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医改范文

时间:2023-03-18 10:0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木医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推行两个多月至今,虽然神木各大小医院因为床铺饱满,小病大医而被冠以“道德危机”,因此饱受争议。但是全民免费医疗,却让全体神木人民真正体会到了“看得起病”的前所未有的实惠,也让全国其他省市的老百姓投来羡慕的眼光。

神木医改是神木县政府为了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彻底解决全县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县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全民受惠,广集资金、财政为主,统筹安排、综合管理实施全民免费医疗。这一卓有远见的医疗保障改革,折射出了神木县政府的魄力。

“神木医改”的初衷,是让神木县人民享受到真正的实惠,但也不可否认,神木医改达成了“神木品牌”迅速形成的客观效果。这个举国关注的惠民工程也隐隐约约体现出神木县父母官们“城市营销”的良苦用心。

“城市营销”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的“国家营销”理念。飞利浦科特勒在《国家营销》中这样说到:一个国家,也可以像一个企业那样用心经营。在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城市营销”由“国家营销”衍生而来,让城市也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浪潮之中。“城市营销”发展至今,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

城市营销力求将城市视为一个企业,将某城市的各种资源以及所提供的公共产业或者服务以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向购买者兜售。小到产品,大到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乃至城市形象和人文氛围等全方位的营销。

城市营销的手段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结合该城市的实际,打造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城市品牌。以吸引更多的资源流入该城市,并且让该城市的产品走出去。

2000年,山东栖霞搭车央视,一则 “走遍天下,惟有栖霞”的广告让“栖霞苹果”一鸣惊人,2003年,栖霞市获得了“中国苹果之都”的美誉。

同一年的元旦,中央电视台又出现了一段描绘昆明美丽风光的形象片,当时的观众耳目一新,但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在给昆明打广告。为这个广告埋单的就是昆明政府,昆明也首开央视城市广告先河。这一形象宣传片不断的在央视播出,在十多亿中国人眼前滚动,让中国昆明家喻户晓。昆明的成功也引来了泉州等城市分享城市营销的盛宴,由此掀起了城市营销广告大战。

此后,城市营销作为中国政府的一号工程,摆在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市长们的面前。

成都、重庆分别以 “安逸之都”、“ 山水情怀”踊跃而出。异军突起的山东泰山、济宁、长岛、蓬莱阁更是“好客山东”的姿态出现在央视的黄金时段,一举成为中国城市营销的最大航母群。

2007年,中国城市营销井喷,中央电视台更是以“倾国倾城”,让中国的市长们狠狠营销了一把。从直观来看,应该大约有80%以上的城市参与了这场历时最长,声势浩大的中国城市的营销运动。

既然是营销,就必然受资源、运作手段、竞争环境的影响,显然城市营销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同程度的吸引了投资、旅游、人才的倾向性流动。也促进了政策上的倾斜,但显然在同等竞争语境下,必然也存在效益最大化、策划、策略的问题,因此许多城市的县、市长们是以策划的姿态去经营城市的。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期。县长、市长们的绝招是以廉价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后来,又逐步涉及到民风民俗、历史传统等城市文化方面的内容。中国城市营销之旅开始了一个风起云涌的定位时代。

从这一点来说,城市营销是一种营销技术,是一种品牌传播学问,它的实质与普通商品的营销并无两样。

城市涵盖了许多不同的产业、商机和地区利益,城市营销策划时几乎不太可能只提出一种单一的辨识诉求,但过于复杂又难以创造预期的效果,因而只能选择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和文化象征做为推广城市的诉求。

因为借鉴了营销学中的定位诉求手段技术和市场细分技术,因此中国人的耳边多了 “情义山东”、“七彩云南” “人人重庆”这样精彩广告语。

作为神木这个古代边塞小县,财政总收入虽然达到71亿元的规模 ,名列全国第1600多个县的第92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显然这些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品牌的全面提升,而且如果单纯以经济收入为诉求点一定程度上显得过于理性而且僵硬呆滞。从文化和旅游角度讲,它又缺乏明显的优势,因此,神木的城市辨识几乎无法选择其精华、经典的部分。因此,神木在中国的城市营销的竞争行列里脱颖而出的机会是非常有限。

很多城市在品牌营销时采取了推广地标型建筑,主办超大型活动等活动,这种手法在上海、北京这种特大城市最擅长运用,但对于神木这种中等偏小的城市来说,缺乏多数城市的先天营销优势,神木县除了有一定的经济积累外,应该说,很少有叫得响的卖点,也缺少旅游资源,甚至比不上临近的宜川县的壶口、南部的延安,可见,神木在城市营销中的作为先天缺乏发挥的空间。

当然最为简洁的方法是,拿出更多的财政资源投放到电视上做形象广告,但内涵的局限却存在巨大的投入风险,至少它很难象山东的一些城市一样具有先天的旅游内涵和文化内涵,使城市颇具亮点,以煤炭为主的资源性开发城市,本身就具有很多的争议性,因此神木很难通过这一点把城市的人文品牌树立起来,即便是勉强以经济实力为突破点,这也不是一个高明的招数,至少它会陷身于临近的山西的煤炭城市的印象中去,这几乎无法体现出神木这个城市真正的特色本质,更会造成中国公众对神木的文化疏离感。

显然破局的方法是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剑出偏锋。(作者,路胜贞)神木县政府没有有意的花钱去做广告,以此提升神木县的知名度,而是为神木老百姓服务,解除压在老百姓背上这座“医疗”大山。将神木人民创造的财富,落实到人民急切需要的医疗上。

就在当下医患矛盾日益激化,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老百姓小病不医,大病医不起的大环境下,神木县毅然实现“免费医疗”,300元以上30万以下的医疗费由财政负担,让人民创造的财富真正的让人民共分享。这一破冰的改革给在千头万绪中摸索前行的中国医改带出了一个方向。

神木,这个陕西的小县城犹如当年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的安徽“小岗村”, 以医改先驱的姿态迅速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虽然神木医改倍受争议,但神木蹿红大江南北已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在神木的父母官们的初衷未必完全是做一次品牌营销。但它在最近在国内引起的反响来看,确确实实起到了城市品牌塑造的目的。

神木医改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医疗改革,既然是改革,它必然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神木医改赋予了神木县政府尊重人民,尊重生命的品牌内涵。这一事实已经无从更改。

单是这一点,它就与中国的树千个大大小小的城市区分开来,取得了具有差异化的品牌内涵,让神木在城市营销竞争中占得先机。

篇2

――实行校长聘任制,增强学校管理活力。2004年,祥云在大理州率先实施以高中校长聘任制、负责制、年薪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内容的“四制”改革,取消了高中校长行政级别。2008年,县教育局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把校长聘任制延伸到乡镇中心学校、初级中学、城区小学(幼儿园),进一步理顺了学校人、财、物的管理,明确了校长的责、权、利关系,落实了学校的办学自。在全县形成了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治校、自主办学、特色发展、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极大地激活了校长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科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切实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先后于2008年、2013年两次下发《关于加强教职工调配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教师调配的基本原则,对新招聘教师的分配、教职工调动的管理、城区和坝区教师支教等备受教职工关切的核心问题做了进一步规范,在全县教师适度合理流动的前提下,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确保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结合教职工调配和校长聘任制的实施,实行人才能进能出、岗位能高能低的管理机制,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强化师训工作,鼓励教师岗位成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注重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四是加大从师范类重点高校引进人才的力度,2008~2013年共招聘中小学教师642人,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得到了充实,在结构上得到了改善,在质量上得到了提高。

――统一高中录取分数线,确保高中学校公平竞争。从2005年开始,祥云县普通高中实行全县统一录取分数线、划片招生的招生制度改革。在每年中考结束且州属普通高中学校录取完成后,由县招生办公室根据全县普高招生计划,划定统一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祥云三所公立高中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在各自的招生片区内按分数择优录取。构建了县域内公立高中公平竞争、有序竞争、均衡发展的平台,激发了工作动力,维护了教育公平。

――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2008年,祥云县制定实施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测评价方案”,2011年又对“三个方案”做了修订完善。方案立足起点,关注过程,重在激励,突出增量评价、发展评价,确保客观公正。着力构建能促使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关注自身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公平有序竞争的教育环境,让鲜花和小草都能够沐浴公平教育的阳光。通过几年的实践,评价方案对促进全县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小学教育以打基础、促发展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全县18所初级中学齐头并进,均衡发展,中考高分段人数始终位居全州前列;2006至2013年高考总上线率、本科上线率、一本上线率和600分以上人数连续八年位居全州前列。继2005年祥云一中晋升为省一级三等高级中学后,2009年,祥云四中晋升为省一级三等高级中学,祥云二中晋升为省二级一等高级中学;2012年,祥华中学晋升为省一级三等高级中学;2013年,祥云四中晋升为省一级二等高级中学。县教育局连续五年被州教育局考核表彰为“大理州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构建教育激励机制,激发内部竞争活力。如果说三个“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监测评价方案”的实施,已经从制度层面上构建了客观、公平、公正、积极的教育环境,那么,多年以来该县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关怀就是从更高的精神层面上建立了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激励机制。从2006年起,每年的教师节,该县都召开大规模的庆祝表彰大会,重奖人民教师,营造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2013年,该县又启动实施了对考取重点大学学生及任课教师的奖励制度,这对于调动广大师生严谨治学、再创佳绩的积极性、主动性注入了强劲动力。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长期以来,政府包揽办学,缺乏市场因素的调节,影响了社会对教育的投入。近年来,祥云县按照“放开两头(幼儿教育、高中教育)、搞活中间(九年义务教育)”的总体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拓宽引资渠道,优化办学环境,积极引导和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投资办学,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全县民办幼儿园从2000年的空白发展到2013年的111所,基本覆盖了坝区村委会,并逐步向山区延伸,全县4~6岁儿童入园率为90.71%。

篇3

神木县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共辖15镇4乡629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如今这里美丽富饶,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已探明储量为500亿吨,占神府东胜煤田总储量的五分之一。

神木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边陲要塞,胡骑汉兵逐鹿的主战场。经过几个世纪的战争和屯垦,这片曾经肥沃的土地变得遍地荒沙,伤痕累累。纵观神木地形地貌,东部黄河沿岸为土石山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1%。沿河两岸地形狭窄,基岩,直立陡峭,该区山大沟深,石多土薄,水土流失严重。县境中部为丘陵沟壑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38%,总体特征为梁多峁少。而西部则为沙漠草滩区,也是该县农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在建国前,神木人基本以务农为主,然而由于自然条件的原因,往往“十年九不收”,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走西口”成了唯一的出路。“走不完的西口,掉不完的泪,做不完的牛马,受不完的罪”道出了走西口人的辛酸与无奈。这是神木人悲凉的记忆,是过去神木不能给家乡人提供就业谋生机会的见证。

今天,当年走西口人们的后代,随着煤田、天然气开发、西部能源化工基地的建成,再也不用满怀悲凉地背井离乡。今天的神木,已经吸纳了本县几乎所有劳动力,以及全国各地省市区来此淘金的人们,并全身心投入到工业建设中。为了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和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神木采取了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培训青年,提高素质;创造就业岗位等各种就业措施。

神木富裕了,神木发展了,很多人在争议过后不由得问一句为什么。这其中固然有资源优势,但究其根本还是人文精神的转变,是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创意为先导、文化产业为主体、文化贸易为标志的神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作用。由此可见,“软实力”是一种制约和影响城市发展的无形力量,体现的是一种创新的、能够吸引人才聚集的环境和氛围。

神木最先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是12年免费教育。在县一级的城市里,义务教育可以说是县财政的沉重负担,所以神木县的12年义务教育是分步推进的。2005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并补助生活费,2006年,神木将“两免一补”扩大到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2007年推行“五免一补”,实现了学校零收费;2008年,神木在全县实施了12年免费教育,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时至2011年,“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普及学前3年教育目标”已写入了神木的“十二五”规划里。

规划中规定,神木县12年免费项目及补助标准为小学阶段免杂费、食宿管理费、电教教材代办费、课本费、作业本费,补助寄宿生每学期的生活费。初中、高中阶段的免费项目除以上相同项目外,另外还免除计算机上机费、冬季取暖费等。

2008年,神木将原来的麻家塔中学改建成全市规模最大、以聋哑儿童和智障儿童教育为主的特殊教育学校,专门为特殊学生提供人性化教育;2010年9月,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揭牌成立,填补了神木高等教育的空白。

神木还有一项开国内先河、影响深远的“全民免费医疗”保障制度正在积极运行,2009年,神木出台了《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比目前国家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医改方案,无论是从深度还是胆识上,神木人都超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

制度设计者的思路很明显:用最大认同、最可操作的方式推行医改,让人人享有福利性质的公平和统一的医疗服务。而对于大病患者,他们视此为“重生的机会”。

神木县实施的“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突出城乡一体化思路。根据《办法》,在有神木户籍的城乡居民中,实行门诊医疗卡和住院报销制。而神木医改的最大亮点,是把包括安装人工器官、器官移植等特殊检查费、治疗费和材料费也列为报销范围。

把医疗服务作为一个“免费”的公共产品提供给全民,百姓看病,政府买单,这么大一笔财政支出,神木的这次医改显示了超常的勇气和胆识。

继12年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之后,神木县又一项“惠民工程”――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标志着该县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农民也能领养老金,和城里人领工资一样,晚年生活有了保障,再也用不着为养老发愁了”。一直以来,农村养老都是个“老大难”,但这个问题在神木县却得到了彻底解决。这一开创全国先河的惠民举措,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到了同样的养老福利,从而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并被列入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成为全国养老保险改革的一面旗帜。

这项从2009年1月就启动调研的制度规定,参保对象的个人缴费标准和县财政的补贴会逐年上调,按标准交足15年的,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后,可将原来每月可享受的养老金保险待遇提高。本人家庭成员按规定参保正常缴费者,享有基础养老金,且高于国家规定标准。该县的基础养老金远高于周边地区,甚至是全省最高。截至目前,神木城乡养老保险应保对象有19.8万人,实际参保17.3万人,综合参保率87.4%。

篇4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单位:332000 江西九江市妇幼保健医院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1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效果血糖控制情况满意程度划分为血糖控制满意组(A组)与血糖控制不满意组(B组),每组患者各计90例。选取同时期9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A组孕妇平均年龄为(28.5±3.6)岁,初产产妇78例,经产产妇12例;B组孕妇平均年龄为(29.3±2.7)岁,初产产妇69例,经产产妇21例;对照组孕妇平均年龄为(27.6±3.8)岁,初产产妇68例,经产产妇22例。以上患者自年龄、孕程等多个方面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进行糖尿病确认。患者确诊后即进行饮食治疗,限制该组孕妇饮食摄入能量指标[2]。7 d后分别复查空腹状态下血糖指标以及3餐餐后2 h时间内血糖指标。以上指标未达到满意程度的孕妇继续进行胰岛素治疗,此过程中结合患者血糖指标具体波动情况进行胰岛素用量调整。

篇5

国家发展改革委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26项,其中,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4项,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12项

日前,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26项,其中,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4项,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12项。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包括:1.企业投资扩建民用机场项目核准;2.企业投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信号系统和牵引传动控制系统制造项目核准;3.企业投资纸浆项目核准;4.企业投资日产300吨及以上聚酯项目核准;5.企业投资日处理糖料1500吨及以上项目核准;6.企业投资年产100万吨及以上新油田开发项目核准;7.企业投资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上新气田开发项目核准;8.企业投资冷轧项目核准;9.企业投资乙烯改扩建项目核准;10.企业投资医学城、大学城及其他园区性建设项目核准;11.企业投资精对苯二甲酸(PT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项目及对二甲苯(PX)改扩建项目核准;12.企业投资卫星电视接收机及关键件、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核准;13.企业投资F1赛车场项目核准;14.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

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包括:1.企业投资在非主要河流上建设的水电站项目核准;2.企业投资分布式燃气发电项目核准;3.企业投资燃煤背压热电项目核准;4.企业投资风电站项目核准;5.企业投资33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交流电网工程项目核准;6.企业投资钾矿肥、磷矿肥项目核准;7.企业投资国家规划矿区内新增年生产能力低于120万吨的煤矿开发项目核准;8.企业投资非跨境、跨省(区、市)的油气输送管网项目核准;9.企业投资除稀土矿山开发项目和已探明工业储量500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铁矿开发项目外的其他矿山开发项目核准;10.企业投资稀土深加工项目核准;11.企业投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项目按照国家批准的规划核准;12.企业投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区域内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项目,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内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核准。

篇6

近些年,陕西省一直非常重视民生的发展,在民生领域开创了一系列“全国率先”,受到广泛关注。今年,陕西又将如何继续让老百姓吃上“定心丸”?

全国两会期间,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接受央视记者王小丫的专访,谈到民生发展的问题时说: 要与全国同步够格的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医疗有保障

王小丫:娄省长,您好!陕西是非常注重民生发展的,对于民生的这一块,在新的一年当中,您最想做的关于民生的问题是什么?

娄勤俭:从民生来讲,要做的就是提高老百姓的收入,通过发展来使我们陕西的人民群众过得自尊、自信、自豪,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要满足人民的需求。

王小丫:其实,大家对于这个陕西的很多民生工程,一开始是从神木的医疗改革开始的,神木县的医疗已经实现了全民医疗,当时在2009年的时候,大家也注意到在全国的百强县的当中排在第92位的是神木,前91个县都没有做全民医疗的事情,神木做了,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娄勤俭:那时,我还没有去,到陕西后我对它也做了一种研究,事实上,它讲的全民免费是什么呢?在神木县看病的话,能保证大家看病不要担心,你来看病就行,实际上就已经做了社保的这样一种考虑,因为说要保障大家看病能看得起病,这个钱究竟花多少,所以神木为我们的医改提供了一个数量上的一个依据,使得我们现在的新农合已经筹资到300块钱。

王小丫:不会因病返穷,神木实际上是有一些它自身的优势,比如说它是一个资源大县,那么像其它的地方呢,可能不具备它这样的优势,那其它还有哪些试验的模式呢?

娄勤俭:大家一说神木,就说有钱,所以能做得起,所以示范效应人家就会有一些怀疑。因此,我们就总结了子长模式。

子长县并不是很富裕,但是也很好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从2008年就开始了平价医院的建设,就是说要是医院提供的药价格比较便宜,能买得起,因此它就采取了“三竞一议”(三轮竞价、一轮议价)的方式和大型的企业进行商谈,由他们直接供货,就保证了药品的价格。它的中间环节很小,药价平均降了40%。原来看病,医生还靠药的价格去补,因此这样政府又采取了改革,使得医生能力强的多收入,这样以后又把他们刺激起来,实际上门诊费反过来又降低了,所以这种模式从集约的方式来看,一方面是药品的价格便宜,另一方面把医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这样保证了需求。

还有镇安模式,镇安从2003年就开展了新农合,它有很多创新,把县里的医生经常调到镇里公用,这样一来,好的医疗服务提供起来了,现在镇安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100%。子长模式和镇安模式现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了。

教育有保障

王小丫:除了医疗卫生对于全国的示范的一个贡献和引领的作用之外,其实我们知道陕西是一个教育大省,因为在陕西高校云集,有非常多的好的大学,所以教育在陕西也是一个很大的民生问题,那么这些年陕西在教育方面都有哪些新的思路?

娄勤俭:去年教育大概投入就是690多亿,对于教育来讲,我们是比较自豪的,你比如说财政支出的20.8%是用于教育,GDP的4.8%用于教育。另外,增加上大学的大学生的(生均)经费,一万二,职业学校的教育也给了九千左右,所以这从经费上给予了保障。同时,我们也关注到比如说CPI连续几个月超过了4%,我们就对学生进行补贴,不管是来自陕西还是来自外地的学生都能享受到。还有一个事情,现在我们也在推广学前一年免费。在农村来讲,我们是欠发达省份,因此我们省里就实施了蛋奶工程。

民生投入促发展

王小丫:您刚才谈到了教育是有20%的一个财政的支出,那我知道还有一个数字就是新增财政收入的80%是用于投入到民生的这些项目当中,那80%其实是非常大的一个比例,投入到民生,怎么会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

娄勤俭:两个80%的承诺,这是省委省政府已经庄严地承诺,也希望社会人大代表监督的,这是根据我们的省情来确定的。民生工程的投入当然也是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了,所以我们现在的投入比如说我们在陕南陕北进行搬迁,要从有灾害的地方搬出来,要使他们搬出来以后,能够住得下去,能够有发展,要做得好,所以这样来讲,就有很大的需求,基础设施比如水利的建设,还有社会保障问题,都要人考虑,都是要花钱的,我们也有能力这样做。

另外来讲,在推动比如说重点镇建设,就需要水利工程和一些工程服务,才会带来经济的增长,蛋糕做大就有能力做这方面民生的保障。另一方面,我们陕西决心比较大,我们必须够格的进入小康社会,不能被动的被引入。

产业调整保增长

王小丫:对于三星落户西安大家是欢欣鼓舞,这个项目的关注度是相当得高,陕西把三星吸引过来了,您觉得靠的是什么?

娄勤俭:跨国公司是全球调配资源,因此来讲,在这样的产业转移,我们如何制造一种洼地,能够吸引过来,这就是我们要创造很好的条件,比如说人才资源的问题,环境存在的问题,还有就是能源的保障问题,包括地质构造等等,这些机遇要把它抓好;另外一个是蓄势待发,这是陕西发展了多少年,突然要爆发出来。

王小丫:投资方落户之后,对于陕西、对于西安来说又能得到什么?

娄勤俭:对于陕西来讲,我们有60%以上是靠能源化工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原来基础比较好,但是一直发展没有形成完全的支柱产业,对我们的结构调整是积极有帮助的,三星项目起来之后,直接为它配套有260多个企业,要为它配套,其中有100多家必须要在陕西围绕三星设厂,这样就把这方面的工作带起来了,原来陕西在这方面有优势,有沉淀,直接把这方面的配套,既解决了国家的卡脖子的问题,也给我们产业带来了机会。

保证房价不疯涨

王小丫:有位新浪微博朋友说,他曾在西安工作了五年,去年离开,现在觉得西安的房价和同类的城市来比相对要便宜一点,可能还是和保障性住房抓得比较早有关,他想问一下他的观点是对的吗?

娄勤俭:这个观点是对的。陕西从2005年就已经开始关注保障性住房了。但是,房价对区域的中心城市来讲,还是有好的刚性需求,所以做好房价的调控,保持合理的价格,仍然是陕西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这方面陕西还要做出努力。

王小丫:其实说到陕西,大家会对陕西的一些数字非常感兴趣,比如说保持12.5%左右的增长速度,同时新增财力的80%是要投入于民生,这些数字其实都非常鼓舞着陕西人,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生活好了,收入也提高了,每个人都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新时期,展望中国梦,您的梦想和理想是什么?

娄勤俭:弘扬延安精神,实干成就梦想!

篇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的卫生发展目标。过去5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我国卫生事业向全民“病有所医”目标不断前进。作为卫生行业的管理者,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目睹了共和国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过程。

张茅说,过去5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的提高,极大地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减轻了群众的用药负担;城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使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促进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下移到基层,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控制成本费用。“这些为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奠定了基础。”

不过,张茅也承认:“目前,一些群众的就医感受还没有大幅度改善,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他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个过程。对医改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群众的期盼、社会各界的关注恰恰是改革的动力。”

下一个5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能够有哪些期待?张茅说,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看病不再难,就医不再贵,基层机构有人才,百姓花钱有保障。

降低自付比例,让百姓负担再轻些

“加大卫生投入是医改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张茅说,“应该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减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从医改工作启动到2009年年底,政府加大了投入,已经投入3900亿元。相比2008年,政府投入增长30%,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增长40%。在“十一五”期间,政府、社会、个人三者负担的医疗费用在趋势上有了变化,政府的投入从17%增加到超过27%,社会投入从29%增加到34%左右,个人支付比例从最高的52%降到38%。

政府投入是很重要的,涉及医院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是保证医院公益性的基础条件。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增加投入就能解决的,比如现在很多福利国家的政府在这方面投入很多,但是医院效率低下,我们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国家确立了 16个试点城市重点联系,各地也选一些城市或医院进行多方面的探索。16个试点城市都按照国家指导原则,选择重点领域积极探索,有的实行属地统一管理,资源统一规划;有的探索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管办分开;有的进行支付制度改革,降低成本费用;有的深化医院内部改革等。

有人担心,中央的钱是下去了,但地方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县市的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对此,张茅认为,有些地方财政确有困难,但也存在思想认识的问题。过去我们一些干部忙着抓大项目、把GDP搞上去,而对于医改这些要花大钱的民生项目,就不太积极。现在中央高度重视医改工作,情况已经有所改变。最近关于“神木模式”的讨论比较热,我去过神木,它是百强县,财力较足,人均400元补贴群众医疗。如果我们的百强县都这么做,更多的群众就能得到实惠。广东的医改探索,起好步、开好局,创造了不少好经验。还有就是广东经验值得推广。在深圳考察时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深圳的社区卫生中心实行“政府主导、院办院管”,由大医院来办辖区内的几家社区卫生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专家定期下社区,解决了社区没人才的问题,提高群众信任度,实现“小病在社区”分流大医院的病人。广东的中医药强省建设也成效显著。广东省中医院吸引全国名老中医到广东传授绝活,医院开展的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深圳市人大还专门为中医药立了法。如何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是医改的重要内容,广东做了很好的探索。另外,广东发动社会力量办医,东莞、深圳民营医疗机构占医疗机构总量的30%左右,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方便群众看病。这些探索都很好,值得推广。

但从全国其它地区来看,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利益格局开始进行调整,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逐步显现,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当前,从全国看,部分地区和部分医改项目进展滞后。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医改配套资金压力较大,部分资金拨付较慢,影响了医改进展。

“从国际比较来看,个人负担一般比较合理的水平是在30%以下,政府和社会负担达到70%以上。”张茅说,“个人负担逐步减轻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一方面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来提高保障水平。现在新农合已经建立,虽然覆盖面比较广,但保障水平比较低。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加大政府投入,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的保障水平。二是通过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支付制度改革和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来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使总体费用不至于过快增长。”

“我们希望保持个人负担比例下降的趋势,如果在‘十二五’末的时候能够达到30%甚至30%以下,对于缓解群众看病贵会有更明显的效果。当然,这还要靠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张茅说。

公立医院改革,让百姓就医更舒心

在医改五项近期任务中,公立医院改革被认为是最为复杂的难题,也是和百姓看病就医关系最为紧密的一个环节。

“公立医院改革涉及的方面比较多,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等环节,还需要有实践探索的过程。”张茅说。

从当前情况看,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落实政府责任,明确公立医院目标和功能定位,切实回归公益性。公益性指的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仅仅指的是基层,大医院也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非基本的靠市场调节来解决,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就是在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时候,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要通过综合改革和加大财政投入的支持来保障。

张茅也在时刻关注公立医院改革中不断取得的进展。深化医改全面启动以来,短短一年半时间,张茅多次到基层调研,来自基层的经验让他倍感振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公立医院改革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一些能够推广的措施。”

他说,比如加强区域卫生规划,改变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比较缺乏的局面;继续推动大医院支持基层,1000多所三级医院和2000多所县医院结成长期对口帮扶关系,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实行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激励机制,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采用临床路径,规范医生诊治行为。建立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便民措施也有出彩之处,像预约门诊、无假日医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新农合即时结算等。

“明年,这些便民服务措施将在全国全面推广。”张茅还强调,明年,县医院改革将重点推进,要创造条件将500家县医院上升为二甲医院,使一般的病都能在县里解决。

如何在公立医院改革中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同样是张茅关注的问题。“医改最终要落实到医务人员给群众看病,群众对医改的感受是通过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来感受的。这是医改的关键问题。”张茅说,下一步,卫生部门将研究如何通过医改,达到人民群众满意、医疗机构发展、医务人员满足。

张茅认为,现在的医药价格有些扭曲,药价虚高,但医疗劳务价格偏低。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起码要读5年大学,3年临床培训,从事的又是高知识、高风险的行业,但现在我在调研的医院看到,挂号费比较低,一个护士护理费一天才7元,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而且这种扭曲的价格体系,容易诱导医生靠开药、开化验单挣钱,而不是靠医疗技术和服务。

他坦言:“药价问题很复杂。”目前看来,我们的药品集中招标还没能切实降低虚高药价,需要进一步研究。国家的小药厂太多太散,我认为,招标办法应进一步完善,量价挂钩,保障质量安全、降低价格。

过去对药品价格说的较多,但药品质量不能忽视。安全是首要问题。我在西部一些村卫生室看到,一些药物便宜得太离谱,就让他们送去检验一下,到底有多少有效成分?

抗生素滥用也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基层医院、大医院动不动就给群众挂水、打点滴,被称作“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盐水)。这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造成严重的耐药性,会成为一个影响中华民族健康的大问题,必须重视加以解决。我们要大力推广安全适宜的基本药物,改变医院趋利性,遏制抗生素滥用问题。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基层有更多好医生

张茅强调:“到目前我认为最难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怎么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很重要。”他认为,首先要处理好的关系就是公益性和积极性,过去面向市场有积极性,好像一强调公益性,积极性就要受到影响,但实际上没有积极性就实现不了公益性,因为医院就是通过医生提供服务,是医生给群众看病,医生没有积极性,公益性也无从谈起。公益性与积极性的协调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要有一定的物质鼓励。除了收入增加外,医生是一个高知识、高技能、高风险的职业,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非常快,还要给他培训的机会,进修的机会,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当然还要有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如果真正把 700万医务人员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医改难题就好解决了。

他进一步分析说,与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相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建设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薄弱。目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0%左右,与50%~80%的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现象仍然严重。

张茅说,卫生部已经制定了实现规划的保障方案和卫生系统的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注重深化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升在岗人员学历层次,加快建立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进一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

张茅表示,“十二五”期间,卫生部将继续推进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加大对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培养造就一批医学杰出骨干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支持培养5万名住院医师;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训30万名全科医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在谈到全科医生现状时,张茅表示,现在真正合格的全科医生比较少。建立专门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是医改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还有一个建立住院医生规范化制度。比如上海市,大学5年医科学生毕业后,再进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样的人才能出来在医院独当一面地工作,或到基层为群众服务。过去我们是大医院只为自己培养住院医师。到基层的毕业学生得不到这样专门的训练,很难得到群众的信任。除此之外,现在国家免费为农村培养医生,如果去农村基层工作,在大学学习的学费全部免了。人才培养是一个过程,只有培养出大量优质的全科医生,才能使基层医疗卫生得到切实的强化。

完善医疗保障,让城乡水平更协调

“十一五”期间,新农合成绩卓著,极大减轻了农民的看病就医负担。截至今年9月,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已经达到了8.32亿人,覆盖率达95.9%以上,提前完成了近期3年的医改目标;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54元,住院病人政策内报销比例已经达到了60%左右。

新农合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很多。一是筹资水平依然很低,报销水平也很低,仍然是低层次的医疗保障。二是基金管理安全和提高使用效率依然存在风险。三是如何缩小城乡保障水平之间的差距,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四是快速城市化对新农合的影响问题。同时,随着进城务工农民的增多,牵涉到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等问题。

“问题已非常明晰,我们正在逐步解决。”张茅说,“十二五”期间,政府和个人都将增加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加强对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等疾病的医疗救助措施。

篇8

政府空前重视

与往常卫生信息化会议有所不同的是,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厦门市等政府部门的领导到会,并纷纷表述对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看法。

备受行业关注的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无疑成为本次会议的焦点。这是我国卫生信息化领域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有望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对卫生信息化投入严重缺位的基本状况。这无疑是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国家发改委高新司吴珏处长在大会发言时表示,“信息化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抓手。前段时间,国家发改委进行了专项调研。我们看到,信息技术在医改过程中必然引发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二是卫生服务的重心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卫生信息化涉及到管理理念和利益结构的改变,必然遇到不同的阻力和挑战。”

吴珏还表示,“国家发改委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信息化,高新司正在制定国家‘十二五’卫生信息化重大工程的计划。我们建议大家在信息化中注意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信息孤岛的问题。第二,重硬轻软的问题。第三,投入渠道单一的问题。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政府部门,短期看会有问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营运有问题,难以贴近群众实际需要,需要调动社会资源。第四,多头建设的问题,这也是医药卫生部门的特有问题。卫生信息化涉及医保、社保等不同部门,部门各自为战,影响整体推进,这也是医药卫生信息化必须解决的问题。发改委愿意和大家共同努力,在上述方面取得突破;目前正在与国家发改委医改办协商,启动区域医疗试点、远程医疗试点。”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对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共有“重点任务”,除了此前公布的、并已广为流传的“3521”(“3”意为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5”表示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2”意为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1”代表一个国家卫生信息专网)外,最终版本的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又增加了两项重要内容: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安全体系建设。简称为“35212”。

“卫生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思路是要实现三个转变。”孟群说,“在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主要应用系统建设相融合转变;在业务内容上,从面向单一卫生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和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在实现路径上,从单纯追求各单个系统规模向促进多系统资源整合转变。

关于下一步工作思路,孟群提到:“卫生部将组建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办公室,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力量,集中智慧,集中时间,集中办公,统筹推进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尽快研究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加大督促指导的力度。”

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吴琦介绍了目前的工作计划。一是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协调与沟通,争取将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十二五”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

二是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研究下发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指导意见等深化医改的配套文件。

三是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将是以点带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六项试点:(1)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支持中西部地区42万多个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设,按照每个村卫生室4500元标准补助;(2)开展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5省(区、市) 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3)县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4)支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5)支持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中央补助每个城市2000万元,其中1800万元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6)支持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管理建设,2011年〜2015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支持下,逐步在全国除省会城市以外的310所地(市)综合医院和2572所县级综合医院建立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每个地(市)综合医院补助650万元,每个县级综合医院补助280万元。

四是开展卫生信息化标准工作。2010年〜2011年底,完成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信息平台为建设重点的有关信息标准与规范的修订完善工作。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发表了题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演讲,建设国家卫生信息专网是“35212”的重要内容之一,清华大学将参与其中。

点面结合

探索电子病历

孟群用“三个最”来强调电子病历(EMR)和居民健康档案(EHR)的重要性:“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是最基本、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医药卫生基础数据资源。”

最基本的问题,往往是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为破解电子病历难题,卫生部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试点,另一方面抓紧制订出台相应的技术方案和功能规范。

在前一段时间电子病历试点的基础上,目前,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正在网上征求意见,建设方案涵盖从设计到建设、再到运维的一系列工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副院长张成普介绍了盛京医院的电子病历试点经验。11月中旬,“全国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刚刚在沈阳召开,与会代表还参观了盛京医院。据介绍,盛京医院拥有4388张开放床位,2009年的门诊量是242万人次,2010年实行了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并在门诊试点推行EMR。

“盛京医院实施电子病历的主要经验就是要以临床应用和医疗管理为主导,要比较实用,要解决临床问题。”张成普说。

目前,盛京医院的住院病人已经全部用上了EMR,门诊EMR正在试点推行,并集成了各种医疗信息,譬如:电子体温单、电子医嘱单、重症报告和肿瘤报卡等;系统还能自动生成麻醉记录单,解决了麻药使用监管困难的问题;还能将无线查房的录音自动嵌入到EMR系统。

张成普还介绍了EMR在医疗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管理者可以实时调阅和检查病人的病历;对于书写不规范的情况系统可以自动反馈;基于EMR优化了会诊流程和电子交班流程;电子签名完成后,系统可以自动提示查询和监管;麻醉科、病理科、输血科以及院感科等科室都能共享EMR的信息;系统还具备危重症自动分析评分预警功能。

厦门长庚医院行政中心特助何国豪介绍了长庚医院实施EMR的经验,长庚医院下属的10家医院已经100%实现了电子病历,并且在10家医院内实现了信息共享。何国豪认为,需要有四个要素来保障EMR的成功实施:首先是法规保障,要颁布医疗法,赋予电子病历以法律基础;二是管理保障,要设置并运营医疗凭证管理中心;三是标准,电子病历必须符合标准才能实现信息共享及交换;四是要对电子病历的内容设置一个基本格式。谈到EMR的未来发展,何国豪认为EMR将在四个方向上不断进步:法规面、标准面、推广面和安全面。

区域卫生信息化急须配套软环境

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马伟杭认为,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化至少缺乏五大支撑:一是标准;二是流程规范;三是平台,这个平台首先是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而不是面向医疗机构或者政府管理部门的;四是法,缺少法律保障,“如果国家立法的程序很复杂,很难短期内实现的话,我们可不可以先颁布一个‘部长令’呢?”五是关口,“要设置一个IT厂商的准入原则,这个原则至少包括两点:符合标准、承诺开放接口。”

厦门市在区域卫生信息化方面堪称佼佼者。厦门市卫生局局长黄如欣在会上介绍了厦门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情况和经验,整个系统包括六个平台:一是面向公众的服务平台,市民可以预约挂号、调阅健康档案、查看检验报告等;二是面向医疗机构的协同平台,可以调阅病人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结果,避免重复检验检查、不合理用药等,厦门市有一些医院已经实现了100%预约挂号,并能预约到具体的时间段;三是面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平台,市民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结果能够自动转化成为社区的健康档案;四是面向妇幼保健的信息平台;五是面向第三方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六是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平台,可为管理部门提供日常监控、疾病预警、决策支持等。

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建设也日益摆上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的议事日程。

远程医疗不再沉寂

11月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几个部门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方式,面向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拨付27亿元,专门用于卫生信息化建设,其中重要的建设内容就是远程医疗和远程培训。而近年来一度沉寂的远程医疗,在本次大会也成为十分活跃的议题。

事实上,新医改方案早已明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有四大优势:访问(无边域限制),质量(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服务),高效(提高效率)和收入(降低成本,使医疗机构利益最大化),这就好比是一个凳子的四条腿。”美国远程医疗协会首席执行官Jonathan Linkous说。

在下一步工作计划中,孟群明确表示要支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具体有四个要点。一是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在中西部地区每个省份选择地处偏远的5个县开展试点,每个县的一家综合医院与省级定点综合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每个系统补助50万元。二是高端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三是在卫生部所属的综合医院建立远程医学综合服务中心,部署先进的数字化远程医疗设备和完善的应用系统软件,开展高端远程医学活动。在西部地区每个省选择2所省级综合医院,或2所地市级医院医院,建立远程医学中心,完成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医学影像实施传输和交互式操作、虚拟化病历切片等高端远程医疗业务。第四,该项工作要见实效,要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切实解决偏远地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困难。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介绍,北京将对口支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医院和陕西神木县医院,上海将对口支援云南。“中日友好医院的远程医疗中心将建设3D手术会诊中心,为边远地区提供3D的手术指导。”许树强表示,“此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完成,先做2D,再做3D,2011年3月30日完成第一阶段。”

篇9

关键词:伊金霍洛旗;区域转型;发展战略

1、伊金霍洛旗发展历程与现状

伊金霍洛旗位于鄂尔多斯东南部,毗邻陕西神木县,煤炭总储量139.15亿吨,占鄂尔多斯市的1/10。2000年以来,鄂尔多斯市抓住了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能源战略西移的重大机遇,成功地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从最贫困地区一跃而成全国百强城市,伊金霍洛旗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飞跃。2011年伊旗人均GDP为38506美元,居全国第一,居民满意度和幸福县域建设指数全国排名第一,相对富裕程度居全国第三;入选“2012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2012年伊金霍洛旗人均GDP为42758美元,居全国前列,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的位次为23位,荣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旗”等称号。以快速增长的公共财政为基础,伊旗开展多个工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同时强化博物馆、星级酒店和商贸中心的建设,增加城市公共休闲空间与绿地空间,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园林型现代宜居城市初具雏形。

2011年起,受宏观经济放缓和房地产调控的影响,鄂尔多斯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受到影响,城市发展产生诸多问题,同样反映在伊旗区域发展过程中,集中表现如下:

1)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资源产业占据了伊金霍洛旗经济的主体。2004到2012年,原煤产量的递增曲线和城市GDP的增长曲线高度吻合(图1),经济的增长有相当一部分依靠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而来自技术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不高。从2005-2012年三产比重的变化来看(图2),自2006年开始,第二产业逐年上升,第三产业持续压缩。也即,服务业发育不足,二产对三产的带动作用不足;而二产的绝大部分也集中在采掘业,资源依赖明显。

2)资产泡沫存在风险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金融业发展滞后,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远远跟不上伊金霍洛旗城市建设的发展速度。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从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中反映出来,这一比值在部分发达国家为70%-100%,近5年中国的比重为110%-120%;鄂尔多斯近年来的比重为30%-70%,而2012年伊金霍洛旗的贷款余额占GDP比重仅为251%,说明金融机构的资本调节作用远没有充分发挥,城市发展的资金缺口多由民间信贷填补,且大多流向收益率高的产业如房地产业和采矿业等,形成资本内循环发展模式。一旦宏观经济和信贷政策发展变化,民间信贷就容易发生系统性风险。

随着资源红利向房地产业的转移,伊旗城市建设快速拓展,政府公共支出中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等部门都以极高的速度增长。

3)资源部门的挤出效应

丰富的煤炭资源在短期内外生性地提高了伊金霍洛旗的经济收益,使生产要素分配由制造业向资源部门转移。煤炭相关行业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从2009年的200.09亿元增加为2012年的663.43亿元,短短4年内,增长了2倍多;同期煤炭相关行业规模以上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98%降为2012年的89.74%,可知,伊旗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不过煤炭资源产业仍占绝对主导地位。煤炭相关行业产品的加工链很短,中间产品比例高,最终消费品比例低,挤占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最终产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生产要素从制造业的流出也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影响技术创新的产业环境的形成,最终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同时,资源繁荣也会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由于资源开采并不需要高技能的专业劳动者,使企业缺乏增加教育和科研开支的动力,并挤出高成本的高技术劳动者;而居民也会缺乏接受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动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资源收入和公共建设带来的GDP也会弱化对科教文卫等长期公共物品投入的激励,从而对人力资本积累造成不利影响。而人力资本恰恰是促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最核心的要素,其发展滞后无疑会大大减缓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2、伊金霍洛旗转型发展条件与路径

在鄂尔多斯过去十年的超高速发展中,能源、地产和民间借贷的内循环模式挤出了制造业产业积累和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并物化为粗放拓展的城市空间;其背后的动因在于资源红利不合理的分配机制以及地方政府的尴尬处境。通过对国际上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经验借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重塑资源红利的分配格局,适当的增加地方政府在资源红利分配中的话语权,并约束其财政支出方向,使得更多的资本能投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领域;同时以更优惠的条件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改变单一的资本流向,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对于伊金霍洛旗而言,应充分利用其区位、生态和文化优势寻求更高的区域定位、延伸产业链、吸引高端生产要素集聚;同时应改变现有粗放的空间拓展模式,重点提升空间质量和内涵,为区域服务和新兴产业职能的引入做好战略准备,逐步将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的路径依赖调整为质量与效率提升的可持续路径之上。结合区域整体转型趋势,伊金霍洛旗在下一阶段应着力突出如下优势:

1)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伊旗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百多年前,伊旗是鄂尔多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内蒙古西部最为完整的郡王府,以及成吉思汗陵。在内蒙古旅游总体规划(2002-2020年)中,伊金霍洛旗的旅游资源为蒙古中部最优的地区。近几年持续开发朱开沟文化、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蒙元文化,形成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应继续通过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使文化遗产活化,推动伊旗城市形象的整体升级。目前,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等五大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有序展开,通过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伊旗将在鄂尔多斯城市品牌提升方面发挥领军作用。

2)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伊旗森林覆盖率达到87%,林木覆盖率达到38%,是鄂尔多斯市绿化条件最好的地区。其拥有的东西红海子两片大型水体,是鄂尔多斯生态环境最佳地区,春秋两季间有上万只鸟停留。伊旗曾经是水草丰美、地势殊胜的宝地,迄今依然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这种不可多得的环境,将成为区域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可以借助生态环境建设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容纳区域服务的高端职能。

3)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作为历史上的政治文化中心,郡王府所在地,伊旗中心城区城市氛围较为浓厚,人气较强,与康巴什新区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伊旗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拥有有较好的教育、医疗及文化设施,2012年被评为“全国医改示范县”。这种完善的、较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近年来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和商贸中心等的建设,发挥了产业聚集带动人口聚集的积极作用,有助于长期稳定地吸引就业。

4)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伊旗位于蒙陕交界地带,地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腹地,有两条国道、一条省道、三条铁路线、四条旗道交错而过,毗邻鄂尔多斯机场,交通条件优越。其中心城区同时是也是市级CBD和市级体育中心所在地,随着鄂尔多斯机场扩建及高铁站的建设,其区域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伊旗率先纳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借助区域交通优势积极发展临空经济、商贸物流业和区域生产业等外向型经济,以促进城市产业的升级,拓展城市腹地。

3、伊金霍洛旗城市转型发展策略

1)提升区域定位,参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持续不断的资源红利使得伊金霍洛旗积累了较大的经济总量与城市体量,促进了房地产和产业园区的繁荣。既有的产业机制客观上要求伊金霍洛旗必须转变对能源的依赖,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寻求自身发展的可能性,从而提升生产要素比如资本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区域发展格局的变迁也赋予了伊金霍洛旗这样的机会。综合评价而言,鄂尔多斯最具潜力成为区域的核心城市,在区位条件、经济实力和城市建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伊金霍洛旗作为鄂尔多斯转型的先导,会在鄂尔多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理论上讲,区域定位的提升意味着参与更大区域内生产体系的分工协作,同时也为本地资本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渠道。比如金融业,如果能将海量的民间借贷导向正规的、合法化的金融服务,政府引导民间资本搭建能源期货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平台,无疑将强化伊金霍洛的能源中心地位,降低民间资本的风险,提高整个经济体的效率。

伊金霍洛旗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使其拥有吸引高端生产要素集聚的先天优势,应充分发展区域职能与相关产业,更加有效地利用东西红海子等高质量的空间资源,建设区域性的生产服务中心。

2)打破内循环模式,构建外向型经济体系

现有经济循环的主要问题是资本集中于能源和地产,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育不足。参考借鉴博茨瓦纳、智利、挪威、澳大利亚等国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资源陷阱的成功经验,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合理控制资源开发速度,通过技术创新,对能源进行深加工和多元利用,成立公共基金,投入非煤产业,实现经济多元化。

以伊金霍洛旗为例,首先应延伸煤炭产业链,大力发展煤深加工产业,并重点扶持和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其次应着眼于蒙陕甘宁能源经济区的区域大视角,发挥其能源和资本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融、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等外向型服务业体系,扩大城市经济的区域腹地;第三,应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会展、休闲产业,优化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

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将培育真正的产业集群,并优化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环境,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基本的产业基础,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

3)、梳理城市结构,提升空间拓展质量

资本推动和土地财政迅速拉大了伊金霍洛旗城市空间框架,可以说其作为现代城市的空间框架已初具雏形。这种扩张以地产和产业园区开发推动为主,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快于产业和人口集聚。随着伊金霍洛旗城市定位的提升,必然会有更多的区域和产业职能会填充到现有的空间框架中。因此,现阶段伊金霍洛旗空间发展的重点应是结构梳理、重点地区控制。

首先对应于城市超常规发展的事实,应改变现有主城服务中心加产业园区的结构模式,建立多中心的结构框架,弹性应对未来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整合重要的交通干线、山水景观系统和城市功能,提出中心城区区域“三主三辅、五轴联动、六区并举”的空间格局。

其次,对于重点的空间资源应进行战略性的预留和控制,使其能在恰当的时机得到更有效的使用。比如环东红海子地区,就应为未来的区域服务中心预留空间,逐渐填充金融、商贸等高端区域服务职能,而避免简单的地产开发。

4)、优化城市环境,吸引先进生产要素流入

从上文可知,产业转型的重点在于技术进步和制度优化,其核心是高素质人才和高质量企业的持续导入。因此,伊金霍洛旗应依托生态资源、创造宜居环境,持续推动“宜居宜业、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尊重当地良好的山水格局,增加城市绿地、改善环境质量、营造生态型园林型城市,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而后,依托资源财富,制定各层次人才引进策略,建构与城市产业相匹配的人口结构,包括高端创新人才、一般技术人才、制造业与服务业员工及旅游人口等。应建构包括户籍政策、税收政策、就业政策、住房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在内的一整套政策体系,吸引就业和创业人口。而政府在优化城市物质空间和环境的同时,也应重视城市软环境的塑造,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公共产品。

事实上,鄂尔多斯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一直走着规模化扩张和产业发展的道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转型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伊金霍洛旗无疑在此过程中应扮演转型领导者的角色,依托生态资源吸引高端生产要素集聚;依托地域文化推动能源之城向蒙元文化圣地转化;同时依靠均等高效的公共服务促进人力资本的有效积累,为城市品牌的提升、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系)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旅游发展总体规划[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20.

[2]Kendrick W.,Productivity Tr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1:25-35.

[3]程志强.资源繁荣与发展困境——以鄂尔多斯为例[M].上海:商务出版社,2010:4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