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预算范文
时间:2023-04-07 17:0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防预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系统分析 装备项目 预算
一、系统分析与国防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的概念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1949年首先提出的,意思是把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引入管理的方法之中,系统分析是从运筹学派生出来的一门实用科学。运筹学所能解决的问题只是在局部的、短期的、确定的情况下选择最优方案,一旦遇到复杂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组织管理问题,或者关系到全局的问题,在应用中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兰德公司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与运筹学相比能够对范围更广的系统进行分析,称为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系统,以关键问题为中心,确定系统的目标,并从系统观点出发,同时考虑系统的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如政治、经济因素),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方法考察系统内部诸因素及其相互的制约关系、系统与系统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对系统的元素、结构、功能、目标及各种可能的行为进行深入的、全面的、系列化的研究分析,提出若干为实现目标的可供决策者参考的解决方案,帮助决策者从多个解决方案中选择可行的优化的政策、策略和措施,使系统向决策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国防系统分析是指对国防建设问题进行的系统分析,在军事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对国防建设的政策、战略、规划计划及其实施的方案进行设计和选择,从整体出发进行优化,以实现国防力量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构成一个结构合理的大系统,达到经济有效地进行国防建设的目的,充分发挥国防力量的整体功能。国防系统分析一般有如下步骤:第一,首先确定系统的最终目的,然后将系统的发展过程划分为阶段,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建立对系统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第二,把系统看作是由许多局部组成的一个整体,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和模型体系,研究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总体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第三,寻求达到总体目标及与其相联系的各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第四,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出优化的可行方案;第五,对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决策咨询建议。
武器装备建设的国防系统分析是运用系统理论、运筹学、经济分析和仿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未来战争所需的武器系统和装备体制等武器装备的实际问题,为优化决策与管理所进行的系统分析。预算管理有两个核心功能:一是以预算管理作为战略实施的保障与支撑体系;二是通过衡量资源投入的效率和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立足国防全局,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深化装备项目预算模式改革,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装备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基于系统分析的PPBS及其发展
1961年,在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的领导下,兰德公司高级研究人员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国防预算程序,提出了按照项目预算进行管理的规划计划预算系统(PPBS),PPBS打破了各军种间的界限,使分析人员更容易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比较出执行相同或类似任务的武器计划的相对价值,分析“投资效益”,预测不同规模的投资与军事力量增长的关系。通过应用PPBS,系统分析在美国国防改革中得到了多方面应用,例如,利用系统分析的结果,从顶层和整体上综合平衡各军种从局部利益出发提出的发展需求,把武器装备的“通用性”作为提高效率的手段等。综合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社会科学、科学技术进行的研究工作后来涉及更为广泛的问题,如对未来世界可能发生的热点问题和复杂的战略问题进行的研究。据统计,麦克纳马拉任职期间(1961―1968年)共节省国防开支约150亿美元。
PPBS是以系统分析为基础,远、中、近期发展目标相结合,不仅考虑各个子系统(即各个项目)的优化,而且注意分析各个子系统的排列组合方式,以取得最佳的系统整体效应和军费整体效应。支撑PPBS的六个根本原则是:第一,国防项目的决策制定必须基于国家利益这一明确的标准,在该方面反对与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妥协;第二,领导者需要同时考虑军方需求和成本,考虑预算决策时两者缺一不可;第三,高层决策者必须明确考虑其他平衡和可行的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把成本、军事和战略整合在一起;第四,领导者必须拥有并积极使用独立的、具有高层政策制定水平的分析人员;第五,该体系的结果必须是能够形成一个多年的军方资金计划,它能够把军事、成本和工程以及将来的要求整合起来以确定当前决策的可行性意义;第六,领导者必须进行公开透明的分析,且所有的利益相关部门都能进行这种分析。PPBS的过程分为规划、计划和预算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规划为计划和预算确定了基本方向,以保证在大的方面不发生偏差;计划是规划的体现和具体内容,为编制预算提供依据;编制预算则是为各项计划提供物质条件,又受整个规划的制约。通过这种方式,把国家利益、军事战略、部队建设和经费预算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PPBS方法制定武器装备项目预算加强了对国防装备项目经费的科学分配、使用和控制工作,给美国的国防部门增添了活力,使国防科技实力和整体效益得到了提高。
美国武器装备项目预算的制定是按照一套严格的制度将整个预算制定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不但有明确的分工和任务要求,而且要使它的结果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某一阶段的开始或结束的标准。这种做法有两点好处:第一,每一阶段的文件准确地规定了工作要求、范围、时间、进度以及文件传递方向,从而明确了各级职责关系,从制度上减少了的扯皮现象,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有利于保证决策工作过程的连贯性。在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管理中,决策的连续性至关重要,采用制度化措施,自然突出了战略研究的地位,既减少了决策的随意性,也减少了改变决策的随意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国防部提出军事转型战略,同时也在寻求军事规划活动的转变,以期找到一种面向未来、基于能力的预算资源配置方法,美国国防部2003年5月“重大倡议决定913”文件,宣布对PPBS进行改革。新的国防资源分配管理办法――“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PPBE)于2005财政年度开始实施。PPBE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统筹规划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以滚动计划法方式实现规划、计划与预算的有机结合,具有系统的优势。其强调对预算过程的整体性理解,预算确定过程是由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与各个部门构成,PPBE每两年进行一次滚动推进,根据长期规划制定后续六年的计划和其中头两年的预算,通过周期向前滚动,实现预算编制的连续动态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与相应的国防需求变动。第二,按军事职能而不是按军种切块来编制计划与预算,更好地体现了预算服务于军事任务的思想。军事计划项目的预算不按军种切块,而是按军事任务和功能分为11大类。完成同一类任务的不同项目,无论来自哪个军种均纳入同一类计划,避免由于各军种分别安排各自发展计划而造成的重复和浪费。第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工作制度与程序。在规划、计划和预算的不同阶段,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分析研究、文件编制、审批程序等有明确要求,而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和文件传递流程,并且以法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提高了预算过程的运行效率,也有效地约束了各阶段决策的自由裁量权和主观随意性。第四,强化对计划和预算的执行评审,注重产出和绩效。在PPBS的基础上,PPBE进一步加强了对计划和预算执行的评审,以提高国防资源的使用效益。为此,国防部内设专门的系统分析机构――计划评估局――进行计划部分的系统分析,以节约公共资源,克服重复建设等弊端。同时在预算编制上注重成本与效益分析,充分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审查每项支出计划的效果与费用的配比关系。
三、强调系统观念,深化我军装备项目预算管理改革
第一,在我军装备项目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上,必须把国防需求作为一个大系统,将整个规划、计划与预算编制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规划、计划与预算一体化。如PPBE通过计划、规划、预算与执行评审四个过程的系统协调和周期滚动推进,使得整个装备建设在战略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寻求全局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的结果。即通过目标的层层分解,以长远规划指导中期计划、由中期计划推动预算的过程,全程强化预算执行的评审,从而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运用系统分析、效费比分析等技术方法,考虑预算总额限制和国防资源分配效果,以提升装备项目预算的绩效。PPBE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通过中期计划将远期战略目标与近期计划和年度预算紧密衔接起来,从而成为一个完整而统一的预算系统。
第二,在装备项目预算编制的决策体制上,集中决策与分散实施相结合,国防预算的编制过程在一个权威的实体即最高决策机关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在一个权威的统一的最高决策机关的领导下,武器装备经费的预算可以先进行统筹管理,即实现科研、装备与维护的规划、计划和预算的一体化,实现武器装备的全寿命管理,提高经费使用的宏观效益。如PPBE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规划、计划、预算各环节由缺乏联系的组织分别制定,就难免相互脱节。为此,美国专门成立了国防规划与资源委员会,作为规划、计划、预算的协调、咨询、论证机构,防止职责交叉、相互扯皮。并且,以“规划单元”为中心编制预算,打破了传统的部门、部门内各组织的界限,设立了一个权威的机构来统一负责、协调管理。
第三,在装备项目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方面,改变按军兵种切割分配预算经费的做法,按以军事任务与军事职能为基本依据编制国防预算方法过渡;在预算编制的方法上,改以历史指标为依据的基数滚动预算法为以安全目标与军事任务为依据的“零基预算法”,以充分发挥预算的宏观调控作用,逐步建立财权财力集中、军费分配科学、项目具体透明、监督制约严密的军队预算新体系。同时构建时限严格的工作程序,提升装备项目预算管理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开方,一元二次及以上方程,数学术语,中国古代数学史
中图分类号:O112;N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3.015
Some Issues on the Terms about “kaifang” in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NIU Teng
Abstract:The term “kaifang”(开方)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mathematics in ancient China. Its meaning is much wider than the inverse operation of power. In fact, it refers to the methods and operations of finding positive roots of an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of 2 or higher degre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rm “kaifang” and the related terms, analyzes their historical meanings, examines the explanations of these terms in some modern dictionaries, and corrects some statements of the explanations which are not in conformity with historical facts.
Keywords:“kaifang”,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of 2 or higher degree,mathematics terms,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ancient China
一 “开方”及其分类术语的产生和发展
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开方”,是指乘方的逆运算,即由A、n,求满足xn=A的x的运算。有时开方亦特指开平方。这一术语,来源甚古,但中国古代的开方,范围比这宽泛得多,内容也非常丰富。本文对中国古代的“开方”及其分类术语做一简单疏理,特别要纠正前人在这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现存文献中,“开方”这一术语最早见于《周髀算经》:“句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 [1]21相当于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勾a、股b,求弦c,c=a2+b2。书中未载具体运算过程,但据算理可知此书“开方”指的是开平方。值得注意的是,“开方”之后有“除之”二字。因为乘方是乘法的扩展,开方被认为是除法的扩展,所以用“除”字。这种情况在古算书中较为常见,如“开立方除之”“开三乘方除之”等。《九章算术》记载的“开方术”,也是开平方法,用算筹进行运算[2]131。宋《谢察微算经》“用字例义”中称:“开方,即自乘还原也”[3],意为开方即开平方,程大位《算法统宗》“用字凡例”也采用上述解释[4]1230,但程氏算书中的“开方”有时并非特指开平方。
其实早在《九章算术》等书中,“开方”就不单纯是指开平方,如《九章算术》“以出北门步数乘西行步数倍之为实,并出南门步数为从法,开方除之即邑方”[2] 200,《周髀算经》赵爽注“以差实减弦实,半其余,以差为从法,开方除之,复得勾矣”[1]11中的“开方除之”均指带从开平方,相当于解一次项系数不为0的一元二次方程。《张丘建算经》[5]291、李淳风注《九章算术》中有的“开方”[2]136指的是开立方。到北宋贾宪“开方作法本源”图(见图1)出现,“开方”所包含的范围更广,除了开平方、开立方等,还包含开三乘及以上方以及各种开带从方问题,所以很多算书都把开方作为一个大的重要门类进行介绍。
如杨辉称“开方乃算法中大节目”,并将“开方”分为七类:“一曰开平方,二曰(积)[开] 平圆,三曰开立方,四曰开立圆,五曰开分子方,六曰开三乘以上方,七曰带从开方。”[7]1049朱世杰《算学启蒙》中有“开方释锁门”一条,其中包含了开平方、开立方、开三乘方等[8]。元末贾亨《算法全能集》称:“开方之法有三:有平方,有直方,有立方。”[9]《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习算之法”中称“一先要熟读九数,二要诵归除歌法……九要知勾股弦数,十要知开方各色”,该书最后一卷为“各色开方卷”[10]13-14,包含开三乘方、开四乘方、开五乘方、带从平方、带减从开平方、带减积开平方等等。王文素《算学宝鉴》引用杨辉的分类,“开方”内容更为丰富,除了包含上述七个分类,另外还有“共积开平方”“共积开立方”“三乘以上圆”等较细分类。周述学《神道大编历宗算会》称“各求方面法,用商除以开其积,谓之开方”[11],并介绍了开平方、开立方、开三乘方、开四乘方、开五乘方的运算过程,还介绍了各类开带从方法。《数学通轨》“习数法语”也称“一先要熟读九数,……十要知开方各色”[12]1173。该书并未介绍各色开方,但书中最后一部分“九章总义”引用顾应祥的说法,对开方有所介绍:“箬溪顾氏曰:……开者,除也;阖者,乘也。……以积求形,则先得其积,而后求其长短广狭斜正之形,有非乘除之所能尽者,故必以商除之。然而商除亦不能尽也,而又立正负廉隅之法以增损附益之,故其为术也难。予见《测圆海镜》一书,荆川唐太史所录,乃元翰林学士乐城李公冶所著,虽专主于勾股求容圆容方一术,然其中间如平方、立方、三乘方、带从、减从、益廉、减廉、正隅、负隅诸法,凡所谓以积求形者皆尽之矣,故为之分其类而释其术以便下学云耳。”[12]1209如《数学通轨》所述,顾应祥《测圆海镜分类释术》和《测圆海镜》详注了多种类型的开方,前书共有开平方到开四次方的各种开方细草60多条,后书也有26条之多。清李长茂《算海说详》第四卷为开方章,介绍各类开方问题[13]。
杨辉对开方的分类较早,也比较全面,下面就依照杨辉的七个分类:开平方、开平圆、开立方、开立圆、开分子方、开三乘以上方、带从开方,依次介绍各术语的产生及发展。其中第1、3、6项与第7项都有重叠之处。
(一)开平方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开元大衍历经》等书中都用到开平方,但都没有用“开平方”这一术语,而是以“开方”表示开平方。目前存留的算书中,《夏侯阳算经》中最早出现“开平方”之名[14],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开平方。其后的算书中基本都沿用“开平方”术语指代开平方,但有时亦兼指开带从平方。如杨辉《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卷下引用刘益《议古根源》“置积为实,以不及步为从方,开平方除之”[7]1086,其中“开平方除之”即开带从平方法,再如《测圆海镜分类释术》中的“负隅开平方法”[15]1000-1001,相当于求解方程1250x2=18000000。所以,在古代对于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正根,有的算书统称为“开平方”。
(二)开立方
《九章算术》记载了开立方法,并有“开立方”这一术语[2]133,含义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开立方一致。此术语也出现在后来的算书中,大部分用来指代开立方法,但如同“开平方”含义的扩展一样,有时开带从立方也简称为“开立方除之”。如王孝通《缉古算经》第15问“幂自乘,倍多数而一,为实,半多廉法,从。开立方除之”[16],张爵《九章正明算法》“得四千八十个为实,以二为纵方,三为纵廉,以开立方法除之”[17],都是对开带从立方的说明。所以,在古代对于求一元三次方程的正根,有的算书统称为“开立方”。
(三)开平圆
古代把球称为立圆,平面上的圆形称为平圆。开平圆法,即已知圆面积求圆周或半径的方法,其实开平圆可归结为开平方。《九章算术》南宋本中有“开圆术”这一术语[18]271,是已知圆面积求圆周的方法。《孙子算经》[19]《张丘建算经》[5]274-275等书中也有这类问题,至杨辉《乘除通变本末》中出现“开平圆”,明代吴敬、王文素、余楷等都沿用了这一术语。其中,余楷《一鸿算法》中有“开平圆方歌”[20],程大位《算法统宗》中有“平圆法歌”[4]1315。清李长茂《算海说详》“开方章”中有“平圆开方问径周法”[13],清代方中通《数度衍》的“开平圆”分“积求外周法”和“积求内径法”两部分[21],清梅成《增删算法统宗》也载有“平圆法歌”等[22]。
(四)开立圆
开立圆法即已知球体积求立圆径或立圆周的方法,可归结为开立方法。《九章算术》南宋本有“开立圆术”,是已知球体积求球径的方法[2]279。《张丘建算经》中载有已知立圆(球)体积求其直径的问题[5]290。李淳风注《九章算术》中说到“祖之开立圆术曰:以二乘积,开立方除之,即立圆径”[2]137。意思是以2乘体积,对它做开立方除法,就是立圆的直径。后来这一术语也发现于《九章比类》《算学宝鉴》等书中。其中,《算法统宗》载有“立圆法歌”[4]1324,《算海说详》“开方章”中有“立圆开方问径法”一条,《数度衍》的“开立圆”分“积求外周法”和“积求内径法”两类,《增删算法统宗》也载有“立圆法歌”等。
除了开平圆和开立圆问题,王文素《算学宝鉴》中还载有“三乘以上圆”问题,并有歌诀:“算家若要开圆积,积乘方率通为实。圆率为隅列下张,开方取径无差失。”[23]927
(五)开分子方
开分子方即分数开方问题,也可归于开平方、开立方、开三乘以上方等各类中。这里提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分母可以直接开出整数来,则对分子和分母分别开方;另一种是分母不能直接开出整数来,这时通过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或几个数,使分母可以直接开出整数来,便可化为前一种情况,此术的重点在于求分子的方根或其近似值。因为强调分子的开方,所以称为“开分子方”。《九章算术》详述了分数开平方和分数开立方问题,如对分数开平方,“若实有分者,通分茸游定实,乃开之。讫,开其母,报除。若母不可开者,又以母乘定实,乃开之。讫,令如母而一。”[18]269对分数开立方也有类似说明[18]277。现存算书中,杨辉《算法通变本末》中始出现“开分子方”术语[7],王文素《算学宝鉴》也载有此类问题,第十六卷有“平方带分子”[23]560,第三十五卷有“开分子立方”[23]853等。总体说来,专门论述分数开方问题的古代算书还是比较少的。
(六)开三乘以上方
“开n乘方”,表示开(n+1)次方,或求一元(n+1)次方程的数值解。按杨辉的分类,开三乘以上方,包含开三乘方。现存的中国古代资料中,贾宪最先记载了直接开三乘方的方法,称为“递增三乘开方法”[6]1426。其后,秦九韶、朱世杰、吴敬、王文素、程大位等都载有开三乘方等问题。如王文素《算学宝鉴》中的“置积一千五百二十五亿八千七百八十九万六百二十五尺为实,以一为隅算,开七乘方除之”[23]926,相当于求8152587890625。有时开三乘带从方法亦称为“开三乘方除之”,如杨辉《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的一则题目,术曰:“倍积,自乘为实。四因积步为上廉,四因径步为下廉,五为负隅,开三乘方除之,得矢。……”[7]1093,相当于求一元四次方程-5x4+52x3+128x2=4096的数值解。
(七)带从开方
带从开方,也叫开带从方,不止包含带从开平方、带从开立方,还包括带从开三乘以上方。《九章算术》中就有带从开平方问题,出现“从法”这一术语,但是没有运算过程[2]200,此方法是开平方法求次商及以后各商的程序,所以该书仍用“开方除之”代之,并未出现“带从开平方”或“开带从平方”等术语。此外,《算法全能集》中的“直方”,也可能是指带从开平方。秦九韶《数书九章》中的“开连枝三乘方”“开翻法三乘方”“开玲珑翻法三乘方”等都属于带从开三乘方,书中还有“开玲珑九乘方”,即带从开九乘方[24]。吴敬、顾应祥、周述学、王文素、程大位等也都载有丰富的带从开方问题。
另外,不少算书也对“开方不尽”问题进行了阐释,如《九章算术》《算学宝鉴》《算法统宗》等分别对开平方不尽、开立方不尽问题进行了说明,并给出了解决办法。
综上,“开方”最开始是指开平方或者开带从平方,后来针对开立方等也说“开方除之”。随着数学的高度发展,开方逐渐成为一个大的门类,也能够解决开四次及以上方以及各类带从开方问题。总的来说,在中国古代,开方是求解一元二次及以上方程的数值解的一类问题。“开平方”“开立方”“开三乘方”等术语不仅可指开平方、开立方、开三乘方等,有时,带从开平方、带从开立方、带从开三乘方也分别简称为“开平方除之”“开立方除之”“开三乘方除之”。“带从开方”一般专门指带有“从法”的开方问题。
二 一些辞典对“开方”及其分类术语的解释存在问题
我们在研读工作中发现,一些辞书中有关开方的术语之解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简要的讨论。中国传统数学中,很早就有筹算开方法,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为珠算开方法,因此下面将以涉及“开方”及相关古算术语较多的《数学辞海》和几部珠算辞典为主,分析它们对“开方”等术语的解释,以考察是否符合其历史含义。其他辞书如《大辞海・数理化力学卷》的“中国古算”[25]50、《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的“中国古代数学计算方法”[26]部分关于开方只介绍了“增乘开方法”。
关于“开方”,《大辞海・数理化力学卷》对它的历史含义解释得较全面:“中国传统数学中指求二次及高次方程(包括二项方程)的正根。《九章算术》少广章提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多位数开平方、开立方程序,宋元时发展为增乘开方法。”[25]59但更确切地说是求一元二次及高次方程的正根。《数学辞海》第6卷称是“开平方的方法”,并举例《九章算术》中的“开方术”特指开平方运算[27]42,但《九章算术》有一例解中的“开方除之”指的是带从开平方法。《世界珠算通典》[28]72《中华珠算大辞典》[29]85和《珠算小辞典》[30]将“开方”均解释为“乘方的逆运算”,和现代数学对开方的解释相同,不符合珠算开方的含义。
关于“开平方”,《数学辞海》中没有对“开平方”一词的解释,根据它对“开方”的解释,也许它将“开方”当成开平方的古算术语。《世界珠算通典》[28]345《珠算小辞典》[30]对“开平方”的解释基本相同,均将求非负实数方根的运算叫作开平方。《中华珠算大辞典》解释“开平方除”指开平方运算,简称为开方除,并称“《九章算术》和其他古算书中,把解二次方程(带纵开方)的方法,也称作开方除(之)。”[29]88除了《中华珠算大辞典》对“开平方”的解释较符合其本意,其他辞书的解释都比较片面。
关于“开立方”,《数学辞海》等辞书均解释为“开立方的方法”,只有《中华珠算大辞典》做了补充:“《缉古算经》等古算书中,把解三次方程(带从开立方)的方法,也称作开立方除。”[29]90
关于“开平圆”“开立圆”,三部珠算辞典都没有对这两个术语进行解释和介绍,其实程大位《算法统宗》、李长茂《算海说详》等珠算书中均载有这两类问题。《数学辞海》没有介绍“开平圆术”,对“开立圆术”进行了解释:“指已知球体积,求球直径的方法”[27]42,但开立圆术还包含已知球体积求球的大圆周长(称为“求立圆周”)的方法,如《数度衍》等书中就载有此类问题。
关于“开带从平方”,也称为“带从开平方”,《数学辞海》对此术语解释如下:“指求形如x2+Bx=AA>0,B>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正根的一种解法”[27]48,忽略了二次项系数不为1,A和B不一定大于0的情况,如《测圆海镜分类释术》中有相当于求解形如4x2-1248x-92160=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书中称之为“负隅减从开平方法”[15]1003;《算法统宗》中求解形如x2-60x-864=0的“减从开平方法”[4]1314,其实都属于“带从开平方法”一类。《世界珠算通典》[28]122和《中华珠算大辞典》[29]297的解释:“古代把二次方程x2+ax=b中的一次项系数a叫‘从法’,后来中算家即把解二次方程称为‘带从开平方’。”除了存在与《数学辞海》相似的错误以外,后半句中忽略了当一次方程a=0时,即为开平方法。
关于“开带从立方”,也称为“Т涌立方”,各辞典对此术语的解释仍出现了同上对“开带从平方”解释不全面的问题。如《数学辞海》解释为:“指求形如x3+Bx2+Cx=AA>0,B>0,C>0的一元三次方程的正根的一种方法。”[27]48《世界珠算通典》称,中国古代将形如x2x+p=qp,q>0;xx+p2=qp,q>0;xx+px+q=rp,q,r>0之三次方程的解法称为带从开立方或开带从立方[28]121。这个说法是很不准确的,其实这类形式中有些只存在于列出开方式的过程中,还没有进入到马上可以开方的阶段。《中华珠算大辞典》说:“解含有一次项的三次方程,称为‘带从开立方’。”[29]297上述解释都忽略了三次项系数不等于1、二次项系数不为0的一元三次方程的情况,对各项系数符号的说明也过于片面。如《九章比类》中有相当于求解3x3+60x2+400x-304000=0的一元三次方程的方法,吴氏称之为“带从方廉隅算开立方法”[10]314。
关于“开三乘以上方”(相当于求4次或更高次方程的数值解),以上辞书没有解释。《数学辞海》中有“开诸乘方”与之相关,其解释为:“将开平方、开立方算法推广到开更高次方,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在《九章算术》‘开方术’基础上,借助于‘开方作法本源图’发展起来的一种算法”[27]52,但也不甚准确,因为有的四次以上开方并不用“开方作法本源图”(即贾宪三角),如开高次方的增乘开方法就不用这个图表,明代朱载郑1536―1611)开12次方时也不用,而是化为两次开平方、一次开立方来解决。
关于“开带从方”,也称为带从开方,以上辞书中均未对此术语进行介绍,也没有对开三乘带从方等开方法的解释和说明,这类问题在《数书九章》《四元玉鉴》《九章比类》《算学宝鉴》《测圆海镜分类释术》《神道大编历宗算会》等算书中均有涉及。如朱世杰《四元玉鉴》卷上“和分索隐”门第13问中有:“得一百六十九万五千二百五十二为益实,三千九百六十为从方,一千七百二十九为从上廉,二千六百四十为益下廉,五百七十六为从隅,三乘方开之,得平。……”[31],相当于解四次方程576x4-2640x3+1729x2+3960x-1695252=0[32]。
根据上述对一些辞书在解释有关“开方”及其分类术语时存在的问题之分析,我们可以用现代数学语言将修正后的结果概括如表1。
三 结 语
上面简要论述了“开方”及其分类术语的使用和含义的历史发展。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辞典对这些术语的解释不少地方不符合历史事实。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缩小了不少术语本身的含义。特别是各类珠算辞典对开方的介绍,没能充分体现出珠算开方法本身的特点,比如用算盘可以求一元二次及高次方程的正根,并有相应珠算开方法,但这些珠算辞典却只是对有关开方的术语做出笼统的介绍,掩盖了算盘的功能。所以,建议各类书籍或辞典在介绍开方的历史,或解释中国古代有关开方的术语时,应尽量全面、真实而完整地反映历史事实,做到既符合本义,又能起到普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西汉]周髀算经[M]//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1分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2] [西汉]张苍,耿寿昌.九章算术[M]//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1分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3] [宋]谢察微.谢察微算经[M] //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1分册.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424.
[4] [明]程大位.算法统宗[M] //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2分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5] [北魏]张丘建.张丘建算经[M] //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1分册.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6] [明]永乐大典・算法[M] //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1分.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7] [宋]杨辉.杨辉算法[M] //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1分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8] [元]朱世杰.算学启蒙[M] //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1分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1182-1193.
[9] [元]贾亨.算法全能集[M] //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1分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1345.
[10] [明]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M] //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2分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11] [明]周述学.神道大编历宗算会[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1043):子部・天文算法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632.
[12] [明]柯尚迁.数学通轨[M] //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2分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13] [明]李长茂.算海说详[M]//《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1044):子部・天文算法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562.
[14] [唐]夏侯阳算经[M] //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1分册.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381.
[15] [明]顾应祥.测圆海镜分类释术[M]//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2分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16] [唐]王孝通. 缉古算经[M] //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1分册.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373.
[17] 李兆华.残本《九章正明算法》录要[J].中国科技史料,2001,22(1):66-76.
[18] 郭书春,译注.九章算术[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9] [3-4世纪]孙子算经[M]//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1分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237.
[20] 李迪,王荣彬.明代算书《一鸿算法》研究[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3,12(2):112-119.
[21] [清]方中通.数度衍[M]. 重刊本.光绪四年(1878).
[22] [清]梅成.增删算法统宗:卷4-6 [M].江左书林,光绪二十四年(1898).
[23] [明]王文素.算学宝鉴[M] //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2分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24] [宋]秦九韶.数书九章[M] //郭书春.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数学卷:第1分册.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523.
[25] 李大潜,等.大辞海・数理化力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26]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826.
[27] 《数学辞海》编辑委员会.数学辞海:第6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28] 李培业,[日] 木久男.世界珠算通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29] 华印椿,李培业.中华珠算大辞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30] 《珠算小辞典》编写组.珠算小辞典[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23.
篇3
关键词:国际结算;趋势;信用证;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178-02
近年来,随着中国出口贸易的蓬勃发展,以及贸易品种、贸易方式的多样化趋势,国际贸易活动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我国各类外贸企业面临的对外贸易风险也相应增加。出口企业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份额,夺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以优惠的付款方式变相地给买方融资,以便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佳的经济效益。因此,灵活地选择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并进行恰当的风险防范就成为国际贸易安全进行的重要一环。
一、国际结算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三种,其中,汇款的结算方式属于一种商业信用,多用于劳务和资本往来。而在货物贸易中,由于卖方承担的风险太大,很少被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用得最为普遍,因为它是一种银行信用,对贸易双方均有约束,双方承担对等风险。此外,托收结算方式虽是基于商业信用,但托收方式中的跟单托收由于出口商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在国际结算中使用也较多。在这基础上还有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保付等补充或辅的结算服务业务。
长期以来,信用证(L/C)这种以银行信用作为付款保证的支付方式,一直处于主导地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进出口贸易额的85%以上都是采用信用证方式来结算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买方市场在全球贸易中逐步形成。与此同时,出口竞争的方式日益多元化,竞争的层次也愈来愈深,出口商单凭商品本身的优势(品质、包装、价格)占有市场已不能完全满足竞争的需求,而使用商业信用交易方式来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同时,运用有效的手段来防范风险,已成为许多国家出口商的一种常规做法。由此,商业信用重新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心所在,整个国际贸易结算市场则出现了信用证结算方式边缘化的倾向。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使用率迅速下降,而非信用证支付方式,如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以及赊销(O/A)等以商业信用为付款保证的支付方式却大行其道,很快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流支付方式。据统计,欧美企业的信用证使用比例下降10%~20%,亚太国家信用证的使用比例也在逐年下降,大多数业务已采用商业信用的支付方式,辅之以完善的风险管理来进行。
二、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结算应用现状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出口企业主要使用信用证支付方式,使用比例高达80%~90%。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信用证支付方式曾经起到过的重大作用被固化。信用证支付方式在我国外贸出口的初级阶段,曾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出口企业的安全收汇及资金融通,在我国扩大出口规模,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众多出口企业形成了一种传统和习惯,将其一直沿用至今。同时,我国外贸理论界及外贸院校也把信用证作为最重要、最安全的支付方式编入教材。
2.信用证方式下潜在的风险和陷阱被忽视。出口企业和结算银行片面强调了信用证支付方式的安全性,认为只要使用信用证支付方式,收汇就没有问题,往往忽略了信用证方式下的风险和陷阱,如买方在信用证中加列一些出口企业难以做到的软条款,或串通开证行对单据吹毛求疵,拒付货款。有的出口企业缮制单据的水平不高,银行审单不严,也会导致开证行和进口方的拒付。尽管每年有相当数额的信用证结算交易收不回货款,坏账率高达5%,但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的收汇率总的来说比较高。因此,信用证支付方式目前仍是出口企业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支付方式。
3.出口为逃避风险,大多不敢采用或不愿主动采用商业信用支付方式,许多企业甚至规定只做信用证业务。外销员则认为只要坚持信用证支付方式,即使最终收不回货款,个人主观上没有过错,上级部门或有关领导也不会追究个人责任。因此,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老客户要求改用商业信用支付方式时,企业领导或外销员,寻找各种理由,不予接受,当客户威胁要更换公司、中断交易时,才勉强同意客户的要求,工作十分被动;而当新客户提出采用非信用证结算方式进行交易时,一般情况下,干脆就拒之门外,致使很多交易机会白白丢失。
4.出口企业出于融资的考虑,要求采用信用证支付方式。随着我国银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出口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相当多的出口企业又都需要贷款来维持经营。凭信用证就可以向银行打包贷款,且手续简便,费率又低。因此,力争信用证支付方式,又变成了一些企业用以解决资金的重要手段。
5.出口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及信用管理机制,导致外汇损失。有些企业只注重成交量、出口额,忽视进口方的资信调查,更谈不上对客户进行及时、详细、准确的信用分析。为了片面追求出口额,不加选择地、盲目地采用托收、放账等商业信用付款方式进行交易,造成许多逾期的应收账款,又没有对拖欠账款进行及时有效地追索,致使逾期账款无法回收,变成了呆账、死账,使外贸企业背上沉重的“债权”包袱。从此以后,因噎废食,不敢再采用商业信用结算方式。
综上可以看出,信用证支付方式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出口企业首选的支付方式。但是,片面强调信用证支付方式,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甚至错失许多贸易良机,错过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极好机会,并抑制了出口的适度扩张,出口之路越走越窄。一个显著例证是欧美企业贸易额的80%~90%采用非信用证交易,其坏账率只有0.25%~0.5%,而我国企业使用信用证比例高达80%~90%,坏账率仍高达5%,严重影响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出口。因此,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学会在商业信用条件下正确的选择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并进行适当的风险防范。
三、对我国外贸企业防范国际结算风险的几点建议
1.采取灵活贸易结算方式,扩大出口
对外贸易中最易发生信用风险的环节是结算环节,选择利于我方的结算方式可以有效地防范风险。那么,究竟选择何种国际结算品种对于我们最有利呢?这主要取决于国际经贸活动的对方状况、交易内容、融资需求、风险保障程度以及银行服务范围等因素。
为了不给不法商人钻空子,在进出口贸易业务中不受骗上当,在业务实践中必须灵活选择结算方式:(1)在确定付款方式之前,尽量多做客户资信调查。如客户的企业性质、规模、经营范围、往来银行名称及账号,与中国其他公司有无其他业务关系、公司有无网站等。一方面,请客户自我介绍,然后从侧面加以证实;另一方面,可通过银行、保险部门和驻外机构进行调查,也可委托中国银行对客户进行专门资信调查。(2)对不同地区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做法。如欧、美、日、澳、新地区的客户,一般而言,资信比较好,国家金融运作体系正常,所以,一般D/P远期风险不大。南美、非洲、中东、原地区,都是高风险地区,即便是D/P即期或远期付款,也要求投保出口信用险。(3)视合同金额的大小和新、老客户区别对待,灵活采用结算方式。如果是老客户,以前配合很好,涉及合同金额比较小,可以接受D/A远期或后T/T;如果是新客户,或者合同金额较大,对D/A托收和后T/T业务,要求必须投保出口信用险。(4)对客户资信实行动态掌握、连续考察,随时注意调整结算方式。
2.加强资信调查,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
外贸出口企业可以通过专业咨询机构对海外客户进行全面、认真、仔细调查,及时掌握和了解其经营情况、资信及偿付能力,为扩大出口、安全收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所有往来客户逐一建立档案,设基本资料和往来资料两部分。基本资料反映客户的整体实力,包括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往来资料则反映与客户的交易记录及内部评价,包括与客户的交易时间、金额、付款情况等。根据客户的付款情况,评定信用等级,给予客户不同的信用额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资信好的客户可以放远期,额度也可以放大,而对资信差的客户,尽量做即期,降低额度,甚至改回银行信用,力争规避收汇风险。
3.开展出口保理业务,可以降低托收结算方式下出口商的收款风险
出口保理业务主要为出口商提供以下服务:对海外进口商的资信进行评估;提供100%的进口商信用风险担保;以预支的方式提供出口商所需的营运资金;应收账款的管理和追收。出口商申请了出口保理业务以后,出口商向进口商发货,并将应收账款转让给进口保理商。货款到期进口保理商向进口商收取货款,并将其转交出口保理商。出口保理商扣除费用后,将货款付给出口商。如果进口商到期无力付款,进口保理商在应收账款到期后的某个约定时间,如90天赔付出口商。有的保险公司开展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也能降低出口商的风险。出口商可以根据自己业务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相关业务,选择怎样在尽量降低风险的同时自己所支付的代价又最小。
篇4
[关键词]消防系统财务预算效果评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增长,消防系统在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与加强。对消防系统的经费在国家机关整体财政支持降低的情况下,还是给予应有的保障。同时,社会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费支出情况的关注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消防系统财务预算经费的使用效果,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消防系统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消防系统财务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财务经费的源头看,有重预算轻管理的现象
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每年的财务预算都是年度重要的工作之一。财政拨款的无偿性使得很多单位把工作重点放在争取更多的财政预算上,而对预算资金是否能够得到准时、合理、高效的使用缺乏足够的关注,有重预算申请轻财务资金使用管理的现象。
(二)从财务经费的使用看,有个别部门有“打球”现象
一些消防部门的领导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对财务知识知之不多,只重视消防业务工作,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经费使用上没有长远规划,有时有违反相关规定,使用资金,“打球”现象,造成部分预算资金被挪用、占用,没在达到预算资金应该达到的效果。
(三)从财务经费的控制看,内控制度有不完善之处
为保证财务预算经费的正确合理高效使用,还应该建议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实现财务预算目标。而对于一些消防部门来说,其预算方面的内控制度或者是沿用上级下发的规定,或者是不完善,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或者有内控制度而没有切实的落实,没有真正发挥财务预算管理中内控制度应有的作用。
(四)从财务经费的主体看,财务预算人员素质还有待于提高
消防部门财务管理的主体财务人员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目前财务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财务管理要求提升的情况下,一些非专业学校毕业的消防系统财务人员会感觉到一定的困难。同时,在财务工作中只注重实效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不注重对经费使用的分析和预测,不能对领导的科学管财起到帮助作用。同时,在数量方面,财务人员不稳定,有经常调整出现断层的现象。使财务预算工作的连续性得不到保证。
二、消防系统进行财务预算效果评价的必要性
针对以上,目前消防系统在财务预算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财务预算效果评价。
(一)预算效果评价是衡量消防系统预算工作的重要指标
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消防系统地位的提升,办公经费规模也不断扩大,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已经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消防系统预算管理工作的成效,需要以预算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作为评价依据。预算效果评价不仅是关注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更需要绩效审计的概念,使预算执行审计的评价更加完善。同时也是对消防系统的预算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
(二)预算效果评价是促进消防系统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消防系统预算管理已经成为消防系统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对预算的逐步重视,消防系统预算管理在合法性和执行性上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要想使消防系统的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就必须从促进预算资金的效益管理入手,对资金投入后的使用情况做出评价。通过改变和完善实施不合理及效率不高的方面,来促进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评价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是消防系统审计工作开展的方向和目标
对消防系统预算执行有效性的评价属于绩效审的范畴,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主流审计理与方法。对消防系统而言,随着地位的提升,社会功能的加强,其预算也会逐渐得到重视与保证。这就要求对其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要前沿化、常期化,因此,开展消防系统预算执行绩效审计是消防系统审计工作发展的重点和目标。
(四)预算效果评价是消防系统日常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做好消防部门财务预算效果评价,改进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财务预算达到预期的效果,有利于保证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财务费用角度而言,消防部门的日常必需的业务训练以及出火警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都要有足够的经费作为保证。而在预算实施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通过预算效果评价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消防业务的顺利进行。
三、消防系统进行财务预算效果评价的措施
为切实做好消防系统财务预算效果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领导重视,积极支持预算效果评价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消防系统这样的行政事业部门,一项制度的实施及成效如何,同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同样,节约资金,实现职能,消防部门的领导也是第一责任人。消防部门领导作为单位负责人,应充分认识自己在财务管理中所承担的“第一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树立财务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组织体系,明确各评价主体的职责。配合相关部门及人员做好预算效果绩效评价工作,参与制度制定、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处理等,避免只重业务不重财务的现象。
(二)事前、事中、事后预算效果评价贯穿全过程
一般来说,将消防系统预算效果评估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整个过程,会改变以往传统的预算执行审计预算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多为事后审计,对正在发生的违规违法现象无法及时纠正的不足。事前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可行性、测算依据进行效果评价;事中对预算执行大额资金进行监督,了解预算执行进度并对照阶段性目标进行效果评价,及时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事后审计对预算执行情况给予整体合法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效果评价,对预算执行中的问题监督预算执行部门进行整改,并及时完善更新下一年度的预算计划。
(三)预算效果评价与奖惩机制结合起来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消防系统财务预算效果评价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以使财务预算效果评价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同时,在及时纠正完善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制度,激励与处罚结合,增加动力,以减少进行效果评价的阻力,使整个系统形成接受并实施预算效果评价的合力。
(四)预算效果评价与绩效审计相结合
绩效审计是效率审计(Efficiency Audit)、效果审计(Effect Audit)和经济审计(Economy Audit)的总称,又称“三E”审计,是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定,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在消防系统预算效果评价中,充分发挥绩效审计的作用,是对传统预算执行审计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可以达到提升预算效益的目的。同时,为避免预算执行实践过程中,不按照绩效原则安排实施,预算效果评价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预算绩效审计还必须和绩效预算相结合。
(五)建立完善的预算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在设计消防系统财务预算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上,要围绕消防经费支出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设计。在具体的评价中,应分别建立社会公共支出、单位公共支出、部门(个人)公共支出进行效果评价。相对应可选择成本-效益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因素分析法、专家评议法、查问询证法等。同时,也要注重运用非公式化的绩效评价方法。还可吸收国外经验,加强绩效评价数据库的建设。服务于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白景明.绩效预算:理应尝试的选择,中国财政,2008.8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3]蔡红英.政府绩效评估与绩效预算,理论研究,2007
篇5
1、如果房产以后不需要再次买卖。选择房产赠与比较好。这样只需要缴纳契税、1.36元/平米的测绘费、200以内的权属登记费及取证费、房款0.3%的公证费。如果受赠人再出售获赠住房,需要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税率为差额的20%。
2、如果该房产以后还会买卖。选择交易过户比较好。交易过户需要缴纳契税、测绘费、权属登记费及取证费、房款1%的个税、增值税等,但房屋产权满两年免征增值税,房屋产权满五年且为唯一住房的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3、总之房产赠予未必比买卖过户更省钱。房产赠与过户费用少,但是通过赠与方式过户,受赠人日后出售房屋,需以成交价差额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如果房屋产权满五年且为唯一住房,相对还是办理房产过户更为划算。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关键词: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方法措施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动了国际贸易发展,也凸显了国际结算中的众多问题,为了避免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各种风险,减少各对外贸易企业的损失,要做好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防范工作。
商业信用风险。在先出后结方式中,出口方能否按时收款完全取决于进口方的信用,如果进口方收取货物后拒不付款,出口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汇率风险。在出口合同签订,出口货物出发后,一旦两国汇率发生变化,出口企业到期收回的外币,可能不足以抵偿签约时的本币金额,从而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1]。
进口商信用风险。在托收方式下,进口方一旦破产或倒闭,或者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出现商品价格下跌等情况,进口方就会长时间拖欠出口商的货款,甚至借口单据不符拒付款。
银行工作疏忽。银行办理托收业务,是按照委托人的指示办事,不会检查单据是否属实,如果银行工作有失误或者不当行为,进口方没有保证付款的责任。
信用证风险主要包括伪造信用证或者添加软条款,出现伪造信用证一定要迅速与对方取得联系,要求协助证实,对于软条款一般要求尽快修改或者删除。
客户信用风险也称做履约风险,指交易一方不能全部履行全部责任而造成的风险,造成企业经营风险损失的状况包括一方经营困难,财务状况差,偿付能力不足,增加产生坏账的风险,或者拒付小额货款[2]。
信用证是严格按照单据执行的结算方式,并且独立于合同之外。任何与信用证中不符的条款,都将被银行拒付。信用证开证行并非坚不可摧,尤其一些中小银行,停业倒闭或破产后,信用证就无法履行付款责任。
在交易开始前要选择认真负责的银行,并掌握银行的资信情况,开证时要仔细核对印鉴是否相符,大额交易要求开证行要严格检查信用证及其修改书,应及时查核与合同是否相符,以防止假冒和伪造,同时还应对调整好对应的名称、地址和资信情况,与合同双方进行比较分析。交易双方在信用证上发现疑点,要立即向开证行或者行查询,以确保来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开证行的可靠性[3]。
在国际贸易中要慎重选择贸易伙伴,寻求长期贸易伙伴合作时,要尽可能通过正式途径来接触和了解客户,不要跟身份不明或信誉不好的客户做生意,在签订合同前应先委托有关咨询机构,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从而作出正确选择。
在接到信用证时,要注意对信用证上的每一项进行检查,注意信用证的使用范围,对于出现的软条款,要坚决要求及时修改,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在外与外商签订合同时,要求合同平等、合理,谨慎签订合同,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杜绝一切有损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不平等条约。
银行要防范信用证垫款的风险,完善内控制度,严格操作程序,加强员工的专业能力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建立一套抗风险机制和完善抵御风险措施。仔细审核信用单证,出口方收取货款时提供的单据与信用证表面一致,单证一致取决于信用证与合同一致,出口方要仔细审核开证行信用证与合同是否一致。识别信用证软条款,收到信用证后要认真审核信用证,以防其中含有软条款,应立即与合同核对,看看条款是否比合同要求严格,有不一致的地方要及时通知进口方,进行协商对照,不能办到的条款要解决要求对方修改。
明确款项性质,除了可信任的机构和客户可以预付或货到付款外,汇付主要用于小额支付。确定汇款到达期限,避免对方无故拖延,陷入被动。发货与付款同时进行,减少双方的风险,但要避免买方收货后提前检验。
托收面临的最大风险是进口方拒付,因此出口方要首先重视进口方的资信调查,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采取空运或海运运输方式应避免托收,卖方要密切关注货物的信息,如果买方出现可疑的信用记录,就指示物流公司停止交货。出口方可以要求预付部分货款,作为跟单托收的条件,或者使用部分信用证部分托收的方式结算,降低结算风险。
要防范国际结算风险,一方面要考虑不同的结算方式本身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要将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进出口企业应该在充分了解风险的基础上,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国际贸易结算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玲.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及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J]. 经济 ,2016(7):38-39.
篇7
【关键词】绩效预算;预算改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地方政府
部门预算改革以来, 一些地方政府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始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此为突破口,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蓬勃发展。广东、浙江、江苏、河北等具有代表性的省和南海等一大批市政府建立了专职机构进行项目绩效评价。以项目支出为突破口, 一些市开始对部门支出进行绩效评价,进而对一级政府的支出进行绩效评价。绩效信息从事后的评估开始对事前的预算分配产生影响,无锡市甚至按绩效分配预算。“财政转型引导国家治理转型”(王绍光、马骏,2008),预算改革更是财政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活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蕴含着地方政府治理制度的一些重要变化:对竞争优先权的支出部门按绩效信息排序,根据绩效信息削减支出部门的预算,地方人大以绩效评价的形式对政府部门进行预算监督,逐步建立结果为导向的财政责任,预算过程变得公开透明等。
为什么地方政府要推行绩效预算改革? 该项改革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 还面临着什么问题和挑战? 在长达两年的参与式观察、访谈和大量一手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a 省a市绩效预算改革案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回答上述四个问题。由于绩效预算改革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突破口展开,本文中绩效预算改革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同义语。
一、a 市地方政府开展绩效预算改革动因分析
绩效评价是个敏感的话题,财政部门把项目的初步评价结果向各部门单位函送之后,各部门就有了强烈的反应。一些部门单位① 不断地向财政部门反馈情况,对绩效评价初步审核结果做出解释,或者要求财政部门对评价结果做出调整。原a 地铁老总在省人大小组讨论会上“痛批”十年不变的“只问花钱不看效果”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地铁2 号线的概算是106 亿元,执行概算到结算时是88 亿元。省了几十个亿啊,但是到头来,没有一句赞扬的话,还批评你,说你没‘达概’,搞得你心灰意冷。”②
面临巨大的阻力和压力给财政局开展绩效评价带来很大困难,那么财政局为什么还要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呢?
(一)支出需求膨胀,而支出进度缓慢
a 市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但支出比收入增长得更快。2007 年,a 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3.79亿元, 比2006 年决算数427.08 亿元增收96.71 亿元, 增长22.6%;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23.68 亿元,为年度预算709.72 亿元的87.9%,比2006 年决算数506.79 亿元增支116.89 亿元,增长23.1%。而2006 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5年决算数增长1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年度预算的86.8%,比2005 年决算数增长15.6 %。预算改革后,尤其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中国普遍出现了钱花不去的现象。a 市2007 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数据表明,2006 财年有多个项目一分钱都没有花出去,一些项目预算完成率在50%以下,占全部参评项目的四分之一多。基建项目支出进度缓慢的问题比较严重, 常常因为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原因完不成用款计划。农业土地开发项目也是如此,立项审批、预算编制、招投标使拨款较之以往增加了近六个月的时间,加上农业项目的季节性因素,预算执行情况非常差。根据2007 年、2008 年支出部门的自评报告表明,a 市大量预算资金被闲置,预算的分配效率和运作效率非常低下。
一方面预算安排捉襟见肘,另一方面预算到项目的钱却花不出去。“我们局长想通过绩效评价抓资金,来要钱的太多,最后都不满意。通过绩效评价就抓这些项目,对绩效不好的项目或占用资金的项目,就有了理由。钱花不出去,就不给他们做预算。”除绩效评价处工作人员的访谈外,该处官员在初评人员的培训中也有类似的讲话:“去年做了400 多个项目,6 个专项,抓钱花不掉的问题。”
(二)省级预算改革的影响
由于a 省财政厅首先在省内开展评价工作,a 市绩效评价受其影响很大。如省厅2004 年绩效评价文件是市局绩效评价的依据,市局还在一些文件中说明绩效评价是“参照省厅的做法”。在2007 年的评价中,市局将省厅的评分表修改了一下就拿过来用,基本评价过程也和省厅比较类似,只不过模仿之外又有了自己的特点。此外,市局还到南海区、江浙一带的财政部门“取经”。
(三)政治家的支持
a 市绩效预算改革受到了市长的支持,市长想通过绩效评价评估各部门执行政策的情况。经过几个项目的试点后,a 市直接对部门支出进行绩效评价。2006 年制定了《a 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选择了市政府直属48 个部门作为试点,探索开展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市政府为这个办法召开了两次常务会议,市财政局三次征求部门意见,数易其稿,并选择了部分单位进行模拟测算验证。
(四)使命转换
从个人因素考虑,绩效评价处的领导和科员也有动力开展绩效评价工作。a 市财政局绩效评价处原为统计评价处,专门负责决策和财政统计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评价处企业统计的工作日益萎缩,决算也是阶段性工作,迫切需要开展新的业务。恰在此时,省厅的统计评价处寻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地位也随着绩效工作的重要性而提高,这启发了市局统计评价处,使之有愿望提出并实施绩效评价。
(五)其他因素
人大介入绩效评价是后来的事情,尽管预算是它的重要权力,但没有证据表明它要求财政部门开展项目绩效评价。支出部门没有一个主动提出对其实施绩效进行评价。专家的建议有可能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试点和推行产生影响,但肯定没有发生在制度化的机制里。其他外部的力量,如国际组织或国内的发展研究基金会,也没有倡议a 市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所以,尽管绩效评价遭到支出部门或明或暗的反对、应付,财政局还是顶着压力全面推开。尤其是2006 年,财政局直接搞部门绩效评价,部门对此意见很大。2007 年,财政局转而对超过500 万元的项目进行评价,2008 年支出部门和财政部门评价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财政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做2009 年度的绩效预算,市人大也要对卫生和教育两个支出部门进行绩效评价。
二、a 市开展绩效预算改革的过程考察
2004 年,a 市财政局成立了绩效评价处(原统计评价处),拉开了绩效评价改革的序幕。
(一)2005 年试点
2005 年,a 市财政局在摸查近年市政府重点支持的财政支出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的原则,选择“麻雀学校”改造和农村“五通”中“通水、通路”两个专项作为试点,探索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迈出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的第一步。
(二)2006 年部门绩效评价
2006 年2 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财政局发文给a 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对部门的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文件下发后,支出部门积极应对,纷纷按要求成立了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本单位自我评价工作,在完成自我评价工作后撰写自评报告,并向市评价工作组报送材料。市评价工作组会同专家对各部门的自评结果进行审核, 再对几个部门进行抽评,抽评工作9 月完成后,形成评价结果,上报市政府。
鉴于部门情况复杂,对部门进行评价需要分类制定标准。市财政局将48 个市属部门按照其职责性质、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方式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将财政资金基本用于履行职责,确保本部门正常运转的部门,包括市政府办公厅、经贸委等26 个部门。第二类是将财政资金用于履行职责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运作的部门,包括教育局、公安局等15 个部门。第三类是将财政资金除用于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运作外,还用于社会公共项目,对项目资金直接实施分配的部门,包括发改委、科技局等7 个部门。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与敦利威(2004,p201-208)对预算的分类几乎一模一样。敦利威区分了机构的四种预算类型:核心预算(core budget)、官僚预算(bureau budget)、项目预算(program budget)和超项目预算(super-program budget),按照机构预算类型的特点,财政局恰好将政府部门分为核心预算机构、官僚预算机构和项目预算机构。超项目预算机构是将预算转移给下一级政府用。在财政部门发文的附件里,还有《a 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a 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计分表》两个附件。《a 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计分表》包括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评分,定量评分有18 个共性指标,定性评分有5 个指标。定量的共性指标绝大多数仅限于反映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没有反映部门职能工作的特点。个性指标是留给部门评价其职能工作的,根据部门的类别,在百分制中分别占了15 分、25 分和35 分。但部门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指标评价自己的工作,或者只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指标,个性指标没有对财政支出的实质绩效进行评价。如公安局,他选择了财政局提供的行政、政法全部8 项指标,不过是执法办案经费占经费支出比重之类的指标,没有创制我们期望的社会安全方面的评价指标。定性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门工作的一些特点,但用5 个指标统一评价各部门的工作还是勉为其难。从这些指标体系和实际操作看,财政部门只是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程序和规则进行评价。它最关心投入的内容,部门的产出和结果,显然不是其考察的重点。
(三)2007 年项目绩效评价
2006 年绩效评价改革,支出部门意见很大。市财政局2007 年绩效评价工作,参照省财政厅的做法对500 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评价。2007 年发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比较晚,6 月1 日发文, 要求支出部门于6 月15 日报送自评项目汇总表。除了秘密项目外,符合条件的有448 个项目。到8 月15 日,要求所有支出部门完成自评工作并报送自评材料。8 月26 日,全部绩效评价人员进行为期两周的封闭式集中评价。在这两个多月里,绩效评价处组织了对支出部门绩效评价人员的培训,并对科技三项费用、再就业、城建信息、城市规划、堤防建设、旅游专项六个专项进行了重点评价。重点评价过程中,评价工作小组要前往项目单位进行现场核实,听取情况汇报,核查资金使用的有关账目,采集相关数据,实地查看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中介机构在重点评价阶段开始参与绩效评价, 有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协助绩效评价处核查账目。这对于绩效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的测试很有帮助,某种程度起到了绩效审计的作用。
在封闭集中评价阶段专家进入绩效评价过程,他们分为政务类、技术类和综合类三类。技术类专家来自于高校或研究机构; 政务类专家来自于行政机关内部,如人事、监察、审计等部门,专门审核一些政法机关的项目; 综合类专家是财政预算专家,从资金的角度评价项目绩效。专家在绩效评价专职人员初审的基础上进行复审, 分别针对项目的特点安排专家。专家审核的内容在项目绩效目标、项目组织实施过程、项目实施预期目标实现程度(行政效能提高)、复审发现的主要问题方面是相同的,但综合类专家还要对项目资金是否存在问题、项目实施与单位职能履行是否相符等问题做出判断,技术类专家要对专业指标是否符合项目特点、项目实施效果等方面做出判断。专家绝大多数判断都是结构化的选择,只有在复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栏里才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专家与专职人员的评价角度不同,但都会给出绩效评价结果。由于他们的评价内容、标准不同,该结果是有可能不一致的。2007 年绩效评价将项目分为基建和其他两类,专职人员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分别运用不同的评分标准打分。其他类与基建类项目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的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要做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评分。项目绩效按百分制进行评分,再对其做出优、良、中、低、差的判断。60 分以下的项目被评为差,60-69 分为低,70-79 为中,80-89 为良,90 以下为优。
专职人员根据专家意见对评价结果予以调整确认,在确定了部门所有项目的评价结果后,开始撰写对部门的审核意见。四百多个项目,评分和撰写报告的工作量很大,各小组加快进度,以便赶在部门预算审议之前将评价结果和审核意见反馈到业务处室和预算处。各个小组的审核意见经主管副处长修改敲定后,做好一个部门的审核意见就在oa 系统签发一个,经相关业务处室阅览后,由机要室将文件交换到各支出部门。2007 年9 月中旬,各支出部门纷纷给出反馈意见,来人来电来函解释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者提出调整等次要求。绩效评价处工作人员耐心接待,重申评价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强调这是专家参与评审的结果。对于一些确实有原因的项目,在oa 上调整等次并注明理由。在主观很努力的情况下,绩效评价处也对客观情况造成的障碍表示理解,对一些项目等次予以适当调整。
部门审核意见和重点评价报告共同支撑一个“大报告”,即向市政府提交的2007 年度绩效评价工作报告。该报告既要总结支出部门的项目绩效情况,还要总结整体绩效评价工作,向市政府报告评价工作取得什么“绩效”。这代表了财政局的意见,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整合各方面的认识。
如果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对预算决策产生影响,绩效评价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早在市财政局2006 年印发的通知中指出,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部门编制下一年度及市财政局审核部门预算的参考依据。2008 年制定的《a 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指出:对绩效优良的项目类别给予鼓励和支持,在预算安排中优先考虑;对绩效低差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减少或不再安排同类项目的预算。
(四)2008 年项目绩效评价
鉴于2007 年的绩效评价工作时间过于紧张,在2007 年底就开始布置2008 年的绩效评价工作。2007 年底市财政局就发文要求市直单位填列自评项目汇总表,于1 月21 日前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于2008 年2 月28 日前下达自评项目,市直单位于6 月10 日前向市财政局报送自评材料。绩效评价在探索中越来越有经验,2008 年绩效评价采用分类分档的办法抽取了172 个项目,既有代表性和针对性,也减轻了各方面的工作量。绩效评价处工作人员分头下到支出部门, 指导他们的绩效评价,在封闭集中评价前就对绩效评价和撰写绩效报告进行了指导。2008 年7 月中旬,a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就基本完成了项目评价和专项报告的撰写工作。
篇8
关键词:美军;PPBE;运行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32.01
为了适应军事战略调整,满足联合作战及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美国国防部启用新的规划计划预算执行系统(PPBE)取代原来的规划计划预算系统(PPBS),并于2005财年正式实行。
1美军预算制度的历史演变
1.1规划、计划和预算系统――PPBS
1961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系统分析了国防部的所有要求,将其整合成了以项目为导向的五年期国防预算,并指导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资源分配系统――规划、计划、预算系统。PPBS系统根据国家军事战略和财政预算限额,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通过规划、计划和预算三个阶段,制定武器装备长期规划、中期计划和年度预算。在编制计划和预算时,将同一类任务的各军种项目纳同一类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减少重复浪费。几十年来,“规划-计划-预算”系统在国防部资源分配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战略目标与资源分配两张皮,国防部文官系统与军人系统的掣肘,以及三军无序争夺资源等问题,显著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较好地保证了军力的建设发展与运用。
1.2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PPBE
为适应军革的深入推进,实现军队建设从“基于威胁”向“基于能力”的转变,美国国防部相应改革资源分配流程,针对PPBS反应迟钝、不够灵活和重投入轻产出的弊端,于2003年5月“第913号重大倡议决定”文件,提出采用新的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系统来取代规划、计划、预算系统,并于2005年正式实施。
与PPBS相比,PPBE的主要变化包括:在规划、计划、预算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执行阶段,从而能够更好地对军力建设和运用成效进行监控调整;计划与预算由相机实施改为并行发展,以减少两个阶段的重复性工作和任务协调量;预算周期由一年调整为两年,第二年进行计划和预算的调整而不是重新编制,从而以更多的精力关注实际执行的成效。
PPBE是美国国防部针对完成预期任务所必需能力进行资源分配的方法,他的最终目标是在既定的财力约束范围内为作战司令官提供兵力、装备、保障的最佳组合。
2PPBE的基本框架
PPBE是一项多元参与、密切协作,区分阶段、滚动推进的系统工程,分为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四个阶段。
2.1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开始于界定作战能力需求,为计划与预算阶段确定国家军事战略和战略规划。在规划制定阶段,主要是在制定《联合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国防指南》,分别由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国防部副部长负责。《联合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从对未来6年所面临的威胁估计开始的。分管政策的国防部副部长根部《联合战略规划》、《财力指南》草案和总统的有关指示,拟定《国防指南》草案,并送到各军种、各司令部、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总统处征求意见,修改后送国防规划与资源委员会审议,报国防部长批准颁布。《国防指南》是计划阶段各军种制定计划的依据和指导,每年制定一次,主要包括威胁评估、政策方针、战略指导方针、兵力规划、资源和财力测算等内容。《国防指南》是规划阶段的最终成果。
2.2计划与预算阶段
在PPBE中,计划和预算是同时进行的,主要是制定建设发展计划,并形成报过会审批的国防部预算草案。国防预算的偶数年为预算年,在预算年将制定预算计划提案,最终形成《计划预算决定》。非预算年则在预算年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完善“非预算年”计划和预算的调整和变动。预算年分为计划阶段和预算阶段。预算年的计划工作主要任务是提出未来6年的计划项目和经费总体需求。各军种和国防部各业务局根据规划阶段形成的战略文件制定《计划目录备忘录》。参谋长联席会议联合参谋部从作战需求角度对《计划目录备忘录》进行评估,《计划目录备忘录问题提案》,然后“三星小组”对《计划目录备忘录问题提案》进一步的评审,评审后提交给第一副部长顾问工作组。第一副部长顾问工作组对《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计划评估》和《计划目录备忘录问题提案》进行综合评审,两个文件评审后,形成《计划决策备忘录》上报给国防部长。《计划决策备忘录》是计划阶段最重要的文件,是国防部和各军种6年资源分配计划的基本依据。
预算年的预算工作主要任务是根据战略指导,通过协调计划阶段的工作,最终确定国防部预算草案。各军种依据规划文件、《联合战略计划》和国防部的《财力指南》编制《概算书》。国防部各业务部门会同行政管理和与预算局联合举行听证会,对各军种所提出的经费额度进行审查,并对《预算书》进行评价,之后由国防部主计长签署《计划预算决策书》。《计划预算决策书》拟制完毕后,各军种可以申请召开由国防部和各军种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结合《计划决策备忘录》对《计划预算决策书》的部分预算项目进行微调,形成《重大预算问题书》。最后,总统根据《计划预算决策书》和《计划决策备忘录》,在《重大预算问题书》的基础上,签署总统预算,并提交国会审议。
2.3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是PPBE的最后一道工作,该阶段开始于预算经国会授权和拨款后。执行阶段是对军队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评审,其目的是用绩效度量项目的完成情况,执行评审通过绩效度量分析计划和预算执行的情况,评估产出效益,最终确定资源是否得到合理配置。执行评估的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最终形成国防部年度绩效报告,有关内容纳入新一轮的PPBE工作中。
3PPBE对我军的启示
3.1建立与我军相适应的PPBE制度的原因
2002年正式在全军施行的新一轮预算制度改革,以调整预算编制方法、内容、程序和形式为主线,以改革总部和大单位预算编制为重点,以细化预算编制为突破口,改革的初衷在于建立起财权财力集中、经费分配科学、项目具体透明、监督制约严密的军队预算新模式。新的预算制度运行以来,军事财力资源配置效率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零基预算办法与军费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不相适应。二是思想观念与新的预算制度不相适应。三是预算指标下达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相适应。PPBE制度重视规划、计划与军事能力需求的结合,加强了作战需求部门在制定规划中的作用,财力预算规划更能反映作战部门的实际需求。同时,PPBE制度中的执行评审,覆盖整个计划和预算的全过程,可以更好地评估军事财力资源配置是否能产出预期效益,以便做出更好的资源配置决策,确保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最终目标的实现。
3.2美军PPBE系统对我军的启示
一是以能力为目标,增强军事战略精确性。规划阶段的指导思想由“基于威胁”转变为“基于能力”,这就充分体现出了作战需求部门在规划制定中的作用,使得军事需求同规划、计划更加协调的合为一体。同时,PPBE对军事战略能力建设具有反向促进作用。军事战略精确性是至关重要的,我军可以加强各军种的能力建设,同时各军种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强我军军事战略的精确性。
二是规范军费分配程序,提高军费分配效率。在美军PPBE的系统中计划和预算评审同时进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简化了程序。预算、计划同规划阶段的结合更连贯、更紧密、更能反映未来作战的实际需求。我军建设的重大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高,在军费的投向和投量上所占的比例较大。计划与预算评审同时进行,有利于作战需求与预算约束的有机统一。我军应该以需求为引导,增强军费供应的适应性。以精细为途径,提高军费分配的针对性。
三是实行绩效度量分析,注重效益评估。PPBE增加了执行评审阶段,更加注重执行过程的评估和投资效益的考核。客观评价军费分配效益,有利于促进我军各项事宜的共同发展。这就要做到逐步建立客观、公平和规范的效益评价机制,形成从预算安排、经费开支使用到事业成果评估的一整套效益考评机制。同时,要科学确定军费管理指标的期望值,从军费管理实际出发,正逐步建立一套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军费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在PPBE系统中,某些在西方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素,在现阶段中国的社会环境中尚缺乏一定的运行条件,要想更好地借鉴美军PPBE系统,就需要对PPBE系统的制度框架进行适度的改造。
参考文献
[1]刘洁,张代平,王磊.美国国防部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PPBE)评析[J].中国国防经济,2006,(2):90.94.
篇9
[关键词]国际结算方式 选择 组合
国际结算是指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由于各种经济交往而产生的以一定货币形式表现的债权债务关系,并通过一定支付手段和支付方式进行偿付和清偿的行为。在国际结算的研究领域中,主要包括国际结算工具、国际结算方式、国际结算单据、以及国际结算惯例。其中,国际结算方式是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所谓国际结算方式是指收付货币的手段和渠道,同时,国际结算条款也是进出口买卖合同中最为重要的条款之一。因此,对于广大的出口企业而言,如何正确认识各种结算方式,并根据自身需要作出适当选择,以及利用各种国际结算方式的优劣进行不同组合,是企业降低收汇风险、减少结算成本、扩大利润,增加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主要国际结算方式的特点及应用
国际结算起源于国家间的商品买卖,并随着国际贸易和其他国际交往的扩大而不断发展。国际结算经历了从现金结算到非现金结算,从直接结算到间接结算,国际结算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目前,根据国际结算方式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结算方式,另一类是从属性结算方式,。本文重点介绍主要结算方式的特点及使用情况。
1.汇款(Remittance)
汇款又称为汇付,是指进出口双方交易达成以后,买方主动通过银行将款项交付给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汇款结算的特点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手续简便,费用低廉,但是资金风险负担不平衡。在国际贸易中,汇款的应用主要有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两种情况。如果使用预付货款方式,即进口商先将全部或部分货款通过银行支付后,出口商按合约备货发运,此种方式对出口商最为有利,因为进口商的资金被占用,还承担了出口商不按时按质按量发货的风险。另一种是货到付款,即出口商先将货物发出,进口方收到代表物权的单据或货物后再付款。很显然,出口商若选择这种结算方式会非常被动,需承担货物已经出运,且货款无法收回的风险。鉴于汇款结算属于商业信用,银行只按汇款人要求传递款项,不承担任何担保付款或担保发货的责任,因此,在进出口双方资信良好,相互了解,互相信任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汇款结算方式。
2.托收(Collection)
托收是指出口商(委托人)在货物装运后,开立金融票据或商业单据或两者兼有,委托银行(托收行)通过在国外的联行或行向进口商(付款人)收取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出口企业使用的跟单托收根据交单的条件不同可以分为付款交单(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简写为D/P)和承兑交单(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简写为D/A)。总的来说,对出口企业而言,选择托收方式能通过控制单据来控制货物,以交付单据来代表交单,而交单又以进口商的付款或承兑为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风险,但是托收结算方式仍然属于商业信用,出口商资金负担较重,特别是如果进口商不付款或不承兑,或承兑后无力支付货款,出口企业损失会很严重。因此,在对进口商资信状况、进口地贸易政策及交易习惯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出口商可适当考虑此种结算方式。
3.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
国际商会在UCP600中,对信用证的定义是指一项不可撤销的安排,无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该项安排构成开证行对相符交单予以承付的确定承诺。简单而言,可以理解为银行应开证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向第三者(出口商)开立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文件。信用证与前面两种结算方式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的就是以银行信用取代了商业信用,这使得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优先选用此种结算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出口商凭收到的信用证出运货物后,只要提交的单据与信用证条款及相关惯例一致,开证行必须履行付款责任。
二、影响出口企业国际结算方式选择的因素
通过以上论述,汇款、托收、信用证这三种基本结算方式对出口企业而言各有利弊,没有所谓最完美的结算方式。因此在每一笔交易中,出口商必须针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交易对象进行全面衡量,做到既要发展业务,争取市场,又要保证收汇安全。出口企业对结算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进口商的资信
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首先应根据交易对手资信状况选择支付方式。一般而言,在签定合同时,必须首先作好对国外客户的信用调查,交易对手的资信情况对交易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选择结算方式成败的关键和基础。如果对进口商信用不了解,如初次交易,或通过调查结果表明其信誉不佳时,出口商尽量选择风险较小的支付方式,如预付货款,信用证结算方式,或多种方式并用等。而当对方信用好,交易风险较小时,即可选择对交易双方都有利的手续少、费用少的方式,对于加强和巩固老客户的关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合同中的贸易术语
在国际商会编写的《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共例举13种贸易术语供交易当事人选择。每个术语都有各种的特点、适用情形,特别是涉及风险、费用、责任的划分差别较大。我们可以按照交货条件的不同将贸易术语分为两大类,象征货和实际交货。如果使用实际交货的术语,卖方以直接向买方交付货物的方式来履行其交货义务,买方只有在实际收到货物之后才有义务付款,这种情况并不适合托收或信用证这种凭单付款的结算方式。若使用象征货术语,转移货物所有权以单据为媒介,出口方可以选择信用证,若进口方资信好时,也可考虑托收。
3.运输单据
运输单据是承运人收到货物后签发给出口商的重要单据。在不同的运输方式下,运输单据的性质不完全相同。由于有些运输单据是物权凭证,而有些运输单据是非物权凭证,所以运输单据的性质对于结算方式的选择也产生的影响。如果货物通过海上运输或者多式联运,出口商装运货物后可得到海运提单或可转让的多式联运提单。只要出口商能控制单据,货物所有权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选择信用证和托收方式结算货款。如货物通过航空、铁路邮包运输时,出口商得到的单据一般为非物权的航空运单、铁路运单、邮包收据。在这种情况下,不适用选择托收结算方式,即使是选择信用证,大多规定单据直接向开证行或指定银行提交,以便银行能控制货物。
此外,在选择结算方式时,还应考虑进口国国家或地区的商业习惯、商品竞争情况、交易数额大小、货币因素、出口方在销售地点是否设有代表机构等因素,以减少风险。
三、结算方式的组合使用
在国际贸易中,一笔交易通常只选择一种结算方式。通过以上分析,没有任何一种结算方式是最完美的,都存在利弊。因此,出口商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有时应该合理运用不同的结算方式组合,确保安全收汇,加速资金周转和达成交易,下面列举几种比较典型的结算方式组合形式。
1.信用证与汇款相结合
这是指部分货款用信用证,余款用汇款方式结算。采用此种结算组合方式,主要适用于允许交货数量有一定幅度的某些初级产品的交易,如粮食、煤炭、矿石等。在具体操作中又可以有三种形式:①信用证与装船前汇款相结合;②信用证与预付款结合;③信用证与装船后汇款相结合。对于出口方而言采用第②种形式最为有利,因为买方部分预付款可以有利于出口商的资金周转,另外,买方预付款后,往往由于担心收不回此笔款项而不会故意挑剔单据的不符点。
2.信用证与托收D/P相结合
这是指部分用信用证支付,部分用托收方式D/P结算。此种结算组合方式的通常做法如下:出口商发货以后开立两张汇票,属于信用证下的部分货款凭光票付款,托收方式下则随附全套单据,在进口方付清发票的全额后才能交单。此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光票信用证和跟单托收的组合形式。对于出口商而言,因有部分信用证的保证,且信用证规定单据跟随托收汇票,开证行须等到全部货款后才能交单,所以收汇比较安全。
3.跟单托收与汇款相结合
这是指在跟单托收方式下,出口商要求进口商以汇款方式支付一定金额的预付款或押金作为保证,在货物装运后,出口商可从货款中扣除已预付的货款,剩下的金额委托银行找进口商给付资金。此种结算方式的组合,能大大降低在托收交易下出口商交易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因为,买方已经支付的订金,多数为20-30%,一般不会拒付托收项下的货款,否则,订金将无法收回。再者,如果由于买方自身的经营状况下降或进口国的法律政策风险导致被拒付时,出口商可以将货物返运回国或另卖他国进口商,订金将用于支付往返运费。
总之,在国际贸易中,结算方式的选择和组合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交易各方的利益,也关系到交易的成功与否。不同的结算方式涉及不同的信用,对双方当事人的风险有明显的区别。出口商在选用结算方式时,如前文所述,应在贯彻我国外贸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确保外汇资金安全、有利于扩大贸易和资金周转的前提下,结合费用负担、汇率风险等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使各种结算方式充分地发挥其功能,也才能对交易当事人真正有益。
参考文献:
[1]华坚.国际贸结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篇10
【关键词】行政 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核算与管理方法探究如下: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核算方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核算科目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按流动性或存在形式划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14年1月1日实施后,行政单位涉及资产类会计科目增至17个,具体为:1001库存现金、1002银行存款、 1011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021财政应返还额度、1212应收账款、1213预付账款、1215其他应收款、1301存货、1501固定资产、1502累计折旧、1511在建工程、1601无形资产、1602累计摊销、1701待处理财产损益、1801政府储备物资、1802公共基础设施、1901受托资产。事业单位涉及资产类会计科目17个,具体为:1001库存现金、1002银行存款、 1011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101短期投资、1021财政应返还额度、1211应收票据、1212应收账款、1213预付账款、1215其他应收款、1301存货、1401长期投资、1501固定资产、1502累计折旧、1511在建工程、1601无形资产、1602累计摊销、1701待处理财产损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具体核算方法
在预算会计中,行政单位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特殊经济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则分别情况处理:事业活动部分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活动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本文主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方法进行探讨。
1.流动资产的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账,行政事业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行政事业单位对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相关业务要严格控制、健全手续、及时清理,不得长期挂账,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行政单位的存货是指单位大宗购入、需要库存的物资材料,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记账,在材料采购、运输进程中发生的费用不计入库存材料价格,直接列入有关支出科目核算。事业单位的库存材料在购入时,有两种情况:如果用于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不交纳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应含税入账;如果用于经营活动,需要交纳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应与企业材料一样处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存货、库存材料在发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行政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可以在购入时直接列作当期支出,不作为存货核算。
2.固定资产的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记账,一般与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相对应,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之外,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资产基金的账面余额应当是一致的。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应当相应增加资产基金,并视资金来源的不同列作当期支出或者减少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当相应减少资产基金。取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应当同时确认固定资产和其他应付款,在支付租金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列作当期支出,增加资产基金,并冲减其他应付款和银行存款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折旧。
3、对外投资的核算
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不能进行长期投资,行政单位的对外投资,是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行政单位的有价证券,按照取得进的实际成本入账;兑付、转让有价证券取得的收入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收入;有价证券的利息在实际收到时确认为其他收入。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一般与非流动资产基金相对应,投资分为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股权投资),其核算略有区别。
债券投资,购入债券时,增加对外投资,同时减少事业基金,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期末不计提利息收入。收回时,按债券成本减少对外投资,按收到金额与成本的差额,计入其他收入,同时按债券成本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增加事业基金。
4、无形资产的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购入的无形资产,应当以实际成本作为入账价值;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当以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入账价值。行政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应当予以合理摊销,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应当在取得无形资产时,将其成本予以一次性摊销,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应当在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内平均摊销,按照摊销额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和要求
管理目标,一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三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
管理要求,一是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不能进行长期投资,二是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不得用于对外担保,三是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处置国有资产变价和残值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具体管理方法