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蹈范文

时间:2023-04-07 09:1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舞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典舞蹈

篇1

【摘 要】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古典舞蹈的“气韵”美:一是形神兼备之情态,从形神兼备中传情达意,达到外在形象与内在意蕴的完美交融;二是刚柔相济之风姿,刚与柔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三是诗情画意之意境,诗情画意的意境与舞蹈的神韵完美融合;四是清空曼妙之品性,在空灵之中蕴含着静穆中的崇高,从曼妙的舞蹈动作中向我们传达一种高远的品性。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蹈;气韵美;形神兼备;刚柔相济

中国古典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表演艺术,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积淀,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武术、戏曲、民族舞蹈、杂技等传统艺术的精华,并借鉴了芭蕾舞蹈的抽象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气韵”是中国古典舞蹈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也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所在,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兼备、刚柔相济、诗情画意、清空曼妙等品性,都是中国古典舞气韵之美的体现。

一、形神兼备之情态

中国艺术强调形神兼备,以传神为旨归。对于中国古典舞蹈来说,“形”可以看作是舞蹈的形体动作,也是艺术家传神达意的物质基础。“神”是艺术家心灵的气象,是从生命的灵魂深处涌现出来的情意。中国古典舞强调形神合一,以深邃的感情和思想为内在意蕴,以形体的表现为物质基础,实现外在形象与内在神韵的完美交融,以情感的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刻性达到艺术表现的至高境界。

中国古典舞并不过分追求形似,也不是定型舞姿的动态造型展示过程,而是强调所谓的精、气、神,强调动作中蕴含的韵律与精神,这既是中国古典舞的特质,也是中国古典舞的追求。例如,在中国古典舞蹈《风吟》、《扇舞丹青》中,便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与思想情怀,是情感表达与动作表现的交相辉映、相互交融,体现着永无休止的玄妙,也体现着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在舞蹈的韵律与节奏中体现了生命的律动与活力之美,在人物的传神写照中体现其内在精神,在舞蹈的动态形象中构建中国古典舞的典雅之气。因此,宗白华先生说,中国古典舞以其最高度的节奏、韵律、秩序、理性,唤起人们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也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

二、刚柔相济之风姿

相对于西方舞蹈来说,中国古典舞在表现方式上偏于阴柔之美。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舞既有阳刚的一面,也有阴柔的一面,同时又非常重视刚柔相济,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周易》的刚柔相济生变化、一阴一阳谓主道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体现。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柔中寓刚,以阴柔占据主导地位的舞蹈艺术形式。从表现形态方面来看,中国古典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节奏鲜明、曲折变化、圆润流畅的艺术形式。其中刚与柔是所有古典舞动作中的两个极端,它们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中国古典舞非常和谐、有致地体现出了刚与柔的意象,因此我们可以说,刚与柔是中国古典舞动作的基本元素,也反映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点。例如,舞蹈《书韵》通过男子的独舞,以舞者的动作形态展现中国书法的神韵,为我们体现出与道体合一的书法韵律、章法与意象,同时也表现出了舞蹈的内在精神。《世说新语》在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时,谓之“时人目王右军飘若游云、矫若游龙”,这也体现出了音律节奏与刚柔相济的动作之间的相互协调,完美体现了中国书法飞动之神韵。这书法舞动的节律,便如舞者身体语言的韵律,刚柔相济、宛若有神既是中国书法的内在意蕴,也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内在精神,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

三、诗情画意之意境

诗情画意、情景交融之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中国意象艺术追求的目标。达到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境界就是要达到超越现实本质、以诗宣情的境界,从景物的外在表现中体现人们对于生命的理解,因此,品味诗情画意之意境重在品味其画外之意、诗外之情,如实地投射审美主体的心理想象,并引起人们的共鸣。诗情画意的气韵生动,造就了艺术表现中的无我之境,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极致和上品。中国古典舞蹈是一种身体模仿的艺术,但这种模仿并非对实在物的模仿,而是对人的幻想进行模仿,这种传神的手法体现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特质,也是中国古典舞蹈追求“意境”的一种体现,因此,诗情画意的品格与境界便与舞蹈的神韵完美融合,达到高度一致的境界。例如,舞蹈《春江花月夜》在优美、舒雅的抒情旋律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在春天的傍晚,静谧的月亮从东山上渐渐升起,小舟荡漾于江面之上,两岸的花影在轻轻摇曳。舞蹈以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为创作背景,通过手持羽扇身着蓝裙的怀春少女,表现出对于爱情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优雅的韵味、飘渺的动态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含蓄、深远的境界,为我们传达出了一种朦胧淡雅的诗化意境,让人们在宛如仙境的诗情画意中获得美感。

四、清空曼妙之品性

中国古典舞蹈反映出一种超越世俗世界的价值取向,以一种素淡奇逸、自然简约的风格,向我们传达出一种清新空灵的理想世界。此外,舞蹈也反映出了一种豁达的精神面貌与自由、澄明的理想境界,也是传统艺术中清空曼妙之品性的一种体现,在空灵之中蕴含着静穆中的崇高,从曼妙的舞蹈动作中向我们传达出了一种高远的品性。总而言之,中国古典舞蹈向我们传达的是精神的世界,是自由的世界,是脱离了现实世界的艺术世界,也是自由旷达的人生态度与清洁无暇的理想世界的反映,彰显出中国传统艺术中清空曼妙之品性、空灵深邃之意蕴。

五、结语

“气韵”美是中国古典舞蹈的重要审美元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是古典舞蹈中突出的审美特征。无论是古典舞蹈还是经转换、更新后的新古典舞,都需要“气韵”为基础。因此,我们要深入发掘中国古典舞蹈的“气韵”美,从审美的高度去研究中国古典舞蹈的内在意蕴,真正体现古典舞蹈中“气韵”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校;古典舞;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28-01

舞蹈,是美的真实再现,它借助有节奏、有韵律的人体动作表达出人的思想感情,并借助一定的造型进行抒情。舞蹈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展示和享受舞蹈美的过程,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

一、古典舞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的古典舞源自于本土古老的戏曲和舞蹈,中国人民精益求精的审美追求赋予了中国古典舞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特质。对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古典舞的古典精神,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古典舞在高校的舞蹈专业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古典舞教学模式

(一)现有的古典舞教学模式

1.基础型教学。通过一到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系统、科学的训练,以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课的跳、转、翻,在舞蹈所需的技巧技术、柔韧性、力量、速度、力度等方面得以全面提高。同时为从事中国古典舞表演、教学的高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其特点是教学系统完善,教学内容基础重要,具备优秀师资力量,教学效果明显。

2.实践型教学。学生学习舞蹈是要去塑造和表现各种不同的舞蹈形象。要完成这样的艺术创作,不仅需要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和技能,更需要具有舞蹈形象的美感和创作具有美感的舞蹈形象,所需要的是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舞蹈美感和表现力,将情感蕴含到舞蹈艺术当中,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是永不变的主题,高校投入大量资金,不断编排新的舞蹈,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形象塑造能力,对古典舞的继承和发展起着灵魂的作用,也对完善古典舞教学模式起着重要作用。

3.风格型教学。它是指以“风格性”作为古典舞教学的基本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舞蹈中蕴含的民族文化、时代背景,分析其所希望表达的情感和信息,最终从本质上熟知古典舞内涵和精髓,再经过艺术的熏染和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在此基础上,学生能更主观地演绎、创新古典舞这一民族文化。古典舞的培养、传承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我国高校古典舞教学的发展道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仍然有许多高校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

(二)新的古典舞教学模式

随着整个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不断进步,现存的几种古典舞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用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创新教学模式成了各高校不可避免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教师教学模式要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学生的个性思维展示出来。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古典舞与传统舞结合起来,有效地将两者的艺术联系在一起,就不会产生单一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入情感型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情感教学心理学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热爱舞蹈的情感,能够真正意义上的领会古典舞蹈的独特魅力,进而在古典舞的学习当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三、古典舞教学方法

在古典舞的训练上,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强化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然后再让一个个肢体造型情感化、思想化和艺术化,凸显出中国古典舞的独特神韵,为社会大众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基本功的训练是展现古典舞神韵的基石,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单腿蹲、双腿蹲、组合蹲、大腿踢以及舞蹈轴心的腰部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增强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内容,对于刚刚接触古典舞的学生来说,基本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练习时要实现有形的肢体造型向无形的艺术之美过渡,表演者还要与音乐节奏完美融合,其难度可想而知。教师要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有组织地将舞蹈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在注重学生基本功训练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舞蹈美感的培养和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创新,最大限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中国古典舞是舞蹈家综合历史文献与现存的传统舞蹈,经过二者融合之后再现的所谓古代典范的舞蹈。古典舞教学在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探索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现存的舞蹈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高校要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出新的更适合学生教学模式,在教习舞蹈理论、动作基础上,也要让学生通过对时代背景、民族文化等的学习了解,向情感性、合作性、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仅要“言传身教”,还要“积极引导”,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篇3

2009年岁暮,六朝古都南京。原苏州市歌舞团副团长、资深舞蹈编导马家钦女士历十余载研磨而成的一个古典舞新枝——昆舞,借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一隅和盘托出,与中外学仁初见。我作为特邀研究者欣然而往,览罢,顿生惊喜,为这饱蘸江南古风又深具人文意蕴的古意新舞而沉迷,也为马家钦殚精竭虑、化古而新的心血结晶而赞叹……

昆舞伊始,大约是2006年底。当时的苏州歌舞团,一个古香幽幽的院落,一座清冷儒雅的“古建式”舞蹈教室,24位舞者,9套动作组合,人体的质感和本体能力、意蕴的呈现,油然而生一种温润而苍凉的诗意,虽然淡雅、内敛、谦逊,却聚合了内力,飘飘然若仙风,凛凛然有道骨,一股直逼人心的气象,外柔内劲。不知怎的,在江南古城那样一个冷月无声的傍晚,观昆舞之后,心底里无端地漾出一丝醉意?我确信,这是审美使然,昆舞的新鲜,让我体验了彻骨而单纯的美感。这种感受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现,并扩大、延伸出新的感知,最终,落实于开篇的那个“国际行为”。

必须承认,昆舞的生成有两个必然条件,一是昆曲的积淀,二是中国古典舞的状态。说昆曲的背景,在于姑苏之地是昆曲生成、生长、宏大与变异、延伸之所,六百年风雨洗尽铅华,昆曲的日月星辰更迭了历史,也成就了自身,其文化、品格、味道始终如一,从中兴到遗产,犹如历史老人般早已处乱不惊。此种气质,必然影响到昆舞的形成。

除此而外,昆舞的诞生亦得益于中国古典舞这个“不定空间”的体系。中国古典舞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学科系统,它既需要纵向挖掘与提炼,也需要横向考量与拓新,更不避讳流派或风格的多样与文化含义的发现。在历史维度上,它允许多视角、多侧面探究,以利于小中见大、以点带面,最后实现整体性把握;在现实维度上,它允许“家族”有大规模的“新种”出现,多点出击形成粗放型产品,再整合、提纯,构成个案成果,并以此为契机促成系统。

昆舞的出现,有赖于昆曲和中国古典舞这两个文化平台的存在;而系统构成的基本规律也制约了昆舞构建的基本思路,左右了昆舞的生成。昆者?舞者?自有玄妙。

昆舞绝非昆曲的附着物,它源于昆曲,承继着昆曲的命脉神旨,但最终要建构属于自己的本体,实现自己的独立价值

何为“昆舞”?始作俑者给出了一个特征性的描述,即“姓昆的舞”;进而又说,是“一种必须具备昆舞规律和特点的舞蹈”。其实,此种说法似乎并未表明事物的真义。依我之见,“昆舞”应是昆曲中舞蹈的衍生物。

其实,昆曲中本无所谓纯粹意义上的舞蹈,只有配合“唱、念”共同表情达意的“做、打(舞)”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昆舞自应当是以昆曲“做、打(舞)”艺术为素材创造的舞蹈样式。此其“舞性”层面之一。另一个层面,它是一种“内向型”的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深厚的一种舞蹈样式。除具有昆曲表演艺术的规律与特征外,“意守丹田”的意念作用是其核心“法门”,思维方式上的中国哲学、美学意蕴是其内在根据,呼吸是其形态构成的生理和心理依凭。理解了这些,才能了解昆舞的本质,因其是内外兼修的一种学问。

应该明了的是,昆舞绝非昆曲的附着物,它源于昆曲,承继着昆曲的命脉神旨,但最终要建构属于自己的本体,实现自己的独立价值。通俗地说,昆舞姓“昆”,但目的是做“舞”,二者是若即若离的关系。假昆曲之意蕴,借昆舞之称谓,行创造新舞蹈之旨趣,才是确立昆舞的目的。

马家钦希望发现中国古典舞新的可能性,积累与责任赋予她为学之勇气、胆识。而其身处吴越故地,昆曲艺术的浸润,“吴文化”的个性尤其是“生、旦”艺术的意蕴和语言、风格上的魅力,为昆舞的凸显与“亦昆亦舞”的独立价值找到了落脚点;昆舞的运动思维,核心是回到动作发生的“原点”寻求其质的规定性,又通过昆曲艺术的“三小”(小生、小旦、小丑)风格来规定其美学指向,于是便有了清纯、高洁的趣味及其舒缓、从容、娴雅的运动感知方式和均衡节奏中的动作流程;“圆融周游”、“气道曼生”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谐如一的内在构造,共同构成了昆舞动作的功能性、意念性、表现性与风格性。

昆舞是创新思维的结晶。充满当代思考,是今人对传统的大胆想象与合理发挥,这种亦古亦今、思接千载的思维成果,自有其传承和创新的价值

昆舞,是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产物,富含文化精华,是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精神的真实反映。手在舞蹈中的推拉和运动空间的27“点位”的设计颇具“太极思维”,动作和韵律深蕴传统文化意味;昆舞训练主张“先立脑、后立身”,以意为帅,然后身体从之,这符合中国传统运动思维的基本理念,这样的运动才是有意味的运动。舞蹈动作只有饱含意蕴,才有质感,文化味道才可显现。昆舞让功能性寓于风格性之中,使风格追求置于功能培养之上,“发力”和“起范儿”都有创新,并逐渐形成“风格+功能”的运动思维,这是昆舞风格成型的基本指标。

昆舞的创作观念是崇尚文化意识与文化自觉,讲求“限制中的自由”,旨在锻造自我意识,寻找独立品格是昆舞的本质取向。当自我意识得以鲜明、独立品格得以完成时,昆舞自然就划清了与其他舞蹈艺术的界限。同时,昆舞是对戏曲舞蹈的再认识,从细节寻特性,从微观见精神,突出逻辑性和实证性。手位和空间的创新,使昆舞的运动时空出现了无限的可能性,既无穷扩大了古典舞的语言系统和构成方式,又无限延伸了昆舞的创作空间。有了这种“先立脑”的身体文化概念,舞蹈的本性就能在舞者身上渐渐得到还原。应该说,充满创造性、文化性、目的性、风格性、观念性、教学性等理性观照的昆舞,其体系已初现端倪。

篇4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亚里士多德曾经研究过关于道德的学问,并且创造了一个新名词Ethika,即伦理学。中国古代还没有伦理学的说法,但很早就有了人伦、道德的概念,一直到秦汉时才出现伦理这个概念。文艺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艺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而舞蹈作为一门非常古老的艺术门类,同样也包含着一定的伦理道德。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得以推崇,要了解舞蹈文化,我们必须挖掘古典舞蹈更深层次的伦理思想。从伦理的角度来看,一切符合道德目的、增进社会个人利益总量的行为,有利于人的幸福生活以及社会保障的行为,都是善。而具有社会性质的古典舞蹈,是人们传递思想文化和道德礼仪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情感沟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样看来,古典舞蹈的精神理念和合理的伦理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所以,我们认为古典舞蹈与伦理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密关系,古典舞蹈和伦理道德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一、古典舞蹈是伦理道德支撑的重要载体

古典舞蹈作品中常常蕴含着道德的内容,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来反映人们的道德精神面貌。因为古典舞蹈能够反映社会生活,而人类的道德生活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古典舞蹈也就反映道德生活。

首先,古典舞蹈是具有道德性的,它对于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观念都具有很大影响,古典舞蹈是通过对人类情绪的引导,来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些情绪就是道德构成的重要元素,古典舞蹈正是唤醒人们这些情绪、给人们这种体验的东西。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而再现社会生活的古典舞蹈则是反映道德的有形载体。任何古典舞蹈作品都是在它所处的社会时代的道德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必然反映现实社会道德关系。

其次,托尔斯泰认为艺术的价值存在其道德目的之中,那么古典舞蹈也是如此。优秀的古典舞蹈作品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道德的善,在对古典舞蹈之美不断追求的过程中,道德规范和审美理念被古典舞蹈以润物细无声地潜移默化,成为被民众所接受的审美标准和价值理念,从内心深处培养他们的道德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全民素质的根本目的。孔子主张以礼乐正天下,他认为乐在培养人们道德情感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优秀的古典舞蹈作品,犹如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生画卷,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同时体会到作品中真、善、美或假、恶、丑的深刻内涵,从而产生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并由此引起情感上和道德上的共鸣,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这就是古典舞蹈的美育功能。例如在《天鹅湖》中,各种善、恶、美、丑不断地冲突碰撞,善良美好的东西总是在冲突碰撞中处于弱势而让欣赏者身临其境般寻找着正义和公平,于是,他们便在悲痛惋惜之余,自动在心灵深处寻求道德复位,在道德良知上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一来,古典舞蹈就往往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伸张正义、成人之美的愿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能使观众得到道德上的反思和升华。

二、伦理道德是古典舞蹈审美价值的有力保障

既然古典舞蹈是伦理道德支撑的重要载体,则伦理道德必然对古典舞蹈具有反作用。这样看来,道德影响古典舞蹈便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了。首先,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能够为古典舞蹈作品的主题、题材、情节、人物以及内在意蕴等提供元素。古典舞蹈中有大量这方面的作品,西方古典芭蕾《罗密欧与朱丽叶》《唐吉诃德》等作品都是通过对爱情的赞美和对骑士的歌颂,着力于再现西方社会的现实生活和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来确保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道德性和观赏性;中国古典舞六大舞、六小舞、《小刀会》《金山战鼓》等优秀古典舞蹈作品,也是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英雄的颂扬,在中国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下创作出来的。

其次,舞蹈是美、道德是善,舞蹈之美一旦失去了道德之善的保障便会显得苍白而浅薄,变得颓废厌世,古典舞蹈的审美价值也失去了光芒而变得乏味。例如中国古典舞剧《丝路花雨》就是通过还原敦煌壁画上的舞姿,描述了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感人故事。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自古就遵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训,英娘的善良、神笔张的勇敢、伊努斯的热情,让人们从《丝路花雨》中,不仅看到了人世间的挚爱真情、善良美好、道德之善,而且看到了中华礼仪源远流长,看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发展,更看到了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

最后,伦理道德对古典舞蹈的影响表现在古典舞蹈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是古典舞蹈的审美价值的有力保障。我们知道古典舞蹈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那么古典舞蹈作品自然也就是社会生活在舞蹈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在描绘社会道德生活与反映社会道德面貌时,必定融入舞蹈家个人的道德反应和道德判断。因此,舞蹈创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古典舞蹈和道德的关系,并在艺术创作中处理好这种关系,把古典舞蹈的美和道德的善和谐统一在一起,才能让古典舞蹈朝着符合伦理道德方向健康发展。可见,伦理道德是古典舞蹈审美价值的有力保障。

三、古典舞蹈和伦理道德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伦理是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伦理的存在,伦理观念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伦理行为是一切具有善恶价值并应承担道德责任的个人活动。古典舞蹈作为人体艺术,是表现和反映人的社会生活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带给人们的不光是最直率、最完美的审美情感,它同样也蕴含着社会伦理观念的深刻内涵,这不仅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真善美的融合统一,也是伦理观念、伦理行为的表现形式。英国哲学家赫夫洛克埃利斯在他的《生命的舞蹈》中说:

如果我们对古典舞蹈感到冷漠,那么,我们就不仅无法理解肉体生命至高无上的表现,而且也无法理解精神生命的至高无上的符号。他把舞蹈和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视舞蹈为生命的最高表现与象征;也有学者不无夸张地说只要你跳个舞给我看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民族的人。

篇5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蹈;表演;气韵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41-01

一、“气韵”与“气韵”理论的发展

(一)“气韵”

南北朝钟嵘的《诗品序》中曾记载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一些学者将其视为我国“气韵”的最早体现。可以看出,舞蹈能够传情达意,是人们情感最为直观的宣泄方式。因此,舞蹈常被人们形容为刚健有力、轻盈曼妙,充满着气韵之美与生命的力量。但笔者认为“气”与“韵”是密不可分的,气一直存在于舞者的表现中,而“韵”是在“气”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舞者内在情感的传达。《毛诗·序》中说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舞者将内在情感转化为外在表现的动作,在其蹁跹舞步中我们感受内在感情的宣泄。

(二)“气韵”理论的发展

《易理》中已经有关于气的记载,“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这被认为是最早的“气”的记载。先人将“气”作为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的的根本,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老子这位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气”生成的,他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等等。这些对自然本质认识的理论便是老子思想的集中体现,我们也认识到了气的重要性。汉朝初年,董仲舒曾说道:“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纵观他们的思想观点,可见古代人们对于“气”的认识,它是人们生息繁衍的生命之源。正是基于他们“气”的理论,我国古代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情节才得以产生延续。

魏晋是我国社会极度动荡的一个时期,佛教等宗教形式的出现,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玄学之风的盛行促使“气之动物——形诸舞咏”理论的产生。这一理论正是在秦汉“气”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结果。但我们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古人对“气”的认识开始发生极大的转变。“气”在向艺术欣赏和评论领域不断转变。

二、当代古典舞蹈表演中“气韵”的体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历史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舞复苏的重要时刻。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熏陶下,中国古典舞有呈现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中国古典舞蹈“圆融周游”之体态

在传统文化中,中国古典舞蹈有着“圆融周游”的基本人体体态,中国古典舞蹈将“划圆”作为身体的主要运行规律。身体律动“平圆、立圆、八宁圆”的具体形态与五行循环往复,基于此而产成与“圆”相协调的运行规律,这些元素正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汉唐古典舞中对“盘”的舞蹈动作做了分析,于臂带着手腕走平圆与八字圆的基本路线。这一身体动律所表现的皆源于“气”。将自身的情趣投入舞蹈作品中是舞蹈“气韵”的集中体现。我国古典舞蹈《踏歌》中,舞蹈演员随着嘹亮的歌声登场,向我们呈现了“诗、乐、舞”诗画般的优美舞蹈意境。

(二)“气韵”理论下中国古典舞蹈表演的“形神兼备”

汉代的“元气自然论”中就对人本质的探讨,主要表现在“形”“气”“神”三方,当代中国古典舞蹈也对其进行了继承,同样存在着“形为动,神以领”的艺术形式。古典舞蹈注重流动、造型、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等一切直观的外部形态。国人的传统思维看重对“神”的体会,利用内在意念支配着心理的节奏,呈现美的形态。“神”能够使人心灵有愉悦的感受,优美的舞姿加上情感的倾注,才能形成完美的舞姿。杨维桢在《图绘宝鉴·序》中说道: “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可见眼睛的传神对于舞蹈的重要性。这些都源于“气”的支配作用,笔者认为的传神既有眼睛的神态,同时还包括了舞者的姿态,将气作为带动舞者身体表现的途径。实现外部形态与内在精神完美契合,进而达到“形神兼备”。例如,我国古典伟大的舞蹈作品《楚腰》,其中涉及“翘袖”、“折腰”的具体舞蹈形态,将舞者的细腰呈现给观众,让我们尽情陶醉在其身体、形态之美中。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蕴含在楚舞之中,楚舞舞态变化鲜明,节奏既有沉重之力、又有轻重缓急。其舞蹈姿态呈现鲜明的特点,刚柔并进,在浪漫狂放中又有妩媚温婉。对妩媚的巫楚形象的成功塑造,实现了“形”与“神”完美结合。这种“形神兼备”是内在情感所引起的,由“气”进而外化为优美的舞姿。“翘袖”“折腰”是“韵”的内在情感的流露。

三、结语

“气韵”理论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的舞蹈作品中,古典舞蹈所具有的气韵之美都体现在其中。中国古典舞按照“气韵”这一理论发展下去,将会凝结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立审美韵味的舞蹈艺术。对“气韵”这一传统文化象征的探讨将会丰富我国古典舞蹈表演体系

篇6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戏曲舞蹈;相互关系;文化魅力;思考探究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68-01

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影响力深厚,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皆蕴含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研究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舞蹈之间存在的关联,感受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特征,不仅可以实现中国古典舞蹈和戏曲舞蹈的理想传承,同时也可使得中国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良好结合,适应时代文化发展需求和审美需求,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理想的发展前景。

一、开展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必要性

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古典舞作品和戏曲舞蹈作品,在世界舞蹈艺术平台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通过观察和鉴赏这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可知,二者存在很多相通之处,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同时也具备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开展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于古典舞以及戏曲舞蹈的艺术共性进行更深刻的发掘,可在提升国民艺术修养和艺术情操的同时,将我国舞蹈艺术精华进一步发扬光大,进而为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蹈更高境界的攀登奠定稳定的基础,提供强大的推动力[1]。

二、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联系的研究

探究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从舞蹈的各个要素上思考,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身段和技法的联系研究。“身段”和“技法”的应用无疑是舞蹈表现手法应用过程中的精髓所在。我国的古典舞及戏曲舞蹈,对于舞者的“身段”和“技法”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其中,“身段”要求指舞者的身体需具有较强的表现张力,而“技法”则要求舞者不仅要熟练掌握舞蹈技巧,同时也要求舞者能根据舞蹈内容进行技巧的灵活性运用。

(二)古典舞与戏曲舞在对“剑”、“水袖”的应用上的相通之处。在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的表现内容中,“剑”、“水袖”都是重要的表现道具。其中“剑”的表现,展现出了较强的刚性和节奏性,而“水袖”则可以很好地展现出舞者动作的柔性和灵活性。

(三)中国戏曲舞蹈中古典舞元素的展现。中国戏曲舞蹈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活,因此中国传统生活中的古典元素在中国戏曲舞蹈中都能得到良好的展现。

通过鉴赏中国古典舞蹈和中国戏曲舞蹈的代表作品,我们可以得知,这两种舞蹈在身段和技法上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同时由于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戏曲舞蹈都擅长以道具如“剑”、“水袖”等创建意境来展现舞蹈内容。同时,中国古典元素也常体现于中国戏曲舞蹈的表达内容中,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戏曲舞蹈表达内容的深刻性和丰富性。综上可知,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关联性[2]。

三、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的相互的差异性研究

中国古典舞蹈与戏曲舞蹈虽然都受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但二者在内容的制定和情感的表达上仍存在很大的区别[3]。开展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相互差异性研究,可根据中国古典舞及戏曲舞蹈各自存在的表达特点,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古典元素和戏曲元素在情感表达上存在的差异性。中国古典舞蹈在情感表达上偏向“内敛化”以及“含蓄化”,然而中国戏曲舞蹈对于情感的表达则趋向于“扩大化”,因此中国戏曲舞蹈的抒情性要强于中国古典舞蹈。

(二)古典舞和戏曲舞蹈在“虚实”表现理念上的差异性。中国古典舞讲究表现上的“缥缈”,而绝大多数中国戏曲舞蹈都比较注重生活中故事的讲述和表达。因此古典舞注重对于“虚”的表达,而戏曲舞蹈则更注重对“实”的写照。

(三)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对于“点与线”的应用模式的差异性。中国古典舞蹈注重舞蹈表现的“行云流水”,因此尽可能地展现出舞蹈表现手法所具有的“线性”,而中国戏曲舞蹈注重舞蹈表现张力,更注重舞蹈表现过程中“点”的表达。

四、结束语

开展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相互关系的探究,可引导我们更加全面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深厚魅力。中国舞蹈文化v史悠久,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不仅要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应当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要将中国古典舞文化与戏曲舞蹈文化良好地传承下去,使得我国的舞蹈文化更加灿烂辉煌,长久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岩,刘茜.浅谈戏曲舞蹈的审美特征[J].戏剧丛刊,2013(06).

篇7

身韵课教学中涉及到形、神、劲、律四个基本训练要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把舞者内心情感传递给观众称为“神”,具体的舞蹈动作为 “形”,舞者的舞蹈外部动作所体现出来的节奏和力度为“劲”,在舞蹈表演当中舞者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是为“律”。在身韵课教学训练当中,教师要注意将这四大基本要素相融合进行教学,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舞神形兼具的韵味,才能让舞蹈更有艺术魅力。

1身韵课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元素”训练的重要性

如前文所述,在中国古典舞当中有“呼吸”与“元素”两大基本要素,这两大要素的训练是身韵课的重要内容。中国古典舞实际上是在许许多多的专业工作者在对我国民间民族传统舞蹈的的提炼、加工以及再创造上所形成的独具中国古典特色的中国舞蹈艺术的一种。它对我国各民族文化精神进行了完美融合,有非常强烈的典范意义。

身韵课始于21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却被国内外舞蹈界以及学术领域广泛认识和接受。身韵给古典舞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它在舞蹈动作上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元素”化动作,而不再局限于过去中国古典舞的以戏曲动作为基础的程式化动作。在舞蹈教学当中涉及到许多诸如提、沉、冲、靠等等动作,实际上,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教学当中的“元素”所包含的许多动作与其都有许多类似的地方,然而究其本质两者却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在身韵课的教学当中一定要重视“元素”教学,并给学生认真讲述其与舞蹈教学当中的这些动作有何本质差别,这样一来,同学们才能更好的理解身韵课的具体动作要领,领会中国古典舞的独特性。同时,身韵课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对这些“元素”进行分解教学,而这正符合中国古典舞的组成架构,即古典舞是由一个一个动作所组成的,所以解构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我们在身韵课当中要练习云间转腰这一复合元素动作,这就需要同学们能够掌握基本的七个元素动作,只有学生学会舞蹈当中的呼吸、提沉等系列元素之后才能在表演云间转腰这个动作时更有美感和艺术魅力。

1.2“呼吸”训练的重要性

舞蹈里的身形是指舞者舞蹈动作的外部体现,身是身体之义,形是舞姿造型。身形来源于社会实际生活,并与之密切相关,通过身形动作来塑造舞蹈当中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活动,表达舞者的思想感情。中国古典舞蹈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艺术,身韵的提出更是推动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进步,形成了一套有系统、完整的舞蹈教学系统。

舞者对于呼吸循环机能的调控能力影响着其舞蹈的动作形态。身韵中涉及到的每一个基本元素都与呼吸存在着密切联系。比如身韵课当中的“提沉”训练,这个动作当中的身体中段与头部的上下运动都离不开呼吸的紧密配合,在这个动作训练的过程中再加以音乐配乐和舞者身体多个方位的变化,从而让舞者慢慢体会到呼吸和身体变化的密切联系,继而在身韵中将呼吸与外部形态动作进行结合,让动作充满了生命力,形成中国古典舞独有的神韵。

1.3身韵课中的素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基础

我们在中国古典舞蹈教学中加入身韵课教学,其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训练学生的古典舞技巧与舞姿,包括点线的渲染、把握节奏的能力等等。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教学离不开基本功训练,包括锻炼学生的肌肉素质、爆发力等,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对跳、转等动作技巧进行灵活运用以提高舞蹈的表现力。

2对身韵课的展望

当前我国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当中更加重视基础训练,在课程设置上有身韵与基训两门课程,这样一来许多学生以及老师都会无意识的认为基训是主科目,更为重要,而身韵则不过是辅助训练,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副科,这种课程设置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师生对于身韵的认识不深,同学们学习起来会不自觉的更重视古典舞中“形”的训练,而忽视了“神”的表现。为此,笔者建议硬格对中国古典舞身韵课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教师要正确引导和帮助同学们认识到身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身韵在古典舞训练的重要意义;

其次,改革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程,让基训与身韵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开展教学;

最后,改革教学模式,在身韵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来传授中国古典舞身韵和神韵的表现方法及其重要性,让舞者能够真正通过舞蹈将民族文化特色以及内心情感传递出来,让舞蹈有生命有灵魂。

篇8

股市时间下午是13:00--15:00。但是科创板交易时间会延长半个小时,即下午的15:00-15:30为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时间,即投资者可以在此阶段交易科创板相关股票,当然当日15:00仍处于停盘的股票,不能进行盘后固定价格交易。

除此之外,投资者在非交易时间段可以进行股票委托,当个股在集合竞价期间,达到投资者的委托要求,则可能会交易成功。

在集合竞价期间,股票交易遵循“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即较高买进申报优先满足于较低买进申报,较低卖出申报优先满足于较高卖出申报;同价位申报,申报价格相同时,先申报者优先成交。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杜邦分析法;财务分析;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018-01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介绍

“杜邦分析体系是一种用于评价企业获利能力和股东投资收益率的综合性财务比率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财务指标作为一个体系,将财务分析作为一个财务系统工程、全面分析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地评价,使评价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有效地进行财务决策。”其基本特点是通过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将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分析公司的生产经营业绩,使企业所有者和各级经营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构成一个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全面、直观、系统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2利用杜邦分析法作实例分析

2.1海信电器简介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信电器)于1997年4月在上海证交所上市,是国内著名的家电上市公司。海信电器主要从事电视机、数字电视广播接收设备及信息网络终端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造与销售,拥有中国最先进数字电视机生产线之一,年彩电产能1610万台,是海信集团经营规模最大的控股子公司。

2.2基于杜邦分析法对海信电器财务报表分析

本文依据海信电器 2010―2012 年的财务报表数据,用杜邦分析方法将指标进行整合分析,揭示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关键环节,从而发现制约公司发展的财务因素。

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这一指标反映了投资者的投入资本获利能力的高低,能体现出企业经营的目标。从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相互关系上看,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取决于企业资本经营和商品经营,所以净资产收益率是企业财务活动的效率和经营活动的效率的综合体现,它直接表明股东拥有的净资产的盈利能力,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

分析海信电器的财务报表可知该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2010年到2011年呈较大幅度增长,2011年到2012年又小幅下降;2010 年到 2011 年的增长幅度为 62.21%,2011 年到 2012 年的下降幅度为23.33%。企业的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依据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来判断是否继续投资或是否转让股权,考察经营者业绩和决定股利分配政策等,该指标对公司的管理者也至关重要。经营管理者为改善财务决策而进行财务分析,可以将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用以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将净资产收益率分解: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2010年 16.09%=3.95%×192.76%×2.1128

2011年 26.10%=7.28%×164.28%×2.1824

2012年 20.01%=6.46%×146.83%×2.1100

通过分解可以明显地看出,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在于销售净利率的变动、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动和资本结构(权益乘数上升)的变动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其进行分解:

净资产收益率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10.01%,其中由销售净利率变动影响11.94%,由总资产周转率变动影响-2.46%,由权益乘数变动影响0.53%;净资产收益率2012年比2011年减少了6.09%,其中由销售净利率变动影响-2.54%,由总资产周转率变动影响-2.68%,由权益乘数变动影响-0.8%。

以上连续两年的分析表明销售净利率增加了3.33%,是促成2011年净资产收益率比2010年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因素。销售净利率的增加是由于2011年净利润的大幅度增加而导致。而2012年三项指标全部下降,总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幅度最大,导致了净资产收益率比2011年和2010年都要低。

销售净利率说明了企业净利润占销售收入额比例,评价企业通过销售赚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2011年比2010年增加了3.33%,2012年比2011年减少了0.82%,说明企业2011年比2010年通过扩大销售获取收益的能力增强,盈利能力增强。2012年比2010年通过扩大销售获取收益的能力降低,盈利能力降低。

总资产周转率说明了企业的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说明了企业利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2011年比2010年减少了28.48%,2012年比2011年减少了17.45%,说明企业2010―2012年营运能力一直降低。

权益乘数指资产总额是股东权益总额的多少倍,反映了企业财务杠杆的大小,体现了企业的偿债能力。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6.96%,2012年比2011年降低了7.24%,说明了从2010年到2012年企业偿债能力经历了先下降后提高的变化。

3通过分析了解海信电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1海信电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的权益乘数较大,表明企业负债较多,一般会导致企业财务杠杆率较高,财务风险较大;此时企业管理者应该准确把握公司所处的环境,准确预测利润,合理利用负债带来的杠杆效益,同时应注意负债带来的财务风险的影响。

3.2对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公司应适当控制负债的快速增长,既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又要维持稳定的资本结构,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资本结构,我认为适当增大权益性投资较好,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力,又有利于使股东财富进一步的增大。

参考文献:

[1]王秀琴.浅议企业财务综合分析方法――杜邦分析法[J].科学之友,2012(4).

篇10

关键词:我国 无线电导航 发展的回顾 建议

无线电导航系统一般由装在运载体上的导航设备和设在地面或卫星上的导航台(站)组成,通过在导航设备和导航台站之间的无线电信号传播和通信获得导航信息,给运载体指示出实时位置或方位,使其顺利完成导航任务。无线电导航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及航天事业中,并且在陆路交通、工农业生产、大地(海洋)勘探测量、旅游探险、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导航技术的概念

所谓导航,就是将航行的载体从一地引导到另一地的控制过程。现代导航技术的应用,必须选择导航方案,通过选用合适的、具有高可靠性和精度的导航设备来完成引导。导航设备构成导航系统对各种导航要素进行处理,给出定位信息,以实现正确可靠的引导。导航可以分为无线电导航、惯性导航、天文导航、多普勒导航和仪表导航等,方法上来看主要就是测角和测距。

二、无线电导航的现状

纵观无线电导航的发明和发展史,一般都是通过单独或相互搭配地应用各种导航手段,实现为运载体提供实时方位或定位信息的目的。到目前为止,无线电导航主要使用的还是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包括伏尔(VOR)、测距器(DME)、塔康(TACAN)、罗兰-C(Loran-C)、无线电信标(Radiobeacon)、仪表着陆系统(ILS)、微波着陆系统(MLS)、精密进近雷达(PAR)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陆续出现的这些导航系统相互搭配,构成了较为完备的导航混合体,基本满足了航空和航海等运载体在不同航行阶段对导航的不同要求,最近20年,以GPS为主导的卫星导航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支撑,光学陀螺捷联式惯性导航仪、地形匹配导航、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定位报告系统(PLRS)等新一代导航混合体也已经问世并投入使用。

三、我国无线电导航发展的回顾与几点建议

在自力更生与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经过导航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半个世纪的积极努力与无私奉献,使我国的无线电导航信息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我们导航领城的发展来说,就必须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并在已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发展我们自己的导航技术与导航信息产业,建立我们自己的全国性的高精度导航网,在21世纪里全面地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的确确任重道远。

(一)国际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20到30年内,无线电导航国际上主要发展趋向一是全球、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实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CNss及其增强系统,发展由多种导航设备组合到一起的,尤其是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并以包括全球卫星导航与惯性导航在内的组合导航系统,发展集通信、导航、识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导航系统,以适应现代化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全方位立体化战争的需要。发展新型的着陆系统,包括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等进行精密着陆与进出港系统;再就是发展以地形地貌特征为基础的地形辅助导航系统。

(二)引进的重点必须是技术

现代无线电导航是典型的高新科学技术。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以科研开发为先导的复合型电子工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适当引进少量先进的导航设备是必要的,但引进的重点是技术,引进的目的是为了开发。无数事实证明,真正先进的东西是很难买得来的,甚至根本就买不来。因此,我们的立足点必须是切实依靠自己力量,大力加速发展我们自己的导航技术与导航信息产业。从长远角度讲,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利于我田导航事业的发展,才真正有益于我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

(三)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

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应用正在迅速超越交通运输的范畴,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公安、急救、邮电、电力传输、地址、石油开采、信息网络以及科学研究等等。无线电导航及其应用技术将发展成一个重要的高科技信息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着人民的生活质量。

(四)军事领域出现了新一代导航混合体

卫星导航、微波着陆、组合导航等除了广泛用于航行引导外,还具有广泛的军事作战用途。而地形匹配辅助导航系统、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及定位报告系统等在体制上与传统导航有较大差距,它们一般不为航行提供服务,主要作为军事战场应用,提供了战场所需的高精度定位、抗干扰、抗毁灭、反利用、反欺骗等性能,形成了新一代的导航混合体,成为发展现代高科技军事的关键环节,并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我国的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趋向

我国的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是逐步从提供导航信号过渡到提供基于性能的导航服务。中国民航计划在未来的20年内,实现从陆基导航系统向星基导航系统的过渡;逐步在民航实现并推广RNP/RNAV,虽然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速并在未来全球导航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可预测的时间类陆基导航系统仍然要作为GNSS的所有飞行阶段的重要备份系统。

三、结束语

从无线电导航技术发展历程来看,上述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普遍存在下列不足:信号覆盖区域有限、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定位精度低,难以适应现代民用航空的导航定位需要。星基无线电导航系统,特别是第二代星基无线电导航系统的问世,给无线电导航注入了强劲的生命活力,开创了无线电导航定位的新时代。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全球、全天候地高精度导航,具备成为支持民用航空的唯一导航系统的能力,随着其在民用航空中的应用和不断推广,国际民航界逐渐认识到从现有陆基系统向星基系统过渡是未来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田建学,张然,张鹏明.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发展前景与军事应用[J].技术与市场.2007(12)

[2]谢世富,刘治学.我国无线电导航发展的回顾与几点建议[A].全国飞机与船舶通信导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0

[3]丁宏才.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主的单一化[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