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建材范文

时间:2023-03-14 07:3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建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建材

篇1

【关键词】化学建材;性能测试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化学建材产品包括合成建筑材料和建筑用化学品(用以改善材料性能和施工性能的各种建筑化学品)之类的化学材料。这种材料目前主要包括新型建筑装饰、装修、防水、密封、胶粘、保温隔热、吸声材料、聚合物混凝土及混凝土外加剂等。一般具有轻质、高强、防腐蚀、不霉、不蛀、隔热、隔声、防水、保温、色泽鲜艳、造型美观、节约能源、节约木材等各种功能。化学建材是继钢材、木材、水泥之后的第四代新型建筑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装饰效果,近年来发展很快,已成为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塑料门窗、塑料管材、建筑涂料、防水材料、建筑胶粘剂、外加剂、保温、隔热及装饰装修材料等各类产品。发展化学建材工业,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

二、化学产品的性能检测

1、建筑涂料质量性能检测

建筑涂料应用广泛,品种多样,应用最多的是内墙涂料。反映内墙建筑涂料主要质量性能检测项目有:容器中状态、施工性、低温稳定性、涂膜外观、对比率、干燥时间、耐碱盐、耐洗刷性、薪度和附着力等。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测定其他项目,如储存稳定性、固体含量、沉降值等。容器中状态、施工性、低温稳定性、涂膜外观、对比率、干燥时间、耐碱性和耐洗刷性的检测意义和检测方法与外墙建筑涂料质量性能检测表述相同,剩下的项目有猫度和附着力。(一)钻度薪度是涂料原材料和涂料产品的重要性能指标。建筑涂料的猫度过大,会使涂料涂装施工产生困难,影响漆料的流平性;私度过低,有可能造成其他涂膜弊病,例如流挂、遮盖力差等。因此,建筑涂料粘度的测定对于涂料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保证产品质量都是必要的。一般经常用于测定建筑涂料勃度的方法是按国家标准GB/T6753.4一1998《色漆和清漆用流出杯测定流出时间》规定的150流量杯法进行测定。该标准中规定的流量杯共有3号、4号和6号三种、适用于建筑徐料猫度测定的是4号杯,通常简称涂一4勃度杯。(二)附着力附着力表征涂膜和被涂物面之间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而结合的坚牢程度。测定建筑涂料附着力常用划格法进行检测,它是在涂膜上切割若干数量穿透涂膜至底材的方格图形,观察涂膜相对于底材的抗分离能力。适用的标准是GB/T9286一198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规定的划格法。

2、塑料管材性能检测

(一)管材专用料的选用及性能测试

(1)管材专用料的选用

聚乙烯(PE)树脂是塑料管材的主要原材料之一,PE管材以其突出的耐腐蚀性、耐热、耐磨、对输送介质无污染性、使用寿命长、制造安装费用低等优异性能,越来越受到青睐,在燃气输送、供水、供热、建筑给排水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性能测试

采用ASTM D638测试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采用ASTM D790测试弯曲性能;采用ASTM D256测试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采用ASTM D1238测试熔体流动速率(MFR);采用ASTM D648测试热变形温度;采用ASTMD1693测试环境应力开裂时间;采用ASTMD792测试密度;氧化诱导期按ISO 11537—6:2000测试,铝皿,210℃;管材耐静液压强度测试按GB/T 13663--2000进行;熔体强度仪的挤出模口直径为2 mm,拉伸轮间隙0.4 mm,拉伸加速度20 mm/s2,测试温度范围160~220℃,温度间隔10℃。

(二)管材及管件性能测试

按照本研究设定的管材挤出温度和挤出速度,通过调整相对应的管材挤出工艺,得到外观和尺寸符合要求的管材后,对所挤出管材的熔体流动速率、拉伸性能和耐液压强度性能进行测量。

选取在不同挤出温度(160~220℃)和挤出速度(0.5~5.5 m/rain)下制备的管材,对其MFR和拉伸性能进行测量,可看出,对于4803T来说,模头温度和牵引速度对管材的MFR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并不大。管材的MFR基本可以稳定在10.0 g/10min左右;不同样品编号的拉伸强度的波动在22~27 MPa,拉伸强度的变化在530%~615%,且模头温度和牵引速度对这些性能的影响并不具有明显规律性,数据较为分散。可以认为,不同样品的拉伸性能所存在的偏差基本上与挤出温度和挤出速度无关,说明4803T的加工范围较宽,在较宽的加工温度和挤出速度范围内,树脂能够保持优良的性能。

(三)管道系统的评价方法

目前,最为大家普遍认可的评价方法是ISOl0508。其中涉及的系统试验项目有:管道系统耐液压强度试验,管道系统的冷热循环试验,压力冲击试验(水锤试验),管材和管件的耐拉拔试验,组台件的抗弯曲试验,真空保压试验.

3、塑料板材性能检测

建筑用塑料板材主要有:铝塑复合板和聚碳酸酯板。铝塑复合板又分为内墙板和外墙板,1999年国家了铝塑复台板的国家标准GB/T 17748—1999。该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技术主要涉及涂层性能及板材物理力学性能。涂层性能主要包括:涂层厚度、光泽度偏差、铅笔硬度、涂层柔韧性、附着力、耐冲击性、耐磨耗性、耐拂水性、耐沾枵性、耐酸性、耐碱性、耐油性、耐溶剂性、耐洗刷性、耐温差性、耐人工老化性(2000h)、耐盐雾性(3000h)等。板材物理力学性能包括:面密度允许偏差、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贯穿阻力、剪切强度、热睁胀系数、热变形温度等。聚碳酸酯(PC)板材(又称阳光板)可分为PC实心板和PC 空心板,由于PC 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及综合性能,可以替代玻璃或有机玻璃等传统产品,因此被广泛的用于建筑物采光设施、高速公路隔音墙、广告灯箱及车站、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该类产品尚无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心板的主要检测依据是国际标准ISO l1963—1995和日本标准JIs K6735-1995。两标准的测试项目有所不同,各有千秋。ISO 11963测试项目主要有: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屈服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维卡软化点、透光率、密度、线膨胀系数、雾度、表面电阻率、吸水等。JIS K6735的主要测试项目有:拉伸屈服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落锤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透光率、加热尺寸变化率、燃烧性能及老化性能等。空心板目前尚无产品标准可依,目前各生产企业均按照各自的要求进行测试,主要测试项目有:拉伸性能、弯曲性能、落锤冲击性能、尺寸稳定性能、燃烧性能、光学性能等。

4、防水卷材性能检测

目前,我国防水卷材的发展重点是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一)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性能

沥青经过 SBS改性之后,品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使用寿命可达到普通油毡的3—5倍,至少是十五年以上。产品耐低温.可低至一15℃一 20℃ ;耐热度可高达 90℃一100℃。SBS改性沥青的防水卷材其断裂延伸,对于防水基底层具有较大的适应变形能力。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如果在0.2帕压力下进行开缝水压的试验,可持续两小时不渗漏。此种材料即使单层进行使用。也具有很强的防水 、耐压能力.而且经过改性后的沥青具有良好的抗酸性能 因为沥青基料在进行改性的时候掺人了无机物,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产品自燃。与纸态油毡相比,其自燃点要高出很多.所以 SBS改性的沥青卷材更加安全可靠。

(二)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特点

(1)耐水性极强。其经过水的长期侵蚀.仍然能保持极好的防水性能。

(2)耐高、低温的性能极好。SBS改性沥青的防水卷材,即使在零下25℃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弯曲,零下50仍然具有防水功能,其耐热度可大于100℃。

(3)优良的弹性与延伸性。对应力变形能力的适应,其强度可大于4mm的卷材,基层裂缝宽度的允许值为6mm。这种弹性和延伸性,在所有防水材料之 中属于最大的。

(4)热熔施工。搭接缝的密封能够得到极限度的保障,一年四季都可以施工。

(5)耐久性极好,寿命长。有关资料介绍,佛罗里达州所使用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其表面在25年之后仍没有出现龟裂现象。

三、结语

上述各种化学建材的测试均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GB)、国际标准(ISO)、欧洲标准(EN)其他标准进行。需要指出的是,除部分防水卷材国家标准外,大部分标准均为国家推荐性标准(GB/T)。因此,各生产企业及用户应根据产品的用途,在确保产品质量的条件下,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测试,必要时应向本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为适应某些特殊场合的需要,可在标准基础上增加特别的测试项目。此外,还可根据工程设计的需要或招标方的要求确定其他项目进行测试。

【参考文献】

1、杨如辉、邹声华、林汉柱、李明水源热泵热水机的性能测试研究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年04期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材编写;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04-02

教材是培养人才的载体,是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的体现。在编写教材时,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强调能力、基本态度和观念培养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方位体现化学课程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指导思想。不同教材对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一方面应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满足初中教学、突出初中教育特点;另一方面应符合习题类型多样化的要求和保持多样的风格和特色,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性。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构建教育理论体系

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培养,是我们首先重视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及教学的特点,探索符合中学教育教学的应用程式,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为辅,将课堂运行程式进一步细化,并让教学模型、实物走进课堂,突出形象,直观教学,也可将教学搬进实验室,甚至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相对抽象,教学中又渗透了物理、生物学、数学、法律等学科基础知识,再加上学生是初学,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教材编写时应注意以下:,首先,要注重教材的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论述要深入浅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并注重教材的连贯性、衔接性,使初中学生能够较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为初中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其次,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化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刚接触的新学科,教材编写应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等方面突出初中教育的特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再次,与社会发展同步。随着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从课内课外,音像、文字、网络、媒体等不同教育资源优势考虑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内容,整体构建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的教育资源体系。

2丰富教材内容形式,体现初中化学教材的特点

初中化学教材除了从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方面去编写外,还可从化学的价值,化学与工业方面去考虑。在选材时应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化学在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贡献,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认识对化学物质的不当使用也会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例如,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教应、臭氧空洞及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可在相关内容的章节中设立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和调查研究等课题。教材还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计既开放又具实效的、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如交流、讨论和调查等。

2.1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关注环保教育。

教材特点要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新技术之间的联系;内容贴近实际和生活是化学的重要功能。"化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和结合,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增加的"研究性学习"中的三个专题,都是有关生活实际、环境污染和保护的内容,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请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2.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体现人文精神。

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材都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作为实验的个体--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思想。近几年,我国每年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损失惨重。江西多起"鞭炮爆炸"事故;山西小煤窑"瓦斯爆炸"接二连三。所以,防火、防爆、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了教材的始终。将"灭火器"知识由"常识性介绍"改为"了解";在讲述氢氧化钠使用时,用黑体强调:"更应防止溅到眼睛里"。这些内容的特意安排,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体现人文精神。

2.3栏目设置,推陈出新,具有弹性和开放性。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现行新教材考虑到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整体要求降低的基础上,减少了"选学"内容;但增设了"阅读"、"资料"、"研究性学习"三个栏目。这些集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研究性的内容,经过合理编排,丰富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更大的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优化教材体系结构,推进素质教育

在教材结构的设计中,整体框架上要保持学科逻辑性,而且在内容选取上要兼顾学科基础和社会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兴趣。

3.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编排的建议。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应作保留,且应该呈现网络分布,考虑到学习的阶段性和完整性,应在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中增加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学习,例如:含有H的酸、含有OH的碱、含有酸根离子的盐的读法和写法,只有学生掌握好,学生才能轻松地学好并掌握其他知识,如: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怎样去读,学生没有掌握化学式,就不认识化学式,即也就不知道是什么物质,那么又怎么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呢?比如: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学生不会书写化学式,又怎么会写化学方程式呢?更别说什么计算正确了。这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3.2对化学实验编写的建议。

化学教材的改革重点之一,应该是化学实验的改革,然而教材的编写必须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去考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取材;从社会要求的多规格、多层次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去研究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外科技实验、或家庭小实验几个系列的目标和内容。(1)演示实验应该克服单纯为科学发展而设立,应在知识的形成理解和巩固,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诸方面,均衡发展的同时较侧重于个性发展的一方面,要增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身心发展的演示实验。(2)分组实验不能仅作为知识验证的手段和工具,应该将它看作在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个独立的体系,增加它的思考性、探索性和自我实践性,克服过多的验证性。(3)课外科技实验或家庭小实验,是化学整体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是化学课堂实验的延伸,它具有实践性和灵活性,编写要侧重社会效益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3.3对化学习题编写的建议。

习题类型要多样化,应增加开放题和实践题的比例。习题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单一的题型测试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编写教材时要对已有习题进行改造,重视习题的创新。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习题,以发挥习题对学生学习的不同功能,如巩固记忆、深化理解、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等。在重视基础题的同时,还应设计一些开放题与实践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习题能形成学生积极探究的阿题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如"设计方案蜡烛燃烧时有哪些变化"。这样的习题具有开放度,学生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方案。知识和学以致用的双重作用。初学化学的学生已具有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学科的初步知识,在教材编写时要注意所选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要处理好知识的相互衔接,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国新一轮初中教材编写改革的方向是:一方面借鉴国内教材编写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避免不符合时代,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缺陷;另一方面是要体现我国多地区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庞小梅 关于编写中职生物化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成功教育》2010年04期

篇3

1什么叫“原子轨道”原子轨道,这是量子化学、结构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研究微观粒子运动时经常要与其打交道。“这里所说的原子轨道与宏观物体的运动轨迹不同,它是指量子力学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运动的主要区域。”[1]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解释,原子轨道怎么会是一个运动区域呢?这正是想用经典力学的观点解释量子力学(量子化学)的现象,显然不行。那什么叫原子轨道呢?在量子化学中,处理一个多电子体系(包括多电子原子或多原子分子),我们往往采取的近似解法是轨道近似方法(或称单电子近似和电子独立运动模型)。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我们需要求解任意一个单电子的波函数ψi,即求解它的Schrdinger方程:此时,我们把原子中单电子的波函数ψi称为原子轨道。同理我们可以把分子中单电子的波函数ψj称为分子轨道[2~4]。因此即使对中学生,我们也应该把原子轨道粗略地解释为描述原子中电子运动状态的函数(波函数),它可用来描述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区域内出现的几率,而不能解释成电子活动的区域。

2电子云图

关于用小黑点描绘的电子云图(图1)。“用小黑点代表电子在核外空间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小黑点的疏密与电子在该区域内出现的机会大小成正比。”[1]这是一种很不准确的解释。其关键问题是没有分清楚几率密度与几率的概念。试问若区域A比区域B大,但区域B内小黑点排列得紧密些,那电子在A区出现的机会大还是在B区出现的机会大呢?上述的解释是没有分清楚几率密度和几率这2个重要概念的含义和关系。在某一微体积内,2者关系如下:其中|ψ|2代表几率密度,|ψ|2dτ代表电子在体积元dτ内出现的几率。对中学生可以采取如下近似解释:小黑点密度大的地方表示电子在那里出现的几率密度大,稀则表示几率密度小[5,6]。在电子云图上取2个面积相等的区域A和B来观察,若为立体图形,则取2个体积相等的区域来观察,则小黑点密度大的区域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对电子云图,这样的解释比较准确———单位体积内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集的地方,表示在那里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大……[7]。

3关于Moeller记忆图[8]在讨论多电子原子结构时,涉及到核外电子的填充顺序,很多结构化学的教科书都给出了图2。国外教材称之为Moeller记忆图[9],国内教材一般称为构造原理图[10,11]。而称之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量顺序”[1],这是一个很不准确的称呼。因为电子填充顺序的经验表达式1s,2s,2p,3s,3p,4s,3d,……并不能真实地、准确地代表在各个原子中原子轨道的能量,它只能近似预测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及定性地解释周期表中原子的电子排布[12]。对不同的原子来说(其核电荷当然不同),原子轨道能量的顺序不一定相同,比如原子轨道能量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3[13~15]:由图3也可以看出,原子序数不同的原子,有的是E4s>E3d,有的是E4s<E3d。尤其是多电子体系,原子轨道能量次序还和电子填充情况有关。例如,同为第四周期元素的K和Ni,K无d电子填充,E3d=-0.64eV,E4s=-4.00eV,即E3d>E4s;而Ni有d电子填充,E3d=-18.7eV,E4s=-7.53eV,即E3d<E4s;类似情况在第五、六周期元素还有[16]。

4晶体结构结晶化学是化学科学中内容极其丰富的一门学科。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结晶化学中的某些基本概念,如晶胞、晶系,布拉威格子等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同解释和描述[17~20],但对大多数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学术界还是有共识的。

4.1密堆积中空隙种类在等径圆球的密堆积中把空隙分成2种类型[1],如图4[21]。这种分类法不准确。一般把晶体中的空隙分为三角形空隙、四面体空隙、八面体空隙、立方体空隙等[22~24]。在一个密置层中只有一种空隙———三角形空隙。只能说如考虑其空间取向,有2种情况。否则的话,怎么讨论在立方ZnS中空隙的种类和个数呢?在立方ZnS(晶胞)中,可视S原子(或S2-)作立方最密堆积,形成2类空隙———四面体空隙(8个)和八面体空隙(4个),而Zn原子(或Zn2+)填入其中4个四面体空隙(见图5),另外4个四面体空隙(未填微粒)与前面4个四面体空隙空间取向不同,但这8个空隙只能算一类———四面体空隙,故才会得出空隙填充率等于50%的结论。

4.2关于小球堆积方式的概念在描述堆积方式时用了一个模糊概念———立方堆积[1]。与立方晶胞有关的堆积方式一般说有3种:立方最密堆积(可抽面心立方晶胞),立方密堆积(可抽体心立方晶胞),简单立方堆积(可抽简单立方晶胞)。教材的表述应改为“简单立方堆积。”

4.3密堆积和晶格型式(或晶胞类型)间的关系“在称为干冰的二氧化碳分子晶体中,作为线型分子的二氧化碳在空间是以A1型密堆积方式形成晶体的”[7]。这段描述与其给出的干冰的晶胞的示意图[7]是矛盾的。关于CO2(干冰)的晶格形式有2种表述:CO2为线型分子,若晶胞中4个CO2分子的空间取向相同,则晶格型式为面心立方。且可认为CO2是以立方最密堆积(A1型)方式形成晶体的。但是,若晶胞中4个CO2分子的空间取向不同,则4个CO2分子各属于一套不同的等同点,故晶格型式应为简单立方晶胞,此时可认为CO2是以简单立方堆积方式形成晶体的。正如金刚石晶胞中有8个C原子,但分属于2套不同的等同点(因其空间环境不同),其中顶点和面心的4个碳属于一套等同点,而晶胞体内4个碳属于另一套等同点。我们只需取某一套等同点(如顶点和面心那一套)就能确定金刚石中碳原子的堆积方式和晶格型式(晶胞类型)———立方最密堆积(A1型)和面心立方晶胞,见图7。那么在不能确定干冰晶胞中,CO2空间取向是否相同时应怎么描述呢?潘道皑等采取了这种说法“形成了以分子的中心作立方密堆积排列;同时,CO2分子的轴平行于立方体体对角线。”立方体有4条对角线,即CO2分子属于4套等同点。其实质是在不考虑空间取向时,干冰可视为A1型密堆积,但实际上4个CO2分子的空间取向不同,只能视为简单立方晶胞。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教学实践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对于思维萌芽的小学生,在关键的教育时期,使用正确的教材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可以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帮助小学生构建自我思维体系,发展个性,突出优势。

一、教材内容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突破,坚持整体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融合了教学理念、儿童兴趣、学生心理等,使得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生动有趣。同时,高年级的教材内容丰富,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能力培养,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敢于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选用科学的学习方式,实现快乐高效的学习。例如,针对同一题目,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使用多种解法,选择较为容易的解法,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数学学习上实现更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基于教材,高于教材,促进学习进步和知识积累。

二、教学实践

1.加强师生交流

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控制者,为了实现既有教学目标,要多与学生交流互动,刺激知识融会贯通,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2.加强课堂准备

要在课堂既定时间内高质完成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全程精心做好安排。包括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计划,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学习气氛的调动,有趣材料的引入,课堂讲解的生动化,课后习题的布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调整等。

3.加强学生合作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联合解题等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探索实践,注重知识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综上所述,随着小数数学教材的改革,内容和结构都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热爱数学,热爱探索,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实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人格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1、物质文化方面的保障:从本校实际出发,对校园物化环境建设进行全面规划.设置阳光心理小屋、微机室、语言室、实验室、仪器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少先队工作室、教科研室等功能室,并配备了优秀辅导教师,为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延性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2、精心设计,创设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在加强美化绿化的同时,从现实出发,因地制宜,利用走廊、墙壁创造文化氛围,师生共同制作宣传栏、壁报栏,给校园植物制作说明牌等,让学生无论走在校园的哪个点上,都能感受到深深地启迪,都能受到优良地教育和知识的熏陶.

3、校园书香文化的建设:以“追寻生命厚度 尽享阳光人生”为主题,以书香校园建设为中心,让教师学生在读书中幸福成长.有计划地开展读名著佳篇活动、经典古诗文诵背活动、读书比赛活动等.加强图书馆、阅览室等建设,创设优越的读书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由此取得的成果是振奋人心的:2010年学校获临淄区书香校园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7月全国第九届新教育年会在海门举行,我校作为我区农村小学书香校园建设代表参会,并在大会上做了专题展示.

4、课程文化发展逐显特色:在阳光课堂构建方面,以理想课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线,努力形成生成、动态的阳光课堂;在阳光体育课程构建中,以阳光大课间、师生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以“让笑声溢满校园,让运动感染你我”为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丰富阳光体育;在特色校本课程上,首先以大阅读为载体,开设《颂千古美文 做阳光少年》古诗文经典阅读课程,配以丰富多彩的书香活动展示,形成特色文化阅读课程;再者是以德育体系建设为主线,开发德育读本《童年在四季中走过》,以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课、课外实践教育课为平台通过阅读、活动、操作等深化德育课程.

5、师生行为文化建设方面:首先在阳光教师的发展上,以“拥有阳光心态,尽享阳光工作,哺育阳光少年”为责任目标,加强师德建设,打造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读书评价,提高教师文化素养水平.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淄博市教师十不准为标准,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引导教师真诚的热爱事业,热爱人民,热爱学生 .再者是在阳光少年发展上,以素质教育、兴趣教育为载体,通过班会、校会以及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感人事迹故事会、献上一份爱等活动,培养尊重、理解、关心他人,合作、奉献精神,形成学生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加强学生善思、乐学、合作、进取的学风,让他们具有把握现实,面向未来的胸襟等等,并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星级评价、德育评价为展台,形成班级特色文化氛围,着力塑造具有阳光心态、富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多才多艺阳光少年.

6、科室管理制度、教师责任制度、教师量化评价制度、学生星级评价制度等制度文化明确,落实有效.

篇6

【关键词】塑料管;应用;材料

在可持续发展的倡导下,我国越来越注重研究具有生态环保型的化学建材。塑钢管与传统的普通钢管相比,以其质量轻、隔热效果好、卫生性高、安装简单、水流阻力小、安全环保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在建筑工程的管道事业里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塑料管的研究事业,使塑料管的生产合成技术、理论施工技术等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完善,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冷热水塑料管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达到一种势如破竹的发展形势。

一、冷热水塑料管的发展现状

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用品的使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重视对环保型产品的使用,尤其是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对化学型的塑料管建材产品大力推广、实施和应用,塑料管建材严重冲击着金属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使用,在市场中占有统治性地位。

由于我国的轻工业起步较晚,与全球发达型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作为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冷热水塑钢管,我国的发展形势远比上发达国家。为此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国家科技研发部、建筑部、轻工部、化学行业等联合组织科技研究,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我国的塑料管的生产制造在技术上获得较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型号为UPVC的冷热水塑料管,以及型号为HDPE的冷热水塑料管在城市中燃气管道的技术研发。科学技术的提高,加速了我国冷热水塑料管在建筑工程的应用及发展。

目前由于管道建材的不卫生,对我国的水资源进行二次污染的现象严重、普遍,究其主要原因是采用大量的带有镀锌的金属钢管所致。因此,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新型的塑料管建材在市场上相继出现,由于塑料管的出现,在建筑工程的管道建设中,我国逐渐将带有镀锌的金属管淘汰,并用塑料管和铜管作为此后供水建材的主要材料。

在1993年,我国首次从位于德国的尤尼公司引进第一条复合型塑铝钢管生产线后,我国的冷热水塑料管生产行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引领我国新型塑料管的行业发展。国产型号为PAP管和型号为PE-X管以及型号为PP-R管的生产技术发展迅速,目前拥有大量的物质基础和市场推广技术。由于塑料管的不同特性,用于制造冷热水管的建筑材料也不一样。

二、冷热水管的产品特点及应用方向

国家大力推广应用化学建材为建筑给水塑料管发展提供了绝好机遇。化学建材是继钢材、木材.水泥之后,当代新兴的第4类建筑材料。化学建材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塑料管道、塑料门窗、防水材料、建筑涂料等。建筑给水塑料管是属于国家大力推广应用的化学建材产品之一。下文就对建筑中常用的几种塑料水管类型进行简单的产品特点介绍:

(一)PAP塑料管

PAP塑料给水管是目前建筑市场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给水塑料管类型,但就其市场占有率方面来看,PAP型塑料水管仍然存在这诸如不尽人意和不稳定的地方,比方说,某些小品牌、小厂商生产出来的PAP型塑料管就不被建筑行业所认可,造成此种PAP塑料管的市场占有率小,但有些牌子大、信誉好的PAP塑料管品牌就能很好的体现出自身的市场号召能力,其市场占有率可达百分之七十以上。总的来说PAP塑料管综合性能较好,使用范围也较为宽广,就其产品使用方向来看,PAP塑料管主要用作住宅建筑的冷水水管、室外太阳能热水器的疏水管以及建筑的供热水管,PAP塑料尤以在寒冷的北方地区最为受欢迎,尤其是作为北方地区冬季的住宅采暖管效果最为理想。

(二)PE-X型塑料管

PE-X型塑料管同样是我国建筑之中常采用的一种给水管类型,在我国发展势头强劲,目前PE-X型管在国内的生产厂家已经达到近百家,其中四条主要生产线技术直接承接欧洲,目前PE-X型管的主要产品规格有:直径10,12,14,16,20,25,32毫米,其中一些重点企业能够生产直径40,50,63毫米规格的PE-X型塑料管。PE-X主要被用作建筑中自来水和饮用水的供水管、建筑室内冷热水供水管、底板地暖的辐射采暖供热管,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市场对建设细致要求增多,其中明确提出管道要暗敷,这样就为PE-X型管提供更好的应用条件以及更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三)PP-R型管

PP-R型管也是一种高性能的建筑供水用管,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正在逐年增加,就目前我国PP-R型管的生产厂商组成结构来看,主要分全进口、中外合资、全国产生产设备这三大类,总生产达到八十条之多,最高时在我国建筑给水管总数中占有半数。PP-R型管的主要优势特点有管体重量较轻、使用过程中耐腐蚀性较强、管内不易结留污垢、管道的使用寿命较长、管体无毒、保温性好等等一系列优良特点,但PP-R型管的生产难度较大,对生产细节要求较高,因为国内管道生产商的制造能力高低不同,PP-R型管的产品质量也表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由于PP-R管在建设过程中一半选用内嵌的架构方式,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在维修和检查中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而起事故点不容易发现,这种事故在我国建筑给水管的建设过程中时常发生,因此在选购PP-R管时对其品质的检查是采购工作的第一要义。另外PP-R型管的使用范围十分宽广,自来水供应、冷热水供应、冬季取暖等方面用管均可以选用PP-R型管。

三、总结:

冷热水管的工程建设和架构问题是建筑建设中需处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处理在建筑设计中要规划出良好的设计线路之外,对优质供水管材的选取结果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建筑给水管的建设结果和使用寿命,因此要根据建筑对给水功能、供热供冷水管以及对取暖效果的要求合理选择给水管道的类型,以便达到最佳的建筑供给水管建设结果。

参考文献:

[1]高磊.我国采暖工程材料的探讨[J].科技资讯,2009,23(17):145-150.

[2]孙田.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的选择与应用[J].建筑设计管理,2005,14(01):110-112.

[3]陈龙乾.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现状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1,18(03):24 5-246.

[4]董铭.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的技术特点[J].甘肃科技纵横2005,34(02):190-191.

篇7

    一. CAI是一种辅助教学的高级程序,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来进

    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使其能更好地为化学教学服务。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课件 化学教学

    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正在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

    轨。在这一转轨过程中,计算机这一高科技手段与学科间的整合越来

    越紧密,为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

    而,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CAI是一种辅助教学的高级程序,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来进行教学

    活动。CAI系统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硬件、软件和课件,其中课件

    (Courseware)是其核心。下面笔者就如何制作CAI课件谈一些体会。

    一 、制作CAI课件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日益渗透到化学教学中,且

    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动

    画、模拟等手段于一体,能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象,

    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化虚为实,是化学教师实施素质教

    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好助手。但有的教师却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他

    们认为目前网上教学资源丰富,直接在网上下载,没必要发费大量的

    时间自已去做。笔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因为下载的课件内容由于作

    者的观点、看法异同,有的不适用于目前的新教材,而且网上资源与

    教师自身教学特点并不适合,教师自制课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体

    现自己上课的意图,能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自己制作CAI课件就显

    得很有必要了。

    二、化学CAI课件的制作

    CAI课件的开发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其工作流程大致如图

    所示:

    确定课件课题 教学稿本设计 采集制作多媒体素材

    课件测试及评价 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集成课件

    (一) 确定课件课题

    课件制作的中心环节是课题的确定,化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能用

    多媒体来演示,但也有很多不适合多媒体教学,其选择原则是:

    1.比较抽象的概念,微观结构,用一般的教学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如原子结构,原电池中电子的运动方向等可以利用动画进行模拟演

    示,使之直观,形象化。

    2.中学化学教材中课堂上操作较危险的实验以及不能演示的实验,

    如煤的干馏、高炉炼铁、接触法制硫酸等可用制作的模拟实验进行演

    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在进行化学复习时,可用制作的课件浓缩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提高复习效率。

    (二) 教学稿本设计

    设计时应根据教学规律创作稿本,设计思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立足于向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它包

    括:

    (1)内容设计

    内容设计是稿本设计的核心,是课件的实体,课件内容必须符合

    现行教学大纲,与学生的教学课本紧密结合,选择所需的媒体必须具

    有易控制,操作简单,能生动形象表现教学内容。

    (2)交互设计

    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生命所在,交互的途径通过课件的“用户

    界面”(即主菜单)得以实现。该界面必须告诉使用者它有什么以及

    它能干什么,通常有超文本和热点的形式。

    超文本(Hypertext):一个以文本为主的课件经常会用到超文本。

    采用超文本时,每个词都是“活的”。如在制作课件时主菜单用以下

    内容:(1)知识准备(2)教学重点、难点(3)教学内容(4)能力

    培养(5)例题解析(6)课时小结(7)课后作业。

    热点(Hotspot):热点通常是屏幕上的一个按钮、图片,当你选

    中它时,它会把你带入该课件的另一部分。

    (3)反馈设计

    课件设计者应使课件具有及时反馈功能,能跟踪学习者掌握情

    况,我在设计能力培养题时对每一个答案进行分析,答对了给予表扬,

    答错了给予帮助信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采集制作多媒体素材

    制作CAI课件必须做好各种素材的收集。如图片、音像、动画、

    音乐等素材。收集的途径有:平时注意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到音像店

    去购买、或者在因特网上收集。制作步骤如下:

    (1)文本制作

    文本输入较简单,但在编辑时应考虑字体的大小,颜色、是否加

    框,背景的填充色等,学生易混淆的地方应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来表

    示。

    (2)图形、图象制作

    色彩美丽的图形图象是多媒体课件具有魅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图片可通过扫描仪扫入,数字照相机拍摄

    照片、摄像机捕获图象再输入计算机,还可利用一些图像处理软件如:

    PhotoShop、PaintShop、CorelDraw等对图像进行特技处理,如图像

    的翻转、旋转、颜色的调整和一些特殊效果等。

    (3)音频制作

    多媒体课件一般都会用到大量的音频信息,如背景音乐,解说等,

    音频的使用不仅能起视觉体验的作用,而且能增强交互性。例如在播

    放实验时配以柔和的音乐,必要的解说,答题时答对了用鼓掌的声音

    激烈学生。计算机中的音频信息是通过声卡实现的,它能记录来自话

    筒、电子器乐、自然界的声音。

    (4)动画制作

    动画适宜表现教学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及课本中不能演示的

    实验,如晶体结构、电解中电子的运动方向,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

    过程等。计算机动画软件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如Flash、nimator、

    3DS等等,用来做一些模拟动画,能化静为动,生动有趣。例在“原

    电池”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从微观本质理解原电池的形成,利

    用Flash制作并模拟原电池所形成的闭合回路,通过电子转移的流动

    过程和声响,揭示原电池的形成过程。

    (5)视频制作

    视频信息可以大大丰富课件的内容,利用视频捕获卡等硬件设备

    可方便的对视频信号数字化,并进行编辑处理。

篇8

【关键词】材料化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98-03

现代高科技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的培养,因而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专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历史赋予的使命。近年来,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表明,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而展开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笔者结合本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材料化学》课程进行了定位,并讨论了该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材料化学的定位

(一)材料化学的定义

材料化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应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核心内容。材料化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在学科的生长和发展中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下形成的,是作为基础学科的化学更直接地介入到材料科学中的一个具体体现。因此,可以说《材料化学》课程是化学基础课和材料学专业课程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

为打破原有专业划分的界限,在制定《材料化学》的教学内容时,必须进行以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和加强实践训练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改革;在课程建设中,必须结合实际,明确了《材料化学》课程的定位:通过对这一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学习运用基础化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材料化学教材的选择

材料化学学科的着眼点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课程教学是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对全面加强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知识的不断更新,教材的选择是关键点。自从2005年开设《材料化学》这门课程,我国出版的教材在质上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最早的教材是1994年厦门大学丁马太教授出版的《材料化学导论》,该教科书还被复旦大学、西北大学等采用,但内容相对比较陈旧。其后,北京师范大学李奇老师主编了《材料化学》,上海交通大学唐小真教授主编了《材料化学导论》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周志华教授主编了《材料化学》等。直到2008年,中山大学曾兆华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体会出版了《材料化学》教材,前半部分涉及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等材料化学的基本内容,后半部分则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材料为主线,对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介绍,其中涉及各种现代先进材料如高性能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陶瓷、感光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等,并叙述各种材料的性能和行为与其成分及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与本课程以前的教学内容不谋而合。总之,教材是指引学生入门的工具,作为教师一定要把好教材关,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方能做到事半功倍。

二、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虽然材料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但随着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逐渐得到应用。例如Motorola、保洁等公司每年都会招聘材料化学方向的人才到其研发中心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因此,从培养创新型人才角度来看,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增强材料化学理论知识与科研、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材料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其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教材为申心教学模式。该模式过于依赖理论教学,由于材料化学综合了材料学,普通化学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内容较为难懂,因此,单纯地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很难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体系,因此,进行材料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1)采用循环式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循环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生活或生产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的兴趣,再运用材料化学基本理论来解释材料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凝炼出材料设计与制备的原理和方法,并以此原理和方法来设计和制各出有一定社会需求的新型材料。这种循环式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实施三结合教学方式,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自创三结合教学方式,即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讲授与自学相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小论文相结合。我们改革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建立了“启发式”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引导”的方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_陛,随时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讨论,以此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认知和表达能力。通过我们有意识地将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较大力度地变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最新的科研成果往往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在相应的章节教学中,我们会及时有效地插入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开拓知识的能力。

通过近几年教学实践表明,我们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新思维和新思路方面发挥了独到的作用。通过三结合教学方式进一步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首先在参考其他学校相近课程课件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制作了《材料化学》电子课件。综合运用图片、动画、文字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直观而又形象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绪论部分,将材料科学发展的相关图片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放映,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发展、意义、主要内容有生动而深刻的印象;在纳米材料章节中,一些纳米材料的图片能更形象、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知识点。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flas直观易理解的优势,例如在材料的结构一章中,插入14种空间点阵结构模型,金属晶体的3种典型堆积模型,晶体间隙的形成、缺陷和位错的形成等:在材料的制各一章中,插入多个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动画;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一章中针对石英光纤的制各,插入了多幅动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该课件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互联网也是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将主讲教师的电子信箱告诉学生,学生可以给教师发电子邮件谈学习、谈思想,交流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生活中的感受和困难,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拉近师生间以及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

材料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并且是材料科学的核心部分,具有明显的应用理科性质,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优化课程结构

优化课程结构的重点在于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过程中一方面要规划好专业的主干课程,另一方面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理顺相关课程开课顺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我院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反映材料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注意改变知识简单任意拼凑、课程之间相互脱节的状况,整个课程以通识教育课程、学科类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跨学科任意选修课和实践教学构成。选修课开设的原则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开设课程也有所区别。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在课程体系中实施改革,增加人文教育内容,强化人文素质教育,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内容与特色学科建设相结合

材料化学以普通化学基础和材料学理论为基础,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从学习的角度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宏观的概念转化到微观。如从电子,原子、分子水平来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因此,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单纯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导致理论与试剂脱离,增加了教学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我院材料学科建设的特点,拓宽教材内容,结合我院材料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我院金属材料、无机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增强教学效果。同时结合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理论联系实际地将新兴材料的最新进展向学生介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3、教学内容体现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针对材料化学课程特点,依托学科特色,围绕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显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并结合本专业现有的教学科研条件,对材料化学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材料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材要体现基础宽、起点高、内容新、知识活的原则,强调从化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学内容应让学生了解材料学科的概况和发展趋势;了解材料制各过程中的化学现象和反应特征;了解所制得材料的形貌、物相和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原理与方法:了解材料的化学改性方法和新材料设计和开发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高。

(三)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所高水平大学必须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师资是衡量大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和要素。由于材料化学课程是介于材料学和化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所涉及面较广。单纯有纯化学背景的教师或纯材料学背景的教师上课,由于知识面的问题,会导致教师教的费劲,学生学得困难。对于材料化学课程教师队伍应该持续充电,完善知识结构。要鼓励材料材料化学课程教师积极对外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吸取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做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紧跟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不仅仅是单纯地讲述课本上的内容,这样就使本来很单调的内容变得比较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到最新和最现代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在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中,必须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篇9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7.4±1.1)岁,停经时间35-51d,平均停经时间(41.3±2.2)d,停经后轻微下腹痛19例,阴道不规则流血史36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为卵巢妊娠1例,间质部妊娠1例,输卵管妊娠58例;另选取65例因计划生育需行人工流产术宫内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6.2±1.3)岁,停经时间36-53d,平均停经时间(43.2±1.3)d。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及停经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异位妊娠或宫内妊娠,尿或血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为阳性,且无阴道出血等先兆流产症状[3]。

1.2仪器及检测方法

采用GE公司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异位妊娠患者卵巢黄体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阴道探头频率为5-9MHz。检测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以阴道二维超声对盆腔行多切面扫查,注意观察卵巢黄体形态、大小及回声等声像图特征,确定宫外或宫内妊娠。根据阴道二维超声声像图将黄体分为薄壁囊肿内部回声点型、薄壁囊肿型、厚壁囊肿型及低回声型4类,在上述声像图清晰的基础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妊娠黄体血供分布,运用脉冲多普勒(pulsedwaveDoppler,PW)测定黄体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阻力指数(re-sistivityindex,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4,5]。

1.3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二维超声表现

对照组65例宫腔内妊娠者均在宫内发现妊娠囊,其中16例首次检查未发现妊娠囊,6-8d后复查发现妊娠囊,28例在左侧卵巢探及黄体,37例在右侧卵巢探及黄体;观察组60例异位妊娠患者包括38例流产型异位妊娠,22例胚胎存活型异位妊娠,宫腔内均未见妊娠囊,其中流产型异位妊娠患者25例出现盆腔积液,13例合并宫内假性妊娠囊,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附件区不均质回声包块,以混合性回声改变或实性为主,囊内未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胚胎存活型异位妊娠患者合并宫内假性妊娠囊19例,8例首次检查未发现妊娠囊,7d后复查发现妊娠囊,囊内可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

2.2两组卵巢黄体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RI为(0.5±0.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0.03),PSV为(15.3±8.6)cm/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7.5)c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黄体血供分布情况比较

观察组以半环状为主,占51.7%,对照组以呈环状为主,占7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10

关键词:《材料电化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54-02

一、引言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科学的发展与突破可促进时代的变迁,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材料学和电化学交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关注,例如化学电源中电极材料的表面修饰与改性、新型纳米结构材料的电化学制备、电解质材料的研发、传感材料与信息转换材料的发展等。而现代电化学与材料科学相互交叉、渗透,也逐渐形成了新的分支――材料电化学。鉴于材料电化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材料学相关专业开设了电化学原理课程,并将其作为专业的重要基础选修课程之一。与材料专业其他选修课相比,《材料电化学》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电化学、材料、物理、化学等领域,具有涵盖范围广、知识点复杂以及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要清楚地教授课程内容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难度,迫切需要在课程教学自身进行创新和改革。本文通过分析《材料电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初步探讨了如何结合功能材料专业特点和电化学基础课程内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二、《材料电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材料电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1)掌握电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化学热力学和电化学动力学两大方面的基础理论。(2)熟悉材料电化学的研究方向和热点,包括材料电化学制备和化学电源。通过这两大内容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材料电化学的综合知识,加深对应用于材料领域的电化学知识的理解,学会分析和解决材料电化学应用领域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着重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为后续金属腐蚀与防护、电化学测试技术和能源材料等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目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匹配。《材料电化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尚未见有与材料科学与基础、材料力学性能和材料制备方法等基础课所匹配的经典教材。(2)课程教学以教师在课堂中教授为主,学生非主动接受枯燥和丰富的知识,没有相关实验辅助,对许多抽象内容难以理解。(3)课程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理解运用能力得不到锻炼。以上3个典型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教学效果差,因此《材料电化学》课程在功能材料专业本科教学中进行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课程教学策略

1.教学内容的构建。我校的功能材料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金属功能材料、磁性材料、储能材料和发光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专业背景,满足能在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加工和测试等领域教学和技术开发的综合性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因而在教学内容实践中要综合考虑材料学与电化学两门学科的特点,国内目前还没有教材可以完全综合了电化学基础和材料电化学应用两方面的知识。考虑到本科生在前期学习中掌握的电化学方面的知识有限,本课程教学以基础教学为主,因此选用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李荻编著的《电化学原理》作为本课程中电化学的基础知识教材,兼顾参考赵辉译著的《纳米材料电化学》作为本课程中材料电化学制备知识教材。

最后,教学内容分成基础知识和实例应用两大部分展开。(1)介绍概括性强的电化学基础知识:①电化学热力学知识,包括电解质溶液、相间电位、可逆电极、不可逆电极和平衡电极电位;②电化学动力学知识,包括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与性质、电极过程、液相传递步骤动力学和电子转移步骤动力学。(2)按照电化学在材料科学的应用介绍实例部分:①电化学方法制备纳米材料,以电沉积法制备半导体量子点薄膜为实例;②化学电源电极材料,以锂离子电池为实例,阐述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电极材料的研发进展。通过实例介绍来引导学生将电化学基础与材料学知识之间进行比较和整合,从而牢固地把握所学的材料电化学基础知识,也为后继其他专业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良性循环。

2.教学方式的改革。目前,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节省教学板书时间,但是不容易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尤其是重点知识点的分析需要独立思考,难点知识的阐释需要互动探讨,所以有必要安排不同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感性体验走向理性分析,再开展批判性阐释。在教学实践中,讲到一些重要知识点,例如关于平衡电极电位的计算,适当地使用板书,逐步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根据能斯特方程计算出电极电位,这种逐步讲解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理解和消化讲解内容。

《材料电化学》是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单一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容易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由于该课程的教学课时十分紧张,没有安排实验与实践环节,为了弥补实验环节的缺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引入典型电化学实验的视频,例如铜锌原电池的构建。通过视觉感受加深学生对原电池的构建,电极反应的现象和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的理解和认识。

3.考核方式的设计。目前高校中,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仍以笔试为主,期末考试成绩通常占总成绩的70%以上,然而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使得大多数学生对知识与技术的学习走进误区,被动记住书本中相关知识点即可,从而忽略了自身的批判性独立思考与深入理解,不利于认知结构的积极建构。在我们的课程中,期末考核采用开卷考试方式,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20%)、课后作业(20%)及开卷考试成绩(60%)构成最终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出勤、问答互雍屠砺壑识点随堂测试等方面的考核;课后作业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开卷考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采用这种考核机制,期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结语

通过上述对《材料电化学》课程开设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与实践,明确了我校功能材料R翟诟每纬讨械慕萄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将抽象的电化学基础知识与材料领域的实例应用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掌握材料电化学的基本理论,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丹青,苏轶坤,王雷.材料学专业《电化学原理》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6,(43):122-124.

[2]王莹,任玉荣,袁宁一.电化学基础在新能源材料专业中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7):160-161.

[3]陈丽江,洪小平.探讨应用化学专业《电化学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43-45.

[4]李荻.电化学原理[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5]普利斯.材料电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张勇,王力臻,张林森,李晓峰,张爱勤,宋延华.加强素质教育,深化电化学工程系列课程教学改革[J].河南化工,2010,(21):68-71.

[7]刘梅川,赵国华,吴梅芬,李明芳.分层次电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09,(02):32-35,58.

[8]胡婕,黄浩.改革电化学实验,培养高素质人才[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282-283.

[9]吴旭冉,贾志军,马洪运,廖斯达,王保国.电化学基础(Ⅲ)――双电层模型及其发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02):78-82.

[10]邵艳群,彭开萍.加强课程改革提高专业硕士的职业性――以《电化学原理与测试技术》为例[J].高教学刊,2016,(02):63-64.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 Electrochemistry" Study and Practice

QIN Hai-ying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College of Material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angzhou,Zheijiang 310036,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