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服范文
时间:2023-04-03 03:0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舞蹈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舞蹈服饰 民族舞蹈 相融性
一、舞蹈服饰的革新
如果概括民族舞蹈服饰的艺术特征,最主要的可以说是服饰被舞蹈化。
舞蹈化,即指民族盛装受以人体动作为主体话语的舞蹈特征限制,所首要和必须发生的艺术变化[1]。为了能多层次、多视角和立体化地表现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舞蹈艺术总要最大限度地开掘人体动作的各种表现潜力;比如对人的头部、胸部、腰部、四肢、手指乃至脚踝、脚背和脚趾等的多种活动可能性,及其表现性的挖掘与把握;对人体肌肉运力线条变化所暗含的细腻表情性的捕捉与揭示;以及对随人体动作而婆娑起舞的服饰动感所显现出的精神韵味的利用与开发等。由此,决定了舞蹈服饰必须具备“轻装上阵”、有利于动作和扶助动作表情的艺术特征。
因此,在整体上以“减法”为主、在局部上又“加法”并用,是一切舞蹈服饰设计,尤其是民族舞蹈服饰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比如头饰,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藏族,在民族服饰中,藏族妇女戴的头饰上满缀着货真价实而又醒目壮观的大宝石,但在民族舞蹈服饰头饰里,其重型材质的大宝石不仅兑换成材质轻盈的代用品,而且在数量上也由原型中的几十个锐减到几个或者一个。同样,在饰品佩戴上,民族舞蹈服饰也总以材质轻盈的饰品和简约的饰品佩戴方式,来取代盛装原型饰品的重型材质和沉冗堆积的饰品佩戴方式。比如我们大多数舞蹈中的头饰都是用简单的夹子固定即可,节省了为了佩戴饰品而浪费的时间。
在服装面料上,民族舞蹈服饰更是常常将盛装中那些质地粗硬厚重的面料换成质地柔软轻薄的面料。而在鞋子上,把僵硬笨重的厚皮靴或毡靴换成柔软轻巧的薄皮靴或布靴等,在民族舞蹈服饰的靴履设计制作中极为常见。这点在我们舞蹈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比方说男生在练习藏族舞蹈是穿的藏族靴,就是材质轻盈的软皮靴,极大地减轻了舞蹈时脚步的重量。
在服饰上,主要从服装的衣料用量上对民族盛装做“减法”处理。例如:男子群舞《奔腾》,它的舞蹈服饰中,则是将蒙族袍原型的袍摆衣料做消减设计,以使长过膝盖的袍摆缩短至腰胯部,来消除它对舞者腿部动作技巧及其表现张力的妨碍和遮蔽。事实上,这种消减衣料的设计,可以使得肢体动作在简约的服饰包装下得以相对的凸显和放大,舞蹈动作更加生动鲜明。
“变形放量”,在服装设计中是一种减法设计呈逆向的加法设计[2]。它是充分利用服装面料余量的随动性,对民族盛装的某些局部做变形和放量设计。例如:蒙古族舞蹈《蒙古人》,有着大量的舞动裙摆的动作。针此,该舞服对原型蒙古袍的直筒式袍摆进行“变形”,使其成为喇叭式裙摆的同时,又做超大的放量设计,乃至其裙摆水平展开时能达到360度,甚至超过360度,更利于舞蹈中的大幅度动作。
二、舞蹈服饰的在民族舞蹈中的运用与发展
大量优秀民族舞蹈服饰的设计证明,那些最具有民族服饰特色的服饰语言,往往作为民族形象的“点睛”之笔,出现在民族舞蹈服饰的设计中。因此,民族舞蹈服饰对民族盛装典型服饰语言的选用,不在多而在精,而在以民族服饰典型服饰语言定位舞蹈的民族形象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衬托和扶助人体动作的表情。并且,在舞蹈作品形象的框架约束下,在时代精神的审美光焰照耀下,以及在“弃旧创新”艺术规律的动力下,这些民族服饰典型服饰语言,在参与民族舞蹈服饰的设计中,也处于时用时新的艺术态势。它们即成为民族舞蹈服饰固守其民族形象的基础标记,又成为民族舞蹈服饰设计“推陈出新”的主要对象。
藏族三人舞《牛背摇篮》,它的舞蹈内容,重笔书写了与牛嬉戏玩耍的藏族少女那活泼天真、烂漫无邪的生活情趣。其浓郁的藏族传统生活气息,约定了少女服饰对上述服饰语言的设计运用,也较趋于藏族服饰的传统。即使对藏袍款式做消减设计,如去其衣身、缩短袍摆,使之成为超短迷你式小喇叭裙的同时,只留两个袍袖作为藏袍穿着习俗的象征符号,饰于后腰等;但它们在整体外观视觉效果上仍较接近于传统藏袍。
而藏族舞蹈《藏女》与《牛背摇篮》不同,它是对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藏族知识女性读书情怀的表达。只见她手持书本,时而遐想,时而憧憬……整体动作形象充溢着开放而浪漫的气质。除了她的头饰是用更加简练的一枚宝石代之外,上下一体的藏袍款式被演化成为上下断开的衣裤式。这种大胆创新的和极具现代美感的、同时又不走失藏族服饰基因的新款服,因为与作品塑造的现代藏族知识女性形象十分合拍,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舞蹈作品《雀之灵》,它是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自编自演的舞蹈经典作品,在舞蹈中,她那神奇空灵的手臂动律以及那婀娜多姿的身姿造型让很多人感到惊叹、折服,而她身上所穿着的舞蹈服饰,也仿佛暗含着它所具有的话语。《雀之灵》这个舞蹈具有上身肢体主动与多动以及下身肢体协调与少动的动作特点,紧扣这些特点,《雀之灵》服饰在款式造型上,设计成A型吊带式紧身衣及地连衣裙。其紧身的吊带式,使演员的上身肢体得以大面积的;其长及地面的裙摆,又将演员下身的肢体全部遮蔽。这种上开放下封闭的对比式样,与舞蹈上动下静的舞态特征息息相应,使演员灵动的双臂,获得一种“特写”的视觉效果,这就将观众的视线牢牢锁定在演员上肢的动作亮点上。
在色彩和面料的运用上,《雀之灵》舞服大面积的有着温润光泽和朦胧飘渺话语的白纱长裙与小面积的无光泽白布吊带紧身衣,在皎洁的舞台灯光照映下,为杨丽萍灵雀般的舞动濡染上一份白若天仙的梦幻。装饰上,衣服胸前简约的V形银饰与它呈倒V形裙摆上银色孔雀羽尾图形亮片相呼应,既张扬了演员那挺拔舒展的身姿,又强化了演员那婀娜秀美的舞姿,而且还使舞蹈形象具有一种清丽与华美的格调。
参考文献:
篇2
舞蹈服饰 服饰设计 《踏歌》舞蹈语言艺术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泱泱中华民族服饰的演进发展,是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这华彩的服装文化长河中,舞蹈服饰是这长河中璀璨的一涓,它伴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而发展,是一项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独特的艺术门类。舞蹈是一种人体肢体语言艺术,通过对自然或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形式和技巧,集中地反映了鲜明的人物和故事,表现了人的生活、传递了人的情感、体现了人的精神、是人体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的再现。舞蹈艺术是无国界的文化艺术形式,存在于最发达和最原始的人类生活中,而舞蹈服饰文化则伴随着不同民族文明的进步、不同历史文化的演变,在世界文化的大熔炉中不断地融合、碰撞、变异和发展。
从舞蹈实践中看,“舞蹈服饰”是包含着“服”与“饰”两个大部分的广义概念。它不仅包含首服、足服、躯体服对舞者进行全面的艺术包装,也包括对舞者外形进行全面的修饰;可以使用各种装饰手段对舞者进行装饰点缀、发型处理、面部化妆,还可以帮助舞者塑造舞蹈形象的服饰配件――道具部分:如长绸、刀剑、伞扇,等等。舞蹈服装是约定俗成的称谓,从字面上讲,他不仅指包裹者躯体的服装,还包括舞者的装饰和配件部分。但从其实际使用内涵看,它也包含舞蹈的“服”与“饰”两个部分的广义概念;从扶助舞蹈形象的事例看,“服”与“饰”的艺用功能往往更重要,所以使用舞蹈服饰称谓能比较准确、科学地概括舞蹈服饰的本质与内涵。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的劳动艺术成果,服饰既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物质条件,更是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精神成果。人们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好恶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等都积沉于服饰之中,因此服饰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一种物质构成形态。
纵观人类服饰,五彩缤纷,浩如烟海,但从其使用对象、使用目的、使用时空和设计重点看,却不外两个系统:生活服饰系统、舞台服饰系统(又称“演艺服饰系统”)。生活服饰系统的使用对象是生活在各阶层、各行业的广大民众,使用目的是满足广大民众的各种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需求,使用时空是自然、真实的生活现场,设计重点首先是追求服饰的使用功能,其次才是在实用基础上的精神价值,如服饰的美化、个性化、情趣化等,所以生活服饰系统属于实用服饰造型范畴。舞台服饰系统的使用对象是各类演员,使用目的是帮助演员完成演艺使命;使用时空是人为虚拟的舞台艺术时空,设计重点与生活服饰系统呈逆向,首先是追求服饰的精神价值,如对舞台形象造型艺术效果的执着追求,其实用功能因此被相对淡化和旁置于次要地位,因此大量的代用品被堂而皇之地纳入舞台服饰家族。只要能达到舞台形象所需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演员的演出,任何代用材料都可以成为舞台服饰的家族成员、成为演员扮演角色、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得力助手;现代的舞美设计与古代的造型形成了渲染现代舞蹈服饰艺术的重要内容,夸张的造型与明亮或阴暗的灯光效果似乎才是当时的历史情节。
设计构思是舞蹈服装设计的第一步。舞蹈服装的构思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不同的设计师可以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和切入点。首先就是搜集素材,对舞蹈服装设计师来说,素材主要是指形象资料、图形,包括对设计作品的历史背景、民族特征等的文学类资料的研读。
宋立老师曾说过:“舞蹈艺术比较美,比较理想化,是人体运动的艺术,它偏重于抽象化的动态形象特点,为设计师发挥主观创造性提供了更多的空间。通过看,有意味的舞蹈形式美感是能够感觉到的。否则光凭编导是没用的,那是空的、抽象的,你必须去看,那就是具体的、感性的。音乐也是要听,因为音乐决定了舞蹈的氛围。所以我们一般在编导谈了舞蹈的构思后,在设计前必须先去看舞蹈的排练,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感性地找到设计的艺术感觉。艺术的力量是伟大而又神奇的,她能给人以无尽的振奋和欢悦”。为什么《千手观音》能受到群众这样热烈的欢迎?当然是演员演得好,舞蹈编得好,音乐配得好,服饰、造型、灯光等各方面都好。但是,主要还应该看到舞蹈的主题思想和人物的表现更好。“观音”是菩萨中的一个代表,也是人们头脑中神化了的人物。一般人常说:“人人都应该有一副菩萨般的心肠。”就是说,人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的爱人的心。据史料记载,菩萨之中不光是女性,也还有男性,她(他)们不仅是美好和善良的象征,而且也是团结和友爱的象征。那千万只手臂是千变万化的,可以创造人类的幸福;所以,观音就是“美好、善良”和“团结、友爱”的象征与结晶。我们通过观摩优秀的艺术作品,强烈感受到舞蹈艺术的形式美。舞台上相继出现的一群秀丽、窈窕的姑娘,她们的造型和姿态、动作,是那样优美、和谐、统一,表演又是那样温柔、闪光、楚楚动人,谁又会去想到这些演员是残疾的聋哑人呢?舞蹈《千手观音》的主题为“慈与爱,美与善”,是由21个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她(他)们通过舞蹈动作向观众展示形象、情感,更结合特制的服装、舞美、音乐合成一体表达出观音的至真、至善、至美。
尤其是历史题材的舞蹈服饰设计,要想成功塑造作品形象,应该起码做到三个方面的适合,一是对作品时代背景的适合;二是对舞蹈角色动作的适合;三是对时代审美心理的适合。如:董淑芳老师设计的舞蹈服装《踏歌》,首先尊重历史生活的真实,这是设计作品时代背景的适合。在此前提下,为适合舞蹈角色的动作特点和时代审美心理,对历史服装资料必须进行艺术提炼,取其精华,夸大其细节,甚至要做适当的变形或变异,因为我们的设计不是考古、复古。这种艺术加工的尺度把握是只要在总体上能体现那个时代的风貌就可以了。这些经过主观过滤的“去粗取精”艺术加工,是对舞蹈角色动作特点和时代审美心理的适合,是艺术创造。
例如:古典舞《踏歌》舞蹈编导:孙颖,服装设计:董淑芳
君若天上云,侬是云中鸟;
相随相依,浴日御风。
君若湖中水,侬是水心花;
相亲相恋,浴月弄影。
人间缘何聚散?人间何有悲欢?
但愿与君长相守,莫做那昙花一现。
《踏歌》所表现的是阳春三月,碧柳依依,翠裙垂曳,婀娜身姿,一行踏青的少女,联袂歌舞,踏着春绿,唱着欢歌,融入一派阳光明媚,草青花娇的江南秀色中。
该用怎样的词语去描述这行踏青的少女?从神情上,她们欢愉畅然,妩媚俏丽,娇羞无邪,情窦初开,心扉悄启,尽情尽兴,如醉如痴;从舞姿造型上,她们舞姿古朴别致,韵律独具。袖子运用更有别常规,似如古籍所载:“若来若往,若仰若俯”,“罗衣从风、长袖交横”,重心微倾生新韵,节奏洒脱步均衡,舞姿流动绵延,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美感。
《踏歌》具有中国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特征,汉代女乐舞者以纤腰轻身为美,舞蹈机体轻盈又极富节奏感,犹如赋中所言:“兀动赴度,指顾应声”,时而“绰约闲摩”,时而“纷飙若绝”,时而“翼尔悠往”,时而“回翔竦峙”,“轶态横出,瑰姿谲起”,交长袖,手足并重,“委蛇袅,云转飘忽”。
《踏歌》在静态舞姿上大量借鉴了古代遗存汉画砖的造型,在动态中运用藏族牧区民间舞蹈动律,却展示了汉魏舞风的奇妙瑰丽,再现了古时民间质朴的踏歌风格。舞蹈始终在运动,如行云流水。而旁侧三道弯体态打破了以前一提汉风三道弯就塌腰撅臀的做作之态,静态中含着一种自然的动感,同时也颇居妖娇之美。
董淑芳老师在《踏歌》中的抱腰设计是有很高艺术追求的。为了突出少女纤细婀娜的腰身,设计白色腰头的深色织锦抱腰,效果显著。为降低成本,抱腰使用了现成织锦,但另贴缝设计有典型古代纹样的人工绣边做其缘边,目的是为了有意弱化现成织锦的现代感同时,将抱腰的古典感拉回。《踏歌》的衣裙面料全选用纯丝面料,上衣是纯丝绉缎,下裙是纯丝沙,颜色也是自己手工染的。设计的是嫩绿上衣,淡黄下裙,既整体又有区别,并与深色织锦抱腰构成鲜明的层次对比,使款式简洁大方而具现代感,让舞者形象与舞台背景构成灿烂的“天人一体”的新春意境。使舞蹈传达出中国古典女性特有的多情却含蓄、细腻而委婉的精神气质。为强化此气质的传达,设计若干裙片,并且让裙片之间不缝合,使裙片动感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得到进一步加强。此外,又在裙片接缝处加入另一种更薄、更飘动的纱质面料。这个处理使舞裙特别的柔婉飘逸,所以效果出色。这种裙式,跳起舞来也不露腿,视觉优雅。
舞台艺术是综合的艺术。舞蹈服饰作品的最终完成,离不开舞美环境、音响效果和灯光营造氛围的帮助。无论是设计灵感,还是采取各种设计手段,作为舞蹈服饰设计师,需要不懈追求艺术个性创作的发展和艺术设计思想内涵的重新构成。文化需要借鉴和继承,艺术需要沉淀和超越舞蹈服饰与人体的完美结合,就是舞蹈服饰语言的精彩表达。
参考文献:
篇3
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民族性要加以体现
服装有族群和地位识别功能。正像《易•系辞》中所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我们在观赏舞蹈时,很容易通过舞蹈服装来看出人物的民族、身份和地位,这就是设计者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展现的。例如:舞剧《风中少林》的服饰设计中,设计者将男主角的造型定位从短衫的穷书生到最后成佛的长衫,从青纯的灰蓝色、白色,到灿烂的金黄色,表现了从一位朴素、稳重、淳厚的书生到成为抗敌英雄、立地成佛的伟大形象。再如:舞蹈《贵妃醉酒》的服装设计中,艳丽的玫瑰红色象征着贵妃的倾国美貌;袖宽超过4尺,夸张的形制尽显出皇家的恢弘气势;华丽的面料质地,随着贵妃起伏飞旋,显出高贵的身份。舞蹈服装设计还应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蒙古袍的特点是袖长而宽大,高领,多数下摆不开衩。在蒙古族服饰中,腰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颜色相协调,或红、绿、黄、蓝、棕。因为扎腰带能防风抗寒,骑马持缰时又能保护腰不受扭伤,而且还是一种漂亮的装束。所以,在蒙古族舞蹈服装中,我们常常通过这样的设计来更好地体现其民族性。
审美情趣要表露无遗
舞蹈服装的差异性也显示出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的差异性。例如:探戈舞蹈服装的设计中,女士常用红、黑两色或两色的混色搭配,来衬托探戈舞的那种稳重、果断、刚劲、有力的风格。而华尔兹舞蹈服饰设计中则常用偏紫的蓝色为主色调,搭配出一种浪漫、优雅、高贵的舞蹈风格。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方国家的审美情趣。再如:中国衣饰有“北袍南裙”之说,这也反映了中国南北两地不同的审美倾向。袍服比裙服对人体动态的约束较大些。
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创新
篇4
关键词:舞蹈服饰;舞蹈意象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126-01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动态艺术三位一体的艺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一、意象的研究
“意象”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本体和审美旨归,亦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南朝粱时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的。他说:“独照之匠,观念象而运斤。”但最初,“意象”并不是一个艺术和美学的概念,而是卜筮活动的术语作“意”与“象”分别出现的。“象”是感性的、可见的,“见乃谓之象” (《系辞卜》),它是一种外表形态、形象,具体而明晰;“意”是精神性的,不能为视知觉所感知,但能理解、想象,在艺术作品中是一种情思、情志、情意,深远而隐含。所以, “意”并非是概念所能穷尽的东西,它与主体的理性修养密切相关、与其经历、情感乃至个性密切相关而带着一种深微神妙的、模糊的性质。简言之,意象是带有情感的符号象征性、并具有精神内涵的艺术形象。它是外物形象的知觉审美形式与其象征意蕴的有机统一。“象”为什么能“尽意”?因为“象”不是生硬的概念。而是一种活脱脱的能变化的生命体,鲜明生动的形象易于为人所感知。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通过联想、体悟去领受更多、更深的“意”,有利于人们从整体上把握对象。
二、舞蹈服装色彩设计是深化舞蹈意象的首选
舞蹈服装设计是舞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作设计首先必须符合一度创作所预先设定的规定情境,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是现实主义作品创作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也是舞蹈服装设计的前提。因此,舞蹈服装设计应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必须符合人物的具体形象要求,还应适应舞蹈艺术的特点。前苏联著名的舞蹈理论家扎哈罗夫这样说过:“舞剧中的服装是舞剧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不仅色彩,以至样式,在这里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服装使得舞蹈结构的每一变化同时也带来色彩结构的变化。造成美妙生动的色谱。”可见,注重和强调色彩的运用是舞蹈服装设计突出的个性特征之一。
色彩是视觉传达信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能有效地表达情感,还能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这是因为不同的色彩会给人的大脑不同的刺激,使之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白色,它所固有的情感特征是既不刺激也不沉默,它象征洁白、光明、纯真、轻快。这应该是舞蹈《扇舞丹青》的服装设计师将舞者的服装色调定为白色的理论依据。女生独舞《扇舞丹青》成功地将中国古典舞蹈、绘画和音乐熔为一炉,如果从色彩的角度去观赏,它简直就是一幅淡雅空灵的水墨画。黑白两种颜色几乎占有了观赏者的全部视野。舞者一身纯净洁白的素装,惟有腰际似不经意地缝上一根细细的粉红色的飘带,如同一个白色的精灵游弋在片片黑色荷叶和粉色荷花之中。翩翩扇舞在古筝的伴奏下,使观者既欣赏到中国传统舞蹈的“拧、倾、圆、曲”的外化动作,更能领略到中国传统舞蹈刚柔并济、含蓄柔韧的舞姿所体现出来的“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内在精神,形象地折射出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舞蹈服装装饰性设计对深化舞蹈意象的作用
“与其它表演艺术门类的设计相比,舞蹈服装更强调符号的表现性,这种表现性往往根据作品的需要而承载更多的象征性和装饰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众多的少数民族舞蹈绚丽多姿,那些精美的装饰更是给观者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如蒙古族舞蹈中的女性服装,其上装前后都点缀有大量的亮片,当舞者抖动双肩时,亮片在灯光的折射下如精灵般跳跃,使原本就是高频率快节奏的形体动作更显其娇媚动感;同样,蒙古族舞蹈中的男性服装总是点缀很多色彩丰富的小布条,舞动起来飞飞扬扬,飘飘洒洒,使我们在感悟舞者形体美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领略这个马背上民族热情开朗的天性。
还有一些舞蹈服装装饰性设计,更是渗透到人物的个性之中。如《胭脂扣》中的一条酒红色薄绸无袖立领旗袍,整体设计简洁,细节设计上别有意味:酒红色的选用隐含了“返回阳间寻找爱人的”这一特殊身份的潜台词;夸张的偏大襟装饰性设计打破了单调的红色,以肉色弹力绸连接至胯部的开衩处,其问丝绳盘扣又起到了极好的修饰点缀;衩的设计便于舞者的大幅度腿部动作,同时也使其双腿在视觉效果上更加修长完美,充分展现了人体美。其设计中最为传神之处在于右胸前的盘扣上垂下的黑底红花丝质长绸,在右腰间的第二颗盘扣处又稍加固定,在腋下形成了松散的弧形,然后坠至裙脚处,飘逸的长绸随着舞者的旋转舞动如柳丝款摆,更显风情万种。总之,舞蹈以人体为媒介制造、传播和接受信息,舞蹈服饰也同样如此。
篇5
不过,“福”字倒贴的习俗据说是来自清代恭亲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R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说道:“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人。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对于倒贴“福”字,民间还另流传一则传说。说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 ,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后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既然辞旧迎新之时家家倒贴“福”字,那么,什么是“福”呢?对于这个“福”字又应该如何理解呢?对此,恐怕要数儒家经典之一的《书经》中讲得最为透彻了。《书・洪范》论“九畴”中,提出了治理天下的九种方法,其中第九种即为“五福”。哪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仔细加以咀嚼品味,古圣先贤用以激励人们的“五福”之说,确实闪烁着智慧的哲理之光。
篇6
“事实上,首钢不会离开。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环境质量的提升之外,首都市民将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与首钢服务业紧密相关。”北京首钢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实业”)总经理刘刚对《首席财务官》杂志表示。
根据四年前国家发改委的相关批复,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将在2010年底终止其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全部冶炼、热轧能力,涉钢产业悉数搬迁至唐山曹妃甸新厂区,只保留首钢总部和研发体系以及不造成环境污染的销售、物流、三产等业务。
在新的规划下,此前一直扮演“后勤服务”角色的首钢实业(前身是首钢生活服务管理中心)通过一系列的转型和转制,将在首钢现代服务业的棋局中扮演决定性的角色。
去“钢”化,而非去“首钢”化
距天安门广场仅16公罩的首钢的整体搬迁,无疑令北京的环保压力大为减轻。据有关测算,仅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一年即可减少1.8万吨。
然而,70%税收来自于首钢集团的石景山区则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挑战。
“在搬迁后的首钢版图上,现代服务业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性布局的位置上。”在加入首钢已27年的刘刚看来,随着“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首钢将向世人展示新的历史篇章。
那么,告别了钢花四溅的转炉之后,留守北京的首钢系经济体们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根据《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到2010年首钢涉钢产业搬迁调整后,首钢工业区将成为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承载起行政办公商务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业主题游览、休闲旅游等特色服务功能。结台石景山区打造“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该工业区内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规划中也为中央行政办公留出了一个区域。据了解,预留的中央行政办公区面积为平方公里,从首钢东大门到门头沟区地界,以长安街延长线向南北两侧平行展开。据测算,平方公里的中央行政办公区内,如果一个单位占地30亩,大概能容纳50个中央单位。
而首钢新兴产业基地作为石景山区规划的三个产业基地之一,将在7.07平方公里首钢旧址上开始全新的产业布局。其中,北部作为国家级的工业主题公园,将成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区域,首钢的一些标志性工业建筑和设施将做为工业文化遗产被永久保留下来,从而使之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博物馆”,向人们讲述中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事;面积超过798的首钢原厂区,将是未来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从这些规划来说,我们的挑战在于如何全方位地把握住由此衍生出来的新兴服务业机会。比如,此前支撑首钢生产的电力、水、天然气、环卫等机构如何转型为城市公用事业,以安全、健康闻名的首钢餐饮系统如何对接行政办公商务区的工作餐商机,之前更多面向首钢职工的幼教、旅游、园林、劳动派遣等服务单位如何全面社会化,等等。”刘刚坦言现在的困惑更多在于市场机会太多,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取舍起来的确很困难。
“比如,原来曾经视为负担的首钢幼教系统,之前选择了和台湾大地进行合作,很快就打开了市场。现在我们也看到了这块市场的巨大潜力,而且拥有三个‘北京市早期教育示范基地’的首钢幼教,已经开始形成了自身的品牌效应,受到了石景山区内市场的高度认同。再比如,首钢医院也是目前石景山区惟一的一个三甲医院,当然现在已经剥离出我们的系统了,本来这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经历过一个窝蜂式的主辅分离过程,刘刚如今对旗下林林总总的服务业模块都很珍视。
“硬起来”的服务业才能壮大
然而,长期处于后勤状态的首钢实业如何能走向现代服务业?
按照一般性的定义而言,现代服务业通常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从中不难看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我们下面有物业公司、饮食公司、幼儿保教中心、机关服务管理中心、河北分公司等多个单位,介入的行业有物业、餐饮、旅游。宾馆、客运、幼教、托老、园林、工贸、印刷、机关服务、劳务派逭等十多个,如果不能尽快实现管理精细化、流程规范化,那么很难继续承载更大的业务规模。”刘刚坦率地表示。
“我们转向现代服务业的第一个困难在于流程的规范,你看沃尔玛、星巴克、麦当劳这些同样是服务业,他们就可以做到精确地复制自己,原因就在于流程的高度统一和规范。”首钢实业总经理助理孙表示。
篇7
山东从来就不是以服务业立足的。
与浙江一带形成的低而散的“小狗经济”不同,人们将山东经济形象地称为“大象经济”,这早已是业界的共识。共识的背后,是山东服务业的相对落后,是经济大省中的服务业小省。的确,相对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服务业的发展与之不相匹配,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人们习惯称山东为经济大省。而不是经济强省。
大象也能跳舞,还能带着“镣铐”跳舞,这固然说明山东的工业有一定的灵活性,还不是那么笨重。但对于一头大象来说,华丽地转身固然优雅,却也不乏难度,至少它为此而付诸的努力要比一只小狗困难得多。
这是山东经济的症结。长期以来,山东经济国企“当道”,工业主导,服务业比重偏低。虽然GDP排在广东和江苏之后,位居全国第三位,但若论民富,山东显然还不及广东和江苏等省,这也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和以第三产业为主导造就的不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看。服务业逐步取代第一、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是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在当下中国的转型时期,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也成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特别是对于依赖资源禀赋的城市而言。这一需求就更为迫切,比如山东。
2013年,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对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来说,主要是看怎么凤凰涅桀、腾笼换鸟,看怎么优化产业结构,怎么继续起到领头雁、火车头的作用。
山东要凤凰涅,服务业显然是要弥补的“短板”,山东也只有不断提升服务业的占比,把过去“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从“要素红利”转向“创新红利”。才能寻到新的经济增长活力,让经济大省变身经济强省。
“改变永远不会晚”,只是如何去变,山东还需要在经验中摸索,在试验中前行。
因此,本刊特别组织策划了这期关于山东服务业调查的报道,希冀从山东近期在服务业所做的“文章”中,窥见山东经济未来的走向。
2014年的第一天,济南深陷雾霾之中,灰尘漫天。如同笼罩在城市上空的这片雾霾,二产比重过高、三产比重过低的产业结构也已然成为了国内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雾霾”。
这场雾霾随着第二天的降温逐渐散去,降温加剧了济南的严寒,却驱散不了这座城市洋溢着的产业调整的热情。大力发展服务业,如同一股浓浓的热气,正欲从山东这个经济大省的“躯体”中汩汩冒出。
聚集区不能什么都往里装
在济南,想要找到特别有影响力的服务业聚集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者试图“挖掘”出一两个案例,但被提及的仍脱不开“齐鲁软件园”、“盖世物流园”等名字。这座城市虽然有着近20家银行总部,却难觅一条知名的金融街。提起服务业聚集区,即使在这里生活多年的人,表示也是一头雾水。
在服务业发达的城市,则很容易找到产业集聚的“标识”。苏州工业园区北部的苏虹路,因为云集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而被称为“500强一条街”。这条路上一半的企业都与IT产业相关,所以苏虹路还被人形象地称为IT产业走廊。业界有句话叫“长三角高速路堵车,全球笔记本电脑涨价”,如今人们又为其加上了这么一句:“苏虹路塞车,长三角IT企业打喷嚏”。
大连软件园在十几年的发展之后,已成为国内软件产业最好的集聚区之一。截至2012年底,已汇聚了包括HP、埃森哲、松下、索尼、日立、AVAYA、NEC等48家世界500强企业。这里没有制造业的轰鸣,没有重工业的污染排放,有的是安静的办公环境和优美的园区景色。正是借助于这片软件园,从1998年园区破土动工至今,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值从2亿元增长到超千亿元规模,成为这座城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传统产业,不断优化着城市的产业结构。
苏虹路和大连软件园只是城市服务业的一角。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高端服务业产业聚集区,比如浦东的金融聚集区、中关村的科技园区、杭州的电商产业集群、深圳的文化创意园、横店的影视基地等等。从南到北,服务业相对发达的城市都有着很好的产业集聚。但在山东,类似这样有名的服务业聚集区域并不多见。即使是在山东要着力抓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济南和青岛,也难觅在某个行业有着较大影响力的专业性集聚区。
以软件产业的发展来说,山东的确因为起步晚等原因,落在了大连等城市的后面,但意欲奋起直追的山东软件行业,却总给外界规模小、布局散、影响力弱的印象。济南的齐鲁软件园汇集了近600家服务业企业,其中80%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但2012年创造的产值也仅为289.5亿元;在青岛,大大小小的软件园遍布各市区,但散而小的现状使其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青岛软件业务收入仅为深圳的14%,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创造的税收也要比南方城市低20%以上。
山东省发改委服务业协调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山东搞过四大载体,其中一个就是园区,也就是现在所谓的集聚区,但由于当时什么都往里装,所以发展得并不好。”正是看到了自身的问题,去年4月山东省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工作座谈会,特别提及要“打造金融、商务、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行业特色突出的专业性集聚区,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将示范区打造成我省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区和创新试验区。”
先发力的金融业和大而不强的物流业
世界最知名的金融街,是美国的华尔街。全长约五六百米,宽11米,却聚集着全球2000多家金融机构,号称美国和世界的金融中心。拥有这样一条街道,应该是所有城市的梦想。
青岛的金融街是香港中路,虽然只有1家银行总部落户于此,但金融楼宇在这里却很聚集。青岛要建财富管理中心,香港中路的地位举足轻重。
事实上,金融一直是山东的软肋,被认为拖了山东经济的后腿。2012年,山东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3%,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则已超过了6%。以青岛为例,其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仅为9%,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3位。“在经济大省里,都至少有一两家金融类上市公司,但迄今为止山东省内还没有一家,山东金融的发育程度和山东经济在全国发展的位次水平是不相称的。”山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黄晋鸿认为。
意欲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山东,在2013年8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7年底,山东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5.5%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则要达到12%以上。
山东一直以来并没有忽视金融业的发展,而且近几年的发展也可以用快速来形容。“十一五”期间,山东金融业年均增速为18.8%。2012年增长19%,为GDP的两倍。
金融机构一贯倾向于向大企业放贷,所以山东“大象经济”的特征又成为了外界问责山东金融行业落后的指向所在。此外,山东金融业中,银行业“一业独大”,实体经济的融资过度依赖银行。在山东,银行业资产约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4%,从银行业融资占到社会融资总量的80%以上。所以,在该意见中,关于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内容便成了一大亮点。正如山东金融办主任李永健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所言,股权交易中心可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还增加了投资平台,是山东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部分。
此外,建设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和青岛财富管理中心也为业界所关注。因为,一个省有两个中心的做法似乎并不多见。对此,黄晋鸿向本刊记者解读说,这恰恰体现了山东错位发展的思路,省会城市一般都会是区域性金融中心,而青岛的重点在于吸引,成为资金汇聚的中心,进行财富管理。
金融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业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黄晋鸿说,“经济与金融要匹配,既不能落后于经济发展,也不能超前。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就不再会是‘鱼和水’的关系,而成了‘狼和羊’的关系。”
对于山东每个地市将配备一位懂金融的副市长的做法,也正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山东金改的执行和落实。懂金融的省长与急需金融改革的山东,无疑是“一拍即合”,也许这会让山东的“金改”变得更“如鱼得水”,让山东金融业实现与山东经济的快速匹配。
除了金融业,物流业也是山东加速发展服务业确立的“十个主攻方向”之一。另外的八个是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业、研发设计业、旅游业、养老服务业、医疗健康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产品果蔬占了全国的45%,良好的工农业产业基础,使得物流业发展的一直不错。山东的道路交通网也是发展物流业的重大优势,最好的是河南,其次就是山东。”尽管如此,相对于物流业发展较好的宁波、重庆和上海,山东省物流与采购协会信息统计部主任范志强觉得“山东还只是物流业大省,而不是强省。”
临沂小商品批发城的繁荣景象堪比浙江义乌,有“南义乌,北临沂”之称。但山东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忠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认为,“临沂物流号称江北第一,但至今没有形成品牌;山东物流这么大规模,但没有一家像样的全国性电商;全省没有一个服务业中心城市,现有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太差。”
目前山东规模以上(营业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有3000余家。2012年,山东物流业增加值居全国首位,社会商品零售额居第二位,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为5.9%。所以,山东物流业近几年的加速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范志强认为,“未来,山东物流业应向综合性、信息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发展综合性物流、专业性物流、行业性物流和特色性物流。”
经济大省和服务业小省
如今的山东经历着“成长的烦恼”,烦恼之一就是“大而不强”。5万亿元的GDP可以保证坐上“第三把交椅”,但明显的“二三一”的三产排序显示的则是,亟需优化的产业结构。
山东服务业的发展落后了。若论服务业增加值的总量,山东也排在全国第三位,但山东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4.6个百分点,与广东、浙江和江苏相比,则分别低了6.2、5.1和3.5个百分点。
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过高,让山东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很难“提速”。2012年,山东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这三大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近50%。所以,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也坦言,山东的服务业发展“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并力主将发展服务业确立为山东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
山东服务业的发展,也缺少大的龙头企业的带动。2012年,山东最大的服务业企业是鲁商集团,当时的年营业收入虽突破600亿元,但却只排在全国第68位。江苏、浙江和广东都有过千亿元的服务业企业,但山东没有。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中,广东有28家,山东仅有9家。在山东100强企业中,服务业企业也只有13家。
就上述数据来看,山东服务业的确是一块“短板”,但这两年的发展却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2012年,山东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9995,8亿元,比上年增长9.8%,高于全国增速1.7个百分点。山东省发改委服务业协调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山东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提高了6.5个百分点,40%的占比也使山东排在了全国第13位,比2007年前移了16位。
如果以五年这个时间段来看,2007年山东三产占比是9.7:57,1:33.2,2012年则调整为8.6:51.4:40.0,所以,比较之下不难看出,山东这几年在服务业发展上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效,也意在不断减少工业占比,提升服务业。
但对于“短板”一说,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的看法是,“就山东产业结构的比重来说,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反映,不应过大放大‘短板’的说法。”
事实上,服务业不仅是我国许多发达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足,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关,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赛尔奎的“标准工业化结构转换模式”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3360美元后,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发达经济的阶段。当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应该达到47%以上,而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则应该达到35%左右。2012年,我国人均GDP为6100美元,早已超过4000美元,但此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还没有达到45%,为44.6%。而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2%,美国、欧洲、日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了79%、72%、72%。
在世界产业结构进一步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迈进,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攀升,现代服务业已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今天,相形之下,不难看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不足,而这无疑将会影响到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所以,将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转为“三二一”,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包括山东在内的诸多城市未来发展的转型依据。
借鉴“他山之石”
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常常会提到“木桶效应”: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将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效应”,也因此被称作“短板效应”。事实上,“短板效应”也同样适用于产业亟需转型升级的省市。弱势从另一个层面看,也意味着潜力。找到产业短板,也就等于是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总结山东服务业发展“短板”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虽是工农业大省,但工业结构低度化以及资源消耗型和要素驱动型的发展模式导致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上下游带动力不足,压缩了对服务业的需求;城镇化水平低,以及缺乏在全国、全省影响较大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低于服务业发展更好的江苏、广东和浙江等地;对外开放不均衡,大部分服务业较为封闭,管理落后,竞争力弱。
蔺栋华认为,山东服务业发展滞后,还与山东“重农轻商”、“重工轻商”和“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传统观念,以及山东整体的发展环境不够宽松,虽有很好的政策,但却总不能很好的落实等因素有关,这也是业界很多人一致的看法。
此外,山东大企业垂直化的发展方式,与南方省份遍地小企业采取的扁平化发展不同,也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华南理工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服务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冠霖就曾举例说,“山东有一家全国有名的企业,它自己什么都能做,不需要别人服务,而广东‘美的’一家企业有1000多家企业为它配套,为它服务,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观察江苏、浙江、广东和上海等服务业发展更好的省市,它们都在发展服务业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山东应该借鉴它们好的做法和经验。
这些省份都特别注重强化服务业考核机制,将完成相关目标与领导干部升迁、考核相挂钩,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以及借助节会提升自身服务业的影响力。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都成立了服务业联合会,针对性解决企业难题。自2005年以来,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就每年举办“长三角服务业发展合作论坛”,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服务业在不同区域和产业间的相互合作。
高含金量的政策激励,也是这些省份用来助推服务业发展的“法宝”。浙江对各市县营业税新增上缴部分予以全额返还,近三年来已返还48亿元;将营业税起征点调至2万元,扩大差额征税的惠及面;实行工商用电同价政策,商业企业每年因此减少电费支出10亿元以上;在土地政策上,优先保障服务业用地需求,对特别重大的服务业项目,则采取省级土地点供方式。
浙江从2009年开始,每年安排500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2011年增加到1亿元,以用来重点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江苏的扶持力度更大,每年设立的服务业引导资金为5.5亿元,其中近2亿元专门用于支持现代金融集聚发展。南京市正是借助于分拨的5000万元引导资金,并从中切割2000万元专项用于电子商务发展,使南京在该行业领域一直保持着全国领先地位。
此外,在引进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和抢抓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这些省份也有着比山东更大的力度和成效。目前,南京的软件和服务外包、无锡的物联网产业、杭州的文化创意和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都已初步形成了很好的规模集聚的优势,并走在了全国前列。
当然,山东在近几年的服务业发展上,也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省份的做法,并注重政策的落实。不断健全服务业领导和工作机构,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以优化发展环境;设立并安排了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近12亿元,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550亿元;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行服务业与一般工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并轨”;2010年至2012年,省财政对各市上缴省级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超过15%部分给予返还,三年返还资金约30亿元,这些举措都在不断助推着山东服务业的发展。
结语
“如此高调强调服务业的价值,如此高规格地为加快发展服务业造势,是比较罕见的。”在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于吉海看来,这次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山东,终于选准了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
2013年11月1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共30条,提出从加强引导、增加投入、简政放权、优化环境、激励创业、推动创新、强化考核等一系列层面的举措,来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并提出2020年的目标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基本形成服务业占主导的经济结构。对于《意见》提到的“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蔺栋华认为,郭树清是一个懂服务业的省长,“特别是他将服务业提高到实体经济的高度,这在以前也是没有过的。”
很多观点都把山东服务业发展的不足,归因于山东的资源优势和重工业占主导,认为是大企业的挤出效应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原因显然并不全在此。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第二产业的依托,如果山东能把工业发展的优势转移到服务业的发展上,通过二三产业的融合,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整合,无疑会极大提升产业结构高端化,加速服务业的发展。正如黄晋鸿对记者所阐释的,“发展服务业不是抛弃了制造业,而是向高端制造业升级,并促进现代服务业,使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耦合发展。”
篇8
塔斯马尼亚位于澳大利亚南面,是澳大利亚最小的州,也是澳大利亚惟一的岛州,距墨尔本仅1小时的飞行航程,然而,对比澳大利亚之旅,这里恍如另一个世界。
塔斯马尼亚州有近40%的区域被列为澳大利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神秘质朴之美使它成为最令人神往之地。
当横越南纬40度以南的巴斯海峡时,我惊叹距离创造出的自然美与阻断带给人类的孤寂。三角形的塔斯马尼亚主岛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维多利亚州之间被巴斯海峡隔开,海峡东连塔斯曼海,西南通印度洋。它是由300多个岛屿组成的温带群岛,面积相当于爱尔兰,人口却不足50万,夏天气候怡人,平均气温21℃,冬天温和,平均气温12度,这里离南极洲只有2500公里,常能感受到从南极飘来的冷风。
尽管我很受到塔斯马尼亚岛上的资源丰富多样,但还是惊异于它那隔世、细节上的差异性。岛上主要是山地,蕴藏丰富的铁、锌、铅、铜,锡和钨,以及澳大利亚大部分的水电潜能。博物馆资料显示除西北部外,塔斯马尼亚土壤贫瘠。岛上气候湿润稳定,最湿润的地区有温带雨林,特别是山毛榉和香桃木:在年降雨量略逊一筹的地区则生长着木质优良的桉树林,而干旱地区则为劣质桉树林或稀树草原。
在大片的桉树林区,动物资源最为丰富:鸟类有吸蜜鸟,黑鸟、黑鹊、黑凤头鹦鹉及各种其它鹦鹉;哺乳类有沙袋鼠、帚尾袋貂及环尾袋貂,食肉的有袋类则有袋鼬、斑袋鼬及塔斯马尼亚袋獾。苔属植物的生长地和高沼地有各种毛鼻袋熊。海岸地带则是绿色玫瑰鹦鹉及卵生哺乳类鸭嘴兽和针鼹的故乡。
篇9
[关键词] 舞蹈服饰 敦煌 飞天
飞天最早起源于印度,在中国有着很深的影响。她在佛教造型艺术中逐步兴起,几乎遍布我国各个朝代、各个地方的石窟寺庙中,受到了从古至今人们的追捧和喜爱。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曾说:“敦煌飞天,以歌舞伎为蓝本。歌舞化是敦煌飞天完全中国化的标志之一。飞天挥舞的彩带,飞天飘拽的长裙,飞天散花的手势,飞天跳跃的姿态,都是古代舞蹈演员舞姿的再现。”唐代是我国敦煌飞天艺术的繁荣时期,同时也是舞蹈艺术的兴旺期。唐代舞蹈艺术既有传统的中原舞蹈,又有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甚至还有异域的舞蹈。各种舞蹈不同的服饰和姿态动作对天的形象特征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造型、色彩和质料是服饰文化研究的三大要素。研究舞蹈服饰对飞天形象的影响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造型因素的影响
1.妆容
唐代进行表演之前都会经过认真的化妆,面部涂脂抹粉,以洁白为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和乐天柘枝》中曾描述到“玉面添娇舞态奢”,就是描述在柘枝舞表演时的脸部白嫩状态。如莫高窟112窟中的伎乐图,画中飞天的皮肤白如凝脂。中唐以后,舞伎中流行把眉毛画得很浓,徐凝在《宫中曲二首》中写到:“一日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有的舞伎还在两眉之间画着美丽的花钿图案。
2.发型
发型是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妇女很重视发型,富有创新性,特色鲜明。比较常见的有高髻、花髻、倭坠髻、坠马髻、闹扫妆髻、鬟等发型。唐代的发式与其它时期相比,更突出多变、新奇的创新性。其中,花髻是一种将鲜花插于发髻上作为装饰的束发方式,唐代人认为牡丹是花中之王,所以妇女常插牡丹花于发髻上,象征着富贵和妖娆。周的画作《簪花仕女图》中的贵妇就束有这种发饰。诗仙李白《宫中行乐词》曾有“山花插宝髻”的诗句,描述的就是花髻。莫高窟中飞天形象的发型很多来源于唐代妇女的发型。
3.服装
在唐代的飞天中,穿着暴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在唐代妇女中间,已经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即领口开得很低,在歌舞伎间流行。当时艺术形象中出现的袒领女装形象也很多。在永泰公主墓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薛能《柘枝词》云:“楼台新邸第,歌舞小婵娟。急破催摇曳,罗衫半脱肩。”描述的就是舞伎的舞蹈。
据考证,在唐代有一种叫做稠舞的舞蹈十分盛行,唐诗中也有很多描写绸舞的优美和飘逸的。尤其是在杨贵妃的名作“霓裳羽衣舞”之后,丝绸的轻盈飘逸,长长的飘带随风而舞,优美的舞姿被当时的画师们欣赏,进而揉进他们在飞天形象的创作中。在敦煌壁画的飞天中常常会出现一条丝带状的飘带,也常叫做披巾或者披帛。飞天所用的披帛往经过夸张,往往很长,且造型灵动多变。中国的飞天借助于披帛随风飘舞,有着轻盈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控制着构图的平衡。披帛不仅延伸了人体的线条,使身体的表现空间得到充分的夸张和解放。例如,初唐321窟壁画中飞天体态轻盈飘逸,婀娜多姿,栩栩如生,富有韵律感。长长的飘带,随风卷曲翻飞,衬以变幻莫测的流云,十分生动。正如诗人李白的诗句:“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中赞美仙女的描写。
4.配饰
在敦煌的飞天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持乐器飞舞的,乐器是飞天最重要的配饰,也叫做“飞天伎乐”或者“伎乐飞天”,飞天的演奏形态其实就是乐伎演奏乐器时的状态,区别是在佛国世界里乐器是不弹自鸣的。唐代变文为伎乐飞天配上了赞美之词:“无限乾闼婆,挣念乐器行。琵琶弦上急,羯鼓杖头忙。并吹箫兼笛,齐奏笙与簧。”描绘了飞天所处的欢乐气氛。中唐112窟壁画中反弹琵琶的飞天,造型优美,形象如同现实的舞伎模样。
二、色彩因素的影响
唐代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服饰色彩文化,色彩形式艳丽明快,特色鲜明奔放。从唐代的壁画、人物画中不难看出,女装的层次繁复,花纹争奇斗艳,色彩绚丽烂漫。对襟、套头、翻领、无领,薄纱搭肩,彩锦翔凤游鳞章彩绮丽,刺绣等无处不体现出雍容华贵,柔美大度,以纯色对比为主,将对比或互补的纯色配合使用,从而达到强烈对比的目的,从而奠定了中国传统服饰艳丽的基本色调。由此可以推断出,作为舞蹈服饰,为了更好地展示效果,服饰的颜色较生活服饰将更亮丽夺目。如盛唐莫高窟39窟中的飞天,披帛的一面是艳丽的红色,反面就是互补色绿色,青绿色和朱砂的对比使用,使画面显得鲜艳华丽,是盛唐时期飞天用色的主要特点。
三、质料因素的影响
唐代的舞蹈服装,追求新奇。《教坊记》记载《圣寿乐》的服装,衣襟上都绣着一个大团花,再在这件绣衣的外面笼上一件与绣衣颜色相同的短短的缦衫。在中国的石窟艺术中相对应的飞天形象可以无翼而飞,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曳地的长裙和灵动的披帛。长裙和披帛有如飞的效果,与当时服饰的丝帛衣料是有很大关系的。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点是以纱罗作女服的衣料,纱罗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面料,以蚕丝织造而成,其特点是柔软轻盈、细腻滑爽。有诗句形容其“举之若无,真若烟雾”,故有轻纱云罗之称,这种面料的透气性极为优越,能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朦胧美,使用这种面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对这种服装的概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丝织的衣料具有轻盈灵动的效果,故而可以迎风而舞、飘飘欲飞。而厚重的棉麻衣料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这种效果的。所以,在敦煌壁画中呈现出了飞天的飘逸。
四、结论
唐代社会造就了中华艺术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时代,具有自尊自信而又宽容的恢弘气量。在这样的时代里,唐代的艺术构成了有机的整体,每一个艺术门类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特征,飞天作为敦煌壁画艺术题材中的一支奇葩,唐代的舞蹈服饰对其形象从服饰造型、服饰色彩和配饰方面都有着很大影响。谭树桐先生说:“在某种意义上,敦煌飞天是十六国至唐代乐舞百戏兴盛的升华。”宗白华先生也在《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和价值》一文中说过“敦煌的艺境是音乐意味的,全以音乐舞蹈为基本情调。”由此可以看出,敦煌飞天的舞蹈场面与现实中唐代歌舞升平的生活状态是密不可分的;敦煌的舞蹈形象也与唐代的舞蹈服饰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华梅.中国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篇10
慧点政务协同应用平台除能提供基础的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功能外,还为政府机构提供了门户平台、领导工作台、网上审批系统、公文交换系统、内网网站、单点登录系统等,并预留了与政务CA系统间的接口,可以充分满足政府的政务协同应用要求。
政务协同办公系统
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作为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现代办公过程和组织重新整合、完善和数字化的再造过程。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是政府整体信息系统或政府内联网的必要组成部分和通信基础设施,是建设在物理网络与网络操作系统基础之上的核心应用平台与应用系统。
行政审批系统
慧点科技行政审批系统,为向政府集中行政审批中心提供支撑,主要服务于进行审批申报的企业和社会公众用户。该系统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推进电子政务为主要目的,着重从政府面向社会服务的内容上,用信息化的手段进一步改善和规范政府行政审批过程。行政审批系统的网上、网下审批办理实现审批过程信息的整合,使所有政府承办的审批业务,不论从网上办理还是网下办理,都能够在统一的审批信息系统中查询和,办事者能够及时了解审批进展,领导、监督人员和工作人员能够对过程进行催办、检查等处理。
公文交换平台
公文交换系统要求能够实现跨部门之间电子公文的安全传输,主要完成电子公文交换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功能,实现机构与机构之间办公系统文件安全传输,实现跨平台之间文件安全传输。公文交换系统应提供统一的业务平台,不同部门完成电子公文的发送、传输、接收以及打印等业务操作,同时应提供开放的、可扩展的接入机制,方便的接入方式。
单点登录系统
单点登录系统可以帮助政府部门解决Web层、应用层、数据层的统一的单点登录和统一身份认证问题。单点登录系统是慧点科技多年潜心钻研在协同应用中实现信息安全的重要成果,是慧点科技PMI安全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内网安全防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