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时间:2023-04-08 05:1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引入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各指标间的特性,考虑到指标间的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厘清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并进一步预测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发展趋势,为河南省构建自主创新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
自主创新;主成分回归;能力测度
创新能力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技活动中持续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与新发明的能力[1].创新驱动关键在于创新能力的提升,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发展竞争力更是无从谈起.自主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如何评价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保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通过选取2004—2014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构建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4个一级指标包括20个二级指标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对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估预测.
1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准确评价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构建客观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选取评价指标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质量.因此,在总结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分析.本着既要全面反映创新能力的内涵、又要方便资料获取的思路,本文参考《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报告2013》[1]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和创新环境四方面进行评价.由于河南省统计年鉴提供科技方面数据有限,搜集数据也存在缺失,本文所选指标需待修正.有效专利指标与其他指标相比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累积创新能力,将有助于对自主创新能力的考察从静态拓展到动态的过程中[3-6].因此本文将采用有效专利授权数指标作为因变量Y,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来解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7],对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测度研究.
2数据分析
2.1研究方法在评价自主创新能力时,要结合地区创新活动的规律,考察不同因素对整个地区创新活动的贡献,确定合适的权重,选取适宜的评价方法很重要.目前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法比较多,主要有DEA、灰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基于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原则,本文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来将相互关联的多个变量化成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再以主成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形成主成分回归分析.然后再将原始变量代入主成分,还原成主成分回归模型,最后对影响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进一步的预测分析[8-9].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河南省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的研究样本选取了河南省2003—2013年的数据.本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变量Y、X1~X20做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不仅Y与X1~X20都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而且X1~X20之间也存在相关性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自变量间可能存在多元共线性.
2.2分析过程本文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收集到的数据[10].由于原始的数据涉及不同的计量单位,为了能够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首先借助SPSS对原始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见表3.然后选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初始因子分析,设定主因子的特征值必须大于1,按照因子分析的原则,所选取的主因子对方差解释的累计百分比应达到85%以上.找出主成分,再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看出样本指标的内在联系.根据输出结果可以看出,有2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这两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117%,综合因子损失只有7.883%.根据主成分选取原则,取前2个主成分代替原来的20个指标是完全合理的,见表4.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主成分F1、F2和标准化的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后,对有效专利授权数Y和两个主成分F1、F2进行线性回归拟合,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见表5.根据表5中的数据,该模型的标准误差为0.093,提示模型预测的稳定性较好,该值越小则模型预测因变量的效果越好,此外,对于该模型,F=569.07,P<0.001,说明回归模型在总体上是显著的,证明本文所建立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
2.3结果分析建立了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根据2004—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评价分析了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得出了与实际较为相符的结论.并进一步根据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有效专利授权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见图1.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河南省自主创新水平在时间维度上不断提高,但总体水平较低.不管是从总量还是相对量的角度来看,政府资金在河南省高校科技活动经费中的投入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中企业资金的绝对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量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这说明,河南省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能力较弱,河南省科技活动经费中政府投入的资金较少,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力度.因此,河南省应该加大科技人力、物力资本的投入总量和扶持力度,进而促进科技产出能力的提高,才能带动全省创新能力的深入全面发展.第二,河南省创新投入产出水平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创新产出效益不高,自主创新产出能力较低.河南省研究与开发机构具有一定的优势,无论是机构数量、科技活动人员数量还是R&D人员的全时当量在全国的排名都比较靠前.但是创新产出的排名却比较靠后,2003—2013年河南省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比重较低,河南省不仅需要增加创新投入总量,更应该加倍注重创新投入的力度和效率,特别是R&D投入力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创新制度来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环境的建立,促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从而促进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第三,河南省创新成效不断提高,但是科技转化能力较弱.2003—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不断提高,但是创新环境方面政府资金在科技活动筹集资金的比例,无论是总量还是相对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制约了产学研的合作和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总的来说,2003—2013年河南省创新环境和创新投入水平低,导致总体上河南省创新产出水平低,但是河南省的创新成效在逐渐提高,在各方面综合作用下使得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处于缓慢增长阶段,自主创新发展潜力巨大.
3结论
基于河南省2004—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通过构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估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河南省自主创新资源存量丰富,自主创新潜力巨大,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缓慢,企业规模急需扩大.河南R&D投入水平在中部地区居首位,但投入强度不够,实力不强,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河南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整体趋势落后于相对领先省份,在承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
参考文献:
[1]肖新平,宋中民,李峰.灰技术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简报[EB/OL].2009-11-18..
[4]杨中楷,孙玉涛.基于专利持有模型的我国有效专利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2):254-257.
[5]MARKS.Howvaluableispatentprotectionestimatesbytechnologyfieldusingpatentrenewaldata[J].RandJournalofEconomics,1998(29):77-107.
[6]杨中楷,沈露威.基于有效专利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与经济,2010,23(1):30-33.
[7]郝黎仁,樊元,郝哲欧.SPSS实用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304-314.
[8]谢世堂,周海迎,何静,等.主成分回归在医院目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5):717-718.
篇2
[关键词] 广西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 评价研究
一、引言
广西自治区是我国工业落后地区之一,正处于工业化进程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制定和实施有力措施,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工业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将会带动国民经济进入一个较长的高速增长期。这对于广西自治区来说是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前提是要有强大的、不断发展的、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工业企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是企业认识、了解自身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明确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之后,可以更好地运用和发挥已有的优势,弥补不足。
二、广西企业分布现状
根据管理理论中的2/8原则,可以知道广西的大中型企业中对广西GDP的贡献仅仅集中在20%企业。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得出广西工业前50强企业,是对广西GDP贡献最大的一部分。在广西2006年前50强企业中,只有14家企业属非制造业,其余的36家企业属于制造业。在广西工业当中,制造业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要发展广西,富裕广西,就应该大力发展广西制造行业。
在整个制造企业的运作中,从产品设计和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技术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对制造业来说最重要的创新当然也在技术创新。所以本文针对广西的具体情况,集中研究自主创新中的技术创新。
三、广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建设
2005年11月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中提出:从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构建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以下四个一级指标: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技术创新环境指标。本文针对广西的具体情况,集中研究自主创新中的技术创新。所以这个指标体系,对本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根据该报告建立了广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得出了各个指标的分权重。计算后的最后的权重如左下表:
四、广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横向比较
从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研讨会首次的2006年中国31省区市创新能力的指数看,四川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在前列,现在把四川省作为标杆,四川省自主创新的各项指标当成是广西企业自主创新学习和努力的目标,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由于每项指标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程度不一样,比较的时候不能简单的比较各项指标的数据,必须跟指标的权重联系起来。建立模型:差距(%)=广西的指标数据/四川的指标数据*该指标的权重*100。
各指标数据为了客观性,选取了2003到2005年三年的数据的平均值,因为只选取一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可能存在很大误差,选取三年的平均数值则有一定的稳定性。最后得到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的差距为0.154%、科技经费筹集金额的才差距为1.001%、R&D经费投入强度的差距为1.121%、申请专利占全国申请专利比重的差距为1.366%、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差距为17.439%、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差距为1.725%。
五、结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①新产品在差距的贡献上最大,达到17%以上。新产品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直接的表现,但是广西在这个方面又很弱,所以要提高广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直接的是要提高新产品的产出,提高把科技成果转化成实际生产力、转化成产品的能力。②从以上的差距数据又可以看出广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的是科技产出情况,没有一个好的科技环境。这也是导致广西企业新产品创新这个指标弱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求广西必须加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加强广西的科技产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西的自主创新能力。③此外,广西的科研人力资源和投入经费都有待提高,这是广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这方面的原因要求政府能从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加强引进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并且还应该在科学研究经费投入方面加大力度。
但是广西企业也应该从自身出发,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管理,只有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才是自主创新的实施者,才能与政府相关政策形成互动,只能对其起到辅导和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
[2]李晓燕: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7)
[3]黄少坚:山东社会科学,我国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 2006(8)
篇3
关键词:自主创新;企业责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重大理论成果,为中国企业以创新谋转型、谋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注入了新活力,增添了新动力。当前,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管理趋于更加理性规范;金融环境更加良好,市场活动增强;社会需求加大,商机时隐时现。作为市场主体――企业来讲,就是要紧紧抓住当前这个极其有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自主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自主创新的科学内涵
自主创新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原始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创新。所谓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通过集成创新,把各种相关技术加以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后再创新。原始创新最为重要,它是增强国力的源泉,集成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再创新也是创新,但与原始创新不同,这是当前企业所必需的。过去我国企业在重大设备和技术方面主要是引进吸收,现在国家强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一大进步。
二 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企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不到10%,中国现在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4%,全国出口量中57%来自外资企业,中国企业研究和开发的支出只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56%,这些年工业产品的新开发技术有70%属于外源性技术。所有这些现象的背后,就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从长远看,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确保我国安全能力,规根到底还是自主创新能力。
(二)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企业在资源环境制约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很低,1美元产值耗能为4倍;万元产值耗水资源为4倍,我国的国内资源再也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环境更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党的十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企业必须深刻领会,走自主创新之路,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
(三)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企业履行国家安全义务的必然选择。
国家安全首先表现为经济安全。我国经济不断持续发展对外能源、原料的需求仍将不断增加。以石油为例,估计到2020年前后,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将接近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接近50%。在今后20年,我国的一些重要的战略矿物资源也将处于短缺状况:铁矿石短缺近30亿吨,铜矿5亿吨,铅矿1亿吨,这就更加警示了我国经济安全不能依附于任何一个国家,只有自力更生,能源渠道多元化,才能确保我国的经济安全。
(四)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坚持科学发展观与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之间是辨正统一,相互促进的。科学发展观的实现,要靠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也要靠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是企业的重大责任
第一,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推动力。企业只有运用自主创新的办法来解决和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消除制约企业经济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将自主创新力转化成经济发展力,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加强技术创新,关键是要明确自主创新的重点,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推进体制创新,就是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建设,使企业转机建制的改革走上法制轨道。管理创新,就是要重新审视企业战略、企业制度、企业文化,要把生态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流程再造要以客户为中心,文化要更加尊重包容、更加注重理性思考、更加注重载体创新。
第三,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才标准,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在实践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多方位的培训和教育;将培训工作与企业规划有机结合,使培训工作有助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建立和完善培训教学体系,使培训工作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为创新型人才搭建施展的舞台。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任务。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只有千千万万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只有靠自主创新开发的独特优势,才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力量之所在。
结语:企业自主创新永无止境。随着企业内外部创新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会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创新能力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动摇,这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涉及到国家层面、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个体层面。只有各层面协调发展,才能奠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进而保障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参考文献:
篇4
一、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尤其是谁能在科技实力上占据了上风,谁就拥有了主动权。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造成我国企业每生产一台DVD机,就要向“6C”联盟和“3C”联盟支付逾10美元的专利费,压缩了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而这些国际巨头则坐享其成。可见,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谁掌握了最先进的技术,谁就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先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日益成为中国提高竞争力的瓶颈制约。据测算,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足3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60%到70%的水平。目前我国除在航天等少数几个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外,大部分领域还处在一个中级甚至低级阶段。为了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力争在原始创新能力上取得突破。
2、提高集成创新能力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些科技成果需要很多部门共同努力来完成。目前我国集成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以软件开发为例,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只能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在整个软件外包体系中处于部分,无法承担更高层次的核心工作。而印度则凭借其较强的集成创新能力,在国际软件开发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因此,我们要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实现重大装备和产品的国产化,要在现有制造企业或设计院的基础上,加快培养一批能提供总承包服务的工程公司或成套公司,使之能够承担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维修等一揽子服务和交钥匙工程。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能力。在国内技术同国外先进技术有一定差距、而且能够引进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这种省力省时的形式。战后的日本就是通过在高价购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促进了日本的科技进步和经济腾飞。而在我国,除少数企业外,更多的时候则只是单纯的引进,利用已有技术进行简单的“组装”生产,不会在原有基础上再创造,把技术密集型产业变成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要鼓励更多的企业不再是简单的拿来,而是在消化吸收中有所突破,最终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1、技术创新要注意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有直接面向市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条件。以计算机产业为例,正是有了苹果、英特尔、微软这些企业,使计算机从DOS到“Windows 95”再到“Windows vista”,从“186”到“奔腾M”,是企业的追求利润的天性推动了计算机产业飞速发展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只有众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切实提升,才能使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的机制,维护市场竞争的秩序,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投入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2、推动技术创新,我们还要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不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的旧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突破。普遍存在成果多、转化少和转化后很难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状况。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三成,有74.5%的科研成果只能藏在档案柜里。究其原因,我国的科技研究大多以为目的,很多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不是以应用为中心。因此,我们要改革现有科技立项制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科技产品的转化;加大人才工作改革创新力度,逐步消除制约人才的体制,促进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的增加和结构的优化,以推动我国的技术创新。
篇5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转型升级;中国企业;品牌建设;文化构建;消费者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3-016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3.081
1 问题提出
运动服装巨头阿迪达斯关闭其在华仅有的一家直属工场、大批美企被传撤离珠三角……,一连串新闻事件不禁让人警觉到中国制造业山雨欲来的危机。2015年两会前夕,中国游客疯抢日本的马桶盖事件,刺痛了中国制造,也唤起了人们的深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国企业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大量危机事件使得人们重新反思我国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始终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消化国内积累的大量堆积产品,不得不依赖海外市场。然而虽有出口为我们排忧解难,但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逐步升级的汇率压力都给中国外向型经济以严重打击。与此同时,大量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效益逐渐下滑,已经难以激发增长活力。
国际环境对企业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企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长期依赖欧美传统市场的我国外贸企业还没有来得及增长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在欧美消费需求大幅下降的影响下进入寒冬。欧债危机加剧、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加之欧美对中国高筑贸易壁垒,直接导致珠三角出口加工企业的订单大幅减少。我国的外贸制造业主打来料加工,依赖优惠的政策和廉价的劳动力,而如今这已经不再是优势了。尤其在一些诸如服装业、副食业等利润较低、相对简单的领域,众多跨国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更大的利润,将其生产工场纷纷向原料丰富、劳动力价格更低廉的东南亚等国家转移。如果众多企业不加快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必将在曾经的“优势”上惨遭淘汰。
2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近况
2.1 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被企业视为生存和发展的魂灵。创新是一个多维度的观点,包括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思想创新。技术创新对企业来讲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国家来讲则会显著促进一国科技水平,增强经济实力;体制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的日常运转更有秩序、更规范,有助于企业以及国家摆脱一些旧的体制的弊端,如科层制带来的信息传递不畅通;思想创新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领导者思想创新有利于企业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员工思想创新则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问题
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和政策扶持下,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部分企业和品牌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然而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企业还未成为创新的主体,而整个国家都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对致使这类状况的缘由,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简略阐发:
2.2.1 缺乏品牌。中国是著名的“世界加工厂”,国内众多企业均纷纷选择为“洋品牌”贴牌生产作为其成长的捷径。在商品同质化的今天,如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又为整个国家和所有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各地,世界各个角落都有中国产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制造供应基地,而中国产品却无话语权,中国制造却无定价权,这使得我国的制造业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末端。究其原因,我国的产品没有凝聚成品牌,在“不卖产品卖品牌”的今天,缺少品牌对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2.2.2 缺乏技术。我国产业技术中缺乏核心专利技术,将近半数发明专利申请来自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其中绝大部分专利集中在诸如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另外,我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大量技术装备严重依赖于进口,超过半数的技术需要从海外引进。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缺乏足够的重视,只关注引进而不重视消化吸收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大障碍。简而言之,中国的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以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较低,研发投入明显不足。
2.2.3 缺乏管理。中国企业的营销手段也较为陈旧,营销策略单一,对企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很多企业都没有完整的营销策略,分销促销主要依靠传统方式,缺乏创新成分。整个产品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企业将价格视为最常见最直接的竞争手段。为了追求市场份额,提高销售量,似乎促销和价格就成为唯一手段。很多企业仍然无法摆脱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转而依靠高投入高投资来维持经营。企业的创新不仅仅要求产品的创新,更要求销售理念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升级。
2.3 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造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存在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上的误区,又受到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既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受到历史文化积淀长期形成的环境的影响。但寻其根本,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的体制、环境和动力。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尤为明显,丧失了主导地位,没有竞争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从如下两点来认识:首先,我国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且研发机构数量少,企业普遍存在创新层次低、高端发明少的问题。我国企业也普遍存在着重产量轻品牌、重产品轻服务的特点,这逐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转化为劣势,而最重要的是传统营销理念在企业中早已根深蒂固;其次,我国至今也没有形成真正能保护企业家利润动机的机制和规则。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存在的种种弊端阻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导致了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形成公平竞争和讲究诚信的市场环境,既是政府的责任,也离不开包括生产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在内的每个市场行为主体的努力。
3 对策措施
3.1 积极塑造品牌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品利润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在商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是能带来利润增长的无形资产,而且在利润组成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品牌被企业视为“摇钱树”。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品牌优势,导致大量利润流失。品牌意味着“卖得更多+卖得更贵”,没有品牌就无法摆脱粗放经营模式,而创新也无法孕育在这种低端的经营管理模式下。创新与品牌即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创新离不开品牌,品牌也离不开创新。积极塑造品牌既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要求,又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不竭驱动力。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品牌塑造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品牌管理研究领域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和法规保护企业品牌,政府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品牌节、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中国品牌年会等多项活动引起社会关注,调动了企业家的积极性。中国驰名商标(Well-known Brand in China)、中国名牌(China Top Brand)等品牌奖项也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大众和国内外的认可。中国品牌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吉利、蒙牛、华旗资讯、汇源、波司登等品牌是执著探索的成功榜样;新浪、百度、清华同方、隆平高科是迅速崛起的卓越先锋;万科、国美、招商银行、李宁、创维是实力雄厚的行业翘楚;联想、海尔是叱咤全球的中国骄傲;同仁堂、全聚德、青岛、一汽、国航是基业长青的华夏典范……,在取得大量成就的同时,我们依然要理智地看到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占据一席之地,中国产品依然没有话语权和定价权,中国品牌建设仍在起步阶段,不成熟、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在很多行业甚至没有独立的民族品牌,不得不依附外国商品,显得十分被动。在近几年倍受关注的关于日化产品的法律纠纷中,中国消费者总是处于忍气吞声的地位,化妆品本来就是奢侈品,国外的化妆品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抢占利润,哄高价格,而且难保质量,使中国的消费者受到深深伤害却无可奈何。中国需要自己独立的品牌,这也是中国梦的要求。
3.2 注重文化构建
文化不仅影响一国社会、经济以及政治,而且在产品及品牌的国际化的过程中也至关重要。良好的文化氛围更有利于企业强大品牌的构建,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3.3 重视客户需求
中国游客抢购外国货物,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了老百姓对于优质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客户需求,科学分析市场需求的情况以及企业的具体条件,从而选择能充分发挥优势的市场。企业在重产品产量的同时,也要将其注意力放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研究分析上,制定科学的产品策略。
3.4 依靠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依靠创新,创新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科技发展。科技创新迸发活力,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而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科技能力不足、科技能力低下的问题,将科技运用于商品生产上,不仅降低成本,而且使得商品保值增值,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3.5 完善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
抢马桶盖事件并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差,从外国抢购回来的马桶盖很多印着“Made in China”的标识。中国企业不必妄自菲薄,而是应该在产品的价格、创意、工艺、质料、功效等各个细节上“苦练内功”,企业管理者应该高瞻远瞩,制定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对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各个环节精细化管理,制定系统化的营销组合策略,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 苏北.2015创新是你的主题词[J].半月谈,2015,
(1).
[2] 陈春宝,杨德林.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经济
出版社,2004.
[3] 李永新.2016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申论
篇6
我矿由于自主创新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在技术创新方面总体反映出以下问题:技术装备水平偏低、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技术引进开发起点不高和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等。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加强我矿技术创新任务艰巨而紧迫。
―、完善技术创新体制
“十一五“期间我矿技术创新重点是围绕安全生产,水平延深工程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工作,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来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使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在技术创新体制和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内在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结合企业内部经营考核办法,将技术创新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把技术创新成效、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转化、自主知识产权、科技人的培养使用等作为重要内容,对在推进技术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特殊奖励。
二、狠抓科技队伍建设
实践证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只有牢固树立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理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环境,让科技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企业才能在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矿工程技术人员比较紧缺,特别是中、高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占的比例很小,严重阻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要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大力挖掘科技人员的优势和潜力,建立人才激励和竞争的有效机制。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有重点有计划地培养和造就一批急需的高科技人员和中青年科技骨干,培养一批既懂科技又懂经营管理,能够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支技术熟练、业务精良的技工队伍。
围绕科技进步的发展主题,营造重视技术创新,追求技术革新的企业文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工程技术人员建功立业。对关键技术岗位实行技术津贴,对获得科技成果和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著作、论文进行集中奖励,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做到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三、加大自主创新能力
新的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我们一定要开好局、起好步,为技术创新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密切配合,随时掌握国内外、同行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产学研合作。
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管理,力争在“十二五”内完成并投产达效。充分发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我矿资源有限、井下地质条件复杂、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含矸率、加大精煤产出率和提高块炭率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和技术攻关,力争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加快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治理力度,不断提高矿井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四、加强技术创新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全矿党政工团一定要将技术创新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成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的考核内容。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有效的运营机制,使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便于集中解决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为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政策上支持、环境上宽松、资金上倾斜、待遇到位、奖励到位、关怀到位的工作环境,做到有压力、有动力、有干劲。
篇7
为全面了解河北省农业专利产出现状,该项研究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为平台,检索2004—2013年河北省申请的农业专利信息。按照国际分类法,选取IPC分类号为:A01(农业;林业;畜牧业;打猎;诱捕;捕鱼),共检索到3318条数据。由于专利涉及到多个学科,IPC分类号不止是一个,因次,对检索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只保留IPC主分类号为A01数据。
1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长
但发明专利授权量少统计结果显示,在2004—2013年间,河北省共申请农业技术专利2948件,每年产生的专利虽然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267件,提高到2013年的541件,增幅为251.3%,年均增长率为15.86%。但最能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数量比较少,在2948件专利中,有实用新型专利2026件,占68.72%;发明专利922件,占31.28%。在发明专利中仅有323件为授权专利,占发明专利的35.03%。
2专利研发主体个人占主导地位
河北省农业专利中,以个人为第一专利权人的数量比较多,为1808件,占61.33%,其次为企业,占17.94%,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大专院校,占的份额比较低,分别为11.56%及9.46%。在个人手中,而作为创新主体的涉农企业所占份额并不高,拥有较多创新资源和较强创新实力的农业科研机构及高等学校,所占的份额两者加起来才占到20%,说明河北省的涉农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体现出来。
3农业专利领域呈现多元化分
河北省农业专利在A01大类12个小类中,涉及A01G,A01K,A01D,A01C,A01B,A01N,A01M,A01F,A01H9个小类,其中农业专利数量最多的是:A01G(园艺;蔬菜、花卉、稻、果树、葡萄、啤酒花或海菜的栽培;林业;浇水),说明河北省在园艺技术方面创新能力有较强的优势,其次是畜牧业所在的A01K类。而生物技术方面即AO1H类,专利申请件数最少,仅为88件,占河北省农业专利的99%,说明河北省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进一步对专利申报主体分析,发现不同研发主体在各个领域的专利比例不同,个人申报主体在A01G,A01K,A01D类比较多,企业在A01D最多,以农业机械类专利技术占优势。科研单位和高校除了在A01G类外,在A01N类,即农药、植物生长调价剂方面呈现出较强创新能力。
二提高河北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近10年,经过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河北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了显著提高,涉农专利申报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专利数量的增加为建设创新型农业大省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从申请专利的类型、内容以及申报主体情况看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专利类型中,最能体现自主创新的有效发明专利的数量比例较小;从专利内容看,有相当一部分是不以保护创新成果为根本、不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目的的专利申请;从专利涉及领域看,生物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从专利申报主体看,河北省涉农专利中大部分掌握在个人手中,河北省的涉农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在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体现出来,机构之间的合作还很少,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专利产出质量,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建立专利申报质量导向管理机制
各级管理部门在大力加强农业知识产权法规和其他相关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工作的同时,建立专利申请质量导向管理机制,即在制定专利资助、申报、专利评估、专利成果奖励相关政策时,要按照“量质并重、质量优先”的原则,切实把好专利申报质量关。同时,加强专利服务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规范专利机构和人的执业行为,研究制定涉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推动将专利申请质量的管理作为其重要内容,引导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内部管理能力。
2健全专利教育与培训服务体系
各大涉农企业、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农业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工作;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人力,开展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服务,设立知识产权相关专业或增设知识产权与创新教育课程,为国家培养大量全面和系统地掌握知识产权法规及其他相关知识的高素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3完善专利产出激励措施
为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河北省各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都制定了针对高水平论文、论著及获奖科研成果的激励政策,在物质奖励及职称评定中体现出来。但对专利、农作物品种等知识产权类的激励政策不足,通过专利制度、品种权制度等使科技人员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及实用性不高,对鼓励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作用不大。因此,高校及研究机构应构建并完善科研成果及科技创新科学评价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农业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4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
篇8
【关键词】甘肃省 金融创新 自主创新 项目融资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工程在甘肃省自主创新中的重要地位
金融创新是金融工程的目标与结果,金融工程是开展金融创新的方法与手段。哈佛大学的斯科特・梅森和罗伯特・默顿指出“金融体系的核心作用是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为经济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配与利用提供方便”,而“金融创新是促进金融体系在整个经济中发挥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强大动力”。运用金融工程的技术和手段大力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可以为有效推进甘肃省自主创新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甘肃地处西北,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特别是甘肃金融市场现有产品市场稀薄、供给不稳定的现实,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尚显乏力,但可以从东部及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尤其是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促进自主创新,这样不仅缩短了创新时间,而且降低了创新风险。在这一过程中,有关融资渠道的创新、投资方式的创新,涉及到工具层面、业务层面、机制层面、体制层面的问题。在金融工程的应用思路上,应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起步,逐步发展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并着力创造出适合甘肃自身情况的“本土化”金融产品。应由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业务创新入手,进而发展到金融机制、体制创新,促进甘肃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发展,使之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金融创新是一个探索、学习和完善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承担风险的意识,综合运用金融工程的研究方法全盘考虑整个金融创新过程,统筹兼顾,以尽可能地减少金融创新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波动。
二、甘肃省自主创新困难的金融创新视角分析
甘肃省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除受要素禀赋、特定历史时期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的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创新能力欠缺,不能为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究其原因,既有表层的实体经济环境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制约。
1、实体运行角度的分析
(1)资本市场发育滞后,投融资渠道缺乏创新。相对于沿海地区,甘肃资本市场发展缓慢,直接融资渠道过窄,融资能力较差。虽然我国近年来实施了上市公司统一的审核标准,注重了市场化原则,但忽略了区域经济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包括甘肃在内的西部地区更加缩减了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份额,直接融资阻力进一步加大。目前,全国实力雄厚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即使在甘肃本地注册的证券公司,其经营结构也有向东部转移的倾向。截至2008年4月,在近1600家两市上市公司中,甘肃省只有21家,占比仅为1.3%,而且融资规模普遍较小。
(2)利用外资规模小,手段创新不足。2007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826亿美元,而甘肃实际利用的外资总额仅为1.2亿美元,只占全国的0.15%;相比之下,仅长江三角洲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就占全国近一半。甘肃省利用外资的形式单一,基本是传统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形式,创新手段极少。这样既不利于甘肃企业与外商展开合作,也减少了引进先进技术的机会,难以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的步伐显得缓慢。
(3)金融工具的创新品种少,结构简单。甘肃金融工具运用的明显特点就是负债类业务和产品创新较多而资产类业务和产品创新较少,互换、远期、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产品以及交叉销售、资产证券化、银保业务、银证业务、银证保业务等组合创新产品更少。国外和沿海地区某些常见的利率型投融资产品,如零息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在甘肃难得一见。资产类的金融创新产品结构单一,亦是造成融资手段创新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
(4)基层金融组织创新激励不足。相对于沿海地区,甘肃部分金融组织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不彻底,股份过分集中于政府部门,难以体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组织机构内部缺乏金融创新的动机和激励手段,仅有的个别创新也往往处于过度竞争和无序的状态,甚至是不计成本乃至出现负的效益,其代价统统归于政府部门,完全依赖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导致省内金融难以在微观层面上对甘肃自主创新活动发挥卓有成效的支撑作用。
(5)金融创新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首先,金融创新活动缺乏系统性,省内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规划协调部门来统一规划、管理金融创新活动。其次,金融创新活动缺乏科学性。金融机构经营观念还相对落后,业务品种基本上仍是传统的结算、存贷款和少量的发行、兑付债券等业务,外汇业务和中间业务偏少,住房信贷、汽车信贷等新的消费需求贷款品种发展相对缓慢。与甘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部地区,来自这些业务的利润能超过其利润的一半,甚至更多。最后,金融创新活动缺乏规范性。我国整体上存在业务创新中银行间存在不良竞争,为追求高占有率而搞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在甘肃省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2、体制因素角度的分析
(1)创新供给主体错位因素。对于省内部分金融机构来说,仍然是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主体错位使得金融创新的动因产生偏差。政府对金融创新的宏观动因侧重于社会稳定,而经常忽视金融创新的市场特性,从而出现了诸如市场流动性差、靠强制推销的政府债券等金融工具创新。尽管微观金融机构也推出了若干创新措施,但在金融创新进程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这类金融创新供给模式大量导致免费搭车现象,借贷关系款使得拖欠本金和利息、逃废债务等现象屡禁不止,成为金融创新过程中的严重障碍。
(2)产权制度限制性因素。现代产权理论指出,良好的产权制度安排是激励企业获得好的经济绩效及创新的“内在因素”,可以最有效地激发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动机,是金融创新的动力源。而在现行制度和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下,金融机构自身的效用函数被政府效用函数所代替,金融业很大程度上成为政府实施经济政策的一个工具;金融机构向国企的贷款变成对国企的无限期注资援助,导致国企与金融机构形成一种刚性依赖关系。因此,产权制度是金融创新的内生变量,是现阶段金融创新的重点所在,也是为自主创新铺平道路的关键因素。
(3)金融监管限制性因素。多数的金融法规条例过于原则和概括,多停留在定性上,可操作性不强;受社会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现有金融法规的权威性和监管的法制化在实践中不能得到严格贯彻实施;本土化法规欠缺,许多现有金融法律、法规的实用性仍存在广泛的争议。
(4)金融生态限制性因素。经济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质量、市场经济秩序、政府的行政行为以及执法效率等成为影响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地区信用等级,是争取更多金融资源以开展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甘肃省产业结构的特点是农业占比重较高,而农业又具有很强的传统特征,经济呈明显的弱质性;微观上产业组织结构的主要缺陷是国企占的比重过高,私企数量少、规模小,缺乏竞争力。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甘肃省金融生态环境欠佳,严重制约着金融的健康发展和创新。
三、增强甘肃省自主创新能力的金融创新策略与措施
1、利用项目融资创新,拓宽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
针对甘肃自主创新资金薄弱的特点,利用项目融资创新,可以以投资项目自身资产和未来收入的现金流为担保或抵押,或通过项目建成后一段时间经营权特许转让的方式,向投资者进行融资。利用这一融资方式创新,可以减少政府的直接财政负担,提高政府资金的杠杆效益,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项目融资方式下的项目建设、经营管理、能源设备供应以及财务规划等都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公司负责实施和运营,这就将风险完全由投资人承担转变为由项目公司、贷款银行以及其他利益第三方共同分担,减少了投资人的经济损失风险。利用项目融资还可以为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辟渠道。甘肃的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需要资金,因此有必要加大研究和推广项目融资的力度,引进和创新项目融资工具,比如可以适时采用EBO(职工收购)、MBO(管理层收购)、MEBO(管理层和职工收购)、资产支持债券(ABS)等项目融资工具。项目融资方式所特有的高融资杠杆、项目特许权、风险分摊机制等优点,也为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投资利润稳定的驱动下,投资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推进中小企业融资创新
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占半壁江山的事实说明,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不可忽视的。相比之下,甘肃的中小企业更缺乏资金,融资需求更强。根据甘肃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处2007年的统计,全省七成以上的中小企业年均产值不到100万元,融资需求小于200万元,但融资相当困难。中小企业很容易陷入“融资难―经营困窘―业绩恶化―创新能力缺乏―融资困难”的恶性循环,也就很难具有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建议让有条件的地市在民间金融机构发展上先行一步,解决发展所需的原始资金来源问题;还可以积极开发保险产品,为新兴中小企业的投资发展保驾护航,促进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
3、建立渠道网络,形成市场化持久稳定的资金供应链
甘肃省自主创新资金渠道在经过政府行为引导以及各种间接、直接融资渠道拓展之后,可以进一步开放民间资金融通渠道,允许开办民间商业银行和各类信贷机构等,以广泛吸引国内外工商企业、社会公众、民间资本共同推进甘肃省的自主创新。市场的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为甘肃省自主创新吸引国内外各种资金,最终要创造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可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化融资体制的逐步完善,逐步将政府资金退出竞争性领域,而致力于完善市场体系的制度建设,成为市场经济的“守夜人”。由多元化金融中介系统组成的间接融资渠道、由多形态区域资本市场组成的直接融资渠道,经过内通外联、交互整合,将形成纵横交错的渠道网络,网络的引入端连接着四面八方的资金提供者,网络的汇聚端通向甘肃省各地的资金需求者。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培育下,这种建立在利益驱动和效率优先基础之上的渠道网络,最终必然会形成持久稳定的市场化资金供应链,为甘肃省的自主创新不断注入动力。
4、推进体制改革,培育以兰州为中心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金融在支持甘肃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作用不仅是信贷资金的支持,还体现在各项金融服务的支持,而甘肃省现行金融市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1)要积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提供结算、汇兑、转账和财务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做好信贷监督,监测资金运行,充分运用金融手段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
(2)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信息咨询系统,为企业提供诸如政策信息、商业信息、新技术推广应用信息等多种信息咨询服务。努力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完善有关内部财务管理,积极盘活资金存量,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3)在政府主导型金融扶持的同时,应加快建立健全市场金融体系,并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部门转向市场解决资金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和发展以兰州为中心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的金融市场服务网络,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充分发挥金融中心的金融服务辐射能力,为甘肃省自主创新提供便利。
5、积极开拓渠道,充分利用内资与外资
要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作用,提升甘肃省自主创新的档次。在我国全方位加入WTO后,国内的经济金融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甘肃省应充分抓住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在利用好国内资金的同时,积极开拓利用外资的渠道。首先,对于部分不属于国家垄断的产业或行业,可允许多种形式的外资参与,如直接投资、借款、合资、BOT以及包括设立中外合资的产业投资基金等。其次,积极引进外资银行。虽然已允许外资银行在全国各地设置分支机构和开办人民币业务,但目前的外资银行绝大部分集中在中东部,要借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鼓励和创造条件吸引外资银行在甘肃开设分支机构、发展业务。还要创造条件设立中外合资的中长期信贷银行,以引进一些中长期的外国资本。同时运用国际惯例,按照市场机制和国际化的运作模式,在外资投资甘肃的同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技术,为甘肃自主创新档次的提升创造条件。
(本文系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
【参考文献】
[1] 周复之:金融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金融创新[J].学习论坛,2007(4).
[3] 周复之、张学峰:运用金融工程,为甘肃省自主创新拓展资金渠道[J].社科纵横,2008(4).
篇9
【关键词】新疆企业 自主创新 问题与对策
一、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来完成的。随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提高,新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开始关注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在促进国家创新能力中起重要的作用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获取强势国际竞争地位的核心,而企业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当今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只有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上力得到了科技突破,国际竞争力才能得到实现,只有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才能够表明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带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改革开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得到了提高,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增加,各个地区都把推动技术进步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增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全球竞争焦点转移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今天,全面提升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每个企业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并且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也会促使大型企业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竞争力。最终,企业的成长会带动国家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二、新疆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的困难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中小企业虽然单个实力较弱,但就整体而言,已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力量。
(一)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淡漠,主体地位不明确
当今新疆中小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新疆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管理者往往从成本的角度考虑问题,企业在技术革新上大都习惯于走捷径,热衷于技术引进、引进技术多、研究开发项 较少、不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专业的研究开发机构。总体来说,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和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使新疆中小企业不思进取,根本就没有自主创新的意识,企业科技人员也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二)自主创新技术投入数量较少
企业的财力保证是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新疆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的自主创新并且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也有了提高,但是跟其他地区相比,显得还是不高。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下面的两种:①由于政府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在资金上的支持力不足。或者从中获得的资金显得十分有限②由于新疆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软弱、信誉度不高,从当地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有些苦难,这样自主创新的资金问题就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就成了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存在的共同难题。总体上来讲,2000年全疆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是32381万元,而到2009年,达到218043万元,短短的几年,增长接近7倍,但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差距仍较大。2014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是13015.63亿元,占到当年GDP的比率是2.02%,而2014年新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是491587万元,仅仅占到当年全疆GDP的0.53%,比全国低1.49个百分点。
(三)中小型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
当前新疆企业在构建内部激励制度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但并没得到完全的改善,具体而言,在企业内部没有给工作人员尤其是技术科技人员提供拓宽自己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还有加上核心技术人员由于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了对创新的热情下降,产生负向引导作用。还有一些技术人员在企业内部缺乏进行知识进修和后续学习的培训机会,容易导致了企业员工知识退化,不利于企业推动自主创新。
三、提高新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
(一)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完善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
自主创新在企业持续发展中起主导性的作用,尤其是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更是它们的立身本。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定上要把自主创新当做头等大事来抓,要不断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研究符合市场规律、体现企业优势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战略。根据企业的本身特点,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及激励机制,因为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就得不到核心科技技术人员的支持。
(二)加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量
增加创新投入量是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物质保障。当前新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创新投入不足、资金的紧张等因素造成的创新活动的无法顺利开展,因此,中小企业首先要进一步强化研发投入的主导地位,加大研发的投入比例,引进高素质科技人才;同时,需要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对科研项目的扶持以及财税、金融政策的执行来保障中小企业创新投入;此外,通过搭建金融合作平台,吸引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以及民间资本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投资。总之,要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中小企业不仅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还需通过政府与合作伙伴的分工协作,将研发所需的资源投入到位。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
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是建立在具备足够的科技技术人才基础上的。因此,企业要通过多种投资方式来培养出科研人员,尤其是通过招聘或者企业科研机构重点培养等各种形式的培养,建立一支技术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同时,对科技技术人员提供拓宽自己的发展环境及实施人才补贴政策。因为,建设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否能够得到的提升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余博,高杰.浅谈中小企业自主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6,(7).
篇10
1.自主创新的内涵
自主创新,是我国学术界针对我国技术创新模式和技术发展特定阶段提出的概念,近几年,对我国创新的情况进行反思以后,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外很难找到对应或等同的概念,相似的概念有内生创新,内生创新是相对于模仿创新、外部引进技术创新的模式,是指系统内自发的行为。
陈劲(1994)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自主创新的概念,其涵义是“自主技术创新”,是在引进、消化以及改进国外技术的过程中,继技术吸收、技术改进之后的一个特定的技术发展阶段[1]。从这以后,自主创新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自主创新展开了研究,对其进行了各种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陈佳洱关于自主创新的定义比较认可。陈佳洱指出自主创新有三层含义:“一是强调原始性创新,即努力获得新的科学发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更多的技术发明;二是强调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三是强调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自主创新,就是要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积极跟踪、关注和参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2]。
2.我国自主创新现状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在创新能力提高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亟待改进的方面。按照这种模式、路径,我国经济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转向内涵式、集约式的新模式是必然选择。
1)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尽管我国各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别产业在国际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来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多数产业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末端,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也很低。
2)研发能力不足。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之所以不足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创新体系不完善,国家产业自主创新的社会基础尚未形成。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总投入所占GDP的比重是很小的,资金投入的不足直接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增强。2009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统计显示,2007年TOP100企业的研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8%,其中五分之一的企业研发投入比例不超过2%。技术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我国企业研发人员在职工中的比例由2000年的5%上升的2007年的10%,取得了较大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对于研发人才的重视不够,将注意力过多的集中于生产和销售部门,以取得短期的经济利益为目标,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3.提高我国创新能力的思考
制约我国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但我认为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的的问题。针对以上几个方面,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建设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以企业为主体。当前我国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市场不能充分反映要素价格。行政垄断和区域壁垒依然存在,导致企业花费大量精力寻租,争项目争资源,这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金融市场建设滞后,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管制没有完全放开。金融市场资源无法充分流动,创业板规模较小,导致企业只能更多的依靠政府。
必须采取措施打破行业垄断,保证要素资源自由流动。政府也要鼓励自主创新企业,扶持企业建立自己的创新体系。一是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二是企业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支持各类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研发、申请以及实施,对做出重大成果的企业个人给予鼓励。三是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企业同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联盟,发挥技术联盟在推动产业创新中的作用。四是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对优秀的项目实施资助免费等政策。
建设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要在社会广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倡创新精神,鼓励社会中的小发明,小创新,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同时要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对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提供良好保障,倡导平等自由的学术探索精神。
人才队伍建设。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与否,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同时还需要高水平的人才参与。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才,不仅仅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还包括对市场需求、商机感知机敏的管理人才。要加强企业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在高校建设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以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王梓芊,高祥峰.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对策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S2)
[2]苏科宣,凡石. 聚焦江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J]. 江苏科技信息. 2005(06)
[3]侯日红,何光湘. 提升韶关市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04)
[4]杨水旸,李俊奎. 江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分析——江苏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经验与对策(四)[J]. 江苏科技信息. 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