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范文
时间:2023-04-07 15:2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救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骨质疏松症 B胆结石
C 干眼症 D视神经炎
E 头发变白 F 阴道炎
爱迪生发明的灯泡让世界有了光明。但是越来越多霓虹灯的使用,让光成为一种污染。有1/10的司机表示,烈日下行驶时会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让他们瞬间看不清方向,容易造成事故。如果灯光太泛滥使用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你知道包括以下哪些吗?
A影响激素分泌
B导致儿童性早熟
C让人变得抑郁
D导致白内障
E失眠
F 高血压
久坐办公室的女性通常都会有小肚子,所以很多人会选择仰卧起坐来消除它。仰卧起坐是发展躯干肌肉力量和伸张性的一种方法,能很好地锻炼腹部肌肉,腹部肌肉收紧可以更好地保护腹腔内的脏器。正确的仰卧起坐应该是怎么样的呢?请选出正确的描述。
A 在仰卧时完成整个吸气过程
B当上体抬起至腹部有胀感时,快速呼气
C向后仰卧的过程开始吸气
D肩背部触地的瞬间屏气收腹
现在很多家庭都使用桶装水,因为方便、快捷。不过,桶装水的使用很有讲究,如果不注意的话,就会产生大量细菌而影响健康,其中的化学物质也会无意中伤害到你的健康。所以,饮用桶装水的话,应该要做到以下哪几点?
A尽快把桶装水喝完
B一星期清洗一次饮水机
C将新鲜的桶装水放置1~2天再喝
D选购饮水机时尽量买沸腾式饮水机
天气越来越炎热,高温酷暑会导致诸多急症的发生。而对于这些疾病来说,第一时间的急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上下两条虚线是分别关于中暑和食物中毒的急救知识,哪两个圆圈的内容应该互换呢?请把这两个序号依次填在第81页的答题卡,于7月31日前寄出,以邮戳为准(或登录省略都市心情频道参与网上答题),就有机会赢得价值89元的Migo悦水系列健康水瓶。
50人×89元
篇2
It is important for you to learn some knowledge about first aid in your daily life. If a person has an accident, he needs medical care before a doctor can be found. When you give first aid, 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ree things. First, when a person stops breathing, open his/her mouth and see if there is food at the bulk of his/her mouth. Second, if a person cannot breathe, do you best to start his/her breathing at once, using a mouth to mouth way. Third, if a person is hurt badly, try at once to stop the bleeding. Then take him/her to a doctor. If a person loses one third of his/her blood, he/she may die.
Many accidents may happen at home. All parents should know first aid in order to deal with common injuries which may happen to their children. When a person is bitten by an animai, wash the wound with cold running water before he/she is taken to see a doctor. When a person is burnt, wash and cool the area of the skin under the cold tap for a while. Then put a piece of dry clean cloth over the burn. If the person is badly burnt, take him/her to the doctor. If a person cuts his/her finger, clean it and put a piece of paper round the cut. Every body should know some first aid in order to save othe people's lives.
【参考译文】
篇3
关键词:急救知识;公众;推广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被明显改变,突发性的意外与伤害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如何在第一时间对受害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救助、最大限度的降低意外伤害所造成的致伤致残率、大幅度的提高被救助者的抢救成功率,不仅仅是医疗救护人员的工作职责,更是事发现场的"目击者"、"亲历者"所应当履行的社会义务。
1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现状
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准与健康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突发性的身体疾患、交通事故、以及意外事件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安全。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所能够参与的相关急救培训活动非常之少,民众普遍缺乏急救知识,难以达到对突发性事件中的患者或伤员进行急救的水平,为提高我国公民整体健康水平与危难救助意识,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所亟需解决的紧要问题。
大量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90%以上,而在心跳停止10min后才开始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
急救强调的是时间,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到求救信息到抵达现场平均耗时10min以上,这正是心跳停止实施抢救的黄金时间,但多数"第一目击者"无法开展急救措施。
相关资料显示,在美国,国民CPR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心脏复苏术) 的公众培训率是25%,西雅图等城市培训率超过30%;而北京2007年的一项问卷式调查表明市民中通过各种形式接受过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比例占12.9%,接受过CPR培训的占5.7%,能够独立实施基础生命支持的仅占0.2%,仅就此数据来看,我国的急救培训工作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可喜的是,目前我国的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团体与人群积极的投身其中,在社会公众当中开展着形式多样的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对于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生理常识、不同方式急救的技术要领、人体肌肉与骨骼构造和解剖知识、对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一般性外伤止血、包扎方法、患者运送、伤员转移等。上述内容简单易懂,便于操作,可以在公众中得到广泛的实践应用。
除了以社区为单位进行讲座式培训外,我们还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状况以校园为单位、以特殊工种为单位、以个别行业为单位,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培训及专题练习。
2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普通民众对急救知识的了解与运用知之甚少 普通民众对急救知识重视程度不够,他们只是简单的认为对患者和伤员的救治仅仅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毫无关系,并且认为急救技术相对复杂,难以掌握,即使自己施以援手也难以保证患者或伤员的生命就一定能够得到挽救,一旦施救失败,那么自己就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2.2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 目前在我国,公众基本都是依靠医疗机构走入社区进行普及式培训才能够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但是由于情况所限,公众很少有机会进行模拟演练与急救器材的操作,因此公众所获取的急救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每个人所拥有的急救技术与能力参差不齐,即使多人合作也难以完成整个的急救流程。此外,我国尚未对医疗急救培训机构制订出统一的行业管理规则,现存的急救培训大多属于公益性质,商业价值不大,而不具有利润的商业活动是很难得到企业机构的重视的,所以,如果要想使企业参与到具有公益性质的急救培训工作当中来,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3急救内容吸引力不足 目前公众所接触的急救类培训一般以心肺复苏、骨折固定、创口止血等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内容为主,缺少涉及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性急救内容[1]。如果将急救知识作为一项普及性的工作来做,那么就必须要对公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培训内容务求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3 加强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的对策
3.1首先,在公众中普遍推广和宣传急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结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在公众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串联可以利用的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增强公众对急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2]。
3.2树立起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树立起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使公众主动救助患者、伤员成为社会主流;制定出相应的行政法规、法律条文对急救进行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的双重制约,尽可能的保护施救者的利益,同时为获救者与施救者提供保护。
3.3调整急救知识的内容 调整急救知识的内容,以公众最为需要的内容为主,以医疗保健知识为辅,密切联系生活,注重平时保健。培训方式也应不拘一格因人施教,对学员以年龄、学历、工作等条件进行有效的划分,制定通俗易懂、易于操作的急救手册逐人发放。在培训过程中做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做好实例讲解与急救规范流程、现场演示与练习的结合。
总之,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全社会的支持,只有展开一场全民性质的整体运动,才能最终获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的胜利。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培训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61
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和应急能力,代表和体现着一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为了更好地提高急诊护理管理水平和急救技术应用能力,我科采取了定期组织急诊护士参加急救知识讲座、业务学习以及定期技能培训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患者,多数是因为突发车祸、食物中毒、酒精中毒、溺水、严重烧烫伤、坠摔伤、农药中毒、突发事件的群死群伤等人群,尤其是突发车祸导致的患者颅脑外伤、内脏破裂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等患者。
方法:①制订急诊科学习计划,每月举办1次急救知识业务讲座,尽可能安排护理专家或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师授课,介绍她们的护理经验和抢救技能应用体会,急诊科护士长要定期对学习的急救知识进行考核与抽查;②制定急救技能培训计划,2次/年,分别在上下半年进行,重点培训年轻护士和新调入科室的人员;③每年组织1次急救知识、技能考核;④选派护理业务骨干,参加上级医疗机构举办的急救技术培训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安排急诊护士轮流到上级医院急诊科学习进修。
培训内容
心肺复苏术:判断心跳呼吸骤停方法,要按照气道畅通、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和建立人工循环、复苏药物的应用、心电图监护、消除心室颤动等六点进行抢救。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演示,直至能熟练操作为止,使心肺复苏术能够熟练地运用于院前、院内的急救中。
护理操作技能:应把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熟练地应用于医疗急救护理当中。譬如,护士在静脉输液技术上,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掌握对外伤病人的正确搬动方法和伤口包扎;熟练操作各种医疗急救仪器,并熟悉其性能及保养方法;学而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及时协助抢救病人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合急救处理能力:应对大宗车祸的群发群伤、大批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及时准确判断病情、标识、分诊和处置。
病情观察与抢救:急诊护士在面对急症病人时,应该沉着冷静,处事不惊,细心观察病情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迅速给予正确的抢救处理。在观察病情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潜在的危重者,尤其是脑外伤、内出血的病人,导致病人延误抢救的时机或并发症的发生而危及生命,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最后引发医疗纠纷或投诉的发生。
实行风险告知制度:急诊护士在医疗护理时,应对病人或家属实行风险告知,因为在急诊的任何护理操作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高风险因素,为此,护士应善于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治疗的目的以及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性问题,力争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尽量减少或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护理纠纷。
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要经常组织急救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掌握法律本身对医护人员和对患者保护的合法权利[1]。因为在急诊医疗护理活动中,其本身就具有高风险和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所以在急诊护理工作中,要规范护理行为,遵守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以防范医疗护理的纠纷。如发生医疗护理纠纷,要保持冷静头脑,耐心倾听病人的倾诉,多作解释,尽量化解矛盾;若科室受到患者家属冲击急诊科或打骂医护人员时,护士要尽可能疏散保护病人,避免牵连到患者。在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的同时,尽快求助公安部门解决事件,事后要详细的记录事件的全部经过,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 果
通过对急诊护士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安排学习和培训,并运用到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以外,还把专科理论和演练相结合,使急诊护士的急救技术质量不断提高,以便更好地促进急诊专科知识和急救技术培训管理水平的全面发展。我们急诊科护士,每年都要参加全市急救技术演练,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技术水平均在全市各区级医院的前列。在院前和院内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护士能够较熟练地根据各科疾病的特点,密切配合临床医生给予抢救,使生命垂危的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近3年来,抢救成功率从89.5%提高到97.1%。另外护士们还学会了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掌握了在急救时需告知患者或家属的相关内容以及医患双方在医疗活动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与风险,进一步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达到了急救护理的目的,护士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讨 论
目前急诊科护士获取急救知识和技术操作的途径,大多来自临床工作经验和依靠以往院校教育所学的知识,她们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医院应把急救知识和技能作为岗前培训的一项内容,急诊科作为急救技能的培训基地,通过定期的专科知识、急救和应急能力培训以及老护士的传、帮、带,来缩短每个护士的成熟期。
急诊科病人病情危急,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医护人员的工作常是突然的、艰巨的,特别是在院外急救中,多数情况下是一医一护参与抢救,急救技术要求较高,同时服务对象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2]。急诊护士倒班勤、工作强度大,在培训时应注意尽量安排好护士的轮班,务求每个护士都能参加学习培训,以获取更多的急救知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一般科室学习可采取多种形式,同一课程不同时间多次的学习讲座,应用滚动的学习方法[3],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可利用,护士长要注重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个别培训,以促进全体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
急诊科的急救护理的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等,代表和体现着一个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一个学科的发展,急救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拥有一批真正钻研的专业人员,每年要有计划的选派护理骨干到上级医疗机构参加培训学习,有条件时可轮派护士到上级医院作短期进修,时间3~6个月。要重视急诊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护士只有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和操作技术,并熟练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急诊的危重患者,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促使医疗纠纷大幅度降低,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文明溱,孔光妍.加强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中国医院管理,2000,20(5):40.
篇5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新的生活模式结构下,在生产、学习、生活环境中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愈来愈屡见不鲜,为能够利用宝贵的黄金时刻,及时、有效地开展现场救护,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提高非医学专业人员的急救意识与现场急救能力,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他们能够学习先进的基本救护理论和技能刻不容缓,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活动策划书。
二、活动内容
由苏州市红十字会派老师进行急救知识的PPT演讲和介绍,除了理论知识的介绍外,另有实践操作的环节,每位同学均有机会对模特(由苏州市红十字会提供)进行现场模拟急救,并接受老师在旁的精心指导,从而加强亲身体验,进一步保证急救技能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三、主办单位
苏州市红十字会,苏州科技学院红十字协会,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策划主办
苏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Sunshine青年志愿者协会承办
苏州科技学院各学院青协分会协办
四、活动对象
针对我校全体大学生,以自愿报名方式,根据报名情况开班,分班进行教学培训,规划方案《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活动策划书》。
五、活动时间
12月1日起至12月29日
六、活动地点
校内某一多媒体教室
七、前期准备
1、面向全校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活动的宣传,进行报名工作;
2、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统计和分班,其中12月1日所开设的班共20名学员参与,其余学员平均分成三个班,于12月8日、15日和22日;
3、通知报名的同学参加急救知识培训班的时间与地点;
4、借某一个固定的多媒体教室;
5、同苏州市红十字会进行接洽,确保活动按时、顺利地开展。
八、时间安排
1、11月22日至11月26日,面向全校,进行急救知识培训的宣传和报名工作;
2、11月27日至11月28日,进行报名情况的统计与反馈;
3、11月29日至30日,与苏州市红十字会进行接洽,双方进行活动时间和地点的确认;
4、12月1日起,每周开一次培训班,于周三下午13:00~17:00进行为时3~4小时的急救知识培训,12月内共开设四次班;
5、12月29日下午13:30,进行所有学员的结业仪式,颁发由校青协认证的结业证书,并对评选产生的20%的优秀学员进行颁奖。最后,由活动方代表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九、宣传和招募方式
1、联系石湖广播站,在广播中以问答的采访形式进行宣传;
2、在食堂门口张贴宣传海报,宣传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海报上注明此次活动的报名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有意者将自己所在学院、班级、姓名、联系方式发于负责人,由负责人进行登记和统计;
3、也可由各院青协协助招募本院学员,统计好各院学院学员的学院、班级、姓名、联系方式,于报名截止日前汇总至校青协或外国语学院青协分会。
十、活动流程
活动宣传 报名工作 报名情况统计并进行分班 联系苏州市红十字会 通知报名的同学活动的时间与地点 急救知识培训 结业仪式
篇6
[关键词] 急救知识培训;医疗体系;健康保障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148-02
院前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急救,也称为现场急救[1]。在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的同时,人类的各种疾病、安全事故等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建立一整套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各类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事故的当务之急。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状况的重要体现,因此,抓好院前急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而当前在我国城乡均普遍存在非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较为缺乏的现象,如何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灌输急救知识和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开展社区急救培训工作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给予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助[2],是社区医院工作的一个重点,是社区成员安全行为保障的重要环节。该院2011年9月―2012年8月对本社区中自愿接受培训的876名居民进行了一系列急救知识的培训活动,成绩斐然,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辖区内自愿参加急救知识培训的876名居民进行了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所有接受培训人员需符合以下条件:①成年人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②自愿参与且无精神方面疾病,与人沟通无障碍;在所有接受培训人员中,男445例,约占培训人员的50.8%,其余女431例,约占参加培训人员的49.2%;对培训员的要求: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师、主管护师和医生组成,具有5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心态良好、积极乐观向上,专业知识过硬。
1.2 培训内容及方法
①对患者的病症情况能进行简单评估的培训,如神智、呼吸以及脉搏跳动情况等生命体征的初步评估;②事发时如何及时拨打“120”[3];③在急救医护人员未到之前,如何进行气道开放术以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的培训工作;对因意外事故出现的伤者,如何进行伤口的止血清理和包扎的培训;给予伤者如何进行简单固定技能和身体搬运方法培训;对于发生溺水事件后,如何进行溺水急救培训;如何进行烫伤烧伤等事件急救方法的培训;④将急救理论与操作演练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知识具体和直观化,使得培训人员能够在充分学习理论知识和救治原理的同时,更能通过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学习急救操作方法,并加强现场模拟演练,要求培训员进行现场操作演练指导并及时纠正培训人员错误。⑤对授课以及技能演练时间安排:在每周六和周日上、下午进行分批分组培训学习;学习完后给予培训人员一定时间的提问与相互交流,加强其对培训内容的融会贯通。⑥作好疾病预防和急救宣传工作,建立社区疾病预防和急救板报宣传栏,针对气候变化、地区环境等原因可能出现的疾病,利用社区板报专栏抓好预防与急救宣传工作,指导社区居民如何进行疾病预防工作以及指导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1.3 考核评定
①书面知识急救小常识测试:自拟《社区院前急救知识测试题》,共有20道涉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选择题,实行百分制,分别于培训前和培训后发放试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答对12道及以上者视其为合格,答对12道以下视其为不合格。②实践操作合格考核标准:能准确判定有无心跳等生命体征;能准确进行气道开放和口腔异物的排除;能准确掌握并进行人工呼吸;能进行有效地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姿势正确;包扎手法正确;所有实践操作项目若有一项不符合要求视为不合格。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对该社区876名自愿参加急救培训知识的居民进行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测试后发现:进行培训前,所有接受急救培训人员的书面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合格率仅为33.1%和29.2%,进行培训后,自愿接受培训的全部成员书面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合格率上升为94.3%和95.4%,经培训后,培训人员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明显高于培训前状况(P
表1 接受培训人员培训前后合格率对比表[n(%)]
3 讨论
该院通过该次对社区居民进行院前急救知识的培训中发现,为了提高社区居民遇见突发事件的自救和互救效率,避免因处理不当而造成的诸多遗憾,在社区范围内广泛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是完全有必要和可行的。该社区对参加急救培训的人员测试结果显示:进行培训前,所有接受急救培训人员的书面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合格率仅为33.1%和29.2%,由此可以看出:未在社区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前,社区居民急救意识和技能当还十分薄弱,很多居民在遇到需要进行急救的事件时感到束手无措,甚至连有效拨打“120”都不知道,更别说其他急救手段了,而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无法预知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如地震、冰雹、泥石流、交通事故、意外摔伤、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等,而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能否进行有效救治,这就必须依靠所掌握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了。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突发急、危、重症患者中因原发病导致死亡的不到10%,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因素往往是因为抢救不及时和方法不当,因此,给予社区居民武装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有百利而无一害。可因当前现状为非医护人员的社会成员急救知识的缺乏,忽视了及时准确急救的重要性,普遍采取先“送”后“救”的救治模式,结果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比如大出血患者,该应采取先进行止血处理后再进行送院治疗,但却出现了先抢送医院的救治误区;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本应进行人工呼吸等复苏手段后才能进行送院治疗,但往往却出现了直接送往医院的情况;骨折和脑血管患者身体的搬运方法不正确等,所以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掌握正确的急救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该院对自愿接受急救培训的876名社区成员进行集中培训,通过测试研究后发现:书面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合格率在以往的基础上,均分别提升为94.3%和95.4%,与培训前比较有了大大地提高(P
实践证明:进行切实有效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遭遇突发事件的社区成员生命安全保障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针对目前社区居民普遍急救常识薄弱的情况,可通过采取多部门合作、统一培训标准、多种培训方式并行的培训策略[4],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急救水平。
[参考文献]
[1] 高晓红,周韶晶,郑本端.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2011,9(11):208.
[2] 古纪欢,王方剑,罗小春.对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268-269.
[3] 吴巧梅.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方法的探讨[J].CHINESE GENERAL,NURSING,2009,7(2):368.
篇7
1.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全民急救知识培训。建议政府把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列入科普工作计划,将提高自救互助能力的普及率作为工作重点来抓。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职责,科技部门制定详细方案,教育部门把急救知识编入教材,卫生部门提供师资力量和组织培训,新闻媒体负责宣传报道,财政部门安排资金等。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急救知识普及教育。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急救意识。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和电视、报纸等媒体,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急救常识宣传,指导群众以科学态度对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疾病中的紧急情况,提高民众的自我急救意识和能力。
3.统筹协调,发挥部门合力,实现规模化培训。利用乡、社区急救资源,发挥医药人员的优势,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急救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通过广泛开展群众性急救知R宣传培训工作,使广大群众了解急救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及时实施急救行动,营造“人人关心急救、人人懂得急救、人人参与急救”的新局面。建议教育、住建、交通、文化、卫生、旅游、电力、矿山等相关部门,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列入职业培训内容,并将此项工作作为相关部门目标考核内容之一,提高对应急救护工作的思想认识。
4.建立和培养热心于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的志愿者队伍。确定重点培训对象警察、列车员、船员、消防员、教师、出租车司机、民航宾馆服务人员等。由于上述人员遇到突发危重伤病员的机会较多,所以对此人群重点实施基础救护培训。同时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第一救助人”培训制度,把普及和宣传急救常识作为社区的一项日常工作。依据国际公认的基本培训纲要和2005年最新国际指南,着重普及群众性自救互救知识与现场急救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的ABC操作方法、外伤现场急救四大基本技术,以及家庭常见急症的应急处理等。
5.学校开设急救课。加强对大、中小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根据青少年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课程体系,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急救常识、简单伤口处理、校园急症救护、校园意外伤害救护、创伤救护、心肺复苏和灾害与突发事件逃生避险等。
6.加大应急救护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建议政府将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以支持和保障应急救护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篇8
方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着重强调现场急救最佳人员是患者自己或目击者,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宣传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实例、情景模拟、布置社会实践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及普及急救知识的积极性。
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急救意识及知识的普及。
结论:在教学中一方面从理论上引导学生学习和练习,另一方面以临床实践及实例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急救意识及知识普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学生意识急救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26-01
对于院外急诊患者,紧急急救处理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及愈后极为重要的,此时最佳的施救者是患者自己或周围目击者。据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急救知识的普及率较高,我国的香港也有约1/10的人口接受了心肺复苏术(CPR)的训练,而国内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人群急救意识及知识的普及工作很不理想,甚至有的专业医师也缺乏CPR的基本知识[1]。为此,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突出时间就是生命,着重强调急救意识及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进入临床前,就着重培养学生急救意识及知识的普及。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1通过实例,突出时间就是生命
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引用急诊实例、多媒体课件演示、真实录像观摩,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如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最佳抢救时间是心脏停跳后的4-6分钟内,此时如能及时给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患者的成活率在60%左右。在现实中,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成活率极低。曾经有一位36岁的中年男子在上班途中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周围围观者很多,却没有人知道该怎样救,只能拨打120急救电话,等急救车10分钟赶到现场,患者各种生命体征消失,最终救治无效死亡。急救医生说,如果当时能有人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的话,患者成活机率还是很高的。真实的例子,使学生惋惜不已,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及时的救治、正确有效的急救技能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而最能把握救治时机的就是离患者最近的人,他可以是患者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如果人人能够掌握自救及互救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以此也使学生主动认识到了急救意识及知识宣传普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情景模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根据急救护理的教学目标,结合临床资料,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生动具体的救护场景和病例,将急救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演化为直观、立体的救护场景和内容,展示救护全过程,有目地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感受和应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2]。而且通过情景模拟演练使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感受到事故现场的真实情景,缩短了课堂与急救现场的距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为将来急救意识及知识的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利用先进的网络急救系统强化学生的急救技能
先进的网络急救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接近真实的场景下训练心肺复苏术、电除颤、注射泵输液泵的使用。这套急救系统由电脑控制,教师可以模拟各种抢救场景,然后通过正确抢救,模型患者会被成功“救活”,此时能真实观察到模型患者胸廓起伏、听到呼吸音、显示复苏成功后的心率及心电图。而且在练习中对学生操作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如心肺复苏术,要求学生吹气与按压完全符合标准,吹气过多或过少,按压深度、位置、频率任何一项不合要求,电脑就会显示抢救失败。当学生通过努力练习将模型患者抢救成功后,欢呼雀跃,很有成就感,学习情绪高昂,使学生扎实掌握了技术要领,为今后急救技术的宣传普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所学的急救技能走进社区对居民进行急救指导
据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16岁以上60岁以下的公民国家规定,必须进入社区进行急救培训,我国的香港也有约1/10的人口接受了CPR的训练,且有很多居民自发加入院前急救志愿者,但国内在这方面还很薄弱,为了尽快提高民众急救意识及知识的普及率,在教学中,利用小长假或寒暑假,给学生布置社会实践,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走进社区,通过理论讲解、演示、群众配合等为社区居民宣传急救知识及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气道异物紧急去除法、淹溺及触电的急救、外伤的基本处理方法、火灾现场逃生技巧等等。这一行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有一位居民就骄傲的说他就用学到的急救技能成功救起一名落水的小学生,而且积极劝说周围居民主动学习急救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急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首先依靠接受过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第一目击者”。教师在教学中突出时间就是生命,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懂得急救意识和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期望未来民众急救意识及知识的普及率有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相关人群;急救知识;技能;考核
院前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急救,是指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对伤病员进行现场急救处理。一般来说,院前急救主要有医师、护士以及司机等主要成员,由此组成的急救小组是急救的核心,而心肺复苏急救更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工作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衡量着急救的水平[1]。同时,院前急救也是急救链中的重要环节,在遇到意外伤害或突发病时,能否第一时间予以科学救治,是这场生死之战的决胜关键。我国由于院前急救起步较晚,一些相关医学专业人员的急救理论和技术操作素质尚属于低水平,普通老百姓也因受教育程度、地理环境、年龄层次的不同掌握急救知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此次调查研究就是在对相关人群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后,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来提高群众、相关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院前急救水平和能力,从而达到自救互救的效果和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意抽选暨阳社区居民200例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居民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20例,专科学历30例,高中学历20例,初中及以下学历30例,平均年龄38.8岁。实验组100例居民中男性38例,女性62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8例,专科学历40例,高中学历2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17例,平均年龄34岁。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
1.2方法 2014年1月10日分别对社区居民和医学院校的两组人员(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天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上午8∶00~11∶00,下午2∶00~4∶00,共12学时。培训内容:从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入手,循序渐进:①与急救医疗机构联系的方法(如何拨打120电话);②初级心肺复苏技术: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③创伤四大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④常见意外伤害如气管异物、溺水、触电、烧烫伤等的急救常识。实验组北苑社区居民和医学院校中的人员在培训结束后逐一进行了考核打分登记,对照组中没有。实验组的人员在2014年5月和9月还进行了一次相同内容的培训考核打分,对照组人员没有参加培训。在2014年12月对两组人群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进行一次大测验,大摸底。
1.3结论 实验组人员急救知识测验平均得分81.5分,而对照组人员平均得分60.8分,结果显示:只有对相关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不定期进行多次培训考核打分,这样才能使他们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并学以致用。
2 分析相关人群掌握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不足的原因
2.1群众对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意识不够 有很多群众认为救护伤员是医护人员的事,与己无关。部分社区居民认为学习急救知识难度大,即使掌握了也不能保证救活被救者,而且还有可能承担实施操作带来的后果,因此不愿学,学了也不愿去“救”。
2.2医护师资力量不够 目前我国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模式,专业、高水准急救医护人员较少,且都是兼职培训的志愿,大部分都在单位一线参加“倒班”,没有建立专门的医护师资人员和队伍。
2.3培训方法和内容有待加强 目前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较少涉及如其它中毒、中暑、灾害事故、常见急症的家庭急救等知识,培训内容与方法相对单一片面。
2.4国家对院前急救事业重视不够 现在全国普遍存在急救人员配备少,抢救设备数量不够,监护型救护车少,经费投入不足,使之应急工作能力跟不上需求,造成我国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质量较低。
3 讨论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急救意识 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群众、相关人群急救知识培训工作,开展广泛而持久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通过报刊、杂志、宣传栏、发放自救互救常识手册等,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营造全社会支持急救普及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3.2加强院前急救技术培训制度化,完善机制 相关部门应制定和出台相关人群院前急救培训和复训制度,并将培训成绩与特殊人群的岗位入职、升职挂钩。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设立专款专用制度。完善的制度对提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率意义重大[2]。
3.3建立培训基地,完善培训器材 依托院校、红十会、急救中心等建立培训基地,添置相关急救教学器材,为落实培训制度提供保障。
3.4建立统一可行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 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培训模式[3-4]。尝试将复训落实在一些相关人群如:警察、司机、消防人员、老师、救生员、导游等人群。
3.5改进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教材 完善和修订急救知识培训教材,内容要全面,以便科学、规范地做好培训工作。适当简化培训方法,因人施教,使非专业人员易于接受、理解、记忆,增加受训人员学习兴趣,降低培训难度,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3.6完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施救 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急救法规,通过法律保护公民拥有急救的权利与义务,每个公民都可以义务参与救护工作。法律还应对急救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范围给予相应规定。同时将急救法规内容纳入急救知识培训中,增强施救者的法律意识,避免因惧怕承担责任而放弃施救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宗毅,刘风.开展院前心肺复苏培训的必要性及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27(11):321-322.
[2]向英陆洲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现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4,27(6):94-96.
篇10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0-0922-01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急救;知识;学生
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交通事故、溺水、火灾、触电、运 动损伤、磕碰伤等都属于伤害。伤害是1~34岁人群的第1位死亡原因,且青少年是高发人 群[1]。小学生在学校内发生伤害时,教师是最早出现在现场的成年人,如果具有 相 应的救护常识,可对轻度伤害进行紧急处理,对比较严重的伤害实施正确急救,可以防止再 创伤,从而降低危重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把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小学教师掌握 急救知识和技术是很有必要的。本调查旨在了解在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急救知识的现 状,为师范生的职前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学生,发放问卷950份,收回有 效问卷942份,有效回收率为99.16%。
1.2 方法 参考《大学生安全自护自救知识手册》和《中小学生应急避险读 本》的内容自行设计问卷,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集中发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统一收回 。数据采用Excel软件处理。
2 结果 见表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对小学生易出现的伤害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匮 乏,自救和互救、应急、应变能力较差。另有调查显示,86.35%的师范生认为对小学生 伤害的急救处置是校医、专业医生的职责,他们能够做到的只是尽快通知家长或拨打“120 ”急救电话。
3 讨论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生命力最强的时期,活泼好动,喜欢追逐打闹。小学生对周围一切感到新 鲜好奇,勇于探险,但由于对周围环境缺乏认识和生活经验,对可能发生的伤害认识不足, 很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晨炼、课间休息、体育课、课外活动、放学时进行游 戏、奔跑、打闹,容易出现扭伤、跌伤、脱臼、骨折、肌肉拉伤、运动性晕厥等。伤 害虽然是一种突发的事件,但也是一种疾病,既有环境因素,也有内在的发生规律。伤害不 是完全不可预料的,通过有效的措施是可以预测、预防和控制的[2]。因此,接受 安全救护知识的培训,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对小学教师尤为重要。
建议:(1)设置《小学生生理卫生》必修课。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开设《小学生 生理卫生》必修课,使师范生的职前教育更有针对性。课程内容包括人体解剖及生理 知识、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小学生卫生保健及营养和饮食卫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 、安全教育和伤害的临时处理、性健康教育等。在讲授理论知识同时配以相关病例的声像资 料,使教学更加直观和生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购置模拟模型,以便学生 动手演练心肺复苏术;学生分组模拟演练动脉指压和止血带止血法,骨折及脱臼的固定、搬 运,溺水后如何控水,找准常用人体穴位等。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动手操作的课时比例为1∶1 ,且设有考核环节。(2)开设讲座。自救、互救知识是高校 健康教育内容之一。综合性大学在校学生对急救医学知识了解较少,而大学生群体伤害的现 象时有发生。应该对在校大学生开设《院前急救医学》讲座[3],因为心肺复苏、 骨折 固定、外伤止血等急救知识可以帮助人们在千钧一发之际自救、互救成功。在许多发达国家 ,心肺复苏技术有很高的普及率, 很多志愿者都拥有这项技能,并随时准备为需要的人服务。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不但具有很 大的实用性,而且它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文明程度[4] 。高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向大学生率先普及急救知识,使大学生不但成为现场的施救者, 也是急救知识的传播者,提高整个社会人群急救知识的普及率。此外,利用宣传栏、印制 图册、校园网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大学生普及急救知识。
校园安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师范生要牢固树 立安全观念及防范意识,当进入小学进行见实习活动及毕业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时,会很自 然地关注小学生的安全,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小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伤害的 发生;当伤害发生时又能进行紧急处理、救护,组织学生逃生,减轻伤害对学生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 周丽,袁碧涛,张玲,等.深圳市中小学校校园安全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 ,27(8):685.
[2] 杨培禾,主编.小学生生理卫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75.
[3] 邹圣强,许化溪,郑金旭,等.综合性大学开设《院前急救医学》可行性的研究.中 国学校卫生,2006,27(9):794.
[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编.中小学生应急避险读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