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0:3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体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体育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理想,体育,学校体育

 

多年的学校体育教学使我感到,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体育教学在一些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小课”或“花瓶”,有的学校甚至把达标等同于体育,使体育仅仅局限于达标训练,而体育的精神意义和体育的崇高境界却被淡化和遗忘了。这无疑使学校体育走进了死胡同。因此体育论文,有必要重新审视学校体育,呼吁理想的学校体育。

一、理想的学校体育应能体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挑战自我,才能做出非凡的成就,才能拥有辉煌的人生。在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更快、更高、更强”冲击,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向上,在某种意义上比形成某些体育技能、获得某些体育成绩更重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二、理想的学校体育应注重磨炼学生的意志,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近些年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体育在现代教育中呈现萎缩状况。而由于独生子女的“独”体育论文,孩子吃苦耐劳的品质,经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果断、自控力、坚韧等良好的意志品质,难得有培养的氛围和机会,孩子从小被喂娇了、抱懒了、惯坏了,有的成了“胖墩”,有的成了“豆芽”,还有的成了“药罐子”等。这与时展对人的强健体魄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唯有进行强有力的体育运动,让学生心智“苦”,筋骨“劳”,不断体验欢快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信念才会得以养成,也才能承担起“天降大任”。学校体育必须承担起磨炼学生意志的使命与责任。

三、理想的学校体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体育论文,使体育活动成为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体育运动能培养个体的合作意志,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也要让他们学会合作。要引导学生成立自由组合的体育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指导学生进行对抗团体竞赛时,要鼓励学生敢打敢拼,更要鼓励学生默契配合,反对个人英雄主义。

四、理想的学校体育应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处在激烈变化的时期,他们同时又身处纷杂的社会环境及沉重的学习负担之中,极易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体育论文,养成健全的人格,是现代教育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和使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做到既让学生勇于争光、勇于拼搏,又让学生正确对待名次、成绩,做到胜利了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理想的学校体育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在学校,体育课往往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这不仅因为在体育课上学生可以从事自己深爱的游戏与活动,更因为体育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也有一些学生最头痛、最讨厌上体育课。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体育论文,尊重这些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是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更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张扬自己的个性。要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展体育活动,在体育项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体育课堂上寻找到自己的乐趣。只有充满乐趣的体育教学,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才能收到真正的实效。

篇2

1.1宋代非常重视体育教育

粗略观之,宋代学校教育应该是非常重视体育教育的。首先,关涉体育设施建设的“学记”有小学记、县学记、镇学记、州学记、府学记、庙学记、军学记和儒学记,类别概全,涵盖社会各阶层、各专科,可知各类学校在修建时都比较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其次,由“学记”完成时间来看,学校体育设施的修建跨越两宋,从北宋真宗咸平年中(998年)《仙游县建学记》谈到建校时在“南垣设射棚”,直至南宋淳祐六年(1246,王遂《增修华亭县学记》)以后不确定时间的“习射有圃,浴沂有亭”建设,两宋期间一直重视修建学校时进行体育设施建造。非一时兴起,也非一段时间风尚,而是整个朝代的持续崇尚。再次,名人效应。撰写“学记”的作者有唐宋家的苏轼、王安石、曾巩,也有魏了翁、真德秀等名儒大家,其他也都是进士及第。名儒大家撰写“学记”等于为学校写广告语,为学校教育做宣传。而学校建设者也乐于通过建造完美学校赢得名儒大家的撰写青睐,表达重视教育之心,故特别在学校建造山水亭台,创造优美校园环境,激发撰写者写作灵感。而名人的激励作用更是引导后生不懈努力追求成功。最后,“学记”涉及的地方广及大江南北,可见宋代学校教育的普及性,学校体育开展的广泛性。由此而观,宋代体育教育随着学校教育发展形成了模式化,如建造“射棚”“射亭”“射圃”,说明体育教育已经深入民心。因此,说宋代非常重视体育教育并不为过。事实上,不但宋代文化教育达到古代最高峰,宋代体育的育人作用也是前无古例的。从宋代体育教育的功能来看,今日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分量也远远达不到宋代标准。

1.2宋代体育教育功能解析

就体育育人作用而言,大多数“学记”都有涉及,鉴于文献垒列之涌赘,仍以所列文献为核心具体解析,择其他“学记”资料旁证补充。

第一,体育是培养文武兼备人才不可或缺的支撑。文献条目1谈到仙游县在建学时,“其南垣设射棚,亦示乎武者文之威也”明确说明建造体育场地其本身就具有示教作用,且通过习练达到文养内涵的外在威严展示,所谓“武者文之威也”。宋代是完完全全的文人政治,极度右文是宋代特色,文人不仅要处理国事,还得驾驭武将,带兵打仗。刚烈、气节是文人必须通过教育获得的优秀品质。因此,兼具文的智慧和武的气节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一如宋代李石在《武备疏》所言:“文武相为经纬之术,二者要不可偏废”“尝谓虞舜干羽之舞,人徒知其为文德,不知其以蹈厉之节而寓其击刺之威,以明不轻用武也。”这是体育育人的最高追求,蹈厉气节,不怒而威,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有亭以习射”“射有圃”等射亭、射圃建设,皆为完成此教育目标。而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就是此种教育的模板和榜样。

第二,体育是健全品德、格物致知的重要工具。由文献条目2谈到的“射不主皮”“或饮射之礼,或社酺之祭,或岁月之吉,必示以教法、序齿位,书其德行”可知,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涵养道德品质。通过“射”的活动过程,涵养品德,并通过“示以教法、序齿位”的教学展示,影响、规劝、训导学生遵循社会及生活道德秩序。即《奉化县学记》而言“为辟射圃以劝方来”。身教重于言教,是宋代体育教育的突出特征。通过身教的感同身受,推己及人,进而达到格物致知、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标。“诚使幼学者用力乎孝悌忠信之行,以及乎射御书数之艺,及其长也,由格物致知以至于诚意,而理无不明,由正心修身推而至于治国平天下,而事无不格。”溧水县建小学时就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来建造体育设施。人才培养是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所以,朱熹在《南剑州尤溪县学记》明确指出:“而其为教,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敬恭,朝夕修其孝悌忠信而无违也,然后从而教之格物致知以尽其道,使知所以自身及家,自家及国而达之天下者,盖无二理。”此教育结果的自然达成,今日看来依然爽目。如“射不主皮,取中鹄而为胜;智者乐水,每观鱼而纵乐。”宋代体育教育表达的核心内涵,也是宋代文化的核心内涵。体育教育成为展示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

第三,体育是完美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由文献条目3“又次焉射饮讲肄之地,飞阁连洞,以壮瞩览……以辅儒事”“学之前环水以象洋……射有圃,粮有廪,书有库,斋堂庖厨,罔不备具”“列六斋以及学职之位于东西两庑,其南有轩,轩南有池,池上有亭,为游息之地,其外为射圃”“射有圃,先贤有祠,藏修息游,无一或缺”可知,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无论视觉、听觉还是触觉等感受,都是非常美妙的。在“环水象洋”“飞阁连洞”“池上有亭”“浚清池,植以花竹,缭以周墙”这样的环境中锻炼身体,无疑会受到学生青睐。今日体育若是这样的环境,想必就不会如嚼鸡肋。所以,《襄州迁学记》称“射圃规之”之地为“燕息之地”,一句“燕息之地”足以说明体育生活化的怡然。第四,体育是身心协调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而以岁时合射、合舞、合语,而书其德行道艺,此所谓教也。”文献条目4明确说明教育目的是涵养身心和谐发展,即“习其心体、耳目、手足之举措”,一如张栻《邵州复旧学记》的记载:“优游乎弦歌诵读之际,有以固其肌肤之舍、筋骸之束,齐其耳目,一其心志。”第五,体育须承担文而化之的社会教育及引导义务。由文献条目5“射所以致众而论士也。众一而后论定……由此观之,以射致众,众集而后论士,盖所从来远矣”可知,以“射”吸引从众参与,具有聚众化俗又诱劝后学的社会意义。一如《奉化县学记》所言:“为辟射圃以劝方来。……今速之学既成,曰令曰尉岁时率士人行释奠,习乡射、饮酒、养老、冠婚、丧祭之礼于其中。”“揭之曰公堂,旦夕讲劝、岁时乡射之宅也”“乡射饮酒、春秋合乐、养老劳农、尊贤使能、考艺选言之政,至于受成、献馘、讯囚之事,无不出于学。”学校习射场所已经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学习场所,学校教育程式自然成为教化百姓的主要模式。正如余闳《重修学记》所言:“学兴而风俗美。”第六,不同年龄有不同的体育学习内容。文献条目6“故由十岁出就外传,学乐诵诗,与夫歌舞射御,皆有序而不紊”传递出这样的讯息,即体育学习内容是有序递进的。正所谓“六年教以方名,十年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有五年舞象,学射御”。教育内容层递前进,不失为完成体育教育目标的一种好方法。比起现行体育教学专业化、选项化改革因大中小学衔接阻滞,致使学生学习处于混乱状态的体育课程设置要合理得多,此设置至少保证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断进步的。第七,学校体育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共存。文献条目7“四斋之外,更立武斋。斋之外为射圃,圃之侧为饩廪”把“武斋”与“射圃”分开并提,说明两者是不可替代的不同内容。说明普通学校里也设有武科专业,应是专门培养武学专科学生。类似今日普通高校里的体育学院。《武冈军修学记》谈到的“讲堂斋馆渐次修治,移正录位于武庠之侧,司计位于殿之东偏。仍射圃旧址,更命缮筑”则指军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武学,相当于今日的体育院校。而且,武科专业学校的学生也必须修学“射”的基本内容,因而“仍射圃旧址,更命缮筑”。由此可知,“射”是所有学校都必须修习的基础体育内容,武科专业学校也不例外,普通学校可以根据条件设立武科专业。总而言之,体育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并存。

2结语

篇3

关键词: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比较分析

 

1前言

当前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这一特点在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上也、有所体现,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由于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成长环境,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消费动机是直接驱使消费者进行某种消费行为的一种内部动力,它反映了消费者在生理上、精神上和感情上的需求,实质上是消费者为满足某些需求进行消费行为的动力。【1】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社会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追求等。但这种消费理念还不完全稳定体育论文,【2】不管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其消费行为容易受到感情的支配及攀比思想的影响,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正确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2 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五所普通高等院校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大四因毕业实习不作为调查对象)740名大学生为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生源地划分,其中农村340名,占45.9%;城镇327名,占44.2%;大城市73名,占9.9%。

表1 被试样本生源地情况一览表

 

生源地

农村

城镇

大城市

人数

340

327

73

百分比

45.9%

篇4

运动处方教学法是运用运动处方的特殊功能,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所表现出的异质性,开展具有指定性的教学行为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具体概念是指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选择与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一种授课形式。

2运动处方教学法的功能

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处方教学法的实施,能够针对学生的素质现状,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引导各素质层面的学生切实体验与感悟体操学习的重要意义与实际效能,充分挖掘学生对于体操学习的认知内需及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自信,进而激发与维系较为强烈的体操学习兴趣.⑵有利于对学生对因材施教以及潜能的挖掘。运动处方教学法最为本质的特征在于指定性,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实际需求而制定的,既能够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又能够满足学生的体操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处方教学法能够修正学生在素质层面的偏差,有效地促进与维护其自身优势的发挥,因而,在确保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潜在能力进行有机的开发与运用。⑶促进公平公正、相互尊重以及相互理解的教学环境的构建。运用处方教学法,是对学生素质差异的充分理解,是对素质能力低下学生的尊重。通过运动处方的制定,能够有效地激发各素质层次学生的体操学习兴趣,能够使得每一名学生的自身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体操学习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因而,使得学生能够消除自卑与恐惧,建立起学习的自信,能够在体会来自于他人尊重的同时,给予他人同样的理解与尊重。

3运动处方教学法在高校体操教学中的应用

篇5

(一)根据体育练习项目选择游戏

把游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到课堂练习的体育项目。例如,在进行短跑练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游戏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短跑速度。在进行立定跳远的练习时,教师可以选择“青蛙过河”的游戏。在游戏中进行体育项目的练习,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忽略练习的疲劳,使体育项目练习顺利进行,并让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游戏方式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找到真正适合教学的游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游戏环节有效掌握知识的重难点,促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师示范完要学习的体育项目动作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并利用下课之前的时间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这样学生积极地对体育项目的动作和技巧进行了探究和学习,小组中的成员互相帮助,较快地掌握了运用技巧。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增加了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他们为了赢得比赛都积极地努力练习。这种游戏方式使体育教学摆脱了对学生进行强制性锻炼的现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让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了兴趣,并使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游戏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于采用游戏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并在游戏过程中进行体育知识的探究和体育技能的训练。所以,要使游戏方式的选择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除了要考虑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要使游戏和体育课堂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发展和提高。

(一)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新课改大背景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积极地沟通交流。要让学生不再对教师怀有畏惧情感,而是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和伙伴,在积极的互动中增进师生情感。例如,在进行短跑练习时,教师也参与到学生中,和他们一起进行锻炼。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在提高他们短跑技能和速度的同时,对体育练习产生了兴趣。

(二)进行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燃起强烈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并掌握体育技能。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用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情境创设,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投入练习中。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中提高体育运用技能,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青蛙的动作跳跃,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教师也参与到游戏中,并和学生进行跳跃比赛,看谁先跳到终点。学生为了能赢得比赛,就会认真观察教师的跳跃姿势,学习如何跳得最远。在比赛中逐渐掌握了技能技巧,这就使他们通过游戏环节完成了“立定跳远”的学习任务。

三、游戏和体育教学结合要注意的问题

在把游戏和体育教学相结合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兴趣持久度考虑。选择的游戏不能一成不变,如果每节课都用同一个游戏,游戏教学对学生就没了吸引力,学生就会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同时,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学。

(一)用丰富多彩的游戏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新厌旧”的心理比较明显,不管多好玩的游戏,如果长期反复也会令他们失去新鲜感。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变换游戏方式与内容,始终让学生保有新鲜感与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编排游戏时,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从而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不同年龄学生的身体差异

学校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因此,体育游戏的选择必须要根据课的任务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不同。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一些小朋友喜闻乐见的跳皮筋、踢毽子、呼啦圈等游戏项目,以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为目的。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可选择一些小球类作为游戏内容,以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和综合活动能力为目的。

(三)教学既要注重趣味性,又要注重教育性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有效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探究。但是一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选择的游戏和教学内容没有关系,课堂氛围看起来也非常活跃,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这就失去了游戏教学的意义。所以,在选择游戏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既要考虑其趣味性是否与学生相符,更要考虑到游戏具备的教育性,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体育项目的动作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使游戏教学真正达到高效。

篇6

1.1学校体育公共安全问题

构成学校体育公共安全问题的主体因素是学生生命财产安全.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使相关师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干扰.尤其是人身意外伤害风险对于学校的影响较大,发生此类意外伤害事故,当事学校将面临各种纠纷、诉讼及赔偿,这一系列后果将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人文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然而究其原因则不外乎于:

(1)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2)学生自身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身体条件和常识认知.

(3)体育教师安全意识淡薄教学安排不合理管理不善工作失职.

(4)学校对体育活动缺少精密的组织管理和安全防范措.

(5)自然因素和意外因素,来自校外的偶发害,学生个体特殊异常心理状态造成的伤害等.上述问题在技术上,进行防患于未然的可操作性是显而易见的.

1.2国外学校体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

在国外有关青少年学生公共安全的教育命题早已被重视.有关生命公共安全教育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提出,他认为通过对学生健康与生命安全问题的剖析,从而唤起学生在校园里对待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生命教育在全球得到逐渐推广,在实践操作层面则以体育娱乐休闲课程的形式进行开展,同时嵌入有关户外活动安全的教育内容.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随后的研究中,学会生存、生命安全教育的意识被日益强化,并逐步纳入一些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在国外的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当中,尤其注重提高学生参与学校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意识.崇尚生存教育的理念,校内设置的相关必修课程中包括了安全教育和生存技能训练的内容.同时在不定期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利用学校体育活动的各环节进行火灾逃生、紧急避险的排演.因此国民的体育健身与安全综合意识上十分强烈,在学校内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和应急生存技能,让他们在参加各类社会公众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应对方式积极有效.俄罗斯1991年,基于国内的社会现实及学生的身体状况,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调整,其中专门开设了生命安全基础课程,其课程内容涉及:户外活动环境对人的生命与健康可能造成的危险、极端异常情况下的个人安全、体育休闲方式与生命安全等内容.俄罗斯的生命安全教育显然把生命安全问题放在一个更新的高度、更广泛的基础上看待和研究,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安全观.

2体育法学的学科特征

“体育法学是法学领域一个独立而重要的门类,之所以说体育法学是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体育运动的特殊性要求和反映,这是体育法学能够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的主要特征”.体育法学是指以体育法律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介于法律科学和体育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近年来对体育法进行界定时,日本学者干叶正士提出了体育固有法和体育国家法的划分.促使学界提出了广义和狭义的体育法概念,狭义的体育法接近于体育规则,而广义的体育法接近于国家法.因此,体育法学的范畴还不能完全从体育法角度来归纳,而更多是要从体育法律制度方向来认定:其范畴主要包括:体育法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体育法的理论原则和相关规定,立法、执法、守法和监督及法律责任.以及体育领域里的一些实际现象.并依据事物的本质现象发现内在规律并逐步完善理论体系.虽然体育法学需要运用法理学和法学学科的相关理论以及体育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予以支撑,但并不片面追求在这些学科理论上的高深性和原创性,而是借用这些理论解决体育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虽然它也有自己的理论内容,但与法理学相比,与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等部门法学的基本理论相比,它不可能进行法学基础理论的原创,而更多的是将这些法学理论在体育领域进行具体的和创造性地应用,其目的是应用法学理论来认识和解决体育领域中的法律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体育作为人类独特的一种人文现象,在法学理论不断创新、软法理念逐步兴起的情况下,对体育现象中大量规则和惯例加以研究,也是对法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和独特贡献.

3学校体育法学教育理念的构建

体育法学的理念是大众对于体育法基本原理的感知,是大众对于国家与公民、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是体育法意识的高级形式.体育法的相关知识是形成体育法理念的基础,体育法理念则是公民在掌握一定体育法知识的基础上,对于体育法问题、体育法现象进行的理性化的思考.学校体育的精神与法律的精神高度契合,有着天然联系,都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都追求公正、公平、公开的精神,具有积极、崇高的价值取向.法律就是社会行为规则,而规则恰恰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生命线.所以体育法学本身就是法律知识与学校体育人文内涵的有机结合,无形中化解了学校体育法学教育内容的知识化与人文化之间的矛盾.校园内的各类群体包括:教职工、学生掌握了体育法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后,可能随着记忆的减退而忘却,而体育法理念一旦形成则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甚至终生影响或指导着校内的教职工和学生,对校园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与体育法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评判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体育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在体育法学教育或普法教育中获得,而体育法理念的形成,除了理论知识引导外,更有赖于校园内日常学习生活的实践.

4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公共安全与体育法学意识

4.1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公共安全意识

学校体育课的健身、娱乐、竞技性,以及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普设课程.公共安全意识是建立在体育法学普及教育和公共安全知识的掌握基础上的一种公众意识.公共安全意识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没有专门的体育法普及安全教育,附设渗透于其他课程中进行附加教育,作为主要课程常设于学校教育课程的十分少见.因此体育法学课程的普及程度较低,导致学校体育安全和普法意识淡漠,甚至在出现学校体育公共安全事件时以体育法学理论为支撑,进行维权的手段十分有限,导致难以形成主动的体育法学意识.导致学校有关部门在处置与管控学校体育相关的事件纠纷时面临诸多难题与困境.因此、通过学校体育课程这个平台,融入和渗透体育法学相关知识的普及与教育,培育校内群体的学校体育公共安全意识,成为实施体育法学普及教育,有效实施学校体育活动的有力保障和重要途径.

4.2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体育法学意识

体育法学普及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具体主动的表现形式,是大众关于体育法的知识、观点、心理和思想的总认知.它包括人们对于体育法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体育法功能的认识,对体育法实施的评价等等.和其他公共法律意识观念形成过程一样,体育法意识形成也需要教育、推广、普及达到认同、遵循、利用的过程.公众社会意识的强弱,能够比较直接地反映出社会进步的程度.同样公众体育法学意识的强弱,也一样能够反映出社会体育发展的水平.这一系列发展进程的快慢、质量的高低都和学校体育教学的普及引导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一方面传统学校体育教育功能,能够培养人们积极的体育娱乐休闲意识.积极的体育娱乐休闲意识,能够有效激发大众的社会体育休闲娱乐需求.同时社会大众合理的体育休闲娱乐需求,需要规范专业的体育法规制度来保障他们参与体育休闲娱乐需求的合法权益,人们的体育法意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孕育而生.在此学校体育法学的普及教育对于大众形成较为成熟的体育法意识启到了先导作用,为有积极体育需求的人们在维护自身合法体育休闲娱乐需求权益时能够有效应对.

5学校体育公共安全和体育法学教育现实状况

5.1学校体育公共安全和体育法学教育匮乏

我国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已得到初步体现,但所占比重不大,没有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案例;体育安全教育的形式仍以讲座和展览等形式为主,缺乏系统的专项教育课程,校园内关于体育安全教育的参与和体验较少,校园内体育安全教育的影响力有限,体育法学知识十分匮乏.

5.2与学校体育公共安全和体育法学教育师资专业素养匮乏

体育师资素养仍然是制约学校体育安全和体育法普及教育的核心问题,与学校体育安全和体育法学普及教育相对应的专业师资力量极度匮乏,现有师资对学校体育安全和体育法学普及教育的理论体系、实践运用缺乏了解.

5.3学校体育公共安全和体育法学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的脱节

现阶段学校体育安全和体育法学普及教育理论体系处于起步阶段,学校体育安全的制度建设尚未形成,体育法学理论体系尚未成熟,两者间的互动关系还未建立.

6学校体育公共安全和体育法学教育发展对策

(1)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安全和体育法学普及教育建设.

根据学校体育安全和体育法普及教育、应急避险能力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特点和相互联系,将学校体育安全和体育法普及教育纳入日常的学校体育教育系统之中.以学校体育课程为平台,积极营造学校体育法律氛围,构建有效保障学校合法权益的维权体系.在学校体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运用体育法学的理论体系,应对各类学校体育实践过程中的实例事件,从而不断充实学校体育法学实体内涵,完善体育法学的理论体系,实现学校体育安全和体育法普及教育的常态化运行.

(2)重构教师学校体育公共安全和体育法学教育专业素质.

重构教师专业素质,改变以往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和教师职后培训,在体育师范教育环节中加大该领域的认知教育、体育法理论培训、课程实践技能引导培训.强化体育学科教师的专业交叉培训,将相近学科有实践经历体育教师,送到专业院校进行学校体育安全和体育法学专业培训.

(3)结合学校体育公共安全实践完善体育法学教育理论体系.

加大体育法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投入,推进体育法学相关交叉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依据各学校现实条件,针对教职工和学生制定学校体育安全和体育法学普及教育的课程内容.学校体育教育学工作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极营造学校体育法律氛围,构建有效保障学校合法权益的维权体系.在学校体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运用体育法学的理论体系,应对各类学校体育实践过程中的实例事件,从而不断充实学校体育法学实体内涵,完善体育法学的理论体系.

7结语

篇7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和普通学校的体育教育相比面临更大的挑战。相比较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普通学校体育教育一直广受关注,关于普通学校体育教育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而新时期,随着国家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关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搞好特殊群体的体育教育,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统计显示,我国聋哑症的发病率约为2‰,这个数据意味着我国聋哑人群体的庞大。搞好这个群体的体育教育,是搞好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工作。聋哑学校体育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一致的,与和谐社会的最终追求目标是一致的。要想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谐的社会,必须要重视聋哑学校的体育教育,体现对所有生命的呵护和培育。

2聋哑学校体育教育的困顿现状

要想搞好聋哑学校的体育教育,必须要认清当前聋哑学校体育教育的形势,综合分析其当前存在的问题。下文从体育场地和设施、教师队伍结构、学生体育课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质量等方面对聋哑学校体育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2.1体育活动场地少,设施器材短缺

聋哑学校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资金短缺是最为突出的困境。办学资金的不足使得聋哑学校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兴建完善的体育活动场所,难以配备齐全的体育运动设施和辅助器材。表现在:聋哑学校体育活动场所少,多数学校都只建设了田径场、篮球场和兵乓球室等,其他体育活动场地匮乏;聋哑学校体育器材种类少,多是羽毛球拍、足球、篮球等一般性的运动器材,缺乏辅助的锻炼设施;聋哑学校并没有配备针对聋哑学生特点的训练和运动器材,不利于聋哑学生的康复训练。

2.2师资力量不雄厚,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低

聋哑学校教师梯度极不合理,表现在:学历层次不合理。高学历的教师比较短缺,学历层次整体较低;专业化教师少。体育教师多是教育学专业出身,专业化体育教师和特殊体育教师匮乏。而教师的素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直接的,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偏低化,制约了聋哑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2.3学生积极性不高,体育锻炼效果差

先天缺陷诱发自卑心理,体育课参与热情不高聋哑学生是残疾人,和正常人相比,存在明显缺陷。这种缺陷往往会诱发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得聋哑学生对很多事物都有抗拒心理,他们不敢去尝试新事物,对待任何事情都缺乏主动性。在体育课上,聋哑学生往往表现得比较胆小,不愿意或者不敢尝试体育锻炼。在体育课上,聋哑学生普遍表现得比较消极被动,不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造成体育课堂的沉闷。听力和语言障碍增加学习难度,体育课学习效果较差聋哑学生存在听力和语言障碍,这使得他们只能通过教师的示范或者手语来感知体育课教学内容。体育课上,当教师通过手语动作向学生传授所要学习的内容时,很多聋哑学生都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导致他们学习进度缓慢,学习进步慢。同时,由于存在语言障碍,在他们遇到不理解教师手语和动作时,无法第一时间与体育教师进行及时有效沟通,极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很难达到理想的锻炼和运动效果,使得体育课学习效果差。

2.4教师能力素质不高,体育课质量难提升

教师教学理念滞后,影响体育课开展效果聋哑学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普遍滞后,特殊体育教育理念的匮乏。聋哑学校的教师要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体育教师必须要明确这个特殊的含义,在头脑中和日常的教学中树立特殊的教育理念,认真钻研这个群体的特点,确保体育活动为这个特殊群体服务。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体育教师都不具备特殊化教育的意识。此外,154聋哑学生的听力程度是不同的,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程度也不同。但是由于聋哑学校体育教师不具备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无法对聋哑学生进行诊断,也就无法科学设置教学内容,不能够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就会影响体育课的开展效果。教师教学手段单调,制约体育课高效高质聋哑学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寻求突破和创新,在教学手段上沿袭传统的手语和亲身示范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比较生硬枯燥。很难激发聋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会让聋哑学生逐渐丧失体育课的热情。单调的教学手段也会制约课堂教学的质量,会让体育课教学目标落空,最终影响体育课的高效和高质量。

3聋哑学校体育教育的出路

3.1重视聋哑学生的体育教育,完善体育场地和运动设施

3.1.1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学校多渠道筹措资金

聋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就自身来说,很多聋哑学校都属于福利性部门,没有创收途径,其办学经费多来源于政府拨款,每年能获得的体育经费有限,这些经费对于聋哑学校的体育教育而言是杯水车薪。要想改变这一经费紧缺现状,各地政府部门必须要进一步提高对聋哑学校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制定具体的聋哑学校体育经费预算,将其纳入到当地的教育经费预算体系内,每年都要保证一定数量的体育经费用于聋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或体育设施的配置上。政府也要多牵头,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聋哑学校体育教学中来。此外,聋哑学校也要多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知名度,争取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利用自身影响力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学校的体育事业。要寻求和企业的合作,建立人才输送和培养机制,在向企业输送聋哑人才的同时,争取企业的资金帮扶,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筹集和储备足够的资金。

3.1.2坚持一般性场地设施为本,特殊性场地设施为辅的方针

国家教委对聋哑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聋哑学校必须要建设环形跑道,必须要要有篮球场、排球场,根据学校的班级规模必须要建立相适宜规模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必须要至少有29种。聋哑学校在体育场地建设时,要保证一般性场地设施建设的规模和质量。要根据在校学生人数,制定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活动器材配置规划。首先,要保证相当数量的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塑胶田径跑道、乒乓球台、排球场等,并确保这些基本体育场地的规格,为聋哑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活动空间;其次,要建设特殊的体育场地,为聋哑学生体育教学和康复训练服务。如建设多功能体育教室、建设律动教室。当前,聋哑学校的很多运动场地和器材都是按照正常人的身体结构,根据正常人的动作习惯设计制造的,这些场地和器材都只能供残疾人进行简单的跑步训练。长时间下去,会影响残疾人的锻炼效果。因此,聋哑学校必须要充分考虑聋哑学生的生理缺陷,效仿欧美等国,建设针对聋哑学生的特殊资源教室,配备有利于聋哑学生训练的体育设施,如独轮车等,以充分达到通过体育活动来补偿聋哑学生生理缺陷的目的。聋哑学校要从聋哑学生体育活动和康复训练的需要出发,编制相应的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再次,要保证运动场地、器材和学生人数的匹配。聋哑学校由于受办学经费等的制约,不能够配备足够的运动器材,使得场地、器材、学生三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聋哑学生必须要着力解决这个矛盾,满足所有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

3.2重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师层次的合理性、教师素质的专业性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聋哑学校必须要抓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聋哑学校相关领导要认识到聋哑学生在听力和语言上的缺陷,要引进接受过体育教育和特殊教育培训的教师,确保体育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匹配性。要积极引进年轻的、高学历的体育教师,提高教师层次的合理性。同时,要加强体育教师运动技能训练和手语训练,提高体育教师的沟通、表达和示范能力,提升体育教师素质。

3.3正视学生理解能力差现实,有耐心、亲示范、重反馈

障碍,他们无法与教师进行直接的交流,获得教师所讲授信息的渠道有限,他们往往需要通过教师的直接示范和手语动作来感知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很多学生都只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手语动作,对一些复杂的手语动作往往无法理解。同时,由于语言障碍,当他们发现某些体育技能无法理解和掌握想要询问时,往往会因为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疑问而导致最终无法掌握课堂所讲授的体育内容。因此,聋哑学校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做手语动作和示范动作时,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要反复多做几遍手语动作,对一些有难度的动作要进行分解,分解得越详细,聋哑学生理解起来就会越容易。聋哑学生虽然有听力和语言障碍,但他们视力正常,教师可以多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采用亲身示范和演示的方法来展示体育动作,通过反复示范告诉学生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当学生有疑问时,教师要认真聆听和揣测学生无法准确表达的疑问之处,并做好细致的讲解,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体育技能要领。在体育教师讲授完课堂教学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尝试性的去做这些技能动作,并认真分析学生技能动作存在的不足及缺点,纠正聋哑学生动作技能的偏差。此外,教师要制定体育课反馈表。以月为周期,每月发放体育课反馈表,让学生反馈体育课学习情况。由教师队对这些情况进行汇总,概括出一般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找出合理正确的解决方法。

3.4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培育学生自信心

聋哑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多是由于他们自身存在自卑心理,担心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在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培育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具有激励意义的视频,如残奥会比赛视频,让聋哑学生领略身残志坚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风采,并播放一些残疾人的日常训练视频,让聋哑学生知道荣誉的获得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鼓励他们克服自身缺陷,战胜体育课上面临的困难,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锻炼。让他们在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中,逐渐坚定学习的信心,不断的练习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3.5尊重聋哑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聋哑学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青睐于选择手语指导法、亲身示范法,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弥补学生的听力缺陷,但是却会加重聋哑学生的眼睛负担,会影响教学效果。新时期,聋哑学校的体育教师应该注重直观教学法的应用。教师要加强对多媒体手段的利用,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一些复杂的体育技术动作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像呈现给聋哑学生,在教学中采用边播放幻灯片边授予讲解的方式,引导他们按照要求完成技术动作。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运动项目的训练短篇和录像等,让聋哑学生了解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扩充他们的体育理论,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体育常识,从而为日常的体育教学更好的服务。

4结语

篇8

备课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功。教师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上好课,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小学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教学前如考虑不周,课堂上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针对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设计教授方式和方法,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对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应急方案,这样才能掌握主动,预防和处理好偶发事件。

1.器材的安全性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所选取的体育器材的危险性。如接力棒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体育器材,在体育课的接力跑中经常使用,学生在加速跑过程中如果摔倒,接力棒可能使其遭受挫伤或其他伤害。再如跨栏架是一种复杂的大型器材,跨栏架的高度如果调节不好或跨栏架缺乏稳定性,将会威胁学生的运动安全。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对体育器材在操作过程中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并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适合学生的器材,在使用之前还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2.器材的正确使用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学生操作不当,使用器材时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者教师讲解不规范,动作指导不到位,都会导致学生在模仿和练习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例如,学生都很喜欢打布子儿,如果拿着布子随意乱投,将其直接打到其他人的身上,尤其是头部,很有可能造成伤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讲解体育器材的使用规则,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器材。要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就要不断变换锻炼的方式,配合使用不同的活动器材,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由于注意力分散,不易观察到每个学生是否都按照要求正确使用器材。所以在确定使用器材后教师要考虑安排一些监督人员,通过引导增强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起到教师的助手的作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能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并想尝试一番,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确定课堂讲授的一些要点内容,如告知学生使用器材时有哪些危险性,如何避免各种危险动作,以便扫除学生练习时的安全隐患。简言之,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认真周密,提高预见能力,预想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明确处理方法,而不要等到出现问题时才想办法处理。

二、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因材施教

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非常重要,它是教师顺利完成一节课的保障,既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各项运动当中。准备活动中要有效避免一般性的伤害事故发生,如扭伤、拉伤等,还要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重点加强某些部位的活动,如立定跳远,就必须特别加强下肢关节膝、髋、踝等部位的活动,在强化练习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学生受伤。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体育活动中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简单地跑都有可能摔跤,因此教师要谨慎选择活动项目,安排适合的教学内容;三、四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心强,使用任何器材都想尝试奇特的玩法,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必要时给予安全提示;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些较难的动作和利用复杂的器材,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也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器材,并有效地利用好器材,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篇9

在语文课堂中,一次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一次好的提问更能够充分展现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因此,如何让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发挥最大的效果,成为了长久以来人们不断思考的问题。我在接触了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以后,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反思,对低年级课堂提问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我们该怎么问

提问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应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我们在问题的选择上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研读教材,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抓住重点和难点设疑。

我在教学《蚕姑娘》时,首先对教材做了自己的解读:这篇课文用富于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了蚕由孵化、生长、结茧、成蛹,再变成蛾的过程。本课篇幅很长,可内容比较简单,但科学知识介绍的程度较高,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还是不容易掌握蚕一生的变化过程的。因此我以不同的教学思路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教学设计:

在课堂伊始,我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几个词的反义词。

接着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这几组反义词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与蚕姑娘的生长变化有关,这个有趣的发现,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顺利引出了第二组问题:“蚕姑娘一共变化几次?每次都是什么样的呢?想知道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吗?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

蚕姑娘变化经历了_____的过程。

(1)再次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2)指名让学生用句式说一说。

蚕姑娘变化经历了吃——睡——醒——脱——变的过程。

(3)这个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表格,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很清晰地掌握蚕姑娘的生长过程以及形态变化。其实在学生这样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那么设计问题就要立足目标,提炼提问内容。

二、我们该问什么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经常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情况。一个问题问出去,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一时间不知道要如何拉回正题。这时,老师精心设计的层层递进式提问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层层递进式提问,就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分层次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通过一环紧扣一环,一层递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向知识的纵深和宽广方向发展,并且通过层层剥析,循序渐进地解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可适应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鸟岛》这篇课文时,课文描写了岛上鸟多,人多,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在这里做了一个想象说话的设计:如果你是岛上的小鸟,你们飞到了这美丽的鸟岛上过冬,这时友好的人们也来看望你们了,这时的你会想说些什么呢?对于我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是此起彼伏的鸟叫,孩子们学着各种鸟类的叫声,以此来回答我的问题。课后我对课堂进行了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在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教师提问的意图。他们对于我的提问的理解就是老师问的鸟类说什么话。在他们的认知中,鸟就是动物呀,它们的语言不就是经常听到的好听的叫声吗?事后,我对于这个问题重新做了调整,改变了我的提问方式。我将原来的问题设计为三个梯度提问:(l)如果你是岛上的小鸟,看到人们来到你们身边,给你们喂食,与你们打招呼,听着你们唱着好听的歌儿,你的心情怎么样?(2)早晨的鸟岛,太阳刚刚升起来,你在天空中,海面上展翅飞翔,海风轻轻拂过你的羽毛,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呢?(3)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你想说些什么?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提问,首先,清晰地为学生定好了思考的方向,老师要求体会的是小鸟的心情。其次,明确提示学生思考的内容: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你的感受是什么。最后,再让学生把所思所想组织成语言表达出来。这次提问收到了超出预计的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让学生切身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丽。可见,教学的艺术全在于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牛作答。

即使是在同一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能力习惯都存在着差异,这时设计提问的时候就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层层递进式设计,让问题由简到难,努力让人人都有思考的机会,个个都有回答的积极性。

三、我们该什么时候问

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经常使用多种提问方式,如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

其中,应用性提问就是指在语文课堂中提供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所学的知识比较浅薄,应用性提问就有难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时机提出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在教学中,只有在适合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效果才最好。

我在教学《孑L繁森》一文时,在学生读到“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这一句时,我提问:“从这一句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繁森?”有学生马上回答:“孔繁森不讲道理,不注意健康!”课后我进行反思,究其原因是,课文所描写的时代离学生比较遥远,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中很少有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在学生的认知中,不听医生的话就是不应该的。因此,在渎到孔繁森这样的行为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表示非常的反感与不赞同。

《孔繁森》一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孔繁森把灾区人民放在第一位,感受孑L繁森是“优秀的援藏干部”,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而文中描述他不顾身体安危也要献血也是为从侧面烘托他“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品质。事后,我同样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整。将问题放到了理解他资助藏区孤儿上学之后。此时学生对他不顾身体也要卖血的理解就不会是浮于表面地觉得他不注意健康,而是进一步地感受到孔繁森地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指学生的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之时。此时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产生“柳暗花明”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在教学时把提问安排在独立学习并充分交流之后,让学生真正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纵观课堂,把握提问时机。

篇10

如何进行体育有效教学,需要进行反思性实践,在反思中,教师可以不断地进行探究。新课程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具备反思能力,不断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习领会,并运用到实践教学当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育教师只有在体育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或无效的原因,进行探讨研究,才能有效地贯彻新程的理念,并最终形成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真正走向“有效教学”。

2如何进行体育有效教学

2.1体育课堂需要和谐的教学氛围

(1)发扬教学民主,优化学生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队形队列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一味的学习技术会让学生觉得枯燥,适当的穿插一些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愉悦身心,进一步优化体育课堂。

(2)体育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教师要进行准确的示范和讲解,连贯技术动作,适当让学生观看一些大型赛事,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运动技术动作,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继而为终身体育做准备。

(3)注重情感投入。现在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如果不注重情感投入,学生容易产生敌对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关注学生情感,投入感情,接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关爱,与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2教学内容和场地设施要保证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除了让学生学习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还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做准备。新课程标准肯定了技能教学的重要性,于此同事,对技能教学给出了一个更重要、更完善、更合理的定位,要求体育教学不仅要加强技能教学,更要有针对性、有选择、有整点地进行运动技能教学。因此,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学号教学内容是重点。例如排球运动:首先,学生对排球运动感兴趣,通过基础技术学习后可以进行比赛,而后在比赛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其次,排球各项基础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场地和器材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有着重要作用,随着体育场地设施和运动器材的不断完善进步,我们的体育课堂学习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了,学生对场地、器材有了兴趣,必然会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在原有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改变利用方式提高利用率和学习有效性,达到预期的效果,天然资源包括学校校园的自然资源及附近公园,如,斜坡、楼梯等,通过这些利用改变了传统体育课一定在操场上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学生练习变得放松,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2.3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教学进度

当我们在进行某一项运动技术教学时,教师布置练习后应该察看每一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来回巡视指导,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完成情况差的学生克服困难,让所有的学生感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从教师那里得到帮助,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某些启示,体会到了关键的动作要求,并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这时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的程序而中断练习,变换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激情如果没有得到保护,即使完成了教案所设计的程序,也并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激情,满足学生合理的练习要求,使之主动学习,渴望学习乃至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4正确运用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理念和教学价值取向的体现,它对课程发展有指导性作用,每一个学习者通过教学评价,都能够有意识的自我反省,寻找自身的不足,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评价,能够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运用学习评价体系: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并明确体育课程评价理念,努力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和进取作用。每节课进行适当的学习评价,让学生清楚的了解本次学习得到某些进步和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2)强化学习过程评价,用终结性评价指出学生应努力的方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特别是学生年龄、心理活动和认知水平的差异,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身体素质也有较大差别,要区别对待,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评价学生,表扬较为优秀的学生,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要及时进行鼓励,避免出现学生因为自卑而产生抵制情绪,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