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业务范文
时间:2023-03-26 19:2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开市场业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从长期看,货币市场利率将成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目标,这个过程将是渐行渐进的
我国目前选择商业银行超额储备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操作目标是阶段性选择。随着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也必将逐渐过渡到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主要目标,并且在诸多货币市场利率品种上,必然选择波动较小、且对整个市场利率体系影响较大的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的这种转变将是伴随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转变的渐进过程。
二、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框架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一级交易商制度。目前央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以商业银行为主,今后,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一级交易商行列是可预期的。要强化对一级交易商的评估,根据货币政策调控的需要,对交易对手定期进行量化指标考核,以保证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政策效果及时、高效、准确的传导。
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交易工具。央行需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不断丰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扩大其种类的范围,以增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市场利率的能力,提高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灵活性。
要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交易方式。央行将进一步完善债券回购业务操作,加大现券交易的力度。根据金融宏观调控的需要,逐步增加交易频率,以便及时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市场的利率。
三、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程序
今后,随着我国货币政策决策程序的日趋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决策程序也必将相应完善。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信息披露是比较充分的,需要加强,的是分析性的报告,这样更有利于引导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操作效果。
四、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预测监控体系
央行组织开发的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流动性电子报告系统将投人运行,这对于预测市场准备金需求,特别是预测超额储备需求有重要作用。同时,央行将建立准备金供给预测体系,还开发了支持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系统,这些措施将大大降低商业银行持有的准备金数量,建立起以准备金利率为下限,以隔夜自动质押融资利率为上限的货币市场利率走廊,稳定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提高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市场利率调控的效果,有利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的转型。
篇2
一、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影响效果概述。自1996年央行启动公开市场业务以来,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通过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大量吞吐基础货币,通过与一级交易商交易,大量现券买断、正逆回购,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有效地对冲了外汇占款,控制了货币供应量,调节了市场利率,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日常操作的主要政策工具,中国货币政策基本实现了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这可以说是中国行使公开市场业务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
自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央行推出了人民币对外币做市商制度和外汇掉期交易,使得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强,公开市场业务也更加灵活。一方面,由于外币做市商的介入,中央银行不再是外汇的唯一买家,进入储备的外汇有一部分最终进入的是外币做市商手中,大大减轻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另一方面,从外汇掉期交易来看,2005年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创天量,同时到期兑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专家对光依靠中央银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忧,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则正好相反,人民币资金过剩,而外汇资金短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央行于2005年11月25日选择了国家开发银行等10家银行进行了总额为60亿美元的外汇掉期交易,央行即期卖出美元,同时约定一年后买回美元,并收取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做补偿,此次交易共回笼基础货币484.83亿元人民币,可见,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将更加灵活。
二、公开市场业务影响效果的计量分析。在这里我们选取五年期国债利率为因变量,7天正回购利率、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利率、一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利率分别为因变量――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回归结果表明,央行7天正回购利率、3个月期央行票据利率、一年期中央银行票据利率与五年期国债利率的变动有相关关系,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相关利率变动引起货币市场利率变动,且7天期正回购利率和一年期票据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的相关系均在0.5以上,为中度相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在对冲外汇占款、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货币市场利率方面,起到了较为有效的效果。
多种因素对公开市场业务有效性的制约分析
一、交易工具本身的局限性及受到的制约。首先,从国债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国债的持有者以个人为主,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持有比例较低,这种不合理的持有结构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另外国债规模发行较小,远远不能满足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需求;其次,政策性金融债的到期还款尚没有足够的保证,这就需要通过“借新债、还旧债”来获得资金,使得发行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有了一定的偏离,并且政策性银行采取的是“微利经营”或“保本经营”原则,这就要求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严格匹配,一般的政策性金融债的期限为5年,而目前使用政策性金融债的国家开发银行的平均贷款年限为10年,两者在期限结构上明显不合理;最后,央行票据是一种短期的、临时性的政策工具,具有到期兑付的压力,因而央行在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进行调节的时候应慎用票据发行方式。
二、外汇占款过多,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能力有限。央行为了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稳定汇率,近年来不断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以达到回笼基础货币的效果。从2002年起,央行票据成为冲销外汇占款增加的主要工具,当年转换的票据占2002年下半年正回购总额的78.5%;2003年4月22日至12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63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总量是7226.8亿元,占回笼基础货币总额的54.8%,即使是这样的操作力度,本外币相抵,仍净投放了8765亿元基础货币;2004年央行共发行了105期央行票据,占当年公开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的70%,但同期外汇占款达到了1.61万亿元,央行发行的票据总额占外汇占款增幅的93.6%,净回笼的基础货币只占占款增幅的41.6%,央行票据在加倍发行的情况下仍显得捉襟见肘。2005年共发行125期票据,发行总量达27882亿元,占当年累计回笼基础货币的77.6%,但仍没有全额对冲外汇占款。
篇3
一、工程服务类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市场营销理念逐渐被引入我国市场,到现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目前来看,我国工程服务类企业在营销方面的发展从市场营销观念引入后便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市场营销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1.对市场营销没有足够的重视
当前工程服务类企业并没有对市场营销从根本上产生重视,其销售模式仍处于产业导向型,并没有向市场导向型进行转变。一个行业的营销队伍是否强大决定了这个行业的市场营销是否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价值,当前我国工程服务类企业对市场营销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这样的状态会导致工程服务类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出现各种问题,从而使得企业无法更好地发展。
2.市场营销策略匮乏
(1)产品概念缺乏
随着经济的发展,品牌概念逐步深入,其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目前我国的工程服务类企业对自身的品牌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并没有把打造自身品牌作为营销的侧重点,仅停留在通过融入外资来提升自身品牌。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变相把已经成熟的品牌让给了外商,使得企业不得不打着洋旗号来进行市场营销。这样的营销模式使得外国企业的品牌提高了知名度,增强了对方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使得我国工程服务类企业陷入了恶循环,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实力。
(2)营销方式落后
我国工程服务类企业的市场营销方式对比国外的企业有着很大差距。其营销方式落后,采用的营销手段单一,只针对相对狭小的市场,竞争能力也比较弱。在营销策略中往往缺乏全局观念,自相矛盾。这样的营销模式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拓展,导致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3.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匮乏
纵观我国国内,工程服务类企业普遍存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其着重表现在企业内部专业人员的断层以及高级营销人员缺失。虽然目前很多企业都逐渐开始重视市场营销工作,都却很少有企业愿意为其进行投资,用以对高级销售人员进行培养,甚至不愿意把财力用在对专业销售人员的聘用上。因此导致工程服务类企业的专业销售人员匮乏,从而降低了企业在销售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工程服务类企业市场营销的途径
工程服务类企业只有准确的选择出目标市场,才可以使市场营销开展的更为顺利。目标市场的营销种类可以分为差异性市场营销、无差异性市场营销和集中性市场营销三种。
1.差异性市场营销
企业采用不同的市场营销手段去服务各种不同的客户的行为称之为差异性市场营销。工程服务类企业采用这样的营销手段可以增强客户的信任度,从而提高重复合作关系的几率。但这样的营销模式也有一定的缺点,因为要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去生产,所以导致工程服务类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增加,从而造成销售量和利润降低。
2.无差异性市场营销
企业通过对客户共性需求进行分析,生产出满足客户共性需求的商品的行为称为无差异性市场销售。这种销售模式有利于工程服务类企业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降低了生产、运输、库存和推广等费用。但它的缺点也在于商品的单一性,这样的营销手段使得其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使得原有的合作关系流失。
3.集中性市场营销
企业集中的对某几个客户关系的需求进行生产销售的行为称之为集中性市场营销。这种市场营销手段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服务对象的集中化,使得企业对于其所需求的生产和销售更加专业化,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客户关系的合作数量。但这样的销售模式也给工程服务类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为一旦客户提出解除合作关系,那么公司就会直接失去营销市场。
三、开拓工程服务类企业市场营销的方法
尽管当前我国工程服务类企业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其在市场营销上的观念仍没有针对现状进行根本的转变,这种状况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就目前的工程服务类企业来看,开拓市场营销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加强工程服务类企业的营销管理,建立全面的销售网络
营销管理的重点在于目标市场的选择,工程服务类企业需要重点加强对营销网络的建立,保证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生产数量和客户需求保持了相对平衡。工程服务类企业需要对各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了解,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市场营销体系,从而提高我国工程服务类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其中销售网络的建立需要很大的前期资本投入,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取得良好效益的关键。加强工程服务类企业中自身独立销售网络建设,使得销售网络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提高企业的服务意识,从而提高销售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利润。
2.改善市场营销的管理方案
保证市场营销顺利进行的根本就是产品的质量,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保证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效率。针对客户提出的销售和产品质量问题要及时高效的处理,在市场营销体系中建立起系统的监督体系,以确保客户对产品及销售的满意程度。只有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认可,市场营销才可以进一步扩展,企业才能真正的赢得市场份额。
3.培养专业的市场营销队伍
专业的市场营销队伍是关系到工程服务类企业市场营销成败的关键。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能够对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特征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最大程度的向客户展示工程服务类产品的优点。营销人员的水准直接关系到客户对于企业的看法,所以培养专业的市场营销队伍是开拓工程服务类企业市场营销的关键所在。
4.创建立体化市场营销模式
通常来讲市场营销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其中企业的市场营销手段与客户的心理及行为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随着我国生产劳动力的提高,我国的销售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了买方市场,客户对企业的选择越来越为严格,传统的市场营销已经无法取得客户的青睐。故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迎合客户需求的市场营销模式,这样才能在众多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而创立立体化的市场营销模式正可以有助于工程服务类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客户资源,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所占的营销份额,使得企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
篇4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人民银行开始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以来,在不同的时期曾经使用过不同的操作工具。在2003年4月22日的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发行了期限6个月的5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又了当年第六号《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决定自4月29日起暂停每周二和周四的正回购操作,此后将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招标发行央行票据。招标时间为每周二上午9点至10点,招标方式为荷兰式,招标标的为价格。央行票据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流通,交易方式为现券交易和回购,同时作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从正回购转向直接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意义不仅仅是换了一种操作工具,更重要的是促使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措施。
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补充
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并称央行宏观调控的“三大法宝”,其中公开市场操作以其灵活性、主动性和可逆性等优势,为多数国家的央行所青睐。中央银行票据是我国公开市场除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外的第三大交易品种,也是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并驾齐驱”的公开市场三大操作工具之一。2003年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一直进行正回购交易,已回笼货币2000多亿元。由于正回购是央行以自身持有的债券向银行质押回收资金,因此,央行必须拥有足够的现券持有量。而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到2002年年底,央行手中持有的国债面值大约为2863亿元,除去2003年20次正回购占用部分,央行持有的国债余额只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继续进行正回购操作的空间已经不大。因此,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中央银行发行票据是只为了解决正回购时手中现券不足的,为今后继续回笼货币创造条件。从这个角度看,央行完全可以采取2002年9月的做法,再次将未到期国债部分直接置换为中央银行票据。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由于自2002年6月份以后,央行连续正回购引导市场利率上升,市场资金情况因而变得较为紧张。但2003年连续正回购,银行间市场利率不仅没有随之上行,反而出现单边下跌态势,还一度跌破了2%关口。这表明,银行间市场资金一直相当充裕。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商业银行没有资金需求,央行没有必要将未到期部分国债直接置换为中央银行票据。央行票据发行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流通,交易方式为现券和回购,同时作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央行票据的发行,增加了央行对操作工具的选择余地。今后央行仍应根据市场实际状况,适时加强工具创新,以使其操作更加游刃有余。
二。公开市场操作要始终注重提高有效性
正因为公开市场操作具备其他政策工具所缺少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可逆性等,因而它有较高的有效性。但是如何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却是央行在实践中探索不尽的课题。2003年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进行20次正回购操作后,可继续用于正回购的债券已所剩无几。与此相应的是,央行正回购力度也就不断减弱,从资金回笼高峰时期的200亿元降到后来的30亿元,而市场却并未显现出停止正回购的迹象,各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平均超额备付金比率依然高达3%一4%.如果央行此时没有相应对策推出,必然面临山穷水尽的窘境,难以保证操作的有效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2003年伊始,央行在公开市场就已经新举连连,如交易次数从每周一次增加到两次、增加交易成员、扩大交易范围、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流动性日报制度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似乎并未像预期那般吸引足够的市场注意力。在此态势下,灵活采用这种新的融资方式,发行央行票据,就可促使公开市场成员再次正视公开市场操作的,确保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
从美国、英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来看,回购操作的调控力度有限,即使量很大,如日本,每次操作在几百亿日元,其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一般而言,公开市场调控能力强的国家,往往其操作的主体是买(卖)断而非回购。央行可以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通过买(卖)断票据随时实现货币回吐或回笼,因此央行发行票据较回购具有更好的灵活性。此次央行通过对中央银行票据进行滚动操作,就增加了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增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从市场人士的反应来看,央行票据受到了市场的普遍追捧,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们踊跃参加投标和认购。根据中央国债结算公司的统计,央行票据的认购倍数一般达到2倍左右甚至更高。这主要是因为现在不少银行手头都有富余资金,在放贷不是十分充分的情况下,也在寻找新的融资手段。把资金上存给央行,利率仅为1.89%;而央行票据则类似于一种短期金融债券,收益率在2.1%左右;再加上良好的流动性,各商业银行间可通过央行票据的交易来盘活金融资产,自然对各家银行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所以,央行票据的发行提高了公开市场业务的有效性,同时也表明,只有获得市场的接受和欢迎,才能保证这种有效性。
三。央行公开市场业务要紧密围绕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央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必须服从于国家政策的最终目标。当今西方各国普遍以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四大宏观经济目标”。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无法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因此,可在其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间,两组金融变量,即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二者合称营运目标,它们是央行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的桥梁。其中,操作目标是接近央行政策工具的金融变量,包括准备金、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等直接受货币政策工具影响的变量,相应地,中介目标则是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首先要着眼的就是它的操作目标。据报道,我国200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目标应为16%,而央行公布当年3月末我国M2余额达19.4万亿元,同比增长 18.5%,M1同比增长幅度更高达20.1%.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2%,比3月末高0.7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M2增幅创下1997年6月以来的新高。而去年我国M2和GDP之比达到1.8,远高于美国的0.54和日本的1.29.由广义货币的构成可知,M2比率越高,整体支付风险越大,说明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以M2的增长速度计,5年后货币供应量将达到45万亿元,而GDP若按8%的增长速度,5年后仅为15万亿元,货币供应量远高于GDP总值,届时国民将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3月份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160亿美元,同比增长38.8%,6月份达到3464.7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央行发行票据,可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对冲快速增长的外汇占款,达到回笼基础货币之操作目标,继而实现降低货币供应量的中介目标,进而才能保证国家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完成。
四。公开市场操作要力求形成我国的基准利率,促进银行间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完善
保证基准利率之稳定,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控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目标之一就在于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准利率,以避免因基准利率变动幅度过大而造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而且一般采用市场化的短期的国债收益率作为该国基准利率。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财政部发行的国债绝大多数是三年期以上的,短期国债市场存量极少,这样在银行间市场基本上都是中长期券种,短期品种的匮乏使得我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存在缺失。目前在财政部尚无法形成短期国债滚动发行制度的前提下,短期国债收益率要成为基准利率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由央行发行自控的、抗干扰性强的短期票据,以替代短期国债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新品种,将有助于市场形成不受干扰的基准利率。特别是随着央行票据数量的增加,票据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其收益率就将成为市场短期收益率的参照基准,这样将有助于我国银行间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完善,同时让市场主体能以央行票据配合中长期债券来规避风险。
由下表可见,从2003年4月22日第1期票据发行至11月17日第52期,已发行的央行票据期限均为一年期以下,其中以3个月期限的为最多,占发行总额(6250亿元)的53%,其次为6个月期的,占34%,一年期的仅为800亿元,约占13%,期限结构比较合理;从央行票据的发行方式方面看,以市场化的利率招标方式取代固定利率的数量招标方式,对于我国利率形成机制和短期利率水平确定的市场化都是有推动作用的;另外在信息披露方面,央行在每周一公布发行公告,向提供将发行票据的基本要素,在每周二下午公布发行结果,包括实际发行量、投标家数、中标家数、有效投标笔数、有效投标量、边际投标量、边际中标量和中标成员的认购量等内容,与以往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相比,内容有了很大丰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大大增加,这也同样表明了我国票据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在提高,这一点对市场短期利率的合理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全面进行货币市场建设,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长期基础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公开市场操作的成功无不依赖于一个成熟的货币市场,货币市场被很多西方经济学家称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机制。而成熟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具有数量足够多的较高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替代性的短期金融工具,以满足筹资渠道多元化、投资选择多样化的需要,从而也便于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对于拥有3万多亿元基础货币的我国央行来说,受现有货币市场的规模、品种限制,调控职能无法从容施展。因此,在推进银行改革、调整准备金制度的同时,除了央行票据以外,还应该全面包括国债、机构债、公司债、抵押贷款债、市政债等在内的债券市场,并继续开发新的品种,比如货币市场基金、大额可转让存单、具有保底收益的委托理财业务等,同时推广商业信用票据,从多方面满足市场主体的投资或盘活金融资产的需求,增强货币市场的吸引力和力,从而也培育相应的投资机构。从长远看,央行票据不是最理想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央行要为此支付相当的成本,所以不适宜长期大量发行,因此其效果就难以保证,全面加强货币市场建设,才是当务之急。
:
[1]黄达。货币银行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篇5
【关键词】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一、我国央行票据的发展历程
我国央行票据的发行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93年~2000年),1993年为了弥补国债数量的不足,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中央银行融资券。1995年,人民银行开始试办债券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了《关于办理中央银行融资券的具体操作、资金清算和债券托管等问题的通知》,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签署《中央银行融资券回购主协议》,向指定的40家商业银行发行了三年期的记账式的中央银行融资券,总共118.9亿元,年利率为9.9%。第二个阶段(2001年至今),在这个阶段,中央银行票据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02年9月24日,人民银行发行了三个品种的中央银行票据,即91天、182天和364天三个品种,置换了公开市场业务未到期的正回购,转换后的中央银行票据共19只,发行总量为1937.5亿元。2003年4月22日,人民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了金额50亿元、期限为6个月的中央银行票据,此次发行标志着人民银行正式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2004年开始,人民银行对央行票据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央行票据增加了对冲外汇占款的功能,推出了诸如远期票据、三年期票据、公布发行计划等举措,2004年人民银行共发行央行票据15071.5亿元。2005年以来为了对冲快速增长的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频率和额度逐年加大。目前,央行票据已由冲销外汇占款的单一职能发展到冲销外汇占款、熨平货币市场波动和确定基准利率三项职能。此外,目前存在一种特殊的中央银行票据。人民银行在2003年颁布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用于置换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但是,人民银行发行的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和人民银行用于公开市场操作的中央银行票据没有实质区别,均属于中央银行的负债。
二、现阶段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央行票据种类少,货币市场狭小。央行票据实质上是一种短期国债。目前,我国的央行票据按期限划分有四个品种,分别是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和三年的央票,并且以三个月和一年期央票为主。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货币市场规模小,对市场经济的作用微弱,不能适应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要求。二是央行票据的发行对象单一。我国实行一级交易商制度,仅选定40家商业银行作为交易对象,发行对象单一。当市场出现流动性过剩时,人民银行通过向这40家商业银行发行央行票据,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进行控制,进而回笼基础货币,最终控制货币供应量。但是,相比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金融机构而言,40家商业银行数量太少,结构单一。随着证券市场发展,证券公司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把证券公司列入交易对象是必要的。三是央行票据公开市场业务的基础市场不完善,利率传导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导致央行票据对市场利率的可控性很低。由于我国利率不完全由市场决定,央行票据就不能对市场利率进行引导,致使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效率低下。由前面的实证分析也可以说明央行票据同货币市场利率之间不存在一个稳定关系,央行票据对市场利率的影响不显著。
三、探索我国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的改革路径
一是提高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的效率,使货币市场利率逐渐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可控目标,并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是有效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前提。目前,我国利率结构设计不合理。只有当实现利率市场化,即货币市场利率可以自由浮动,货币市场利率由市场货币供求决定,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操作方式,增强货币市场对央行票据的反应灵敏性,公开市场操作才能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控制市场利率。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一级交易商制度,扩大公开市场操作交易对象范围。增加交易商数量,不应仅限于40家商业银行,应加入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范围广的交易范围主体。同时,强化对一级交易商的评估和考核,以保证实现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三是完善央行票据发行体系,推进央行票据期限结构多样化设计。央行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央行票据发行方式,降低央行票据发行成本,比如,可以在利率高的时候减少发行量,在利率低的时候增加发行量,对央行票据进行适当规模地滚动发行。
参 考 文 献
篇6
1、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是指各种有价证券自由成交,自由议价,其交易量和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办法来调节信用规模、贷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是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3、再贴现。贴现,是票据持票人在票据到期之前,为获取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再贴现,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两者都是以转让有效票据——银行承兑汇票为前提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关键词:国债政策 货币政策 协调配合
一、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的重要性
首先,财政政策当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国债政策,在协调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方面,都必须围绕货币政策与国债政策两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探究。早有研究学者指出,货币政策的本身不具备控制价格水平变化的能力,从经济效应、宏观调控等立场而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其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货币政策与国债政策之间的配合协调方面。
然后,国债资产属于金融领域,最大的特点为金融属性。央行经公开市场业务,进行金融业务交易,对资产价格进行影响,导致有关经济活动发生变化,进而便于控制货币供应量。国债发行的结构以及规模,对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而言,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也是其有效发展的基础前提,若可流通的国债不够充裕,央行操作公开市场将会遭受制约。国债结构对国债的流动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对于经济的抑制、扩张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对象,即国债,需配合相适应的国债市场环境。完善国债市场,可使得国债政策实施取得良好的成效。
其次,货币政策的改变,对国债政策实施的成效必然会带来影响。在具体实际中,宏观经济决策者,需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来积极面对通货膨胀,适当的宽松财政政策,而发行国债,进而使得财政赤字增大压力,增大赤字,则必然会增加政府债务,同时,还会使得政府债务成本增加,促使扩大国债大规模发行,如此循环。总而言之,货币政策与财政之间的纽带需通过国债政策来进行连接,若货币政策发生变化则必然会对国债政策的实施产生直接影响。
最后,央行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与功能范围与国债政策各不相同。在功能作用发挥时,央行货币政策与国债政策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因为冲突的发生,国债政策就需降低举债成本,而举债成本的降低,必然会在利率较低的使其,发行长期国债,利率较高时则发行短期国债,从而使得货币政策紧缩、宽松目标与国债政策降低举债成本目标发生矛盾。基于此,在具体实际过程中,货币政策与国债政策所引起的经济效益,可彼此抵消。
总而言之,货币政策与国债政策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会对另一方政策带来直接的影响,两者都属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两者之间有冲突,同时也有同一性,同一性则促使两者提升配合协调的可能性,而冲突的存在则重点突出了两者之间配合协调的重要性。
二、基于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与国债政策协调配合分析
国债的发行、规模以及结构的表现,紧密联系着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施,此外,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还表现在国债运行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其中,国债结构规模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效影响最直接,而其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则为间接性,诸如国债发行、偿还政策同货币政策实施工具等等。因此,对央行货币政策与国债政策协调配合进行研究分析,从国债结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为出发点,在经济运行中,寻找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予以合理的调控对策,实现良好的经济宏观调控目标。
(一)国债规模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首先,国债发行的应债根源是货币供应量与国债规模之间最主要的联系表现,在国债方面,央行的购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公开市场,间接购买市场上所流通的国债,二是直接购买。若央行直接购买国债,则会增加央行对政府的债权,但是财政也会相应的增加一定的收入,政府将该笔收入支出之后,则增加市场流通性,在货币乘数效应形式下,以倍数的形式,扩张货币供应量。此外,若央行购买国债是直接形式的,则表明着货币化财政赤字,而在此种形式下,对扩张的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市场经济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基于此,大部分的国家则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购买方式,吞吐国债,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
然后,通过公开市场,央行间接性购买市场上所流通的国债,是货币供应量与国债规模的另一联系表现,从群众手中,亦或者是银行体系中,购买国债,则会增加市场中流通性的货币,增加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此外,还会使得货币供应量增加。由于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央行货币供应量,因此,货币乘数的变化,则会直接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反之,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将国债售出时,基础货币供应量就会随之减低,实质为通过公开市场,央行间接性购买市场上所流通的国债,实现货币供应量紧缩、宽松的效果,达到经济宏观调控的目的。
显而易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需以国债市场作为基础,基于此,央行操作国债公开市场时,需具备一定的国债储存量,为操作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在金融市场以及国民经济总量当中,国债总量达到相符合的比重时,各大商业银行、央行、其他金融机构,在国债资产持有方面才足够充裕,央行才可能回购、买卖不同交易量的现货,进而实现吞吐基础货币量。如果是小规模的国债,央行则利用公开市场业务进行投放,而对基础货币的回笼能力,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基于以上定性分析,表明货币政策与国债政策协调配合是必然的,同时也是重要的。
(二)国债结构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大部分的欧洲国家、发达国家,将国债期限管理视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基于国债一定总量的前提下,依靠管理国债结构期限而发挥其功能。从理论上而言,国债期限结构一般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等形式,这样方可规避偿债高峰期,进而将国债规模扩大,为货币供应调节的政策提供有利抉择,同时也可均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为其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通常而言,在国债发行中,短期结构形式的国债发行所占比例最大,可致使市场流动性增加,而长期、中期结构形式的国债发行,其旨在市场流动性起到收缩作用。而我国目前所发行的国债,主要发行中期国债,期限为10年以上的长期国债与期限为1年以下的短期国债发行规模较小,进而形成了独特的“两头少、中间多”这一结构,这对于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而选择不同期限的国债,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无法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的国债结构。1年以下的短期国债,不利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制约其操作空g,难以确定长期国债利率水平,从而产生不利影响。
三、结束语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互相之间的连接桥梁,即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化与同一性,决定了两者协调配合的可能性与重要性。经定性分析,无论是实际经济中,还是国债结构、规模上,对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有着重要影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也非常大。
参考文献:
[1]王旭祥,汪圣明.国债市场发展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J].浙江金融,2010
[2]邓晓兰,黄玉,黄显林.论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J].当代经济科学,2010
[3]张毅i.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4]周恩源.宏观流动性管理:对货币政策的替代[D].浙江大学,2012
篇8
公司各项目小组、部门和全体员工:
20__年已经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公司在各级政府、领导、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以及公司各项目小组、部门、全体员工的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认可。
公司总经理在20__年的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20__年的各项工作成果,客观科学地分析了公司所面临的形势,系统全面地部署了20__年的工作。公司董事长、股东大会、董事会也对公司20__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这表明公司对未来发展的思考更加深入,认识更加明确,工作思路更加清晰;这对公司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公司持续有效的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0__年,各级政府、领导、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社会各界人士对公司寄予了厚重的期望。其中20__年两大市场在20__年6月建成开业是关注的焦点,这同时也是公司20__年上半年工作的重点,也是公司发展之路的转折点,是公司从项目建设期逐步转入市场经营的临界点。
因为政府的统一规划部署,老钢材、调料市场将面临马上搬迁的问题,但目前商贸城工程项目的建设、道路、交通、物流、商业配套服务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招商、融资工作还处在紧张的进程之中,而市场需要在20__年6月建成开业,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要求高,这对公司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
20__年6月____*两大市场建成开业,这是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对公司明确提出的20__年的工作目标,也是各级政府、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的愿望和期盼。急社会所急,想政府所想,这也是公司的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
针对实际情况,为确保完成工作目标,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决定:自20__年2月28日至6月1日在公司各部门、项目小组和全体员工中进行广泛动员,开展“严谨务实,掀百日大战;求新效成,铸六月开业”活动。
时间就是效益,公司将以倒计时的方式,强化激励机制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奖惩措施,激发公司各项目小组、部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为确保20__年6月开业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动力,全力以赴的推进开业目标的完成和实现。
活动的目标:
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安全无事故,质量无隐患;管理上台阶,创新出成效,确保20__年6月____*市场全面建成开业。
目标是动力,是希望,是愿景。
战略是关键,沟通协调是重点,执行才能出成效。
公司各项目小组、部门和全体员工要高度统一思想,认真理解开展活动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严格要求,科学组织,坚定信心,鼓足干劲,迅速掀起“严谨务实,掀百日大战;求新效成,铸六月开业”活动热潮,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公司各项目小组、部门和全体员工要认真学习活动精神,学会战略思维、理性思考和科学抉择,要强化成本核算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向管理要效益;从安全要效益;从质量要效。要提高资金统筹能力,加快资金周转,确保资金规范运作,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我们要认识到“实现计划的紧迫性,落实计划的严肃性,实现对承诺的可信性”。从来自强者胜,自胜者强,现实条件下,我们要辨证的看待和分析事物,既要认清形势,认真研究分析,勇敢地面对挑战;又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和强项,齐心协力,艰苦创业,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振奋精神,为市场建成开业而努力拼搏。
谋发展之略,干发展之事,成发展之业,只有这样,企业和员工才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在这里,公司号召各项目小组、部门要以市场建成开业为中心,加强横向沟通,各项目小组、部门要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创造性地制定或实施相关措施,并及时与相关项目小组、部门沟通协调,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执行力,真正发挥整体联动效应。
开展开业倒计时活动,必须把安全、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切实抓好重点、难点项目的安全、质量工作,严防严控,确保项目快速、有序、优质、高效的推进。
公司项目小组、各部门,要根据“开业倒计时”的总体要求,在保证安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严控工期,科学、系统地制定各自的具体目标,确定工作重点,要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到人,企业愿景与员工愿景有机结合,使公司“开业倒计时”工作目标活化为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明确奖惩,使员工在实践目标的过程中释放激情,体现价值,把“开业倒计时”的活动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
公司各项目小组、部门要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打造学习型团队;要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升员工职业技能;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构筑人才成长基础。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做到知人善用,有效激励。
公司各职能部门要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检查制度,确保决策正确、行为规范、目标明确、责任到位,要做好服务工作,为开业倒计时工作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确保“开业倒计时”工作的顺利推进。
在这里,公司号召全体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广大员工以严谨务实,求新效成的精神创造新的佳绩。各级管理者要坚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责任到位、主动出击到位。你们的认识程度有多高,工作进度就有多快。你们是工做的直接参与者,前线的指挥者,各个战役能不能打胜仗,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在这里,公司号召全体员工要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振奋精神,拼搏向上,为公司发展、市场开业献计献策。全体员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的优秀员工。既然我们选择了商贸城,就应该树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紧联
结在一起。企业发展,员工进步,共辱共荣,才是一个和谐共进的良好企业氛围。公司各项目小组、部门和全体员工,距市场建成开业要求的时间只是弹指挥间,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繁重,困难和压力也很大,但公司相信,只要大家面对现实,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树立信心,充分发挥全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上下一心,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朝夕必争,严谨务实、求新效成,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不辜负各级政府、领导、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社会各界人士对我们的信任与期望。
通过“严谨务实,掀百日大战;求新效成,铸六月开业”活动开展,要使公司在制度管理、队伍锻炼、人才培养、企业文化各个方面得到一个全方位的提升和改进,逐步向现代型企业发展,真正成为行业的标兵和领跑者,这也是公司董事长在20__年迎春座谈会对公司提出的要求。
篇9
关键词:价格型工具 数量型工具 VAR模型 货币政策 有效性
引言
一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离不开货币政策的运用。然而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的效果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当前,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有效性,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和业界的热烈讨论。在此背景下,对我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差异及原因,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未来金融改革的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其发挥作用的渠道和机制的不同,可分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两类。其中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基本由中央银行进行主导调控,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来调控宏观经济,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再贷款)政策和信贷政策四种。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则是通过资产价格的变化来改变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结构以及财富价值,再根据微观经济活动主体自身的投资消费行为调整来影响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包括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两种。
自1998年国家取消贷款规模的控制后,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同时运用,在经济扩张和紧缩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作用,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问题也开始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学术界也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传导理论出发,针对一种或多种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研究了不同经济时期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尽管这些研究得出了大量的成果,但是却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在研究的对象上,学者们或是从某一特定视角对单一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研究,或是针对当时的国情对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分析,但却缺少对以数量型和价格型这两类货币政策工具作为研究对象的类别比较;第二,在实证分析计量指标的选取上,采用的目标产出变量都是GDP,未将GDP细分为消费、投资;目标价格变量都是CPI,未关注对PPI的影响。这些不足为本文在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以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也是本文力图创新的地方。
2008年以后,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金融形势多变、风险及不确定性显著增多,我国货币当局不断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实施货币政策,以加强宏观调控,提高政策针对性。本文拟以这一经济时期为背景,使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模型和方法,对比研究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在2008-2011年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择与数据的处理
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该时期内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选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RR、公开市场业务中国债现货及回购交易的总成交金额OPO、境内各项贷款总额的信贷规模DM、7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WAIR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变量,以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以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TSC、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TFA以及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分别代表衡量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变量。
样本范围为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月度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历年《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金融投资网站等。
为保持量纲和数量级的统一性,首先进行数据的处理,对各项指标取对数后,分别记为LRDRR、LOPO、LDM、LWAIR、LM1、LTSC、LTFA、LCPI、LPPI。由于时间序列的经济变量大多是非平稳的,要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从检验结果来看(表略),各变量在差分前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变为平稳,各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一阶单整过程。
(二)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影响的计量分析
1.模型的建立与平稳性检验。本文要比较各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大小,首先针对货币政策工具的中介目标LM1、货币政策工具变量LRDRR、LOPO、LDM、LWAIR建立VAR模型。由于非平稳的VAR模型不可以做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因此要检验模型的稳定性。经检验(图略),VAR模型全部根的倒数都分布在单位圆之内,因此,该模型是稳定的。
2.协整检验。通过前面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可知,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满足协整检验条件,可进行协整分析。本文参考赤池信息标准(AIC)和施瓦茨信息检验(SC)等标准,选择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滞后阶数为二阶。选取“序列含有非零均值和线性趋势,协整方程带截距项,不含趋势”的协整形势。经检验,变量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即货币政策从工具变量到中介目标的内部传导过程从长期来看是有效的。整理后的标准化协整方程为:
LM1=-0.299LRDRR+0.283LOPO+1.851
LDM-0.156LWAIR+10.173
从效应的方向上来看,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与货币供应量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公开市场业务、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果与经济学原理相符合,当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商业银行储备金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量降低;而当市场利率增加时,表示资金价格上升,社会对资金的需求相应下降,中央银行投放的货币供应量也相应下降。当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增加时,表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增加,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扩张同样如此,代表向社会注入流动性,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相应增加。
而从效应的大小上来看,信贷规模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的效应最大,当信贷规模额度正向变动一个百分点时,货币供应量将正向变动1.85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利率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的效应依次减小,当它们正向变动一个百分点时,则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分别为-0.299%、0.283%、-0.156%。
3.脉冲响应函数。通过eviews软件,可得到四种工具变量对狭义货币供应量形成的脉冲响应,即分析在各变量的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对被解释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从所得结果(图略)来看,当在本期给存款准备金率一个正的冲击后,LM1呈反向变动,在前三期内变动较小,第四期开始下降明显,在第七期达到最低值;在本期给公开市场业务一个正的冲击后,LM1在前三期呈下降趋势,随后保持正向变动;信贷规模对LM1冲击的变化趋势与公开市场业务相似,在第二期达到最低值,随后保持增长趋势;本期利率的一个正的冲击,LM1呈反向变动,在前六期内保持波动,随后波动减小,保持稳定。
4.方差分解。通过方差分解的方法可分析各变量冲击对货币供应量的贡献率大小,结果显示(表略),信贷规模对货币供应量的贡献率最大且仍存在上升趋势,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规模的贡献率最终保持在12.3%、6.5%、4.1%左右。
(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最终目标影响的计量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各货币政策工具效应大小,针对最终目标LTSC、LTFA、LCPI、LPPI分别建立VAR模型。经检验,各模型均是稳定的。
经整理得到四个标准化协整方程为:
LTSC=1.501LM1+29.259
LTFA=-0.288LM1+0.654
LCPI=0.044LM1+4.123
LPPI=-0.013LM1+4.910
根据上述结果,狭义货币供应量与消费、CPI正相关,因为狭义货币主要是现金和活期存款,是货币层次中流动性最强的部分,正好发挥交易媒介的功能,从而导致消费和物价上涨。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生产者物价指数则与狭义货币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银行贷款,期限都较长,主要是以准货币中的、银行吸收的定期存款来支撑的。狭义货币越多,则定期存款相对越少,以定期存款为支撑的贷款就越少,所以投资越少。跟投资密切相关的PPI也越低。从效应的大小上可看出,货币供应量对消费和投资的效应影响明显大于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图略)显示,LTSC在LM1的冲击下有明显的正向反应,且在第五期达到最高值;LTFA仅在初期有短暂的正向变动;CPI和PPI在LM1的冲击下有正向和负向的反应,且分别在第11期及第8期达到最大值。
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以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为背景,选取四种货币政策工具作为解释变量,以狭义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将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衡量细分成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以及消费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四个被解释变量,分两部分建立VAR模型进行计量分析,考察该时期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一)结论
所得到的主要结论有:
在此期间,我国频繁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信贷规模控制政策以及利率政策。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与中介目标狭义货币供应量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法定存款准备资金率和利率的提高,会降低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和信贷规模与中介目标狭义货币供应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公开市场业务成交额与信贷总额的增大将提高货币供应量。
信贷规模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的影响最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的效应依次降低,这是由于信贷规模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直接有效,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则改变了货币乘数,能迅速有效的达到所需效果。
狭义货币供应量与消费、CPI呈现正相关,与投资和PPI负相关,可能因为狭义货币更能媒介消费而准货币和投资密切相关。同时,狭义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二)政策含义
由上述结论可得如下政策含义:
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优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说明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仍需继续推进。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仍以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为主。
鉴于狭义货币的适度增长能促进消费却降低投资,货币当局在进行货币供应规划时,要密切关注狭义货币对消费和投资的不同效应,保持狭义货币和准货币的合理比例。
鉴于狭义货币与CPI正相关而与PPI负相关,货币当局若想要实现物价稳定,必须关注狭义货币对CPI、PPI的不同影响,保持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协调增长。
参考文献:
1.郭保民.当前金融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2011(4)
2.耿强,樊晶晶.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VAR检验[J].当代财经,2009(3)
3.卢庆杰.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分析[J].复旦学报,2007(1)
4.接晋.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宏观货币政策浅析[J].财经视点,2011(2)
5.耿中元,惠晓峰. 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用性研究[J].统计研究,2009,26
作者简介:
篇10
一、美联储基准利率的选择
目前,美联储的基准利率主要有两种:一是联储的再贴现率;二是联邦基金利率。就美联储对两种基准利率的作用机制来看,再贴现率是美联储能够直接控制和改变的利率;而联邦基金利率则是美联储通过对存款机构借入储备和非借入储备施以影响,间接操作的利率。
(一)再贴现率
美联储的再贴现窗口主要有两种贷款方式:存款机构持未到期的票据向美联储申请的贴现贷款;存款机构以其资产(如政府债券、地方债券和其他合格票据等)作抵押,向联储申请的抵押贷款。再贴现窗口贷款一般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用于存款机构因准备金不足、其他形式透支等临时性资金短缺的调节性贷款;二是用于筹资能力有限的小银行季节性资金需求的季节性贷款;三是用于援救面临倒闭或经营不善的银行而采取的紧急性贷款。
再贴现率由联储董事会制定并报理事会审议批准。在联储成立之初,每家联邦储备银行可根据所在储备区的银行和信贷情况自行决定再贴现率。随着全国性信贷市场的形成,各地的再贴现率也逐渐统一,目前,所有的联邦储备银行均实行统一的再贴现率。通常,由于调节性贷款数量占联邦储备再贴现窗口贷款的 80%以上,作为基准利率的再贴现率主要是指以调节性贷款利率为代表的再贴现利率,季节性、紧急性贷款利率一般是与市场利率挂钩的。
在联储成立之初的 20 世纪 20 年代,通过再贴现窗口向银行提供信贷是联储创造银行储备的主要工具,因而,变更再贴现率---基准利率,也就成为联储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如果联储试图通过削减存款机构的借入储备来抑制货币供应量的扩张,联储则会提高再贴现率,从而导致银行借入储备和市场资金供给的减少,并带动市场利率的上升。相反,如果联储希望通过增加借入储备刺激经济增长,联储将降低再贴现率并使之低于市场利率,以此鼓励存款机构向联储借款,增加市场增加供给。
由于联储在再贴现窗口是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出现的,不鼓励银行频繁地利用该窗口贷款,并附加限制条件。存款机构往往认为,到再贴现窗口借款是经营状况不佳、筹资能力低下的标志,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也不愿意使用再贴现窗口,而宁愿花费一定的“皱眉成本”①从市场融资,这样,就相应削弱了联储运用再贴现率政策进行操作的主动性。另外,由于近年来存款机构通过联储再贴现窗口得到的借入储备只占总储备的 0.02%~0.03%,占存款机构贷款和投资总额的0.01%左右,使再贴现率变化对存款机构资金价格的直接影响变得非常有限。因此,目前,再贴现率作为联储货币政策主要工具的职能已经弱化。作为一种基准利率,它主要行使两种职能,一是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辅助工具,配合公开市场操作;二是作为联储货币政策态势的指示器,发挥“告示效应”,表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以强化政策效果。
(二)联邦基金利率
存款机构为交纳存款准备金和进行同业银行资金清算,在联储要开设无息的、具有较强流动性的支票账户,即储备账户。因存款机构之间储备的盈亏,形成了储备交易市场,即联邦基金市场,储备交易的利率即为联邦基金利率。在联邦基金的交易过程中尽管市场供求因素对联邦基金利率影响很大,但从根本上看,联储对存款机构借入储备和非借入储备所进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是影响联邦基金利率的决定因素。
目前,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引导金融市场利率的基准利率,已经成为联储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产生影响的最直接的工具。
联储对联邦基金利率的操作,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为联储在确定货币供应量 M1的中介目标后,将联邦基金利率设定在一个窄幅的目标范围内,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节非借入储备,使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如图 1 所示,D 为储备需求曲线,与利率成反比关系;S 为储备供应曲线,平行于储备轴,意味着在设定的联邦基金利率下,不管储备出现何种需求量,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均能予以满足。D 和 S 的交界点决定了储备供应量R.当储备需求上升至D1时,联储为使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 f水平,便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将储备供应增加至 R1;当储备需求下降至 D2时,联储便将储备供应减少到R2.由于市场利率与货币供应量成反向关系,因此当联邦储备希望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就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反之就降低联邦基金利率。联储通过控制利率,设定储备价格,间接地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第二种方式为联储以存款机构从再贴现窗口取得的借入储备为操作目标,当联储决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时,它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卖出政府债券,以减少银行储备的供应量。随着银行储备的减少和储备压力的增加,银行向再贴现窗口借款的倾向加大。但由于联储对存款机构使用再贴现窗口的频率和数量进行了限制,银行往往先到联邦基金市场拆借资金;因此,随着储备压力和资金需求量的上升,联邦基金利率也要上升。只有当联邦基金利率高于再贴现率的“利差”超过银行对再贴现窗口的心理障碍后,银行向再贴现窗口借款的倾向才能成为现实。银行从再贴现窗口借款量越大,联邦基金利率越高,这样,联储通过确定再贴现窗口的借款量,控制借入储备,使联邦基金利率达到预期水平。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又会引起金融市场利率相应的变化,从而对货币供应量和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二、美联储基准利率的调控
再贴现率和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在联储货币政策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种利率在调控机制、对货币政策的作用程度上既有不同之处,又相互协调和配合。
1. 就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看,由于联邦基金市场的参与成员多、融资量大,且联储对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控依赖于再贴现窗口和公开市场操作,是一种间接调控,因而操作的弹性较大,作用范围较广,调整的频率相对较高。与联邦基金利率比较,由于再贴现率操作要取决于银行的借款意愿,联储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它基本上是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辅助工具来运用,调整的频率相对较低。例如,1994-1995 年,联储为预防经济过热和抑制通货膨胀,曾先后 7 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3 次调高再贴现率,贴现率更重要的是起着“告示效应”,强化政策效果的目的。
2. 就联储对两种利率的调控机制上看,联储对再贴现率的调整是直接的,它可以依据对经济走势的判断,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做出维持或改变再贴现率的决定。而联储对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一般是通过对存款机构借入储备和非借入储备的操作间接实现的。换言之,再贴现利率是联储可直接控制和改变的基准利率,而联邦基金利率是联储通过其他政策操作、间接调控的基准利率。
3. 再贴现率和联邦基金利率搭配性组合与时机的恰到好处。再贴现率与联邦基金利率两种基准利率之间一般存在互为联动的关系,保持两种利率之间稳定的“利差”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联储为减少储备供给提高再贴现率,但对联邦基金利率暂维持不动,使二者的“利差”缩小。这时,存款机构借入储备的倾向降低,联邦基金的需求增加,并导致联邦基金利率的上升,从而使联邦基金利率与再贴现率的“利差”又恢复到原来的高水平。例如,针对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放缓现象,美联储大幅度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 2006 年 6 月 29日的 5.25%逐步下调到 2010 年 12 月 9 日 0.16%的历史低点,并通过降低贴现率、多次创新融资机制等措施增加金融机构流动性,美联储贴现率已从 2006 年 6 月 29 日的 6.25%下降到 2010 年 2 月 19 日的 0.75%.联邦基金利率和美联储贴现利率均已接近零利率,美国的利率降到了史无前例的低水平。
2013 年联邦基金利率和美国 10 年期国债利率已分别从2007 年末的 4.5% 和 5% 大幅降至 2013 年 7 月初的 0% -0.25%和 2.35%.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估计,美国企业 2011年支付的利息为 1.34 万亿美元,较 2007 年减少了 1.5 万亿美元。利率长期保持低位,降低了企业和政府债务的融资成本,是美国股市繁荣背后最重要的推手,股市上扬和房市的回暖,又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私人消费的增加。美国经济基本面不断好转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美联储基准利率的特点
(一)美联储基准利率的调整依赖于发达的全融市场作为传导
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工具(包括银行存款、债券和股票等)交易的场所和机制,它的重要功能在于,一是它能够使资金灵活地实现从长余向短缺、从低效向高效的转移。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使资金的供给达到最大的数量,另一方面又使资金供给达到最优的配置,取得最佳的资金使用效益。二是金融市场是联系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企业的重要的金融中介。中央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管理者,要实施有效的金融调控,离不开金融市场的传导。三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价格---市场利率是充分体现市场资金供求和市场主体竞争结果的均衡信号,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能够为中央银行及时提供可靠的调节信号。
从美国的情况看,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调整,都是通过影响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的短期利率水平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成本,来影响长期利率走势并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健全、发达的金融市场是美联储运用基准利率手段实现有效金融调控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美联储独立性强,拥有基准利率的决定权和调整权
联邦储备体系受《联邦储备法》的制约,经国会授权采取独立行动,无须经总统批准;有权根据经济增长和调节经济的需要,独立掌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独立制定存款准备率、贴现率,自行决定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证券的数量、种类和价格,直接向国会报告工作,对国会负责。美联储在法律上对总统与其他政府机构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总统未经国会授权不能对联储任何指令。当然,财政部更不能干涉联储的利率政策,美联储的独立性较强。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决策和执行中所拥有的高度的独立性,拥有基准利率这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决定权和调整权,并根据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灵活地进行金融调控。
(三)美联储对市场基准利率的调整是“高频小幅”的
由于基准利率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因而,美联储可以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需要,在短期内进行连续调整。例如,美国在尼克松总统任期内,鉴于 1970 年的经济衰退,曾在 1971 年 2 月至 6 月,4 个月间连续 5 次调低联储再贴现率,从 6%降为 4.75%,调整的平均间隔期只有 24 天。由于基准利率具有可频繁调整的特性,那么,也就决定了美联储对它的调整幅度不能过大,只能是小幅度地、平缓地变动,一般为 0.25 或 0.5 个百分点。但即使是 0.25%,也会在金融界、经济界中引起较强的反响。这种“高频小幅”的方式,其优点一方面可以保持利率工具与市场之间的关联性,使市场主体能够通过基准利率来关注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小幅度减缓利率的调整对经济产生的震荡,通过较小的成本来达到最终的目的,发挥杠杆效应。
值得指出的还有,目前美联储在执行货币政策的具体做法上,也不同于以往被动地调整利率,而是借助于互联网络和其他先进信息技术准确及时地掌握美国经济的最新动态,比较客观地预计未来美国经济周期的走势,从而超前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即超前采取较小幅度的中性货币调控,避免采取过激紧急措施,以消除有可能引起的经济动荡。很明显,美联储在这一点上是受新凯恩斯主义“宜缓不宜急”的政策思想影响的。
四、对我国银行间市场基准利率建设的启示
通过对美国联邦储备局运用基准利率手段进行间接金融调控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认识: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变量和国民经济运行的指示器,一直受到各国中央银行的高度重视,运用基准利率手段实行间接金融调控是各国中央银行所普遍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2007 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的成功推出,标志着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培育工作全面启动。Shibor 在市场化产品定价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报价行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已经不同程度地与 Shibor 结合。但要真正成为我国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Shibor 的建设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一) 以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作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定价的基准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是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的基准,也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间接调控的枢纽变量,是连接中央银行、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的结合点。商业银行产品定价基本都是以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为内部利率定价基准,再通过不同的风险溢价和权重形成银行内部利率曲线及指导有关业务部门定价。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首先应以 Shibor 为定价基准,全面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然后,据此建立健全以资金池为中心的资产、负债定价机制和各项业务的绩效考核机制。
(二)加强公开市场业务,时机成熟后采用设定目标利率做法公开市场操作是目前美联储运用最熟练,也是效果最好的货币政策工具。因为公开市场操作相比其他几个工具具有许多优势。公开市场操作由美联储直接控制,美联储通过直接购买(或出售)证券组合来提高(或降低)供给情况,从而降低(或提高)利率,而且购买的方向、规模、目的也由美联储直接决定。所以,相比其他工具,美联储在公开市场操作上最有主动性。
中国人民银行在人民币市场上的公开市场操作一般是一周进行两次(星期二和星期四),操作内容多以央票为主,辅之以回购交易,难以形成合理市场预期进而传导并影响微观经济行为。美联储的重要会议都是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0MC)会议上通过的,F0MC 的正式会面每年有 8 次,在 F0MC 会后,会 F0MC 的声明和会议纪要,以及关于未来的经济展望。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都希望从声明中获得最新的货币政策以及判断未来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每日操作一次,目标就是使得联邦基金利率达到 F0MC 设定的目标值。
中国人民银行可考虑参考美联储通过设置目标利率调控联邦基金利率的做法,在未来建立决策会议制度并公开会议日程安排,使货币政策出台更具可预测性,提高透明度,有利于市场形成统一预期。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需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的配合,提高频率,更多采用债券买卖和回购交易方式,以更市场化的角色参与货币市场交易。
(三)积极加强货币市场建设,充分发挥货币市场的功能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基准利率的建设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发达的货币市场是 Shibor 基准利率建设的基础。一要继续扩大市场主体,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保护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进入市场。二要丰富货币市场交易品种,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大力发展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券,发展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三要加强市场中介制度建设,推动市场经纪业务发展,提高市场流动性。要促进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相互融通,促进各子市场的均衡发展,为形成统一权威的市场基准利率创造有利条件。美国在利率市场化和基准利率培育过程中都以票据市场的创新作为重要突破口和推动力,我国可借鉴其经验,选择合适时机推出以 Shibor 为基准定价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业务,对于基准利率的培育有积极作用。
(四)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 Shibor 的基准利率地位利率是资金要素的价格,对市场经济下的金融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调节作用。一个更加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将有助于扩大 Shibor 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构建基准利率,以基准利率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成为美国、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的驱动模式。未来需进一步强化 Shibor 的作用,鼓励商业银行到同业市场上拆借资金,树立 Shibor 作为短期基准利率的市场地位,并积极推进和完善 Shibor 运行机制,推进统一基准利率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项卫星,李宏瑾。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性质及对 Shibor 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4,(1):115-116.
[2]崔嵬。国际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一般做法与经验[J].中国货币市场,2007,(7):49-50.
[3]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利率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应用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32-137.
[4]张明龙,万文。中美贸易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4):56-59.
[5]曹凤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的地位与构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4):26-33.
[6]苏昌蕾。Shibor 作为基准利率问题探究[J].金融观察,2011,(8):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