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审计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30 07:3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与审计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与审计专业

篇1

会计审计专业简历表格一

姓 名

朱小敏

性 别

女 照片

籍 贯

四川

民 族

出生年月

1991

政治面貌

团 员

学 历

本 科

专 业

会计与审计

学 制

四 年

身 高

1.65cm

培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Tel

QQ

E-mail

     

主修课程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础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大学英语、计算机技术、税法、经济法、经济数学、实务会计、办公自动化、财务审计。

所获证书及荣誉

计算机一级证书、珠算鉴定四级证书、 优秀共青团干部证书、学院2010学生乒乓球混双第二名。

实践

2010暑期超市做临促 2009-2010 年校内实训会计基础 2010-2011年校内实训财务会计 2011-2010年校内圆通会计工作标准训练

个人评价

有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较强,对生活充满热情,有挑战精神。

在校担

任职务

组织委员、学习委员、系学生会干部

爱好

业余写诗词、听音乐、看电影、阅读、跑步、打乒乓球、远足。

求职意向

从事销售、文学采编、出纳会计等工作

会计与审计专业简历表格二

姓名: - 国籍: 中国 个人照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梅州 身材: 165 cm 51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8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会计/会计师:应收款会计 工作年限: 3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XX--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XX年9月14日至XX年2月在广东富兴摩托车实业有限公司 会计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市广播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XX-07-01 所学专业一: 会计电算化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XX年9月XX年7月就读广州市广播大学 会计电算化 会计从业资格证 中华会计增城分校 初级会计职称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悉erp运用,熟练掌握材料进销存,到成品生产销售;以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审核。销售及应收款的业务流程和成本的控制。工作细心、踏实,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懂电脑及电算化会计操作(能熟练操作excel, word. 各种进、销、存软件及、erp/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熟悉一般纳税人的一系列会计工作,能独立处理全盘帐务,也能独立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及协调能力,责任心强,是您放心的选择!  

详细个人自传

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为人坦诚、富有责任心和正义感;有较强的自学、组织、管理能力,有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亲和力、兴趣广泛、接受能力强,富有开创精神、遇事善于动脑 意志坚定、不怕挫折。 我希望能成为一个充满希望与发展的公司的员工,因为我相信成功=努力工作+正确的领导与工作的方法+少说多实干,多付出一分耕耘,就会多一分收获。  

个人联系方式

会计与审计专业简历表格三

姓名:   国籍: 中国 个人照片 目前所在地: 中山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东 身材: 172 cm 62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2岁 学历:   毕业学校: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财务经理/主管:财务经理 财务总监 审计师/审计专员 工作年限: 10 职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均可 可到职- 两个星期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中山 个人工作经历: 1996年1998年: 中山华凌空调有限公司任出纳及成本会计。 2000年2003年:中山大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康莉女鞋)任会计. 会计主管。(一般纳税人) 2004年2月--2005年10月 中山流行美国际有限公司任审计。 2005年10月--至今 中山稻草人服饰有限公司任财务经理 联系电话:1320204XXXX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1995-07-01 所学专业一: 财会与计算机应用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1989年: 通过广州市财政局培训取得会计员证. 1993-1995 : 就读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财会与计算机应用专业取得 毕业证书. 1999年: 通过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培训 取得广告专业资格证书及 广告审查员证. 2000年: 通过广州市国税局培训取得办税员证、一般纳税人税控机系 统操作上岗证书。 2002年: 参加用友公司ERP/U8学习. 2003年: 通过广州市财政局培训取得中级电算化中级证。 2004年: 通过金蝶公司K3财务系统及物流系统培训 取得资格证书. 2005年: 参加公司组织职业经理人培训. 2005年: 参加广州市普金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培训出口退税学习. 2005年: 参加广州国税局一般纳税人网上申报的培训及地方税务局 个人所得税网上申报的学习. 2005年: 通过会计师中级考试。 2006年: 参加广州市白云区财政局举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有较强的数据敏感性,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有财务及财务管理工作经验15年,擅长根据公司实际需要设置账务,建立会计、成本核算体系,制订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税收策划、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参与财务决策工作.根据公司的职责划分、组织构架,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度。对企业资金运作进行全面控制.对加盟商及子公司的操作流程有独特的方法。熟练操作小规模,一般纳税人建帐,做账,申报,合理避税等流程,熟悉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帐务调整。 能运用相应的金蝶K3/用友财务软件进行全套初始化及帐务处理工作,且同银行税所有较好的关系。熟悉广州财经法规及办税流程。 持有广州市财政局颁发的会计人员资格证和办税员证及会计师职称证书。  

详细个人自传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240-02

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主讲,存在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目标单一、过分重视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过程程序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进行研究。本文创新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模式,对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目标

当前,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由此可知,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主要是培养一般层次实用性会计和审计人才。结合高职教育教学内容,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具体来说就是为了满足企业个性化的用人需求,培养实用型的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在择业时更倾向于大城市和大企业,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型企业的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人才已经饱和,高级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比较缺乏;而中小型企业专业性会计与审计人才却十分缺乏。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来应对巨大的市场压力,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因此,从当前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结构来看,中小企业对会计与审计专业的需求更符合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市场定位。

二、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原则

根据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目标,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教育为理念,以终身教育为目标。

1.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沿用的也是传统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育的师生关系,教师以自我为出发点,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要求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学生价值观和特质的自我形成。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根据会计与审计专业特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渠道,开展与实务相联系的会计与审计案例教学,让学生主动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产业,以就业为导向是未来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教育改革方向,也是构建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对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来说,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具有职业定向性。因此,应该根据企业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这就要求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用人单位的特殊用途。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育要改革现有学制,适当调整课时安排,为实现产学合作、订单培养打下基础,从而走向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新模式。

3.以创新教育为理念。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对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会计与审计人员要面临各种新的经济环境,这就需要会计与审计人员要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育要以创新教育为理念,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创新能力的高职会计人才。

4.以终身教育为目标。知识型的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力、自我更新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高职教育应该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会了自我学习,培养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才能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下自我成长,不断完善,以应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三、“二元强化”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创新模式

根据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构建“二元强化”的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双元强化。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双元目标,构建互动式课堂,注重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1.双元目标,分流教学。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人文素质课等。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应该采用“双元目标、分流教学”的方式。具体来说,专业核心课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等,应该采用“二元强化”的教学方式,实行大课时,以能力主导为主,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训;专业基础课可以采用“精讲实践”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并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参与到实践;人文素质课可以采用“强化训练”的教学方式,尽量减少教师讲授的比例,采用强化训练进行教学。对于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一些选修课程则可以采用“自学辅导”的教学方式,教师发放教学大纲,划分重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针对不同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通过统一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检测。

2.构建互动式课堂。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模式应该构建互动式课堂。构建互动式课堂主要是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各种教学方式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追求师生互动良性课堂生态平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互动式课堂以一种互动交流的形式把课堂气氛调到最为活跃,目的就是打开学生的思维,开放思想,创新思想。同时,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课堂教学模式中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重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在学校、教师、社会所搭建的各种各样的实践平台上,不断的用思想与创意去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所需要的一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创建互动式课堂,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给予评价和指导,在反复的动手实践中锻炼学生对手工、电算化、审计处理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一切都围绕“专业能力”来展开,也同样围绕“思考、创意、团结”来展开。

3.培养实务操作技能。“创意、执行力、效率是一切工作得以成功的基础。”创意、执行力、效率也是企业对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创意、执行力、效率则取决于对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培养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实务操作技能可以通过建立实验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培养订单式技能型人才等方式来进行。

实验教学是在会计与审计模拟实验室选取企业实践业务资料,按照实务工作的基本流程,让学生进行实践的教学方式,包括手工、电算化、综合等。在把握手工工作的基础上熟练应用会计和审计软件,利用电算化技术处理企业日常会计业务,并通过综合试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同时,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打破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技能训练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充分感受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了解会计与审计岗位的需求,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改进,实现技能与岗位的零对接。另外,在社会用人单位提出用人需求下,高职教育会计和审计专业教学可以尝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订单式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目标,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强化岗位操作技能,加强岗前工作技能培训,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四、结语

目前,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主讲,存在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目标单一、过分重视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过程程序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创新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教育为理念,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实现双元目标,分流教学,通过构建互动式课堂,培养实务操作技能来提高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实践能力,满足企业对高职教育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奇峰.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创新探讨[J].财会审计,2011,(12):12-14.

[2]李晶.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职专论,2011,(5):33-34.

[3]熊淡宁.论新时期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创新改革探索[J].学术探讨,2014,(5):200-201.

篇3

关键词:渗透理念 会计学专业 学生能力 多层次 培养模式

会计是一项专业项很强的工作,会计学专业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初步研究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能力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层次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还应具有学习、实践、创新、管理等多个层次的能力。

一、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多层次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关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应采取的主要手段包括:一是典型事例的评说。课堂教学中穿插会计名人的人生历程讲解、教师个人及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感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二是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搭建会计协会、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等平台,邀请全国会计知识大赛、cPA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各种证书的考试成绩优胜的学生,举办经验交流座谈会、报告会等,将其学习精神与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经验,介绍给学生,以便影响、带动更多的学生学会确立目标、坚持不懈、自主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三是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研讨会。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iganization)理论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最早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90年代在世界广泛流传的关于21世纪组织发展的新理论。该理论认为,组织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进行战略变革,持续获得创新发展。一方面是为了组织需要,即为了使组织能够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和机制,以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每个组织成员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教师可通过主讲学习型组织的各项修炼,特邀先进学习团队、单位或个人现身说法,对学生产生启迪与激励作用。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含实习与实验两个方面。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包括手工模拟实验与电算化模拟实验。一是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讲述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但在某些章节可适当引入实务教学。如《初级会计学》凭证与账簿的学习,可以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会计凭证与账簿等实物资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填写,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易于理解掌握。二是设计课程实践环节。会计课程设计即会计模拟实验,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成本》、《审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设计,学生模拟会计实务资料进行会计实验,对所学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在实验过程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三是毕业实习环节。可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组织学生到制造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事业单位等完成毕业实习工作。分散式实习,就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按照实纲的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习;集中式实习,是对那些不能联系到实习单位学生,由学校统一联系实习单位安排实习。毕业实习在课程学习结束的基础上安排,是学生将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综合运用的环节。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可以其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四是暑期社会实践。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等有意义的活动。可以针对会计专业相关内容及国家社会经济的需要,由专业教师与团委辅导员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引发开展创新活动欲望的思想活动,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其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在培养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较高层次要求。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启迪。会计专业教师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将其科研体会传授给学生,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感悟创新的含义。教师通过剖析学生学习与实践中的创新方法与手段,让学生明白创新无处不在,鼓励、启发学生积极树立创新意识,在学习、生活、实践环节中捕捉创新灵感。二是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创新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等活动,以及在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会计协会等平台中设立科技创新讲座、征文大赛、辩论会等专栏,触动学生的创新灵感。三是丰富的专业资料诱发创新能力。会计系可设置专门的会计资料室,供学生和教师使用;会计教师将其专业期刊杂志等资料与学生共享,有条件的可为班级配备会计专业期刊;会计系各办公室可配备会计期刊杂志等最新资料。通过这些期刊资料,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会计学科发展前沿,阅读大量量学术资料,诱发创新思维。四是参与导师科研课题。会计专业教师授课中,可有意识地将其科研课题情况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移{极参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可选择导师科研课题的一部分,在导师的影响与指导下搜集整理资料、提炼观点、触动灵感,把握创新点撰写论文,培育学术素养与科研精神,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四)管理能力的培养模式会计专业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指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指导学生从事以下方面的活动来进行:一是成立“会计协会”等学生专业活动组织。在会计系和学院团的的倡议与关心下,由学生志愿者自主组织成立以t・服务会计,服务学生”为宗旨,以“会计宣传,会计研究”为目的学生社团组织。该组织的成立过程,从人员组成到章程撰写、与主管部门联系、聘请指导老师等一系列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可以锻炼学生组织、筹划、写作、协调、沟通等方面的管理能力。二是参与会计专业“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等活动的安排。会计专业各班级可轮流负责张贴海报、联系报告用教室、记录并报道论坛活动。会计专业学生与会计系教师共同规划会计科技活动月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撰写活动通知,学生负责邀请嘉宾老师联系活动场地、与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协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并及时报道反馈活动情况。三是组织举办师生座谈会。由学生组织举办各种主题的师生座谈会。如课程学习、期中或期日末学习、四六级英语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CPA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诚信考试等,座谈会的各项工作都有学生组织安排,这样有助于凸显主学生的人翁意识,锻炼其组织、协调与沟通等方面的管理能力。

(五)其他能力的培养模式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除了应该具备上述主要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以及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解决各种异常问题的能力等。学校可在课堂内外都开设多种活动,注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这些能力,力争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培养中渗透理念的建立

(一)科研对教学的渗透主要体现:一是教师将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敏感地发现会计、财务管理等热点、前沿问题的研究点:及时将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以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等形式报告研究成果。这些研究选题来源于专业教学,教师将研究成果反馈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可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感悟教师的科研过程,启迪学生的科研思维。二是教师将教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会计教师在专业教学的同时,会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等,这些所思所想经过提炼总结成为教学研究成果。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实践这些改革成果,晦涩的问题变得易于理解、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趣、紧张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也加强了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三是学生的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中。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赛事,将其将其科技作品引入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而贴近学生,科研成果“取之于生,用之于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参与意识与热情。四是教师的科研课题渗透到学生毕业设计。积极鼓励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因为会计教师的科研课题大多来自于企业单位,目的是为了解决会计与财务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导师课题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这样可以使得导师的科研课题就渗透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突出了毕业论文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精神与创新能力。

(二)课堂教学与实习、实验教学等的渗透课堂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习与实验两个方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实验环节与实习环节,相互补充、相互渗透,能更好达到学习目的。一是课堂教学与实习环节相互渗透。课堂教学主要讲授基本理论与知识,实习环节是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将课堂教学的会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核算内容、财务与审计、成本等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且,实习过程中可以发现理论存在的不足,教师可在学生的实习反馈中完善理论教学。二是课堂教学与实验环节相互渗透。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验证。实验能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解、感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验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在校内模拟实验室完成,学生可以担当多个会计岗位,实践内容全面。但实验是模拟现场会计资料来进行的,与现场实习相比仍存在不足。

(三)课程间的相互渗透会计学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多个层次,这些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专业性等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侧重于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培养,专业必修课侧重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专业选修课程侧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和创新能力培养。这些课程的相互渗透主要体现在:一是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互渗透。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数学、计算机、政治理论等公共基础知识,会计专业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专业课学习效果的提高依赖于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情况。二是会计学专业课之间的相互渗透。会计学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会计学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如初、中、高级会计学,将会计学基本理论、核算方法与全面会计业务、会计高难及新领域等相互渗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会计方法与业务内容,把握前沿;会计学与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之间相互渗透,有助于专业基础课与会计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优化知识结构,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开造和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三是会计学龟Ik课与选修课之间相互渗透。选修课以专业相关性为设置原则,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兴趣爱好,在所学专业基础上另有一技之长,增力旷就业、学习深造的砝码和机会。专业课的学习选修课的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般是将专业课的基本理论、方法等应用于新领域。

(四)学团工作与会计学专业培养相互渗透学团工作服务于专业教学,专业教学促进学团工作更好的开展,两者相互相互渗透。一是将专业学习渗透到学团工作中。一般认为,学团工作主要是由辅导员管理学生除专业学习以外的日常工作,如思想工作、文体活动等、一般很少能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与院团委相配合,将会计专业学习渗透到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中,如成立“会计协会”、协助组织“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等,这样的话学生参与率大为提高,学团工作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二是辅导员与会计专业班主任工作相互渗透。大学实行辅导员管理制,由辅导员管理学生除专业学习以外的日常工作。会计系可考虑为每个会计专业班级配备会计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工作。专业教师能有自然的机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专业的学习与认同情况,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增进师生情谊。

(五)文理渗透以山东科技大学的实践为例,考虑到学校属于综合性大学,以理工科见长,采矿、地质、机电等学科专业具有优秀地位,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应有俱全,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此,会计学科通过各种形式,学习这些学科的先进经验,主要有:一是特邀理工科教师参加座谈会。我校理工科办学历史悠久,教学规范,科研实力强。会汁专业属于人文社科大范畴,属于后期学科,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受到学科范围及思维方式的限制,效果有时没有预期的好。举办座谈会邀请理工科教师参加,听取其在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做法,将适当的方面移植到会计学的教学、科研、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将理工科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数量理念、实证方法引入会计学方面,使会计学在这些方面能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工科的教师也可以从会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方面吸收到认真、细致、定性分析全面等优秀做法,实现文理渗透。二是特邀理工科学生参加创新活动。为了培养会i‘f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校搭建了“财会论坛”、“会计科技活动月”、“会计协会”、“挑战杯”全国创业大赛讲座等平台。在这些平台中,举办科技精英报告会、科技创新讲座、科技征文比赛、学生科技作品展览等活动,特别邀请理工科学生参加。在这些活动中,文理科学生发散思维与直线思维、定性思维与定量思维、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等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使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达到新的高度。

三、会计专业本科学生能力培养中渗透理念的应用效果分析

(一)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位于全校前列。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参加考试,主要依靠课余时间的自我学习备考,通过率名列学校前茅,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二是硕士研究生入学通过录取率逐年提高。考研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考研通过率也大为提高,表现了学生很强的自我管理时间与学习的能力。三是注册会计师通过率逐年提高。自国家允许在校本科学生有CPA考试报名资格开始,就不断有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自学相关的考试资料,参加CPA考试,成绩及通过率不断提高,显示了较

强的学习能力。如2004级学生中有3人一次性通过会计学、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三门课程,另有20多位同学分别通过了某一单科考试,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四是参加大赛获得佳绩。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有7名同学分别获得2004年、2006年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2007年举办的用友杯第三居全国会计知识大赛,该校会计学专业组织了由会计教授带队、铭同学组成的参赛队,在第二赛程青岛赛区选拔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4名同学分别获得个人二、三等奖。第一赛程网上答题有60名同学以平均83分的好成绩通过。五是其他证等的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计算机能力考试等合格率、成功率的提高,同样表现了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

(二)实际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很多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联系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二是毕业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高。目前学校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大多数同学都能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较满意的实习单位。由于认识实习、实验模拟实习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很快在实习单位担当某一工作,表现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很多实习单位有意留下学生在本单位工作。

(三)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一是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获得佳绩。会计专业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年年取得好成绩。会计系教师常年负责“挑战杯”大赛“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讲座工作,学生每年均取得住绩,如2004级有三名同学获得省级特等奖。二是踊跃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学生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毕业生将导师课题的一部分,作为毕业设计。2008年有近10位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结合毕业指导老师的课题。本科生接触到了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自发组织各种创新活动。通过创办“会计协会”、利用“会计科技活动月”、“财会论坛”等平台,学生组织了各种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

篇4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职业教育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契合的,其教育目的具有更大的实践价值和应用价值,这种教育属性被很多人理解为与人的教育价值背道而驰,不符合教育价值初衷。笔者认为,现代职业教育除了要与国家宏观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高科技研发创新的需要相结合,还应该关注人的价值的提升,关注人综合素养的提升。而综合素养则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个人的素质、文化涵养、职业精神等,尤以职业精神为甚。职业精神是通过职业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每个行业有不同的职业精神。

具体到会计行业,因为行业具有专属性、技术性和社会性,其整体职业精神的需要更为迫切。职业精神的发挥最终还是会计人员通过职业行为体现出来,具体体现在从业人员的信仰、职业理性、操作行为上面。会计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根据社会上会计及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对其进行专业技能、职业精神的培育,考取会计专业从业资格证书,达到行业准入资格,以此满足求职的基本需要,自身价值同步提升,最终通过个人努力及其职业规划,实现个人最终价值的全面提升以及社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这个过程也即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实施路径。

二、高职会计教学中职业精神培育现状分析

( 一) 专业感知度低,学习兴趣不高,职业精神意识不够

在大学伊始,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大部分停留在自我想象的层面,把会计认为简单的记账工作,对职业精神的认识更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度,成为学生日后专业学习深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 二) 实践教学中缺乏职业精神的培养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特色之一,实践教学可以分层次教学。目前,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上,着重职业技能的训练,对职业精神、素养的考虑甚少。

( 三) 考核机制单一,注重专业技能的考核,缺乏职业精神因素考核

目前来看,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主要有笔试、机考和实践技能操作等,现阶段,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业的评价除采用闭卷笔试外,还采用开卷考试、上机考试、实践操作考核等形式。这些考核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考核,涉及职业精神的考核几乎没有。三、高职会计专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 一) 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中融入职业精神的培育

首先,应加大公共课的课时,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增加人文类职业素养课程。其次,专业课程中融入职业文化、职业责任、职业态度的考核,融入价值观的培育,在专业课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考核评价上融入企业文化。在实践课和顶岗实习中用企业文化引导学生,用企业的行为规范、守则要求学生。在平日的校内实训课和校外顶岗实习中就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爱岗敬业、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勇于承担、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感受所在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通过真人真事感染学生,用企业成功人士的榜样、事迹感染学生,让职业精神始终贯彻在实训教学和社会实践中。

( 二) 多元化提升专业认知度和兴趣度,加强职业精神的感知

学生入学伊始,可以考虑由会计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入学教育,包括专业的认知、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力要求、专业名人记、专业大事要览等。同时,会计专业是一门证书导向的专业,如何提升学生专业考证的动力也应该是入学教育中重要的内容。

( 三) 推动校企文化融合,实现职业教育育人价值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曾强调,要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可行的途径是将企业文化理念引入学校文化的构建中,渗入日常教学的育目标中。在学校向企业的过渡中,不仅实现职业技能的无缝对接,而且实现价值观和理念的趋同。

篇5

随着我国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对各种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将逐步放宽,从而必然对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专业人员从事各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动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经验,作出取舍的决策,由此看出审计专业判断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审计专业判断有下列几个特点:

1.审计专业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及性格、习惯、心态等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相同的事物由于判断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审计专业判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并且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2.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

模糊性是相对精确性和肯定性而言的,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有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带有许多人为和估计的成份。由于会计信息是经过估计、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近似结果,信息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可靠。由此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和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会计法规的弹性对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审计来讲,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提高,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大量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做出判断,确定其适当性,由此提高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要求。

3.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

(1)计划阶段

①运用专业判断确定是否接受委托。会计事务所承担任何一项审计业务,都应当与委托人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根据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在签署审计业务书前,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业务性质、经营情况、经营分险,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财务机构及组织工作等,根据了解的情况,审计人员动用专业判断来决定有无能力胜任,被审计单位的素质如何等,进而决定是否接受委托。若接受委托就可进一步安排审计工作。

②制定审计计划。接受了委托就应着手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人员必须运用专业判断为计划制定搜集适当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等。

(2)实施阶段

这是整个审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必须运用各种会计知识,审计知识,相关知识及审计经验为审计目标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审计方法的选择,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何时进行实质性测试,是采用统计抽样还是采用非统计抽样等,都必须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3)完成阶段

整个实施过程结束后,审计人员就应根据收集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根据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那么审计证据是否如此,审计人员须运用专业判断,如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审核,通过三级审核可以判断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至于出具何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也须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4.审计专业判断失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有虚假不真实的情况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的原因综合起来有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过程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

5.审计环境对审计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角色。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内容

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必须对有关独立审计准则的遵循和会计报表的表达作出专业判断。因此,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内容可以分为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和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其过程可概括为:审计质量根植于审计准则对特定项目及会计报表整体作出判断提出审计意见。具体内容为:

有关审计准则的整体判断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

__决定审计重要性水平_____是否存在重大错误?

__确定审计风险_____是否符合合法性?

__搜集审计证据与评价_____是否符合公允性?

__评价会计原则的应用_____是否符合一贯性?

__评估重大估计

(一)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1.决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企业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动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2.确定审计风险

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3.搜集审计证据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影响。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有一些错误源于抽样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选中存在错误的业务样本,检查风险也可能是非抽样风险,如:审计程序安排不当;没有发现样本中存在的错误等。审计证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4.评价会计原则的应用

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前,须运用专业判断,评估被审单位会计原则应用的恰当性。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表明:“审计还包括评价管理当局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因而,被审计单位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会计原则。但是选用特定的会计原则必须能符合企业的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客观地表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评估重大估计

在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中,存在着一些管理当局所作出的“重大估计”,这就意味着会计报表本身也并不是完全依据事实来编制的,为此,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评估管理当局所作出的重大估计。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对一些费用和损失作出重大估计,也并非完全排斥对能够确定的可能收入的预计,而是要求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全面考虑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慎重地作出科学根据的判断,评估被单位管理当局作出的重大估计的可靠性。

(二)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

对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主要有:

1.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2.确定是否符合合法性。

确定会计报表是否合法性,是指审计人员应用专业判断判明,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其财务处理是否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法规的规定。

3.确定是否符合公允性

企业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后,会计报表使用人十分关注这些报表是否做了公允的反映,有无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等财务情况,审计人员的意见应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4.确定是否符合一贯性

这实质上是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者确定已审会计报表可靠程度的另一方面,即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可比性的问题。根据企业准则要求,一贯性原则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应前后期一致;二是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如果发生变动,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如果在所审计的会计核算期内没有遵循上述原则,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意见中予以揭示,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

(三)审计报告类型的选择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七号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表示何种审计意见,然而,从目前的规定来看,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区别仅在于程度不同,对于“个别”、“局部”、“重要”、“严重”等措辞的把握在实际操作中须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来完成。

三、专业判断影响因素的分析

制约专业判断合理性的因素很多,但下列因素应加以注意:

1.公认审计准则。公认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数量及质量的要求,阐明具体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及达到的目标技术。审计人员若偏离准则的要求须给以妥善的说明。

2.审计职业的竞争。审计职业的竞争增加了成本——效益意识,这就使有的会计公司可能以较少的审计成本来完成审计业务,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对每一具体业务缺少足够的把握。

3.法律诉讼与职业管理。倘若发表审计意见的根据不是很充分,则有可能招致各种审计报告使用人的错误决策而审计人员,同时,职业管理委员会(如同业互检委员会)也可能会给以处罚。

4.管理人员的道德行为。审计证据中的一大部分来自于受审单位管理人员提供的有关信息,假如证据的提供人——管理人员行为不轨,缺乏应有的正直性,审计人员应明确要求他们提供可靠的证据。

5.相关团体的业务。相关团体业务所产生的固有风险大大高于非相关团体业务,因为这其中业务双方的一方有可能左右或影响另一方,比如,母公司左右子公司的业务。对此应注意收集适当的证据。

篇6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审计工作 调查研究 课程设置

近年来,审计在人们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时期,为了紧跟会计电算化的步伐,广大审计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学者,进一步加深了对审计相关制度理论的研究,继而推动了审计方法与技术体系的不断更新和进步。而全国各大高校,不仅是审计学术理论的发源地,更是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重任。因此,了解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状况,并对这种状况进行比较深度地剖析,可以为我国未来审计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撑。

一、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现状,笔者对浙江省2所高校共计238名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展开了详细地实证调查,其中主要是采取问卷调查和电话采访两种形式。其中,一共发放问卷207份,回收192份,有效问卷174份。通过严谨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如以下各表所示: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

(二)职业期望

(三)工作岗位分布

(四)企业规模

(五)企业类型

(六)单位性质

根据上述实证调查结果,我们虽然不能得出比较确定性的结论,但至少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如下两个问题:首先,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总体较高,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与财务出纳类的就业岗位相比,审计工作岗位的择业率相对较低。这说明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选择基本上都比较倾向于财务管理方向,而对审计工作岗位的兴趣则不是太大;其次,上述统计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尽管我国对高级应用型审计人才存在着非常迫切的需求,但我国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合格审计人才的总体供量却呈现出明显的不足。

二、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现状的原因分析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对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和分析,并指出了其现如今所主要存在的两个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个:

(一)审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审计人才缺乏

高校作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义务为审计系统输送各种类型的、高素质的审计人才。根据现阶段市场对审计人才的目标需求,合格审计人才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方面,审计人才总体的合格性,即审计人才的总体数量要满足不同审计主体的人才需求。换而言之,就是高校培养的审计人才既要满足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的不同需要,也要M足各个重要行业的特定需要;另一方面,审计人才个体的合格性,即审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满足经济管理活动有效性审计的复合性要求,都必须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和能力。从当前的状况来看,我国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显然难以满足上述要求,这折射出了现行高校培养模式的弱点。因此,笔者抽取了全国5所高校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根据各大高校对会计、审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对高校培养的审计人才总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如下表所示:

5所高校审计专业(方向)专业主要课程设置一览表

从上述图表中,我们可以得知,我国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总体结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审计人才培养结构比较单一,一些高校基本没有审计学专业课程,缺乏对政府审计、内部审计、行政事业审计以及金融保险审计和工程投资审计等审计门类人才的专门培养;第二,高校一般将审计置于“大会计”框架之下,审计人才的培养以会计学专业为背景,这必然会导致审计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受到会计专业理论、思想以及技能的影响和限制,难以培养出兼具审计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总的来说,我国高校现行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缺失。

(二)学历教育难以满足审计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

首先,自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时期,社会对审计专业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同审计类型对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素质的要求不同。以政府审计为例,其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专业品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其中,专业品质包括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责任意识、职业谨慎和保密守法等,专业技能包括智力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技术能力等,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知识、财政金融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等。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各个方面的素质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可能根本无法胜任专业度要求极高的审计工作。

其次,近些年,尽管有些高校开展了审计专业的本科、研究生教育,但总体看来,培养审计专业的高校规模仍然较小。此外,很多高校本科专业的设置都是由高校自主把控,审计教育内容五花八门,陈旧落后,要么是过于抽象,过于理论化,让学生难以理解;要么是照搬国外理论,与我国实际的审计现实脱节等。这些现象致使审计专业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滞后,在这样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审计人才根本不能满足审计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

(三)审计事业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高

尽管近几年我国审计事业日益发展,但是同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尤其是审计事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比较低,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关于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其中,国家审计虽有相关法律对其进行系统的规定,但其在性质上隶属于行政机关,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待考量;而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则是缺少法律层面的支持。第二,由于审计工作缺乏专门的立法保障,直接导致在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无法统一推进审计教育工作,在实践中,除了国家审计机关会对从事审计职业的人员外开展培训外,其他机构、单位或企业,对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积极性。因此,审计事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低下导致高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方向时甚少考虑从事审计工作。

(四)审计工作岗位供给量较少

纵观我国各大高校,无论是本科院校亦或是高等职业院校几乎都设有会计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需要就业。目前已经发展为初级会计人才已人满为患,高级财务人才却重金难寻,市场供求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态势。而对于审计来说,其岗位供给量本来就比一般的财务出纳少,能力要求也比一般的财务类岗位高。以对财会人员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为例,笔者根据统计分析浙江省几家中小企业提供的数据得出,2016年上半年,这几家企业提供的三类主要财务类岗位比重如下:会计核算占比45%,财务管理占比32%,内部审计仅占23%。因此,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要求较低,选择性比较多的一般财会类岗位。

三、改善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状况的对策

根据实证调查结果可知,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从事审计工作岗位的情况并不乐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其原因是多方位的,但要想真正地区解决问题,还需要学生、学校以及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学生:提升自我以适应社会需求

首先,认清自我,做好定位。高校毕业生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理性的选择工作岗位,在面临来自各方的就业压力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避免盲目任性;其次,在校期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增强社会实践,增加就业筹码,审计岗位之所以受人瞩目就是因为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专业性,其知识体系并非一成不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树立学习进取的意识和态度,更要多参与社会实践,去企业公司实习,近距离接触审计工作,促使自身能力不断提升。

(二)学校:适时调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显然,高校毕业生的经验及能力暂时还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但是他们已经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再加上高校一贯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以及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和报告能力,这对于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种天然优势。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会计师学识水平的,能从事会计实务、会计研究的,并且兼具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及务实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针对审计职能的多元性,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兼顾不同的审计业务类型。审计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计专业知识、审计工具,引导学生树立审计基本思路,以扩大审计专业的适应性。同时,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结合社会对审计功能的需求,最好将其分为四大模块,即审计业务模块、管理审计模块、税务业务模块、咨询业务模块,每一大模块应当设立若干门核心课程。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第二,开设审计特色课程。事实上,针对不同行业审计业务的不同特征,各大高校只要能找准定位,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就能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设有特色、有侧重点的专业课程。如南京审计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由于其推行的“工程管理+审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许多工程管理类的课程可供审计学生选修,从而成为该校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极其具有优势,备受企业青睐。

第三,增设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审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要求,鉴于此,学校应当增加审计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相关课程。具体说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当涵盖两个个方面:一是审计专业知识,这一内容可以与其他专业课程融会贯通;二是审计专业品质,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应当为其核心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的独立原则、客观公正原则等,引导学生树立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感,为审计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社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尽管当前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但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却只增不减。为了促使学校能够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会计审计人才,社会上的各类企业以及机构也应当承担一份职责。比如,它们可以与高校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主题,同时联合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及地方审计机构等,吸纳高校的审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让广大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审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流程,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继而达到培养多元化审计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晶.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2]高巍、牛胜芹、崔仙玉.会计W专业基于就业需求培养模式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6).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现状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4]刘颖,徐洁.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1(5).

[5]李栋辉.我国高校审计本科教育的现状及改进[J].时代教育,2011(6).

篇7

关键词:非标准审计意见 个体特征 谨慎性 人才培养

一、引言

非标准审计意见的谨慎性与个体特征在学界引起关注有多年,当前已有诸多对审计师个体特征和审计质量的研究。其中,唐跃军(2005)从多角度对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分布和行业差异之关系进行了研究。肖序(2006)对非标准审计意见价值相关性做了研究。侯国民(2007)对上市公司首次披露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进行了研究。郭婷等(2008)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及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白宪生(2009)对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关联性因素做了研究。冯延超(2010)对审计师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判断进行了比较研究。叶琼燕等(2011)对自1991年以来有关签字注册会计师性别、年龄、从业经历、教育背景、是否为合伙人、是否为党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审计师个人层面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施丹等(2011)以2001到2008年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签字审计师性别和性别组成对审计质量和审计费用的影响。赵国宇(2011)对盈余管理和关联交易以及审计师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王兵(2011)以2001到2009年被处罚的注册会计师为研究对象,从市场反应、市场份额和审计收费三方面对注册会计师个人声誉受损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李江涛等(2012)以2009年深、沪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审计业务供给方特别是签字注册会计师个人特征对审计费用率的影响。张敦力(2012)以1999到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行业专长审计师能否鉴别不同属性、不同错报风险的盈余管理。

在当前的证券市场中,因投资者掌握的信息并不对称,很难有效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做出合理的判断,这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审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意见。审计需求理论认为,审计产生不是外部力量强制结果,而是社会力量选择所致,是委托人与人的共同需求。在审计关系中,审计师有着减少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和评价经营者经营业绩及出具审计报告的责任,即扮演隐性社会监督角色。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并预防审计风险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在不断放大,这要求审计师具备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而审计师做出审计意见会受文化程度、专业能力等个人特征影响。虽然目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主要因素是公司自身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盈余管理,但审计师因素依然重要。本研究从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学历、毕业院校、所学专业、是否为合伙人情况、执业年限、审计师签字顺序和工作单位是否为“四大”等环节对审计师出具的非标准报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二、问题提出

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规定,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书面文件。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结论出具下列类型之一的审计报告: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该准则同时对非标准审计报告意见的签署条件进行了规定:(1)如果审计师认为会计报表就其整体而言是公允的,但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做出或会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由于审计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如果审计师认为会计报表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未能从整体上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应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3)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无法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4)当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在意见段之前增加说明段,并清楚说明导致所发表意见或无法发表意见的所有原因,指出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本研究对1993年以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被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情况统计见表1。

备注:1、52*中包含20份带强调事项的保留意见,57*中包含10份带强调事项的保留意见,92*中包含1项带其他事项无保留意见。 2、1999年以前的数据参考《谁审计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市场分析》(1997―1999)以及2000年以后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http://.cn/)中的年报审计快报。

三、研究假设的提出

影响审计师做出审计结论的两大关键因素是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McClelland(1973)认为,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个体所拥有的能在某一岗位上取得业绩的潜在、深层次特质,它表现在与工作、业绩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相似或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等方面。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需经过专业培训,在执业过程和后续教育中形成并巩固专业胜任能力。学者Claus(2000)认为,审计的知识性理论是通过正规课堂教育获得的,而程序性知识是在执业过程中形成的,后续教育是对前两个阶段审计知识的强化和更新。一般而言,独立性有两层含义:它意味着正直性的一个方面,使所有职业人员接受责任,另一方面意味着避免可能损害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人员的客观性(John L C,1956),该研究包括了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Thoms G H,196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计师抵制客户选择性披露压力的能力(DeAngelo,1981)。Tom Lee(1991)认为,审计独立性是审计职业公正性的特点,是人类诚实天性总特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精神状态,不容许本人观点和结论变得依赖或屈从利害冲突方面压力和影响。这要求审计师在执行委托业务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要能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关于年龄,样本中的签字注册会计师35岁以下的占6.40%,36到45岁之间占45.40%,45岁以上占48.2%,研究求的所有审计师的平均年龄为45岁,平均数之下的年龄变量取值0,平均数之上取值1。关于性别,样本中男性的比例为66.83%,女性为33.17%。本文将签字注册会计师中有女性审计师的观测值设为0,男性设为1。关于签字顺序,样本中第一签字注册会计师(含独立注册会计师)占54.15 %,第二签字注册会计师占45.36 %,第三签字注册会计师占 0.50 %。本文设定第一签字注册会计师为1,第二签字注册会计师为2,第三签字注册会计师为3。关于政治面貌,样本中党员占94.57%,其他占5.43 %。本文设定党员为1,其他为0。关于学历,样本中的博士毕业生的审计师占1.20%,硕士毕业生的审计师占11.48%,本科毕业所占比例为50.60%,大专学历占31.54%,大专以下学历占5.18%。本研究将学历分成三个部分:硕士及以上、本科、大专及以下。当审计师的学历为大专及以下时取值为1,本科学历时取值为2,硕士及上学历取值为3。关于毕业院校,样本中的审计师最终学历毕业院校为重点院校占76.05%,重点院校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关于所学专业,根据我国学科分类法,并考虑与会计、审计专业等相关程度,本研究分为相关专业和不相关专业。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为相关专业,占67.61%;其他为不相关专业,占32.39。本研究把观测变量都为相关专业时取值为1,其他取值为0。关于是否为合伙人,样本中的合伙人占25.73%,本研究将观测变量为合伙人时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关于执业年限,样本中的执业年限10年以下者占20.41%,10年到20年者占74.84%,20年以上的占4.75%。研究中的审计师执业年限平均值为15年,执业年限平均值以下取值为0,否则取值1。关于工作单位是否为“四大”,在样本中,审计师的工作单位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占4.25 %,研究取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人员观测变量为1,其他取值为0。

3.模型设计

4.实证检验

实证检验的结果跟本文假设大体一致,但审计师的年龄、性别、专业、是否合伙人和工作单位等因素与本文假设有出入,分析原因是审计师更容易受到第一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影响,而第一签字注册会计师在公司一般为德高望重者,因此年龄因素影响不很明显。在性别方面,女性所独有的在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时,是出具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还是非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更具温和性。审计师所学专业对审计师影响不大的原因是当前注册会计师准入制度需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需要考过专业课六门,并需通过综合阶段考试,这种考试获取的知识影响力已经超越在学生阶段所学专业。审计师是否为合伙人对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影响不大的原因是因为,合伙人身为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之一对企业出具非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的影响更为深刻,因此在道德允许范围内,合伙人可能出具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的)。工作单位是否是“四大”对审计师的影响不明显,是因为签字注册会计师在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时,受其本人知识水平和经历的影响,而工作环境影响有限。

五、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个人因素对审计师在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时候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审计师的签字顺序、执业年限等个人特征都对审计师的谨慎性有显著影响,经验丰富和第一签字注册会计师比其他审计师更谨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我国的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培养以及审计公司的员工培训等提供一定的启示,可为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进行审计业务提供实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叶琼燕,于忠泊.审计师个人特征与审计质量[J].陕西财经学报,2011(2)

[2]王玉荣.商务预测方法(修订版)[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9

[3]吴粒,赵秀梅,郭涛,张明喜.影响审计意见因素的实证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5(4)

[4]陆正飞,童盼.审计意见、审计师变更与监管政策:一项以14号规则为例的经验研究[J].审计研究,2003(3)

篇8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效率;审计专长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01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1- 0004- 05

1 前 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5月,中注协了“关于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意见”,全面启动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战略。其中,审计效率和审计专长是衡量会计师事务所实力的重要因素。关于审计效率,管亚梅(2007)认为审计效率是指审计主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审计工作量,用公式表示为:审计效率=审计目标完成情况/审计主体时间、精力投入量。杨永森(2008)认为审计效率反映了会计师事务所在经营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它测度了会计师事务所在当前生产点土的效率与其处于“有效”前沿面上的效率之间的差距,反映了会计师事务所将多种资源转化为各种审计服务的能力。许汉友、汤谷良(2009)等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效率是审计质量和成本效益的有机统一,是在保持一定审计质量前提下的成本效益最大化。在提供相同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越少,审计产出越多,则其审计效率就越大。陈小亮(2009)认为审计效率是指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工作中,在保证既定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会计师事务所所投入的审计资源与所取得的审计业务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可见,学者们对审计效率的认识均来源于“生产效率”的概念,认为审计效率反映的是会计师事务所在经营活动中产出与投入之比。关于审计专长,夏立军(2004)认为,审计师行业专长(即通过事务所专业化经营后获得)是指审计师拥有的对某一行业的专有知识和专业技能;余玉苗(2004)认为,事务所行业专门化(即事务所专业化)是会计公司基于对行业知识和行业审计专长的高度重视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战略和市场竞争策略。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的特点是在某种或少数几种行业的审计业务中培育了特殊专长。纵观文献可以发现,学者们对审计专长的研究较为侧重于会计师事务所在某一行业的专业水平,而对事务所自身的审计实力研究较少。本文以中注协颁布的《2015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为样本,对审计效率与审计专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

2 文献回顾

2.1 审计效率

Chia-chi Lee(2009)用DEA分析方法研究台湾地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运营效率,结果表明,事务所规模越大,审计效率越高。Chen(2008)等研究指出,市场份额对会计师事务所生产率有确定影响,竞争程度加剧,市场趋于寡头垄断,将会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丰厚的利润。Banker,Chang,Cunningham(2003)等人和Chen,Lin(2007)的实证结果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生产率成长更为显著,而且不同人力资本对效率有确定的影响。Chang(2007)的研究发现,除了验证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效率的正相关关系外,事务所年限和雇员比率也对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贾宪威、刘文(2010)等认为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事务所规模、拥有的客户资源及宏观环境。他们运用DEA-TOBIT两阶段检验方法,对我国2008年总收入排前100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运营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的实践已经初现成效,人力资源和事务所规模都是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效率的重要因素。

2.2 审计专长

国外学者Zeff&Fossum(1967)提出了审计师市场份额(Auditor's market share )法,以审计师i在行业k中的市场份额,即审计师i在行业k中获得的审计收费占行业k中的总审计收费的比重来衡量审计师在某一行业专业化经营的情况。针对小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Yardley Kauffman Cairney etal(1992)在1992年提出了审计师投资组合份额(Auditor's portfolio share )方法,即以审计师i在行业k中的审计收费占审计师i总审计收费的比重,以衡量审计师的行业专业化经营。之后Neal & Riley(2004)又提出了“加权市场份额”( Weighted market share )的方法,以审计师市场份额为基础,审计师投资组合份额为权重,来衡量审计师的行业专业化经营。以上学者都是集中反映事务所专业化经营后的结果,如在某一行业的市场份额很高或是在某一行业取得的收入占事务所的收入有相当比重。而刘桂良、宋丹兵(2006)认为衡量审计师行业审计专长的指标分为审计师行业审计专长的显性指标和对形成行业审计专长有影响的因素两大方面。其中“显性指标”为审计师的知识结构、审计信息储备,“影响的因素”为审计师的执业特征。

纵观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审计效率和审计行业专长的单独研究较多,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观点,但是对审计效率与审计专长之间的联系研究较少。且学者们对审计专长的理解都是集中反映事务所专业化经营后的结果,而对事务所专业化经营的形成过程几乎毫无涉及。本文认为,事务所专业化经营是指以审计师的技能与服务对象的“专”,来实现审计产品的“精”与“高”的特色经营战略。因此,本文以中注协颁布的《2015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为样本,首次对审计效率与审计专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

3 研究假设的提出

余玉苗(2004)在分析行业专门化对审计效率的影响时,认为事务所行业专门化程度的提高可以使审计师积累越来越多的行业专门知识和技能,而这些行业专门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特点和交易流程,能够更加有效地识别客户可能存在的问题。另外,行业专门化程度的提高使审计师行业知识培训成本分摊在更多客户身上,降低了为每一客户承担的审计师行业培训成本,从而提高了事务所的审计效率。张琴、吴文鹏(2015)以2007-2013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审计师行业专长和投资效率的关系。得出审计师行业专长能帮助公司提高投资效率的结论。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能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减少委托问题,有效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时,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在与公司长期合作中,可以利用自己在该行业更权威更深刻的理解为公司提供增值服务,从而帮助改善公司的投资决策,并最终提高投资效率。可见,在审计师独立性既定的条件下,审计师如果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判断力,较强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储备,就能较快地帮助客户搜集审计证据,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于是,我们有以下假设: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效率与审计专长呈正相关。

4 实证研究及其结果

4.1 样本选取

我们以中注协颁布的《2015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为研究样本,部分数据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2015年综合评价前百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效率与审计专长如表1所示(仅列举出前20名会计师事务所数据)。

4.2 模型建立

4.2.1 衡量标准

(1)审计效率。俞彩平(2010)通过对 31个省级审计机关2002年――2006年的审计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审计执行力度越大、处罚力度越大,审计效率越高的结论。在审计领域,由于电子网络的发展,审计人员开始采取新的审计技术手段――实时在线审计方式,即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审查监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经济业务。Gordon B. Davis(2001)指出信息技术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了知识工作的效率:扩展了知识工作者的视野并增加了工作方法;增强了数据搜索和分析的能力;提高了沟通和协调的能力从而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工作时间和精力。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增加审计工作者的视野和工作方法,还能节约审计工作者的工作时间,同时通过实时在线审计和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降低了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从而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审计效率。综合评分的指标包括基本情况、内部治理、执业质量、人力资源、国际业务、信息技术、党群共建、社会责任、受奖励情况等多种指标,考虑的范围较为全面,因此将综合得分对数作为产出指标来反映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效率较为合理,并用Y表示。

(2)审计专长。事务所专业化经营是指以审计师的技能的“专”,来实现审计产品的“精”与“高”的特色经营战略。审计师技能的“专”是指审计师的行业审计专长即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基于“显性指标”和“影响因素”,我们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中CPA总人数和CPA人数占事务所总人数的比重两要素作为审计专长的衡量标准,并对两者分别赋予0.5、0.5的权重。用X1表示审计专长。

4.2.2 模型建立

针对假设,我们用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度量数值型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在相关系数R大于零即假设成立的前提下,我们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审计效率与审计专长之间的具体线性关系。这里,我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是:

Y=β0+β1 X1+β2X2+β3X3

注:X1、X2、X3分别表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专长、人均收入对数及规模(用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所数量表示)。

4.3 相关性分析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看,在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中,审计效率和审计专长的标准差较大,不同事务所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根据审计效率―审计专长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审计效率与审计专长近似成线性关系。通过表2相关性检验可知,排除了控制变量人均收入对数及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影响后,审计效率与审计专长的相关系数为0.687,其相关系数检验的概率P值为0,显示为较强相关,这表明审计专长越强,审计效率也会越大,但这只是定量判断。另外,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低于80%都不会对回归方程产生危害,可以进入回归方程。

4.4 回归分析

4.4.1 分析“审计效率―审计专长”

利用SPSS可得出如表3所示的审计效率―审计专长线性回归分析表,并得出审计效率Y与审计专长X1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为:

Y=2.433+0.235X1+0.152X2+0.004X3

由此可知,审计效率与行业专长之间呈正线性相关关系,假设成立。由表达式可知,审计效率还与会计师事务所人均收入和事务所规模呈正线性相关。贾宪威、刘文、侯路、李林春(2010)认为审计业务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最为传统的业务,也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营业务,审计收入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总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根据中注协的2015年总收入排前100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信息,百家所总收入为445.55亿元,而审计类收入为393.70亿元,比重高达88.36%。可知,CPA行业对审计类业务的依赖度相当高。而在规模上,Dye(2008)认为大规模的事务所其财产较多,面临投资者的诉讼时财产损失也较大,因此大事务所通常要比小事务所有动力保持独立性,发表准确的审计意见,其保持高效率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专长水平、事务所的业务收入、扩大事务所的规模并提高综合评价中的基本情况、内部治理、执业质量、人力资源、国际业务、信息技术、党群共建、社会责任等各方面水平,同时减少处罚和惩戒次数,从而提高自身的审计效率。

4.4.2 单独分析审计效率的衡量因素对审计专长的衡量因素的影响程度

(1)综合得分与CPA人数。由表4可知,综合得分与CPA人数呈正线性相关关系。许汉友,汤谷良,汪先娣的研究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属于典型的人力资源型的组织,对其影响重大的不是其资本金的多少,而是其拥有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及其经验的积累。会计师事务所唯有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本优势,增加CPA人数,才能在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综合得分与CPA比重。由表5可知,综合得分与CPA比重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当CPA比重小于15.71%时,综合得分随着CPA比重的增加而增加,而当CPA比重大于15.71%时,综合得分则随着CPA比重的增加而减小。当CPA比重为15.71%时,综合得分达到最大值。

5 结 语

本文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2015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为样本,探讨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效率与审计专长之间的相关性。本文的研究发现:审计效率与审计专长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线性表达式为:

Y=2.433+0.235X1+0.152X2+0.004X3

CPA人数、百分比及经验是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效率的重要因素,符合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实践情况。CPA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才会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效率。而随着事务所进一步做大做强,规模变大,自然需要更多的注册会计师来吸引到更好的客户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审计师的审计专长包括财会审计理论知识水平、计算机水平、政策法规水平、实际工作能力水平的高低以及审计人员的敬业精神等,这都决定着审计效率的高低。随着信息系统应用的普及,各种组织使用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产生的电子数据越来越多,海量的数据增加了舞弊审计的难度。计算机舞弊手段也不断发展。电子化和网络化环境使得作弊手法越发隐蔽,数据难以追踪,审计无从下手。审计师在保证审计财会知识的同时,也要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利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网络审计技术的舞弊审计模型,增强审计师的实时审计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审计专长水平,同时可结合审计专家系统、知识共享、激励等方式,提高审计效率,进而提高审计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管亚梅.审计效率的制约因素剖析及策略选择[J].事业财会,2007(5):59-61.

[2]许汉友,汤谷良,汪先娣.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之DEA分析[J].会计研究,2008(3):74-81.

[3]杨永森.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2009(4):71-73.

[4]陈小亮.制度环境对我国审计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会计学院,2009.

篇9

审计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以及审计报告整个审计过程,审计工作的质量就是审计判断的质量。

1.审计职业判断的定义。所谓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审计目标,运用专业知识,依据相关标准,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审计对象和主观审计行为作出的某种认定、评价、选择和决断。

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审计判断的基本方法是识别和比较,审计判断的内容既包括事项判断,也包括审计人员的自身判断,审计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估计、断定或选择。

审计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就是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除此之外,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的主要事项或活动和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确定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的会计、审计问题、对初步审计策略的选择、审计证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价、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审计意见类型的选择以及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审计判断涵盖了整个审计过程,越是审计的关键之处,越是需要审计人员准确的专业判断。

2.审计人员在职业判断中的地位。在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作出审计结论时,以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方法对审计项目的不确定事项和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经济环境的多变化、审计事项的复杂化,使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很难找到直接的证据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两性”特征加以证明,在寻找客观证据的同时,通常还需要有一定科学性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所以,在审计领域里,职业判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计概念,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它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但作为一种主观性判断,它不仅要受所收集信息的影响,还要受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其间既涉及审计事项,也涉及审计人员的行为,判断对象的复杂性及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决定了审计职业判断的复杂性,使审计职业判断充满了变数。审计人员是审计判断的主体,是审计判断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从整个审计过程来看,所有的审计判断都是由审计人员的活动,审计判断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因此,对于审计判断绩效而言,审计人员的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一旦在某一具体事项的分析判断上出现失误,就可能会作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审计结论。因此,明确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审计人员合理判断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二、审计职业判断与会计职业判断的比较

虽然在会计和独立审计实务中都要运用职业判断,但是由于会计和审计职业特点不同,所处理的业务特点不同,两种职业判断的概念、运用、目的及对判断者的要求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尤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两者的区别就更加明显。

1.审计职业判断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独立审计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而许多会计事项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处理方法的选择,报表中披露哪些信息也要由会计人员通过职业判断来确定。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的审计,实际上是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再判断。由于客观局限性,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审计对象的真实面貌作出完全的评价,因而注册会计师即使依据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也并不能保证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和舞弊。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在编制和实施审计计划时,力求使会计报表中没有更大的错误与舞弊;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考虑被审计单位和客观环境对存在的错误与舞弊的影响,发表不同类型的审计意见。

2.审计职业判断对判断者要求更高。两者相比较而言,会计职业判断之标准和目的更为明确,而审计职业判断除了依据专业标准外,在较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经验,通常没有非此即彼的选择。比如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有许多的风险水平可供选择,也不存在出现某种情况就选择某一相应风险水平的情况。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一刻也离不开职业判断。因为每项审计业务都有不同的特点,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等诸多因素,用一个不变的数量指标来规范种类繁多的审计业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情况,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可信度。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三、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

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增加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广博的知识可以为作出恰当的审计判断提供有效的保证,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就应该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专业审计技能和政策水平。同时,还要有目的地锻炼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风险意识,在处理问题时力求全面,尽量消除主观偏见对审计判断的不利影响。注重执业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与实践经验的多寡密切相关,丰富的经验是判断准确的重要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要经常作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执业经验,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判断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判断的准确性。

2.加强风险意识,努力开展风险导向型审计。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也日趋复杂化。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现代审计普遍采用抽样的方法来进行审计工作,但抽样审计技术无法保证发现被审计企业的所有错误和舞弊,所以审计人员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规避机制,设立风险基金,在进行审计判断时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力求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3.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体制。对于改变审计人员靠被审计单位养活的管理体制问题,可采取设立中间机构的办法来解决,即设立一个中间机构由其向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负责为被审计单位选取事务所,同时对审计人员所得出的审计结论负有监督责任,承担监督义务。审计人员及中间机构都要对审计结论负责,中间机构要根据工作质量对事务所进行评级,同时也要受相关利益者的监督。

4.改善审计判断手段,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审计人员应加

强对分析性复核的重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加深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重大方面的关注和了解,提高应有的执业敏感性。在审计的全过程中,应合理地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通过分析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异,分析会计报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合理性,分析不同期间的可比信息及行业其他单位可比信息的趋势,与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数据相比较,准确把握和发现重大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错弊,有效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5.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评价。为了准确、有效地发现重大会计错弊,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目进行审计时,必须注重对非会计信息的利用。要注重对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经营发展前景、主要供货商及客户变化的了解,注意企业经营环境及行业准入限制的变化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反映的普遍性因素,同时还要注重对企业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及其变更的原因、企业异常交易、关联交易以及期末时点附近的交易等影响会计报表公允所反映的特殊因素的评价,对企业的异常经济行为和超过其获利能力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以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

6.明确审计责任,建立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在民间审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质量控制准则是专门为控制审计质量而对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管理性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质量控制系统,明确审计责任,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

篇10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部化 会计师事务所 新契机

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来看,内部审计外部化,也被称为内部审计,其实质是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存在的管理咨询或会计服务业务的延伸。在西方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有为数不少的实行了内部审计外部化。据美国内部审计协会的调查。美国采矿业、汽车业、建筑业、业、地方政府等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企业(或组织)的比例分别为42.9%、50%、9.5%、50%、15.6%(宋建波等2004),几乎涉及各行各业。我国近几年也对内部审计外部化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综合国内外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际情况,其外部化的动因主要有:节约财务预算开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替代不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更看重注册会计师的能力。,由于审计市场日益饱和,边际收益下降,迫使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空白,不得不拓展服务范围,谋求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于是,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施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一、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内部审计业务的优势

1.成本优势。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审计在加强组织内部控制,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组织开展内部审计,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配置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来进行;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外部专业审计人员来进行。如果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往往会发生机构办公费、人员培训费、工资及福利费、差旅费等费用,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如果组织内部某项业务的交易成本大于将其交由外部组织来完成的交易成本,组织会倾向于将此业务交由外部组织来实施。此外,内部审计对组织来讲,并不像生产经营、日常管理那样是一种经常的行为,这样组织在需要的时候,从外部聘请独立审计师对其进行内部审计并提出报告,不仅节省了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和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的费用,而且在不进行内部审计时便不必支付内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这便大大节约了企业的财务支出(宋建波等2004),尤其对于规模不大的组织,可能承担不起常设内部审计机构的费用开支,即使那些已经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其在内部审计方面所花费的支出也可能大于产生的效益,此时,若将内部审计业务交由经验丰富、信誉较好的外部组织进行,往往既可以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目的,又可以节约内部审计成本。

2.专业胜任能力的优势。1999年,IIA(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第61届年会对内部审计作出了全新定义,提升了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也扩展了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IIA认为,内部审计是一项旨在增值和改进组织运营状况的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改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张巧良等2005)。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会计、审计知识,而且还需要懂得学、、统计、信息技术、工程、税收、、环境事务和其他有关方面的知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许多人对审计一知半解,一些组织不重视引进专业人才,却把组织闲散人员,领导不喜欢的管理人员塞进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有职无权,工作难以开展。况且组织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不合理,审计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据统计,20万内部审计人员80%以上为财务人员,而在西欧,则是财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法律人员各约1/3(殷亚捷2003)。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作为熟练的鉴证专家,大多经过合格,并受过正规训练,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执业经验,所以其专业胜任能力多优于内部审计人员。此外,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士长期从事鉴证、咨询业务,服务对象遍布各行各业,在同一个行业内部又有众多的企业和组织,在执业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职业敏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能力,这样在进行内部审计时,既可以借鉴较好组织的经验,又可以吸取较差组织的教训,能发现内部审计中存在的,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完成内部审计任务。再次,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吸收有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工程预算、税收、经济法律等相关方面的人才,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人才资源,协同实现内部审计的增值目的。

3.独立性较强。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隶属于组织内部,他们与组织的管理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其他机构及其人员有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内部审计机构为了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必须主动同管理层协调好关系。在这种利益关系的牵制下,内部审计可能会流于形式,或者因丧失独立性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对于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来说,由组织外部的注册会计师或其他合格专业人士执行组织内部审计,由于他们独立于所有者和管理者,又有严格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约束,因而他们不会深陷复杂的关系圈中左右为难,能够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对组织运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并客观地报告审计结果,提出审计建议。

二、师事务所拓展内部审计业务的对策

1.走专业化道路。审计市场是高度竞争的,在审计市场,由于众多会计师事务所的存在,在位的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面临着大量的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威胁,需要稳定原有客户群;另一方面,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满足客户特殊的专业化需求,树立专业化的竞争优势成为当务之急。从国内外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践情况来看,一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组织已经将一些高度专业化的内部审计工作委托给专门的会计职业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这不仅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效率,而且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展现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但是,由于内部审计的范围日益广泛,其重点以与财务有关的业务事项的审计为主,还包括财务管理、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不正当行为发现、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环境保护等(张巧良等2005),几乎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虽然总体上优于内部审计人员,但相对于内部审计的发展和范围的扩大,其专业素质并不普遍具有内部审计所需的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因此,会计师事务所要开展内部审计业务,应当配备内部审计的专业人员,进行内部审计的专业培训,引进企业管理、咨询、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专业化的内部审计服务,帮助被审单位改善内部管理,使被审单位切实感受到事务所所提供服务的有用性,以此树立事务所新的专业致胜能力。

2.树立品牌服务意识。品牌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资产。审计质量高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赢得对它的承认和奖赏。这个品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赢得广泛的客户源;(2)审计收费较高;(3)能够吸引优秀的注册会计师加盟到会计师事务所效力。相反,对于审计质量低的会计师事务所,其品牌是一块负资产,社会公众应给予否定和抛弃(姜金香2004)。如果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内部审计能揭示组织存在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帮助组织实现其增值功能,改善管理,那么就会树立会计师事务所在内部审计方面的品牌优势,使客户真正体会到事务所在内部审计方面的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功效的发挥取决于需要内部审计的客户是否重视内部审计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人员执行内部审计的努力程度两个方面,客户重视和审计人员努力是双方提升内部审计功能的最优策略。会计师事务所要树立内部审计的品牌,一方面要争取客户管理层的重视,另一方面,在内部审计时的努力尽职是惟一的占优策略。注册会计师只有努力工作,突出专业服务特点,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在内部审计时,客户现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内部控制等,积极提出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管理建议,才能取得客户的信任,树立良好的口碑,使客户认识到事务所提供服务的价值,从而为长期合作打下基础。

3.遵循职业规范,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审计的约束力比进行独立审计业务要小得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可能会丧失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而倒向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一方。为了限制这种自利行为,会计师事务所更应严格要求执业人员在执行业务时(不论是审计业务还是非审计业务)认真遵循各项职业规范,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对其遵循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

4.建立内部审计理念。现代内部审计理念的核心是: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善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应当对被审部门抱信任的态度,与他们讨论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计划采取某些审计程序的理由,取得其理解和支持。应当与被审人员进行良好地沟通,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错误和问题的实际及潜在,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以口头的、非正式的形式向管理当局报告,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在提出最终审计报告时,应多采用建设性的措辞,重点放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指出改进的可能性和改进措施上。对于连续内审的客户,应当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讨论内审计划,并对前期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问题、审计措施进行追踪审计,确定被审单位是否已采取了解决问题的行动及行动的效果。

1.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2002

2.余玉苗。审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