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舞蹈范文

时间:2023-04-01 16:1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舞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童舞蹈

篇1

关键词:儿童舞蹈 创编 选材 结构 语汇

舞蹈是一门与音乐、美术和文学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儿童舞蹈的创作植根于儿童生活,了解和熟悉孩子们的生活,知道他们爱什么,恨什么,喜欢什么和讨厌什么,懂得他们的追求和希望……这是创作儿童舞蹈的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要搞成作品还需要掌握创编的一些方法和技巧,譬如选材、结构、语汇提炼等等。

一、选材

多彩的现实生活,飞速前进的时代决定儿童艺术兴趣和审美需求是多采多样的,而编导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又是千差万别的这就决定了儿童舞蹈创作题材的多样化。选择儿童舞蹈的题材,首先必须充满童趣。(童趣即儿童的兴趣、情趣。)它是吸引儿童注意力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启迪儿童参与愿望的重要因素。儿童舞蹈题材大致有以下几种:

1.题材:这类题材指的是直接反映当代儿童精神面貌的题材,如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守纪律、助人为乐等,更主要的是放映当代儿童的现实意识,主体意识及参与意识。

2.寓言题材:这类题材最大特点是借儿童非常感兴趣的自然景物或动物的外形特点,性格来寄寓某种思想或说明某种道理,常用夸张拟人,幻想的手法塑造人物,将自然植物和动物人物化,性格化。几年前,我曾经为市福利会幼儿园编排了这类题材的舞蹈。舞蹈通过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蚂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搬运粮食的情景,说明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舞蹈采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该节目获汕头市“六·一”少儿花会舞蹈比赛一等奖。

3.历史题材:这是指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特点的题材,它可以在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集中概括和适当的虚构,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展示历史发展趋势,使儿童从舞蹈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和启迪。如《司马光砸缸》、《花木兰》等等。

儿童舞蹈题材可以说包罗万象,只要我们处处留神孩子们的天地,仔细观察他们的爱和情,儿童舞蹈的题材就会像满天繁星向你眨眼,它们好似一首儿歌,一副童画,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和一种稚气盎然的游戏。当你捕捉到这些耀眼夺目,充满童趣的创作题材后,则要确定其舞蹈形式和结构。

二、儿童舞蹈的形式和结构

表演舞蹈一般有三种形式:舞剧、情节舞、情绪舞。

由于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儿童舞蹈具有形象鲜明,天真活泼的特点。创编舞蹈应做到主题鲜明,准确,表现的内容简练不复杂,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舞蹈形式应多采用科学幻想、童话故事、儿童游戏等。在考虑儿童舞蹈的教育性的同时,还强调它的自娱性。另外,在舞蹈构思中,要利用短小、形象生动、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动作性强等特点去创编丰富多彩的儿童舞蹈。

创编儿童舞蹈必须熟悉怎样去结构舞蹈。结构是指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即编导根据对生活的认识和对舞蹈素材的理解,按照塑造舞蹈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运用舞蹈及其各种表现手法,将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形象,事物情节等分别轻重主次,合理布局。使其首尾相通,虚实相生,均称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既符合欣赏规律,又适应舞蹈作品体裁形式的需要,以达到舞蹈艺术的完整和谐。

例如,《小蚂蚁》属情节舞,一群小蚂蚁到处找粮食准备过冬,有两只小蚂蚁在寻找的路上发现了粮食“一颗糖”,可是糖太重了小蚂蚁搬不动,只有叫来所有的小蚂蚁,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粮食搬回家。体现了团结力量大的主题。舞蹈《小蚂蚁》的情节虽简单,但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布局合理,有儿童特点,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演出当中,能与台下的小朋友产生共鸣,取得很好的舞台效果。

三、儿童舞蹈语汇的选择和提炼

舞蹈语汇的选择和提炼极为重要。它是正确反映儿童心里、感情、情绪的特征,表现作品意图、风格、使作品具有较强生命力的重要一环。

笔者认为,儿童舞蹈语汇可以从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以及孩子的生活动作(劳动、游戏及反映他们童心的习惯动作)中去抉取和提炼。但这些语汇必须是有代表性的,带有童趣的和儿童能接受,能表现的,经过改变,夸张的儿童舞蹈语汇。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现的一个重要元素。因为是适应舞台表演和没有语言作为媒介交流的表演形式,所以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演信息。而决不能把大人一套搬给孩子,使儿童丧失个性而暗淡无光。

一个舞蹈作品主要语汇不宜多,二三个就可以。如《小蚂蚁》的主要语汇只有三个:双手上举加小跑步,跑动时左右出胯;摇摆头部、臀部;四肢着地快速爬行。这三个夸张、拟人化的动作,富有儿童特点,并在舞蹈转折时反复出现,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以此塑造了一群团结合作,活泼可爱的小蚂蚁形象。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真诚地走入孩子们的生活,感应童心、寻找童趣、才能捕捉到有生活气息的、纯真的、童心的灵性,寻到创作的契机,巧妙构思,获得艺术的升华。同时作为儿童舞蹈编导,还必须多看一些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把握儿童舞蹈发展的轨迹和方向,不断收集、整理儿童舞蹈的信息和资料,在充实自我、更新自我的同时,不断地加强认识生活的创作能力,充分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儿童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创编出既富有生动的儿童趣味特点,又能体现清新,亮丽、富有时代感的优秀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篇2

舞蹈题材的选择

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儿童舞蹈题材的选择,有极为广阔的天地。儿童的现实生活和他们所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动画片、漫画以及自然景物中的花鸟鱼虫、日月山水等,都是我们构思一部作品的素材。关键就在于我们成人要依据“求童心,唤童趣”的原则,以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儿童的思想感情来对待客观事物,从儿童的生活中择取适合儿童表演的舞蹈题材。

舞蹈的趣味性

创编儿童舞蹈时,要注重趣味性,要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如在创编舞蹈《拨浪鼓》时,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手拿拨浪鼓,通过变换不同的舞姿表现玩耍的场景,表演时他们头上的小辫和两只胳膊就好像拨浪鼓两边的小鼓槌,交替舞动着,再在舞蹈中穿插一些游戏的情节,不仅抓住了儿童喜玩、喜乐、喜动的特点,还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易唤起儿童的共鸣,深受儿童的喜爱。

舞蹈音乐的选择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选择儿童舞蹈的音乐要注意曲调明朗、简单、形象化且节奏感强,歌词要顺口、好懂、押韵且富有感染力。好的音乐能提高孩子们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又如《拨浪鼓》曲调流畅活泼、童谣完整压韵,充满童趣,毫无说教的味道,非常自然地叙述了拨浪鼓的好玩和可爱形象。音乐唤起了孩子们对拨浪鼓的喜爱,唤起了孩子们想跳、想表演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选择形象鲜明、简单易懂、有感染力、易被孩子们接受和激发其情绪的音乐或童谣。

动作的设计

舞蹈作为形体动作艺术,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在设计儿童舞蹈动作时,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儿童身体各部位所能承受的程度。儿童的骨骼较软、易变形,肌肉纤细、弹性小,易疲劳,这些特点决定了儿童的平衡、控制能力都较差。所以,教师在动作的编排上不应过于繁琐、复杂,要以简单易做的动作反映儿童天真、好动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教师平日里还要留心孩子们嬉戏、玩耍时的动作特点,随时捕捉,加以提炼。

舞蹈的情感表达

美国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曾说:“舞蹈应是身体对表现心灵的一种媒介”,“是心灵的反映”。儿童舞蹈是展示儿童心灵的窗口,是表现儿童情感世界的直接方式,纯真、稚嫩是儿童情感和思想的特点,他们对待一切事物都与成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视点。因此,儿童舞蹈所表现的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要鲜明。只有这样,儿童才能较准确地把握舞蹈所要表现的内容,使儿童舞蹈表演更有艺术感染力。

舞蹈的教育意义

教师要创编孩子们喜爱的、贴近生活的,又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舞蹈。如《小蚂蚁》这样的情节舞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团结起来力量大、邪不压正的道理。这个舞蹈主题鲜明、形象生动,易于儿童理解和接受,又有教育意义。

篇3

关键词:儿童身心;科学施教;严而有情;全面提高

儿童舞蹈作为儿童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直观、形象、生动、活动的特点,为广大儿童所喜爱。它可以从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注意力等方面陶冶儿童的性情,并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有宜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那么在舞蹈教学中,针对提高孩子综合素质这一目标,怎样才能科学地上好儿童舞蹈课呢?

以下是我对儿童舞蹈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把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搞好舞蹈教学的前提

教儿童学习舞蹈,首先要了解儿童。所谓了解儿童,就是要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动作发展情况和接受水平。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儿童骨骼较软,容易变形,肌肉力量弱,弹力小,易疲劳。因此,他们的平衡能力,控制能力及肌肉的收缩力都很差,如果把适合成人的那一套把杆练习搬过来是不可取的。需选择适合在地面上进行的规范系统的素质练习,以锻炼儿童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和关节韧带和柔韧性。在动作上适当地强调一定的技术、技巧能力,如通过扩指、推指、小波浪、提压腕等动作锻炼儿童的手腕力量;通过上摆臂、屈伸臂、分晃手、大波浪等动作锻炼儿童手臂的灵活性;通过绷脚,勾脚练习锻炼儿童的小腿及踝关节部位的肌肉力量及脚型的优美。

在心理上,儿童大多好奇、好动、好模仿,想象力如丰富,当然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弊病。所以,在儿童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考虑到儿童身体发展的自然规律。动作力求舒展,短促有力,节奏欢快,从而表现出他们活泼可爱的性格。在上课中我发现,6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胯、腰的软度非常好,但在做动作时有气无力、松松散散。为了克服发现问题,我在兴趣练习的音乐选择上,首先选一些节奏鲜明,动感很强而且歌词琅琅上口的音乐来配合练习。这样,让孩子们先听觉上把音乐的位置感找着,再让他们根据音乐做一些形体动作。这时,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动作的规范,而应该从他们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改正问题,同时注意适时表扬他们的优点。美国舞蹈家史蒂文森先生说过:教课内容不能超过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因此,儿童舞蹈教学必须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出发,因龄而异,科学施教。

二、科学的训练方式是舞蹈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

在指导训练时,要注意训练的科学性。因为儿童期正是人体的骨骼、韧带的及各种器官系统处于不成熟的发育过程,儿童的动作幅度、运动量,承受量有别于成人,教师要耐心地讲解动作要领,慢慢地启发引导儿童学习,千万不能给予强烈的外力训练,如强压、强板、对身体的软、开度的训练也不能超之过急,应恰如其分,循序渐进,以免给儿童带来过多的压力,甚至造成创伤。更重要的是要从儿童的兴趣培训入手,科学地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于此,儿童舞蹈的训练任务首先是让儿童的各个部位参予训练,其次,引导他们掌握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小组合,学会一些短小的兴趣舞蹈、情绪舞蹈,启发儿童逐步得到舞蹈表演的情绪体验,产生对舞蹈内涵的“悟性”。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儿童舞蹈童心、童态、童趣的特点,教给他们学习方法,以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形式,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既要新颖又要与儿童的能力相吻合,做到条理清晰,效果明显,这就是有了科学性。

儿童时期的意志力薄弱,集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短。所以,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对有变化的基本动作不易模仿、接受。对于那些吃力枯燥乏味的基本功手位脚位的训练极易产生疲倦感,根据儿童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基本功分解训练。用语言、手势提示法作为信号输入。在兴趣舞蹈训练中体现记忆保存,在情趣舞蹈中体验记忆强化,这种循环教学方法,将基本手位、脚位及基本动作变成小组合,利用儿童短期的注意力,进行动作单一训练,使儿童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这也是科学性。另外,用一定表演性的动作小组合来调动儿童的新奇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所学的动作较连贯的在大脑中保持下来。这样,儿童对舞蹈的兴趣会在教师的启迪下引向更高层次。即经过了兴趣——乐趣——知趣的发展过程,完成这一过程,学习的舞蹈才能得到巩固。

科学的训练方式,使自然状态的孩子很快腰立起来了,胸腰有了,肩顺了,脖子、胳膊、腿也显得修长,手、眼、身、法、步的训练,更使孩子们的形体、神态与众不同,连走路的姿势都不一样。在街上一走就会听到有人说:“这些孩子肯定是学舞蹈的,形态和气质都不一样。”

三、精心施教、严而有情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关键

舞蹈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做孩子们的好朋友,让学生喜欢自己,用笑容征服孩子。永远不要说你不行、你真笨、你怎么就学不会呢?这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永远不要用。多鼓励、多夸奖,给学生自信。你会得到孩子的热爱,并且和你一起快乐地舞蹈。

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心理特征的不同,老师对各类学生施教的方式上也是不同的。但最基础的一点是表达语言应该通俗易懂,且富于形象感。由于儿童的再创造力差,所有的舞蹈动作、节奏、表演等,全要靠教师一招一式、一点一滴地反复教授,这就需要花很大的心血和有对事业献身的精神。例如,很多孩子踢旁腿时低头,臀部向后。毛病出在哪里呢?我就让学生分别做动作大家互相看,有时选出动作做出准确的同学和做得错误得同学分别做示范动作,让每一个学生都举手发言,说出他们做的对在哪里,错在什么地方。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脑筋想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学会说学会做,能找出毛病和优点,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辨别力和鉴赏力。此外,在教授过程上需注意对基础差和领会能力弱的学生以耐心细致的指正,不能轻易在众人面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应巧妙、委婉地告诉他没完成动作的原因所在,给以正确的指导和鼓励。我们要爱护每个孩子的上进心和微小的进步,鼓励向优生看齐,尽量使全班水平接近。同时也对优等生提出更高要求,让他们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前进。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儿童舞蹈教学要实行“严而有情”的教学方法。“严”即严格要求。要教育孩子们有吃苦精神,让他们懂得“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按照科学的训练方式,循序渐进,严格要求。“有情”即要像父母一样关心体贴孩子。感情上的投资,必然会唤起孩子的爱戴,要达到学生对老师的尊重,首先老师要尊重、信任、宽容孩子,要常常鼓励表扬,少一些指责和批评。通过“严而有情”的教学方法,努力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相互依赖,彼此尊重的师生友谊,以达到教学目的。

儿童舞蹈是舞蹈艺术的一个分枝虽然是小儿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她同舞蹈艺术一样有着它特殊的社会功能。儿童需要舞蹈教育,所以我们更应认真地探索、开拓、创新舞蹈教学之路,勃发、腾飞儿童舞蹈教育事业,这是我们儿童舞蹈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热爱是事业的基础,勤奋是事业的保障,让我们点燃自己无私的奉献之火,在儿童舞蹈这块艺术园地里拼搏、奋发!让儿童舞蹈这朵艺术之花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开得更加绚丽夺目,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齐俊丽.儿童舞蹈的特点,音乐教师信息网.

[3] 王同礼,王晓钟.美的寻觅——全国少儿舞蹈艺术论文集[M].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篇4

一、儿童特殊心理现状

伊沙多拉.邓肯说:“最自由的精神状态就是溶于身体之中包含的最高端、最顶级的智慧。”所以,儿童舞蹈是源自孩子内心的质朴无瑕、浑朴美好的性情,才能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充分释放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幻想束缚,让他们在自由的氛围、美好意境中感受自己天籁般的天性,尽情地展现自我性格和情感当加入了专业化的训练后儿童舞蹈则失去了它的本质特征。

二、古今儿童舞蹈特性分析

(一)现当代儿童舞蹈现当代儿童舞蹈美学体现在舞蹈童趣性。儿童舞蹈应该以快乐为基调,舞蹈作品清新活泼,天真烂漫,爱祖国大地的花花草草,洁白无瑕的云朵,色彩斑斓的花朵,寂静晚上皎洁的月亮、眨眼睛的星星,爱天空中游弋自由的鸟儿,爱江河上跳跃翻腾鱼儿………孩子们用内心真实地感受去拥抱世间万物及自己喜爱的事物,或拒绝讨厌是东西,他们具有好胜心理,求知欲旺,模仿性强,热爱问问题好等等特点。因此儿童舞蹈作品创作的规律和特点是儿童作品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因此儿童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儿童无论从行走到跑跳,还是从语言的表达到表现自己的情感无不渗透着模仿的过程,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切都是从模仿做起。天上飞的小鸟、水里游的小鱼、地上走的小狗小猫等,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并且,孩子能够从中收获很多的乐趣。

(二)古代儿童乐舞古代儿童舞蹈同样具有童真童趣的美育性质。乐舞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壁画儿童形象,所有动作外形从壁画来,动作形式以及舞姿形态生动活泼,奇异不同,但不失儿童的本质性味道,极富浓郁的生活的朴实情趣和儿童心理生理艺术特色,在乐舞艺术表现中,独具个体的风彩,具有超强代表性,光彩夺目,展示出了一个奇妙的东方世界的儿童艺术天地,孩子们的形态。儿童乐舞,童子舞伎,得表现队形,一般主要为在舞台调度得前方,围在伎乐天,飞天的四周,其童子舞伎的身体语汇姿态主要以跪,坐,趴,躺,盘,卧,倒在地面。活泼,欢快,有趣是的童子舞伎,在服装特征中,身着红,黄色背心,下穿短裙子,舞姿动作,一般为,腾,踏,跳,跃,转,翻,对对相舞,充分反映了儿童天真活泼,欢乐雅趣的个性和特征,整个表演显得热烈欢快,情趣盎然。敦煌壁画中所展示出的儿童乐舞人物形式,是反映了古代儿童乐舞发展状况的真实写照。研究整个壁画,其中反映儿童乐舞画面的就有几十幅不同姿态,不同场景,不同内涵之多。古代儿童乐舞人物,有的在演乐奏器,有的手蹈足舞在,有的上蹿下跳,有的在爬竿顶碗,充分的展现于古代舞台之上,儿童乐舞变现形式多样。

(三)儿童舞蹈美学原则美学家朱光潜在《谈美》一书说:“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对于儿童舞蹈作品就更应该在从生活中提炼出动作的基础上显现出夸张与变形,这样才会使孩子感受到更精彩、更有趣、更美好的生活,也让他们知道珍惜所拥有的每一天。儿童跳出来的舞蹈是类似于卡通的动作,夸张而没有变形的夸打艺术形态,变形而不失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作品表演中的重要本质元素。人类是言情动物,不问平龄层次的人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儿童的语言、性格都共有他的特点,心灵、纯真、活泼、幽默。因此,儿童舞蹈的表演是表现孩子们的生活思想。

三、儿童舞蹈作品编创技术细说

“没学舞蹈的儿童比学了舞蹈的儿童更具有超强表现力”。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儿童在未经受专业、正规、系统的舞蹈训练之前,跳舞表演是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的,表现时是自由、无拘束、自在无虑的,展现出孩子本质对美好童年、幸福生活、对爸爸妈妈、对大自然、对未来的憧憬期待与美好感谢,是发自孩子本体内心最深处、最敏感的情感的宣泄表达,这是儿童的天性。而经过专业舞蹈训练后的儿童,动作则多出了几分规格性,就没有了最自然、最纯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作为儿童舞蹈就失去了以前无忧无虑、质朴天真的感觉,也让儿童身心失去了,孩子本身特有的性格特点。伊沙多拉.邓肯说:“最自由的身体包含着最高的智慧。”所以,儿童舞蹈是源自孩子内心的朴实无瑕、纯真美好、自然原始的天性,才能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充分解放孩子们幻想束缚,让他们在在自我陶醉中感受生命的律动,尽情地展现自我。当加入了专业化的训练后儿童舞蹈则失去了它的本质特征。儿童舞蹈充斥着大量的成人化的“模仿”与“克隆”。

在一些儿童舞蹈节目中,不难看出其中的孩子有着一种和他们实际年龄不相称的成熟,舞蹈动作过于拘泥做作,甚至还会摆出一些所谓“小性感”“小造作”的造型,把大人的世界搬入儿童世界之中,俨然一个“小身体大人物”的可笑形象。这种舞蹈使本来单纯、淳朴、纯真的孩子失去了他们无拘无束的“真我、本我”一面,取而代之的是舞蹈编导成人化、成熟化、固定化思维的放射,而并非真正以儿童的角度去审视孩子的世界的一花一木。所以在儿童舞蹈的编排上一定要用孩子的心和眼看了解他们的世界,理解孩子思想,让孩子在舞蹈中舞出自己的个性,舞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形态。现在的儿童舞蹈作品里面加入了许多技巧性的东西,如空翻、小翻等,虽然舞蹈里加入了这些高难度动作,让舞蹈增加了一定的技术含量,使儿童舞蹈有了更大的可看性,也让家长们看到了一些成就感,小演员有了自豪感,但是,当孩子练习这些动作时就会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毕竟他们还小,骨骼及身体各方面都还没发育完全,没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所以,过早的练习一些高难度技巧时孩子们就很容易出现意外摔伤或扭伤,这会给儿童以后的身体成长健康状况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而且,往往作品中加入了难度技巧动作,会使儿童在跳舞时把所有精方都放在技巧上,而忽略了编导编排的其他舞蹈动作。所以,我建议过早的训练儿童练习高难度技巧还是要先思而后行。即便有一些技巧,也要符合儿童及其舞蹈的需要。

篇5

关键词:儿童;舞蹈;社团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关爱每一个儿童幸福成长,为每一个儿童幸福成长提供适应性教育成为当下素质教育的一大追求,而儿童舞蹈社团活动的开展迎合了儿童发展的需要,深受儿童的喜爱。

一、基本功从易到难,营造充满童趣的课堂

在舞蹈教学的初期阶段,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最为重要。学习舞蹈的过程对于并未接受过舞蹈基本训练的儿童来讲,是较为艰苦和困难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运用生动的语言营造富有童趣的课堂。基本功训练的名称采用一些有意思的话语来命名,可以把“杆上立脚尖”改名为“我长高了”,名字很形象,学生也乐于接受;“开胯练习”改名为“打电话”,让学生们抬起脚,将脚当成电话放在耳朵旁边,然后和好朋友打电话;“两头翘”改名为“包饺子”,这种趣味性语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引领学生逐步体验舞蹈的乐趣。

在每节舞蹈课中,教师应始终充满激情,和孩子们在一起唱歌、跳舞,把舞蹈课的气氛渲染的异常活跃。如在“小猫”这个舞蹈律动游戏中,通过模仿小猫走路的可爱相,表现出小猫调皮、机灵的性格。用形象化的手段和对舞蹈的兴趣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表演中,舞蹈效果也就发挥得很好。

二、感受音乐、分析音乐、激发参与欲望

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音乐的配合,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不能融合为一体,难以取得动人的效果。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内外情感节奏的结合,提高舞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在教学中会让学生多听音乐,和学生一起分析音乐的节奏特点、风格类型,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与动作的配合,组合拟定一个主题及命名,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带到动作中,使舞蹈变得更有表现力。例如,在舞蹈《蜗牛与黄鹂鸟》之前,先利用一节课带孩子们熟悉这首歌曲,并感受乐曲的节奏和乐曲活泼欢快的曲风,这样便于学生们进行自主创编。

三、建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造就人。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建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中,可以广泛开展“我当小老师”的活动。跟着音乐唱一唱、跳一跳,谁创编的动作好,谁就到前面来当小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的小主人。在学动作的过程中,如有学生做的不对,宜让他们自己发现与别人的差距,“看看你的动作哪里和别人不一样?”启发他自己改正动作,也可以让他们做“选择题”:“接下来,老师做两组动作(一组是标准的舞姿,一组是同学们缺乏表现力的动作),你们看看,喜欢哪组动作,并说说理由。”经过启发,他们就能清晰、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才是优美的舞姿!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听不见教师责怪的声音,更多的是对他们的赞赏,这就是师生互动。

四、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精神,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在舞蹈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如在《蜗牛与黄鹂鸟》小组合作中,个别能力强的学生主意很多,创编的动作很优美,成为小组中的“领军人物”并发挥作用,学生们也都纷纷来模仿。同时教师注重巡视关注人员分配的问题,是否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创编动作是否丰富到位,教师应及时指导,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课堂的效率。创编过后选出一位学生做小主持人来主持比赛,学生们更开心了,他们积极配合主持人,分别进行比赛,每组跳完后教师以评委的身份进行点评并说出自己的改动意见。现场让学生跳一跳,让她们直观感受合理编排。同时,注重学生间相互评价和自身评价,让她们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由学生民主选举,选出获胜的小组。

篇6

【关键词】儿童舞蹈;审美;原本性;乐舞

中图分类号:J7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70-02

儿童舞蹈是舞蹈艺术中一朵明丽的小花,充满了真善美的情感和童心童趣的表演,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儿童舞蹈“是舞蹈艺术的一个品种。是向少年儿童进行德、智、体、美教育的手段之一。它的内容一般比较简明、单纯,形式多样,通俗活泼,易于儿童理解和欣赏。”[1]可见,对儿童进行舞蹈教育,可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儿童舞蹈的创编和表演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易于儿童理解和欣赏。

儿童舞蹈相对于成人舞蹈来说,无论是动作表达还是情感流露,都具有直接性。儿童舞蹈综合了动作、歌唱、运动,充分展现了儿童的天性,在舞蹈中表达儿童对世界的认知,传达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具有原本性。儿童舞蹈一般分为律动、歌表演、集体舞、音乐游戏以及舞台表演等五大类。

作为一种艺术,儿童舞蹈和其他儿童艺术门类,如音乐、绘画、诗歌、雕塑一样,都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儿童舞蹈与其他儿童艺术不同的是,它不仅通过身体语言完成舞蹈动作,还结合音乐、绘画中的因素,以及现代多媒体及电视特效的运用,达到传情达意、塑造人物性格的目的。儿童舞蹈相对于其他儿童艺术种类,更具综合性和观赏性。儿童舞蹈的审美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再到精神层面的过程。

作为观赏者,不仅要综合运用身体的各种感官,还要运用本身已有的审美经验及理论修养,方能真正欣赏儿童舞蹈作品,进而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达到美育的目的。观赏者有儿童也有成人,舞蹈增强了观赏者的审美体验,提高了其感受生活的能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于美的需求和渴望,儿童舞蹈作为美育的一种有效手段,正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人们不仅看到了舞蹈可以塑造优美的形体,更看到了舞蹈可以带来精神层面的熏陶。随着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传播,人们在欣赏儿童舞蹈的同时,不自觉地会运用自身的审美知识和社会经验等,对儿童舞蹈进行评判,进而获得审美体验。那么,儿童舞蹈有什么审美特性呢?

一、模仿之美

无论是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还是舞台艺术作品,都是来源于儿童世界。首先是动作,它是舞蹈的第一要素,儿童舞蹈的动作具有模仿性,这也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花草树木、动物、劳动场景等充满着好奇,进而模仿。儿童或是成人在欣赏儿童舞蹈时,可以从动作的姿态、节奏等方面欣赏模仿之美。

儿童舞蹈的动作是我们进行欣赏的契入点。“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儿童舞蹈也是这样,其舞蹈动作、姿态、表情、道具、服装等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等同于现实生活。儿童舞蹈是将生活艺术化,将所提取的动作进行艺术加工,将服装道具进行艺术加工,才能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例如儿童舞蹈《狮子王》,通过小演员昂首阔背,迈左脚的时候右手伸向天空,迈右脚的时候左手伸向太空,一副威风凛凛走路的样子,让观众窥见了狮子作为“百兽之王”的风度。当小演员将双手呈爪型放于胸前,低头看着臀部,自转一圈的时候,观众恍然大悟――这是狮子在找自己的尾巴玩,给人一种轻松诙谐的感觉。再如儿童舞蹈《劳动最光荣》,孩子们穿着蓝色背带裤,号码比正常尺码略大,显得很宽松;手上拿着一条白毛巾;女孩子将头发扎成两个小辫,戴着红色蝴蝶结。蓝色、白色、红色,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儿童舞蹈的模仿性来源于生活,而这种模仿又是经过提炼和加工的,从而使观众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二、童心童趣的原本性情感

“原本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的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指的是“艺术的本源”。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舞蹈被认为是“一切艺术之母”,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与音乐、语言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与节奏密切联系在一起。儿童的这种“原本性”与成人相比较而言,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童心童趣”。这种原本性的情感是儿童身上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尊重这份童真,并在儿童舞蹈的编排中保持这份童心童趣,将生命中宝贵的灵性开发出来。

所谓“童心”,指的是“小孩子的天真纯朴的心;像小孩子那样的天真纯朴的心。”[2]所谓“童趣”,指的是儿童特有的情趣。“对某部儿童舞蹈作品来说,或者说对整个儿童舞蹈创作来讲,表现了童心,也就表现了童趣,把握了童趣,也就把握了儿童特点。”[3]可见,童心和童趣是儿童舞蹈区别于成人舞蹈的一个显著特点。童心童趣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拥有了童心,用儿童的心灵去观察世界,就会拥有童年的趣味,而童趣是要用童心去体味的,二者是相互关联的,不可分割的。相对于成人舞蹈而言,童心童趣是儿童舞蹈重要的审美特点。我们在欣赏儿童舞蹈的过程中,要以儿童的心灵去感受这份美,不能以成人的思维去欣赏儿童的童心童趣。

很多优秀的儿童作品善于发掘儿童眼里的世界,进而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儿童舞蹈《向前冲》,通过一群小女生对军人训练的模仿,表达孩子自信、天真、向上,以及对未来向往的思想感情。又如儿童舞蹈《过猴山》,它充分利用了猴子爱模仿的天性,从而创作出的一部诙谐富有童趣的儿童舞蹈作品。该作品根据童话故事《过猴山》改编,讲述了一位老人挑着草帽经过猴山,但是一只调皮的猴子将草帽分给了它的同伴,老人想办法将猴子们灌醉,最后老人与猴子之间展开了机智的“人猴大战”。该舞蹈在有趣的造型中结束,充分展现了儿童舞蹈的特点,以童心童趣取胜,在舞蹈中,猴子和人是和谐的,是可以相互交流的,体现了编创者对儿童心理的掌握,对生活的观察,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欣赏儿童舞蹈律动、歌表演、集体舞的表演中,也要遵循这一审美原则。例如,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三版考级教材中,像《点点头拍拍手》这类作品可以算是律动的舞蹈,虽然简单,但也表现了孩子纯朴的情感。

三、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

儿童舞蹈术以美的形象,传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真是真实,美是美感,善是理性之美。”[4]儿童舞蹈的“真善美”是与“假恶丑”相对应的,“真善美”体现了舞蹈艺术的本真。儿童舞蹈凸显了童真的可贵,或许正因为此,人们内心深处的纯真美好与儿童舞蹈的“真善美”品格有了共通之处,使欣赏者与编创者实现了心灵上的沟通,产生了共鸣。“真”“善”“美”三者相互联系,“真”是儿童舞蹈艺术的基础;“善”是其情感上要达到的归属;“美”是“真”和“善”的重要载体,通过美的形象,人们受到了美的教育,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真”体现在来源上。儿童舞蹈与其他艺术一样,是来源于生活的,是真实生活的艺术性体现。舞蹈的来源就是真实的儿童生活,儿童眼里的世界是真实的反映。首先是动作要真,其次是情感要真,最后是事件要真。动作真指的是从舞蹈的动作中能看到其初始动作,即使动作是经过夸张、放大或是经过一定的改变,但都能从中窥见其原始真实的动作。情感真指的是表达的直接性,喜怒哀乐没有掩饰,对事物的爱憎表现得直接而不虚伪。

“善”体现在艺术的感染性上。儿童舞蹈中的纯真与善良是成人世界中最容易丢失的,通过舞蹈的形式,人们调集自身的艺术体验及知识储备,理解了所欣赏的儿童舞蹈的精神内涵。

“美”体现在形象。它是对儿童生活的模仿、想象和创造,是儿童世界中美的形象的艺术性再现。美的形象是儿童审美中最重要的特性,只有通过美的形象,人们才会由表及里地深入下去,进而激起情感上的涟漪,引发美的感受。例如舞蹈《小小冠军梦》《向前冲》等。这些舞蹈作品都是从美的形象出发,带给观众视觉上的美,再由表及里地感受舞蹈之美。

儿童舞蹈中蕴含的真善美情感,是人们内心的向往,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

综上,儿童舞蹈和成年舞蹈一样,都是以身体为表现工具,以舞蹈的动作、姿态、表情,以及服装、道具、舞台调度、舞台灯光、舞台布景等带给观众美的享受。

儿童舞蹈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一是模仿性。它和成人舞蹈都具有美的形态,无论是动作、姿态、表情还是服装、道具、场景等,都是对生活的模仿,这种模仿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从外在形态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二是童心童趣之美,孩子独特的心理视角给观众带来不同于成人舞蹈的美感,具有原本性特点,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天性。三是真善美的审美追求,用舞蹈语汇传达了人们心中纯真的渴望。

儿童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美的形体,还增强了其表演的能力,完成了完美人格的塑造。

参考文献:

[1]王可芬等主编,中国舞蹈词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第126页

[2]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童心”词条,北京:商务出版社,1978年版,第1150页

[3]程心天.舞坛采珠:儿童舞蹈教育、创作经验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1页

[4]参见《汉语大辞典》“真善美”词条.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3年版,12卷本,第2卷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 儿童舞蹈作品 编排 寓意 服装

中国古籍《毛诗・大序》提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儿童舞蹈作品作为美育的重要裁体,正为社会所重视。近年来,儿童舞蹈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文艺花园里,儿童舞蹈作品表现形式更是五彩缤纷使观众耳目一新。中国儿童舞蹈作品伴随的时代步伐迈向远方。

儿童舞蹈具有形象鲜明、天真活泼的特点,如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是一首天真无邪的乐曲,是童心的展演、对童趣的描绘。儿童舞蹈作品的编排与社会成人舞蹈编排相比,其目的在于使儿童更好地获得健康身心和高尚情操。儿童其因年龄小、阅历浅,身心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在编排舞蹈时应抓住其心理、身理的特点因材施教,不能生搬硬套,否则排出的舞动作品比较成人化、刻板,不仅起不到美育的功效,反而会使儿童失去学习舞蹈兴趣。

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至12岁。他们在这时期主要表现为对各种事物充满了浓厚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好奇心强、纯真可爱,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易被周围琐碎事物干扰。绝大部分的孩子内心潜藏着强烈的表现欲望。

舞蹈艺术是当今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重要部分,其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儿童舞蹈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我,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舞蹈创编,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具备的一定的舞蹈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对儿童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认识和锻炼。

1.儿童舞蹈作品的灵魂――寓意

任何艺术作品的主题都是作品当之无愧的灵魂,儿童舞蹈艺术作品的主题亦不例外,它们是作品的核心,而寓意则是灵魂中的骨髓。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必须有鲜明的寓意。当前市面上出现的许多儿童舞蹈作品,只追求舞蹈动作的新颖、音乐的完美和服装的华丽,而忽略了寓意明确这一重要环节。使观众欣赏之后,不能明白作品所要表达的涵义。每个舞蹈作品在编排之前,必须确立寓意,就如作文之前的构思、立意一样。在确立寓意的同时,作品的内容应具有独特之处即创新,以激发起观众的观赏兴趣和价值。儿童舞蹈作品还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即不能脱离儿童的视角和生活实际,作为创编者的成人应去除更多的成人思维和成人意识,心中有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和需求。时下的儿童舞蹈作品中不乏有一些超越儿童理解能力、缺少童真、童趣的色彩。作为儿童自己的舞蹈,要体现出儿童的生活、学习等实际,切忌背离现实生活而去追求华丽的视觉享受。儿童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方式,潜移默化地使孩子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憎厌一切假、恶、丑的行径。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感悟真善美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儿童舞蹈动作源于儿童的生活,类似同于艺术是对生活的再加工,舞蹈动作也不是简单摹写与再现自然的生活动作,它需要通过精心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采用比拟和象征的手法,把生活中的动作美化,使之升华为富有强烈表现力的肢体语言,给人以美的意境。创编者在创作儿童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为了编排而编排,应编排出具有针对儿童的思想性、教育性、说理性的儿舞蹈艺术作品,即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寓教于编,寓编于乐。

例如,在学习舞蹈《毛毛虫找妈妈》时,我没有急于编排舞蹈动作,而先让孩子欣赏毛毛虫找妈妈的故事。我边表演边绘声绘色地描述毛毛虫爬树找妈妈的情形,告诉孩子现在虫妈妈在我的左肩顶端张开怀抱,等待小毛毛虫的拥抱。我的左臂是大树的树干,右手是毛毛虫,毛毛虫从树枝边缘一点点地向左臂的大树干的顶端蠕动,轻轻的,慢慢的,当它爬到顶端时不小心掉下来了,然后它继续爬呀爬呀……这个作品旨在告诉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困难、挫折,要不言败,不放弃,加油向前冲。孩子们都愉悦的沉浸在毛毛虫坚持找妈妈的美好故事中,自然而然地领悟作品的主要思想。

这一事例说明了儿童舞蹈作品往往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艺术形象,但其反映品格都是崇高的、健康向上的。其以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反映生活,并给儿童以启迪,给人以美的熏陶。

2.儿童舞蹈作品的亮点――服装

服装在舞蹈艺术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直观、鲜明的视觉冲击力。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在日常生活中,服装的作用都如此重要,对舞蹈艺术的作用就更为突出了。舞蹈服装作为角色外部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表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服装设计得好或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舞台效果的优劣。

舞蹈是人体艺术,是演员用身体来向观众倾诉、表达一定内容的。服装设计不理想、不符合作品的意境,不但无法传递出作品的内容,反而会给人以别扭的感受。完美的舞蹈服装,会给观众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要做到这一点,编导要考虑到最基本两点:一是有助于点题,服装的亮点可以完美地点衬出舞蹈的主题,看了服装的款式、色调、风格,观众就能明白舞蹈要表现的题材,二是服装要体现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如我们在2008年元旦晚会中编排的幼儿舞蹈《金鱼宝宝闹元宵》中的“金鱼宝宝”的服装,不少观众、学生家长和专家教师看了都认为服装过于雍肿、肥大,小演员被裹得严严实实,束缚了肢体表现,根本无法施展开舞姿,很不适合幼儿穿着。舞蹈简单来讲就是指手舞足蹈。所有的舞蹈动作、姿态,都是要演员身体各部位灵活、轻巧的紧密配合,而服装不合适会束缚演员身体的某些部位,会给其做动作带来极大的影响,使他们不能灵活地运动,传达美的艺术情感。幼儿本身肢体表现力就不够丰富,再加上复杂的服饰,整个舞蹈就会看起来很笨拙。所以幼儿舞蹈的服装不仅要符合剧情的内容情节,而且要在主体的基础上再次做深层次的艺术加工、提高和美化,使舞蹈艺术作品达到直观、形象、轻便、绚丽的目的,尽力做到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般来说演员上肢的问题不会太大,主要是下肢。设计服装时应多考虑到演员的双腿,让其在舞台上完美地彰显自己的舞姿,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服装的用料尽量选择质地轻、薄、飘逸、有弹性的纱或绸缎。同样的一条裙子,用轻薄的料子做成的穿起来就显得美观,舞起来就会显得轻如蝉翼、轻盈曼妙。

3.结语

儿童舞蹈作品与成人舞蹈作品相同的,都是通过人体舞姿,表达思想感情的美体艺术。不同的一点在于儿童舞蹈作品更欢快明朗,涵盖了“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儿童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自己喜爱的动作,从肢体动作中感受舞蹈的快乐。教师通过对舞蹈作品深度的揣摩、精致的编排,表现出儿童内心的喜悦,思想的灵动,充分挖掘儿童的想象力,既能体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育理念,培养了儿童对舞蹈的表现能力和感悟能力,又能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1.

[3]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4]程天心.儿童舞蹈教育、创作经验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2.

[5]汪流.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6]主编江心,徐尔充,隆荫培,苏祖谦.舞蹈知识100问.华乐出版社,2001.7.

[7]《运动解剖学》编写组.运动解剖学.人民出版社,1978.9.

[8]于平著.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9]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11,(1).

[10]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2).

篇8

关键词 幼儿舞蹈 作用 教育 促进

中图分类号:J722.3 文献标识码:A

1幼儿舞蹈简介

舞蹈是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幼儿舞蹈是由儿童表演或体现幼儿生活的舞蹈。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舞蹈的特点是边歌边舞,形象直观,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明显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2学习幼儿舞蹈对儿童成长的促进作用

2.1学习幼儿舞蹈对儿童身高和体型发育的作用

首先,学习舞蹈能够促进儿童身高发育,舞蹈可使新陈代谢显著增强,少年儿童正处于骨骼的生长时期,使其身体各部的生长发育更快;舞蹈可增加骨的血液供给,使骨组织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又能给生长骨骼的骨骺以适当刺激,从而促进生长。因此舞蹈训练能促进少年儿童身高增长,据统计同性别、同年龄的少年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4-8厘米 。

其次,舞蹈能够改善少年儿童的形体,带来艺术气质和形体美。人体的形体与机能在一定期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但是后天的影响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舞蹈训练可以克服弯腰驼背等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使身体变得挺拔;有助于少年儿童身体各围度的均衡发展;还可以使主要运动肌肉的力量得到提高,减少肌肉上覆盖的脂肪,使其均称而有线条,也使肌肉、韧带等得到拉伸,变得纤长而有弹性,从而增加了美感。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经过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他们站得直,形体优美,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

2.2舞蹈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

舞蹈训练使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适应性的改善,促进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各种感觉功能的得高,促进思维与智力的发展,改善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使大脑灵活、细密,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肢体灵活性和柔韧性:由于经常练习压脚、劈叉、下腰等,孩子的柔韧性,动作灵活性好。还能够提高少儿的身体素质。经过训练,儿童的力量、控制、稳定性、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通过舞蹈训练,少年儿童的力量、柔韧性、控制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耐性等方面都会得到大幅度提高,这使少年儿童能够灵活自如地把握与运用身体,准确无误地完成正常或特殊形式的身体运动,做出各种动作,敏捷地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以避免身体受伤害。

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剪除练习后能促进孩子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使少儿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适应性改善,促进视觉、听觉、肢体感觉等各感觉机能的提高,使大脑更灵活、健全,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舞蹈还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训练能够改善心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降低血压和增加骨胳密度,同时使人精力和体力更加充沛,不易疲劳。

2.3舞蹈能够促进少年儿童的心理成长

首先如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迟缓、粗心大意、协调能力差、胆小敏感、情绪不稳,自信不足,以及自闭症,多动症等,经过舞蹈训练都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因为舞蹈使人的听觉、动觉等几乎所有感觉器官都发挥作用,生命机能得到了总动员,因此,能够发泄情感,驱散郁闷,缓解精神紧张,并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使人感觉心情舒畅,从而稳定情绪,改善心境。

其次,舞蹈能够培养少年儿童的人格魅力、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舞蹈训练,可以使少年儿童在舞蹈合作、竞赛过程中,培养出团队合作和良性竞争的意识,也能使其具有吃苦耐劳、乐观积极的精神,时刻给人以大方得体、聪慧懂事的感觉。舞蹈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由此训练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

2.4舞蹈能够促进儿童智力发展

舞蹈可以启迪智慧,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以及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舞蹈表演需要儿童的步态、手势、动作比日常生活中要夸张一些,在表演一些简单的动作时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让儿童自己来选择、自己来设计、自己来表演。让每个儿童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表演中去,既满足了儿童的自我表现需要,又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有表现的机会。使平常比较内向、没有表现机会、体会不到自己表现能力的幼儿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表演舞蹈的过程中儿童要记住动作的顺序及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这样在表演的同时也发展了记忆力,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5舞蹈能够促进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儿童情感、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是培养儿童成才的关键。而在具有教育意义的儿童舞蹈中,他们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用身心去感受音乐形象,吸收音乐形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陶冶了情操。如:动作稍难时、感觉不好时或感觉有些累时,就需要儿童去克服这些困难,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增强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因此,学习儿童舞蹈对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9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身体还没有长成,而且由于儿童年龄的原因,在这一阶段比较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感到疲劳,所以不能让儿童做太多剧烈的运动,否则会给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教学儿童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掌握儿童的生理发育常识,用适合儿童的科学方法对儿童进行舞蹈教育,确保儿童可以在身体健康的发展下学习舞蹈。儿童由于年龄的限制对学习缺乏一定的目的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集中思想,总是喜欢看看这里,望望那里,而且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师在教学舞蹈的过程中,应该抓住每个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选择儿童喜欢的主题和音乐,让儿童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就有想翩翩起舞的欲望;教师还要控制训练的强度,要让儿童体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训练。此外,教师还要加强自己在亲和力上的能力,让每个儿童都可以喜欢自己。通过舞蹈教师的知道,可以提高儿童在训练过程中的兴趣,让儿童愿意接受舞蹈训练,这样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儿童的舞蹈能力。儿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管是身体还是生理都受到了一定的锻炼。儿童在进行了一定的舞蹈训练后,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当儿童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学过舞蹈的儿童都比较开朗,容易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而且也更能够吃苦耐劳,意志也比较坚定。而且学习舞蹈的儿童普遍形体比较好。这些都是儿童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儿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身的气质,让自己的形体更加优美,身体更加健康,而且还可以帮助儿童改正坐姿和站姿方面的一些问题。学习舞蹈可以让儿童的身体更有柔韧性,更加的灵活。

二、儿童舞蹈有利于儿童增强想象力提高创造力

儿童阶段的好奇心比较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舞蹈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个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儿童可以自己自由发挥,在音乐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都知道想象力要比学到的一些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本身就存在在那里的,但是想象力不同,想象力可以推动知识进步。而且,舞蹈不同于其他学科,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而是一门充满想象力的艺术。舞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允许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且要鼓励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有利于增强儿童的集体观念,让儿童可以更好参与到团队

现在的儿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每家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难免会出现娇生惯养的情况,很多孩子都有争强好胜、不合群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儿童阶段让孩子学习舞蹈,接受舞蹈教育,可以让儿童更好的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培养儿童的团结意识,让儿童可以更好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让儿童的性格可以更健康有序的发展。儿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主要以集体舞蹈为主,这样一来可以强调儿童直接相互合作,每个人都需要和其他的小朋友合作才能够完成一个完整的舞蹈。当教师要求儿童一起完成一个舞蹈的时候,儿童就会产生互相督促的心理,当动作出现问题或者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的提醒,纠正并改正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儿童就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互相帮助,最后完成教师布置的舞蹈任务。因此,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儿童加强集体的荣誉感,让儿童更愿意与他人合作,帮助儿童完善性格。

四、儿童舞蹈可以让儿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篇10

关键词:兴趣;儿童;舞蹈

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它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认真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也会很深刻,一切自主选择的活动无不始于兴趣而一切的活动追根究底亦源于兴趣,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除此之外人的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发生发展起来的,也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的。学生需要知识,他的知识越多,他的兴趣也就越广泛、越浓厚。

一、兴趣对儿童学习舞蹈的作用及其意义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如果老师的教学过程离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学生对所学的学科知识就没有兴趣,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年级结合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喜爱动物,教师教他们做“燕子飞”、“小白兔跳”、“马儿跑”、“大鹏展翅”、“小金鱼水中游”等动作时,配教一些简单易学的儿歌,做简单易学的表情操,学生边高声整齐念唱儿歌,一边做着简单的舞蹈动作,这样既锻炼了身体,想象力也得到了锻炼,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兴趣能培养人的习惯,对人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如果遇上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的态度有利于接近成功的彼岸,是一种心理朝向的感情状态。感情状态有愉快的,有痛苦的,愉快的经验来自学习的成功,也就是说兴趣的感觉,是由于接触到人、事或参与活动而产生的感情经验。有了兴趣的感情经验,更吸引他们去接触、去参与,所以兴趣是学习的有利因素,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二、家庭教育对儿童舞蹈兴趣的培养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儿童兴趣的萌芽大多是在父母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家庭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就特别重要,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歌善舞,尤其是女孩。家庭是培养舞蹈兴趣的第一个环境,因此家长应注意对儿童兴趣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培养儿童广阔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其中心兴趣

家长不要让孩子在许多种兴趣中穿梭,那样会使孩子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对孩子的兴趣,我们可以多角度观察其表现的倾向性,分析其稳定的倾向性,视其发展走向,培养其中心兴趣。对某些孩子所表现出的稳定倾向的兴趣,则要有意识地安排其多参加活动,多接触事物,在其所经历的事物和活动中的过程中,培养其广阔兴趣,加强和发展中心兴趣的走向。

(二)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的个性发展

家长是孩子兴趣的培养者和发现者,家长应从孩子的生活中去观察孩子,然后采取措施去引导孩子对此能够产生兴趣,作为儿童的守护者,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切忌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孩子,而应该根据儿童兴趣的特点积极的创造一定条件和空间鼓励发展儿童的兴趣。比如我们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从小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妹妹、弟弟跟母亲生活,在杨丽萍童年的记忆里,大都与贫穷有关,但他有人生少有的快乐态度,因为她从小就酷爱舞蹈,母亲就很支持自己女儿的选择,经常鼓励她,默默的支持她,最后杨丽萍成为了著名的舞蹈家。所以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家长都要尊重孩子自己兴趣的选择。

(三)采取的培养措施

1.父母最好自己也对舞蹈感兴趣,因为成人的举止、言谈、爱好对孩子都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2.可以利用电视、电影的传播媒介,有意识带领孩子观看舞蹈表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舞蹈的优美,从中激发孩子的童趣。

3.为孩子创造一个美的环境,比如:在窗户上贴一些舞蹈造型的窗花,墙壁上可以剪贴一些舞蹈形体图,书橱里为孩子添置一些舞蹈画册等,让孩子观察、模仿、阅读,使孩子的生活空间充满舞蹈的情趣,由此对舞蹈产生兴趣。

4.可以经常播放一些优美、抒情、活泼的乐曲,让孩子伴随乐曲蹦蹦跳跳,感受一下情趣,因为小动物形象生动,对孩子有吸引力,我们应让孩子在音乐声中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在观察中加以美化和创造。

5.召开家庭音乐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节目,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另一方面成人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探讨。

6.根据孩子的爱好制作一些动物的头饰、服装、道具等,使孩子在愉快、欢乐、轻松的情景中感受到舞蹈的高雅情趣。

三、学校教育对儿童舞蹈兴趣的培养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学生兴趣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培养都来自于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领导、教师处于重要的地位。

(一)幼儿园领导对舞蹈的重视直接影响儿童对舞蹈的兴趣

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进入学校来接受科学文化教育,首先进入的是幼儿园的教育,学校有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新课程的实施中,讲到校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校长的作用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主导的作用,第二个是保证的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办学的理念方面,它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直接会影响到他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工作。比如学校领导提倡经常举行文艺活动、或者组建舞蹈队参加外面的演出和比赛之类的活动,这样学校的学生就会积极地参加学校的舞蹈排练。在儿童参加外面的舞蹈活动中,如果领导不时地鼓励、关心儿童,儿童的情绪就会一直保持高涨的状态。由于领导的提倡、支持,学生就会重视舞蹈的每场演出,渐渐地对舞蹈就产生了兴趣。

在学校里一个好的领导往往起了一个核心、关键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验中,课程的管理相关制度、机制建设也是非常重要,它也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的保证。素质教育要落实到实处,不要搞撑面子工程。学校要想培养儿童舞蹈的兴趣,还要重视舞蹈教师的力量,只有给教师精神上给予了重视、物质上给予了保证,这样教师才有动力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动力了解和研究学生,有助于激发儿童的舞蹈兴趣。

(二)舞蹈教师培养儿童舞蹈兴趣的作用

1.教师言语的作用

教师讲解的言语要适合儿童的特点,激发儿童的舞蹈兴趣,不要用死板的“手怎么做,脚怎么做”来完成动作的练习,应该适合儿童的兴趣趋向,利用生动形象的儿歌来唤起孩子的兴趣,从而让孩子带着轻松、愉快的感觉去学习舞蹈。这对教师的教学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尤其对儿童在语言上更要幽默、风趣,在教学中要善于用形象性语言帮助儿童掌握动作要领。例如用拍手训练节奏,单调的拍手动作,幼儿不感兴趣,我用拍上、拍下、后左、拍右、拍前、拍后、两人对拍,再加上拍头、拍肩、拍胸、拍膝等,幼儿兴趣极高,节奏也掌握得很好。又如幼儿站立时的收腹、挺胸,他们很难理解,我风趣地对幼儿说:“你们身上都有一个大西瓜”,幼儿不解地问在哪里?我让幼儿用手摸摸自己的肚皮,并说:“这就是你们身上的大西瓜,挺着大西瓜跳舞不好看。”然后,教幼儿把大西瓜藏起来,肚皮收进去,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幼儿很快学会了这个动作。为了使幼儿准确掌握小碎步,老师可让幼儿有意来追逐自己,在追的过程中,不仅老师提出的要求(用前脚掌轮流快速向前走)幼儿能听得清、记得牢,而且还能与老师建立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害怕、恐惧心理,大胆、欢快地展现自我,而且感觉还特别开心。对孩子来说,必须舍弃一些单调、枯燥没有吸引力的东西,最好让孩子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氛围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作为一名引导者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儿童的兴趣。

2.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培养儿童的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去学习舞蹈,小朋友最喜欢做游戏,我们就应根据孩子的天性顺应他们的心理,用做游戏的办法培养他们的兴趣。如玩《小鸟找窝》时,教师说:“我是鸟妈妈,小朋友都是小鸟,要跟着妈妈学习各种本领;幼儿学跳手绢花,让他们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手绢花,幼儿拿到自己喜欢的手绢花跳舞会显得格外高兴,然后老师拿出一种颜色的手绢花开始跳舞,手上有和老师一样颜色手绢花的幼儿便围在老师身边舞蹈。幼儿在这样愉悦的游戏中跳舞,兴趣会始终高涨;在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中也要有一些趣味才能使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通过骑马、支撑、推小车来练习孩子手臂的力量,通过学习青蛙的体形来压胯。每次练习完孩子们都会出一身大汗,可是他们还是很开心,没有表现出不愿意学的情绪。现在大班的孩子把基本功训练当成一种很快乐的事情,每天都主动提出练习基本功,通过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孩子们的身体都变得结实了,软度的练习也有明显的提高。通过趣味基本功训练,孩子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所以在对孩子舞蹈兴趣的培养中要利用孩子的天性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好强心激发法

儿童是好胜的,他们愿意向别人表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儿童的兴趣可以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给儿童创造争胜的机会,使儿童的兴趣逐渐得到发展。比如,经常让他们参加一些儿童的舞蹈比赛,让他们自己去评价,孩子总是不服输的,在比赛中,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舞蹈。我们应给儿童创造争胜的机会,并逐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赶超别人。比如:在舞蹈班就有这样的例子,在软度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经常让学生一起下腰,其中有位学生总下不去,有一次她终于和其他学生一样做到了,老师就鼓励和表扬了她。到了下课孩子的妈妈说这位孩子经常在学校放学以后躺到自己的床上让妈妈帮忙拉腰,每天坚持两个小时软度的练习,她自己总说:“老师经常让我们一起下大腰,我总是下不去多丢人啊,别人都能下去的我为什么不能啊!”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做到了。在这个时候教师更要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利用孩子好强的心理去保护孩子的兴趣。

四、校外舞蹈活动对儿童舞蹈兴趣的培养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早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之,它是人类劳动生产、战斗操练、情感活动的模仿在线。现在舞蹈已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表达生活态度的另一种艺术化语言。为了培养新世纪的新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加强素质,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再广泛地深入进行。包括舞蹈教育在内的美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人们发展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儿童对舞蹈兴趣的培养社会风气也有推卸不了的责任。

首先,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前提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逐渐增强,精神生活的享受来自于艺术美的创造。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但要求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文化成绩,在艺术方面的培养也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如今在社会上大大小小舞蹈班不断兴起,为学生舞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这股“流行风”的盛行,儿童对舞蹈班就会产生了好奇,由于这种好奇心理学习舞蹈的学生就会络绎不绝。由于这样的一种风气,每一位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在孩子和家长攀比心的驱使下,大多数孩子都被送到假期的舞蹈班中学习舞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渐渐地对它产生了兴趣。舞蹈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比的地方,因为舞蹈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训练的过程,在无形中这也锻炼了儿童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孩子以后培养坚强、不怕挫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有舞蹈能够促成儿童智力的提高,它主要锻炼了儿童的身心各方面的协调为以后的文化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所在,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学舞蹈的人会越来越多,也会引起家长的重视,对儿童兴趣的培养有直接的帮助作用。

其次,舞蹈在社会中的应用随时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它伴随着我们成长,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刻,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惜惜相关。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单位开业或者搞活动的时候为了招揽客户经常组织一场文艺活动,孩子经常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接触这些文艺活动,当看到别人在台上的精彩表演时潜移默化中就会对歌舞产生了兴趣,就憧憬着自己也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还有学校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晚会、汇演之类的活动,每个人想在自己同学面前表演一下,但是到报名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才艺表演而望而止步,渐渐地在心理压力的驱使下就会尝试去接受这些东西,去体会这些东西,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接受了正规的训练后,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就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结语

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并对舞蹈产生兴趣。兴趣直接奠定了人的一生,它也是最好的指导老师,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对于孩子来说爱唱爱跳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对儿童舞蹈的兴趣应从多方面进行培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应从孩子的天性出发,利用童趣激起他们对舞蹈的兴趣。不管是通过哪个渠道培养孩子都应该在尊重孩子的情况下让孩子自主选择,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2]《中小学音乐教育》.[M].2000-2003年各期.

[3]《儿童音乐》.[M].2000-2003年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