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方法范文
时间:2023-04-03 06:4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思维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化学 创新 方法
一、思维逻辑创新
(一)求同思维法
也就是“收敛思维”。即在多种事物中寻求相同的规律,或寻找解决多个问题的相同方法。具体在化学上如多题一解、多仪一用(多种仪器同一用途),多物一性(多种元素、多种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和具相似的规律)等。 多题一解:即多个题目用同一种方法解答。如已知某两个量及这两个量的平均值,求这两个量的比值的题目,都可以用“十字交叉法”。
(二)求异思维法
即“发散思维”。解决某一问题时提出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最佳途径和方法。如一题多解,一仪多用(同一仪器、同一装置多种用途)等。
一题多解:同一习题用不同的方法求解。
一仪多用:如制氧装置还可以作什么?(制NH3,制CH4,加热Cu2(OH)2CO3、NaHCO3检测其分解产物……),洗气瓶还有哪些用途?(倒过来通气可用作排水集气、可作贮气瓶、不装液体用于两种气体的混合……);水浴加热装置可以用作制银镜、制酚醛树脂、酯和糖类的水解,加上温度计可用于测定物质的溶解度等等。
(三)逆向思维法
即从逆方向假设推理。可用于理论和性质推断、改进实验及解答习题等。如解某些框图推断题、步骤较多的计算题,可以由结论向前步步推出条件;又如追踪化学实验中的反常现象:通过测定反应产物的性质倒推回去。
二、操作方法创新类
(一)模拟法
模拟某一事物进行创新思维的方法。其特点是要受原型启发,模拟出新的原型,或模拟出有所改进、用于别的方面的新东西。
(二)分解法
即将某一事物分解成几个部分,分析和利用各部分的功能及特性的方法。如化学实验的加热分解、电解。这是西方的“点金术”、中国的“炼丹术”及近现代化学发现和制取新物质、推动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分析某化学反应原理、某有机物特定官能团的性质、某化学污染物的组成,解答过程比较复杂习题,都可以用此方法。
(三)重组法
将不同类型和功能的事物以适当方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新功能事物的方法。这在化学上应用非常之多。如化合反应,将不同仪器组装成具有新功能的装置,将特定性质的官能团连接到某有机载体上合成新材料及新药品,利用数学或物理方法解决化学问题……都是重组法的应用。
(四)替换法
将原有事物中的某一部分,用其他事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替换,形成具有新功能的事物。
例:(1)学习了铜丝在Cl2中燃烧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将Cu丝换成镁条、铝铂、锌片,会有会么现象?(2)喷泉实验:把HCl、NH3换成HI、HBr、HF、CO2、SO2能产生喷泉吗?再将水换成石灰水、NaOH、KOH溶液行吗?(3)CH4与Cl2的发生光卤代反应:把Cl2换成F2、Br2、I2可否?需要什么条件?再将CH4换其他烷烃、烯烃、炔烃或苯的同系物,光照下能否取代?会在哪些位置上取代?条件会不会变化?(4)将制氢简易装置的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可否?有什么好处?如此等等。
(五)改变角度法
即换一个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有时候会有新的发现或突破。它包括正向改为逆向、平面改为立体、首尾改为中间等方法。上文提到的“逆向思维法”是其中的一种。
(六)类推法
比照某一事物的道理或性质,推出跟它同类的其他事物的道理或性质。化学教学中,据已知物的性质推断类似物质的性质、解答信息题、改进化学实验等都广泛用到。
三、思维形式创新类
(一)抽象思维法
抽象思维是“应用抽象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认识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及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简言之,就是将不同事物的相同属性抽象出来,概括成普遍适用的,具一般规律性的概念的思维方法。在化学上,将实验结果、题目条件,转化为一定的数量关系、计算式、含未知数的方程,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提出,化学平衡表达式等数学方法应用来解决化学问题,都是抽象思维法。
(二)形象思维法
是指用直观形象或表象来思考事物的思维活动。与“抽象思维法”相反,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直接观察或想象的事物,转化为可看到、可接触或容易想象的形态。如道尔顿的原子说、阿佛加得罗的分子说、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晶体或分子结构等,都是将难以琢磨和想象的事物,利用形象思维变成了易于想象和理解的形态。
(三)灵感思维法
篇2
【关键词】数学 创新思维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77-02
一、 改进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的主要场所,以往的师道尊严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火花,教师的绝对权威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坚持公平民主,创建和谐课堂。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仍然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教师为主,思考包办的模式,变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活动为主线,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朋友,尊重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学习和平等参与的氛围。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论,并适时引导,对正确的有创意的想法要充分肯定,大张旗鼓的表扬,创造浓厚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要有不怕错的勇气。
二、 延伸教学,扩展创新时空
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不断思考的源泉,是课内学习的延续,是创新的重要的推动力,它是我们教师每一节课的追求目标,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生动逼真的情境,设置悬念,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中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都充满好奇,是一个充满探索的群体,他们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青春时期,常常奇思妙想,突破思维定势,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这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我们教师应该给与鼓励,让他们相互交流合作探讨,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有广阔的时空 ,创新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三、 把握数学的精髓――思想方法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基础知识,并从中总结归纳出性质、法则、方法,这样既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又升华了思维,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
例如:
1. 类比思想。可启发学生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把整数30进行因数分解就是2×3×5,与之相类似,a2-b2就是(a+b)和 (a-b)的相乘的结果,因此多项式a2-b2就分解为(a+b) (a-b),如此类比,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而且为因式分解 的方法提供了思路,由此 及彼, 通过类比因数分解与因式分解, 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计算20132-20122的值,如果直接平方计算也能求出结果,但计算复杂;细看可发现这是平方差公式的应用(2013+2012)(2013-2012)=4025×1=4015。
2.丰富联想。例如:在三角形ABC中ACB=90,CD垂直AB 交AB与D,由上述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此题想象的空间广阔,思维开放,通过学生的不断思考和教师的启发,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审视,恰当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不断联想、探索和推断,多数学生能想到七八个结论。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3.整体思想。启发学生整体把握,局部优化。例如:2a(a-b)-8ab(b-a)分解因式,应先把 -8ab(b-a) 化为8ab(a-b),再把 2ab(a-b)看作一个整体,运用提公因式法分解。此题即是整体思想的运用,化难为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抽象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4.分类讨论思想。 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例如:解含绝对值符号的方程|2x+7|=5,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将它分解成两个方程(1)当2x>=-7 时,2x+7=5,所以 x=-1;(2) 当2x
5. 建模思想。例如:某航空公司规定: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的重量,那么需要购买行李票,行李费用(元)是行李重量的一次函数,当重量40克时,费用6元,当重量60克时,费用10元。(1)求重量与费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重量。此题可引导学生先审题、观察函数,用待定系数法,设重量与费用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联立方程组,求出重量和费用的值,进而确定函数关系式。
四、 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初中生对形象思维和自觉思维掌握熟悉,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不能熟悉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定理公式法则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挖掘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概括整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综合运用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题。
五、 培养学生开放探索精神
篇3
关键词:合并 母公司 兼并重组 合并报表编制
并报表是反映母公司及其能够控制的全部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与个别报表相比,合并报表有如下特点:(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松动,传统单一会计主体变为多个会计主体,合并报表反映集团公司整体(包括母公司及其全部子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编制者是母公司;(3)合并报表编制方法区别于传统会计证―账―表的编制方法,仅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4)合并报表需要编制抵销分录。
一、合并报表编制的常用会计处理方法
编制合并报表常用的方法为工作底稿法。首先,编制合并工作底稿,将母公司及其所有子公司的个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的数据全部记入合并工作底稿。其次,根据当期母公司与子公司及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编制抵销分录。最后,计算出合并金额并填列合并报表。合并报表编制的常用会计处理方法中最关键的就是调整抵销分录的编制,下面以此进行分析。
(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以存货为例)。
例:A公司为B公司的母公司,A、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25%。2013年A公司向B公司销售甲产品100件,每件价款为7万元,成本为5万元,至2013年末已对外销售甲产品80件。
借:营业收入
(内部销售企业的不含税收入) 7 000 000
贷:营业成本
(内部购进企业对外销售的成本)7 000 000
借:营业成本 400 000
贷:存货 400 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存货贷方-存货借方)×25%]100 000
贷:所得税费用100 000
2014年A公司向B公司销售甲产品30件,每件价款为7万元,成本为5万元;至2014年末已对外销售甲产品10件。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抵销上年)400 000
贷:营业成本 (抵销上年)400 000
借:营业收入
(内部销售企业的不含税收入)2 100 000
贷:营业成本
(内部购进企业对外销售的成本)2 100 000
借:营业成本 800 000
贷:存货 800 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抵销上年)100 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抵销上年)100 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存货贷方-存货借方)×25%-去年确认金额]100 000
贷:所得税费用100 000
上述抵销业务处理的理论分析:母子公司个别报表反映的项目金额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抵销内部购销业务金额,上述顺流交易中,母公司卖产品确认收入,收到现金,子公司买存货确认存货的入账价值,支付现金,从整个集团公司看,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属于集团内部物资调拨活动,所以应予抵销。在连续编制第二年的合并报表时,因为编报还是依据个别报表,所以首先要将上期对本期的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抵销,和利润有关项目均调整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然后再抵销本期的内部购销业务金额。
(二)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如果存在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的情况,则需将子公司个别报表调整为与母公司一致;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除应考虑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而调整子公司个别报表外,还应编制调整分录,根据购买日该子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对子公司的个别报表进行调整。首先,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借记“存货”、“固定资产”(评估增值)项目,贷记“资本公积”、“应收账款”(评估减值)项目;期末调整,借记“营业成本”(存货已对外销售)、“应收账款”(按减值后金额收回)、“管理费用”项目,贷记“存货”、“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项目。
(三)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所规定的权益法调整:首先,按照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中母公司应享有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贷记“投资收益”项目,亏损份额做相反分录;其次,按子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投资收益”项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最后,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借记“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贷记“资本公积”项目。
(四)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母公司个别报表反映为其他资产(包括货币资产和非货币类资产)减少,长期股权投资增加,子公司个别报表反映为其他资产(包括货币资产和非货币类资产)增加,实收资本增加。从整个集团公司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属于集团内部资本拨付活动,所以应予抵销。借记“股本”(子公司期末数)、“资本公积”(子公司年初数+评估增值+本期发生额)、“盈余公积”(子公司期末数)、“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年初数+调整后的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分配股利)、商誉(权益法的投资金额大于享有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项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的母公司金额)、“少数股东权益”项目。
(五)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借记“投资收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未分配利润――年初”项目,贷记“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未分配利润――年末”项目。
(六)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借记“应付账款”(含税金额)项目,贷记“应收账款”项目;借记“应付票据”(含税金额)项目,贷记“应收票据”项目;借记“预收账款”项目,贷记“预付账款”项目;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项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借记“所得税费用”(内部计提坏账准备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借记“应付债券”(期末摊余成本)项目,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期末摊余成本)项目;借记“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项目,贷记“财务费用”项目;借记“应付利息”(面值×票面利率)项目,贷记“应收利息”项目。
(七)内部现金流量的抵销。借方登记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贷方登记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借方登记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贷方登记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借方登记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贷方登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工作底稿法编制合并报表的关键在于调整抵销分录的编制,以上七个方面是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关于调整抵销分录的一般会计处理。
二、合并报表编制方法的创新思维分析
首先,常用的工作底稿法编制的合并报表优势在于反映了集团公司整体财务信息,强化集团利益;避免集团公司内部转移定价粉饰报表。劣势在于工作底稿篇幅过长,编制及分析均难以操作;合并报表缺乏原始凭证的支撑;合并报表实际意义不大,并非企业纳税和分配股利的依据,合并报表中资产也不能作为偿债的依据;合并范围确定需要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职业判断;投资者难以依据合并报表来做投资决策。
其次,合并报表编制的思维方法简便,但实际操作脱离了会计基础理论。不仅松动了会计主体的基本假设,也违背了“证―账―表”的会计思维。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合并报表除了空间范围外,与个别财务报表的报表项目、会计要素等基本理论依据其实没有什么不同。
再次,资本市场不断成熟增加了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的难度。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上永恒的主题――兼并与重组愈演愈烈,公司治理结构越来越复杂,股权交易的形式多样,母―子―孙公司持股比例不断变化,也增加了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的难度。
最后,合并报表编制方法的创新思维分析的结论:实务界需要理清母―子―孙公司的真实业务关系,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逐渐理顺投资行为与机构设置,投资者需要原始凭证验证集团公司合并报表的真实性,会计的实质勾稽关系不能丢弃,公司的法人独立地位不容否认,集团内部关联交易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基于以上分析,建议放弃编制调整抵销分录,采取直接编制会计分录,用明细科目来说明是编制合并报表的,并且登记入账,重新编制合并报表,让股东看到更详细、更直接的会计信息。
三、结束语
四张基本财务报表加上四张合并报表是会计的核心资源,综合反映了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不做没有凭据的账,会计反映的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数据,不应该成为资本市场的傀儡与摆设。所以,合并报表同样也应该让投资者自己来做分析,投资者代表自己的利益识破财务谜局。S
参考文献:
马贤明,郑朝辉.会计谜局[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思维
前言:语文是一科富含情感和想象力的门课,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占优势的。新《课标》也清楚地指出“:语文教学要着重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绝非简单地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思维及其想象力的挖掘,让学生在语文课文的学习与鉴赏中得到创新思维的激发和锻炼,在这样一个发现美、认识美的过程中进行一次思维的远行。然而,怎样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促使大家想象,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根据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自主学习,自由想象
教师的思维无法替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当建立在他们自主学习和自由思考想象的基础上,教师则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语文学习是一个发现美、认识美和体验美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不可避免地将运用思维,教师则应当充分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课文的意境,这样的学习过程也是一次锻炼思维的过程。繁琐的讲解与分析始终让学生处于被动吸收的状态,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的目标自然难以实现。学生只能是在写作中学会作文,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在说话中学会说话,这即是要求语文教学应当是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充分互动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由想象和挖掘。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在充分信任与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挥想象。只有让学生学得更自由,其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
二、多方思考,思维求异
爱因斯坦以前说过,知识没有想象力重要,因为知识是有范围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新课改强化了这方面的认识,我们应当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奇想、妙想,让他们打破定式思维,从更多的角度思考,鼓励求异思维。学生能够在多视角下认识和分析问题,其思维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散,这显然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现今教学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思路单一、狭隘,这严重阻碍其创新思维的培养,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恰恰是打破这种局面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自由的想象在大脑中不断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创新思维的能力就可得到极好的锻炼。如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作文写作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假想和幻想式命题作文,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活跃的思维活动,引领他们进入相关的意境中展开自由想象,这样在作文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自由翱翔,无拘无束地进行创造性思考,继而收获思维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不应只局限于课本现有的内容,而应逐步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思考,进一步体会并感悟文章的意境,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想象和思考,对作者的创作背景、诗文所要表达的思想等问题进行大胆思考,这样在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也会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锻炼。
三、质疑提问,深度挖掘
一切探究活动最初均源于人们的质疑,这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有效动力。而这恰恰正是现今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所欠缺的。受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仅仅通过简单思考,甚至不加思考仅凭记忆简单吸收,想象力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在这种形势下,学生遇到问题也很难主动发问或请教老师,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了。因此,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引导学生树立质疑提问的精神,敢于对课本质疑,对教师教授的内容质疑,在自身不断的思索中对课程内容有更深一步的挖掘。学生出现新奇、不落窠臼的想法,哪怕较为稚嫩,教师也应当充分肯定和赞扬这种多角度思考和敢于质疑的精神,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成就感的产生将使学生更具动力和激情去进行探究、思考,长此以往,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会更具深度,创新思维的火花就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得以美丽绽放。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提问的勇气和精神,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学生也就对这门课感兴趣了,那么学习起来才会觉得轻松,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笔者所说的质疑问难,是指学生在头脑中要始终留有一个思考的空间,用质疑的态度探索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找到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思维的火花中时偶尔就会迸射出有创造性的问题和对问题的深度思考。
四、时机创设,收获成就
与成功相伴随的往往是喜悦和继续奋进的动力。要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与思考,培养其创新思维,教师还应当创造时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成就感的驱使下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使其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动力得到激发,创新思维的培养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结语: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当不断经过各种灵活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以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德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3,(4).
篇5
一.举作家作品为例。举作家作品旨在充分发挥课文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即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把阅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通过老师的再点拨,让学生把作家的作品内化、吸收,并巧妙地运用。例如,教学时,让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的一段文字——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木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教师在学生反复阅读后讲解:这段文字用“扫开、支起、撒、系、牵、拉、罩”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捕鸟的过程,属于细节描写。托尔斯泰曾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传神的细节描写,能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学生在阅读感受与听讲后自然会萌发写作的欲望。
二.举教师的下水文为例。作家作品有时候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一时还不容易完全内化,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下水文”引领学生习作,这样,老师就成了作家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学生通过老师这座桥去与作家对话,作家通过老师的帮忙让学生把自己的东西吸收内化。例如我们选取了下水文《爷爷与羊》中的片段作为例子:
爷爷推开羊圈门,羊以为爷爷来添草,便涌向爷爷,爷爷一手手牵一只出圈,一手关上圈门,然后在羊的头上地抚摸,羊以为爷爷给它挠痒痒,很乖顺地站着,爷爷乘其不备双手抓起轻轻地放倒在地,羊还等爷爷给它舒服,静静地躺着,这时候,爷爷一手从羊的肚皮处手捋起厚厚的羊毛,一手拿起剪刀“嚓嚓”地剪不到五分钟,羊半个身子上的毛被剪完了,爷爷把羊翻个身,又剪,毛剪完了,爷爷在羊身上用力一拍,羊感觉疼了,这才站起来,爷爷笑呵呵地提起所剪的羊毛,夸耀他的技术——爷爷所剪的羊毛是个整体,你不仔细看的话会认为爷爷在抖动一张整羊皮呢。
这段文字用一系列动词将爷爷剪羊毛的过程写得具体细致,生动有趣。爷爷剪羊毛,羊竟然舒服的躺着,爷爷所剪的羊毛竟然是一个整体,这些足以爷爷的技术之好。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描写人物行动时也是这样,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视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等等,这就是“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三.举教辅读物之例。借用优秀的教辅读物,对同类话题的作文进行阅读理解,寻找可以借鉴的东西。例如我们从《学生天地》杂志中举了这样的例子:
下课铃一响,王小刚不等老师离开教室,就飞奔出门,直冲操场上的单杠。敏捷的他,纵身一跃,抓住横杠,在杠上旋转起来,那形象,真像奔驰的车轮。突然,他停止翻卷,骑在杠上,一只手遮在额头上,眼睛眨巴着,呲牙裂嘴,发出几声尖叫,活脱脱一个美猴王的形象。
课间虽短,但学生的时候内容却是丰富的。在这段时间里,有的人急于上厕所,有的人急于准备下堂课的用品,有的人急于解答下节课老师要提的问题,有的人急于和好友聊天。这段话描写出一个爱好锻炼又有体操天赋的活泼机灵幽默风趣的美猴王形象。
四.自己创新。自己创新即学生独立地有创意地作文。知道了“怎样写”和“用什么样的词句写”这两件法宝,学生就能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作文”了。例如有学生在学习细节描写后,写下了这样的片段:
妈妈打开锁着的柜门,取出一个小红包,走到灯下,一层一层地接开红包,钱呈现在眼前,妈妈的眉头一挑,嘴角一翘,一种欣喜写在脸上。她伸出一根指头在舌头上蘸了唾液,然后用湿指头搓钱,边搓边数,数了十多张,用细线轻轻地一捆,递给我,说:“这是报名用的钱,装在内衣兜里,到学校后就赶紧交给老师。”
这个片段中的一系列动词,把妈妈取钱数钱的过程描写得栩栩如生。真是在艺术的世界里,细节就是上帝。细节虽然是作品中细致描绘的最小环节,往往却是作者匠心独具之处:对人物的某一特征、环境的某一局部或事件的某一细微事实作具体深入细致的描写,于有意间播撒的细节珍珠处,作品的价值意义便熠熠生辉。
篇6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 建议
一.环境艺术设计是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合格的毕业生应既具备艺术素养,又要有理性的思维与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以室内空间,界面,内含物等要素进行的室内设计方面的内容,还有室外空间,街道,广场,建筑,雕塑等要素进行的景观设计方面的内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如此庞大,以致与其相关的学科有:建筑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艺术学,美学,设计心理学,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其他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等。而现在诸如展示设计、舞台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大型通工具的内部空间设计等跨界设计领域也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
二、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类型
1.逆向思维和两面神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与按照一定的逻辑向前推进思考的习惯性思维不同,逆向思维则是从相反的、对立的、颠倒的角度去深入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是创新设计常用的思维方式。
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形态创新最能给人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刺激,从而激发观者的欣赏兴趣。因而,利用空间形态的反向设计能得到不同一般的效果。
两面神思维是指同时积极地构想出两个或更多并存的,概念、思想或印象。在表现违反逻辑或者违反自然法则情况下,具有创造力的人会有意识地从事物相反方面考虑,促进矛盾的对立面转化和对立面的联结。两面神思维也是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思维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3.设计思维转化。
环境艺术设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即需要有对设计问题的综合分析和空间组织形式的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又要对造型,细部构造联想和想象的形象思维,单一的思维过程难以形成新颖的构思。
4.观察与理解。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强调多角度的、冲破固有思路的全新的观察与理解。由于设计对象本质的外部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设计者必须从多个角度来把握对象的各种属性及其相互联系,进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具有新意的、系统的、完整的信息。从不同位置与角度来观察或思考问题,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视角审视分析同一问题中的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思维过程。这种全新的注意与观察可以激发丰富的设计灵感,引发多种解决方案。
5.搜索与记忆。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图形和形象两个层面的特征,其作为一种视觉形象,是通过自身特定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一个综合的、有概念语义的形体,所反映的是特定形象的整体特征。创新设计的灵感基于头脑中大量丰富的设计素材,思维产生膨胀和爆炸来自于对这些基本素材的大量思考,而图形搜索与形象记忆是积累素材的有效手段,是创新设计产生的认识论基础,是一个设计创造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应该是探讨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1.构建与专业相关的系统理论体系。
如今环境艺术教学的课程十分繁杂,而且没有一定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时往往就丢弃了上一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老师经常是通过大师的著作或者是几本理论著作让学生去研究与总结,学生只是通读了内容却很少能够理解其中的要点与精髓,如何将众多理论著作总结梳理,串联成符合教学要求并能为学生所理解的教学体系,也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重中之重。
2.建立“实践教学模块”结构。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思维创意转化为实际的事物,也只有通过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现并改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错误,从而解决问题,收获经验。当今国际环艺教学的成功范例都是采用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实践的平台,成立设计小组,参与具体案例的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值得吸取并借鉴的经验,成为我们完善教育体系的有效手段。
3.注重学生综合知识培养,丰富学生的知识框架。
如今,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了一门集合了环境学,几何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的综合设计专业,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与环艺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在今后的设计中,以增加设计作品的内涵与深度。
4.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
环境艺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较高的学历和教学水平。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较多的机会让他们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通过参加各种研讨会和培训班以及不同的考察活动使得教师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此外,还应该将教师分批的送到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培训,让教师在技术领先的单位进行实习,与一些高技术的人才进行交流,从而使得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准得以提高,能够带动整个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学习的成果提高最重要的是有老师进行指导,只有提高教学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才能为学生的设计和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同时锻炼教师的能力,还应该在教学中不定时的开展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让实践性较强的教师在学校开展讲座,将自己学习到的一些新型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式传授给学生,为环境设计教育注入新的设计理念。
四、结语
总之,创造性思维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教学模式,继续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统理论体系和新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沙.透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73-274.
[2]李瑞君.艺术向度与技术向度的结合[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5-17.
篇7
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提出创新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创新意识。如果教师奉行应试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过分要求提高考试成绩,而忽视引导学生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获得专业技能,那么新课标教育只能名存实亡。所以,要想通过思想品德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塑造健康人格的成长阶段,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反应快、思维活跃。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情绪波动、心理变化,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如,创建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再如,成立小组,提出新问题,让小组成员讨论,或者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辩论,学生从不同的思考中汲取营养,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根据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时刻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培养创新思维。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当下恶劣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比污染前和污染后的图片,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
三、支持和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性的问题有利于增加好奇心、唤醒求知欲、开拓思维。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问题情境,巧设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引导他们去探索、思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制造学生认知方面的冲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问题。但是,教师也要注意所提出问题、所设疑问的质量,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创新、去质疑、去超越,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引导学生从冲突中、矛盾中去创新发展。教师可以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去参加学生之间的讨论,支持和鼓励学生抒发不同见解,表扬创新、有价值的观点。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如,在讲解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用轻松、诙谐的方式讲解,如,以漫画对话的形式展现黄河、长江,将长江、黄河拟人化。展开对话,黄河说:“你好!长江,我是黄河”。长江说:“你好!黄河,我也是黄河!”延伸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想一想”、“比一比”等子栏目,将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理解和分析思想品德教材,注重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刻掌握教材内容,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行动力。另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以独特的视角去思考、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多种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如,仍以保护环境为例,教师的课后作业内容,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校园、学校周边的环境状况,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并向当地政府、社会提出保护环境的倡议。其次,教师应注重在课前、课后,根据教材知识,积极开展参观、访问等组织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在学习“认识、评价教师”等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去深入认识、了解思想品德教师,总结老师的优点和缺点,学习老师的优点,并指出老师的不足,与老师交流之后,建议其改正,最终找到促进师生和谐、融洽相处的方法。
五、营造轻松的创新学习氛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
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 创新思维 教学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以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及了“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发展的需求,是现代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即为语文教学课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 为学生创造愉快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
“愉快教育是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得道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以此为原则, 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探索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使其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心理,开阔学生视野,鼓励其进行大胆创新。
3 对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的培养
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思维的形式,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必然存在联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知识从教材中延伸出去,或将其他知识切入进来,使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嫁接,架设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引导学生。这就要求老师注意知识的迁移,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综合的运用。但是在实现迁移教学时,不仅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相互贯通,而且更要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历史、地理及其它学科知识,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为学生创设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的创新体验。
4 对学生引导求异,创新精神的培养
求异思维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好方法为基础,从不同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这就必须涉及推测、想象、创造等方法。在教学中,应努力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问多解、一题多议,发展创新思维。
5 通过比较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开展比较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知识的比较,进行鉴别. 知识比较的过程是是学生对知识的同中辨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学生在对知识比较分辨时,或温故知新,新旧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扩展思维空间,把语文教材中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逐步构建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顺利发展。
运用比较法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熟知教学内容,并具有广博的知识,善于对知识进行同中变异,异中求同,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比较分析,将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就是针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地观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与聚合思维相对而言的”)与聚合思维巧妙结合起来。这样教师教学,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更好地发挥优势。
6 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
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的提问应该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能够深刻的诱发学生不同思维的产生,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教师在此基础上应给他们以肯定和赞许,并抓住这两者逆向思维的火花,激发更多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争论,学生最后归于统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并且有深度,有灵活感,也加强了课堂活跃的气氛。
7 通过变化试题,加强训练,巩固学生的创新思维
篇9
关键词:创新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性思维;想象力;直觉思维;研究性学习
现行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促使学生自主思考,融化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新理念、新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意识,全面促进他们主动学习. 当然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需要假以时日,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下面我想就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重视培养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考是一个指挥棒,近几年,数学高考试题“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可以说所有试题并不是课本知识的翻版,而是取材于课本加以变化提高而精炼而成的. 许多题目命题的形式变化了,解题空间拓宽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实,思维的创新需要一个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灵感的形成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而灵感闪现最多的就是求异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求异,要改变教学方式,变换教学的形式,可以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解题的思路. 在证明空间中两条异面直线垂直时,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种思路来分析:一是用三垂线定理证明; 二是通过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三是利用垂直的定义来考虑;四是用空间向量原理证明其数量积为零从而证明两线垂直. 教师要重视题型的变化,一题多变,已知条件可以改变,还可以进行已知条件和结论对换等变化. 不同的变式训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进行变式训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数学上求异思维的广阔性. 求异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广泛程度. 思维广阔,解决问题的方式就多. 具体表现为多角度、多层次、广阔的思考问题,多角度的研究问题. 在数学解题时逐步延伸问题,使解题思路顺畅迁移,这样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较好地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重视培养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 有人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 ”数学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可以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缺少基础的想象那是空想、幻想. 想象就是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相互作用,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 (2)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干扰因素,抓住问题的实质. (3)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 因此,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基础课程的扎实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很多新知识的产生除去科学的推理外,常常包含很多前人的想象因素,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课本潜在的因素,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提供适当的想象材料,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在复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变成相等时,这时变成了什么图形?如果让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9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如果既让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又让一个内角等于90°,这时又是一个什么图形?这一问题的提出就打开了学生一连串的想象. 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时变成了菱形,一个内角为90°时变成了矩形,既有一组邻边相等又有一个内角为90°时变成了正方形.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想象力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源头活水,是学生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 而洞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 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去观察、探索、想象、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思考分析的机会,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可以使用生动讲解的方法,虽然呈现的是少许的知识,但拓展的却是学生的有限生活空间,课内点到为止,课外无限延展,学生自然受到触动,想象力自然也就得以提升.
注意批判性思维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方式
批判性思维是对解题思路的一种冷静分析,是对分析解答结果的一种重新审视.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可以不断地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补充和完善,能够使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新大陆. 这种思维方式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不只是重新审视,还能够使学生科学地分析课堂上老师讲授的东西,更能够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 为了能够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观能动地出一些选择题来强化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强化批判思维的方法主要有三点:(1)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分析,使他们能够发现知识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从而让学生自己进行批判性的思维.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思路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从不同的思维过程中去比较鉴别,从而让学生自己选择出最好的解题思路. (3)劝勉学生独树一帜,勇于打破思维的常规. 课堂教学要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突破、大胆设想、勇于创新. 要给学生表现自己思考的机会,要让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表达出来,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 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重视直觉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阿基米得在浴缸洗澡时突然发现浮力定律,魏格纳在看地图时突然闪现出“大陆漂移”观念,这种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研究成果其实都是源于直觉思维. 从概念上讲,直觉思维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 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思维,具有直接性、敏捷性、简缩性、跳跃性等特点,可以认为它是逻辑思维的凝聚或简缩. 直觉的产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1)专业基础要扎实,缺少扎实的专业基础,直觉就会变成错觉;(2) 知识要渊博,没有渊博的知识,直觉会成为幻觉;(3)想象力要丰富,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即使有机会,直觉也会变得麻木. 学生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需要这种直觉思维,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既能提高准确率,又能节约考试时间.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题目对学生进行分解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询问学生并让其用直觉思维来解决. 最后要说明的是,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篇10
【关键词】 音乐教学;途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2
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向。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并让学生从音乐中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怎样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一直是我所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方面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探索:
一、在发声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发声训练即练声。音乐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利于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的练声曲,让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创造不同情绪的新的曲子,常常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老师向学生出示一条简单短小的曲子:3/4 1 3 5│5 3 1 ,学生通过识谱后很快学会了。教师便进而再问:“如何将这条小发声曲唱得像小河一样流畅、连贯呢?你们可以试着添加我们以前学过的音乐符号。”学生通过联想和试唱,有的学生想到用连音线(⌒),把它添加到音符的上方,这样一唱,情绪果然流畅、连贯了。教师继续再问:“我们如何才能使曲子变得像小兔子一样活泼、跳跃呢?”学生试着唱出跳跃的感觉,马上就有同学上来把曲谱上的连音线擦去,换上了跳跃的顿音记号(),通过这一次小小的创造性尝试,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因为他们创造出了两条不同情绪,不同唱法的新练习曲,产生了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他们也从中真正理解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和唱法,进一步掌握了有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在节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在节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以下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从而达到能力的培养。
1、即兴创编2-4小节的节奏短句
这种创作活动特别适合于学生刚学会某种节奏型。例如学习附点四分音符节奏时,请学生创编的节奏短句必须含有这个刚学的节奏,这样可以使学生有兴趣地感受和巩固。
2、即兴创编为歌曲伴奏的固定节奏型
在教学中,一首歌曲或欣赏曲熟悉后,可以选择几种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如:X X | X - (师拍击并板书出来),学生马上可以拍击出多种节奏:X X X | X X X 或 X X | X 或 X - | X - 等等。可以单独选用其中一种节奏型,也可把几种简单的节奏型组合起来,再把歌词加进去由简到难为歌曲伴奏,成为学生很喜欢的教学形式。
3、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直接以一个节奏命题。
让学生围绕主题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拍着节奏说一句话,如“上课”:教师拍“上课 铃声已敲 响”,学生就边拍节奏说:“全体 起立问声 好;各位 同学都坐 好;音乐 老师 微微 笑;大家 一起把歌 唱……”。
4、可以先给学生定几个节奏,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进行节奏问答、节奏接龙、节奏重组等游戏。
如:教师拍“”节奏,让学生进行节奏接龙游戏,有的学生就即兴拍出了“的节奏,这里的“”是学生根据所定的节奏即兴拍出的。此外,学生们还争着拍出许多不同的节奏,如:、 | - 、| - 等。在此基础上,我可以还鼓励学生为创作的节奏配上语言,进行边拍边说:如:“我 们很快乐”,学生们的大脑被积极运转起来,课堂上一个接一个地边拍边说: “ 我读 书 |我写 字, 下课 了快做 课间操 -,春天 到小鸟 小鸟喳 喳叫-,……”。将这些简单的1-2-3-4小节的创作连起来,发展成一个乐句、一个乐段的创作。
三、在编创旋律、歌词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的创作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乐曲(或歌曲)而是设计富有创新求异的、留有余地的一些乐句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创编旋律
1)为节奏编写歌谱
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要求学生编写曲谱。学生六人一组,分成六组,通过讨论,会编出不同的曲谱。
如:11 55│66 5│4 2│1 ―
34 54│34 5│2 3│1 ─
56 54│34 3│5 3│2 ─
6 76│54 3│2 3│1 ─
2)从“旋律接龙游戏”创编曲调
曲调创编活动在儿童自发的音乐活动中是非常自然而平常的。可以尝试从“旋律接龙游戏”创编曲调,请几名同学,每人依次接在前一人后面即兴唱出一个旋律短句,接不上者算失败,自动退下,最后剩下的为优胜者。这样不仅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用自由探索、即兴创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培养。
3)为歌词谱曲
教师给出一句歌词,让学生根据歌词的内容、意境及情感进行编创旋律。如:歌词“我们多幸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创编出各种各样的乐句。拍子有2/4拍,3/4拍,4/4拍;旋律走向有上行的、下行的;节奏有密集的、舒缓的;乐曲的情绪有活泼跳跃的、抒情优美的。
2、编创歌词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须因势利导,鼓励、启发学生创编歌词,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四、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动作,为歌曲画幅画,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孩子们内心的喜悦。这样做也符合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心理,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1、在配器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首先要求学生选择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等等,而活泼欢快的歌曲则选择双响筒、响板、铃鼓等等,然后再请同学们为歌曲设计伴奏型,并请学生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等。
2、表现形式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1)创编舞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怎样让孩子去实实在在地感受音乐,不妨寻求一种良好的载体。于是,让孩子们将学过的歌曲,通过小组的合作自编成舞蹈。这样既缴发了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也使他们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深刻内涵的魅力。
2)创作画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