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7:2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体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特点主要有:教育性、游戏性和智力性。
1.1教育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教育性,所谓教育性就是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而体育游戏恰恰能够做到这一点,体育游戏中的规则,正是起到教育的重要依据,在游戏中学生们都会围绕着规则进行游戏,在无形中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就能体现出来。
1.2游戏性
体育游戏的本身就是游戏活动,初中的体育教学过程要想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光靠老师苦口婆心的心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教学中如果无法吸引学生,注定体育教学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健康的体育游戏,这一下就改变了原来的局面,初中生是一群爱玩的群体,有了体育游戏课堂会变的越来越有生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帮助体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3智力性
所谓的智力性就是初中生在做游戏的时候能够动脑思考的过程。一个体育游戏的出现,学生们会体现出很高的热情,同时学生之间的竞争配合也会出现,这就需要学生们动脑去思考,在游戏的同学也锻炼了智力。
2、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
2.1激发兴趣
体育游戏本身有一个非常大的特性,那就是娱乐性。所谓娱乐性就是在兴趣的指引下完成自己喜欢干的事情的过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入了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发挥着它本身的特性,在那些枯燥的体育课程面前,都以体育游戏的形式加进了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也产生了很大的学习兴趣,对体育课的教学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2.2促进心理健康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伴随很多枯燥乏味和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在完成这些运动的时候,学生往往会产生反感、恐惧、害怕等心理。如何克服着些心理成为了排在老师面前的一道坎,必须找寻一条适合教学的新方法,与此同时,体育游戏进入了教学课堂为老师解决了这一大难题,体育游戏的出现使课堂不再显得枯燥乏味,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把难度较大的动作也逐渐掌握了,一方面锻炼了技能;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心理。体育游戏对促进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作用。
2.3培养团队精神
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主要出现在体育课中,其是以群体形式存在的,体育游戏进行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是群体中的一员,在教师的安排下一个班级会被安排成几个小集体,小集体的成员都是兴致勃勃的想为小集体取得荣誉,在逐渐的磨合中,小集体的团结性就形成了,这种团结性是学生们自主完成的,这样更能加深他们之间的感情。所以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为学生们学会了团结学会了配合,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初中体育教学对体育游戏的选择
3.1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
对于初中体育游戏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初中生是一群活泼天真,单纯富有想象力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要想取得他们的喜爱,必须建设富有趣味性体育游戏,这将对体育课的进行和学生们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在选择体育游戏的时候首先必须以健康向上为基本准则,这将对初中生的思想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其次就是选择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初中生有着对事物极强的好奇心的特点,所以选择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会大大加大他们对体育课的热爱,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3.2要配合教材创编游戏
选择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体育游戏的出现必须配合体育教材,只有体育游戏和体育教材相互关联了才会发挥出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体育游戏中也会有出现自主性的游戏,对于这些自主性的游戏在选择的时候,虽然没有教材的依据,但是再选择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其作用,合理的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择,既能为学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也能为优秀的体育游戏作为铺垫。还有在选择体育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体育课的进度和任务进行安排,以便体育游戏能够合理的进行下去。
3.3要符合实际需要
要符合学生的性别和年龄特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因此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择体育游戏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一点,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实际需要的体育游戏,这样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能有适合他们的体育游戏,这将为初中体育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
4、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在结束部分中的运用。
4.1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体育课的教学区别于其他理论课的教学,体育课的教学开始阶段,教师都会安排准备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帮助学生达到兴奋状态,以便在体育课开始后学生们能健康无损伤的进行下去。一般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教师都会选择一两个健康向上的体育游戏让学生能在游戏中提前预热,为体育课的进行打下基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知识简单的慢跑,围绕操场跑几圈然后在做徒手操,这种简单又乏味的准备活动早就已经淡出了学生们的思想中,所以教师在针对准备活动中往往采取一些新颖的体育游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例如:老鹰抓小鸡、折返跑、接力跑等等,针对女生生理特点选择一下较轻的体育游戏,例如踢毽子、跳绳等等。这些新的体育游戏大大的提高了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质量,为体育课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体育课的进行中会出现很多重复性、单一性和难度性的技术技能,在面对重复性、单一性和难度性的技术技能面前,学生表现出无奈、枯燥和害怕的心理,不但没有学习的兴趣反而大大的降低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一方面改变体育课单一性和重复性,还要在不降低难度的同学克服学生们的害怕心理,老师压力越来越大了,在这种形势下,体育游戏走入了课堂,为老师解决了这一难题,体育游戏把重复性、单一性和难度性的技术技能逐渐融入到体育游戏中,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强。例如;在长跑的课程中,主要是让学生们锻炼身体素质,但是单一的重复的围绕这操场一圈一圈的跑步,很快学生们就对这一项运动失去了兴趣,并产生了反感,教师针对这类的体育课程,老师制订了行的体育游戏,男女混合大接力,不仅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素质还对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3在结束部分中的运用
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也是放松整理活动部分,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上了一节课的学生们放松身体,放松心理,最后结束本堂课,在这个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自己自由活动松松身体,可是这种教学方式很快就被否定了,很多学生没有放松的意识,结果体育课的疲劳往往伴随学生很长时间。在针对这种现象,体育教师制订了新的体育游戏,主要以幽默、轻松活泼为主,在做体育游戏的时候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放松下来,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动作或结果的完美,要以放松为目的。例如,打人链和摆图案等,这类游戏能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很快的结束体育课。
5、结语
篇2
虽然兴趣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思想自主选择的结果,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策略来影响学生思想的选择。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想尽办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环境最能够给人发自内心的感受,理想的环境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进去,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让学生喜爱上这种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为此,教师要通过营造恰当的学习氛围和幽雅舒适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及迫切求知的动力。在人类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夸奖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积极地满足学生这种需要,不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体验到学生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运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对课堂学习环节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中教师营造的和谐安全的氛围和环境,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成功感,能促使学生快速地走进学习环节中,共同营造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减轻学生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厌烦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中。同时,面对这些正处于青春期时期的学生,教师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尊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避免和学生发生正面的冲突,即使学生有不妥当的做法也要想办法来说通学生,确保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教育改革之后,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的一些教学活动都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这也正是我们新时期新时展所求追的教育方向。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能够让学生成为一名栋梁之才,为祖国乃至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经过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之后学生纷纷走入了初中课堂,而由于他们接受教育的环境或是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我们面对这些水平不一的学生时,不能够用统一的标准去分析和看待,要想真正做到自己的教学能够满足所有层次的学生,面向全面,就必须全面分析每一位学生现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并想尽办法设计出能够满足全体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教师的关爱、理解和信任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重视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利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课堂中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特点。积极引导为一位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重视起自主学习方式,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也只有这样,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才能够会比较积极的投身于自主探索活动中,自愿凭借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合作方式来探索取得新的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使语文课堂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利用语文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我校是张家港市一所民办学校,一共有三个级部,分别是初中部、高中部和国际部。上学期学校领导和体育中心的老师针对以往初中部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偏重身体素质,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国际部学生体育课纪律较散漫的现状。决定对初中部和国际部的体育教学进行改革:1、国际部实行模块教学;2、初中部实行“2+1”的教学模式。因为我主要负责初中部教学,下面本人就“2+1”教学模式在初中部实施情况进行阐述。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为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学生在初三体育中考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再加上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体育教师无形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比较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教学手段、方法比较简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教学与《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中提出的“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等理念相违背。实践也证明,这样的教学,我们在体育中考中确实取得较好成绩,体育中考的均分、满分率年年能在市里名列前茅。但我们的学生在其他的体育竞赛取得的成绩很不理想,组织活动时我们也发现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相当匮乏。针对这些情况,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为了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多次召开座谈会,在学生中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了“2+1”的体育教学模式。
2什么是“2+1”教学模式
“2+1”教学模式中“2”是指固定教师在固定班级上两节基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传统教学较相似,“1”指的是模块教学,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开设课程(我们一共设置了8个模块,分别是篮球精英班、篮球提高班、足球、羽毛球、搏击形体、健美操、排球和乒乓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学初自由选择课程(其中人数有一定限制),而且这样的选课,每学期开学初重新进行选择。“2+1”教学模式的开发,对学生来讲,既考虑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其个性成长;对老师来讲,有助于自身特长的更大发挥。
3推进“2+1”教学模式中“1”即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况的解决
3.1师资问题:以前我们学校初中部(36个教学班)只有6名专任体育教师,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明显感觉到师资的缺乏,学校进过研究,招聘了不同专业的教师,使初中部的专任体育教师达到了9名,解决了学生在模块选择上的狭隘性。3.2“1”即模块的确定:师资问题解决了,为了确定几个模块,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反复商量,然后采取老师根据自己的专长申报、学生问卷的调查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形成了上述的8个模块。3.3场地、器材问题: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学校对篮球架、排球架进行了加固整修,重新购置了100只真皮篮球、50只真皮排球和50只真皮足球。为了羽毛球选项的正常开展,在体育馆重新画出了四片场地并购置了新的羽毛球架,同样乒乓房全更换了新的球网。新装修的健美操房、健身房等等为“2+1”的教学模式做好了准备。3.4课时、场地的安排:每周每班安排1次课,6个班级集中在同一时段上课,不同模块的同学有专项老师集中专门场地进行教学。3.5学生的选项问题:由于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学生选项的问题上,我们体育组的全体教师反复进行研讨和商量,决定采用指定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模块教学的第一节课,组内安排教师到班级进行宣传发动,再通过班主任和体育委员跟同学进行协商,基本上每个选项安排6个人(每个教学班48人左右)。对一些要代表学校参加高一级比赛的同学,体育教师直接指派其参加该选项的学习。
4“2+1”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尤其是“1”模块教学,对教师的专项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其直接影响模块教学的深入程度。在没有实施新模式教学之前,教学内容也能涉及到我们所涉的八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但每个教学内容一学期可能只有几节课,少的只有一两节课,再加上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的影响,很难就某个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教学,很多情况下,只停留在浅层次上。不仅课堂的效率差,还有可能使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运动项目失去了新鲜感和兴趣。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兴趣,我们体育教师首先熟悉教材,上课之前或利用空余时间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课堂的讲解就能到位。合理精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就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了,示范就能到位,优美专业的示范更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我担任了初一的乒乓球、初二的羽毛球、初三的篮球这三个模块的教学。对于田径专项毕业的我,这样的安排,加大了难度,提出了挑战。但我重拾教材,认真研究,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再一次得到了提高。当我利用空余时间加强专业技能的练习,看到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看到课堂上良好的氛围、学生练习的激情,很有一种满足感。
5“2+1”教学模式,实施一学期以来,比较受学生喜爱,取得一些成效
5.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由于选课时采用兴趣加指定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了绝大部分同学,较以往相比同学们在课堂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个性得到了张扬,兴趣自然得到了激发。5.2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较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学生比较专门的进行一项运动技能的学习,便于掌握,并容易形成自己的爱好和个人专长,从而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就我所带的三个模块,在没有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前,部分同学对自己所选的模块技能掌握的水平比较低,通过一个学期认真学习以后,绝大部分同学理论、技能的掌握有所提高。5.3逐步形成了自我体育锻炼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新的认识,学生体验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在平时的学习中,既有个人技能的学习,又有集体的配合,再加上以同体育项目重新组合学习团体,在新的团体中同学们不断适应,形成新的学习共同体,去享受共同的快乐。在这样的过程中,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逐步增强。5.4这样教学模式,极大调动了我校体育教师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增进了同事之间相互学习的积极性,还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6“2+1”教学模式实施一学期以来有待解决的问题
6.1由于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老师担心每个模块之间选择的人数有较大偏差,报名时采用自主选择和教师指派相结合的方式。这样部分学生选择的不是自己很喜欢的体育项目,降低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激情,没有达到当初采用这样教学模式的初衷。为了找到好的解决方法,一学期来,我们组内反复进行讨论,决定下学期:1)先通过问卷的形式,再细化些,多了解学生的需求,优化模块,最终确定可操作性的模块。2)在遵循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要加以引导,对一些热门项目,教师要加以疏导,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3)选项时,给学生两个选项,尽量满足学生的第一选项,在不影响学生的兴趣的情况下,通过和学生商量,部分学生安排第二选项。6.2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实对体育教师的专项技能有更高的要求。从实践的情况来看,由于有很多老师担任2-3项模块教学,部分教师的专项技能水平还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项技术水平,以适应学生的发展。6.3针对课上学生兴趣不是很足的情况,组内提出,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合理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采用分类、分层、分组教学,让他们体验到运动带来的快乐、成功。“2+1”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等方面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为学校的运动队也不断输入了有用人才。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定会摸索出适合初中模块教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作者:张继忠 单位: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瑞平;体育教学模式新探;沈阳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51-01
1.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过分依赖教材。教育教学最忌"死",教学本就该灵活运用一切有利资源,考虑所有可能因素,但仍然有很多教师认为书本教材是教学的唯一依据,有的教师甚至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处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问题,他们通常都是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授课,只要是教学教材中出现的任何课文、语法乃至一词一句,都要求学生尽全力全部掌握,这使得英语课堂教学难以凸显出重点和难点,出现重难点被普通知识平凡化的现象。
1.2角色定位不够准确。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改革着力于调动一切力量,全方位地促进学生这一主体的全面发展,但在填鸭式教学根深蒂固的中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大多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很多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都是以教师为本位的,强调教师教的行为,教师常常把学生作为单纯的被动接受客体,而自己却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学得如何,只取决于教师这一教学主体的发挥水平如何,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教师这一中心进行,学生却处于一种边缘境地,教师取代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1.3容量小,效率低。在初中英语课堂上,一些教师把所教授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复强化,并没有采取递进式的拓展训练,这种机械式的教授方式,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还有一些英语老师在课堂上随意性比较强,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以至于浪费了很多时间,教授给学生的课堂知识量非常有限,课堂效率不高。
1.4能力培养不够。对英语课的教学,一些老师采取很多的方法提高学生记忆,要求学生按照课本上的一些句型来替换单词做机械的练习。对刚学习的英语课文可以用这种方法,通过反复练习能够更好地记忆,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些弊端,因为一旦离开这种提示,学生会无所适从,这种方式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学生很难掌握句型,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还不够。
2.初中英语教学的对策
2.1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对教材的处理能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由兴趣爱好所产生的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强大内在动力。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1.1情景演绎,让学生在逼真的情景里切身体会学习内容,更能加深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1.2加强感官刺激,利用多样化的教具,如色彩鲜艳的图片、漂亮工整的板书等,活化英语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2.1.3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协助教学,创设新鲜有趣的英语学习环境,使英语学习能够逐渐脱离枯燥无味,向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化迈进。
2.1.4作业设置多样化。改革不仅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而且还要让学生共同讨论、学会学习交流,以达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2.2增强对教材的处理能力。
2.2.1合理删减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改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对于许多未作要求且不必要教授的内容,教师就可以适当删除掉,以免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2.2.2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可能会有需要教授而教材中又没有涉及到的情况发生,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此时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补充说明。
2.3扩大容量,提高效率。
2.3.1初中英语老师要做好课前的备课,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精心准备,准确地把握每节教学内容,确立目标后对每个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时间,做到游刃有余。
2.3.2教师在课堂准备的时候,一定要把学生因素考虑进去,因为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一定要多考虑其接受能力,掌握英语知识的能力,掌握其心理特征,同时还要符合初中阶段课程的特点。
2.3.3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英语启示,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最优化才能够更好地展现。第四,教师应该对课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目标得以实现,同时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多借鉴一些教师的丰富经验,对英语课堂更好地把握。
2.4强化能力培养。在英语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要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这样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其能够在自由的空间里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在英语课堂上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并且表扬要多样化,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上获得成就感,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回答不正确或者不全面的情况,应该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纠错,对于一些反复出现错误的学生,要进行专门的训练,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2.5准确定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总是难以避免地以教师为中心,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一个人在唱主角,学生只是观众,教师把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了第一位,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却退居其次,教师的教学总是以应试为前提,英语语言的实际价值往往被忽略不计。
所以,为了适应新课改,改善这一不良现状,首先应从教师做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变主体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译。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英文)[J]。 海外英语,2012,(15)。
[2]柳广荣。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 学周刊,2012,(22)。
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 策略 技巧
一、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首先,课堂提问能提高学生精神注意力,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断更换思路进行思考,由于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集中精神思考问题。这样就使学生积极进行主观思考,把精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同时,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起学生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表现为对最终答案的渴望,这样及积极提高了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有了这样的学习动力,学生才能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老师要掌握成熟的课堂提问策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要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上的障碍,掌握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老师对重点难点的讲析要注重方法,口头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只有让学生积极的对重点难点进行思考,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分析才会正确理解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才会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掌握这些知识。
另外,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能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要在思维上组织语言,从而言语流畅的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个过程可以有效的实现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不断得到强化和改善,对学生全面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再者,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能提高学生自信心。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老师应该给予积极鼓励,因为学生的答案如果得到老师的认同的话,学生会在潜意识上增强自信心,对语文学习更加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同时,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问题认识上的误区和对问题理解程度。通过纠正学生的答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堂问题。
二、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1、对课堂问题的设置要合理。从某种程度来说,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可以有效的串联课堂知识点,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享受学习过程。课堂提问不仅能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积极调动学生进行主观思考。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有成熟的课堂提问策略。所以,语文老师要合理科学的设置课堂问题,课堂提问要对时间分配安排合理,同时老师提问时的表情、语气等等都是要事前考虑好的。这样才能算是完整的课堂提问策略。
2、语文提问策略,老师要学会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管学生回答的怎样,不管答案正确与否,老师都应该给与学生积极鼓励。老师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加以引导,学生回答不对的时候,老师给学生一点提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答案的同时,分析学生的答案错在哪里,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分析问题。一味的否定学生的观点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信心受挫。这样学生就会潜意识里不愿意回答问题。这样的语文提问策略不仅没有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反而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而言是不利的。
3、语文课堂提问要加强拓展课外知识。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教育,同时还能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语文教学能提高学生内涵素养,塑造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人格。因此,老师在设置课堂问题的过程中对课外知识有所针对,使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所拓展。比如对教学过程中古诗词、古文的学习,老师就可以设置一些有关作者创作背景的问题,以及与作者相关的一些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就可以增加相关的知识的了解。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知识的记忆。
三、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创新是关键
1、教学要讲究对学生负责,要重视学生是否正真学到了东西,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以往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老师来说,有的老师课堂教的内容浅薄、单一,追求课程的进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有部分老师把课堂知识讲的太细,学生得不到一点自主思考的空间,造成学生消极接受知识的局面。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是对学生极其不负责的表现。
2、要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就必须在原有的教学体制中寻求突破和不断革新。要想语文教学模式有所突破和革新就该从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策略作为突破口。首先,老师要设置符合当前语文教学理念的提问策略,提出的问题要新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老师要对问题的层次和知识点有掌控力,课堂提问要讲究时机和课堂氛围。
3、课堂提问策略要以学生为主导。要与以往的教学模式有所转变,首先是角色的转变,课堂要以学生核心。老师提出相关问题,学生之间相互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要作为课堂的掌舵者,引导课堂进行的方向,要发挥学生主观作用,激发学生想象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充满信任,要对学生有信心,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语文教育才能实现革新。
结语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教学科目,初中语文教育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长远发展,提高学生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重点。因此,要重视语文教育,从课堂提问策略入手,结合新理念、新方法积极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精神人格,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而努力,只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多用心、多努力,相信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1.1回答过简单
老师经常只提一些要求学生简单作答的yes/no的问题。这种yes或no的问题经常出现在综合英语课堂上,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提问。这种提问的有效性在英语教学中大大降低。简单的回答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新课标下的要求
首先要转换教师的角色。提倡以学生为主,强化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其次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要转变教学思想。教师不管教什么内容,都应该先对教学进行一番认真的构想和设计,然后通过加工整理,形成教案;也就是说,英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toteachourstudentsEnglish”,而且应是“toteachourstudentshowtolearnEnglish”。对于课堂中英语的提问,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水品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在提出问题的时候,避免回答过简洁,还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提问的方式上要提升问题的兴趣性,明确提问的目的,然后再转变方式,做到明确、简便、贴切;提问的时候,掌握问题的易难度等。
3课堂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作为英语教学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口语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确保学生的参与,给学生互相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突出教学重点,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及时掌握和调整教学进度;加强师生交流,增进师生感情。
4问题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质量,获得学习成功的巨大推动力。人贵有疑,从产生疑问到消除疑问是学生学有长进的一个重要过程。在课堂提问中,问题的设计力求巧而精。教师首先要尽量挖掘教材本身的情趣,精心设计问题质疑,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兴奋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的巨大动力。由于提问内容涉及学生自己,他们都显得兴致勃勃,积极回答,课堂气氛很活跃,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又渗透了新知识点,使课堂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5提问方式的转变
5.1提问要具有扩展性,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新颖别致的设问或者会是由教学情境引出的机智提问,是完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紧紧的跟着老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的步伐。课堂提问既要注意这一点,也要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的系统性。使学生掌握语言的灵活运用,并且做到举一反三。这样的课堂活动既紧张又活泼,形散而神不散,从而顺利有效地完成教学的目标。
5.2问题难度要适当,提问注意针对性
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课堂提问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紧扣重点设计成递进式,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通过教师提问,点拨学生的思路,启发思维,诱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设计的问题应生动,直观感性强,一般不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否则会使学生答得没劲或答不上来,影响积极性。提问不能超出教学内容,否则影响教学效果。针对学生个性选择提问对象时,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确定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对那些胆小自卑的学生,发问的题目容易点较好,以促使其回答问题的勇气,增强自信心;而对骄傲自满不够细心的学生提问时,问题要相对难一些,有利于克服其傲气,促其细心思考。提问突破教材难点或巩固教学内容关键性问题时,选上等生为宜,这对被提问的学生是一种激励,而对其他学生起到引思和辅导作用;以检查学过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目的时,可提问较差的学生,借以督促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若以巩固当堂的教学基本内容为目的,则以中等生为妥,以便确定教学进度。这样的提问,人多面广,既发挥提问的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而是由学生自行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使他们在丰富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培养自己切身的感悟和思考能力,从而熏陶自己的情感,获得审美的乐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鼓励他们寻找和运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这也就表明,落实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广大教师就必须实施一些有效的措施去突出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条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减轻学习上的精神压力,缓解课堂疲乏,情感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和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而爱是情感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将自己的真挚情感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端正的教态,慈爱的神情,和蔼的语言讲课,让学生在温暖和谐的气氛中,集中精力聆听教师的讲授。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微笑可以填平师生之间的鸿沟,可以架起师生互相理解的桥梁,上课时,当你面带微笑,步履轻盈迈上讲台时,孩子们的情感也会被同化,在舒畅的心境下聆听教诲,感受被激励的幸福,感受获得成功的快乐,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对教师课堂的热爱情绪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最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学习。
而且,教师在这种环境下指导学生阅读时,不再是自上而下,授之以渔的形式,而是引导他们去探索,分析,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表象,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着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图片、摄影、音乐的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使学生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描写的事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真实亲切明晰感。
二、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与此同时,兴趣与学生的情感紧紧相连,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材料,当然消极的情绪也会抵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上,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以鲜活的现实素材使语文内容变成课堂教学的一泓活水。在课程实施上,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其思维的品质有关。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其品质,如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等,学生掌握了思维的方法,他们才能正确地思维,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学生在听课时,若能循着教师的思路走,甚至搞清了教师讲课的思维方法、思维形式、思维规律,那么,学生一定会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其智力水平相关。教师的启发诱导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都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有较大的难度,可更换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将其问题再分解成有梯度的相关的若干个小而易解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理解解决了,大的问题自然而然得以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开展。当然,所分出的小问题应有价值,既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学生的积极思维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关。教师应有全新的观念,民主开放的教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大胆完整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自己的需要和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起来。也只有在这样的场合下,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想法才容易产生,才会放飞思维的灵感。从而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丑小鸭》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象一下丑小鸭后来会怎么样?把自己想象的结果和课文中的情节相比较来感悟丑小鸭变成小天鹅的艰难历程,从而体会丑小鸭对生活的坚强信念以及对我们的启迪。后来,我曾用这种方法进行授课,同样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法,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如何利用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去积极主动探索学习,是现今教育家非常重视的课题。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切合实际地采用一些新进的设备,通过新颖的授课方式,拓展阅读的内容,创设与阅读素材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此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三、教师通过一些课外阅读拓展,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与水平,此时,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前延教学关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依据某教育杂志社的调查结果,仍然有35-45%的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这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预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尤其是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必须预习的习惯,并拟定预习重点,提高预习针对性。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部分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虽然有预习的积极性,但是方法不够科学,也制约了预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强化科学预习方法指导。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推广的“读、思、记”三步预习法是一种非常成功的预习方法,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阅读了解内容,通过深入思考探究问题,并进行练习,检测学习成效。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需要帮助的内容摘记下来,为探究教学奠定基础。
通常情况下,阅读水平较强,语文较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经验往往都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内的阅读,他们大多数受益于课外阅读,采用不同的教学环境,用“新”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加以充分的利用。为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可以以新的教学内容作为吸引的本体,还可以以“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器具来刺激学生感观。我们可以以现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较多的课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例。从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新鲜的教学组织形式会在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时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为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会从这种不同于固定教室教学的环境中提取有利于组织教学秩序和教学内容吸收的各种因素来给学生造成视觉和听觉冲击。例如,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带色彩的文字来形象化教学内容,给学生造成视觉冲击,那么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会被这些生动形象的内容吸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合适宜地将教学素材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拓展广阔的阅读时空,并且还要重视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让阅读活动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连。当然,要做好这些还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给与他们科学的指导,引导他们注重思考和积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想象。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四、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人才,一切必须从学生出发,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在真正实践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得到开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激起他们创造的火花,从而使他们的自身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亚里斯多德曾经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就表明,只有有疑问,有问题,才会出现思考,才会出现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还要向学生多提出一些质疑的方式,以此来对他们做科学的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还需培养学生的思维,只有存在异,才会有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加讨论及思索,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来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再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想象,世界上一切创造都少不了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前提。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形成驾驭语言的能力。而驾驭语言中的各种要求,就理解而言,则主要表现在语感能力上。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首先激起学生乐读的情感,通过多读,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领悟课文中丰富的语言蕴涵,以便能够运用语言进行表述课文内容。其次,语感及语感能力是在无意识状态中获得的,这一特性决定了行为环境在培养语感能力方面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开展情境演示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以语言实际使用者的身份进入学习过程,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另外,教师还必须依赖自身的学养悟性,精神气质以及人格力量去点拨、引导、感悟、熏陶自己的学生,从而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实质上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突破课堂的界限,并跨越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问题的潜能。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另外,还要不断关注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善于求异,大胆对课题提出质疑,并在质疑中对他们做出科学的引导和讲解,使他们真正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孟盈.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10).
篇8
在我国教育体制下,中学有着较重的学习和升学压力,而中学时期又是学生时代的重要阶段之一,毫无疑问学生和家长会将更多关注文化课学习中,使得体育锻炼时间减少,加之社会和家庭对于分数至上态度,让学生产生过度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导致身体素质逐步下降。因此,初中生在校期间仅有的体育活动屈指可数。各中学对学校体育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宣传力度不大,重视程度较低,只是应付相关的检查和比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对教师的指导态度不满意;中学生参加课间操活动的动机不容乐观,主要动机是强制性的“学校制度要求”;中学生参与效果不甚理想,总体的活动强度都集中在中小强度以下,不能达到健身和积极休息的效果;在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收效甚微,课后感觉心情郁闷,多数中学生对课间操的开展意义并不理解。南皮县农村中学教师对思想品德认识不够全面,在参与过程中,除部分体育教师外,与学生沟通较少,参与率较低,没有充分起示范和教育作用,有些规定还是流于形式,视而不见。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提高素质和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学到真知,受到教育、得到锻炼。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性
体育教学是一项室外教学活动,它需要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纪律约力束来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集合、整队、队形、队列等体育教学活动的命令保证了正常的体育教学。这些体育教学思想包含着思想品德的思想,并延伸到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确:良好的体育队列队形思想是一个集体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保证,这种思想应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引导他们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对于那些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学生进行约束和批评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的表现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爱表现自己上。这些主要体现在沉着、信心、自尊心极强、不求上进等。这些表现极大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表现,及时的做好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把握学生的动向,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到课上安全教学。例如在进行课间操练习的时候,选取几名自愿担当训练员的学生来练习课间操,比教师自己领操练效果要好,原因在于自愿领操的学生积极性高,耐心强。如果分成小组来训练更是好了。这就是体育教学中的体现的学生的表现性。作为体育教学者要抓住学生的这种特性,不仅能搞好教学,还能拉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
(三)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性
体育教学跟文化教学是一样的,它也具备着竞争的特性,大大小小的比赛无非都体现着这种特性,这种特性相应的激励着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发展这一特性能够加强班级的团结,能够加强学校的团结,有助于文化学习。因此,作为体育工作者不单单肩负着体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品德,这样才能在比赛中通过整体竞争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每年各学校举行的校级运动会,这就是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的竞争。
(四)体育教学中的规范性
篇9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0-013.9]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但是现在很多初中学校中仍然把体育教学放在不重要的位置上,有的学校的体育课甚至可有可无,这与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完全不符,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和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寻求体育教学的改进思路。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观念、教学设施、教学方式三个方面。
(一)学校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缺乏正确认识
虽然素质教育一再强调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要求学生重视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但是现在很多学校仍然没有摆正体育教学的位置。学校不重视体育教育,就使得这一课程成了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每当期中期末等重要考试来临之时,有的学校甚至停上体育课,体育学科的作用难以发挥。也有体育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体育课程就是让学生放松娱乐的课程,不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这就更难以发挥出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缺乏完善配套的体育设施
现在很多初中学校都存在体育场地的范围难以满足当前体育教学需求的问题。尤其是伴随目前土地的加速开发和利用,很多学校都缺乏一定的田径土地。还有学校因为体育课程安排较为集中,使得体育活动场地的需求量更大,除此之外,体育器材的缺乏也是影响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很多初中学校的体育器材的利用率比较低,损失非常严重。这都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的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三)教学方式存在一定问题
虽然新课改对体育教科书和教师用书都进行更新,但是对于新课改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书籍的改革上。新课改还对体育课程的结构、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以及学生的管理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改标志的是一个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但是,很多初中体育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都停留在教科书的变革上,教师仍然参照新的教科书仍然沿用过去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创新能力没有被挖掘,课堂气氛仍然死气沉沉,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致也得不到提高,这都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的改进方法与对策
根据上述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主要应该采用以下策略改进体育教学。
(一)重视体育教育,认清体育教育的角色
体育课程不被学校和教师重视是正常的,因为现在初中生有十几门课程要学习,其中总得排列出先后顺序。但是体育教育如果永远被排在末尾,那么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教育问题乃至社会问题。体育科目虽然是音体美小三门中的一门,但是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一味贬低它的价值,甚至挤占它的上课时间,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是无法估量的,这种思想认识应该被强烈批评和谴责。学校首先重视了体育教育,摆正体育教学的位置,体育教师才有“用武之地”。体育教师在重视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之余,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顺应时展;意识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强身健体,还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等。
(二)学校加大体育器材投入,教师制作简易器材
针对当前学校体育器材损害率严重的问题,学校方面应该在体育教学设施上加大投入,配备并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必备器材,并设立关门的部门对体育器材进行管理和维护。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上爱护体育器材,对那些故意损害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提高体育器材的利用率。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资源,动手制作相对简易的体育器材。教师可以发挥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比如,体育场地上的栏架不仅可以作为跨栏来用,还可以作为射门来用,而且还可以用来设置钻越的障碍。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把平时生活中所丢弃的废旧物品改制中体育教学器材,这样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空饮料瓶子可以在其中装满沙土制作成简易的沙瓶,让学生进行沙瓶操作练习,还可以将其用作学生奔跑时的接力棒等等。总之,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多,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造一些简易的体育教学器材,既能实现废物的再利用,还能弥补体育设施缺乏的不足。
(三)丰富教学方式
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改变,还用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进行体育课堂的导入。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学生单手肩上投篮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笔记本或者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乔丹的投篮技巧,让学生产生羡慕之情,然后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像乔丹投篮一样英姿飒爽。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这一技巧时会更加全身心投入。此外,教师可以使用的教学方式还有游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观念存在问题、体育设施不完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单一等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共同努力,发挥体育教学的效果,首先要重视体育教学,认清体育教学的角色,其次要完善体育设施器材,第三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曼真.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17)
[2]满宏军.浅谈当前我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7)
[3]王新民.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管见[J].甘肃教育.2011(01)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提问更有效呢?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一、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
提问要有目的性。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发出问题,刺激学生急于想了解课文的内容,引起其学习动机进而使其对课文感兴趣。
2.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
3.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关于一个课题的内容,在授课之后,学生是否理解清楚,教师可发出问题,考察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藉以反馈,促其进步。
4.唤起注意,重振精神。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若看到有学生的注意未能集中于学习方面,这时可用问题唤起其注意,使之重振精神,进行学习。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自己设计的每个问题做精心的、充分的准备工作,并且要明确提问的目的,为一定的教学目服务。比如有的教师这样提问:“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如何回答?可以说答案有无数个,课文告诉我们的信息很多,任意说一个都可以。但学生无从下手,竟难以回答,结果导致冷场。其实,执教者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做人道理的,完全可以这样问:“同学们,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做人道理呢?”如果是课前导入性的提问就更要精心设计。开篇的问题提的好,可以起到纲举目张、势如破竹的作用。
二、为课堂提问做好充分的准备
1.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语文课上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课堂上敢于“放野马”,力争使每堂语文课都具有极强的趣味性、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性。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图画、幻灯、录像、演讲、辩论、朗诵、表演、社会调查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激活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敢问善问。
2.创设问题情境
其实,语文课堂上学生问题的生成不是突然的、毫无理由的,需要教师的拨动与点燃。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师风格、时代特点等因素,故意制造一个个让学生误解、反问、追问、假设的机会,创设一些问题可能产生的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和见解。这样既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产生一个又一个令老师惊讶与欣喜的高质量个性化的问题。
3.适当“留白”,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摒弃满堂灌、满堂问、让学生手忙脚乱、不假思索地“忙碌、热闹”状况,多为学生的思维清理一些障碍,埋下一些可能引发学生提问的“导火索”,留给学生适当的机会和充足的时间,激起学生更多的探索、求知的欲望,使其产生新的疑问,探得更多奥秘。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提问气氛
1.放下教师的架子,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与友谊。
教师要主动走进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游戏,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等打消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和隔阂心理,建立真诚信任、平等友好的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有话就说、实话实说。
2.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坚决反对斥责、讥讽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沙锅问到底,乐意听到学生的不同意见,对学生那些奇异、独特甚至不可思议的想法不简单粗暴地予以否定,而是及时地给予表扬和扶植。
3.教师要放弃课堂话语霸权,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
语文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某些“离题”“出格”,甚至“出错”的行为,并要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走入“正题”,然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四、灵活控制问题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