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范文

时间:2023-03-28 01:3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

篇1

关键词:创新科技战略趋势

Abstract:The innovation is a national progressive soul,is the national prosperous development the drainless power.Now the society enters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Th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compared relied on technical at any time in the pas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author elaborated scientific innovation’s meaning and the principle,as well as its strategy and the strategy,showed strengthens the scientific innovation the necessity,and summarized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Keywords:InnovationScientificStrategyTendency

创新一词最早是起源于经济领域,但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创新意识的加强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创新已不再仅仅指经济现象,而扩展到政治、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创新概念。大致分类有: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金融创新、知识创新、政治创新、军事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观念创新、理念创新、企业创新和社会创新等等,概括起来,可以对“创新”简单地定义:创新就是将新的观念和方法付诸实施创造出与现存事物不同的新东西,从而改善现状,只要是新的事物、观念,付诸于实施,并得到认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就是创新。

1.科技创新的含义与原则

科技创新是科学原创和技术创新的总称。科学原创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发现和发明带有规律性的新知识及其所用的器具;技术创新就是人们为了改造自然而进行制造和操作过程中,总结发明或发现的新知识和发明的新技艺。科技创新也就是:科技知识的创新;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创新;以及人力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创新。科技以知识为本意味着创新的最终主体是人。知识本质上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成果,人的智能具有汲取原有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神奇的功能。尽管信息经济时代的智能机也拥有不断增大的知识生产能力,但它永远不能取代人的高级智能功能,和取代人的智力源本的地位与作用。可见,知识为本,知识以人力为本,决定了科技创新首要的是掌握科学与技术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智力劳动群体的培育及其积极性的调动。

科技创新,关键在一个“创”字,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以达到另辟溪径、缩小差距、后来居上的目的。这就是科技创新应遵循的原则。中国的资源有限,事事都创新,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此弄清楚为何创新,怎样创新,创新什么,就显得非常。科技创新也要有风险意识。有没有风险意识取决人们对事物有多少了解。知道风险有多大,风险在何处,才能决定自己敢不敢冒风险。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家少一点书生气,企业家能多一点书香气,情况就会有一个根本的转变。科技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在发掘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我们在进行任何一项科技创新时,首先需要了解前人做了哪些工作。科技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对比、不断修正的过程。

2.科技创新环境的结构要素

按照是否具有实体和刚性(可约略地理解为非人文的和人文的)将环境分为硬环境(由物质环境和刚性的管理体制及人员组成)和软环境(由人文环境、弹性的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两大类,其中物质环境的要素是校园房舍、仪器设备、经费薪给等组成,人文环境主要由科学和人文精神、学术传统、学风和治学氛围组成。硬环境与软环境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程度,决定了人性物境(主要由人才和体制组成)和物性人境(主要由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它们渗透和融入得越多,人性物境和物性人境的范围就越大,成果的趋向和大小也越显著。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很多,而且由于时间、地点和具体情况的差异,哪种环境和什么要素对于各个科技人员、科研机构或组织的创新过程所产生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往往是不同的。转贴于

3.科技创新的战略与策略

科技创新的源头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脱节不仅导致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而且导致技术不能顺畅、迅速地进入产业领域,要加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体系的建设,将创新服务网络延展到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在竞争的社会里,围绕全局性的主题,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创新机构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可以讲对策,但更要讲战略。从科技层面上看,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极为重要。战略的落后或失败,会导致可怕的、难以设想的后果。企业的情况也是类似,受资金和资源约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对策。由于资源有限,对策的实施常常排挤战略资源,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企业的创新战略多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而以“引进”、“跟踪”、“模仿”为主的对策型发展方式,不可能使企业在这创新时代获得必要的竞争优势。

未来科技创新战略的基本要点正如有的专家描述的那样将是宽带创新、演进创新、人本创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战略应集中注意力,着眼于四个基本点,即新生点管理、切入点管理、临界点管理、制高点管理。进行原创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是中国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其实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4.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必须大力推进体制上的创新。创新更需要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妄,科技体制的创新和良好科技创新氛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我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而决不能以创新的名义,行主观意志办事之实,切忌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如果说,“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那么,“科技创新”则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生命力所在。

加强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根本。实行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效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促动和导向作用。另外,逐渐完善的投入体系是科技创新的必要保证。实现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要培育和挖掘多种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5.科技创新的十大趋势

篇2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3-940X

国内刊号:11-5588/G3

邮发代号:80-63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期刊。已于2007年7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创刊号首发式。

篇3

7月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按照新华社的报道“口径”,是科技界热议,而看看新华社报道中热议创新大会的科技界人士,我们会发现都具有副部级以上的现任或前任官衔儿。如果以此而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只是上层做做过场或者是政治秀,那就以偏代全了。

实际上,中国的国家创新体制,是非常明显的动员式的国家意志的体现。只是,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特别是在利益主体日益多样化、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日益丰富的社会中,国家动员是否能起到足够的作用,仍然有待观察。

正是因为科技创新的国家动员特点,所以由具有较高行政地位的科技界人士来代言科技界,就具有了其合理性。这并非仅仅是因为这些人地位更高,或者更容易说出具有政治正确性的话,而是因为他们具有更大的动员能力,或者处在进行国家动员的关键环节上。

如果要进行国家动员,势必要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执行体系,同时相应地建立起一套自下而上的汇报体系,最终则还需要一套自上而下的评估体系。

那么回到中国的情况就可以看到,我们首先生产了一套汇聚各路精英制定的科技政策目标,包括项目预期目标,并通过科研资金的分配和倾斜来将之转化成一套执行体系,而为了确保这一执行体系不会出现猫腻,就必然要设定种种极为细致的“防范措施”,主要是细化科研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于是,在这种情景下,项目执行人就必然要将其成果量化成各种可以的指标,对于基础科研主要就是论文,而对于应用研究则主要就是专利。至于论文和专利实际产生的影响,则很难在标准化的程式中得到体现,因为可以标准化的衡量指标,如论文和专利的引用量,是不大可能在项目结题之前立刻能看出来的。

可问题在于,基础科研的影响力的核心——同行评价——以及应用化研究的核心影响,及市场销售和利润,都很难在这一评估体系中被反映出来,而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参照。

在这一体系之下,基础科研中按照科学研究自身规律发展出的课题方向,并非会完全排斥在动员体系形成的目标之外,但就几率而言,它们能进入预设的大课题重点资助对象的可能性,一定会大为降低。

而就以企业为核心的应用性研究而言,要让企业真正把科技创新作为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核心第一在于科技创新比起其他条件更能够支持企业利润的增长;第二在于如果不搞科技创新,企业将受到市场以及体制的惩罚。

而国家动员实际上很难满足这两个条件。首先,组织动员可以给企业提供短期的研究经费,但这一研究经费如果不能结合企业自己的需求带来有市场的研究产出,就不能转化成企业的利润,即便可以通过做账的方式把这个钱变成利润,其数额比起企业的利润需求来,也往往是一个小数(国家支持的企业研究经费往往要依据企业自身的规模确定一个比例)。

篇4

关键词:科技创新;专利保护;科研活力;科学兴趣

经济学上把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分为:投入的增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如果没有技术进步,只靠投入增加来驱动经济增长必然会受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约束,这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基于这一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成功预言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因此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在今年年初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新战略,表示中国政府将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激励优秀人才等方面要积极作为,营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更好地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广义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包含的范围很广。而随着新科技革命在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涌现,并迅速地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的创新已成为所有创新的源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成为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

而目前中国与世界前沿的技术差距非常大,中国掌握的核心技术寥寥无几。从发动机、大型发电机和电动机,以及输电设备方面、国内高铁建设核心的电气技术、到计算机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很多方面还主要依赖进口和模仿。从这些方面看来,中国科技落后美国超过50年。一直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扼杀了一部分孩子的天赋,中国人的科学兴趣从小就被层出不穷的考试海洋所吞没;毕业之后,过分务实和名利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又让一些具有潜质的好苗子不断地主动或者被动地逃离科研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他们和科研所要求的那种踏实、单调规律、严谨的精神风范和生活状态已渐行渐远。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在自我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引进和模仿的基础上。所以,尽快全面改革和调整,从孩子抓起,塑造科学务实之风,调动起广大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持续充满勃勃生机,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大力倡导弘扬业创新精神,培育产生高科技成果的社会土壤,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1)逐步建立起强大和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重视培育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如果获得相应的专利权,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入学资格,其发明权可由学校或政府代为托管和保护。吸引越来越的年轻人走进科研的天地。(2)逐步建立完善的财税体系。一方面从合理分配科研资金入手,另一方面对那些有自主研发产品的企业进行适当的财税倾斜政策。(3)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科技进步的关键是人才。中国的科技人员的素质不比欧美国家差。但是,要想让这些科技人员能够创造出划时代的科技产品,必须要让这些科研人员生活的有尊严。现在中国的科研人员总体而言,待遇还不够理想,使得他们为了生存而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不能集中精力搞科研。所以提高科研人员的总体待遇,让他们有一个安心的环境,是政府政策的第一要务。(4)逐步建立宽松包容的科研氛围。原始创新能力不强、重大科技成果不足,除了因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起步晚、积累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缺乏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导致在科研布局上过分强调“短平快”,对那些“长难慢”的项目重视不够、支持不足。这在无形中加剧了科研人员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能力提升和重大成果产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尤其需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建立“容错”“纠错”的支持机制,为创新提供肥沃厚实的文化土壤和社会氛围,使科学家们能自由探索、安心研究、坚持不懈。

二、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

篇5

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想要在夏日保持皮肤白皙,使用广谱防晒剂是有效而正确的选择。

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上,其钻石赞助商欧莱雅针对“皮肤和毛发研究进展”作了专题探究,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校长张学军和欧莱雅中国研发与创新中心医学总监甄雅贤为皮肤养护提出了新主张。

欧莱雅中国研发与创新中心总监江帆(Jean-Francois NADAUD)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妆品企业,我们致力于研究世界各地各种不同消费者的皮肤和毛发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发适合她们的产品。可以和大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一起推动中国皮肤科学事业的发展,我感觉,于百姓的皮肤健康而言,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来自欧莱雅中国研发与创新中心的三位科学家:裘惠霞、龙晓慧和顾巍与现场分享了皮肤和毛发方面的三项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从表层到深层研究色斑特性的新方法、防晒剂对中国女性季节性肤色加深的防护功效以及测量人类直发的生长速率新方法——测量毛鳞片间距。

此项研究分别对80名志愿者长达6个月的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较空白对照组而言,使用广谱防晒剂组志愿者的肤色加深变黄程度得到了极大减缓。

作为全球美容化妆品行业的翘楚,科技创新是根植于欧莱雅企业发展的核心基因。不久前,欧莱雅投资1亿欧元,在巴黎圣-图安建立了全球美发研究中心。该中心占地2.5万平方米,共有500名雇员,其中包括化学家、物理化学家、光学专家、材料科学家、计量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统计学家。该中心下设遍布全球的六大区域研究中心,运用最尖端的自动化模拟工具,为技术创新提供了高效的协作平台。

欧莱雅在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承“科技之美”的理念,注重科技研发与创新。如今,欧莱雅已建立了全球范围的研究及创新中心网络,共有19个研发中心和16个评估中心,汇聚了来自60个国家、30个科学领域的3600多名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皮肤和毛发的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及新产品评估预测,并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通过在广阔研究方向对新知识的探索,欧莱雅集团将发展和创新带到化妆品业的方方面面。

健康大视野:皮肤能否及时传达人体的某些“思想”,而人们如何辨识这些“思想”,从而对人体可能发生的病变做到有效防控?

欧莱雅: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保护人体免受外界各种有害因素侵袭的第一道屏障。皮肤在发挥其功能时,即可与皮下组织进行信息交流,同时皮肤细胞间也存在着许多“思想”沟通。

健康大视野:如何正确选择防晒剂?其防晒指数和皮肤健康有着怎样的关系?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在防晒功能及安全系数方面有哪些不同?

欧莱雅:通常人们说的防晒剂倍数是指反映防晒剂功效的指标,以SPF值(防护UVB的功效)和PA+(防护UVA功效)来表示(PA+~+++)。SPF值越高,防护UVB功效越好。PA加号越多,防护UVA功效越好。

大家之前熟知的SPF,是用来衡量防晒产品中防护UVB能力的标准,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是,防护UVA能力的标准存在较大的量化难度,很多防晒产品的UVA标示都模棱两可。在各种防护UVA的标示法中,比较常见的是PA (Protection grade of UVA),由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制定。PPD(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是一种衡量UVA防护能力的测试方法。PPD指数体现防晒产品对UVA的防护能力,指数越高,则防护能力越强。

只有正规的防晒剂才是安全的。过去所说的物理防晒成分现称为无机防晒成分,化学防晒成分现称为有机防晒成分。目前,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广谱光防护才能做到同时能阻挡UVA和UVB两种紫外线。选择具有防护UVA和UVB合适比例的防晒剂(PPD/SPF ≥ 1/3),才能够有效避免一系列与紫外线相关的皮肤光老化和病变的发生。欧莱雅旗下品牌的防晒产品都是广谱防晒,含有可抵御UVA的“麦色滤SX(Mexoryl?SX)”以及能全面防御UVA 和UVB的“广谱防晒成分麦色滤XL(Mexoryl?XL)”专利配方,可同时防御UVA 和UVB。

篇6

知识生产是以人的脑力活动为直接基础和主要内容的,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创造性,即创新。认为,人的行为举止受其思维影响,而思维又来自于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如果说制度、技术、产品、市场、管理、服务和营销等创新是行为举止创新的结果话,那么观念的创新、思维的创新就是原因。因此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这就是科学的因果论。尤其是当今共青团开展的青年科技创新创效活动更加强调个人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观念、思维如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知识经济、创新创效就失去了自身价值,也是对创新的扼杀。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创造力就成为观念、思维创新能力的一种量度。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受创造欲望驾驭,以追求独特性,新颖性为目标,是观察、想象、思维和操作等能力的总和。简而言之,创造力就是提出新设想,探究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的能力。创造学研究证明,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自然属性,是每个人的一种潜能。成功人士与常人的区别唯其创造力的开发程度而已。因此青年科技创新创效活动的首要就是以观念创新及创造力的开发为先行。

专家认为,知识型社会青年创新人才应具备六个特征:1.具有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2.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财富。3.具有终生学习,不断自我提升的能力,并掌握基本生存技能。4.具有较高的个人品质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5.掌握现代交流工具,与外界沟通的能力。6.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社会适应能力。然而,目前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普遍缺乏,直接体现在上述六个特征或多或少地欠缺上,原因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也有制度、机制不完善的影响。认清了影响创造力开发的原因,共青团组织在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中就必须要解决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在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共青团组织必须注意六个切入点:1.知识观念的更新,要使青年牢固树立知识即财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2.创造力的开发。要使青年具备提出新设想,探究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成果的能力。3.学习,工作方式的创新。要使青年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工具,讲究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法。4.知识的传播。要使青年具备宽广的眼界,广博的知识,并不断提升专业知识。5.团队精神的培养。要使青年具备博采众长,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团队精神。6.心理品质的构建。要使青年具备自信,自尊,自爱,责任感,保持强烈探索精神的心理品质。

二、创新创效活动的定位认识层面。

定位是一个市场营销学十分重要的概念。它的基础是市场细分化理论。市场细分化通过辩别具有不同类型消费需求和欲望的消费者群,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子市场,分市场。目的是要在大市场中寻找对企业最有利的细分市场,确定企业最自身的市场定位。

借用定位这个概念,是由于团组织在开展青年科技创新创效活动中遇到了竞争,准确地讲是冲突。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研发战略及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是技术部门(技术中心),可以说企业研发部门天生就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优势者。这样团组织的创新创效活动就与企业研发部门的职能产生了冲突。那么团组织的创新创效活动如何与之相处呢?竞争,显然不可能,因为首先企业行为必须符合市场行为,市场的职能之一就是资源最优配置。一个企业内有两个职能重叠部门的存在是对企业资源的浪费,是市场行为不允许的,其次团组织自身掌握的资源也不允许做超出自身能力的事。但是,技术部门是企业创新体系的事实并不表示团组织的创新创效活动处于"挂牌子摘桃子"、事后表彰的被动局面。创新创效活动要想溶入企业的创新体系,并成为其中的有机组合,就必须进行定位。通过创新体系细分化,分清技术创新的类型、层次、规模、目的性、范围、流程等构成部分,把整个技术创新体系分解成一个个子系统、分系统,以此在创新体系中找到有利于青年科技创新创效活动发挥作用的细分系统。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研发部门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组织,它根据市场的变化,研究企业的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规划发展等几个环节的动作,根据市场变化迅速推出适应现实市场的策略,还要制定应对未来市场需要的武器,在市场营销和规划发展中,高瞻远瞩,全面分析全行业乃至全球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提出中长期生产计划,对新的投资领域、兼并联合等管理决策提出咨询意见,以利用好企业的内外资源,达到对存量资产的调整、重组和优化,其研发覆盖面、深度、对象的庞杂性与复杂性、灵活性都是前所未有的。研发部门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但不是全部创新,企业研发部门无力也不可能包揽全部创新。企业研发部门的精力必然放在战略上的课题及牵动企业全局发展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上。这就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让创新创效活动发挥作用。如"五小",QC小组涉及的创新等。其次即使是战略课题及大规模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在对其开发的内容和环节细分后,创新创效活动仍然能够在其中担当一定的角色,找到自身的作为。简而言之,团组织把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作为共青工厂的一个产品在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这个市场上层层细分的基础上进行明确定位。

例如,通过研发类型的细分,就可以明确,根据本企业现有实际研发能力,青年科技创新创效活动应该面向哪一类研发工作。这种细分团组织在开展创新创效活动中必须要根据企业实际能力与需要进行。由于企业在研发中最显实效的东西就是技术改造与产品的开发。因此创新创效活动的主体就是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

在创新活动的定位过程中,除了内容的定位之外,还应注意到一种工作流程或层次上的定位。由于团组织的创新创效活动与企业研发部门不是竞争的,而是相互协作的,是一个系统的两个层次,于是便产生了二者如何协调运作的问题。这实质上是一个工作机制的问题。

三、创新创效活动工作模式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创新、研发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根基在于整个企业组织成员的创新,没有"全民"创新,企业创新体系就成为无源之水,团组织参与企业创新体系也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要进行创新体系的流程优化,消除组织间的冲突,建立一种"分销渠道"模式。

分销渠道是一个市场营销概念,原意指商品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所经过的路线和通道。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把商品从生产者转送到消费者手里的所有经营环节或经营机构。另一层含义是指商品实体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里的运输储存过程。前一层含义是指一些机构组织,是反映商品价值形态变化的经济过程。后一层含义是一种活动,是反映商品实体运动的空间路线。分销渠道策略就是对这两层含意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决策。由此可知,企业的分销渠道由经营环节或机构与商品的流通共同组成。经营环节与商品的流通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商品的流通,经营环节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而没有经营环节,商品的流通就失去了依托。

要建立团组织创新创效活动的"分销渠",首先要把研发过程看成一种"商品"的流动过程,即把科研课题,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项目看成"商品"。在这些"商品"由市场调查、选题、技术选择、项目方案、论证评估到最后转化投产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空间、时间及价值形态上的变化过程。具体说来就是:

1.机构组织、价值形态变化的过程。这是分销渠道的第一层含义。由于企业创新是企业多个职能部门多方参与的,从市场调查,选题,技术论证,项目方案,效益评估到投产经历了营销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及财务部门等多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研发从设想到实际转化,从评估效益到资金收入便发生了价值形态上的变化。所以,青年科技创新创效活动必须把自身作为企业创新体系的一个环节,参与创新价值的转移与形态的变化,同时青年科技创新创效活动自身也要建立多个机构环节并实现内部的价值的转移与形态的变化。

2.实体运动的过程。这是分销渠道的第二层含义。对于创新创效活动来讲,就是研发项目本身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化过程即研发工作本身的不同发展阶段,即项目流程。研发工作包括立项、技术论证、产品开发、工艺设计、试制鉴定、技术的标准化、操作规范及生产连续化等阶段。因此,一方面创新创效活动可以根据研发工作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创新创效活动自身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研发工作程序,主要包括:调查阶段、构思创意阶段、构思创意的筛选阶段、新产品开发决策阶段、产品设计和工艺准备、新产品试制、评估鉴定、市场开发8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流程和方案。

由此可知,创新创效活动的分销渠道由研发环节(职能部门)和项目流程共同组成。研发环节(职能部门)与项目流程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项目流程,研发环节(职能部门)就失去了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理由,而没有研发环节(职能部门),项目流程就失去了流动转化的依托。

弄清了"分销渠道"在创新创效活动中的两层含义,便会认识到活动的分销渠道建设就是要抓住"环节"和"项目流程"两个关键。团组织在建立创新创效活动分销渠道的过程中,必须要使这个渠道具备以下几个功能:

1.辐射功能。即创新创效活动的分销渠道的每一环节都具有向外辐射的功能,并尽可能延伸,形成多道环节的联系。也就是说,参与创新创效活动的组织、团队、个人还可以建立创新创效活动的下一级分销渠道,这样便形成了多级分销渠道,使创新创效活动的工作机制更加丰富,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群众基础把各种层次的创新活动都纳入其中,形成范围宽广的覆盖面。但注意要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辐射的中心和起点。

2.连续功能。即要促使技术创新连续不断地顺利通过一系列环节,尽快形成产业化。创新创效活动的分销渠道环节要与企业研发工作有效而积极地配合,消除创新流程中的各种滞留与脱节,使企业的研发工作顺畅地完成,以争取到有利地市场时机。在此,创新创效活动成为技术创新流程中的剂与助推器。

3.配套功能。即具备相应的配套条件,能确保创新与创效顺利转移的功能。企业的创新归根结底是通过新技术的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的竞争力。在技术的转化过程中牵涉到资金、研发、生产、人事、营销及至宣传等环节,团组织的创新创效活动要想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必须建立资金渠道、生产渠道、研发渠道、人事渠道、营销渠道及宣传渠道等多个配套环节,使得创新创效活动顺利开展有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4.效益功能。即分销渠道应具有耗费小、收益大的功能。产出投入比的最大化是创新追求的目标。因此创新创效活动选择分销渠道时应注意投入的经济合理性、运行的成本及产出的效益,这也是团组织掌握的资源有限这一现实决定的。

综上所述,建立创新创效活动的分销渠道目的在于,一是要使创新创效活动本身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诸多环节中的一个环节,并融入到具体的研发项目流程中。这样,不仅使得创新创效活动能合理的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而且也使得企业技术创新在这个环节的协助下得以更加顺利地实现;二是要建立创新创效活动自身的机构组织(即多个环节的集成),并且要使活动的研发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研发程序和方案(即项目流程)。如果通过机构组织和项目流程的相互配合,使得创新创效活动趋已完善,便会使创新创效活动能更好、更有效的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并且也会大大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但最终还是要归根于使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化转化这一点上。

四、活动载体的提升

青年科技创新创效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机融合在企业研发体系中,必须要作为"分销渠道"紧紧围绕企业创新体系开展工作,否则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但作为共青团组织主导开展的活动,青年科技创新创效活动也有着它的一定独特性,就是一定要体现团组织的主导作用,体现青年特色。

团组织工作的优势是活动。目前,共青团组织开展的与创新创效有关的活动载体主要是"四个一","五小","QC",岗位能手和文明号活动。这些活动对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成果产业化,并最终转化为效益收入的要求是不能满足的,还不能很好地解决青年科技创新创效活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哪些问题呢?正如前述所论,创新创效活动建立的分销渠道的目的就是使青年科技创新创效活动在机构环节和项目流程的相互配合下,通过自身的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创效体系的顺利实现。由于现代企业的科技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最终以成果的产业化并创造利润为目的的一个完整的流程。这一流程在市场、人事、资金、设备等多个环节的流动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融资方式、管理团队的构成、市场推广、设备方案、效益评估等,"四个一"、"五小"、"QC",岗位能手和文明号活动不适应创新创效活动的总是所在,它们解决的往往只是技术创新流程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对于整体问题的解决是力不从心的。

因此,在设计创新创效活动载体时,要在分析活动内容的定位、工作流程的基础上,明确活动载体的目标。根据本文阐述的"分销渠道"理论,理想的创新创效活动载体应该充分遵循"分销渠道"的两层含义及四大功能。

1.强化技术创新主体的内动力。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员工,尤其是那些具有较好的条件、创新的欲望或对创新有很大影响力的企业家、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他们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因此,活动载体的设计要能更好地动员组织引导企业职工参与创新实践,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必须努力把更多的青年与团体纳入创新创效活动"分销渠道"的环节构成中,广泛发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青年积极参与,以此建立多级分销渠道,并不断向外辐射,最大限度地扩大活动覆盖面,形成一种既有"精英式创新"又有"群众性创新"的工作局面。这就是分销渠道的辐射功能。

2.促进技术创新的产业化进程。面向企业的经济建设,加速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创新创效活动载体要运用市场机制,利用分销渠道的连续功能为青年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有效的服务。

3.建立保障机制。利用分销渠道的配套功能建立一整套活动载体的保障体系。首先是组织机构。要成立以企业党政领导牵头,团组织具体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管理机构,以使活动最终能成为企业的行为,尤其在成果的产业化方面。其次要健全评估体系。围绕创新实践,突出创新效果,制定科学的效益评估标准,成立评估考核机构,组织成果效益评估考核和认定。第三,要建立物质依托。把创新创效活动纳入企业技术创新工程争取企业科技开发经费支持,为活动载体乃至活动本身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第四是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活动载体的设计要让参与的青年通过参加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培养、考察和选择,从而建立一个高效的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第五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市场的优厚回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因此激励机制必须与市场回报挂钩,使得创新主体在管理者的鼓励和可获得的利益的刺激下产生创新动力。

4.追求高效的利润回报。企业创新的最大动力来自对利润的追求。因此,项目的产业化前景和能否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作为一个重要指针决定着创新创效活动的命运与前途,所以载体的设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创造高效益为目的。在活动载体的设计过程中一要注意要利用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对项目本身的经济合理性进行评估。二要对活动载体的运行成本进行优化。三要在创新项目的产业化取得效益后,要建立一种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以使活动能够有充足的资金来源而得以良性循环。

篇7

孙树新是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青顶子村妇代会主任,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一直是她梦寐以求的心愿。经过细致考虑,她觉得粮食是个好出路,虽然当时存在着农民卖粮难问题,但是如果能经销粮食,肯定是一条致富路。孙树新就与粮食部门联系,建立了购销关系,搞起了粮食收购,既解决了群众卖粮难,又不影响其他农活,还可以得到收入。每年仅这一项就能收入一万多元,直到现在她仍一直从事收粮项目。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化的特色经济逐渐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项目。

2002年镇党委决定在抚民镇发展地栽香菇项目,并组织发展多种经营户到辽宁新宾县考察学习,孙树新觉得这个项目很适合自己,便主动报名到辽宁新宾学习地栽香菇技术。她细心向技术人员咨询、请教,从制菌到栽培再到田间管理都详细了解了技术要点。回来后,孙树新便带头试种了一小亩,同时,走家串户做村民的工作。对一些不懂技术、无资金,销售有顾虑的群众,孙树新就耐心地引导他们。村民们纷纷动心了,主动搞起香菇生产。从备料、制菌、下地、管理,孙树新提供一条龙技术服务,第一年全村发展到40多亩。出菇之前孙树新心里多少有些担忧,怕失败了群众挣不着钱,但是她心中始终有个信念,那就是要相信科学。经过科学管理和培育,香菇终于出菇了,可这时孙树新也没有把心放下,她仍每天忙碌在田间地头,帮助指导不懂技术的村民。经过一年的试种,一算账,每小亩地纯挣7~8千元钱,种一小亩地栽香菇比种2公顷玉米赚钱还要多。种菇户尝到了种植香菇的甜头,增强了发展香菇生产的决心,全村每年的种植亩数都增加,现在已发展到300多亩,年增收200多万元。

香菇生产在青顶子发展起来了,但也出现了新的难题。当地在采收阶段多是阴雨天气,香菇无法晾晒,鲜菇又卖不上价,造成经济损失。孙树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赶赴辽宁新宾考察解决这个难题。当年她就投资购买了烘干机、切片机和压粒机。在好天时种菇户自己晾晒,阴雨天孙树新就收购鲜菇进行烘干,解决了种菇户卖菇难问题。在组织好发展香菇生产的同时,还动员引导周边群众发展黑木耳项目,现在全村有60多户种植木耳,总量发展到100万袋,为村民致富增收又增加了一个好项目。

孙树新敢于创新,大胆实践,近几年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孙树新的带领下,青顶子村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新风。孙树新说:“党的富民政策就是好,只要有胆识,敢于创新,不断开发新项目,想干什么就努力去做,你就会成功。”

篇8

当前,油价断崖式下跌,油田后备资源接替不足,油田效益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这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面,结合多年的科研工作实践经历,谈一谈对科技创新的体会和认识:

科技创新需要坚持不懈的知识积累

科学知识的继承和积累是实现创新超越的基础。创新超越很像赛车中的“弯道超车”,要在赛道上超车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前面被“大权威”“大专家”挡住了,要想选准超越的路线、获得高于他的速度,就必须有很好的继承和积累作为能量储备。否则,你将永远跟在后面,无法实现超越。当然,科学知识的积累是很广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要异想天开。唯一的办法是发扬大庆人“缺什么,补什么”“在干中学,学中干”的精神,先突破一块或几块根据地,逐步扩大研究领域。

科技创新需要追求卓越的奉献精神

创新的动力是对真理的追求,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我们科技人员要时刻激励自己承担责任,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养成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把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做得更好、更完美。

要有献身科技的精神。我们既然选择了科研工作,就要对事业无比忠诚,不要半途而废。有的人一直很钻研,很有学者的潜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过一段时间“弃研从政”,荒废了学术研究,令人惋惜。科技人员不要受“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的干扰和影响,要真正理解和认同科学文化,坚守自己钟爱的科研事业,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真正体现我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创新的尊重。

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科研工作中要讲求几个“严”字,就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规范、严密的科学方法、严谨的科学精神。不要仅仅满足于科研项目的鉴定和获奖,要树立更高远的目标,锲而不舍地坚持技术创新和推动成果转化,追求最前沿的需求刺激。急功近利是科学研究的大忌。我鼓励“十年磨一剑”,而不是“一年磨十剑”。

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创新超越的历程充满艰辛与曲折,需要我们像“钉子”一样把自己牢牢地“钉”在科研项目上。判断年轻人将来是否会有建树,除了考察品德、能力、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看面临挑战时,是否有力争第一的勇气和韧劲。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吉耶曼为了研究下丘脑激素花了35年,经过27万次试验,忍受了无数次的耻辱痛苦,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科技创新需要科学理性的创造思维

科学思想是创新的灵魂。科学思想来源于科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科学实践。我们要实现科研工作的创新超越,就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独立性思维。要有思维的独立性,就是要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方案,而是要经过自主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科研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为什么”是追究问题的原因,“怎么办”是考虑解决问题的对策,只有搞清原因,才能想出办法。此外,还要经常问几个“可能吗”,提出可能的疑问就是对权威、前人成果的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偶然性思维。思维的偶然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科学思维中的“灵感”在解决科学问题中是有独特作用的,但其前提是知识的广泛准备和经验的积累。“意外发现”在创新中非常重要,一位绘画大师说过,缺少“意外”的绘画作品,没有灵魂,只是简单的描述。其实,“灵感”不会从天而降,更不是他人的恩赐,而是长时间的实践与思考之后,受到某种启发而融会贯通时产生的新思想。

冒险性思维。在科研工作中,我们要有冒险性思维,敢于面对失败或批评,敢于怀疑并在逆境中完成任务,敢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社会不是理想的“世外桃源”,往往不能宽容失败,来自社会、工作单位、家庭、领导及同事间的各种压力,有时令我们不堪重负。因此,我们要提高在困难中工作、在逆境中承受、在风险中进取的能力。

科技创新需要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

篇9

20世纪初期,除了在设计思想和设计方式上有了重大发展,人们的目光同样也聚集在新型材料的运用上。随着化学、物理等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研究材料的物理性和工艺性等多方面的问题。随着材料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当下的建筑,建筑物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因此,高分子有机材料、智能化材料和新型金属材料为室内空间功能的布置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比如,纤维材料与混凝土的混合材料填补了单纯的混凝土材料具有的脆性等缺陷。随着新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设计师对材料的把握和运用也越来越重要。设计师们运用现代高科技新型材料来表达出他们对具有独特智慧和情感的传统材料的延续,这体现在材料上的延续性不仅能体现出人们对自然环境和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文的关怀。著名建筑设计师伦佐•皮亚诺系统、完整地研究了棚屋建造技术,并从其中得到了灵感,最终他运用钢结构将木肋连接起来,成功地实现了传统材料、现代材料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由他设计的芝贝欧文化中心具有“两层皮”,体现了他对新型材料的完美运用。建筑的外表是模仿棚屋编织而成的木肋结构,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为了抵抗南太平洋的信风并使其耐用,他选用了带有油性且易于弯曲的木材;建筑内部使用钢、玻璃与木材相结合形式,体现了皮亚诺一贯追求的透明性和通透性。弯曲的外表与竖直的内部之间形成了自动通风系统,使海风与室内气流相互流通。芝贝欧文化中心是传统材料与高科技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2材料选择的意义和重要性

材料,它就像绘画艺术家眼中五彩斑斓的色彩,是设计师实现设计的物质媒介和重要条件,是设计得以实现的强有力的保障。材料作为表达设计概念的基本要素,必然与设计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的材料为设计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表达途径,人们对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外观和形式美观、功能舒适,同时,更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正因为这些需求的出现,使现代设计师在材料的选用上更加多样化、科学化和人性化,他们利用不同形式和形态的创新性材料,不断深化和完善设计的想法和概念。随着科技创新型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当代新兴的设计师对完全传统的设计方式不断提出挑战,他们将现代科技创新作为基础,结合现代技术,将塑料、玻璃、金属和合成纤维等令人意想不到的材料运用到设计中,突破了传统思维,他们的作品通常都充满活力,令人振奋不已,为传统的设计增添了很多新含意。随着现代设计形式和方式的不断变化,各类新型材料的广泛运用,新兴设计师的不断成长,从某种意义讲,设计的含义和概念被重新定义了。新的设计形式不仅仅是对新型高科技材料的运用,同时,也是对传统材料的非传统使用。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对人与自然关系更加注重,通过设计给使用者带来更多自然感受,使人们体验设计、品味设计,最终使设计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由此可见,现代科技创新对现代设计的进步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设计想要不断发展,就必须以开放的设计思维和方式,并结合新型科技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不断丰富、不断发展。在语言方面,一个人的词汇量的不足会限制其思考能力,同理,在设计中,局限性的思维也会限制好的设计诞生。如果设计师能以更包容的姿态、更加先进的思想对待身边的创造和发明,将功能性问题的解决与艺术形态完美结合,就能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为人们创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

3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科技创新团队 研究方法 述评

引言

科技创新团队旨在共同的科研目标下,以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依托一定平台和项目,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持续创新创造的科技人才团队。随着人们对科技的重视,加上科技在现实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创新团队”成为当前科研活动助推的重要动力。在我国以高校为主体的团队是科技创新团队的主体,企业也逐渐重视对产品技术开发团队的组建,自主技术创新成为全球化发展下国家、组织、企业,甚至是个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进行梳理,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便于其他学者对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就显得特别有意义。

1 科技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团队旨在共同的科研目标下,以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依托一定平台和项目,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持续创新创造的科技人才团队。其目标是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具有明确的创新使命;组织机构稳定,并能自主与外界保持联系,具有较强的组织独立性;内部一般实行项目化运作,由团队领军者将战略目标分解成一系列任务,组织科研团队成员开展项目公关(宋秀兰,齐昕,2010)。

与其他类型的团队相比,科技创新团队具有一些鲜明特点:如创新成果的理论创新程度和知识含量更高,团队内部受到正式权威的影响更弱;科研人员专业背景、学术观点、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团队领导者(或称“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处于核心地位,他们没有行政命令权,却肩负着团队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双重职责,其能力和行为对团队发展乃至存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团队成员的科研目标和任务是相互交叉。这些特殊性决定了科技创新团队研究与一般团队研究具有一定的差异化。

2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根据社会和经济的需求,提升科学技术在促进这些需求方面的能力,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柳洲,陈士俊,2006)。

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在: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团队是科技创新的有效保障,科技创新将决定一个国家或组织的竞争能力;科技创新团队可以有效的提高创新的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依靠个体进行创新和提高的时代已经不再存在,有效的团队是取得卓越成效的关键;科技创新团队可以有效地提高各类组织的竞争实力,有效的团队对于凝聚人才,发挥团队的协同作用具有积极的影响;最终表现为通过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可以更好的促进创新成果和创新思想的产生,对促进经济、科技等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柳洲,陈士俊,2006;李婷,2013)。

3 国内外研究概述

我国最早开始对科技创新团队的支持计划始于20世纪末,与国外相比相对滞后。自1999年开始,国家科技创新团队项目的实施显出了科技创新团队的重要意义,国家的支持促进了我国各类科研管理机构探索基于团队的科技创新模式(宋秀兰,齐听,2010)。对科技创新团队模式的研究,总体上来讲,我国分为了四个不同的层次,这四个层次基本上按照一定的规模或者级别进行的划分:

(1)国家部委、中科院所支持的团队,最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团队,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了“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计划”,用于资助优秀的团队。随后也出台了一系列计划,并于2004年教育部启动了最高层次的人才项目“长江学者和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设“科技创新团队”;

(2)省委、省政府层面所支持的团队,不同的省份结合当地的实际推出了相关的政策,比如安徽、山东、吉林、四川、湖北等省;

(3)省级行政部门所支持的团队,相对较为完善和开始较早的是上海市,上海市科委在2003年就启动了“交叉领域创新团队专项计划”,其他省份也进行了有效的探讨,比如浙江省于2007年启动了科技创新团队的支持计划;

(4)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所自主支持的科技创新团队,比如很多高校整合了科技资源,组建了大量的基于学科、研究专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团队,也有企业依靠高校、科研院所等平台组建了相关的科技创新团队。

尽管科研团队在整个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其相关研究却是一个新兴领域。现有的团队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团队(如高层管理团队)和工作团队(如医疗服务团队、销售团队等)方面,针对企业研发团队的研究也有一些(Sarin&McDermott. 2003).

为了全面了解国内外对科研团队的研究现状,笔者选取CNKI网络数据库查询的方法,分别以检索条件“篇名”或关键词为“科研团队”或“创新群体”,查询相关的研究文献。在1982-2015年期间,共检索到中文文献975篇,其中期刊论文672篇,硕士论文74篇、博士论文14篇、会议论文22篇;对ProQuest学位论文全文库、SpringerLink数据库、Wiley数据库、ABI/INFORM经济管理全文数据库、EBSCO数据库、Emerald回溯库和SAGE回溯库同样进行检索,发现在1960-2012年期间共检索出国外相关文献1472篇。从数量上来看,国外的研究明显多于国内,而且从时间上看,国外对于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远远早于国内。

研究方法上,国外学者对“创新团队”的研究大都基于案例的分析或者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某个角度进行分析或验证(Bain, Mami, &Pirola, 200I;Pirola-Merlo, Hartel,&Mann,2002:Sarin&McDermott,2003)。比如, 以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跨国比较研究(Long&McGinnis,1981)。该研究中,借助实证研究方法,以欧洲六国1200个“研究单元”(ResearchUnit)作为研究案例,研究单元是指由从事某一特定研究或实验的科学家和技术支持人员所组成的群体,研究了绩效产生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我国的学者也采用了该种方法,蒋日富等(2007)对某科研机构在广州地区四个研究所的12个科研团队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决定科研团队绩效最重要的因素是领导行为和团队目标,科研课题等级、硬件资源、信息共享和沟通对科研成败起到一定影响作用,也有其他的学者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分析(井润田,王蕊,周家贵,2011)。但相比较而言,在实际的研究方法的检索中,国内学者的研究方法相对较弱,多以国外学者所研究方法的借鉴和引用为主。

具体的研究内容上,国外学者利用实证和案例等研究方法,研究了团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显著的影响因素包括:团队规模、领导行为、资源配置和执行方式、团队内部以及团队相互间的沟通、激励以及任务的规划、目标设置和执行方式的特征,并通过实证发现财力、物力等因素与研究单元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Long&McGinnis,1981);个体创新绩效是研发人员在知识识别、整合和创造过程所产生的各种显性和隐性成果,是研发人员个体综合创新能力的体现(Kogut&Zander,1992);)通过对小型社会团队的实证研究,发现领导方式、成员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团队发展阶段、成员的科研背景以及团队结构是个体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Bettenhausen,1991)等等。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理论,多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定量总结和概括,但也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案例或者实证研究,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团队结构对绩效不产生直接的影响(蒋日富,霍国庆,谭,2007),并有研究指出指出知识型员工的创新定位在于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挑战为目标导向,创新绩效的评判以目标的实现为标准(张学和,宋伟,方世建,2013)。也有学者参考案例研究方法,提出科研团队生命周期理论,指出团队管理者的职责、团队文化与管理制度随着团队所处阶段不同而发生演变(井润田等,2010)等等。国内的这些研究与国外学者的研究基本上类似,更多的是基于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借鉴。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科研支持重点正逐步由对单个课题负责人的支持,转向对以项目为牵引、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科研团队的整体支持。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00年开始设立“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扩大对“国内以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研究群体”的资助。科技部和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整合高校现有人才计划,推动人才资源的有效结合,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形成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群体,成为科技创新的突击队和排头兵”,并从2004年开始针对“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进行支持等等,这些不仅促进了现实中对“科技创新团队”的重视,也促进了我国学者对“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

4 研究述评

综述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国内外学者对科技创新团队研究上存在的差异表现在:

(1)时间上的显著差异,国外对于科研团队创新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国内研究明显起步较晚;

(2)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国外学者由于相对成熟的理论基础,更多采用实证和案例的研究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国内学者更多的是定性的研究,也借助了一定定量的实证分析方法,但与国外相比差距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