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蹈范文

时间:2023-04-11 13:0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场舞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场舞蹈

篇1

【关键词】舞蹈文化 城市广场舞 现状调查

伴随着晨曦和暮霭,在城市的广场、公园、小区的空地甚至马路的边缘,都有伴随音乐起舞的人群,人数从几十人到上百上千人不等,个个激情四射,踏足而舞,这就是在新世纪以来方兴未艾、遍地开花的广场舞蹈。广场舞是群众自发形成的大型群体舞蹈,它不受限于场地、舞种,以自娱自乐为目的,融合舞蹈美感和体育锻炼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城市广场舞蹈溯源与流变探究

(一)广场舞蹈溯源

闻鸡起舞,日落踏歌,在铿锵的音乐节奏中踏足而舞,置身其中会感受到其间澎湃着生命的原动力。如果把这比作一条生命之河,上溯人类的史前时期,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这种广场式自发聚集的宏大舞蹈场面,早在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就已经出现过。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原始舞蹈就和我们的先祖原始人一起共生了。“千石之钟,立万石之,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汉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生动的描述了原始广场舞蹈的宏大场面。

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掘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图1),展示了新石器时代舞蹈艺术的形象,透露出原始舞蹈的真实信息。这件马家窑文化中的代表性器皿,舞蹈纹位于陶盆内壁的上部,一共描绘了15位舞人,分为三组,组与组之间以弧线纹相隔。各组舞人牵手共舞,服饰划一,动作相同,头饰(或为发辫)摆向一致,尾饰(臀部翘起的尖状物)也均朝向一个方向。可以想象,这种相同的服饰、整齐的队形,统一的舞蹈动作、节奏与韵律,不可能是“巫”的表演,而应当是氏族部落中全体参加的舞蹈聚会。

舞蹈史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始舞蹈与原始社会先民的生存紧密联系。原始舞蹈可以归类为劳动、狩猎,祭祀、战争、等类型,而这些内容几乎涉及了原始先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我们体察到原始舞蹈是全民性的,是紧系着全民生命存在的,而原始社会的舞蹈活动,具有普及性与全民性,那时几乎所有的先民都要接受舞蹈教育。在原始社会没有文字,语言表述能力又极其贫乏的情况下,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舞蹈实际上起着传授生产生活知识,传承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的作用。

(二)民间舞蹈在乡村原野与繁华都市间的流转

中国的古典宫廷舞蹈,在宋代以后逐渐衰微,成为古代戏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村舍乡野之间,民间舞蹈开始萌生繁衍,并且在明清和民国时期走向繁荣。民间舞蹈与劳动人民风雨相随,千百年来,就像田野中无处不在的小草,自生自灭,又自灭自生,广大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口传心授,将其一代代沿传到今天。凡是下乡采风,真正向民间艺人学习过民间舞蹈的艺术家都会被那些普通老百姓对民间舞蹈的热爱而感动,都会被那些老艺人如醉如痴的舞蹈所折服。在每年的正月里,辛勤劳动一年的人们这时都要放下身边的一切事情,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在忘情的歌舞中度过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正是普通老百姓对自己舞蹈的深深热爱,才是民间舞蹈得以代代相传的真正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舞蹈在乡村的走向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民间舞蹈从乡间开始走向小市镇,渐渐地走进大城市。如今,这种由民族民间舞蹈演变流转而形成的城市广场舞,已在全国各地普及,每到清晨和黄昏,广场、社区、街道乃至很小的空地都会有人随着音乐蹁跹起舞,场面蔚为壮观。城市广场舞已经成为新时期热络的文化乃至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二、城市广场舞蹈现状调查分析

(一)广场舞蹈兴起的原因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广场舞兴起的根本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20日数据,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其中四季度增长7.3%,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随着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人们在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外,对文化艺术和体育运动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第二,人们对文化艺术和体育运动主体参与意识增强,成为城市广场舞发展的内在动力。现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欣赏和观看,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这种既有艺术美感又有体育健身功能的城市广场舞蹈老少皆宜、简单易学,因而使这一舞蹈形式得以普及。

第三,广场舞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参与者切实感受到广场舞既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又具有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的功能,同时能够提高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二)城市广场舞蹈参与主体

笔者以北京城市的广场舞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以下结果:1.年龄层:35岁―55岁占60%,其中女性占90%。2.文化程度:中学以上文化程度者占40%。3.组织形式:社区组织占30%,民间自发的形式占70%。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确定,城市广场舞蹈参与主体就是已经成为国际媒体热门词汇的“中国大妈”。这是一个数以亿计的广大群体,广场舞无疑是这个庞大群体的最爱,她们风雨无阻,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踏足而舞,已然成为新世纪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城市广场舞蹈表演形式

城市广场舞蹈虽然风格多样,有秧歌舞、红绸舞、扇舞,甚至有迪斯科和交谊舞,但是它植根于千百年流传于乡野农村的民族民间舞是毋庸置疑的。在大多数的舞蹈形态里,都可以看到有秧歌的动态元素,如十字步、扇花和舞绸等,民间舞蹈风格始终是它的主流。城市的广场舞和农村的大场(图2)表演,民间舞的走街和广场舞的暴走(图3)也都是同出一辙。

三、城市广场舞蹈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城市广场舞出现的问题

城市广场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具有健身、健心和健脑的作用,它无疑是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体现。但是城市广场舞蹈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难解的问题,笔者所在单位的同事就抱怨楼下的广场舞占据了空地甚至马路,音响开到120分贝,吵得耳朵嗡嗡响。这反映出城市广场舞蹈存在着场地缺乏、噪音扰民和影响交通三大绕不开的问题。同时笔者在问卷和实地调查中也发现了广场舞蹈主要参与群体,存在着只顾及自己的享乐权利而不顾及他人感受,舞蹈动作随意性较强,以及音乐选择不够优美等艺术问题。

(二)城市广场舞所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第一,应引起政府重视。城市广场舞蹈是一场自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已蔚然成风的、民众广泛参与的文体运动,面对人数众多的广场舞蹈参与者,政府方面应引起高度关注,并给予支持引导。比如场地的问题。北京地区绝大多数的体育场馆,以及遍布市区的大中小院校和机关单位的体育场地可以免费开放,政府各部门间应该互相协调,将属于公共设施的体育设施在清晨和黄昏这两个时间段对外开放,所需要的一些人力物力可以由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第二,对广场舞蹈的参与者进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教育和引导。在城市舞蹈参与者和一般市民之间形成互相包容、互相照顾的良好风气,逐渐解决噪音扰民和影响交通的问题。在保持自发性和原生性的基础上,文化部门和体育部门要互相协调,组织专家对各地区的广场舞蹈进行收集和整理,引导性的强化广场舞的民族性、地域性、艺术功能性和多样性。

第三,对城市广场舞的发展提出专业化指导。我国的艺术、体育专家对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武术、戏曲和民间音乐舞蹈都进行过系统的采集、整理、归纳和提高。对于城市广场舞蹈也应该遵循这样的经验,对已有的广场舞的元素进行收集整理、提取、创编,对城市广场舞的发展提出专业化指导。

总之,城市广场舞蹈在新时期的蓬勃兴盛,是社会生活安定繁荣的具体体现,人民群众既是创作者又是表演者。广场舞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中,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篇2

【关键词】岭南地区 传统民间舞蹈 广场舞蹈

“岭南”,广义上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狭义上指广东地区。岭南传统民间舞蹈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俗习惯,是岭南民众智慧和记忆的缩影,是岭南民众身份的象征。岭南传统民间舞蹈的文化基础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岭南地区固有的百越文化。百越文化区别于内陆文明的南越文化,体现百越先民的海洋渔猎文明、农耕稻作文明和商贸文明。二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五次南迁传入岭南,与当地文化结合构成岭南传统民间舞蹈的一大渊源。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秦汉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和唯一的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近代以来,岭南地区的文化更加务实开放、兼容创新,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岭南传统民间舞蹈植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既体现了丰富的原生性,又体现了多元交融性,是中华舞蹈的重要分支。随着时代的发展,岭南传统民间舞蹈在广场环境中继续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一、岭南传统民间舞蹈在广场环境的发展,有利于传承岭南文化

在岭南地区,民间舞蹈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圣行为,古时先民的生育、婚丧、播种、收割、庆祝、狩猎等场合都离不开舞蹈。岭南传统民间舞蹈深深植根于岭南民众的精神意念,源自人们对天地万物和日月星辰的敬畏、对图腾的崇拜和模仿、对国泰民安和五谷丰登的祈求、对人丁兴旺的祝愿。如今,岭南传统民间舞蹈通过广场舞蹈的形式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岭南民族广场舞蹈包括龙舞、英歌、钱鼓、醒狮等形式。这些传统的舞蹈形式在广场的环境下,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岭南传统民间舞蹈运用了诸多现代手法,如灯光、音响、大屏幕,使得场面更宏伟壮观,更能体现岭南传统民间舞蹈的特色。从山野村头到城镇的大街小巷,这些蕴含浓郁乡土风情的岭南传统民间舞蹈表演,聚会于广场,激荡数万观众的心灵。现代广场为岭南传统民间舞蹈提供了全新的艺术环境,有利于文化娱乐活动更加频繁地开展,有利于社会交往更加和谐,是岭南真诚、质朴民风的历史延续,对岭南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二、岭南传统民间舞蹈在广场环境的发展,有利于保持岭南艺术的多样性

岭南传统民间舞蹈表现出岭南民众深层的精神世界,如活灵活现的舞龙和醒狮踩高桩就是祈福辟邪的仪式。岭南传统民间舞蹈精湛的技艺不仅使观众为之倾倒,而且与民众生存息息相关,与民众的理想和愿望相关联。比如潮汕“英歌”的刚劲粗犷,充分体现出潮汕人的广阔胸怀;“钱鼓舞”揉合地方风土人情,体现内在含蓄美;清远瑶族的“长鼓舞”,歌声雷动,群情激荡,一片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场面;湛江流传400年的“人龙舞”,龙头昂首,龙身翻腾,龙尾颈摆,威武雄壮,气势宏大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岭南传统民间舞蹈也逐步发展,由早期的生存行为逐渐发展成后来的祭祀活动,经过近现代的传承,最终成为今天的健身广场舞蹈。岭南传统民间舞蹈经过多种形式的演变,不断参与构筑民众的精神世界。通过舞蹈活动,岭南先民精心刻画的舞蹈在广场上得到再现,人们能够欣赏到自由奔放的舞姿,听到蕴含原始精神的鼓声和呐喊声。这是一种对天地祖先的信仰和虔诚,同时促进了岭南传统民间舞蹈补给当代广场舞蹈审美普泛化。岭南舞蹈走入露天广场,满足民众的现代审美心理需求,调节民众的情绪,使社会形成了严整的秩序,表达明丽、乐观的理想和为生存而拼搏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各个时期的岭南传统民间舞蹈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每个时期的广场精神蕴含着不同的使命感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现代广场舞蹈融合当代艺术表现手法,创造强烈的律动视听效果,高纯度色调或者缤纷色彩被协调在一个饱满和稳定的广场上,符合现代构成的原理,符合现代民众的审美倾向。

三、岭南传统民间舞蹈在广场环境的发展,体现了岭南文化新旧价值观的交融

从传统和崭新的岭南民俗观念中体悟广场舞蹈的深层意义,不但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而且延续了对先祖的情感维系,唤起了对族群的历史眷恋。岭南传统民间舞蹈在广场上仍然表现劳动生产、生活娱乐、祭祀仪式、风俗习惯、人际交往、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审美要求等,体现了广东民众善良淳朴、豁达耿直、乐观热情、英勇无畏、刚毅自信、民主自由等性格。广场放大了社会的群体性精神,使得文化在历史链条上没有中断或消失,有利于振兴区域族群的协同精神,维系民族在奔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的民族自尊心,维护先民的精神内涵。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广场上的岭南舞蹈都具有厚重的文化、深邃的思想、原始的信仰等诸多方面,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多元性、集体性、生命性和开发性的艺术特点,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夸张来完成对现实演绎。

但是传统和现代的岭南传统民间舞蹈仍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族群风格不同,二是文化意识不同,三是时代不同。现代艺术理念对于传统性艺术的侵蚀,也使得广场中个别岭南传统民间舞蹈发展走向畸形的境遇。艺术工作者应努力寻找乡土文化底色与现代艺术追求之间的联结点,既体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又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最终使时尚性与古朴性、高雅性与通俗性得到有机整合,使岭南传统民间舞蹈在广场上切实成为当代民众雅俗共赏的艺术样式。

结语

篇3

【关键词】广场舞蹈;概念;分类;发展现状;价值

广场舞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它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广场舞,而且发展了广场舞,使这一民间艺术成为一项十分流行的大众健身活动。广场舞蹈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锻炼了人们的身体,更陶冶了人们的身心。下面,就重点阐述大众健身活动中广场舞蹈的价值所在。

1.广场舞蹈的概念和分类

1.1 广场舞蹈的概念

关于广场舞的定义,可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给出一个确切的、权威的说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广场舞的概念进行了探讨。一般学者把广场舞认为是舞蹈的形式之一,主要从功能,特点、目的、内容等角度来界定广场舞。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广场舞是一种舞蹈类型,如:广场舞是自发性以健身为目的的在广场上进行的舞蹈。二是认为广场舞蹈是一种舞蹈形式,如:广场舞蹈是一种通常在广场开展的以歌舞形式呈现的具有开放性、自娱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及大众化的节奏韵律感和艺术美感的舞蹈样式。三是认为广场舞是一种社会活动,如:广场舞是一种集健身与形体舞蹈为一体,配以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在广场、院坝等宽敞场地开展的群众性舞蹈活动。

基于此,笔者在遵循广场舞是一种健身自娱活动并突出其本质的前提下,认为现代广场舞是指人民群众自发的,在广场上进行的、统一的,以健身、自娱、交友为目的,在音乐伴奏下的以舞蹈为载体的健身活动。

1.2 现代广场舞蹈的分类

关于广场舞分类的研究还比较少,到目前为止,也只是在一些文献资料中有零星的涉及,主要有以下三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形式分为徒手广场舞,轻器械广场舞;二是根据不同的风格,分为古典广场舞、民间广场舞、现代广场舞;三是按照其功能分为健身性广场舞、自娱性广场舞、商业性广场舞。因为分类标准的不统一,这些分类方法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或者抓住某一个特点、内容来划分的,没有形成共识,有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2.广场舞蹈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广场舞蹈作为一种新颖的健身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广场舞的功能和内容形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变化。近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各个县市建立了许多文化活动广场,这为广场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今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都有广场舞的身影,这已然成为城市生活中新的风景线。

3.广场舞蹈的价值

3.1 广场舞蹈的健身、健心、健美价值

(1)广场舞蹈的健身价值

首先,广场舞是一种舞蹈形式,练习时需要练习者付出一定的体力,一般练习时间通常在30分钟以上,要承担一定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经常练习广场舞蹈,可以有效提高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人体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心肌的形态结构发生了适应性改变,从而使心功能也随之增强。通过长期广场舞锻炼可使心肌收缩力量增加,心腔容量增大,使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增加。此外,在练习广场舞过程中人们心情是放松的,情绪是愉悦的,因此有利于消除大脑的疲劳和工作压力,缓解精神紧张,有利于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技能。广场舞蹈是由许多不同风格的肢体动作编排而成的,练习广场舞蹈还可以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人体的记忆过程包括四个基本部分,分别是识记、保持、再现和回忆。记忆的形式则有概念记忆、逻辑记忆、形象记忆、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等。由许多不同的动作编排而成的广场舞蹈在练习过程中需要运用不同的记忆形式,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识记和保持等记忆过程也会随之减慢,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正常现象。广场舞练习时人体需要反复记忆,不断强化,这种对大脑神经的刺激,可减缓人体记忆力生理性减退的现象,从而达到良好的健脑效果。因此广场舞练习有利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减缓生理性记忆减退的现象,达到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

(2)广场舞蹈的健心价值

这里所指的健心主要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体验,人们在进行健身舞蹈练习时,注意力一定会集中在优美的旋律中,并且随着舞曲翩翩起舞,按着舞蹈的节奏变化使内心情感得到充分的抒发,并且表现在舞姿上,从而使自身的一些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心理和生理压力得到缓解,使人忘却烦恼,身体处于充分放松的状态,因此,练习广场舞能消除紧张的情绪,缓解压力,有利于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舞者通过美妙的舞姿,体验着、感受着良好愉悦的情绪体验,陶冶心灵、消除疲劳,将自身调节在最佳的心理状态。

(3)广场舞蹈的健美价值

健美的形体是现代女性追求的目标之一。广场舞作为一种舞蹈表演形式,对练习者姿态要求比较高,通过对手、眼、身、步的要求和一些如抬腿、挺胸、收腹等舞蹈基本练习,可以对练习者腰部、腿部、胸部、臂部等部位的肌肉群进行锻炼,使肌力增强,肌肉密度增加,从而起到减脂塑身的效果,因此广场舞可以成为一种良好的形体训练项目。经常参加广场舞练习,可以强健人体各个部位的肌肉群,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增加骨骼和肌肉的密度,并且培养人体良好的仪态,具有十分积极的健美作用。

3.2 广场舞蹈的审美价值

每一个人对美的认识都是不同的。美包括许多方面,如形体美、姿态美、意境美、造型美、神态美等等,广场舞蹈首先作为一种舞蹈形式,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音乐来为舞蹈动作的练习创造意境,练习者需要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将动作与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相融合,时而欢快、时而轻灵、时而高昂、时而柔美,需要练习者在练习时用心灵去感受音乐意境,把各种不同的细腻感情倾注于肢体动作中,心神合一地表现出不同情感的意境,塑造出各种动与静、快与慢、起与落等美妙的意境组合,给人们呈现出高度的形态美和意境美,人们在这种美的环境中接受艺术的熏陶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因此,广场舞表演无论对于观赏者还是练习者,都能提高他们的审美层次,增强审美意识,无形中广场舞蹈的推广就增强了对人们的美育教育。

3.3 广场舞蹈的娱乐价值

广场舞蹈具有群众参与性强、普及面广的特点,这项运动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只不过是女性舞蹈爱好者更多一些,因此参与者主要以女性为主。广场舞是一个群体性的活动,这种活动形式的特点就是娱乐性与健身性相统一,人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不仅增强了人际交往,也能愉悦心情、提高技艺、强身健体,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一方面,参与者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通过肢体动作来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使自身产生精神振奋的愉悦感。同时观赏者也会随着舞者一起进行精神享受。另一方面,由于广场舞练习的地方一般都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观看者比较多,这就为舞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之产生了自我价值感,同时也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上述可见,广场舞自娱自乐的属性是它自产生以来经久不衰的原因。

3.4 广场舞蹈的竞技价值

现今的广场舞运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年轻人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力,把广场舞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而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互动也为广场舞增加了许多的乐趣。如今,随着广场舞运动的普及和大家对广场舞蹈的热爱,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广场舞的学习中来,广场舞比赛也随之而来。在比赛中,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对广场舞蹈的动作、规格、标准、编排等方面有了明确要求,这是广场舞蹈竞技价值的体现。

竞技性广场舞蹈运动的蓬勃开展,将广场舞蹈运动纳入到了体育竞争机制,促进了广场舞运动水平的提高,参赛者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已成为广场舞蹈运动竞赛的客观要求。竞技广场舞以它所具有的动作美、编排新的特点,适应了新形势的要求,为现代广场舞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参与者通过竞技比赛,能使广场舞的动作更加完整准确,在比赛的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姿势动作,能够吸引大量观众,让广大观众认识这种运动的魅力,推进了广场舞的蓬勃发展。

3.5 广场舞的社会价值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变成了钢筋水泥的森林,因为节奏的加快,传统的以单位为活动范围的生活空间逐渐被打破,新的居民区内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渐渐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淡漠。人需要情感的交流和良好的精神生活,否则不仅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加速各种各样的由孤独而引起的社会问题。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最积极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增加参与者的体质,而且最大程度地为人与人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其在集体中找到了友谊与归宿感。

广场舞蹈以门槛低、成本低、形式多样等特点适应了当前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健身需要,已成为目前最具人气的运动方式之一,尤其深受广大女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在湖南、北京、东莞等地区的群众广场,无论清晨还是傍晚,随处可见人们怀着饱满的激情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不仅促进了参与者社会交往的需求,也协调了人际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4.结束语

总之,广场舞蹈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而且可以培养人们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它具有参与者大众化、参与方式灵活化的特点,还具有健身、健心、健美、娱乐、竞技等方面的价值。随着人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加和广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广场舞蹈将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群众文化;广场舞蹈;自发式;

中图分类号:G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96-02

一、普及传播民族舞蹈文化

曾经有文化人类学研究学者说过:“只要你跳个舞给我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民族的)人。”的确,“舞蹈作为一种文化曾是许多原始民族的‘文化焦点’。在今天也是如此,许多民族还保留着自己特色鲜明的舞蹈文化传统,有的舞蹈文化还作为国家象征而得到推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了解舞蹈文化就不能说是完全了解这个世界。”中华民族拥有着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民族舞蹈文化,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给各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少数民族言传身教传承下来的民族舞蹈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当代信息与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加上西方文化的强烈碰撞与冲击,导致了整个民族的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轻视,一些承载着人类重要文化进程和价值的艺术形式――民族民间舞蹈,在与大众文化的交锋中败下阵来,正在逐步的远离人民群众的视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的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在人民的长期的生活劳作中起到宣情、教化、激励的重大功能,同时也是凝聚民族力量,提升民族自信力,增强民族归属感的重要载体,还是各民族增进相互交流,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有效方式。加强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当今政府和人民的迫切要求和共同心声。如何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使其不被尽快置于博物馆中成为历史,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同样,保护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依靠人,人本身才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民族舞蹈来源于各民族人民,以其通俗、浅显、便捷的特点,直接地反映各民族人的生活、生产与情感,为各民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是人民劳动的结晶。因此,只有反映、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和情感,才有发展动力。所以,民族舞蹈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舞蹈的群体,更需要其他非专业的更大的重要群体,只有在人民群众中间大力地普及和传播民族舞蹈文化,让更多的普通民众了解和认识并且喜欢上民族舞蹈,才能真正的复活民族舞蹈的生命力。才有更广大的舞蹈文化使者的队伍,才能真正实现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舞蹈的普及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将舞蹈语言变体后的间接传播,主要是通过图画,舞谱和文字进行的传播;另一种是舞蹈语言的直接传播,舞蹈作为一种以人的肢体为语言表达人的情感的艺术,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是以口传身授这种直接传播方式为主,这就直接导致了舞蹈艺术作为艺术之母,却没能像音乐的乐谱,文学的文字那样也有一种通用规范的舞谱。“由于舞蹈艺术是一种人体的有韵律的运动,人的语言是不可能作出全面解释的,他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特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这也就是说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即它的艺术语言是体态化的肢体语言所决定的。随着大众媒体的介入,舞蹈已经可以通过影视和互联网等方式向人民群众普及传播,这也是直接传播的一种新方式。直接传播相对于间接传播更加生动、有效。

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与“农村城市化”的扩张,源于乡村的民族舞蹈正逐步以“燎原之势”蔓延到城市广场的各个角落,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和广大群众的参与和喜爱。群众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舞蹈是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主动参与舞蹈文化活动的一种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她们在广场舞蹈的不断实践中,必然会深刻的感受到民族舞蹈艺术的魅力,必然会深刻的了解到民族舞蹈文化的深厚底蕴。广场舞蹈的普及传播面很广,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以广场为中心相互学习、交流,并向四周放射普及传播。参与者大多是互相不认识,只是因为对民族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先是在旁边观看然后慢慢的跟着学着跳。他们先是从广场上学会跳某个民族舞蹈,等了解和掌握了某个民族舞蹈的动律特征和民族文化背景,就带回到各自居住的区域去教他们的熟人,就像“滚雪球”一样,会跳的人越来越多,知道某个民族的舞蹈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机制,使民族舞蹈能够从乡间走向城市,从广场走向社区,然后又从城市返回乡间,从社区返回广场,如此反复,使得民族舞蹈文化在人民群众中间不断的普及传播。

虽然,自发式城市广场舞蹈中的民族舞蹈或多或少的发生了变异,从保护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是这对于普及传播民族舞蹈文化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这是难以避免的发展规律。而民族舞蹈文化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而作为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民群众真正喜欢的、真正需要的、真正掌握的才是民族舞蹈文化不断适应时代要求的根本动力和出发点。因此,可以说群众自发式的当代城市广场舞蹈,为民族舞蹈文化的普及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推动建设当代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完全与乡村的聚居方式不同的一种全新的文明情境。世界著名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就明确地指出,“城市文化归根到底是人类文化的高级体现”。因为城市从一开始就是物质与精神的结晶,所以,它总是反映着所处的时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产方式、人际关系、哲学观点、等。城市文化的产生和建设,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土壤。固然,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和繁荣程度是分不开的,但是与人类的活动这一人文要素也是密不可分的。当一个城市的市民对本民族、本地区和本城市的历史、传统、及其载体的一种成熟的认同了的看法及行为表现,即对这种城市文化的认同,有一种“集体意识”。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舞蹈在催化城市文明、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主要体现出四个方面的特性:

(一)集中性。城市的本质就决定了城市文化的集聚、融合,它具有凝聚各种文化基因的天然胶力。城市从来就是个种族、各文化互相混合、作用的熔炉。城市就是这种生动的、潜移默化的相互作用的中心,新的种族、新的社会形态从这些相互作用中产出来。在各种新影响的冲击下,他们身上潜藏的创造力被解放出来,而各种交互作用的潜移默化过程则不仅产生了各种职业类型,同时也产生了各种精神气质类型。人类社会发展总的趋势是城市化,人类的财富、信息、权力乃至全部生活方式都以城市为中心汇集了起来。这个集中融合的过程使城市文化更具有社会化、他的涵括面越来越广、凝聚力愈来愈强。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舞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把群众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文化上的统一体,它集中了社会各阶层的群众走进一个开放的空间,他们在这个空间里面用时尚潮流装扮自己、借助动感的音乐和热情奔放的舞姿来展现自己内心的感情和身体的青春活力,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正是依靠这种自发状态下的凝聚力和集中力,使得一个城市的文化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使得一个城市有可能变成一个伟大的城市,成为一个具有独特形象的城市,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为建设城市的特色文化提供了一种巨大的力量。

(二)地域性。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城市在历史的不断进程中,形成了各自差异的地域文化,这种差异化的地域文化又具有着差异化的特色,因此城市文化是一种历史性的地域文化。有人说过,民族文化和地区亚文化的鉴别无疑与地理上的考虑相联系。举例来说,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它的城市文化的地域性在于26个民族在文化上可以认同的人们不得不接受云南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空间。这就是所有聚居在云南这个地区的人民对其所在的城市文化产生的一种认同感、归宿感的基础,也是云南城市个性形成的根本原因。如今,伴随着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使当代生活具有更多的共性和世界性色彩,但是这并没有完全取消云南的独特民族文化,相反还刺激了云南的城市文化向更具有地域性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云南群众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上的彝族舞蹈、傣族舞蹈、白族舞蹈、哈尼族舞蹈等等正是生活在云南这片红土地的上的各族人民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强烈的乡土认同。特别是对于刚刚进入城市生活不久的城市人而言,跳民族舞蹈这是一种潜在的回归,回归到“原生态”的乡村生活,并通过这种方式重新找到新型城市人的心灵归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广场民族舞蹈在表演中寄予了城市人对原生态乡村生活的深情厚谊,展现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从中可以窥见一个城市对待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层次性。法国历史学家莫里斯・艾马尔指出:城市是一个纵横交错、布局密集的空间,是按照虽不成交但人人均需要严格遵守的一套一定之规部署的,这些反映在城市生活各个层次上的规定,决定了文化的复杂性。所以说,一个城市的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综合的统一体。城市文化从它的精神和物质的表现形式及关系角度来分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社会观念、制度、宗教等;二是社会生活、习俗、审美等大众文化;三是前两者的物化。自发式当代城市广场舞蹈往往承载了一定的城市居民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审美方式。当城市居民不再为在外面跳舞为耻辱,他们都有了展现自我的意识和审美需求,或许走进剧场去欣赏高雅艺术是另一个层面的审美需求,但是当她们开始从麻将台走向城市广场,开始寻求一种适合自己通俗文化审美要求的形式表达,使得城市文化不会是一种单一的形态。而这种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矛盾和碰撞使得一个城市文化产生了内在的张力,而这种张力会对文化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驱动作用。

篇5

尊敬的各参赛队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你们好!

在这青山翠染、瓜果飘香、蜂飞蝶舞、稻浪翻腾的盛夏时节,我们迎来了我乡首届“沸腾草原、舞动人生”广场舞大赛。在这里,我仅代表乡党委、政府对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表示最真挚的祝贺!

有一种舞蹈,可以万人同舞,舞动的是健康的活力,舞动的是自信的魅力,它是乡村和谐的剂,是城镇文明的催化剂,它就是——广场舞

近年来,我县的广场文化活动在城乡范围蓬勃开展,这项活动逐步突出亮点,形成特色,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充足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真正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到了实处,形成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体系,成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乐园。我县近年来将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在发展现代经济的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营造现代文化,成效显着。各乡镇、村屯文化广场陆续竣工,这也是发展农村文化,夯实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行动,对繁荣基层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将起到至观重要的作用。

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首届“沸腾草原、舞动人生”广场舞比赛是对我乡积极发展文化事业的肯定,也是由“送文化”向“种文化”、(fwsIr)“建文化”发展转变的里程碑。为此,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面向群众,突出搞好文化惠民工程”的总要求,真正把本次大赛举办成一次有特色、高水平的文化盛宴,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从而为推动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篇6

关键词:环岛式;交通广场;商业区;光谷鲁巷广场;江湾五角场

中图分类号:TU985.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100-03

1 环岛式交通广场

1.1起源:圆形交叉口(Trafnc Circle)――环岛式交通广场的雏形

法国建筑师欧仁・艾纳尔(EugeDe H6nard)受到19世纪艺术形式的影响首创了“圆形交叉口”的概念,并于1877年设计了第一个单行道圆形交叉口。此后圆形交叉口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较著名的有]904年设计的哥伦布圆环(Columbus Circle)(图1)和1907年设计的戴高乐广场(Ploce Charles deGaUle)

(图2)。然而,通行规则的不合理致使车辆大量拥堵在环岛内,交通事故率也因此大幅度提高,圆形交叉口设计曾一度被认为是失败的。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圆形交叉口的建设彻底地停止了。转机出现在60年代,英国运输研究实验室(Transporl Research Laboratory)的工程师重新改良了圆形交叉口的设计,通过一系列对通行规则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圆形交叉口的诸多问题。改良后的环形交叉口即是今天环岛交通广场的雏形。

1.2概念

环岛式交通广场通常位于城市道路交汇的地方,是一个帮助人们远离车流危险的安全岛。在繁忙的城市交通网络中的,环岛式交通广场使人们重获安全和自由。而它与周围建筑一起构成的城市环岛广场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起着特殊的城市交通疏导作用,是城市交通运转的纽带。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环岛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安排,而广场的数量、面积大小、分布则取决于城市的交通状况、日常车流量和广场功能定位。

环岛式交通广场往往建设在城市道路交汇的地方,这就好比城市中的“客厅”,“客厅”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形象,处于商业区环岛式交通广场则更是如此。

2 商业区环岛式交通广场案例比较分析

2.1武汉光谷鲁巷广场

2.1.1区位

中国光谷是东湖高新区的品牌产业和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鲁巷光谷广场位于光谷的中心地带,是武汉市的东大门。光谷广场位于珞瑜路、桌豹路、民族大道、鲁磨路等六条道路的交汇点,同时也是武汉市非常有活力的商业节点一光谷书域、大洋百货、光谷国际广场、世界城光谷步行街、鲁广购物广场、华美达光谷大酒店等商业巨头云集于此,中央形成交通及景观环岛(图3)。

2.1.2设计现状

光谷鲁巷广场占地7.07万m2,整体为圆形平面式广场,环岛直径150m,道路红线直径300m,是一个集交通、观赏、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绿化广场。广场正中央是光谷的标志性景观――“风帆”,由轻巧的张拉膜材料和钢结构骨架拉起。整体绿化以草地和绿篱组合而成的放射性几何图形为主,配合广场喷泉景观,赋予广场强烈的形式感。过去的光谷鲁巷广场由四周的几条斑马线引导人流进入,造成一度“人车混行”的局面。2004年前后,随着广场周边商业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光谷高新产业的不断发展,广场周边的车流量激增,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和行人的安全,原有通向广场的斑马线已被广场南面的地下通道取代,广场则被交通隔离栏包围起来。

2.1.3现存问题分析

①交通拥堵

光谷鲁巷广场环岛处于六条道路的交叉点,交通拥堵一直以来都是首要问题。近年来广场周边的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光谷国际广场等商业建设的不断完善,更是加剧了交通拥堵的程度,每逢节假日和上下班高峰光谷鲁巷广场环岛便成了武汉的一个大堵点(图4)。

②“孤岛”

从形式上面说,由于广场周边车流量太大,路口较多,广场被交通隔离栏包围起来,而仅仅在民院路口修建了一个地下人行通道通向广场,并于晚上9点准时关门。这样导致市民进出广场十分不便,很少有市民到广场休闲活动(图5)。

而从内容上来讲,广场的存在不但未能对周边的商业区的联系起到积极作用,相反的环岛作为一个孤岛被隔离在商业区之外。

③寡味的标志性景观

象征着“光谷”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蕴含的潜力和希望的标志性景观“风帆”采用的张拉膜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较为常见,在造型上也没有给人足够的视觉冲击力,并没有起到将光谷鲁巷广场提升成为光谷地标广场的作用。

2.2上海江湾五角场

2.2.1区位

事实上,上海也曾经有一个和光谷鲁巷广场存在相似弊端的环岛交通广场。

现今的江湾五角场是上海市规划定位的四个城市副中心之一、十大商业中心之一、市级商业中心和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同时也是上海市东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以邯郸路、四平路、黄兴路、翔殷路和淞沪路五条发散性的主干道在这里交汇而得名。其功能是打造以杨浦大学城公共活动为特色,融商业、金融、办公、文化、体育、高科技研发及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市级公共活动中心,辐射杨浦及周边区域,以江湾五角场环岛为中心的大型商业设施有万达商业广场、大西洋百货、东方商厦、上海合生国际广场等(图6)。

2.2.2相似的历史

20世纪90年代的江湾五角场环岛还是作为绿化为主的环岛广场(图7)。进入2000年后,随着杨浦区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杨浦大学域的开发,五角场地区逐步发展为城市的副中心带,交通状况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开发和市民的出行。杨浦区政府于2003年开始对江湾五角场环岛进行改造,此次改造有效地解决了曾经存在的诸多问题。

2.2.3改造工程

环岛下沉式广场是五角场环岛改造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轮廓为椭圆形,长轴100m,短轴80m,广场地坪标高0.20m,环岛路面标高4.10m。广场设有5条通道与环岛周边地下商场相连接,每条通道均设有无障碍升降电梯与上、下行自动扶梯。

下沉广场自外道内的设计为环廊、环形水池、环形广场等功能分区。其中,兼具文化休闲和通行功能的环廊宽约8m,行人可通过环廊到达11个出入口;在五个环形水池内,设置了国内首个倒挂式音乐环状水幕,水流落差可达4m,好像一组天然瀑布环绕环廊,水幕的设计不仅赏心悦目,还有减小噪声和灰尘的功能。椭圆形状的中心广场内铺有象征着科

技创新的“条形码”样式的草池,在广场中心700多平方米的地面上,篆刻着杨浦区的地图和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主要道路名称(图8)。

五角场立交呈现人车分流的4层是立体交通方式,第一层为下穿下沉式广场、最深处达地下14m的黄兴路至淞沪路车行道,宽21m,设双向4车道;第二层为深4m,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椭圆形下沉式广场,集景观、绿化、休闲、交通于一体;第三层为环岛交通方式的地面道路,宽20m,设置4条环形车道;第四层为从下沉式广场上方通过的中环主线邯郸路一翔殷路高架道路,宽30.5m,设双向8车道。

“彩蛋”是江湾五角场景观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景观主体,一个集标志性、纪念性以及建筑功能于一身的雕塑和建筑的综合体。“彩蛋”长120m,宽50m,高20m,主体为轻钢结构,外皮为玻璃与铝板,外观呈现出模数化阵列排布,虚实相通。顶部比例做渐变式镂空处理,部分铝板表面喷有夜光金属漆。从外部看,“彩蛋”像是一个色彩斑斓的UFO,极具视觉冲击力(图9)。

2.3上海江湾五角场改造对光谷鲁巷广场的借鉴性

2.3.1立体交通网络

江湾五角场通过4层的立体交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车辆拥堵。立体交通网络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交通道路部门可对连接光谷鲁巷广场的6条道路进行立体交通网络规划,并和正在建设的鲁巷地铁车站整合发展,缓解高峰期造成的车辆拥堵问题。

2.3.2下沉式设计

下沉式广场的设计可使人车分流,不仅解决了行人难以进入环岛广场的问题,更为人们提供了文化娱乐的活动空间。光谷鲁巷广场可通过“下沉”环岛广场,在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光谷书城、光谷华美达、光谷国际广场等方向设置下沉广场出入口连接,并可局部挖空位于下沉广场与道路的链接立面作为商业空间使用,增大商业面积,使周围商业空间联系更为紧密。

2.3.3地标性景观

江湾五角场通过“彩蛋”标志性景观的设计,从文化和商业的双重角度,迅速提升了杨浦大学城文化品味和江湾五角场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影响力。光谷鲁巷广场可借鉴其设计手法,运用“光”元素打造出光谷乃至武汉地区的地标性景观。

2.3.4负面问题引发的思考

近两三年来,随着上海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江湾五角场也出现了交通滞留现象,尤其是中环主线邯郸路――翔殷路路段的路况更是不容乐观。人们又对原始的改造提出了新的质疑:江湾五角场环岛的改造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拆除江湾五角场环岛,改建成更有利于车辆通行的信号灯十字路口?

然而江湾五角场环岛广场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交通功能,其对人车分流、增强周边商业的关联性乃至提升江湾五角场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针对交通滞留,应组织更为有效的立体交通网络规划。这对光谷鲁巷广场也是一种预普,在规划立体交通网络的时候要考虑到未来若干年所需面对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篇7

[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69-01

我院收治膀胱直肠间隙脓肿误诊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9岁,汉族,已婚,主因发现盆腔肿物4个月,于2007年12月4日14∶30入院。

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紊乱,10/20 d,伴不适,做B超提示子宫后方见9.0 cm×7.5 cm无回声区,超声印象:盆腔囊肿。患者无低热,腹痛,盗汗等症状,建议择期手术。有习惯性便秘史10年,近半年便秘加重,1次/2~3 d,在当地医院建议剖腹探查,患者拒绝,来我院住院。

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好,饮食佳,小便正常,体重无变化,月经19 d,G3P1, 2003年因盆腔脓肿,开腹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体检:一般情况好,血压140/85 mmHg,心肺(-),肝脾未扪及,脊柱四肢(-),腹部情况,右下腹可见一斜形瘢痕,约10 cm,未见肠形及蠕动波,未扪及包块,肠鸣音存。妇科检查:外阴(-),阴道畅,宫颈偏右上方,阴道后壁可扪及一约8 cm×6 cm×8 cm包块,质韧不活动,无压痛,子宫水平位,常大,被肿物推向右侧,双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包块。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后方可见8.5 cm×7.5 cm无回声区,内见大量细密光点回声,左附件见8.0 cm×4.0 cm,无回声,内见分隔。胸片正常 ,腰椎骨质增生;血象、血沉正常,CT考虑右侧骶髂关节炎,盆腔肿物可能性大。初步诊断:盆腔肿物待查,左附件囊肿,功血。外科会诊:建议拍骨盆正位片,建议做肿物穿刺。12月8日从阴道行肿物穿刺术,抽出黄绿色黏稠脓液,约100 ml,穿刺后脓液仍溢出,决定切开引流,局麻下扩大切口,盐水+庆大霉素冲洗,细菌培养+药敏,流出脓液约300 ml,油纱引流。术后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抗炎治疗。术后无发热,无明显不适,阴道流液减少,脓汁涂片未找到细菌,未找到抗酸杆菌。普通培养无细菌生长。术后第5天,复查B超:子宫后方见8.1 cm×6.0 cm,无回声区,壁厚1.0 cm,左附件6.5 cm×3.0 cm,无回声区,内见分隔。由于术后5 d肿物照旧,家属要求到北京进一步检查,出院。

12月20日,因发热,便秘,排尿不畅,急诊入院。患者自阴道切开排脓后,一直少量阴道出血,3 d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37.6~39.6℃。自服安乃近,近3 d未解大便伴明显下坠及疼痛,小便麻痹,不能1次解清。阴道检查:外阴(-),阴道畅,无法暴露宫颈,阴道后壁左侧,明显突起,囊性感轮廓不清,触痛,子宫被推向右上方,双附件(-)。B超提示:子宫后方见9.3 cm×9.3 cm无回声区。内见大量细密光点。据家属介绍,外院会诊结果排除骶髂关节结核,建议看外科,但家属强烈要求剖腹探查,切除子宫;考虑到B超多次发现左侧附件包块,阴道切开引流后肿物未消失,且有功血存在,故于12月21日上午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盆腔无渗液,子宫附件与周围组织粘连,左侧附件被完全包裹,盆腔未见明显肿物,膀胱左侧下方可扪及一张力较大边界不清之包块,考虑膀胱直肠间隙脓肿。台上与外科医生商议后,争得家属同意,先行切除子宫,然后从阴道切开脓肿,放引流管持续引流,阴道切开脓腔有大量臭味脓液流出,约400 ml,分离脓腔交叉分隔,与脓腔顶部指引台上行左阴道前壁切开放入16号气囊尿管,从腹壁穿出,阴道内放蘑菇头引流管,从阴道引出;盐水冲洗脓腔,上下通畅,脓液送培养,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敏感,术后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全身抗炎治疗,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引流,术后第1天体温39.3℃,以后在37.6~37℃波动,术后1周,体温正常。10 d后复查B超,肿物消失,伤口拆线一期愈合,14 d拔除引流管。

2 讨论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较为少见,约占直肠脓肿的2.5%~9.0%[1]。骨盆直肠间隙呈一楔形,上宽下窄,上方为腹膜,外侧及下方为肛提肌,内侧后方有直肠和侧韧带,内侧前方有子宫和阔韧带,间隙内为疏松结缔组织,由于位置深隐,上方为阻力很小的腹膜,容易误诊为腹腔内的炎症[2]。由于脓腔较大,并向盆腔凸出,致使B超及CT均诊断盆腔肿物,加之病人无全身症状且有月经淋漓等功血表现,致使误诊。

该患者无肛周感染史,4年前曾做盆腔脓肿手术,说明脓肿来源于脓肿手术史。以后逐被包裹,由于包裹较厚,脓肿无法扩散,所以无全身症状,由于骨盆直肠间隙较疏松,所以逐渐增大向上向右压迫阴道致不适。

由于第1次切开后,脓肿分隔分离不足导致引流不畅,加之病人去北京进一步检查,劳累过度,停药及月经淋漓,使盆腔再次感染,脓腔增大,全身症状出现,细菌培养(+)。切除子宫,自阴道找到脓腔上下各放置引流管,自腹壁穿出持续引流并切开分隔,扩大脓腔,充分引流使得脓腔能够自行闭合,得以彻底痊愈。

[参考文献]

[1]张庆荣.临床大肠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93.

篇8

首先可以在网页的搜索栏里输入要下载的内容,然后搜索。

然后搜索到以后,点击下载按钮;选择文件另存为,选择可移动磁盘,即可。

最后也可以先下载到电脑再复制进入到U盘,也比较方便。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轨道交通;线位;衔接;

武广客运专线在长沙市内呈南北走向,武广客运专线长沙南站位于劳动东路以南、香樟路以北、新花侯路以东、红旗路以西的地块。根据《长沙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和3号线将穿过武广客运专线长沙南站,在长沙南站附近线路走向及线间关系有多种方案组合。从线路可达性、换乘便利性、投资经济性、工程可实施性、功能转换灵活性等方面,对长沙南站配套轨道交通线位衔接方案研究,从而推荐近远结合的综合最优方案。

1 轨道交通新长沙站附近线位衔接方案

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和3号线经由武广客运专线长沙南站,在长沙南站附近线路走向及线间关系有多种方案组合,现就具体方案详细介绍如下:

1.1 方案一, 如图所示

2号线沿沙湾路,向南穿体育新城南北轴线,在与劳动东路相交处设体育新城站,与3号线“十字”岛岛换乘,继续向南下穿体育公园,过曲塘路后,向东偏转,沿长沙南站东西中轴线向东延伸,于官寺冲路设站,过京珠高速公路,于新花侯路东侧站前广场设站与3号线“平行”换乘,继续向东下穿国铁长沙南站站场,过红旗路至终点,线路向东下穿浏阳河引入车辆段,预留继续向东延伸的条件。2号线长沙大道站~长沙南站站,设站4座,换乘站2座,线路长4184m。

3号线从曙光路站向东过树木岭立交,于圭塘路路口设树木岭站,沿劳动东路,于万家丽路路口设劳动东路站与4号线换乘,至体育新城设站与2号线“十字”岛岛换乘,向东下穿京珠高速公路,线路转向南行,沿黎托路设站后,再转向东行,沿长沙南站东西中轴线至长沙南站站前广场设站与2号线“平行”换乘,继续向东下穿国铁站场,转入红旗路,向北沿红旗路至大禾场站。3号线曙光路站~大禾场站,设站7座,换乘站3座,线路长9562m。

1.2 方案二,如图所示

2号线沿沙湾路,向南穿体育新城南北轴线,在与劳动东路相交处设体育新城站,继续向南下穿体育公园,过曲塘路,向东偏转,沿长沙南站东西中轴线向东延伸,于官寺冲路设站,过京珠高速公路,于新花侯路东侧站前广场设站与3号线“十字”换乘,继续向东下穿长沙南站国铁站场,过红旗路至终点,线路向东下穿浏阳河引入车辆段,预留继续向东延伸的条件。2号线长沙大道站~长沙南站站,设站4座,换乘站1座,线路长4173m。

3号线出曙光路站后,沿洞井路向南行进,于新建东路路口设新建东路站,向南下穿京广铁路,于雅塘路路口设雅塘路站后,向东转沿香樟路行进,于圭香路路口设圭香路站,于万家丽路路口设雨花区政府站与4号线换乘,于体院路路口设体院路站,继续沿香樟路向东,下穿京珠高速公路,向北偏转,沿新花侯路进入长沙南站站前广场,平行国铁与2号线“十字”换乘,向东北下穿新客站站场北咽喉,沿红旗路至大禾场站。3号线曙光路站~大禾场站,设站7座,换乘站2座,线路长10556m。

1.3 方案三,如图所示

2号线沿体育新城东侧沙湾路布置,设体育新城站,向东偏转,下穿京珠高速公路,沿劳动东路行进,于黎托路路口设站,向南偏转沿新花侯路至长沙南站站前广场,平行国铁站场设站与3号线平行换乘,继续向南于长沙南站南端咽喉区下穿国铁站场,沿香樟路东延,下穿浏阳河引入车辆段,预留线路继续向东延伸的条件。2号线长沙大道站~长沙南站站,设站4座,换乘站1座,线路长3635m。

3号线出曙光路站后,沿洞井路向南行进,于新建东路路口设新建东路站,向南下穿京广铁路,于雅塘路路口设雅塘路站后,向东转沿香樟路行进,于圭香路路口设圭香路站,于万家丽路路口设雨花区政府站与4号线换乘,于官寺冲路路口设官寺冲路站,继续沿香樟路向东,下穿京珠高速公路,向北偏转,沿新花侯路进入长沙南站站前广场,平行国铁与2号线平行换乘,向东北下穿新客站站场北咽喉,沿红旗路至大禾场站。3号线曙光路站~大禾场站,设站7座,换乘站2座,线路长10556m。

2 线路衔接方案比较

根据以上的分析比较可知,各方案线路走向及站点分布有各自的特点,其客流吸引及服务范围也各有不同。方案一,3号线侧重劳动东路的客流及周边发展,2、3号线同时可达体育新城,可以提高体育新城及周边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但在体育新城~长沙南站段存在站点分布较密,线网密度较大的情况,作为2号线的终端线路,两线在该区域近距离设两座换乘站,缺乏客流需求支撑,必要性不大;方案二,3号线侧重洞井路及香樟路的客流及周边发展,线网的客流服务范围有一定增加,但2、3号线间联络不如方案一的便捷;方案三,3号线侧重洞井路及香樟路的客流及周边发展,2号线照顾了京珠高速公路东侧劳动东路周边的客流,该方案客流服务范围有一定增加,站点分布均匀,线网密度分布较为合理,2、3号线间联络较为方便。方案二、三工程总投资相差不大,虽然方案三总投资较方案一多5亿元,但线路增长445m,且增设了两座车站,有利于吸引周边客流和进行车站周边土地开发。

综上所述,方案三投资稍大,但站点均匀,线网密度分布合理,客流吸引范围较大,因此采用方案三为推荐方案。

3 结论

轨道交通线网布置衔接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满足城市主干客流的交通需求是轨道交通线网布线的根本原则。线路要尽量沿城市干道布设,并且要使线网密度适当、乘客换乘方便、换乘次数少。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网与轨道线网要衔接配合好,充分发挥各自己的优势。线网中各条规划线路上的客运负荷量要尽量均匀。

参考文献

[1]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GB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篇10

关键词:广场文化;广场舞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00-01

一、广场舞蹈是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形式

舞蹈早在人类语言还未产生以前,人类就利用舞蹈来交流感情,庆祝胜利。利用舞蹈形式来传教劳动方式及图腾信仰,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内在冲突的需要。就当今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还有不少民族沿用至今。

广场舞也叫排舞,是一种健身舞蹈。这种体育舞蹈不限年龄,动作简单,舞步重复,容易掌握。众人排成行列跳,就有了排舞或排排舞(line dance)之称。这种舞蹈形式的参与者大多为中年或以上的妇女,她们大多数已经处于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状态,没有太大的来自家庭生活的压力,如何保持身体的健康逐渐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待到规模壮大到一定程度后,跳的人越来越多,看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便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壮大,年龄层的分布也越来越广,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一项流行的全民健身浪潮。

二、广场舞蹈的特征

(一)广场舞蹈表演的特殊性

广场舞蹈不是在剧场表演,剧场表演舞台幕布把观众和演员隔离开来;分为舞台表演区和观众欣赏区,使观众和演员分开。而广场舞蹈是在观众当中表演,演员至少有三个面对着观众直接表演,演员和观众能直接交流。舞台和观众是一体的,观众和演员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使观众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这是广场舞的第一个特征。

(二)广场舞蹈的表演内容以欢快为主题

由于广场舞蹈表演形式的特殊性,表演现场三面或四面都是观众,表演舞台和观众是整体的,表演现场人头攒动火暴热闹。这就使得大多数广场舞蹈的表演内容一定是热情欢快的,用舞蹈术语讲就是“情绪舞”。所以说内容简洁欢快是广场舞蹈的第二个特征。

(三)广场舞是以集体舞为主要表现手段

广场舞蹈是群众参与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广场舞蹈一定是在广场上表演,表演场地一般都比较宽阔,表演人数不能太少。所以广场舞蹈一般都是以集体舞的形式来表现的。所以集体舞是广场的第三个特征。

(四)因陋就简

广场舞蹈是在广场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同时广场舞的表演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时间可长可短,完全体现主客观的意愿和需要。

(五)自娱性

自广场舞蹈产生以来自娱性是广场舞蹈的主要特征。民众在参与广场舞蹈时并不要求名利,完全是为了自娱。

三、广场舞蹈的分类

(一)原生态的广场舞蹈

这种广场舞蹈在广场舞中占主体,数量最多。主要分布在乡村,包括汉民族和少数民族。这种表演形式一般都在正月十五闹红火出现,群众自发表演为主体,这只是指汉民族。少数民族会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汉民族广场舞蹈形式广泛,种类众多是我国广场舞的主体。

(二)加工整理的广场舞蹈

这种广场舞蹈是在原生态舞蹈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有所创新的广场舞蹈。这种广场舞历史不长,从延安新秧歌运动算起,有60多年的历史。但这种广场舞蹈既保留了原生态最精华的东西又赋予了舞蹈新的时代感。这也是广场舞蹈中最难做好的广场舞,因为旧和新不好融合,创作难度大,但出现的精品较多。

(三)创作的新广场舞蹈

这种广场舞内容丰富,形式很多。当然在创作中决不能离开广场舞蹈的特征。创作广场舞可以利用各种舞蹈种类。

四、当代广场舞蹈的现状

从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在县以上城市建立了许多文化广场。广场舞蹈悄然发生的大变化,广场舞从乡村走进城市,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的广场舞蹈活跃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成为城市生活的亮点和风景线。同时给予了广场舞新的内容。在全国各地从早到晚,都能看到广场舞的影子。

广场舞作为在现代城市广场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当代广场舞融入现代舞蹈意识、行为和形式,从而形成具有现代广场舞蹈的风格。随着人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加和广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广场舞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