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审计范文
时间:2023-03-24 05:5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效益审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按照上述原则,我们认为中国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当包括: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效益审计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等三个部分。
一、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的特点是一般均可以直接运用价值量指标、实物量指标或劳动量指标反映其效益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表现是经济总量的增加。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初级阶段的现状,我们认为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指标构成:
1.成本降低率。是反映投资经济性的指标。成本降低率为负表示节约,说明投资具有经济性。计算方法是:
成本降低率=(某项投资的实际成本/该项投资的目标成本)×100%-1其中:目标成本=(商品预计价格×(1-税率)/1+成本利润率
2.投资回收期。是反映投资经济性的指标,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的经济性越好。计算方法是:
投资回收期=(某项目的全部投资额/该项目预计的年现金净流入量)×100(%)
投资回收期也是反映投资效率的一项指标,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的效率越高。
3.存货最优采购批量。是反映项目经营经济性的指标,最优采购批量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它说明的是在此数量上进行采购可以获得最低的采购费用。计算方法是:
最优采购批量=(2*某种存货每次订货采购费用*该种存货年生产的计划需要量/该单位存货的年储存保管费用)的根号
存货最优采购批量也是反映经营效率性的一项指标。该指标还有“存货最优采购频率(次数)”、“存货最优采购批量周转天数”和“年存货最优采购批量总成本”三个辅助指标,具体计算方法是:
存货最优采购频率(次数)=(某种存货生产的计划需要量/该存货的最优采购批量)
存货最优采购批量周转天数=(360/某存货最优采购频率(次数))
年存货最优采购总成本=(某存货最优采购批量/2)=该存货最优采购频率×每次订货费用
4.原材料利用率和原材料节约量。是反映经营经济性的两个指标。原材料利用率指标越高、原材料节约量指标负值越大,说明生产成本越低。计算方法是:
原材料利用率=(一定量商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总重量/生产该一定量商品所消耗原材料的总重量)×100%
原材料节约量=本期原材料消耗总量-(本期商品中原材料的实际数量/原材料的计划利用率)
5.流动资金周转率(次数)。是反映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流动资金周转率(次数)越快,说明经营效率越高。计算方法是:
流动资金周转率=(流动资金周转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流动资金周转额/期初流动资金余额+期末流动资金余额)
“流动资金周转期(天数)”是该指标的一个辅指标,周转期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是: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360/流动资金周转率)
6.存货周转率。是尽映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存货周转率越快,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是:
存货周转率=(一定时期商品的销售成本/同期平均存货成本)=(一定时期商品的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存货周转天数”是该指标的一个辅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是: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7.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快,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是: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该指标的一个辅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好,计算方法: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8.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生产效率的指标。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劳动效率越高。计算方法是:
全员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期的总产值(或总产量)/同一时期生产工人的平均人数)×100%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一定时期的总产值(或总产量)/同一时期生产工人的平均人数)×100%
应当注意,在实际运用时两指标应当结合起来使用。因为有时候虽然被审计单位的工人劳动生产率比较高,但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则会由于非生产人员过多而表现为不高甚至非常低的的现象。所以,应当将两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才能比较准确的说明被审计的实际生产效率的高低。
9.有效工时利用率(作业率)。是反映生产效率的指标。有效工时利用率高,意味着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比较好,计算方法是:
有效工时利用率=(实际工时数(不包括加班加点工时数/出勤工时数)×100%
10.固定资产更新率和固定资产净值率。是反映固定资产稳定生产效率的指标。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被审计单位持续的生产效率越稳定。计算方法是:
固定资产更新率=(本期固定资产更新的增加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净值率=(期末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土地的价值)-本期固定资产折旧/期末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土地的价值)×100%
11.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是反映生产经营效果的指标。两指标数值越高,说明经营效果越好。计算方法是:
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利润总额/同一时期商品销售净收入)×100%
其中:商品销售净收入=商品-销售折让与折扣-销售退回
成本费用利润率=(一定时期利润总额/同一时期全部成本费用额)×100%
实际中两指标应当结合使用。
12.总资产报酬率。是反映资产运用效果的指标。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说明总资产的运用水平越好。计算方法是:
总资产报酬率=(一定时期(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13.资本保值增值率。是反映资产所有者投资回报效果高低的指标。只有当该指标数值等于或大于100%时,才说明资产所有人的资产得到了保值或增值。计算方法是: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应当注意的是,当市场价格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当消除市场价格的变动对期初和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后再进行比较,否则该指标的确定没有实际意义。
14.资产负债率。是反映经营水平效果的指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一定的负债经营是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的,但是如果负债过多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故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既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而是应当保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计算方法是: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15.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是反映宏观经济效果的指标。两指标数值越大,说明企业为社会所做出的经济贡献越多。计算方法是: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企业平均资产总额)×100%
社会积累率=(上交国家财政总额/企业社会贡献总额)×100%
其中:企业社会贡献总额是指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包括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
、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性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的所得税及其他税金(不包括消费税)和净利润等。
需要说明的是:现行有关“企业社会贡献总额”的规定中是包括有“应交增值税”和“应交消费税”的。但是,因为上述两税的实际负税人是消费者而非纳税的企业,企业只是代收代交税者。所以我们认为它们不属于企业的社会贡献,不应包括在“企业社会贡献总额”中。
二、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效益多数具有难以用货币计量价值的特点,因此生态效益审计评价多以实物或劳动量指标为主。由于生态效益常常不一定会增加社会总产品数量,所以生态效益往往表现为服务范围的扩大、环境质量的提高或恢复。我国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当本着“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大众普及”的原则,不宜照搬国外的现成模式。据此,我们认为我国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指标组成:
1.计划投资资金节约率。是反映生态效益项目投资经济性的指标。计划投资资金节约率为负且越大,说明项目投资的经济性越好。计算方法是:
计划资资金节约率=(某项生态效益项目的实际投资额/该项生态效益项目的计划投资额)×100%-1
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计划投资额应当是具有科学依据并经过充分论证的。
2.投资回收期。是反映生态效益项目投资经济性的指标。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项目投资的经济性越好。计算方法是:
投资回收期=(某项目的全部投资额/该项目预计的年现金净流入量)×100%
3.光能利用率。指一定时期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积累的化学潜能与同期投入该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之间的比例,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的指标。光能利用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作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能)×100%=(作物的产量(克/厘米[2])×1克作物于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17782焦尔/厘米[2])/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能)
4.森林覆盖率。指绿色植被(森林、草地、农田作物等)的覆盖状况,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森林覆盖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森林覆盖率=(成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5.能量投入产出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的指标。能量投入产出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能量投入产出率=(总产出能量/人工投入总能量)×100%
投入(或产出)能量=投入(或产出)的能量(焦耳)×f(能量折算系数)见表1.
6.土壤有机质含量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果性的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土壤有机质含量率=(一定厚度体积中土壤内有机质的含量/同一厚度体积土壤的总重量)×100%
7.水土保持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它有水土流失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率两个具体指标,水土流失率越低、治理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水土流失率=(一定时期水土流失面积/同期土地总面积)×100%
水土治理率=(已经得到治理的水土面积/水土流失总面积)×100%
8.土壤沙化治理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土壤沙化治理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土壤沙化治理率=(已经得到治理的沙化面积/沙化总面积)×100%
9.盐碱地治理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盐碱地治理率越高,说明生态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盐碱地治理率=(已经得到治理的盐碱地面积/盐碱耕地总面积)×100%
10.自然灾害抗御能力系数。是反映生态效益效果性的指标。自然灾害抗御能力系数越高,表明生态的良性循环能力越强,生态效益的效果越明显。计算方法是:
自然灾害抗御能力系数=(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
其中:农作物成灾面积是指农作物产量比常年减产30%以上的耕地面积。
11.环境污染治理率。是反映生态效益效果性和效率性的指标。它由“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废水处理达标率”、“废气处理达标率”和“废渣处理达标率”等四个具体指标构成,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共同反映着生态环境的治理情况(指标数值越高,说明环境治理的效果越好)。具体计算方法是: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某地区企业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地方)标准的项目数(个)/同一地区考核的全部项目数(个))×100%
废水处理达标率=(一定时期已经处理达标(或利用)的废水数量(吨)/同期废水总量(吨))×100%
废气处理达标率=(一定时期已经处理达标(或利用)的废气数量(吨)/同期废气总量(立方米))×100%
废渣处理达标率=(一定时期已经处理达标(或利用)的废渣数量(吨)/同期废渣总量(吨))×100%
三、社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具有相同的特点,即多数难以用货币计量价值,因此社会效益审计评价也多以实物或劳动量指标为主,并多表现为服务范围和质量的提高或改善。我国社会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同样应当本着“科学合理、简便易行、大众普及”的原则,不宜照搬国外的现成模式。据此,我们认为我国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以下指标组成:
1.资金节约率。是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性的指标。在项目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资金节约率为负数且越大,说明公共项目建设的成本越低,社会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资金节约率=(某项项目竣工决算总额/该项项目预算总额)×100%-1
2.工期计划完成率。是反映社会效益经济性的指标。在项目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工期计划完成率小于1(100%),说明公共项目投资建设的速度越快,社会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工期计划完成率=(某项项目实际验收工工期/该项目计划工期)×100%
3.植被覆盖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植被覆盖率越高,说明公共项目的环保效果越好,效率越高,社会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植被覆盖率=(一定区域内植被
总面积/同一区域内土地总面积)×100%
4.公共设施增长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公共设施增长率越快,说明社会的服务越强,社会效益越好。公共设施增长率一般由以下具体指标组成,各自的计算方法是:
城市标准道路增长率=(报告年城市标准道路里程数/对比年城市标准道路里程数)×100%-1城市公交营运线路增长率=(报告年城市公交营运线路数/对比年城市公交营运线路数)×100%-1人均绿地拥有量增长率=(报告年人均绿地拥有面积/对比的上人均绿地拥有面积)×100%-1教育经费增长率=(某地区报告年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同一地区对比年教育经费支出总额)×100%-1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提高率=(报告年政府部门某项工作平均办理时间/对比年政府部门同样工作平均办理时间)×100%-1每万人拥有病床数的增长率=(报告年财政投入在公益性事业上的经费总额/报告年GDP总额)×100%
5.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是反映社会效益效果性的指标。公益事业经费占GDP的比重越大,说明财政对公益性事业的资金投资越多,政府对公益性事业越重视,社会效益越好。计算方法是:
公益性事业经费占GDP比重=(某地区报告每万人拥有的病床数量/同一地区对比年每万人拥有的病床拥有的病床数量)×100%-1
6.适龄群体就业率。是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适龄群体就业率高,说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安定,具有比较好的社会效益。计算方法是:
适龄群体就业率=(适龄群体中已经就业的人数/适龄群体的全部人数)×100%
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是适龄群体就业率的反指标。适龄群体失业率低,说明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安定,具有比较好的社会效益。计算方法是:
适龄群体失业率=(适龄群体中失业人员数(含长期待岗人员)/适龄群体的全部人员)×100%
反映社会效益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指标。教育水平人员结构比的变化,能够综合反映一个国家、地区人民接受教育的状况,是其社会、经济长期发展是否稳定、健康的晴雨表。计算方法是:
教育水平人员结构比=全部人员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接受中等教育人数;接受小学教育人数;未接受教育的人数)。
篇2
关键词:医疗;设备;效益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154-02
引言
根据国家卫生部出台的《卫生统计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以及其他相关的规定,二级乙等以上的医院除了要在医院内部设立一个完整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还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设立与之平行的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内部审计和监督的相关工作。医院内部审计机构是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对于加强医院的管理工作和财务核算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医院内部审计要将简单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审计方向发展是对医院内部审计的要求,选择以医疗设备效益审计作为突破口探索绩效审计,可以促进改善财务收支、资金运用、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改进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决策水平。
由于医院医疗设备对于医院的整体经营效益和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医院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疗设备的进步。因此在加强医院医疗设备财务核算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强医疗设备的效益审计。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效益审计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医院的成本核算,避免资金流失,加强成本以及预算资金的控制。
一、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特点
1.审计对象以及审计范围的确定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医疗设备的效益审计的前提就是要选择好需要审计的医疗设备的范围。根据重要性的原则,在审计之前,首先应当将大型医疗设备以及能够单独创收的一些医疗设备作为重点审计对象,并继而确定审计的重要性水平以及审计范围。但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和经费,很容易就根据以及口头资料或者书面资料就确定审计的范围,而不是以实际获得的审计证据作为医疗设备效益审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史安平,2007)。这样,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2.审计过程涉及到的医院部门和科室众多,审计过程较为烦琐。首先,医院医疗设备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医院部门众多,例如财务部、医院医疗技科室、医疗设备使用部门、医疗器材部、人力资源部、维修中心、信息管理部门以及后勤部门等等。因此,处于审计谨慎性的考虑,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与这些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因此非常地耗费时间和精力,这也加重了医疗设备的审计工作量。其次,医院医疗设备审计涉及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等多个过程(范慧明,2009)。从医疗设备的采购过程开始就要进行审计,直到医疗设备的报废,还要进行审计评定。再加上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的医疗设备众多,因此审计过程烦琐,内部审计人员的负担很重。
二、做好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措施和相关审计程序
1.做好审计计划,确定立项。医院内部审计的人员应当在审计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做好审计计划,以及确定立项。首先,做好审计计划,具体做法包括确定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时间周期,做好审计人员的安排,做好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经费的事前预算,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对象,与医院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做好协调工作以及其他审计事前的准备工作等等(许明,2013)。其次,做好医疗设备效益审计的审计立项工作。医院医疗设备分为很多种,有小型通用的医疗设备,也有大型的能够为医院独立创收的医疗设备。选择在医院医疗设备中购置金额相对较大,又能独立收费,使用效益提高空间较大,具备现行改进条件的设备作为审计立项项目。具体的做法是将小型的、不能够独立创收的医疗设备打包作为一项进行审计;将大型的、可以独立创收的医疗设备独立列出,再单独进行审计工作。
2.审前调查,发放通知。做好审计立项和审计计划工作之后,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做好审前调查以及发放通知的工作。首先,医疗设备的效益审计工作中针对设备的使用情况,需要得到相关科室(如使用科室提供的收费项目及收费代码、信息中心对数据的统计等)的配合才能完成。审前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确定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到底属于医院的哪个部门或者科室管理。有些设备所属部门是一个科室,但使用科室不止一个,审计通知发放设备存放科室或设备所属科室,其他科室发放复印件,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确保设备效益审计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范慧明,2009)。其次,内审人员还需要对医疗设备之前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包括计提的折旧和减值准备的情况以及是否按照规定在使用等等。内审人员需要确定医院的医疗设备的折旧和减值准备等是否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操作,这是保证医疗设备效益审计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合乎规定的医疗设备所属的部门或者科室进行审计通知的发放,对于不合规定使用医疗设备的科室进行事前整顿的调整。
3.收集资料,实施审计。在进行了审前调查和通知发放的工作之后,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收集资料以及实施审计。内审人员需要根据各科室提供的收费项目及收费代码进行收费系统电脑统计,结合设备存放部门使用登记情况,对使用数量或时间及收费情况进行核对,将科室取得收入反馈到各科室,初步判断该设备使用及收入是否合理(范慧明,2009)。对于不同的医疗设备的收费情况进行分别的统计和汇总,对大型可以单独创收的医疗设备进行单独的数据收集。
内审人员需要收集的资料具体包括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以及执行的情况、有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医疗设备的购置和使用情况(包括设备的诊疗人数和操作人员的情况等等)、医疗设备的取得的收入情况、医疗设备消耗的费用和支出(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情况以及医疗设备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等。具体的资料收集的方法包括询问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现场勘察法等等。
4.汇总数据,分析效益情况。做好医疗设备的收集资料以及实施审计的工作之后,内审人员需要对各科室确定相对合理的收入进行汇总,对比所使用耗材等的支出,进行效益分析,做出客观判断。审计人员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首先进行会计分期,以月度、季度或者年度为数据汇总的时间周期,分析大型医疗设备或者医疗设备组为医院创造的实际收益(许明,2013)。
针对于医疗设备取得的收入情况,内审人员将医疗设备为医院取得的收入进行分类,例如,可以分为诊疗收入和药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等。并且还需要将收入来源的部门做一个记录。例如药费收入从住院部等部门取得,诊疗收入从诊疗部门获得而其他收入从体检中心等部门收取。对于医疗设备消耗的成本和费用情况,医院内审人员首先应当将成本进行分类,即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设备折旧费用、医院人工费用和好用的药材和其他材料的费用,间接成本主要包括水电费、维修费和房屋租赁费用等等。对不同的费用或者成本项目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范慧明,2009)。例如,对于医疗设备消耗的水电费用采用数量单价法进行计量,这样做有助于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对于折旧费用需要确定折旧使用的方法以及折旧年限来确定年折旧额和余额。将这些费用汇总之后分别计算分摊到各个医疗设备的费用或者成本的金额。最后,在计算和分析医疗设备效益的时候,用医疗设备创造的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的金额,即用收支结余的情况来进行医疗设备效益分析。
在计算好医疗设备收支结余情况之后,内审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指标,例如投资回收期、利润率、毛利润率、设备使用率、经济效益率等指标来分析医疗设备的效益情况,采用纵向评估和横向评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医疗设备的效益评估,并做出分析评价和审计建议。
5.征求意见,寻找提高效益的途径。进行效益分析之后内审人员应当做出医疗设备效益情况的总结并且召开科室座谈会,共同探讨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方法,如通过进修学习,增加该设备的疾病治疗方法和检查方法等。一方面,对于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做得好的地方应当予以肯定,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找出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有关专家咨询意见,经过讨论后得出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益的途径,并交医院领导进行决策(许明,2013)。对于落后的医疗设备进行淘汰,对于尖端医疗设备采取定期的维修和保护措施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对于投资回收期长的设备应当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其使用效益。对于被审计的医院科室,应当提醒其在平时注意医疗设备的使用,提高医疗设备的诊疗次数,并适当进行保护,以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
6.出具审计报告。先出具审计报告征求各科室意见,确认数据是否合理,意见是否恰当,建议是否有效可行,反复沟通之后,出具正式审计报告。本着实质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内审人员应当在医疗设备审计报告中披露应当予以告知的内容。正式的医疗设备的审计报告具体应当包括设备的基本情况、设备的效益情况、医疗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医疗设备使用的效益以及审计建议等等(史安平,2007)。
结论
医院的医疗设备是医院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基础,是一个医院医疗实力的集中体现。医疗设备效益审计有助于医院进一步创收,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果以及减少闲置设备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于医院医疗设备审计具有涉及部门众多、以及审计对象难以确定等特点,因此需要采取规范的审计程序来进行医疗设备的效益审计。通过做好审计立项和计划、分析审计资料和数据、寻找提高医疗设备效益以及最后出具审计报告等审计流程有助于医院更好地提高医疗设备的效益。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真正为医院创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范慧明.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审计探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2).
篇3
本文有三个目的,第一部分为问卷调查设计,回收问卷;第二部分为分析结果;第三部分为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问卷设计
初始问卷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审计人员是否认为我国需要开展效益审计,共分五级,完全同意给最高分值5分,完全不同意给最低分值1分;第二部分为被调查者个人信息,包括年龄、学历、职务、培训次数等,其中年龄越大分值越高,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学历中,学历越高,分值越高,研究生以上学历为5分。职务设计以职务越高,分值越高,考虑到调查对象中司局级以上干部较少,因而处级以上干部统一给予最高分5分。性别设计为虚拟变量,1为男,0为女。审计人员所学专业分为四级,学习财经专业的分值4分,工程的3分,计算机的2分,其他的1分。职称计算数值,共设计五个职业资格,累计计算,一个职业资格为1分,五个为5分。所在城市、从事审计工作年限、参加培训次数及所在单位职工人数如实填写具体名称和数据。
1、抽样框架及调查对象
考虑到我国经济带区分为东部、中西部和沿海,各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审计发展也可能不平衡。因而,本问卷先考虑区域性,再考虑问卷回收性,调查江西、上海、山东和浙江四省市。其中,江西调查了宜春、上饶、新余、抚州、吉安和萍乡等六个设区市审计局部分审计人员;上海调查了松江、静安两区审计局审计人员;浙江调查了浙江省审计厅部分审计人员;山东调查了山东省审计厅部分审计人员。
2、问卷调查执行情况
本研究选择了四省、市共计11个审计机构。设区市一级审计部门业务干部一般只有三十人左右,因而每个单位发放问卷30份,共发放210份。省一级审计厅共二个,每个发放60份,共发放120份。累计发放问卷34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13份,回收率达62.64%。此次调查历时前后共计三个多月。
二、审计人员对“是否有必要开展效益审计”认识与个人特征关系分析
审计人员认为是否有必要开展效益审计的比例见图1。
图中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人(120人,56.3%)认为很有必要开展效益审计;认为有必要、可以开展的人分别有69人和21人;认为没有必要和完全没有必要的仅仅只有2人和1人。将认为很有必要开展效益审计(120人)作为一类,其余四种意见的作为一类(93人),列出两个大类进行卡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所有调查项都通过卡方检验,调查结果能够初步说明问题。
1、数据显示,调查者中男性122人,女性91人。男性稍占多数,一般审计部门的女士比较多,接近一半。这主要是机关工作稳定,且学习财务者多为女性所致,所以调查的样本与总体特征比较相符。男性认为应当完全赞同开展效益审计的占男性中的59.85%,女性同比口径为56.04%,相差不大。可见是否赞同开展效益审计可能与性别不太相关。
2、审计人员工作年限的均值为12.4年,1~5年41人,6~10年51人,11~15年45人,16~20年61人,21~25年10人,26年以上5人,最长工作年限的30年。应当说调查者工作年限都比较长,对政府审计比较有发言权。所以,填写的表格能比较好地反映情况。表中显示,年限越长越赞同开展效益审计,但超过20年以上的审计人员却反映出更不愿意开展效益审计。是否因为年龄在此时偏大,更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只要能够应付工作就行。
3、被调查者年龄中主要处于第二个和第三个年龄段之间,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合计177人。偏态系数大于0,是一种右偏,说明受调查者年龄偏大的多。表中显示,除26至35岁的审计人员高赞同开展效益审计高于低赞同效益审计外,其余年龄段的都是低赞同效益审计的人居多。这是否说明26至35岁这一年龄段由于有一定工作经验,对效益审计了解比较透彻,且年龄还轻,能够接受新生事物,而年轻的同志由于经验较少,不太了解,年龄较大同志则知识结构缺陷、精力不够而不太赞同开展效益审计。
4、学历均值介于大专和本科之间,均值3.178,高中11人,中专37人,大专75人,本科83人,研究生以上7人。这一方面是由于审计机关成立较晚,老的人员不多;另一方面是目前政府审计作为政府机关,被招考进入的公务员起点都在大专以上,因而整个学历程次还是较高的。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都为负,一方面说明是一种右偏峰,且是一种低阔峰,低学历的人比例更多,如图2。
丛图中可以清楚看出这种状况。除中专毕业外,其余学历层次的审计人员对是高学历审计人员低认同开展效益审计,其中高中、大专、本科与研究生都是低赞同者百分比高于高赞同者,分别为高出2.5%、2.6%、1.8%和1.3%,可见学历可能与是否赞同开展效益审计不相关。
5、学习专业看,均值为3.545,说明大部分人学习财经专业:财经165人,占77.5%。偏度系数为-1.993,为负数,是左偏峰,靠近财经专业的还是较多。而峰度系数小于3大于1,是一种低阔峰,说明审计人员一般都拥有自己的专业,也表明审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无专业知识的人是难以在政府审计部门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的,专业构成如图3。
学习财经专业的审计人员与非财经专业相比,高度认同开展效益审计的百分比高于低认同的72%,财经专业高赞同开展效益审计高出低赞同19.3%,非财经专业高赞同开展效益审计的比例也为19.3%,可见作为有一技之长的审计人员大都赞同开展效益审计。
6、未培训过的50人,1次的23人,2次的33人,3次以上的107人,最多的培训过21次,说明有的每年都参加过培训,而有的人年轻可能未参加过培训或忙于工作从未参加过培训。培训分布见图4。
但是这里发现存在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未培训人员中高赞同开展效益审计人员多于低赞同人员3.5%,参加过培训人员高赞同比率反而低于低赞同人员。这可能一方面是由于未培训人员由于工作忙而无暇顾及培训;另一方面刚毕业的审计人员由于年轻而未能参加培训,但他们接受了更多的新东西,更赞同开展效益审计。
7、职称而言,只有审计师职称的64人;拥有高级审计师职称的26人;有2人以附注的形式提到自己是工程师;拥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审计师或高级审计师中两项(不包括同时拥有3项或4项职称)的13人;拥有3项职称的7人;拥有4项的2人;无职称的101人;另有两人提到自己是工程师。无职称的占调查审计人员总数的47.41%,占了将近一半。可见审计人员总体素质还应急待提高。无职称与有职称人员对是否开展效益审计差异较小,未能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或许是职称考试过于注重考查应考人员的背功,而不注重实际能力的提高,造成职称多而对效益审计了解不多,这从侧面说明我国的考试方式还存在提高之处。
8、职务中主要是处级以下的公务员,均值在2.324。属于处级以下干部居多。科员以下74人,副科长42人,科长64人,副处长21人、处长以上12人,含厅长1人。主要在于被调查的审计机关一半以上是地级市,相应的审计机关科级干部也应属于中层干部。因而对效益审计是否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应当有比较好的理解。偏度系数大于0,是一种右偏峰,比科级以上干部的人更多,更好地保证了被调查者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而峰度系数为负,也是一种很低的低阔峰,说明职务低的在被调查者中还是很多,如图5。
随着职务的升高,审计人员更倾向开展效益审计,科员至处长以上职位中,高赞同比低赞同的比率分别是-10.86%、8.28%、-0.11%、0.32%和2.37%,副科长这一级高赞同的人最多,可能受调查者大多是这一层级干部的原因。可以初步证实职务越高,越赞同开展效益审计。
三、建议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认为我国开展效益审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效益审计的有效开展:
1、加强对政府审计人员的培训,让更多的政府审计人员了解效益审计,从被动接受效益审计理念为主动接受,使他们成为效益审计的直接推动者。尤其是不同地区审计人员对效益审计理解的不同,应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
2、强化社会舆论的宣传教育,使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更加了解效益审计,支持效益审计的开展,为开展效益审计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3、制订效益审计准则。没有准则的指导,作为技术含量很高的效益审计特别难以有效开展,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出台相关准则。
篇4
[关键词]小型工程项目 工程项目审计 效益审计
工程项目审计,是指对单项工程依法进行工期、质量、效益的全过程控制审计,包括对施工项目的合同、验工计价、财务收支、工程成本控制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并对项目管理绩效进行评价。
目前,大型重点工程由于各部门、单位比较重视,项目审计力度和审计内容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加强和完善;而零星附属工程及小型项目由于标的小、项目散,在审计工作中很容易被忽视。但正是由于小型项目在管理上容易被疏忽,积少成多,也就更有可能隐含潜在的大问题。
一、小型工程项目实施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小型工程项目单个项目资金小,在审计效益上远不如大项目那么突出,因此难免会被一些审计单位忽视。然而小型工程项目广、数量多,累计金额往往非常可观,而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项目也存在施工单位虚增工程量、高套预算定额、虚列费用等问题。进行小型工程项目审计,有助于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全程跟踪项目,监督施工单位,保证工程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建议改进,避免问题扩大带来的损失。
效益审计还可以通过对工程项目及其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杜绝违规现象,避免资产流失;进而还可以针对项目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以进一步完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抓大但不放小,同步加强对小型工程项目的效益审计,才可能真正使工程项目实现规范、高效、优质、低价、廉政等目标。
二、小型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现状
目前,小型工程项目的审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仅一张发票支付工程款的比比皆是。当然也有一些单位已经意识到小型工程项目审计的必要性,并逐步开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但仍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包括:
一是审计内容不完整。当前小型项目审计仍以竣工决算审计为主。价款结算审计无疑是重要的、必要的,但一个工程项目从拟建立项到竣工投产要经过立项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仅依靠决算审计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从发挥效益审计的管理监督、提高效益作用的角度来看,当前审计的内容也不够全面。目前这种忽视了项目事前、事中审计的工作,很容易形成不审该审、欲审难审的被动局面,影响审计的效率和监督力度。如装修工程中的隐蔽工程,审计人员必须事前对工程施工图纸要求有所了解,事中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地核查,及时了解施工过程中有关工程变更情况、掌握无定额标准用材的价格行情,才能避免施工单位造假。由此可见,小型项目效益审计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应该是项目的事前和事中审计。
二是审计力量不足。目前,内审部门人员配置不齐,而小型工程项目量多,这种矛盾已是制约审计工作开展的瓶颈。更重要的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涉及预算定额、工程技术和财务等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要求较高。但是当前审计队伍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懂工程专业的人员少,全面掌握工程项目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更少。
三、开展小型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若干建议
如前所述,小型项目效益审计要改变事后审计的被动局面,必须关口前移,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具体程序可见参见图示1。
注:各单位也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增减审计范围和内容,特别是金额小的微型项目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采取简易流程进行审计。
上述程序在具体执行、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如下几点:
1.加强项目的可行性审计
要提高小型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不仅要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加大监督力度,更重要的是在施工前对项目可行性和科学性的研究论证。如果可行性论证不充分,项目设计不科学,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造成损失浪费,影响投资效果,甚至不能完成项目任务,无法实现预定的经济效益目标。因此审计人员应在项目开工前认真分析项目可行性,对于缺乏可行性和科学性的项目应该坚决否决。只有严格把好可行性分析这一关,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控制资金的使用效益。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①该项目是否应该开展?是否符合单位的发展目标,能否为单位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是否需要现在开展?结合单位目前的资金状况和发展规划,考虑项目的经济支持及长远效益。③是否应以该规模开展?应结合本单位的经济实力确定工程规模,不可一味追求规模,讲求门面。
2.注意对施工单位进行审计
目前大型项目一般都采用工程招投标的模式,择优选定施工单位;但小型项目由于本身规模小、资金少,开展招投标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选择施工单位方面不及大型项目规范,而容易出现施工单位虚报工程价款和违纪违规现象。这也就形成了事前审计中对施工单位审计的核心内容。审查项目是否组织了招投标,如果未实行招投标应弄清其原因及选择施工单位的标准及过程。审查企业是否根据工程规模选择适当的施工单位,小型项目可以选择较小的施工单位,这样可以避免大公司报价高和不重视小项目而导致质量不高等问题。对于一些重要、但规模小的项目,仍应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实行公开招投标,或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内部招投标,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定施工单位。
3.强调项目施工的现场审计
作为事中审计的重要部分,施工现场审计应强调“细、真、严、实”四字方针:
“细”,是指对工程量的审核应狠抓一个“细”字。面对零星工程“小”、“杂”的特点,审计人员应着力在“细”字上下工夫,深入施工现场,认真进行调查和实地勘察,摸清施工情况,熟悉施工图纸和变更签证及合同等有关资料,对工程进行逐项审查验证,以核定工程价款结算内容与建设项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多报、虚报问题,杜绝个别人员的行为。
“真”,是对材料价格把关讲求一个“真”字。针对近几年建筑材料价格极不稳定,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涨幅较大,导致材料价格直接影响工程成本的情况,审计人员在对材料价格进行审核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关:一是按设计图纸核算定额所需材料用量或按施工实际核定用量;二是对定额中和招标文件中无明确规定的材料价格,进行市场了解,核定材料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差额;三是注意所取定的材料价格,是否跨期高套;四是对某些不常见的材料、设备价格采取多方询价、市场调查的方法来控制成本。
“严”,是在审计定额套用时应突出一个“严”字。在基建工程中,有些施工单位采用重复套用、低套高、少套多等手段来增大材料用量和价格,争取不正当利益。因此要严格审查定额的套用是否与施工单位情况一致,对于定额换算的单位价格,要核实换算是否为定额允许及换算方法是否正确。
“实”,则是对现场签证的审核注重一个“实”字。在工程建设中,对于设计图纸和合同预算中没有包括而现场又实际发生的工程项目和费用,如施工区域障碍物清理、隐蔽工程处理、材料代用等,通常是通过签证的形式认可,运用谈判、协商等手段要求偿付费用。如不加强监督,势必增加工程实际投资,降低资金投资效益。
4.综合评价事后效果
项目完成后,应对工程的投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除了经济效益外,还应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尤其是政府
投资的非经营性项目。
5.充实内部审计力量,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实施上述跟踪审计的关键是审计人员。要积极完善内审部门人员配备,聘用和选拔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认真推行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后续教育制度,采取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其审计理论、概预算编审和工程管理知识的学习。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交流,认真吸取先进经验和技术方法,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加强内部管理,抓好队伍廉政建设,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提高内审人员的政治水平和敬业精神。总之,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强、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好、高素质、复合型的内部审计队伍,是提高项目效益审计工作水平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浅谈基建工程项目审计的环节管理.李建德.会计之友,2008年第20期
[2]绩效审计实践初探.顾锦霞.审计2005年8A
[3]高校工程项目跟踪审计.高二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第11期
[4]基建工程项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周玉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第3期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公路建设一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公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导效应,已越来越明显,全国一大批公路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的交通条件,带动了运输、旅游等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形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公路建设中由于投资决策失误、重复建设、管理不善、投产后低效运营等问题的存在,以及财政性资金投入太少等原因,部分项目无力收回投资,偿还贷款遥遥无期,难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努力促进工程效益提高,是当前交通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同时,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进一步促进交通事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顺应了当今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该项审计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当前公路项目在投资管理体制上存在多种类型,其效益体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具有大量银行贷款投入及少量财政性资金投入的政府收费还贷公路项目为主,并适当考虑收费经营公路项目(此类项目一般为企业或社会投资),集中围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理论研讨。
一、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意义与特点
公路新建、改建及扩建工程项目不同于其他资源开发项目,它作为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公共工程,需要投入巨额建设资金,整个投资、建设及运行周期长。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公路资产为国家所有,为社会公众所共同享用。
就公路工程项目的投入来看,其建设资金的筹集来源主要包括:(1)国家财政投入的交通建设资本金;(2)根据“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向国内外银行吸纳的债权融资;(3)外商、民间法人投入的资本金及其向银行申请取得的贷款;(4)公路债券融资;(5)股票市场融资;(6)通过转让公路收费经营权向国内外融资。通过上述投、融资活动,就可以向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消耗及资源占用。
就公路工程项目的产出来看,其劳动成果主要包括:一是有形的公路资产,包括公路、桥梁、涵洞及其附属设施等,其价值取决于公路“通行能力的形成”及其资产投入多少。二是无形的公路资产,主要是指依托在公路实物资产上的公路经营权,包括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对过往车辆收取通行费的收费权等,其价值取决于公路“通行能力的实现”及其政策取向,如取决于通过该公路的车流量、车型与收费标准等。
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正是在公路工程项目产出价值大于其投入价值的意义上实现的。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应当从两个方面去考察:一是公路工程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其高低主要取决于对投入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做到所建成项目通行能力实现的数量多、质量好,而消耗和占用的资源少。二是公路工程项目所带动或促进的社会经济效益,其高低主要体现在公路工程项目通过建设和运行所带动的间接经济效益的大小,如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公路沿线地区就业人员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长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
根据公路工程项目的上述特点及其经济效益的内涵,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种现代类型审计,其定义可作如下表述: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公路项目的投入、产出全过程经济活动及其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评定其合理性、有效性,从而促进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种独立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
为了正确评价和考核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应当遵循以下“三统一”的基本原则,即:项目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项目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相统一;项目近期经济效益与其长期经济效益相统一。
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较之其他类型审计,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1、审计对象广泛。审计对象涉及面广,除直接审计建设单位、公路收费站等单位外,还间接审计或调查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相关单位以及公路沿线的相关部门、单位的有关经济技术活动。
2、审计目的明确,具有很强的建设性。该项审计明确以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控制投资风险为重要目的。通过审计要促进和帮助公路项目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率和效果指标,以及工期、质量目标和其他约束性目标,充分发挥其建设性职能作用。
3、审计标准复杂。由于公路工程项目评价标准复杂,更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同时公路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存在量化难,获取数据难等问题。
4、审计方法全面。为了对公路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跟踪效益审计,需要形成一套有效结合的审计工作方法,并广泛运用多种现代审计技术方法。
5、审计风险较高。由于审计对象的广泛性,标准的复杂性,且效益审计目前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这项工作具有较高的审计风险。
当前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十分必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促进改进项目投资管理,提高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决策失误及经营风险,保障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果,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增加公路工程项目价值。
3、促进项目沿线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合理布局及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公路工程项目的社会综合效益。
4、促进反腐倡廉,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公路投资建设领域中的腐败行为。
二、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及重点
公路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可分为建设期间与运行期间两个阶段。公路项目的经济效益,可相应分为建设期效益与运行期效益两个方面;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可分为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两块,其中直接效益是公路项目本身直接取得的经济效益,而间接效益则是公路项目通过投资、建设及运行所带动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建设期间经济效益审计
第一,建设期直接经济效益审计
当前应当围绕下列主要内容及重点开展建设期直接效益审计:
1、投资立项决策的审计。投资立项决策正确是最大的效益、其失误是最大的损失。开展投资立项决策审计,应当注重审查投资立项决策内容是否按规定编制,并经过严格审批,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审查工程可行性报告是否接近实际、切实可行,有无因交通流量的预测偏离实际,而直接导致投资回收期、净现值、贷款偿还能力等经济技术指标的不准确,或因收费费率的测算不准,而导致养护、大修和管理费用不足,直接影响贷款偿还期计算的不准确等;审查投资估算是否从技术、经济上选用最佳方案,是否既遵循节约原则,又综合考虑项目建设、运行期间的直接经济效益及投资建设所促进的间接效益;审查项目的投资规模是否脱离实际需要和筹集资金能力,是否存在过度超前、重复建设、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以尽量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特别是重大决策失误。
2、设计概(预)算的审计。设计概算是确定投资额的主要依据,是有效控制投资,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应当注重审查初步设计方案和概算是否符合报经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估算规定的范围内,有无随意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或借机搭车而抬高概算,或人为压低概算等问题;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要求编制,施工图预算是否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之内,有无高估冒算、超设计概算等问题。
3、工程建设成本的审计。工程建设成本综合反映公路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成本支出,其高低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应当注重审查工程造价是否按规定计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定额及取费标准,有无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及高套取费标准等手法进行弄虚作假;有无巧立名目向工程项目摊派各种费用、支出,挤占工程建设资金,造成工程成本虚增等问题;审查设备、材料采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盲目采购,人为抬高设备、材料采购成本等问题;审查列入建设管理费、待摊费用等各项支出是否符合设计概算要求及有关规定,有无因列支不当或违规开支而超概算等问题;审查是否存在因高利息集资而导致工程利息超概算,并抬高建设成本等问题。
4、设计变更的审计。控制设计变更,对于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要注重审查有无因勘查、设计的精度不够、资金不足等因素而随意变更设计的问题。当前设计变更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纯设计误差造成的增加投资型;(2)未改善工程功能的贪大求好增加投资型;(3)降低质量的减少投资型;(4)改善工程功能的增加投资型;(5)改善工程功能的节约投资型等。
针对以上几种不同类型的设计变更,可以具体分析各种设计变更所产生的相对经济效益,通过汇总计算便可得出总的经济效益状况。例如,降低质量的减少投资型,不仅不是真正的节约,反而会带来运行、维修成本增加等负效益。
第二,建设期间接经济效益审计
从中观(相对于微观和宏观而言)经济角度来看,公路项目在建设期间除自身的直接效益外,其投资建设还可以产生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与公路建设项目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建材等企业单位的就业人员增加、劳务报酬提高、企业实现盈利和交纳税费等方面。这些间接效益,一般都隐含在公路项目的投资建设总成本之中。
根据某项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专项调查结果,该项目通过投资建设所带动的间接经济效益状况如下:
(1)与项目投资建设有关的施工企业所产生的就业及其劳务报酬、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约占该项目投资总额的25%。
(2)与项目投资建设有关的建材供应企业所产生的就业及劳务报酬、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约占该项目投资总额的13%。
(3)与项目投资建设有关的设计、监理、绿化、标志制作单位所产生的就业及劳务报酬、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约占该项目投资总额的5%。
以上三项间接效益共计约占该项目投资总额的40%左右,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公路沿线地区的人员就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路项目运行期间经济效益审计
第一,运行期直接经济效益审计
当前应当围绕下列主要内容及重点进行运行期直接效益审计:
1、运行收入的审计。应当注重审查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是否达到工程可行性论证所要求的设计通行能力,有无出现在正常情况下远未达到预期水平的情况,这就需要考虑可行性论证是否存在预测值偏离实际过大的问题;审查和分析车流量、通行费收入的增、减幅度,有无因对部分车辆实行减免通行费或其他优惠,或因管理、监控不力等而造成通行费收入大量流失的情况。
2、运行成本费用的审计。应注重审查公路养护费用是否合理、合规,有无列支其他一些与公路项目本身并无直接关系的基建等项支出;审查工资性费用是否符合规定标准,通过计算工资性费用递增率与同期通行费收入递增率的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对人员编制及工资总额缺乏严格控制等问题;审查管理费用是否合规,合理和节约,有无铺张浪费等问题。
3、还贷能力的审计。大部分收费还贷公路项目应当把偿还贷款能力作为评价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首先,审查和分析已运行年度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通过对收入、费用及其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应付息还本数额的分析、比较,运用有关评价指标计算确定已运行年度的付息能力与还本能力;其次,审查和分析剩余运行期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通过对收入、费用及其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应付息还本数额的分析、比较,运用有关评价指标计算确定尚未运行年度的付息能力与还本能力;然后,在以上分析及比较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还贷能力作出总体预测,提出有关增收节支增效,提高还贷能力的审计建议。
第二,运行期间接经济效益审计
公路项目在运行期间除自身的直接效益以外,还通过投资建设对公路沿线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相关产业和部门带来了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公路项目促进当地农副产品产生增产、提价效益;二是公路项目促进当地建筑、维修、服务业的发展及增值效益;三是公路项目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及增值效益;四是公路项目促进运输车辆产生节能效益以及降低维修成本效益;五是公路临近地段土地增值效益等。以上这些效益综合反映为这些地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能源、资源消耗的降低。
三、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
评价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需要构建必要的评价指标。各项评价指标的设立和运用,应当贯彻以下四项原则:
一是相关原则。各项经济效益必须与所审计的公路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程度的因果关系或关联度,并按照其关联程度来确定其经济效益的大小。二是量化原则。各项经济效益应尽量量化,以体现出经济效益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并不排除对少量不可量化的经济效益,如公路项目对生态环境改善所产生的影响等仅作定性分析;三是可比原则。各项经济效益都有相对可比较的标准,除前面已述的项目概算、工程可行性报告及基期数据外,纵向比较的还有公路项目实施(运行)前一年度的统计数据、环比递增数据等标准;横向比较的有全国、全省同行业、同类型平均、先进水平等标准。四是方便操作、实际需要原则。某些指标在有些具体情况下不便于获取、计算或并不需要,可以采用其他易于理解、方便操作的指标。
从审计工作实践来看,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下列各类:
(一)建设成本效益评价指标
公路工程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基本上只有成本费用及资源占用而无收益。因此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对工程建设投入资金的控制(节约)上和工程功能的改善及其质量的提高上。可以用概算节约、超支额(率)、工程成本降低(超支)率等指标来评价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效益状况。
1、概算节约、超支额(率)
概算节约额=概算总投资额—实际总投资额
概算节约率=概算节约额/概算总投资额×100%
该指标反映公路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或分项目投资)的节约和利用程度,在工程质量和功能一定的前提下,该指标越大,表示建设成本效益越好。应当注意运用该指标重点检查和分析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有无重复建设形成大量资金浪费;有无因勘察、设计缺陷而造成大量超概算;有无因质量问题返工而多付费用;有无擅自超概算购买车辆、设备等行为。
2、工程成本降低(超支)率
工程成本降低率=(工程预算成本-工程实际成本)∕工程预算成本×100%
该指标反映工程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相比的成本节约程度,该指标越大,反映工程成本效益越好。工程建设成本超支率的结果为负数,反映工程成本的超支程度,其指标越大,则反映工程成本效益越差。
此外,评价工程建设成本效益的指标还有:单位工程成本降低(超支)率、管理费用节约(超支)率、单项工程投资额、单位生产(营运)能力投资、每公里造价等。
(二)资源利用效益评价指标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通过投、融资活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可以用资金闲置损失率等指标来评价公路工程项目的资金、人力、物力资源利用效益状况。
1、资金闲置损失率
实践中,有的公路建设项目因资金调度不科学等,存在资金贷而不用或挪作他用等问题,还有一部分分期实施的项目,因其建设周期太长,造成了银行借款利息大量增加,并挤入了其他项目。这些问题实质上都是属于隐形的损失浪费。这一部分资金往往因建设期已经结束,而未列入建设成本之内,以致根本没有在概算节约额(率)指标中得到反映,而实际上该项利息确以支付。为了使该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反映得更为直观,该指标可以反相调整设置为下列公式:
资金闲置损失率=因资金闲置而产生的利息支出等财务成本/正常建设期应支付的利息支出等财务成本×100%
此外,评价资源利用效益的指标还有:劳动生产率、原材料利用率、机械设备利用率、主材消耗比率等。
(三)工程质量及建设进度效益评价指标
工程质量与建设工期分别反映公路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建设速度效益。评价项目工程质量效益的指标主要有:工程质量合格率、工程质量优良率、工程返工损失额、工程返工损失率等。
评价项目建设进度效益的指标主要有:计划(定额)建设工期、按投资额计算的建设周期、工程提前(延后)完成时间、缩短建设工期的经济效益、工程投产率及实际达到设计营运能力年限等。
该类指标用于效益分析评价,应当注意正确把握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如过早完成的断头路会产生维护、利息等闲置成本;拼抢工期会造成路基的当期检测质量与远期质量的较大出入等。
(四)偿还贷款效益评价指标
公路项目作为公益通基础设施,一般是以实现社会效益为主。同时,当前尽管有部分财政性资金投入,但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贷款,必须要按期付息还本。因此,公路项目也应当把偿还贷款能力作为经济效益评价和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可以用已运行年度还贷能力、尚未运行年度还贷能力等指标来评价偿还贷款效益状况。
1、已运行年度还贷能力
已运行年度还贷能力=(各年度实际总收入-各年度实际不含利息支付的正常成本)/[(银行借款本金/运行年度)+各年度应支付利息]×100%
该指标是从效益角度所设置的偿债能力指标,它与通常从资金运转角度所设置的偿债能力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具有明显性质上的不同。
该指标若大于1,表明该项目的还贷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经济效益较好;该指标若小于1,可将指标分解为付息能力指标,若其值仍小于1,则表明该项目的经济状况已处于恶性循环,经济效益差或很差。
2、尚未运行年度还贷能力
尚未运行年度还贷能力=(尚未运行各年度预期总收入合计-各相应年度预期不含利息支付的正常成本合计)/(尚未归还银行借款本金+各相应年度应支付利息)×100%
该指标主要用于测算尚未运行年度的还贷能力,该数据加上前面所计算的已运行年度的还贷能力数据,可以与工程可行性研究测算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公路项目长期还贷效益状况,既可以据以向经营单位提出改进经营的预警,同时也可以为国家调整相应宏观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审计信息。
由于以上是长期性项目,其预期收入、成本均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五)投资效益评价指标
公路项目需要投入巨额建设资金,其中包括由各种不同渠道投入的资本金及股权融资。可用资本金报酬率、资本金利润率等指标来评价公路项目的投资效益状况。
1、资本金报酬率
资本金报酬率=年度现金净流入/项目投入资本金×100%
该指标是反映投入资本金的预期投资效益指标,其中年度现金净流入的计算,应当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实际资本金利润率
实际资本金利润率=项目投产后年度实际利润/项目实际投入资本金×100%
该指标反映公路项目投产后正常年度的实际利润与实际投入资本金的比率。该指标越高,表示项目投资效益越好。该指标如果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的水平,就表明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投资效益。
此外,评价投资效益的指标还有: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资本金回收期及工程项目投产率等。
(六)公路项目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评价公路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一般可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其定量评价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从中观角度来看,公路建设项目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主要有:
1、项目投资产生新增就业效益;
2、项目投资产生相关企业税金增加值;
3、项目投资产生相关企业利润增加值等。
从宏观角度来看,公路项目带动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主要有:
1、项目投资带动相关企业运输节能额;
2、项目投资带动相关地区农副产品增产提价值;
3、项目投资带动相关地区旅游开发增加值;
4、项目带动投资相关地区土地增值;
5、项目投资带动相关运输企业维修成本降低额等。
四、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的难点及对策
1、审计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实施难度大。完整的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涉及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等诸多部门及单位以及地方经济的各相关行业、部门,其审计内容涉及以上各单位的有关经济技术活动,融技术性与经济性于一体,以至审计覆盖面广、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
针对这一审计难点,其主要对策是加大对现有审计人员后续培训的力度,大力提高其业务技能及综合素质,并引进一定数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不断地优化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加大沿线地区和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力度,不断优化审计环境,拓宽审计调查领域;同时可外聘有关专家或委托社会中介审计机构承担部分专业性强的审计工作等。
2、部分项目的决策体制与其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没有理顺,审计介入的时间明显滞后,制约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当前在审计实践中多数内部审计部门难以参与公路工程项目投资立项决策等前期审计工作,因此审计对投资立项决策阶段的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针对这一难点,其主要对策是积极争取领导支持,组织审计力量,针对公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中的关键控制点,超前介入,贴近服务,尽量做到审计监控的“关口前移”。同时在审计实践中有效运用交叉、派驻等审计方式。
3、审计评价标准的异化问题加重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一般是以最后调整的概算数与工程可行性论证数据作为审计评价标准。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项目设计变更过多,而下达的调整概算文件中调整事项的理由不充分;部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测值偏离实际太大,这些都使得审计评价标准本身产生了异化,导致审计分析、比较结果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有的甚至完全相反。例如,某公路工程项目明明存在几起大额的损失浪费,而在其他方面又并无明显的节约成果,但对照有关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却要评价该项目为总体上节约。这些问题都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
针对这一难点,其主要对策是审计部门应当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评价标准本身进行分析,加以修正,以便以相对科学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切合实际情况的审计结论。
4、公路项目的间接效益定量难,获取相关数据难。前面已述公路项目除自身的直接效益以外,其投资建设还推动了公路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单位产生了增值效益,这类间接效益的定量化往往比较困难;同时,相关企业在就业、劳务报酬、企业利润及交纳税金等方面等宏观效益,因涉及到诸多单位及其商业秘密,以致获取相关数据的难度加大。
针对获取数据难的问题,其主要对策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与协调;二是创新审计方法,更多地利用网络、媒体等多种信息渠道,不断拓宽相关信息资源,以保证审计所需数据的质量。针对量化难的问题,可在获取相关投资、效益等统计数据之后,利用数学模型公式等进行计算求得。数据的准确度虽然会有一定偏差,但就宏观经济而言,这种偏差一般是可以接受的。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思维,王会金,王晓震.经济效益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时现.关于公共工程投资绩效审计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6).
[3]高子宏.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若干问题[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5,(1).
篇6
关键词:项目 效益 审计
工程项目是企业通过招投标活动、制定施工方案、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施工安装过程、经使用单位验收合格后,最终由建设单位批复确认工程项目市场价格的完工产品。从工程项目这一含义中,可以理出四层意思:一是工程项目是通过招投标活动而确立的;二是工程项目是责任单位通过施工安装过程后形成的;三是工程项目竣工要由使用单位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四是工程项目的市场价格要由建设单位的批复才能确认。由于工程项目包含这四层意思,因而工程项目效益审计也应从这四个环节进行实施。现在分述如下:
一、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中的效益审计
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的标的价格,是根据国家有关该工程项目的价格政策及实物工作量等因素确定的。作为国家投资落实和管理的单位,它有完成和节约国家投资双重职能。因而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的标的价格,一般情况下要低于国家在该项目上的投资额。建设单位为了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该工程项目,但又要在不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投资额,所以要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活动,以达到完成投资及节约投资的目的。当施工单位得到建设单位该工程项目要进行招标的信息后,经营开发部门要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编标活动。施工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到底怎么样?是否达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应该做到胸中有数。如果施工单位现有的管理水平达不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它根据自己现有的管理水平编制的标书,中标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施工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达到了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它编制的标书,中标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施工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高于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它编制的标书,中标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施工企业现有的管理水平达不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为了中标,只得按照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来编制标书。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就要分析、比较在两种管理水平下两种标书的价格,计算出差异额,明确先天性亏损的情况,让企业领导深知,要不发生先天性亏损,只有加强企业管理,让自己的管理水平达到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乃至更高,才能确保企业的正效益。
二、项目部在实施责任成本控制过程中的效益审计
施工单位将中标的工程项目的价格,要分成两块:一块为工程的降造费用,作为企业管理费用和利润的来源;一块为工程项目责任成本,作为项目部工程费用控制的上限。作为内部审计部门,就要看本企业在对中标的工程项目的价格分劈的依据是什么?是否根据工程项目的实物工作量,在现有的管理水平下,并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按照先进、合理的原则,测算出所需料费、工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及间接费,确定工程项目的责任成本。在确定工程项目的责任成本的前提下,再来确定工程项目的降造款。如果是这样,工程项目价格的分劈是合理的。如果企业根据年度目标利润和管理费用等占年度施工产值的比例,来确定工程项目的降造款和工程项目的责任成本的,那么,这样的分劈是不合理的。审计部门要测算出工程项目在两种分劈方法下的差异额,是正数,还是负数,从而可知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的预测数的合理程度,以期在对工程项目责任成本审计时应考虑的因素。
工程项目的责任成本可分解为责任预算料费、工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及间接费等。工程项目部应严格按照责任成本对项目费用进行控制。从传统的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来说,审计的重点是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执行情况如何,计算出总的盈亏数,然后计算出各类费用的盈亏数,再分析各类费用盈亏的原因。本人认为,工程项目的效益审计,在做好传统的事中、事后审计的同时,要更多地走向项目的事前审计。因为事中、事后审计毕竟是滞后审计。当然事中审计要优越于事后审计,它对项目增加效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事后审计是工程项目完工后的审计,它只能对工程项目反映的盈亏进行核实与评价。而事前审计的职能全然不一样,它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就介入审计,从源头上把好工程项目的效益关。通过独立客观的审查评价活动,改进项目部的分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项目部实现其目标。在进行事前审计时,应重点关注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制订是否体现了如下原则:
确定的施工方案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有实现的可能性。因为工程项目在资源和技术上有一定的要求,如何将现有的条件或在一定时间内能争取到的条件与其相吻合,这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只有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才是积极的、先进的和经济的。
确定的施工方案必须保证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要求,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如果施工方案的实施能够保证工程项目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就不仅能取得微观效益,同时还能取得宏观效益。这是一项双赢的工作。因此,项目部的施工方案如何保证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这就要求项目部在施工组织上要统筹安排、均衡施工;在作业上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在管理上要采用现代化的方法进行动态管理。只有这样,建设单位对工期的要求才能变为现实。
确定的施工方案必须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工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由血的教训凝成的一句警语。如果工程发生了质量和安全问题,不仅会增加工程的成本,而且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这就要求施工方案要有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只有这样,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才能得到控制和保证。
确定的施工方案必须保证责任成本的实施。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存、发展和获利。如果一个工程做下来,不能保本,发生了亏损,这与企业的生产目的相违背的。长此以往,企业就会无法生存,直至歇业倒闭。这就要求项目部根据总的责任成本按照实物工作量分测成责任人工费、责任材料费、责任机械费、责任其他直接费和责任间接费,使施工方案的实施不能突破项目的责任成本。应该说,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最经济的,它注重内部挖潜,注重最终效益;目标的责任成本是可控制的,它要求方案最优,要求全程监控。
三、工程项目竣工交验活动中的效益审计
工程项目竣工交验活动中,会发生一定的人工费、材料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等,不同的项目,所占的比重也有所不同。项目部应根据工程项目大小和特点,事先测算出竣工交验活动中的预算责任费用,以此来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如果工程项目竣工交验活动在规定的时间里或提前结束,说明前期工程施工是到位的,成本费用的控制也得以保证。如果事与愿违,延长了交验时间,这说明前期施工方案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进行补缺,要达到验收的技术标准,这就要化费相应的成本费用。这块成本费用就是竣工交验活动中的超支数。如果前期工程施工相应环节这块成本费用没有节约下来的话,那么整个工程项目由于施工方案某些环节没有认真实施,导致竣工交验活动中出现了问题,从而增加了成本费用开支。因此,通过这项审计,可以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示项目部下不为例。
四、工程项目最终价格确认过程中的效益审计
工程项目竣工交验后,项目部要以最终完成的实物工作量按照预算单价编制工程决算资料向建设单位报送审价,由建设单位审核通过后确认该工程最终价格,并批复同意,资金到位。在这过程中,项目部应注意工程预算工作量与实际工作量的差异,预算单价与实际市场价的差异。如果预算确实存在考虑不周的地方,而工程项目的完成确实需要这么多投入的话,这些差异是合理的。施工单位要以积极的态度,以确凿的竣工资料,做好沟通工作,做好工程项目有关调概方面的工作,以争取得到通过调概工作后的另一块收入。这样,工程的收入和支出就相互配比,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总之,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工程项目的效益审计,不仅要理清效益产生的各个环节,更要参与产生效益各个环节的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增加项目的动态效益和最终效益。
篇7
效益审计是财务审计的更高层次。效益审计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通过对财务会计报表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评价,获得真实可行的数据、资料,对被审单位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目的。可以说,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的效益审计所提供的真实可行的数据、资料以及判断,完全可以作为管理诊断的一部分。管理专家根据效益审计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及其评价结果,进一步找出企业问题的根源,提出诊断方案,从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从分析寻找问题的要求考虑,以效益审计作为管理诊断切入形式,对管理诊断是非常有利的。
从效益审计常用的报表分析法和指标分析法两种基本财务审计分析形式,可以清楚地看到效益审计在寻找和分析影响效益问题中的作用。
1.报表分析法运用企业的会计报表,可以通过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增减分析法、平衡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指数分析法、指标评价法、综合评价法等一系列的分析评价方法,分析被审对象的资产构成、资金构成、资金的流动性,分析获利能力、成本效益、现金流量、存货、偿债能力等。从而有效地达到分析评价被审计对象的效益,并指出妨碍和吞噬被审计对象效益的因素和环节。
图表1兴华有限公司2004-2006年的盈利能力分析
以常用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例。通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恰当的评价。例如利用比率分析法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某企业2005年年末和年初的流动比率如下:
年初流动比率=(37432/19751)×100%=190%年末流动比率=(59752/51086)×100%=117%
企业2005年年初流动比率仅为190%,说明偿债能力是比较好的;但在2005年末,流动比率为117%,可以看出偿债能力明显下降。如果按照经验标准值200%来看,该企业年初偿债能力基本上达到标准,但年末流动比率远远低于200%的水平,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较差。通过分析,管理者就能很好的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通过对利润表的分析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各方面的经营业绩。比如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水平的销售利润率,体现了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以及对企业全部收益影响程度,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这样管理者通过对利润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为管理者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指明了方向,做出相应的策略,以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2.指标分析法通过对企业关键财务指标的分析,找出影响效益的问题。比如,通过盈利比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效率比率分析企业的运营能力;通过杠杆比率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通过流动比率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通过增长比率分析企业的成长能力等等。根据以上这些财务指标的分析结果,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找出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症结所在,开出诊断药方,根除病症,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的目的。例如,兴华有限公司04-06年的盈利能力分析如图表1(表内参照值为银行对工业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
从盈利比率看:销售毛利率06年比04年、05年分别下降了3.6%和2.2%,营业利润率06年比04年、05年分别下降了3.1%和1.0%,净资产收益率06年比04年、05年分别下降了4.5%和1.3%,总资产报酬率06年比04年、05年分别下降了2.3%和2.0%,成本费用利润率06年比04年、05年分别下降了3.7%和1.0%,各项指标均逐年下降,反映公司的综合获利能力越来越差,抗风险能力弱,经营效益恶化,股东的收益水平越来越低。通过财务指标了解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的现状,那么管理者就可以根据这个现状,查找原因,采取对应策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
二、效益审计为管理诊断提供了重要工具
(一)通过效益审计的定性分析形式,可作为管理诊断查找问题的基本形式之一
效益审计的定性分析是指在审计调查中的描述性调查、规范性调查和起因调查三种。效益审计依据所选用的审计标准,通过规范性调查,对被审单位的经济、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价,判断其实际情况是否与其主要的审计目标一致,再加以必要的分析。描述性调查则有利于进行部门之间的比较,找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起因调查便于保证措施的顺利执行。管理诊断完全可以沿用这些调查的审计结果,开展类似于与效益审计的诊断调查。若某一经济活动被评为是浪费资源、生产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低下,那么管理专家就可以根据被审计的这一结果继续下一阶段的诊断。
(二)效益审计的定量分析方法,是管理诊断分析问题的天然工具
如前面提到的量本利分析方法,不但可以提销量与成本和利润的完整关系,还可以用来分析和讨论经营管理的安全性。
图表2杜邦分析图
再例如杜邦分析法,可作为一种反映财务状况全貌的效益审计评价工具。它提供了从基本资产到财务费用到各种比率效率分析的体系,并最终在净资产收益率上反映了受诊对象的效益性。即在杜邦图(图表2)所表述的每一层次上都可能提供分析评价功能,同时又能评价财务的总体情况。杜邦分析法作为财务诊断评价的工具,对管理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管理诊断扩展了效益审计的领域
(一)在基础层面上。基础层是管理诊断中对受诊对象基本资产、土地建设、设备、人员甚至基本管理制度诊断的分析和评价。基础层实际上可以作为效益审计的一个通行的审计领域。效益审计在基础层面上可以审查总的资产效益、资产结构与效益的关联性。通过分析企业资产的构成情况,通过企业产出与资产占用额的对比,评价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益。通过在管理诊断基础层面上的拓展,效益审计还可以审查土地建筑、设备、人员的资产和资金的存在和发挥形式,审查对效益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更广泛和深入地了解企业在资产、人力、制度保障方面存在地问题和尚有的潜力,从更多方面实现效益审计的效益目标。
(二)在发挥层面上。效益审计在发挥层面上的拓展,可以通过对各职能部门运作的特点指标来进行。
1.生产技术能力方面的效益审计。例如生产流程效率方面的审计,在一般层面上可审查流程的劳动生产力、投入产出比、废品和不良品的损失、质量对效益的影响、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与效益的关系、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和运用在营运折旧方面的变化等等;在较高的层次上,效益审计可以从财务和会计角度进行生产和技术流程的价值审核,提出流程的价值审计报告或建议,从而提高受审对象内部流程和外部流程的价值。使其无论在与内部有更多关联销环节,还是在更广泛的产业行业链上,都获得更高的效益。
2.营销方面的效益审计。同样,简单的营销效益审计,可提供被审计对象在定价、销售费用、回款情况、信贷或商誉的运用、办事处营销效果审计、广告费用和效果、销售渠道成本、品牌和无形资产估计等方面的营销效益审计报告;较高级的营销效益审计,则可从营销方案的审计甚至营销方案策划的角度进行审计。如分析评价和策划市场的产品结构方案、产品的价格结构方案,进行营销或公关方案的审核或策划,进行营销规划中预算的审计或策划等等。
篇8
【关键词】审计 必要性 油田企业 投资效益
一、问题的提出
油田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各大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主力油田已相继进人中后期开采阶段,开采难度加大,新增后备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造成企业效益严重滑坡的局面,投资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为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油气市场,积极探索油田企业的有效投资,避免盲目投资,做好投资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效益审计,确保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油田企业进行投资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为了寻求效益最大化有效途径和措施,需要认识目前制约油田企业效益最大化关键因素。油田开发已经进人到中后期,新老欠账的不断交替,已经严重影响了油田的良性开发。为了缓解开发中的矛盾,正确处理短期投人与长期效益的关系,油田企业利用“专项资金”的形式来弥补此项不足,应该说其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导致资金使用者和管理者相互脱节,使得这部分资金失去了可控性,专项资金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无法准确定论。
1、石油勘探开发所处的阶段
油田所处的勘探开发阶段不同、所处的油藏类型不同,表现在油田的勘探开发成本也不相同。如在油田的生产初期,由于地层压力高,多数情况下,油井可以自喷,因此,这一时期探井、开发井以及油田建设的投资比例很大。当油田进人生产中后期,地层压力逐渐下降,为保持油田产量,必须采取许多稳产增产措施,如增加开发井数、打水平井、分支井、电泵采油以及其它增产措施,这些措施的相应投资比重越来越大,从而明显改变了生产初期的投资的构成。随着油藏开发的不断深人,社会环境的保护加强,绿色GDP的提出,三次采油技术的实施,复杂结构井比例越来越高,油井偏磨等现象加剧,油田企业的投资环境恶劣,投资成本不断加大。
2、勘探工作的质量
勘探工作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勘探工作成效的好坏。勘探工作质量越好,意味着一定勘探投资情况下获得的原油地质储量越多,或者说获得一定的原油地质储量所消耗的勘探投资越少,从而使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反之,勘探工作质量越差,意味着获得一定的原油地质储量所消耗的勘探投资较多,从而使投资降低。
3、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水平
由于油田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其管理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直线职能制模式,且管理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严重。由于在开发和管理模式上的选择上,没有考虑资源状况的好坏、产量规模的大小,而采用基本相同的模式,使得人员、资产等各种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油田企业管理层次较多,管理及辅助生产人员大量占据人员编制的问题。油田企业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定额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其投资效益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4、科技的应用水平
油田企业是资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企业,其科研费开支、科研设备的购建所花费的各项支出较大。虽然其会提高油田企业的投资成本,但由于投入、产出的结构变化,有可能会引起油田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因此,西方油田公司广泛依靠技术开发来提高效益,各公司都把拥有一流技术和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技术作为其经营战略。
5、投入要素的质量及其价格
固定资产投人、材料投人、人员劳务的投入是构成企业投资的主要项目,因此,其规模、质量、数量和价格水平的变化,是构成企业投资成本的重要因素。材料、人员劳务等投人要素直接影响投资成本,固定资产的综合质量等是提高投资效益的根本,是实现长期效益的保障。投人则需要管理者具有“今天的投资即明天的成本”的观念,从控制投人规模上控制成本,而其投入量的大小与企业目标及油价高低的激励和制约相关。此外,这些投入的价格质量影响着成本的结构,决定着企业总体效益的高低。
6、影响企业投资效益的因素
在影响油田勘探投资效益的诸多因素中,部署方案是主要因素,仅从探井成功率看,全国探井成功率约在40%左右,考虑到储量动用因素,则井位决策之前的工作对勘探投资效益的影响占70%左右。在工程技术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力约占20%左右。而在施工开始后,施工方通过努力实际成本最多可降5%-10%(见图1)。由此可见,勘探部署的方案决策、技术设计是决定勘探工程造价的关键,理应成为勘探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
7、油田企业投资项目的构成
油田企业投资项目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第一,滚动勘探。主要有钻井工程、地面工程。第二,油田开发工程。主要有新区产能建设、开发准备、老区产能建设、整体技术改造工程、天然气产能建设、老油田调整改造工程、三次采油工程、开发先导。第三,系统工程。主要有集输管线的改造及更换等。第四,生产辅助工程。第五,计算机工程。主要有开发计算机等。第六,装备。主要有开发装备、设备零购。第七,安全工程。第八,环保工程。第九,防洪排涝工程。以上项目投资购成了油田企业的年度总投资。另外,每年还有部分“专项资金”弥补老油田的投人不足。
三、油田企业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通过对影响油田企业投资因索的分析可见,油田企业投资效益的高低是由众多内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油田企业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不但要从技术、工艺方面采取措施,还要对油田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管理体制、生产方式等进行重新审视,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提高投资效益战略的实施。因此,对投资效益审计是完全必要的,并且,要有一套系统科学的审计方法。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投资控制观念,加强投资经济效益审计,强化投资科学决策系统, 乃是发挥投资效益的关键, 这是总前提。具体地说,油田企业投资效益如何,关键在于立项审计。也就是说投资和决策是否科学、充分、是否有理有据。必须对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任务书进行审计。必须审计有无经过批准的环保评价。
第二,以效益为中心,把审计、监督制约渗透到一切工作领域。油田企业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观念、成本观念、投资效益观念等还比较抹薄。因此,需要不断更新旧观念,代之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严格、经营灵活、注重销售、狠抓成本、重在效益的新观念,强化“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的观念,把效益为中心的思想作为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效益第一的原则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单位和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要切实搞好事前可行性审计、事中跟踪审计、事后评价审计。把审计、监督制约渗透到一切工作领域。
第三,要注意坚持四个结合。在具体组织开展效益审计过程中,要坚持四个结合,即,坚持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将“真实、合法、效益”融为一体;坚持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采取灵活的调查方式,获取有效可靠的审计分析数据;在审计方法手段上,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断提高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坚持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充分利用内审信息,增强审计的深度及审计影响的广度。
第四,遵循审计目的,坚持“一审二帮三促进。经济效益审计不应只是局限于最终评价,还应进一步帮助被审计单位找出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间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因此,项目选择要有整体性观念,要下力气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尽可能多地搜集各种资料。
第五,利用财务评价指标.准确评价投资效益。对投资项目未来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项目风险等进行预测性评价;对投资项目的进度、项目资金的管理、项目的经济效率等进行评价;对完工项目的过程、项目的管理水平、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对投资项目效益的长期性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持续投入,进行跟踪评价。投资效益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投资回收期法、内部收益率法、净现值法等。
第六,建立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应编制投资效益审计系统,编制可行性应用软件,协助审计人员准确的分析各项效益评价指标,找出影响效益的因素。
总之,开展油田企业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油田企业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新课题,正在探索之中,尚无现成经验可循。一切要从审计实践中来,总结升华,并回到实践中检验发展,要大胆实践, 积极探索,善于总结积累经验,不断开拓探索油田企业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冯红霞、曾唯一、幕庆涛:国内外油气成本对比分析和油田成本控制方法探讨[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2(4).
篇9
投资效益是指在投资活动中所消耗或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与所获得的有用效果的比较,也就是投资活动中所耗与所得的关系。投资效益审计是指对投资活动所耗与所得进行监督、评价和建议的活动。基于这一概念,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应包括:
本文出自新晨
(一)审查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的正确性。以前审计发现,有些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不充分,地质勘探不详,存在应付、走过场现象,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不负责任,决策草率,长官意志严重,直接导致项目布局不合理,或者污染严重,破坏环境,经济效益低下,损失浪费惊人。因此,投资效益审计必须首先对建设项目立项决策进行审计,内容包括审查勘探设计单位的资质、拟建规模是否科学合理、项目选址是否满足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项目论证是否切实可行等。
(二)审查建设项目概算。建设项目概算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投资估算框架内,编制项目从筹建至竣工所需费用的重要文件,是控制和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审查概算包括审查概算的编制和执行两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审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
2.审查设备费用。
3.审查工程包括土地、青苗补偿费、拆迁安置补助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勘测设计费、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研究试验费、生产职工培训费、联合试运转费、建设期贷款利息等费用在内的其他费用。
4.审查概算的执行情况。
(三)审查建设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建设资金的运用贯穿于建设项目从筹建至竣工的全过程,管好用好建设资金对于提高投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建设资金使用的审计应以资金流程为主线,从项目立项至竣工诸环节资金的管理使用方面入手,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审查建设资金是否符合专款专用的原则,有无挪用资金的问题。
2.审查各种债权是否真实合规,有无不合理的资金占用。
3.审查建设支出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支出后转移资金的问题。
4.审查工程结算是否合规,有无多计多付工程款的问题。
5.审查工程专家咨询费、业务活动费、广告费、赞助费等是否真实合规,有无商业贿赂问题。
6.审查内部收款收据存根是否列入了财务帐,有无基建收入等各种收入不入账,形成帐外资金的问题。
(四)审查建设工期和达到设计能力的合理性。建设项目的工期分为设计合理工期和实际工期,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年限也分为设计年限和实际年限。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期下,实际工期越短则投资效益越高,同样,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期下,实际达到生产能力的年限越短则投资效益越高。因此对已竣工的建设项目应审查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设计工期与实际工期和设计达产年限与实际达产年限的对比分析,评价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对投资效益的影响程度。
2.通过设计概算与实际完成投资额、建设成本与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的对比分析,评价工程造价的高低。
3.通过可研与实际的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项目建成投产后的获利能力大小。
4.通过现金流量分析,评价项目偿债还款能力。
二、投资效益审计的指标
投资效益审计与投资财务收支审计不同,涉及面广,难度大,又比较复杂。因此,投资效益审计除应用投资财务收支审计的方法外,还应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审计指标体系,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投资效益审计针对不同的审计内容应主要设立以下指标考核:
(一)建设速度审计
由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快速形成生产能力,就能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投资效益。因此,对建设速度的审计应设立建设工期和达到设计能力两个指标考核:
1.建设工期审计指标。建设工期是指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从开工建设至建成投产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分为设计定额工期和实际建设工期,审计中应将这两个指标对比:
竣工建设项目实际工期
建设项目定额工期率=--------×100%
竣工建设项目设计定额工期
竣工各单项工程实际工期
单项工程定额工期率=--------×100%
竣工各单项工程设计定额工期
通过这两个指标的对比,可以得出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是提前建成,还是延期建成,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审计建议。
2.达到生产能力年限的审计。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年限是指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从投产至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为止所经历的时间。由于在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之前,产品产量、质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盈利等指标均不稳定,达不到设计的要求,相应的要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不过这个相对损失是客观存在的,并在设计合理年限范围内允许。因此,对达到生产能力年限的审计应以达产前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多少来判断:
L=T〔(C1-C0)Q1+E·F(1-Q1/Q0)〕
上式中,L为实际达到设计能力年限的经济损失,T为达到设计能力实际所需的年限,C1为达到设计能力前的单位产品实际成本,C0为达到设计能力时的单位产品实际成本,Q1为达到设计能力前的实际平均年产量,Q0为达到设计能力时的年产量,F为建成投产的固定资产价值,E为标准投资效果系数。
通过计算得出实际达到设计能力年限的经济损失,再与设计文件中达到设计能力年限的经济损失相比较,如果数额越小,说明经济损失愈小,反之,则经济损失越大。应分析其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管理,降低成本,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建议。
(二)工程质量审计。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工程质量可划分为优良工程、合格工程和不合格工程三个等级。凡竣工并经验收的建设项目单位工程都可评出工程质量等级。审计时应设立以下三个指标考核:
优良单位工程个数
优良工程品率=--------×100%
建设项目全部单位工程个数
合格单位工程个数
合格工程品率=--------×100%
建设项目全部单位工程个数
不合格单位工程个数
不合格工程品率=--------×100%
建设项目全部单位工程个数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可得出优良工程、合格工程、不合格工程所占全部单位工程的比重,评价工程质量情况,并对不合格工程应查明原因和责任,对由于施工方责任造成的质量问题,应按规定建议无偿返工;对由于建设方责任或不明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应建议采取加固补修等补救措施,否则不能交付使用。
(三)建设成本审计。对建设成本的审计主要应通过计算工程成本降低率、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报废工程支出率三个指标进行考核。
预算价与实际成本之差
工程成本降低率=--------×100%
各单位工程预算成本之和
通过计算这个指标,可以得出实际建设成本比设计成本降低或超支额,并得出与设计成本之间比率,考察分析建设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建设项目实际交付使用成本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100%
交付使用项目所增生产能力
通过计算这个指标,可以得出每个单位生产能力所耗费的投资额,并与同行业或历史水平比较,考察分析单位生产能力投资的高低。
报废工程支出
报废工程支出比率=--------×100%
项目建设总成本
通过计算这个指标,可以得出在建设过程中因主客观原因发生的报废工程支出与建设总成本之间的比率,考察分析这类支出的比重,查找其主客观原因,提出防止损失浪费的建议。
(四)建设项目投产后收益的审计。对建设项目收益的审计应设立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四个指标进行考核。
本期新增总产值
新增固定资产产值率=--------×100%
本期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得出项目单位固定资产价值所新创造的产品价值。比率越高,说明项目投入产出率越大,反之,则越小。
项目投产后的年利润总额
投资利润率=--------×100%
建设项目投资总额
通过计算这个指标,可以得出项目的获利能力。这个比率越大,说明获利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N
投资回收期:I=∑(S-C′-T)
i=1
上式中,I为项目投资总额,S为年销售收入,C′为不含折旧的年经营总成本,T为年销售税金,N为投资回收期。
通过计算这个指标,可以得出项目以净利润及折旧的形式赚回投资总额所需要的时间,再与可研报告确定的投资回收期相比较,得出项目实际投资回收期的长短,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投资经济效益越好,反之,则越差。
Pb
贷款偿还期:Ib=∑(F+D+F0)
i=1
上述中,Ib为投资中的贷款本金和利息,F为年净利润,D为可用作偿还贷款的折旧,F0为可用作偿还贷款的基建收入留成等其他资金,Pb为贷款偿还期。
通过计算这个指标,可以得出偿还贷款的期限,再与可研确定的贷款偿还期比较,可得出贷款偿还期的长短,并可考察分析项目投产后的偿债能力。
篇10
对外投资效益审计应遵循内部控制导向原则和综合分析原则。审计人员首先评估对外投资决策、执行、处置等环节控制的健全性;根据健全性评估结果进行符合性测试,并提出完善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建议;根据符合性测试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考虑到对外投资效益影响因素的复杂多样性,审计人员应根据对外投资的具体内容和形式,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的审计方法,从而使审计证据更有力,效益评价结论更可靠。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必要时依靠专家的经验与能力对问题和现象本质做出定性判断。定量分析指标体系必须合理,并呈动态修正变化,以及时适应对外投资效益审计的时效性要求。
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审计能够加强对外投资内部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行为,防范对外投资风险,保证对外投资安全,提高对外投资效益,确保国资公司资产安全、有效、保值增值。
一、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审计发现的问题
国资公司对外投资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投资及股权投资三类。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国资公司股权性投资大幅度增长,投资的行业分布较广,主要有水电、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其中对房地产业和餐饮业的投资剧增,以某市为例:国资公司投资房地产总额2007及2008两年比2006年增加了3.8倍,餐饮业的投资增加了8倍,有明显向一般性竞争领域集中的趋势。对外投资效益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对外投资项目未经国资监管部门批准。某市审计抽查发现有13个项目涉及金额2 863.83万元对外投资项目未经国资监管部门批准。例如某公司2005年出资1 884.49万元,全资收购一家私人公司;某集团公司涉及10个项目,投资增、减额775.45万元,投资项目是对以前改制退出企业的增资扩股。上述国资公司对外投资均未经国资监管部门批准。
(二)个别国资公司主营业务与公司设立的宗旨不尽相符,其主业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例如某公司是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而设立的,据审计调查该公司2007~2008年非农企业投资项目担保金额占73%。
(三)少数企业利润分配关系未理顺。例如某公司原由某国资公司投资设立,政企分开后已划归某集团管理,但审计发现,该公司2006~2008年实现利润仍分配给原投资单位作为部门经费来源,不符合政企政资分开的原则,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不利于加强部门预算的管理。
(四)部分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收益核算不规范。例如某市至2008年末有3家公司未按权益法核算要求体现投资收益,存在调节利润倾向,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五)部分投资资金被长期占用,面临损失风险。例如2003年以来某集团被下属公司占用的5 000万元资金,至2008年末尚有大部分资金未收回;某公司于2001年6月与其他公司合作投资本金2 020.75万元至2008年末未收回,同时在2003年4月购入国债1 000万元被证券公司挪用,目前该证券公司正处于破产清算过程中。
(六)部分政府调拨资产尚未操作到位。如按政府抄告单要求某公司应将其部分资产注入其他公司,但至2008年末账面尚未调整到位。
二、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审计内容与评价指标
审计机关依法审计对外投资决策过程、合规性、日常管理等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国资公司对外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和监督。
(一)对外投资经济性审计
经济性审计主要审计对外投资项目的建设成本,应重点审计对外投资项目(预)决算。审计对外投资项目的工程量及各项费用的计算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数量是否正确;审计项目设计变更手续是否齐全、变更内容是否真实;对外投资项目最终决算与项目预算有无重大差异;审计建设单位有无及时办理工程决算等问题。经济性审计更注重对外投资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建议根据审计计划采用跟踪审计方式,通过对项目的经济性审计可以防患于未然,对于不当费用的发生以及其不利因素,能够及时纠正和剔除。对外投资项目经济性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
1.实际投资变化率=[(审定竣工决算-批复概算)/批复概算]×100%=0
数据采集:审定竣工决算来源于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报告,批复概算来源于工程项目的概算批复文件中批复的概算数。
审计标准:实际投资变化率≤0为好,说明决算没有超概算,投资计划控制较好。
2.单位建筑面积造价=审定的单位工程竣工决算造价/建筑面积
数据采集:单位工程竣工决算造价包括简易的水电,不包括设备投资和待摊投资。建筑面积从竣工验收报告中取得。
审计标准:单位建筑面积造价≤该地区同类工程单位建筑面积平均价,如果偏高建议以后加强造价全过程控制与跟踪审计。
3.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增减率=[(审定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100%
数据采集:审定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来源于审定的建设项目概况表,建设单位管理费用概算数来源于概算批复文件。
审计标准: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增减率≤0,说明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决算没有超概算,建设单位管理费用计划控制较好。
4.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单位工程预算造价]×100%
数据采集:单位工程竣工结算是指审定后的单位工程竣工结算造价,单位工程预算造价是指批复预算。单位工程竣工结算是单位工程实际发生的建筑和安装工程费。
审计标准:单位工程建安造价变化率≤0,说明建安造价决算没有超预算,建设单位管理费计划控制较好。
(二)对外投资效率性审计
效率性审计主要审计对外投资经营活动过程中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并对外投资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查与评价的活动。对外投资效率性审计应审查对外投资投入的资源和产出成果的真实性,分析影响组织经营活动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效率性审计应该围绕资金运用展开,注重对外投资项目资金支出过程的控制,是一种动态审计。对外投资项目效率性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
1.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总投资)×100%
数据采集:计算投资利润率时,年利润总额,可选择评审年份的利润总额。总投资的数据来源于工程竣工决算报表。
审计标准:项目投资利润率≥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可行。
2.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数据采集:计算投资利税率时,年利税总额,可选择评审年份的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之和,即:年利税总额=年利润总额+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年利润总额、总投资的数据直接引用计算上一个指标时的数据。
审计标准:大于或等于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可行。 3.新增固定资产产值率=(本期新增总产值/本期新增固定资产)×100%
数据采集:本期新增总产值即由新增的固定资产带来的营业收入,可从新增了固定资产的营业网点的损益表中取得,这是一个增量数据,要用审计前一年和审计年度的营业收入的差额。本期新增固定资产这个数据可从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的工程概况表中取得。
审计标准:与同类项目比较,大于同类项目新增固定资产产值率为良好。
4.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年份-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当年净现金流量或建设项目的投资总额/(建设项目年利税总额+折旧)
数据采集:总投资的数据来源于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现金流量有关数据从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中取得;年利税总额可直接引用投资利税率计算时的数据,折旧=投资总额×行业固定资产折旧率。
审计标准:小于行业静态投资回收期(年),可行。
(三)对外投资效果性审计
效果性审计主要审计对外投资经营活动实际取得成果与预期取得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审计分析无法按原定对外投资计划开展相应项目、业务或者中途停止项目、业务的原因;是否建立对外投资管理控制系统并评价、报告和监督对外投资的效果性。效果性审计主要关注的是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及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既要审计评价对外投资的经济效益,也要评价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环境影响。对外投资项目效果性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
1.NPV=∑(CI-CO)t×(1+i)-t
数据采集:CI和CO可从项目全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中采集,ic为行业基准收益率或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审计标准:NPV≥0,说明项目IRR大于项目行业基准收益率,可行。建议NPV用Excel求。
2.IRR,∑(CI+CO)t×(1+IRR)-t=0
数据采集:CI,CO和t可从项目全部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中采集。
审计标准:IRR≥行业基准收益率,效果好。
3.净现值率NPVR,NPVR=(NPV/PVI)×100%
NPVR为项目财务净现值率;NPV为项目净现值;PVI为项目总投资现值。财务净现值率表示项目单位投资现值能够获得净收益现值的能力。
审计标准:净现值率大于零,可行。
4.工程计划工期率=[竣工工程实际工期/竣工工程计划工期]×100%
数据采集:审定建设项目概况表
审计标准:工程计划工期率≤1,说明节省了工期,工期控制效果良好。
三、改善和提高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的审计建议
对外投资是国有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对外投资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国资公司对外投资效益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一)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政策和管理制度。一是国资公司要建立对外投资的制度约束机制并涵盖对外投资的投资方向、资金来源、效益评价以及相关的资金拆借、担保等各个方面,并能做到有效执行;二是对已有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细化,增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加强对股票、债券、理财产品等高风险的金融性投资行为及担保业务的范围、投向等方面的管理;三是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强化国有资产经营考核制度,加大投资项目效益评估力度,防范投资风险,使国有资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增值;四是建议创新对外投资管理模式,建议国资管理部门对所属国资公司采用统一的网络版财务软件,提高国资管理部门的财务监控能力,同时统一组织对所属国资公司年报审计工作,统一方案,明确重点关注的内容,准确全面掌握国企经营动态。
(二)进一步加强国资公司对外投资的清理工作。一是对未经审批的对外投资项目进行清理,完善审批手续;二是对外投资项目的盈亏情况进行排查,针对长期无收益或亏损的经营性投资项目要分析查找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促进提高投资收益;三是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核算投资损益,应收回的投资收益要及时督促收回,未反映的投资损益要如实反映,以全面、准确反映对外投资损益情况以及国有资产营运状况;四是对某些投资公司托管未纳入考核范围的企业集团的债权债务情况应及时进行清理。
(三)进一步完善国资公司对外投资的发展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尽快制定国资公司对外投资“十二五”规划,使国有经济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推动国资公司对外投资向优势行业、关键领域集中,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