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管范文
时间:2023-03-24 05:1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城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城市美不美,“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为有效破解城市管理难题,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我县积极组织人员赴江浙一带学习取经,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积极运用多项最前沿的数字化城管技术,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数字化城管“三全”平台,实现了全城区覆盖、全过程监管、全方位服务的城市管理目标。我县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加强领导、统一指挥为支撑点,致力破解部门配合“散”的问题。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市容环境、道路交通等执法部门的职能,又涉及市政、电力、通信等专业部门的职能。我县数字化城管打破以往城市管理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的现状,搭建了统一平台,变多头管理为统一指挥,形成了一级监督指挥、二级联动的大城管体系。一是加强领导,增强指挥的统一性。成立了县数字化城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新组建的县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具体负责城市管理的统一监督指挥,实现了38个城管职能部门全覆盖,使分散的城管力量捆绑成团,形成合力。二是搭建平台,增强部门的联动性。充分利用资源共享优势,坚持“统一受理、统一流程、统一考核”,各职能部门通过同一信息平台整体链接、协同办公,较好地解决了部门配合“散”的问题,实现了1+1>2的多赢效应。
二、以健全网络、主动收集为切入点,致力破解信息发现“迟”的问题。我县打破以往城市管理信息渠道窄、发现问题迟的现象,变被动补救为主动介入,多点面开放信息收集渠道,主动收集城市管理信息,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一是健全网络。信息采集就像织网,网越密漏洞越少。我县采用单元网格管理办法,将县城划分为8个工作网格631个单元网格,每个工作网格聘请了1至2名信息采集员和义务监督员,每天开展4次地毯式巡查,发现问题用3G手机将问题表单、照片、音频视频、地图信息及时发送到监督指挥中心,使城市管理范围不留死角、不存空档,真正实现了城市管理全城区覆盖。据初步统计,自采集队伍建立以来,全县有87%以上的城市管理问题被采集员、监督员及时发现和上报。二是共享信息。整合利用公安、交警天网工程资源优势,成功实现了与天网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做到了建设不重复、不浪费。通过天网工程对县城主要路段、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做到了动态掌握城区状况,及时发现城市管理问题。三是拓宽渠道。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要求,我县开通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值班,全天候受理市民投诉。此外,监督指挥中心还密切关注县电视台、网络、民生热线等媒体反映以及领导批示和其它平台的转交案件,及时了解市民诉求,掌握城市管理动态,真正在政府与市民之间建立起密切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城市管理信息获取的渠道。
三、以全程监控、市场运作为着力点,致力破解事情处置“慢”的问题。高效快速处置城市管理问题是数字化城管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一是任务下派自动化。采用部件、事件分类管理办法,把城市管理问题分解成13大类160小类,其中已标定城市部件45513个。对城市部件、事件实行地理编码管理,精准定位。系统收到城管信息后,对问题自动分类甄别,按照“部件属主,事件属地”原则,分派任务给相应职能部门,并给相关责任人自动触发提醒短信,精准传达问题详细信息。二是过程监控动态化。“三全”平台从信息收集到立案、派遣、任务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综合评价,都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管理,各部门、各角色同平台办公,阳光下操作,系统自动预警提醒,工作环节紧紧相扣,整个流程紧密相连。监督指挥中心对信息员、应急队成员实行GPS定位,全过程监督管理,使每一个城市管理问题都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管理服务常态化。按照“问题处置在先,责任追究在后”的原则,职能部门接到监督指挥中心下派的任务后,严格按照时限要求和结案标准进行办结,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监督指挥中心,通过监督员核查确定后方能结案。自“三全”平台运行以来,共收集各类问题3517个,已解决并结案3452个,结案率达98%,实现了管理的“关口前移”,逐步从突击补救到常态管理转变,有效防止了城市管理走过场的现象,一些顽固性、多发性城市管理问题得到了根本治理。四是应急维护市场化。在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中,市政应急维护占很大比例,此类工程规模小且利润少,工程队一般都不愿承建。鉴于此类情况,我县创新举措,按照“招投标引入,合同制管理,奖与罚并重”的基本原则,成立了市政维护应急施工队,对市政应急维护实行劳务外包。一方面通过缴纳10万元以上保证金、GPS定位管控、按质按量验收评估等予以制约;另一方面通过每年奖励100万元的市政工程给应急队承建予以扶持。自市政维护应急施工队建立以来,共接受任务386件,按时按质完成347件。我县这种“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创新做法,既解决了市政维护难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市场资源优势,加快了市政维护市场化进程。
篇2
当前,城市管理普遍面临一个怪现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问计于民”,90%以上的市民希望整顿城市“脏、乱、差”,但整治措施付诸行动时,“90%以上的市民”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而被整治对象,都不同程度地抵制,似乎“不整治群众不满意,整治起来还是群众不满意”。
长沙市城管局局长袁志恒说,今年年初,长沙开始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由“自上而下、领导主导”向“自下而上、市民导向”转变,在全国率先探索通过高科技手段,鼓励市民“双向参与城管”,“短信举报平台”、“城管通”等随之出现并在很短时间内就发挥出了威力。
前期,长沙开通城市管理短信投诉受理平台“106291000”,市民只要将城市管理有关违章问题编发短信给城管部门,即可得到5~50元不等的手机充值奖励。市民陈先生6月初发短信举报长沙大椿桥市场附近有人搭建违章建筑,城管执法人员闻讯立即赶往现场,对当事人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6月18日,在多次教育无果的情况下,这一违法建筑被强拆。长沙市城管局官员杨人说,他们通过市民短信举报发现了近百处违章建筑,目前已有80多处被拆除。截至6月底,长沙城管短信平台共接到市民短信投诉4500件,有九成以上是城管有效案件,有约七成已经处理结案。
篇3
关键词:数字化 城市管理 技术
1.前言
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发展涵盖了市政工程、市容环境、公用设施、环境秩序的全面管理与监督,其探索发展进程中高新技术是支撑基础,在集成、开发与应用层面,无线、有线通讯、电子政务网、空间网格单元、嵌入地理信息技术均发挥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信息化时代我们应科学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势实现城市化管理,创建整合数据库群,利用一体化多功能无线采集数据设备构建城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进而打造真正优质完善的集网络、计算机、数据库、通讯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管理数字平台。
2.空间定位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
数字化城市管理创新模式需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技术系统、遥感空间技术的科学支持,为实现有序高效的城市管理目标我们首先应深化拓展空间定位科学技术,当前有效的技术方式包括单元网格、地理信息嵌入式系统引擎、GPS、移动基站、部件定位与地理编码技术等。地理信息嵌入式系统引擎主体安装于无线监管数据采集设备之中,采集信息工作人员对部件与事件信息展开迅速查询定位。在创建中我们应着力于兼容性设计,令引擎技术全面支持包括安卓Android、苹果Mac OS(ios)、塞班Symbian、微软Wince(Windows Mobile)等主流智能手机系统平台、涵盖浏览基本地图的各项功能,进而实现定位信息读取、标识与搜索的综合管理目标。同时我们还可将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平善融合,将各项空间定位结果标识于地图之中,进而通过科学的空间数据管理组织解决海量信息存储与传输问题。在应用地理编码定位技术层面我们应基于计算机识别方式将各类城市地址实施规范化、空间化与数字化建设,建立实际地址空间与地址名称的对应关系,进而实现相对地址空间定位与空间区域信息整合目标,通过分类分项编码技术管理精确描述发生问题位置,促进城市管理向着智能化、精确化管理科学转变。为深化精确分层次管理我们还可应用单元网格技术,由管理角度出发将城市划分成网格单元,直接构建城市道路、部件、社区、建筑物、地名、企业、事业单位要素相对应的位置关系并进行有效定位。
3.完善城市空间数据,激发优势管理效能
城市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完善空间数据,激发其保障支撑作用,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模式应用实际功效。空间数据包含各项专题城市管理数据、相应元数据、地理框架空间数据等。而专题数据又涵盖了各类部件数据、网格单元数据,地理框架空间数据则由建筑物、道路、行政区划、地理编码与正射影像等数据构成,元数据一般用来说明与描述各类地理框架空间、专题数据获取状况与特征信息。管理实践中除了创建部件数据、网格单元专项数据库以外,我们还应建立空间地理框架数据库,合理为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辅助提供公共城市空间数据集,并为各类事件与部件问题提供准确定位支撑参考。
4.科学开发及创新应用无线采集数据设备
为快速传送、采集现场数据信息我们应基于手机系统科学研发专项城管工具,令其涵盖短信群呼、接听拨打电话、信息提示等优势功能,辅助信息采集管理人员可及时与监管中心取得联系,快速汇报现场问题,并通过GPS技术定位、拍照、信息图片网络传送对各类事件与部件进行精准定位,实现便捷、智能化、高效、数字化城市管理目标。我们可位于终端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GIS)手机平台内置于系统之中,令其合理发挥基础地图的缩小、放大、点选与平移的支持功能。同时我们可完善结合信息采集与GPS定位功能,确保后者与识别码定位的无缝切换,促进动态化部件信息的自动更新下载,遵循实际管理需求科学设计手机终端的报表统计功能,并令其逐步向着3G网络系统稳步升级。逐步建立以3G网络为支撑的“政务关联”平台,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采用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5.健全制定管理标准,夯实基础建设
数字城管的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高科技产物,它在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快速提升。当前城市数字化管理体系标准尚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因此我们应继续健全各项管理体制的科学制定,完善综合城市管理监管、单元网格系统划分及编码规则、城管监管信息管理部件、编码、事件分类与数据要求、城管监管综合地理编码信息系统、城管监管信息技术系统规范等制度,详细阐述城市数字化管理主要运行流程、工作秩序、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构建标准要求,进而令城管数字化运行建设发展进程更加规范化与标准化。同时我们应科学创建并加快推进相关综合城市管理信息监管无线采集设备应用与绩效评价标准,合理编制城市管理信息监管系统立案与结案处置规范,通过广泛宣传与全面贯彻落实,合理提升城市数字化执行管理手段水平与评估运行效果,为后续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全面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6.结语
总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无可取代的现代化、智能化、先进性综合管理优势效能,可准确反馈各项事件信息、及时发挥监控管理职能,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秩序化、稳定性发展。因此基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综合优势,我们只有创新应用数字化空间定位技术、完善城市空间数据、科学开发与创新应用无线采集数据设备、健全制定管理标准,才能真正巩固基础建设,提升市政服务与城市管理综合水平,营造和谐、现代化、数字化社会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小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一、中小城市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目前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管理内容复杂多样,涉及部门众多,长期以来城市发展形成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状,衍生了大量的管理问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以及失衡,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在目前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
1.1管理思想滞后
大多城管部门仍习惯于传统的思维管理方式,由于处置力量不足等原因,平时管理不到位,问题积累较多,遇有重大活动或重大节日,就搞突击式、运动式整治,群众意见较大。
1.2管理方式粗放
管理区域划分不明确,管理对象的种类、数量不具体;责任主体不明确,造成相互推诿;管理标准不明确,一定程度影响城市容市貌;管理信息始终处于后发、滞后状态,城市管理工作被动应付较多。
1.3管理效率低下
城市管理资源分散在多个职能(专业)部门及街道办事处手中,由于缺少统一的综合协调机构,相关部门(单位)各自为政、自我管理,造成重复检查、重复作业,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管理效率低下。
1.4管理缺乏监管
由于缺少统一的专门的监督考核机构,一定程度造成城市管理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自己说了算,存在“三保三不保”(保大街不保小巷,保检查不保平时,保领导不保群众)、“四个没人管”(发现问题多少没人管,发现问题快慢没人管,处理问题是否及时没人管,问题处置到什么程度没人管)等现象。
2、数字城管对提升行政效能意义重大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设施的监管和维护存在困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口素质无法与城市的现代化相匹配;随着城市的不断拓展,城市的资源有效使用率和人均占有率持续下降。这些都对政府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而数字城管正是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建立资源集约的信息化平台,满足政府、企业的协同办公要求,全面提升城市的环境、品位,提升群众的城市素质,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构建
1、宽带网络数据交互
在当今现代化社会中,在城市管理当中运用数字化资源非常普遍,各个单位之间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信息,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信息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管理、查询和,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根据城市中固有的网络资源、数据城域网络和政务网络来进行管理信息资源,实现其和外部信息进行交换。
2、应用系统云计算虚拟实现
依据城市管理条例规定,需要在应用服务器上安装相应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如数字化城市管理和GIS等,几乎所有应用数据都容纳在数据库服务器上。支持系统运行主要有数据库软件、GIS软件和应用软件等;应用系统中的软件主要指:无线数据采集、监督受理、应用维护、地理编码等。实际应用中,利用对高端服务器的设置,然后利用集群技术来处理多机系统,相互备份资料,充分保障平台长期、稳定工作,同时能够让单台服务器能够负载轻一些。然而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同时,计算机技术更是日益更新,在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中,云计算及云存储逐渐被引入应用当中。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PC服务器、小机型、存储设备和软件等都通过云计算来实现资源划一,统一配置虚拟化资源。利用虚拟化软件来实现资源的虚拟化。根据购买者的要求,制定可选择的虚拟资源,其中包含:服务器的虚拟化及存储的虚拟化,同时管理物理资源,为用户和管理员提供相同的页面,以方便其管理和应用。全方位应用漏洞扫描和检测技术、操作系统识别、智能化端口识别等技术,确保系统高速、有效、精确运作,另外还能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修复隐患,充分保障系统安全有效运作。
3、视频监控和智能化识别
当前城市管理过程中运用了数字化技术,在视频监视技术中有效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及职能化技术,通过宽带城域网和接入网络的方式将分散的图片内容进行联网,这样就可以将各个地域的资源全方位统一管理、存储和监控,实现共享资源,有利于城市管理者利用全方位的资源对整个城市的管理提供有效直接的资料,提供管理者工作效率。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远程遥控技术也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步走进人们生活中,尤其在城市重点地区设置监控点全天监控和存储电视图像,通过信息化手段来传递监视器中的音频视频资源。在客户端这一方就可以利用B/S、C/S技术播放视频,其中包含监视多个画面、叠加字幕等,远程监控云台和镜头就可以实现监控区域图像变动的监控。
在信号的传送上,利用互联网VPN技术实现"虚拟专网"传送,保证安全性。最终实现视频监控系统可视、可控、可调、可储的目标。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业务的开展,3G视频监控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可灵活实现。例如放置在车顶的摄像探头可在水平360°、上下180°范围内自由旋转,对周围方圆几百米范围内的目标实现全天候监控并录像。摄像探头采用红外线技术.即便是夜问光线暗淡照样能清晰拍摄。从而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视频监控。另外随着海量存储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智能化识别技术得以实现.例如边检、越界车牌号的识别和人脸的识别等。
4、集群对讲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中,会有很多专业集群用户,这些用户必须进行一对一或者更大范围的对讲。如:公共服务及政府部门、集团企业内部,其中有不少小企业内的公网集群也会应用。目前信息化时代,逐步建立并完善了3G、CDMAIX及GPRS等网络设施,对讲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但满足了用户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通话,还能促进技术的发展。各大运营商大面积覆盖其网络资源、设定各种通信模式及强大的后台支持,提高自身的专业度,让用户更加信赖并依赖其网络资源。
5、3S和位置服务
3S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的统称:随着技术的发展。GPS民用化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广阔。而我国也在加快步伐进行独立自主的"北斗"空间定位系统技术的研究和市场化应用。芯片小型化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GPS芯片组在缩小体积和降低耗电量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突破。GIS信息服务平台以现代化计算机网络、GPS定位、GIS、数据库等多种技术为依托。构建一个高度集成化、网络化信息高度共享的综合位置服务系统平台,以满足实时地理定位等要求。总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通信枢纽,实现与车载终端的信息交互、电话录音、自助应答与排队,完成各种信息的分类、记录和转发。同时对整个网络状况进行监控管理。另外分中心实现异地分布式和分权限群组监控管理。工作站是整个系统中人机交互的前端平台.通过将GIS技术、GPS技术、IP数据语音技术、Web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监控管理、信息管理、电召调度等。
6、智能交通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作为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车联网借助装载在车辆上的传感设备(RFID、传感器、GPS等)收集相关属性和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快速传送,配合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交通监控系统、GPS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智能安全的交通运营。
结束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以现代化的网络和通信设施为依托,通过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社会公众服务和管理平台。利用宽带网络、云计算虚拟化、视频监控和智能化识别、智能呼叫和对讲、3S和位置服务等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由单纯的城市管理内部业务应用向其他单位的应用进行延伸和拓展,层次也更为鲜明。
参考文献
[1]洪之旭、殷庆华、张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社会管理应用研究[J].探索信息化,2012(09):64-65.
篇5
关键词:数字 城市公共管理 信息技术
一、城市管理要适应信息社会要求
(一)城市公共管理变革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1.管理思想。信息时代城市政府部门所处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城市要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时刻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管理模式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组织结构。传统政府部门层次繁多,导致了决策效率降低。而完善的政务网络可看作虚拟组织,其功能效果远超过单个政府部门。在此,高效信息管理技术和通信技术起着关键作用。
3.管理技术。政府部门正在通过信息管理技术来有效组织和利用公共资源提高管理效能。为了充分地在组织单元中交换信息,就必须建立基于IT的信息基础设施。
4.管理策略。政府部门需处理日益扩大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协调问题,因此越来越注重提高其公共服务的竞争力,对非关键实施合同外包。这种合同外包业务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不同政府部门间通信与集成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新机制,而信息技术为这种机制的实现提供强了有力的支持。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对城市管理者的意义
首先,数字城管使城市政府功能发生位移。一方面由于数字城管的信息资源共享这一重要特征,可以使政府具有更强的信息获得与控制能力,从而使政府职能向新的领域扩展。另一方面,数字城管的发展使社区组织与公众在信息交流与享用方面相对自由,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政府,使政府能摆脱琐碎事务,专司社会运行规则的设置及运转监控职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价值追求。其次,数字城管的信息技术将破坏以权力集中为特征的官僚体制的技术基础,使政府管理民主化趋势取得突破性进展。极大地驱动了管理模式的重塑。最后,市民借助互联网拉近了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距离,使传递渠道多元化,为强化行政决策的执行监督,降低执行变形的发生率,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提供了有力保障,深刻影响了政府服务特性,有助于政府提供阳光服务。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从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入手,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等多种技术,学习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创新。
1.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构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由于管理范围的相对缩小和固定,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突击式、运动式管理的问题,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
2.城市部件管理法
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3.信息采集器――“城管通”
“城管通”是基于无线网络,以手机为原型,实现对现场信息进行移动采集、定位并传送的专用设备。监督员使用“城管通”,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城市管理问题的现场图片、声音、视频、表单、位置等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无线网络快速传递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相关责任单位均能够通过信息平台获取现场信息。同时,通过移动定位技术,还实现了对监督员的工作状况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4.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在新模式中,针对过去的监管不分、职责交叉、缺乏统一协调等问题,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了监管分离的双轴化新型城市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将监督职能剥离,城市管理有无问题和为难题能否结案由监督中心负责,问题由谁处理和如何处理有指挥中心负责,两个轴心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5.城市管理流程再造城市管理
流程再造,就是在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成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达到基础上,对工作程序进行科学优化和重新设计,建立面向流程的组织、人员和岗位结构,辅以相应的组织文化建设和激励约束机制,以较低的投入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新模式的工作流程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
6.有效的评价体系
新模式依托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三个方面,对评价对象即城市管理监督员、专业管理部门、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四级责任主体,建立了内评价和外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职能部门业绩的依据,起到了督促的作用,为新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靠保证。
以上这六个创新点使城市管理新模式浑然一体,他们各有分工、相互依存,成为机构完备、组织高效、系统先进的城市管理解决方案。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在实践
系统采用无线通信、GGSN认证平台、GPS定位、位置业务、地理编码、短彩信收发、集群部署、网络存储,数据定时备份等高新技术。建立起公众服务热线“96767”、短彩信互动子系统、数字城管门户网站平台,公众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信息反映,亲自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实现高效互动,深入推进主动服务。
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另接有土方工地远程监控系统、城市照明智能监控系统、环卫车辆GPS监控管理系统、环保监测和城管执法车辆GPS监控系统5个监控系统,对社会和城市功能进行多方位监控指挥管理。
监督中心严格按照《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和《西安高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考评办法》对工作流程进行跟踪、督察、考核。还负责对系统自动记录案卷的处理流程,通过不同方向和角度对大量运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城市管理现状和趋势,为城市和社会管理策略的制定、调整提供详实的信息资料。
当前,数字城管已成为世界潮流,是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市信息化建设也将形成巨大的产业空间。根据对行业应用的需求预测,城市规划管理、市政管理、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交易管理、数字社区管理等将形成空前的投资市场,也必将带动更多的数字城管产品的研制、生产、投入使用,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简介:
篇6
一、建设需求分析
每个城市面积、所管城市部(事)件、机构设置都有很大区别,要使系统高效运行,就必须分析清楚所在城市管理现状,结合城市管理的实际状况确定工作流程、逻辑关系、最后确定建设实施方案。
二、创建海量数据库
城市中有大量城市部(事)件信息进入数字城管系统管理,并且定位这些城市部(事)件是由那些单位管理、具置和其属性。这样可以快速收集城管信息、快速定位、快速指挥责任单位、高效处理城市中发生的问题,并对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达到建立系统的信息收集、指挥监督的目的。
三、制订制度标准
只有整个城市有统一的制度标准,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评价。立案标准:城市部(事)件,在什么标准下需要立案处置;处置标准:城市部(事)件问题,多长时间处理完毕是符合要求的;评价标准:依据每个城市管理的责任单位,所管部(事)件多少、处置结果情况,来综合评价这个单位的工作业绩,供领导、市民监督。同时也可以依据工作情况分析,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改进工作。
四、法规建设
一个城市的城市管理由众多部门来实现,既有政府所管的公共部分,也有社会管理部分。如何让城市中所有责任部门协调一致,就要有一个规章来统一协调工作,规定其所涉及部门、部门责任、综合评价和奖罚,让城市管理法制化、制度化。
五、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
合理设置机构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题条件,而且应有权威。城市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机构设置应参照市长热线、便民中心和目标督办的组建,设在政府办公厅,让管理工作有权威、工作效率更高。
篇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领域也在不断的发展,现代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乌鲁木齐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长效管理的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城市长效管理的机制,通过申请我市已被建设部列入全国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
乌鲁木齐市数字城管信息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借助现代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万米单位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与12319(城建服务热线)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城市综合管理新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做到及时发现、处理与解决城市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映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和考评机制。
我有幸参加了由我院担任的部件普查任务的乌鲁木齐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我市为全国数字化第三批试点城市之一,经历一年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于2009年6月正式完成建设部的验收工作。由于该项目对我院来说是一项新兴的项目,他打破了测量规范,对于精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它需求的除了测量规范上有的还有那些可以在地形图上忽略的也包括在内,也就是说只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涉及我市六个区即天山区、沙区、水区、新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6个街道办事处,401个社区,3989个网络,160平方公里的城市管理部件信息普查。信息普查包括部件普查和地址(地理编码)普查两部分。部件共分7大类,涉及普查部件共计96小类。完成部件普查468168个,地址数量87319个,合计555487个。
乌鲁木齐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普查项目主要完成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的城市管理部件普查、地理编码普查以及相应的数据库建立。为全面摸清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部件(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的分布和现状,根据乌鲁木齐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乌鲁木齐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安排,计划开展中心城区的城市管理部件信息普查工作,内容包括城市单元网格划分、城市管理部件普查与建库、地理编码普查与建库的三个部分。普查以1:500地形图作底图,划分单元网格,建立《乌鲁木齐市单位网格界限数据库》,按照城市管理部件的功能分类、分层绘图,把每一个城市部件与其属性信息表建立关联,将其全部地位到所属单元网格中,建立《乌鲁木齐市城市部件数据库》;同时,对与部件相关的标志物、兴趣点、建筑物和门牌等进行地址普查,建立《乌鲁木齐市地理编码数据库》。
篇8
曾有组长拿给我这样一份报表(表1为该报表表头),在数据之下的部分应为数据分析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但遗憾的此报表下半部分除了一些制作精美的柱状图之外没有任何的解释和分析,我只好让组长帮我释疑。
“为什么实习员工的成交率会比正式员工高呢?”
“这是因为实习员工没有接咨询电话,而正式员工接的电话里面有很多是咨询的。”
“基数不一致?如果分母不一致,那这个比较有意义吗?ATT应该也是受此影响吧,前提都是两者的话务内容不一致。那么正式员工的ATT比实习生的短是由于咨询话务导致还是因为技术熟练的缘故?将前两项结合起来,从表面上看,我可否理解为ATT与销售成功率成正比?当然,目前这样的情况下这种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研究过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吗?ACW几乎没有差异,是说明我们的操作部分与技能是否熟练无关吗?这个数值的稳定性如何?为什么实习员工的小休率要高于正式员工呢?这个数值的稳定性如何?这种数字表现是一贯的吗?实习员工的振铃响应时长稍高,是情绪紧张导致还是戴耳麦的习惯导致?抑或还有其他原因?实习生的外呼时长较长是哪些原因导致?准备不足?沟通技巧?正式员工的问题没有问完全?以上这些数字表现是今天偶尔还是一贯表现?”
……
她的表情由沉思变为迷惑然后惊讶直至发呆,好在没有尴尬。
“咱们每天花多长时间做报表?”
“每天都要一个多小时吧。”
“报表做完后怎么办?”
“发给领导啊。”
“发给领导之后呢?”
每个呼叫中心运营管理人员的电脑里都有一个文件夹叫做“报表”,这个文件夹里面都有按照月份和日期标注的每天报表。我常说呼叫中心管理者的幸福之处就在于我们能够进行定量管理,定性管理在很多时候都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而我们是可以精确地定量业绩和工作表现的。但可惜的是我们定量化管理的幸福却没有被很多人享受,报表的制作完成了,剩下的工作重任就是盯着CMS平台了。每每看到有人排队就招呼着大家上线,我们用多年的分摊成本购买来的功能强大的报表系统在很多呼叫中心的应用止步于此。
有经验的管理者都知道呼叫中心的报表功能非常强大,完全可以支撑我们很多的运营工作。我们可以透过报表和数据将很多工作串联起来,也可以让我们的运营更加玩得转。
一、从报表数据验证系统平台有效性
一位朋友曾经问我,“我们的接通率达到了92%,但服务水平只有16%,这是说明我们的现场管理有问题吗?”
“建议你先看看你的系统中对于服务水平是如何定义的。在我看来或者是定义错了,或者是标准设定有问题。”
几天后她告诉我,确实是系统定义错了。
在我应用报表数据的时候习惯于先验证系统数据的合理性,因为即便没有出现设定错误,不同供应商提供的系统中对于一些指标的概念或者公式也是有差异的。我在《玩转运营》里面讲了呼叫中心中销售和运营是天敌,但我始终认为运营的天敌有两个:一是销售,一是技术。运营和销售之间的天敌关系只在有销售任务的呼叫中心存在,但和技术之间的天敌关系似乎在每种类型的呼叫中心中都存在。我没有将技术归纳到《玩转运营》的十个关键点里面,不是说技术不重要,而是因为它太重要了。可惜的是我们对于技术除了准确提需求以外似乎就只有核对数据的准确性了,技术支持是运营几乎完全不可控的重要项目,而通过报表数据来验证数据的有效性至少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些数据的真正意义。
通过报表数据验证系统的方法可见:
1、 数据间的逻辑性分析——曾有人问我:“如果服务水平高而接通率低是什么原因?”如果服务水平的分母是已接来电还比较正常,如果分母是来电量就不合逻辑了。如果服务水平高于接通率一定是系统出错,虽然实际上这种错误几乎不可能有,但其他的逻辑错误不小心就会有的。
2、 通过实际表现验证数据准确性——最常见的情况是客服代表的来电分配不均衡,当然要排除人为因素;还有更常见的情况是客服代表自己看到是“空闲”状态,而在CMS平台上显示的是“置忙”或者不在线。
3、 关联数据间相互印证——有些数据项目在不同的报表里面都会出现,这样的项目需要验证是否一致;有的系统里面相同的数据项目名称在不同的报表中的定义是不一致的。
4、 概念定义是否准确——不同厂家对于服务水平这一概念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作为运营管理人员,我们要清楚自己所用的系统是如何定义的。
二、从报表数据看现场管理
当我拿到表2时,我叫来了运营经理,询问报表所反映的情况。17点到18点间发生了什么?人员冗余度最高,但是接通率最低!
“昨天下午四点半工资到账,所以当时很多人聚在一起谈论工资的问题。”
“让他们谈论到六点?你在干什么呢?”
“五点多我给他们开会了。”
“放弃电话去开会?”
从报表看,现场管理虽然是一种事后行为,但却可以引以为戒。单从这张报表中展露出来的问题已不单单是现场管理问题,还有管理者的工作细致程度、工资审批的流程问题等,但一般而言通过报表的指标显示能够最直接地看到现场管理的漏洞,尤其是看到现场人员调配的问题。
一般通过报表查看现场管理的问题可通过如下方式:
1、 比较接通率和人员冗余度:如果人员冗余度很高但接通率很低,那就要问问那些人干嘛去了?管理者的眼睛在哪里?
2、 看遵时率:遵时率经常很低的团队说明团队的氛围或者绩效考核、现场管理有问题;遵时率一段时间比较低的员工也许她最近遇到了困难;遵时率经常比较低的员工处于工作疲惫状态,离职的可能性比较高。
3、 从服务水平看人员工作状态:排除了流程、绩效、排班等方面的原因,如果服务水平比较低可能是出现了现场纪律比较松散、员工不在工作状态等问题。
4、 从员工的平均离席时长看对小休、离席的管理:很多班组长对离席等状态的管理都是凭感觉,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或者根本就不管理。如果小休或离席等状态比较长或者个别人的数据不正常,则需要制定小休和离席管理的制度了,也需要组长采取办法对员工状态进行管理。
5、 考察员工各项指标的差异性:如果员工的指标差异过大,则要考虑员工对于状态操作的一致性。比如有的员工会将就餐时间点为离席、但有的会直接退线,这样会导致在线时长的差异。
6、 根据报表确定现场管理的重点:如果接通率不达标,则需要加强人员调配灵活性和人员纪律管理;如果服务水平不达标,则需要盯着人员的工作状态等。
三、从报表数据看人员管理
表3是一张真实的报表。那段时间我过得很痛苦,公司对我既有成功率的考核又有ATT的考核。我知道成功率能够获得销售量而ATT能够节省成本,少花钱多赚钱正是每个老板孜孜以求的结果。刚开始的时候我每天盯着这张报表,想拿出证据来告诉老板成功率和ATT是正相关的,他所追求的负相关是不可能的。对于这张貌似能够支持我论断的报表,我并没有太多信心。盯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看到了C,一段时间以来他的成功率一直都很低,但是ATT却很高。这是个例吗?这也有可能是老板我所有想法的一个证据。我开始拿出C的录音研究,研究几天后发现录音里的C在面对客户时候不够果断,似乎总是不能够抓住最佳时机销售,每次都要绕几圈才能够涉入正题,在这个过程中将最佳机会错过了。我马上把这个问题告诉培训师,要求培训师对C进行专题性培训。一段时间后C的ATT降低了,但是成功率上升了。
这张报表盯出来的结果是提高了一个人的技能,同时也启发了我开始研究如何进行话术的优化和员工的销售技能提升。
我们都说对人员辅导很重要,但是如何辅导?辅导什么?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愿意接受我们的辅导呢?
让数据说话!
1、 老员工看稳定:无论是业务量、成功率、ATT还是ACW等指标,如果某个员工的某个指标忽然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动,则需要关注这名员工,或许是他遇到了问题、或许是想离职了、或许进入了职业倦怠期。
2、 新员工看进步:新员工的指标如果达到了标准水平那就要追求稳定,但是如果没有达标就需要追求上升了。如果新员工成长得慢,或许是班组长对其的关注与支持过少、或许是培训不够、也或许是员工特长问题。
3、 关联指标是否合理:在线时间长但接通量低说明什么?如果这种相关够稳定,那就要看看员工是否作弊了;客户满意度低但ATT短的员工要看看是否有故意掉线等行为。
4、 距离标准差太远的员工:未接来电太多、平均接电时间太长的员工说明工作状态有问题;ACW太长或者解决率太低的员工说明技能有问题。
5、 从出勤看流失:对于经常迟到或者请假的员工,要关注其是否有离职倾向。
四、从报表数据看排班
表4是一次培训过程中一位运营经理让我帮助分析的接通率报表。
“我们的人员不够,怎么排班都没有用 啊。”
我告诉她排班追求的不是接通率的必然提升,而是追求业务量和人员的拟合度。
数据作为排班工作的前提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报表也是检验排班科学性的直接手段。
1、 看来电量和接通率的拟合程度:有效的排班中两者之间应该是充分拟合的,如果拟合度差,则说明排班工作需要提升。
2、 从人员冗余度看排班有效性:人员冗余度是指实际在线人数与按照业务量核算人力之间差异与核算人力的比例,即:人员冗余度=(实际在线人数-核算人数)/核算人数。人员冗余如果高则说明人力浪费,人员冗余度低则说明排班有效性较差。像上文所讲的,如果人员冗余度高但接通率低,则说明现场管理有问题了。
3、 接通率和服务水平过高未必是好事,或许那是一种人员浪费,需要根据业务量来测算一下人力,看看是否有人力浪费现象。
五、从报表看管理水平
回到开头的问题,当我针对一张组长每天面对的报表提出了若干问题的时候,组长无言以对。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呼叫中心都存在,其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下:
1、 有的呼叫中心根本不做报表,认为所有的数据都在系统里面,谁想看谁去看。
——任何不加应用的数据库都是垃圾;
2、 制作报表只是简单的罗列数据,没有分析、没有提出解决方案。
——罗列数据不是报表,运营需要做的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解决方案。
3、 报表没有充分利用。
——只在排班时进行利用,很多呼叫中心连排班都凭经验,对于数据就更不利用了。如何用?请详看上文。
4、 没有数据概念。
——很多呼叫中心的管理都是凭感觉,人为地管理。人性化的管理绝对不是人为管理,依然需要有数据做科学支撑。
数据化的管理概念是班组长急需补上的能力!
依然要强调我在微博上发过的帖子:班组长每天做完报表后需问自己五个问题:
1、造成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提升那些不理想的指标?
3、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人员辅导?
4、今日的现场管理重点是什么?
篇9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城区绿化;应用
1城市园林绿化信息化的必要性
城市中绿化面积的逐渐增大,给园林管理带来了难题,如果单纯使用人工管理,不仅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需要培训大量管理者。另一方面管理者增多,意味着难以避免会出现不合格人员,一部分人管理水平差,导致一些区域内植物生长良莠不齐,影响植物的欣赏价值和空气调节作用,因此,数字化管理是大势所趋。(1)一旦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就会改变原有的散漫管理和低效率管理,实现由普通管理模式向精细化和高效率管理的新模式转变,从园林的栽培、养护、施肥、灌溉到修剪等一系列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和计算机进行统一管控,实现科学化的管理,这样既利于区域内植物的生长,又利于管理。(2)节省了管理成本,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管理成本,企业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系统维护和植物培育方面。(3)可以与“数字城市”管理理念一道,同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2数字化管理在城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1建立园林基础数据库
在建设数字化管理体系前,首先需要对该城市中的园林基本情况做全面了解,并采集几项基本数据,主要包括:每个园林所处的经纬度、占地面积、种植林木的种类以及园林现状等,并对每个园林进行网格化处理,进行数字编号。其次,综合评定当地的气候状况以及林木生长状况,科学制定园林的修剪、灌溉、施肥次数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具体频率等,细化到每个季节中,并制定特殊情况处理机制。另外,重要管理区域的维护次数也需要制定出来,比如,城市重要地段的园林维护次数,包括旅游风景区的园林绿化。再次,通过数字化管理中得出的相关数据,为城市规划以及市政建设提供数据分析基础,并为决策单位提供数据平台,为城市重大事项的决策工作服务。
2.2建立公众监督的网络平台
将数字化园林绿化管理的建设作为契机,把数据库和电子报批技术结合起来,创建一个主要面向广大市民的网站平台,有利于促进同城市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尽量公开园林绿化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当然,该网站平台还可以为市民提供全天候的咨询、建议及投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市民和政府共同管理城市。
2.3培养管理人员数字化知识
当前,数字化管理离不开高端的IT技术,有些地方的摄像监控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盲区。为了管理人员能够将自己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做好,需要具备相关的电脑技术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把人员竞争机制引入进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如果此举实施得比较顺利,将会有效解决管理不到位和资金欠缺的问题。
3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园林绿化建设基础数据库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详细采集涉及到园林管理中的各项有用数据,并把这些数据导入园林综合管理系统中,便于为园林主管部门在综合管理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也为更优质地服务城市绿化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如何才能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是这项工作的关键,因此,在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上,需要主管部门派出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这项工作,并对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去伪存真的调查取证,直到数据具有说服力后,才能导入到数据库中。
3.2建立数据动态更新和共享机制
为了增加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市政规划部门可以通过协调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几个重要部门。将管理数据共享,利用政府办公软件,建立一个专门分享各方数据的平台,这样既能在城市规划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又能协调几个部门,形成良好的城市管理体系,能够避免因不了解其他部门的施工情况而盲目施工,导致双方工程存在冲突。
4结语
总之,现代社会发展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而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说城区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衡阳市在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要适应这一趋势,重视和加强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城区园林绿化建设数字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军.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园林,2013(12)
篇10
关键词: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电子档案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22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111
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是随着电力行业形势不断发展,纸质档案数量急剧激增,查阅、检索、备份变得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错,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效快捷的信息时代。当前,电力工程档案管理要求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数字化,利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有效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常态,结合公司档案数字化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做进一步探讨。
1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定义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电子档案建设在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综合实力的体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把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本、图片、视频等扫描、拍摄、挂接、上传至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数字化整理、保管和备份。随着档案数字化处理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电子化、程序化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应运而生。
2 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数字化管理具有庞大数据处理快捷性、改版时效性、传输网络性的特点。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把保存在各载体、各方位的信息资源以电子版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方式互相连接,共同利用提高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一个更适应电力工程建设实际的,可进行文件生成、归档和档案管理一起操作的应用软件,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公司各业务部门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进一步提高档案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水平。
2.1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
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解决电力工程点多面广、档案人员参差不齐难题的唯一手段即增加档案人员和增加办公费用,导致档案管理成本大幅上涨,管理效率是事倍功半的结果。采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把纸质档案转化为机读文件,录入、编辑、修改、目录、报表打印一次完成,省时省力,提高经济效益。按照公司档案数字化计划,由近及远,现行档案数字化归档,即电子版光盘备份和电子文本档案系统挂接移交归档。以往的纸质案卷目测用高速扫描还是平板扫描,校对目录拆分电子文本并标注文件档号保存,审核档案纸质原件目录、页码无误后装订还原,为提供准确的数据库信息作好充分的准备。公司开发了“EEA亿普电子档案系统”,构建一个电子档案信息整合软件平台,实现公司各类电子档案数据大部分从网上采集归档,实现电子档案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为档案远程的借阅、查找、提供利用创造条件。
2.2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作用
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新的科学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广泛使用,促进了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创新变革,发挥了信息档案的增值作用,提高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电力工程档案工作中,利用纸质档案经常翻阅会造成原件破损,外借有可能造成缺页、篡改等不良现象,损害档案的安全保管。档案资料经过拍摄、扫描数字化处理后获得电子版,变更改版迅速快捷。各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有效版,实现资源共享。
保护档案原件的凭证作用,兼顾因素确保信息安全。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档案收集、导入、编辑、统计、保管、挂接、转库、远程查阅等日常工作的数字化管理。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分散各地的电力工程项目资料室编制竣工档案全程监控,实现项目竣工档案网络上检查指导、修改,网络上审核、验收移交,有效解决和改善路途遥远、电力工程点多面广、管理员参差不齐的档案管理的困境,提高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的管控力度。
2.3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效率
通过互联网、企业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计算机检索,利用阅读电子档案,提高档案标准规范宣贯的效率,迎接档案数字化信息服务国际、国内电力安装工程新项目的挑战。数字档案管理面向基层电力工程项目,提供高效率的远程时效服务,文件、标准、资质、荣誉等目录和电子版经过系统管理员权限设置即可下载原文信息。电力工程资料员在电子档案系统的收集整编端口录入或导入工程竣工档案的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挂接电子文本,做到一一对应。公司档案员检查指导修改、审核归档后,新项目工程竣工档案数据即转入公司总数据库。档案库除文件实体的保管外,更主要是利用高效率的文件数据库,成为提供优质服务的信息控制中心。按照档案业务工作流程,提升档案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实现档案从收集、整编基础管理向档案信息研究与开发利用的质的转变,为实现电子档案馆数字化管理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3 加强电力工程档案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
3.1 继续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员成为复合型人才
随着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档案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基础管理。积极发挥档案管理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挖掘个人潜力,针对性地进行档案知识的宣贯、继续教育;坚持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式;坚持以人为本,讲政治、讲觉悟、讲奉献,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训练成为既具备档案业务理论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和数据库维护的高技能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才,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管理档案,为迅速发展的电力工程建设编制竣工档案服务。电子档案馆具有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传输与组织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检索利用便捷化等诸多优点,为早日实现数字化档案室(即电子档案馆)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2 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个性化服务
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新精神,做好个性化服务。为电力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动态性档案管理服务。重要文书档案的数字化处理,照片、视频、实物档案和重要电力工程竣工档案数字化处理均要求达到100%;要求所属单位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分期分批对纸质档案以及重要特种载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希望在移交新的竣工项目发文、计划、总结、申报材料和行政照片、光盘等归档文件材料的时候,必须同时移交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积极推广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便于公司构建一个档案信息整合交流的平台,弥补有些单位没有档案系统软件的不足,以解决工程项目分散、点多、路远带来的档案管理棘手问题,通过帮助单位用户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来实现价值,从而构成强大的档案管理资源体系。
3.3 实现集团信息和企业档案信息的互联结合
在企业集约化管理信息系统档案信息网上开通集团公司信息站点,上级文件、政策、标准、办法及时下达,并宣传贯彻落实。直接面对面网上交流沟通,参加视频会议,公文流转处理等,实现档案信息的互联结合。数字化档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行文件的数字化归档;另一方面是一些重要的历史档案,有重要意义的,需要长久保存的,也经常要查阅或者使用的,都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扫描录入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转换,这样可以使原来一些库存的档案,分期分批也能够实现现代化管理。集团企业具有机构庞大、下属单位较多,位置分散层次复杂等特点,通过电话和网络逐步形成一个迅速发展的循环往复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集团公司指标文件、档案标准、最新规范信息传达通畅,企业对应及时修订并遵照执行。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