,如(1)短期应收和应计项目因支付期间相当短,没有必要折现,实际上是以现值为基础计价。(2)长期债券中使用实际利率法。(3)投资使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下,一旦资产价值被冲减,就不再转回。(4)长期资产减值当资本资产账面价值超过可回收净值时,应冲减账面价值,计算可回收净值时所估计的未来现金流量不需要折现,如果资产减值了,则应当减计至公允价值。(5)下推式会计,若一公司被全部或实质收购,则允许被收购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上按重估后的价值进行记录,将计量观引入了财务报告。以上均运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观。这些项目中部分运用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公司财务状况和前景,对投资者的决策是有用的。

(二)美国在金融工具计量观方面的运用

1.债权和权益证券的计价。FASB将债权和权益投资的资产分为持有至到期日的、为交易而持有的、可用于出售的三类。持有至到期日的证券按照摊销后的成本计价,为交易而持有的以及可用于出售的证券按公允价值计价。

2.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是价值取决于一些基础性的价格、利率、汇率或其他变量的合同。衍生金融工具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一笔初始投资,要求或允许用现金交割——不需要交付与基础性变量相关的资产。衍生工具具有杠杆的性质——用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许多保护,或进行投机活动。FASB要求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所有的衍生金融工具都必须以公允价值计量。

3.套期保值会计。进行套期保值主要是为了进行风险管理,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价格风险和信用风险。企业可以通过持有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自然套期保值,也可以通过购买套期保值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在信息观下,与套期保值交易有关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予以递延,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直至这些交易真正发生。FASB要求对于指定为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套期保值的衍生工具(称为公允价值套期保值),套期保值工具和被套期保值项目上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将指定为预期交易套期保值(称为现金流量套期保值)的衍生工具上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包含在综合收益中,直至交易对净收益产生影响。

(三)无形资产会计

无形资产会计是对计量观的终极测试。由于无形资产很难预测其盈利性和成本收回,因而无法确定其公允价值,无形资产只有在其获得高于所用资本成本的异常收益时,才具有商誉,但报告商誉的公允价值会带来信息的可靠性问题。

1.外购商誉。当一家公司并购另一家公司时,兼并公司支付的价格与被兼并公司资产公允价值的净值的差额为商誉。在历史成本基础下,商誉必须在其使用寿命期内摊销。但计量观下,商誉以收购时所确定的价值被保留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除非有证据表明它已经减值,此时应采用最高值测试从而将商誉减计至新的公允价值。新准则取消了权益结合法,并对商誉运用最高值测试使无形资产确认向计量观迈进,净剩余模型可能为估计商誉的公允价值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2.自创商誉。自创商誉由于没有现成的确认成本,所以通常在其发生时就会被冲销,这带来了收入和成本不匹配问题,且报告收益的价值相关性很低。改进自创商誉的建议包括将成功地研究项目资本化,以及重编前期的财务报表,以在获取了更多的近期信息后更正提前冲销的无形资产成本。

(四)风险报告

篇3

归结起来,现行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的确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由于对“收益(利润)”要素的认识不同,人们往往只注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业益)”结构模式的理解与运用,而忽略了“收入”和“费用”要素及其关系。比如,国际会计准则不单独认可“利润”要素,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不仅单独设立了“全面收益”要素,而且细分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等要素。②无法解释资产、负债、业益等要素与收入和费用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资金运动静态表现内容要素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理解几乎是一致的,但对于动态与静态内容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却相去甚远(因而多数著作干脆避而不谈)。

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其根源在于:①财务会计要素建立在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基础上,从这个基础入手建立财务会计要素体系才能逻辑性地得出关于财务会计要素的若干正确观点。而现行做法,却是将会计实务中财务报表的具体内容加以归并而“确立”所需的“财务报表要素”。②财务会计要素是按照财务会计目标的要求,对财务会计对象内容进行的合理划分,财务会计要素及其变化规律体现着财务会计对象内在的规律性,体现着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固有特征。认识和把握财务会计要素,不能割裂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必然联系。而现行的观点,却未能作到这点。③财务会计要素体系所具有的“系统”、“环境”、“等级秩序”、“结构”等特征,决定了不同财务会计要素之间相关关系的必然性及其“有序性”。而现行的观点,却忽略了这点。

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的目的在于揭示企业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动的基本规律,其直接作为账户、复式记账等会计特有方法的理论基础,因此,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结构模式。

确立基本要素结构模式,应该从企业资金运动及其经济业务本身的固有规律入手。企业的经济业务,主要包括资(本)金的进入(如吸收投资和借款等筹资)与退出(如分派和偿债等)和内部营运使用。资(本)金进入与退出企业,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业益)要素发生变化,资金在企业内部的营运使用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投入资金(发生费用)和不断收回新资金(取得收入)的过程,因而其在会计上表现为费用和收入的变化。费用发生与收入取得过程,同时也是消耗旧资产、产生新资产的过程,而且,费用的发生与收入的形成,始于资产又归于资产,因此,收入与费用对比的结果(损益)仅仅表明资产的增减量。

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对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揭示与表达,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a.企业的经济活动始于会计期初已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因此,会计期内收入与费用发生前(即会计期初)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结构模式

b.期内经济业务的发生,就其对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的影响看,包括两类: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和不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在内容上,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主要是:消耗资产(或产生债务)而形成费用,取得收入而增加资产(或偿付债务);而不涉及收入与费用的经济业务主要是:企业发生筹资、偿债及分派事项。会计期内基本要素的变化关系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动态结构模式

动态结构模式是对企业经济活动“动态过程”的完整描述。由于“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动态结构模式是揭示财务会计基本要素关系的典型模式。换言之,其重要性要远远高于静态结构模式。在动态结构模式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要素,均以“变动”的身份出现。如,资产要素是指“资产的变动”,“负债要素”是指“负债的变动”等,而不是所谓的“期初数”。收入、费用要素本身属动态要素,意味着资金的“运动形式”。正因为各个要素以“动态”出现,因此,资产与负债、资产与所有者权益、资产与费用、资产与收入等要素之间在资金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依存关系,一目了然。

c.企业特定期间的经济活动又止于会计期末已经形成的新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期末根据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原则确定利润。由于该利润实质上是“报告期内除业主投入和业主派得外的一切权益上的变化”,因此,收入与费用配比后的“差额”表现为“所有者权益(业益)”的一部分。此部分数额,正好等于期内企业经营活动中因收入和费用变动而导致的资产净增(减)额。期末确认企业期内经济活动而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之后,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的关系复归为以下形式(但数量已经发生变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结构模式

由于企业资金运动是其动态表现与静态表现的内在结合,因此,揭示资金运动规律的要素结构模式也必然地分为动态结构模式和静态结构模式。静态结构模式揭示企业资金运动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存在规律,而动态结构模式揭示企业资金运动在绝对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由于资金运动存在的“动态”特征,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也表现为一种变动的“模式群”。在“时间观念”上,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群涵盖了期初、期内、期末紧密衔接的全过程的资金运动;在“空间观念”上,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群包容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内容。在期初,静态结构模式表现资金运动的初始状态,其揭示的要素数量关系均是“期初数”,要素结构模式实际上就是“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在期内,动态结构模式表现资金运动的变动状态,其揭示的要素数量关系均是“变动数”,要素结构模式实际上就是“资产变动+费用发生=负债变动+所有者权益变动+收入取得”。在期末,新的静态结构模式所表现的经济意义与期初的结构模式相同,但说明的是新的数量关系。

2现行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的分析

揭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之间关系的模式是最基本的要素结构模式。然而,国内、外有关论著或教材,对财务会计基本要素结构模式的界定和理解尚存在不小差别,有的甚至是误解。例如,美、英国等国的大学会计教材中,均以“资产=权益”或“资产=负债+业益”作为“会计方程式(TheAccountingEquation)”。而我国则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都作为“会计方程式”。有的学者进一步认为,“由于收入是取得利润的基础,是利润的增加因素;费用(成本)是利润的减少因素,利润又是企业资金来源增加的一种渠道。因此,资产=负债+权益会计方程式与收入-费用=利润会计方程式,可以综合为下列会计方程式:资产+费用=负债+权益+收入”。

美、英等国均以“资产=负债+业益”结构模式为基础,来阐述财务会计程序中各种方法的建立与运用,但却未将“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作为“会计方程式”。经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以“资产=负债+业益”为依据阐述复式记账等方法的理论基础,已经可以得出合理而完整的解释,加入其它“会计方程式”也许会“多此一举”。②“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结构模式只能说明收益(利润)与收入、费用等的量化关系,而并不能揭示其在经济内容上的内在联系。

在如何完整揭示财务会计对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方面,我国会计学者的研究成就明显地超过了西方学者。这不仅与我国学者的研究方法、研究角度有关,也与我国学者的价值观念相关。但遗憾的是,我国会计学者却未能全面揭示两个“会计方程式”之间的固有关系,也无法提供“综合会计方程式”成立的充分理由。不少学者将“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理解为“期末资产+费用=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篇4

社会实践是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社会,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之很快的融入到工作当中去。**年7月——10月我在龙州县商贸局进行了各方面的实践。现作如下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

财务会计业务包括下列各项:

(1)原始凭证的核签;

(2)记账凭证的编制;

(3)会计簿记的登记;

(4)会计报告的编制、分析与解释;

(5)会计用于企业管理各种事项的办理;

(6)内部的审核;

(7)会计档案的整理保管;

(8)其他依照法令及习惯应行办理的会计事项。

各项会计业务应包括预算、决算、成本、出纳及其他各种会计业务。机关中报表的编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务,会计报表的目的是向机关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要准确、全面、及时,然而当前的财务报表有很多的局限性。在电子商务时代,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支持,报表的生成将呈现自动化、网络化和非定时性,冲破了时空的限制。电子信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疾步跨入信息社会。网络经济正以人们始料不及的速度迅速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作为网络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商务已经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对传统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龙州县商贸局基本上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实现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结束了,我在这三个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以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我们,可以说对财务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财务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们都基本掌握。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们也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下面是我通过这次会计实习中领悟到的很多书本上所不能学到的会计的特点和积累,以及题外的很多道理。

首先,就是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

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础。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其次,登账的方法: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

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等等年度报表。这就是会计操作的一般顺序和基本流程。负责记帐的会计每天早上的工作就是对昨天的帐务进行核对,如打印工前准备,科目结单,日总帐表,对昨日发生的所有业务的记帐凭证进行平衡检查等,一一对应。然后才开始一天的日常业务,主要有支票,电汇等。在中午之前,有票据交换提入,根据交换轧差单编制特种转帐,借、贷凭证等,检查是否有退票。下午,将其他工作人员上门收款提入的支票进行审核,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录入。在本日业务结束后,进行本日终结处理,打印本日发生业务的所有相关凭证,对帐,检查今日的帐务的借贷是否平衡。最后有专门的会计人员装订起来,再次审查,然后装订凭证交予上级。

国家机关需要有人“当家”,而“当家”人则要善于“理财”。就财务管理而眼,国家机关存在财务管理的内容单一、方法简单、观念陈旧等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行各业迅速发展壮大,商务局的日常管理事项将会越来越多,所面临的业务也会随着推陈出新,这需要财务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化建设中理财要求。

三、实习体会

篇5

    一、财务会计与审计的关联

(一)财务会计概述

会计的基本计量单位是货币。是对存在经济活动的经济体的经济数据整合分析以获得自身发展所需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手段。

财务会计是会计工作其中的一种,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在传统会计基础上,以相关准则为约束,采用诸多方法对企业或单位经济活动中各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分析。整理结果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经营与管理上,为之提供数据信息服务,让企事业单位能够对企业或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准确的调整,实现更好运营。

(二)审计概述

审计是对财务会计具有监督检查效力的规范经济行为的财务管理手段。审计并不是依附于会计而存在的,有专设审计机构以及专职人员。审计工作主要是对存在经济活动的企事业机关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确定经济体的运营情况。审计又可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二者区别在于审计执行者不同,根本目的存在些微偏差,但审计流程大致相当。

(三)财务会计与审计的关联

(1) 工作对象之间的关联

会计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就产生了初期的审计。二者的工作对象是经济活动的财务资料。财务会计是对财务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将整理结果以财务报表形式反映出来,供单位运营使用。审计是对财务资料进行审查,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及时做出处理以保证财务制度的落实以及企事业单位经济的安全运营。早期审计对象是会计工作对象的一部分。随着审计的不断发展,其对象逐渐扩大,但并未包含所有会计对象,并且与之还存在一些区别。在如今的审计与会计的发展中,审计对象不仅包括会计工作所有对象,还存在更多内容,如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效益性、真实性等进行监督审查。审计对会计同时起到监督作用。由此看来,二者工作对象可大致概述为“被包容一大致相同一包容”的一个动态发展关系。

(2) 工作职能之间的关联

财务会计本着统一管理原则,对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监督,审查经济利益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审计本着独立客观的原则,对已发生经济活动进行严肃审查,判断其合法性。此处应该注意的是,财务会计工作中只有监管部分的工作与审计职能相当。而会计监督仅是审计监督的基础工作,并且审计监督反过来对会计监督又可以产生再监督。二者都是为了加大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与监督,创造更多经济利益。

(3) 业务之间的关联

财务会计的管理要依赖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而审计工作不仅需要真实的会计资料,还需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如此才可以进行客观正确的审计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审计工作的职能作用。在正常的财务会计工作中,财务会计要依照国家以及单位的要求进行财务资料的核算,记账;审计要参考财务资料对财务会计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审查,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评价。二者都需要有真实的会计资料作为基础,否则工作开展将失去应有的意义。

二、财务会计与审计的区别

(1)产生条件不同

当人们在劳动成果富余时产生对其管理分配的技术需要,就刺激了会计的产生。早期的会计是对劳动成果的计量与记录。生产的发展对会计工作的高要求促进了会计独立。而审计是在会计产生的基础上,为满足对会计活动的监督管理应运而生的产物。早期的审计是经济体内部选取负责人进行经济与会计活动的监察,后又发展到聘用外部人员进行会计资料的审计监督。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尤其是“甩手掌柜”经营形式的出现,聘用独立审计机关或人员进行经营管理成为了经济活动的急切需要,因此审计开始成为独立职业。

(2) 责任不同

财务会计的责任是整理反映出真实经营资料,促进经济活动高效稳定进行。审计只负责审计报告的客观真实,对会计工作的合法性负责。

(3) 方法不同

财务会计工作方法包括财务资料核算、分析与检查,通过完整核算体系对财务资料进行核算汇总,为财务管理与经济运营提供所需资料。审计方法包括了方案制定、资料审查、对象选取与评价、审计报告设计与提交,最后还要判断会计活动的合法性。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不同之处,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暂不做论述。

三、怎样正确对待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1) 明确对本质的认识

虽然二者目的相同,但是本质上却存在差别。财务会计和审计的本质,一为理财,一为监管。财务会计的监管要以货币计量为基础,范围上存在局限性。审计对经济活动进行全方面审查,范围涵盖经营活动整个过程,帮助发现问题并应对,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2) 掌握二者的动态发展关系

如前文陈述,财务会计与审计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动而变动。二者是相互监督、相互影响还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都取决于经济发展对经济活动的约束与要求。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明辨二者关系不混淆,可减少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的开展与提升过程中问题的杂合,提高企事业、机关单位的发展速度与效益。

(3) 加强对审计与财务会计的监督

审计又分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若财务会计人员素质无法得到保证,联合领导甚至是审计人员做假账,占取经济利益,财务会计与审计的监管职能无法得到体现,更为经济活动造成严重的打击。因此加强对二者岗位的监督以及对专职人员素质的提高教育,对于财务会计与审计工作的进行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会计刺激审计的产生,审计强化了会计的管理。审计使会计的工作更加规范,对于打击经济活动弄虚作假、促进会计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以及将来的经济发展中,我国还需要通过不断制定与完善会计准则与法规,让审计工作可更全面的开展。有足够的规章依据,可以对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做出更准确判断,维护经济发展的公平性。

篇6

传统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信息落后

企业决策者在根据财务部门汇报的财务报表对企业进行决策过程中,必定要求会计部门提供的财务资料准确,有效,能够全面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且完整的财务资料,能够使企业决策者认识到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同时,还能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起到良好的预测作用。但现今财务人员总结出的财务资料信息只是对过去财务状况的分析和审核,没有预见性,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决策并无帮助。

2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企业的财务信息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由企业会计部门都支出和收入进行记录,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后,对这一时期的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并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信息要经过两次会计的编辑,所以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绝对真实性无法保证。如果在企业的经济决策中提供的是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那么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的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3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的实践性较低

在现行的企业财务报告中,只对企业的盈利情况进行仔细的核算,对影响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却没有足够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科学的经营决策。还有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对财务评价的主观性过大,这样造成了企业的财务报告往往只是一堆经济数据的堆砌,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很强的实践性。

财务会计改革和创新的措施

1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模式

随着只是经济的发展,脑力劳动在市场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要将智力劳动纳入到会计计量、记录以及认定中,在企业资本统计中,不仅要重视企业的财务资本,而且对企业的知识资本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记录。在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中要重视智力资本,吸纳新的财务会计内容,例如,人力资源会计。促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模式能更加的完善和健全,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财务信息。

2增强财务报告的实践性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企业财务报告要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增强企业会计的时效性。由于市场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对财务信息掌握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财务报告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总结出本企的财务状况还要不断更新财务技巧使所做出的财务报告及时有效,以便于企业决策者更多更快的掌握企业财务信息,掌控企业发展趋向,并作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3核算方法与时俱进

货币计量是是我国以至全球会计计量的传统模式,但是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所占比重的增加,货币计量的劣势日趋凸显,货币计量的稳定性较差,无法满足现今财务核算的全部要求,因此多元化会计计量方法应被广泛使用。加强企业中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并在传统核算无形资产的前提下,嘉庆对新增无形资产的核算,使企业资产状况更加细致明朗化。

4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作为新时期的财务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企业经济情况进行细致分析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专业素质。提高专业素质的具体方法有,努力学习财务知识与日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勤于思考分析创新,总结在企业中的工作经验,提升业务水准,为企业财务改革添砖加瓦,促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另外财务人员作为企业经济命脉的统筹分析者,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完成财务工作。

篇7

[关键词]财务会计缺陷 改进措施 分析模式

一、现行财务会计分析模式的结构与缺陷

现行的财务会计分析模式主要是由财务部门通过收集、加工、整理、计算、汇总等一系列的财务会计程序产生的有关财务分析。这种财务式分析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1.财务会计分析的“窄”型

现行财务会计分析的主要分析者是财务部门,分析者的单一化结构决定了财务会计分析仅是从财务角度来进行分析,分析内容较单一。会计信息的供给结构是“窄”型的,在会计信息提供方式上存在单一性。

2.财务会计分析使用者的“宽”型

财务会计分析的使用者对分析的需求则呈现出广泛性、差异性等特征。广泛性的信息需求要能够透过财务分析数据全面的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差异化的信息需求既要包括报告单位的内部信息,又要包括外部信息;内部信息中既要有财务信息,又要有非财务信息;外部信息中既要有微观的主体信息,又要有宏观经济信息。而现行的财务会计分析模式只能提供财务会计的最终结果,无法使信息使用者接触原始财务会计信息数据或参与财务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从而难以满足使用者多目标的需要和适应使用者决策“宽”型信息结构的需求。

3.财务会计分析的主要缺陷

现行财务会计分析模式是主要以财务部门为分析者,依据较专业化的财务术语来反映生产经营状态,存在的主要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生产经营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结合

生产部门从自身生产出发,缺少财务成本效益意识,而财务部门则就财务论财务,与企业经营管理相脱离,使财务分析仅仅停留在财务领域,不能真正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具体财务问题和财务数据,双方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开展生产经营。

(2) 不能全面有效的评价单位的状况

现行财务会计分析模式下的信息供给缺陷,从而造成信息使用者难以正确评价单位经营业绩和经营者履行经营责任的状况。

二、现行财务会计分析模式的改进措施

财务会计分析工作如此重要,但做好财务分析并非易事。只有把财务数据背后的故事或实质挖掘出来,才能把财务分析报告写得更鲜活,把财务分析评价工作做深、做精,就能更好地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支持,针对现行财务会计分析模式存在的缺陷,需要在几方面上进行改进。

1.财务会计分析横向上要“广”

财务会计分析的分析者不应仅仅局限由财务部门来分析,应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积极性,让其参与到财务分析中,拓宽分析者的范围。生产经营业务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只有经常接触业务的人员,在实践中才最了解业务的情况,这样的人员分析的信息才能与业务紧密结合,建议增加分析者的广度,由业务部门结合日常生产和财务数据开展财务分析,采用交互式分析模式,由财务部门做好协调和整理,从财务的角度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这样的分析才能更加鲜活有力。

2.财务会计分析纵向上要“深”

财务分析要在内容上增加深度,提高其价值性。

(1)分析要向其实用性方面加深

要充分与分析报告需求者进行沟通,真正领会分析的真正用途,不是拿到财务数据就急于进行分析,仅仅为分析而分析,与分析的需求基本脱节。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分析的实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2) 分析要向归纳和提炼方面加深

财务分析要对数据采用对比分析、因果分析,或者把各项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串联起来分析,或者把观点归纳和提炼出来,不能就数据论数据,从而挖掘财务数据背后的经济实质、形成恰当的分析结论。

(3)分析要向业务板块、单项和专项分析方面加深

综合性财务分析,不仅要围绕综合数据展开,更要按照不同的业务板块或企业级次层层展开分析,既关注整体、也关注结构。

四、分析要采用多种组合的方法进行加深

在分析方法上要采用多种组合,能够从不同角度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1)应用对标分析,提升分析深度。将对标的管理模式引入成本分析中,如采油四厂分别按杏北水驱、聚驱、三元驱区块对在1-4矿和试验大队的同类型井、队、站的可比性成本进行对标分析,通过“对标、对表、对照”的分析方法,对比标杆找差距,对比表格抓落实,对照标准提问题,提高财务分析深度。

(2)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采油四厂开展的成本分析,既有按区块进行成本费用归集,又有按单位进行的成本费用归集,以“单井生产成本、单井耗电”等单项分析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情况,分别对费用增长和比率增长幅度较大的区块即成本的交集区块确定为重点分析对象。两种原则联合并用,使财务分析能够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做到有力度,有深度。

(3)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部门可控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财务分析人员善于从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就达到了分析最重要的目的。

5、分析要在对末来的展望上加深

财务分析的目的不仅在于通过积累的历史财务数据,了解企业的过去和现状,更重要的是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通过对企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态势,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三、ERP下财务会计分析模式的发展

以互联网应用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经济模式,使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内容及要求不断提高。大庆油田正在逐步推行ERP工作,新的管理方式的应用使“联合按需分析模式”应运而生,即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双方按需求对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形成交互式沟通;或由同类型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按需求进行联合分析,便于进行对标管理,树立标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1、 联合按需分析模式的实施条件

数据库和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为财务会计信息的按需分析提供了可能。大庆油田开展的ERP工作,它使信息的来源向业务的源头延伸,能够解决不同信息数据库系统与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问题,有助于实现在不同的业务之间数据的交换和运用,推进不同业务间信息传递的畅通,并实现联合按需分析。

2、联合按需分析模式的特征

联合按需分析模式的特征体现了在现有财务分析条件下交互式按需分析的特征。要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优势,由业务部门结合业务对其所负责的费用进行分析评价,财务部门根据其分析从财务的角度上再对其进行评价,双方通过一个系统平台,共享分析信息。

3、联合按需分析模式的管理效益

在ERP系统下,联合按需分析模式的建立,主要具备如下管理效益:首先,在这种交互式的沟通中,一方面业务部门能够在交互式中理解财务观念,以成本效益意识来指导生产经营,做好生产各环节的衔接,达到降本增效目的。另一方面财务部门能够从生产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其次,联合按需分析会进一步提升分析质量,既有鲜活的生产经营情况,又有严谨的财务数据分析,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形成总体评价和最终做出充分合理的价值判断。

四、结束语

在ERP工作环境下,现行的财务会计分析模式将会逐步克服缺陷,联合按需分析模式得以实现,会更好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工作。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出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高质量的财务会计分析,就能真正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1]朱莲美.财务会计及其报告分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李伟.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2009;10

篇8

1.1财务会计信息主要属于历史信息而非未来信息

往往只能说明过去而不能预测未来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基本是一张历史数据汇总表,是向后看而非向前看的报表。实际上,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不断变革和发展,社会潮流的改变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等,都会使得会计信息只能说明一个企业的过去,而不能证明企业的未来。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和演进,国家、社会、经济和产业政策的调整等,这些非财务信息因素往往才是影响和决定企业未来生死存亡的根本性因素,这使得历史的会计信息对未来的经济决策作用显得苍白无力。比如资本市场,过去曾经业绩辉煌、风光无限的“煤飞色舞”、“喝酒吃药”的煤炭、有色、白酒等行业,股价曾一度高高在上,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政策的调整,这类公司的财务业绩和股价早已今非昔比,一落千丈;而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创业板公司股价则连创新高!

1.2会计准则自身的局限性

致使会计信息的决策可靠性与相关性大大削弱①货币计量假设的局限。货币计量假设要求会计只核算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信息,使那些不能用货币表示的非财务信息被排出在财务报告之外,而这些非财务信息很多对经济决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例如对企业生存发展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人力资源要素因无法货币量化而无法通过财务报表的形式表达,这就直接导致了财务信息的局限性。②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历史成本原则要求财务报表中列示的项目通常以取得时的成本为基础,而不以其当前的市价或其他基础进行计量。这种会计模式,是以物价稳定为前提的。但我国几十年来,一般物价水平一直在不断上涨,货币在不断贬值,致使历史成本计价提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及相关性大大削弱。③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运用带来的风险。会计是一门无法做到精确化的学科,会计核算需要大量人为的主观判断和估计,在实务中表现为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不管是同一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还是不同企业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进而大大影响使用者的决策。

1.3决策分析重财务信息而轻非财务信息

往往会掉入决策陷阱在经济决策分析中,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既包括会计信息,更包括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水平、人力资源价值、产品的市场占有额、顾客的满意度、次品率、退货率、经济周期、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偏好改变等非会计信息。虽然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最基本的信息源泉,但它并不是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甚至根本就不是关键和核心的信息。事实上,由于财务会计本身的缺陷以及非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使得经济决策中经常要更多的依赖非会计信息而不是会计信息,非财务信息往往才是决策致胜的根本因素。如果决策分析中重财务信息而轻非财务信息,就有可能犯本末倒置,掉入决策陷阱的错误,导致决策错误和损失。

1.4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内容不够完整

缺乏对未来状况和软性资产信息的反映主要表现在:①主要提供的是企业的历史信息,而对使用者未来决策有用的预测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②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较为单一,无法为投资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不能较好地满足各个层次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受信息需求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影响,一些用户无法通过传统的财务报告方式获得其所需信息,进而做出科学的相关决策。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日趋复杂,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迫切需要企业提供差别报告。但实际上,很少有企业能够达到其满意。③财务报告中普遍缺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④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过分关注硬性资产方面的内容,而较少关注其他一些软性资产,如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建设、资本分配等,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在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这些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然而现行的财务报告很少涉及这方面内容,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决策需求。

2改进思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企业必须积极解放思想,逐步改进和完善现行的财务会计信息报告体制,高效利用财务报告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企业还应该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其财务会计信息内容,以便为使用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良好依据。

2.1加强理论研究

为财务报告体系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从改进目标上来看,企业应该将受托经管责任和信息决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评价和决策功能的有机统一。一方面,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可用来作为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尺度,又能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目前的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会计信息,更多的是停留在评价受托经管责任方面,是被动的事后反映,而对事前的决策有用方面仍显得严重不足。因此,应抓紧加强理论研究,特别是针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有用性、及时性方面深入开展研究,为改进我国的财务报告体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促使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得到全面和充分的实现。

2.2拓宽财务报告信息的内容范围

特别是要增加非财务信息和未来预测信息的披露当前,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仍将财务信息披露作为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计量交易和相关事项两方面内容。在今后的财务报告中,企业应该尽可能地突破传统的信息披露限制,坚持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披露并重原则,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此外,企业还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社会责任信息以及经济预测信息等方面的内容。另外,针对当下一些财务信息无法准确反映企业发展走势这一问题,企业应该大力创新企业信息预测模式,收集和整理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以有效提升其财务报告的整体质量。

2.3建立以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报告体系现行报告的财务信息主要是按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建立起来的,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内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企业除了要突出其历史成本属性之外,还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征要求选择多种形式的计量方法。有鉴于此,企业可以综合采用公允价值、现值、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以便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情况,提升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率和质量。

2.4丰富和规范表外的内容

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表外信息在信息判断和报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相应的财务信息报告活动。但我国尚未在财务报告系统中进行主表和附表编制,同时制定统一规范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标准,导致企业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学习和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合理改进和调整其信息揭示方式,增加非财务信息在全部披露信息中的比例,引导和帮助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财务报告信息,满足使用者和决策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当前,我国的财务报告信息体系呈平面分布,整个报告模式较为单一,各披露主体的联系与沟通较少。在未来,企业应加强用户层分析,提供一系列财务管理信息,使用户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发展潜力、盈利水平、管理风险与竞争能力等内容。

2.5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加强信息的即时、实时性提供,完善财务报告的现代化技术手段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开始朝现代化、数字化、无纸化方向发展,其信息披露效率也得到了相应地提升。因此,企业应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建立实施报告系统,定期和更新财务会计信息内容,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新、更全、更优的信息。这一做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互联网信息与企业财务信息的成功对接,提升企业财务报告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2.6加大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对违法违规披露

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成本计算法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学的两个分支,各有特点,充分认识二者的区别有利于明确学习的重点,更深入地掌握它们的理论思想,以便在实际工作中综合、灵活地运用。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服务对象不同。财务会计也被称为“外部会计”,其作用是对外发挥提供会计信息的职能,它定期地将财务报表提供给企业外部的有关组织和个人,如股票持有人、债权人、政府机构、潜在投资者,为外部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以供这些外部使用者做决策;管理会计则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提供各种管理信息,帮助组织内部的管理者更好地做出有关人力、物力、资金、产品、服务、消费者、业绩考评等各方面的决策,因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对内,包括经理、行政管理人员、工人等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也被称为“内部会计”。

2、信息时效不同。财务会计基于历史信息定期编制,关注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信息,其时效性是滞后的。管理会计可以根据需要决定编制时间,关注的是当前的甚至是面向未来的信息,具有未来导向性。

3、报告遵守的原则不同。财务会计受公认的、法定的会计准则的制约,报告必须遵守国家政府规定的会计制度。管理会计的报告只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需要,不受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的限制,为了满足内部人员使用需求、满足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管理需要,可以选择多种方法编制,会计、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皆可。

4、报告责任不同。财务会计报告是正式报告,具有法律责任。管理会计提供的报告不是正式报告,不具有法律责任。

5、所需信息种类不同。财务会计需要的是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所需知识是多方面的,包括有关经营过程、技术、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等方面的评估信息,以便管理者做出决策。

6、对报告及其所需信息的要求不同。财务会计要求信息是客观的、准确的、可查的、经常性的,要求数据可靠、相关。管理会计的报告侧重规划未来,不要求绝对客观,可以是相对主观的、估计的、相对准确的,只要相关、有效即可。

7、核算范围不同。财务会计着重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核算范围必须是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而管理会计的核算范围既可以是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也可以是以车间、部门、小组为单位,核算关于局部决策的信息。

8、对人员素质要求不同。在学习财务会计时,学生需要按照会计准则学习科目设置、账务处理、做出分录、编制规范的财务报表,牢记会计准则、账户名称,掌握严格、规范的会计知识体系。实务中,财会人员也有严格、标准、统一的准则要求,每月、每年的工作流程也基本不变,侧重要求从业人员的谨慎、认真、仔细。而在学习管理会计时,学生不仅要学习财务方面的知识,对于管理学、经济学、金融理财等多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涉及。实务中,管理会计工作复杂多变,要求管理者灵活、变通地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更需要创新实践的能力、探索学习的精神,要懂得如何将管理理论、方法与会计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企业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区别的具体表现举例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上述区别具体表现在许多方面,下面以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为例进行比较。

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基本方法之一,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将企业全部成本按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完全成本计算法也称吸收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财务会计存货成本计算方法,将全部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即所有发生的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等。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编制对外财务会计报告时必须使用完全成本计算法。

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生产成本的处理,变动成本法将其作为期间费用,而完全成本法将其作为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两者的存货计价内容、销售成本、利润均不同。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固定生产成本由当期生产的全部产品负担,期末存货中也有部分固定生产成本,期末存货变化影响了利润的高低,这对于管理人员的业绩考评十分不利,有时销售量增加,利润仍会下降。相比之下,变动成本法避免了存货变化对利润的影响,只把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期末存货只包含变动生产成本,销售数量是利润增加的主要原因。显然,变动成本法能更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帮助企业客观地进行业绩考评。尽管如此,变动成本法仍有一些不足,比如在实际中难以确认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不方便编制对外报告、无法满足长期决策需要等。因此,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企业最好能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的使用。目前,电算化的普及使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兼用,以满足企业不同的需求。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报表名称及报表项目名称抽象化、单一化。财务会计报告,我们没必要用一些官方的语言给它下个定义,简单的理解就是用一些数字来说明我们的经营情况。它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可能非专业人员看到一些这样的专业术语,你的视线马上就会转移掉,觉得这些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其实不然。我个人认为每个正常的人天生都是一个好会计,就象驾照一样,在以前年代觉得它是一种职业,现在人人(年龄条件除外)想取得都可以成为现实,就觉得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现代人生存的必备的技能。我相信会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一种人人必备的技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小到个人,家庭为单位,都要有经济活动,都要与经济发生联系。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要自己来掌管自己的经济。所以能生存就能干会计。所以说不要被专业名词给吓倒。这也正是我要说的第一点,我们目前的会计报告就仅是指预备给专业人士来看的。报表名称及报表项目名称太抽象化,单一化。下面我就从报表的名称上说明一下,资产负债表就是要报告你现有的财产里,有多少是你自己的,有多少是你欠别人的。损益表就是报告你在整个经营期间内你赚了多少钱?赔了多少钱?现金流量表是报告你的钱都是怎样花出去,又都怎样流进来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就是报告投入的钱有没有发生变化?我相信这样一说,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非常易懂,也不再是那么茫然。没有哪个经营者不关心自己的经营情况,但由于一些财务上的障碍,而使得自己不能很清楚的认识所处的状况。我在这里并不是否认财务的专业性,我想说的是怎样能让不懂财务的人也能看懂报表?财务报表也更能发挥它的价值。我以前在公司干过会计,但领导不是财务专业的。当我把经过几天的辛苦作出来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拿到他面前时,他问我这是什么?有什么用?说完就当废纸一样放在旁边。然后来问我,这样那样的情况。其实报表里反映的很清楚。可是对他来说一点价值都没有,难道这不是会计报表的悲哀?这件事我印象非常深刻。再比如,报表项目里面的货币资金,专业人员都知道它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但是我经常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非专业人员说货币资金就是指他们手中的钞票,而不包括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他们仅仅是根据字面来理解。听完我们的解释后,他们还半信半疑。也就是说报表项目名称太具有专业性,导致专业与非专业人员口径不一致,理解不一致的问题。

二财务会计报告弊端之二

信息的不完善性,光从报表的数字来分析,是不能全面说明问题的。有些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因素无法通过报表来提供给报告使用者,从而造成分析的失误。比如说现在好多企业,自有资金少,但要来完成更大的目标,就要通过银行信贷资金给予支持才能来完成。但作为银行业说,它是如何来判定银行业的风险呢?目前银行都是要求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提供近2期或3期的报表,根据注册资本来判定企业规模的大小,从而来判定抵御风险的能力。在这里,况且我们不说报表数据的真实性问题。假设提供的报表都是真实可靠的,那么风险就一定不存在吗?有多少数字不能表达的风险隐藏在其中?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以飞快的速度前进。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的汇合促成了企业结构的空前变化。某些所谓企业,它们为了完成某种产品或作业的生产,将把全国甚至全世界某一些生产者、经营者、供应商、销售商通过互联网联结在一起,分工协作,共同分担利润和风险。一旦任务完成,该企业或企业串也就解散了,于是再捕捉其他机遇、资本、技术与人才,进行新的组合与分工,新的企业又诞生了,如此,再生再灭,这些虚拟的企业银行能觉察其风险吗?在各种指标都正常的情况下,企业悄无声息的消失了,银行贷出的资金能安全吗?对于这种主体我们怎么可以完全通过会计报告来反映给信息使用者呢?这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吗?基于以上所说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弊端,我们不妨来大胆设想一下,未来的改革方向和思路。首先,我们从报表的形式上作一些改动。相机大家都熟悉吧。在这里我提到像机大家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我想打一比方,相机有专业和非专业用的吧,专业摄影对相机各种要求都很高,操作人员也具备专业知识,而非专业用的吧,现在手机都可以具有这个功能,人人都会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和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的财务会计报表能不能也参考和借鉴一下相机的思路呢?报表的形式可以改为两种,一种是供专业人士阅读和使用的,一种是供非专业人士来阅读和作决策用的。这样就可以两全其美了。非专业人士用的财务报表专业术语性就不是那么强,语言平民化,大家都能看得懂。或者是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来实现这一功能。把专业报表的式样输入后,设计一种软件,可以转化为平民报表,达到服务小的投资者或个体工商户的需求。这一经济主体的需求我们绝不可能忽视。再者现有的通有报表模式,有些会计科目不能完全涵盖所有行业的经济业务,新兴的行业现在越来越多,有些业务有特殊性,在现有的报表中,找不到更好的反映该项经济业务。今后我们的财务报告模式还可以细化一下,针对不同的行业,报表形式也可以作一些小的改动。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选择,这样也便于相同的行业作出比较。也就是说,未来的财务报告是多样化,是可以选择的。其次,我们在报表的内容上可以再完善些。比如说现在有好多搞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的、畜牧养殖的。对这一特殊行业,我们就要特别关注,它那存货数量的准确性到底有多少呢?盘点存货的方法对成本的准确性又有多大影响?存货每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又如何能及时掌握变化的信息呢?养殖的行业受自然天气的影响也非常大,有可能你昨天看报表时数据还很乐观,明天因为一场暴风雨,就所剩无几了。这样的情况,我们如何能通过财务会计报告来作出判断呢?这是我们深思的问题。谁也改变不了天气,但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给报表使用者多多的提醒。

三尽管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