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学院范文
时间:2023-03-25 04:1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舞蹈学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很多喜欢舞蹈的人都会在大学的时候选择上舞蹈院校,作为一名艺考生,首先肯定要对舞蹈院校有个基本的了解,你知道国内有哪些舞蹈院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1年中国十大舞蹈学院排名_舞蹈学院招生要求。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中国十大舞蹈学院排名1、北京舞蹈学院
2、解放军艺术学院
3、中央民族大学
4、上海戏剧学院
5、南京艺术学院
6、东北师范大学
7、四川音乐学院
8、江南大学
9、首都师范大学
10、沈阳音乐学院
舞蹈学院招生要求舞蹈学校招生要求主要分为学历要求、形态要求、舞蹈基本功要求、乐理知识要求,以及不能报考舞蹈学校的前提条件,具体如下:
1、学历要求:考生须舞蹈中专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现役军人报考须经大军区政治部批准)。
2、形态要求:五官端正、肢体比例协调。
舞蹈表演专业要求女生身高1.70米(含)以上,男生身高1.75米(含)以上;舞蹈教育专业要求女生身高1.60米(含)以上,男生身高1.70米(含)以上。均以现场确认时测量数据为准。
3、舞蹈基本功要求: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对基本功技术技巧和民间舞风格韵律具有较强的把握能力。
表演专业要求有较强的表现欲和表演能力;教育专业要求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乐理知识要求:对音乐有较强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掌握基本乐理知识。
5、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学校在校生;
实施高级中等教育学校的在校生;因触犯刑律而被追诉或正在服刑者;被高等学校开除学籍未满一年者(从被开除之日起,到报名开始之日止)。
舞蹈艺考注意事项1、状态
考生一旦进入考官的视野,不管是候场还是在场上,都要保持舞者良好的仪表仪态。考试完毕,不管是对自己的表现满意或不满意,都要镇静地离场,离场前记得给老师真诚的鞠一躬,说一声谢谢老师!
2、动作
做不到位的动作千万不要勉强,舞蹈动作,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即便是技巧测试当中的规定动作,也不要勉强的做到难看状,在剧目表演中即兴舞蹈中更要注意这一点。
3、方位
你的任何表现考官都会看到,要注意站位,靠近中间不要偏到两边,整个舞蹈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方向感,离考官的前后距离也要适当,根据考场的情况,上场前要有所规划。
4、音乐
最好一个U盘或者CD片上只录一个曲子,盘上有几支曲子时,考试用的要放在第一个。
篇2
关键词:社会舞蹈学院舞蹈舞蹈创作舞蹈编导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首先,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可以在表现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现,既能反映社会生活,也能塑造和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对生命的展示。古人云:“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当人们的情感达到及至,用语言与其它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了。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的内心世界,挖掘到世间的美好情感,启示着人生的追求真谛;其次,舞蹈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具有赏心悦目的直观形体美,而且已经从反映表象上升到揭示深刻内涵的阶段,使人们从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享受。随着高速发展的经济,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曾经美的创作已经达不到当代人类的审美水平。人们在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渴求着更多的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精品,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要。
舞蹈以它独特的艺术功能,对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精神感化的效应,即称之为“社会功能”。舞蹈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认识功能、二是审美功能、三是教育功能。从舞蹈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舞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产生什么样的舞蹈,但反过来它叉作用于社会,又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舞蹈史虽然是舞蹈本身的历史,但它却是社会文化发展史当中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舞蹈状况,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窥见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伦理、哲学以至宗教和风俗等各个方面。这种反映,就是舞蹈所具有的认识功能。通过舞蹈,可以了解和认识社会的心理特征、精神风貌以及社会的各个侧面。中国古代思想家常常以某个朝代的乐舞风气去评价它的兴亡盛衰就是这个道理。审美亦是舞蹈的一个重要功能。舞蹈的审美作用体现在舞蹈的节奏、表情和构图给人以美感和在舞蹈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愉悦。它不仅感染着观者的感情,也鼓舞着舞者本人的情绪,在观者与舞者之间的情绪互动下,从强烈的节奏感中获得更大的精神满足。原始人之所以不能自制地陶醉于狂热的跳舞之中就是这个原因。但舞蹈的审美功能并不是孤立地单独存在,而是结合着一种动机,或一种感情去为某种目的服务。舞蹈的教育功能,是舞蹈的意义所在,通过舞蹈的审美教育,在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上给人以影响。但它不是以某种抽象的道德原则进行说教,而是把道德准则通过审美功能体现出来,使人从情感上受到感染,发自内心地体验到这一原则的崇高性,把它变为自己内在的心理欲求。过去历史上一些有见识的统治者也重视舞蹈教育,原因就是他们也懂得舞蹈教育功能这一特征。如中国古时周代,"设乐师掌国学之政,教国子小舞。凡舞,有恢舞,有羽舞,有皇舞,……"《周礼•春宫》,其目的就是利用舞蹈的审美功能,潜移默化地把一整套封建道德礼教观念,输入贵族子弟的思想情感之中。从美学的角度上说,舞蹈的这三种功能,就是真、善、美这三方面的作用。认识功能是真,教育功能是善,审美功能是美。但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在正常的情况下,舞蹈艺术总是作为真善美的统一整体来对人和社会发生作用的。
在生活中,舞蹈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舞蹈这种社会现象,到处可见。清晨,在街道公园或街心广场,随着录音机播放出的音乐,中老年人跳起了健身迪斯科,也有的人群在锣鼓声中扭起了大秧歌;晚间,在剧场里可以观看歌舞晚会或舞剧节目的演出,在卡拉OK歌舞厅,人们可以自己高歌狂舞,和亲朋好友共度良宵。每到逢年过节,农村的社火、花会,城镇的庙会、游园会、联欢会,都有各种各样的舞蹈活动。电视台也经常播放各种题材、体裁和形式的国内外舞蹈团体演出的舞蹈或舞剧节目。有不少幼儿园,把教孩子们跳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一些大、中学校和厂、矿团体也经常举办舞会或组织业余舞蹈团体来慰问演出。
根据舞蹈的社会功能和存在方式,舞蹈可分为两大类,即社会舞蹈和学院舞蹈。社会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自娱舞蹈活动;学院舞蹈则是专业化了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社会舞蹈一般指与人们日常各种生活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舞蹈活动就是人类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舞蹈活动。社会舞蹈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在群众中进行的、并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群众自己掌握和应用舞蹈的手段,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群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社会舞蹈包括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一、习俗舞蹈,又可称节庆、仪式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丧葬、种植、收获以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或某种特定的日子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在这些舞蹈活动中,表现了各处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特征。如汉族的元宵节,苗族的芦笙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在这期间均有群众性的舞蹈活动。
二、宗教、祭祀舞蹈,是进行宗教和祭祀活动的舞蹈形式。宗教舞蹈是对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神灵的一种形象化的再现,使无形之神成为可以被感知的有形之身,是神秘力量的人格化。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通过舞蹈活动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再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和神佛对自己的保佑和赐福。一般保存在寺庙和民间师公、巫婆、神汉身上,往往有较浓的神秘色彩。另外,宫廷的祭祀舞和祭孔乐舞也属于这一类。
三、社交舞蹈,人们社会生活中进行社会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的一种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一般多指在舞会中跳的各种交际舞。还有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在各种节日所进行的群众性的舞蹈活动,即各民族的社交舞蹈。社交舞蹈包括现代化城市中的交谊舞、集体舞和少数民族城镇村寨中的某些民间舞等。
四、自娱舞蹈,是人们以自娱自乐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动。用舞蹈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在的情感冲动,从而获得审美愉悦的充分满足。
五、体育舞蹈,是舞蹈和体育相结合,以艺术审美的方式锻炼身体,使身心全面健康民展的舞蹈新品种。如各种健身舞、韵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国传统武术中的舞剑、舞刀和象征模拟各种动物、特写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戏等均是。
六、教育舞蹈,是指学校、幼儿园等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治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用舞蹈对贵族子弟进行礼仪审美教育的规定;在现代社会中,也以舞蹈对幼儿进行启蒙性的审美教育。
社会舞蹈的主要特征:
社会舞蹈具有社会性
社会舞蹈的内容广泛,既有社会问题、社会心理、社会活动、社会思潮,又具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率,故称之社会舞蹈。
社会舞蹈具有自娱性
自娱性是社会舞蹈的一个根本特征。群众需要舞蹈,主要是为了娱乐,离开了娱乐这个根本的特征,社会舞蹈就离开了群众,舞蹈就不存在了。群众跳舞不是为了跳和舞,而是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和互相交际的手段。舞蹈形式上有广泛的群众性,如:人数不拘,场地不限,舞蹈简便易学。舞蹈者有密切的交流,如手拉手、面对面、在频频交换位置和往返循环等欢舞中,人们得以广泛接触,交流感情,在情绪和信致上可以相互启发、感染,形成百跳不厌,通宵达旦的热烈情景。
社会舞蹈具有随意性
随意性也称不规范性,由于各种参与者文化层次、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的差异,导致群众舞蹈具有较强的不规范性。它没有时间限制,观众与表演者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界线。
社会舞蹈是有别于专业性学院舞蹈且为群众所用的舞种,也是人们的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无论是哪个社会阶层的人,同样都可在社会舞蹈中寻找到塑造自我的形体美、气质美、神韵美的方式,通过这一文化享受,从而达到自我娱乐、自我陶冶、自我审美和自我实践及体现人生价值,进行感情抒发与互相交流的目的。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化的特殊载体,不仅是参与者独自的情感外露之个人行为,而是一定社会的社会生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具体反映和体现。通过完整的舞蹈艺术形象来反映自身文化素质和思想感情,表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审美追求,以进入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艺术活动境界。同时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形式。
学院舞蹈,是指专业性舞蹈,是由专业舞蹈家,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创造舞蹈,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上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其涉及范围较小,是以表演为主,供人们欣赏为目的的严谨规范的舞蹈。由于学院舞蹈品种繁多,根据各个不同的艺术特点,大致可分为四类。每一类,根据舞蹈的不同风格特点来区分,有: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和新创作舞蹈。
一、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
二、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三、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四、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学院派舞蹈的主要特征:
学院派舞蹈具有专业性
学院派舞蹈的参与者是以舞蹈工作者为主,他们是以舞蹈创作和表演为职业,给大众带来美的享受和受教育意义的群体。
学院派舞蹈具有审美性
由于学院派舞蹈表演有较统一的审美要求,这就要求舞蹈工作者在舞蹈创作上、表演上都应随时注意舞蹈的审美感,尽量给观众美的享受。舞蹈由编导编排而成,受音乐长度(时间)所限,舞者(演员)不能随意发挥。它受舞台或表演场地空间的限制,但也可以充分利用舞台的各种条件,如灯光、舞美等,来帮助帮助表达作品的内容。
学院派舞蹈具有规范性
学院派舞蹈由于目的是供大众欣赏享受为主,由专业人士操作并以此为职业,因此往往具有一定规范性,有比较统一的、严谨的、理性的审美情趣。
社会舞蹈为何在“社会”二字上与其它舞蹈加以区别,它与学院舞蹈有怎样的联系呢?
社会舞蹈是舞蹈艺术中一门独立的、具有自身独有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之所以被冠以“社会”一词为定语,说明了社会舞蹈的性质,即“社会性”,这是社会舞蹈的根本属性,是与“专业性”舞蹈相对应的,这类舞蹈多半反映着欢快热烈的情绪,不像专业学院派舞蹈更多地富情节、带意境、重表演,具有规范性,有统一的、严谨的、理性的审美要求的性质。归根结底它有别于专业性强的学院舞蹈,始终如一的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群众舞蹈。但学院派舞蹈与社会性舞蹈并不是完全对立。它们在舞蹈教学领域里又是相济相融的。学院派舞蹈为社会舞蹈教学提供方法,社会舞蹈为学院派舞蹈提供素材。社会舞蹈与学院舞蹈互相对应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特殊关系更加深刻的要求我们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必须透彻地理解舞蹈艺术特征,舞蹈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手法,舞蹈的类别等,才能掌握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进行编排舞蹈节目。
根据它们不同的社会作用、社会功能以及各自具有的特性,怎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社会舞蹈与学院舞蹈呢?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是什么?
作为一个舞蹈编导,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表现技能和舞蹈创作知识以后,才可能开始创作工作。舞蹈创作,顾名思义贵在“创”上,无“创”便谈不上“作”。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融文学、音乐、美术等为一体。它需要借鉴文学作品对人物的刻画、对情节的安排、对矛盾的揭示等;需要借助音乐的跌宕起伏去设计舞蹈创作的连贯性;需要模仿美术在造型艺术上的视觉形象去揣摩自己的舞蹈语汇。舞蹈创作是人的形象思维的全过程,不仅仅意味着设计动作、编排舞蹈,而且要构思主题、设计音乐、舞美等。
第一,构思是舞蹈创作的灵魂。舞蹈构思是一个由外(客观生活)到内(主观感受)的多次反复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将客观生活的现实时空转化为舞蹈编导主观感受的意向时空。这两种时空形态的转化过程便是构思舞蹈过程的内容。其实,构思也就是构造舞蹈“设计图”的思维活动,其范围包括选材、提炼、题材、开掘深化主,采用最适当的表现形式与手段等。构思决定着作品的品位层次乃至成功或失败,所以说作品是构思的体现,构思是创作的灵魂。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和熟悉,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作为舞蹈工作者,一定要把握规律及特色,掌握好历史的源流。现实生活永远是编导者进一步发挥自身才能的基石,必须深入下去,熟悉群众、认识生活、观察研究事物的起源、流向及动态,从生活中去获取大量的可塑性强的舞蹈元素,同时又不能满足于素材的堆砌,要遵循艺术规律去进行深加工、提炼,才能创造出舞蹈的精品。构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品的题材、体裁样式和结构互相选择和反复协调的过程。
1.在主题与题材的选择方面。创作者要通过一个舞蹈作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这就是作品的主题(或称主题思想)。用具体事物、生活情景去表现这个主题思想,这种具体的材料就是“题材”。“主题”就是作品的核心、主体。题材就是具体描写主题的材料。舞蹈来源于生活,它是人民大众的艺术。生活的原形是舞蹈美的基础。舞蹈美和生活美是相互作用的。只有抓住了生活中的真美,才会有舞蹈中的更美。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舞蹈编导必须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分析,然后把自然形态的人体美给予加工雕琢,创造出美的舞蹈形象来。虽然,舞蹈的本质已决定了它的群众性。但是,在选择主题上社会舞蹈要比学院舞蹈更加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社会舞蹈的创作题材往往要接近生活,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朴实而富有生气。这不仅在表现的内涵上具有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特点,而且能多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当今广大社会成员的心灵情感和精神面貌。社会舞蹈的创作题材一般反映生活表象的题材居多,这种题材浅显易懂,表现灵活,群众容易接受。老百姓一定是更喜欢贴近他们生活,贴近他们欣赏水准和取向的节目。例如:表现劳动的题材工厂、农田、建筑等,这些题材从实际生活中来,群众喜欢看,觉得它们亲切,能激发、体现人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富有行业特色,群众演员接受也较快。而学院派舞蹈创作在选择主题上必须以注意舞蹈的审美感为根基,在内容上要比社会舞蹈的题材选择上更为广泛。它不但可以是现实题材: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内容,体现时代的精神风貌。还可以是历史题材: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生平事件,借古喻今,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鼓舞作用;神话、传说和语言题材:传说的神秘色彩和拟人的手法最具有舞蹈的表现性;自然景物题材:借助于对自然景物的人格化和性格化,来寄托和表达某种思想感受和艺术感受;以及来源于文学、戏剧和诗歌作品的题材。把题材以专业的、系统科学的进行分析、选择、加工为手段,以给大众带来美的享受和受教育意义为目的。选材时必须通过舞蹈的形象思维去考虑,这种题材是否能以动作、队形、节奏、画面表现出来。应更注意舞蹈材料的动作性,既通常所说的“能舞起来的材料”;抒情性,题材要孕育着深厚的感情动力;直观性,舞蹈要告诉观众的事物,必须是能出现在舞台上让观众直接看到或听到的。要掌握舞蹈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就是用舞蹈形象思维的方式,研究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全部依靠舞蹈的自身表现手段,既用身体动作表达感情,特别要注意题材的动感和丰富的感情。
2.在舞蹈体裁和样式方面。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题材都要给这种题材以舞蹈外化的格局,也就是选择或创作一种体裁或样式,用以充分表达和体现这一题材所规定的内容。也就是说舞蹈上的所有体裁都是由题材来决定的。一般分为情节舞和情绪舞。情节舞一般是指叙事性的舞蹈体裁。包括小型的有人物,有矛盾,有事件的舞蹈。情节舞蹈是通过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具体矛盾冲突,构成完整的故事内容,以塑造舞蹈形象和表现舞蹈主题。情节舞有具体情节和典型人物,随着情节的推进和发展从中展现人物的行为、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情绪舞也称为抒情舞。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以鲜明、生动的舞蹈语言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此表达舞蹈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并感染观众的舞蹈。情绪舞一般不着重表现事物的具体过程,没有曲折的情节,而是集中抒发特定环境,以及各种气氛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通过细节着重描述内心体验来反映客观现实。按舞蹈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根据社会舞蹈与学院舞蹈的性质和选择题材上的不同可得出社会舞蹈的体裁是以情节舞为主,他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现象,所反映的人、事、物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但要注意时刻不要忘记用舞蹈的表现手段去考虑,时刻不要忘记是用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段和舞蹈动作去处理人物、情节等,否则结构出来的就不是舞蹈,而是歌剧、话剧。社会舞蹈作品通常都大量地使用群舞形式,也就是常说的“人海战术”这一方法虽然存在不少缺点,但同时也可以避免了水平差异带来的一些作品缺陷。所以,创作作品时,编导应多考虑队形变化及音乐的协调配合非常重要。而学院舞蹈的体裁和样式就较丰富、全面,情节舞蹈与情绪舞蹈都有。样式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都包括,还存在两种以上舞蹈样式的综合。而且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新的体裁和样式也在不断涌现。
第二,音乐是舞蹈声响化的体现,舞蹈是音乐形象化的体现。舞蹈从一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音乐不仅为舞蹈提供了节奏的基础,而且提供了情感、思想、形象和结构。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动作设计成之后,再配上音乐的,而是在进行动作设计之前就必须有音乐。在舞蹈作品中,音乐和舞蹈共同担负着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内容的任务。舞蹈音乐的采用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一是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在创作社会舞蹈时选用的音乐一般都是现成的音乐,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大致有四种方式。一是以某首歌曲为蓝本,根据歌词内容,在曲式节奏、时值等方面不做任何发展与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编舞,这可叫“再现式”。“再现式”编舞法的采用较为普遍。如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父老乡亲》《春天的故事》《辣妹子》《中国娃》等,都常被用于“再现”方式进行编舞。第二种方式是在某首歌曲的基础上对舞蹈进行重新构思和结构,并对歌曲的曲式、旋律、节奏及时间等因素加以发展和变化,从而创作出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它突破了“再现式”相对简单的创作局限,赋予舞蹈以新的结构和格调。重新结构的创作手段可称为“再创式”编舞法。舞蹈《在那遥远的地方》《卓玛》等均为歌编舞中“再创式”的优秀作品。而在创作学院舞蹈时多用为既定舞蹈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舞蹈创作中编导要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在理论上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音乐表现情感和音乐形象上的理解。根据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快慢、音响的强弱,在脑海中不断闪烁着各种跳跃、旋转,以及时而翻腾激烈、时而舒展委婉的动作形象,从而使音乐的形象与舞蹈的形象融为一体。学院舞蹈音乐不仅给舞蹈以长度和速度,也促使舞蹈语汇准确、简练、集中,同时,舞蹈动作的语言性和情绪的发展,深入等,也是借助音乐的旋律、节奏来体现。在舞蹈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中,才塑造了完整的舞蹈形象。
第三,在舞蹈的整体编排上。创作学院派舞蹈时要注重专业性、审美性、规范性,强调规范,风格的概括性和表达的艺术性相统一。而创作社会舞蹈更应注重的使大众性、通俗性、自娱性、随意性。学院派舞蹈的参与者是以专业的舞蹈工作者为主,他们经过专业的训练,具有很强的技术技能,他们是以舞蹈表演为职业,其目的是供大众欣赏享受为主,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者在舞蹈创作上注意舞蹈中动作、造型、队型的审美感,舞蹈动作的技能和技巧,注意学院派舞蹈统一的审美要求,要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因此,在编排创作中更具有规范性,有比较统一的、严谨的、理性的审美情趣。而社会舞蹈的根本特征是自娱性、大众性、通俗性、随意性。其随意性也称不规范性,由于各种参与者文化层次、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的差异,导致较强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它没有时间限制,观众与表演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群众需要舞蹈,主要是为了娱乐,因此,舞蹈创作者在舞蹈创作上的任务就是体现群众的自我感受、自我想象、自我提高、自我表现。创作过程中注意动作的较简单,气氛的烘托,让群众舞蹈通过具体的、直观的四肢体态,自如、尽意、真实、真切、淳朴、激越地体现生命主体,表达上符合人们身心需求的本质特征。作为一种社会舞蹈来要求,它的产业和形成,必须着眼于群众、着眼于普及。因此,舞蹈的语汇动作既不能用素材堆积,也不可偏离于大多数群众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实际。当然也不能丢掉艺术的支点和天平过低起步,仍然要审视点高,思想鲜活,感染力强,掌握好表演适度,达到一定的技巧,与群众现有艺术修养、文化结合美学情趣为基础,去进行创造性的选择提炼和规范。它必须适应群众现有的素养和功力,当然这里不是指简单的组合,动作的单一,或者毫无深度的追求热烈,或不讲技巧的凑合,主要是立足于少一些职业舞蹈家的高难度技巧,多一点群众易于接受的表演动律,但也不是信手拿来的平庸之作。要根据舞者所能接受的舞感和技能去考虑,少不了要有社会舞蹈各方面的美学特征,即讲求广场的形式美、多人的群体美、群会舞蹈要能为广大群众所驾驭,但绝不是低度老酒一成不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时光的推移,群众舞蹈素质的提高,社会舞蹈向着更高艺术的要求努力发展,也会增加一些专业性难度。但这种难度不能离开参与的对象去一概而论,必须沿于普及的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的普及,没有提高原地踏步便不能前进,没有普及去盲目提高就会失去群众基础。
舞蹈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品种,它是把人体动作作为表现手段,构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以此来表达社会情感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综合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是前人的感悟与智慧的结晶。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审美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变化,舞蹈展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它以独特的本质、功能、地位和作用体现出当今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舞蹈编导的专业素质和创作水平的提高将成为推动舞蹈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和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关键因素。舞蹈编导必须以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将社会、学院舞蹈进行升华和再创造。舞蹈要创新,要发展,编舞者必须以其知识理论为基础、为指导,从内容出发,从生活出发,才能使其不断更新、变化,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第一版
[2]《舞蹈编导知识》薛天、陈冲、胡雁亭、周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第九版
[3]《舞蹈训练与编创》王海英、肖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第一版
[4]《舞蹈知识手册》隆阴培、徐尔充、欧建平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第一版
[5]《当代中国舞蹈》吴晓邦当代中国出版社1982版
[6]《舞蹈编导教学参考》北京舞蹈学院内部参考资料
[7]《舞蹈编导基本知识》(一)(二)天极网摘
[8]《群众舞蹈编现象之浅析》刘柳网络搜索
篇3
关键词: 高师舞蹈教学 师范性 舞蹈组合 舞蹈创编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舞蹈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状况下,我国大部分高师院校均开设了舞蹈教育学专业。由于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在我国开设时间相对较短,目前更多的高师院校在舞蹈教学中仍旧采用着传统的舞蹈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与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中小学舞蹈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探索高师舞蹈专业的教学方法,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是从事高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重视理论课教学、技能教学要突出师范性、授课方式的转变等几个方面,对改革高师舞蹈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抛砖引玉,促进我国高师舞蹈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为了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高师院校的舞蹈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理论课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师舞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将来从事舞蹈教学的中小学教师,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而且必须掌握舞蹈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教学方法。掌握舞蹈编创、中外舞蹈史、舞蹈欣赏、舞蹈教学法等理论知识,并能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舞蹈教学、舞蹈编排中的基本问题。但由于高校扩招,艺术类专业重技能、轻理论等因素的影响,本来入学时文化课水平相对较差的舞蹈专业学生放弃了理论课的学习,导致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无法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由于舞蹈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比如基训软开度的训练、腰的训练、跳跃训练、重心感觉的训练等舞蹈中的重要元素,都只能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得以把握,而作品内涵的分析、处理也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加强理论课的学习。在学分制培养方案下,应将艺术理论、舞蹈概论、舞蹈教学法、舞蹈美学、舞蹈编导理论等理论课程全部规定为必修课并加大学分,学位课程也应该确定为理论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师生对理论课的重视。
二、在舞蹈技能训练上应降低难度,以突出师范性特点
高师院校的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满足基础教育对舞蹈教师的需求,这与专业院校培养舞蹈演员有着本质的区别。又由于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主要来源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专业程度参差不齐,给正常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同时,高师舞蹈专业师资普遍缺乏,一般都采取集体课授课的方式,所以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课堂教学就必须针对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身体发育已基本定型,而舞蹈训练时间相比专业院校授课课时又少很多的特点,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不能沿袭传统的舞蹈训练模式,可以将基本训练中的软开度的训练、控制能力的训练、跳转翻等技巧方面的难度要求降低,以避开学生生理条件的局限,突出师范性质,重点在课堂上讲解技能训练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具体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为了不降低教学要求,可以在基本训练中借鉴现代舞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尽可能使学生达到肢体灵活、动作协调的目的。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舞蹈的信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舞蹈学习的兴趣。改变舞蹈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技术难度训练的教学思维模式,应该是当今高师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思路。
三、采取小组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高师院校的舞蹈课应把技能训练同理论指导活动结合起来,既要重视舞蹈技巧又要强化育人能力,培养学生既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同时又具备教学的能力,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集体课授课方式,以小组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上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舞蹈基础的差异,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每个小组由五六位同学组成,由一位舞蹈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然后根据各小组的基础情况进行授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小组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并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这样,学生就能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将来的双人舞、三人舞等学习和教学打下基础。
在舞蹈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属于技巧性的内容,从理论上讲学生较容易接受,但在实践中由于学生专业水平差而不易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多样化的实践环境,以集体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既练习了动作又看到了同学的动作,因而能够加深对舞蹈教学的理解和体验。安排集体课教学活动,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教学法的机会,通过对不同教师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手法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博采众长,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舞蹈课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四、以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高师舞蹈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长期以基础训练的技能技巧动作为主,以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为辅的状况,将民族民间舞蹈组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舞蹈教学的组合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训练性,二是表演性,尤其是表演性民族民间舞蹈组合是前人舞蹈艺术的成就,是我国舞蹈艺术的经典,极具欣赏性和实用性。舞蹈组合动作丰富,连贯性强,便于记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传授给学生,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舞蹈语汇,为舞蹈编创和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和对舞蹈美的感受。通过对舞蹈组合的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身各部位的灵活程度,加强四肢密切的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提高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外,高师舞蹈教师可以将院校所在地的民族、区域风格比较明显的地方舞蹈编创成舞蹈组合,并将之作为教学内容,既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民族艺术和区域艺术的保存和传播。
五、加强舞蹈编创能力的培养
舞蹈编创能力是中小学舞蹈教师必备的重要知识和能力。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中小学生对校园文艺活动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这也就要求高师舞蹈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作为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舞蹈创编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第一,向学生系统讲授舞蹈创编的理论,使学生明确编舞的基本知识。第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编舞各个环节的练习。这阶段,除了注意对“形象捕捉、主题动作选择、队列变化”这些编舞技法的指导外,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在与姊妹艺术相连接与生活相连接中进行多维的创编。比如,在选材方面,可启发学生不仅从生活中选材,还可以从姊妹艺术中选材;在结构方面,可指导学生选择与音乐的曲式结构相对应的结构处理方式;在编舞寻找动作素材方面,可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等;在舞蹈构图设计方面,可指导学生学习美术多维空间设计和在建筑大型群体空间组合的设计中进行创编等。第三,在以上基础上,由学生独立或分小组进行创编,由此一步步地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总之,高师舞蹈专业教学应该坚持科学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高师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程度,改变传统的专业学院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高师舞蹈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庞迪蓉.加强高师舞蹈教学的师范性[M].德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3).
[2]杨羽燕.谈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M].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3]刘静.高师舞蹈教学改革初探邢台学院学报[M].2008,(2).
[4]赵容芳.高师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M].文教资料,2008,(31).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教育;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1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舞蹈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整个教育界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舞蹈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陶冶美的情操的一种理想方式,也是普及舞蹈文化传播美的真谛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舞蹈教学在高职素质教育中是一门集技巧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是将训练、排练、表演融为一体的教育活动,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必不可少的技能课和修养课,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职院校舞蹈教学的特点
生源较差高职舞蹈专业的主要生源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极少部分来自职高及中等艺术专业学校。学生入校前几乎未受过任何舞蹈的基本训练,加之年龄偏大,身体的软开度、肌肉能力与柔韧性未曾开发,不少学生的身体条件又较差,这无疑会给舞蹈教学带来诸多困难。
差异性较大由于生源参差不齐,必然导致教育对象素质有较大差异。中等艺校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已进行过几年系统的训练,无论是软开度及各个部位的肌肉能力,还是技能技巧及身体的感觉韵律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职业高中毕业的学生在校其间也经过了一定的形体方面的训练,掌握了一些基本体态、动态及少量技巧。普高毕业生入校前多未受过舞蹈基本功专业训练,仅凭自身具备的基本条件得以升学。这就造成学习舞蹈素质上的差异。
学习意识淡薄就学生本身而言,一部分学生由于入校前没有受过舞蹈训练,加上舞蹈课又比较劳苦,所以课堂参与意识较差,很难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低年级基本功素质课比较枯燥单一,学生的身体条件各不相同,基础较差的学生极易产生紧张、厌倦、烦躁等不良反应,从而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消极因素。
教学通病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老套呆板,教师往往习惯于沿用口传身授法,强调模仿教学。而且受专业舞蹈学习的影响,较重视舞蹈素材教学,实用性的舞蹈教学太少。注重知识的记忆,联系实际不够。舞蹈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从而使得强化专业舞蹈基本技能的教学不足。上课形式一般以大课为主,学生人数多,个别辅导的机会几乎为零。
教学重信息、重实用、重全面高职属于专科教育,学制3年。如何在3年时间里综合考虑培养对象、培养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是专业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教育需更重信息,更讲究实用性和全面性。首先,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广泛的舞蹈信息。要改变舞蹈学科划分过细、过窄的状况,避免学院派训练过分追求技术规范性的特点。创造对各类不同的舞蹈信息大量接纳的机会。比如在舞蹈学院的教学中,朝鲜舞要从基本体态、屈伸训练、手位、脚位慢慢练起。至少要学满一个学期。而在高职舞蹈教育中,朝鲜舞则只作为一个较小的信息部分,教学时间大约控制在6周左右,而且在6周的时间里学生更多的是期望学习古洛里、安旦等不同节奏风格的成型舞蹈组合,这就要求教师应放弃对基本元素训练的过高要求,给予学生朝鲜舞总体外形风格的信息。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针对性要强,如省略技巧训练而加强舞蹈编导训练,增加剧目排练等科目,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技能覆盖面广、具备实践能力的全面实用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舞蹈教育的发展对策
1、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一堂好的舞蹈课,首要的前提就是有一个好的教学计划。因此舞蹈教师应在系统、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构成舞蹈教学活动的诸要素进行综合,对整体进行规划安排,对所教内容进行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舞蹈基础,了解学生智能和体能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课程的目标任务,应施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并预测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课前还应了解和掌握学生意志、品德、智力、体能、心理等方面要素,以及场地课安排等问题。
2、注重实际、实用、实践。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原则。因此,高职舞蹈教学内容要求全面,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它从客观上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全面的舞蹈理论基础和专业的舞蹈技能技巧,不仅要求我们要有扎实基本功,还要通晓各种与舞蹈类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表演技能,从而在教学实践中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舞蹈知识,以从事各种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舞蹈专业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新的舞种不断被挖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强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并将其更快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力争达到新知识与教学同步发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新的知识,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博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如文学、社会学、生理学、美学、音乐、美术等,他们同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并把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以增加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篇5
Physical Biology
From Atoms to Medicine
2008, 567pp.
Hardcover
ISBN: 9781848161993
Imperial College Press
Ahmed H. Zewail编
物理生物学(Physical Biology)是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与生物物理学(Biophysics)侧重于研究生命物质的基本物理规律不同,物理生物学主要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物理学先进概念和技术,精确地测量和描述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使生物学建立在定量的物理学基础之上。物理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手段包括超快电子束衍射技术、微流控技术、单分子光谱技术等;研究对象涵盖了原子、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直到组织器官的各个层次的生命结构和生命过程;研究的空间尺度从厘米级到纳米级;时间尺度从秒级到飞秒级。
2007年在休斯顿举办的第51届威尔齐化学研究研讨会(51st Welch Conference on Chemical Research),编者担任了大会主席,大会汇集了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的包括多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顶级学者,他们共同编写的一部科学发展过程的全景概述,以来自不同学科的用以解决物理生物学相关问题的最新概念与工具为核心内容,探讨的主题包括生物学成像、针对系统复杂性的理论与计算、大分子功能、蛋白质折叠、分子识别、以及从细胞到意识的系统整合等。
全书共20章,其中第1.18章是与会著名学者编写的概述性专题讲座,19.20章是两位2007年威尔齐化学奖(Welch Award)得主的获奖文章。1. 21世纪生物学展望(David Baltimore);2.物理和数学就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全部(Alexander Varshavsky);3.物理生物学:复杂系统的四维成像(Ahmed H. Zewail);4.从原子成像到扩展结构成像的大飞跃(John Meurig Thomas);5.站在十字路口的物理生物学..关于物理生物学面临的挑战(Carlos J. Bustamante);6.生物学中拟正则结构的挑战(Roger D. Kornberg);7.生物X射线分析展望(Douglas C. Rees);8.重新诠释遗传密码:大分子设计、进化与分析(David A. Tirrell);9.设计能与蛋白质紧密结合的配基(George M. Whitesides等);10.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生物学(Rob Phillips);11.Eppur si muove“但是地球的确在转动啊”..关于蛋白质构象模拟(Michele Parrinello);12.蛋白质折叠:能量形貌图和生命物质的组织结构(Peter G. Wolynes);13.蛋白质折叠与错折叠:从原子到有机体(Christopher M. Dobson);14.系统生物学给医学带来的影响将会改变医疗保健事业..关于系统生物学与P4医学(Leroy Hood);15.意识的神经生物学(Christof Koch and Florian Mormann);16.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从分子水平到细胞水平的物理模拟(J. Andrew McCammon);17.生物学中的精密测量(Stephen R. Quake);18.钾通道和选择性离子导电的原子基础(Roderick MacKinnon);19.电子传递系统的对称破缺、离域作用与动力学(Noel S. Hush);20.半经典理论的初值表象描述:如何在复杂分子系统的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中加入量子效应(William H. Miller)。
本书的编者Ahmed H. Zewail因在化学动力学领域创建了飞秒化学(femtochemistry),并应用飞秒激光脉冲研究了那些稍纵即逝的极快的化学反应的过渡态,而获得了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现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和化学系的Linus Pauling讲座教授,担任了加州理工学院Moore基金会物理生物学中心的主任。
自从物理生物学概念提出以来,本书可以说是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第一本比较全面的概述性论文汇编,包括总结与展望。适合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各个研究领域中从事分子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行为研究的人员阅读参考。
张晓鸥,
博士生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篇6
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过多地强调模仿。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以课本内容为主,一些实用性的舞蹈很少,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其课时较少,同时课堂讲授的内容比较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的一些最基本的舞蹈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得不到有效地锻炼。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滞后是当前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措施分析
(一)加大对舞蹈教学的重视
在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进程中,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于舞蹈教学工作的重视,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在提升学生的基本舞蹈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设一些舞蹈类的选修课程,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舞蹈能力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从而为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舞蹈课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对于舞蹈课程开设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提升舞蹈教学质量的进程中,学校要注重舞蹈教师水平和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于现有的舞蹈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进行集中的学习,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观念能够跟上舞蹈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学校要依据现有的舞蹈师资队伍的情况以及舞蹈教学的现实需求来引进专业的舞蹈教师,从而进一步提升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进而进一步提升舞蹈教学的水平。
(三)加大舞蹈教学的资金投入
针对当前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工作中面临的硬件设施不足,教学的环境比较差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提升舞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进程中,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于舞蹈教学的资金投入,改善舞蹈教学的硬件设施,建立起专业的舞蹈教室。尤其是在当前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的背景下,学校要进一步推动舞蹈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在舞蹈教学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建立起专门的多媒体舞蹈教室,从而为舞蹈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硬件设施环境。
(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工作水平的进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来进行因材施教。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只是追求课堂的容量,更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对于不同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取得进步。
三、结语
篇7
为培养孩子具有优美的体态,并逐渐形成高雅的气质,为加强少儿自身素质培养和艺术潜力的挖掘,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融合式教学”,把教学趣味的、规格的、专业的、融合在一起。初学舞蹈时,孩子们因为年龄尚小,往往学了一会就会到厌烦。针对这一问题,老师以“兴趣式教学”为基础,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前提下,让孩子们易于吸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引导少儿通过想象,创造用肢体动作将模仿的事物表现出来,如:大海的波浪、风中的杨柳、各种人物、各种动物。舞蹈老师不光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艺、强健体魄,同时还培养了她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全方位的、完整的培养了孩子们健全、完美的品格。家长们一起为少儿的未来着想,鼓励她们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独立见解、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我们的教学理念是变被动的练功转化为主动的练舞,让孩子们热爱舞蹈,达到心与灵、肢体与神韵的完美结合。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少儿舞蹈课程属于普及性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舞蹈素养,提高综合性艺术素质。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快乐、优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识,强调学生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二、具体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各部位有一定的灵活与协调能力。
2.跳舞时与音乐协调一致。
3.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活动。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知道舞蹈与音乐的姐妹关系。
5.在舞蹈中与他人合作。
6.欣赏舞蹈,能有体态反应,掌握舞蹈风格。
三、以舞带功的形式让孩子逐步掌握舞蹈的要领和要求
1. 动作基本准确到位,配合协调,身体各部位可以灵活运用。
2. 跳舞时能情绪投入准确表演掌握不同舞蹈风格。
3.乐于通过舞蹈表达自己情感。
4.集体配合协调默契队形整齐准确
(1)意识到在生活中注意自己体态语言行为美
(2)观赏舞蹈表演,简单了解欣赏舞蹈的文化背景。
四、教学内容
第一教学单元
Ⅰ、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幼儿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Ⅱ、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舞蹈发展的相关知识。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识别舞蹈图谱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舞蹈基本手位、脚位。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腰的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组合训练。
三)教学进度
片段舞训练(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周)基本动作练习
第二课时 (第三周)完成“准备段,第一舞段”
第三课时(第五周)完成“第二舞段,间奏部分”
第四课时(第七周)综合表演,动作提高
片段舞训练(总共四课时)
第一课时(第九周)完成“准备舞段”教学
第二课时 (第十一周)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学
第三课时(第十三周)完成“间奏段,第三舞段”教学
第四课时(第十五周)完成“第四舞段,综合表演”教学
篇8
Explore Cultural Elements Import in College Dance Teaching
Ulan Qiqige
(Second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Art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
Abstract Dance is dancers through body language to convey the inner spiritual world; dance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beauty and spiritual beauty gesture. This requires focus on training in dance teaching students basic skills on the danc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should be imported into it, making the dancers performing to reach the highest level.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on how to achieve cultural elements in college dance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 dance teaching; cultural element; importance; initiatives method
舞蹈表演的最高境界为:通过舞者精湛的肢体表演技巧,观赏者能够深切的感受到舞蹈所带来的强大感染力和冲击力,舞者能够将舞蹈的核心思想传达给观赏者。舞蹈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舞蹈表演者的内心需要具备细腻、充实的情感,这些情感来源与生活。所以这也就意味着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地将文化元素融入到舞蹈教程中来,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专业舞蹈技能的基础上,充实舞蹈表演的情感,丰富舞蹈表演的内涵,传达舞蹈的精神内涵。
1 高校舞蹈教学中文化元素导入的重要性
文化元素的导入对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文化元素的导入能够加深学生们对舞蹈表演内涵的理解,使其深刻地认识到舞蹈表演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到舞蹈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背负起延伸舞蹈价值、演绎舞蹈精神的强大使命。第二:文化导入能够激活舞蹈本身的活力,赋予舞蹈表演的灵性,使得舞蹈艺术本身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多样。舞蹈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表演性,要想将舞蹈演绎出十足的精彩,单是依靠舞者的肢体灵动和舞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单纯的舞技掩盖了舞蹈艺术的光彩,使之成为一种苍白、单调的技能演绎。所以文化元素的导入对于彰显舞蹈艺术的色彩、文化感染力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第三:舞蹈是一门美的艺术,学生舞蹈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追求美的过程。舞蹈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加深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美的体会和感悟。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艺术审美水平。
2 实现高校舞蹈教学中文化元素导入的相关举措
2.1 加强学生对舞蹈内在精神的理解
舞蹈表演不仅是一种视觉盛宴,其更是对舞者及观赏者的心灵涤荡,是一种足以撼动心灵的力量。文化元素的导入让舞蹈与人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观赏者在欣赏舞蹈所带来的艺术美的同时,其精神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升华。高校舞蹈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为学生普及舞蹈艺术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舞蹈艺术的内涵及其精神,而后在此基础上,教授学生舞蹈表演的相关技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将舞蹈艺术的灵魂通过肢体语言传达出来。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中的精灵,是中国上千年来文化艺术的灵魂,演绎着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风采,是民族精神文明的载体。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的元素完整地融入进去,为舞蹈教学注入营养,丰富舞蹈教学的内容,以此来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益。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介绍民族舞蹈的发展历程,播放著名民族舞蹈演艺家的舞蹈作品,介绍民族舞蹈的演艺风格及演绎流派等。这一讲授过程实质上是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元素理解感悟的过程,其有利于加强学生舞蹈演绎的灵动性和感染力,实现舞蹈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真正目标。
2.2 将文化元素贯穿于舞蹈教学的每个环节
舞蹈动作及演绎技巧是舞蹈教学的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在基本功扎实的情况下,才能演绎多种形式、不同风格的舞蹈。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生舞蹈基础动作的训练,通过反复的调整、演练,确保每一个舞蹈动作的规范。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创作舞蹈动作,形成自己的演绎风格。当然,单方面地加强基本功训练是不足以展现出舞蹈的艺术美,只有将文化元素渗透于舞蹈表演的各个环节,才能将舞蹈的艺术美充分展现出来。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舞蹈教活动的过程中,注重把文化元素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把文化元素作为维系不同风格舞蹈表演者进行艺术交流沟通的纽带。在指导学生舞蹈演绎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舞蹈各个环节动作所要演绎出的情感讲述给学生,以此来加强学生舞蹈动作的张力,使得学生舞蹈演绎的各个环节都能传达出浓郁的情感。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舞蹈演绎的整个过程,指出其情感表达不到位的地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此外,教师也可将文化元素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即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表演氛围,比如布景设置、服装的选择、音乐烘托等,使得学生沉浸在浓郁的氛围中,从而提高学生舞蹈演绎的水平和质量,加强其舞台表现力,使其舞蹈演绎更具感染力。
2.3 加强舞蹈艺术对学生思想精神的熏陶
舞蹈是一门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的艺术,其能引导人们对美的追求。表演者和观赏者通过舞蹈演绎能够使自身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舞蹈艺术对人的精神和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其与舞蹈艺术之间的情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舞蹈所散发出来的艺术魅力,学生的精神世界与舞蹈艺术紧密相连。学生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能够真切认识到舞蹈自身的艺术价值,触摸到舞蹈艺术的灵魂,感受到舞蹈演绎中的文化元素。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舞蹈艺术的精髓。文化元素的导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舞蹈学习添加了色彩,使得学生的思想精神能够得到极大的熏陶,提升了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学生舞蹈艺术的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提升。
篇9
一、舞蹈教学的价值阐述
舞蹈是可以不断地展现美、塑造美,对培养幼儿的形体大有好外, 舞蹈教学在幼儿健康性格发育和形体塑造上都具有积极的功效。 舞蹈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质,还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功能、社会功能,具有多重价值,如生理学价值、心理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等等。
幼儿在舞蹈学习方面是有自主权的,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如民族舞、现代舞、拉丁舞等等,不管是哪一种类的舞蹈都可以通过基本的训练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其体质,从而对其终身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学习《纲要》过程中,我深切地意识到幼儿的教育一定是把美育发挥得极致, 从而使其能够促进幼儿健全的人格形成, 丰富其情感体验及纠正其价值倾向。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 幼儿主要在乎的价值有变化快、竞争、神性、新奇、刺激等,从而在课程当中体验帮助他人、 肯定他人, 证明自己的实力等作用。 只要幼儿能够找到这些点,并且满足幼儿的需求,就很容易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由被动改为主动去学习。
二、舞蹈教学对幼儿学习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在幼儿园的舞蹈课堂上, 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多鼓励幼儿,让其在舞蹈的学习中看到自己的亮点,提高自己的能力,快乐地进行舞蹈,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其努力奋斗的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兴趣。 可以说, 幼儿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就是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 也是幼儿实现高效学习的途径。 笔者在舞蹈的课堂上,通常会利用一些课堂小活动来促使幼儿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让幼儿们两两结小组,或者全班分成两个大组进行比赛, 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同时,幼儿园里还配备有多媒体,可以集图片、视频和声音于一体, 让幼儿在快乐当中学会跳舞,提高舞蹈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幼儿园的舞蹈教学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潜能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认为, 幼儿园的教学除了要教给幼儿一些必备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教会幼儿学习, 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整体综合能力。 学习舞蹈可以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力, 从而能够迎难而上,加强其肢体练习,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幼儿会在学习成就感的激励下, 开始认真学习并欣赏舞蹈优美的动作, 再一板一眼地紧跟着学习,提升幼儿内在的音乐素质。 最后,当幼儿把舞蹈动作烂熟于心后, 就可以跟上节奏,一遍遍地进行表演,最终达到肢体与情操双向提高的目的。
(三)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启其学习热情阀成功的教学不是对幼儿实行强制, 而是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可以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在开启幼儿的热情阀, 通过动作、眼神和肢体动作来表现其艺术情感,通过节奏鲜明、有组织、程式化的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舞蹈学习是一项非常枯燥的事情,需要幼儿在兴趣的激发下, 有着坚强的毅力才能够成。 幼儿园教师只有激发了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才能组织好课堂, 上出高质量的舞蹈课。 纵观古今,所有在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都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 运用新鲜的教法来使幼儿着迷。 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催化剂,可以更有助于幼儿理解舞蹈的内涵。 所以, 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采用趣味性的导入形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对幼儿的吸引程度。
三、 在幼儿园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运用一些舞蹈活动
(一)幼儿园教师要确立多元化的舞蹈课堂培养标准
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的舞蹈基础,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突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做到正确引导其价值观,要运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幼儿的跳舞兴趣, 确立每一个幼儿依据自身水平的学习目标,从而以目标为导向,激发幼儿持久的学习动力系统。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尽量要做到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以多种方式来引导幼儿参与课堂, 注意不同学情的掌握,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排练,让幼儿的学习内容很充实, 学习方式极为多样,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学法的训练,以尊重不同幼儿的自尊心, 提高其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让幼儿真正沉浸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其舞蹈素养。对小朋友来说, 舞蹈教学要成为幼儿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 教师要通过舞蹈教学活动来发挖幼儿的潜能, 以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从而给幼儿一个主动学习、探究新知的学习机会。
(二) 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转化学习观念 ,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幼儿积极学习的动力, 也是变被动学习知识为主动求知的重要前提。 幼儿园的舞蹈教师首先要改变之前传统的教育思想, 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幼儿,多做一些课堂活动。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总是先从思想入手, 采访一下幼儿的学习在的学习愿望,从幼儿的需求出来,将舞蹈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到实处。我认为, 幼儿教师要自觉地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多给幼儿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活动积极参与课堂, 解放幼儿手和脚的同时,更要解放幼儿的头脑,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 )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篇10
关键词:医学类高职院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
1.医学类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
课程的必要性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业繁重,压力较大。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然而,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生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运动形式来缓解学习压力。而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是艺术与运动的高度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艺术性及丰富的美学内容,体育舞蹈集艺术视觉冲击等运动特点,吸引着众多青年学生的注意力。
2.课程指导思想
高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将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3.课程目标与任务
基本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基本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完成体育课程规定的基础体育理论的学习,掌握体育舞蹈基本常识、运动技巧及音乐理论中有关旋律与节奏的基础知识,并能作简单的舞蹈编排。健康目标: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体能。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他们对美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待人礼貌谦逊,谈吐温文尔雅,更好地适应社会。
4.课程内容
医学类高职院校体育舞蹈课程基本上是基础课程或选项体育课程,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其内容要以实用性为主,主要体现在动作难度大众化,动作技巧简单化,使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取向、身体素质、自学能力以及音乐素养等方面特征,我们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也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形体训练是体育舞蹈中最基本的训练。芭蕾中的形体训练是一种科学的训练方法,它能提高人体肌肉的控制力,增强协调性,对于刚刚接触体育舞蹈的初学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部分:①体育舞蹈的发展史;②体育舞蹈的风格与特点;③体育舞蹈各个舞种的音乐风格;④体育舞蹈的竞赛安排与组织。实践知识部分:第一学期班:①芭蕾形体基础训练;②恰恰基本步及铜牌组合学习;③瑜伽组合放松练习。第二学期班:①芭蕾形体提高训练;②伦巴基本步及银牌组合学习;③形体放松。
5.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
基本组织形式采用班级授课制,辅助组织形式采用社团或俱乐部等,通过组建课外社团和俱乐部,既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解决课堂内遗留的问题,同时少部分学生能得到更好的锻炼,达到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常用教学方法有启发教学法、讲解示范法、重复交替练习法、纠正错误动作法、分组练习法、个人或集体展示法、分组竞赛法等。辅助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分析动作,感受身体的韵律等。
6.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课程开展的核心是应该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得到锻炼。体育舞蹈课程应像其他体育课程那样,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从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注重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安排,既保证适宜的身体负荷刺激,又要保证大多数学生有兴趣,合理控制运动时间,保证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最终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重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社团或俱乐部相结合,通过社团或俱乐部开展集训或竞赛等,形成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竞赛相结合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体育舞蹈风格各异,内容丰富多彩,医科类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不仅可以获得优雅的气质,还可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健身塑形,并且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享受舞蹈,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作者:赵永雍 单位: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军事教育部
参考文献:
[1]潘世君.高职院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