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检测范文
时间:2023-04-08 15:0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材检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宽,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仅与建筑、建材有关的实验室就多达4600余家。在这4600余家建材建筑检验实验室中,仅企业实验室就占去了40%的份额;而监督检测机构所占的比例,只达到整个行业的30%,监测力量颇为薄弱;科研院校检测机构几乎与监督部门基本持平,占30%。在众多的实验室中,绝大部分实验室的检测装备相当简陋,科技含量也不高,固定资产不足200万元。实验室操作人员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数不超出10人。年检测收入不足100万元,除去成本,利润微乎其微。定位不准发展失衡因为建材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以科研院校和大型建筑企业内部试验室等附属机构的面貌出现的,大都带有科研与教学性质。而以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名义设立的监督检验室,带有政府色彩,且一直附属于母体的部门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按照国际惯例,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检测机构是不能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尤其是在加入世贸以后。这就为中国的建材检测机构带来了市场风险和压力。
二、引言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材科研、技术开发、企业生产和建筑工程施工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和必要的手段,也是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包含建材检测在内的检测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检测机构成立历史并不长,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20年的时间,而且大都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主要设立在国内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相关的大型企业中。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对建材检测机构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检测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假、乱、低、缺”的现象。假,表现在检测的试件假,过程假,数据假,结论假;乱,表现在检测单位内部管理混乱,检测市场秩序处于无序状态;低,表现在检测人员素质低,检测技术水平低,检测管理层面低;缺,表现在缺乏管理手段,缺乏技术措施。
四、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建材检测管理,提高建材监管水平,有必要改进建材检测管理的方式,以提升检测服务能级,可以将“完善一个平台,激活两个现场,落实三方责任。整治四大顽症,打造五大机制,把握六个操作节点”纳人建材检测工作的重点。
1.完善检测信息平台
掌握信息就是占领了监管的制高点。虽然本市已基本完成了检测行业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是城域网建设,但是月报、速报,尤其是连网和数据上传工作还及时,检测信息还不完整、不准确。为确保检测信息的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实现检测信息的有效性,利用检测信息平台为建材监管服务,可以通过月报、速报和连网上传数据的比较,完善城域网建设,最终应直接通过城域网即时传输检测信息,直接利用城域网上传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判断。
2.激活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实现两场互动
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原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现场,对施工现场建材产品状况的描述和取样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完成,检测单位的工作在检测现场完成,仅对来样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应使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相互联系起来,从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信息跟踪到检测现场的检测情况,从检测现场的检测结论追溯到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状况,实现两场互动,保持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的一致性,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质量和特性。
3.落实建材供应、使用、检测三方责任
从见证取样深化到三方确认,就是要紧紧抓住建材供应商,一旦检测结论产生,就能及时确认各方责任,顺利实现不合格产品的清场和对使用单位的警示。使用方,包括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合理使用和见证使用经检测合格的产品,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根本。检测方就是检测机构,应确保检测的客观、公正,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建材产品质量状况。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应充分发挥这三类对象的作用,通过明确各方责任,规范各方行为,才能有效遏制检测工作中的假、乱现象。
4.整治四大顽症,针对“假、乱、低、缺”实施整治
经过多年发展和治理,检测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紧紧抓住“假、乱、低、缺”四大顽症开展大规模整治违规行为的活动,向社会表明整治检测顽疾的决心和力度,并着力分析造成顽症的原因,落实对应整改措施和改革设想。对于集体造假、多次造假、社会反响较大的检测单位,加大处罚力度。支持市建设工程检测协会对造假人员,查处一个、吊销一个,绝不护短。
5.把握委托、核查、抽样、试验、报告和评估六个操作节点
委托应更新,应改变现有的委托方式,委托过程应有第三方监督;核查应严格,应核查施工现场建材产品信息,保证检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抽样应科学,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样方案,推行检测机构现场抽样和取样,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试验应规范,应按检测运行法则操作,确保检测过程和检测结论客观、准确;报告应有效,检测信息应即时传输,不合格检测信息应及时上报;评估应专业,对检测工作的开展应进行绩效评估,不断规范和完善各个节点的操作运行。
五、结语
建材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必须根据各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严格依据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检测的每个过程和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各个环节有效地实施。在有效地执行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保证下,不循环地进行自我评价、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
参考文献:
[1]康立中,何洁.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在检测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建材,2003,(01).
[2]马振珠.中国建材检测行业大透视[J].工程质量,2007,(01).
篇2
1我国建材检测管理现状
建筑工程施工材料检测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材料进入施工现场,需要经过严格验收和检测程序,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商使用线上,验收各项环节中都需要检测与试验数据。在建材检测管理中,准确的、真实的监测数据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因此,加强建材检测管理水平,确定监测数据可靠性,可从根本上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并按照相关检测管理办法,进一步实施检测管理。
1.1自动采集建材检测试验数据
传统建材检测试验数据的采集采用万能试验机、人工读取、机械表盘显示等方式获取,自动采集水泥、混凝土和钢筋力学试验性能数据,在数据采集中,不会因目测读取或手工记录造成人工误差和错误,从根本上保证了检测工作准确性和公正安全性。所有报告按照时间顺序自动排列,建材检测试验人员与工程施工单位采取分离式工作,委托单和试件之间是分离的,试验公正性明显提高。
1.2组件建材检测网络信息平台
建材检测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不合格信息检测速报和信息检测月报制度,建立健全检测信息管理系统,打好全省市联网信息化平台基础,即区域网路建设工作,实现数据上传和联网。建材检测管理深入施工现场建材前期工作内容中,可以避免使用不合格或质量不达标建材,保证了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的同时,促进了建材市场健康发展。
1.3充分发挥建材检测技术与技术监督作用
对于国家禁用建材产品、无证建材产品、委托建材详情不清楚等,不能接受其委托建材检测,对于不合格建材产品,例如:混凝土、水泥等,其检测管理信息实行全天速报制度,并对各大使用单位及时发出警示性慎用信号,避免不合格建材或残次品建材进入施工现场,从根本上杜绝不安全建材出现在结构工程建设中。
1.4建材检测机构的认可评估
检测行业通过有组织的开展相关建材单位行为评估和能力测评等活动,由专家对其进行评审,并对检测机构技术支持跟踪数据,将评估落实到建材检测管理各环节中,保证检测数据权威性、真实性、公正性、公平性、科学性。
1.5建材试样检测留置制度
制定标准、规范要求,确定建材留置试样,按照规定数量、程序、执行环境与时间留置试样;如果标准和规范没有对此提出明确要求,非破坏性检测试样,并且可以充分使用的,需要在检测试样或留置3d,破坏性检测试样,需要在检测试样或留置2d。对建材检测结果有任何异议的,可随时到检测机构抽查、复验。
1.6确保诚信检测管理
引导建材行业开展诚信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建材检测人员和检测单位诚信档案,做好不良信息采集工作、检测机构信誉度、试验数据记录和核实制度。如果存在违规违法行为,需要在诚信档案中记录并曝光,提高诚信管理透明度,规范建材市场管理。
2我国建材检测管理主要问题
2.1我国建材检测机构监管混乱检测
检测结构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和建材供应单位,因此,有些检测人员从中作梗,利用现有权利进行人情或金钱交易。这种私自行为,导致检测结构准确性和真实性严重受损。对于当前我国建材检测机构自身监管问题,需要严加管理,例如:监管停留在表现形式上;监管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严格要求检测人员,缺少有效的监管制度,发现问题也没有深究。
2.2建材检测整体水平低
建材监测站整体平低体现在人员素质方面,以及设备仪器、采集系统和程序规范方面等。人员素质作为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仍需改进提高,出现无证上岗问题需严惩。规范检测程序,其中包括成型试件的检测和养护、取样、处理数据等。但是养护环节属于薄弱环节,例如:混凝土和水泥养护标准中的湿度与温度问题等,软件和仪器设备更新与资金投入有关,对于年久失修的设备仪器需要及时变更规范制度,并投入大量资金更新。如果不及时更新投入生产的设备,使得数据采集仪器或系统没有达到标准规范要求,很难保证数据采集系统准确性、规范性和公正性。正是有些检测机构没有高度重视系统完整性和数据更新,因人为因素造成数据偏差,导致检测整体水平下滑,影响建材市场发展稳定性。
3我国改建检测检测管理的可行性策略
3.1完善建材检测信息系统
信息及时、准确、真实。有些地区虽然已初步完成检测行业的信息系统,但是数据上传与联网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也非常严重,还存在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现象。因此,需加强建材检测信息系统建设,及时上传检测信息,以及到有关部门处理、判断,做到及时、无错误,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抽查。
3.2落实飞行检查
飞行检查制度可以规范行业检测标准,真实反映出检测结果,属于动态监督管理手段。飞行检查结果和结论应将其纳入机构和工作人员诚信档案中,针对反复造价和集体造价的个人或机构采取严重打击,规范建材市场。由于检测机构属于第三方,即不属于业主方,也不属于建筑施工方,想要明确其主体和独立地位,需要解决检测机构的依附性问题。
3.3推行取样制度和参与制度
参与制度是指建材检测机构参与产品抽样,见证并负责取样真实性,保证试件可以代表建材母体质量水平,消除建材检测机构投机心理,通过统一的内部管理机制监管机构执行操作,禁止出现弄虚造假行为。使得检测取样和试验一体化,促进建材市场健康发展,让检测机构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3.4明确供货方、检测方和适用房应承担责任
建材取样到三方确认环节中,需要保证建材供货商,检测结果落实,需要双方各尽其责,完成不合格或不达标建材产品使用单位警示和清偿管理工作。对于建材使用方,其中包括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应该合理和见证使用检测合格产品,保证施工质量。建材检测方需要公正、公平、客观、真实、准确体现出建材产品质量情况,并且充分领导三方,发挥其规范化作用,控制检测中的乱、假行为。
3.5重大检测招标化
在建材市场规范化建立阶段,需要采取信用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对于重点工程、重要工程、大型工程建立检测招标制度,利于建材市场竞争发展。避免同一类型工程或同一单位项目受到委托单位的多家检测委托行为。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建材检测过程是建设工程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对工程质量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信息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当中的运用也逐渐变得广泛。信息管理系统便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而成的系统。信息技术管理系统能够使企业的检测工作向信息化、数字化以及自动化发展,大大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提升建材检测工作的真实度与可靠度。
1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1公共基础系统
该系统是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系统之一,主要负责项目共性信息的记录与管理,如建设工程送检样品的具体名称、施工企业的单位名称、建设工程单位名称。除此以外,还有建材样品的项目、成品日期、送样日期以及具体数量等数据。公共基础系统会记录并处理上述信息,以供检测人员进行查阅。
1.2维护安全系统功能
该系统功能是信息管理系统的辅助系统,负责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处于最新版本,不断升级信息管理系统,丰富系统的功能。同时,定期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不仅如此,维护安全系统还可以借助对新信息约束条件的规范,以达到令系统正常运行的目的。
1.3业务职能系统
该系统是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的主体,其中又包含有多个模块,彼此之间共享信息数据。为确保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发挥自身作用,准确识别建材,同时保证其能够适应网络信息的交流。因此系统各方面,如代码、文本格式以及名称都需统一化,一般有以下几种功能:其一,表格设计。表格设计具体含有以下内容:接待工作以及建立控制表格。要求满足国家各级机关对各类材料的所制定的相应标准。其二,规范标准。由于信息系统在检测过程中会接收大量的数据,该系统会先将字段、名称以及属性等进行统一,便于之后信息的处理。
1.4数据库采集输入功能
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具备,能够保证自身所记录的数据具有连续性、代表性以及合理性,该系统共有两种采集方式,分别为原始记录方式以及自行采集方式。原始记录方式指,将建材的检测单位、建材实际规格、建材数量以及检测内容等全部添加至表格当中,然后存储于数据库内。而自动采集方式,则是利用数据自行记录。借助接口将实验数据直接转存至信息管理库中。数据采集完成后,工作人员可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建材进行查询与检测。不仅如此,检测人员还可借助系统数据库生成各类检测报告,加快检测完成的进度。
2建材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在建材检测中的实际运用
2.1优化收样登记的管理
收样登记工作是信息建材检测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工作核心内容是记录客户名称、联系方式及其送检样品的名称与数量等信息,工作人员必须精确记录上述内容。不仅如此,收样登记管理工作还包括帮助接收送检样品的工作人员记录并管理相关资料以及内容。上述工作复杂繁琐,若没有信息管理系统,单纯依靠人力进行记录,工程量大,而且容易出现漏洞与错误,不利于建材检测工作的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满足上述工作的需求。首先,针对首次至检测中心送检样品的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应将该单位信息以及送检样品的相关信息登记于信息管理系统当中。此时,信息管理系统会自动生成该委托单位的编号,同时将委托单位的名称、联系人以及地址等相关信息生成并自动记录在案。不仅如此,信息管理系统还具备更改功能。若委托单位的相关信息发生变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也可对系统数据进行及时修改,从而保证了数据库的充分性。其次,实现委托工程登记。针对全新的委托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自行形成与工程相应的工程变化,之后对收录工程的相关信息进行。最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委托试件这一项目的记录。通过对工程的各方面信息的分析,系统可以自行形成独属于试件的编号。建材检测过程中,试件的流转便是试件唯一的标识。建材检测工作完成,且相应的检测报告打印完毕之后,该试件所使用的密码也立即失效。信息管理系统引入建材检测工作当中,能够优化收样登记的管理,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有效运行,也使得建材检测工作不会出现混乱,确保检测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
2.2报告的签发以及制度管理
建材检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便是报告的签发。检测报告的签发以及管理是建材检测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也具有一定决策功能。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检测人员提供相关的数据内容,为工作人员的检测报告提供数据支持。不仅如此,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对检测过程进行检查,确保检测过程中没有存在疏漏。若信息管理系统发现建材检测工作中出现错误,可以及时向工作人员报告。由此可见,建材检测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提升建材检测工作的工作质量,也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不仅如此,信息管理系统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检测报告都是通过手工书写,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而且且检测报告内容较多,工作人员依靠手工书写,难免出现漏洞与错误,使得检测报告的质量无法提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按照统一格式,或是工作人员自定义格式打印报告,显示检测结果。相比工作人员手工书写的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所打印的报告,更为准确,格式也较为美观。由此可见,信息管理系统引入建材检测工作当中,使得报告签发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大大提高,工作水平也有所提升,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检测单位带来了一定的便利。除了对报告质量的控制之外,信息管理系统对签发制度也起到一定作用。针对报告签发界面来说,系统按照自身对检测完成后所得数据的分析,形成对应试件的编号以及名称等相关信息。而且签发人员处理信息数据内容的过程中,拥有多种数据系统的分析方式供签发人员选择,由签发人员决定是否对报告进行签发。若签发人员选择签发,则签发人员应书写报告,提交至相关检测部门,要求其进行审核。检测部门接受报告之后,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预览建材检测的所有流程,同时对发数据以及检测流程进行分析,确认数据是否具有准确性。信息管理系统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数据内存在错误,信息系统会自动回到相关流程,对问题进行较为合理地分析。若确认该错误无法纠正或是删除,则可以直接废弃该检测报告。
3结束语
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建材检测工作的工作质量,同时也可以加快建材检测工作的工作进度。故而我国各企业应积极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建材检测工作当中,优化检测各方面工作,从而帮助施工企业对建筑材料进行有效控制,为之后建设工程施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树波,孙咏梅,冯伟东.建材检测试验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制[J].工程质量,2011,11∶16-17.
[2]费雅洁,曲乐声,许泓宁.沈阳市建材检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策略[J].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29-31.
[3]陈晓阳,刘日光.基于Web下的建材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4∶35.
篇4
关键词:建材检测;技术要求;工作流程
当今世界,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快速进步,日益多样性的建筑材料逐渐充斥在建筑市场当中。作为建筑工程项目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程建筑材料(主要包含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设备以及构配件等等),它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性、美观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如果工程项目的质量等级不达标、主体结构安全未保障、完工建筑使用功能缺失等情况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整个建筑项目的安全性。因此,建筑材料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其质量情况与项目工程施工质量不同,具有其自身特点。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选择问题上,相关项目部门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检测工作,切不可草草了事或忽视不做。以下笔者将通过本文,并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针对建材检测的技术要求与工作流程进行阐述。
一、建材检测的技术要求
(一)人员要求
为保证建材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等,应在检测实验室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这些岗位主要包括总经理、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各部门负责人、资料管理员、设备管理员、样品管理员。同时还应设置验证岗位和执行操作岗位,其中验证岗位主要包括内审员、监督员、报告与原始记录审核人与复核人、授权签字人,而执行岗位则主要包括检测人员、业务受理人员、部门样品管理员、部门设备管理员等。以上的关键岗位中都需有一定的任职要求,工作经验以及技能必须得到资格认定,还需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教育。此外,还要求每位检测人员都进行培训考核,凭证上岗。
(二)设施及环境条件的要求
实验室需制定相应的工作和管理程序,针对检测设施与环境条件进行规定,检测区内配备照明、采暖、通风设施,以及必要的能源,对于有特殊规定的工作区域,应根据要求进行配置,从而保证工作场所内的设施与环境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操作规范、检测方法以及安全检测作业等方面的要求。此外,实验室还需制定有关现场检测的基本程序,主要规定非固定场所检测工作的主要事项。
(三)检测方法的要求
实验室需制定且执行《检测标准确认、验证程序》,应用规定的方法及程序进行一切检测工作,主要包括样品接收、检查以及登记,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工作开始前,检测员需对将使用的仪器、设备完成检查及试运行,保证其在检定或校准期内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外,实验室也需制定并执行《原始记录及数据的处理程序》,针对检测中计算数据及数据交换作出规定,以此保证检测工作获得数据的准确性。
(四)设备及标准物质的要求
实验室内应按照检测项目配备所需的检测设备和辅助设备,必须使相关仪器设备的数量、种类及精度等参数充分符合检测技术标准的要求。
(五)量值溯源的要求
实验室还需制定、执行有关量值溯源的程序,保证使用中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使用之前需进行检定或校准,确保量值溯源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若遇到无法送检的情况,也可以采用自校的方式,但应当有量值溯源路径。
(六)样品管理要求
实验室内应制定有关这方面的工作程序,以此有效控制检测样品的接收、流转、保管、储存以及处理等。与此同时,实验室还应根据样品特点建立相应的标识系统,样品在整个检测过程中都应保留这一标识,在不同样品制备、流转以及贮存过程中,都需认真完成标识的转交工作,在实物或者涉及记录和其它文件上,应使用同种标识,从而确保样品在传递过程中不致出现混淆。
(七)质量方面的控制要求
根据实验室制定的质量控制要求,对监控所得数据进行必要记录的目的就在于,对检测过程及检测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及时找出检测结果存在的偏差,从而确保检测过程及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
(八)结果报告的要求
实验室对完成的所有检测或检测结果,都应出具清晰、准确、客观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需由初审工作人员对其数据准确性、规范性等诸多方面进行核验并签字,然后复审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审核。报告合格后,通过授权签字人进行签发,并对其加盖公章。
二、建材检测的基本工作流程
(一)用户委托
1.接收样品
在这一环节,受理人员应指导送样人完成检测委托书的填写,标注样品来源,确认检测项目、依据,样品描述状态,核对并查看送检样品是否达到检测要求的规定。若样品不适合检测,应对委托方进行说明。在试样送检时,送检单位应完成委托单的填写,并由现场工作人员确认。若确认无误,应在委托回执单上签认,建立收样台账。
2.登记样品
受理人员在接收样品后,需在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样品的有关信息。
3.标识样品
按照实验室建立的样品标识系统,针对样品进行编号和标识。
(二)检测实施
1.样品的交接及其流转
在接收样品时,需仔细校核样品的情况,并确认其可检性,在通过确认以后,完成签字,这样便可取走样品。在样品流转时,除了样品标识转移以及样品测试状态需标识外,不得随意更改其唯一编号,在分析原始记录时,应记录样品的唯一编号。
2.检测
工作人员应先检测环境条件、仪器状态,同时根据相关标准及要求制备样品,便能够按照一定规范及指导书进行检测,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在完成检测之后,再对仪器状态进行检测,并做好必要的记录。
(三)相关资料的整理及归档
1.资料的整理
这一工作主要由业务室负责,在其完成检测报告的发送之后,应根据检测流程依次整理所有的原始资料,其中主要包括委托单、任务单、原始记录、原始记录以及检测报告等等,并将这些资料装订成册,送至办公室进行归档。
2.资料的归档
这一工作是由办公室负责完成,在办公室接到资料后,需建立档案管理台账,统一管理归档资料。一切相关资料不得外借。未经领导批准,所有资料不得复制。此外,和资料检测无关的人员不得翻阅原始资料。
结语:
综上所述,检测报告作为建筑材料检测实验室的最终产品,其内容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将直接决定着建材是否合格,能否使用,也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等重大问题。所以,针对建材检测技术及其工作流程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这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是保证建材实验室提供合格检测报告的重要方式,同时更是控制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黄泽武.谈如何提高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结果的准确性[J].科技与企业. 2011(07).
[2]林,姚志栋.微机系统在建筑材料检测机构的应用[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8(03).
[3]缪世宁,谭瑞伟,何瑜.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质量保证的探讨[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9(S1).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建筑材料检测的结果的准确程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检测试验也包括很多环节,从 总体上来看,近十几年我们的建筑材料检测试验有了很大发展,技术也明显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试验工作中,仍然还存在着―些问题。本文就建筑材料的检测试验谈―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更好地促进建筑材料检测试验工作顺利进行。
1、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目的
建筑工程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其目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1对建材的配合进行优化
在设计建筑工程材料的配合比时,可以提出多种方法,经过对比,选取经济性能较高、 主建材使用最小的方法。例如:利用试验,在确保配合材料满足建筑对强度的要求基础上, 配置混凝土时选用使用灰剂量较小的配比。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设计配比时,选取使用油量最少的方法利用检测试验,可以使材料的配合比更为合理,提高材料的使用率,缩减工程资金投入,增加企业收益。
1.2对材料的性能进行科学评价
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利用试验与检测方法,可以对建材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及性能予以科学评估。无论什么材料,都可以依照相应的标准及方法进行试验检测,对其质量的优劣、性能的好坏、是否适宜在项目工程中应用等情况进行评价,进而增强建筑项目的质量。
1.3有助于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增强企业收益
利用试验及检测方法可以发现建材原料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建设企业及时转变设计方法,使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了建设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实力,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2、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时存在的不足
虽然对建筑工程的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施工企业在现实生活中也尽可能的遵照相关标准与制度进行工作,但是,因为遭受观念、技术及管理等禁锢,在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大体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2.1新建材的质量控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因为以往的建材原料应用率较高,施工人员就经常依靠自身的经验对其质量进行判断,但这种判断是不够精准的,就很可能影响新建材的质量控制工作。另外,造成新材料的质量控制存在不足的因索还包含以下内容:其一,应用新建材的因素大体是由于其性能得到提高,但是,很多施工人员却并不十分清楚的掌握这种改变,缺少相应的经验,进而就造成其质量出现问题;其二,由于新建材形成的时间较短,很多建材流入市场前并没有通过相关的试验检测,其性能与标准也大多不相同,就造成试验检测出的数据无法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2 配件的质量控制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对主建筑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同时也要对一些配件、装饰建材进行检测。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大多只重视对建筑主体所应用的建材进行检测,而忽视了配件检测工作,进而为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想要确保施工质量,就应从主建材及配件质量双方面的检测工作人手,包含对水暖施工原料、五金材料等,唯有落实好方方面面的材料质量,才能够为项 目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2.3试验检测的机构
其实, 我国各市级政府都十分关注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 特别是试验检测的机构, 最近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虽然试验检测机构的规模与数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却并没有全面发挥功能。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包含以下内容:其一,单纯关注试验检测机构的建设数量,却忽略了对质量的重视,虽然数量很多,范围很广,质量却较差,很多检测机构的机械设备不足、老旧,无法确保试验的结果与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其二,缺少专业检测人员。试验检测机构中很多工作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士,甚至缺少基础的检测尝试,自身素养也相对较低,进而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其三,缺乏单独运作的观念。一些试验检测机构依附在其它主体部门中,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其同样是影响测试结果的原因之一。
3、进行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改进方法
想要处理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存在的不足,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及水平,就应以现场施工情况为基础,利用以下方法进行改进。
3.1制定周密、全面的试验检测标准
要想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增强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首要任务就是制定周密、全面的检测标准。包含以下内容:其一,依据施工项目的规模,创建等级检测试验标准,从而确保建材质量;其二,创建相关试验检测的工作标准,例如:样品的抽样检测标准、文件的管理标准等;其三,创建细致的材料实验测试标准, 约束实验人员的操作进而确保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3.2合理调配试验设施与操作人员
依据项目工程的施工需求与规模,布置与其相适应的实验室,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及时了解相关试验结果,增强测试工作的质量。另外,还应合理调配试验操作人员,确保上岗人员具备专业的能力与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所有试验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试验结果的精准性。
3.3 对检测及试验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应确保员工严格依照相关章程开展工作。在现实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而确保试验检测数据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为施工提供保障;其二,对计算、报告、记录等工作进行规范。在试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确保正确,预防由于马虎、随意而导致的结果不正确情况发生。记录数据所使用的单位应同国际单位制一致,书写规范、工整、全面。同时,计算数据时应遵照相关要求保留小数,书写报告要工整,得出的结果应是精准、 明确的。
3.4对试验操作进行管理
对实验操作进行管理大体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对检测过程进行管理,掌握建筑工程检测材料的来源、样品选取、试验过程等相关情况,如果发觉问题,立刻进行改正,假如已经对结果造成危害,就需要重新进行试验或者在报告中说明;其二,对数据处理进行管理。如果发觉试验产生的数据同标准不一致,则需要细致查明原因,并予以分析;其三,向相关上级汇报结果。在进行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时,得出结果应立刻向上级汇报,从而使领导可以实时了解施工情况,方便在日后进行指导,确保施工质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建筑项目的:程质量来讲,选用建材原料的性能及质量与其存在密切的关联。所以,增强建材试验与检测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事情。相关工作人员应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制定完善的检测标准,从而确保检测的准确性,保证项 目工程的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收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所以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及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范玉风. 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4).
[2]任万秀. 浅析如何做好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
篇6
【关键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影响;检测;操作要点
1 概述
相对于现阶段下的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因具有成本低廉、坚固耐用且材料来源广泛,混凝土抗压强度高,钢筋抗拉性能好等优点而被普遍采用。加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很好的黏结力和相近的热膨胀系数,混凝土能对钢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两者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成为现代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少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病害原因,实际使用寿命远少于设计年限,其中又以保护层厚度偏差引起的病害最为常见。
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定义和作用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钢筋表面与混凝土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使受力钢筋与握裹层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黏结力,以保证混凝土与钢筋协调工作;二是保护钢筋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避免因外界有害介质的侵袭而遭到破坏。混凝土保护层必须达到一定厚度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国家及行业技术规范都对不同类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做了明确规定。
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外界有害介质容易穿透保护层到达钢筋表面,造成钢筋锈蚀膨胀,混凝土顺筋开裂,甚至崩裂脱落,进而加速钢筋锈蚀破坏。沿海地区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引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速度比内陆地区快得多。比如我省沿海地区的水利工程中有相当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保护层厚度不足,往往运行不足十年,最短的仅两三年,钢筋就已全面锈蚀,混凝土保护层大面积剥落,结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交通部行业标准《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比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最小值提出更高的要求(见表1)。
表1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单位: mm
混凝土保护层越厚,对结构耐久性越有利,但在结构截面尺寸不变的条件下,会使构件有效截面尺寸减小,承载力降低。因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制作钢笼架,混凝土保护层太薄太厚都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对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值做了严格规定:板类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值为(+8 mm, -5 mm)、梁类的允许偏差值为(+10mm,-7 mm)。
根据多年的检测数据统计,我省水利工程保护层厚度全部合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小于30%,其中梁底和板底保护层厚度80%以上呈现负偏差;截面高度较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侧面和顶面保护层厚度80%以上呈现正偏差。这给工程的安全运行留下隐患。
4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4.1 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可采用钢筋探测仪普测(非破损)和局部开凿(微破损)相结合的方法。钢筋探测仪有电磁法钢筋探测仪和雷达法钢筋探测仪两种,前者又分为应用电磁感应的钢筋探测仪和应用涡流效应的钢筋探测仪。
电磁法钢筋探测仪通常由探头、主机和连接线组成。探头接受主机命令,产生电磁场,与混凝土表面持续接触并进行扫描。当混凝土中的钢筋和其它金属物于该磁场时,磁力线变形,钢筋和其它金属所产生的干扰导致电磁场强度分布改变,被探头探测到并接收输送回主机,主机以模拟方式或数字方式显式金属物位置。适当校准仪器所测金属物和混凝土,主机即显示钢筋(金属物)保护层厚度。
4.2 检测精度的影响因素
英国产CM9智能型钢筋保护层测定仪和欧美大地产Profometer5属于应用涡流效应的钢筋探测仪。应用这两种钢筋探测仪对大量现场检测与室内模拟试件测试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的因素主要有:
4.2.1 钢筋疏密程度原理。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保护层厚度检测的精度,当钢筋间距大于1.5倍保护层厚度时,相邻钢筋对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没有影响。
当钢筋间距小于保护层厚度时,钢筋越密,仪器示值偏小越多。特别是钢筋直径较小,在相当保护层厚度范围内多根钢筋密集排列时,仪器示值偏小可达30%以上。但深度方向密集排列钢筋对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影响相对较小。
4.2.2 探头轴线与钢筋轴线交角。探头轴线是否与钢筋轴线平行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影响也很大。探头轴线与钢筋轴线平行时,仪器示值为真值。探头轴线与钢筋轴线45°斜交时,示值偏大10%以上。探头轴线与钢筋轴线垂直时,示值偏大20%以上。
4.2.3 仪器参数设置。仪器参数设置是否准确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影响较大。仪器钢筋直径设置与实际尺寸相等时,仪器示值为真值。设置值比实际尺寸大一倍或小一半时,仪器示值相应偏大或偏小10%以上。
4.2.4 与主筋垂直的分布钢筋。当探头置于分布钢筋上检测主筋保护层厚度时,仪器示值偏小5%以上。
4.2.5 探头大小。探头尺寸小,受相邻钢筋影响小,精度高,但当保护层厚度较大时,仪器示值不如探头尺寸大的稳定,可检测深度小于大探头。
4.2.6 检测面平整度。当检测面不平时,仪器示值偏大。
4.2.7 其它金属材料。当检测区域存在水管、电线、金属电线套管等导电金属时,也会改变仪器的正常读数,使仪器示值偏小。
4.3 涡流效应的钢筋探测仪检测操作要点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测试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自己使用仪器的性能及各种因素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的影响程度,规避部分可以规避的影响因素,无法规避的,应根据现场实际做好记录,进行模拟试验予以修正。根据长期检测实践,针对应用涡流效应的钢筋探测仪,在检测前与检测过程中可按照下列操作要点进行操作:
4.3.1 按照规范规定的程序确定检测的数量和位置。
4.3.2 阅读施工图,掌握检测位置结构断面尺寸、受力方向、钢筋直径、数量、设计保护层厚度。
4.3.3 调查检测位置是否存在水管、电线、金属电线套管等导电金属,选择测试断面时需避开它们。
4.3.4 检查检测面平整度。当凹凸超过0.5mm时,应进行磨平处理。
4.3.5 选择大小合适的探头。保护层厚度小于60 mm时选用小探头。保护层厚度大于60 mm时选用大探头。
4.3.6 根据施工图标示钢筋尺寸设置参数,在检测位置区域进行粗探,画出钢筋网大致位置。在分布筋间距相对较大中间分布筋影响最小处绘出检测线,沿线详测。
4.3.7 测定梁底主筋保护层厚度时,高度重视钢筋密集对检测精度的影响。当测定钢筋根数与施工图不符或无法确定钢筋位置时,除应记录底部、两侧面仪器显示读数外,还应通过两侧面钢筋定位测量计算底面保护层厚度,通过底面钢筋定位测量计算侧面保护层厚度,并将探头底面中心对准梁底边角,通过测量梁底边角至钢筋表面距离及仪器示值最小时与梁底面夹角对各测量值进行验证。其中测量梁底边角至钢筋表面距离时,仪器示值受干扰最小。
4.3.8 备好10 mm厚塑料垫板。当保护层厚度小于仪器所能显示的最小数值时,加垫板进行测试,所得数值减去垫板厚度即可。
4.3.9 当保护层厚度负偏差超标可能引起结构耐久性严重降低或保护层厚度正偏差超标可能引起结构承载力严重降低及对测试结果有怀疑时,应开凿(微破损)检查核实。
4.3.10 仪器使用前后应在标准块上进行校验。
5 结语
5.1 混凝土保护层承担着使受力钢筋与握裹层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黏结力、保证混凝土与钢筋协调工作、保护钢筋免遭外界有害介质侵袭破坏的重要责任。
5.2 保护层厚度检测可以发现其质量缺陷,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5.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精度的影响因素很多,采取规避和必要的模拟修正,可以为决策者提供较为准确的保护层厚度数据。
5.4 对保护层厚度负偏差超标可能引起结构耐久性严重降低或保护层厚度正偏差超标可能引起结构承载力严重降低及对测试结果有怀疑时,开凿(微破损)检查非常必要。
5.5 保护层厚度负偏差引起的结构损害程度不随结构截面尺寸或外界荷载的变化而改变。保护层厚度正偏差引起的结构损害程度却与结构截面尺寸或外界荷载的大小关系密切。现行规范标准对保护层厚度正负偏差允许值均以绝对数值表示。当截面尺寸不大时,混凝土保护层太厚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苏晋鹏.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分析与探讨[J].建筑技术,2006,37(1):67-68.
篇7
关键词:检测;国家认证;信息平台抽样;建材样品
一、引言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材科研、技术开发、企业生产和建筑工程施工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和必要的手段,也是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包含建材检测在内的检测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检测机构成立历史并不长,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20年的时间,而且大都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主要设立在国内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相关的大型企业中。
二、现状
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宽,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仅与建筑、建材有关的实验室就多达4600余家。在这4600余家建材建筑检验实验室中,仅企业实验室就占去了40%的份额;而监督检测机构所占的比例,只达到整个行业的30%,监测力量颇为薄弱;科研院校检测机构几乎与监督部门基本持平,占30%。在众多的实验室中,绝大部分实验室的检测装备相当简陋,科技含量也不高,固定资产不足200万元。实验室操作人员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数不超出10人。年检测收入不足100万元,除去成本,利润微乎其微。定位不准发展失衡因为建材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以科研院校和大型建筑企业内部试验室等附属机构的面貌出现的,大都带有科研与教学性质。而以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名义设立的监督检验室,带有政府色彩,且一直附属于母体的部门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按照国际惯例,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检测机构是不能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尤其是在加入世贸以后。这就为中国的建材检测机构带来了市场风险和压力。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对建材检测机构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检测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假、乱、低、缺”的现象。假,表现在检测的试件假,过程假,数据假,结论假;乱,表现在检测单位内部管理混乱,检测市场秩序处于无序状态;低,表现在检测人员素质低,检测技术水平低,检测管理层面低;缺,表现在缺乏管理手段,缺乏技术措施。
四、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建材检测管理,提高建材监管水平,有必要改进建材检测管理的方式,以提升检测服务能级,可以将“完善一个平台,激活两个现场,落实三方责任。整治四大顽症,打造五大机制,把握六个操作节点”纳人建材检测工作的重点。
1.完善检测信息平台
掌握信息就是占领了监管的制高点。虽然本市已基本完成了检测行业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是城域网建设,但是月报、速报,尤其是连网和数据上传工作还及时,检测信息还不完整、不准确。为确保检测信息的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实现检测信息的有效性,利用检测信息平台为建材监管服务,可以通过月报、速报和连网上传数据的比较,完善城域网建设,最终应直接通过城域网即时传输检测信息,直接利用城域网上传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判断。
2.激活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实现两场互动
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原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现场,对施工现场建材产品状况的描述和取样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完成,检测单位的工作在检测现场完成,仅对来样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应使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相互联系起来,从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信息跟踪到检测现场的检测情况,从检测现场的检测结论追溯到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状况,实现两场互动,保持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的一致性,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质量和特性。
3.落实建材供应、使用、检测三方责任
从见证取样深化到三方确认,就是要紧紧抓住建材供应商,一旦检测结论产生,就能及时确认各方责任,顺利实现不合格产品的清场和对使用单位的警示。使用方,包括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合理使用和见证使用经检测合格的产品,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根本。检测方就是检测机构,应确保检测的客观、公正,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建材产品质量状况。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应充分发挥这三类对象的作用,通过明确各方责任,规范各方行为,才能有效遏制检测工作中的假、乱现象。
4.整治四大顽症,针对“假、乱、低、缺”实施整治
经过多年发展和治理,检测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紧紧抓住“假、乱、低、缺”四大顽症开展大规模整治违规行为的活动,向社会表明整治检测顽疾的决心和力度,并着力分析造成顽症的原因,落实对应整改措施和改革设想。对于集体造假、多次造假、社会反响较大的检测单位,加大处罚力度。支持市建设工程检测协会对造假人员,查处一个、吊销一个,绝不护短。
5.把握委托、核查、抽样、试验、报告和评估六个操作节点
委托应更新,应改变现有的委托方式,委托过程应有第三方监督;核查应严格,应核查施工现场建材产品信息,保证检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抽样应科学,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样方案,推行检测机构现场抽样和取样,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试验应规范,应按检测运行法则操作,确保检测过程和检测结论客观、准确;报告应有效,检测信息应即时传输,不合格检测信息应及时上报;评估应专业,对检测工作的开展应进行绩效评估,不断规范和完善各个节点的操作运行。
五、结语
建材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必须根据各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严格依据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检测的每个过程和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各个环节有效地实施。在有效地执行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保证下,不循环地进行自我评价、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
参考文献:
[1]康立中,何洁.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在检测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建材,2003,(01).
[2]马振珠.中国建材检测行业大透视[J].工程质量,2007,(01).
篇8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方法;质量
中图分类号: TU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一项精品的优质建筑工程离不开质量好、合格达标的建筑材料,而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核心,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把好建筑材料关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必须重视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必须按照国家及检测部门的管理规定,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才能准确鉴定建筑材料合格与否,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1.建筑工程材料的概述及建材的检测现状
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中,建材检测工作是最为重要的和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建筑材料长期承受着风吹日晒、耐腐蚀、耐磨损等的考验,因此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非常重要。根据我国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检测检测机构数量比较多,分布比较广泛,涉及面也比较宽,在众多实验检测中,大部分的检测装备比较简单,缺乏科技含量,实验室的操作人员也比较少,实验室的固定资产还不到二百万。检测行业发展到今天,都是以科研院校和大型建筑企业内部实验室等附属机构的面貌出现的,没有形成独立运作的理念,这为中国建材的检测机构带来了市场风险和压力。
2. 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2.1材料性能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对所取材料样品进行检测得出的结果,通过检测得到数据报告是否准确就在于样品的取用是否规范。因此在进行建材质量检测时,首先要保证科学犯规的取样,确保检测人员检测出来的建材性能是准确真实的,继而能够做出科学准确的检测报告。
2.2代表性取样是进行检测的关键环节,在进行建材检测过程中,取样的多少,取样的部位,以及做采取的取样方法,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误差,继而影响着整个建材的质量检测。因此进行建材检测时,取样过程要取用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无论从数量还是方法上都要经过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
2.3检测过程中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在检测过程中,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建材检测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建材质量检测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检测标准和养护标准进行检测,这样才能保证检测具有可比性的检测结果。
2.4不同的建筑材料面对不同的加荷速度检测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由于快速加荷速度和荷载,如果是在常温条件下对水泥的性能进行测试,这时候水泥的强度值就会高出材料本身的强度值。
2.5试件尺寸及精度。试件必须要按照标准的尺寸和精度进行材料力学的性能测试。通过质量检测,如果试件的尺寸及形状都符合要求,就说明该试件是标准的试件,但是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会受到其试件的净度高低而影响检测结果。
3. 建筑材料的检测步骤
3.1在确定好检测项目和材料同时,也应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明确好检测程序和项目步骤。并对检测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对进入现场的原材料及提交材料都要在规格、编号、型号、品种上一致。不同厂家、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不同型号和批号的材料必须分开放置,有着明显的分开界限,并有专人管理。对于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比较繁多,需要进场检测,实验的材料检验项目要严格服从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比如用来混凝土的水泥,就需要按批检验其安定性强度,检验凝结时间和细度。
3.2多所抽查的材料进行抽查检测。首先取样要具有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的不同部位随即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在取样数量及样品检测的部位上都要正确。对抽取的材料进行调查,进行随机抽样,将检测样本氛围同质、不相互重叠的若干层。分层抽样利用辅助信息分层,各层内应该同质,各层间的差异尽可能的大。分层抽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抽样的操作和管理都比较方便。但是抽样框较复杂且成本较高,也不利于误差的分析,因此在实际检测中常常出现取样不具代表性、取样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现象。
3.3实验方法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比如有些实验员在进行刚进拉伸实验时,只试验到试件出现颈缩而不将其拉断,这样肯定会造成实验的误差,在进行测量时,也会因为诸多因素造成很多误差存在,虽然有些误差不能避免,但是要对造成误差的因素有所了解,并对之尽量解决,这样方可保证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少到最少。在进行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情况,但这些属于任务误差而不是实验误差。比如钢筋没有拉断,这时候测得的伸长率较规定的试件断后伸长率要低,与标准规定不相符合,这种测试时不允许的,实验要求必须精准,最大可能的减少误差。
4. 建筑材料检测时应注意的事项
4.1检测误差。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会受到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设备仪器、材质的均匀度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一定因素的差异,都会造成检测出现误差。因此在进行检测检测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规程规定进行检测。
4.2数据处理。由于很多因素的相互影响,在进行同组试件测试时得出的检测结果都会出现较大的离散性。因此测定的结果还要进一步科学的选择,只有对材料结果按照规定标准进行合理的取舍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由于测试结果在进行测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比预期值过高或过低,有时候同一组测试,也会得出相差很大的数据,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要认真对待,找出出现不良现象的原因,及时进行再次测试。
4.3对材料的检验是保证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要严守建筑材料的三证关。制定和完善检测标准和各项设计标准是科学检验的重要保障。用于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及设备都必须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设计的要求,并具备国家提供的质量合格文件及性能检测报告,这些材料和设备在进场验收时,一定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严格审查。
4.4对于合格的建筑材料,要具有国家质量安全认证的和生产许可证的称号或标识,所以,一般只要有许可证的编号和安全认证的标志的建筑材料产品质量就基本合格。但有些建筑材料时,不能光看产品上标有合格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即可, 也要对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的标志来源进行检查,当材料到达施工现场时要按照该资料的说明进行严格检查,检查产品的型号、规格、性能指标、数量、外观质量等,对于不达标的材料坚决不要。
4.5在比较重要的建筑设备和仪器验收方面,需要甲方去现场监督检查的整个过程。因为这项工作是甲方平时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如果建设单位材料管理部门在进行质量检测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向监理工程师上报,也没有给监理工程师相关的材料报告,在进行现场检测之后没有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只是有材料部门或工地未按照标准的验收方式对该材料进行直接接收,这样的不良现象势必会造成问题材料的出现,只有重视验收环节,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4.6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必要性的部分项目检测,以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把建筑工程易出现的质量病害消灭在萌芽中,防止不合格、质量差的材料进入工地,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不稳定。如对工程中的一些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制性的检测、对钢筋的粗细度、拉力等进行检测,和对建筑混凝土的成品、半成品的检测,对水泥质量的检测,对瓷砖性能的检测,对有机污染物含量的检测等等,这些都必须严格按照国规定的相关程序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 徐丽凡; 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 今日科苑 , 2008,(04)
[2] 陈长安. 浅论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2007,(21)
篇9
一些建筑企业将细砂替换成粗砂进行取样检测,没有及时调整砂石的含水量,没有严格按照建筑材料检测标准来检验碎石颗粒级配,在建筑其他材料取样过程中,只抽检质量好的,忽视砖材掉角缺棱的问题,并且没有按照建材要求来检测材料的抗压强度,出现材料技术与质量隐患等。
2、提高建筑材料检测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2.1控制建筑材料检测的工作细节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要重点对检测工作的细节加强控制,特别对于检测温度和湿度这两个主要细节要加以强化,要根据建筑材料的理化性质,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温度与湿度变量,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的准确性,做到对建筑材料全面地检测,做到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科学性和可靠性的保证。
2.2设置科学的建筑材料检测项目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应该突出关键性的检测项目,只有选择适宜的参数才能够确保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也才能发现建筑材料存在的隐患与问题。由于建筑材料多种多样,必须建立起科学的项目,已达到提高建筑材料检测效率,提升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系统性目标。在具体的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应该根据国家强制规范和行业材料技术标准,设置合理而科学的检测体系,例如:在水泥检测中应该将细度、标号作为重点项目;在骨料检测中应该将粒径等级、含泥量、理化稳定性作为检测重点,已达到对建设质量、效率的保证。对于特殊的建筑材料应该重点控制检测项目的完整性,使特殊材料的性质和质量保持在技术和设计的需要范围内。
2.3规范进行建筑材料检测和操作规范和严谨是取得高质量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基础,也是决定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水平的保障,特别在建筑材料多样和工程结构复杂的今天,必须通过规范和熟练的建筑材料检测,才能够确保对建筑材料质量和性质的准确检测和科学认定。应该建立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责任体系,树立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的规范意识,使建筑材料检测人员能够根据设计和压球合理制定建筑材料检测的方案,踏实进行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以做到对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保障。
2.4科学处理建筑材料检测数据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具有分散性、专业性的特点,加之建筑材料种类众多,建筑材料检测得到的数据和结果往往具有离散性、复杂性和孤立性的特点,出现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偏差是常见的现象,这就需要对建筑材料检测数据的科学处理。应该对偏差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探寻误差产生的原因,做到对建筑材料检测过程的有效认定,使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回归到建筑材料真实的状态和性能,以便建筑施工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因建筑材料检测数据而产生的建筑质量问题和安全风险。
3、结语
篇10
关键词:建材 检验 问题 对策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建材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决定了工程质量的优劣,同时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我们只有通过严格的建材检验,才能保证建材及工程的质量。建材检验是要针对建材展开进场检验,使用合格的,淘汰劣质的,建材检验的重点主要是对数据的检测与试验。
一、建材检验管理
建材检验环节在一个工程的建设中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所有进场的建材都需要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合格的材料便能应用到建设中。建材检验管理,是要依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主要是对建筑工程建材的抽样检验,即对数据的检测与试验,每个检验数据事都确保正确真实,以免影响建材及整个工程的质量。对建材检验进行正确的管理,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及工程的安全质量。
二、建材检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检验机构的特殊性
检验机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检验样品是抽样检验,有一些样品检验后无法保留,所以一旦检验结果出现问题,也无法分清责任,一些检验单位的人员便根据检测中的这类漏洞,更改检验数据,弄虚造假。
(二)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检测机构的自我监督管理比较混乱。 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因为人力条件不足的因素,很难对检测机构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管,导致检测机构的自我监管不够。因为建材的检验结果是否合格,既对供应建材的单位很重要,同时对施工单位也非常的重要,影响到供应方及施工方的经济利益,所以部分检验人员便唯利是图,利用权利进行权钱交易,徇私枉法,这样的检验会对检测结果造成恶劣的影响,也使检测结果不准确、不真实。目前我国建材检验机构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监督管理大多都是走形式,没有严格落实监督与管理。平时的工作中没有突击检测的规定,也没有具体检测的规定,对建材检验人员的要求不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即使检验到问题也不深究,自我监管如同没有建立。
(三)建材检验的水平比较低
建材检验的水平低主要是因为检验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在建筑行业里,人员素质低比较普遍,有一些人员还没有上岗证,都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公平,所以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应该进一步的提高。另外,检验的程序规范,一般主要包括取样、成型试件、养护、检测、数据处理几个步骤,养护的步骤时常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还有针对更新仪器、软件的资金投入问题,仪器及软件系统的更新对数据也非常的重要,如果仪器遇到问题没有及时的检修更换,也造成数据的不准确。一些检验机构为了顾及眼前利益,没有及时的投入资金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善,往往造成数据的不真实与偏离。
(四)工程质量检测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目前使用的工程质量检测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说工程检测的费用是由被检测的单位来付的,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局面还是没有能够有效的形成并落实。另外,检测管理办法里规定检测单位的检测不能只是检查来样,但是一般实际情况都无法有效的连接责任主体、工程现场质量责任的检测机构。一些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把检测作为过关的资料。还有,检测试验的行为规范也无法保证。随着经济的的不断发展,检测市场也越来越开放,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
三、建材检验管理对策
建材质量是建筑工程的重要部分,如果建材质量不合格,将会给工程带来严重的影响,也会带来一些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消除建筑材料给施工带来的质量隐患, 所以建材检验工作要严格的展开。
(一)健全建材检验信息平台,健全工程质量检测体系
对建材检验的信息要及时并准确。信息平台如果能够及时的传输检验的信息,检验部门便能及时的抽查检验。同时也要建立完善工程质量的检验体系,施工单位可以建立一个能够保证质量的内部实验室,严格执行取样及送检等环节。
(二)提高人员素质, 培养严谨态度;提高检验机构的责任意识,明确各方责任
检验人员的素质关乎建材检验的结果,较高素质检验员能够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所以要不断的加强检验人员与施工建材购买人员的素质,提高检验人员及购货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工作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如果有违规,要及时的纠正。杜绝不合格建筑材料, 严把进货渠道关,购买建材时,要对厂家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资质、合格证等进行严格的检查,要从正规的厂家购买建材。
(三)落实飞行检查制度,建立“第三方检测”的费用
为了规范工程质量的检验工作,要落实飞行检查制度。通过检验得到真实、正确、客观的检验结果。飞行检查制度是动态的监管方法,所以对飞行检查的结果应该放入检测机构及工作人员的信用档案里。坚决严惩造假的检测机构。同时,也要实行重大工程检测的招标化,在建立市场信用制度的条件下,对重点工程、大型工程可建立工程检测的招标化制度,推动检验市场的竞争与发展。同时避免了委托单位将同一单位工程中的同一类型检测项目,委托给多家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行为。
(四)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检测中心骨干作用
加强建材检验的管理工作也要提高对建筑材料检验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工作。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工作的领导, 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落实执行国家及行业内部的标准、规范,制定出依据实际、具有执行力的方法。
结束语
建筑材料的检验工作非常的重要,建材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决定了工程质量的优劣,也影响了经济效益。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建材检验管理工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所以,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验管理,要不断的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管理方式的改革,端正检验态度,保证建材检验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国明.浅议建筑工程材料管理[J].四川建材,2010,(0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