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范文

时间:2023-03-30 14:1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股票市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股票市场

篇1

企业的整体转型,也是我们国家未来很多年的一个坚持目标,企业和经济转型其实就是国家经济开始转变目前的态势,进行调整的一个信号,说明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缓冲时期,这样的话股票市场也时候一样。

我们国家的整体货币政策还是稳健型货币政策,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资金是不会进入股票市场的,而且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资金会转向新型的一些经济文化领域,这样的情况下股票市场资金依然缺乏。

欧洲的经济目前还处于调整阶段,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经济的拖累正在显现出来,我国的产能过剩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特别是一些上市企业产能过剩不可避免造成业绩的大幅度下滑。

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些下调的迹象,而且由于长期的人民币升值已经造成了经济方面的压力,随着我们国家人民币的进一步调整,很多行业都会出现重新洗牌的情况,所以这是股票市场的一个不确定因素。股票市场目前已经上涨了很高,而且大部分是小盘股上涨,这就说明了股票市场资金的缺乏,以及大家对整体经济形势的不乐观,所以我们做股票的是一定要结合上面的情况,注意股票市场的风险。

我们国家的【PPI】在一季度表现也不是很好,说明经济的压力还在继续加大,股票市场的资金情况现在比较乐观,短期来说我们可以做一些小盘股票,这类企业目前是最佳的投资方向。

篇2

已经有了这么长时间的准确预言,大多数人都会相信并且愿意付费的。

不过,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种情景。有一个骗子,自称为股市顾问的人,用32000个特制的信封,贴上标签,装上对某个股市指数行情预言的信,然后寄给这个股市潜在的投资者。在信件中,他介绍他自己的专业金融知识以及他们与这个股市的内部联系。在其中的16000封信中,他预言股市行情指数在这个星期会上升;在另外的16000封信中,他预言股市行情指数在这个星期会下降。不管股市行情到底是升还是降,后续的信件继续寄往起初收到所谓正确预言的16000位投资者。

对他们中的8000人,下个星期指数将会上升;对另外的8000人,他预言下个星期指数将会下降。现在,不管发生了什么事,8000人将会得到两个正确的预言。再一次地对那剩下的8000人继续寄信,其中4000封预言股市指数行情下周会上升,4000封预言下周会下降。到现在为止,不管结果如何。4000个人已经收到一直都是正确的预言。

重复几次这样的步骤,直到有500个人收到连续六个星期一直都是正确的“预言”。这个股市顾问现在提醒这500人说,既然他们已经收到连续六个星期一直都是正确的“预言”,如果他们想继续收到对第七个星期有价值的预言,你们应该每人支付500元。假如他们全都交付了,那个顾问就能够得到250000元的收入。

从心理学上讲,人的心理都有一种很强的倾向――省略掉糟糕的和失败的事件,而专注于漂亮的和成功的事件。赌场支持这种倾向,它们让赢币的灯光闪烁,掉下来的硬币在其金属盘中叮当作响,使得四面八方都有赢币的场景。看到那些闪烁的灯光,听到那些叮当作响的声浪,人们很容易得到每个人都在赢钱的印象。

股市也同样,赚大钱的极少数“股神”事例被大肆宣扬,使人们忽略了许多普通股民的失败。人们对某些“治疗大师”的迷信,往往是因为许多被传来传去的“神话”和诊所中到处悬挂的锦旗,而那些失败的案例却少有人提及。

篇3

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当经济学家详细探讨了贸易与经济增长、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后,感到如何界定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要揭示未来股票市场的发展前景和经济增长的潜力。对于股票市场尚未充分发展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假如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那么,促进股票市场的发展就是显而易见的政策建议

截至2000年3月初,我国股票市场的a股流通市值已达10609.4亿元,在上海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a股的公司达到了929家。股票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指标与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相比,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我国1993—1999年间a股流通市值与gdp的比率平均为0.052,46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1976—1993年间的平均比率为0.32。1993—1999年间我国a股的平均交易率(股票成交金额与gdp的比率)为0.275,1976—1993年间美国股市的平均交易率为0.29,英国为0.253,韩国为0.183,泰国为0.144。显然,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了。

怎样研究和确定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呢?莱文和泽尔沃斯(levineandzeros,1998)在总结阿切和乔万诺维克(atjeandjovanovie,1993)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次证实了一个重要的假设:股票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本文运用莱文和泽尔沃斯(1998)提出的方法对1993—1999年期间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检验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是否起到了促进作用。一、变量与数据的解释

为了检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需要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股票市场发展的指标。下述四个指标可以反映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

第一个指标是资本化率,用capitalization表示,等于每一季度a股流通市值与名义季度gdp的比率,我们用它来反映股市的发展状况。之所以选择流通市值而不是市价总值,是因为我们认为国家股和法人股并没有上市流通,不具备股票市场应有的风险分散、信息收集等功能,只有社会公众股才能代表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和发展水平。股票市场规模越大,募集资本和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考虑到b股相对于a股规模较小,1999年底b股流通市值仅为a股流通市值的3.5%,将b股舍去不会影响计量模型的准确性。流通市值等于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股票a股流通市值之总和。1998年和1999年的季度流通市值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月报》(1998.1—1999.12)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统计》(1998.1—1999.12);上交所1994年第三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流通市值和深交所1994年第一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流通市值来自《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5—1998年);上交所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4年第二季度的流通市值和深交所1993年的季度流通市值无法从公开出版物上获得现成数据,我们利用上市公司每季度末的流通股本和股票的收盘价计算而得。1992年第四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季度gdp数据来自《中国统计》(1992.11—2000.2)。

第二个指标是交易率,用value表示,等于上交所和深交所每季a股总成交金额与季度名义gdp的比值。反映出以经济总量为基础的股市流动性。1998年第一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a股成交金额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月报》(1998.1—1999.12)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统计》(1998.1—1999.12);1994年至1997年的a股成交金额来自《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1995—1998年);1993年的a股季度成交金额在公开出版物上难于找到现成的数据,我们依据《中国证券报》(1993.1—1993.12)和《证券市场周刊》(1993.1—1993.2)上的数据计算得出。

第三个指标是换手率,用turnover表示,等于a股季度成交金额除以a股季度流通市值。高换手率意味着相对低的交易费用。第二和第三个指标均反映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liqridity)。

第四个指标是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用volatility表示,等于沪市a股指数的季度标准差。沪市a股指数来自《中国证券报》(1993.1—1999.12)。在我们研究的期限内,深市和沪市大盘的走势基本一致,因此,我们只计算了沪市a股指数的标准差。因为上市公司的季度红利分配数据无法精确得到,所以我们在计算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时,只计算了资本利得的标准差。

(2)经济增长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使用三个经济增长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实际gdp季度环比增长率,用gy表示。我们以1993年第一季度为基期,计算各季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基期rpi=100。用名义gdp除以当季的rpi就得到实际gdp季度环比增长率。在计算各季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时,采用商品零售价格的月度环比数据,其中1996年和1997年各月的数据来自《中国物价及城镇居民家庭收支统计年鉴》(1996年、1997年),其它年份的商品零售价格月度环比数据散见于《价格理论与实践》(1992.11—2000.1)、《中国统计》(1992.11—1996.2)、《宏观经济管理》(1994.8—1996.2)。需要指出的是,在capi-talization、valre以及下文中的savings、depth指标中,我们使用的均是名义gdp,这是因为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同时作用于这些指标的分子与分母,两者相除在一定程度—亡抵销了这种影响。

第二个指标是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季度环比增长率,用gc表示。理由是:①无法获得资本存量的季度折旧数据,所以不使用资本存量增长率指标;②无法获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整的季度数据,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属于国有企业,股票市场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投资活动联系较为密切,所以使用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各季度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值同样除以季度零售物价指数而化为实际值,然后再计算各季度的环比增长率。1993年第一季度至1>

99年第四季度的名义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1992.11—1994.5)和《宏观经济管理》(1994.8—2000.2)。

第三个指标是居民的银行储蓄率,用savings表示,等于居民本季度末的储蓄存款余额减去上季度末的储蓄存款余额再除以该季度的名义gdp。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居民储蓄存款季度末余额来自《中国金融统计年鉴》(1995—1998年),1998年第一季度至1998,年第四季度的居民储蓄存款季度末余额来自《宏观经济管理》(1998.5—2000.2)。

(3)传统的金融深化指标。用depth来表示,测定金融中介的规模,等于金融中介的流动负债(现金以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中介的活期和带息流动负债)与当季gdp的比率,即m2/gdp。这里的m2是上季度末和本季度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存量的算术平均值。1993年第一季度至1997年第四季度的m2来自《中国金融年鉴》(1995—1998年),1998年第一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的m2来自《宏观经济管理》(1998.5—2000,2)。因为1993年前后m2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所以1993年第一季度的depth指标中的m2更指1993年第一季度末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在现实世界中,经济增长受到许多因素内影响。为了检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独立于其它变量,有必要结合相定变量进行分析。金融中介与股票市场在优比资源配置中的功能有很多重叠之处,西方关于金融中介的理论表明金融中介同样能够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促进对大企业的控制,以及提供风险分散和提高流动性的机制。但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和金融中介在经济体系中提供了不尽相同的功能。例如,股票市场在提供风险分散和提高流动性机制方面似乎有更大的优势,而金融中介在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和对大企业控制方面似乎比股市做得更好。

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指标和经济增长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线性回归,我们得到以下几个结果:结果一:capitalization、value和capitalization(-2)和capitalization(-4)、value(-4)都显著地进入回归模型(相应的t检验值都大于1.71)。

当期的capitalization、value和gy之间的高相关度并不一定说明股票市场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增因为当期经济的繁荣同样会导致当期股票市场交易的活跃。在回归模型中,capitalization(-4)的偏相关系数比capital-ization的偏相关系数要大(由1.93增加到2.37),而value(-4)的偏相关系数与value的偏相关系数相比,则没有发生多少变化(由0.63变化到0.60)。这说明当期股票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水平与一年后经济增长率的相关度是非常高的。仅仅根据上述数据,我们仍然不能得出股票市场推动了经济增长的结论。因为还存在着另外‘下问题——“价格效应”,即预期将来经济的繁荣会导致当期股票价格的上涨、股票交易的活跃。“价格效应”会使股票流通市值扩大,成交金额增加。为了检验“价格效应”是否是促成gy和capitaliza-tion(-4),value(-4)之间高相关性的主要原因,我们把capitalization(-4)和value(-4)放在同一个方程中进行回归,表1显示的回归结果表明价格效应不是主要原因。因为capitalization(-4)仍然显著地进入回归模型,而且capitaliza-tion(-4)的偏相关系数虽然有所下降(由2.37下降为2.28),但依然相当大。由于,我们大胆地引申出如下结论:这些年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在总体上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说服力,下述几个方面的论证无疑是必要的。

首先,银行贷款得到的是固定的利息收入,无法分享高风险投资带来的高收益。因此,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总是在贷款合同中规定贷款的用途,限制企业将资金投资于高风险项目。投资者购买股票能够通过股票价格的上涨,分享高风险投资带来的高收益,因此,上市公司将筹集的资金大部分用于知识、技术更加密集的项目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而且企业在投资这些项目时不再面临短期还本付息的压力。上市公司确实也将80%以上的资金用于新建、扩建项目和技改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一般都较高。

其次,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是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投资决策、管理水平、经营业绩较为客观的评价,会对公司管理层产生一定的监督压力。朝阳产业、高科技产业的高市盈率会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层增加对科研的投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同一产业内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差异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评估,公司的股票价格随着不尽如人意报表的公布而下跌,这些都是投资者迫使企业管理层改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绩效的一种市场压力。股价的低迷也将使公司配股资金的筹集遇到极大的困难,这是股票市场保证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机制。纵观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中国股市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结果,大部分结论支持中国股市已逐渐达到弱式有效性,即股票价格反映了所有过去的价格和交易信息。股票市场达到弱式有效性也意味着股票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在不断提高。

第三,国有银行在贷款项目的选择上并没有一套科学、严格的评估方法,而且还要经常发放一些低效的政策性贷款,对那些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进行“输血”,使银行信贷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我国公司上市名额非常稀缺,证监会的选择尽管不是最优的,但是基于“稀缺性”所形成的遴选机制,使获准上市的企业往往是该行业、该地区的优秀企业,相对说来,募集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效率还是相当高的。此外,我国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配股权的获得规定了年度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限,这是保证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重要制度。

第四,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非常缺乏,作为大信贷者的国有银行,同样面临委托——的冲突问题,对企业信贷的使用缺乏事后的监督,使资源在企业内部并没有得到最优的配置。将国有企业推向股票市场,建立起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特别是吸纳的法人投资者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监督。上市公司要定期公布中报、年报和一些重要事项,也就增加了国有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便于企业接受外部投资者的监督。对1998年底已在沪深两市交易的174家上市公司的统计显示:1994年至1998年间总经理共发生了65次非正常变更(排除因年龄、生病这两种原因引起的变更),平均每家公司为0.37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差、公司发生购并引起股权结构的变动是总经理非正常变更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统计表明,在1998年发生的52起实质性资产重组(第一大股东易主)中,总经理全部被更换。通过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管理者内部监督、外部约束的加强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果二:在股票市场的规模指标和流动性指标都进入模型的三个回归方程中,val-ue、valre(-2)和valre(-4)都不再显著地进入回归模型(相应的t检验值都较小)。

这说明在我国股市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这几年里,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扩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提高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结论与莱文和泽尔沃斯(1998)得出的结论差异较大。莱文和泽尔沃斯对42个国家作了跨国分析后认为,提高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便利股票的交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于扩大股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此,我们的解释是:提高股票市场的流动性,能够降低投资股票的风险,从而使投资者更愿意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长期项目。但是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广大投资者对新股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存在着新股的“短缺”现象,这也是我国对新股发行实行配额制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购买新股的热情决不会因为股票市场流动性的降低而减少。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直接融资替代间接融资使资源配置的优化效应大于因股市流动性增加而加强了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督所实现的优化资源配置的效应。而且,股市规模的扩大便于投资者隐藏私人信息,对私人信息的垄断能使投资者获取更高的交易利润,这就激励投资者花费更高的成本去搜集企业信息。这些信息将随着股票交易逐渐渗入到股票价格中,股票价格对企业信息的反映越是充分,股票市场的价格信号功能和对管理者的监督控制功能就越完善,资源的配资效率就越高。

结果三:换手率指标turnover、turnover(-2)、turnover(-4)都不显著地进入回归模型。而且换手率的偏相关系数相当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很低。

我国股票市场的换手率极高,1993年至1999年年度平均换手率为5.27,1976—1993年间美国的平均换手率0.493,日本为0.469,泰国为0.739,韩国为0.832财。我国股票市场的换手率不仅高,而且与实质经济发展状况相脱离,由换手率指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的非显著性可以看出,我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性非常强。在一个股机性很强的股票市场中,投资者购买股票是为了在短期内将股票在一个更高的价位上抛售,追求的目标纯粹是资本利得。这种短期行为使投资者更关注股票的技术分析、k线形态、炒作概念,而对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管理效率、经营业绩、行业发展都不会花费足够的精力去调查研究。这样,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就不会面临中小股东的监督压力,而且股票价格中包含的实质信息也会非常少。股票价格与公司实际经营管理状况相脱离,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就被削弱了。

结果四:volatility和volatility(-4)都不显著地进入回归模型,volatility(—2)显著地进入回归模型,而且volatility(—2)的偏向关系数是-1.09。

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股票市场总体收益率波动的标准差可以看作是投资股票的市场风险,这种风险是无法用投资组合加以克服的。因此,这种市场风险越大,则风险规避的投资者就越不愿意投资于股市,他们宁愿将钱存在银行里,追求低风险的稳定收益。这势必会影响新股的发行规模、发行市盈率以及已上市公司的配股功能。这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德龙等人(bradforddelongetal,1989)的观点: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会阻碍投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结果五:金融深化的指标depth显著地进入所有的回归模型,而且depth的偏回归系数是负的。

这一检验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金融中介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三、进一步解释

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由人均资本存量和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决定,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是通过影响人均资本存量和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居民的储蓄存款是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研究与开发的重要资金来源,而这些方面的投资决定了一国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因此,为了进一步检验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1.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相关性模型。这一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除了capitalization(-2)和vaule(—2)外,其余衡量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几个指标均不显著地进入回归模型。

capitalization(-2)和vaule(-2)的偏回归系数均为正,这说明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的活跃增加了国有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而且这个效应滞后了半年,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从资金募集到项目投资的间隔大约为半年左右。同时,股票融资和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说明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和银行的间接融资并不是纯粹的替代交系,企业从股票市场募集资金后确实会减少向银行借款,但是企业募集资金的大部分却是投向一些技术含量较高、投资周期较长的新项目,而这些项目在企业上市之前是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即使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也会因为资金成本过高降低了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而被企业放弃。如果这些项目获得资本市场的支持,就可以转变成新的生产能力,其收益率是比较高的。从这个角度看,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确实加快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经济增长。研究显示,当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只是等量的增加了国内生产总值,而投资项目外部性的逐渐溢出则提高了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推动了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增长。鉴于我国季度劳动生产率数据难觅,我们无法对劳动生产率和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回归。

2.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居民银行储蓄的相关性模型。这一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

篇4

[摘要]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走势与国民经济走势呈异动状态。介绍股票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与国民经济不协调的关系,进而分析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相互背离的原因。

道理上讲,股票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晴雨表”,应该可以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但在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日益向好的背景下,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我国股市的连创新低。从国际上看,1990年以来,欧美国家股市市值的大幅上升,以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股市所经历的剧烈波动,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最终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促进或阻碍作用。股票市场作为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窗口,股票市场的兴衰直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快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一)股票市场的发展揭示着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向

事实上,股票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能推动企业的发展。投资者之所以会投资于股票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股票市场有财富效应,可以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增值的机会。投资者购买股票能够通过股票价格的上涨,分享高风险投资带来的高收益。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来迅速筹集到大笔本是闲散的资金用于企业的发展。

而且,股票市场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促使国民经济健康地发展。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是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投资决策、管理水平、经营业绩较为客观的评价,会对公司管理层产生一定的监督压力。朝阳产业、高科技产业的高市盈率会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层增加对科研的投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同一产业内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差异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评估,公司的股票价格随着不尽如人意报表的公布而下跌,这些都是投资者迫使企业管理层改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绩效的一种市场压力。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率的提高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了国民经济更快的增长。

由此,股票市场发展是金融深化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股推动力量,是经济发展潜力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

(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股票市场的发展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为了调节固定投资规模使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政府不可避免地将出台一些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这些政策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对股市走势构成影响。

2007年,为了遏制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无论是央行、银监会还是政府相应的部门,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强制经济降温的调控措施。如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缩信贷;银监会则要求商业银行对于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没有按规定程序审批的项目,停发新的贷款;国务院则要求各地清理检查2003年以来的土地占用情况;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要求控制出台涨价项目等。这些政策推出后,不仅掀起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巨大波澜,而且很快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由此可见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对股票市场的决定作用。

二、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相互背离的探讨

尤其是在2007年尾和2008年初,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相互背离的情况最为清楚。虽然股票市场和国民经济有上述密切的关系,但是在我国总会出现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背离的情况。综其原因,应从一下几方面去分析:

(一)我国是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适应

如今,多个上市公司似乎远远代表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一些上市公司目前已成为了本行业的龙头,但是,这一“样本”还不到足够大。而且,上市公司中主要还是国有企业,而作为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中坚力量的民营企业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只有当不断增长的上市公司在各自的行业中不仅仅是龙头地位而且还能够起到群龙之首作用的情况下,它们才能扮演整个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角色。只有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和质量的提高,它才会更贴近国民经济,两者的相互作用才会更直接、更有力。

(二)证券市场中存在某些计划因素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相关联的。因此,证券市场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改革开放之前,虽然也是社会化大生产,但实行的不是商品经济而是计划经济,因此只能取消证券交易行为和证券市场。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也逐步地成长起来。但是由于我国至今还不能说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而是伴随有一定程度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因此,现阶段的我国证券市场也就无法完全体现市场经济的特征,一些人为的因素必然会夹杂其中,这些人为的因素中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因素包括了对证券市场的期冀和愿望,客观因素则是通过对其他市场的命令和指挥来影响着证券市场,带有计划色彩的政策性的证券市场也就由此产生。这种计划的色彩其表现形式不一定是直截了当或裸的,但它的影响力度却是不容忽视的。

(三)股票市场中各种违规行为的广泛存在

我国过去十多年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这样的一个时期,由于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不可避免地给各种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在各种投机行为广泛存在的情况下,这个市场已经变得十分混乱,造成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巨大经济损失,而且由于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力,致使人们对股票市场的公平性产生了极大怀疑。而且这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人们能够很容易地通过互联网这一便利的渠道收集到很多关于股市和上市公司的信息,这就使得原来那种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种违规行为或者是一些不加证实的谣言更加容易广泛传播。在这样一个获取信息成本越来越低的社会里,违规行为的广泛存在,而管理当局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使得人们容易有充分的理由对这个市场的合理性产生怀疑。

(四)投机行为向投资行为的转化

近年来,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人们的投资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对股市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减少了以前的那种盲目投机性,逐渐从完全的投机行为向投资行为转换。在2000年的时候,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的年平均换手率为492.87%,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年平均换手率为509.10%,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换手率偏高,人们更多考虑的是短期收益目标。从长期来看,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最主要考虑的应该是市盈率。市盈率的高低决定了长期的投资收益的多少,因此在市盈率过高的情况下,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将会考虑将资金投入其他投资渠道,而不是进入股票市场。在200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市盈率为58.22,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市盈率为56.03,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年投资收益率还不足2%,比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还要低,而投资股票的风险却是远大于把钱存入银行的风险。正是由于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点,虽然我国调控部门一再降低利率,甚至是面对现在的实际负利率,居民储蓄不但不减反而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中国股市是体制缺陷的晴雨表[J].中国经济信息,2004,(2).

篇5

    根据市场的组织形式划分,股票市场可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股票场内交易市场是股票集中交易的场所,即股票交易所。有些国家最初的股票交易所是自发产生的,有些则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注册登记设立或经批准设立的。今天的股票交易所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管理,并有进行集中交易的固定场所。在许多国家,交易所是股票交易的唯一合法场所。在我国,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开始试营业。

    股票场外交易市场是在股票交易所以外的各证券交易机构柜台上进行的股票交易市场,所以也叫做柜台交易市场。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出现了有组织的、并通过现代化通信与电脑网络进行交易的场外交易市场,如美国的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SDAQ)。

    根据投资者范围不同,我国股票市场还可分为境内投资者参与的A股市场和专供境外投资者参与的B股市场。

篇6

一、引言

中国股票市场从试验转向发展,关键在于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以计划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向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转变。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股市的资源配置,通常是指如何将股市中有限的生产要素资源投向不同的地区、行业和公司,以获得最大的效益。在这里,股市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最为关键,它不仅决定着股市的运作是否有效率,而且也对于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相对应,股市的资源配置方式有配置方式和再配置方式两种类型。股市资源的配置方式,是指一定时期内股市对生产要素的选择、分配和使用方式,例如募股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股市资源的再配置方式,是指继股市资源配置之后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股市资源再配置的方式,例如股市中的资产重组方式。

从经济体制角度分析,资源配置主要有政府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方式。在政府配置方式下,生产要素资源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权力、行政手段和行政机制来实现配置。在市场配置方式下,生产要素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配置。一般来讲,二者相比,政府配置方式更能体现政府意图,按照政府的偏好,直接和自觉地配置资源,便于实现资源的数量配置;市场配置方式更能体现市场的供求关系,根据市场供求,间接和自动地配置资源,从而实现效益配置。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完全采用政府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通常做法,实践证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是不适宜的;而完全采用市场配置方式,则会由于市场体制尚未发育成熟,同样会产生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或许正因为如此,中国在过渡经济中所选择的是政府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型配置方式。

中国的混合型资源配置方式,在其股市中反映的淋漓尽致。在目前情况下,从上市公司基准的确定、上市公司的选择、上市公司的评估,到上市中介机构的确定、上市公司的重组、上市时间以及上市额度的分配,其中政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公司上市后股票的价格走向和运作情况则基本上由市场起作用。不少人批评股市中这种混合型资源配置方式的种种弊端,但是对一个刚刚经历10多年和正在发育的股市而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二、中国股市的资源配置及其方式:股本与资金

目前,中国股市的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应用股本这个生产要素的载体,来实现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我国新股发行的办法是根据地区和部门的审定以及股指情况,利用股本把筹来的资金转化为资本并投向预先确定的生产和经营方向,是股市资源配置方式的重要特征;股市中发行筹资和配股筹资,就是通过股本载体实现其资本转化和生产要素配置的目标。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四个层次:第一是选择什么样的公司上市;第二是如何使这些公司在一级市场获得筹资成功;第三是采取什么方式促使二级市场接受这些公司;第四是上市公司本身怎样配置募集到的资金,即增量配置问题。就第二个问题而言,从近年来深沪股市的平均中签率来看,1996年为3.57%,1997年为2.1%,1998年上半年为0.86%,平均中签率呈下降的趋势,而且下降幅度还比较大,可见,中国股市的筹资潜力较大。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2000年以后出现过新股发行受阻的个别情况,但这并不代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流。举个简单例子来讲,中国证券市场的全部市值之和比美国微软一家公司的市值还低。这已充分说明我国股市潜力是较大的。因此在这一部分讨论中,我们把重点放在第一、三、四个层次的研究上。

(一)一级市场对新上市公司的选择

一级市场对新上市公司的选择是股市资源配置方式应用的第一步。1998年5月29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股票发行审核工作程序》已经明确地规定对上市公司的选择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预选阶段,其中有五个步骤:(1)中国证监会下达股票发行家数指标;(2)地方政府或国务院有关产业部门推荐;(3)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受理预选材料;(4)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5)中国证监会预选审核。第二阶段是审批阶段,其中又有五个步骤:(1)地方政府或国务院有关产业部门初审;(2)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受理申报材料;(3)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审核;(4)发行审核委员会审议;(5)发审委审议通过后,中国证监会将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企业发行的具体时间,并按程序核发准予公开发行股票的批文。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和产业发展要求来选择上市公司。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股票一级市场对新上市公司的选择基本上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方向。近年来,新股发行的大部分集中在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电子、石化、汽车等国家支持的产业以及其他政府鼓励支持的行业范围,特别是其中的国有企业因所在行业中的地位重要、主业突出、潜力较大,在新股发行中的比重明显提高。从家数上看,1997年和1996年基本持平,1996年发行207家,1997年发行204家,但从发行股本数和筹资金额来看1997年增长较快,全年共发行92亿股,较1996年增长7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1997年新股发行的平均规模是5500万股,远大于1996年的平均规模2500万股。1997年深沪两市的筹资金额为650多亿元,较1996年增加1.6倍。进入1998年以来管理层采取了“双向扩容”措施,即一方面有序发行并上市新股,另一方面发展证券投资基金。这不仅扩大了证券市场需求,增加了市场资金量,也为证券市场稳健地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二级市场对上市股份的认同

新股扩容的规模和节奏与中国股市二级市场表现紧密相关,管理层一般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去配置资源。管理层在宏观层次上的资源配置方式:一方面在股价指数高涨阶段抓紧发行和上市新股;另一方面在股价指数低迷阶段则放松发行和上市新股。以深圳股市为例,从1995年1月到1996年3月大市低迷,深圳成指在958.71—1225.38点之间,新上市公司22家,月平均上市1.47家公司;从1996年6月到1997年7月大市高涨,深圳成指从2059.13点连续爬高,最高达到5210.74点,在此期间深市共上市新股192只,月平均上市13.71只。上海股市的走向及扩容情况与深圳市场基本类似,从1995年1月到1996年3月大市低迷,上证指数在537.35到723.87点之间波动,期间新上市公司27家,月平均上市1.80家;从1996年6月到1997年7月大市高涨,上证指数从804.25点稳步攀升,最高达到1393.75点,在此期间沪市共上市新股143只,月平均上市10.21只。从深圳和上海两个市场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反映出宏观层次上资源配置方式和规律,显然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有利于市场对上市股份的接受和认同。

我们把视野深入到中,国股票市场股本结构的内部去看,股本情况的变动也可以反映出市场对上市股份的认同情况。1996年随着大市的高涨和上市公司的增加,总股本的扩张率为44.4%,国家股的扩张率为39。79%,法人股的扩张率为48.65%,流通股的扩张率为87.92%,职工股的扩张率为298.70%;国家股的扩张率低于总股本扩张率4.61个百分点,法人股的扩张率高于总股本扩张率4.25个百分点,而流通股和职工股的扩张率分别高于总股本扩张率43.52和254.3个百分点。1997年大市进入高位盘整阶段,在此期间股市的扩容并未放慢,与1996年相比总股本扩张率为58.80%,国家股扩张率为64.21%,法人股扩张率为41.09%,流通股扩张率为66.21%,职工股扩张率为160.66%;国家股扩张率高于总股本扩张率5.41个百分点,法人股扩张率低于总股本扩张率17.71个百分点,而流通股和职工股的扩张率分别高于总股本扩张率7.41和101.86个百分点。从表象上看,尽管流通股的扩张幅度并不太大,但大比例的职工股一般能在新股上市流通,实际上是流通股的再次扩张。可见,通过1996年和1997年股本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二级市场对上市股份的认同的原因除了管理层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增强市场对新股的确认程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上市新股中加快了流通股和职工股的扩张速度。流通股和职工股所占比重的逐步提高,容易改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募股资金投向分析

对募股资金投向和效果的分析是考察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方式和绩效的重要方面。从微观层面看,募股资金的使用与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投资者的利益息息相关。从宏观层面看,募股资金的使用又关系到产业结构的状况、区域经济的优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过1996年和1997年的大规模扩容后,中国的股票市场在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股票市场在1996年发行筹资金额为91.32亿元,配股筹资金额为74.30亿元,两者合并的筹资总额为165.62亿元。1997年发行筹资金额为715.05亿元,配股筹资金额为261.89亿元,两者合并的筹资总额为976.94亿元。1997年股市的发行筹资金额是1996年的7.83倍,配股筹资金额是1996年的3.52倍,合并筹资总额是1996年的5.90倍。实践证明,股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直接融资的重要场所和资源配置方式转化的重要渠道。

从发行筹资的资金投向上看、1996年投入纺织、机械、建筑、商业4个行业的资金占当年发行筹资总额的47.58%,除此之外,各行业资金投人占当年发行筹资金额的情况分别是:房地产占1.58%,高科技占4.88%,公用事业占1.10%,家电和金融为o,酒类占1.76%,石化占6.41%,冶金占5.35%,医药占5.67%,纸业占1.15%,综合占7.33%,农业占5.37%。1997年发行筹资资金投入高科技、公用事业、机械、石化、冶金、综合等行业的资金占当年发行筹资金额的70.78%,其他行业的资金投入比重则在相对下降。由此看来,进入1997年后发行筹资的投向有了重大的变化,即资金的应用更加注重对高科技行业和国家支持的重点行业倾斜。1997年的统计表明,在募股资金中,新建项目投资占全部实际投资的49.2%,技改投资占25.8%,两项合并占全部投资的75%,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向高层次进化。

从配股资金投向上看,1996年配股筹资金额为?4。30亿元,其中投入资金占配股筹资金额的比重超过10%的行业是房地产、公用事业、家电、商业、综合,这5个行业所占用的配股筹资金额为该年度全部配股筹资总额的61.70%,其他行业的配股资金占用比例分别是:纺织4.80%,高科技1.77%,机械7.62%,建材1.18%,酒类0.90%,金融和农业为0,石化3.49%,冶金4.19%,医药0.67%。1997年的配股资金总额比1996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配股资金的投向却没有多少改变。配股资金占1997年度配股资金总额的比重超过10%的行业仍然是房地产、公用事业、家电、商业和综合,投入这5个行业的配股资金占该年度配股筹资总额的58.73%,在这5个行业中实行配股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上市时间较早的老牌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公司试图通过配股来扩大规模和壮大实力,从而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配股募集资金投向与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投向情况不同:发行新股募集资金投向的情况解释了我国的产业发展方向,而配股资金的应用则主要是为了增强上市公司本身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需要指出的是,从募股资金投向的大方向上看,应该肯定基本格局是朝良性的方向发展,但所存在的消极情况也不容忽视。根据1997年的年报统计,共有514家上市公司对募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说明,其中1/4的上市公司投资项目发生变动,1/3的上市公司未按计划进行投资。某种程度上讲,这样大面积的投资变更,应该引起管理层及上市公司的注意。从融资体制来看,在资本稀缺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上市额度也就可以使本地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是为争上市额度上项目,而不是从合理配置资源和市场需要出发上项目,因此造成了随意立项和缺乏应变准备的情况时有发生。从上市公司运行机制看,虽然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但由于我国上市企业在转制中形成的特殊的股权结构,股东大会的监督职能的发挥有一定的限度,这种情况导致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相对弱化,促使个别上市公司把上市变成了圈钱,结果是募资立项随意更改而忽视投资者的权益。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募股资金应用的监督,已经成为我国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方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中国股市资源再配置方式:资产重组

(一)存量配置:总体印象

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再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资产重组来实现。按照国际惯例,资产重组的概念是指集团公司内部对其子公司或其他有经营权和控制权的关联企业在经营资产范围内的整合。由于我国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导致现行资产重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扩大,其内容也显得十分丰富。从1993年到1996年我国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只有52家,1997年一年中就有336家上市公司实行资产重组,是过去4年的6.46倍,1998年上半年又有290家上市公司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已经成为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一道引入注目的风景线。

事实上,有关资产重组的概念相当宽泛,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本研究报告所采用概念,是从狭义的方面来理解资产重组,也就是侧重于对股权重组的考察。我们把股权重组的类型分作6类进行检验,即二级市场重组、股权无偿划拨、股权有偿转让、股权投资重组、整体并购、资产置换并购。二级市场重组是指并购公司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而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资产重组。股权无偿划拨是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把上市公司的产权无偿划拨到并购公司的资产重组。股权有偿转让是指并购公司根据股权协议价格受让目标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的资产重组。股权投资重组是指上市公司向目标公司投资从而把目标公司改组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的资产重组。整体并购是指上市公司以资产为基础确定并购价格并受让目标公司全部产权的资产重组。资产置换并购是指上市公司用一定价值的资产并购等值优质资产的资产重组。截至1998年6月底,中国股市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共有678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3.60%,其中以二级市场重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9家,以股权无偿划拨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34家,以股权有偿转让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223家,以股权投资重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253家,以整体并购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105家,以资产置换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有“家。统计数据表明,实行资产重组公司主要集中于股权投资并购、股权有偿转让和整体并购三种方式,它们分别占全部资产重组公司总数的37.32%、32.89%、15.49%,三者合并占全部资产重组公司的比重为85.70%。从重组的内容来看,这三种方式又集中于对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资产重组上,毫无疑问这是弥补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直接上市流通问题的重要方式。

(二)资产重组及进入行业情况

从1990年到1998年6月底,通过6种资产重组方式进入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情况是:房地产18家、纺织服装制鞋化纤55家、高科技50家、公用事业73家、机械制造67家、家电32家、建材21家、金融信托4家、酒业8家、农业4家、商业82家、石油化工64家、冶金36家、医药26家、造纸11家、综合108家、其他29家。从表象上看,中国股市中的资产重组的行业进入情况趋向于多元化,但从深层次上看,这不仅是一些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并购、成长企业向衰落企业的扩张,而且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产业调整与升级。

买“壳”、借“壳”、换“壳”,无疑是资产重组这首恢宏交响曲中最活跃的音符。“美纶股份”与“泰达股份”的重组,是没落的普通化纤产业向交通、能源、高科技工业等政策鼓励产业的转移;备受市场关注的托普控股“川”,创智入主“五一文”,以及北大方正收购“延中实业”等,则是新兴信息、微电子产业对机械、零售商业等传统行业的替代;而“烟台华联”等利润日薄的零售百货业更换大股东后,均明确了向潜力巨大的生物生化工程及投资业的方向发展。

更大规模的产业更新和升级换代正以“旧瓶装新酒”的形式普遍发生在广大上市公司中,通过局部的资产优化和结构调整,长虹、海尔、海信、TCL。等一大批已趋于成熟的家电企业纷纷向数字电视、电话、电脑一体化的新领域拓展;“广州控股”、“湘中意”等则面向以大城市水、电、气工程为主的现代基础设施产业;而长期被视为“老大难”的纺织板块,也在政府的扶持下实施了大规模产业转向,“龙头股份”、“嘉丰股份”等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进入了高附加值的名牌成衣业、高科技楼宇及新型建材等行业。让我们浏览一下1997年初至1998年6月底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发生的626起形式各异的资产重组,一条清晰的产业结构变更主线便会呈现在人们面前,即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技术、高收益的产业转化,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由国家限制发展的竞争激烈、效益低下的产业向国家政策鼓励的新兴产业和瓶颈产业转化;其中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是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生化、精细化工等高科技产业及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产业,而这些产业正是国际上公认的在21世纪综合国力较量的决定因素��知识经济的核心构成。

(三)资产重组公司的经营业绩

通过资产重组给上市公司带来的业绩重组,是股票市场永恒的主题。比较中国股票市场实行资产重组公司的经营业绩可以发现,资产重组的水平在不断提高。1995年,我国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0.44亿元,低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值0.62亿元的水平;平均每股收益为0.20元,低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值0.27元的水平;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73%,比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值低7.96个百分点。1996年,我国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0.65亿元,高于全国上市公司平均值0.53亿元的水平;平均每股收益为0.28元,基本上与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持平;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21%,低于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5.91个百分点。1997年,我国实行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0.65亿元,基本上与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持平;平均每股收益为0.28元,略高于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0.27元的水平;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32%,比全国上市公司对应指标高出2.28个百分点。资产重组效果的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中国股票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指标分析

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是考察股市绩效的重要内容。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主要通过两个内容来了解我国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总体上的经营绩效:一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二是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一)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从1997年与1996年和1995年对比的统计指标来看,我国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的总体趋势表现为:第一,平均主营收入和平均净利润增长较快;第二,平均净资产利润率稳步攀升;第三,平均每股收益基本稳定。1997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6.94亿元,分别比1995年和1996年增长4.2%和15.86%;1997年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1.06%,分别比1995年和1996年高出2.2和12.23个百分点;1997年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0.66亿元,分别比1995年和1996年增长6.45%和24。53%。

1997年上市公司的平均资本利润率为8.04%,低于1995年和1996年的对应指标;而这3年来的平均净资产利润率则稳步攀升,1997年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8.52%,分别比1995年和1996年高出2.02和1.34个百分点。

1997年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为0.27元,与1995年的对应指标持平,但略低于1996年0.29元的水平。这3年我国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在0.27~0.29元之间的情况说明该指标是基本稳定的。

(二)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统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稳定提高,而资产负债比率则逐年下降。199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流动比率为1.63倍;1996年上升为1.95倍,比上年提高19.63%;1997年该指标是2.14倍,比1996年增长9.74%。1995年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比率为47.06%;1996年下降为45.11%,下降幅度为4.54%,1997年该指标为41.75%,在1996年的基础上又下降了8.07%。这说明上市公司在总体上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的提高,减小了信用风险出现的概率,增强了上市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2.资产管理分析

199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存货周转率为6.52次,1996年上升为6.64次,1997年又进一步提高为10.14次;而1995年的平均总资产周转率为0.63次,1996年上升为0.67次,1997年为0.65次,高于1995年的水平,但低于1996年的水平。存货周转率增大说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效率在提高,而总资产周转率的下降表明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张速度相对较快,从而导致其销售额的提高受到限制。研究表明,从长远角度看,整体上的上市公司要想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必须在扩大经营规模和资本扩张的同时,深入挖潜和革新,开拓出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使上市公司的整体效益更上一层楼。

应收账款是公司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它相当于公司向客户提供短期贷款,在流动资产的管理上,被看作是一项特殊的投资项目。应收账款是公司经营中无法回避的事实。应收账款一般有三个作用:(1)增加销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大多数公司都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采用赊销的方式销售商品和劳务,这已成为许多公司采用的一种营销策略。(2)提高市场占有率或开拓新市场。企业为保持或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般采用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销售,有利的信用条件不仅成为企业保持或提高其产品市场占有率的一种工具,而且也是企业开拓新市场和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3)减少存货。公司持有产成品存货,必须支付保管费,在发生损耗、有的产品还会过时的情况下,如果将存货赊销出去转化为应收账款,则可避免上述问题,特别是季节性销售的公司,在销售淡季,一般都采用较优惠的信用条件,以减少存货和各种费用支出。我们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个指标看一下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情况。这个指标揭示了一定时期内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公司资金回笼情况越好;反之,则表明公司的资金回笼情况较差。1995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3.51次,1996年上升为91.23次,1997年则下降为19.64次。从这三年的情况来看,1996年的情况最好,1995年次之,而1997年较差。这项指标的波动较大,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质量不高。一般而言,公司应收账款回笼情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销售情况,如果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不仅能够及时收回应收账款,而且还能够预收一部分资金;反之,如果产品在市场上供大于求时,资金的回笼就有限度。可见,提高产品质量和拓宽营销市场是促进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

五、需要说明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沪深两市股指大幅下跌,股票市值缩水30%左右,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受挫,人们开始担心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前景。笔者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这次大缩水实际上是对多年股指高居不下的一次大调整。回顾我国股市中的基本元素,上市公司的情况我们便可以看出这次调整实际上隐藏着历史的必然。

篇7

关键词:收益率风险多重分形

资本市场理论认为收益率遵循随机游动,其分布近似于正态或对数正态。实证研究发现证券收益率不服从正态分布,标准差作为风险的度量不再合适。随着对资本市场混沌特性的研究,人们开始用分形来研究风险问题。现阶段随着对金融市场分形性质研究的进一步加深,又产生多重分形问题,多重分形分析向人们展现了各个股市的混沌现象,使人们感觉到风险的存在。

本文研究的问题是:不同股票市场的风险不一样,它们的多重分形特征也不同,那么风险与多重分形间有什么关系呢?利用MF-DFA方法对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多重分形特性进行研究与比较,结合二者的实际风险情况,得到多重分形与风险的关系。

证券市场风险的分形分析

当今资本市场理论是以理性投资者、有效市场和随机游动三个关键概念为基础,由于投资者的理性和市场的有效,收益率遵循随机游动。因此,收益率的概率分布近似于正态或对数正态,风险用收益率的标准差度量。但是,在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时,发现其明显地不拟合于正态分布的。只有在其背后的系统是随机的时候,标准差作为风险的度量才有意义。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分布不呈现正态,所以我们关于风险的统计测度——标准差——亟需修正。

英国水文学家赫斯特在20世纪40年代研究了有偏随机游走,提出一种新的统计量即Hurst指数(H)。赫斯特指数有三个不同的类型:(1)H=0.5;(2)0≤H<0.5;(3)0.5Mandelbrot在20世纪60年代再次对非随机时间序列作了全面研究,指出证券市场收益率服从一族分形分布。分形维(D)描述一个时间序列如何填充其空间的,是所有对于生成这一时间序列的系统发生影响的因素的产物。分形维是由时间序列如何填充其空间决定的。Hurst指数与时间序列分形维的关系:D=2-H。一条线分形维为1,随机时间序列的分形维为1.5。宋学锋提出用“混沌度”度量系统的复杂性,其中分形维就是“混沌度”的组成部分。刘卫东等人也提出用分形维度量证券投资风险。

证券市场的多重分形分析

随着对金融市场分形性质研究的进一步加深,又产生了下述问题:一个分形维数能否很好地描述市场的分形结构,价格增量的不同部分的相关性及其在时间轴上的分布是否一致。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对分形局部结构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如果分形的局部结构是均匀一致的,那么一个整体分形维数就能很好地描述它;如果分形结构是非均匀的,仅用一个分形维数只能描述收益率波动的宏观面貌,无法对其局部进行细致的刻画,必须用多重分形来对局部结构进行更细致的分析。K.MATIA,Y.ASHKENAZY等人对股票和商品的价格波动的多重分形特性进行了研究。胡雪明、宋学锋等曾对我国股票市场进行了多重分形分析。

所谓多重分形,是定义在分形结构上的由多个标度指数的分形测度组成的无限集合。它刻画了分布在子集上的具有不同标度和标度指数的分形子集的局部标度性。从几何的观点看,组成分形集的若干个子集的标度、分形维数都不同。多重分形理论间接刻画价格波动。

下面,我们利用多重分形理论对股票市场价格波动进行分析。

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MultifractalDetrendedFluctuationAnalysis,记MF-DFA)方法是验证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是否具有多重分形性的有效方法。对于给定长度为N的序列{xi},i=1,2,……,N,MF-DFA方法一般可分为如下五个步聚:

1.计算序列对于均值的累积离差{Yi}:

其中为均值。

2.分割序列{Yi}成等长小段。把序列{Yi}分成长为s的NSint(N/s)个互不重叠小段。

3.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每一小段上的局部趋势函数Pv(i),这里Pv(i)是第v小段上的拟合多项式函数,可以是线性的、二次或更高阶多项式(分别记为MF-DFA1,MF-DFA2,……)。消除每一小段的趋势,得残差平方和:

4.计算序列的q阶波动函数Fq(s)=

其中,q为不等于0的实数。很显然,Fq(s)与s、q有关。对于给定的q,Fq(s)随s增加而增加。因此,对不同的s,重复步聚2、3、4,就可得到对应Fq(s)。一个分形时间序列,对于大量的s,有如下关系:Fq(s)~sh(q)。

5.给定阶数q,通过双对数图,分析波动函数Fq(s)与时间标度s的关系。

一般地,标度指数h(q)与q有关。当h(q)与q无关时,称时间序列是单分形的。当h(q)与q有关时,称时间序列是多重分形的。对于平稳时间序列,h(2)就是Hurst指数H,因此,我们称h(q)为广义Hurst指数。

考虑到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本文选取1990年12月19日至2004年6月30日相同时间跨度的上证综合指数和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日收盘指数为研究对象。这里上证综指和道琼斯指数的数据长度N分别为3132和3413。

首先把指数序列转化为收益率序列{rt}:

rt=lnPt+1-lnPt,t=1,2,……,N-1

其中,Pt是股票市场在第t个交易日的收盘指数,rt为股票市场的日收益率。

考虑到要将股票市场收益率序列与高斯随机序列作比较,我们用Matlab软件的randn函数产生两个高斯随机序列,长度分别为3132和3413,依据MF-DFA方法分别计算其广义Hurst指数,将其平均值作为随机序列的广义Hurst指数。

当拟合区间s取10~500天时,下面给出MF-DFA1的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当q从负10变到正10,上证的h(q)从0.7946递减为0.2633,而道琼斯的h(q)从0.6248递减为0.3015,随机序列的h(q)则在0.4791~0.5067之间变动。

对上证、道琼斯及随机序列的h(q)与q的关系分别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

根据表2的P-value值,不难得出结论:随机序列的h(q)与q无显著关系,而上证和道琼斯的h(q)与q有显著关系。

h(q)和q无关等价于Fq(S)和q无关,即一个时间序列的每一小段消除趋势后的q阶波动相同,说明时间序列的局部结构是均匀一致的,这样的分形时间序列当然是单分形的。h(q)仅给出这一相同的标度行为。理论上,随机序列的h(q)应为0.5,由于Matlab产生的随机数本身就是伪随机数,所以,q从负10变到正10,随机序列的h(q)在0.4791~0.5067之间变动是合理的。h(q)与q有关和Fq(S)与q有关是等价的,即消除趋势后Ns小段的q阶波动大小不同,说明时间序列的局部结构是非均匀一致的,这样的分形时间序列是多重分形的。所以,得出结论:上证综指和道琼斯工业指数收益率均存在较明显的多重分形特性。但是,从表2的Coefficients值看,上证的h(q)随q变化趋势更明显,所以,我们说上证的多重分形特征比道琼斯明显。

对深圳成指与纳斯达克综指进行相同分析,可得出类似的结论,在此不列出详细结果。

多重分形与风险关系

线性范式基本上是说,投资者以线性方式对信息做出反应。也就是说,他们在接到信息时做出反应;他们不以累计的方式对一个事件列做出反应。线性观点是内在于理性投资者的概念的,因为过去的信息已经被计算进证券的价格了。因此,线性范式暗示收益率应该有近似正态的分布,应该是独立的。但对收益率分布的正态性进行检验时得出结论:股票市场收益率不是正态分布的。因此,描述收益率的概率的线性范式失灵了。标准差作为风险的度量不再合适。

篇8

摘要:本文首先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指数每日收盘价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且将所选数据时间分为整体时间段和6个子阶段,进行数据基本量描述;然后,对股票市场指数和债券市场指数进行相关性检验,进而得出结论,分析两者的“跷跷板”效应。

关键词: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 翘翘板效应

一、引言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社会资源的配置、预算收支的调节、货币政策的推行以及宏观经济的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缓解社会经济中某一时期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为闲散的资金开辟一条新的出路,既有利于保持资本市场自身的流动性,又有利于稳定实体经济中物价的平稳波动。

二、 促成“翘翘板”效应逐年增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篇9

一、基本面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20xx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先进经济体当前面临的尾部风险已经减弱能够保持长期复苏仍有待观察。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持续下滑的风险已经增大,各自面临不同的发展困境和瓶颈,深化改革成为新兴经济体前进的唯一动力。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潜在增长率的合理区间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长质量优于经济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升,有投资、出口拉动为主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投资率的高低应遵循储蓄率先升后降的客观规律,民间投资比重呈上升趋势且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房地产市场格局复杂。宏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机构实力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稳步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金融体系整体稳健。

中国经济目前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政府正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再平衡,由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实现可持续发展。xx年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较好,外部环境趋于改善,市场预期不断好转,体制机制改革有望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二)行业分析

xx年上半年家电产品线下渠道零售额为3088亿元,同比下降5%。自xx年上半年以来,家电市场增量和增速双双放缓。数据显示,xx年上半年整体家电市场规模为7254亿元,同比增长4.8%,较去年同期收窄14.9个百分点。行业整体进入结构调整、消费升级、效率优先的运营新周期。 从企业营收、净利润水平、产品销售、渠道零售等综合数据来看,家电市场分化趋势明显。首先,家电各子行业增长出现分化。xx年上半年黑白电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在主要家电品牌中,营收和净利润在500亿元以上的企业均集中在白电集团与白电企业,其毛利率、净利率水平都显著高于主营彩电业务的黑电企业。另外,白电产品、厨卫电器和生活电器的整体业绩和市场规模增长情况也要好于黑电。

其次,家电产品结构和价格分化。进入xx年,智能家电概念全面爆发,产品高端化步伐加快,智能、节能型产品被业内普遍看好,消费者认知度逐渐提升。彩电领域,智能化、高清晰、大屏幕电视产品成为提振市场的重要品类。生活类家电领域,变频空调、冷暖空调、多门与对开门冰箱、滚筒洗衣机占比增加,同时智能化浪潮也正在由大家电领域向厨卫电器、小家电产品蔓延。

(三)公司分析

1、公司的基本情况

苏宁电器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是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截至20xx年,苏宁电器在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00多个城市拥有1000家连锁店,80多个物流配送中心、20xx多个售后网点,经营面积500万平米,员工12万名,年销售规模突破1000亿元。品牌价值455.38亿元,蝉联中国商业连锁第一品牌。

入选《福布斯》亚洲企业50强。

xx年2月7日,苏宁宣布已经通过国家邮政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审核,获得国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苏宁由此成为国内电商企业中第一家取得国际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企业。xx年10月26日,中国民营500强,苏宁以2798.13亿元的营业收入和综合实力名列第一。

围绕市场需求,按照专业化、标准化的原则,苏宁电器将电器连锁店面划分为旗舰店、社区店、专业店、专门店4大类、18种形态,旗舰店已发展到第七代。苏宁电器采取“租、建、购、并”四位一体、同步开发的模式,保持稳健、快速的发展态势,每年新开200家连锁店,同时不断加大自建旗舰店的开发,以店面标准化为基础,通过自建开发、订单委托开发等方式,在全国数十个一、二级市场推进自建旗舰店开发。预计到20xx年,网络规模将突破3000家,销售规模突破3500亿元。整合社会资源、合作共赢。满足顾客需要、至真至诚。苏宁电器坚持市场导向、顾客核心,与全球近10000家知名家电供应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高层互访、B2B、联合促销、双向人才培训等形式,打造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高效供应链。

与此同时,坚持创新经营,拓展服务品类,苏宁电器承诺“品牌、价格、服务”一步到位,通过B2C、联名卡、会员制营销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家电商品,并多次召开行业峰会与论坛,与国内外知名供应商、专家学者、社会专业机构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与合作策略,促进家电产品的普及与推广,推动中国家电行业提升与发展。目前,苏宁电器经营的商品包括空调、冰洗、彩电、音像、小家电、通讯、电脑、数码,八个品类(包括自主产品),上千个品牌,20多万个规格型号。

2、重要财务指标

近日,苏宁电器xx年第三季度报表,季报显示,公司今年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04125.20万元,同比增长-266.47%,每股收益-0.14元,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比上期下跌266.47%。

3、行业地位

(四)业绩预测

苏宁 1-3 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796.7 亿元,同比下降 0.6%;亏损 10.41亿元,符合公司预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 11.33亿元。3季度收入 285.2亿元,同比增长 15.9%,净亏损 2.86亿元,较 1 季度和 2季度进一步收窄(1季度亏损 4.34亿元,2季度亏损 3.22 亿元),趋势有所改善。销售回升趋势明确:线下:3 季度同店销售增速 4.1%,实现正增长(1季度-13.4%,2季度收窄至-4%)。线上:业务快速增长,3 季度线上自营商品销售收入 73.17 亿元(含税),同比增加 31.6%(上半年线上自营商品销售收入 82.82 亿元-含税,同比降 22%),开放平台实现商品交易规模 11.47亿元(含税),3 季度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为 84.64 亿元(含税),同比增长 52.26%。截至 xx年

9月底,苏宁会员规模达到 1.55亿。9月份公司移动端订单数量占比达到 24%。

物流服务响应时效持续提升,改善用户体验:截至 9 月底公司在全国 23 个城市物流基地投入运营,13 个在建,24 个完成土地签约储备。小件商品自动分拣仓库项目已在部分城市投入使用,9月份物流服务妥投率达到了 99.7%。

员工持股计划体现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共 1,089名员工参加,购买数量占总股本的 0.83%,购买均价 8.63元/股,高于当下股价。

发展趋势

公司预计:xx年全年业绩净亏损 10.41~11.91 亿元,(隐含 4 季度净亏损进一步收窄至 0~1.5亿元)。需要注意的是,该数据并未考虑公司以部分门店物业为标的资产开展创新型资产运作模式,通过监管部门审批最终落地后可能带来的超过 13 亿的税后净收益。

二、技术面分析

一、形态分析:

头肩顶

如图显示的是一个头肩顶形态,形成了一个反转突破形态,股价将下跌。圆圈处为卖点。

二、指标分析

MACD指标。DIFF 由下向上突破 DEA,形成金叉,又 DIFF 与 DEA 均为正值,即都在零轴线以上时,大势属多头市场,DIFF 向上突破 DEA,可作买。此为买点。

根据MACD指标,xx年12月12日DIFF与DEA均在零轴线以上,说明此股票日后仍为上涨态势。

三、投资结论

篇10

关键词:股票收益率;GARCH模型;统计检验

在风险管理中,我们往往关注的就是资产收益率的分布。许多实证研究表明,金融资产收益率分布表现出尖峰、厚尾的特征。另外,收益率序列还具有条件异方差性、波动聚集性等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对金融资产收益率分布进行描述显得尤为重要。

1数据选取

本文实证分析的数据选取上海股市综合指数(简称上证综指)每日收盘指数。考虑到我国于1996年12月16日开始实行涨跌停板限价交易,即除上市首日以外,股票、基金类证券在一个交易日的交易价格相对上一个交易日收市价格的涨跌幅不得超过10%,本文把数据分析时段选择为:1996.12.16-2007.05.18,共2510组有效数据。数据来源为CCER中国经济金融数据库。数据分析采用软件为Eviews5.1。通过对原始序列的自然对数变换,得到上证综指收益率序列,有2509个数据,记为RSH。

2基本统计分析

2.1序列的基本统计量

对称分布的偏度应为等于0,而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偏度为负值,说明该序列的分布是有偏的且向左偏斜,即收益率出现正值的概率小于收益率出现负值的概率。另外,已知正态分布的峰度等于3,而上证综指收益率的峰度是8.919924,远大于3,这表明RSH序列不服从正态分布,而是具有尖峰厚尾特性。

2.2序列的自相关性

采用Ljung-BoxQ统计量检验上证综指收益率序列的自相关性。原假设为序列不存在阶自相关。根据上证综指收益率的10阶滞后期的Q统计值及其相应概率值可知,上证综指收益率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2.3序列的平稳性和正态性

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发生,在建立回归模型之前须对收益率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ADF方法检验RSH序列的平稳性,其检验统计值为-51.7733,远小于MacKinnon的1%临界值,认为上证综指收益率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显著平稳的。这就避免了非平稳性带来的许多缺陷。上证综指收益率序列的D.W.值为1.9705,非常接近于2,表明其残差序列不存在序列相关。

本文使用Jarque-Bera方法对RSH序列其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统计值为3682.735(p=0.000),概率值足够小以至于必须怀疑原假设的正确性。这也就说明,用正态分布对中国股市收益率的波动性进行描述是不正确的。

2.4ARCH效应检验

大量的实证分析表明,大多数金融资产收益率序列的条件方差具有时变性,即ARCH效应。利用ARCH-LM方法检验残差序列中是否存在ARCH效应。选择滞后阶数为5阶,检验统计值为28.92598(p=0.000),表明残差存在显著的ARCH效应,至少存在5阶的ARCH效应。这就意味着必须估计很多个参数,而这却是很难精确的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一个低阶的GARCH模型代替,以减少待估参数的个数。

3分布模型的确定

金融时间序列的分布往往具有比正态分布更宽的尾部。为了更精确地描述这些时间序列分布的尾部特征,本文分别运用GARCH-Normal、GARCH-t和GARCH-GED模型拟合样本数据。

较之其它模型,GARCH-t(1,1)模型的对数似然值有所增加,同时AIC和SC值都变小,这说明GARCH-t(1,1)模型对上证综指收益率序列波动的刻画能力要强于其它模型。对模型中的未知参数进行极大似然估计,得出GARCH-t(1,1)模型为:

均值方程为:RSH=0.0399(1.7435)

方差方程为:2t=0.1137+0.1331×2t-1+0.8261×2t-1

(4.5005*)(6.6345*)(10.3761*)

在方差方程中,ARCH项和GARCH项的系数都是显著的,且两项系数之和为0.9592,小于1,满足参数约束条件。另外,系数之和非常接近于1,表明收益率序列的条件方差所受的冲击是持久的,这对所有的未来预测都有重要作用。

4分布模型的检验

模型建立的好坏首先要检验其是否有效的消除原序列的异方差性。另外,基于收益率序列概率积分变换的检验方法,可以检验序列分布与理论分布的拟合情况。对原序列做概率积分变换,然后检验变换后的序列是否服从i.i.d.(ol)均匀分布。一般地对变换后的序列进行BDS检验,以判断其是否是独立同分布。而运用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则可以检验变换后的序列是否服从均匀分布。4.1残差序列的ARCH-LM检验

对新方程产生的残差序列{εx}进行ARCH-LM检验,以观察是否还存在ARCH效应。选择滞后阶数为1阶,ARCH-LM检验统计值为0.629764(p=0.426)。伴随概率显著不为0,即接受原假设,认为残差序列{εx}不存在ARCH效应。这说明,用GARCH-t(1,1)模型拟合样本数据可以消除序列的异方差效应。

残差εxt的分布为vxσ2xt(vx-2)εxt|It-1~t(vx),根据残差序列的数值,变换为vxσ2xt(vx-2)εxt序列,并按照自由度为vx=4.6528的t分布函数,对其进行概率积分变换,得到新序列记为{ut}。新序列{ut}在理论上应是独立同分布序列,且服从(0,1)的均匀分布。因此,本文通过BDS检验、K-S检验对新序列{ut}的分布进行检验。

4.2BDS检验

BDS检验的原假设是序列为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根据表中的概率值可知,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认为新序列{ut}为独立同分布的变量。

4.3K-S检验

对新序列{ut}进行K-S检验,其检验统计值为0.0175(p=0.4245),这表明,用新序列{ut}服从独立同分布的(0,1)均匀分布。这也说明了GARCH-t(1,1)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上证综指收益率序列的分布。

5结论

本文对上证综指对对数收益率序列的分布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现实生活中,金融收益序列分布不仅呈现出偏斜、尖峰、厚尾等特征,还具有异方差的特性,本文首先通过大量的统计检验方法验证了金融时间序列的各项特性。GARCH模型比ARCH模型有更快的滞后收敛性,从而大大减少了参数的个数,提高了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在运用正态分布假设的GARCH模型来描述金融收益序列的条件分布时,正态分布假设常常被拒绝,人们用一些具有尖峰、厚尾特性的分布,如t分布、GED分布来替代正态分布假设,从而得到一系列GARCH模型的扩展形式,如GARCH-t模型、GARCH-GED模型等。本文依据严密的统计分析方法选择了GARCH-t(1,1)模型描述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序列的分布。最后,根据各项模型检验结果说明,用GARCH-t(1,1)模型描述上证综指收益率序列是有充分理由的。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4]刘仁和,陈柳钦.中国股票市场波动的统计特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