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范文
时间:2023-03-25 21:2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儿舞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就是事物的独特性,其他人或事物无法替代。但艺术的个性又不尽然,艺术的个性应该是事物的多重共性的融合,从而形成作品的独特形象与气质。这一形象与气质,靠什么来体现呢?个人经验认为,应靠“意象”与“现实”的相互观照来体现。作品中有了拥有丰富内涵的意象,现实才更生活化,大众对其的可视感、可触摸感与通感也就更强。这部作品就具有了成功的基础。
意象与现实其实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存在,当意象与现实的边框被打破,两个不同层面融为一体,作者的创作诉求就得以呈现出来。这在少儿舞蹈编导创作尤其重要,比如表现“小鸟”的题材屡见不鲜,虽然人物形象相近,但选择不同的表现层面、或不同的故事、或赋予不同的时代背景,让意象与现实互通互融起来,会使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列举以下作品:
舞蹈《小鸟天堂》(1993年作品):表现的是广东四会一个小鸟栖息的游览胜地,反映了小鸟一家在大榕树下的幸福生活,既突出了家园这一美好意象,同时又是与现实紧密相联的。1993年,是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广东来了许多五湖四海的打工仔以及他们的孩子,他们都有着对家对团圆的绵绵渴望。同时,广东四会又是一个知名的侨乡,家,这一意象在华侨心中根深蒂固。于是,作品编排之后,获得了比较大的认同。
舞蹈《归巢》(1997年作品):用鸟巢比喻家的大概念,通过描写两群小鸟共同归巢,比喻1997年之意,构思巧妙,联想合理,也是意象的现实与现实的意象打破壁垒深度融合的作品。
舞蹈《有只雀仔跌落水》(2011年作品):其音乐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广东童谣,描写一群可爱的雏鸟站在枝头参加跳水,在游戏中相互鼓励,体现友爱、勇敢的主题,作品大胆想象,赋予了小鸟新的游戏功能——跳水,充满童真童趣,这里,童谣是意象的载体,友爱是现实的追求。
舞蹈《愤怒的小鸟》(2013年作品):这是一个当年最流行的电子游戏,编导把游戏中的情景转化成舞台的形象,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引起了观者的共鸣。
二、意象符号化,让少儿舞蹈产生贴近生活的无穷魅力
意象的内涵本身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像诗歌里的美感与韵律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受得到,但它所具有的符号感反而让它获得更强的现实意义,观者就会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比如,我们从表象上看,许多作品表现的题材相近,但随着编导把主题以不同的社会化视角加以投射,抓住所反映的人文内涵,然后把这内涵赋予某一意象,就能让对象本身直指现实。例如,同是反映电脑的题材,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脉搏,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反映不同的精神内涵,作品举例如下:
舞蹈《世界之窗》(1997年作品):作品以一个电脑界面作为布景,反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便利途径,在这里,似乎看不到任意诗化意象的东西,只是现实中存在的电脑,舞台上的这一工具,但它带给我们的心灵冲击是有目共睹的。
舞蹈《联想娃娃》(1999年作品):舞台中央同样也是一个电脑键盘的模型,每个键盘键都是由戴着黑色博士帽的孩子组成,道具设计联想合理,寓意通过努力学习方可成就未来,作品很现实,但观众却从中看到更深层次的美感。
舞蹈《十兄弟》(2002年作品):寓意十个手指头,表现必须团结协作方可轻松地敲动电脑键盘,反映团结这一主题。舞蹈《QQ空间》(2006年作品):通过这一新时代的产物,表现了中美两国孩子通过QQ空间建立友谊桥梁。这两部作品都是直指现实的创作思路,几乎都将具体的意象全部抽离了,但观众不仅不觉得难以理解,反而从现实的冲击中感受到了更大的艺术力量。
三、意象的折射与现实的隐喻,让少儿舞蹈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冲动审美
意象在很多时候都是直接给人以审美愉悦的,但如果让它起到镜面作用,折射现实中的另一种美,将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同时,少儿舞蹈的主要受众是少儿,如果让现实意义隐蔽起来,而采取一种隐喻充满童趣的方式来表达,就适时地带给了大家一个新的作品。
比如,表现大环境下相近的现实题材,选择不同的意象来折射,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舞蹈作品,以小见大是编导捕捉现实题材的主要手段,如,同是反映留守儿童的作品,因选择了不同的意象折射点而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盼望”是留守儿童的集体情思,看似简单,实则在创作时发现漫无边界,更不能直接简单地表达,只有选择比较合适的切入点,用比较隐蔽的方式进入,才能准确地体现人物内心活动,准确表达主题。
例如舞蹈《遥远的爸爸妈妈》:节目在一种绵绵思意的情绪中推进,切入点是一部电话,描写留守儿童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待远方打工的父母给他们打来电话,节目的结束采用“孩子们继续在电话旁等待”这一悬念式结尾,给观众留下遐想的空间。
舞蹈《爸妈我想你》:节目表现一群留守儿童到车站迎接打工归来的父母,作为切入点的意象是孩子们的新衣服,孩子们盼望着父母给自己带来过年的新衣服,节目的结束采用“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反映天伦之乐的结尾,让观众的期待值得到了满足。
篇2
一、少儿舞蹈教育可促进少儿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晓邦说:“艺术以他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情感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少儿舞蹈教育训练从生理上可以促进少儿的骨骼发育、提高少儿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首先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者,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一般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I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此,少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再者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少儿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儿童的意志,增强了儿童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最后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儿童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二、基础训练是培养和开发学生肢体语言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基础训练就是严格的基本功训练,首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解决和克服学生的自然形态,视学舞蹈的少儿,身体缺少“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表现为松懈、呆板、僵硬、不协调,因此。就必须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使他们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形态;训练其肢体的柔韧度,形成其各部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各关节的柔韧力量:培养其音乐感和伴随音乐灵活、自如地运用手、眼、身、步四种动作的风格韵律。
三、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是民族舞蹈的培养和训练
篇3
关键词:少儿舞蹈;编创;分析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178-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尤其是对于少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少儿舞蹈的编创过程中,应该要根据少儿的各种心理特征进行选材,促进少儿对舞蹈的学习。
一、少儿的各种心理与生理特征
在进行少儿舞蹈的编创时,应该要掌握少儿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根据其具体的特征来进行选材。由于少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舞蹈的编创工作时,也是与成人的舞蹈编创不同的。少儿的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少儿生理方面的特征。少儿的生理特征是进行相关的舞蹈编创的基础,由于少儿正好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在生理方面,他们的骨骼一般都比较软,柔韧性比较好,但是肌肉的收缩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疲劳。这些生理的特征使得少儿在各种舞蹈动作的平衡保持以及控制方面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在进行少儿舞蹈的编创时,应该要尽量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及反映儿童的天真与活泼的性格的舞蹈动作,便于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模仿。第二,在少儿的心理方面的特征。少儿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在舞蹈的编创工作中应该要选择一些比较简单易于模仿的动作,以免对少儿的生理成长带来影响。由于少儿对外界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很容易进行想象,也比较好动,他们的思维一般具有很高的跳跃性,他们也有很强的表现欲,因此在实际的编创工作中,应该要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进行创新,因此在少儿舞蹈的编创中,应该要尽量保证舞蹈比较形象短小,可以是一些通话的题材,便于吸引少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二、少儿舞蹈的编创
(一)少儿舞蹈的选材。对于少儿舞蹈的编创工作,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进行题材的选择。舞蹈的选材对整个舞蹈的形式、风格等都有决定性作用。对整个舞蹈的效果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少儿舞蹈的选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可以在生活中直接进行选材,少儿舞蹈的创作应该加强从生活中选材的力度,少儿对生活中的事物比较熟悉,在生活中取材,也比较能适合少儿的习惯。比如以书包为题材进行编舞,反映当代的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去上学的舞蹈形式,孩子们可以背着书包迈着比较沉重的步伐,形象地反映出当代很多儿童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的现象。这也是比较贴近少儿生活的一种题材,往往能够激发少儿的兴趣,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也是他们乐于表演的舞蹈。比如大自然中的很多题材也可以应用到舞蹈中,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比较浓厚,也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特性选取一些自然中的题材进行舞蹈创作和教育。其次,也可以从间接的生活中进行题材的选择。间接生活指的是与直接生活相对应的一种生活来源,比如各种童话、寓言等,都可以成为进行儿童舞蹈创作的基础。这些寓言、童话等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儿童的学习。比如我编排少儿集体彝族舞蹈《小小哈尼乐》和少儿汉族独舞《蛤蟆调》等,都是通过对孩子生活和嘻戏的场景来构思符合儿童的舞蹈动作。总之在进行少儿舞蹈的编创工作时,一定要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从少儿的生活中进行舞蹈题材的选择,便于少儿学习舞蹈的效率提升。
(二)少儿舞蹈的结构。舞蹈的结构指的是舞蹈中的各种组织形态,体现了编舞者的整体的构思以及思想情感等,是舞蹈作品展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如果舞蹈的编创工作中只是注重对舞蹈动作的编排而忽视了对舞蹈结构的重视,则很有可能导致舞蹈没有灵魂,使得创作的宗旨不能得以体现。舞蹈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情绪性的结构。这种舞蹈结构指的是在舞蹈中有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情绪作为整个舞蹈的主线,其中的情节比较简单,甚至是没有情节第二是情节性舞蹈结构。情节性的舞蹈指的是在舞蹈中加入了一些情节,用一种戏剧性的情节的表现来体现舞蹈的主旨。第三是音乐性结构。舞蹈中的音乐性结构不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形式,与情绪性以及情节性的结构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这种舞蹈结构一般是从音乐中进行选材的,将音乐的形象转化成为舞蹈的形象。舞蹈的音乐结构要求要有音乐的作品作为依托,要分析音乐中的结构,理解音乐中的内涵之后才能进行有效的舞蹈创作。
(三)少儿舞蹈编创中的音乐。舞蹈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是与其他艺术相结合的,在舞蹈中,音乐可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有音乐的舞蹈才是完整的,当然也有一些没有音乐的舞蹈,但对于少儿舞蹈而言,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同时音乐的节奏感要尽量鲜明,才能引起儿童的动感表演。在进行少儿舞蹈的编创之前,要结合舞蹈的内容和形式选择合适的音乐。才能使得舞蹈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三、结语
少儿舞蹈的编创工作与成人舞蹈的编创不同,在实际的编创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少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把握,根据少儿的特征进行舞蹈的选材,同时要对舞蹈的结构合理的编排,加入合适的音乐,创作出适合儿童的舞蹈。
参考文献:
[1]陈志光.试谈少儿舞蹈的创作特征及教育功能[J].大众文艺(理论),2009,(06).
[2]高锐.浅谈少儿舞蹈的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0,(10).
篇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各地纷纷形成了小学学校和幼儿园重视、学生家长全力支持、小朋友踊跃参加的少儿舞蹈教育的火红局面,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培训学校在举办,各种不同级别的比赛在开展,还有各种各样满怀热情的人们在参与。可以说现在正是一个广泛开展舞蹈基础教育的大好时机。可是现在面临的状况是机遇多、问题也多,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学缺乏方法、缺乏规范、缺乏科学。
比如大多数少儿舞蹈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仿,形成教一个、知一个、教三个、知三个的填鸭式教学状况。
二、少儿舞蹈教学的本质及原理
少儿舞蹈教学训练的本质是训练良好的形体和气质,掌握一些基本舞蹈技能技巧,提高身体素质和表演能力。少儿舞蹈包括技能基础、韵律基础及表演基础。技能基础训练以能够完成各种规定动作的身体潜能训练为主。韵律基础训练以动作的形态和节奏的协调作为基本要素,因此,要符合舞蹈动作形成当中的时空要素的结合规律。动作基础训练关系到律动进行过程中如何体现音乐性的问题,因此,要符合节奏和旋律的形成规律。表演基础训练主要以用舞蹈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为主。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少儿舞蹈教师的任务是唤醒学舞者的潜力,促使其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内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最佳发展。比如新的学生来了,跟大家一起跳“手拉手拍拍手”的舞蹈游戏。事先不告诉怎么跳,只是跟着感觉一起跳,跳完了,所有的新生都很激动,觉得很好玩,而且非常自信:我能行。又比如跳中国舞,让学生跟着老师跳,并比划着用右手“写”出一个“我”字来,撇、横、竖钩、提、斜钩、撇、点,“我”字“写”完时学生兴趣大增,马上感悟到点与线的关系,从而举一反三,写出别的字,继而让她们按照节奏随意地作出大的造型,变化到小的造型,左边的、右边的、高的、低的等动作变化,使她们懂得这种造型之间的变化过程,就是舞的过程,也就是对舞蹈的初步认知与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们动脑筋,主动学习。并且通过动作连接的训练,打好即兴表演的基础。
三、少儿舞蹈教育主要任务
1、外部形态动作的培养。舞蹈艺术是以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之一而存在的。少儿舞蹈表演,首先要有一个灵活、协调、匀称的外部形体。通过基本功和形体训练,充分开发孩子们蕴藏的运动潜力,最大限度地延长孩子肢体线条,增强孩子们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扩展他们的舞蹈范围,为以后有丰富的舞蹈表现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一个简单的擦地动作,该怎么站,怎么擦,使什么劲,到哪压着收回等,教师都应交代清楚。同时通过动作示范,加深孩子们的感知印象,严格按训练步骤去做,准确地掌握好每一个动作。但其过程单调而又艰苦,少儿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学中,教师亲切的教态,形象的语言,温和而关注的目光,都会给他们带来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在外部形态动作的培养中,除了有灵活自如的形体之外,还必须具备掌握各种不同风格、动律的舞蹈的能力,这是舞蹈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然而,业余的舞蹈学习,孩子不可能掌握很多舞蹈内容。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其在短期内尽快地掌握到更多风格各异的舞蹈动律,以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表演,是我们每一个舞蹈老师所面临的难题。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总是先从一个个民间舞的“开法儿”(即启蒙)教起,然后再进行单一动作组合的教学。我认为,可以打破这种传统的单一舞种教学活动模式,从众多的舞姿中提取那些动律特征最明显、舞蹈性最强的精华部分,重新组合起来教给孩子们,这样孩子们不但能很快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表现,而且还能在舞蹈中深化其动律特点,加快提高其外部形态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2、内部情态的培养。唐朝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先者,莫先于情”。教师要启发孩子的情感,首先自己要被舞蹈所感动,然后,再用有情感的语言和动作去启发、打动孩子们。舞蹈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和对孩子们的耐心。感染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当孩子们开始学舞蹈的时候,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他们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喜欢才可能做到最好,教师对舞蹈的热情无论在课上或课下都会有不经意的流露,这能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向往和喜爱,使他们在充满希望、充满乐趣的环境中汲取舞蹈的知识,诱导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为他们在舞蹈方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为此,教师要开阔视野、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师生沟通能力。在教学中,不能机械地一味以练为主,应该注意对孩子们的启发和讲解,有效地保护孩子们练功的积极性。
篇5
关键词:舞蹈教育 少儿 素质教育
目前在社会上少儿的舞蹈学习班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很多家长看别的孩子都报班,也跟风一样,形成了一股报学习班热潮。但是在这个报班热潮中,我们看出了一些问题,究竟对于少儿舞蹈是是偏向舞蹈技艺方面,还是针对教育的角度,众多人的看法不一。大多数人认为,少儿舞蹈主要在于锻炼孩子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促进骨骼发育。也可以通过舞蹈学习,形成优雅的气质,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只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对于少年儿童舞蹈进行普及教育,提高普遍提高少儿身心健康。其次才是对于艺术的追求,慢慢对少儿进行舞蹈美育教育,身体健康的同时,拥有美丽的心灵。
一、少儿舞蹈对少儿的重要作用
少儿舞蹈具有自己的特点,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活泼性和欢快性,注重展示儿童的童心和童趣,不像成人舞蹈那样要求体会人物思想变化。少儿舞蹈的作用在于锻炼少儿的智力,培养坚强的品质,增强身体素质和培养少儿审美能力。通过舞蹈学习,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学到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少儿学习舞蹈,能够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心理和身体健康。
(一) 少儿舞蹈能够锻炼少儿的体魄
少年儿童正式发育和骨骼生长快速时期,这个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塑造良好的身材。少儿舞蹈是在动态过程中塑造美,协调肢体动作,让运动更加灵活优美。通过舞蹈学习,可以促进儿童消化系统,改变那些不爱吃饭,身体瘦弱孩子的体质。同时,经过舞蹈训练的孩子,具有很强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培养少儿团体合作意识
少儿舞蹈很大的特色是以集体舞居多,讲究的是动作规范,队形整齐,整体上给人以美感。在这个时候,每一个个体儿童出现不协调,动作不认真的情况,都会影响整个团体的表演,团队的美感就会被破坏。在做团队的组成个体,少年儿童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出团队精神,互助合作意识。当期,少年儿童都是家里独生子女,接触外面世界家少,承载了两代人的宠爱,很容易出现一些娇气和不合群现象,通过团队少儿舞蹈集体舞,能够改变孩子的家庭人性毛病。在接触其他小朋友过程中,也锻炼了孩子交往能力,克服那些内向、怕生和害羞的心理。
(三)舞蹈训练有利于少儿的智力发展,激发少儿创造力
少儿舞蹈的很多创作来源于自然界和生活,把自然界很多灵动的动物动作,都加入舞蹈创意中来。舞蹈中专门模仿小动物的,比如:小兔子,辅以简单的肢体动作,生动表现出孩子日常爱蹦、爱跳的特点,充满了童趣,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就增加了少儿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同时提高孩子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舞蹈的旋律和节奏也可使儿童提高感知和对事物的理解力。少儿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在老师的启发下,会提高自己对事物的想象力,通过内心感悟来理解舞蹈的动作内涵。而舞蹈动作在一定环境下也可以激发儿童的表现欲,运用丰富的肢体动作表达内心的快乐心情。通过舞蹈训练对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智力能力提高有很大的益处。
同时通过这样舞蹈的教育和培训, 少儿会慢慢地领悟出舞蹈的内涵,也会在不断训练中知道生活中要通过付出才能有收获的道理,舞蹈学习要孩子有一定的时间,坚持学习,才能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现更好,激励孩子去更加努力提高舞蹈技能。舞蹈通过实践,培养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对儿童创造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二、少儿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弊端
少儿舞蹈教育在社会上发展得如火如荼,不少培训机构千方百计地扩大招生规模,从根本上来说,这些社会办学机构的存在,给了少儿舞蹈教育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引出了各种弊端,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改善少儿舞蹈教育现状,提高少儿舞蹈教育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教育者教育水平差异大
目前很多儿童家长都希望孩子学习舞蹈,滋生了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教育班群体,这些机构不像正规教育机构的要求那么严格,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场地设施都没有正规机构的完善,缺乏统一管理和监督机构,不同机构舞蹈教学水平差异很大,少儿舞蹈教师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没有固定保障。
(二)缺少趣味性和多样性
少儿舞蹈教学必须在正确领导下,才能够选择适合少儿的舞蹈曲目,很多机构教学,在单调地给儿童排固定姿势和动作,让学生刻板简单模仿,没有任何创新和特色而言,抹杀了少儿舞蹈教学的童趣与童真,让本来趣味多样的少儿舞蹈,变成了简单的机械重复动作,甚至为了功利的追求比赛,单纯训练参赛项目,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无法实现少儿舞蹈的艺术美育价值。
(三)偏向成人化的舞蹈教学
目前少儿舞蹈教育者,不一定都是从幼师出身,都是成人学好舞蹈,就直接去教少儿,没有站在少儿的立场上,用着成人的思维和观念,远远偏离了少儿的思想情感。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儿童会受到不健康的思想影响。现在很多教育机构的教师没有经历儿童培训,对儿童的舞蹈掌握得不深入,拿现成的成人舞蹈教育少儿,致使舞蹈缺少童趣,失去了少儿舞蹈教育的目标。
三、少儿舞蹈教育的对策
少儿时期是少儿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成长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而舞蹈教育就是提升少儿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儿童的本能是听到有趣的事情手舞足蹈,来表达一种心情。因此少儿舞蹈教育非常重要,对于少儿舞蹈机构和教育者提出一点建议和要求。
(一)要设计一些符合少儿年龄和心理的舞蹈动作,去教授少年儿童
少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体的技能和承受力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不能承受过多的压力和张力。所以教育者在为少儿选取舞蹈曲目和编导舞蹈动作时候,必须考虑在少儿能够控制和把握基础上,增加符合少儿心性的舞蹈动作,简单明快,反映儿童灵动而天真的性格。
(二)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考虑少儿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即便是大学生学习舞蹈,也要讲究个方式方法。少儿舞蹈教学更应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少儿的学习热情,带动少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发挥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教育方法,注意儿童的天性引导和发展,调动对于舞蹈韵律和表现内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才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的效果和监督通过反馈而达到
对于少儿舞蹈教学效果,可以采取一定的反馈意见,来完善和提高教学,纠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一阶段的学习,要对少儿个体进行观察,针对个体不同,进行差别指导和教育。也可以借助于家长的配合,对于孩子学习效果如何进行跟踪,之后把信息反馈给教师,这样才能保证少儿学会的舞蹈,而教学机构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友,刘春平.中小学实施舞蹈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董桦.浅析儿童舞蹈艺术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3).
[3]张祖清.儿童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篇6
一、少儿舞蹈表演表情训练的意义
少儿舞蹈表演,表情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但现在几乎所有的培训学校都不是很注重孩子面部表情的训练,而是一味强调基本功、翻跟头等让家长眼前一亮的高难度动作。一个好的表演苗子,除了舞蹈基本功好之外,表情也很重要。
舞蹈是一种行为艺术,舞蹈表演是用无声的肢体语汇来表达一种情景状态,通过面部情绪、肢体情绪结合音乐来完整地表达一个内容,传递给人们美的视觉效果。少儿舞蹈表情训练,使每个孩子都学会拥有自己独立专属的表演模样,让孩子们学会用眼睛说话,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一个完整的情节。表情训练可大大提高孩子们的勇气,锻炼她们的性格,让她们更加活泼可爱,不害羞,不怯场。少儿舞蹈表情训练这一过程,不是在雕琢一件固定形式的艺术品,而是升华一个会把自己情感更加完美地表达给世人的精灵。表情训练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力和积极的态度,建立自己的完美人格。
二、少儿舞蹈表演表情训练的方法
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凝聚的焦点,它是不可缺少的。面部表情是舞蹈演员表达角色内心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中面部的表情反映出舞蹈形象的情感,运用好面部表情会为舞蹈增辉添彩。舞蹈表演中的面部表情具有虚拟化、感性化、类型化的特征,在舞蹈中具有帮助塑造舞蹈形象、表达舞蹈形象内心情感和渲染舞蹈表演气氛的作用。
(一)让学生掌握面部表情
表情训练,首先从训练五官之一眼睛开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常是情感表达的第一个感官,孩子们那闪烁的大眼睛,好似在讲述一句话或者一个故事。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能看,会看,看得见,目不转睛地看着正前方,先固定眼睛的位置,再进行不同位置的眼神练习,每一次变换时,用眨眼睛来表现看过去的位置,指导学生对着镜子认认真真地练习每一次眨眼。对照镜子做练习,既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眼睛或脸上,也可以训练学生眼神静止在一个方位上不动或多个方位点的准确度。其次训练眉毛,挑眉可以表达情绪的变化。最后训练嘴巴,嘴部的表情训练重点表现在嘴型上,微笑时嘴角上扬嘴唇微并,伤心时嘴角下撇,高兴时唇开露牙嘴角上扬。逐一进行面部肌肉训练,器官协调一致才能表达出完整的情感。
有很多学生对表情情绪的意义都不是很了解,需要教师从最基本的表情训练开始一一讲解。教师应从喜怒哀乐这四大类情绪入手,每一种情绪都要进行言传身教,让学生区分开这四种情绪在脸上表现出来时是什么样子,并让学生对照着教师的模样,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是不是和老师的表情一致。对学生来说坚持住一种表情比较困难,在授课过程中,我把面部表情训练结合舞蹈动作配合着进行训练,效果显著。在提示面部表情的同时让学生进行舞蹈动作,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脑中形成一个记忆,什么样的动作,做什么样的面部表情,理解了这些基础表情之后,其他的面部表情训练才可以慢慢展开。
(二)表情训练方式的引导方法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把各种面部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是到了课堂上,做训练时却突然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采取用孩子们所熟知的音乐和故事来做引导训练,带领学生们一同走入他们感兴趣的世界。比如最近热播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孩子们可以边做训练边唱歌,我还给孩子们讲小红帽与狼外婆的故事,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人物,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用自己的原生态面部表情来表演。
篇7
关键词:舞蹈教育少儿舞蹈创造力模仿探索即兴
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生活的发展。英国科学家黑克舍说过:“在每一项伟大发现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造力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儿童时期是人的生命进程中思维、学习与创造最活跃的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一切未知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善于幻想和想象,是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创造力的培养需从少儿开始。
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涵盖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尤其在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作用。通过舞蹈教育,让孩子参与舞蹈情境和情节的设定、动作的编排以及表演,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想法,激发孩子们发现、探索的欲望。这对少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一、我国少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从学龄儿童学习舞蹈的情况看,年龄越大,学舞蹈的人就越少。每个正常的人一出生就会手舞足蹈,在学龄前常会在大人的欢笑中伴着音乐高兴地跳着自编的舞蹈。“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这门综合艺术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自从接受正规舞蹈教育后,本对舞蹈感兴趣的孩子逐渐害怕上舞蹈课,甚至在舞蹈课上失去原有的信心,以致不再对舞蹈感兴趣而放弃进一步的学习。这是什么原因?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两点:第一,现行的少儿舞蹈教育方法是“口传身教”,其主要表现为对动作的模仿,同时贯穿着强化式、强制式、封闭式训练,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上行下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个动作、一个组合。这种教育方法虽然是舞蹈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者也习惯将舞蹈作为一个固定要领灌输给学生。但殊不知这一切可能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展,使他们渐渐地丧失了主动性而滋生了依赖性,不知不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单一的模仿让孩子感到枯燥,尤其对于模仿能力和舞蹈条件较差的孩子来说,动作不及别人快,舞姿不够优美,容易使他们丧失对舞蹈的兴趣。第二,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学习舞蹈就是为了锻炼形体、培养气质。当他们把孩子送往舞蹈培训班学习后,希望老师在训练中对他们的孩子严格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基本功有没有长进,上过几次舞台。若孩子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家长可能就认为孩子不行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学舞蹈的信心。传统的舞蹈教学过多倚重于动作模仿学习的接受学习方式,忽视了孩子发现学习的方式,这种偏向影响了孩子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学习的兴趣。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位于主体地位,并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力的形成。通过创造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它比一味地模仿更能让人心情愉悦。
二、少儿舞蹈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我们需要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是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境界。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变化。
传统的舞蹈教育重点在于动作的模仿和训练,但模仿不等于创造,模仿会让孩子们渐渐产生依赖的惯性,不勤于动脑,不善于动脑。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在被动状态下,大脑易于疲劳,思维相对迟缓,并易于产生抵触情绪。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舞蹈教育者们真正需要思考改变目前陈旧的、不合理的舞蹈教育观念,消除舞蹈教育的种种弊端,改革不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少儿舞蹈教育,将少儿舞蹈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三、在少儿舞蹈教育中进行创造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营造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在愉快的心情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应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潜能,让他们学会表现自我,敢于表现自我。无论学生表现得怎样都应该给予鼓励,这种敢于表现的精神,最终将引发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创造天性。
(二)让孩子回归自然
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邓肯对少儿舞蹈教育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让孩子们到我的学校来就学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意识到蕴藏在自身之内的这种力量,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心中强大的热情,激发这种实际存在的美的因素。”她称这种方法为“唤醒灵魂”。为此,她经常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海边奔跑、跳跃,到自然中去感受浮云的飘动、禽鸟的飞翔、林涛的起伏、树叶的摇曳,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难以遏制的内心冲动,从而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种创造冲动正是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结果。
(三)进行“即兴”舞蹈训练
“即兴”是在人的无意识过程中,瞬间对“客观事物”的感触而发生兴致,进入表现的状态。所谓“即兴舞蹈”是舞蹈者随自己的兴致所至而手舞足蹈。它的艺术表现如同诗人的即景叹吟,画家的即席挥毫泼墨,在艺术表现的内因上是一致的。即兴对人的行为而言,是人的本能,是人感受“客观事物”的最初本性,即行为手段。如:当孩子还在母亲的怀中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那些在幼儿园的孩子们听到动听的音乐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舞动全身,这些都属即兴舞蹈。即兴是创作的伴侣,创作往往有某个即兴引发。在即兴状态下能让人意外地发现新东西,并通过感悟到的新发现,由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挖掘创造潜能。那么如何进行即兴舞蹈的训练呢?方法很多,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种方法。
1.引导孩子通过=对舞蹈元素的运用,调动出他们自身的动作
舞蹈是一门传情达意的艺术,而任何风格的舞蹈的情感表现都借助于动作的时间、空间、力量三要素的变化来帮助完成。让学生在理解并把握三种元素在动作中的运用过程中,培养投入的状态和探索精神,挖掘创造潜能,并为他们在即兴中做到传情达意打下基础。
(1)时间元素:体现在节奏和速度上。节奏在音乐中常见的有2/4拍、3/4拍、4/4拍,可以让学生配合节拍的长短用跺脚、扭臀的方式表现,也可两人一组相互用相同或不同的身体部位碰触,来把握身体的节奏感。速度指动作的快慢,训练中可让学生配合有巨大反差的音乐进行运动,也可通过启发学生不同情绪的表达来训练他们动作速度的运用。如:做一组动作,当表达情绪较平稳时动作速度会较平缓,表现兴奋、高兴或激烈时动作速度会较快。
(2)空间元素:空间划分按身体不同部位与地面的接触可分为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让孩子认识三维空间,可通过做静态舞姿的方式,一维空间用膝部及膝部以上部位着地做各种舞姿;二维空间则脚着地做任何舞姿,身体离开地面的舞姿在空中为三维空间。待学生认识三种空间后,通过限制在一种空间里的运动训练挖掘他们自身尽可能做到的动作。如:要求只在一维空间做流动,运动过程中老师不断启发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接触地面,并体会接触时其他部位能产生的动作,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能发现无数的一维空间动作。每种空间分别得到训练后再综合训练,即空间变化的训练。让孩子感悟动作在空间的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
(3)力量元素:动作的力度也是舞蹈的重要表现方式。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微风、强风和台风的不同,感受力的不同,也可启发学生以生活中的各种用力的感受来进行变化,如:尝试客气地向对方伸手表示“请给我”时动作柔和,而表现生气或命令时,同样的伸手动作却干净、有力等等。让学生体会到对力度的把握可使动作产生出不同的质感,在舞蹈中表现不同的情感张力。
有了分组练习作为基础,再让学生进行综合变化练习。在即兴过程中,老师在适当的时间提醒学生三种元素的变化,让学生对舞蹈三元素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清晰。同时,学生们为自己发现了如此丰富的动作而心情愉悦,并对本身能力产生了自信感,从而增强创作的欲望。
2.道具应用练习
让学生将一个普通的司空见惯的物品做道具,进行充分运用。如:用一件长袖上衣做道具,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穿在上身,脱下来后用手拿着。通过尝试和探索,发现它能遮在头上当帽子和伞,可套腿上,脱下来可用两腿夹着,也可一个袖子套手臂另一个袖子套腿,还可以两个人每人穿一个袖子等等,方法应有尽有。同样,用不同样式的凳子做道具,通过与凳子不同的接触方式可做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造型和流动动作等等。学生们通过训练,从一种司空见惯的道具中发现了意料之外的用法。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不断有新发现需要积极思考、探索和尝试,无形中发展创造思维,开发了创造潜能。
3.情境联想练习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感觉进入设定的情境中,用形体将老师提示的情节表现出来。如,在山上玩,突然天下大雨,进入一个很黑的山洞避雨,一只蝙蝠飞过被吓了一跳,凉风吹到身上,又冷又害怕。第一遍老师先不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进行即兴表演,不管学生表现怎样,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接下来老师以设疑方式,带领学生通过想象对每个小情节进行深入地分析。如,老师问:在山上玩得非常开心时突然下起大雨,此时的心态怎样,会怎么做,山洞那样黑进去时会不会作思想斗争等等。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再通过即兴表演展示自己的所想。此时,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在瞬间迸出来的动态和形象的舞姿,及时表扬,及时再现,及时总结,以好带差,以强带弱,共同提高。
4.音乐即兴练习
刚会走路的孩子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时,毫无约束毫无限定,这种音乐即兴叫“非限定性即兴”。若舞者根据某个音乐和某个要求的限定,在未经构思的情况下,即刻用舞蹈动作做出反应,这种即兴就叫“限定性即兴”。“限定性即兴”需要孩子们对舞蹈元素有初步认识后才能运用。我们面对天性好动不喜受约束的孩子们,在进行音乐即兴时既要运用“非限定性即兴”方式,又要运用“限定性即兴”方式。训练方法为,首先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有特色的,能刺激他们舞蹈的欲望和创造冲动的音乐。第一遍,由学生自由表现由音乐带来的感受和冲动——“非限定性即兴”;第二遍,在老师的情感启发和要有元素变化的要求下进行即兴——“限定性即兴”。在“限定性即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启发学生把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情感变化与舞蹈动作时的时间、空间、力量三种元素的探索有机结合。有音乐的刺激、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启动自己一切感知器官,在快速的思考中,去想象、寻找、表现。
5.不同场景的即兴练习
当孩子们在排练厅已得到一段时间的即兴练习,学会探索挖掘新动作后,将他们带到不同环境,在老师有意引导和启发下,激发他们进行即兴舞蹈。如,带他们到大自然中放飞心情去感受自然,此时,因愉快心情的驱使和老师的诱导,他们会毫无顾忌地以舞蹈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快乐。此时林中的花、草、树,海边的沙和浪花都是他们借以表达心情的道具。不同的环境能给孩子不同的刺激,带来不同的感受。通过即兴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敏锐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并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四)在编排节目时让学生参与思考和创造
编舞是对舞蹈知识技能的重组,是建构和解构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舞蹈整体构思到舞蹈形态的捕捉,主题动作的提炼到舞蹈画面构图处理等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思考与创造无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编排节目时已有自己的构思,孩子们的想法可能不同,不管怎样先给孩子们的想法予以肯定,再谈谈自己的构思和这样构思的原因,让孩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让孩子懂得如何构思一个完整舞蹈。在编排动作过程中,教师有意安排学生参与创造,创造中教师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可让孩子从一个点、一个事物、一个动作联想到多方面的事物或动作,如,编排舞蹈《扯笋笋》,有一段是表现孩子不同的扯笋状态和动作,老师先让孩子自己编,然后再整理。过程中老师设疑:在扯笋时的状态怎样,笋多吗,在哪个方位,怎样扯?等等。通过启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动作的创编中。结果孩子们编出来的神态、动作各异,非常新颖,有些动作竟是老师意想不到的。孩子们也因为参与了动作创编,因而在自我表达和表现方面得到了满足,体会到了创造带来的乐趣,这样自然就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
结语
在这个知识经济竞争和人才科技竞争的21世纪,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舞蹈教育若能将孩子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索和发现,变技能技巧训练为潜能开发训练,变纯模仿为创造,那么舞蹈教学将不仅会受到更多孩子的欢迎,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孩子创造潜能,增强孩子的创造力,这对孩子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体课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快乐,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如果学生乐于学习,那么他们无论课内课外都会主动地去学习和练习。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是否充分,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动作的要领,是否学会了技能,是否愉悦了身心。
少儿舞蹈教育是少儿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它们均属于少儿素质的范畴。少儿舞蹈艺术教育在构筑素质教育的框架中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价值,因为其目的是使儿童通过舞蹈活动提高审美感知、审美创造的能力。同时能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所以,少儿舞蹈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锐意教改的有识之士们的重视,越来越受到热切培养孩子的家长们的青睐。笔者尝试从少儿舞蹈教育概况与意义、少儿舞蹈教育的误区、少儿舞蹈教学应重视的问题、少儿舞蹈教学的具体方法等四个方面探讨少儿舞蹈教育,希冀推进少儿舞蹈教育的发展。
一、少儿舞蹈的概况与教育意义
(一)少儿舞蹈的概况:由儿童表演或表现儿童生活的舞蹈叫少儿舞蹈。它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它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儿童舞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少儿舞蹈的教育意义:1.有利于提高少儿的智力发展。2.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品格。3.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4.有利培养少儿的良好审美观。
二、目前少儿舞蹈教学误区
(一)误区一:舞蹈训练变成技能训练。舞蹈训练变成技能训练是当今少儿舞蹈教育中最常见的通病,它忽视了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的培训,使技能与情感分离。虽然舞蹈教育是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基础,但它毕竟不是纯粹的技能显示,如果把技能看得太重或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就难以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学习心态和承受能力。
(二)误区二:拿专业水平要求孩子。当前部分老师和家长想当然地认为把学生或孩子教得水平越高越好,从而以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艺术教育的成果,却忽略了少儿舞蹈与专业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不同。
(三)误区三:成人的舞蹈教给少儿。从目前的少儿舞蹈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少儿舞蹈成人化倾向,无论是从主题、立意,还是从结构、情节,少儿舞蹈的表现与他们的年龄明显不符,这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当代少儿舞蹈教育中重视职业化的趋势。
三、少儿舞蹈教学应重视的问题
(一)鲜明的音乐选择:舞蹈音乐应悦耳动听,旋律流畅,具有教育性、趣味性,能启发少儿展开丰富的联想,能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性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少儿的性情和品格。
(二)简单的动作设计:无论表演舞还是娱乐性的集体舞,都不宜太繁琐、复杂。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整个集体。因此在设计少儿舞蹈表现动作时,应考虑到少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
(三)合理的队形与角色安排: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常常是以整齐的队形,统一动作。形成美感的画面,如一个惯时针大圆圈内再加一个逆时针小圈,或横线前进、竖线推进等都是少儿可以接受的,尽量少用那些歪、斜等不规则的队形。在角色的安排与变化上应简单好记、角色单一,故事情节与人物不宜太多,使舞蹈队形既丰富明了又简单合理。
(四)将诗歌、音乐、舞蹈融为一体:少儿舞蹈是诗歌(文学)、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三者共同的使命是表现孩子们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表现再打动孩子的情感。
四、少儿舞蹈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综合教学法:由于少儿天生活泼好动,已经能够按自己的意识去做某件事,无兴趣的事他很难去做,所以舞蹈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你的教学内容去吸引住这些意识随意的少儿,把随意变为有意,可以采用综合教学法,将说、唱、跳结合在―起,内容一定要生动形象。
(二)示范法;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少儿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时还要伴随着语言的讲解,面向少儿做镜面示范。如少儿应伸左手,教师要伸右手,此方法可以激发少儿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三)语言讲解法: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转动手腕这一动作,如果按动作要求讲,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转,第二拍手腕由里向外翻掌。少儿学做起来既无兴趣又很费力。但如果告诉少儿,现在你到果园里抓住了树上的一个大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动手腕拧一下。所以说语言讲解法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四)游戏法:游戏法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的一种方法。舞蹈学习也应该让少儿感到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如学习鸭子走步,教师就可以扮演鸭妈妈,让学生当鸭宝宝,请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带上头饰或穿上服装。此方法可以引起少儿的兴趣,提高少儿的学习热情。
少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稚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动作,吸收为少儿舞蹈的基本素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舞蹈才会被少儿喜欢和接受,少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才能迎来一个又一个朝气蓬勃的春天。
篇9
关键词:少儿舞蹈 教育 作用 价值
0引言:
舞蹈通常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思想感情是通过是肢体与节奏表现出来的。而少儿舞蹈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并且已经成为了表达节日喜庆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少儿舞蹈具有认识、感受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少儿进行教育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少儿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儿童表演的动作肢体语言来表现童话、人物或事件的深刻的内涵,学习的同时,形体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这也是书面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少儿舞蹈的动律具有“真善美”的 原始性,比成人舞蹈更为欢快明朗,少儿的童心与童趣相融合,舞蹈的作用也能够发挥得更到位。
1、少儿舞蹈的形式
少儿的舞蹈形式常常是以群舞的形式进行排练、演出的,这需要孩子具有高度的集中力和团队协调能力。少儿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与优美的舞蹈形象来陶冶少儿的情操,受到了美的内涵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少儿形成形体、举止、行为与人格的内外美。少儿舞蹈是把童话或生活事件用人体的动作提炼出来,加以组织和美化,并搭配上造型、节奏和情节的虚拟,为主要手法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通过抒情与叙事的人体艺术来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它不同于电影电视艺术的直观展现。例如“六一”儿童节日展现了不同情节的快乐表达;“国庆节“的爱国主义热情;2011年春晚的《爱我就抱抱我》的少儿舞蹈,展现的是森林里不同的小动物造型,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把动物的特征惟妙惟肖的为表现出来。少儿舞蹈也正由此而产生了自身独特的舞蹈语言,利用少儿舞蹈语言使舞台上的形象恰似活的绘画与动的雕塑,给观众美与趣味的享受。
2、少儿舞蹈教育的作用
2.1培养儿童的形体美
少儿舞蹈训练能取到增强少儿体制,改变不良姿态,使少儿动作协调优美的作用,并可促使少儿模仿能力的明显提高。舞蹈必须手舞足蹈,动是舞蹈的最基本的特点,在整个舞蹈活动中,人体的运动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少儿舞蹈的教学中,要让孩子们身体的自然形态得以改变,在四肢的协调运动上,使其头、肩、臂、手、躯干、胯、腿、膝、脚等获得松弛和解放,并在其软度、开度、力度和基本能力上得到规范化得训练,让他们改变训练前自身坏习惯动作。训练他们站有站相,坐有坐样。通过训练,孩子们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都有与众不同的感觉,培养了正确的基本姿势,在体质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2.2培养儿童的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
舞蹈的艺术特点,本身就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模仿形式转变成孩子主动探索的活动过程,培养思维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少儿《采茶娃》的时候,先把舞蹈的环境设定好,让一只“小蝴蝶”的引导下把大家带入快乐的采茶活动中。利用生动的描述设定把少儿带到舞蹈情境中,舞蹈的孩子就会认为似乎自己就是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引着一群孩子追逐,同时整个舞蹈会让人感受到被关注的神气与活跃快乐。在舞蹈中让少儿暂时忘记本身的模式,充分发挥想象力去表现,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有一定的作用。
舞蹈教育将具体形象的表象渗透在少儿的整个认识过程和思维活动中,有意开发他们的能力。特别是少儿的模拟能力强,想象力丰富,教师应把握这一关。在教学中老师们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此时孩子们的思维得到开启,他们顺着老师所指的路子联想,回忆、理解、表现,最后用形体表现出来。有意安排一段舞蹈音乐,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编自跳,让他们在特定的音乐氛围中,舞出风格和气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提高独立创造意识。创造力是随着观察、思维、理解、想象力而产生的,做到勤思维、细观察、求创意,达到大脑活跃、兴奋的目的。通过有意的观察,学会用“意识”“动脑子”来舞蹈,这种早期的开发与锻炼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智能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舞蹈训练提高了孩子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自控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心理反应能力。能使孩子们养成自信、敏捷、刻苦的人生态度,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3培养少儿良好的性格
孩子们的性格各异,当今社会普遍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因此他们身上存在着任性、怕吃苦、经受不起挫折,甚至孤僻等特点。现今电脑网络的普及,一些儿童在业余时间沉溺在网络的世界里,过早地接触虚拟空间,导致了性格的孤僻和想脱离社会的心态。我们在舞蹈训练可有意安排一些游戏性的舞蹈组合让他们进行一些活泼生动的训练,如舞蹈组合里有一编排一些双人配合的动作,还有因队形变化而产生的个人与集体的配合,随着音乐的发展要求,他们在情感上交流,而游戏性的舞蹈组合使之形成一种相互配合,互相交流情感的环境。通过经常性的这种活动在性格上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舞蹈教育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们应利用少儿舞蹈教育这种独特的育人方法,通过舞蹈活动这种艺术手段,对少儿进行品德行为的教育,让孩子们通过少儿舞蹈去认识生活,感受人类的真善美;让孩子们通过舞蹈来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舞蹈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不但形式上创造了美,也在心灵上感受到了美,从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总结
篇10
关键词:少儿;意志;培养
一、增强学生运动欲望
1.选择适当的舞蹈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舞蹈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特点便是亲身实践,在改善和发展学生意志品质时,单纯的思想引导是不够的,唯有亲身体验才可以使孩子们感受到自身意志力的成长,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不同运动对于意志力品质的培养也会存在差异,比如球类运动能够培养勇敢拼搏、不畏艰难、敢于竞争的意志力品质,田径运动可以培养孩子们顽强拼搏、敢于超越的意志力品质。列队训练可以培养孩子们克制自我、自律自强的意志力品质。而舞蹈运动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力品质效果更加明显,因为舞蹈艺术融合了诸多体育因素,对于意志力培养也更具有全面性。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少儿的意志品质特点,选择适当的舞蹈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少儿意志进行培养。
2.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1)竞争法
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采用动作示范为传授方法,但是意志力的培养需要采用竞赛法,通过良性竞争对于培养意志力有很好的效果。因为人都是好胜的,都是喜欢成功的,没有人天生愿意做失败者,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让学生在不断竞争中培养自身意志力。
(2)游戏法
所谓的游戏法就是通过游戏方式来进行教学。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游戏法教学模式,寓教于乐,通过有趣的游戏提高孩子们的兴趣,降低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疲劳,同时也能在娱乐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力。
二、寓教于乐中培养少儿的意志
儿童幼年时意志品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较差,行动缺乏目的性和持久性。做事往往凭兴趣,即使有目的,碰到点困难受到点挫折就打退堂鼓,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寓教于乐,强化对兴趣的培养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前提。
所谓兴趣是指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感情体验联系的。郭沫若同志认为:“兴趣爱好有助于天才的形成。”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斯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即是对材料发生兴趣。”兴趣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舞蹈,在快乐中舞蹈,在自信中舞蹈,在欣赏中舞蹈,在创作中舞蹈,激发兴趣,寓教于乐。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养成钻研、探究的习惯。孩子的感觉和思维器官处于积极状态,成为学习的推动力,为长期学习舞蹈,培养意志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舞蹈启蒙、兴趣培养建议采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教材,还有老师自创的游戏、情景剧、载歌载舞的歌谣、统合训练等)。
但是,如何利用舞蹈这一特殊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意志教育和训练呢?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体会到,“苦练”渗透在浓厚的舞蹈兴趣中,“趣练”融会在长时间坚持舞蹈的学习中,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笔者在舞蹈训练中,把磨练意志的“苦练”与“趣练”有机结合。儿童年龄小,如果一味单调地机械训练,时间稍长孩子就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把激发兴趣和严格训练相结合,在训练中强调“趣味”两字,增加一定的游戏性,让训练形式多样化,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有了这种愉快的寓教于乐活动过程,儿童便会对舞蹈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进入舞蹈表演角色,同时激励他们去克服困难,从而达到培养儿童意志的目的。
少儿意志力的培养不但重要而且还很紧迫,培养学生意志的方法多种多样,各门学科培养学生意志的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但是,作为舞蹈教师应该发挥舞蹈课的特色,激发学生运动欲望,寓教于乐,强化幼儿舞蹈的强度训练,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从而在舞蹈课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学生意志力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舞蹈课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意志力,最终促进学生各科学习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霞.少儿舞蹈教育的思考[J].剧作家,2007(3):27-30.
[2]陈丽.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J].魅力中国,2007(7):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