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范文
时间:2023-03-23 03:3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上市公司审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不确定事项不等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确定事项包括或有事项,但范围比或有事项大,主要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事情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任何不确定事项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已经发生的事项,二是尚未发生的事项。注册会计师对已经发生的事项有可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对尚未发生的事项则无能为力,审计证据有可能在将来才能获取。因此,不确定事项并不等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遇到不确定事项,就简单地出具保留意见或拒绝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
2.不确定事项不等于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确定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没有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两码事。如果被审计单位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不确定事项进行了适当会计处理和披露,就不算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持续经营能力问题是比较复杂的不确定事项。如果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报表中进行了适当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在意见段之后增加说明段,描述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以及管理当局拟采取的改善措施。如果被审计单位未在会计报表中进行适当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在意见段之前的说明段中描述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以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事实,并指明被审计单位未在会计报表中进行适当披露。
3.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而被审计单位仍按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且被审计单位已按其他基础重新编制了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6号——特殊目的业务审计报告》的规定办理。
4.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但管理当局拒绝就持续经营能力作出书面评价,而会计报表仍按持续经营假设基础编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关于对重大事项强调问题
2001年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共有124份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意见段之后增加了说明段,其中97份为带说明段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7份为意见段之后带说明段的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涉及的事项主要包括八项减值准备计提、未决诉讼、大额逾期借款、持续经营能力、重大交易事项的法律手续不完备、关联方占款以及为关联方担保等关联交易、资产重组、提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前任注册会计师或专家的工作、补贴收入、非经常性损益、一次易取得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较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发生变更等。上述事项固然属于重大事项,然而有些事项放在意见段之后的说明段是不合适的,需要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把问题搞清楚。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出具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我们在近期修订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中明确规定,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在无保留意见或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说明段:(1)强调有关持续经营的重大事项;(2)存在可能影响会计报表的重大或有负债;(3)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发生变更且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4)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与已审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不一致;(5)更新前期审计意见;(6)强调某一重大事项(持续经营除外)。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说明段中指明,“此外,我们提醒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本段内容并不构成对会计报表的任何保留,也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通过采取这样的措施,一方面可以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某些会计师事务所以描述事项代替发表意见的行为,防止把本应发表保留甚至否定意见的事项放在意见段后表述,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会计报表使用人更加明确地理解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此外,我们还在起草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5号——审计报告(试行)》中作出了一些禁止性的规定,限制把某些事项放在意见段之后的说明段中作出表述。
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问题
2001年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中,约有50份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涉及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问题,其中28份为带说明段无保留意见,10份为保留意见,12份为拒绝表示意见。在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中,涉及坏账准备的比重较大,有41份,短期投资跌价准备2份,存货跌价准备7份,长期投资减值准备9份,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份,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份,在建工程减值准备4份,委托贷款减值准备2份(有的审计报告涉及若干项减值准备)。此外,还有若干份审计报告仅仅提及了应收款项本身,未明确提及减值准备问题。
从目前来看,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出于增发、配股或保持业绩的需要,少提或不提资产减值准备,另一种倾向是为以后的资产重组、扭亏为盈、保住上市资格或避免ST处理打基础,而多提资产减值准备。从50份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仅在意见段之后的说明段中描述了被审计单位计提减值准备的事实,而未对减值准备计提的充分性与合理性作出实质性判断;还有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以审计范围受限从而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由,同样未对减值准备计提的充分性与合理性作出实质性的判断。应当指出的是,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属于会计估计而非不确定事项。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与上市公司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动机以及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复杂性有关,但也反映了某些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存在问题、未能勤勉尽责的情况,从而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的信息有用性大大降低,浪费了社会资源。
为了进一步规范出具恰当的审计报告,我们在近期起草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5号--审计报告(试行)》中明确规定:(1)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作出的重大会计估计是合理的,并进行了适当披露,注册会计师决定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不应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说明段对重大会计估计事项作出强调;如果管理当局作出了重大会计估计变更,且变更是合理的,并进行了适当的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说明段,以强调说明有关会计估计的变更事项及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2)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作出的重大会计估计不合理,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3)如果审计范围受到被审计单位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以致无法评价重大会计估计的合理性,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拒绝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
关于提及其他主体的工作
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提及其他主体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被提及的主体通常涉及其他注册会计师、前任注册会计师以及专家。根据统计,在1993-2001年之间,提及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约有50份,提及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约有20份,提及专家的审计报告约有10份。
1.提及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近年来,某些会计师事务所以带说明段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方式提及其他注册会计师的现象比较突出,通常采用“(完全)依赖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以及“根据我们的审计及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等措辞。此外,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时也使用了“我们未复核”或“(完全)依赖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等责任不清的表述方式,或未在审计报告中充分解释无法信赖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理由等。众所周知,某些上市公司年度利润主要来源于其子公司,而这些子公司往往是设在境内的高科技公司或设在境外的销售公司,潜藏着很大的财务欺诈风险。主审注册会计师不对境外子公司进行审计,或无法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只在审计报告中提及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回避可能承担审计责任的做法并不妥。
为了进一步规范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提及其他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我们在近期起草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5号--审计报告(试行)》中进一步明确规定:(1)如果对其他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均表示满意,对其一贯执业情况等方面已经熟知并认为良好,且对其他注册会计师本次的审计范围和审计工作质量感到满意,主审注册会计师一般不应在审计报告中提及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2)主审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不应在审计报告中的引言段、范围段和意见段提及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也不应在意见段之后增加说明段提及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以免被误认为是发表保留意见或者把责任分摊给其他注册会计师;(3)如果无法对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进行复核或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不能满足要求,且无法直接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主审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并考虑在审计报告中提及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但不应被视为将其责任分摊给其他注册会计师;(4)主审注册会计师如果决定在审计报告中提及其他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应当在意见段之前的说明段指明双方的审计范围,及由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或其他重要项目占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整体各该项目的比例,清楚地说明导致所发表意见的主要原因,并在可能情况下,指出其对会计报表反映的影响程度;(5)主审注册会计师在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不应使用“我们未复核经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贵公司所属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我们完全(或部分地)依赖于(或基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根据我们的审计及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或类似表述。
2.提及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当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时,通常会出现在审计报告中提及前任注册会计师的问题。根据统计,有相当一部分后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提及前任注册会计师时,不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第14号——期初余额》的要求。比如,在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中仅仅简单描述“上年度会计报表经XXX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事实,而没有明确期初余额对所审计会计报表的影响;甚至有个别会计师事务所在说明段中使用“贵公司上年度会计报表非由我所审计,我们对本年度会计报表期初余额不予置评”的措辞。
我们认为,如果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不存在重大影响,后任注册会计师不应在审计报告中提及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如果期初余额对会计报表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影响,后任注册会计师可以提及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并应当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第14号——期初余额》的要求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为了进一步规范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提及前任注册会计师的行为,我们在近期起草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5号——审计报告(试行)》中进一步明确规定:如果期初余额不存在影响本期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决定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不应在意见段之后的说明段中提及前任注册会计师,以免被误认为是发表保留意见或者把责任分摊给前任注册会计师。
3.提及专家的工作。根据统计,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专家工作的情况在近两年来开始增多。某些会计师事务所明明知道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在玩数字游戏,明明知道专家的工作不甚合理,将导致收益确认存在问题,但为了满足上市公司的要求,或回避可能承担的责任,只是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说明段提及专家的工作,或虽指出会计报表部分地依赖于专家工作的结果,但又不说明专家工作的方法、程序及其结果对会计报表的影响。这种做法不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第12号——利用专家的工作》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专家工作的行为,我们在近期起草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5号——审计报告(试行)》中进一步明确规定:(1)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不应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专家的工作,以免被误认为是发表保留意见或把责任分摊给专家。(2)如果专家工作结果致使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意见段之前的说明段中提及专家的工作,包括专家的身份和专家的参与程度等,并清楚描述所发表审计意见的理由。
关于对前期会计报表发表的意见不同于原来的意见
当会计师事务所连续接受审计业务委托时,则至少前后两期(前期及本期)会计报表是由其审计的。当前期的会计报表在本期的比较会计报表出现时,是第二次出现。此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意见不但涵盖本期会计报表,也涵盖再次出现的前期会计报表。会计师事务所再次对同一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做法,称为更新前已发出的审计意见。
当会计师事务所更新前已发出的审计意见时,两个审计意见的日期一定不同,第二次审计意见的日期接近目前。至于审计意见的种类,可与以前发出的相同或与以前发出的不同。在审计本期会计报表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影响用于比较的前期会计报表的情形或事项。如果注册会计师因被审计单位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对前期会计报表发表了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而该前期会计报表已经在当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重新编制,那么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应当指明该会计报表已经重新编制,并对该重新编制的会计报表发表无保留意见。目前,有些会计师事务所虽然认可被审计单位对前期会计报表进行重新编制,但对当期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时,尤其对比较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时,只字不提被审计单位重编会计报表的事实,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明明记得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年度会计报表发表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怎么在比较会计报表中却变成了无保留意见?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近期起草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5号——审计报告(试行)》中要求:如果被审计单位已经在当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重新编制了前期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意见段之后增加说明段,指明发表不同意见的所有主要原因。该说明段应当披露:(1)前期审计报告的日期;(2)前期发表的意见类型;(3)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形或者事项;(4)注册会计师对于重新编制的前期会计报表发表的意见不同于先前发表的意见。
此外,在IPO会计报表审计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因为中国证监会对某些公司实行专项复核,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能没有发现的问题,而负责专项复核的会计师事务所却发现了。如果问题重大,公司应当重新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重新出具审计报告。最近发现,有的会计师事务所把两个审计报告同时放在申报材料中,给会计报表使用者造成误解:对同一会计报表出具两个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而审计报告文号和日期却不一样,也不解释原因。应该说,最简单的办法应当将第二个审计报告放在申报材料中。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发现的问题不重大,出具的审计报告没有问题,坚持将两个审计报告同时放在申报材料中,应当在第二个审计报告意见段之后增加说明段,说明公司重新编制或调整会计报表这一事实。
[提要]我们在研究2001年上市公司的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并对2001年之前的审计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持续经营能力、对重大事项的强调、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以及其他主体工作、对前期会计报表发表的意见不同于原来的意见等几个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并从理论上就如何出具审计报告谈一些意见。
篇2
1.1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职责相近
事实上审计委员会应该是独立的董事构成,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董事的聘用及工资都是由董事会研究决定,董事或者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利益受多方面的限制,并不能够很好的展开工作,在我国现有的股份公司中,很多机构并不合理,有些大股东处在优势地位,决定公司的事物,掌握公司运行的权力,独立的董事并没有知情权和处理公司事物的能力,其监督作用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加之董事往往在多个部门任职,可见,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职责规定存在重复,难以进行独立工作,影响监督作用的发挥。
1.2国有上市公司投资主体缺乏,使得内部审计缺乏权威
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大量国有资本的存在,国家享有资本的所有权,然而,国家在企业的人格化代表是国有资产委员会,这就形成了很长的链条,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管理难度较大,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应有的权威性。
1.3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上市公司的融资范围较广,设计利益体较多,现在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常常受到政府行政的干预,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因,导致企业管理层人员并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企业的利益得不到实际的保障。
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计缺乏完整的独立性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在国家干预下建立起来的,因此,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我国股份公司需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构成,然而,对于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机构都空有形式,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缺少完整的独立性,工作人员的工资由单位负责人支配,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受到自身利益的限制,内部审计经济上也缺乏完整的独立性,充足的经费保证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然而,对于内部审计的经费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使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工作得不到支持。
2.2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较差
审计职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还没有真才实学,尽管从事审计多年,但是审计理论水平及业务技能都一般,不能胜任日益变化的工作。内部审计机构中专业构成单一,只能开展财务审计和其他以企业的会计资料为基础的审计咨询服务,不能扩大业务范围,具有职业资格的内部审计师比较缺乏,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履行职责时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经常参与厉害冲突的工作,独立性遭到侵蚀且难以维持权威性,另外在工作中,审计工作人员经常违反保密性原则。
2.3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业务无章可循,检查缺乏效率和诚信,外部检查滞后,工作不规范,内部审计重点和成效不突出,尽管人们对于审计的认识有所提高,但是缺乏力度、广度和深度,其审计重点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没有项目的计划阶段,只是事后才报告,缺乏风险评估技术、内部审计控制等,这些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3上市公司审计状况改善的措施
3.1完善审计委员会的职能
审计委员会应该履行监督和审核外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因此,应该聘用拥有专业会计和财务技能的专业人士,以此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实性,此外,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和披露以及协助和管理公司内部审计工作,都是审计委员会应该开展的工作,因此,还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多聘用精通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3.2加大公司的支持力度
公司的支持是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公司高管的态度影响审计工作的成效,公司的外部环境是影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进展程度的外在因素,公司的资源是审计委员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总之,公司的支持就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公司的规章制度给予审计委员会工作的支持,是其获得工作成效的保障。
3.3确定合理的内部审计结构
在上市公司中,英美国家的内部审计比较分散,公司权力集中在董事会,经理人负责公司的运营,董事会严格保证审计机构的权威,因此,审计委员会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及权威性,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应该将其设置在权力较高的部门隶属下,以保持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权威性。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帮助上市公司更好的实现预期利益,提高审计部门在上市公司中的服务力度。此外,还应该根据公司的股本结构,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我国的股权较高,但是民营企业因为自身条件的不足,经常购买国有股权,导致法人股比重上升。协调并且统一审计委员会、监事会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虽然我国已经颁布几项规定来规范各自的职责和功能,但是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来看,各部门人员的配备、内部审计程序并没有达到合理的标准,我国应该出台更多规定,来规范内部审计的程序集监督标准,通过具体的法律法规来增强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责任,确保其在上市公司中作用的发挥,加快建设内部审计协会与制度的建设,尽快完善行业管理体制标准,将行政强制管理向社团行业自律发展,将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
3.4转换方法使其顺应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
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已经有比较成熟、完整的体系,在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划分、工作计划的开展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成绩,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经验,以资产运营为中心,开展内部审计管理的责任制度,将受托责任向多级化方向转变,对受托人提交的报告认真进行审核,重新认定,以此强化资产的有效管理,提高资产的运行效果。
3.5优化审计工作团队整体结构
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条件,选聘优秀的工作人员,引进高素质的注册审计师,组建一支专业水平高、业务素质高、工作经验充足的工作团队,可以将公司内部的审计水平提高一个层次,经济活动是不断发展的,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获得最新知识,满足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变化,增加审计人员统计、计算机、经济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借鉴国外先进审计技术和方法,多渠道获取经济发展的最新消息,优化群体结构,有条件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工程技术专家等,形成公司发展的强大合力,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4结语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原因及对策
一、案例回顾
万福生科农业开发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万福生科)是一家从事稻米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该公司于2011年9月27日正式登陆创业板A股市场。2012 年 8 月,湖南证监局在对万福生科进行常规稽查时 ,从该公司银行流水中检查资金流向,经对照发现虚增收入等涉嫌财务造假违法违规行为。2012年10月29日万福生科复牌,股价直接封死跌停,11月23日万福生科被深交所公开谴责,2013年3月2日,万福生科在的自查公告中承认财务造假累计虚增收入7.4亿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左右。2013年3月15日再次受到深交所谴责,万福生科可能成为创业板第一只退市的股票。
对于证监局对万福生科的常规稽查就能查出的错误,作为万福生科的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对万福生科进行发行上市审计和 2012年年度报告的审计中均没有发现该问题,并对该期间的财务报告进行了审计,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为此,证监会通报了中磊会计事务所的审计过失,并没收该事务所非法所得并处以2倍罚款,对签字会计师给予了警告及罚款。
二、万福生科舞弊动机
从国外的“安然事件”到国内的“银广夏事件”,再到现如今的万福生科舞弊案,企业财务造假案频发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解决舞弊案件的同时,我们需要从源头上认识财务舞弊的动机。在众多舞弊理论中,笔者认为舞弊三角理论是最能合理解释万福生科这类中小企业舞弊原因。
舞弊三角理论是由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提出,史蒂文-阿伯雷齐特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形成,该理论认为舞弊产生的原因是由压力、机会和借口组成。
(一)压力因素。压力因素指舞弊者的行为动机,主要包括舞弊者的压力动机、经济动机,体现在公司上市、配股、逃避退市的动机或者地方政府增加业绩的需要。
上市是企业快速成长的最佳途径,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能够给企业带来质的飞跃。此外,上市能够大大增强企业抵抗风险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上市公司大多是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所以当公司遇到困难时,政府也会大力扶持。万福生科在上市前三年公司的净利润实际仅为2 000万元(包括政府补贴1 075万元),但其为上市编造谎言,人为将净利润做大8倍。 2011年9月15日,万福生科顺利上市,首募即募得4.25亿元,其发行价格更是取得了25元/股的高价。IPO的成功催生了万福生科的贪婪,万福生科的万福生科各大股东尝到了上市融资的甜头,此后为了使限售股解禁后能卖个好价钱企业继续加大了造假力度,以求通过融资获得更多资金。
(二)机会因素。机会因素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舞弊后能够隐藏其舞弊行为或者可以逃避惩罚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主要源于制度的缺陷,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失效、外部审计制度缺陷、证券发行制度缺陷、创业板退出制度缺陷、法律规范不健全等因素。
1.外部环境提供造假机会
1.1 创业板市场存在问题。创业板市场源于主板市场,却又不同于主板市场,高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资金是创业板市场的最大特点,而投资者对于创业板高成长性的非理性预期导致了高发行价和高市盈率,而高发行价和高市盈率导致了资金的高超募,给舞弊者带来更大的利益驱动。
1.2 外部监管不力。在保监会对万福生科案的处理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万福生科的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和审计机构中磊会计事务所也难辞其咎。保荐机构缺乏约束与规范与万福生科合谋进行造假,中磊会计事务所为了不菲的佣金,丧失审计独立性。
2.内部治理创造机会。万福生科的股权结构形成“一股独大”的局面,其实际控制人与第二股东为夫妻关系,两人所持股份高达公司全部股份的59.88%,而股权过于集中、控制权过大的情形使得公司向着龚氏家族利益最大化方向发展,极易产生舞弊行为。公司所有权与管理权未分离,实际控制者与公司经理为同一人。监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成员曾是董事会成员家属,这使得监事会监督职责完全不独立,公司内控形同虚设。
(三)借口因素。借口因素又称为自我合理化因素,是指舞弊者为自己的舞弊行为为找到一个自认为合理的解释,使其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并以此来说服自己实施舞弊行为,例如,宣称自己是被迫的、自己是善意方等。
万福生科从2008年开始造假,最初目的是为了上市,而在这个过程中,保荐机构、审查机构、政府部门不仅没有成为造假的阻碍反而成为了助推剂,这不禁使得由农民出身的龚永福认为上市造假理所当然,于是也不再担心造假行为败露。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原因分析
万福生科从造假上市至披露的财务数据造假,无不反映着中磊会计事务所的不尽责。导致这起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磊会计事务所在审计时忽视了审计质量,发表了不实审计报告。
1.会计师事务所失职。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未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评估风险。在招股书中,万福生科对全国稻米加工企业由于原料供应危机导致大面积停产的风险只字未提, 打着本地原料供应充分的幌子粉墨登场创业板,并隐瞒不报2012年上半年的停产,对此,中磊事务所并未对此格局的重大变化给予应有的关注,识破其原材料供应谎言,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磊事务所未执行有效的实质性程序来应对风险。如果对万福生科进行有效的细节测试,么万福生科虚构销售对象自然能浮出水面。若进行有效函证往来款项,则虚增的往来账项就会无立足之地。
2.审计执业环境存在缺陷。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中磊事务所的审计失败不只是自身审计程序和方法存在问题,与其所处的审计执业环境也密切相关。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委托关系,在事务所的经济来源和业务的持续性很较多依赖于被审计单位时,事务所受制于被审计单位,而为了得到高昂的审计费用,会计事务所会尽量满足上市公司的需要,从而丧失了审计的独立性。并且我国对审计舞弊的处罚力度偏轻,审计舞弊行为的高收益和由于处罚不力的的低成本,为审计师舞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思考与建议
1. 强化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万福生科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使得公司难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完善的决策制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是万福生科财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所以,企业应建立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优化公司治理,完善风险管控,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动力。
篇4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中双方主体实质上的不平等。贸易双方如果存在着操控与控的关系,就没有了平等谈判的机会,造成的贸易结果就是一方单方面拥有并非双方在平等的情况下协商分配财产。国有企业通过剥离上市的模式令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从根本上具有了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先天条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我国的上市公司多半是第一大股东拥有绝对的控股地位,董事和控股股东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太弱,独立董事未发挥应有作用。独立董事和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同时履行监督董事会的工作,工作内容有重复。再有违规成本低,监管部门对违规关联交易的查处又明显缺乏力度。
2.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关联方交易的揭示与披露(不考虑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的错误和舞弊的风险被认为是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的固有风险,审计人员并不能努力工作来减少固有风险,只能通过审计程序分析和判定固有风险水平。现行法规对关联交易的定价及披露缺乏详细的操作性规定,以致部分上市公司在具体操作中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还有些上市公司则根据这些逃脱披露监管,加大关联交易审计的固有风险。上市公司监管指标不合理,我国的证券监管制度有一些特殊的制度促使了上市公司利用非公允的关联交易调节报表利润,它们使得上市公司具有非常强烈的调节利润动机,尤其是经营业绩不理想时增加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审计固有风险。
3.审计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检查风险分析
3.1现有审计准则的不完善
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还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本都确定了关联交易的相关会计准则,同时,审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出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审计准则来配合会计准则的实践应用来指导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实践活动。而我国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准则并不完善,同时,审计准则当中又有过多的原则性条款,却缺少与会计准则配套的审计操作规程,这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时缺少具体的准则指导,注册会计师就很难对公司所披露的关联交易信息发表恰当的意见,关联交易的审计检查风险就不容易控制了。
3.2公众及投资者对关联交易审计容易产生认识偏差
将关联交易等同于存在问题的交易。每当提到关联交易,好多人都会认为是不公平的交易,以为公司一定会存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假的行为。希望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够针对关联交易的价格做出公允性的保证。如果有哪个公司的关联交易相对比较多,而这时注册会计师却没有发表什么意见,那么公众和许多的投资者可能就要认为注册会计师没有勤勉尽责。将税务机关针对公司的关联交易而进行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误解为公司关联交易价格的不公平。实际上,税法中关于关联交易的规定并不是认为比市场价格低的关联交易就一定是非公允的交易。
4.针对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4.1降低关联方交易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建议
建立关联股东回避表决制度,与关联交易有利害关系的股东不能用他所持有的股份履行表决权。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注意不要和监事会的工作内容重复,避免公司在控股股东的影响之下做出不合适的关联交易的决议。还可以考虑学习香港联交所,增加董事会批准制度,把关联交易依据交易的总金额除以上市公司有形资产净值的比值作为依据将关联交易分给不同的人员或者部门来监督。完善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相关法律中对关联方交易规定的细节,加大对违反规范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制裁。
4.2降低关联方交易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建议
建立股东大会批准制度,要紧的关联交易合同一定要经过股东大会的有效许可才可以发挥作用。这样做的目的,第一是让其他的股东也可以参与到某些关联交易的决策中来,不让董事会受到控股股东的操纵做出一些对公司或者少数股东的利益不相符的关联交易决策,有效约束关联交易的定价及其披露;第二就是凭借完善的信息披露的制度把有关的关联交易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建立严密的监督审核体系,我国有证监会和两个证券交易所,这样的机构应该成为监督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主力军。这些机构需要重点审查关联交易的成交价格是否合理;公布和披露的相关消息是否及时和完整;重大的关联事项是不是已经通过了股东大会的批准等,而且不应该只要求上市公司能够满足简单的条文,而应该让上市公司更加主动地对有关信息进行适当披露。在透明监管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通过单一指标或者个别指标来监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建立更加立体全面的监管体系。
4.3降低关联方交易检查风险的建议
篇5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
目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更加重视市场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出于由高速经济发展向中低速经济发展转向的过程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等都处于转型阶段,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出现乏力的情况,因此对于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以及具有高速经济增长潜力的新行业部门开始重视了起来,尤其重视发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作用。而这些高新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上市能够帮助这些企业募集到更多的资金,有利于他们企业的发展和成长,但是这些中小企业的上市板块是创业板,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导致了创业板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较高,因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创业板建立的时间较短,各方面的机制和体制存在不规范、不完善的情况,所以近几年来我们常常看到在创业板上一开始上市的公司经过一段时间后竟然出现了收入负增长的情况,说明这些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不但没有获取利润,反而使得投资人和股东受到了经济方面的损失,分析其中的原因,创业板上市公司独立审计方面的和其他的板块相比,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对于审计公司而言,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因此,本文通过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独立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的分析,希望能够给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带来启示。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
1.创业板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方面的风险形成因素因为我国的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混合发展的,所以原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后来开始渐渐的进行经济改革,开始以市场经济为主,因此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发展很不完善,目前股票市场同样如此,国家管制的因素较多,各种规范和规章制度较为欠缺,所以我国企业在上市的过程中规避风险的主导作用不能靠完善的金融市场制度来解决,而主要的责任在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而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更是具有特殊性,因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进入门槛低,审计的风险就更高了。而创业板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方面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注册会计师缺乏专业胜任的能力。因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企业能否上市要主要的依据就是就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而且注册会计师对于已经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现实企业不能够上市,存在很大的上市风险,或者注册会计师评估已经上市的企业上市的业绩较差,那么这些上市的企业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而尚未上市的创业板企业也可能无法上市,所以这些上市公司或者打算上市的企业就会干涉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可能阻止注册会计师一些不利于企业上市的报告等,而一些注册会计师会因为企业的压力以及自身的利益,在缺乏专业能力的情况下,会对审计工作进行违规操作,从而造成做出的审计报告与实际的情况并不相符的情况,而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目前来说,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是一些高科技公司,或者是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自我创业的公司,这些公司的未来发展和核心业务成长等都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且因为是属于高新企业,市场上并没有先例进行借鉴,因为他们的成长轨迹和成长潜力无法预测,而且注册会计师也会因为不了解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而做出不准确的判断,注册会计师这种不准确的判断可能会对企业的上市造成不良影响。这些高科技公司的审计因为没有先例存在,很可能注册会计师本身无法胜任这些企业的审计工作,但是为了争夺市场而强行进行审计,往往会做出不准确的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受到来自市场竞争方面的干扰,更有可能做出不利于企业的审计结果,从而影响企业的上市。二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不完善,虽然我国针对企业的上市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这是这些规章制度并不完善而且基本上都是表面上的规章,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因此企业的能否上市还是要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分析,而且根据企业上市监管部门的要求,公司能否上市最终还是靠注册会计师的无保留意见为主,这就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注册会计师很可能为了争夺市场,对于那些存在资金薄弱、实力不强、甚至存在偷税漏税等现象的公司进行包庇,也为他们出具了无保留以意见的鉴定报告,从而帮助这些本来有问题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企业上市。而且因为注册会计师在企业的审计过程中起到主要的责任,因此一旦企业上市之后,因为经营问题面临退市的风险,那么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就难逃其咎,所以出于各方面压力,注册会计师会不顾及自身的职业道德,而选择继续包庇上市企业,做出不准确的审计报告。2.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管理部门的风险形成因素除了注册会计师方面的主要因素之外,还有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较低。我们知道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一个特点就是高新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技术研发领域中,对于这些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对于其持续经营方面的要求不高,因此,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这些以高新技术为主要的企业可能未来会出现高盈利高回报的情况,同时也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出现高风险甚至是破产的情况,而且企业重视的不仅是长远的企业生存,而是新兴行业中根据市场时机的高盈利性,所以上市公司的管理部门对于这些企业的上市标准要求也比较低。二是上市公司本身的管理水平较低,因为这些企业处于创业板,所以作为基本上是刚成立不久的企业,这些企业没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资本方面也没有雄厚的积累,而之所以能够在创业板上市,或者说被市场看好,主要是因为广泛的市场前景,以此企业就有较大的经营方面的风险,常常存在的问题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企业在交易方面存在着舞弊等行为。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存在风险的原因分析
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之所以存在较大的风险,经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是因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本身的特殊性,而且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上一直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有:1.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性较大创业板上市公司和其他板块上市公司不同的地方在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更多,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关注其能否顺利上市的有发起人、企业管理层、企业的潜在投资人以及外部审计和管理部门,这些不同方面的都在密关注企业能否上市,因此对于注册会计师出示的审计结果都是否准确、公正等都存在着自己的态度。而且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关注中,希望企业顺利上市的压力很大,除了外部审计和管理部门对于企业能否顺利上市持有中立态度之外,发起人、投资者以及企业的管理层等都是希望创业板能够顺利上市的,因此,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否上市的关注希望顺利上市的力量明显大于不支持或者是保持中立态度的力量,因此,注册会计师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往往会在审计上被相关的利益者所干涉,因此工作难度和工作风险都很大。2.我国创业板上市制度设计存在问题按照我国创业板的设计初衷,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要求投资人的持股比例不少于35%,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投资人这么高的持股比例却给企业增加了上市风险,也带给了审计注册会计师较大的压力,这是因为一般而言,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人因为占有较多的股权,也是公司的管理层,对于公司的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些投资人会干涉公司的上市,而这些审计公司因为是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所进行审计的,所以审计费用、管理费用等都是有公司进行支付,因此,对于这些直接的客户,注册会计师不得有些时候会对其妥协,导致企业在经营中存在较大的风险。3.审计行业本身的不规范操作我国的审计行业与欧美等资本发到国家相比较,建立的时间很短,但是市场成长却是很快的,目前市场上会计公司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还有很多国外的知名会计公司入驻中国,也在积极抢夺中国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本土会计企业的生存压力很大,而且注册会计师作为一个具有很高含金量的职业资格,考取很不容易,在我国本土还是比较稀缺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公司面对的市场竞争很激烈,如果企业能够接受审计工作,常常因为生存和竞争方面的压力,而不遵守业内的行业规范,在以客户为主导的市场中,注册会计师的地位低下,常常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而自行调节企业资本的审计标准,从而使得上市公司本身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不仅如此,因为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业不规范,而且起步时间很短,使得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本身存在的行业经验和行业能力不足,面对的又是高新企业的上市审计工作,他们常常并不能胜任这些工作,但是迫于生存勉强审计,这些注册会计师往往工作压力很大,每次审计的时间都相对较长,对于身心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钻研会计审计方面的业务,对于最新的创业市场进行研究,因此就工作上常常力不从心,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的时候也就很难做出公平并且准确的决定,导致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方面存在的风险。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独立审计的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的风险来自内部和外部等多个方面,但是我国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必须应该尽量克服这些困难,规避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的风险,具体可以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如下:一是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建设。注册会计师作为影响企业上市的主要方面,本身的责任重大,注册会计对于上市企业的审计工作,不仅仅涉及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问题,还对于投资者以及市场上的普通股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市场的投资者和一些普通股东对于企业本身并不了解,他们并不知道企业内部的资金财务状况是什么样子的,也不知道企业未来的成长潜力如何,所以他们基本上依赖的是靠企业内部的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或者为了利益而做出了和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审计报告,那就会干扰股东的投资决策,而且长远来看也会影响到上市企业在股市的收益情况,所以注册会计师要正确看待本身的工作,应该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除此之外,注册会计师还应该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尤其是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他们所在的行业一般是新能源、高科技等行业,这些新兴行业的对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为缺乏相关的行业知识,就会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我国的审计工作起步较晚,所以和国际上相比,我国的审计工作也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培训,努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力。二是积极寻求外部帮助来规避审计风险。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工作除了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本身的问题外,还有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审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营造适合审计,降低审计风险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完善创业板市场的法律法规,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法律法规存在不健全、不合理的情况,导致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存在很多的问题,也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时候缺乏具体的参照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得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主观性较大。其次,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涉及的行业高、精、尖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应该联络相关领域的专家等让他们作为第三方参与到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上来,这样有利于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做出合理准确的审计,避免因缺乏行业知识而研判失误的情况。
四、结束语
创业板市场作为最有活力的市场,在我国的金融股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也因为准入门槛较低,所以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有注册会计师方面的问题、制度设计方面的问题以及外部监管方面的问题等,本文通过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独立审计风险以防范措施的分析,希望能够对于创业板企业的上市审计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保卿.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形成与防范[J].商业会计,2011,25:26-28.
[2]刘洋.浅议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审计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7:197-199.
[3]党颖.质量管理视角下上市公司独立审计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方式[J].人才资源开发,2015,16:86-88.
[4]范静.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动因与防范对策[J].北方经贸,2015,09:118-119.
篇6
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与费用支付模式弊端致使注册会计师做不到勤勉尽职,必然有很多原因。在进行原因分析时,首先得选审视问题的角度,笔者认为,审计委托与费用支付属于经济行为,所以,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
(一)供求分析从供求关系中,注册会计师提供鉴证服务,是劳务的供应方,上市公司是需求方。目前供需双方的力量对比中,是供大于求。当供大于求,且供方没有形成同盟的情况下,供方必然处于弱势。所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基于竞争,为了生存,对被审计人的一些额外需求就不便拒绝,比如,要求对一些会计科目的金额作适当的调整。
(二)价格干预的后果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了规避行业恶性竞争和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收费水平,进行价格干预,逐项规定最低收费标准。同样规模的企业,审计费现在比过去翻了一两倍,被审计人多支付了费用,要求服务的内容肯定就会增加,这就从客观上导致了注册会计师产生了“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想法和行动。由此可见,价格干预的结果促使注册会计师帮助上市公司财务作假。
(三)财务报告的产品属性分析财务报告,特别是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众多,但从成本的角度看,有生产成本,却没有使用成本。财务报告就成了准公共品。公共品的供给方与使用方地位不平等:供给方强于使用方。注册会计师是财务报告提供方的协助者或是共同提供者,处于强势一方,并且具有信息优势,助长了审计舞弊。
(四)相关利益主体的策略思维分析在上市过程中主要的利益主体有政府、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中介机构、中小投资者,他们都有各自的利益所在。政府获得经济发展和税收,上市公司获取“提款权”,上市公司大股东获得股权溢价,中介机构获取劳务报酬和额外收益,中小投资者获取风险投机收益。在利益博弈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地位排序:政府>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中介机构>中小投资者。相关利益主体的策略选择: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介,优势策略——合作;政府,优势策略——容忍;中小投资者,没有明显的优势策略,更多选择投机。
(五)环境分析行业监管机制不健全,更多的是自律;处罚不管对中介机构还是上市公司,力度都不够;公众监督由于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专业水平总体不高,监督乏力。
二、改变现行模式的思考
要去除上市公司现有审计委托与付费模式的弊端,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政府承担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费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有众多的使用者,并且是免费使用,从使用端来看,就是公共品。但从提供端来看,不是公共品,它是上市公司经中介机构签证后对外提供的。提供和使用的公共属性不对等。所以,要改变现有模式的弊端,得从源头上改变财务报告的产品属性,使其从准公共品变成共同品,即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由政府承担审计费用,达到降低上市公司在被审计过程中的话语权。
(二)改变委托人上市公司不能作为委托人,因为不论其是股东、董事,还是监事、管理层,他们的自身利益都与企业利益息息相关。为了自身利益,他们都会向注册会计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受到影响。为了真正实现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人三方独立的三角关系,笔者认为证券监管机构作为公共委托人比较合适。
三、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改变现行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可能出现新的问题。
(一)权力机构寻租证券监管机构或其他政府部门作为公共委托人后,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方面权力很大,决定着以怎样的条件入围和同等条件下谁入围,这给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
(二)注册会计师的态度可能会扭曲注册会计师本来是处于财务报告提供与使用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应该是中性和独立的,不偏袒任何一方。但在公共委托后,既不由被审计人委托,也不由被审计人支付劳务报酬,注册会计师的立场很可能会改变,从免职和保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对被审计人变得苛刻或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变得不中立了。
四、结论
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审计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19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1
上市公司是我国最具成长性的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不仅反映着企业的经营和盈利能力,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关系着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关系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更关系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应防止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做好审计工作,引导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服务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认真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财务欺诈现象和原因,采取有效审计对策以减少或杜绝企业的欺诈行为,优化我国资源配置,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1 上市公司一般财务欺诈行为成因剖析
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督较为严格,对上市公司的审计也较为严格,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核心主体是管理阶层。财务欺诈首先源于财务压力。财务压力承受最重的是管理层,上市公司一般都是行业或领域的龙头,经营规模和开支较大,需要维持强大的现金流。很多的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因为本身存在资格条件问题,我国的金融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公司上市审核、操作、监督体制不够完善,很多公司为了满足上市条件采用财务造假,以实现上市谋求利益最大化,管理层在上市之前就根据上市资格要求进行财务造假。我国上市公司运行制度对公司的财务规定严格,也给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公司如果连续3年出现亏损就会面临停牌的危险,这在激励公司管理层改善经营策略、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同时,也给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带来很大影响,尤其给管理层带来极大压力。连续亏损的公司为保留发行股票的资格就只能选择出具欺诈性财务报告。另外,作为上市公司,董事会需要对所有股东负责,尤其需要对一些重要的股东利益负责,股东最为关心的就是企业的经营业绩,为了满足股东的要求选择欺诈性财务报告成为不少上市公司的无奈之选。企业改制以后,不少企业的管理者成为上市公司股东;部分企业实行激励机制,推行员工持股制,尤其是管理层的绩效奖励和公司业绩有着非常直接的关联,抬高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并选择合理的时机出手套利成为不少上市公司管理层谋求利益的共同选择,很多管理层对出具欺诈性财务报告乐此不疲。
其次,公司缺乏合理的治理结构,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我国最初的股市是为了国企脱困,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改制;不少公司公司自身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很多国有公司拥有超过五成的股份,可以完全掌控董事会选举,完全掌控公司的全部经营管理,这是当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的突出表现。公司的董事和监事都由控股方委派,监事与董事之间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制衡与约束。尽管不少公司也设立了独立董事,但是公司高管掌控着独立董事的薪酬和任免,并且很多公司的独立董事是一些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公司财务的社会名流,形同虚设。至于公司所谓的内部控制也只能说是聊胜于无,缺乏合理的控制程序设计,没有做到真正的职权分离,无法真正贯彻实施相互制约机制。虽然现在也在倡导外部监管,但会计税务所因为利益关系很难独立,也就不能全面客观地对公司进行审计监督,监管缺乏明确分工并因为职责问题,经常出现推诿等现象,影响行政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2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审计对策分析
2.1 充分重视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无论对企业自身发展还是审计都至关重要,审计部门派驻的审计人员在工作之前首先应关注内部控制,获取相关会计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内部控制提供的有效信息,如果内部控制做到科学公正,审计人员就能够更好地审计。如果内部控制不到位,审计人员就无法准确快捷地获取审计信息。为此,作为上市公司应该依照现行的财务制度做好财务报表,严格执行会计准则要求。
2.2 积极开展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是强化公司自律、防止财务欺诈的重要方式。首先,应该密切关注财务舞弊的先期预兆,做好审计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确保每一个审计人员都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能敏锐发现企业的财务舞弊端倪,并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治理结构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存在各种欺诈的可能性,认真研究公司采取欺诈的常见方式、基本条件和实施步骤。其次,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具有很大的类似性,应认真把握管理舞弊和非管理舞弊的基本基本特征,非管理舞弊的实施者很多都是公司地位较低的人员,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不良生活特征,很容易发现舞弊苗头。而管理层的舞弊不少都是为了渡过公司所谓“困难时期”,意在获得新贷款,发行新股票,重点关注这些关键时期。另外,管理层出于名声、地位、利益需要实施财务舞弊,需重点关注与企业管理层切身利益相关的一些财务会计信息。再次,要充分做好财务审计,不断优化审计流程,确保审计效率和效果,确保防止审计漏洞,严格把关审计的每个关键环节。
2.3 不断完善审计的后续配套工作
审计是为了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的监督,及时发现上市公司财务存在的问题,防止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发现问题后更好地组织整改,防止再次出现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审计的作用。要不断完善后续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水平,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为此,审计人员必须把握好后续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后续审计工作,重点监督问题的整改情况,针对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整改措施,做好后续的督查与复查审核,保障审计质量,不断提升审计水平,充分发挥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总之,应做好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引导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我国上市公司不断提升经营质量,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审计工作举足轻重,要认真研究上市公司的舞弊动机、方式,做好全面审计监督。
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一、引言
从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来看,审计工作受到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综合影响,其中还存在很多风险,受到这些风险的影响,上市公司的发展会遭遇更多阻碍。近些年来,对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防范力度不断加大,客观看待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审计风险,拿出积极的态度进行应对,早已成为了公司内部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对上市公司实施审计面临的风险
影响上市公司审计工作的因素有很多,具体总结分为外部环境审计风险以及内部环境审计风险,下面进行分析:
1.外部环境审计风险
1.1社会环境审计风险
第一,公司内部制度体系不完善、执行制度力度不够都会影响审计工作,从而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时无法发现所出现的问题,进而导致了公司内部审计发生风险。第二,由于我国比较注重审计工作,所以审计报告对人们来说也就相当重要,这种现象导致了人们非常重视审计报告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又要实行公开审计报告的制度,这又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和风险。
1.2经济环境的审计风险
国内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经济市场化、新科技的应用、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公司经营体系变化、企业内部工作类型较多、金融工具的多种多样等等,这些都是在审计工作时所需要面临的问题。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司内部工作不到位致使审计人员在工作时无法全面的、正确的对企业经营状况作出评价与反映,这又无疑给审计增加了风险。
1.3法律环境的审计风险
上市公司要知法、懂法,在经营管理时需按照健全的法律法规进行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审计人员要依据法律的规章制度进行审计工作,若所依据的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就会导致审计工作的衡量标准不统一,从而进一步导致审计的风险加大。
2.内部审计风险
2.1上市公司的欺诈、舞弊行为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使审计报告的结果良好,不惜一切代价,比如:欺诈、舞弊等等,在我国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些公司为了取得上市资格,对会计报表进行美化;有些公司为增加公司利润、逃避市场监管等等,采用欺诈、舞弊、造假等手段。由于这些虚假的公司在所有指标上达到上市公司的标准,审计人员若无法察觉这些不法手段,将导致审计报告的不准确、不合理,执行审计业务的人员也就承担了相应的审计风险。
2.2关联方交易的审计风险
现如今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整理改制而成,所以这些公司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关联,关联方交易也就在无形中生成。这种情况的发生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很大,审计人员若没有识别关联方交易,就会导致审计失败的事件发生。有的上市公司为了隐瞒真实的财务状况,利用关联方交易将公司的亏损进行转移,转移到无需审计的关联企业当中;有的公司为了在利润的确认过程中符合法律标准,与关联公司撰写复杂交易,采取造假的非法手段;有的公司为了转嫁费用、逃避债务或者转移收入,利用与母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关联进行交易。总的来说,关联方交易就是上市公司利用公司之间的关系,互相包庇。这些公司对与关联公司进行的交易信息含糊其辞,不如实叙述,避重就轻。在审计测试范围有限、企业内部控制不当的情况下,公司之间关联交易的存在导致了关联单位与关联交易失去了准确性,从而导致审计的风险大大增加。
2.3非常交易和非货币交易的审计风险
大多数上市公司利用不正常的交易———非常交易来避免由于公司亏损的年限到期而导致的摘牌现象发生,或利用非常交易来达到规定的配股条件。部分上市公司的公司交易业务是通过非货币性的资产来进行交换,此项业务交易属于非货币交易。这种交易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转让土地、转让股权等等,在此同时利润也确认转让,交易中无现金流入,收货款形式属于借记位收款。资金拆借、资金投入子公司等等,这些是上市公司惯用的计量,通过非法手段来进行利息收入或投资收益。以上可知,交易的合法性、有效性、公允性是执行审计工作的人员所需要仔细、认真审查的,从而有效的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
3.审计机构本身所面临的风险
3.1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限
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政治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等,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审计质量是否标准的关键。当然,一个好的审计人员也离不开好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不足也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实施,员工的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牵引着审计工作的风险。
3.2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之前要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若之前对要审计的公司所处的环境和其行业的性质只是粗略了解,就会忽视公司之间的舞弊行为;若之前没有对评估对象所出现的审计风险进行预测,就会增加审计的风险。
3.3审计技术、程序和方法不当
由于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大量使用,审计的规模和技术种类大大增加。虽然抽样审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但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科学方法不清楚、技术不强或审计程序有漏洞,都会造成审计风险的发生。
3.4一些审计人员为招揽业务而作出让步形成的审计风险
在要进行审计工作前,有些上市公司会临时委托事务所,并提出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出相应的审计报告。一些审计人员为了招揽业务获得利益,在这种条件下,由于时间的紧迫,审计人员往往会丧失应有的职业谨慎,对未经证实的陈述过分依赖,更有甚者对客户言听计从,从而导致审计的风险加大。
三、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基于以上对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分析,下面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防范对策:
1.完善审计的外部环境,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审计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前提是拥有一套完整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尤其对于职业注册会计师而言,在一个良好的职业环境下和一个健全的审计准则规范的条件下,注册会计师才会时刻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近年来,某些政府部门或被审计单位对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致使审计单位不得以而违反法规制度、违背自身原则作出虚假的审计报告。但若被审计单位拥有一套完整的、健全的、高效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审计时所涉及的信息真实、全面、可靠,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审计工作的难度,降低审计风险。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为审计风险控制创造条件。审计是个比较专业的词,当然其工作性质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审计工作属于高层次的工作,大致理解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综合的经济监督,其工作前提是系统的对职业标准进行指导、约束、规范。审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较高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审计人员要时刻遵守员工行为准则,坚持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做为工作的标准。审计单位要定期培训审计人员,要让审计人员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其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预测能力等等,打造一批高素质、高技能、高文化的审计人员,从而使审计人员拥有主动控制风险的意识。
3.做好审计实施工作,规范审计作业,严格审计标准,提高审计质量。一套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与监督制度是每个审计单位的必备品,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工作,保证审计环节与审计项目的工作无误,审计机构要加大内部管理与监督的力度,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标准,从而保证审计人员在遵守审计原则的条件下,准确无误的进行审计工作,进而控制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首先要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审前和审中的调查,然后认真记录调查信息和撰写审计工作的底稿,接着严格按照审计操作的规章制度办理审计环节,最后以真实、客观、公正的态度撰写审计报告。
4.建立一套风险识别、估价与防范机制
4.1审计风险的识别
对审计工作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判定、归类以及对潜在风险所具有的性质进行鉴定过程即审计风险的识别。审计人员会根据一些比较常见的审计风险或过去发生过的审计风险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基本风险知识来识别审计风险。审计人员需时刻关注审计风险的种种表现,并预测出即将发生的风险,尽量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审计人员需根据被审计对象的不同来采取不同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根据风险程度大小来对其实施相应的审计方法,重点关注存在较大风险的被审计对象,全面控制要审计对象所存在的风险,进而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使其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4.2审计风险估测
预防审计风险,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要识别风险,之后确定可能出现风险的概率,以及风险发生之后其损失有多大。审计人员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概率统计理论,对审计风险出现的概率进行评估。审计人员在审计评估的时候,往往会持有一些主观意见,这对于评估的准确性是有一定影响的,因此尽量避免与控制审计损失的发生。审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根据审计报告用户的要求和审计时间、审计费用等因素,以不导致审计风险损失为基准,预先确定一个可接受的期望风险值和风险损失程度,并以此为风险控制目标,在以后的具体审计工作中,尽量把审计风险控制在期望水准之下。
4.3审计风险评价
审计风险评价则是指在审计风险识别和估测的基础上,把审计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得出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标准比较,确定审计风险是否超出了社会可接受的范围,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程度。
4.险转移和分散来规避审计风险
在识别、判断和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转移和分散风险。如,通过资金积累来规避审计风险。积累是一种积极且十分有效的财务方式。依靠资金积累来规避审计风险的本质机理在于通过积累一定数量的基金,对单个审计风险在遭遇风险事故的时候予以补偿的一种经济保障体制和损失分摊机制。针对注册会计师,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执业责任保险。因此,投保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险也是一种分散风险的措施。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控制上,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本文对审计风险类型进行了分析,又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防范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效果的提升有所促进。当然,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防范方面,还缺乏完整的规范与体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审计风险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整合一切力量,内外结合,一同控制审计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陈皞 单位: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吴婧.我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其控制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108).
[2]吕滨,郭春丽.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现状分析[J].经济论坛.2012(02).
[3]周竹梅.上市公司审计的政府委托模式初探[J].会计之友.2014(01).
篇9
【关键词】上市公司 审计费用 投融资体系
一、引言
审计费用作为连接审计市场中供需双方的纽带,把审计过程中的审计责任通过费用的方式,明确分配给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也通过费用的方式,认可了审计服务这项专业性业务。
自1980年DAN A.SIMUNIC在其论文―――The Pricing of Audit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中首次提出simunic审计收费定价模型之后,国外学者基于此模型,对审计定价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同时,在国内,在2001年中国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要求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在年报中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费用,从而使得审计费用的更加透明化,同时也更加方便了学术界对审计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从此,国内更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审计费用相关方面的实证研究。
但是,2009年10月,在筹备了十年后,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形成和兴起给审计费用研究领域提出了一项新的课题,中国创业板市场审计费用的研究自此刚刚起步。国内缺少很多对创业板市场审计费用的针对性研究,但是,作为投融资体系下的必然产物,创业板市场对我国的投融资体系又具有重要的意义。故而,本文将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相同因素的影响下的创业板和主板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寻找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不同点和特殊点,寻找到创业板与主板市场在审计费用上的差异。
二、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及模型设定
本文选取2010年到2014年间沪深主板与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数据进行如下处理:剔除金融行业公司,剔除未披露审计费用公司,剔除ST类公司,剔除审计费用异常或大额公司。最终留下沪深主板公司912家和创业板公司323家作为此次实证研究的样本。
(二)模型设定
根据Simunic(1980)回归模型,结合相关国内外理论研究和我国审计收费实际情况,本文建立了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Ln(FEE)=β1+β2ZC+β3Ln(ASSET)+β4Ln(TR)+β5Ln(FLOW)+β6INDEP+β8BIG4+
其中,晃随机误差项。FEE为审计费用。ZC为虚拟变量,如果是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则为0,如果是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则为1。Ln(ASSET)为总资产的对数,衡量公司规模大小,按照相关理论,总资产越大则审计费用越高。Ln(TR)为营业收入的对数,Ln(FLOW)为自由现金净流量的对数,它们都用来衡量审计风险,按照理论,审计风险越大则审计费用越高。INDEP为公司中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比例,相关理论指出,该数据可以衡量公司的治理结构,该比例越大则审计费用会越高。BIG4为虚拟变量,用来衡量会计师事务所的知名度等,如果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则为1,否则为0,相关理论认为知名度越高的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也会越高。
(三)回归分析结果
运用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n(FEE) = -373067.6-142152.9ZC+0.0000133Ln(ASSET)+0.0000235Ln(TR)-0.0000783Ln(FLOW)+2762416INDEP+2180955BIG4
(0.090283)(0.01935)(0.09135)(0.02913)(0.02311)(0.08455)(0.1199)
t=(32.15)(10.39)(36.65)(23.15)
(15.56) (43.21) (11.15)
R^2=0.8462 F=5639.04 n=6329
对模型进行回归后得出的修正R^2为0.8424,非常接近于1,说明拟合效果非常好。F(6,6322)为5639,非常大也是一个好的结果。模型中每一个自变量的P值除了ZC外都小于0.01,说明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根据自变量系数项的结果可以看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当年营业收入,年末总资产,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都与审计费用呈正相关的关系,与相应的理论支撑是吻合的,而现金流量净值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也非常明显(t值为-13.43)。
再细观ZC,即衡量创业版市场上市公司和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差异,发现ZC的系数项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数(-142152.9),表示,主板市场上市公司(ZC=0时)的审计费用比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ZC=1时)的审计费用平均高142152.9元。另外,对比主板与创业板的审计费均值,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均值为1690472元,而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均值为538181.5元,可以明显看出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大大高于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这与回归分析结果相符。
三、结语
通过对2010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主板和创业板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考虑了公司规模大小、事务所规模大小及声誉好坏、经营业绩优良以及包括公司未来破产否为衡量标准的审计风险的情况下,主板市场上市公司与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可以得出结论,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显著高于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基于这一结论,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特点对降低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主板市场上市公司可以增加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数的比重、增加公司的规模以及通过规范化公司流程和公司体系的方式降低审计风险,从而起到降低审计费用,精简管理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继勋,刘成立.审计收费研究综述及启示[J].当代财经,2006,(7).
篇10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一直是企业和投资者等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对我国2011-2012年度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进行分析,尤其是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分析,旨在探寻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报告
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研究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基于2011-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在总体统计分析审计意见的基础上,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排名和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与变更委托两个角度,对影响审计意见类型的因素进行分析。
1 2012年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分析
1.1 总体分析
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国泰安数据库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2013年1-4月,会计师事务所共为2471家上市公司出具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其中,标准审计报告2382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71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5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3份。
在2471份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非标准审计报告89份,占3.60%,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数量和比例都较2011年(115份,比例为4.87%)有所下降。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占审计意见总体的2.87%,保留意见占总体的0.61%,无法表示意见占所有意见总数的0.12%。在2012年年报审计中,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1.2 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时间分析
我们按照审计意见出具的时间进行统计发现,2012年1-4月份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数量分别为4份、3份、14份、68份,所占比例依次为4.49% 、3.37% 、15.73% 、76.40%(注:为了方便统计,将4月1日至4月8日归为一周。由于,4.29和4.30为节假日,所以第四周为4.23日-4.28日)。可见,4月份集中出具了大部分的非标准审计意见。
我们分周对4月份非标准审计意见披露情况作了进一步考察。4月份第1周有2份非标准审计意见,占全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2.25%;第2周没有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第3周有9份,占10.11%;第4周有57份,占64.04%。另外,4月份的第4周集中了13份保留意见和3份无法表示意见,这些更严厉的审计意见绝大多数集中在最后一周。
2 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分析
2.1 会计师事务所的综合排名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分析
根据我国中注协2013年7月17日公布的会计事务所排名,综合实力排名前10位的会计师事务所共审计了1476家上市公司[],占2012年上市公司总数的59.73%。他们共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50份,占所审计公司数量的3.39%。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39份,保留意见9份,无法表示意见2份,分别占1476家公司的2.64%、0.61%、0.14%。就综合实力排名前10 的事务所来看,他们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率均不高,甚至略低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平均出具比例(3.60%)。
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是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大多规模都较大,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状况都较好,公司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都较高。还有可能是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较差的公司知道,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较强,与自己合谋出具有利于公司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较小,因此,他们在选择事务所时会选择规模较小的事务所,希望通过购买审计意见来掩盖公司存在的问题。
2.2 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分析
2012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89家中有46家为“戴帽”公司,所占比例51.69%。再从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来看, 2012年“戴帽”公司共有124家,收到46 份非标准审计意见,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率是37.10%,远高于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总体比率(3.60%) ;其余2347 家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43 份,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率是1.83%,远远低于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总体比率。可见,“戴帽”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2.3 变更委托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分析
一般来说,当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时,会选择与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补救,以达到改善下一个审计年度审计意见的目的。
在对2011-2012年度审计报告意见类型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2011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共115家中有19家在2012年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这19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中,有13家公司2012年的审计意见出现明显好转,比例为68.42%,其中12家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剩余的1家(*ST 国商)被出具的审计意见由2011年的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转为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
3 建议
根据上述研究,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对会计师事务所依法承接的此类审计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作出书面提示,并将这一提示在官网公告,督促承接此类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谨慎执业。
(2)监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戴帽”公司的监管力度,同时拓展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使监管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的同时,也要发挥建设性作用,具体体现在:未来的监管部门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其“戴帽”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要提出有利于“摘帽”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3)监管部门应当着力规范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促使变更委托的委托人与被审计对象相分离,强化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原有信息披露制度。重点检查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后审计意见出现好转的上市公司,并加大对“购买审计意见”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不敢买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朱其俊、崔利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2]于鹏.公司特征、国际“四大”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07,(02):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